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抗旱工作方案十篇农业抗旱工作方案十篇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7:26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篇1

关键词抗旱减灾;非水利工程措施;安徽淮北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淮北地区发生大旱12次,近年来,旱灾对经济社会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农村实现小康生活、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单纯依靠水利工程进行抗旱已难以适应新时期抗旱减灾工作的需要,非水利工程措施在抗旱减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淮北市在旱情测报、信息管理、抗旱预案及调度、抗旱组织与技术等非水利工程减灾措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抗旱减灾信息系统

抗旱工作的重点在于及时掌握旱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变化趋势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便通过及时有效的调度,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抗旱减灾信息系统是集旱情监测、信息传输、旱情分析和决策支持于一体的信息系统。自1996年以来,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淮北市先后建设和运行了防汛抗旱计算机广域网络系统、土壤墒情测报系统、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了及时发现旱象,实时监视旱情变化,分析受旱程度和旱情发展趋势,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旱情和抗旱信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市抗旱信息及时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够,发展不平衡,有些还停留在单机作业;信息采集手段落后,信息传输时效性差,还有许多死角,远不能满足防汛抗旱工作需要。因此,要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共享网络化、调度决策科学化,进一步完善墒情测报和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主动防旱抗旱奠定基础,实现由被动抗旱向主动防旱抗旱的转变。

2抗旱减灾预案

抗旱工作是一个包括旱前预防、旱期抗灾以及旱后恢复的完整过程,主动预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抗旱预案就是在总结本地区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抗旱目标和调度原则,在分析现有水源和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干旱条件下的抗旱对策和措施。抗旱预案制度这种提前准备的有针对性的应急计划与干旱灾害发生时临时反应相比,是一项更周密更有效的防旱减灾措施,是推行抗旱预案制度、主动防御旱灾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使抗旱工作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淮北市现已制定了市、县(区)两级抗旱预案,在抗旱减灾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3抗旱服务组织

抗旱服务组织是水利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抗旱服务组织以抗旱服务为中心,以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为宗旨,以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的服务形式搞好抗旱和实现稳产增产为目标,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客观需要,淮北市现已成立的县级抗旱服务组织很受农民欢迎。随着农业产业化、集体化的推进,广大农民对抗旱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尽管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较快,但与广大农民要求,与抗旱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加强抗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建立以县级抗旱服务为龙头,以乡镇服务站为纽带,以村组服务分队为基础的抗旱服务网络,并通过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牵头,成立农民抗旱协会,把闲置在部分农民手中的抗旱机具集中起来,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开展抗旱服务。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这部门的农民收入,避免设备浪费,延伸了抗旱服务组织的抗旱能力;另一方面也规范了抗旱服务市场,解决了无抗旱机具农民浇地困难的问题。

4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制度

建立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可以克服抗旱经费加拨过程的缓慢和被挪用等弊端,满足了“一旦需要,随时调用”的抗旱工作要求,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主动防旱措施。淮北市、县(区)两级财政每年有安排一部分抗旱经费,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集中购置抗旱设备,选择有条件的防汛物资仓库或抗旱服务组织代为储备,在发生旱情时能够迅速调集抽水设备投入抗旱,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发挥作用。今后要按照分级筹措、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储好、管好、用好抗旱物资,提高对干旱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以确保抗旱继续。

5依法规范抗旱行为

长期以来,加强领导,依靠行政手段是推动

抗旱工作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单靠行政推动显然是不够的。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抗旱也不例外。目前,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少数法律法规的个别条款对抗旱工作的有所规定,但都比较原则,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与抗旱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抗旱活动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中,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分配、抗旱指挥决策、应急动员、水量调度等抗旱行为更多的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和行政手段。近几年的抗旱实践表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解决水量分配、规范用水秩序、经济补偿等各种水事问题难度越来越大,已经很难满足抗旱工作需要。《安徽省抗旱条例》已于2003年2月1日施行,其在全国抗旱防方面属第一部法律性文件。淮北市以《安徽省抗旱条例》的颁布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抗旱减灾科技知识,提高全社会减灾意识,教育人们树立法制观念,使抗旱工作更为规范和高效。

6优化配置水资源

淮北市在深入研究本地区降水、地表和地下水互相作用的转换规律基础上,通过合理调配、科学用水,使当地地表水、空中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得到了有效充分的利用,合理地配置了抗旱水源。为了能提供稳定的水源,一方面,通过水源工程建设以调节降水径流在时程和地域上变化的不适应性和随机性增加调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工增雨,提高抗旱减灾效果。

7发展旱地农业抗旱技术措施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篇2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抗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日益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推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缺水的问题日趋严重。为进一步做好抗旱工作,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抗旱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干旱灾害频繁而严重,局部性、区域性的干旱灾害连年发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用水需求增加,以及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干旱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干旱灾害呈现频次加快、范围扩大、损失加重的趋势,受旱区域由北方、西部地区向南方、东部地区扩展,旱灾影响范围由农业向工业、生态等领域扩展。据预测,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2030年我国用水量将达到或接近可利用水资源的总量,抗旱形势更趋严峻。同时,当前抗旱减灾工作基础仍然薄弱,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标准偏低,一些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城乡供水体系抵御旱灾能力弱,大部分城市供水水源单一,防范突发性水危机能力较低;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抗旱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加强抗旱减灾工作,应对日益严重的干旱灾害,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粮食安全、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手段,实现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全面抗旱,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最大程度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基本原则。坚持全面规划,城乡统筹,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抗旱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广节水先进技术,积极推行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满足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相结合,统一管理,科学调度,优先满足生活用水,协调好工业、农业以及生态用水,努力提高抗旱水源利用效率。

(三)目标任务。今后十年,全国抗旱减灾能力显著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民抗旱减灾意识普遍增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确保在发生中等程度干旱时,城乡生活、工业生产用水有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遭受大的影响;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基本有保障,工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加强抗旱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控制性水源工程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不断完善抗旱工程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扩大泵站技术改造实施范围和规模,不断提高蓄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干旱缺水地区要因地制宜加快修建各种蓄水、引水、提水、雨水集蓄工程及再生水利用、人工增雨设施,特别要做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机井、小水窖、小塘坝、小泵站等小微型抗旱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二)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各地区要把保证居民饮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加快各类应急抗旱备用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应急水源储备,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在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建设一批规模合理的抗旱备用水源,以应对特大干旱和各类影响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安全的突发事件。要加大中西部老旱区、贫困区、草原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力度。

(三)提高耕地抗旱保墒能力。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复垦、整理力度,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沟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要加强墒情监测体系建设,加快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提高耕地保墒能力和农业抗旱能力。

(四)加强对抗旱设施、水源的管理和保护。各地区要结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对抗旱设施的管理,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空中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监测,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证抗旱用水的安全供给。加强对水库、闸坝等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拦多蓄,增加抗旱用水。为城市等人口密集区供水的重要抗旱水源,要严格管理和保护,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

(五)完善抗旱服务组织体系。各地区要继续加强对抗旱服务组织的扶持和指导,明确其职责任务,提高人员素质,转变服务观念,不断增强服务水平和抗旱能力。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各种形式的抗旱服务组织,不断扩大其覆盖范围。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组建具有多种功能的防汛抗旱应急服务队伍,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

(六)进一步完善节水机制和制度。要抓紧研究制订流域和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建立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制订行业用水定额,全面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手段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建立保障饮用水安全、体现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以节水、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

(七)做好重点领域节水工作。要加强农田节水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节水设备,推行科学灌溉制度,推广灌溉节水技术,按照因地制宜、适水种植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节水。要结合水资源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鼓励发展低耗水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要加强城乡生活用水管理,加快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和节水型用水器具、计量仪表的研制推广,扩大利用再生水,合理利用多种水源,努力减少水资源消耗。

