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超声诊断学教案十篇超声诊断学教案十篇

超声诊断学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4:31

超声诊断学教案篇1

关键词:理论教学;教学策略;关联性;三步法

医学超声技术因检测快捷、经济、无辐射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医学院校大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理论教学仍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从事超声诊断工作的医生须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所以通过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超声诊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事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数年,一直在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不断创新、学习和总结,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就超声诊断学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精品课程”这项以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超声诊断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重讲解,轻讨论超声诊断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课时相对少。多数教师不得不顾及进度,有限的课堂时间几乎全用于理论讲解,很少在课堂讨论。授课形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因熟悉内容,教师讲得很透彻,但学生接受能力有限,高强度的知识“灌输”已经被证明效果欠佳。讨论实际上是对知识的运用,但遗憾的是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常缺失这环节。2.对知识点关联性的关注度不够教师授课参考的就是教材,虽不至于照本宣科,但大多也仅是教学大纲的浓缩。教师把内容讲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由于课时紧任务重,教师需一节接一节的讲,知识点之间缺少联系对比分析。学生孤立的学习知识点,没有建立起联系。3.学习兴趣低常规超声诊断理论授课的方式导致课堂教学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授课内容参考教材,学生即使不听课,只要认真学习教材,也可应付考试。所以,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点,且易遗忘。

二、对策分析

1.改变教学策略,加强对课堂的把控虽然很多教师认为“灌注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理想,但超声诊断学内容多,受限于学时,多数教师不得不继续采用。这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授课累等问题。教师应改进教学策略,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学有所成。在教学策略上,笔者将“以讲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学+教师串讲+知识运用”三步法。首先,学生通过自学,对章节内容进行充分了解,课堂上给学生10分钟再次回顾强化。然后,教师对章节内容串讲,构建知识框架、阐述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所学内容。最后,以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应用训练。将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学生从单纯地听转变为主动地学,各环节相扣,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点间的联系对于超声诊断很重要,因为任何案例都是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但掌握如此众多知识点难度不小。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过的内容反复涉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加强知识点的联系,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授课改节为单位为章为单位。通过教师串讲,学生快速建立起系统性知识框架。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将知识点添加到框架中,形成知识体系。3.适当运用pBL和CBL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是被动学习,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通过适当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和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将所学知识用于超声诊断,理论与应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pBL和CBL的教学方法可促进学生开放式探究、独立学习、团队合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学生自学阶段运用pBL教学方法,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使自学具有较好的方向性,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创造性思维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小组讨论阶段,设计简单的超声诊断临床案例,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综上所述,“三步法”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超声诊断技能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他们快速把握教学内容。pBL和CBL教学法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超声诊断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为以后复杂案例的分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卓忠雄.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

[2]刘卫勇,隋秀芳,康冰飞,刘力,叶显俊.LBL结合pBL在超声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

[3]李颖嘉,崔忠林,文戈.超声诊断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

超声诊断学教案篇2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医学生;临床带教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了肺动脉栓(pulmonary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两种临床表现形式。V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疾病,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医疗保健问题[1]。深静脉血栓形成除与患者年龄、血液粘稠、衰竭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外[2],与患者所接受的治疗也密切相关。骨科作为临床Vte高发的临床专科,对于Vte的治疗及教学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从平时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中发现,许多临床实习生感到Vte疾病相对隐匿,很难掌握,不少实习生对Vte疾病相当陌生。由于该类症候群相关授课学时少,难以全面深化,加之临床病例相对较少,集中的实习专科主要为骨科等手术科室及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因此临床实习机会相对偏少,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骨科学带教实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对Vte疾病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以典型病例为中心,通过“导入式教学法”巩固疾病相关基础知识

我们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的临床医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停留在理论背诵阶段,对于典型病例的临床实习并不能很快地与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举例而言,尽管学生在静脉血栓理论大课的教学中学习到了静脉血栓相关三种因素:①血管壁的改变;②血液成分质量的改变;③血流的改变等[3]。在理论大课的授课中反复强调这些病理生理学及解剖学相关知识,但是,进入临床后,这些知识便成为书本上的“豆腐块”,很难在脑海中建立起三维的理论构架,从而进行临床应用。因此,在Vte疾病的实习课中必须以病例为中心,在病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在很多的教学论文中被反复提及[4-5]。CBS是根据pBL教学法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其基础在于病例的引入。研究表明,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法较传统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病例分析水平。我们在2009级临床硕士研究生带教过程中应用CBS教学方法进行了Vte疾病的教学,以临床关节置换术后Vte患者为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验证,通过实习生对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的全面评估,参照书本理论,提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然后提出自己的相关辅助检查,并进行相应治疗方法的设计。最终,较之前的临床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以多元化科室诊治为依托,通过临床多科室协同“三维教学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Vte疾病的临床发病具有隐匿性、复杂性、个体化等特征,要求临床医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6]。Vte包括了pe和DVt两种临床表现形式。这两种临床疾病又是逐步发展的临床过程。临床中很多患者首先出现下肢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及疼痛。为了排除DVt可能,需要下肢静脉超声诊断的介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提前与超声医学科带教老师沟通,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以及实践观摩,组织实习生利用部分学时进行超声影像诊断实践,实际操作中理解血栓的解剖学位置、形态,更好地理解超声影像学诊断对于DVt诊断的必要性,提高实习生疾病诊断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还有一部分患者对于DVt疾病需要放射介入治疗,包括静脉滤网植入、静脉血栓取出等手术,这些临床实践课则由放射影像科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实习带教。但是,毕竟这类患者临床少见,治疗期与实习期不能很好地吻合,我们则通过手术录像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也能够让实习生更为真实地掌握放射介入治疗方法。部分患者除了发生DVt外,会出现致死性的pe。各临床相关科室都会将这类患者转入呼吸科或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治。因此,学生在这两个科室实习期间,我们安排了相应带教老师对pe的相关临床知识及治疗原则进行带教实习,补充并全面完成Vte疾病多元化的诊治方案学习,综合性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将这种由临床多学科协同参与的带教模式称为“临床三维教学”法,即治疗中心(临床科室)、诊断中心(影像科室)及培养对象(实习生)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在统一的带教方案下各带教单元制定各自的带教模式、流程、时间与考核方法,以实习对象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诊疗临床思维培养,让学生不局限于单一实习单位的生产实习,全面的提升实习生的实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2009级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带教过程中,我们就应用三维教学防范对Vte疾病的教学,以临床关节置换术后Vte患者为例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验证。骨科承担主要的临床实习平台,超声医学科及影响医学科提供诊疗技术平台,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提供再次的临床知识讲授,实习生对临床出现的Vte患者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到处置,全面地接受了相关基础知识及诊治原则培训,最终,我们发现实习生对Vte疾病诊治有了深刻的理解,掌握了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警惕、考虑Vte患者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检查、如何提供治疗方案原则等知识,较之前的临床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以复杂的疾病转归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典型临床案例培养学生医德医风,同时提高规避临床医疗风险能力

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8]对临床实习医生的医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医患矛盾比较突出[9],而医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及人文情操的培养不足。因此,我们在Vte疾病的带教中有意地利用临床失败案例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来启发学生,让他们认识临床不光是对疾病的诊疗,更是对人文的关怀,一定要以医德为重心,倡导道德素质与技术素质并重,这样才能让实习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展现医学人文情操,更好地利用自身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群众。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对典型临床失败案例的病例讨论,将临床失误及治疗差错的相关背景介绍给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他们从内心中体会到临床治疗的缜密性,逐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医疗无小事,再小的医疗忽视都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结局。通过带教老师的示范,从日常查房到风险谈话告知,学生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完善诊疗细节、规避诊疗风险,提高临床工作中规避医疗差错及风险的能力。

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式教学法”培养科研思维及创新意识

医学生必须注重临床与科研两方面的培养才能符合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的培养目标。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是我国医学生培养的方向。杨炼红等[10]在八年制的神经病学见习中提出了研究式教学法的概念,并发现该模式不仅能提高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还提升了学生对见习的满意度。我们借用了“研究式教学法”这一概念,在日常的生产实习中将Vte疾病近年来所提出的诊疗指南进行讲解,将目前临床遇见的新问题进行提问,以发散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小课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将问题凝炼后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科研材料。在此过程中,实习学生的科研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有些甚至写出了具有临床研究意义的临床论著。我们在以往的带教实习中,在Vte疾病B超诊断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有同学结合血栓的病理学基础提出是否能够通过利用血栓的软硬程度进行血栓的诊断。受这个思路启发,我们进行了临床资料收集,最后与超声医学科合作完成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诊断价值》临床研究论文[11]。由此我们认为,研究式教学法对于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五、结语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医学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基础。我们在临床医学生Vte疾病的带教过程中,以典型病例为中心,通过导入式教学法巩固疾病相关基础知识,以多元化科室诊治为依托,通过临床多科室协同“三维教学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以复杂的疾病转归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典型临床案例培养学生医德医风,同时提高规避临床医疗风险能力,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式教学法”培养科研思维及创新意识,克服临床实习期短、教学难度大的困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Vte疾病的临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临床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3):602-604.

