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十篇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十篇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4:07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一旦发生质量或安全问题,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工程事故。只有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性,才能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保障。我国水利工程数量正在不断增多,且工程投资量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大多数工程位于偏远地区,存在诸多的施工安全隐患,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加。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系数,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基于此,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必要性

水利工程施工面临的安全维修较多,且一旦发生,必将造成巨大的损害及恶劣的影响,因此实施安全管理很有必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问题危害大。水利工程施工中,一旦出现高边坡失稳、溃坝问题,则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安全问题,不仅会破坏工程施工环境,还会对施工地质、施工现场水文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继而影响整体施工质量,甚至会酿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威胁施工现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2)水利工程涉及工种较多,施工难度高,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必须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检验,并协调好各项分工,控制每一项施工环节质量,提高安全性。(3)工程施工中事故风险较大。很多时候,水利工程施工需要进行隧洞开挖、石材爆破,这些操作本身就存在很大安全风险。且如果遇到暴雨、滑坡、山体崩塌等问题,都可能对施工过程造成影响,引发安全事故。作为水利事业中关键内容,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提升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能够强化安全管理,有助于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缩短工期,还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在业界的声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不是偶然,通常由于施工中的多方面因素影响所致,具体阐述如下。

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诱发因素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工期、环境、资金、人力等因素影响,一些施工单位侧重于施工造价控制,忽视了施工安全工作,导致施工面临严重的安全问题,具体如下。

2.1施工安全意识不足

由于缺乏完善的施工安全意识,往往会导致安全问题发生,是酿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一些企业过度的追求工程施工产生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且施工管理人员中有些存在严重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离自己很遥远,安全管理较为懈怠,给安全隐患滋生提供了土壤。当然,一些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意识到安全管理重要性,但认为其与高层建筑施工相比危险性较小,加上水利工程具有完善的施工安全技术体系,对安全管理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因此在安全管理人员安排、现场安全措施、安全教育宣传等方面都没有落实到位。

2.2安全责任体系不够完善

具体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未能明确职责,但由于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在安全管理工作实施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施工现场也未实时安排专门的安全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监督,导致施工人员规范化操作未能严格执行,现场材料随意乱摆乱放。甚至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赶工期,出现日夜加班赶工的现象,给工程施工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没有细化到个人,各级人员无法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导致安全管理办法无法落到实处。

2.3安全生产及管理措施不够完善

很多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缺失,对现场安全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也没有严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对施工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水利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但相对于普通建筑业来说,水利行业起步晚,相关制度完善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缺少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力量,是目前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2.4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不够彻底

水利工程中涉及分项项目较多,现场安全检查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关键所在。但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中,现场安全检查工作不到位,甚至为了省事忽略了专项检查、常规检查工作,无法及时排除现场安全隐患。水利工程施工中用到更多大型的施工机械设备,如果无法对这些机械重要位置进行检查,包括基坑、高边坡、脚手架、吊装等,或对于现场重要场所,如油库、临时用电、车辆、宿舍等区域不能详细检查和排除安全隐患。或是对于已经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不能重视,不能对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跟踪监督,以至于无法彻底排除安全隐患,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

3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举措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特点,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强化施工风险管理和控制。当然,对于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需要在具体实施中不断地完善,最终形成适合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安全标准化体系。

3.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构成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水平,必须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而工程安全管理部门也需有相应的管理权利,能依照完善的管理制度开展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现场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监理人员,组织监理方、施工方、业主方等对现场安全进行评价。同时,需要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逐渐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管,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规范,保证施工的规范性、科学性及安全性。

3.2做好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与制度建设

一方面,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构。项目部采用经理责任人制度,安全管理工作由项目经理整体把控和负责,安排安全员作为执行者,对安全员有一定的要求,包括学历水平、从业资格、工作态度等,都要经过严格考核,主要负责各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督和安全检查工作。另一方面,制订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国家和行业规定,制订合理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关键至于落实和执行,这就要求项目经理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文明的施工环境。为提高全体成员的积极性,采取奖惩制,令所有成员意识到安全管理与其直接利益相关,对于玩忽职守、重大失误的人员,务必严惩。

3.3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

实施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将施工现场作为“主战场”,这是由于施工现场为安全事故主要发生点。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充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现场安全抽检制度、安全用电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等,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并加以排除,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2)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无证人员禁止进入现场进行施工操作,同时加强施工现场巡查、门禁制度,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到施工现场中。(3)避免发生为了赶超进度而日夜赶工的问题,减少安全风险。(4)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必须加强,必须能够对现场进行时刻的监督。在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安全监督员岗位,保证现场时刻在安全监督管理中。安全监管人员需要妥善选择,并进行有效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5)在现场设置一些安全警示标语,做好安全防护,时刻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排除,提升整体安全性。

3.4强化对安全施工监管力度

水利工程工程量大,工期较长,同时施工中涉及到多个环节,整体施工跨度较大。基于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必须做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加大监管的整体力度,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1)需要多关键施工环节进行重点关注,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2)对关键施工对象进行安全监管,执行水利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在工程施工中,逐步推行标准化管理,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全体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树立安全意识,逐渐规范各参与方人员行为。

3.5积极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

施工企业必须能够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引入先进、安全系数高的施工工艺,及时淘汰落后的施工机械设备,更新施工安全管理模式,从各方面入手减少施工操作中的失误,为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具体而言,通过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设备,能够推动施工向着规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还能够优化施工流程,减少多余人工操作,切实提升施工安全性能。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篇2

【关键词】泵站工程;管理;问题

泵站工程管理工作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是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及延长其寿命。加强泵站科学管理,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时因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工程设计标准较低,有些甚至没有进行设计,而且大部分以群众运动方式修建,加上经过40多年的运行使用,工程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和损坏,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发挥,也给工程管理方面带来不少问题。本文对小型泵站工程管理上存在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对策作些探讨。

泵站管理工作水利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是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及延长其寿命。科学管理,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存在问题

