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教学措施十篇体育教学措施十篇

体育教学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0:44

体育教学措施篇1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体育运动,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人们的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减少疾病,提高大脑思维的活跃系数,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进行体育运动都是有益处的。高中是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阶段,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适当缓解学习压力、调解心情、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设施及教学意识现状。体育教学设施是开展体育课程的必备品,体育教学意识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国几乎所有的高中学校均已开展体育课程,但有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设备陈旧、设备种类不齐全、设备数量不过关、体育教学场地安排不合理、体育教师缺乏体育教学意识,在紧张学习环境下的高中,甚至存在体育教师安排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在教室上自习、复习功课的现象。

(2)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现状。在体育教学的新要求下,中小学各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大部分高中的体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认为,高中生应尽可能地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至于体育教学中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并不重要。

2.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北京市的陈经纶中学、北里附中、杨镇一中、北京二中、广渠门中学等十所高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放700份调查问卷,其中学生问卷600份,回收524份,有效问卷510份,有效率97.33%;教师问卷100份,回收89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89.89%,然后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归纳统计。

(1)偏离教学目标。从调查结果中看,偏离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问卷中的“学校是否在体育课程中设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等多样性活动”这一问题,73.9%的学生持否定答案,8.7%的学生表示肯定。“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增加体育运动的意识、保持体育运动精神?”69.6%的学生认为不符合。这些答案表明部分学校偏离了体育教学目标,失去了体育课程开展的真正意义。

(2)忽略学生心理。关注学生的心理是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方法。调查问卷中围绕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看法展开的问题主要有:“您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否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您认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体育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是否会有影响?”等,针对上面的第一个问题,84.3%教师的答案是否定的,9.0%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二个问题中48.2%的教师认为会有影响,49.3%的教师认为不会有影响。调查表明,在体育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

(3)偏离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是贯彻新课标改革的重要措施。文化课堂以学生为主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是体育课作为一门室外课程,很多教师认为没必要让学生作为整个课程的主角,偏离以学生为主导的想象非常严重。

3.高中体育教学的改进

(1)重视体育教学。体育课程作为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增强体质、丰富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需要体育教师加以重视。体育教师应该明白体育教学并不比文化课教学的作用小,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丰富高中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培养学生学会坚持、遇到困难勇于前进的精神,给学生的未来带来更多积极的思考。重视体育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贯彻新课改的重要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带动学生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加强锻炼,获取更好的高考成绩。

(2)改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息息相关,所以体育教师应尽可能改善教学环境,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以全新的心态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得心灵与知识的升华。第一,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面对体育运动,第二,教师应利用学生高中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第三,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团结与竞争的力量,感受体育给我们带来的更多乐趣。

4.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各体育教师重视体育教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实现创新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姚卫勇.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法应用现状及改进措施———以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研究为例[J].教学实践,2014(05):136-137.

[2]吴杜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4(05).

[3]巩科呈.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现状及体育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淄博市高中为例[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05).

[4]张国飞.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解决措施[J].教学研究,2013(06):32.

体育教学措施篇2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锻炼过程中都与德育教学有关,新课改要求小学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入德育教育。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本文就从此出发,并简单的提出几条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渗透;有效措施

现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德才兼具”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因此很多的教师和家长的很重视学生“才”的教育,对“德”的教育就不在意。在这种的教育模式下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震惊和寒心的事件,比如复旦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杀害室友的事件,所以智力教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入德育教学。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增强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逐渐与德育教学结合到了一起,而且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知识吸收的阶段和品德、人格形成的阶段,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态度和品德都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而且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多也与德育教育有关,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体育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大

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思想品德和上课的态度都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为在课堂中,小学教师和小学生有着直接的接触,而且小学也处于一个对知识渴望的阶段,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说的话和做的动作都会被学生吸收。如果小学教师充满着健康的朝气,对体育教育充满着热情与激情,对学生认真负责和在课堂上的话语中透露幽默积极的情绪,这些都会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模仿,而且也会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入德育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有关

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很多的内容和环节都与德育教育息息相关。比如:田径这些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体育项目,却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忍耐力;排球、篮球等各种球类活动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意识;其他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设计的小游戏就有利于锻炼学生遵守规则和明白比赛是需要公平竞争的。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的发展,在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息息相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毅力、合作精神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因此就需要在小学课堂中有效的渗透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提高学习思考的能力,也激发出对体育项目的兴趣。本文主要从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找准时机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同时还要小学体育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来渗透德育教育。