(八)加强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要大力推进抗旱减灾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研究,加强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干旱形成机理、旱灾风险区划、干旱监测预警和人工增雨抗旱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抗旱减灾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加强抗旱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抗旱科技水平。

四、加强抗旱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统筹规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水资源综合利用与配置、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改造等规划制订和实施中要充分考虑抗旱工作需要,完善抗旱减灾功能。各地区应结合经济发展和抗旱减灾工作实际,组织编制抗旱规划,并与其他相关规划做好衔接,以优化、整合各类抗旱资源,提升综合抗旱能力,避免重复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指导。

(二)加大对抗旱减灾资金的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抗旱减灾要求相适应的资金投入机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资金,保障抗旱减灾投入。

(三)制订抗旱物资补贴优惠政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和完善对农业抗旱用油、用电和种子、化肥、地膜等农用抗旱物资以及农民自建的小微型抗旱水源工程、设施的具体补贴政策和管理办法,把中央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根据抗旱工作需要向有关部门提供农业抗旱用油、用电需求计划,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安排专项指标优先保证;农业、供销、农资等部门和单位要保证种子、化肥、地膜等农用抗旱物资的供给。

(四)完善抗旱法规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快抗旱条例的起草制订工作,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在抗旱工作中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确保抗旱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加快完善地方性抗旱法规。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旱情监测预警、统计评估、应急调水等工作制度。

(五)加强抗旱预案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抓紧编制修订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的抗旱预案,城市等人口密集区要尽快研究制订应对特大干旱、突发性水源事件的应急供水预案。加强对抗旱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干旱灾害发生后,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根据灾害情况及时启动预案,组织开展抗旱工作。

(六)强化抗旱物资储备。干旱灾害频繁地区要根据灾害特点、规律和分布情况,储备必要的抗旱物资,以满足抗旱工作的需要。要加强抗旱物资储备、使用和调拨的管理,优化储备方案,不断提高应急抗旱能力。

(七)发挥保险机制的抗旱减灾作用。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保险,进一步完善分散旱灾等灾害风险的保险机制,提高应对干旱灾害能力。

五、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抗旱责任制的落实。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抗旱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把抗旱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干旱灾害发生后,有关领导干部要深入抗旱一线,及时解决抗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结合实际建立有效的抗旱责任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思想麻痹、工作疏忽、组织不力、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提高抗旱决策指挥能力。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抗旱功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旱情监测、分析、预警、会商和评估,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建立抗旱信息统一制度。要健全抗旱指挥队伍,不断提高指挥能力和水平。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篇3

我县自8月26日至今,未降过一场大雨,全年降雨量减少近三分之一。这是6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全县农业生产和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巨大影响。从旱情开始出现,县委、县政府就高度重视,明确县四大家分管和联系“三农”工作的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指导抗旱救灾工作。2月10日,启动了抗旱应急ⅱ级响应,全县进入抗旱应急状态。2月25日,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当前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再要求。今天下午,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抗旱救灾的问题。现在,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抗大旱助增收保民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分析当前的旱情形势,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积极投入到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中,全力打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攻坚战,努力夺取全县抗大旱助增收保民生工作的全面胜利。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抗大旱助增收保民生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刚才,刘舟同志通报了当前我县旱情和抗旱救灾情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分析形势,充分认识做好抗旱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一)充分认识抗旱形势的严峻性。我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山地多,土层薄,地表蓄水困难,长时间的干旱造成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部分河流干涸,给全县农作物生长和人畜饮水造成了重大影响。气象部门预测,今年3月至8月,我县总降雨量偏少,平均气温偏高,土壤水分不足,对农作物播种出苗不利,作物病虫害有加重趋势,而且可能造成人畜疾病多发,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对于旱情的严峻性,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充分认识抗旱任务的艰巨性。近年来,虽然我县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抗旱救灾工程体系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方面,全县抗旱工程体系尚不健全,抗旱基础设施不足,多数旱区灌排设施不配套,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突出,整体防灾抗灾能力还相当脆弱。另一方面,全县抗旱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抗旱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抗旱预案体系不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抗旱物资、装备、队伍等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抗旱工作任务相当艰巨。

(三)充分认识抗旱工作的重要性。严重的干旱不仅给全县农业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了直接损失,同时也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做好抗旱救灾工作,不仅是助增收、保民生的惠民工作,更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面对当前严峻的旱情,各级各部门必须真正从执政为民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信心,紧急行动起来,从最坏处着想,从最好处努力,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当前抗旱救灾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抓好抗大旱助增收保民生各项工作

抗大旱助增收保民生工作是当前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树立抗大旱和长期抗旱的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鼓足干劲,扎实工作,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扎实抓好抗旱防火工作。严重的旱情必然导致森林火险等级的增高,加之春耕备耕生产即将来临,群众生产、生活用火日趋频繁,森林防火工作形势异常严峻。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充分认识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预防措施,扎扎实实抓好抗旱防火工作。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要实行抗旱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各乡(镇)要建立健全防火组织机构,增加临时防火员,加强山林(来源:文秘站)巡护力度,确保防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标语、短信、警示教育等多种宣传手段,开展深入持久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入山人员、外来人员、智障人员和未成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对重点防范部位、边远村寨、林农交错以及外来人员活动频繁的重点地区,要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宣传方式,制订宣传方案,落实责任人。三要强化火源管理。要抓好重点地区、关键部位的火源管理,结合防控重点,建立重点火险区、森林火情易发区名册,制定相应的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落实人员和措施,实行挂牌管理。组织指导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宜的地方进行生产用火,错开火险高危期,引导林区群众安全生产用火。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非行为能力人员的监管,提前排查林区火灾安全隐患,无关人员不允许进入林区,切实解决好森林火灾源头疏漏的问题。在扑火救灾工作中,林业、消防部门要注重技术指导,确保扑火救灾人员生命安全。四要强化打击纵火行为,政法部门和林业公安部门要加大打击纵火违法犯罪行为,加大侦破力度,一经查实,依法从重从快处理,以达到教育警示作用。

(二)扎实抓好抗旱保苗工作。目前,全县小麦、油菜、蔬菜等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73232亩,且继续扩大,保苗形势异常严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抗旱保苗工作的领导,把抗旱保苗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协调解决抗旱保苗的难题,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抗旱保苗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水利部门要有效配置和调度水源,加强墒情监测和抗旱技术指导;农业部门要加强苗情监测,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春苗灌溉施肥,搞好田间管理,重点加强烤烟、茶叶、蔬菜等大春秧苗的保育工作,以保证“小春受灾大春补”的种植结构调整;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整合、调度资金,支持各地抗旱保苗;供电、农资、经贸、工商等有关单位要做好抗旱物资保障工作,并加强市场监管;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各地抗旱保苗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公布农业专家对抗旱保苗工作的技术指导意见,形成抗旱保苗的合力。

(三)扎实抓好抗旱保人畜饮水。目前,全县179900人/77740头(匹)牲畜存在饮水困难,部分村寨出现远距离排队挑水情况,人畜饮水形势异常严峻。人畜饮水是当前抗旱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第一位的工作,是当务之急。各乡(镇)要立即组织乡村干部,对本乡(镇)的群众饮水问题进行彻底调查,准确掌握群众当前缺水情况,确认困难对象和困难的程度,制订解决困难的具体方案,落实人员,组织送水车辆,按照“先保人、后保畜”和“轻重缓急、分批包干”的原则,对重点弱势群体优先安排,确保群众的生活用水。要搞好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提高循环用水率。气象、抗旱部门要搞好气象预报通报服务工作,抓住降水时机,动员群众及时储备抗旱水源。水利部门要对供水管道进行认真检查,对水源保障能力进行认真分析,确保工程正常运行。要加快在建人饮供水工程的进度,尽快建成投入运行。已建成的人饮工程要设立临时供水点,为解决周边群众饮水问题创造条件。

