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十篇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十篇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3:36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篇1

一、工会组织建设

第一,积极贯彻学校工会的工作精神,开展“二级分工会建家”的工作。继续加强教工之家建设,分会工作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关心群众,使工会真正成为教职工自已的家,并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慰问因工受伤的赵建强同志,慰问家中出现其它事情的朱桂华、冯丁武、陈敏琳等同志,将学院对教职工的关心通过工会及时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从而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尤其是总结通过工会如何促进教学,增强凝聚力方面的经验,确保了今年的本科评估“良好”目标的实现。

第二,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在本学期内建立本部工会会员参加集体活动管理办法,将这项制度列入到教师考勤管理制度中。确立工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例会制度,制定并完善本分工会以及工会委员职责,完善部教代会组织制度,通过二级教代会完善本部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发挥工会职能,维护教职工权益

第一,充分发挥工会的参政,议政职能,工会计划结合本部自身特点,对教职工关心的集体以及个人问题进行调研,并把实验室人员普遍关心的实验室人员津贴等问题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解决。

第二,工会还将积极发挥监督职能,按照学院的“院务公开”制度,切实监督本部的部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情况,并对本部的所用重大经济、人事问题拥有监督权。

三、配合教学改革,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为了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传授教学心得,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请获得多媒体教学竞赛二等奖的宋武老师进行示范教学。

第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请有关系部学生代表进行座谈,收集他们对教师教学的意见。

第三,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较弱的局面,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已经签订了“一帮一”的协议。

四、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为教职工服务

工会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持以往工会的优良传统,如照顾患病以及退休教师。对遭受天灾人祸的教职工及时进行慰问,“红”、“白”喜事,分工会都负责组织,工会会员都将积极前往祝贺和慰问,并安相关的标准慰问,做到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

以下内容与本文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分工会2012年度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工会工作委员会半年度工作总结2012年工会职工之家建设工作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基础课程;实验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发展新时代,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能够带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更能够引发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从军事科研逐步拓展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和各个环节,其生命力顽强,发展迅速。因而教育过程中培养复合型的实践人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效的培养情况,完善传统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弊端,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1计算机基础教学内涵

1.1计算机基础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主要为学生将来应用计算机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帮助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问题,为其他专业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该课程主要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养,因而该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授课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在进行课程组织、选取内容及授课深度,都要有别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

1.2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课程设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基础计算机知识的通用性概念、技术层面及应用,不涉及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例如,当运用某种语言设计程序时,需要学习数据、网络、多媒体等各项相关技术及硬件等技术应用。学习这些知识不但能够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更能让学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到计算机应用中,引入计算机科学理念中的技术和方法,另外让学生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看待和运用计算机,更是学会处理计算机应用中的各项可能出现的问题。

2提升计算机教育水平的方式

针对当前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基本教学园林,这主要能够迎合学生的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让计算机多领域技术水平得到强化。比如以高校计算机教育水平为实例,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因素,形成符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框架。

2.1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关注实验教学

根据资料调查显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近年来受到的关注点颇高,其中硬件、软件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其教学过程中的师资力量的强化,将为技术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因为该学科的发展速度较快。所以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也比较快,加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时间较短,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改进课程知识体系及实验体系,使教学工作更为专业、科学和规范。并让学生在规定的实践内掌握和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就要求在教学体系中注重并且突出实践教学工作内容,设计符合实际要求合理的实验项目,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过程,试验中激发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在上机试验中学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解决实际问题,这将有助于为社会配合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教学目标,让理论实际知识相互融合。

2.2结合课程及职业生涯

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计算机课程和学生的职业规划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知识将是为社会实际应用,并让学生了解其课程的发展与各个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课程,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课程和就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将教师从“教学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也因此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的过程,较好的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另外,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个人能力、学习情况,实现分级及分层教学。了解不同学生的就业发展规划总体特点,可以开展学分制、选分制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让教学制度更具弹性。学生也将获得比较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也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