(一)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小学生设计的,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知识,所以可以在这之中创新的渗透入德育教学的内容。比如在教授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小学生从小喜欢竞争,希望比别人做的更好,就可能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急于想把对手打败,让自己的心理充满焦急的情绪,从而忽略掉以柔克刚的道理;这时小学教师就需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让学生形成冷静、不畏艰苦、稳中求胜的心理能力,这样才能在等到乒乓球技术熟练以后,获得比赛的胜利。

(二)找准时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成功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育中是需要找准正确的时机,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将一节体育课分为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渗透入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比如篮球、排球这些球类课时,可以将其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由体育教师分组让学生轮流去领取教学体育器材,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形成互帮互助的意识;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基本的球类规则和技术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训练然后比赛,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学后安排学生去归还体育器材,这样就能训练学生负责人的态度和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三)小学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特点渗透德育

小学体育教学重要在于师生的相互互动沟通交流,[3]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多和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渗透入德育教育。比如有些学生从小就缺乏自信,一旦做错什么事就害怕挨批评,然后做事就更加的畏手畏脚,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看到这样的孩子正确的完成所教授的动作时,教师应该马上向学生投去鼓励和表扬的眼神或者在全班点名表扬学生,这样就能打消学生挫败的心理,建立起自信心,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三、总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小学体育教育的教育目的也在不断的提升,现在不仅要学生掌握体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德育教育放在最先考虑的位置上。结合本文上述的内容来看,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明白自己在课堂中的言语和动作对学生的影响;在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正确的时机渗透入德育教育的内容,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吸收,这些理论上的观点,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求证。

参考文献

[1]王雪艳.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市奎文区小学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2012.8(11).118

8-1201

体育教学措施篇3

摘要大学生的体质逐渐下降,他们在学校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课程上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大学的体育教育失去应有的意义,没有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体育意识,也没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行为,对他们今后的工作表现其实是不利的。本文分析了大学体育方面教育改革的现实情况,以及基于学生体质的体育教育改革的有利作用,并且进一步提出基于学生的体质进行体育教育的有效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学生体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措施

一名大学生如果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在工作中需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在生活中也需要良好的体质,在学习中更需要强壮的体魄。体育教育既具有教育的特点,又要达到体育的目标。大学的体育教育基于学生体质进行改革具有有利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从而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得更好。如今大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各个大学需要基于学生的体质进行体育教育的有效改革,为学生打好基础。

一、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现实情况

在大学的体育教育改革中,体育专业大多数都是弱势的学科,甚至是处于边缘的地位。各个大学在发展学科的时候,总是喜欢把资金都投入到优秀的学科,而对于体育学科的投入偏少。大多数大学都把就业率作为教育主要标准,而没有注重大学生的体质。如今,大多数大学面对的就业方面的压力非常大,教育的重点就摆在了文化学科的教育上,而忽视了体育教育。大学生缺少身体方面的锻炼,不利于他们提高体质水平。一些大学的体育设备和器材也严重缺乏,并且没有建立足够的体育场所。体育教学只能在有限的器材和有限的场所里开展,从而导致教学活动非常单一,学生就不喜欢上体育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前景令人堪忧。如今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的子女,他们是整个家庭的太阳。许多父母为了让儿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就把目光全都放在学习成绩上,而把儿女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都剥夺了,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本身的身体素质就不好,进入大学也不重视提高自己的体质,从而对体育教育的改革不是很支持,改革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二、基于学生体质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有利作用

基于学生的体质进行大学体育方面的教育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具有一副强壮而健康的身体的大学生才能够在大学学习阶段应对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并且在寻找工作的激烈竞争和考试读研的升学苦战中走下去,而不会因为体力不好而耽误工作和学习。尤其是进入社会之后,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抑或是深造学习,都需要良好的体质作为支撑。基于学生的体质进行大学体育方面的教育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树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对生活形成正面的态度,对生活能够更好地适应。而且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勇于拼搏、不怕困难的坚强品质,增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家里所有人宠着的,很少进行锻炼,而且他们以自己为中心。而基于学生的体质进行的大学体育方面的教育改革可以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不仅锻炼身体还锻炼心理,学会与其他同学之间进行合作,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练就强大的内心。

