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十篇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十篇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3:21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篇1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漏洞;策略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教育信息化也势不可挡。所以,初中生物如何向信息化教学发展,成为每一名生物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信息化,填补漏洞

(一)利用最新教学资料辅助教学

在生物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印刷版的教材不能时时采用最新的资料进行编写,信息滞后的传统教学,不能满足今天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可以使用最新的辅助资料帮助学生学习、了解生物的现状和发展。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时,需要很多数据资料,对于每时每刻都有生物灭绝的现状,书本的数据已经不是今天生物的灭绝速度和生物种类数,信息化可以让学生直接了解到最全面的生物信息,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

(二)信息化教学突破书本局限

在学习生物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生物本身的样子,然而一些章节的内容,无法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直观的学习,教材中的资料只有文字描述和仅有的几张图片,让学生单凭想象是很难学习到生物的本质。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供学生参考。例如,在人类进化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找到一些有关人类进化的短片或者纪录片,为学生播放,让他们对这方面知识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三)信息化教学使教学资源更公平

在传统教学中,向来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学内容,课下学生自主复习,由于教师资源稀缺,不能做到兼顾每一位同学,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全部吸收重点知识,这一直是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在信息化教学中,网络资源共享可以使学生观看优秀的网络课程、教学课件,以及接受教学网站在线辅导等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同的教学资源。

二、实验信息化,提升效果

(一)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部分,一直是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在现行的实验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各种问题,影响到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如,许多学校不够重视实验教学,或者学校资源不够,使得实验器材十分缺失,学生缺乏亲身做实验的机会,也就不能提高实践能力;生物所学知识中有很多内容,无法通过实验来学习,比如在基因的学习中,经典实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是生物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实验和发现。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学生需要了解整个实验的步骤、原理、实验现象等,但是杂交实验的每一代,都是十分漫长的生长过程,且这个实验是要通过几代甚至几十代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根本没有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

(二)生物实验教学的信息化

生物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完整的看到整个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现象,虽然学生仍然不能亲手动手操作,但是可以达到实验教学目的,也能节省教学时间。例如:在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实验中,可以通过Cai系统加以演示,帮助学生观察到从发芽到开花,再到孕育下一代种子播种的完整过程,生长过程一目了然。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生长过程,通过几分钟就可以全面的学习到。

三、观念信息化,解决问题

(一)从观念上接受教育信息化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高喊教育信息化,却依旧走传统老路”的现象。在接受变革的过程中,一些不愿意改变模式的教师,认为信息化仅仅意味着教室里多了几台机器,教学活动依旧是按照教材进行。要想真正实现生物教育信息化,首先就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等,让教师从观念上接受教育信息化,并且认真思考如何将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发挥信息化的优点,帮助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二)避免“重技术,轻教学”的现象发生

在一些已经进行教育信息化的课堂中,会发现课堂教学的主体,变成了信息技术,而教师成了辅助技术的讲授,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信息化中,教育依旧是主体,信息技术只是方便教师讲课的工具,教师要认清课堂教学中的重点进行教学,不然可能会因为这种现象的发生,而减慢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三)实验教学应以动手操作为主

信息技术可以弥补实验条件的空缺,但是这并不代表信息技术可以取代实验,学生在实验当中的学习,不仅仅是观察实验现象,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些实验还是要学生亲手操作才能切身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以及实验过程的发展。例如,在细胞的观察当中,学生在实验当中要亲手操作显微镜,观察显微镜的构造、操作方式,还有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制作切片时,学生要动手操作,学习如何剥离洋葱表皮,如何涂抹,如何按压盖玻片等等,这类的实验完全有条件让学生动手的,采用信息技术反而适得其反。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不管对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有很多帮助,实现生物教学信息化,对于传统教学具有建设性的作用。教师应当充分学习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方法,思考如何使其完美的运用到教学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解答疑难,拓展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付长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5(01)