1、工程设施方面

小型泵站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农田灌溉用水服务、城市给排水以及跨流域调,对合理配置水资源起着积极的作用。泵站与其它水利上程建设不同,无需修建挡水和引水建筑物,还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和其它资源,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投资较少、生产成本低、便于投入使用。但泵站在平时的运转中,由于各种消耗,会引起各方面的障碍,维护较为困难。

2、工程管理方面

传统水利工作下的泵站管理主要针对配套设施的管理。管理范围小,管理面窄。这反映了重工程轻资源的实际。传统泵站管理还存在着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现代泵站管理,就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展望发展,重新制定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管理标准,从而逐步实现泵站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体制与经济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职能也发生了变化。用水对象由原来的农村集体单位变成了个体农户,管理维护费用要靠收水费来维持。要向习惯于无偿供水的农户收取水费和派工维护工程变得非常困难,设施遭受人为破坏严重,难以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水利工作,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作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要利用这难得的机遇,主动争取县、乡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对泵站泵房进行维修。同时,要促使全社会关注水利工作,加快自身管理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多种经济,增强经济实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加强小型泵站工程管理

(1)泵站工程管理单位,是水利部门最基层的水管单位,当地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成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配套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水费收取和水工程的维护、运用、管理。

(2)加大各项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和水管单位,要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力度,宣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水也是商品,要有价使用,要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按用水量对用水户征收相应的水费,共同管好水,用好水。

2、现代泵站管理要标准化

标准化是泵站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施行标准化,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的质量标准,二是管理的工作量标准。质量标准是管理的工程设备应该保持的良好状态和良好程度;工作量标准是达到质量标准所必须做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标准是质量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实现质量标准的前提和保证。管理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便于定岗定责和自动化管理。管理标准应定期修改,不断完善。

3、泵站管理的自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泵站管理工作应逐步实现自动化。它包括水工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的自动化,观测的自动化,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如远程操作控制、各种记录资料的收集整理、技术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等。

小型泵站工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多是历史遗留的,工程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主要和急需解决的。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重要,这些问题之间互相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外,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才能使水利工程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重要性;措施

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从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及试运行的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字资料、图纸、图表、声像及计算材料等都会进行归档保存,从而形成水利工程技术档案,以水利工程建成投产后的管理、运行及养护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因此需要做好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推动水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技术档案作为对水利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真实记载,是水利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利工程技术来源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工程建设投入使用后的管理工作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档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详细情况,特别是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档案可以充分的发挥重要凭证的作用,一旦工程投入使用后存在质量问题,则可以作为追责的重要证据。加强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不仅有利于水利工程档案的开发利用,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水利工程技术档案重要的价值。一旦水利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档案资料残缺不全或是档案资料不准确,则会对档案资料作用的发挥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原始记录、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强化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有效的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水利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在水利技术管理工作中,需要以水利技术档案作为重要依据,同时水利技术档案在水利建设活动及水利技术交流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水利技术档案形成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是水利工程建设各个环节形成的不同形式及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因此需要做好水利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使其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和价值。

2.1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要注意其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一般来说,水利技术档案文件归档应从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施丁图设计阶段施工建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及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批复文件,参考资料等方面着手。对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可在工程结束后。一次收集整理归档,而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由于规模大,投资大,周期长,就应该按可研前期准备,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几个时期进行同步归档整理。通过系统性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2加快推进水利技术档案标准化。水利技术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按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现行档案法规文件精神,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力求符合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把水利工程技术档案工作进行分解,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规范,使水利工程技术档案达到标准化。

(1)工作方法的标准化。首先应确定积累、立卷、归档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其次建立标准的技术档案工作程序图,具体列出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工作的周转运行图等等,使其达到程序化。

(2)管理制度标准化。从水利工程建设的批复文件及勘探、设计资料的形成、积累、分类归档、打印、发放、回收等到技术档案的整理、鉴定、保管、利用及档案人员岗位制度等都要有统一的标准,而且要形成文件,用制度固定下来。为达到标准化还必须建立奖惩制度,对水利工程技术资料形成的每个重要环节,凡是有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上都应给予适应的奖励,对确实属于不重视档案工作,工作马马虎虎,对档案工作造成损失的,应给予必要的处分,从而在抓档案管理工作中,树立先进典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把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实。

(3)统计标准化。所谓统计标准化就是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对水利工程各阶段技术档案工作实现统计监督。具体就是统计技术档案的收进、移出、结存、整理、鉴定、保管、利用、业务指导及其它等相关的各项内容。只有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统一格式的报表,才能有完整可靠的技术档案数据。

2.3做好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的库房管理工作

在库房管理工作中,需要制定一定标准化管理的方法,严格依照标准化管理要求做好库房的防火、防虫、防晒、防霉、防鼠等工作,同时还要根据《档案法》的相关要求保证库房具有良好的通风性,保持适宜的湿度。库房的设计要做到科学合理。这样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准确、迅速的查找到借阅者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另外,由于当前技术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借助于检索工具来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技术档案,这就需要检索工具也需要做到标准化,从而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的水平。

2.4加快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近年来网络技术得以普及,水利工程的资料管理工作也充分的运用了网络平台,水利工程项目数据库的建立,使各类水利工程信息及进度在网络系统中能够综合的体现出来,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监控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快水利工程技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对重要文件进行归档,特别是纸质文件需要与电子文件一并进行归档,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数据化,满足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档案资料的利用需求,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

3结论

水利工程技术档案能够真实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如实反映,具有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琐碎性,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细致的做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水利工程技术档案在水利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为水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学成.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4(2).