三、基于学生体质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措施

基于学生的体质,进行大学体育方面的教育改革,需要寻求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我国大学为了达到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目的,对重点学科进行建设,从而忽视了体育学科。以前,体育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体质,但是体育教学改革仍然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各个大学确定了发展的明确方向,摆正了体育教育的地位,才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的改革。如今大多数大学在进行体育教育改革时,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体育知识教学和技能实践教学联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体育观念,使用各种各样先进的设备和手段来使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除此之外,各个大学应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力量,加大人才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大学不仅需要人才来开展体育教育的改革,还需要资金来支撑体育教育的改革。许多大学对体育老师的要求不是很高,聘用的标准不高,在他们入职之后对于他们的深造提升也不重视,这就不利于体育教育的开展。体育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体质,并且由此出发,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体育教学。大学还需要增加资金来建立足够的体育设施和场所,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实现体育教育改革的目的。

四、结语

教育部的部长提出学生的体质非常重要,人才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优秀。我国对学生的体质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学生的体质越来越不好。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进入社会,面对工作的压力,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应对这些压力。体育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体质也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各个大学应该基于学生的体质进行大学体育的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措施篇4

摘要体育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身体,让学生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中出现运动损伤,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身体及精神压力,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文章明确了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措施一、运动损伤

在体育运动活动中发生的损伤,叫做运动损伤。体育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在活动过程中,稍有不周就容易发生身体损伤类事故,体育教学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强化学生综合性素质,保持生命质量。体育教学中产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预防措施降低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机率,减小运动损伤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二、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原因(一)客观原因

第一,运动场地或者服装不符合要求。不同的体育活动需要针对性的运动场地,如足球锻炼就需要专业足球场,否则威胁着运动人员的生命安全;篮球运动需要有篮球场,学生的锻炼更加规范化,也相应的降低运动危险系数;第二,运动场地危险系数较高。地面出现凹凸不平、裂缝、地表滑等情况都给学生埋下了安全隐患;第三,运动器材老化、安装不合理等也会威胁到学生身体健康;第四,体育课程需要穿宽松且弹性较好的运动服装,避免运动幅度或力度不够,影响锻炼效果;第五,体育教学中运用不恰当的方法或者运动量过大等都会对学生安全造成影响;第六,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中,要遵循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对学生要做好示范,积极指导、纠正学生动作,以便学生快速正确的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此过程中,也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来安全运动量,运动中要重视劳逸结合,要拥有适量适当的间隔放松,避免学生因肌肉疲劳,造成局部的负担过重而引起运动损伤;第七,运动动作不规范,违反规则等也为运动损伤埋下了伏笔。在比赛或者训练中,学生不服从教师指令,动作粗野不规范,不遵守相关纪律,尤其是激烈性体育活动中如篮球等比赛中,出现身体冲撞,都会造成双方摔倒,轻者引起挫伤、摔伤,重者脱臼、骨折或者内脏衰竭等。(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运动者不重视自我保护、准备活动不够、身体状况差等。第一,学生没有在思想上重视运动损伤,对自己的保护意识很差。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清,或在思想上形成侥幸心理,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给自己带来的伤害。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若不强调运动安全,尤其是一些高强度运动,学生也不会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和规避一些危险性高的动作;第二,学生本身身体素质较差,协调能力不佳,不能完成高难度技术动作。身体素质也就是在体育活动中人体器官表现出来的机能;第三,身体机能或心理状况不佳。学生休息睡眠不足或者带病带伤的情况下,运动能力大大降低,此时参加运动,其反应能力和协调性都很差,会恶化身体机能。人的心理状态对运动状态有重要影响,不适合运动的心理状态一般有两种,一是过度消极状态,具体表现为害怕、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胆怯、意志消沉等,对比赛、考试等也是应付了事;二是学生过度兴奋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激动、紧张、心跳加快,严重时出现手足发抖、面色苍白等。心理状态不佳会造成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动作协调失常,引起运动损伤。三、体育教学中运动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采取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都需要明确运动损伤的危害性,明确其发生原因和规律,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一)教师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课堂内容,明确课堂内容的重难点,了解技术动作,以便可以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在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难度和运动量,讲究循序渐进,以促进全面发展。课前,教师也要带来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二)活动设备满足需要

运动器材是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教师应该事先准备好活动器材,查看运动场地,确保器材安装牢固、无松动,场地平整,无垃圾、杂物等。(三)学生要主动提高身体素质

在平时,学生也应该适当参加简单的体育运动,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锻炼方法,传授技能,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四)卫生保健工作要到位

对于经常参加运动者,要定期体能检查,尤其是在大型且重要的比赛前,避免身体素质不合格者参加。校园医务室需要时刻准备着,发生严重的运动损伤,校园医务室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护理伤员,正确处理运动损伤,降低运动损伤对学生的伤害。四、结束语

运动损伤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因此教师和学生要明确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在活动中尽量规避不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伤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查明艺.试论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185,74.

