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十篇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十篇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7:01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篇1

算化审计的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技术水平的落后,我国电算化审计起步晚,发展水平低,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甚至可以说,信息系统审计正成为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瓶颈。

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处于初级阶段

一般说来,电算化系统审计经历三个阶段: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透过计算机审计阶段、利用计算机审计阶段。在计算机应用较为普及、应用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审计人员多采用后两种技术,而我国大多数审计还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即审计人员不审查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文档。由于不对信息系统的处理过程进行审计而只对有限的部分数据进行审计,可能造成片面性审计。计算机的操作人员可能会限制审计的对象,存在前者只提供愿意被审查的信息而舞弊信息被掩藏的情况。

商品化审计软件市场发展滞后

审计软件的开发周期长、使用周期短、狭窄的市场容量和不确定性的需求使得其开发远远比财务软件的开发难度大,这令许多软件开发公司对审计软件的开发望而却步。软件市场缺乏能应付一般会计软件的高质量通用审计软件。在财务软件的数据库格式上,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财务软件供应商所提供的软件数据库格式皆不相同。虽然每个审计软件公司提供了分别引入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但这只占到所有财务软件的一小部分,审计软件发展的制约瓶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财务软件数据接口。

缺乏专业的电算化审计人员

电算化审计由传统审计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相结合而形成,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极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上的专业知识。而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在传统财务审计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知识结构上在电算化部分出现断层,无法适应高级电算化审计的要求,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需要依赖信息技术人员,这又将造成审计人员独立性减弱。

电算化审计制度的缺失

我国虽已颁布了一些电算化审计相关方面的法规,但只是对其中某一方面的规定,缺乏一套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的电算化审计制度。现行的审计准则已经落后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状况,这种现状既不能适应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加强和完善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制度的建设,为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提供必须的规范和指南已经破在眉睫。

改善我国电算化审计的对策建议

审计环境的变革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推动力,电算化审计必然要求新的审计标准和技术方法,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更好的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和准则

建议财政部门制定电算化审计标准和准则时,在审定评价一种财务软件时可以同时规范或指定与之相适应匹配的审计软件。具体准则应着重评价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提出审计人员的资格要求、完善电算化审计的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规范。

大力发展审计软件专业公司,实行审计软件商品化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在电算化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必须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速度,包括现场作业软件、法规软件、专用审计软件和审计管理软件。首先,解决现场作业软件在数据采集及时遇到的数据接口问题,统一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设计一个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入要求和有一定强制性的数据文件。其次,要加强对审计软件开发市场的培养,大力扶植既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又熟悉财务审计业务的高质量软件开发公司,以便为电算化审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再者,对于审计软件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一方面建议软件开发公司减免一定的升级费用,另一方面建议软件使用单位聘请专业计算机人员进行日常软件维护,降低使用成本。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审计机构应积极引进会计知识扎实、审计经验丰富且具备高层次计算机知识技能的跨学科人才,同时大力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后续教育,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内控的特点、审计软件的使用、维护等技能传授给现有审计人员,从而使其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审计任务。同时加强对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尤其注重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性、技巧性和实用性培训,并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也加入到审计队伍当中,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员。建立信息库积累审计成果资源每个审计项目结束前,组织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审计业务

人员对审计成果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计算机审计成果信息库。在信息库中存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情况、数据结构特点、实际应用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和对应的审计成果。认真分析审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查找是否存在应通过计算机审计发现而未通过计算机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制订审后整改方案,将整改后形成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和对应的审计成果存储在信息库中。通过完善计算机审计成果信息库,积累计算机审计成果资源。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引入了“会计电算化”理念,之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经历了模拟手工记账的初步探索、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随着电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为企业的会计工作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安全问题也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使企业的财务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自身设计不够完善

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稳定性方面有所欠缺,系统会发生故障,这种情况无疑使存储文件的安全性没有了可靠的保障,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可以利用漏洞,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企业的资料。其次,由于各个行业的特殊性,电算化软件并不能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很好的自动与行业特色相匹配。

(二)忽略管理的重要性

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为了操作方便,常常共享用户名与密码,这种举措往往大幅增加了资料外泄的可能性。用户名及密码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加强文件的安全性,但是如此的共享使得在账户的设置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也使得企业财务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忽视对计算机后期的维护和保养

很多企业购买软件之后由于节省费用或者省事,不注重计算机及电算化软件后期的维护和更新,产生的系统漏洞得不到即时修复。电算化软件的程序设置也不能紧随最新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导致后续报表中存在错误。

三、会计电算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

会计电算化所涉及的专业方向广泛,包括会计、计算机以及英语等,但是一般企业的操作人员为会计专业人员,这样难免会因为对电算化软件的不熟练、违规操作等导致文件的丢失。可见,定期对会计人员组织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的重要性,将企业从事会计电算化的人员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与时俱进的高级人才。

(二)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维护

请专业方面人才定期前往企业为计算机做维护,升级相关软件,以保证即时修补漏洞,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即时解决,以防企业资料外泄,保证电算化软件可以更好地高效地为企业财务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笑妍.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J].财会天地,2014(2)下.