(四)扎实抓好调结构助增收工作。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要确保农民受灾不减收,必须因地制宜,做好农作物“小春受灾大春补”调整计划,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推进耕作制度改革和发展特色种植。当前要抓紧抓好一季疏菜种植,只要有条件能搞疏菜种植的区域,能种多少就要种多少,这是抗大旱助增收的“牛鼻子”,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及时对接,搞好协调指导和服务,抓出成效。要想方设法保证养羊基地的饮水和饲料调度和供给,最大限度地降低旱情对草地畜牧业的影响。要把发展抗旱、高效、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作为种植业调整的主项,逐步建立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种植业产业结构。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大力支持农村群众改种抢种其他作物的同时,把抗旱救灾的过程作为组织动员群众加快结构调整的过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从根本上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扎实抓好防汛准备工作。大旱之后必有大汛,抗旱切忌忘了防汛。因此,防汛工作必须早安排、早部署。要突出重点加强汛前检查,针对以往的薄弱环节进行再排查,对检查出来的险工险段要按照要求迅速进行加固和整治,做好防汛预案,落实防汛责任人。要确保各项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强化预报预警和转移避险工作。要摸清各类防汛物资的储备情况,确保按时按量筹备到位;抓好防汛抢险队伍建设,落实防汛民兵队伍和防汛抢险民工。要着力推进防汛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对防汛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严防突发性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各级防汛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各自防汛责任段的现场检查。要加大力度实施好小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加快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对各项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为可能发生的防汛工作打牢基础。

(六)扎实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防雹工作。高温天气是各种病虫害繁衍的最佳环境,对全县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止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和蔓延而致使农作物减产造成群众损失。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的监测、预报工作,随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防治病虫害预警报,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控制工作,组织好防治技术培训,督促、指导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农资、供销部门要及时调供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物资,确保市场供应;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进一步清理和整顿农资市场,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力度,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农药坑农害农行为的发生。同时,根据大旱之后必有大汛的规律,要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农作物防汛防雹工作。

(七)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逐村逐户地核查旱情及群众生活情况,并将受灾户以及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作为核点,进一步掌握当前困难群众的需求,摸清底数,把因旱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及时纳入春夏荒救助范围,建立名册,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救助方案,分类实施救助。民政、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坚持多部门会商制度,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变化,评估旱灾影响,及时掌握因旱造成群众缺水、缺粮等生活困难情况,了解和判研灾区需求,及早制定周密细致的救灾工作方案。民政部门要提前谋划、认真筹备,积极与粮食管理部门协调做好救助粮食的采购和储备工作。卫生、水利等部门要做好农村饮用水监测,确保灾区群众能够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要加强生活用水调度,及时做好供水调配,与公安等部门一道维护好用水秩序,避免发生用水纠纷,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抗大旱助增收保民生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各级各部门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政治使命感,立即行动,狠抓抗旱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集中好精力、物力、人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县抗旱救灾工作取得实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姜仕坤为总指挥长的抗旱救灾工作总指挥部,组织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同时决定组建全县抗大旱助增收保民生工作队,指导和协助各乡(镇)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抽派干部深入村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开展抗旱救灾工作。要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乡镇干部包村组的工作机制。会后,县级领导要立即带头深入包保乡(镇),指导、检查、督导各乡(镇)抗旱救灾工作开展情况,千方百计筹措救灾物质和资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县抗旱工作队要立即开展抗旱救灾工作,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及时研究制定抗旱救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确保抗旱救灾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要加大抗旱资金的调控,再拿出100万元抗旱救灾资金,根据各乡(镇)受灾程度、救灾力度的情况,尽快下拨到位。对安排的抗旱资金,严禁挤占、挪用、滞留,确保专款专用。要认真做好救灾资金的分配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要监督好各乡(镇)抗旱资金的使用情况,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各乡(镇)也要加大抗旱投入力度,在帮助群众解决抗旱提水、抽水、拉水、用电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三)加强旱情监测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本区域旱情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上报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旱情信息报送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要认真分析、核实辖区内上报的旱情,准确掌握旱情变化趋势,防止虚报、瞒报、漏报。为确保旱情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各乡(镇)要定期组织专人,深入乡村实地调研,认真搞好灾情监测,核实灾情动态。上报的信息中,除统计报表外,还应综合农业、畜牧、民政、水利、气象、林业等部门信息,多渠道、多方面反映抗旱工作举措和工作动态。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抗旱救灾的措施、经验和成效,增强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树立先进典型,为全县抗灾救灾提供榜样和力量。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篇4

关键词抗旱救灾;措施;成效;贵州织金

1织金县旱灾基本情况

2009年10月以来,织金县各乡(镇)以少雨、高温、干旱天气为主,降雨量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减少80%,导致水库山塘蓄水严重不足,河道来水量减少或断流,部分饮水水源干枯,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旱情形势十分严峻。造成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54万hm2,其中轻旱1.19万hm2、重旱1.93万hm2、干枯0.42万hm2,水库干枯7座,山塘干枯20座,造成65.7万人和19.0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旱情发生以来,织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统一安排部署,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抗旱救灾保民生工作,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抗旱救灾措施

2.1实施“百个单位、千名干部”下乡(镇)抗旱救灾

为全方位做好“抗大旱、持久抗旱”工作,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组建110个帮扶抗旱救灾工作队,分赴32个乡(镇)575个村(居)组织动员全民抗旱救灾。协调各方力量,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整合资源,积极稳妥地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组织部将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纳入乡(镇)、县直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专项动态跟踪考核[1]。武警消防、城市执法、交通为全力保障灾区交通运输通畅,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送水下乡”活动,以确保全县村(居)民的水源供应。

2.2加大抗旱资金物资投入,确保抗旱工作高效运转

按照财政划拨、整合民政、涉农抗旱资金、县直单位帮扶、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群众自筹等办法,千方百计增加抗旱资金投入,力保抗旱工作运转有效[2]。截止目前,全县共投入抗旱救灾资金3500万元左右。其中:县财政投入400万元,民政投入125万元,农牧局投入25万元,各乡镇财政累计投入160万元,发改、水利应急水源工程投入342.3万元,全县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捐款76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680多万元。投入抗旱物资:输水管道199km、抽水机具150台套、二相高扬程水泵122台、输电线路28.5km、抗旱龙800kg、喷水器10台、运水车辆3218台次。

2.3对城区主要供水水源实时监测,编制城区居民供水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

一是投资10万元启动实施金鱼池散水收集工程,补充县城供水3000m3;二是投资30万元启动实施瓦瑶龙潭后备应急水源工程,工程完工后可补充县城供水2000m3,可以应对持久的旱情,确保县城生产生活供水,维护城区社会稳定。

2.4立足长远、超前规划,做好应急水源工程项目上报和资金调查工作

(1)共规划上报各类应急水源工程188个,计划解决106.22万人饮水困难和0.37万hm2田土灌溉,总投资172390.6万元。其中:①上报小型应急水源工程155个,计划解决10.85万人饮水困难,总投资1234.6万元。②上报骨干水源工程8个,计划解决27.2万人饮水困难和0.37万hm2田土灌溉,总投资108878万元。③上报省级规划大中型应急水源工程个25个,计划解决68.17万人饮水困难,总投资62278万元。