2.3教学中融入具体的项目实践

主要以市场和企业等相关的工作环境为主要的背景,在现有的硬件环境及规定的实践和范围内,规定参与的人员,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环节。在规定实践范围内要能够排除企业的网络安全隐患,优化及完善某一个项目或者某一个公司的数据结果,满足用户的需求或产品硬件售后的升级服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技能水位和综合素质,组成不同的实践项目活动小组,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和其他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项目过程中找到问题、分析问题、交流问题、并在书籍查阅中形成深入思考的能力。为在校学生营造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模拟工作状况和工作环境,这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掌握和具备一定能力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实际工作情况,开展项目小组合作,让学生先融入到工作环境中。项目的选取需要适应计算机的行业及岗位情况,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热情,让学生适当的体验将来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提升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主要教学过程的前瞻性的教学成果研究,因为计算机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学科,很多知识更新换代较快,但是教材知识因为具有时间更替性,多数不能及时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了解前沿,及时将动态学科和前沿技术结合应用,完善基本教学知识的过程中,重视社会的总体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适当开发新的知识单元。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计算机学科的更新发展速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潜能,为社会的发展输送技术型、学科型的综合应用人才。

2.4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最终传授者,教学过程中地位至关重要。新形势下运用计算机教育教学新特点,教师也要与时展相适应,加强自身知识建设,注重专业技能知识建设,更要适应时展情况。因而需要通过自觉学习,并和其他高校发展相一致,参与技能化培训等教学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手法和手段,发展自身的知识变革情况,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程。

3教学方法的设定

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运用的各类方法,是教学活动的运行关键因素。当前计算机教学方法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主要提出系统指导观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为提升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需要考虑运用的方法及各类方法组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需要服从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过程应以人为本。由于教学类型的不尽相同,同一课程中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也不尽相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模式包含: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教学模式从初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发展为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逐步转化为“网络化教学平台”,主要体现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的变革发展情况。因而计算机基础教师不但要体验网络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各类教学环境,更要充分的考虑教学的基础效果和教学的整体过程,更要排除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教学做法。所以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为了真实的达到教学基础目的。

4教学环境的建设

教学环境的概念是,影响教学情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各项因素。其中包括:自然环境、教学物质环境、教学人际环境等因素。由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近年来改善较大,所以很多院校明确其基础性的地位,学校的相关领导也能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和性质、特点,并且部分院校把搞好祭祀环境基础教育作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所以也凸显出计算机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计算机教育的开展,需要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设备,由于设备是学校物质教学环境的重要发展因素。所以近年来,各大院校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很多学校甚至拨出专款购进及更新计算机的设备,主要的作用是建设实验室,改善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并且进行校园网络建设,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项教学设备,让现代教学的物质环境出现新的发展态势。

5基础教学中需要深入考察的问题

第一,构建适合高校计算机技能的课程教学是满足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要求更多的高效教师产于实践研究过程。由于技能和其他教学的课程研究是高校教师总结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略。创新是教学中的点滴改变和逐步实践过程。第二,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技能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教学能力,学生要有实践教学能力。前期知识积累非常重要,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稳扎稳打,点滴中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理念。第三,加大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实践研究,综合考虑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要注重形式主义,要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完善学生的操作水平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多次循环实践研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改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构建高效职业教学发展新形势。第四,最终教学实践的研究需要在反复的实验验证中得到证实。但当前实验、总结、反馈、研讨等过程不够完善,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如果在今后能够深入的研究,认真的总结及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扩大和推广研讨成果。

6结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逐步发展,网络化的逐步深入,计算机教育工作也将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改革需求迫切,教育工作也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必须解决目前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遵循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规律,了解改革发展要点,总结教育工作的具体经验,开拓发展,与时俱进,在积极探索中,将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推入新的高度,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朱秋海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计算机系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7):35-36.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高专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nessofmedicalVocationalComputerCultureFoundationeducation

LiYan

(Baoshan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oshan,Yunnan678000)

abstractintoday's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computershavebecomeanimportanttoolforpeopletolearnandwork.Formedicalvocationalstudents,learningtimeinschoolonlytwoyears,thetaskisheavyandbasiccomputerapplicationskillsisessential.therefore,howtomakestudentsagoodlearningthebasicsofagoodprofessionalatthesametime,butalsoefficientuseofmasteringcomputerskillsarebasiccomputerliteracyeducatorsshouldbeactivelythinkingandconductexploration.thispaper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vocationalmedicalstudents,toillustratesomeeffectivewaystocarryoutthiseducation.