[2]白小红.浅谈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3).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为依据,顺应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面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作一展望,针对如何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产生的背景

1.知识经济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的传递,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各单位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和相关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经济下投资者的决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将是确定无疑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于会计信息的需要。

2.时代进步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之会计的计算方法更为复杂,计算量更大。显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手工核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会计工作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

3.管理的现代化需要会计电算化。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中枢地位。如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那么管理所需的大量会计信息就需手工操作,降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实行会计电算化,大量的会计信息无需手工操作,有利于推动各单位管理手段的进步。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1)实验科研阶段。1983年以前,我国的电算化基本上属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缓慢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处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准备阶段。在此期间,我国会计电算化主要是进行工资核算的单项会计业务核算,且缺少与之相匹配的各种汉化的工具软件,专业人员也不够完备。1979年长春一汽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2)自发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1983年到1989年左右。这一时期正是新技术革命浪潮遍及时期,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达到了高潮。然而,在此期间我国会计电算化在理论、经验、人员培训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大部分单位采用自己开发的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造成了许多盲目性、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的存在。为此,我国开始进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工作,也开始进行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性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沿着一条规范化的道路前进。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

(1)我国的会计软件正由简单的以事后核算为主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会计软件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财政部评审的会计软件有40余种,加上各省财政部门认可并使用的,总计达200多种,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实用、高效、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会计软件。

(2)我国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手工帐与会计电算化处理手段两种核算形式仍在相当多的单位中并存,真正实现甩帐的单位并不多,会计核算效率低。其次会计软件管理功能开发不足或没有开发,且多数单位虽采用了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但只应用了其中的一些核算功能,相当一部分的管理功能则处于闲置状态,系统资源浪费极大。

 

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①树立电算意识,转变观念。实现会计电算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②加强基础工作建设。关键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软件包的评审、会计软件功能、会计电算化培训等建章建制,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和保证会计软件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③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力度。拓宽会计人员的知识面,加大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的力度。避免培训工作只流于表面,华而不实。④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首先要加强会计数据的保护。除了要设置用户权限、用户口令外,在一些重要部门还应考虑声音监测、指纹辨识等高科技手段。要实行专机专用、专机专管,对数据定期手工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网上处理、传载信息以及上网使用的方式是知识经济下的最为普通的财务信息的生产与消费方式。绝大多数的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都是通过网上的在线服务方式,财务信息不上网的公司会处于筹资劣势,将缺乏竞争力。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要求我们的高校多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也要求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高的培训费用,而在硬件上的投入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3.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发展趋势

前言会计电算化是将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展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分析由于计算机应用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在我国会计软件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质的商品化会计软件较少,且缺少统一规范目前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量已相当多,较具代表性的有北京的用友财务软件、深圳的金蝶财务软件等。但综观会计软件市场,商品化软件在数量上进展虽快,但在质量上的提高却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功能不够完善、部分软件性能差或不稳定、软件使用说明书不够规范,不够详尽等。

会计软件之间缺乏兼容性,致使重复开发过多,造成资源浪费随着winDowS平台的出现和普及,会计软件平台逐步从DoS平台向winDowS转变。这种转变虽然是会计软件发展的必须趋势,但却由于软件之间不具兼容性,而使得各开发公司无法取长补短,大量工作重复进行,不利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内部控制设计不完善内部控制设计是指计算机在会计应用工作中,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防止无意差错和有意舞弊以及外来破坏和袭击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一个人造系统,是由人来开发设计的,数据处理过程也是由人来操作的,因此手工操作下可能发生的风险,在电算化条件下也有可能发生。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开发中推广、应用存在困难我国会计软件现有技术是指在winDowS平台上,在中文环境下利用数据库系统软件环境,其中最广泛的是DBF数据库管理系统体系。但目前,更为先进的技术有比DBF数据库系统更灵活,方便的oRaCLe、inFoRmaX、poweRBUiLDeR等,开发环境有Vc、VB,网络数据处理也正在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会计人员素质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低,现在推广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软件还有一定的困难,先进技术在会计软件中应用还需一段时间。

eRp不适合在国内企业实施不是机械的适应企业现有的流程,而是对企业流程中不合理的部分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设,并可能导致组织机构的重新设计和业务流程重组。从实际应用分析,我国企业电子化的水平不一,有的企业尚未电子化,有的还处在单一模型会计软件阶段或者核算型会计软件阶段。另外,同样是在eRp级的企业,其应用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只是部分甚至单一模块的应用,有的只是将其作为原有信息管理系统的补充,有的网络管理相当薄弱。

会计电算化应采取的对策。1建立起一整套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控制制度首先,应从组织机构方面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机构和岗位责任制。其次,必须建立严格的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责任控制、操作控制、输入控制和内部流程控制。此外,还应加强系统开发、操作和维护控制,加强系统的档案文件控制。

重视会计软件的选择和使用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质量取决于会计软件质量。因此,准备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一定要重视会计软件的选择。

加强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1)制定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存档手续、安全措施、管理员的职责和权限,使用审批手续,介质文档保存期限等;建立必要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数据备份制度和磁盘定期转储制度;(3)加强数据文件的保密工作,如操作口令加密、操作员与审核员,或操作员与出纳员的双人备份,双人双密码加密等。