(2)中央、省、地相继下拨抗旱救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织金县的抗旱保收工作。县检察院深入县财政局、民政局、水利局以及旱情特别严重的部分乡镇针对抗旱救灾资金使用情况展开全面预防调查,防止侵占、挪用抗旱专项资金等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全县相继投入抗旱救灾资金2300多万元,其中央、省、地下拨587.3万元、县财政调拨456万元,其余为各乡镇自筹以及社会各界捐助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遭受干旱灾害严重的乡镇兴建应急抗旱水源工程设施,购置抗旱设施,及向贫困群众提供抗旱用油、用水、用电等费用补助,在资金分配使用上实行项目管理。

2.5做好抗旱救灾工作规划

一是立足抗大旱、抗长旱基点,进一步做好旱情可能持续即将带来吃水严重困难村寨人口的摸底排查工作,补充完善相关应急供水预案,确保超前思考和落实;二是进一步抓好水源调查工作,特别是针对缺水地区取水途径、所需投资、工程时间等设计出科学可行的方案,积极争取各方投资,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解决饮水困难;三是做好抗旱保春耕的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县城内25条河流未断流的优势,打好抗旱保春耕攻坚战。

3抗旱救灾成效

在中央、省、地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全县抗旱救灾工作全面落实“抗大旱、持久抗旱”和“全力抗旱救灾、夺取全面胜利”的方针。各项救灾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较大成效。

(1)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生产季节的主动权,对抗旱促春耕工作抓早争主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县级财政投入春耕生产资金300万元,各乡镇财政投入春耕生产资金不低于10万元,农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要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发放贷款,大力支持春耕生产。全县上下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全县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安排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13万hm2,其中:玉米2.80万hm2,水稻1.02万hm2,小杂粮1.51万hm2,马铃薯2.80万hm2,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38.3万t。积极开展“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和“粮食增产工程”,集成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建立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区666.67hm2以上,粮食增产工程示范区1.33万hm2以上。有效解决了17.5万人和4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确保农民旱地育苗0.43万hm2,抗旱打田或旱地育秧560hm2,特殊农作物种植0.16万hm2。

(2)抓住春耕生产的大好时机,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扎实做好农业新技术、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科技培训工作,坚持科教兴农,让科技在春耕生产中唱主角。农技部门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技术实施方案,迅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面对面培训、“零距离”指导,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和操作技能,帮助受灾群众搞好改种和补种,并利用群众赶集的机会,为群众发放资料、现场解答等,落实农民春耕技术培训工作[3]。这些科技支农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民及时送上生产中的大量实用的技术。金龙乡紧抓科技兴农及春耕生产工作,不断增强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乡粮食生产不下滑,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势头不逆转。城关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中,及时推广节水保水型的耕作技术,改种旱作物,为群众提供可靠的抗旱种植技术和抗旱保苗技术。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散发科技宣传资料1万余份,咨询服务2.2万人(次)。

(3)县农业、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组织力量,联合行动,抓各类物资的专项检查,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和农资的违法行为,维护广大农户的利益。县工商局将“红盾护农”行动作为工商系统支持全县春耕生产的有力措施,切实做到农资市场监管到位、服务到家,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和农资流通渠道畅通,组织检查组从查验购销台账、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入手,积极开展抗旱农机具、农资市场商品等物资的监管工作[4],对全县农资经营户进行检查,严厉查处经销假冒伪劣农药行为。针对少数不法商家提高农机、农药的物价或乘机销售假劣农药的情况,充分发挥“12315”举报电话作用,积极受理抗旱物资举报案件并及时查处。共出动执法人员524人次,执法车辆52台次,检查农资经营户985户次,责令停业整顿8户,下发警示通知11份,消费警示3次。

4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专题会议部署抗旱救灾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j].饲料广角,2010(7):7.

[2]抗旱救灾政府应善做“减法”[j].中国社会工作,2010(9):4-5.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篇5

今天,县委、政府决定召开抗旱救灾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省抗旱救灾动员大会精神,总结前阶段抗旱救灾工作,分析当前严峻的旱情,进一步安排部署当前的抗旱救灾,下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抗旱救灾促春耕保民生攻坚战,确保圆满实现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抗旱救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旱灾发生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和文件精神,及时派出检查组分赴各乡镇检查抗旱救灾,召开抗旱救灾紧急电话会议,下发紧急通知,对抗旱救灾和森林防火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当前旱灾形势和应对措施。加强了灾情上报,积极争取上级抗旱救灾资金。全省抗旱救灾动员大会后,迅速召开县委常委会再次专题研究当前抗旱救灾,成立了抗旱救灾领导组,再次派出了以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工作组负责督促指导各乡镇抗旱救灾工作。

各乡镇、有关部门加强了抗旱救灾的组织领导,实行了灾情日报制和24小时值班制,派出了工作组深入村、组组织抗旱救灾,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抗旱应急预案,制定了抗旱救灾计划。水务部门做好了供需水平衡分析,加强了水源调度,严格执行供水计划;加快了水毁工程、引荞调水工程建设进度。林业部门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民政、财政部门及时下发了救灾救济资金和物资。气象部门加强了气象监测和降雨弹等物资的储备,作好了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抗旱救灾取得初步成效。

虽然前阶段抗旱救灾工作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目前,旱情还在持续加重,灾情正在迅速蔓延,抗旱救灾形势依然严峻。

以上的地区洋芋种植、高二半山的地膜玉米和江边河谷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大春作物可按节令种植,但如果旱情持续加重,保苗问题将受到严重影响;海拔1500—1800米的二半山地区的大春作物将难以按节令播种。

面对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损失之重、历时之久的旱灾形势,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这场旱灾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严重性、长期性和全局性,切实提高抗旱救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全民动员、紧急行动、密切配合,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全力投入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攻坚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

实做好抗旱救灾的各项工作。

二、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抗旱救灾攻坚战

当前,我县的抗旱救灾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县政府决定,正式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特大干旱(ⅰ级)应急响应。全县上下务必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突出工作重点,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做好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各项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确保大春作物按节令播种、确保小春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确保群众生活有保障。

(一)紧急行动,保障人畜饮水。

保证受灾群众日常生活用水及大牲畜的饮水,是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当务之急和着力解决的首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解决人畜饮水放在抗旱救灾工作的第一位,统筹做好用水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供用水应急方案。一要着力解决好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各乡镇要进一步对辖区内农民饮水问题进行彻底排查,一旦出现农民饮水困难,要立即采取一切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必须组织机关站所干部职工、村干部和农民采取引水、拉水、背水、挑水等方式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二要认真解决好乡镇集镇供水问题。各乡镇要加强集镇供水设施的管理维护,确保供水畅通。同时,要准备备用水源,一旦现有水源出现问题,确保能够立即启用备用水源。三要尽快解决好县城供水问题。县水务局要加快引荞调水工程建设进度,必须在3月20日前投入使用,保证运行通畅,彻底解决目前县城供水紧张的问题。同时,各乡镇、水务部门要根据实际,在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满足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重点行业等各方面的用水需求。

(二)突出重点,抓好春耕备耕。

抓好春耕备耕,关系到全县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在强化抗旱力保小春生产的同时,坚持突出粮烟,兼顾蔗、桑、菜的思路,着重抓好春耕备耕工作。有泉水和蓄水水源的地方,要动员农民,采取引水、提水、拉水,甚至背水等形式进行抗旱,必须确保按节令种得下,作物能成活。无泉水和蓄水水源的地方,必须创造条件,即使从金沙江、牛栏江、以及县境内的其他河流拉水,也必须确保粮食作物种植、烤烟移栽、甘蔗种植,以及蚕桑、蔬菜灌溉。同时,要大力推广“保湿剂”、“旱地龙”等抗旱技术,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提高科学抗旱水平。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农资储备调运工作,保证春耕生产正常进行。

