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十篇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十篇

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6:47

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训练是否会束缚想象力,希望能帮到你。

为什么一定要“讲逻辑”?采访中,也有家长认同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观点,但并不清楚“逻辑”在思维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网友黄炯林说:“‘逻辑’是个外国词儿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老祖宗就没讲过‘逻辑’。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逻辑呢?”

哪些方法简便易行?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阿芸比较认同对孩子进行科学思维方法培训的观点。阿芸说:“我们小时候从来就没有关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不知道解决问题时该从哪里入手,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棘手的问题时,马上就手忙脚乱了,感觉很无力。”

“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了,有这么多培训从小就可以参加。不过这种培训班也挺贵的,动辄几千块呢。不知道在生活中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最好能有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又实用,又省钱。”

专家看点

科学思维是成才关键家长究竟要不要帮助孩子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呢?知名心理学专家肖计划教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中国孩子最缺逻辑能力“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

小学开始学最合适“一般来说,建议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从小学开始比较合适。”专家表示,学龄前的孩子们还处于知识的积累期,大脑中可供思考的“原料”还不够充足,并且具有“思维无限驰骋”的特质。过早地训练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入学后,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少走弯路,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家长是引导关键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启蒙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现在多数家长都了解从小培养孩子大脑潜力的重要性,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教学,但往往缺乏科学性,而这其实是耽误了孩子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关键期。科学思维最好从家长做起,并且把对孩子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专家建议

培养思维从趣味性着手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锻炼准确表述——语言心理学专家林洁明建议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因为语言表达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日常交际的自信心。“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绕口令”、“词语接龙”等内容的练习。

创造思考环境——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与孩子去博物馆、一起阅读、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做“智力游戏”,如比赛谁能想到最多的“找到水”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提出违常问题——“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的。”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

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限时训练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小学阶段,学生各方面的可塑性都是极强的。因此,在数学的教育中,我们需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们正确地学习数学。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贯穿整个数学教育学科的基本要求。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除了重视课堂上知识点的讲解,解题思路的讲解外。解题速度也是需要得到我们十分的重视。较快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简便的解题思路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正确地思路,解题速度必然可以加快。而优良的做题速度,也恰恰能为我们形成数学思维提供便利。

1.课前十分钟小测

在数学的学习中,只有理论知识,那是绝对不足够的。虽说是万变不离课本,但在课堂上听到的知识,往往是不够在题目中运用的。因此,我们需要注重练习,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加强对知识点的吸收能力,巩固知识点的学习。但是,不少学生在家里做练会习惯性地慢慢思考,力求做对。

做对,当然是需要的。但在考试的时候,时间并不允许你慢慢思考。思考过慢会影响考场中自身水平的发挥,并会造成时间不够的结果。另外,思考问题过慢的习惯也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在这一点上,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难自己主动的养成快速解题的习惯,所以应该由老师来引导学生养成快速思维的习惯。

我训练学生快速思维的方法是每天的限时训练。在每天的数学课上,利用课堂的前十分钟,让孩子在这规定的10分钟内解完要求的100道题目或者是60道题目。题目量是多,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并不是笔算能力,而是口算,心算能力。因此,在发限时训练的卷子前告诉同学们基本要求,并要求学生们尽量别笔算。而这限时训练的题目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题目量大,因此在刚开始这项练习时,不能准备太多需要转弯的题目。我们都知道,乘法除法是在小学二年级才学的内容,因此,在学完这些重要的内容后。我们可以在今后的限时训练中多出些乘法,除法的题目。有了乘除法,加减法也是不能丢的。那就需要我们在限时训练中出些运算量稍微大些的加减法,同时,我们也可以准备些简单的混合运算让孩子们自己试着去做。当学生慢慢往更高年级升的时候,我们便可以根据教材,出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或许刚开始,学生们会不适应这种限时的口算心算练习,会不由自主的进行笔算。但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们的这种习惯也会被改正。此外,在限时训练的试题修改过程中,教师应予以重视,认真批改每一张限时训练的卷子,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很重视这一种练习的。而老师对练习的重视,学生自然不敢怠慢。

2.课堂练习题的限时

不少老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或讲完一个概念、公式后总会布置些练习让同学们当堂训练。这些题目有些是课本上的,有些是老师另外板书在黑板上的。不论是哪一种,其共同特点都是对教师之前所讲的知识点的一种反映。而同时,也是一种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