Keywordsmedicalvocational;computerfoundation;education;effectiveness

1计算机文化基础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意义

(1)学生特点和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情况介绍。调查对象为2011级入学的专科6个专业961名学生,少数民族数占27.05%,女生比例77.21%,农村学生比例88.76%。由于学生中实际组成特点,学生中在高中阶段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学生比例占8.12%;课后能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学生比例占63.68%。

(2)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的现状。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高校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总体来说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但方法较为传统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较少。同时,没有很好引导学生利用可以接触的各种通信终端设备来进行实践,也没有很好地将学生今后的从事卫生工作的实际需求、升学需求等方面相结合。所以实际的教育情况和学生的期望之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学生觉得想学的东西没有学到,或者找不到很好的方法来巩固和熟练学到的知识。学生对教育教学和自己的学习掌握满意度不够。

(3)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首先,它关系着学生求职就业。比如:现在很多医院等用人单位已将该项能力作为学生面试过程中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对学生office办公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的现场测试和打字能的要求――每分钟能打字40~50字左右等。其次,现在专科类医学生对继续到本科医学类院校进行深造(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近三年平均报名比例24.59%,实际的升学比例为13.7%)的需求较大,根据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收的要求,报名学生必须通过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B类一级考试。出于学生的组成特点、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现在学生均对该项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比较重视,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2.1建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的科学行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办法

制定教学考核和激励方法,这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的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比例占80%,理论考核占20%。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内容从开课时就向学生提供根――根据教学任务来设计题库,在从题库中进行抽查。同时,向学生介绍考核的方式、时间、标准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目的性、积极性能得到很好地调动。改变以往老师怎么教,学生怎样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是,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的积极性,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表彰。第一,建立教学上岗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培训结合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来开展,让教师了解各专业学生中开展教学工作的一般性规律和差别。再进行培训工作考核――如试讲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教师教育实践知识的储备和教学资格认定,进而为教师有效完成好教学任务作保障。第二,在教学考核中实行教考分离的办法,改变“讲什么,考什么,谁讲课,谁出题”的模式,建立教学监督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并杜绝考试中出现的营私舞弊的现象。最后,对教育工作教师要及时提供教学工作总结,总结材料包含教学工作的办法、发现的问题和教师对学生课后的相关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以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主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教学过程有很好的总结,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参考。

2.2用人单位对相关技能水平需求和学生需求融入教学环节

首先,学校的工作开展都是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来进行的。而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针对各专业不同的研究方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选用或修编更加适合医学专业学生的配套教材,有区别地来完成好基础教学任务是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了解有研究,教学部门,就业工作部门提供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将教学理论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其次,对于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范围也应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求职要求得到很好的满足。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能本末倒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和等级考试的对象和目的均存在差别,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人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水平考试,面向社会全体人员,注重培养人们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面对刚入学的新生,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文化和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要帮助学生树立只有很好地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为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动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3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实效性的教学形式探索

(1)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来解决学习上的疑问,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而使用网络的途径也更多,如:计算机、手机等通信终端来连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科知识的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学习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技能,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深度、复杂度。如,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对于如何发送电子邮件等一些基本操作上还存在问题,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来发送附件。而对如何提高打字水平则让很多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实这就是一个熟练的过程,除了多上机练习外,手机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而且是一种更加便捷的练习方式。

4小结

计算机基础文化的教育是高职高专医学生必备的意向技能,更是学校要重视和值得研究的教学任务。只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此项课程,才能促进学生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中成人成才,完成社会赋予医学高专院校的任务。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问题;建议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员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使用方法。同时,人们对信息处理日益复杂化、迅速化、准确化的要求,使计算机成了办公自动化最重要的工具,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助手。通常我们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始,总要探讨三个问题,计算机能干什么?我们学什么?怎么学?狭义的答案是,计算机无所不能;我们学windows操作系统;学office办公软件;学习各种应用软件。尽可能的用电脑展示,以此来提升我们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的思考延伸和创新型教师的要求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这门课程学习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是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虽然目前各类学校已经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安排得不够科学,个别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结果使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造成计算机知识存量的个体差异性,给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也仅限于玩游戏、上网聊天。教学内容上过于突出理论,教学中缺乏实践操作,无法把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与自身的专业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好。