[2]高宁.论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管理与资料整理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3(5).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篇4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标准化数字水利

水利信息,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及水利事业相关联的各领域内生成和应用的信息内容的总和。水利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利用责任信息技术,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应用,包括信息的采集、处理、加工、传递与应用。随着“数字水利”的提出,人们逐步认识到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才能实现水利行业的管理现代化,达到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数字水利”能够为水利行业构造一个统一的、立体的、开放式的信息系统,为水利部门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水利重点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将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及信息技术运用到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中去,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机制,推动水利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势在必行。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拉高水利工程建设绩效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我国,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21世纪的中国水利,面临着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治理、节约和保护,将是水利事业今后发展的重要内容。水利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水利技术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陆地和海洋水文测报预报、水利规划编制和优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防汛抗旱减灾预警和指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调度等各个方面。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大大降低各种水利设施的运营成本,大大提高水利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水利信息化的现状

1、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

在水利系统中,一些干部和职工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中央的要求尚有距离,缺乏紧迫感;统一指挥的建设机制尚不健全,缺乏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全局建设的有序性。

2、水利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

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广量大,工作条件艰苦,而长期以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致使目前信息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较为落后,西部地区的站点密度还严重不足,至今尚未形成覆盖全国和全行业的信息网络。

3、水利信息化现状尚难满足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需要

水利信息化对信息的准备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尚未得到很好解决,致使目前我国在水利信息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未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4、水利系统目前规划、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信息化需要

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在水利系统的一些专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在些基础性项目的开发中,还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急需加强统一规划和管理;此外,信息化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适应信息化工作的新形势。

三、如何做好水利信息化工作

1、加强认识、加大投入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信息资源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共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政府支持为主,高度重视水利的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确保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水利信息化工作必须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在水利工程中,重视信息化建设并积极落实资金足额到位,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使用,保证有规划,有计划的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2、重视水利信息化标准工作

水利工程信息化标准化是制定、贯彻和实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过程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优质高效信息网络的连接和各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水利资源信息的共享,并保证信息的安全与可靠等等,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标准化是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基本手段。因此,认真规划、制度、贯彻和实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各项标准是水利信息化的前提。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⑴数据管理方面

水利资源数据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需要的主要基础数据。目前我国采集该类数据主要方法技术有:实地测量、目测以级两者的结合;航空测量、实地测量以级两者的结合;卫星遥感和航空相片与实地辅助测量相结合;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实地测量相结合。在数据采集面所涉及标准有地理数据标准、遥感数据标准、水利资源专用数据标准(包括二类调查数据标准、三类调查数据标准等)、统计报表标准、制图标准、文档标准等。在数据管理方面所涉及其它标准还包括分类与编码标准、数据备份标准、数据更新和维护标准、数据质量管理标准、数据交手与服务标准、数据集成标准等。

数据标准化可减少项目建设重复投入,积累历史数据,并有助于信息化建设的扩展性,延长信息系统的生命期。

⑵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考虑到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搭建相应的信息系统平台,而且这些信息系统大都是多层次的体系结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和建设方面所涉及的标准有数据库标准(包括数据库建库标准、数据库口标准等)、硬件标准(包括各级计算机系统的设备配置与要求、计算机场地环境等)、软件标准(包括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软件功能、软件评审、测试、通用接口等)、系统安全标准(包括数据库安全、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软件工程标准(包括信息系统建设规范、验收规范等)。规范信息化标准有助于统一规划、分步建设,长期完善,最终形成整体的管理系统。

⑶管理制度方面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水利管理规定,如水利工程管理规定、水利规划设计规定、水利档案管理规定、水利监测评价指标、水利项目管理文件组成等,做好制度建设是水利信息化持续建设的重要保证。

⑷加强行业交流,促进资源共享

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涉及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因此,应在水资源和其他专业充分交流的基础了,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加强信息资源综合集成,建设能够覆盖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各个环节的完整标准体系,规范各流域或区域的系统建设,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信息交互的高速化、规范化、一体化。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技术标准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我国的水利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一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的标准进行分析,揭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逐步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二、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较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三、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首先,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辅,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加入wto后,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第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第五,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

abstract:withthecommunicationandtherapiddevelopmentofcomputertechnology,allkindsofinformationauxiliarytoolsinwaterconservancyengineeringmanagementhasbeenextensivelyapplied,thewaterconservancyprojectmodernizationadvancementtospeedup,waterconservancyprojectmanagementfromthestartoftheexperienceofthetraditionalmanagementmodechangetomodernmanagementmode,therefore,thewaterresourcesmanagementinmodernresearchhasimportantsignificance.thispapermainlyanalyzedfromseveralaspects.

Keywords:waterconservancyprojectmanagement;modernization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实施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1.1基本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树立民生水利工作理念,以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工程管理良性运行机制体制,研究制定、完善工程管理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办法,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工程信息的基础上,以标准化推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现代化,建立健全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发展的根本性转变,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1.2具体目标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进行系统化、精细化梳理,认真开展工程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编并入库,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建立数学模拟系统,逐步实现工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立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水情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系统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公共通信传输线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传输、信息存储管理和在线分析处理,实现对工程运行状态的安全评估和预测预报,实时掌握工程的运行状态,为快速、准确、科学制定工程维护管理策略提供决策支持,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科学调度服务。

2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主要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重点需要加强工程管理设施与监控手段建设,结合完善有关工程基础资料、管理标准与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工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精细化、现代化。

2.1管理体制方面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实施内部改革,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上大胆创新,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推进维修养护队伍市场化工作,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2.2管理制度方面

按照有关技术标准与管理规程,结合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认真开展水利工程基本资料收集、整理,健全和完善工程管理标准、运行检查表格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标准、管理制度体系,实行严格的工作考核,为实现工程“精、准、细、严”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3管理设施与手段方面

2.3.1监视系统建设

建设工程视频监视系统,监视工程的日常情况诸如河流流势,大坝、闸门运行情况以及破损情况等,节省人力物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防洪调度及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提供准确的实时依据。监视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监视点布局合理、数量足够,信号传输系统快捷、清晰,保证监视的全面性、实时性。

2.3.2监控系统建设

结合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根据工程管理的需求,建立工程监控系统,通过对各监控点的图像、语音、数据进行处理,实施监控,并结合远程视频技术的应用,及时了解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远程控制工程的操作(诸如闸门起闭等),实现统一操作,统一调度,体现工程管理现代化。