建立新的会计审计方法和手段由于电算化系统的特点,使得会计组织结构、会计处理程序和系统内部控制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对审计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审计工作必须建立新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的会计审计的要求。目前,对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大多数仍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方法,即让计算机把全部会计资料打印出来,然后按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审计。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就在于,如果软件系统本身的控制和处理有缺陷,显示由此而产生的会计数据有失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甚至会给一些有意粉饰企业会计报表的人员以及一些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方法是,取用全新的审计软件,除了对原始数据、原始会计凭证和输出结果进行审计外,还需对计算机处理的流程及内部控制的合法性、合理性做出科学、有效地审计。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1会计电算化的eRp趋势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在m

Rpii制造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它的目标是充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确立企业全面竞争优势。eRp系统是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管理等子系统。

系统的会计子系统应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全面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模块,从而实现企业管理从材料的采购、销售、存货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从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成本费用的管理到财务分析预测等的一体化。

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趋势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最快捷有效的工具在会计领域中运用,使会计信息有了质的飞跃,网络的发展为会计信息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网络财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进步,它代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篇5

关键词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

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小型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容易造成效益差,管理乱,竞争能力弱等现象,造成这种后果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会计工作不能很好地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质量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经营需要,多数小型企业仍以传统手工会计作为经济业务处理方式,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提供不及时、企业决策缺乏有效的财务信息支持等,鉴于此,发展会计电算化是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实力的关键措施之一,发展会计电算化对中小企业来说意义非凡,如,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促进小型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可快速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降低会计人员工作强度;可促进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可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等。

一、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现状

我国小型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所采用的财务软件品牌集中,功能相对简单,多数企业主要应用财务软件进行凭证填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工作,而其他系统如应收款系统、应付款系统、工资子系统等应用较少。从人员配置看,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下的岗位配置,会计电算化岗位由基本会计岗位兼任,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不仅没有达到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效果,反而增加了部门系统管理维护成本,因此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普遍认为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不大。

二、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不佳的影响因素

(一)领导不重视。

不论是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还是未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都把领导重视作为了第一关键要素,领导重视程度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一些小型企业的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会计只是对经济业务的记录、计算,完成算账、报账工作,没有必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工作方式,没有认识到实施会计电算化对提高企业管理质量、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而另有一部分企业领导知道会计电算化相对操作具有核算规范、难于做假账的特点,为逃避监管,从主观上不愿实行会计电算化。

(二)企业不需要。

部分企业规模很小,经济业务很少,相应的会计业务也很少,手工会计处理完全能够满足需要;另一部分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了解,没有认识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优点和重要意义,在主观上没有形成正确认识,认为会计工作只是提供经济信息,根本不参与经济决策。

(三)财会人员素质不高。

财会人员素质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才变得可能,而我国小型企业竞争力差,待遇低,不能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才,财会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年龄偏大,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深,或者不能熟练掌握,虽经过会计电算化培训,但所学知识不足以支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工作需要。

(四)资金短缺。

小型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经济实力比较弱,特别是一些不太景气的小型企业,资金更多地应用于生产活动,面对价格比较昂贵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和硬件设备,确实有不小的难度。在主管部门没有规定开展会计电算化时间期限的情况下,多数小型企业处于观望状态。

(五)软件自身因素。

市场上完全适合小型企业需要的财务软件并不多,大部分有实力的软件开发公司把目光盯在大中型企业,开发的软件一味地追求大而全,而对小型企业而言,大部分功能是不需要的,徒增大量采购成本,反倒让人觉得软件复杂而神秘;目前市场上也充斥着数量较多的小软件,但这些软件开发商软件实力和经济实力都太弱,根本不能让企业放心购买、使用。

三、促使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宣传促进领导重视。

对于我国小型企业而言,企业领导从思想上接受会计电算化是企业顺利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关键。要让企业领导重视会计电算化,行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it行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介绍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使小型企业领导认识到实施会计电算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认识到会计电算化辅助企业高层决策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系统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的优越性,并使他们了解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流程及要求,以便他们更好地领导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总体上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企业领导的观念转变过来了,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就指日可待了。

(二)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从上到下,应根据实事求是原则,从我国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财力状况、人才条件等方面出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作为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总纲领及行动指南。在这一发展规划中,不仅要规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而且要提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并对机型、语言、数据结构、培训和标准化等方面作出统一考虑和安排,以指导和保证全省或本地区会计电算化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迅速发展。财政部门要尽快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法规、政策,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形成激励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机制与环境,激励小型企业尽快实行会计电算化。符合实施条件但限期来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追究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完善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市场与社会环境,银行、税务、统计、审计及主管部门等应尽快实行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这样从外界环境上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追使企业尽快采用会计电算化系统。