[2]关振鹏,陈彦章,宋弈宁,等.体重指数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6):611-615.

[3]马骊,王欣,蒋丽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因素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9):1677-1680.

[4]孙丽丽,吴凤霞,李玉宏,等.pBL与CBS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4,20(5):485-488.

[5]宋高臣,申梅淑,崔荣军,等.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17(2):110-112.

[6]王海平,林常清.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69-870.

[7]梁渊,田怀谷,卢祖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23(1):13-15.

[8]杜治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实践与医学整合[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9):1-5.

[9]颜婕,田清华,李咏.对当前医患矛盾关系的思考[J].西部医学,2011,23(8):1619-1620.

[10]杨炼红,刘淑琼,吕瑞妍,等.研究式教学法在神经病学八年制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111-113.

超声诊断学教案篇3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临床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106-03

该科承担着影像专业规培生妇产超声诊断临床教学工作,针对该科服务对象既有患病妇女,又有健康妇女,而健康妇女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时又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病理状态有别于内科、外科等临床各科的特点,我们始终强调掌握妇产科临床思维特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注重规培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训练,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超声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6名影像专业的住培医师,按时间不同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和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两组人员年龄分别为(26.92±1.08)岁和(26.90±1.19)岁,男性16名,女性30名,均为研究生学历,观察时间为3个月。

1.2教学方法

将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该科轮转的20名住培医师归为传统教学组,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科轮转的26名住培医师归为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住培医师入科后进行入科宣教和入科考试,由科秘书统一排班,在科室7个诊室轮转,然后随机由不同带教老师在工作中边操作边讲解,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操作和夜间值班,按时参加每周一次的科室业务学习,出科前参加出科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接受入科宣教和入科考试后,有科秘书安排固定的带教老师,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结合该科疾病特征进行临床思维训练,每周进行一次典型案例的ppt交流汇报,练习妇产超声诊断思维方法,出科前参加出科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

1.3培训后理论考试

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满分100分)和操作技能考核(满分100分)。理论考试两组均从计算机题库中随机选题进行,技能操作考核要求独立上机操作并书写规范报告单20份,现场再由考核老师复查患者,评估学生的操作及测量手法规范,报告单描述规范,诊断客观合理,漏误诊情况,整个诊疗过程要包括询问病史和必要的鉴别诊断。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过对两组规培医师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临床思维训练教学组的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临床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我国传统医学的教学模式是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部分组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而规培生的临床教学可以起到有效的衔接作用,使医学生正真转变成临床医师,以适应现代医疗的需要。在规培生的临床教学中教会学生在面对疾病时应该如何考虑,如何处理,强调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注重临床思维的训练,是实现基础-临床的衔接和转变,行之有效的途径。

临床思维一般是指医师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对各种疾病的具体认识,并按照这一认识指导医疗活动的思考过程。深入研究临床思维,有益于医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减少误诊和误治,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那么我们在规培生的妇产超声临床教学中如何认识临床思维能力及如何训练临床思维能力呢?

3.1培养规培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超声检查在妇产科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其他影像手段无法替代的参考价值,如何出具一份无限接近患者盆腔真实情况的超声报告单,是作为一个妇产超声诊断医师职业生涯一直需要修炼的能力,培养超声诊断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是达到这一愿景的有效方法途径。为什么有些超声医师手中的探头可以扫查出病灶,而有些医师做不到,这虽然与各自掌握的基本操作技巧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临床思维能力运用的差别。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妇产超声诊断临床教学中不断地告诉学生,只有想到这个患者有可能是什么疾病或者什么病理过程,你接下来的超声扫查才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主动的、有目的去发现一些影像,帮助你证实或排除最初的假设,有利于做出更合理的超声诊断。

3.2妇产超声诊断临床思维训练

(1)询问病史很重要。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月经史,生育史,前次超声检查结果以及其他影像手段检查结果,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前期接受治疗的疗效情况。例如妇科各种疾病常见症状主要有阴道出血、白带异常、急性或慢性下腹痛、下腹部肿块、闭经、外阴瘙痒和不育,那么一个育龄期妇女出现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无论伴或不伴腹痛,妇产超声医师均需考虑到异位妊娠的可能性,有意识地探查宫腔和双侧附件区是否存在妊娠囊情况,这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十分必要。当然,女性盆腔除了生殖系统外,还有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了解这些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症状也有利于妇产超声的鉴别诊断。

(2)充分认识影像的不同是基于病理改变的不同,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病理组成却有着相似的超声影像。这就是在妇产超声诊断中存在着丰富的同图不同病、同病不同图的影像特点。以畸胎瘤为例,由于瘤组织包含毛发、脂肪、骨骼等成分的多少不同而呈现多种影像特征:“瀑布征、面团征、脂液分层征、星花征”等;而对于有便秘病史的患者,粪块的回声与畸胎瘤的“星花征”影像十分相似。

(3)充分认识妇产科疾病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这一特点在妇产超声的临床诊断中极为突出。这是因为卵巢、子宫腔内膜均受雌激素水平的调节,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例如子宫内膜在月经增生早期呈“三线型”,而在月经的分泌期呈“强回声型”。同样这种动态变化在产科则更为突出,这是由于胎儿及其附属物随孕程和产程的进展发生变化。

(4)重视超声诊断结果的跟踪随访。对医学影像生来说经常阅读临床病案资料包括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对提高疾病的超声影像认识和出具更加客观准确的超声报告来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误诊漏诊及罕见病例,要通过阅读文献和专业书籍重新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包括该病的解剖胚胎学、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病理分型、临床症状及治疗、超声典型影像特征及其他影像学手段特征、疾病预后转归、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最好能将上述内容做成ppt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学习,一起分析漏误诊原因。

(5)超声诊断线索或超声分析思维方法的传授。关于这一点的提高是一个长期不断努力的过程,而且需要扎实全面的理论知识功底,才可以做到,不同的疾病略有不同。虽然对于规培生来说,由于时间短、上手操作的机会少、理论知识尚不完善、经验欠缺等因素,一开始全面掌握妇产超声所有疾病的诊断策略很难,但是先从临床常见病、尤其是夜间急腹症的超声分析思维方法学习开始,是很有必要的。简单举例:探查到患者左附件区低回声病灶,第一步要做的是进一步判断病灶的来源即解剖定位:左侧卵巢、左侧输卵管、子宫左侧壁、还有少见情况如来源于韧带、后腹膜、其他系统(消化道、泌尿道)等,问题解决以后;第二步鉴别诊断包括判断物理性质:假如上面的病灶是来源于子宫左侧壁肌层,那么你需要一一考虑都有哪些可能性: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腺肌瘤型)、子宫肌层内膜异位囊肿、子宫畸形、滋养细胞病变等子宫肌层病变。这一步需要调动所有的知识信息储备包括不同疾病或病理改变的超声影像特征、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前期的询问病史,通过仔细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回声,判断物理性质:囊性、实性、混合性,并进一步判断可能的疾病是什么。这个例子是给大家展示了思维过程即超声分析思维方法,只有思维过程合理、正确,诊断才会准确无误。做到以上两步一份客观的诊断报告就基本呈现了,至于良恶性及病理性质的判断需要慎重和更多的经验积累。

3.3临床思维训练的有效性

两组规培生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显示,接受临床思维训练的规培生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是出具诊断报告的能力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在实践操作中,运用科学的诊断思维策略,临床思维训练组的规培生出具的报告更客观合理,减少了漏误诊,运用临床思维的方法指导超声检查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

许多同学希望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够有效、全面地巩固和丰富自己临床理论知识,提升自己临床操作技能,这就对我们临床教学的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只从注重培训超声诊断规培生临床思维能力这一点展开论述,当然其他关于系统地掌握妇产科超声诊断疾病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超声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手法也很重要,在该文中并未多加赘述。

参考文献

[1]李咏,宋如.现代医学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1):228-229.