[2]李宝龙.如何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29)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篇2

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激发兴趣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初中阶段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原因

对分校学生英语有效教学的思考

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提升

如何把教变为不需要教

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浅谈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学习中的记忆力

也说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数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堂,新文化——论英语课堂的文化渗透

怎样提高历史课的趣味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

程序设计第一课案例启示与分析

浅议探究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离骚》教案的几种实用性课堂结束语模式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策略浅谈

信息技术课程领域中课堂教学和师生研究——《初识操作系统》教学案例

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怎样产生科学课的探究问题

论自学能力培养在中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刍议信息技术与中职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学的新法宝——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

游戏进课堂教学添生机——小学数学扑克游戏进课堂的探索和实践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初探

张扬个性,创建绿色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功能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

动感网络随我“心”动——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思考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正确定位、用之有度——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

如何使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应用教学网站服务课堂教学

高效语文课堂的助推器——信息化技术

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过程性评价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运用——例谈《作文编辑》学生评价方案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谨防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进行校本化研究之我见

我眼中的《弟子规》

素质教育中教育者的价值取向

关注细节育人无痕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矫正偏差,追求科学——当前家庭教育之所见

让美育渗入英语课堂

新课改下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探讨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成长:专业成长过程中如何进行同伴互助——浙江省苍南新教育实验区的优秀教师赖联群成长启示

我因网络而深邃

缘结网络,快乐成长

徜徉在网络的阳光里

牵手网络幸福一生

一个老教师初走网络的故事

博客引领我前行

激励使语文课堂神采飞扬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法制观念培养

初中科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高中音乐的歌唱教学

发散思维与写作

搞好预习方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面对课改,浅谈对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模式初探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Cai应注意防止的几个误区

浅论苏轼的文学散文艺术美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浅析农村美术课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效率——导学法给我的启示

让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情境中飞扬——教学《童话故事配画》有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瓣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有效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试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试论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因素的研究

数学课堂如何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小学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浅见

小学思想品德课片段设计的尝试

小议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写好读后感之我见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问题

学习策略与生物学习

语文教学应做好“三多”

再谈新课改下的英语素质教育

怎样上好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

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信息加工;物理概念与规律

一、教学设计的界定

教学设计是一门以学习心理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的研究

成果为依据,寻求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总体成效的应用学科。换而言之,教学设计是教师主动自觉地运用教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以及系统论等其他科学的理论,确定教学目标后,通过整合教材和其他信息资源,形成能够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结果的最优实施

方案的过程。它的核心特征是教师能够主动自觉地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科学的理论,为一类教学问题提供有效的通用的解决

方案。从立论基础看,教学理论存在两种不同的取向,一种被称为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理论,另一种被称为科学心理学与实证研

究取向的教学理论,对具体的教学设计而言,基于哲学和经验的教学理论能够给予启示性的作用,但可操作性相对较弱。本文所讨论的观点是基于科学心理学――加涅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二、加涅关于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1.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信息加工心理学重点关注人们如何注意环境中的事件,对要

学习的信息如何编码,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以及如何提取信息等等。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将个体视为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者从学习环境中感知,识别信息,在工作记忆中加工成对个体而言的信息。

2.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加涅在吸取信息加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

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这一模型包括三个系统:操作或加工、执行控制和预期。操作系统是学习者的信息加工过程,执行控制是跟学习有关的认知策略,预期是有目的地选择跟学习有关的信息。加涅认为,能被注意到的信息存储在人的工作记忆中,工作记忆中贮存的信息可以通过内部复述而得到保持,从而有助于信息编码进

入长时记忆,当学习者需要这些信息时又可以被提取出来回到工

作记忆中,从而与其他输入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习得技能,表现出特定的外显行为。

在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涅认为学习者的工作记

忆容量有限,并且当呈现许多信息单元时,学习者无法从这些繁杂的信息中整合得出所有结论,只有先呈现一部分信息,学习者经过加工后才能获得一个相关结论,信息加工具有一定的序列性。这些均为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判断依据。