(三)强化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及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有效组织企业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培训软件,一个好的培训软件是有效培训的开始,必须选择有信誉、有质量、有售后的软件;其次,培训内容应满足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既要进行基本的账务、报表操作的培训,又应适当扩大培训范围,涉及到工资、固定资产、采购、销售、成本等基本内容;再次,要给予足够的培训时间,给会计人员充足的时间去接受消化和巩固知识;最后,要注意对培训效果的检验,内容难度应适当加大,真正发挥通过检验来督导学习的作用,切忌走过场、走形式。

(四)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软件。

目前,小型软件相对缺乏,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应当出面与开发商沟通协商。通过规模效应,与软件商预签购买协议,以小型企业为服务对象,开发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精简软件的辅助功能,降低软件操作难度,降低软件开发成本,降低软件产品价格等。同时,开发的软件能够达到,操作简单,使得小型企业财务人员稍加培训即可熟练使用;功能完整,能够满足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运行稳定,小型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财务软件在安装完成后要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减少技术漏洞;通用性强,小型企业产品要强的通用性,便予推广使用。

(五)采取灵活的电算化实施模式。

影响小型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最重要的因素是缺少资金、财务软件价格偏高。在这种情况下,要考虑企业自身情况,区别对待,对于资金相对充裕的小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购买计算机和相应软件,配备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小型企业来构建电算化系统,而对于缺少资金的小型企业来说,不太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去购置计算机及相应软件,则可以采取aSp模式,即软件租用模式,企业通过租用aSp厂商提供的会计处理、财务分析、管理决策等功能即可使用aSp应用系统,减少了企业对系统的维护与软件的维护,减少了系统的升级与日常管理,减少了企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不资金成本等。

(作者单位:辽阳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新满.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会计.2008(21).

[2]曾柳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

[3]杨忠.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科技信息(科学研究).2008(25).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把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人类的生活不断向更高效、更优质的方向迈进。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准确、及时等优点会得到了众多会计工作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会计电算化的起源与发展

会计电算化起源于1954年,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工资,标志着会计电算化时代的到来,至今,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单项数据处理、综合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和管理功能集成化四个阶段,电算化水平越来越高,并且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而我国则由于使用的是财政部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和经济管理体制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别,因而不能照搬国外的会计软件,必须走自己的路。自1979年财政部拨款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场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起,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拉开了序幕。经历了自行或行业定点开发、商品化和通用化开发阶段,我国的会计软件已经进入了“管理型”软件研究开发阶段。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电算化的现状。

自70年代末期我国推行会计电算化以来,会计电算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2010年为止全国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会计软件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软件的开发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易学易用,并且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及其配套的行业会计制度。然而,目前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主要是大中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对电算化的管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在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导致会计电算化没有在中小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在已应用计算机的单位中,会计软件的使用情况又不大相同。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对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

在电算化起步较晚的我国,人们的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人们的思维观念还停留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还没有认识到电算化的重要意义。多数单位引进电算化会计的软件仅仅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而在一些落后地区的中小型企业中,人们认为手工记账方式容易接受要比会计电算化数据更可靠;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编写计算机程序,不具有现实意义或者会计电算化为时尚早。基于这种观念,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方面,计算机硬件、软件投入上财力支持远远不够。

2.会计电算化缺乏专业人才

会计电算化要求培养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他们不仅应当具备最基本的财会基础,也应当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的掌握不足,仅仅经过短期速成培训,无法熟练的运用财会软件、无法及时的解决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时出现的问题。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一旦计算机出现技术问题就束手无策,甚至会造成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难以挽回的恶劣情况。而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大多数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基本上对财务知识是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

3.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选择存在的风险

由于我国财务制度的特殊性,西方的财务软件公司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只能选择由本国开发出的财务软件,在软件的选择上存在着局限性。但不同的企业对财务软件有着不同的需求,对软件的个性化也有着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软件研发者对软件进行维护,创新和升级,完善售后服务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然而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公司从数量上说不少,但从规模和服务上来讲却是参差不齐。虽然规模大、信誉度良好的大公司的产品质量和后续服务比较好,但受其规模化模式的影响,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客户的某些专业化的需求,这就为一些小规模的公司提供了发展空间,但也带来了软件购买的风险,因为小公司的服务质量和软件的质量常常难以保证。而近几年来财务管理软件的生产商往往是一套软件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核算特点考虑不够。不同的财务软件使用方法、数据接口都存在很大区别,这使得报表的汇总、数据查询及传输都存在很大不便,信息共享性极差。如果在电算化使用过程中企业想更换另一个软件公司开发出的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软件时,数据的导出就成了棘手的问题,虽然目前一些软件公司已经提供了数据导出业务,但却是有偿服务,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4.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一是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的功能,无法做到对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的追踪,一旦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软件内部控制设置不尽人意,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稍懂数据库语言者即可直接进入数据库语言,打开数据库,盗用他人名称和口令对账进行修改,这使得会计数据安全保密受到威胁。会计软件提供的”反记账”与”反结账”的功能使会计数据及会计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二是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知之甚少,缺少相应的控制措施会导致企业容易被计算机病毒或是黑客攻击,造成企业数据的大量丢失。三是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例如未进行及时备份、未定期检查备份的数据、未及时打印凭证,账簿等。

