首页范文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十篇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十篇

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0:30

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篇1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实验室

1引言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不断延伸、拓展,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城乡规划专业加强人才的职业性、职业化能力培养,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是规划学科的重要基础,学校是进行实验实践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强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对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规范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城乡规划专业发展概况

金陵科技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自建校以来就开设了与该学科相关的建筑学、城镇建设与规划、城市景观等专业。随着学校发展、社会需求,该校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注重“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在学科团队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科平台积极参加各类型层次的学科竞赛,获得多项省级和部级奖项,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

目前,该校城乡规划学成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及校级重点专业。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开展以城乡发展战略研究、城镇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课题研究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积极承担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任务,提高城乡规划学科的社会服务水平。该校城乡规划学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县域城乡统筹与乡镇可持续发展、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新型农村社区与乡镇规划设计、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3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重要性

3.1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的调研,设计行业急需专业基础知识完善、实践与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结合地方需求,加强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建设。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科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参与指导老师科研项目,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依托现有的仪器设备,更好地开展科研服务,为服务地方经济提供良好的保障。

3.2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城乡规划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术为手段,以需求为导向,在实践教学与管理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创建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导向培养模式。加强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科研同步发展,创造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程能力。

3.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实践环节是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1]。该校城乡规划实验室已经具备良好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依托专业绘图教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规划设计模型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节能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实训场地。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具有自身的特色,能够在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

4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

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主要依托该校土木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规划设计模型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等主要针对课内实验、设计课程、毕业设计、学科竞赛提供实验场所。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建设应依托省级和校级学科优势,与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学科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实践能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训基地。

4.1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建立实验管理体系

各级财政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实行规划管理是建设投资的主要手段,实验室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支持[2]。受中央财政与省市财政支持,实验设备及实践教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应提高实验设备的有效利用,满足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结合城乡规划专业特色,选择实验室所需仪器设备,保证课程设计、科研服务需求,将教学与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补充的重点,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学生专业认知能力培养。依托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场地,加强实验室设备仪器的开放使用,通过现场实训、仿真实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需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化管理,如实行网上预约系统、实名注册登记、设备远程监控、实验远程指导等,提高实验管理人员长效管理。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实验项目,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仪器、材料、实验室准备,协助实验指导,随堂听课,填写实验日志。通过建立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为实验教学的开展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4.2依托科研创新项目,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专业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及科技服务的重要场所,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保障[3]。城乡规划作为省级和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开展科研项目研究,为学科建设作支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目前专业教师承担多项纵横向科研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结合实际规划设计类项目,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得到实际运用。积极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融入学生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设计课程需要,进行各专业技能操作,比如制作规划模型过程中,对各类仪器有一定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各类仪器设备,熟练操作专业软件,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强化工程意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4.3提高实验设备使用率,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城乡规划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验室各项设备、仪器基本满足学生课内实验与课外科技竞赛需求,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提高实验设备的有效利用。该校城乡规划专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对教师开展科研服务提供良好的保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不仅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为实验室的有效运转作支撑。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可以完成在校学生的培养,同时长远建设目标应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发挥培训中心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4]。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资源,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如CaD高级制图员,通过率较高。学生专业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强化训练专业所需软件,如CaD、photoshop、Sketchup等软件,结合实际科研项目,将所学专业技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职业性、职业化培养是发展趋势,该专业学生将来可考注册规划师、注册建筑师等,这些注册职业考试,将提升并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满足社会。

4.4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城乡规划专业要求教师具有综合性知识,不仅仅考虑单纯的教学需要,还应对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有足够的认识,对相关学科也应有所了解,如建筑学、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城乡规划专业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城乡规划专业实验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聘请设计院或者同行业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同时对校内青年教师进行培养,让更多的实验教师参与规划设计类实践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等,实验室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设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依托校级、省级、部级竞赛,如斯维尔Bim建模大赛、中国环境学年奖、中联杯、蓝星杯等,激发学生创新设计,体现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职业性、职业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5结语

实验室建设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场所。科学制定实验室建设发展计划,明确实验室规划目标,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实验室建设围绕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深化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努力建设成为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基地。

参考文献:

[1]杨大伟,安蕾.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4):41~44.

[2]冯敏侠,庄中华,劳静.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促进实验室建设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423~426.

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篇2

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兼具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双重属性,要求工业工程学生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实验或实践环节是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必修环节。在我国近200所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高校中,各个学校的办学历史、优势学科、行业背景等各不相同,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多样化,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也各不相同。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的实践环境并不理想,教学实践环节落后于课堂理论教学,使得ie教学实践难成体系。如何建设一个能够满足教学实践要求,实现培养目标的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已经成为开设本专业的学校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2.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

工业工程专业设立的归属不同,人才培养的模式也不同,实验室建设的方向和模式也就不同。

2.1国内高校本专业的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工业工程的培养模式主要可分为:(1)设立于机械学院,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以机械工程技术为背景增加管理知识,强调制造工程相关技术和理论在工业领域内的应用。(2)设立于管理学院,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以管理科学为背景增加机电基础知识,突出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系统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2.2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培养模式

三峡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开设在机械与材料学院,2004年开始筹备,2005年获准开设,2006年正式招生,2010年培养出第一届毕业生,同时开展工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机械与材料学院是三峡大学最早开办的学院之一,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输电线路工程专业、金属材料专业、材料成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与周边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教学科研力量雄厚。三峡大学在2004年筹备工业工程专业时就充分考虑了工业工程学科特点及校企互补、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人才的目标,将专业设置在机械与材料学院,专业定位于近机类专业,明确了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方向定位为主要为机械制造企业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业工程依托机械优势学科开展专业建设,因此专业建设强调制造工程相关技术和理论在工业领域内的应用,应体现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以生产系统管理基本理论为核心,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思路。我校机械学院在工业工程专业的规划与建设中,基于机械大类教学平台,注重依托本学院的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及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实验室,充分利用该学科较强的师资力量及制造实验室大环境,使工业工程专业成为学院现代制造系统大平台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共享教学实验资源。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生产制造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工厂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具备经典工业工程的应用能力和现代工业工程的创新能力。

3.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思路

3.1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

当前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呈现两大方向:基础ie实验室和现代ie实验室。基础ie是工业工程发展的起点,也是现代ie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在工业工程应用中最为普遍,加强基础ie课程及其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已开办ie专业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以工作研究与人因工程为研究重点的基础ie实验平台。现代ie是传统工业工程由工业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注入新内容而演变的结果。现代ie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不断充实和深化,兼收并蓄了越来越多的学科知识和高新技术,其中包括信息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优化理论和仿真技术等。目前,部分已开办ie专业的高校正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现代ie实验室建设。因为现代ie实验涵盖知识较广、内容较多,同时受到投资经费的限制,各个高校现代ie实验建设侧重点不一、层次也不齐。