2.3.3监测系统建设

完善工程监测设施,建立仪器先进、定点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监测点全面、传输及时的监测系统。对工程发生的裂缝、渗水、沉陷变形等情况及时监测,准确地传至管理中心,从而做出及时迅速的处理,在改变现有工程设施远不能适应现代管理需要局面的同时,也为地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2.3.4维修养护巡检系统建设

工程维修养护是日常管理重点工作之一,加强维修养护工作,实现维修养护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选择典型堤防段试点建设维修养护巡检系统将非常必要。结合网络技术、地理编码、地理信息技术、GpS、GpRS、信息安全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建立维修养护巡检系统,实现信息实时传输,具备考勤、位置查询、巡查问题上报、信息查询及问题协调处理等,从而推动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程序化、精细化。

2.3.5安全评估系统建设

安全评估系统是“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件,工程管理的数据和信息量是大量的,各种数据都需要按一定结构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存储及处理系统建设,构建工程管理数字化集成平台。

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对自然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对工程实体、水流运动等等各种自然现象进行各种尺度的实时模拟,形成一个面向具体应用的虚拟仿真系统,对工程信息进行安全评估与综合处理,为准确揭示和把握工程在运行中遇见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2.3.6运行管理系统建设

建立内容全面的决策支持库,涵盖诸如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专家评审意见,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各种工程管理的模式、运行管理情况,工程管理考核情况,工程管理技术及相关管理人员技术要求等,形成方案决策的大背景,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置身于此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从中选择一个可行方案。同时对数学模拟的结果进行后台处理,使之以较强的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为决策者研究、讨论、决策提供支持。

2.3.7建设管理系统建设

该系统对在建工程各种信息及参建单位有关信息实施网络信息数据库管理,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缘由、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以及投资管理等。

2.4队伍现代化建设方面

水利工程现代化及精细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水利管理人才,为确保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措施来抓。着力改善人才结构,大量引进和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加强水利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强化管理队伍的技术培训,研究管理队伍健康、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真正调动好、运用好、发挥好管理队伍的积极性。

3实现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基本途径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近年来,国家针对工程管理实施了系列活动,进行了水管体制改革,中央及地方财政每年下达一定的维修养护经费,工程运行管理得到了根本性保障,但是人们的“重建轻管”思想仍未从根本上扭转,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发展,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建管并重、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负起责任,坚持建管并重,从水利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逐项强化和落实责任,提出管理工作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将具体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环节,并及时了解工作实际,协调解决问题,督促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从而实现水利事业的更大发展。

3.2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进一步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上大胆创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内部运行机制,围绕保证维修养护质量、降低维修养护成本,进一步研究日常维修养护管理程序,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促进维修养护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建立工程维修养护竞争机制,尽快实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并通过研究制定维修养护市场准入机制、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维修养护市场秩序,维护市场良性运行行为。

3.3实施科技创新,实现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在管理上的运用

进行科技创新,是水利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的必要途径。因此,必须进行管理现代化发展规划,积极研究、引进、推广使用管理新技术,建立安全监视、监测系统,实现工程运行自动化控制,增加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通过实时掌握和了解工程运行状态,评估工程安全状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推进工程管理现代化进程。

3.4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人是工程管理的实施者,是管理的主体,如果没有一大批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引进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大管理技术培训力度,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提高水利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等综合素质,使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全面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同时研究制定激励措施,真正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3.5狠抓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作为促进工程管理的一项有力措施,必须长期坚持不懈。需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要求,加强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领导,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要求,围绕各自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沟通、指导,形成合力,积极推动部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建设,努力实现工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

3.6继续狠抓工程日常管理以及调度运用管理

按照工程管理要求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加强水库大坝、水闸及堤防渠道等主要工程设施检查检修,特别是汛前的隐患排查,确保设备完好、正常运行;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调度运用方案,实施科学调度,确保工程安全良性运行。

3.7齐抓共管,通力合作

如果不对工程管理进行认真研究,不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就不能实现工程的安全良性运行,其防洪减灾能力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工程管理工作需要规划设计、建设、财务、人事、水政、防汛、水保、通信网络等部门的共同重视与大力支持,比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管理现代化需要,规划设计必要的现代化管理设施与手段,建设管理时,充分结合工程运行管理标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等等,实现管理大家抓,全面推进工程管理现代化。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篇7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水利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有利于为水利建设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投资之前要进行科学调研其可行性,以论证建设项目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在这一过程进行投资估算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

(2)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工程造价的前期控制。建设项目在科学调研阶段,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及开展初步设计,对工程规模、工程范围和设计标准比较其技术和经济因素,优化设计方案,从而强化工程造价的前期控制。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工程投资规模的宏观控制。建设项目根据当前有关费用的标准和定额编制的工程投资计划来对项目进行初步设计概算。初步概算编制的准确有利于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控制,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如果概算偏低,在施工过程中导致基本建设规模失控,资金空缺,不能按计划完成工程建设。

(4)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有利于前期建设资金的筹措。水利水电工程资金来源多元化,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保证资金在限定的时候到位顺利开展工作。

(5)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工程招标。招标投标是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改则的重要内容。合理的标底可以在招标投标中选出经验丰富最优的承包商,避免招标过程中出现变相要价压价的竞争现象,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6)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对工程造价实施控制。科学合理的对造价实施控制管理方法,分析影响资金运行的主客观因素,调整影响客观因素的投资,尽量避免主观因素对投资的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滞后的原因

(1)我国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完全进入市场经济运行体制较迟,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限制了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包采集缺乏时效性且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信息发挥不了其作用;软件智能化程度低且功能单一,软件之间无法实现共享;互联网技术运用不熟练,没有制定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工程造价计算途径多样化,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无法对工程造价的总过程进行管理。

(2)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计价方法不够科学。目前我国大多采用通过预算来确定工程造价,即按定额计算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通过取费标准计算,再根据相关的文件规定进行调整和补充,最后得到工程造价。