[2]朱小平,尹思源,李星,等.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衔接培养的实践初探[J].中医教育eCm,2014,33(6):44-47.

[3]陈伶.妇产科临床思维特点探析[J].医学信息,2009(1):247.

超声诊断学教案篇4

【关键词】出生缺陷;产前超声诊断;干预措施

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订的监测方案,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比较2007、2008年厦门市思明区辖区内所属各分娩医院上报的出生缺陷情况,并推行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源于2007年度(2006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2008年度(2007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厦门市思明区辖区内所属各分娩医院(市妇幼、中山医院、市一院、市一院思明分院、前埔医院、莲花医院、174医院、金尚医院)上报的出生缺陷报告卡。

1.2方法[1~3]根据《福建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监测医院产科、儿科医生进行了全员培训。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订的《主要先天畸形诊断手册》中的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特征及诊断标准,对监测医院出生的所有孕满28周及产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产、治疗性引产)进行逐一筛查,并统一组织填写出生缺陷报告卡,其中多发畸形按形态功能影响最大的一种统计。由专人将各分娩医院上报的出生缺陷报告卡内相关内容输入eXCeL制表。用相应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2007、2008年出生缺陷发病情况见表1。

2.22007、2008年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比较见表2。

2.32007、2008年各分娩医院上报出生缺陷儿情况见表3。表12007、2008年出生缺陷发病情况表22007、2008年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比较表32007、2008年各分娩医院上报出生缺陷儿情况

位居榜首的是市级妇幼保健院,总计387例,占58.28%,居第二位的是174医院,总计69例,占10.39%,居第三位的是中山医院55例,占8.28%,居第四位的是莲花医院48例,占7.23%,市一医院43例,占6.48%,思明区医院23例,占3.46%,金尚医院2.86%,前埔医院2.26%,厦大医院、天济医院不足1%。

2.4缺陷儿诊断依据见表4。

2.5出生缺陷顺位排序见表5。表4缺陷儿诊断依据顺位排序表5出生缺陷病种顺位排序(例)

3讨论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前已经存在(在出生前或出生后数年内可以发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其产生原因包括遗传、环境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4]。提高人口素质,实行优生优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出生缺陷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

3.1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2004年10月-2007年9月厦门市思明区辖区属孕产妇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48‰[5],本组资料表1显示,2007年10月-2008年9月已上升到14.38‰,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应当重视出生缺陷的防治。

3.2出生缺陷顺位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为:先心、唇(腭)裂、多指(趾)、并指、神经管畸形……

3.3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男胎多于女胎;孕36周后多见;产前确诊的比重相对产后7天确诊的少。如表2所示。

3.4缺陷儿诊断依据单凭超声诊断占24.25%(或包含超声诊断占34.94%);单凭临床诊断占48.80%(或包含临床诊断60.24%)。为此,产前超声诊断在二级预防中占有相当一定比例,要重视产前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防治中所起的作用。

3.5干预措施

3.5.1夯实零级和一级干预基础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我院开展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工作。一级干预是降低出生缺陷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其目的是保护健康人群,预防危险因子的发生。自2004年10月1日厦门市思明区取消婚检,出生缺陷一度升高的情况下,2008年12月18日我院创新婚检新模式,“思明区婚育登记服务中心”成立,实行婚姻登记、婚前检查、计划生育咨询服务、产前筛查一站式服务,深入开展教育宣传和婚前、孕前免费咨询,引导育龄妇女科学步入妊娠期,为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对提高国民素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5.2重视产前超声在出生缺陷诊断中的应用,把好二级产前干预的关口二级干预最核心内容是产前诊断,其目的就是对妊娠妇女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和B超检测水平,尽早发现畸形,及早终止妊娠,这对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由于出生缺陷病因复杂,因此产前诊断非常重要,它能对一些严重致死畸形早期作出诊断,使患者适时终止妊娠,减少缺陷发生;而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普及技术,无损伤,可反复操作,易于初孕妇接受,在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为此,不仅要加强产前超声技术人员的培训,还要进行仪器设备的跟进。

由于“妇幼”医院品牌效应,技术人才的培养,高级设备的引进,加上舒适环境的影响,造成市级妇幼保健院吸引了大批产妇。为此,作为二级妇幼保健院更应着想将来的发展模势,顺应时代的潮流。

目前,我国卫生部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今年为民办实事六项中,有一项就提到了降低人口出生缺陷的问题,也说明了出生缺陷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要加强一级预防,重视产前诊断,特别是产前超声诊断,提高围产期工作质量,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曲开欣,郑桂芹.168例出生缺陷儿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中国妇幼保健,2009,1(24):300.

2肖顺贞.临床科研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

3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辅助检查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2009,3.

超声诊断学教案篇5

关键词:改进超声科工作流程;对策

超声科隶属于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是接待患者就诊后检查的第一站,其服务质量反应了一所医院的管理水平,关系到整个医院在人们心目中的声誉及社会形象[1]。彩超检查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影像学辅助检查之一,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彩超医生因工作任务重,常期处于繁忙的应诊状态[2],如果人力、机器设备不充足,会造成患者检查滞留,满意度下降。

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加,2013年门诊量约100万人次,月门诊量近8万多人次,超声科10台彩色B超完全替代了黑白B超,高峰期月检查达15581人次,日均达519.7人次。目前开设的有妇产科、心脏、腹部、甲状腺、血管、乳腺等彩超检查。

2结果

2012年3月以前住院和门诊患者没有分流,做检查时必须到门诊排队等候,彩超、B超共5台,10名医生,月高峰期彩超检查达5454人次,黑白B超2953人次,日均达280.2人次。住院患者需要家属陪同到门诊等候检查,人流量聚增,走廊及检查室门口围的水泄不通,科室环境嘈杂、秩序混乱,因此造成超声科门诊拥堵,由于患者多,等候检查时间过长,心情烦燥,吵架、投诉接连不断;部分患者不能安排在当日检查,甚至要安排在几天以后,他们担心等候的过程中影响病情的诊治,使得他们不得不到外院诊治,也造成了病员的流失;另外,设备及医生的缺乏,医生常期超负荷工作,怨声载道,他们在做彩超检查的同时还要顾及环境秩序的维护,势必影响了其诊断质量及效率。

3优化彩超检查流程措施

3.1以上出现的问题,医院管理层非常重视,为了给患者及家属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绿色的服务[3]。2012年3月以来,院方克服重重困难,采取门诊和住院彩超分流,改善超声科的环境,增加机器设备、医生及服务窗口。在门诊设有安静、温馨的候诊大厅、分诊台及专职的分诊及保安人员。为住院患者另开设了检查室,备有7台彩超,设分诊台、叫号系统及专职的分诊人员,使住院部患者检查有序,省去了患者及家属在住院部和超声科门诊之间奔波的过程,同时为患者提供电话预约和取送报告单的服务,极大地为患者提供了便利。

3.2在改善超声科设施的同时医院在门诊使用HiS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一卡通,只要持本人身份证就可获得一张免费的、终身享用的就医卡,为了减少患者在医院就诊交费过程中来回窜梭,每个楼层设有挂号收费窗口,改善了患者交费、检查、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的问题。

3.3患者一进医院,导诊人员指导患者办理了一卡通。就医时拿着医生开据的检查单及一卡通,到就近的楼层交费后来到超声科分诊台,刷就诊卡,点击就可以进入HiS管理系统,分诊人员根据医生的申请项目和检查目的,通过电子排队信息,当日能检查的,系统会自动将序号传到排队管理系统数据中,告之患者序号并在大厅等候,不能在当日检查的患者,登记留下联系方式,告之患者前期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3.4营造安全、温馨的等候环境。在等候厅内配有一名保安人员,维护大厅的安全秩序;大厅安装大屏幕,实时播报候诊次序,方便患者了解候诊信息;大厅内摆放医学科普教材及健康卡,滚动播放防病治病讲座视频,既能做好健康教育,又能分散注意力,放松心情,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心境。同时分诊人员经常巡视等候大厅,随时询问患者的需要。