3.2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思路

工业工程教学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学生ie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手段和基本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现代ie系统分析,规划,设计,优化,控制,评价能力的培养;突出现代ie中信息化和集成化的特点。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建设一个综合的、集成的现代工业系统模拟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现代制造系统背景下的工业工程教学实验环境,在满足专业实验教学的同时,还能成为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开发的平台。工业工程学科是一门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管理技术,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规划、评价、创新和决策的系统工程学科,在规划和设计ie实验室和设计实验内容时,必须强调现代ie的系统工程特点,必须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指引下,我校在参考著名高校工业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确立了:基础ie实验室+现代ie实验室的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大方向,将基础ie实验平台与现代ie实验平台有机地融合在一套实验平台中。我校工业工程实验室建设思路:营造一个类似真实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生产运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创新的、密切联系工业实际的实验教学平台,能满足主要专业课程教学实验需要,保证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以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对制造系统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以及生产运作与管理水平、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的目的。作为实验体系的核心部分,综合实验室中教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不应是相互独立的单项实验,而应根据ie专业的课程与知识体系,运用系统原理,设计一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覆盖多门专业课程与知识领域的实验形式多样的教学实验体系,它能够提供验证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相关技术的环境,模拟真实生产系统的场所和开发应用工业工程知识的条件。

4.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规划与实践

在模拟真实的自动化制造系统生产运作环境的建设思想下,我校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实验室里建立一个微型工厂(mini-factory),营造一个类似真实的生产环境,主要从事制造系统规划设计研究、设施规划及物流分析研究、时间分析与作业研究、人因工程实验研究、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验与研究等,以加强学生对基础工业工程的知识和技能、现代工业工程的技术和方法的掌握,同时支持机械工程学科的相关课程实验。要求:实验体系模块化,可扩展性、可重构;不仅可以满足教学要求,而且应当为科研和培训提供服务。我校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的微型工厂基本配置规划为一套功能设备较为完备的模块化的自动化制造系统FmS,包括:环形可扩展生产流水线,微型化、教学型的生产设备(至少一台立式,一台卧式数控加工中心),一台教学型工业机器人,一套RGV系统,堆垛机及微型化立体仓库、相关控制系统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教学需要,适当添加工业摄像机、电子看板及其他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设备。微型工厂化配置是我校实验室建设的定位,也是相当一部分高校工业工程实验室规划的一种趋势。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进行实验室规划过程中,我院充分考虑到院、系现有的以及待建的实验资源共享问题,以避免重复性建设。为此,学院一方面利用机械工程学科现有实验资源,另一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设备,建立和完善专业实验室。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室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模块、自动化制造系统实验模块、人因工程实验模块、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实验模块、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模块等。主要进行以下实验:

(1)基础工业工程模块:进行流程分析、操作分析(包括双手操作分析和人机操作分析)、动作分析、时间研究(秒表法)、moD法研究的实验以及这些实验的综合实验和生产节拍及效率的测定等。这些实验主要是完成《基础工业工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工业工程的经典方法和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工业工程的基本意识。

(2)人因工程模块:可以进行噪声实验、照明实验、人的认知实验、人的操作反应实验等。这些实验主要是完成《人因工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掌握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3)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模块:可以进行物流系统的分析,控制,优化与设计及设施布置规划等实验,主要是完成《生产系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实验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掌握现代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结构、原理、控制方法及设施布置规划方法。

(4)自动化制造系统模块:可以进行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分析、总体设计、各分系统的设计规划(包括仓储、物流部分)等实验,主要是完成《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等的实验教学要求,是学生了解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组成、总体结构及设计方法、各分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

(5)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可以进行生产库存管理的模拟实验,主要是完成《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实验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掌握现代制造企业生产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

目前已经建设好并投入实验教学的是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模块、自动化制造系统中的仓储与物流分析实验模块、人因工程实验模块。该实验室主要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相关课程实验教学需要,同时与机械工程学科资源共享,提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装备、机电传动控制、机电系统设计、企业生产管理、工业机器人等课程的教学实验。下一阶段,计划在2011~2015年间,进行专业实验室其他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基本完成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篇3

关键词:实验室评估;计算机教学质量;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50-03

实验室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实验室的工作过程及效果进行评判和估价,是高校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评估必须挈合教学现状与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适应。教育部在1995年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办法的通知中和2005年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中都明确要求,“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长远看,实验室建设是与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关联的,是高校办学水平累积的重要标志[2],因此它绝不能仅仅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宏观管理和对高校办学条件进行监控的一项措施,而应在加强常规评估的基础上,成为一种日常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1计算机实验室评估的意义

高校计算机传统的教学模式正不断被打破,计算机实验教学越来越凸显出其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方面的重要性,计算机实验室评估作为推动和保障手段,其意义体现自然重大。

1)促进计算机实验教学体制的改革

实验室评估的最终目的是推进实验室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长期隶属于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也多为验证理论而设,实验室在管理上隶属专业教研室,管理和分布较为分散。部分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环境较差,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实验课与理论课之间,实验室之间相互隔离,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高校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实验室体制与管理要求,指导学校建立校、系(院)两级管理体制,统一协调学科间实验室教学和管理,既保证学校与学院之间在实验教学方面的联系,又强调实验课的相对独立,计算机实验室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对相近公共实验室的进行集中合并管理,对专业实验室在统一指导下进行功能拓展,使实验室资源和功能得到优化提升。

2)加强了实验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地位

随着计算机实验教学课时量的增加,实验教学评价权重的提高,将实验教学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得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驾齐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实验教学机制。高校实验室评估标准强调要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实验队伍,要求对实验技术人员有培训计划和执行情况记录、总结,使得实验教师得到了与理论老师同等的地位和竞争机会,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4]。通过评估,高校对实验室管理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政府和高校自身对实验室的投资大幅度增加了,许多高校新上和建设了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提升了学校办学档次。

3)有利于多培养实践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评估促使各专业教研室主动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社会实践的联系,并积极深化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实验手段的改革。通过改革,原有的实验教学体系被打破,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得到加强,完全改变了过去“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倾向。评估促使实验室改进和提高实验室的设备与环境,为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高校大多数计算机实验室不断加大开放使用力度,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动手操作和技能训练空间。

2实验室评估与计算机教学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1)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系统运行,管理先行。实验教学涉及影响因素众多,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良好的运行和实验教学管理各环节的顺畅,必须建立将实验教学管理与实验教学条件保障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统筹规划和保障实验教学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要以实验教学为主线,规划实验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建设各个环节,逐项建设落实,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施行校、系(院)两级管理体制是目前各高校较普遍的做法。