[2]姚忠义.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2009.03:499,486.

体育教学措施篇5

摘要随着科教文化的不断进步,许多高职体育教学都对素质教育引起了高度重视和关注。然而,对于我国现阶段而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也进行了全面改进和提高,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就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资资源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从而有效的提高高职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多元化发展。本篇文章就“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改进措施”进行谈论和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体育教学方案全面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日趋面向多元化和素质化方向发展,大大的提高了教育事业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进而不断的将素质教育深入到教育中,从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战略方针加以实施。因此,在此种前提下,我们需加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进,将高职中的体育教学推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重新审视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结合该院校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思想,把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从而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做到在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上又能掌握在体育中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觉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今后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上是根据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一、在素质教育下的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目标

(一)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

由于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上已经成为最普遍的教学模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面向的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进而以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在人文精神、心里素质、精神状态、思维能力和素质教养上的提高,实现在体育教学中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使能力和健康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不断的开拓创新,在未来工作中坚持不懈的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二)培养专业性、社会性人才

在高职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具有专业性的特殊课程,尤其是受到在现当下社会多元化的刺激,学生的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去。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和教学知识及非课堂教学资源,实现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合格的专业型人才和社会型人才。

二、面向学生主体化,满足发展需要

由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许多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思想和认识都处于变化发展阶段,并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体育教学正好面向学生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全方面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个性化特征,进一步促进各学生的层次性和特征性发展,进而强化高职学生的基础技能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及提高他们个人的人文素质,这也是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创造有利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材料为出发点,对全体学生展开全面性的教育方式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然而,学生本身就存在身体素质、思维能力的不同,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教学和服务。

三、转变旧思想,发展新思想,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潮流。然而,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只是技能知识还需要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身体素质,而高职体育教学就正好满足了社会的此需求。每一次改革都是新的开始,体育教学事业也是如此,在发展创新观念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体制的改革,进而使人们转变旧思想,发展新思维,树立科学的人文价值观和思维观,使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的工作中得到了良好发展和推进。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创新精神,需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反复总结及科学的验证和考核,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因此,要想不断完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把教育体制和科学相结合,从而避免多重管理模式的影响造成不良弊端。所以,高职体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教育体系,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素质进行多方面思考。其针对较为粗糙无章程的方案进行细化和规范,进而分别制定出以对体育特长和非体育特长生的教学方针,这样在无形中为体育生建立了广阔的教育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心理、体育、文化素质,从而还可以提升高职学生在体育中的素质培养。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为了加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改进措施,我们必须通过体育教学的培养和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未来体育教育事业开创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而努力。从而,还要采用标准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合理的评判和审视,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测验。与此同时,对于教师个人也应该自觉的提高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使高职院校体育课在探究和思索的过程中的得到良好应用,这就需要教育各部门和高职院校老师对教材进行合理规划和实际检验,进一步提高人文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常城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

[2]吕寻雷.浅议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改进措施[J].文体用品与科技.

体育教学措施篇6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一、引言

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中已经成为常态,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损伤状况,与运动的强度、项目、环境以及自身的身体素质相关,运动损伤一旦发生,轻者会影响正常的运动训练,减少运动寿命以及阻碍体育成绩的提升,重者将会引发生命危险。运动损伤对于体育日常爱好者而言会影响后续运动的连贯性,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对在校学生来讲则会影响学生的正常休息与学习生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提高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体育教学中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心理活动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为频繁的是由于内心活动对学生体育锻炼造成的影响,像心情失落、思想混乱等态度都会影响正常的体育活动,倘若学生在体育活动之前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也会导致身体的协调性降低,最终引起运动损伤。赛跑通常为学生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但由于跑步过程中的竞争心态,会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内心恐慌,一些心情起伏较大的学生可能会从心理到身体发生变化;跳高训练中学生的准备不够充分也会导致运动损伤,跳高活动中脚踝在起跳时需要发出很大力量,当学生产生退缩心理时会引起全身肌肉的松散,导致崴脚的现象发生。