3.5超声科诊疗程序的优化在保证提高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医生在诊疗流程上的优化方案,加快出报告单的时间,对医生提供便利性的支持。

3.5.1为每位超声医生配备一名文员,这些文员大多都来自医疗行业刚毕业的、等待工作的学生,要求他们有较强的沟通技巧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熟悉各种彩超检查病例的报告模块,经过试用,由科主任考核合格才能上岗,他们的职责是打印报告,参与分诊台的分诊工作。

3.5.2提供与知识库同步的标准的诊断模块。文员要熟练选择模块框,医生操作探头,边看实时图像边采集图像,录入测量数据,文员与医生紧密配合,一起编辑报告,医生检查完毕,审核文员的编辑报告单,打印并签名,省去了患者等候医生编辑打印报告的时间,同时也方便了医生,提高了诊断效率。

3.5.3彩超作为一项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中应用极为广泛,但其内容涉及全身各部位,概念原理多,课堂教学和书本上的知识只能对超声诊断形成一种模糊的认识[4]。所以必须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各部位的操作技能和影像特点,加强诊断报告质控。我科每周三晚常规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内容包括:从网上下载并播放有代表性的视频,由主任或高年资医生现场讲解,明确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及彩超技术的新动向;教学主任每天随机抽查诊断报告单,监控报告质量,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诊断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每月排班固定到人,对疑难病例进行追踪、随访、登记,月末进行整理汇报并讨论;加强与临床科室医生的沟通,了解临床诊断符合率,针对疑难、误诊、漏诊病例进行讨论,查找原因、总结教训。

4讨论

4.1分诊时注意的问题由文员参与的分诊工作,因为薪水及某些原因,频繁更换,临床专业知识的欠缺,不能根据病情的轻重缓及给予正确的引导,导致解释不畅,吵架甚至打架,所以要定期组织分诊人员参加学习,灵活机动排队分诊,遇到急、危重年老体弱患者时,要灵活分诊,培养职业素养,只有在语言、行为、态度上下功夫,正确把握沟通技巧,才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5]。

4.2超声科引用覆盖医院所有业务的全过程的HiS信息技术系统进行分诊、预约,通过优化彩超检查的工作流程,缩短了患者等候检查的时间,减轻了超声科医生的劳动强度,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于患者,提高了超声科的工作效率及科学管理效能[6],同时提高了医院单位时间内的就诊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程鹏,韩桐师,李英,等.超声科候诊拥堵分析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8):777-778.

[2]田秀荣.门诊流程再造与创新[J].中国美容医学,2012,10(21):689-690.

[3]庞丽平,孟庆禾.再造门诊流程,提高门诊服务质量[J].全科护理杂志,2011,8(12):3167-3168.

[4]陈钰,仪赵,卓文杏.超声科临床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7):498-499.

超声诊断学教案篇6

part1区域及企业平台类

临床数据仓库

intelliSpaceClinical

DataRepository

企业级临床数据仓库

通过建立临床数据仓库与临床数据集成平台,实现医院内不同部门之间的、异构信息系统间的临床交换、共享、互操作和统一管理。

同时,临床业务和临床用户的需求与临床数据的智能化应用相结合,为医院提供智能化临床数据浏览的临床医生门户、临床管理数据分析门户、临床科研门户以及患者健康门户。

心血管专业临床数据仓库

用于电子记录患者个人心血管数据的中央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数据结构的信息互通互联,以减少数据冗余;而直观和易于操作的web设计,为用户提供轻松、高效和集中式的心血管注册数据访问。同时,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全程诊疗信息进行智能数据挖掘,充分满足医护人员对数据注册、临床研究和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

区域医疗解决方案

intelliSpaceRegionalHealth

informationnetwork(RHin)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

通过建立高效可靠的区域医疗信息交换平台以及标准化的区域临床数据仓库CDR,实现区域内统一医疗信息交换、共享和管理。通过此平台共享的数据包括居民健康档案、门诊和住院就诊摘要、体检、妇幼保健等。此平台包括了临床数据仓库、医疗文档与图像仓库、患者主索引管理、医疗机构与人员注册、术语(字典)注册、临床数据交换平台、临床医生门户、转诊与转检、疾病智能辅助诊断、患者健康门户、医疗数据挖掘门户、医学教育门户等在内的多个重要模块,可支撑区域范围内各级医疗机构实现医疗信息互操作及医疗协作流程。

区域影像平台

实现集团医院、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等机构之间,对影像的同步、传输、访问、诊断和管理。提供灵活的架构设计,高效整合各类异构系统,建立起各医疗机构、各科室间在影像管理方面高效一致的沟通。

part2临床it解决方案类

影像it解决方案

intelliSpaceimaging

managementitSolution

影像paCS解决方案

(企业级,科室级,单机版工作站)

构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智能医疗影像信息平台,实现高效、快速的影像处理和共享,提供强大的并行处理系统运算性能以及稳妥的多冗余数据安全保障设计。

区域影像平台

实现集团医院、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等机构之间,对影像的同步、传输、访问、诊断和管理。提供灵活的架构设计,高效整合各类异构系统,建立起各医疗机构、各科室间在影像管理方面高效一致的沟通。

高级3D影像后处理云平台

intelliSpaceportal

拥有飞利浦独有的并行重建技术,突破传统多台终端同时操作影像后处理在速度上的瓶颈。提供目前业内最为丰富的高级临床应用功能,实现全方位的影像后处理及诊断。

远程三维影像会诊平台

基于网页浏览器的临床互动工具平台,不仅实现同时、同一图像、同一操作的临床互动,还可以进行2D、Slab、3D容积重建等多种图像后处理,为放射科和临床医生疑难病例会诊和手术规划提供了全新的实时、远程诊疗工具,实现影像与临床高效互动。

心血管it解决方案

intelliSpaceCardiovascular

itSolution

心血管专业影像paCS解决方案

用于收集、整合、保存心血管科患者就诊期间的所有检查影像并传输到临床部门完成信息共享。医生通过任意一台工作站即可查看所有检查的影像和波形,其中包括eCG、超声、核医学、iCe、iVUS、mR、Ct、胸部X光、导管检查、以及电生理记录信号。

导管室it解决方案

专业的心导管室信息管理解决方案,系统提供心导管室预约、手术排班、手术记录、报告、图像调阅、耗材库存管理以及智能化数据管理等日常工作所必要的模块。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科室梳理工作流程,并通过数据的无缝集成和传输,帮助用户在手术实时过程中一次性采集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输入或二次录入,帮助心血管医生简化工作流程,加快临床决策过程。通过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科研工具,提升科研教学水平,并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

心电图管理解决方案

可实现心电图讯息的实时远程传输及院内共享,即使临床医生不在身边,也可透过互联网的传输,随时获取并分析患者心电数据。为心脏疾病的诊断争取宝贵的时间。

心动超声it解决方案

用于对心动超声影像及报告的有效管理方案,可针对超声科室的需要提供检查预约,图像浏览调阅,报告书写等模块。此系统利用专业的心血管超声图像浏览工具、可自定义的挂片协议、离线心脏超声测量工具,室壁运动计分工具、儿科心动超声Zcore数据库。

另外,系统配备美国aSe超声的结构化报告模板,让超声医生轻易的完成一份专业的心动超声图文报告。除此以外,内嵌的QLab是专为飞利浦ie33提供的高级定量分析工具。

专业的实施团队提供系统之间的集成服务(HiS、emR系统集成),实现以患者为基本单位的全医学影像信息的电子档案管理。

重症监护it解决方案

intelliSpaceCritical

CareitSolution

重症监护it解决方案

将床旁设备、院内信息系统信息全面整合,通过临床数据呈现及分析、智能临床决策引擎及集束化治疗方案,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做出临床决策,规范执行治疗方案。强大的数据分析及报表功能,为科室管理和临床科研提供强大助力。

手术麻醉it解决方案

intelliSpaceanesthesia

itSolution

超声诊断学教案篇7

另据了解,第三届胎儿心脏国际研讨会及长城会论坛、亦即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论坛于2013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围绕胎儿超声心动图影像学方面的热点问题,展开了多方位的专题研讨,此次会议仍由何怡华教授出任大会执行主席。