三、学习者的信息加工方式――逻辑推理

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意义,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

活动形成这些概念间的本质或因果联系;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运用特定的推理方式来建立概念间的联系。

物理学科中常用的逻辑推理主要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不同的概念和规律的获得需要选择不同的逻辑推理方式。以演绎推理为例,这种推理有两个前提,即大前提(概括性的一般原理,学习者已经掌握的原理)和小前提(对个别事物的判断),演绎推理的结构就是根据两个前提之间的关系做出新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例如,以教师运用演绎推理帮助学生习得“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这一结论为例,教师做一个演示实验:将三张质量相同的纸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其中一张纸被揉成

团,一张纸被对折一次,还有一张纸被平展),实验现象是三张纸下落快慢不同,学生观察后得出一个判断“三张纸质量相同,下落快慢不同”,这是小前提;“如果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有关,则质量相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这是学生经验中已有的原理,即大前提;学生能够通过大前提和小前提推理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其推理结构示意图如下:

大前提pq实例: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有关质量相同下落快慢相同

不同的逻辑推理具有不同的逻辑结构,此处不再一一阐述。

四、“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判断依据

1.有效教学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因此“有效”成为关键点,它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因此,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使教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2.有效的教学设计应符合的条件

基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模型以及物理概念

与规律获得的信息加工机制,笔者认为判断“物理概念与规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应符合以下要求:

(1)符合信息容量限制的要求

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给学生呈现的信息量要保持在适度的容量限制范围内,更要减少无关干扰信息的呈现,以此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记忆负担。

(2)符合序列加工的要求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给我们的启示:学生无法从教师给定杂

乱无章的大量信息中整合出所有结论,教师只有先呈现一部分信

息,学习者经过加工后才能获得一个相关结论,信息加工具有一定的序列性。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整合信息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分为若干子目标,依据若干子目标合理呈现一部分信息,以便学生有效轻松地获得相关结论。

(3)符合信息加工方式的要求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获得机制是逻辑推理,相应的逻辑推理具

有其特定的逻辑结构,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相关概念和规律时所选择的逻辑推理结构应符合特定结论获得的加工方式,从而

减轻学生的理解负担。

(4)控制加工的要求

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在所呈现的大量信息中,有目的地选择需

要加工的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有目的的指导,从而减少学生识别信息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刚.物理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2]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篇4

1、信息技术整合的观念传统、难以协调

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并成为影响教学和课程的重要因素。在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组成的教学系统中,环境因素对教学媒体的影响必将导致教学要素产生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在微观的课堂实施过程中使用需打破很多原有的习惯,这必将对很多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者产生诸多的“反效应”。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上述“反效应”最直接的体现是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下,不知如何定位自身教学,因此有两类教学模型是在教学中常见的:一类是以“教师”为绝对主导的课程教学;另一类是以“学生”为绝对主体的课程教学。在“教师”为绝对主导的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用来演示知识,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师的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如何“学”。

学生的注意力被过多的动画展示不断分散,有效学习的目的未能达到,而且学生被教师的教学思路牵着鼻子走,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忽视,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来帮助教师说清用其他教具所不能说清问题的教学模式占多数,很少教师会用课件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以“学生”为绝对主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很多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上网查询、分析资料、成果汇报等活动,但教师对各项活动的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处于“放羊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让学生利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有效监控;在讨论时,放任学生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不仅没有发挥出来,而且教师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很明显,这两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都有弊端,绝对主导的课程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教育功能,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层次性、主动性与学习的个性化;在绝对主体的课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和指导不到位,在学生还不会走的时候让学生跑,必然会导致看着热闹、实质不牢的结果。