5.对审计的影响

审计虽然在职能、方法、目的与责任等几个方面和会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二者都以会计资料为主要对象,职能及责任息息相关。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会计电算化在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影响。具体来讲,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审查职能以及监督职能本质上没有改变,但审计的线索、内容范围、技术方法、标准和准则等发生了改变。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审计人员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审计档案的保管也有了新的要求。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环境下的舞弊行为变得更加隐蔽,这无疑加大了审查的难度和风险,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完善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应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只有领导认识到其重要性才会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才会把会计电算化工作作为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这是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实现会计电算化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手段之一,把计算机视为首要因素,次要因素是财务人员,既要重视首要因素,又不能忽视次要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在委派一名主要领导专门负责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并监督和实施。其次,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带给企事业单位的巨大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不要仅仅局限在核算上,对其它作用、功能也要加以使用推行。

(二)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首先,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知一些专业知识,更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培训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另外,会计电算化培训结束后,应当进行严格的培训效果检验,检验的内容难度应当大一些,真正发挥通过检验来督导学习的作用,切忌走过场、走形式。其次,相关的大、中专院校,要根据时代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把握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

(三)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

目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软件具有账务处理和财务预算模块,但是将两个模块联系起来实现财务预算控制的却很少,从技术上讲实现起来很简单,并且企业对其需求量也会很大,如果将财务预算指标实时控制功能纳入会计软件基本功能中去,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功能就加强了。

会计软件升级与开发应遵循化简为繁的重要原则。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设计的菜单和数据窗口的层次和数量要尽量减少,菜单项目的名称要符合会计人员的习惯。在不影响通用性的前提下提高其自动化水平,为用户提供方便。

会计软件的开发与应与售后服务相分离。如今,许多公司都是集软件的开发、销售、服务于一体,有的公司即使能够开发出品质优良的软件产品,但却不一定能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而有的公司则恰恰相反,其产品品质虽不是最优,但售后令人满意。让软件的开发、服务公司相分离,才能更好的满足软件用户的各种需求,从而达到软件开发与售后服务相分离的目的。

另外,企事业单位更应注重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更新,虽然这项投入耗资不小,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在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的,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必须认识到只有运用信息技术的武器来武装自己,才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竞争力。今天的投入可促进明天更好更快的发展,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是没有出路的。

(四)加强财务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律法规。随着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加强,现有的相关法规已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应针对电算化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法规进行完善,增强法规对会计电算化的约束,使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更应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企业会计内控机制是保证会计行为主体开展业务流程活动完成质量与效率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确保电算化系统处理会计信息、资产报表等重要信息能够在系统中正常运行的保障。与手工会计相比,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重点也由会计部门核算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控制方式也逐渐转变成了人工控制与计算机控制相结合,以计算机控制为主;控制的要素要求更加严、内容更为扩大。建立健全内部制度,对于防范计算机犯罪,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实行多级备份。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可靠的重要方法。

(五)提高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解决了会计人员记账的问题,实现了从凭证到账簿到再报表一体化的过程,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都有着很大不同,这使得传统的审计难以适应新的条件的需求,必须进行补充、发展和完善。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加强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机构及人员的管理控制、加强操作控制及内部审计等。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方兴未艾,正处于最关键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电算化还存在着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会计软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会计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等方面,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经营决策,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我国会计的整体水平。另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在国际上的地位并实现与国际接轨、吸引外商等都需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所以,要采取相应手段,不断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金艳.浅析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2).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篇7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引入了“会计电算化”理念,之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经历了模拟手工记账的初步探索、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随着电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为企业的会计工作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安全问题也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使企业的财务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自身设计不够完善

   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稳定性方面有所欠缺,系统会发生故障,这种情况无疑使存储文件的安全性没有了可靠的保障,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可以利用漏洞,通过不正当手段窃取企业的资料。其次,由于各个行业的特殊性,电算化软件并不能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很好的自动与行业特色相匹配。

   (二)忽略管理的重要性

   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为了操作方便,常常共享用户名与密码,这种举措往往大幅增加了资料外泄的可能性。用户名及密码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加强文件的安全性,但是如此的共享使得在账户的设置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也使得企业财务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忽视对计算机后期的维护和保养

   很多企业购买软件之后由于节省费用或者省事,不注重计算机及电算化软件后期的维护和更新,产生的系统漏洞得不到即时修复。电算化软件的程序设置也不能紧随最新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导致后续报表中存在错误。

   三、会计电算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

   会计电算化所涉及的专业方向广泛,包括会计、计算机以及英语等,但是一般企业的操作人员为会计专业人员,这样难免会因为对电算化软件的不熟练、违规操作等导致文件的丢失。可见,定期对会计人员组织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的重要性,将企业从事会计电算化的人员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与时俱进的高级人才。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篇8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电算化软件仿真手工会计系统,削弱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仿真”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是评价会计软件优势的主要指标。从当前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必须从系统外部取得原始凭证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几乎可以仿真出手工会计系统的所有方面。因此,从总体上说,这种系统的产生与手工会计系统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只是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代替了手工系统下的纸张、笔墨加算盘而已,只是将中世纪的会计思想反映到了现代计算机的屏幕上,计算机只不过是充当了手工会计的工具。因为它既没有消除会计手工信息系统存在主观判断因素等固有缺陷,又未在信息处理方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2.会计软件功能大同小异,开发不足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众多,但其功能却大同小异,“千品一面”。大多数基本上包括帐务、往来帐、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销售、成本、报表等一些模块,主要的功能是核算。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每个企业事业单位都要面向市场,在预测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还要加强控制;事后要组织好核算和分析,因而需要开发真正具有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如提供具有灵活性的适应各种分析要求的管理分析功能;为增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财务软件应具有多国语言,有多种货币处理能力;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要考虑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功能用不上,而需要的功能又不具备。