(三)认真负责,保障群众生活。

解决好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和问题是抓好抗旱救灾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县民政局要及时组织工作组深入灾区,对灾区群众生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动态掌握受旱范围和受灾程度,以及群众的库存口粮、收入支出、口粮缺口等基本情况,确保救助工作的准确性和效果。要突出抓好五保户、残疾人、孤儿、特困优抚对象和因病因灾致贫的缺粮、缺钱、缺劳力农户的救济工作,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用在确实不靠救济就难以生活的困难群众身上,确保这些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有保障。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抗旱救灾的最大投入,同时,做好募捐工作,多方筹措抗旱救灾资金,为抗旱救灾提供资金保障。

要全面落实好支农惠农资金,及时发放救灾款物,千方百计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

(四)高度戒备,加强森林防火。

持续的旱情,农事用火和高危火险双高峰期重叠,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抗旱救灾与森林防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突出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必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一要高度重视。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对森林防火工作再分析、再安排、再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部署落实,并明确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乡镇、村、组层层有具体人员抓防火,确保各项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药山自然保护区周边乡镇要按照辖区负责制的要求,与保护区管理局共同抓好药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必须确保药山自然保护区不发生森林火灾。二要加强巡查。各乡镇、县林业局、药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要加强护林员的管理,增强巡山、守卡、护林的力量,对重点火险区及部位加强巡查,及时消除火险隐患。会后,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和人武部要及时研究方案,尽快把应急分队人员充实到重点林区巡山护林。三要加强宣传。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在涉林旅游区、主要入山道口、公路沿线等关键部位加强森林防火宣传。要组织村民收看森林火灾典型案例,切实增强农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森林防火的自觉性、主动性。四要管住火源。各乡镇、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火源管理,要坚决管住在林区烧烤食物、吸烟、烤火以及上坟烧纸、烧香、燃放烟花爆竹等非生产性火源。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用火的监管,严禁火种入山,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巡山护林员、瞭望监测员要加大火情巡查、监测的范围和密度,强化守山责任,加大巡山力度。要落实专人对重点部位进行看管,切实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防止祭祀、游玩人员失火引发森林火灾。五要作好扑火准备。各乡镇、有关单位要加强扑火队伍的训练,提高扑火技能,

储备好扑火器具和物资,严阵以待,确保一旦出现火情,能迅速有效地处置,及时安全组织扑灭。

(五)加强领导,严肃工作纪律。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对当前严峻的干旱形势和今后的发展态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彻底消除侥幸麻痹心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切实加强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夺取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县委、政府已成立了抗旱救灾领导组,负责全县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也必须组建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抗旱救灾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靠前指挥,要组织干部职工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及时了解旱情灾情,与农民一道投入到抗旱保春耕、抗旱保生产、抗旱保民生的工作中去,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难,办农民之所需,切实帮

助灾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要结合当前旱情形势,制定相应对策,积极做好抗大旱、防大灾的准备。

县委、政府派出的抗旱救灾工作组,要切实履行职责,指导并参与乡镇抗旱救灾,对所负责的乡镇,从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到促进措施落实、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实行包干负责制。对发现的困难问题,要及时与乡镇研究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要及时向县委、政府汇报。工作组要长期驻乡镇开展工作,无特殊情况不得准假,必须做到抗灾不结束,工作组不撤出。县四套班子领导在“两会”结束后要迅速深入挂钩乡镇、深入一线检查指导乡镇抗旱救灾,协调解决抗旱救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县直挂钩部门必须明确一名领导负责,在3月10日前带队深入挂钩村抓好抗旱救灾,完成不低于100亩的粮食生产样板建设任务,必须做到挂钩村人畜饮水困难不解决、大春作物种植不完成、抗旱救灾工作不结束,工作组不撤出。抗旱救灾期间,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必须坚守岗位,原则上不准请假,确有特殊情况的,必须向田书记和我请假。县委、政府督查室要加强督查,对救灾措施不力、延误时机,影响抗旱救灾的,县委、政府将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六)众志成城,形成抗灾合力。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按照一切服从灾区,一切服从抗旱的要求,从财力、物力、技术指导等方面,全力帮民解忧、为民排难,积极主动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共同构筑抗旱救灾的坚固防线。县农业局要组织技术力量深入灾区一线指导抗旱救灾;同时,做好种子、农膜等物资供应,确保及时投入生产。水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储备好抗旱物资,做好应急准备,确保抗旱需要。物资供应部门要组织好农用物资,做到数量充足、供应及时、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供电部门要负责做好电站电网的正常运行,保证抗旱用电、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财政部门要及时筹措、拨付抗旱经费;电信公司要确保通信畅通,优先传递抗旱信息;民政部门要管好用好救灾资金和物资,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金融部门要根据当前抗旱实际,扩大支农信贷规模,及时投放农户春耕用种、用肥和抗旱用具等小额贷款;气象部门要加强人工增雨作业点的管理,做好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工作,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其他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配合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篇6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轻干旱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生活用水,协调生产、生态用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预防和减轻干旱灾害的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干旱灾害,是指由于降水减少、水工程供水不足引起的用水短缺,并对生活、生产和生态造成危害的事件。

第三条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和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抗旱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抗旱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条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部门协作、分级负责。

第六条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抗旱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抗旱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具体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抗旱工作。

第七条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该江河、湖泊的流域管理机构组成,负责协调所辖范围内的抗旱工作;流域管理机构承担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具体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抗旱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抗旱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具体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抗旱工作。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抗旱工程体系,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开展抗旱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抗旱减灾意识,鼓励和支持各种抗旱科学技术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抗旱设施和依法参加抗旱的义务。

第十二条对在抗旱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旱灾预防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抗旱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抄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编制抗旱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情况、干旱规律和特点、可供水资源量和抗旱能力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的需求。

抗旱规划应当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等规划相衔接。

下级抗旱规划应当与上一级的抗旱规划相协调。

第十五条抗旱规划应当主要包括抗旱组织体系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抗旱应急设施建设、抗旱物资储备、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旱情监测网络建设以及保障措施等。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组织做好抗旱应急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和节水改造,提高抗旱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干旱缺水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因地制宜修建中小微型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和扶持研发、使用抗旱节水机械和装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支持旱作地区修建抗旱设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国家鼓励、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建设、经营抗旱设施,并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干旱期城乡居民生活供水的应急水源贮备保障工作。

第十九条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抗旱工作需要储备必要的抗旱物资,并加强日常管理。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合理配置水资源。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建设节水型社会。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水资源的分配、调度和保护工作,组织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和集雨设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水情、雨情和墒情信息。

第二十三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气象监测和预报水平,及时向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气象干旱及其他与抗旱有关的气象信息。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农用抗旱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工作,指导干旱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培育和推广应用耐旱品种,及时向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农业旱情信息。

第二十五条供水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加强供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提高供水能力,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及时向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提供供水、用水信息。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完善旱情监测网络,加强对干旱灾害的监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完善抗旱信息系统,实现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抗旱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七条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组织其成员单位编制国家防汛抗旱预案,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其成员单位编制抗旱预案,经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审查同意,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批准的抗旱预案,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执行。修改抗旱预案,应当按照原批准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二十八条抗旱预案应当包括预案的执行机构以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干旱灾害预警、干旱等级划分和按不同等级采取的应急措施、旱情紧急情况下水量调度预案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干旱灾害按照区域耕地和作物受旱的面积与程度以及因干旱导致饮水困难人口的数量,分为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特大干旱四级。

第二十九条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抗旱工作的需要,加强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抗旱服务组织的扶持。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抗旱服务组织。