但不少同学在听完知识点的讲解后就开始开小差,有的或许还沉浸在哪些没有完全弄懂的题目中,从而放弃或忽略了后面题目的研究。这些都是不利的。

在这些题目的讲解过程中,不少都是典型例题。教师在讲这类型题目时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同学们把他们的心思给收回来。第二,在我们把课堂练习布置下去时,要注意规定时间限制。这时,教师可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适当安排同学们的练习时间,同时,老师可在同学们做题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走走,留意同学们的做题程度。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练习的时间不能太多,时间一多,同学们的心思由紧绷状态过度到松懈状态,会影响后期内容的讲解。第三,要适当安排同学们到黑板上解题。一来,黑板上同学们解题的思路也是台下部分同学们解题思路的一种表现;二来,我们可以根据同学们在台上解题的速度和时间来估计台下同学们解题的时间。时间一到,教师进入典型例题讲解的状态。同学们对此自然会产生紧迫感和压力感,也会因此加快自己解题的速度。

3.课后习题的自我限时

仅仅靠课前10分钟小测和课堂中的练习对于数学来说是远远不足够的。有句话说,勤能补拙。也有种学习的方法叫“题海战术”。这都说明了做题,做练习的重要性。因此,学生课后练习的训练必不可少。

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篇3

课例回放

我校应邀参加全国首届“阳光教育”主题论坛活动,我在此次活动中将做课一节。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琢磨着把eepo有效教育的理念带去。我选择了语文思维训练与表达呈现的自编内容。孩子们从未接触过eepo有效教育,能上出效果吗?几经试教,我最终确定了“鸡蛋”这一学生常见的素材,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扩张训练;(2)指导学生用图文结构的方式呈现思维过程;(3)进行片段作文创作。我把思维的训练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思维广度的训练,二是逻辑思维训练。

思维广度的训练是第一道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由鸡蛋你联想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只能写出5个左右的答案,学生交流后最多也只能达到8~12个向度。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类式的汇集板书,如食品、故事、场所、炊具等。当学生说同一类别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及时引导他们转入另一个类别的向度。课前,我自己预设的向度有:结构类(蛋黄、蛋清、蛋壳);同属种群(母鸡、公鸡、小鸡);场所(养鸡场、超市、冰箱、鸡蛋箱);其他种群(鸭、鹅);疾病(禽流感);球类(乒乓球、网球);象形物(鹅卵石、数字0);相关食品(蛋糕、鸡蛋饼、煎蛋);炊具(平底锅、打蛋器);装饰品(不倒翁、蛋壳画);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谚语、成语(鸡飞蛋打、以卵击石);电视节目(非常“6+1”砸金蛋活动);电视、电影中的情节;童话故事;名人故事(达·芬奇画鸡蛋、爱迪生孵鸡蛋、哥伦布竖鸡蛋);自己的事(第一次煎鸡蛋)……孩子们的知识面之广、领悟力之强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在我的引导下能提到之前预设的绝大部分向度,并有让我为之叫好的想法:薄壳结构、盘古开天辟地、复活节彩蛋、母鸡下彗星蛋、鸡蛋藏戒指的魔术、鸡蛋面膜、鸡毛掸子、合家团圆等,要知道这些孩子从未进行过类似的训练,事先也不知我的上课内容,但瞬间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训练思维的逻辑性是另一个重点。课堂上,我以“哥伦布竖鸡蛋”为例,引导孩子一步步往下想,最后得出了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的结论,完成“收”的环节,并用气泡来表达整个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示范之后,我布置学生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先扩张,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由组长汇集。我期待的一个高潮在“鸡蛋畅想”交流活动中出现了:鸡蛋——母鸡——母鸡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的父母也很爱我们,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可怜天下父母心——感恩父母(这是一个温暖的话题);鸡蛋——复活节彩蛋——上帝复活——不计前嫌——要有仁爱之心(孩子们的知识结构很立体);鸡蛋——地球——盘古开天辟地——打破枷锁,创造美好事物——不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学习上也一样,创造力可以提高成绩——人生也如此,只有打破常规才有更美好的生活(由封闭的鸡蛋联想到打破常规,这是思辨的过程)。

随后是7分钟的100~200字的“鸡蛋畅想”写作之旅,孩子们完成并不困难。以下是孩子们的片断作文:“鸡蛋虽然普通,却十分坚固。科学家、考古人员曾在汉王墓中发现一枚保存完好的鸡蛋,所以我们建造建筑物时,就采用了‘薄壳结构’,这就是仿生学,也是我们人类一种取长补短的方法。叶永烈曾在他的《科学寓言集》中写道:‘鸟儿和鱼儿的本领被人们学去后,加以改造,就成了先进的飞机、潜艇,而它们却还是老样子。’所以,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才会有提高,才会成功。”另一个孩子写道:“传说远古时期,地球就像一个大鸡蛋,一个巨人——盘古开天辟地,使沉睡的地球醒了过来。而如今,地球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这个‘大鸡蛋’已千疮百孔。全球变暖,冰雪消融,海面上涨,这些变化正威胁着我们。世纪大片《2012》惊醒了人们——要赶快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要不然,火山喷发、海啸、地震、小行星撞击……将会变成现实。”