3.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通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投资集中、设计周到、便于交流、售后服务较易管理。但在近几年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逐渐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定义较抽象,系统体积较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等等。而仅就会计电算化系统看,其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而从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是不能与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的,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不能融为一体,很难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数据的实时共享性差,安全保密性弱就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上数据库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实现数据的高度实时共享,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软件还只是保留在单个用户级的水平。它们所谓“网络版”只不过是实现了文件服务方式的数据传送,数据的共享是靠传送数据文件的方式来实现,而不是采用数据库服务器的方式,真正实现数据库高度实时共享。另外,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有数据安全保密性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很少,在多数软件中,数据往往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面前,一个只会打开计算机,即使算不上一个“电脑高手”,他往往也可以随意查询、修改数据,甚至有意地破坏数据。

5.不能满足审计要求会计软件开发疏漏了审计因素,会计电算化后,传统审计中最为重视的会计系统提供审计线索的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计算机自身及会计软件运行特点,加上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内部程序不一定全面了解,使得会计电算化过程成为一只“黑箱”。目前,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处于一种“脱节”状态,严重影响我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工作发展。

6.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一是会计人员的会计、财务知识不系统、不深厚、更新慢,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二是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财会人员接受电子计算机培训,但一般还只懂得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因而导致用户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只考虑软件的核算功能,注重会计软件仿真程度,不注重软件在会计管理方面的功能,或者是即使选择了有一定管理功能的软件,也难以有效加以利用。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选用了不恰当的系统开发工具目前我国会计软件绝大多数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一般说来,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分为两种档次:单用档次和多用档次。多用户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那些性能卓越的大型数据管理系统,如oRaCLe、SQLSeRVeR、inFoRmiX等,它们价格昂贵,整个系统也较复杂,但功能非常强,完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数据的共享与安全保密,并且具有完善的开发控制机制和极强的容错能力,能满足多用户会计电算化的各种要求。而单用户档次的数据系统是大众化的,如FoxBaSe、access、paradox等就属这类,价格一般较便宜,整个系统也比较简单,但它们先天就缺少多用户数据库所具有的许多优秀的特性,然而却被我们许多企业购买或用来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还有,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虽然有网络版,但都只是些基于小型数据库、微机局域网工具开发的初级网络产品,基于大型数据库和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财会软件则在研制之中。

2.会计软件开发人员知识结构构成不合理我国会计软件开发初期主要由计算机人员为主进行开发,他们计算机专业知识甚多,而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知之甚少,因而造成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后来是以计算机专业人员和会计人员相结合为主要开发力量,这样虽然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人才的知识结构大大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未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人才必须是两栖或三栖人才,既通计算机又通会计,甚至还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各方面活动。只有这样的人才开发出来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用“电脑”代替“人脑”的初衷。

3.政策法规不合理,会计电算化理论滞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还很低,由于一些政策和法规的不合理,束缚了开发人员和用户手脚,十几年来,我国成功地开发出一批颇有名气、民族品牌会计电算化软件。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却值得探讨和研究。这必然要求发展会计电算化理论,而当前现实是会计电算化理论落后于实践,无法推动会计电算化实务向深层次发展。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使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发展,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为未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路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发展会计核算系统,我国现有的会计软件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手工会计模式相结合的产物,究其本质而言,计算机只不过是充当了传统会计的工具,它仅仅是会计信息处理手段的改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还在于改造传统会计本身,而不是单纯置换会计信息系统的工具。这样,我们要有勇气和气魄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21世纪的会计应该是一个革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而不是一个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的会计软件,应当是在现代会计模式基础上,利用国际上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设计全新的、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会计软件,并为今后开发现代企业管理软件打下良好基础。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发展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走到成熟,这项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300多家软件公司开发财务软件,有更多的企业使用财务软件。但是在发展进程中无论从会计电算化实践还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此项工作都或多或少地受制于相应的制度规定、管理环境、软件水平、基础工作、售后服务等等。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各种管理及控制制度。目前有些单位却因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或沿用原来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或岗位设置不完善,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为同一人;在操作管理方面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或未经培训合格者便上机操作;在维护管理方面没有系统维护制度,维护人员可以随意变动系统参数如系统运行环境原统账的套数等;在档案管理方面存在数据收集不及时,没有严格的档案调用规定甚至出现擅自复制文档现象等等。另外,单位制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也存在某些同电算化规范相抵触的地方,如科目体系的设置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等,这些大多是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考虑得多,从会计制度的要求考虑得过少。