(二)场地设备

规范化的体育训练场地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关键,同时还需要经过安全检测的体育器材设备,场地和设备是直接影响学生运动安全的因素,比如在跑步活动中要确保场地的平整,在跳高训练中要稳固跳高支架,进行抛球练习时要设置不高的拦网装置。另外,设备的安全还包括学生的体育训练服装,体育课要尽量选择合适的运动服,保证服装可以满足学生的大幅度动作,在做一些与身体协调性相关的体育活动时能够保持最佳状态。

(三)天气温度

与其他课程不同,体育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外进行,因此天气的好坏对教学效果影响极大,如果体育教学在雨天进行,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出现运动损伤,或者在淋雨后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并且雨天路滑,跑步或跳远训练都可能造成肌肉拉伤。当温度过高,天气较为炎热时进行体育教学则会引发中暑,甚至当学生在缺水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运动就会产生痉挛。

(四)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应该贯穿于体育教学的所有环节,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与身体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体育锻炼,自觉调动身体的灵活性,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但由于班级人数众多,体育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系统准备活动时往往不能照顾到每一名同学,就会有学生因为懒散的习惯而忽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最终因为身心没有融入到体育学习的状态而产生运动关节损伤等状况。

三、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

(一)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无论在体育课堂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居于首位,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妥善安排训练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依照顺序展开,加强学生的心理认同感,调动慢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最好的体育训练效果。在跑步练习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集体慢跑,之后再分小组训练,以女生整体比赛或小组竞赛的模式展开,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跳高训练中教师要对杆的高度逐步调节,防止学生因为害怕越杆而引起心理恐慌,致使在训练时出现身体损伤,像跨栏、掷铅球也是如此,不能盲目加大训练难度,要贴合学生日常的训练情况,照顾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态。

(二)认真检查场地器材

在上体育课之前,教师要确保场地与使用器材的安全性,反复检查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地方,由于学校中的操场以及训练器材都采用循环使用的方式,难免会出现已损坏却没有上报的现象,因此在上课前要从根本上检查场地与器材的安全性,同时对学生的训练着装以及身体素质进行详细了解,避免因为客观因素导致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三)积极展开准备活动

在体育课进行之前,教师要先对本节课展开大体规划,并根据上课内容要求学生做相应的准备活动,调动学生潜意识里的兴奋神经,转换生理及心理上的刻板情绪,特别在阴冷潮湿的季节更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才能正式开课,否则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比如在三级跳训练中,准备活动要包含单脚跳、双脚跳与跨步跳,把学生逐渐带到课堂情境中来,预防韧带拉伤。

(四)科学选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不仅掌握在教师手中,还需要得到学生的整体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选择。首先,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领导能力不够,在安排不同学生的训练时间时经常会出现差异,空间与时间的距离分配不够合理,使其他学生受到来自训练学生的伤害,特别在抛掷铅球的训练中往往会出现类似现象,所以要针对不同的训练模式进行示范操作。其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还受到学生不同身体素质的阻碍,很多学生可能在某些体育项目中无法达到要求,却又因为心理原因难于开口,在教师不知情的条件下强迫自己训练,造成扭伤以及昏倒的情形,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一旦有脸色不佳的状况就要停止该学生的训练并询问情况,避免学生在课堂中由于过度坚持而出现运动损伤,继而对体育训练产生消极态度。

四、结语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情况并不少见,但大部分都能够进行合理地预防,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训练,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王酉琦.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才智,2016,(36):164.

[2]窦可顺.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6,(05):51-52.

[3]董甜甜.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搏击(武术科学),2015,(08):117-119.

体育教学措施篇7

一、缺少专业体育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体育教师因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掌握着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一般来说在上体育课时能够得心应手。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都是其他科目的兼职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难免在上体育课时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队形、口令、步法、简单的技能技巧都无法传授、训练。就拿我校来说,全校在编教师50名,而其中体育专业教师2人。在校学生多达900多人,要上好体育,从何谈起?那么,体育课上让学生打打篮球、踢踢足球、捉捉迷藏、自由活动等就是很自然的了。

二、教育教学考评的缺失

一般来说,有怎么样的教育教学考评,就有怎么样的教育教学过程。而目前具有阶段性的小考只重视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思品、科学)考查力度,而体育课成绩也就是“蜻蜓点水”,所占比重甚微。高考除了体育专业外,其他专业更把体育专业视为乌有。于是师生成了“笼中鸟”,近视率上升,驼背率增加,体质严重下降。