在何怡华教授有关胎儿超声心动图方面的新著面世以及有关胎儿超声心动图影像学的专题学术会议开幕之际,本刊记者围绕相关学科领域的热点话题,独家专访了何怡华教授。

胎儿心脏超声,

产前诊断先心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采访一开始,何怡华教授为了说明胎儿心脏超声等影像学在临床上的重要性,首先向记者介绍了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D,以下简称“先心病”)的发病现状。据她介绍:“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有先心病患儿约150万;国外也有资料显示,先心病患儿占出生婴儿的8‰至12‰。据此估计,我国每年大约有20多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其中复杂的、难治的或出生后易发生早期死亡的先心病约占20%以上,许多患儿长期处于带病状态,不能正常生活,严重影响我国的人口素质,也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何怡华教授接着说:“近些年来,随着对先心病诊断、治疗等相关科学研究的深入,许多先心病患儿已能通过外科手术、介入等方法得到根治,而且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先心病,由于心脏发育严重障碍,治疗效果差,多数只能进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即便如此,也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结果;另外,有一部分先心病是某些严重全身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伴有其他器官的先天性畸形,而且在这些伴随的畸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医治或治疗效果有限的,这更加重了患病家庭及社会的医疗负担。”

谈到这里,何怡华教授回到了本次采访的核心话题上,她接着说:“就临床上来讲,截至目前,胎儿心脏超声仍是产前胎儿心脏畸形检查唯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但由于此项技术国内开展得较晚,诊断水平参次不齐,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同时产前心脏畸形诊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急需解决高发、高危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合理围产期管理和生后危险评估。因此,有关这一领域的诸多问题,需要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坐在一起,集中研讨……”

就在何怡华教授所说的上述背景下,去年10月27日至28日,2012年胎儿超声心动图国际研讨会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召开了,何怡华出任大会主席。

据何怡华教授回忆:“那次会议主要包括四个主题:专家讲座,胎儿超声心动图远程会诊,胎儿超声心动图影像、临床共同决策以及胎儿心脏病疑难病例讨论。当时,大会设了一个主会场、两个分会场,参会人员达到了400余人……”

何怡华教授进一步介绍说:“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胎儿心脏中心,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介入治疗、病因学研究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在那次会议上,大会邀请了来自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胎儿心脏中心主任JackRychik教授和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胎儿心脏中心影像检查主任田志云教授。他们对‘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心血管表现’‘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超声诊断要点’等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对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同时,国内如李治安教授、刘静教授、周启昌教授、赵博文教授、董凤群教授、吴青青教授、谢红宁教授和我本人等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也就‘胎儿超声心动图发展现状’‘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漏诊误诊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胎儿心脏超声规范化操作’‘定量分析在胎儿超声心动图中的价值’‘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预后评判的要点’‘胎儿心脏畸形相关的遗传综合征’‘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静脉系统异常的超声特点’等临床热点问题,把多年来获得的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和与参会代表做了广泛的交流和分享。此外,在10月27日,李治安教授、陈敏华教授和我以及Ge公司经理,还了胎儿心脏超声远程医疗系统。在会上,由我详细介绍了胎儿心脏超声远程会诊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案……”

何怡华教授继续介绍说,在那次学术盛会上,她供职的安贞医院的张烨、谷孝艳、韩建成、刘晓伟等该院超声科的青年骨干还在会上就“远程会诊及数字会诊图像采集要点”“胎儿锥干系统疾病的三维超声现象”“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期血流动力学的检测要点”“胎儿心脏功能的超声检测”等临床热点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裴金凤、栾殊荣、孙琳、张烨、古孝艳、韩建成、刘晓伟、陈倬、陈娇阳等还对一些罕见类型、特殊类型胎儿心脏畸形进行了汇报,并与参会专家、同道们一起,对这些不常见疾病作了讨论分析。

一体化管理,

先天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措施

在采访中,何怡华教授还介绍说:“原国家卫生部的《2012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指出:出生缺陷是目前婴儿死亡的第一原因,且先天性心脏病居出生缺陷之首,达到40%;出生缺陷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为多指、唇裂,但多指、唇裂的致死和致残率,远低于先天性心脏病。其关键原因是由于环境和社会因素增多、有害物质暴露增加、高龄产妇逐年增加等造成的。”

何怡华教授进一步诠释说:“令人忧虑的是,这几年,先心病的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由1996年的第5位上升为2005年的第一位并保持至今;2011年发病率甚至是2000年的4倍,仍然居常见23种新生儿先天性出生缺陷之首。因此,产前胎儿心脏超声的诊断意义重大。因为它可以使先心病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准备、早处理,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出生率,改善预后。因为在现实中,一方面随着生后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进展,儿科心脏内外科发现,许多严重的、复杂的先心病患儿由于诊断延迟,致使患儿被收住到医院时已是垂危状态,大多失去了宝贵的手术时机而死亡,一周内死亡率占70%。所以对这些患儿产前早期明确诊断,不仅有利于产后正确的治疗,最主要的是可以指导合理的转运及早的救治,可以挽救这部分患儿的生命,并且对一部分病例早期的介入治疗,能够明显地改善预后;甚至国外学者已经将这种治疗引用在了胎儿期,用来逆转类似左心发育不良等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另一方面,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对于一个家庭和个体及社会的痛苦和负担不言而喻。如果能够在产前做到关乎其预后的危险分层诊断,那么孕妇及家庭便可以自己决定是不是继续妊娠。在我国优生优育的国策影响下及我国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更多的家庭当得知孩子是复杂的、治疗效果不好的先天性心脏病时,多数会选择中止妊娠。这样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减轻了社会负担,也降低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出生率,从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

何怡华教授认为:“在现实中,大部分先心病患儿往往在等待治疗过程中死亡,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因而先天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整个先心病三级防治的关键点和重点。然而,胎儿心脏超声在国内起步相对较晚,胎儿心脏检查的专项检查操作流程和诊断规范没有推广,没有建立有效的标本和数据库,没有成熟的网络系统保证产前、围产期、产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得到‘一条龙’的医疗服务,没有建立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模式,没有在胎儿期对于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学研究。这些现状严重影响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三级防治,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何怡华教授提出:“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在产前筛查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先天性心脏病在出生缺陷中居第一位;另一方面,其检查技术及专业性强,在产前筛查的基础上,需要一支专业队伍对这部分‘胎儿心脏病患者’进行产前细化分层诊断、预后咨询、围产期合理管理、新生儿及时的转运及救治、择期手术方案和时机的制定;而我国在很多医院及国家政策上并没有规范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筛查以外的诊断、会诊及产前产后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但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保健司主办的产前诊断专家研讨会上,专家及卫生计生委领导也特意强调针对高发高致死的先天性心脏病应从纵向单病种在产前筛查、诊断、会诊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推动和支持。”

何怡华教授接着介绍说:“2007年,我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脏中心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我从美国学习回国后,在安贞医院心脏超声二部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应基金资助下,首先在国内建立了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科技部‘十二五’项目支撑、科技部‘惠民计划’支撑,将这种模式和技术推广到部分省市、尤其是边远省市,为最需要的地区患者提供了优良的医疗技术及医疗服务模式。通过产前产后的‘一体化’服务模式,解决了急症患儿的‘看病难’问题,避免了痛失治疗时机的遗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胎儿心脏畸形超声影像数据完整的临床、影像数据及样品库,为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即便如此,何怡华教授仍认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首先是政策上落到实处的监管和推动,使得合理的医疗模式得以实施和推广,其次产前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及筛查意义及孕妇心理关怀等,都需要医务工作者和政府作出努力,先天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统计和研究也是政府作出相关政策的基础资料。这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最终提高人口素质!”