管理提升,制度先行。要根据实验室建设目标和实验室教学实际要求,不断修订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同时落实好实验室管理责任,特别是实验中心和各分实验室主任的责任。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有记录、有档案,在实验室评估特别是实验室日常检查评价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把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保障各项规章制度有序执行。

2)实验教学基础投入

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使计算机教学对实验室的依赖和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实验室教学投入,虽然目前各高校实验教学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实验室投入机制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本身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中长期、满足学科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室建设规划,但是计算机实验教学规划还受制于学科与课程总体建设目标,这就决定了目前实验室建设还需要与教学规划相适应,在建设进度上需要学校与院系有计划地推动。在设备资金投入上,应坚持以学校为主、院系共同努力,使得学校主要计算机设备资金的投入保障与院系补充部分相结合,既保证了主渠道的畅通又调动了院系加强计算机教学条件建设的积极性。

3)实验教学基本组织

计算机实验教学要求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相辅相成,从实验课程体系看,就是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同步延伸,对教学计划原有的计算机实验课程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优化重组实验课程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方面的比例,在重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体现出研究性、设计性、训练性、综合性不同实验层次。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约为15-30%,使得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小,对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报告、作业、操作等评价考核,没有完全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即使计算机专业课程实现上机考试,仍是以理论考核为主,操作考核为辅,是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的重要原因。

4)实验评估体系完善

针对计算机实验室层次和实验教学特点,除国家和省部委重点实验室,在遵循国家部委制定的统一评估标准下,学校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实验室日常自我评估评价的指导,将实验室评估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进行推进,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指导体系。为此,要充分考虑到实验室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以提高实验室效益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努力的目标,重点加强对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

3优化实验室评估方案的措施

实验室评估要素较多,作为教学水平评估验收和等级划分评价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实验室评估,自然规定得十分详细,规范,在这里主要探讨实验室如何加强日常评估并优化评估方案的相关措施。

3.1优化实验室评估方案的原则

首先确立正确的评估导向,要从本校计算机实验室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实验室加强日常管理,不断挖掘自身潜力,重点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室效益,而不单纯强调实验室设施的重要。其次要重点选取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估中观察与评价的参考指标,如实验室条件保障、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室使用效益、实验室特色办学等。再就是注意不同层次实验室的可比性,区别对待不同等级的实验室,如部级、省级和校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一般实验室等的不同标准要求,科学客观地评价实验室等级差异。第四就是将目标评估与过程评估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客观揭示目标建设内涵,反映实验室具体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水平。

3.2科学制定实验室评估的体系

重点选取以下四个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估项:

1)实验室条件:反映实验室条件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装备、实验室使用面积、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室技术人员构成、实验室可持续投入资金和经费使用等。仪器设备和使用面积是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条件,定量评价反映在其构成数量上,定性评价反映在其使用性能和先进性上,是保证实验开出质量的基本指标。实验室环境则在保证基本的水、电、气供应下,保障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的安全措施,这是让实验教学始终处于一个良好安全环境的外在保证。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从实验室主任的选聘到实验技术人员知识、学历、年龄、专业等各方面都需要和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相适应,要配备专职队伍,制定详细的分工和职责规定,要有对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持续的培训计划,同时要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2)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不仅要考察实验室本身日常管理的执行情况,还要深入考察实验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本身的管理情况,如对实验教学中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实验教材、实验项目、实验考试、实验报告等指标的考察,其中要重点考察实验过程的组织(每组实验人数安排规定、仪器设备的分配等)和实验项目(特别是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构成比例),同时应该将实验室开放作为实验室管理中的一个独立指标来评价。

3)实验室效益:计算机实验室实践教学功能决定了实验室要以出成果、出人才为要义,实验室效益评估应占较大比重。实验室效益主要是实验教学效益与科研效益,这两类效益要建立在实验室综合效益之上,实验室综合效益包含评价实验室综合年使用率、实验室仪器设备及面积利用率、实验室人均负荷量等二级指标,通过定量测评,反映出实验室管理在提高效益方面的主观努力程度,在综合效益较高或提升明显的实验室中,评价其教学与科研效果更有意义。实验室效益评估重要的是确定好其评价权重,基础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效益权重相应高一些,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科研效益权重可略高一些。

4)实验室特色:为鼓励计算机实验室在教学管理和改革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教学与课程建设、实验室技术、实验室科研成果等方面设立特色评估内容,可以鼓励实验室科学规划、扬长避短,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计算机实验室特色建设应突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通过实验教学平台的改建和扩建,使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完成实践,更重要的是能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构建社会服务平台,使学生在平台应用中不断提升和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让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接轨。

3.3采用真实有效的评估方法

计算机实验室评估首先要着眼于高校实验室现阶段发展特点和实际,对实验室各评估指标科学分解和细化,计算机实验室各评估单元内容尽可能量化,确定相应的加权指数,形成可操作的具体数据指标,要逐步完善高校实验室评估基础数据库,采取定期补充和调整的动态管理,保证实验室建设不断趋近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实验室建设方向。再就是采取基础评估和专项评估相结合,分类指导和分级评估相推进的新机制。基础评估以教育部现行高校实验室评估办法和标准作为依据,强化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设置、环境、设备、制度和队伍等建设方面达到科学和规范化要求,为实验室向更高水平发展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实验室性质和学科特点,抽取若干评估考核指标,确定每项考核指标的加权指数,进一步组成一个符合每个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特点的评估体系。不同类别、不同等级高校实验室可以通过先行自评确定相应评估等级,再确定评估由相应的国家或省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4结语

实验室评估有助于推动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改进实验基础和技术条件,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在具体实践中,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计算机实验室评估应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重点加强对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的指导,不断促使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管理与服务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玉霞,王卫东.实验室评估的意义及其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1996(1):3-4.

[2]徐小兵,胡惠君.高校实验室评估的作用与意义[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1):116-118.