2、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在一些学校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原因主要在于教学方法陈旧,很多学校教师习惯的还是“三尺讲台”,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教材选取不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计算机与各个学科结合相当紧密,但如果找不到结合点,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不会很好。

二、针对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计算机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如: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组成及office办公软件及一些常用工具软件包括文件压缩工具、病毒防治工具、音视频工具。计算机纯理论知识枯燥,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我们的教学要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获得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教师要在注重学习任务设计与布置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以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学习结构,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实物讲授,上课时拿一个主机在课堂上打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硬盘向学生展示,使学生能从实物中得到感性认识,直观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如何工作,如何存取信息。我们要从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出发,用简明、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多媒体讲授,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教师讲解一步,操作一步,学生跟着操作一步,教师讲解轻松,学生一听就能明白。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老师也可以做好一份简单而且结构合理、所要学习的内容应用比较全面、效果非常吸引学生的幻灯片,演示给学生看。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动力。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上机操作技能,注重考核评价过程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很强的操作能力,足够的实践练习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应占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二左右。教师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把握好进度,分层次推进。要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做好记录和评价结果。重点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文化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4、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

由于计算机领域更新速度快,教学上各种新的教法及手段层出不穷,这要求教师要勤于钻研计算机专业技术、紧跟时代,探索灵活多样的教法,要了解现行的教育体制、法规、政策,保证自身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科学的迅速普及和应用,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创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对信息爆炸带来的眼花缭乱的信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计算机基础创新教育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专业的先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和对信息的更好地把握,这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有赖于创新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郭艳玲.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2]王利.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3.1.

[3]方向.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J].计算机教育,2004.5.

[4]万德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整合与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5]刘英.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效率.中学课程资源,2011.12.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3-0000-01

HowtoimprovetheteachingStandardofComputer

Basis

Lina

(Jiangxiinstituteofmanufacturingtechnology,nanchang330095,China)

abstract:Computerbasisapplicationshavebecomeindispensabletomodernstudentsofbasicskills,theimportanceofteachingbasiccomputerhasbecomemoreapparent.thispaperdescribesthe"computerbasis"natureandpurposeofsettingup,andsecondly,onhowtoimprovethestandardofcomputerbasisteachingconductedin-depthdiscussion,withsomereferencevalue.

Keywords:Computerbasis;teachingstandard;teachingmethod

当今,伴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办公室,虚拟交往,数字化校园等。因此,计算机基础应用已逐渐成为现代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而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也愈发显现出来。

一、《计算机基础》的性质和开设目的

本课程是面向高校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信息化社会所必须的信息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网络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环境,为他们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奠定良好基础。本课程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前沿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学习使用计算机是为了适应将来本专业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更多地从应用角度出发,学习有关原理、概念和基本操作。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坚持广度原则,突出计算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从实用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目的,真正使计算机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

(一)科学制定教学计划,适当调整授课方式

目前很多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场所,我们应该科学制定教学计划,适当调整授课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们应该克服目前课堂教学一讲到底的通病,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活动。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独立进行实验、做练习等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自学活动千变万化的要求,达到灵活机动。比如:目前常用一些流行软件压缩软件winzip、动画设计软件flash、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下载工具、网络播放软件、豪杰超级解霸的使用及如何剪切、压缩、转换音频和视频文件等等,通过在课下与学生交流、指导等,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然后在各班分别找出几名优秀的学生,请他们结合授课内容或专业情况讲解某个软件的用法,并当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一经推出,学生的热情特别高涨,一方面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另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感到特别有自豪感和成就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

我们应该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成绩为:笔试成绩+平时成绩+上机考试成绩。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加上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笔试成绩侧重于考查理论知识,上机成绩侧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侧重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

三、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高校的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千百万学生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将来对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否应对自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07:174-176

[2]张衡琳.论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8:155-158

[3]段需勤,余毅.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123-126

[4]张永进.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2):174-176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篇6

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计算机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即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90%,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的学生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我们连续三年在武汉工程大学做过问卷调查,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收发邮件和聊天,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目前,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