工程计价方法不够科学。当前,我国都是采用通过预算确定工程造价,也就是按定额计算直接费,按取费标准计算间接费、利润、税金,再依据有关文件规定进行调整、补充,最后得到工程造价。直接费与间接费的计算依据分别是参照定额和取费标准。定额既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实物与物化劳动的消耗量,同时还包括了各项消耗指标所对应的单价,属“量价合一”的定额。

(3)工程造价管理监督不完善。建筑市场中变相竞争现象严重,诸如盲目压低工程造价、压缩工期、不按质论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等现象已经相当普遍,一旦出现上述这些问题,极易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影响工程质量,延长工期,超过预算,降低投资效益,浪费人力和物理。同时,设计人员为抬高标准变更设计,施工时频繁变更多因设计精度和深度的不足;投资方只希望以低价招标,但是往往忽视对投标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查,导致出现转包行为,承包方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盈利”的方式承揽工程,靠合同漏洞和监控不力来“赚钱”,造成工程造价管理的被动局面。

(4)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工程定额按管理权限和主编单位有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等。地区定额是由省定额站编制颁发在全省统一执行的,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又由政府颁发了市政定额,由于两部门的要求和掌握尺度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常发生矛盾,致使定额使用单位无所适从,有关主管部门难以仲裁。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改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改良与发展。解决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出现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可以对工程全过程造价进行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建立完善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方法,强化法律意识,加快法律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明确各工程造价管理主管部门的关系,制定各部门协调沟通的制度,使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和指标具有紧密型与连贯性。设立专门的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对于政府和非政府投资国家需分开进行管理。

其次,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网。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站,工程分类、材料编码、材料分类及指标和价格都存在差异,不利于造价工作者查找信息。建立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网,统一信息采集标准,统一信息编码,统一数据库解决方案,统一口径内容,有利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发展,也是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使用者查询、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与参考,便于国家主管部门实行统一的管理与协调,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科学化、信息化、规模有序化。

(3)建立工程造价网络市场操作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网上建立工程造价网络市场操作平台,模拟建材市场,开辟建材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业管理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和信息共享是必然趋势,网络招投标也会逐渐实现,提高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和透明性,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科学健康发展。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管理;目标

为了促使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此行业的管理现代化进程不断强化,利用投入力度的加大,持续引进现代化工艺、材料与技术等方式,特别是选择了信息化技术与自动监控技术,对传统的水利工程持续改造与除险加固,防洪标准显著提升,使水利工程的面貌获得充分改善。与此同时,通过进一步改革,促使水利工程的管理转变为定员定岗以及分类定性,促使管理充分分离,建立健全管理与激励机制,促使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1管理现代化概述

水利工程管理通常是按照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以及经营理念,对现存的水利项目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全方面的管理。伴随我国现代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水利工程还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满足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产生全面、合理的现代化运作理念以及管理方法。因此,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能够符合现代化水利工程的具体要求,构建先进、合理、高水平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内容包括:工程设施具有高标准性,调度监控方法具有的现代化,建立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的管理方法,成立现代化的管理团队[1]。对我国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建设来说,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管理作用,说明我国水利工程行业管理,属于不断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水利工程的管理方法存在某种局限性。所以,探寻一种水利工程管理转变的模式,促使其慢慢转变为现代化的水利管理,找出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管理方法,是现阶段水利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针对水利工程管理而言,应该制定一套审核标准进行规范与管理,使其具备细节化、标准化以及精确化等特点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提供高水平的水事服务。因此,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有效实施,促使水利工程在保证质量与工期的情况下完成,进而为日后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是水利工程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使水利工程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2达到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措施

2.1设计应该满足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的特点

管理目标通常是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决定,不管是区域性与流域性,或者是市县、省与部管工程,都需要符合设计标准,使经济使用寿命充分实现,另外,环境面貌应该充分保持,具有较高强的文化品位,使其符合基本要求。对于选择何种控制技术与设备进行工程建设,以及投资、环境等不同因素均有较大的影响,与管理目标不存在因果联系[2]。一些新型设备与工程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均比传统的好,其与转型期人们的浮躁思想存在较大联系,也就是盲目的追求现代化,促使技术显著发展,但是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就会导致质量明显降低。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该充分考虑此类问题,特别是新型工艺以及材料等的应用,切记不可盲目的追求技术的先进,为日后的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麻烦,虽然表面工作做的很好,但内部不具备耐久性与安全性,也不能符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2.2所有设备均需要高效、安全的运转,将其作用充分发挥

此目标与管理的水平具有较大联系,需要进行规范的维修、养护与检查、测量,确保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具有的安全性能充分掌握,还可合理使用。另外,还应该进行规范的安全与运行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切实发挥自身功能,例如,发电、供电以及灌溉等,其也属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目标。

2.3以效率和公平为原则,强化管理思想,使管理团队可履行自身职责

管理者是水利工程达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只有注重人的全面、系统的发展,才可以满足人类社会不断续发展的具体要求。传统模式在我国水利工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有人员冗余与机构臃肿等多种现象,“滥竽充数”与认真工作的人员之间互相影响。此外,水利工程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还不够完善,引发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均较低,在进行管养分离以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通常为事业单位,它内部的管理人员都十分精干,所以,管理效能较好,其充分满足历史发展与进步的具体要求。

3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实现的影响

3.1满足治水思路的有关标准

在社会生活对水利工程建设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新目标,在这一发展目标当中,如何在保证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做好对水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状态,为满足民生需求提供支持,成为了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在这一指导方针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作为保护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状态的部门,其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扩大工作范围,通过对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来实现改善生态、提高效率、安全生产和服务民生的目标,为水利工程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3]。