春华秋实:

“最为实用有效的学科著作”

2013年8月,由何怡华教授主编的《胎儿超声心动图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据记者了解,这本著作共分40章,共20余万字,并附有“远程会诊操作规范构想”和“孕20-34周胎儿心脏超声正常参考值”此两份极有价值的资料,几乎涵盖了胎儿心脏疾病的各个病种,从胚胎发育、病理分型、易患因素、超声表现、超声诊断、心儿科预后咨询、病理诊断、生后随诊、超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其中不乏罕见病例。同时由于胎儿心脏细小,复杂畸形的解剖结构静态显示没有动态清晰,本书每例在配有静态图像的同时,还配有相应动态图像。该书出版后,迅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并被誉为“目前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与诊断的影像学领域,最为实用有效的胎儿超声心动图著作”。

谈及这部专著,何怡华首先介绍了这本著作的编写背景:“多年以来,我带领的团队在李治安教授的推动下,在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刘迎龙教授团队、妇产科张军团队、病理科陈东团队及心肺血管疾病杜杰团队的密切协作下,在兄弟医院友好合作下,积极开展了胎儿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中的工作,积累了大量阳性病例,建立了超声影像数据库、尸检病理解剖及生物标本库、易患因素临床随访治疗资料库,并以先天性心脏病二级预防——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专项检查为纽带,与心儿科妇产科建立了绿色通道,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围产期管理及生后救治提供了保障;同时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只有依赖胎儿期的特殊血液循环通路才能存活,新生儿、婴幼儿及成人期很难捕捉,所以在胎儿期对这部份复杂致死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预防、早期发现的对个体家庭伤害最大的先天性心脏病,给胎儿心脏病患者家属一个早期决策的依据和机会,为一级预防研究提供数据。鉴于工作及科研中积累的一些阳性病例及体会愿与大家分享,共同开展和推动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胎儿心脏病患者受益,让更多的家庭免于痛苦,我们编写了这部《胎儿超声心动图学》。我们希望和大家共同分享、共同进步,并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另据记者了解,国际心血管超声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超声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超声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治安教授在为这部学术著作所写的《序言》中认为:“……她是一位工作忘我,有激情、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好医生。寄望她能把这项工作有声有色地做起来,能在国内有影响力,能与国际接轨。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她不仅自己刻苦钻研业务,还言传身教带领科内10余名年轻的医生和研究生,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无私地培养和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团队……几年来,她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胎儿心脏超声在安贞医院的开展既紧密服务于临床,又统领科学研究的前沿。她们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和超声影像资料,扎实地开展了多项国内外领先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历经几年的临床与科研资料的积累和沉淀,何怡华教授及其团队编撰出版了《胎儿超声心动图学》一书。她们的写作态度极其认真,每个章节都反复讨论切磋,每个病例都做到细致精准……喜见破茧化蝶,她们收获了,她们成熟了,祝愿并期望她们明天会更好。”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胎儿心脏中心影像部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在美国从事胎儿心脏诊断20余年,长期从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和胎儿宫内手术治疗的心脏监护工作的美籍华裔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专家田志云获悉《胎儿超声心动图学》出版,从美国费城发来了热情洋溢的寄语:“……何怡华医生及其带领下的安贞医院团队在国内借助医院优势,在原有的新生儿先天性疾病诊断的基础上,率先努力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为中心,构建了多学科协作的服务模式,相信在国内进行这种尝试一定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何怡华医生所带领的团队不仅具备国内医生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时针对其发病机理努力进行遗传学基础方面的积极探索,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总结,近几年也经常在国际会议上与知名专家同台发言,让同行了解到中国所做的工作。同时她所承担的与费城儿童医院的国际合作项目,不仅旨在建立两个科室之间的网络会诊合作,而且使得双方的资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国内先天性心脏病产前防治工作……相信这本图文并茂、凝聚了安贞医院团队经验和辛苦努力的图书一定会让大家受益。”

而何怡华教授则感慨地说:“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张宏家院长对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工作的支持,特别感谢李治安教授对胎儿超声心动图这项工作的推动和支持。但是,我国由于患儿绝对数量多、地域广阔、医疗资源不均衡等因素,中国还有相当多的区域和医院没有掌握甚至是开展胎儿超声心动图的项目和技术。胎儿心脏超声的技术普及规范和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仍然要继续努力……”

超声诊断学教案篇8

[关键词]异位妊娠;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2(c)-0189-03

异位妊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妇科病症,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的临床病症[1-3],根据着床部位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等,其中输卵管妊娠最多见,占90%以上[4-6]。异位妊娠是造成早期妊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异位妊娠发生破裂时,可引发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如果不能给予患者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可危及其生命,影响其预后[7-9]。目前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也日趋多样化,现分析如下。

1异位妊娠的诊断方法

目前,异位妊娠的诊断方法主要为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10-12]。具体的诊断方法如下:超声检查后给予患者血清β-HCG检测、血清β-HCG检测后给予患者超声检查、血孕酮检测后给予患者超声检查和血清β-HCG检测、血孕酮检测后给予患者血清β-HCG检测、超声检查后给予患者血清β-HCG和血孕酮检测、重复超声检查、临床检查等。有研究表明,超声检查后给予患者血清β-HCG和血孕酮检测是最为有效的,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极少可能造成漏诊和误诊,对患者造成宫内妊娠误刮的可能性非常低,同时检查时间很短,可为患者后续治疗节省很多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13-14]。李翠梅等[15]研究表明,血清β-HCG检测、血孕酮检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的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8.28%、72.41%、81.03%,而血清β-HCG检测、血孕酮检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的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8.28%。阮宝华等[16]研究表明,血清β-HCG检测、血孕酮检测、阴道超声检查包块类型,是判定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是否成功的综合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由于血清β-HCG检测的时间较长,对于出现急剧腹痛与阴道出血病症的患者来讲,非首选的诊断方法,可先用超声检查作为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案,目的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其具有更高的临床意义。传统的诊断方法中,腹腔镜检查与清宫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异位妊娠诊断的金标准[17],在腹腔镜下行诊断性刮宫,取病理组织,是确诊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会对患者造成明显的创伤,目前只有在自发性流产与异位妊娠的诊断中才会用到,诊断性刮宫是确诊疾病的最有效方法,可弥补血清学检查的不足之处。腹部Ct与mRi检查虽然也可以用于异位妊娠的诊断,但费用较贵,不易为患者接受,因而不将其作为异位妊娠的首选诊断方法。

2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异位妊娠的具体病症,可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患者病情轻微时,可采用期待治疗;病情不能自愈且不适于手术时,可采用药物治疗;病情较为严重时,可采用手术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2.1期待治疗

异位妊娠在早期具有明显的自限性,可以通过机体重吸收或输卵管妊娠流产而治愈,无需用药治疗和手术治疗。符合期待治疗的异位妊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病情非常稳定,无明显的临床病症,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包块的直径

2.2药物治疗

当异位妊娠不能经机体重吸收或输卵管妊娠流产而治愈时,要考虑药物治疗[19],此时,异位妊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的生命体征非常平稳,腹腔内未见出血病症,3000iU/L>血清β-HCG>1000iU/L,连续两次检测血清β-HCG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包块的直径为3~5cm,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常用的药物为甲氨蝶呤、中药、氟尿嘧啶、米非司酮、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等。

陈海林等[20]研究表明,甲氨蝶呤是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药物,联合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效果更佳,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也不会延长患者的治疗疗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李婵娟[21]的研究表明,甲氨蝶呤联合米菲司酮及中药保守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效果好,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高,在确诊为未破裂和流产的输卵管异位妊娠且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王玉凤等[22]研究表明,超声引导穿刺注射氟尿嘧啶术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临床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靳露佳[23]的研究表明,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在用药过程中有一定风险,但通过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可考虑使用在控制用药剂量的前提下,间歇性静脉滴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高血β-HCG异位妊娠,治疗效果很好。胡颜霞[24]的研究表明,在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微波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加速包块缩小,明显降低患者血清β-HCG浓度。

2.3手术治疗

当异位妊娠不能经药物治疗而治愈时,要考虑手术治疗[25],此时,异位妊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的生命体征不平稳,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包块的直径>5cm,可见心管搏动和盆腔游离液体,血清β-HCG>5000iU/L。如果患者没有生育要求,异位妊娠包块发生破裂,出血难以控制,且输卵管大面积损伤时,可给予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可能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而影响预后[26-27]。如果患者有生育要求,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异位妊娠包块未发生破裂,患者对侧输卵管阙如或受损时,可给予患者保守性手术治疗[28-30]。

综上所述,异位妊娠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种妇科急症,需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病情监测,检查患者的各项临床指征,首选诊断方法为超声检查、血清β-HCG检测、血孕酮检测的联合诊断,对于存在不明部位妊娠的患者可采用诊断性刮宫和腹腔镜检查配合诊断。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给予患者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方针,患者病情轻微时,可采用期待治疗。患者病情不能自愈且不适于手术时,可采用药物治疗。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Cohena,almogB,Satela,etal.Laparoscopyversuslaparotomyinthemanagementofectopicpregnancywithmassivehemoperitoneum[J].intJGynecolobstet,2013,123(2):139-141.