2、教学中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管理专业所培养的高职学生能了解物流系统设计方法,熟悉现代物流运作流程,并能处理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业务,有运用计算机进行物流信息收集、处理、管理的能力,并能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具有对物流作业进行现场组织管理的能力和对现代物流设备的操作能力。在目前的专业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能充分满足物流专业教学的要求。比如日常教学中,用来展示理论知识的多媒体技术很普遍,但与物流行业相关的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覆盖率低、信息管理软件的使用率也很低。尽管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有以下软件可以帮助现代物流管理,如物流系统集成软件、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供货商管理库存系统(vmi)、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等,但是在目前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却是少之又少。

3、物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率低、存在

“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当前,在软硬件设施有保障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已经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比如,创设问题情境,插入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但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却多停留于“形式”,并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给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带来的专业性质的改变,也就更谈不上新型学习环境的形成了。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常常只顾用多媒体技术一路“点击”,缺乏专业性,不仅会影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大多数学生往往在“多信息、大容量”的轰击下反而对专业性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没有任何帮助,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高职课程的整合策略

1、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信息化意识

信息技术运用于高职教育,根本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成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资源获取、认识与探索的工具,同时对师生关系、师生心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融入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更加凸显学习者的主体性及中心地位。因此,教师要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的情感意识,实践中坚持三个结合:“自觉能动性与政策激励性”、“自学为主与争取学校培训为辅”、“自主开发与资源共享”相结合。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选择获取、开发、整合与应用能力。

2、融合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建设

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材建设要适应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内容设置要做到“3个面向”,即“面向专业、面向学生、面向科技”。面向科技,即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材体系中。首先,将信息技术纳入教材内容体系。以其中一门基础理论模块为例,内容可包括运输管理理论教学、运输路线优化与第三方物流软件应用,共计64学时,除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理论教学外,其中软件应用为l2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上机实训;其次,以物流管理精品课程为平台,构建立体化的内容体系。包括电子版、网络版、静态版、动态版内容体系。

3、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构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相得益彰、优劣互补的课堂结构。实践证明,在高职教学中,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保持持续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且每堂课可增加10%~20%的信息增量。但是,多媒体只能定位为辅助教学,重点用来帮助教师讲清楚用其它方法不能很好讲清的问题;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进行形象描述;使最新的信息知识得到更好的展示;但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理论教学、知识展现、学生操作有机融合,尽量使课件播放时间控制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内。

4、通过课内实训、集中实训与技能大赛,提高物流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物流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可以实现的关键技术———物流技能,成为当代社会探究“第三方利润源泉”的重要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最佳途径是开展实训与技能大赛,学生将信息技术作为探索认知工具,用观察、归纳和不断训练的手段来学习物流管理的各项技能,用探索与研究的方法来寻求物流效率与成本问题的正解。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素养

1.引言

信息素质一般指的是个人意识到什么时候运用所掌握的信息,能够搜索、评估以及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素质是由运用信息的意识、运用信息的方法以及运用信息的道德伦理三部分构成。一个人的信息素质决定了其运用信息的能力水平,它在二十一世纪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素质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众多的专家学者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对事物的设计表达能力的研究领域里。越来越先进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上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使中国大部分小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课堂教育,加快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步伐。为了进一步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对事物的设计表达能力,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喜欢做一件事的根源。小学生一旦对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种事物感兴趣时往往就会对这件事或者这种事物产生极大的热情,投入相对较多的精力来关注它。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学习。小学生一旦对学习新知识感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

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的应用大大改变了小学课堂的教授方式以及教授的内容,老师通过优美的音频以及绚丽的视频将课本里的知识内容直观的呈现到学生眼前,使小学生能够对课本中的重难知识点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小学生容易对新奇事物感兴趣,老师适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教授一些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技巧方法,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更加充分的带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设计规划能力以及课堂表达能力,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3.加强学生信息技术实践的训练