三、安全教育的影响

全国上下齐抓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诚然,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安全无可厚非,但过分强调安全却对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安全没有问题,其他一切工作不会有大问题;若安全出了问题,一切将被否定。”就拿体育课来说,它本应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能将生命与运动有机融汇,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与运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并在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坚毅、自信、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在空间上虽然一般它在户外进行,但却要像其他课程一样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各种形式的运动与训练技巧,有时甚至较为激烈的项目竞赛。那么,面对安全这根“高压线”,一节课下来平安无事,那已经谢天谢地了,至于那些激烈的运动,高难度的动作,如爬山、越野之类,只能可望而不可及了。

四、学校教学管理的缺失

各学校在教学管理尤其是在课程管理上缺少对体育课的常规督导,缺少对学生体质的量化测评与管理,在开展教研活动时也缺少对体育课的观摩、研讨,而片面追求文化课的教研。要知道体育课同样是一门课程,一门决不能被代替的课程,更不能成为活动课。除此之外,缺乏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场地的严重缺乏等也是体育课堂活动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重视体育课教学,增强师生体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配备人员,加强培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的逐步调整,每个中小学校应至少拥有一名专业体育教师来承担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当然,对现有的体育科任教师也应有计划,分批分期地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体育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和谐发展。

二、科学考评,综合管理

在各级各类教育教育考评中,要将体育课成绩着实拉入考评范围,并逐步加大比重。我省出台新政策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的比重,令人欣喜。在学校常规管理尤其是课程管理中,要高度重视体育课。要将体育课彻底从副课、边缘课的尴尬境地中解救出来。尤其是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其督导职能,对体育课的教学要经常性督导,努力改变其活动性现状,回归其本质,做到各科教学协调有序进展。

三、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体育教学措施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理论教学重要性措施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教学的任务: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体育与健康课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或教师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单纯模仿技术动作,不注重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的讲授,因此,学生缺少体育科学知识,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明确,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得不到科学的锻炼,无法实现“终身体育”的锻炼目标。

由此可见,要使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中学生抓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摩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体育理论课上主要在室内讲授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卫生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其比赛规则、技术与战术等内容。

一、高中体育理论教学的现状

1.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严重不足。

高中体育教学的学时设置中,除安排个别课时的保健生理教学外,主要是室外课的术科教学,所以体育理论课时不足,无法使学生学到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进而全面地提高文化素质,导致体育理论课教学质量低下。

2.体育理论教材内容不够切合学生实际。

很多学生认为,体育理论知识的贫乏极大地影响了锻炼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如下:

(1)高中生缺乏从事体育运动的必要基础理论知识与卫生保健常识的指导,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往往凭着年纪轻、冲动行事,结果事与愿违,发生伤害事故,但不知道如何现场处理,如何恢复。

(2)对体育运动项目规则知之甚少,无法有效地进行练习比赛。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任何人都会产生各种感觉和明显的生理反应。经常锻炼的人必须知道这些感觉、反应与自身健康的关系,并学会用简单易行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合理地安排锻炼形式和运动负荷。但在现行体育理论教学中,由于课时少、教师素质偏低等种种原因,致使体育理论教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这样的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体育理论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是采用教育手段培养人的各种素质,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形式。体育理论教学作为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中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促进了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在改革开放向纵深迅速延伸的今天,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跨世纪并能适应高科技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人才同时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体育教育历来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理论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和审美观;使高中生具有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胸怀大志,树立为中华民族争光的远大志向。要采用丰富的典型事例,这样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方面的事例在体育界可以说比比皆是,如中国女排勇敢顽强摘取“五连冠”的事迹;郎平听从祖国召唤,离家别子,甘愿承担巨大经济损失回国执教,重振中国女排雄风的优秀事迹,等等。

2.提高了高中生的文化素养。

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育专业中有许多课程,如体育心理学、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等,本身就属于人文学科。因此,通过体育理论教学,高中生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

3.提高了高中生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重视身体锻炼的形式,忽视体育科学知识的指导教育,未认识到体育科学知识是身心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学生体育实践的实效性、长期性和心理状态的调整、发展需要相应的体育科学知识作指导,这是因为高中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才能对运动本身,运动技术、技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锻炼自觉性,更快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通过体育理论教学,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锻炼身体的科学原理、原则和体质评价方法、心理评价方法等科学知识,使他们利用科学知识进行体育运动,提高健身意识和心理承受力,并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三、加强体育理论教学的措施