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己向我们走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

大学计算机教育应贯于整个大学教育,国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相继出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若干意见”(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3年版)”(蓝皮书)。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由操作技能转向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

3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3.1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工作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计算机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总体上要求主讲教师具有硕士或更高学历:教学辅导人员应不低于本科学历。计算机技术及工具变化较快,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以加强在岗教师的业务提高。建立和稳定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大学计算机教师的要求。

3.2创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

认识了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针对高等学校具体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进行教学改革,这就是: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确定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计算机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着重讲授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方法,主要的技能知识内容放在实验教学环节(例如oFFiCe应用部分),积极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完善课堂教学。

在一些专业中,计算机教学将会更加贴近专业,如艺术、建筑、化工等。所以,计算机课程应该文理分科,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教学计划,有些工程性强的专业涉及到的科学计算比较多,艺术类专业可能会注重多媒体处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针对该专业特点的内容。武汉工程大学在程序设计课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例如文科学习VFp,自动化专业学习C语言,机械专业学习VB等不同的语言。

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的前景需求,计划内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应该有选修计算机课程;该课程又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设计,因此,也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总之,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建立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3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我们应该不能只有课堂教学,在现形势下,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有课程的网站,教学中的高层次的需求在网络中得到极大的补充。网站的建设包含讲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应该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以及可以开发出考试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它们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满足了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各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新式教学手段。

3.4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同时应该改革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重点在于对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否符合白皮书和蓝皮书大纲的要求。我们着手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笔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议每个计算机课程后都有一个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这样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大大加强,同时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

4结束语

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开始,会议讨论的重点开始转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即大众化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总之,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全面改革,积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信息

从20世纪末开始,人类世界逐步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作为支持信息化社会基础的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更好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应用,学习、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技能,已经成为新世纪对现代青年的最基本要求,所以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计算机教育尤为重要,培养学生掌握这一技能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必须达到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为实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搞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我校实际与多年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何搞好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专业特点不明晰,专业区分度不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等内容。但我认为中职业学校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在制定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图省事,所有专业使用一种教材,按照一个教学计划执行,但实际上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有极大区别的。比如,美术专业和广告学专业的应侧重于多媒体技术知识的学习和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使学生重点掌握汉字录入方法及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等。一样的教学计划造成学生“学”与“用”相脱节,导致学生工作时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而造成了职业教育与用工单位需求之间的鸿沟。

2.中职生的文化素质不高且计算机知识参差不齐

随着高考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而家长又多数有能力负担孩子的大学读书费用,所以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孩子,宁愿进高中,也不会来到中职学校读书,这样就使得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由于初中时的教育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更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1.转变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远距离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教学主体正在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自主化、个别化学习为主,辅以一种或多种媒体完成学习内容的需要,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学的内容应该从简单入手,再逐步加大自学的难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而且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自学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带着自学的习惯,就会在平常的自学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讲解、答疑及自己的练习去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以“任务驱动”为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教学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例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上机实践可设如下任务:每位学生利用word软件来完成一期黑板报,选择老师给的主题(欢庆十一或者欢庆元旦等)或者自己定主题,要求在创作时含有艺术字、文本框、边框、底纹、图像、图形、各种风格的文字和表格等完成任务,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提供互联网教学环境,以便学生找到创作作品的合适素材,同时老师在上机实践中作科学的指导,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任务完成后,作业的评价由三部分组成,先由学生自己评价,再由同学互评,最后由老师点评,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资源能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3.加强上机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课程内容不公要是考虑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注意实用技术的应用,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它对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比如: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表格处理软件的熟练应用,都要求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应强调上机实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性质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不上机就无法掌握课程内容,也不可能达到学习目的。

三、加强计算机专业老师的培养与培训

想要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一支爱岗敬业、专业知识精湛的、同时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才能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有些中职学校计算机老师不是专业老师,由其它科教师改行,半路出家,自学而成,专业水平总的来说不高;而部分对口专业的年青教师,由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从事教学也有些力不从心。加之,计算机知识更新特别快,知识的专业性要求更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老师们应多走出去深造,听专家讲座,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多接触新软件,从而更自如的胜任教学。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性教学,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更好的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巴哈尔古力·吾吉.浅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索《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01期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4-0000-01

UniversityComputerBasicteachingproblemsandSolutions

weiRong,ShenXibing,ningXuemei

(talentinternationalCollegeGuangxi,Qinzhou535000,China)

abstract:inthearticletheproblemsfortheCollegeofComputerBasicteachingonhowtoimproveandstrengthentheteachingofthecourse,putforwardspecificmeasurestoimprovetheteachingofbasiccomputer.