(1)优化教学形式。老师应该根据上课内容来选择上课方式,避免老师一直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只能在下面听的落后的上课方式,适当增加多媒体上课的比例,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互动性的环节。同时老师应该教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课堂理解能力以及课堂互动能力,能够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自主的获取相关知识,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比如,老师在教学生如何制作以及使用ppt时应该通过一些生动的影像来实现新知识与之前学的知识的对比,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练习以及创新来主动获得新知识,老师对其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教学生如何在ppt中插入自己想要的图片时,不要直接按部就班的照着课本上的步骤教,首先要学生打开word,通过回顾以前学习的如何在word中插入自己想要的图片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探究如何在ppt中插入自己想要的图片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对能够正确完成目标的学生给予鼓励,最后对学生探索出来的如何在word中插入自己想要的图片得方法进行总结。

(2)突显网络优势。老师可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一些课程相互结合,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扩展学生的眼界,进而为小学生提供了提高综合创新设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良好的氛围环境。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对课程内容进行教授。比如在教授小学学生如何在ppt中插入特定的网络链接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其中的工作原理与教程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在ppt中插入特定的网络链接还学会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更好的使用网络链接,增强了学生的交际合作能力以及追求极限的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实际教学工作实践证明,教师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一些课程相互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学生上课效率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与能力,迅速提升学生的设计规划能力以及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

(3)趣化课余实践。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关键在于学生能应用所学生的技术服务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而学生在平时很难自发的去应用这些技能。于是,教师就要想法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实践我们的信息技术。比如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引导孩子制作一张电子贺卡,送给母亲。比如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做一张班级欢度儿童节的ppt。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将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让信息技术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学生的素养得到真正实践和提升,比如我们鼓励学生参加中小学机器人大赛,比如超级轨迹赛、能力风暴weR能力挑战赛―“撬动地球”竞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的兴趣倍增,更能让学生的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提升。

4.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价值优化,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的真正目标所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来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深度和高度,于此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贤俊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3.05:90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篇6

一、正确引导,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很多学业不良的学生反映有的知识点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正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反复失败后形成的“失败者”心态,进而由这种心态产生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正确地引导,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卸下心理包袱。

二、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业不良学生学习上的困难通常不在于智力因素,大量事实表明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突出表现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得到正确的开发或培养。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学业不良学生,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数没有时间观念、纪律观念,不知道如何预习、如何听讲、如何做笔记、如何做好课后巩固复习等。针对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首先让他们能坐得住、能静下心来,然后教会他们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如何看书、如何听讲、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巩固等等。

三、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一名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学业不良的学生同样如此,所以教师不能用一把标尺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表现在智力因素上,有的表现在非智力因素上。针对学生在智力因素上的差异,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语言的通俗易懂、板书的规范准确,分析、推导过程不要出现跳跃。要时刻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个别辅导、答疑解惑,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四、积极创设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环境

1、网络教室与物理实验室相结合,激发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演示实验具有直观性,学业不良学生对直观、明了的实验现象的接受能力要强于枯燥、冗长的说教形式;而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上的应用,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更容易让学业不良学生接受物理课程中一些不易用演示实验来说明的物理现象。所以教师在培养学业不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要突破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传统的45分钟+教室”。

2、结合学业不良学生的实际,灵活整合信息技术。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不仅仅限于Cai一种形式上,现在网上有大量的高质量并且是免费的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图片等),网上资源为物理课题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如在实验班讲授高一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一章时,教师针对每一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很欣慰地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很好地弥补了他们物理学习上的劣势,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被广泛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争着向教师和同学展示他的图片、动画、演示文稿,为争得第一还是第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一章结束后,很多学生建议教师多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样的学习让他们感到自信和成功。

五、改变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逻辑思维;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5-0070-02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学生想要通过数学学习而养成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易事。科技在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已随处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说,现代高中数学教学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然而这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大家的探索过程中,除了要了解如何整合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才能使其效用得到最大化发挥之外,还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信息技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不仅创新了教育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直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产生影响。