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篇4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

一、实验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各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家就提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思想,并不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很好的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管理难度加大。在实验教学管理方面,为了改善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各高校均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购置大批先进实验设备,增加实验时间,细化实验内容,并力求增强实验的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以提高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显然,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

以我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为例:2003年,我校仅有两个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设备100台。随着学校的不断建设发展,到2010年,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数量已增至7个,拥有计算机设备450台,实验室每天的利用率超过80%。学校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一直在不断加强管理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下面的问题。

1.实验教学安排信息无法双向交流,实验室只能被动根据课表进行安排,教师学生也只能根据课表进行实验,实验室开放性不足。

2.实验室管理信息化不足,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统计不能实时掌握。

3.实验室管理零散化,各个实验室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和配合。

4.实验室资料管理模式过于传统,网络化不足。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简单地增加管理人员,它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为实验室管理者和教师学生等普通用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更方便的服务、更高效的管理模式。基于网络的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以校园网为基础,构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实验室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

系统的设计根据我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本着“易用性、开放性、易于拓展及维护”的原则进行。

1.总体设计构想

系统以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智能化为最终目标,集合实验设备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预约、资源共享、实验信息等功能,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室全方位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实验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需求分析

根据上述总体思想,结合我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

(1)针对不同用户群,设立权限不同的用户。

(2)可以对实验室使用情况、设备情况进行监控,便于统筹安排。

(3)实现实验课程在线预约。

(4)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相关信息。

(5)实验室相关数据统计。

3.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将系统分为系统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预约管理、信息交互管理四个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由用户账户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三个子模块组成。

本系统用户分为三类: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员。这三类用户的用户名称、所属类别、所属系部、学号、登陆密码等信息全部通过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进行管理。在模块中用户可对相关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基本维护操作,其中添加、删除操作只能由实验室管理员完成,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则可以修改登陆密码。该模块设有公共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快速查询。

用户账户管理负责对使用该系统的所有用户进行权限设置。实验室管理员可以对所有模块进行操作。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则根据实际情况有限制地使用系统。

数据安全模块用于系统数据的导入、导出,并与网络数据库联通,方便管理员备份系统数据,加强系统数据安全。

(2)实验室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面向实验室管理员,旨在实现实验室高效的无纸化管理,由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实验设备管理、物品借出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管理、实验室档案管理五个部分组成。

实验室基本信息模块记录各个计算机实验室软、硬件情况,如实验室名称、位置、面积、所属类型、设备配备数量等。

实验设备管理模块详细记录各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数目、详细型号参数、运行状态,以及新设备的添置、老旧设备报废等信息,并设在线报修功能,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此功能直接报修。实验室管理员接收报修通知后可进行设备维修,修复完成后在线填写处理结果进行反馈。

设备借用管理模块负责记录设备和各种配件出借/领用详细记录,包括借出/领用日期、借用/领用部门(或个人)、借用/领用用途、设备或配件的详细参数、设备编号、经手人、归还日期、归还时设备情况等。

实验室情况实时管理模块可以查询各实验室各个设备的当前使用情况,实现实验室的实时管理。

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块一方面向所有用户公示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收录各项实验室相关通知、文件等相关材料。每份材料记录包括收到日期,摘要,全文记录等信息。

(3)实验室预约模块。在线实验预约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由一个专门的模块来实现,包括:实验室安排公示、实验室安排查询、在线实验申请。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实验分为教学必做实验和扩展实验两种。教学必做实验是指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该类实验在实验室安排方面具有优先权,实验室管理员在做实验室使用计划时须保证该类实验的开展。扩展实验是指教学计划外,教师或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开展的延伸性实验。此类实验的开展是实验室开放性的体现。

教学必做实验一般在学期开学前即可确定。实验室管理员做好实验室安排,通过实验室安排公示模块向全校师生公示。师生根据安排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室安排查询可根据查询条件如实验室属性、指定日期、空闲情况等快速搜索出相应的安排。

在线申请模块为教师或学生提供实验室使用申请表单,师生填写后在线提交。实验室管理员接收申请,根据实际情况对申请进行审核,并在线填写反馈,更新实验室安排表。师生通过申请反馈信息可以查询到申请结果。

(4)信息交互模块。信息交互模块用于用户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包括实验资源共享、实验报告下载、实验结果上传、实验成绩。

教师通过系统上传实验教材和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下载,学生完成试验后同样通过系统上传实验结果,方便教师统一收取。教师评阅实验结果后,亦通过系统对各学生进行评分。系统收集分数数据,以便以后对实验室数据统计分析。

三、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

1.系统体系结构

根据上述需求分析,本系统决定采用基于B/S模式(Browser/Server模式)的三层系统结构。即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第一层:用户层。用户层直接面对系统用户,是系统与用户的接口。用户层采用web浏览器,具有交互功能。通过此层,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接受用户输入信息和操作请求,并将后台返回的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简而言之,用户层就是整个管理系统的“窗口”。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第二层:应用层。应用层设立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在整个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接受用户层提交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请求,启动相应的响应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访问数据层,调用需要的数据加以处理,最终形成处理结果,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层。应用层相当于系统的“大脑”,由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实现系统的逻辑功能。

第三层:数据层。数据层设立数据服务器,位于整个系统的最底层,负责系统数据的存储、更新和处理。它不参与系统的逻辑功能实现,只根据应用层的指令完成数据的添加、更新、查询等操作。数据层相当于系统的“仓库”,存储整个系统的相关数据,直接与应用层通讯。

同传统的C/S模式(Client/Server模式)比较,B/S模式下,系统对客户端要求低,易于大范围推广;用户层采用web交互界面,操作方式简单;不同于C/S模式中由客户端实现主要逻辑功能,B/S模式下系统这部分功能都在应用服务器中完成,减轻了客户端的负担,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并且,维护时只需针对应用服务器,无需更改客户端。可见,B/S模式具有用户操作简单、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可维护性强、安全性好等优点,利于大数量客户端情况下管理系统的构建。

2.数据库实现

数据库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着“力求简洁,逻辑关系简单”的原则,系统采用二维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建立如下主要相关数据表及字段。

(1)用户群组表(Usergroups)。编号、组名称、组表述、组数据存储表单名称。

(2)权限表(Competence)。群组编号、权限编号。

(3)实验室管理员信息表(administrator)。编号、所属群组、姓名、密码、所属单位、联系方式。

(4)教师信息表(teacher)。编号、所属群组、姓名、密码、所属院系、所属教研室、联系方式。

(5)学生信息表(Student)。编号、所属群组、姓名、性别、学号、密码、院系、专业、联系方式。

(6)实验室信息表(Laboratory)。编号、实验室名称、位置、所属类别、开放类别、开放时段、管理部门、管理员、面积、容纳人数、设备名称、设备数量。

(7)设备类别表(ecategories)。编号、类别名称、类别描述。

(8)设备信息表(equipment)。编号、设备名称、设备类别、学校编号、所在实验室、设备型号、详细参数、使用状况、出借状况、维修记录。

(9)设备出入信息表(Loan)。编号、设备出库日期、领用人姓名、领用人所属部门、设备用途、设备详细参数、设备编号、归还日期、归还时设备情况。

(10)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记录表(Dbspace)。编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所属实验室、当前使用情况、学号、用户姓名。

(11)实验室使用记录表(Statistics)。编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所属实验室、用户姓名。

(12)实验室文件信息表(archives)。编号、文件接收日期、文件编号、文件发送部门、文件关键词、文件标题、文件存档位置。

(13)实验室安排表(Costanalysis)。编号、学年学期编号、星期编号、课程名称、实验班级、班级所属系部、班级所属专业、班级人数、任课教师姓名、实验课节次、实验周次、分配实验室。