我佩服这些孩子,我感谢这些孩子,正是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了eepo有效教育的魅力。

思考与感悟

这一课的教学遵循了思维训练的流程:任意一个素材——问题扩张——主题演化——问题汇集。思维广度与深度的训练环节有梯度,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寻找问题的能力、说与写的表现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训练及提高。

思维扩张到一定的向度,如何提取有价值的东西?我在课文中做了有益的尝试,避免了课堂上学生漫无目的、无主题地延伸,而且便于学生提炼写作的主题。

思维的向度并非越多越好,应看重广度。如果学生只是为了达到教师期待的向度的数量,一味地重复类似向度,意义并不大。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更应关注学生是怎样去思考的。

思维训练与阅读密不可分。学生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有宽泛的知识面,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作保证,才能有严密的逻辑、精彩的表达。小学阶段的教师要抓好学生的阅读训练,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丰富的素材。

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篇4

华罗庚先生曾提出,学生在数学表达上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很难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笔者总结日常的教学工作,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流畅地、恰当地使用数学语言。那么,是什么原因制约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训练?如何有效地体现作业的价值?如何让学生的书面作业成为他提高表述能力和梳理知识的有效途径?如何让学生的书面作业成为教师洞察孩子内心世界的主要途径?这些都成了我反思、研究和实践的主要内容。

我们对本校五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只知答案而不会写出解题理由或过程的占15%,准确、规范使用数学语言写出解题的数学过程的学生占15.4%,5%的学生存在表述含糊的现象,使用能力一般和较差者占69.6%。这些数据说明,学生的数学语言使用和表述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很重要,对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素质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教研组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①教学现状受到数学课堂教学“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只需会做,不必阐述”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②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多培养孩子的数学说理能力,让孩子多说、多回答问题,就能提高孩子的数学表达能力。③受作业批改时间和效率的限制,许多教师不重视、不强调学生作业本上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需准确、规范地表达。④学生本身有惰性,也就更加不会主动写出相应的解题过程。

许多教师都采用课堂提问或课堂论辩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但它只能培养一部分孩子的数学表达能力,无法实现让班级授课制下的所有学生总体提高。如果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举手表现的机会很少,导致教师在一堂课中无法做到让每个孩子均有发言、提问的机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思维拓展、数学表达便会形成一定的障碍。

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而且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的平常作业应写明解题过程

要达到学生的知、情、义的统一,必须让学生在书面作业中写出一定的解题理由。如摸到单数有1、3、5、7、9,摸到双数有2、4、6、8,摸到单数的可能性是5/9,摸到双数的可能性是4/9,说明此项游戏规则不公平。只有有根有据地写出孩子的“心声”,才能确定孩子的思考方法是否有数学依据,以及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可行。

二、训练学生的解题过程应该准确、规范

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每个数学概念、术语都有精确的含义,数学的结论对错也很明显,很少有含糊不清或让人产生歧义的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又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特殊的语言,需要一定量的训练。很难设想,一个不懂数学语言的学生,将来能在数学及相关学科中有所作为。所以,学生在书面作业的训练中也应该是言简意赅,不需要在作业中堆积许多华丽的辞藻,而应做到语句简洁,不拖泥带水。例如,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8厘米,宽15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可以让学生这样书面回答:①拉成平行四边形后,4根木条的长度没变,所以周长没变,但平行四边形的高变短了,面积变小了。②周长没变,面积变小。因为四根小棒的长度不变,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图形的长,高却短了,所以面积变小了。

三、教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有统计表明,一个数学教师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孩子的语言、行为以及为人处世方式会受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的讲解及习题的解答过程,孩子也会跟着模仿。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用词准确,叙述精练,前后连贯,逻辑性强,避免用日常用语代替数学专业术语,也不要为了说话方便而以简略的形式代替完整的语句,结果遗漏了概念和定理的重要条件,从而造成学生印象模糊,不能很好领会教师所讲内容,甚至是错误理解。数学作业需要学生对数学中的抽象符号加以加工、重组,合成新的语言,再凑合在一起表达。如周长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吗?请说明理由。可以这样训练学生:周长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不能肯定它们的底和高一定相等,因此面积不一定相等。这里用上了不一定、可能几个词语,让问题的表述更有科学性,更合理化。教师引导学生避免模棱两可的数学表达,而应用更科学更规范的数学描述。数学表达并不需要过多的反复重申,适时的总结和概括,能提升数学表达的逻辑性和层次感。