(二)会计原始凭证仍是纸张数据

目前,大多数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所采集的原始凭证都是纸张数据,而这些原始凭证在手工输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差错又未能审核出来,再者纸张凭证本身的真实性及信息的完整性也要打个问号。这些问题都是因原始凭证未能电子化而产生的。

(三)缺乏复合型人才

既懂会计学又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关键。目前会计部门运用电子计算机的热情和期望都很高,但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会计人员不会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会计知识又较为贫乏,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两方面的矛盾制约着电算化的发展与推进。所以加快复合人才的培养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四)商品化软件与单位会计电算化存在着经济冲突

一般单位在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时都是购买通用财务软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不断增多,原本购买的财务软件已不再满足企业现行财务管理的需要,这种情况下或是升级已使用软件的版本,或是将本单位的发展需求向原软件公司提出,希望其能给予针对性的解决,但当初购买软件时对其售后服务欠考虑,另外由于市场的作用,软件商的目光总会盯着有着丰厚利润的新用户,因此企业很难与软件商达成共识。

(五)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很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只满足财务部门会计核算业务的需要,没有考虑相关部门如人事、仓库、生产等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动态信息;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有关的原始资料还没有实现通过互联网来传递、存储、网上开票等;又忽视了网络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的功能,没有利用互联网来披露财务及相关信息。另外,不同商品软件发展的孤立性,也决定了各软件之间很难对同一数据进行解读、转移。

(六)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还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再结合其他数据形成管理数据库,经过分析和计算后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用的预测、决策依据。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蹒跚。

(七)电算化审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极少实施计算机辅助技术,大多采用手工方式操作。首先是审计人员尚未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其次是审计软件开发速度慢;三是相关审计淮则的制定以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滞后于经济形势。最后,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如不可预计的环境灾害、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失灵、人为无意的差错和有意的舞弊等,都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也无疑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加大了审计风险。

(八)会计软件智能化问题

企业的决策者们已不满足于财务软件提供的现有信息,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运行结果与系统内外的数不清的因素有关,特别是国家的经济政策、市场的即时变化,人们的消费心理对企业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它们又是不可预测的,面对这样的情形,目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还无能为力。如何将这些因素对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提高决策支持系统智能的关键。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九)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出现新问题

1.难以避免非法侵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因此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2.电子商务给内部控制出难题: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上交易愈加普遍,但直到目前相应的技术和法规尚不完善,给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困难;

3.内部稽核难度加大:企业可能会担心相关内部资料暴露于外,影响其竟争能力,稽核技术复杂,会计师必须具备复杂电脑资料处理能力以胜任此项工作;稽核将大幅增加查核所需的时间与成本;

4.网络环境下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实务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一种静态资产,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转移。但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的转移无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只在利益的驱使下便可发生。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必须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鉴于财务软件处理对象的特殊性,处理结果要求高度可靠,在满足一致性、安全性等普通要求的同时,必须符合会计淮则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宏观管理。

(二)原始凭证电子化

单据的电子化将不仅克服纸质凭证因人工传递而速度慢的影响,而且从internet接收之后即可自动确认和转换为记账凭证,使得许多经济业务在其发生的同时其信息就能“实时”地进入企业会计系统,从而大大促进财务核算和管理的速度和效率。因此,电于凭证化必将逐步取代大部分的纸质凭证,这是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一方面,培养大量能进行电算化系统的实施、构建的高、中层次电算化人才,他们是财务软件开发设计的核心;另一方面,培养大量能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的低层次的电算化人才,他们是普及电算化工作的关键。

(四)加快开发管理会计软件的步伐,使之与财务会计软件融为一体,实现全面会计电算化,从而引导会计电算化由核算模式向管理模式转变

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同时,也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在发展电算化会计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电算化审计的研究,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应是整个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时代号召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时代的审计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以保证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同步。

(六)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在系统中除了设计有数据库外,还有方法库,其中预先放置了各种决策方法,可以快速运用这些决策方法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得出在不同决策方法下的系统运行结果,从而为用户得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从理论上未说,如果方法库中放置了足够多的方法,那么,系统便能提供足够多的决策帮助。

(七)加强网络环境下电算系统的管理

设立防火墙、电子密钥,采用网上公证,分高监控与操作等办法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

(一)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软件的网络化目前大多限于局域网,信息传输的范围小,制约电算化会计效能的发挥,未来的电算化会计将向着广域网的方向发展,信息传输范围大大增加,使会计数据的异地共享成为可能。会计电算网络化将从原来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传递转变到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

网络会计环境是一个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和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

(二)会计电算的发展要适应电于商务发展的要求

电子商务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于商务是21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流,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账簿和电于银行账户划拨资金,企业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它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

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将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

在线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其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将网络页面数据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交互性。

在线报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顺序结构,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了超链接,人们可以借助相关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所需信息,企业还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篇10

关键词:会计电算;报表;标准化

文章编号:1003-6636(2001)02-0072-04中图分类号:f231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内已有长足的发展,从初期的基于dos环境的简单会计核算系统,发展到现在基于windows环境的、网络化的、具有一定管理功能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其中的报表子系统的功能和软件水平更是快速提高。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报表子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拟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会计报表子系统的现状