(14)实验室使用申请表(application)。编号、学年学期编号、发出申请日期、申请类型、申请人姓名、申请用途、计划实验日期、星期编号、计划实验节次、计划实验次数、计划实验参与人数、实验名称、处理状态、申请答复。

(15)实验成绩管理表(Result)。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成绩、评分教师、教师意见。

3.关键步骤

(1)登陆验证和密码管理。本系统用于我校开放型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面向对象为我校师生。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不开放自主注册,所有师生基本信息均由实验室管理员添加,系统为所有师生设立统一初始密码。实验室管理员信息则由系统管理员在后台直接添加。登陆系统时,要求所有用户输入姓名、密码、用户群组编号。系统先到用户群组表搜索,找到相应群组数据表单,再核对用户信息,信息正确则验证通过,用户登录成功,拥有所属用户群组相应权限;反之则验证失败,系统拒绝用户登录,并弹出提示窗口提醒用户检查输入信息。

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到系统管理模块修改密码。更改程序要求提供用户姓名,并连续两次输入原始密码,系统通过输入窗口获取输入信息,到相应表单搜索,核对原始密码无误则更新表单信息,用户修改密码成果,反之则修改失败。系统根据结果给出相应提示。

(2)权限设置。系统对三类用户权限设置如表1所示。

表1用户权限表

(3)实验室实时管理。我校各个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内,计算机编号与ip地址相互对应。教师和学生用户使用计算机登陆系统。登陆后,系统自动弹出窗口,要求用户填写当前日期、节次、实验室名称等信息,并获取ip地址,自动生成设备编号信息,与用户填写的信息一起发给应用服务器。系统根据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记录表,再根据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记录表生成设备使用情况显示图,对在用设备重点标记,实现可视化管理。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特点,实验室使用实时记录表每两节课全部更新一次,最终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另一方面,每次更新数据前,会将当前实时记录上的数据添加到实验室使用记录表中,该表数据不做删除处理,保留每套设备的所有使用记录。记录用于学生实验时间、设备运行时间等统计分析。

(4)在线实验申请。用户使用在线实验申请功能,填写相关表单,系统获取学年学期编号、预定的星期编号、申请节次、实验室编号、计划申请周次等数据后,查询实验室安排表。如与输入信息完全一致的记录,则说明所申请的实验室在申请时段已有安排,申请被拒绝,系统发回提示:“该时段实验室已有安排,请另择时间!”如遍历实验室安排表,没有符合记录,说明申请的实验室在申请时段空闲,系统继续获取实验参与人数、实验室名称等数据,查询实验室信息表,对比指定实验室容纳人数与实验参与人数,若参与人数小于等于容纳人数,实验室申请成功,将申请记录添加到实验室使用申请表,并把出来状态标记为“待处理”。若参与人数大于容纳人数,申请被拒绝,系统发回提示:“实验室可容纳人数无法满足申请,请重新申请计划!”

实验室管理员通过查询实验室使用申请表,获取申请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审核“待处理”申请。若同意申请,实验室管理员填写申请答复为:“通过”,修改处理状态为“已处理”,并更新实验室安排表,添加新的安排记录。若不同意申请,管理员填写申请答复为:“不通过,请另行考虑申请计划。”修改修改处理状态为“已处理”,无须改动实验室安排表。

本套管理系统的设计充分联系我校实际情况,结合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验教学特点,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校实验室利用率,促进实验教学水平,强化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在运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虽然运用范围只限公共计算机,但系统设计具有普遍性,可进一步推广到学校的其他学科实验室管理中。

参考文献:

[1]马文元,崔学桂,高建军,刘福祥.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5,(03).

[2]苏新,毕经存,陈利文,吴敏.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05).

[3]杜占玲.基于.net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5.

[4]褚清松,蒋方乐.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数据库及信息管理,2007,(1).

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篇5

1.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山东潍坊261041;2.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东潍坊261041

[摘要]目的探讨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方法抽选2012年6月8日—2014年6月8日于该院计划生育手术室接受治疗的30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比、护理质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可有效规避各种安全隐患,优化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从而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安全性得到提升。

[

关键词]护理;风险;安全管理;计划生育;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2(a)-0045-02

[作者简介]刘晓媛(1981-),女,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计划生育手术室属于医院的重要手术科室,承担着各类大大小小的妇产科手术,具有安全隐患大、手术风险高、工作任务繁重等基本特点,术后极易诱发继发性感染、呕吐窒息、晕厥以及出血等安全隐患[1-2]。倘若手术操作失误,不但会给患者造成经济损伤、机体损害,情况严重时还可诱发死亡危险。因此必须加大对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规避护理安全隐患,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优化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本文为了探讨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抽选2012年6月8日—2014年6月8日于该院计划生育手术室接受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进行手术室护理,详细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2年6月8日—2014年6月8日于该院计划生育手术室接受治疗的30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3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实验组(150例)。在对照组的150例中,患者年龄:19~32岁,人均:(26.85±3.02)岁;手术类型:处女膜修补术35例,诊断性刮宫术20例,清宫术10例,人工流产术70例,药物流产术15例。在实验组的150例中,患者年龄:19~30岁,人均:(26.67±2.98)岁;手术类型:处女膜修补术33例,诊断性刮宫术24例,清宫术11例,人工流产术65例,药物流产术17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年龄、手术类型等),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150例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150例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具体方法:①优化工作环境,使护士工作压力得到缓解,从而减少护理差错;②督促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护士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以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③定期进行手术室护理技能培训,对护士的护理技能进行考核与优化,以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④制定、执行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切口感染、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质量控制。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为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

1.4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软件包:spss17.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控评分比较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质控评分,实验组的护理质控评分(98.85±0.79)显著高于对照组(84.46±1.1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实验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实验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切口感染率,实验组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总满意率:95.33%,对照组总满意率:87.33%,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3.1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3.1.1人为隐患①在手术室中,护士承担的工作较多,包括:术前谈话、术中记录、术后监测等,工作较为琐碎,易出现记录内容不全或者手术登记本错记、漏记等现象,例如:节育器类型、大小描述不详细或者记录不全等,从而造成护理风险;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注重沟通技巧,无人性化服务观念,用语措辞生硬、直接,使患者的隐私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伤害,严重影响护理质量;③在对患者实施妇产科手术时,常用到超声影像技术,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护士所具备的能力难以达到手术护理要求,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常出现各种护理不当的现象,例如:无痛麻醉后,患者会发生欣快感、躁动、不自主活动等现象,易产生坠床、撞伤风险,由于护士不清楚无痛麻醉临床表现,导致风险发生;术前洗手不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从而将细菌带入手术室;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时,工作怠慢,不按照相关程序处理;由于过分追求速度,导致抽检合格的手术包仍具有安全隐患,例如:继发感染、隐血阳性等;术毕,对患者进行阴道擦洗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将棉球落在患者阴道内[3-4]。④由于大部分护士的工龄较短,护理经验不足,且责任识薄弱,因此发生技术差错的概率极高,例如:在无痛诊刮后,患者在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下突发舌后坠现象,并带有明亮的打鼾声,护士误将打鼾声当成普通的呼噜声,从而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5]。