Keywords:Computerbasic;teaching;Solutions

当今处于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中,计算机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在办公环境中,还是在软件设计应用中,计算机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已经广泛深人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各高校都已把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作为大学课程中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工作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但是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要,而高校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覆盖面广,涉及人数多,因此,解决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显得非常重要且刻不容缓。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

(一)注重基础性和实践性。计算机是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

(二)内容全面。计算机基础中不光包含大量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操作和应用方面的知识比较全面。

(三)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因为计算机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且还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再加之其内容更新快,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

二、当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入学基础参差不齐。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受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学校差异等因素影响,学生入校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水平明显好于农村,一部分学生觉得老师讲的慢讲得浅,而另一部分学生又觉得老师讲得快跟不上,教师常常顾此失彼。

(二)教学内容不分专业,统一安排。大学计算机基础是目前高校大一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由于各个专业对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都有不同需求,例如艺术类学生可能对photoshop等图形软件应用有更高的要求,而经济类学生可能对excel等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而目前是采用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内容,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没有太大区别。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时不能与自身所学专业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学习中自觉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考核方式采用完全机考,参加省计算机水平考试,通过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课程成绩由水平考试成绩来代替,并且水平考试目前仍然是本科、专科一个尺子,这种以考代教的做法,使得学生仅仅掌握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方法,而忽视了相当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计算机基础教学演变成了应试教育,达不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要求。

总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不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优化并服务于本专业的问题,基于对以上几点的分析,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工作,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更加严密和有效。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所呈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采用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可采用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摸底考试,根据结果进行分班,分层次教学,设免修、快班、慢班三个不同层次,快慢班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和进度,但要求学生最终都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又利于教师有更多时间进行充电提高。

(二)加强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应将实验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起来,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相同实验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要求[3]。例如,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可以在excel软件实验中加入统计与计量等方面的内容,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则可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实验中加大难度,这就可以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软件的能力。通过这样针对性实验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有所侧重,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为他们的后继专业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考核手段的改革。在最终的考试结果评定中,不以一次成绩来认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可将总评成绩分为考勤、平时作业和期终成绩3部分,考勤可以衡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平时作业可针对每一章内容设置综合作业,通过作业设计给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用于实际当中,借此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期终考试采用机考系统,根据实际情况综合给出总评成绩。

四、结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4]。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的优势,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教师要时时关注时代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发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如何教好计算机基础课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1

[2]宋佳,陈玉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30

[3]侯宏霞.关于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基础高职学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等,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在的人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先学习具体的知识点,最后才进行综合应用,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特点,可以先展示综合应用效果,让学生真实形象的看到并应用学习成果,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图文混排讲授过程中,先把提前做好的并且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图文混排案例展示给学生,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通过对展示案例的分析、引导、讲解帮助学生对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及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只是的目的。例如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演示,让学生看到所学习的知识的具体应用,明确“做什么”,以激发学生产生“怎么做”的学习欲望。

2.根据高职学生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对案例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总结能够进一步的加深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理解,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寻找合适的案例是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在选择案例时教师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例如表格制作教学中可以选择的案例很多,但是选取个人简历为教学案例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2.课堂上案例展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展示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案例课堂教学的开始,选择合理的展示方式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在上课伊始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留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出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对案例开展讨论实践工作。例如在讲表格制作时,了解到学生准备参加寻找兼职工作,我就向学生提问:“寻找兼职工作,你们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学生告诉我:“需要准备个人简历”。这时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个人简历,展示给学生。

在提出案例后,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比较繁杂但容易理解,有的学生则能发现较为简易的实现途径但难以理解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滤除掉案例中次要的细节,发现案例中主要的结构和案例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是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思考。例如展示了个人简历的案例后,必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对学生的大胆回答及时加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有点偏离正确答案,也不急于评判,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实际应用能力。在实例中掌握表格的一些知识点,学生以后也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课后讨论总结存在的问题