[2]BannonK,FernandezC,RojasD,etal.Diagnosisandmanagementofintramuralectopicpregnancy[J].JminiminvasiveGynecol,2013,20(5):697-700.

[3]Kirke,mcDonaldK,ReesJ,etal.intramuralectopicpregnancy:acaseandreviewoftheliterature[J].eurJobstetGynecolReprodBiol,2013,168(2):129-133.

[4]GuzowskiG,Sieroszewskip.invasiveultrasoundinthemanagementofcervicalectopicpregnancy[J].eurJobstetGynecolReprodBiol,2014,172:7-9.

[5]takacsp,JaramilloS,DatarR,etal.placentalmRnainmaternalplasmaasapredictorofectopicpregnancy[J].intJGynecolobstet,2012,117(2):131-133.

[6]DillonKe,SioulasVD,SammelmD,etal.Howandwhen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curvesinwomenwithanectopicpregnancymimicotheroutcomes:differencesbyraceandethnicity[J].FertilSteril,2012,98(4):911-916.

[7]ShawJL,Horneaw.theparacrinologyoftubalectopicpregnancy[J].molCellendocrinol,2012,358(2):216-222.

[8]Hsumi,tangCH,HsupY,etal.primaryandrepeatedsurgeriesforectopicpregnanciesanddistributionbypatientage,surgeonage,andhospitallevels:an11-year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descriptivestudyintaiwan[J].JminiminvasiveGynecol,2012,19(5):598-605.

[9]ShapiroBS,DaneshmandSt,DeLeonL,etal.Frozen-thawedembryotransferisassociatedwithasignificantlyreducedincidenceofectopicpregnancy[J].FertilSteril,2012,98(6):1490-1494.

[10]ButlerSa,abbantK,Borrellipt,etal.Singlepointbiochemicalmeasurementalgorithmforearlydiagnosisofectopicpregnancy[J].CliniBiochem,2013,46(13-14):1257-1263.

[11]BotrosR,CandicepH,mostafaa.Challengesin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interstitialandcornualectopicpregnancies[J].middleeastFertilSocJ,2013,18(4):235-240.

[12]Rauschme,BeerL,SammelmD,etal.adisintegrinandmetalloproteaseprotein-12asanovelmarkerforthediagnosisofectopicpregnancy[J].FertilSteril,2011,95(4):1373-1378.

[13]郭艳巍.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联合血清标记物β-HCG、孕酮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09-210.

[14]李巧莲,刘筱茂.阴道超声联合血清β-HCG、孕酮检测鉴别诊断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8(1):38-39.

[15]李翠梅,丁日红,朱彬.血清β-HCG、孕酮联合阴道超声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8):809-811.

[16]阮宝华,周秀春,张淼.血β-HCG及孕酮检测联合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224-225.

[17]贾黎明,郭麦峰.腹腔镜诊断治疗异位妊娠227例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79-2880.

[18]vanmellonm,molF,ankumwm,etal.ectopicpregnancy:howthediagnosticandtherapeuticmanagementhaschanged[J].FertilSteril,2012,98(5):1066-1073.

[19]GómezGarcíamt,aguarónBenitezG,BarberáBeldaB,etal.medicaltherapy(methotrexateandmifepristone)aloneorincombinationwithanothertypeoftherapyforthemanagementofcervicalorinterstitialectopicpregnancy[J].eurJobstetGynecolReprodBiol,2012,165(1):77-81.

[20]陈海林,万慧,张春莲.不同方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119-120.

[21]李婵娟.甲氨蝶呤联合米菲司酮及中药保守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6):3100-3102.

[22]王玉凤,谢伟,谭冬梅.超声引导穿刺注射5-Fu术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97-99.

[23]靳露佳.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高血β-HCG值异位妊娠的药效观察及给药方式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02-203.

[24]胡颜霞.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联合米非司酮及微波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13,41(7):723-724.

[25]wisera,Gilberta,nahumR,etal.effectsoftreatmentofectopicpregnancywithmethotrexateorsalpingectomyinthesubsequentiVFcycle[J].ReprodBiomedonline,2013,26(5):449-453.

[26]张玮,邓赫男,雷恒.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根治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3):2451-2453.

[27]尤爱娣.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根治术后4例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治疗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1):142-143.

[28]刘淑丽.比较保守性手术与根治性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J].求医问药,2013,11(8):125-126.

[29]王彩霞,胡晴丽.腹腔镜保守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有生育需求的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0):98-99.

超声诊断学教案篇9

关键词:超声影像;图像采集;模板

1前言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超声影像系统在各个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完成对超声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功能,实现对超声影像资料的高效管理和实时在线利用,既能够为超声科室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又能够高效地提高临床医疗辅助诊断水平[2]。我院于2006年开始超声影像系统的实施与应用,在经过多年应用的基础上,于2012年结合本院自身特点,完成对系统的重新设计与改造,通过系统磨合和不断调试,收到良好应用效果。

2系统功能

超声影像系统主要包含预约登记与分诊、图像采集、报告书写、审核打印、查询统计等功能,见图1。

图1超声影像系统流程

2.1预约登记与分诊门诊或住院医生开具超声检查申请单,系统提取出患者基本信息和申请信息,获取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判断门诊患者是否交费并对住院患者进行记账,打印检查指引单。分诊护士按照普通、妇科、儿童、三维等类型,根据患者的检查部位把患者分配到各个检查房间,对患者进行预约排队,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如需要憋尿,空腹等)及具体的检查时间。针对特殊情况,比如患者是否是急诊、老人、军人(急诊、老人、军人需要优先安排),为患者分配不同的诊间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约。

2.2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是通过视频采集卡将仪器输出的视频信号,按照静态和动态两种模式采集出来并保存到磁盘,作为检查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

静态采集:常规采集模式,采集当前图像,按JpeG算法压缩后保存到磁盘,并上传至图像服务器。

动态采集:对于某些特殊检查需要采用动态采集模式,即采集连续影像,按照aVi格式进行保存,也可通过图像压缩,减少存储空间,提高存储速度。

根据医师习惯和检查需求,超声图像有两种采集方式,手柄式和脚踏式。

手柄式:定制专用USB手柄,每个手柄上分别设有静态和动态采集按钮。通过按压不同按钮进行图像的采集和保存。

脚踏式:定制专用脚踏开关,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连接,用脚踩压开关即可触发系统,进行静态采集。脚踏式不能采集动态图像。

2.3报告书写检查完毕,超声医师根据检查情况编辑检查报告,报告分为患者基本信息、检查图像、检查所见和诊断结果。基本信息通过数据库自动提取,检查图像调用存储的图像,检查所见和诊断结果由医师自行编辑。报告模板是本系统的重要功能模块,超声医师事先根据各类疾病的常见描述和诊断建立模板库,按诊断和检查部位采用树状结构展现,书写报告时随时调取相应的模板信息。系统也可调阅患者的历史检查记录,作为诊断参考依据。

2.4审核打印报告单书写完毕后,由具有审核权限的医师进行审阅,确认书写无误后,输入权限密码,进行确认打印,打印后由诊断医师签字后即可交给患者,检查记录自动归档。

2.5查询统计为了便于历史检查记录的查询、调阅和科室的科研教学以及工作量统计,系统提供了按姓名、性别、费别、检查部位、诊断结果、检查医师、检查日期等多种关键字段查询和统计功能,可随时调取患者的检查和图像信息,并对不同的统计结果进行图表分析。

3系统使用

超声影像系统由于其功能强大,涉及科室多,所以使用时必须严格遵照其流程。由临床科室医生开具电子申请,患者持卡至超声科室登记处登记(门诊患者登记前需先行交费,住院患者登记同时划价记账),打印检查指引单,检查医师根据指引单内容对患者进行相应检查,检查完毕后上传图像并书写报告,报告确认后,临床医生即可调阅相应图像和报告。系统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特殊情况(如急诊)不能按照上述流程进行操作,往往不经登记就进行检查,这样会导致无法匹配检查号而不能调阅图像和报告的现象,发生类似情况时,应由医师先行检查,图像采集至后台缓冲区,检查完毕后,需补登记并与后台图像进行关联,这样即可正常调阅图像和报告。