三、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数学表达中训练最优化思维表述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作业中更应该体现这个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作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创的个性化的表达方法。例如,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该圆的面积约是正方形面积的()%,这个填空题如果凭空去想象,可能不着边际,有些学生把内圆的直径设为一个普通的数,如3、5,但计算比较烦琐,有些学生采用正方形面积和内切圆的比为4r2:πr2=4:π去思考,有的学生则这样表述:假设这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正方形的面积10×10=100平方厘米,内圆的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78.5÷100=78.5%,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表达无疑是促进数学考试简单化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表达的一次次改进中促进数学思维的最优化。

四、持之以恒地把它作为教学的常规工作来抓

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培养做数学题习惯

一个刚从幼儿园步人小学的学生,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如不适应考试方式,考试成绩发生很大波动等。这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尤为重要。良好的做题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那么对于数学而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呢?我认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数学题习惯,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课后学习习惯。

(一)课中善听,仔细看,动脑想,善表达,培养孩子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1.善听。

要求孩子不仅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可以组织以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孩子直接写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孩子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样可以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的能力。

2.仔细看。

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孩子观察权。凡是孩子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再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孩子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使孩子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动脑想。

课堂上要求孩子对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锻炼孩子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师要及时评价,对积极思考的孩子给予表扬。

4.善表达。

数学课堂上训练表达,可采用以下做法。

(1)训练孩子大声发言。要求孩子大声回答问题,让其他同学都能听清楚。(2)让孩子习惯于表达“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鼓励孩子以不同方式说出自己的思路,可以个人独自表达、同桌之间表达、小组互相表达,培养孩子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3)训练孩子使用数学语言。要求孩子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考查孩子理解的程度。孩子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4)给后进生发言权。要使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后进生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后进生有了自信心,表达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二)多阅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求并指导孩子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指导孩子养成课后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

教孩子多思考,首先要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2)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3)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4)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孩子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孩子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注意培养孩子审题的习惯,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

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要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的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孩子审题,掌握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认真书写,做到书写整洁,解题步骤规范。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进行巩固训练。家庭作业要认真设计,题量要少,|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孩子不会感到有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良好做题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注意培养孩子认真检查,及时改错,自我评价的习惯

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篇6

新课标对于“数的运算”是这样要求的:(1)处理好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关系。这个理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应通过现实情境、直观图、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去帮助学生理解。(2)处理好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关系。它不是一种单纯、机械、题量的积累,而是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发展思维。(3)注重计算与日常生活以及解决问题的联系。计算,最终要为解决问题服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价值。

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认为,计算课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找平衡:

一、在尊重学情和重构学案之间寻求平衡

充分尊重学情,既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算,就因势利导,让孩子们体验算法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重构学案,组织孩子们自主感悟算理。

片段1:

出示学习材料:

(1)一些小棒,每份2根,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几根?

(2)一些小棒,每份20根,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几根?

(3)一些小棒,每份200根,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几根?

生列式:2×3=6(根)20×3=60(根)200×3=600(根)

师:你们为什么都用乘法?

生:都有3份,每份有几根,求几个几,就用乘法。第一题,是3个2相加,第二题,第三题……

片段2:

师:20×3,你是怎么算的?

生:2×3=6,再在6后面添上一个0。

师:也是这样算的举手(生举手)你们都是这样想的。那按照你们的方法,30×3等于几?40×2?50×3?60×4呢?(生答)

师:你们这种方法,算起来还真快。

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既复习了乘法的意义,又引出要学习的新知――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尊重孩子的学情,让孩子的学情畅快地流露。

二、在求变和求联之中寻求平衡

“基础知识不在求全,在于求联;基本技能不在求全,在于求变。”课中,在新知教学、练习拓展上,都让孩子们举一反三,感悟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基本技能之间的融会贯通。

片段3:

师:像这样的(20×3,40×2,30×4,50×5)整十数乘一位数,我们是怎么算的?

生:比如,把20看做2个十,乘3等于6个十,就是60。

师生小结:把整十数看做几个十,乘出的积也表示几个十,就在几的后面添上1个0。

师:那么整百数乘一位数呢?

生迁移算理。

师:再请你观察这几道算式,(2×3=620×3=60200×3=600)接下去,老师会出什么题目?你是怎么算的?