3.1.2环境隐患室内空气质量属于影响护理安全性的关键因素,若室内空气质量差,极易诱发术后切口感染;由于手术较为复杂,工作量大,需要不断传递手术器械,再加上术中需要用到挥发性制剂、具有辐射性的医疗设备(麻醉剂、监护仪等),护士易产生紧张心理,从而使护理工作质量受到影响,可能产生护理隐患。

3.1.3管理隐患管理人员在安排手术室护理人员时,由于安排不当,而发生部分护士工作超负荷的现象,可能诱发护理风险;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缺乏业务培训与管理,导致专业能力不合格的护士负责护理工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护理风险;由于护理服务管理力度不强,许多护士无人性化服务意识,在护理服务中,态度冷漠,从而引发护理风险;由于医院未实施手术室安全隐患管理,未定期分析、探讨、总结风险事件,未制定风险干预措施,从而引发系列性的护理风险。

3.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规避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①优化工作环境,使工作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规避意外风险。在安排值班人员时,要科学合理,使护士工作压力得以减轻,从而以轻松、愉快的状态投入工作,使护理质量及效果得到提升;由于术中会存在一定的辐射危害,当发放防辐射衣,避免护士人体受到损伤,从而缓解其紧张、忧虑心理,降低护理操作不当的几率[6]。②加强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护理技术考核,降低护理差错率。为了增强护士的法制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其护理行为得以规范化,使护理职业风险得到规避,当为护士发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手册,并定期进行考核,以增强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从而提升护理自律性,增强护士的责任意识;定期举行“手术室护理技能”培训活动,对护士的护理技能进行考核与优化,以降低发生护理差错的概率;重视环节质量控制,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环节的控制,例如:登记患者基本手术资料时,要进行重点核对;术中用血时,要认真核对血量、血型,以确保无误;加强巡视护理,做好指标监测,以规避手术意外。③执行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护理隐患管理。要改变管理思路,根据计划生育手术室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规章,以提升护理风险管理力度;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由经验丰富护士或主管护师专门负责护理风险管理,定期召开“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大会”,针对护理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要重视对护士业务技能的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优化护士业务技能,以满足计划生育手术护理工作的需求;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以减少护理风险因素。

3.3护理安全管理对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的重要作用

据相关报道研究显示,在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可有效减少意外事件、医疗纠纷,降低切口感染率,还可使护理满意度、综合护理质量得到提高[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2.67%)比对照组(6.00%)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2.67%)比对照组(8.00%)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切口感染率(4.67%)低于对照组(1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5.33%)比对照组(87.33%)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质控评分(98.85±0.79)显著高于对照组(84.46±1.15),p<0.05,有统计学意义。此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8]。充分说明,在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可有效规避各种安全隐患,优化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从而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安全性得到提升,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学中“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当加强对安全管理的实施力度。

[

参考文献]

[1]刘赞.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9-50.

[2]周加玲,王志成.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3):1764-1766.

[3]刁国宣,蔺习凤,柴静,等.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的防范[J].重庆医学,2008,37(7):773-774.

[4]赖晓萍,王美珍.手术室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安全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3):1845.

[5]朱玉玲,李蕊.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3):142-143.

[6]魏丽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15-116.

[7]秦瑶.手术室护理中安全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析[J].吉林医学,2014(18):4108-4108.

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篇6

让学生动手做,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现在的科学课,在课前,教师更要精心准备大量的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保证正常的实验探究。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实验计划报告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中学实验计划报告一

一、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科学学科中最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现在的科学课,在课前,教师更要精心准备大量的有结构的观察、实验材料,保证正常的实验探究。

二、加强管理,合理使用。

本学期科学实验室继续加强管理,有借有还。在教学时,首先,及时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名称,以及所需的实验器材。其次,合理实验,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指导。最后,实验做完后要及时放回原处,并做好实验日志的`记载工作。

三、加强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们倡导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科学角,收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提倡“动手做”,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科学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重视发挥电教手段,优化组合。

科学教学中要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投影、录象、录音等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使用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作的作用。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过度期的教学,激发每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热情,积极倡导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为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中学实验计划报告二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科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实验室材料科学化、分类、分档、入柜管理。以及加强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发展。更好的落实县教育局精神,保质保量全面为我校科学教学服务。

二、主要任务、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科学课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同时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类分组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践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负责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专门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采购,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1)作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2)不足之处,另行补充。

中学实验计划报告三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实验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实验能力。根据我校教研室工作计划,结合我校实验教学的工作,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主要任务、目标:

1、加强硬件建设,积极向上级领导争取实验教学仪器,不断加强学校实验教学仪器的配备,争取达到新配备标准。

2、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措施,加大奖惩力度,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有效促进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中心小学实验教学实行网上实验平台管理,对中心小学实验教师进行网上实验平台管理培训,使每位实验教师都能熟练正确操作。

4、通过各项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发展一批优秀的实验教师,对他们进行再培训,使之成为此项工作的带头人,优化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5、创新开展本块工作,力争工作中不存在盲点,不断强加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镇实验教学质量。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专门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和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自然(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自然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实验通知单、演示实验登记表、分组实验登记表、分组实验报告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发放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报告单》,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6)、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3、仪器室的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的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购,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仪器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中学实验计划报告四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初中物理课程计划,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各类器材的作用,特订如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和各年级教材,尽快熟悉教材,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及保养方法,为教师和学生上好实验课提供必要保证。

2、清理各类教学仪器和仪表。归类并合理摆放好各类仪器,做好相应的电子账册,做到账、卡、实物一一对应,并做好建档汇总工作,为教师使用器材提供必要参考。

3、搞好防火、防盗工作,协助安装柜窗玻璃。

4、严格执行教学仪器管理制度,杜绝教学仪器非教学之用。

5、认真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努力钻研业务,掌握各类仪器原理、构造、使用和维修,保证仪器良好状态,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6、认真填写“实验通知单”,积极协助教师辅导学生实验,完成各项实验;同时搞好仪器收发、借还及清洁卫生等工作。

7、总结经验,积极创造条件自制、改进教具,并做好水、电、药品节约的教育及安全教育。

三、具体安排

协助任课教师完成各年级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及公开课实验。并完成下列工作:

1)仪器的清查、除尘、入柜、编号;

2)搞好实验室仪器装备总帐汇编工作;

3)整理资料迎接检查;

4)协助做好初二、初三年级分组实验;

5)向各年级组发放物理实验仪器存放目录;

6)对部分仪器维修和保养,做好演示实验仪器收发;

7)总结经验,征求意见,为后期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3、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尝试用电子档案。

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篇7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创新

近些年,我校领导审时度势,针对新世纪卫生职业院校教育改革面临的任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这对于保持学校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如何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如何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硬件平台,我校积极探索改革,开拓创新,开辟了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新途径。

一、注重整合实验室体系

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把实验室建设好、管理好,我们需要有行动的“纲要”,而规划正是我们的“纲要”。本着服从学校总体建设规划,统筹兼顾,既保证基础教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要求,又兼顾卫生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原则,我校的实验室体系规划是以学科为中心,朝平台化、中心化方向发展的,如我校建立了护理技能实验楼、解剖实验楼、医学技术基础实验楼等。

二、认真做好项目计划管理

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集约化管理的原则,我校实行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把好资源配置计划关。根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以及各项工作的需要和人力、财力等条件的可能,分轻、重、缓、急设立实验室建设项目。近年来随着我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按照规划逐批引进基础研究设备,为我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减少了向其他高校、研究所合作实验的项目,大大节省资金。实践证明,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

三、尝试实验室管理网络化平台化

近年来,我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始终把管理手段革新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实验室管理网络工作平台,注重管理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把信息更新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随着卫生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特点的改变,及时调整我校实验室管理与使用,通过校园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实现我校实验室网络化管理开辟广阔的前景。

四、突出实验室管理职能化

保障与服务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两大宗旨,而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更多地注重保障,较少地提供服务。因此,应进一步改革设备管理职能,特别是要把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从管帐、管物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到为实验室服务中去。因此,淘汰更新旧设备,统筹规划,共享使用,并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充分提高现有实验物资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首先,要对整个实验室物资和仪器设备重新登记造册,按种类、型号、数量、分布等情况分类统计。其中,根据集中共享和专业需要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合理调整。将几个实验室都需使用的仪器设备,相对集中在一起,集中管理,集中使用;而对各种专业所需的不同仪器设备,则根据专业需要合理配置。按照性能建立专门的设备室,使相同性能、相近专业的实验设备做到统一规划使用,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师的工作效率。

五、实现制度建设现代化

实验室管理制度不仅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保障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基础。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我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年代较早的管理制度已不再适用。管理制度创新要求建立和完善综合考评及奖惩制度。建立实验技术人员考评制度,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反映他们的工作业绩。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实验室建设工作量以及其它工作量等指标。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考核办法,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并且按工作量大小来发放校内奖金,可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教学与科研服务。因此,我们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管理制度的调整,适应现时教学科研发展需要,使管理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

六、做到实验室技术人员工作量化

人员管理创新就是加强实验室学术队伍建设,构建一支思想稳定、业务素质高、技术全面、结构合理的实验室学术队伍。通过定编、设岗、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建立起一支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在实验室工作岗位上,应引进一些稳定的、工作能力强的专职或兼职的实验教师或科研人员,建立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应按其实验教学任务、常规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低值耐用品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等项目,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全面核定其工作量,并合理确定与理论教学人员的比较基准点,基本实现按劳取酬,为实验室管理带来了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永芬.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建设思路.中国科技息.2009:14.

[2]洪霞,徐钟林,陈建冰.实行项目管理的认识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

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篇8

【关键词】医专;化学;实验室建设

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化学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教师科研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进行科研,不仅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而且可以将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所以,加强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证。

1确立实验室建设的内涵

1.1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应结构合理、素质高,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我们鼓励实验教师开阔视野――“走出去”,了解真实岗位技能及应用,使校内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一致。组织实验教师到企业学习,参加实验教学相关的进修、培训、见习等,参与实验基地的建设,参与社会技术服务。如我们先后组织实验教师到捷众药厂、食品药品检测所、医院检验室、市级大中型药房参观。另一方面,我们“请进来”,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验、实习课程的指导教师,并邀请他们做专题讲座。

1.2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我校邀请医院、药厂、药检所等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学校以化学、药剂、药物分析等教研室为核心,共同探讨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现已建成实验室、天平室、准备室、精密实验室等标准实验用房。

现有校内各类化学实验室9个,其中用于实验教学的是有机化学实验室、无机和分析实验室、仪器分析室等,准备室2个,仿真实验室1个,实验面积达700多平方米。

校外实验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就业本领的途径。设立校外见习实习基地,将课堂与实习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接轨。如我校药学类专业与医院、药厂、药检部门等企业行业建立合作机制,与校内实验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实验教学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专业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1.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

目前,我院正在建设新校区,加强了对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的力度。我校将药分、化学、药化等实验室整合,实验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我校现有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如拥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722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位滴定计、酸度计、数码旋光仪、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等仪器设备。其中有机常规实验仪器如滴定、蒸馏、回流、分馏、索氏提取等几十套,基本满足实验操作,设备设施利用率高。学生实验以2人一组,配备能满足试验大纲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2加强实验室的管理

2.1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健全并落实实验室管理制度是保证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通过制度建设,管进一步明确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实验教师的职责。我们重新修订了《化学实验室规则》、《学生实验规则》、《化学实验安全守则》、《教学仪器(药品)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守则》等。化学实验教学,安全高于一切。对于新生,实验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室规则》《化学实验安全守则》等规章制度。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强调安全操作规程。凡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药品,务必在实验教师掌控下使用。由教师亲自操作,或实验教师在现场指导学生实验,实验完毕,将有关药品归库。有毒的化学实验务必在通风厨中进行。建立专库存放危险化学品,严禁混放,并定期进行检查。剧毒药品应集中存入专用保险柜,并由两个人上双锁保管。实验室要配备消防器材及急救防护用品。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室,做好水、电、化学药品及门窗的检查,防止发生事故。

2.2责任到人,管理有序

我校建立实验中心,下设药学、临床、护理、医技实验组,化学实验室属药学实验组负责。按“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和落实实验室规章制度。每个实验室有人负责,尤其是精密实验室要专人专锁,贵重仪器有专人负责。实验仪器设备建立总账、明细账,纳入学校实验中心统一管理。实验教师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修和管理工作,实验者必须记录仪器使用情况并存档。每次实验,实验教师要认真填写实验记录本,以便掌握实验室、实验仪器使用情况和实验教学情况。做好学期计划,填写《仪器药品预购表》、《耗材登记表》、《实验室维修登记表》等,统计实验开出率,进行学期实验总结。