3.2满足管理考核的有关标准

在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政府部门为了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出台了水利工程考核方法,这一考核方法的出现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了规范标准,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带来了重要支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想要在有效管理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实现考核评分的最大化体现,就必须要不断的提高、更新工作水平,使自身的工作水平能够满足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实现考核高评分的同时,使自身的管理工作思路、行为能够成为业内的典范,为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与建设带来良好的动力支持[4]。

3.3满足水利行业的具体发展需求

从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效果及其未来发展目标的分析来看,我国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必然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大力发展自动监控、集成化信息化管理等技术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全面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因为再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也取代不了“人”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其最多只是辅助管理人员的技术手段支持而已,所以实现科学技术与专业人才的双向发展,才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代化发展的正确道路。在确定这一发展方向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尽力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以此来满足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也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综合水平的进步带来支持[5]。

4结束语

水利工程要想达到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技术与全面素质的提高相符合,且不可以利用固定化的标准去衡量。此外,水利工程要想达到管理现代化的有关建设,必须加强维修经费与建设资金等相关投入,对于每一个企业达标的经验而言,需要达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应该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在水利工程管理时,应该对此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李俊鑫,孔维佳.论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5):233.

[2]丁正红.探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的目标[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156.

[3]范锡山.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6):95-96.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篇9

关键词:水库;管理;思考

abstract:accordingtothereservoirmanagementsituationandcharacteristics,emphasizingthereservoirmanagementimportanceandnecessity;putforwardthetraditionalreservoirmanagement,thebasicprinciplesofmodernreservoirmanagementandtheenvisagedowellmodernreservoirmanagement.

Keywords:reservoirmanagement;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V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水库是由人为建造的工程部分和自然构造的资源部分组成的水利工程设施。工程部分是指各种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水库管理工作是水库的利用与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挥它的功能和效益,管理是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

我国的水利工作正处于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阶段。作为水利工作重要内容的水库管理工作,必须跟上这个转变,逐步实现水库管理的现代化。

水利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工作应增加科技含量,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二、传统水库管理

现代水利是相对于过去的传统水利而言。传统是对以往的总结和概括。传统水利是以兴利除害、防洪渡汛、供水发电为主。回顾过去有其客观发展的必然性。面对现实也有严重的不足,那就是重建设轻管理,重工程轻资源。

传统水利工作下的水库管理主要针对人为建造的工程部分即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管理范围小,管理面窄。这反映了重工程轻资源的实际。传统水库管理还存在着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

管理主要是通过规程规范来实现。传统的规程规范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由设计根据理论分析提出的要求;二是在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三是由其它行业借鉴,各水库管理单位相互学习,相互参照。在这三方面中,第一部分偏重理论分析,难免有脱离实际之处。第二部分虽然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但却是被动的和初级的。按现代观点他是传统和落后的。第三部分虽然是应该和必须的,但如果脱离实际则变成抄袭而流于形式。总之传统的规程规范由于经验不足,重建轻管等原因,理论内容多,实际内容少;定性内容多定量内容少,看起来很全面,不少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执行,流于形式,特别是工程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规程更是如此。这必然导致重更改大修,轻检查养护。检查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变成了故障找人;养护流于形式,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只有修理,必然形成以修代养。

三、现代水库管理

现代水库管理,就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技术,新任务,新要求,展望发展,重新制定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管理标准,从而逐步实现水库管理的现代化。

3.1现代水库管理不但要管好工程还要管资源

水库管理工作是针对水的工作,它不但包括水的安全、水的利用还应包括水的好坏和水的多少。管水的单位不管水的好坏和多少,显然是不合道理的。所以现代水库管理范围应向上游延伸和扩大,管理工作内容相应增加。不但要管好水工建筑物及其配套设备还应管理水库岸坡,流域植被。管理的职责,不单是工程设备的安全运行,还要包括水质水量,合理利用。当然由于和地方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受到制约,但我们应该也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岸坡是否稳定,有无塌方、滑坡。定期调查了解库区植被、水土流失,定期调查了解流域范围内污染源及水污染状况,写出分析报告和治理改进建议,保护水库的水质和蓄水能力。

3.2现代水库管理必须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水库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所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不单是针对防汛度汛,应该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所谓预防,就是超前工作,有备无患。这既体现了管理的主动性,也体现了现代的科学性。就一般概念而言“管理”重在预测,没有预测,管理是被动的。也只有真正做好了预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3.3现代水库管理要标准化

标准化是水库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施行标准化,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的质量标准,二是管理的工作量标准。质量标准是管理的工程设备应该保持的良好状态和良好程度;工作量标准是达到质量标准所必须做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标准是质量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实现质量标准的前提和保证。管理标准应尽可能量化,便于定岗定责和自动化管理。管理标准应定期修改,不断完善。

3.4水库管理的自动化是其现代化的必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库管理工作应逐步实现自动化。它包括水工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的自动化,大坝观测的自动化,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如远程操作控制、各种记录资料的收集整理、技术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等。

3.5高度重视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水库管理工作是上百年的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多有变化,然而管理是连续的,技术资料也必须是连续的。所以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是水库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资料档案重在收集建立。收集的前提是基层工作人员每做一项工作,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工作记录既是履行职责的标志,也是以后工作的依据。工作记录必须严格、真实、准确、全面,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工作记录要作到及时填写、及时上报、及时分析整理、及时归档保存。这些要求应体现在管理标准中。

四、现代水库工程管理的重点是检查观测和维护保养

4.1水库工程管理

现代水库管理虽然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但工程管理仍然是主要内容。因为资源只有通过工程才能发挥效益。工程部分又以闸门、启闭机等机电设备最容易出问题。总体上看工程管理的内容是看管、运行、检查观测、维护保养、安全鉴定、更改修理、除险加固、直至工程报废。

看管是看守保护,使工程不受人为破坏。

运行主要指配套设施(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观测设施等)的操作运行;大坝等挡水建筑物在水库蓄水时就自然处于运行状态。

4.2水库检查、观测

检查、观测是工程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检查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程设备的状态,及时发现隐患。所谓确定工程设备的状态,是指通过检查观测确定工程设备性能的完好程度,为安全运行提供依据。发现隐患是为更改修理、除险加固、乃至报废提供决策依据。检查和观测是同一性质、同一目的,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方法的管理基础工作。