生1:2000×3=6000

生2:20000×3=60000

……

师:看来,整千数、整万数甚至整亿数乘一位数,都可以用今天学的方法来计算。

通过举一反三,在求联和求变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和重新建构。

三、在算法和算理之间寻求平衡

算理虽然重要,但目标定位是让孩子们熟于口述,还是心领神会?当然不能停留在会说,因为“说”可能只是外在的模仿。所以,笔者把目标定位为:在算法基础上感悟算理,在明辨算理基础上又回到算法,真正实现算法和明理之间的平衡,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教学算理的时候,笔者借助计数器、图形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模型,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算理,感受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以上的教学片段中也都有体现。而且,笔者认为,练习不是单纯、机械地做题,而是要让练习成为思维训练的触点,让简单变成丰厚。

如,练习1:妈妈有一些面值相同的钱,共200元,你知道有几张几元?

()×()=200(元)

答:我认为妈妈有()张()元。

练习2:(图形出示)

一个三角形表示50,那么一个红色长方形(有四个三角形这么大)表示多少?一个蓝色长方形(有5个红色长方形那么大)表示多少?一个黄色长方形(有4个蓝色长方形那么大)表示多少?

让孩子们经历判断、推理、归纳、抽象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发展思维,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明白算法和算理的统一。

四、在思维发展和数学活动体验间寻求平衡

新课标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把“双基”拓展为“四基”。

片段4:

师:先乘再添0的方法对不对呢?比如20×3,是不是60呢?你可以画画图、写写算式,或用其他方法来证明20×3=60。

展示方法①■

方法②■

方法③■

方法④20+20+20=60

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篇7

日前,有好多同事来询问孩子进奥数班的事,放眼望去,社会上奥数事业如火如荼,懂教育的和不懂教育的都想方设法让学生或孩子学习奥数,各种奥数班、家教和私塾非常抢手.在网络上输入奥数这个关键词进行搜索,就能出现三百多万个与此相关的网页,“奥数辅导”、“奥数专业培训机构”、“奥数题库”、“奥数课件”、“奥数网”……简直应有尽有.那么到底奥数是否真的这么有价值吗?

当前多数奥数班强调“做题”训练,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料,帮助他们准备考试,也许还帮助他们通过了考试,目的不是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而是教给学生解决某些偏题的技巧,试图通过大量的训练来锻炼孩子的思维.其实做题获得的仅是“呆滞的知识”,仅仅做题的数学教育很难超越知识教育,有时甚至连知识教育都不是,更谈不上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由于过于超前和繁难,结果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无法提高,原有的一些兴趣、好奇心和创造力也可能被扼杀.在培训内容上,奥数一般要超前于所学内容三、四个年级的水平,难度太大,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无论从培训方式还是培训内容上讲,当前奥数教育都是对学生数学智力的掠夺性开发.

一、什么是“奥数”

数学奥林匹克活动,即解决数学难题的竞赛.最初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当时,很多著名的数学家喜欢提出问题(包括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答案的)向其他的数学家挑战.这些挑战构成了最初的数学竞赛.1959年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

奥数是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交叉,所涉及的内容有着高等数学、甚至前沿数学的背景,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不能在中学讲授的,它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经过命题专家们的特殊化、初等化的处理,变成了只需要具备初等的基础数学知识就能够认识、理解和解决的奥数问题.它与常规数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在对称、极限、连续等基本数学思想下,激发和训练孩子的求异思维,难度、深度都大大超出中小学的教材,仅有运算能力和应试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奥数也是“高难度数学题”的代名词,是专为对数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而设的竞赛活动.最初被引入我国时,是作为一种选拔智力超常、能成为数学家潜质儿童的工具.

奥数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培养学生思维和数学兴趣.奥数的本质是数学,所以不离开学习数学的意义,即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

而目前社会上的奥数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奥数教育,很多是打着“奥数”的幌子搞应试教育,其课堂多半是对同一题型的反复练习,以达到解决奥数难题为目的.训练是技能层面的,不管如何训练最多只是熟练技能,很难转化为能力.能力的提升必须以思维为导向,过早地让学生学习奥数技巧,而不是体验和掌握思考的方法,会逐渐泯灭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阻碍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丘成桐曾说,获得奥赛只能证明考试能力而不能代表数学能力.