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需要培养学生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即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从学科之间的关联来看,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都离不开数学学科知识的保障,学生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计算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思维进行理解、计算,从而实现在深入理解问题的同时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从学生的客观发展上来看,当今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且对其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融合的必要性和优势

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具有科学功能的计算器、各种从技术角度出发而设计的数学教育平台等,都能够极大地方便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融合是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且其具备以下优势。

首先,传统高中数学中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得以改善。可视化和可操作是信息技术的两大优势特征。信息技术能够形象、直观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其次,问题的发现和探究对于师生而言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变得更加便捷。对于计算数值、推理代数、分析统计等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信息技术都能够为其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迅速地探究和验证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想法,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应用分析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大脑在接受学习知识之前,如果能够获得感官上的刺激,那么其学习兴趣就容易得到激发,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单一的讲述和书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还会使学生大脑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降低。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就能够通过动画、视频、音乐和文字等相结合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对学生的感官形成交替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既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2.直观、具体的呈现教学内容

对于用文字表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可能不易掌握,并且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但是如果是直观、生动而又新鲜的事物,则会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喜欢上它。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实物来展示给学生,不能够直接展示的教学知识点会给学生的理解增加难度。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一教学弊端,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掌握。比如说在几何教学过程中,现实世界中形状各异、大小与位置各异的几何形状已经相当丰富,但是仅仅通过理论就希望学生能够对几何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熟练地掌握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说学生很难通过逻辑思维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图像,这也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教师也许可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展示的方式来对该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以达到促进学生对其进行理解的目的,但是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以至于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对几何体实物进行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几何的各个角度和特点,不仅能够为学生理解其内容创造有利条件,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强化。

3.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促成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的大部分课堂学习时间都耗费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没有自主意识和时间进行思考,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不到理想的成效,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几乎没有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加之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再是讲台上单纯灌输知R的施加者,而是成为能够走到学生当中、为学生进行指引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很好的培养。

虽然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倘若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其日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同时还能够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更让学生学会了在今后生活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方法和能力。

参考文献

石翠红.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陈付强.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J].南方论坛,2011(8).

王友伦.通过数学教学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南北桥,2014(9).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探究;教学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自己以“主人翁”的姿态,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还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探究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学习能力。

一、借鉴“生活信息”,探究乐趣初体验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是最生动、最丰富,也最有说服力的百科全书。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应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信息”,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在教学中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引导学生积极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利用“生活信息”,不仅能以科学探究为出发点,构建教学场景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拉近学生与物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习物理的需要感。

以“大气压”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生病输液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发现呢?老师都没有输过液呢!”说完,学生个个都觉得自己很有经验,纷纷说:“液体瓶子上要插两根管的。”“瓶子要吊得高高的,不然会把血吸出去。”“要是没有液体了,也会吸血出来的。”“小滴管不紧不慢,很有规律。”对于学生的发现,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紧接着问了为什么。此时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探究的欲望也很强烈。

二、创设“问题信息”,探究欲望始萌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便没有思维,所有的思维活动都是由疑问引起,并由疑问督促。因此,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内容,认真了解学生个体,在教学中结合大纲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设置“问题信息”。教师传递的“问题信息”越是新颖,对学生欲望的刺激便越强烈。

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小段视频,视频中是一位高层清洗工的工作画面。看后学生都赞叹不已,非常好奇他是怎么利用一根绳子就如此自如地移动。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猜测着,课堂一片“愤悱”境界。我便适时引入了“摩擦力”的教学。通过情景和问题的有效结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而且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形成探究动力。

三、利用“科技信息”,探究活力大爆发

随着国家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高科技的产物,如通信技术,纳米技术等都与物理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1世纪的到来,也同样将传统社会转变成一个崭新的、智能化的、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信息量与日俱增。我们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仅教授学生知道过去,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展望明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科技信息”,将教师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由书本延伸到社会,将学生的探究兴趣,由外在转化为内在动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带来的物理探究活力,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获得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认可。