4.3水库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是工程管理基本内容。它是在工程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出了问题再去处理那是修理。维护保养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工程设备的美观、完整、良好的状态,延长寿命。维护保养对于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观测设施尤为重要。

维护保养与检查观测共同构成了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他们是工程管理经常的、大量的、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是搞好工程管理的基础。所以他们应该是现代水库工程管理的重点。

安全鉴定是最高级别的检查鉴定。他是在常规的工程检查观测,维护保养的基础上,外请专家对工程设备进行检查分析鉴定,作出结论,以确保工程设备的安全运行。只有做好检查观测,维护保养工作,才是真正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全过程管理原则。更改大修、除险加固是工程设备出现问题,性能改变时采取的恢复性能和状态的技术措施。

因此现代水库工程管理对安全鉴定、更改大修、除险加固等应该作为项目来管理。其具体内容是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初步分析、项目建议、竣工验收等。

五、检查观测维护保养工作标准的制定

检查观测维护保养工作标准有些是为了安全可靠的运行,有的是为了延长寿命,他们应根据工程设备的需要来制定。所谓工程设备的需要是指为发挥它的功能,延长它的寿命所要求的必需作的工作。他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被管理对象的客观需要;二是指满足客观需要的最少投入。所谓被管理对象的客观需要,是指根据工程设施所固有的规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承受一定的荷载和一定的工作制度,对它们进行科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预测得出的实际需要。这种计算分析预测基于三部分内容:一是以原有的规程规范为基础,对以往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二是工程设备固有的关键点关键部位分析,三是非等强度等寿命分析。原有的规程规范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应该作为基础。所谓关键点关键部位是指涉及安全可靠的点和部位,如果这些点和部位出问题则会造成事故。非等强度等寿命是相对等强度设计原则而言,它是指工程设备在设计制造时,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设备的零部件、结构的不同部位不同断面不可能做到等效果、等寿命。他们在投入使用后出现问题的先后不同。最先出现的就是我们要找的薄弱环节、薄弱点。这三方面各有侧重,加以综合利用制定标准,就能满足管理需要。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篇10

2020年前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排灌工程体系;引排顺畅、生态良好的农村河网体系;水质达标、水量保证的农村饮水安全保证体系;职能明确、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保障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利需求,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苏南地区2015年实现农村水利基本现代化,苏中、苏北地区2020年实现农村水利基本现代化。具体目标见表1。

2江苏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建设标准

我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主要遵循《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和《江苏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标准(试行)》。

2.1《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1)灌排设施配套。苏南、苏中圩区、平原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0%以上,淮北地区、沿海地区和丘陵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以上。日降雨150~200mm雨后1d排出积水。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在田面0.8m以下,盐碱土地区在1.2m以下。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以上。(2)农田平整肥沃。条田面积淮北平原地区13.33•hm2以上,其他平原地区6.66•hm2以上,丘陵山区3.33•hm2以上。耕层厚度大于20cm,沙土区壤有机质含量20g/kg以上,非沙土水旱轮作区20g/kg以上、旱作区16g/kg以上。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3)田间道路畅通。机耕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接,路面净宽不少于3m,高出田面0.3~0.5m,主要路段硬质化;生产道路净宽不少于2m,高出田面0.2~0.4m。(4)农田林网健全。沟渠路设置防护林带,干支渠和机耕道路两侧配置2行林带,农渠配置1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建设标准。(5)生产方式先进。平原地区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不低于80%,丘陵山区不低于6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6)产出效益较高。种植粮食田块年产1.5万kg/hm2以上,种植其他作物田块纯收入3万元/hm2以上。

2.2《江苏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标准(试行)》(1)防洪除涝。防洪设计标准达到国家规范,圩区确保解放以来最大洪水不出险。除涝10~20年一遇设计暴雨,农田雨后1d排出,镇区骨干河道水位不超过设计控制水位。(2)灌溉节水。淮北、沿海、丘陵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大于80%,其他地区大于90%;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80%以上;大、中、小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达到0.5、0.6、0.7以上。(3)农田降渍。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在雨后2~3d内降至田面0.80m以下,盐碱土地区1.2m以下。(4)工程配套。灌排降工程布局合理;中沟级以上建筑物配套率100%,小沟级90%以上。(5)水生态环境。农村河道建立轮浚和管护机制,水面率保持不下降,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0%以上。(6)饮水安全。城乡饮水水质分别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农村自来水入户率98%、供水保证率95%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整治达标。(7)科技推广。推广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建筑物,以及生态河道、节水灌溉、农村水利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平台等先进适用技术。(8)运行管理。工程产权明晰,责任主体明确,长效管理措施及运行经费落实;乡镇水利站职责明确,人员经费落实,管理能力和水平适应农村水利发展需要。

3江苏农村水利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3.1围绕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进一步加强项目对接,资源整合,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全面加快农田水利设施更新改造步伐,达到“沟渠标准化、设施装备化、灌溉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一是合理配置各种水源,做到蓄、引、提、调相结合,中、小、微型工程并举;二是合理布局各级引排水渠道,做到引水有门、分水有闸、过路有桥、运行安全、管理方便;三是合理布置灌排渠系建筑物,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物;四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灌溉、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五是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布局,实现格田成方,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3.2围绕生态文明工程,加快农村河网水系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江苏现有农村沟河102.4万条(处),其中,县级河道2103条,乡级河道19124条,村庄河塘21.45万条(处),农村生产河道78.8万条。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6279km2,其中,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面积4018km2,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面积2261km2。一是应加快推进河网水系工程。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按照“畅通水系、恢复引排能力、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拆坝建桥、方便群众”的要求,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和用水条件,实现农村河道“河畅水清、功能健全、岸绿景美、人水和谐”。二是应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丘陵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进行坡耕地和沟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平原沙土区以镇村河道或行政村形成的小区域为单元,采取沟、河、渠堤坡植被和工程护坡以及沟头防护工程等措施,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加强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对生产建设项目防治水土流失的管理,努力实现“山川秀美”。