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抗旱责任制落实、抗旱预案编制、抗旱设施建设和维护、抗旱物资储备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限期处理。

第三十一条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管护范围内的抗旱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三十二条禁止非法引水、截水和侵占、破坏、污染水源。

禁止破坏、侵占、毁损抗旱设施。

第三章抗旱减灾

第三十三条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抗旱预案规定的权限,启动抗旱预案,组织开展抗旱减灾工作。

第三十四条发生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按照抗旱预案的规定,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用应急备用水源或者应急打井、挖泉;

(二)设置临时抽水泵站,开挖输水渠道或者临时在江河沟渠内截水;

(三)使用再生水、微咸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组织实施人工增雨;

(四)组织向人畜饮水困难地区送水。

采取前款规定的措施,涉及其他行政区域的,应当报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者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涉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应当提前通知有关部门。旱情解除后,应当及时拆除临时取水和截水设施,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第三十五条发生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应当启动国家防汛抗旱预案,总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防汛抗旱预案的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采取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压减供水指标;

(二)限制或者暂停高耗水行业用水;

(三)限制或者暂停排放工业污水;

(四)缩小农业供水范围或者减少农业供水量;

(五)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第三十六条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统一调度、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水源进行调配,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态用水。

第三十七条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者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可以按照批准的抗旱预案,制订应急水量调度实施方案,统一调度辖区内的水库、水电站、闸坝、湖泊等所蓄的水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严格执行调度指令。

第三十八条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及时组织抗旱服务组织,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提供抗旱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第三十九条发生干旱灾害,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气象干旱监测和预报工作,并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第四十条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干旱灾害发生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监督、检测饮用水水源卫生状况,确保饮水卫生安全,防止干旱灾害导致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第四十一条发生干旱灾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做好干旱灾害的救助工作,妥善安排受灾地区群众基本生活。

第四十二条干旱灾害发生地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向村民、居民宣传节水抗旱知识,协助做好抗旱措施的落实工作。

第四十三条发生干旱灾害,供水企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供水、水源和抗旱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按要求启用应急备用水源,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第四十四条干旱灾害发生地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节约用水,服从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配合落实人民政府采取的抗旱措施,积极参加抗旱减灾活动。

第四十五条发生特大干旱,严重危及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宣布本辖区内的相关行政区域进入紧急抗旱期,并及时报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特大干旱旱情缓解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宣布结束紧急抗旱期,并及时报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第四十六条在紧急抗旱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域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第四十七条在紧急抗旱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根据抗旱工作的需要,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干旱灾害统计报表的要求,及时核实和统计所管辖范围内的旱情、干旱灾害和抗旱情况等信息,报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

第四十九条国家建立抗旱信息统一制度。旱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审核、;旱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民政部门审核、;农业灾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与抗旱有关的气象信息由气象主管机构。

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及时刊播抗旱信息并标明机构名称和时间。

第五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抗旱减灾要求相适应的资金投入机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保障抗旱减灾投入。

第五十一条因抗旱发生的水事纠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灾后恢复

第五十二条旱情缓解后,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灾后自救。

第五十三条旱情缓解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水利工程进行检查评估,并及时组织修复遭受干旱灾害损坏的水利工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将遭受干旱灾害损坏的水利工程,优先列入年度修复建设计划。

第五十四条旱情缓解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及时归还紧急抗旱期征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补偿。

第五十五条旱情缓解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干旱灾害影响、损失情况以及抗旱工作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主动向本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相关情况,不得虚报、瞒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也可以委托具有灾害评估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五十六条抗旱经费和抗旱物资必须专项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和私分。

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抗旱经费和物资管理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第五十七条国家鼓励在易旱地区逐步建立和推行旱灾保险制度。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不承担抗旱救灾任务的;

(二)擅自向社会抗旱信息的;

(三)虚报、瞒报旱情、灾情的;

(四)拒不执行抗旱预案或者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以及应急水量调度实施方案的;

(五)旱情解除后,拒不拆除临时取水和截水设施的;

(六)、、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九条截留、挤占、挪用、私分抗旱经费的,依照有关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水库、水电站、拦河闸坝等工程的管理单位以及其他经营工程设施的经营者拒不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破坏水源和抗旱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抢水、非法引水、截水或者哄抢抗旱物资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阻碍、威胁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六十四条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加抗旱救灾,依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五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3月7日《人民日报》)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篇7

为抗旱夺丰收,上级财政安排我区抗旱浇水补助资金138万元,要求在小麦返青期,每亩受旱小麦普浇一次返青水,受旱弱苗增施一次返青肥,没有水浇条件的麦田进行镇压、喷施抗旱剂等,每亩补助标准为10元。

二、补助方式和操作办法

(一)补助发放方式。根据各乡镇办小麦旱灾发生情况,经研究确定分别给予办事处39.4万元、镇36.7万元、镇32.6万元、办事处15.1万元、乡6.6万元、市中办事处3.9万元、市东办事处0.4万元、办事处2.1万元、彭李办事处0.7万元、镇办事处0.5万元共计138万元小麦抗旱浇水、镇压划锄或喷施抗旱剂补助款。由各乡镇办具体组织实施。

(二)补助资金兑现到户。各乡镇办要组织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察看旱情,统计抗旱浇水、镇压划锄及喷施抗旱剂等面积,确保补助资金到户、到人。补助兑现要实行登记备案,受益农户要签字确认,并张榜公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整个补助实施过程由区财政、农业、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

(三)抗旱浇水措施落实到田。按照“浇水追肥,保苗促根;镇压划锄,保墒增温”的技术路线,加强分类指导,综合运用肥水,因地施策、因时施策、因苗施策,大力推进科学抗旱。对有水浇条件,越冬苗情较好的受旱麦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晴天午后小水细浇,拒绝大水漫灌;有水浇条件但越冬苗情较弱的受旱麦田,浇水的同时适当追肥,划锄保墒;对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进行划锄镇压,或喷施抗旱剂、叶面肥。区、乡农技人员要分片包村,印发技术明白纸,指导农民因时因苗抗旱浇水保苗,同时要充分发挥水利设施和农机具的作用,组织当地水利抗旱服务队、农机抗旱服务队等专业服务组织,解决农村抗旱浇水劳动力不足问题,提高抗旱浇水效率,确保受旱麦田在3月上旬浇水、镇压划锄或喷施抗旱剂一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区长为组长,区农业局局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区农业局分管副局长及各乡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抗旱浇水补助资金发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具体负责方案的制定、面积的审核及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报纸等方式,加大对小麦抗旱保苗补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尽快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家喻户晓,调动农民抗灾自救的积极性。

(三)强化资金管理。区农业局、财政局要搞好协调和配合,加快资金的拨付,加强资金监管,坚决防止挤占、挪用补助资金的现象发生。

(四)加强督导检查。为抓好政策落实,区农业、财政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巡回各乡镇办督查补助资金发放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这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农民手中。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篇8

就防汛抗旱和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分别讲几点意见。依照会议布置。

关于防汛抗旱工作

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工作会议精神,今天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是继全省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后县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总结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分析当前防汛抗旱形势,安排2011年防汛抗旱任务,下面讲三点具体意见。

一、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情况

县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旱灾。从7月8日至9月4日出现连续59天的高温天气,去年汛期。平均比历年同期偏高2.1℃,总降水量偏少5.5成,全县27个乡镇受灾,25.52万人和24.2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全县87万亩的大春面积有79.15万亩受灾,经济作物受旱面积9.08万亩,据初步统计全县直接经济损失9271万元。虽然去年全县的江河汛情不是十分严重,但全县有18个乡镇受洪灾,据不完全统计,倒塌房屋23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9.26万亩,洪灾直接经济损失2433万元。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洪涝和旱灾发生后。采取县乡两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开展了汛前、汛中平安大检查,修改完善了防汛抗旱工作预案,全力组织科学防汛抗旱,加强部门配合等强有力的措施,努力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平安。