1.合理利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

首先,适当增加体育理论教学时数;其次,合理利用雨雪天气进行室内体育理论教学,征集体育理论课时,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给予技术、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2.举办体育理论知识讲座。

体育理论知识讲座是体育理论课的补充,它是根据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

3.抓住时机,个别指导。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已日趋成熟,具有自主学习与训练的能力,但在学习、训练中他们必然会碰到许多问题。对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询问并予以解释,还要鼓励学生经常带着问题来找自己,因为个别辅导效果往往好于课堂教学。

4.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

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包括以下方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生物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运动训练学和卫生保健学等知识;掌握各主要运动项目的有关专项理论及其比赛规则;具备社会学、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一个优秀的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须相应地发展变化。由过去的侧重掌握运动技术转变为理论、技术全面发展;由简单的“示范型”向具备高素质的“智能型”过渡。

体育教学措施篇9

(一)足球教学没有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近年来广受推崇,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活跃在足球场上,但是当他们一旦真正进入体育运动学校进行正规化、系统化的足球专项学习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足球技术的提高和单一、大运动量训练,导致对足球兴趣下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足球教学活动都没有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将足球运动的教学活动与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等同对待,让足球运动教学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没有考虑到小学生没有基础的实际情况,小学生一下子面对强度极大的足球运动训练,身体受不了、心理上也接受不了,导致足球教学效果较差,长期得不到优势化的发展,导致足球技能的提升也变成了难题。(二)足球教学没有发挥特有的魅力。足球运动有着独特的魅力,足球是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它体现了体育运动中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它的速度、节奏、运动、力量和线条的舒展给了参与者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美是力量之美、速度之美、心灵之美被赋予了一种精神———竞争的精神,这种足球精神应该是足球魅力的核心部分。受它的启发,我们看到了激情和技术并沉迷于狂喜的状态。足球的这些魅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却没有体现出来:第一,教师组织了过多的技术训练与耐力训练,没有挖掘出足球运动的竞争魅力;第二,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对足球竞赛活动的危险性采取了绝对规避的解决办法,导致课堂上参与的足球竞赛机会特别少,自然就影响了足球魅力的发挥。

二、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依循学生特点。1.避免重复训练。小学生不喜欢重复性的训练活动,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避免重复训练的设计,最好能够通过多种手段来组织足球技能训练。例如:教学“颠球”技术的时候,为了避免重复训练,教师一共设计了四层训练内容。第一层,对于初学者进行徒手做无球模仿颠球练习。第二层,用脚颠带绳的球或装在网兜里面的球。第三层,两人一组合作练习,一人拿带绳球辅助,另一同学练习颠球,拿球同学观察并纠正动作,二人交换反复进行。第四层,有技术基础之后,进行两人一组进行颠球接力竞赛活动。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足球训练从初级到高级训练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的安排,同时采用独立训练和集体竞争的方式来进行训练活动的组织,避免重复的活动引得学生有厌学心理。2.遵循由易到难。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吸引兴趣开始,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能力。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技术动作,有必要激发、诱导和直观的教学,坚持说话的本质,多练习,少说话,多踢原则。除了在指导教师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外,还要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示范,正确的行动是最生动、直观的教学演示,它可以真正通过视觉感知动作要领让学生形成技术动作的初步概念,然后反复反复练习,逐步掌握技巧。一般技术动作单一演示容易,如踢、运、停动作。教师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努力中逐步适应。更复杂的运动和在实践中的进攻和防守技术,示范往往不能充分显示结构过程和行动的关键细节,这就需要使用一些助剂,如:黑板、图片、视频和课件,通过技术动作的间接形象的视觉感受,促使学生足球技术的提升。(二)挖掘足球魅力。1.挖掘足球技术足球技术的提升要深入挖掘,让学生能够针对技术提升来进行针对性的提升。例如:在进行“8人传球”的教学的过程中,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足球传球技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深入挖掘技术要点,教师要设计试炼、竞赛、评价的教学模式。首先,讲解8人传球游戏的方法、规则和比赛的记分办法;把学生分成8人一组,在指定的场地上进行试练。其次,组织学生分组比赛,挑战记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最终教师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再次组织学生完成游戏“开火车”传球接力游戏,要求学生排成四路横队,每人两手侧平举当一节车厢,由排头同学拿球钻圈,到排头把球回传到排头,排头第二位同学出来接应,再钻圈依此类推,到这堆同学全部完成一次为止,时间短为胜。在进行这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游戏竞赛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传接球需要注意的动作要点,考虑到怎样更好地用脚内侧传球,提升传球的准确率就需要控制脚的力度等。这样的挖掘技术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解更为直接,效果更为理想。2.创建和谐关系体育足球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和谐的教学关系,以此来展现足球运动的魅力。在训练过程中,使用“不错”、“可以”、“好”、“无畏”、“勇敢”等鼓励语言。要多鼓励,少批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表扬要适当,要重视启蒙,既要肯定结果,又要指出缺点,要正确地批评错误,并及时指出并改正。对于进步较慢的学习者应热心帮助,加强辅导,根据训练水平,分阶段培养战术思维和足球比赛技能,提高学生的训练技能。最后,教练员要善于在竞赛活动过程中稳定学生的情绪,保证学生正确看待竞争活动,胜不骄败不馁,能够拥有正确的体育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优化措施要依循学生特点,挖掘足球魅力,让足球运动能够在小学课堂上生根发芽,确保足球运动在小学就树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作者:陈丽蓉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胡军玲.增强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趣味性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4,(06).