参考文献:

[1]丁春海.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8).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几何教学兴趣探究空间想象教学难点

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几何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有独特的特征与规律,是由“数”到“形”的过渡,也是由“计算”到“推理”的过渡,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严谨的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使得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望而生畏,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果不佳。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进程。现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几何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繁重的劳作,学生只能是被动参与、机械接受,教学效率低下,学习苦不堪言。唯有建立在浓厚学习兴趣基础之上的学习,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数学如果只是就知识本身进行教学是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除了概念就是定理,除了数字就是字母。而将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就可以将数学教学置于生活这个丰富多彩的平台上,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这样更能体现数学所特有的美,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图文声像处理效果与特殊的演示功能来向学生直观而生动地展现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圆,夜空的明月、冉冉升起的太阳、石子投入水中所形成的圆形波纹、各种圆形的建筑标志等等,并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视听结合,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刺激,既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优美的图片与风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热情。这样的教学比起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更加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从而改变以往学生认为数学抽象枯燥、难学难懂的认识,让学生对数学探究产生强烈的欲望与动机。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现代教学提出学生并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充分运用旧知来不断地学习新知,从而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提高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丰富有效的数学素材,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展开的积极探究活动。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直观而动态地展现现实生活与大自然中所存在的轴对称图形,以丰富的数学资源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引向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在学生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模拟功能来向学生展现沿对称轴折叠后完全重叠这一现象,这样便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在此基础上我给予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手边的材料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合作与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为直接的经验,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更加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学好几何的关键,初中生空间想象能力薄弱,这正是制约几何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几何有效教学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空间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几何。由此可见空间想象既是学好几何的关键,同时也是几何学习的重要目标。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演示与转化功能,可以在实物与图形之间实现转换,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依据图形枯燥而单纯地讲授,而是将平面图形与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使得教学更加立体化、动态化,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增强与培养。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尚未形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二者之间的矛盾正是一直以来数学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这正是广大数学教师最为关注与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将那些抽象枯燥而深奥的几何概念、定理等以直观而形象的画面、图片与实物等展现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繁琐为简单,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从而架起由学生的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飞跃的桥梁,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如圆柱、圆锥的侧面积的推导,以往的教学采用实物模型演示,只能展现其结果,并不能将其过程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出来,这让教师的讲解不充分,学生的理解不透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功能来将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将其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互相转换的过程动态而直观地展现出来,将其运动的轨迹标注出来,这样便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完成“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转化,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知识点。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几何教学中既符合学科学习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个教学处于和谐、轻松而开放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热情更高,参与度更高,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程度更高,这正是实现几何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如何学习生物信息学篇10

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几何的发展,以古代埃及人们在尼罗河边用来划分土地的几何知识,到今天建设中华世纪坛,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到祖冲之的《九章算术》,使学生明白我们身边的物体的一种空间抽象就是几何,它与我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获取几何知识、探索几何问题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加强几何知识的运用

几何主要研究现实世纪中物体的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等,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推理能力,几何概念实际上就是具体物体的一种抽象,我们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平行线的教学中,利用了书本边缘、课桌边缘、门框、窗框、铁轨、双杠、电线等,让学生分析其中蕴涵着的共同特点,进而抽象出平行线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几何的难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感受到学习几何的意义。

学生在具体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过程中,能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有多大,计算一堆沙子的体积是多少。

三、加强实践操作,发展学生几何观念

信息加工理论学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信息加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感受、记忆、提取、鉴别、比较、分析、综合等心理操作。

杨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识结构主动和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构建其意义。

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实践操作,如用纸片折各种图形或用胶泥捏各种模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测量、实验、平移、旋转、对称等实践活动,通过剪、拼测量三角形内角和等。在这些探索学习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有关的几何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方法。

四、学习几何,体会几何美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