二、切实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形势

县防汛抗旱工作“三大有利”条件: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二是去年大旱之后,今年。各部门和各乡镇增加了对农田工程和病险工程投入,使防汛抗旱能力有所增强;三是防汛抗旱的会商、监测、预报手段有新的提高。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现阶段我县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各乡镇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治理了一些面上工程,一是水利工程减灾能力单薄。河道防洪排涝规范较低。能力有所提高,但大部分中小河道防洪除涝规范仍偏低,且个别乡镇内涝大于防洪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去年九支“6.28洪涝灾害,7月7日县城聋哑学校内积水两米多深,主要原因是街道的下水道防洪排涝规范低而造成。二是病险水库及险工险段量多面广。目前全县还有27座病险水库还需除险加固,任务相当艰巨。三是防洪河道内阻水物多。由于我县梯水电站较多,河道内的阻水坝、阻水物增加,造成汛期行洪严重受阻。四是干部群众防汛抗旱意识不浓。大部分干部群众认为,虽然年年强调防汛抗旱,但并不是年年有水旱灾害,发生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且局部领导干部未经历过洪水考验,防洪经验缺乏,易造成防汛准备工作的疏漏。五是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随着农作物的收获面积继续增加,农业生产的用水量也将增大,保证农田灌溉和抗旱用水的形势极为严竣。六是水旱灾害应急管理水平不高。局部乡镇存在防汛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落实、防汛抗旱经费无着落等问题,突发性水旱灾害的应急管理上仍有差距。七是天气形势不容乐观。据预测,今年夏季,局部地区降水量偏多会造成江河洪水,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洪涝,洪涝过后可能出现伏旱。面对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天气形势,防汛抗旱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

三、科学防控,坚持以人为本。扎扎实实做好2011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实行兴利与除害结合,为保证防洪和供水安全。防汛与抗旱并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偏重,深入推进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确保河道的防洪平安,全县不垮一座水库,100毫米以下的降水不出现内涝。发生特大干旱时,依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原则,突出重点,确保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最大水平地保障工业、农业生产用水,努力降低旱灾损失。

(一)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今年。明确了县政府领导和有关县级部门的防汛分工。小水库行政首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将在报上刊登。乡镇一级防汛抗旱工作也要进一步调整防汛抗旱机构,明确防汛分工,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防汛行政责任人有变动的要做好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衔接工作,并加强防汛抗旱工作进行督促检查,重点协调解决防汛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水利、建设、交通、农业等防汛任务重的部门和单位也要设立防汛机构,负责做好本行业和本单位的防汛工作,同时要积极为全县防汛工作服务。要把各项责任制落实到工程,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做到五到位”即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方案到位、物资到位。同时,落实防汛抗旱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追究贯穿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始终,做到有责任、有检查、有考核、有奖励。

(二)进一步做好防大汛、抗大旱准备。4月中旬。要求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从责任制、工程、预案、物资、队伍等方面做好全面准备。从5月份开始,乡镇对本辖区的防汛抗旱工程进行了检查。各地自查的基础上,县防办和水利局于6月上旬对各乡镇的重要防汛工程进行了抽查。从抽查情况看,局部乡镇的汛前及除险加固工作搞得较好,但也存在局部乡镇防汛岁修投入仍然偏少,大量的险工险段未及时除险加固,病险水库存在较严重平安隐患,河道违章设障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再检查、再部署、再落实,对照检查发现的问题,抓紧处置,为迎战可能发生的水旱灾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排除工程险工隐患。针对全县的水利工程普遍老化。大家要高度重视,对所有影响度汛平安的险工隐患,按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处置,消除隐患。对暂时解决不了问题,要制定应急度汛措施,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备足防汛物料,确保防洪平安。

(四)进一步清除阻水障碍。要按照“谁设障、谁清除”原则。采取坚决措施,限期清除阻水障碍,恢复河道行洪能力。

(五)进一步确保水库度汛平安。水库平安度汛是防汛工作重点。不能完成的要落实度汛方案和抢险队伍。对局部租赁承包给个人的水库,要责成承包人除险加固,不能除险加固的要适当降低蓄水位,尽量减少危险。根据国家防总关于小水库管理“四项制度”要求,水库防汛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人的职责,编制水库防汛应急预案;水库调度权限单位要根据水库运用方案和计划调度水库;所有水库管理单位都要制定严格的值班制度,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严禁脱岗、缺岗、漏岗现象。水库值班人员要根据水库水位、降雨情况等,增加水库巡查,确保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县级有关部门要把制定和完善预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防汛预案”没有组织编制的县级部门和乡镇要抓紧组织编制。六)进一步完善各类防汛预案。防汛预案是防洪保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七)进一步做好城镇防洪排涝工作。随着城镇工业、企业、服务行业的固定资产增幅加大。进一步增加了防洪排查压力,对城镇防洪、排涝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要安排专门力量,疏通排水管道,落实好抢排抢险队伍,确保城镇不出现内涝。

(八)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平安建设。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高度重视我县3座在建水库平安度汛工作。严格落实平安度汛责任制和保障措施,各项目法人单位要与所在地防汛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门建立疏通的联系渠道,一遇重大汛情、险情,第一时间向所在地防汛指挥机构和项目主管部门演讲。

(九)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做好抗大灾的准备。一是加强蓄水保水。根据蓄水和降雨情况,积极抓好当前水库、塘坝的蓄水保水工作,适时开展过境水资源利用和洪水资源利用工作,保证防洪平安的前提下,尽量多留水,保证各类用水需要。二是完善抗旱预案。各乡镇都要修订完善《抗旱预案》确保抗旱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提前对抗旱设施做好维修以及电灌站运行费用准备等准备工作。四是切实加强抗旱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建立以县为骨干、乡镇为补充、村组为依托的三级抗旱服务网络。五是密切关注主要河道水流变化,要特别维护好城镇水源地。

四、关于生猪疫病防控工作

发了两个文件,去冬以来。先后召开了四次生猪疫病防控工作会,对全县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安排和部署,大家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从6月10日起,依照夏书记在全县生猪疫病防控紧急工作会上提出的三个确保”要求和6月10日下午郭永祥副省长对我县下阶段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通过抓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消毒免疫、堵源截流、宣传教育、检疫监督,落实防控保障等,确保了疫病防控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富平安。有效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昨天下午,邹蔚副市长来电告诉我郭省长对我县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而且,昨天农业部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调查中心专家也高度赞扬我县的工作做得“实”严”全”全面安排、全民动员,制定的各项措施非常实在采取的手段严格,特别是呈现了问题对相关人员和违法经营人员处置力度很大。但是必需清醒认识到县确实出现了零星的病猪死亡现象,从指挥部统计的数据看,6月10日—14日,全县累计发病生猪1750头,死亡242头,扑杀病猪866头,虽然死亡比例未超出国家规定的正常范围,而且我县未发生高致病性疫病疫情,也没有发生大面积生猪死亡,但与我县毗邻的重庆、贵州已分别被确定为疫区,而且重庆疫情还比较严重,给我县的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必需进一步强化措施,进一步夯实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平安监管基础,确保我县不发生疫情,确保疫区动物及其制品不流入,确保病死猪不进厂、不上市。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对经过兽医确诊的病猪必需全部进行扑杀,一是进一步严格防疫消毒。各乡镇消毒防疫工作要迅速。对养猪场、养殖大户、屠宰场要组织防检人员到场、户、点实行消毒和检疫。继续开展全面排查。对非传染病的病猪积极组织兽医进行诊治,减少生猪死亡,降低养殖户损失。同时,对照动物春防、夏防记录,对存栏生猪开展查漏补免工作,对病猪周围的存栏生猪进行强制免疫。