3建设体现化学特点的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效益

3.1建设体现化学特点的实验室

化学发展的特点是化学的各学科(无机、有机、物化、分析等)在继续发展的同时逐步趋向综合,使学科的界限逐渐淡化,互相融合。我校化学实验室承担《医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室作为面向全校提供化学基础实验的场所,根据各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具体实验内容,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引入学生实验。仿真实验的应用能调动学生兴趣,使他们了解贵重仪器的结构和操作规程。一体机动画演示可以规避危险实验对实验者的伤害。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科学素养及实验态度的培养。

3.2更新教学思想,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传统医实验教学是从基础课教学中独立出来,并将其系统化。化学实验不仅验证书本理论的知识和练习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有关知识、操作技能和使用现代化仪器设备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化学实验课程按深浅程度可以分为基础知识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型实验三部分,在教学方法上分别对待。在开放式教学的前提下,完善“设计实验”,提高“研究型创新型实验”的比率。

3.3对实验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进行有机的整合和资源共享,保持实验室的运作处在高水平、高效益的状态。首先依据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集中资金重点购置相关仪器设备,建立相关中心实验室。其次,逐年加大对普通实验室的建设,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上投入了一定经费,改善实验条件,更新仪器设备。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化学实验的主要教学目标。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发展性的工作。实现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水平,更新实验仪器设备等,才能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篇9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装备标准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三大基本办学条件之一。这些年,各个高校都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持续地投入,不断地新建与扩充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也在逐年增长。现在的问题是,高校投入了不少,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各个学校的投入非常不平衡,投入多少才是合适的;今后后续投入的依据在哪里。种种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想到实验室建设特别是装备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标准。

一、装备标准化的作用

1983年中国颁布的标准(GB3935.l-83)中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同时指出“规范”、“规程”也是标准的一种形式。该标准定义具有统一性、科学性、强制性等几个方面的属性。高校实验室装备标准应具备上述属性,标准的内容应根据实验项目对仪器设备的数量、品种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规定与要求的目的是推动实验室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

装备标准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为规划和建设实验室提供依据。如果没有实验室装备标准,做规划时缺少客观依据,往往会出现受教材、教师影响的现象或盲目追求“小而全”的现象。有的院校在做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方面心中无数,搞起规划来不着边际,既浪费经费,也降低仪器设备利用率。如果规划与建设有标准可依,在制定规划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将起到有力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新建院校,新建专业和新建实验室更有现实意义。因为有标准,基本上能做到了规划有底,建设对路。

2.为分配设备经费和审批仪器设备计划提供依据。有了装备标准,设备的经费分配、计划申请审批,就会有据可依,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编制年度经费分配和建设计划时,能做到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形成最大效益。很多高校都会遇到这样的具体问题:每年教学单位都认为缺少实验装备,申报的建设项目预算大,实验室申报装备总额远远大于学校的预算。如何做到分配与审批心中有底?如果有了标准,分配与建设就有重点可抓,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室装备的配置。就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建设,既保证常规,保证急需,保证配套,又保证了按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加实验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装备标准在合理使用资金,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装备标准推动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按标准建立的实验室,会覆盖若干个相关专业,覆盖学科性质相同的学科。不少院校建立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就有共享的思想,同时有的院校把学科性质相同,使用手段基本一致的课程统筹建立学科实验室,为几个专业或为几门课程服务,也是基于共享的思想。按标准跨专业跨学科建立的实验室可由学校指定一个部门管理,其它部门只负责使用,这就贯彻了仪器设备“专管共用”的高效率原则。

4.为采购提供论据。由于装备标准对仪器设备的数量、品种有了明确的规定,对质量、性能都提出了要求,因而使采购对路,符合要求,避免了因质量低劣,规格不符而造成积压浪费。

5.为管理、考核、评审提供依据。实现管理定量化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基础和措施。在现代管理工作中,实现定量化是反映管理水平的标志。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在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装备标准化就是仪器设备管理定量化、规范化。同时装备标准也为考核、效益评估提供依据,为实验室评审如先进实验室、示范中心等评审提供依据。

二、现行参考标准

当前进行高校实验室建设,有几个主要的参考标准:1.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2.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试行)》;3.各省制订的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施要求。其中教育部《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除了对示范中心的体制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教材、人员、仪器设备、环境与设施提出了规范化建设要求之外,还特别给出了各科实验参考内容及仪器装备配备,首期制定的标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力学、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为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审定和指导高校基础课实验室不断上层次上水平建设提供参考。

三、期待更多的装备标准

规划与建设实验室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有基础课实验室,也有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课实验室。基于装备标准的作用,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大家期待制定更多实验室装备标准,包括基础课实验室、专业基础课实验室与专业课实验室的装备标准。

在根据学科的不断发展,不断制定与完善实验室装备标准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是制定装备标准的基本原则:1.“标准”的尺度以保证完成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2.根据需要与可能,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当前,适当超前考虑将来;3.制定标准的顺序以面广量大的基础课为先,专业基础课次之,再逐步扩展到专业课。所以首先充实与完善《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讨论稿)中的几科基础课实验室装备标准,再制定其它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验室装备标准。

其次装备标准的扩展问题,考虑到部分专业实验室建设可能会有较多的扩展,或者相关学科正处于不断发展中,可将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扩展建议”两个层次。“基本标准”是实验室建设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扩展建议”是在基本标准基础上的较高要求。

我们期待更多的实验室装备标准出台,宏观指导并规范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资源共享,推动实验室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逸梅,张建勋.编制“实验室装备标准”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保证[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1985(3).

化学实验室管理计划篇10

一、规范管理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前提。

仪器作为实验室基本的物质条件,在实验室教学科研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地位,因此搞好仪器设备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精心规划,安排专用的仪器室、实验室和相关的配套设施,确保室内水、电、排气、消防、电教设备、课桌凳等固定设施的正常使用。二是要对已有的仪器设备加强科学规范的管理,为科学课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是加强实验室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在自己岗位上爱护仪器,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技术知识,充分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及需要做好的物质准备,经常关注仪器的工作状态,把一些可能出现的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严格制度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保证。

“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就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同时按仪器设备的档次价格,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相关的帐、卡、册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簿,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有序管理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基础。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动植物标本、室内环境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仪器保持的状况和有效的使用。仪器室管理人员要掌握各类药品的性质、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性质、特性分类隔离存放和保管。仪器设备的存放要根据仪器的用途、药品的性质分门别类,入橱分类存放,科学有序,排列整齐,安全美观,定橱定层定位,力争做到一橱一号(仪器橱号)、一橱一卡(仪器橱内仪器存放目录卡),保持物卡一致、账卡相符,使每位科学老师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可按照上轻下重、水平或竖直放置的原则作适当调整,特高特大仪器用专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