3.3围绕幸福民生工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体系到2012年底,江苏将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177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但由于早期建成的农村小水厂供水设施老化、制水工艺落后以及饮用水安全标准提高等原因导致全省农村还有1400余万人不同程度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应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创新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继续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力争实现同网同质,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民居住分散偏远的地区,建设集中联网供水工程,尽可能提高供水保证率。力争用2~3年的时间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消除城乡居民在饮用水上的差别。

3.4围绕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水利工程管护体系建设以进一步落实工程管护主体为核心,以明确工程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为抓手,以创新工程管护模式为重点,加快建立适应省情、水情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完善专业化管理、群众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建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一是按照“机构健全、职能明确、政策落实、队伍精干、能力提升、服务到位”的要求,从理顺体制机制、落实经费保障、阵地队伍建设、深化事业改革等方面,全面推进乡镇水利(务)站达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按照“自愿组织,民办公助,民办民营,共同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受益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中的作用;三是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农村水利工程委托社会化的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管理。

4江苏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程建一是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以75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现代化灌排渠系和解决“灌区最后一公里”为重点,依据《县级农田水利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各类资源,实行集中投入,连片治理。二是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依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可研》以及《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中心,全面完成24个大型灌区、99个重点中型灌区改造任务。通过完善配套,改造灌区骨干工程,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和排涝标准,增加和恢复灌溉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农村河道疏浚整治项目。以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工程以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为抓手,依据《2013-2015年农村河道轮浚规划》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规划》,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整治农村水环境、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按照“恢复引排、沟通水系,拆坝建桥、方便群众,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的要求,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河道疏浚和管护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四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认真开展调查评估,全面核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创新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再解决14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农村生活用水质量和供水保证率,保证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五是农村小型公益设施桥梁建设项目。依据全省农桥建设项目库,严格按照《江苏省省级农桥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农村小型桥梁进行更新改造,每年更新改造农村小型桥梁6000座以上。六是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田间工程与蓄水保土耕作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综合治理。

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km2。七是山丘区水源保障工程项目。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需水要求,合理规划建设水库、塘坝、水井、提水泵站等工程布局,解决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过程中的水资源保障问题。依据《江苏省重点塘坝建设规划》,用5年左右时间,对全省1201座重点塘坝进行加固改造。八是千亿斤粮食产能末级渠系改造项目。依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围绕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确保粮食增产目标实现。九是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依据高效节水灌溉规划,按照合理布局、连片推进、规模开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10个,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发挥规模效益。十是国土、开发、发改等其他部门涉及农田水利的项目。要依据《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和《县域农村水利建设规划》,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加强项目和资金整合,集中连片治理,发挥规模效应。

5江苏农村水利现代化分区治理模式

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区分各种不同类型,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对丘陵山区。应建塘筑库,库塘相连,建立蓄、引、提、调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工程系统,提高水源保证率。一般稻麦轮作区,亩均蓄水量应达200m3,补水流量0.009m3/(s•hm2)。结合水源条件调整种植结构。亩均蓄水量300m3时,可基本满足山丘区水稻种植要求;亩均蓄水量160~200m3时,可基本满足水旱比3∶7的种植要求。同时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管道灌溉。对平原地区。应实行洪、涝、旱、渍、碱、淤兼治,田、林、路、渠、沟统筹考虑,完善河网水系,加强灌排渠系和条田化建设,合理布置大、中、小沟和田间灌排系统,加强田间建筑物工程配套建设,提高灌排标准。平原河网地区的小型机电灌区,特别是高沙土区,应大力推广管道灌溉;砂土区的大中型灌区,积极推广生态型混凝土衬砌渠道工程措施;高附加值的特种经济作物种植区可推广喷滴灌工程。对圩区。应按照内外分开、灌排分开、高低分开、水旱分开,控制内河水位、控制地下水位、控制土壤适宜含水量的“四分开、三控制”原则,以圩堤达标、泵站更新改造、圩口闸建设为重点,疏浚圩内水系,实现挡得住、排得快、降得下、灌得好。同时,加强田间工程配套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

6江苏农村水利现代化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加强部门配合,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建立健全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强化检查考核,加强对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四是加大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农村水利、参与农村水利的良好氛围。

(2)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切实用好公共财政投入政策,确保当年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对农村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有明显提高;二是落实好从土地出让受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专项政策;三是用好水利建设基金政策,确保基金用于农村水利建设部分足额征收、管严用好,充分发挥效益;四是深化农村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规范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不断扩大农村水利的投资渠道。

(3)加强建设管理。在项目管理上,推行规划许可制、竞争立项制、专家评审制、绩效考评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在资金管理上,推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审计监督制、纪检监察制,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工程安全、质量安全”;在建设管理上,全面推行“四制”,以及项目公示制和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在工程管理上,坚持分类定性、分级管理,创新管护模式,建立政府补助、受益群众参与、资源合理利用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水利管护机制。

(4)坚持典型引路。苏锡常地区及苏中有条件地区:加强资源整合、项目对接,以县为单位,打造上规模、集中连片、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高标准农田水利示范区。其余地区:整乡整村推进,每个县每年建成2个以上规模化的典型示范片,并逐年扩大规模。同时,认真抓好农村河网水系工程、灌区改造工程、丘陵山区小流域治理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示范典型建设。

(5)坚持科技创新。一是加强科学研究。全面开展农业灌溉利用系数测定分析,农村生态河道治理技术研究,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节水技术研究,重点进行泵站更新改造和装配式建筑物技术的研究。二是加强技术推广。加大先进实用农村水利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圩口闸、排灌站、防渗渠道、农桥等工程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专业化安装。三是加快信息化改造。按照运行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加快建立农村水利的基础数据库和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提高农村水利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