二、奥数“热”的主要原因

1.“名校热”导致“奥数热”

以前奥数并没有现在这样“热”.奥数升温是由于民办学校招生,而学校又拿不出衡量、选择学生水平的标准造成的.一些重点中学对学生进行成绩测试选拔,由于报名的学生人数较多,一些学校为了能够优中选优,在出题时就会选择一些“奥数”题目以拉开距离.如今奥数已经渗透到了中小学的每一个角落,优秀的奥数成绩就成了很多孩子叩响名校的敲门砖.而实际上,庞大的奥数学生队伍中,只有1%—2%的学生能考取相应奖项被名校录取.也就是说,98%—99%的学生学奥数,只是起到陪练的作用.好学校数量有限,而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期望值却在不断攀升,不可调和之下,本来用于培养选拔少数人的奥数被彻底异化,成为活跃于学校教育体制之外,却又对学校教育产生着巨大制衡作用的选拔利器.家长之所以舍得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名目的班,其目的并不在于孩子本身素质的提高,而在于以此作为工具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奥数热的本质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最终演变的结果是上“兴趣班”并不是孩子有兴趣,上“特长班”并不需要孩子有特长.我国的奥数早已偏离了发现人才、开拓数学未来的初衷了,各类“奥数”总体上已经丧失了培养人的目的,沦落为竞争的工具.也难怪我国奥数热了十多年并没有真正选拔出数学人才.

2.奥数背后的经济锁链

有些民办学校为了标榜自己的办学特色,列出一批奥数获奖名单,以吸引生源.也有一些出版社为了经济效益把一些竞赛试题汇集,包上奥数封皮实现商品化.奥数热的升温还有一些学校教师方面的原因,一些教师将学生在竞赛中获奖作为评优、晋级的砝码,无形中为奥数热推波助澜.

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在评论奥数时说:“在奥数背后是一场成年人的利益之争,成年人靠奥数班敛财,研究机构靠炮制奥数教材赚钱,他们利用了当前的择校机制,一手扮演了裁判,一手扮演了运动员,把孩子和家长往奥数培训机构里驱赶.”“要致富,教奥数”.“奥数热”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包括教育培训、教材出版、房屋租的巨大“奥数经济”的蓬勃发展.

3.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

家长多是抱着三种心态带孩子学奥数的:

⑴考名校.绝大部分学生是被家长哄或者被老师推荐到奥数班里去的,尽管不少家长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并不喜欢数学,学费也不便宜,但他们依然硬着头皮千方百计要让孩子挤进奥数班,甚至有家长为了让孩子被公办学校“智优班”录取,逼孩子请假几个月在家专攻奥数.

(2)从众.还有一些家长是由于攀比心理作祟,看到左邻右舍甚至整个小区里的小孩都参加奥数学习,自己的小孩如果不去,就是做家长的不称职,不能让小孩输在第一步.

(3)多学没坏处.许多家长透露,“大部分奥数题自己也不会做.”所以,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不进奥数班会吃亏,从小就把孩子交给奥数老师,让他们学会运算技能,即使得不了奖,学学也没坏处.

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篇8

一、培养学生练习口算的兴趣

1.教师可以采用听算、视算、口算、卡片图表、口算游戏等,特别是运用竞赛方法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从认识10以内的数开始,我就十分重视直观教学。课前准备孩子们平时喜爱的实物、图片,课上多让他们摆小棒、看图片、数手指,帮助他们建立数感。在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过程中,孩子们最喜欢用小棒或学具与我对口令、在小组内玩猜一猜等游戏,他们在看、听、想、做等分分合合的活动中切实地理解和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为快速准确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2.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有趣味的实例来说明口算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对口算练习发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凑十法”,我充分引导孩子们用实物或学具操作。如在学习8加几(以8+5为例)的时候,先在两张格子纸上分别一一对应摆上8根小棒和另一种颜色的5根小棒。8+5表示一共有几根小棒?学生一下子不能看出来。怎样移动小棒就可以一眼看出是几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5根中的2根移至8根中,另一种是将8根中的5根移至5根中。在操作、观察、思考中,学生很容易悟到“凑十法”的思路,这就激起了他们进一步思索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

1.让学生牢记口诀,为口算学习奠定基础

掌握《加法口诀》和《表内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口算的基础和前提。在学生学习口算前,我要求学生牢记《加法口诀》和《表内乘法口诀》,为快速、准确进行口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奠定基础。如在二年级上册口算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按横着、竖着、倒着的顺序和横竖结合的要求,熟练背诵《表内乘法口诀》,达到熟练、准确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的教学目标,为以后学习口算的除法打基础。

2.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的方法

口算教学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现实问题情景,还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算理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独立用多种方法口算“1500-900”,然后全班交流得到了以下几种口算方法:①1000-900=100,100+500=600;②先算15-9=6,再在6后面添2个0;③15个“百”-9个“百”=6个“百”,就是600;④1500-500=1000,1000-400=600;⑤500-500=0,1000-400=600;⑥150个“十”-90个“十”=60个“十”,就是600。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了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发散思维。