课后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选一个案例操作完成得较好的来展示,总结案例作品的操作技巧,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总结,使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论在原有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教师不只是指出哪些方案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依据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即便是没有定论也应提出值得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做到每学习一个案例都有收获。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国内案例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我国的案例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基础的案例还比较的少,虽然现在有些教师已经开始设计和制作计算机基础案例,但是由于缺少专家的指导,案例水平都偏低。

2.有些知识点不适合案例教学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CDio;计算机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应用课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大踏步的发展,执行了大量的扩招,实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但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许多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没有真才实学,专业素质不强,应用性不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我国由简单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化转型,企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整体向应用型、实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为地方经济服务,对接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强调实用型、实践性和技能性,理应为企业培养计算机综合技能强的毕业生。《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应该围绕CDio教育理念的4个环节,将工程技术理念贯穿于这4个环节,实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应该贯彻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实训三位一体的培养方案,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技术人才。

1关键理论

1.1CDio教育理念

CDio教育理念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大学经过4年探索总结出来的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最著名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CDio教育理念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按照产品的研发过程将课堂教学分为4个重要的环节,依次是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培养学生4个层面上的能力,依次是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精神和工程系统能力。CDio教育理念发扬继承了欧美的20多年的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了自己操作性能强、可实施的12条标准。这些标准总体包括3个核心文件:1个愿景、1个大纲和12条标准。最主要的内容是CDio的关联原则、基于需求分析的CDio教学大纲、集成化课程设置、工程导论、主动学习和CDio能力评价等12个方面的内容。

1.2应用型本科转型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最近几年我国为适应企业用人市场需求提出来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也常指1995年大学扩招后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为地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企业培养应用型实践性的行业人才。过去20年,我国很多专科学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但这些院校还是应该为地方或行业培养合格人才。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本科院校还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2014年教育部紧急召开3个会议,强调1995年后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理应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应用型实践性人才,理应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应为企业培养专业技能强、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大胆创新,全面进行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鼓励有能力的教师下企业,从企业中学会实际案例,执照企业技术要求,为企业培养应用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2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习动力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虽然属于本科,但录取分数不高,招收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强,成绩往往不太理想,大多数学生或教师都认为是被高考淘汰的选手。许多学生心理压力比较大,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来学校混混就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简单,操作能力偏强,平时使用也较频繁,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愿意自主学习。

2.2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

《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部分。理论教学常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偶尔穿插实践案例,但整体来说实践案例不全,实用性不强,更谈不上课堂教学内容要与用人单位工作岗位技能相关,要与专业背景知识相关,只是为了教计算机而教计算机。实践教学更加糟糕,许多学生上机环节只是打打游戏,看看电影,上上网络,购购物,没有真正掌握一些办公室或工作岗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例如网页设计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编程语言等,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高。

2.3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以自我为中心,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偶尔或直接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性不强,实践联系不紧。没有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谈不上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创新与实践的统一,不能够培养企业需要的综合素质全面的专业型人才。

3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改革

3.1教学构思

只有认清企业用人需求,才能构建满足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想进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改革,就要构思人才需求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我国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单“十三五”期间每年就需要百万之多。如何培养这么多实用型、实践性能力强的工程人才是每个地方院校应该考虑的问题。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21世纪最基本的技术,理应受到重视。任何员工、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计算机应用能力、常用办公软件,甚至某些行业领域的开发软件。

3.2教学设计

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充分引入CDio教育理念,强调“做中学”和“学中做”。将理论及实践课程统一在机房中进行,使教学与实践环节交叉进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进项目的概念,通过案例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战经验、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3.3教学实施

每个学生的智育水平和实践经验都不同,差异性是学生最典型的问题。《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尽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实施工程教育,将学生分组,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均衡。及时引导意见不统一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3.4教学运行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试卷考试评价已不能满足工程教育的需要,应该全面深化《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评价方式,常用计算机题库,执行由计算机自动组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题型,大体上可以将试题分为客观题和操作题2种,客观题75题,操作题75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评价,能够正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