体育教学措施篇10

中学体育素质教育问题措施在我国推行体育素质教学以来,体育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是保证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及创新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魄、陶冶其性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爱国观念、坚韧的品质及健康的心理。

一、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领导观念比较落后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升学率,所以紧抓“语、数、外”等“主科”,对于音乐、体育、美术等“副科”则很少重视,认为这些科目可有可无,打高分才是硬道理,所以一到期末或者初三高三的时候,就尽量少上体育课,能免则免,这种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态度,从而很难保证素质教育的质量。

2.缺乏完善的体育设施

现阶段,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都无法很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虽然相应的政府及主管部门多次要求学校配备相应的器材,建设相应的场地,可在实际执行中大部分学校都达不到标准,尤其是那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基本的教学设施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说体育教学设施了。

3.教师的观念相对落后

虽然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都有所提高,认为在中学中有实行素质教育的必要,可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他们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思想都比较落后,不能准确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同素质教育发展还有一定的偏离,从而影响了中学体育素质教学的发展。

4.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劣同教学效果会成正比。教师的素质分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则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又分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现阶段,一些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讲不清,甚至会做一些错误的示范;一些教师因为文化素质较低,无法获得学生们的敬佩,从而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在政治素质方面,不求上进,认为做体育教师无聊,不能积极备课,教学上没有计划和目标,从而将体育课上的枯燥乏味,素质教育很难进行。

5.升学制度的影响

现在的升学制度对中学体育的要求主要有两种情况,中考增加了相应的体育科目,升学中没有体育课的内容。这两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中考的体育科目长时期不变,设置的不合理,所以部分学校就只按照考试内容进行教学,根本不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因为体育不是升学的考试内容,所以体育教学也只是个形式,每周开设的课时非常少,毕业班几乎都不开设体育课。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质量的措施

1.提升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要想真正发挥学校体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就必须先转变领导的教育观念及思想。中学校长的办学思想会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质量,因而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重要。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定期组织培训,强化学校领导对体育法、教育法、教师法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相应规定,从而使其深刻认识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还要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会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育习惯及意识;必须杜绝学校领导们的“重智轻体、放任自流”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创新体育考试及评价的方法

在进行体育考试创新的时候,必须坚持这样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喜欢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有利于减轻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方便中学生考试。因而创新体育考试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全面有效的遵循并推进素质教育。在考试内容方面,要具备一定的随机性和基本性,从而有效反映学生们平常的学习水平及身体状况,选择那些难度不高的锻炼项目则可以激发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评价方法上,坚持激励原则,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渐的淡化体育教学评价的选拔和甄别作用。

3.积极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会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更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所以相应的主管部门及学校必须有效培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教学动态,从而有效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对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优质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训中学体育教师的内容必须注重实效性,因材施教,学用结合,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实践及理论能力。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大量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强健的体魄更是建设祖国的基础和前提。中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的重要场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更能够培养学生们健康的性格。虽然素质教育被大力倡导,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相应的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必须针对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贵仁.构建21世纪学校体育新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J].中国体育科技,2001,(01).

[2]李相如,李瑞林,王少甫.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