3.口算与估算相结合

在口算教学中,坚持口算与估算相结合,可以提高口算速度和口算能力。如在四年级上册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学生口算“90÷30=”后,我把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改成不是整十数,如“93÷30≈,90÷29≈”,让学生估算,达到提高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目的,也为学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试商打下了基础。

4.注重对比练习,培养口算技能

如在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教材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比如“点数”“接着数”“凑十法”和“交换加数位置”等。其中“凑十法”又有“拆小数、凑大数”及“拆大数、凑小数”等多种算法。而农村孩子学前在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特别熟悉“扳手指”的算法。每种算法各有优缺点,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各种算法也有独特体验。他们在对同类题型的横向对比练习中,不仅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而且培养了口算技能和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坚持每天的专项训练,养成口算习惯

每堂数学课都坚持课前5分钟口算时间进行口算基本训练。这种口算训练形式,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坚持天天练,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时,可选用以下的形式:

1.运用口算簿。指定时间,让学生在口算簿上算题。

2.运用口算卡视算。

3.听算练习。口头念题,让学生在算术本上写得数。念完题,报得数。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赛一赛速度和正确率,赛一赛运算方法的灵活性和合理性。比赛的形式也可以有抢答、个人赛、小组赛、接力赛等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口算的习惯。

(二)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小活动,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

1.充满趣味的“挑战台”。

2.典型错例的“小诊所”。

3.自我选题的“小超市”

4.与家长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

(三)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四、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

训练学生做题要有耐性,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口算题也要谨慎。教师要求学生无论是简单的口算题还是复杂的口算题都要耐心细致地口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总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平时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口算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这种口算能力不但能把口算与笔算相结合,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质量。参考文献:

[1]杨亮.谈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篇9

一、关注教学环节的趣味性,实践性、思考性

绿色课堂应该有宽松的氛围,有充满活力的学习方式,充满着人文关怀!为了向往的绿色课堂,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做到:

数学课堂中,应注重设计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活动,突破静态学习,强调学习形式的活泼多样化。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感受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情境创设都是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例如:在教学11――20的认识,10个一是1个十的建立是个难点。学生必须通过操作来领会。

拿出小棒:从1开始数,数到10根,师问:你是怎么数的?

生答:一根一根的数。

师又问:数了几个1根?

生答:数了10个1根。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一边,边捆边说:为了观察方便,满10根就捆成一捆。

师又问:这捆小棒是几个十?

生答:1个十。师让学生自己捆小棒。再次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师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经过这些操作,学生对计数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学11、12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学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是“练”出来的,但训练一定要讲究方法,在技能迁移、知识梳理、技能训练、综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有形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训练有了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趣味性,把握好时机,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参与进去,尽可能动起来,以训练促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对知识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关注,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教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教学生活化。关注“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

二、注重人性关怀,开展多维评价

绿色课堂呼唤绿色评价。绿色评价,以学生为本,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1.关注学生个性,多元评价。在新课标下评价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自己、同学都将参与这一活动,使评价更全面、公正,更有说服力和指导性。

“自我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想象丰富,有很大创意性,在我的数学课上他们经常对自己的观点、行为做出评价。例如,针对教学难点展开评价,针对容易出错的题型展开评价。通过评价,促进显示对知识的理解,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

“学生互评”。学生以其独特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给他人做出评判时,正是自己对知识点做出的另一种更全面认识。教师在课堂上的“激励”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自觉向着我们所提倡的方向努力。因此,对学生的倾听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之间要对提出的各种问题能认真听取、适时解惑。

2.关注学生差异,真诚评价。评价学生要做到因人而异,教师要了解学生,优等生要树立榜样作用,其他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我都尝试让他来做,如有不完整或不对的地方,我再加以补充或纠正,对有思维含量的题要起到引领作用。后进生要激励、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体会到只要勤奋努力,一定能学好,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实施多维作业,体现作业的实效性

多维作业是指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应儿童的学习规律,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多需求。

“体现趣味”。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玩,作业设计要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抄写,增强趣味性,引起孩子的兴趣与注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激情、激趣,激发孩子表现欲、探究欲、创造欲。比如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后,利用开炮或飞行棋做数学游戏,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促进思维发展。

作业时空开放,学校、家庭、社区、大自然都是孩子作业时空。作业目标开放,不以知识为唯一目标,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到超市买东西、到广场去估算面积、这些素材使学生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强化实践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小孩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篇10