增设的临时临控消毒点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二是进一步拓展监控范围。严防死守。毗邻重庆、贵州的白鹿、九支、虎头等三个检查站必需实行24小时值班,对省外运载生猪及其制品车辆实施消毒和劝返,否则一律就地销毁,严防外来疫源传入。提高应急警戒级别,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要积极向群众宣传生猪疫病举报奖励制度,凡经查实的要落实对举报人每例50元的奖励及时兑现。

乡镇人民政府也要牵头,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这项工作。组织相关部门严格对市场肉制品进行检疫,杜绝病死猪肉流入市场。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篇9

为有效应对今年可能发生的旱情,预防和减轻干旱灾害损失,维护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秩序,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xx年防旱抗旱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综合运用行政、工程、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最大限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和影响,保障粮食安全、城乡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坚持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抗救结合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坚持依法抗旱救灾,实行军民协同、专群结合、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原则;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三、目标任务

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态用水。发生中度干旱时,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和城镇重点工业企业基本用水需求,保障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基本用水需求;发生特大干旱时,保障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工农业生产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四、有关要求

抗旱工作事关保民生、保安全、保发展、保稳定,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树立“防大旱,抗大灾”的思想,超前部署,加强监测,及时会商,强化措施,全力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抗旱救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聚焦旱情、强化措施,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针对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及时组织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抗旱一线进行指导,确保抗旱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进行;基层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深入抗旱一线,做好抗旱服务工作。

(二)强化监测预警。要加强雨情、水情、墒情、水质等监测,及时研判旱情及其发展趋势,市防指将适时启动相应级别的抗旱应急响应;气象、应急、水利、财政、住建、农业、林业、电力、交通等部门和各应急救援队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面做好抗旱救灾工作。要强化科学供水,统筹利用好现有水源,做好水源调配,强化节约用水,规范用水秩序,严格灌溉管理,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供水紧张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压缩或暂停高耗水企业用水。

(三)强化资金筹措。市财政要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抗旱减灾要求相适应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抗旱减灾工作的正常开展。各乡(镇、街道、场)要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和社会资金投入抗旱救灾。发生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灾害,应当根据抗旱工作需要,增加抗旱应急经费。要切实吃透抗旱补助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为抗旱提供资金和物资保障。同时,要加强抗旱救灾资金监管,实行专款专用,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做到资金使用程序合规到位,确保补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主动帮助旱区解决抗旱设备设施维修、拉水提水油电费资金困难,全力保障受旱群众饮水安全和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四)强化值班值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值班值守,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墒情、旱情信息和抗旱工程运行及调度情况,做好各类旱情灾情信息的接收和上报工作;根据旱情发展情况,增派人员参与值班值守和重大干旱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密切跟踪旱情发展,遇突发情况,要快速反应,及时调度。要加强信息沟通,确保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

(五)强化民生保障。各乡(镇、街道、场)要对辖区群众饮用水困难分布、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受灾受影响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摸排,认真组织开展抗旱服务,积极引导群众进行生产自救,优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要强化后续措施,适时组织改种补种和抗旱秋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确保受灾不减产、减产不减收;要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粮食高产稳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抗旱工作方案篇10

继连续四年大旱之后,今年我省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在水利部、国家防总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我省的抗旱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胜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根据会议安排,简要汇报我省抗旱工作情况和抗旱信息统计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旱情及抗旱工作开展情况(一)旱情特点及成因

今年我省旱情的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从96年以来,

我省持续干旱,每年的受旱面积均超过3000万亩。今年以来,除5月份降雨正常偏多,其它月份降雨均不同程度的偏少,春、夏、秋旱情持续发展是历史上少有的。二是受旱范围广。造成旱情严重的原因,一是降雨稀少。截止目前全省平均降雨仅40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0%,特别是汛期(6-9月份),全省平均降雨23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52%,为我省建国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少年份。经频率分析计算,济宁、泰安、临沂三市的干旱频率达到二百年一遇。二是气温偏高。

截止目前全省平均降雨仅40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0%,特别是汛期(6-9月份),全省平均降雨23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52%,为我省建国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少年份。经频率分析计算,济宁、泰安、临沂三市的干旱频率达到二百年一遇。三是抗旱水源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降雨补充,全省80%以上的小水库、塘坝干涸,所有河道除部分引水、排污河道外全部断流。我国北方最大的南四湖一度干涸,最低时蓄水仅有200万立方米,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二)抗旱工作的主要措施

对于我省持续发展的严重旱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我省抗旱的关键时刻,温家宝副总理亲临我省济宁、济南等重旱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极大地鼓舞全省上下战胜旱灾的决心和信心。水利部、国家防办一直十分关注我省的旱情,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防总秘书长鄂竟平专题听取了我省的旱情汇报。国家防办副主任赵广发、程殿龙先后两次到我省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深入重旱区查看旱情、灾情,帮助研究抗旱减灾措施。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原省委书记吴官正、省长张高丽先后亲临省防办了解旱情,安排抗旱减灾工作。分管副省长陈延明先后八次带领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重点旱区调查研究,主持召开了六次抗旱工作现场会,研究抗旱对策。省防指、省水利厅还先后派出6批、30个督查组深入重旱区,帮助解决抗旱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给省委、省政府领导提供抗旱减灾的决策方案。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了对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了保城乡人畜吃水、保农业生产的全面抗旱,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全面实施抗旱预案制度,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省防办在淄博市开展了城市应急供水预案的研究试点,并多次邀请国家防办和省内部分专家进行研究审查。在此基础上,省防办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各地对全省面上的抗旱预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先后召开三次专题会议,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市的预案逐一审查。通过预案的编制,各地摸清了水源现状,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缺水情况和缺水重点,按照节流与开源相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制定了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保证了抗旱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是科学调度水源,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在摸清水源现状的基础上,各地普遍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对一些贫水区和重点干旱区实施远距离调水,初步实现了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充分发挥中央调剂我省的8亿立方米黄河水的效益,省防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科学的配水计划,加强了引水监督和用水管理,仅此次引水就增加蓄水1.8亿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沿黄部分地区城乡供水紧张的局面。今年以来,全省各类水利工程共提供抗旱水源170亿立方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四是大力推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省政府专门召开了抗旱节水工作会议,将节水的各项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在工业上,调整布局和结构,实行以水定项目、定规模的思路,严格限制耗水量大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把万元产值耗水量列入工业经济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城市对各类用水逐步强制安装控制设备。在农业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尽量少种高耗水作物,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大力发展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工程,全年新增各类节水灌溉面积179万亩。六是充分发挥各级抗旱服务组织主力军的作用。在今年的抗旱斗争中,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技术和设备优势,组织1万多名技术人员,深入旱区帮助群众开展打井、送水、机具维修、带机浇地、推广抗旱新技术等服务。累计抗旱浇地1320万亩次,浇果树385万亩,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4.5亿元

二、抗旱信息统计工作的主要做法

搞好抗旱工作,信息统计分析是关键,特别是在今年遭遇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提供抗旱信息,及时分析旱情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对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显得更加重要。为此,在今年的信息统计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今年我省严重的干旱,不仅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造成部分地区城乡供水紧张以及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抗旱所需的信息量也比过去成倍增加。针对这一新的特点,省防办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抽调了20多名精干力量,成立了情况信息、抗旱预案编制等五个工作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每个组均有一名副主任或副局长牵头,分工抓落实。同时,省防办两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固定专门人员抓统计,节假日安排值班,提高了信息统计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