4应用效果

超声影像系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3],通过系统的广泛运用,有效解决了超声影像资料的信息化管理问题,做到资源共享,不仅提高了检查科室和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率,还为科室日常管理提供参考数据来源,极大的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4]。

5超声仪器的管理

超声仪器应该安装于平坦的地面,同时保持好干燥、通风和采光较好的空间内,同时附近房间不可有电房、X线室、高压电力输送线路等强电磁干扰的环境。同时也应远离化学物品,防治化学品对仪器的侵蚀。同时超声室内应该装深色的窗帘,避免强光照射仪器。室内要安装稳压电源,空调和去湿设备,湿度保持在70%左右,温度控制再20~30℃,电子交流稳压器的容量在1Kw左右。日常要按照操作规则来进行仪器的保养,进行有效的清洁,但是不可用湿布进行擦洗,使用后需要罩上防尘布。进入操作室内要穿鞋套,避免带入灰尘。使用仪器时避免激烈的振动,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应该每天通电30min,以便起到去湿的作用。禁止使用日光灯,因为日光灯的青光会使荧幕上荧光粉基化,同时日光灯产生的高次谐波会影响成像的质量。在开启稳压器3min后,等待电压表表现稳定时再开启超声影像设备,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仪器的故障率。仪器使用市不要经常的开关,一般情况下应该在早上开机,到中午再关机。要爱护影像仪的探头,不可让探头随意的跌落或与物品碰撞,不要过分的拉伸探头,以防探头损坏。

6仪器的档案管理

仪器档案是指代记录、介绍、说明仪器相关功能和参数的说明书和操作手册,同时内含有购机的合同或协议,同时有安装和调试记录,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等,该资料档案需要完整保存,以便使用方便。

7仪器使用制度的规范化

仪器使用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确保仪器使用的专业性操作,避免违规操作带来的仪器损伤,同时要将使用规范进行制度化管理,各人员使用记录,非培训合格人员不得随意操作影响仪器,带教人员需要在严格指导下进行规范性操作。日常工作人员要对仪器的管理责任到人,一旦发现仪器的异样问题需要由责任人立即上报,避免故障仪器进入病患检查环节。

8讨论

医学超声影像学是一种集合了临床医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声学三者结合的交叉学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迅速发展,超声影像科学的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例如谐波成像、超声像生物显微镜、三维超声成像、血管内超声等,有力的扩宽了超声影像学的临床运用范围。因此,超声影像学对临床医疗和学科建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有着广泛的实用性。例如影像学可以有效的观察肿瘤的体积、径线等形态状况有很好的监测和评估效果,同时灌注成像、磁共振等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学让肿瘤的早期评估和预测效果得到不断的提升。但是无论何种高端的操作仪器,都需要严格、专业的操作来保证效果,相关使用说明需要严格进行人员培训和指导,环境的设置要配套处理,防止不当设计导致的仪器检测功能失常。所有的操作流程应严格设计,各环节衔接顺畅,避免不当操作导致的检测结果的张冠李戴。在检测环节中医生也应该询问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避免检测的误判,特别是检查前的身体情况询问,从而让检测更加的有针对性。总而言之,设备的装备要合理,操作人员的技术和流程要完善,否则环节的设置失误很容易让整个仪器的效果大大折扣。

参考文献:

[1]苏依灿.超声影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8):56~57.

[2]叶圣奇.国内超声影像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现状[J].上海医学影像,2006,15(1):67~70.

超声诊断学教案篇10

 

一、研究背景

 

教学过程实质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妇产科学理论课教学的特点是授课内容较多、学时数较少,这给初学者在知识的理解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采取“满堂灌”的方法,其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下降。虽然目前各大医学院校都开展了网络教学平台,但是大部分院校对网络教学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仅仅利用平台课程通知、布置作业、查阅教学材料等功能,师生互动、在线教学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直是高等医学院校努力实现的目标[2]。医学生研究性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法,即是依托学校先进的网络平台为载体,课堂上以案例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整个过程学生充当教学的主角,教师仅在一旁引导、补充与纠错。相对于传统的灌输教学而言,它更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符合当前医学教育的目标[3]。

 

二、组织和实施

 

(一)研究对象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全科25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132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2班125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组织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方法

 

实验组在《妇产科学》课程中选取异位妊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癌等三个内容,实施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而对照组的教学完全采用传统式教学。两组学生的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和学时数完全相同。

 

(三)实施过程

 

如以异位妊娠为例,对实施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该授课内容总共分为三部分。

 

1.第一部分:案例描述:患者王女士,33岁,已婚,G2p1。因“停经63天,阴道不规则流血22天,腹痛5小时”于2016年5月30日来我科门诊治疗。停经以来有轻微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入院前22天患者开始出现阴道流血,暗红色,量少呈点滴状。入院前20天,患者阴道流血较前明显增多,与平时月经量相等,无其他不适,自以为是月经来潮未重视。入院前14天,患者阴道流血较前逐渐减少,但一直淋漓不尽,在家自测尿HCG提示阳性,遂于东华医院就诊,行超声提示宫腔内未见妊娠囊,建议患者1周后复查。入院前5小时,患者突然出现下腹部疼痛,持续性,难以忍受,遂于我科门诊就诊,行急诊彩超提示:左侧附件区杂乱回声团块约2.4×2.2cm,边界欠清晰,内见0.9×0.9cm无回声,未见明显卵黄囊及胚芽,包块周围探及块状血流信号,盆腔积液最深约2.6cm。遂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既往史:2年前曾因“宫外孕”在双桥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婚育史:已婚,G2p1(2012年在双桥区医院顺产一活男婴,无特殊;3年前在该院人流1次)。讨论要点:①根据病史,应首先考虑什么疾病?②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询问病史应注意哪些方面?③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入院后体格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2.第二部分:体格检查:t:36.9度,p:90次/分,R:21次/分,Bp:100/60mmHg,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少量暗红色血液;宫颈:肥大,血染,举痛(-);宫体:中位,增大如孕40+天大小,压痛(+);附件:左侧附件区增厚,压痛(+);右侧附件区(-)。讨论要点:①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需要采用哪些辅助检查手段?②哪些表现有助于异位娠的诊断?

 

3.第三部分:①血常规:wBC8.0×109/L;pLt120×109/L;Hb98g/L;②尿HCG:(+);③血HCG:22579U/L;④影像学检查:阴道彩超提示左侧附件区杂乱回声团块约2.4×2.2cm,边界欠清晰,内见0.9×0.9cm无回声,未见明显卵黄囊及胚芽,包块周围探及块状血流信号盆腔积液最深约2.6cm。讨论要点:①综合上述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否明确诊断?②输卵管妊娠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③经过检查,患者“输卵管妊娠”诊断明确,应做哪些处理?

 

(四)考试方式和内容

 

两组的考试方式相同,理论考试均为闭卷考试,所有试卷的型题、题量均相同,均由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填空、多项、判断改错、病例分析等六大类试题组成;在线测试利用学校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其中试题顺序和答题选项随机,保证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以进一步评价教学效果,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学生评价

 

通过对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三系的《妇产科学》教学中首次尝试利用Bb平台开展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其中我们选取“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三个单病种授课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对妇产科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部分男同学,在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于理论课教学后,调动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期结束时,我们发放了257份无记名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7份,结果显示研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75%的学生更喜欢此种教学方法。

 

(二)教师评价

 

此种教学方法也深受教师喜欢,授课教师感觉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查阅相关教材、文献资料,然后课堂上学生围绕案例积极讨论,老师仅在一旁引导、补充,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角,课堂气氛活跃,老师上课相当轻松,也符合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三)考试成绩

 

实验组学生采用Bb平台下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他们相应章节内容的在线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的学生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采用研究性教学的网络在线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网络测试成绩(p<0.05),说明探索尝试案例式、问题式、讨论式等混合式教学,这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而且可提高学生的临床推理与评判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有助于摆脱研究性教学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更好体现出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且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精髓。而在期末理论考试中,虽然实验组成绩亦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基于案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素质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法,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更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