奥数班低龄化

2016年9月开学后,在武汉一家培训机构举办了面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家长的“学业规划会”。举办者是一家以奥数著称的培训机构举行。据该培训机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今秋的新学员报名早已结束。对比前两年,一、二年级学员增加了30%到40%。对此,当地媒体认为,这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学好数学早打基础。只有进一步弱化高考指挥棒才能彻底杜绝奥数。这些学生学奥数,终归是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心理咨询师陈昌海表示:幼龄孩子连基本数学知识都未掌握,让他们去学奥数有违教学规律,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也容易挫伤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娃娃。一、二年级的教材对于启发孩子数学思维的训练已经足够,家长应理性分析孩子的实际状况,切忌拔苗助长。

然而专家没有提到的是:奥数低龄化正是从高考取消奥数加分开始的。贵州省贵阳市有4家知名的奥数培训学校,这些学校从2015年开始,把向三年级招收奥数班,降低年龄向一年级招收奥数班。其中一家学校的校长说:他们学校有100多名低年级的孩子在学奥数,其中有10多名6岁的孩子。家长给一年级孩子报班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奥数,来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想让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为上小学打好基础,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一个更重?”“棉花。因为棉花是两个字,比铁多一个字。”这就是发生在上述贵州一所奥数培训学校里的师生对话。该校教师认为:一年级小孩的思维完全没有经过训练,如同一张白纸,此时开始稍加训练,就能快速引导其思维的方向。在经过一周的训练后,这个小孩的思维变成了这样的:一捆大葱,卖一毛钱一斤。把葱从中间切断了,葱白和葱叶分开卖。葱白卖8分一斤葱叶卖2分一斤,问卖不卖?卖葱的人卖了,结果赔钱了。这是为什么?这题随便问一个成人也不一定能马上说出原因。但是7岁左右的孩子经过奥数培训后,立刻就找到了这道题的题点――葱白2分钱一斤,葱叶8分钱一斤,2分加8分合起来是一毛钱,但是卖的不是1斤而是2斤。成人要是没有这种数学思维也不容易想到,但是这种思维对于一年级孩子是可以学会的。这时候接触过奥数和没接触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培养兴趣是目的

2016年1月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的晨兴数学奖金银奖颁布,9位获奖者中,6位都在美国高校从事研究。一位获奖者表示:“相比一些应用型的学科,数学并不需要太多资金,但中国应加大对数学的投入,给予稳定支持,让数学家能够专注学问。”

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杨乐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奥数市场,仅北京一年就可创造20亿元的产值。”杨乐认为:尽管中国国民全民学奥数,但是只获得了华人数学奖奖项的三分之一,说明奥数和数学没有关系。“奥数培养不出一流数学家。”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这么认为。他和与会的很多数学家认为,带有功利目的的学习和研究都不可能走太远,要成为一流数学家只能“为学问而学问”。数学家们表示,现在中国家长对数学的态度是矛盾的。丘成桐表示:“他们喜欢奥数,是因为有保送机会,但又认为学数学没前途,于是不要孩子学数学。”

数学家杨乐表示:纯粹依靠奥数培训班灌输的解题技巧,与成为数学家之间没有正向关系。“关键要看是否以兴趣为导向,不樯学,靠自己琢磨出的解题思想和技巧而成长起来,这才对取得数学方面的成就有所影响。现在奥数许多内容以及强制灌输的学习方法,对兴趣的养成形成了较大障碍。”

奥数和数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于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来说,奥数能启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不少曾经的奥数冠军走向了世界数学奖的领奖台。如,华裔数学家、数学界“诺奖”――菲尔兹奖获得者陶哲轩,至今保持着奥数金牌最年轻的获奖纪录――13岁。

晨兴数学金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张伟,曾因在奥数比赛中取得不错的名次被保送北大数学系。他回忆说:“我读小学时还没有奥数。一次,老师给了我一本《小学数学能力训练》。书中‘如何迅速判断一个数被7整除和被3整除’等题目,深深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深入地学了下去。到了中学才知道这属于奥数。奥数培养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学奥数对于研究数学有没有帮助?张伟认为:“刚开始解题技巧有一定帮助,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更主要还是兴趣的驱动。”

上海数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教研员黄华表示:小学阶段市面上所谓的奥数班,大多只是打着奥数幌子的敛财工具,“谁要是说小学有奥数班,那这个奥数,是要打个引号的。因为根本就没有针对小学生的数学竞赛”。黄华介绍:奥数在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方面的确有所见长,但它仅适用小部分即1%到5%的数学尖子。只有思维相对成熟的初中生、高中生,才有真正的正规奥数课程可以学习,且仅适用于对此感兴趣的一小部分人。专家们认为:比起数学补课班,小学阶段关键还是育人,先做人、做事其后再做学问。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教师邱磊表示:斩断“功利奥数”链条刻不容缓。奥数一旦跟功利目的挂钩,便不再启迪孩子的特长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