由于计算机硬件条件的限制以及支撑软件技术的不足,我国早期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中的报表子系统一般都由开发商自行开发研制,功能上一般只能编制少量的会计报表,报表格式比较单一,报表中数据的来源范围也较窄,通常只能从帐务数据库中取得,若要使用其他数据,则需要人工从键盘上输入,其中较典型的有用友财务软件(dos版),万能财务软件等。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windows图形环境和对象嵌入与链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各会计电算化软件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纷纷对原有的系统进行升级,甚至重新开发自己的帐务软件,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总体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报表子系统一般都采用嵌入通用电子表软件的方式,使会计报表子系统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种新型的会计报表子系统可使用户在不需要软件设计人员的帮助下,生成会计工作中所需的各种会计报表;对于报表的大小,格式都没有太多的限制,而报表中数据来源更是多种多样——可以从帐务数据库来,也可以从其他数据库中来,例如可以从其他报表中取数据、从计划数据库中取数据等。报表数据的输出形式多种多样,可直接输出到纸上,也可文件的形式输出到磁盘上,还可以通过网络传送给其他的计算机。

这种新型会计报表子系统实现的方法,一般是将专业的通用电子报表系统(如excel,lotusl-2-3等)经适当改造后,嵌入自己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如用友,金蝶等),然后在自己的会计软件中提供一定数量的数据接口、取数公式及计算公式等。用户通过对这些数据接口、取数公式及计算公式的运用即可生成所需的各种会计报表。由于这些报表子系统嵌入了专业的通用电子报表子系统,所以它们不仅能生成各种会计报表,还能对所生成的会计报表做各种会计分析和统计分析,从而大大扩展了会计报表子系统的功能。

现在比较流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如用友,安易,金蝶,金算盘等)的会计报表子系统,其报表编制的基本处理流程可总结为如下的流程图:

上述流程图可以看出,整个报表处理子系统就是要生成和处理报表格式文件和报表数据文件,而报表文件则是这两个文件的总称。

报表格式文件主要包含两类信息:报表总体信息及格式信息。如表名、单位编号,单位名称,报表日期,表及表中行列宽度、高度和表线格式等信息;另一类信息则是用以说明表中各表项数据的来源及计算方法等,这一类信息通常都是用公式的形成来加说明的。

可以说,报表格式文件的内容决定了报表数据文件的内容、格式等,所以要得到正确的会计报表,就要正确地确定和编辑报表格式文件的内容。目前,所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都提供了手工输入和向导输入两种编辑报表格式文件内容的方法。用户要想得到某个特定的会计报表,首先就通过系统提供的编辑手段,输入报表的各种格式信息,取数公式和计算公式。生成报表格式文件,然后由报表处理软件根据格式文件的内容,自动生成报表数据文件,并根据需要进行报表输出或报表分析。

一张报表只要格式、数据关系没有发生改变,则它的格式文件的内容就不要需要改变,只需输入不同的日期等参数,就可得到不同时期、不同会计期间的报表。

二、存在的问题

以现在的软件发展水平来衡量,目前较流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报表处理子系统的功能及水平是比较完美的。本文不打算讨论单个软件的技术问题,而是想对在会计电算化在普及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研讨。通过应用可以发现,我国会计电算化报表处理系统存在较严重的标准混乱问题,主要表现在:

1.各种会计电算化软件中所用的术语和含义不统一。

对于报表处理子系统的使用,首要问题是要首先定义报表的各大组成要素,按现行比较流行的要素划分方法,报表由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大要素组成,但在有些系统中则划分为表头,表体和表尾三部分,而另一些系统则划分为表头,表体,附注,表尾。有些虽然要素名称相同,但实际含义则不同,例如有的系统将列标题作为表体的一部分,而有的系统则将列标题作为表头的一部分,等等。

2.各种公式的格式不统一、函数名称不统一、参数格式多种多样,各种软件的报表公式差异很大。

例如用友财务软件中,其帐务函数的基本格式是:

函数名(“科目编码”,会计期单位,“方向”,帐套号)

而金蝶财务软件的帐务函数的基本格式则是:

<科目编码>.数据性质会计期数

在用友财务软件中,以函数名来区别期初,期末,发生额等,例如qc代表期初数据,qm代表期末数据。而在金蝶中则是以数据性质来区别不同类型的数据,如用字母c代表期初数据等。在同一个软件中,也存在函数名的命名不统一的现象,如在用友财务软件中,取数函数大多用汉字拼音缩写,而计算函数则大多采用英文单词。

此外,函数中涉及的参数的格式不统一,例如:在用友财务软件中,报表aa中单元h33的值来自bb报表中d9单元的数据,则取数公式为

“aa”h33=“bb”d9relatilon月with“bb”月

在金蝶财务软件中,则为

“aa”!h33=“bb”!d9

3.报表格式的定义方法不一致。

各种软件在定义一些格式时其方法差异很大,例如:在所有报表中都会涉及到报表输出数据的小数位数。在用友财务软件中是以总体格式说明的方法定义输出数据的小数位数,而在金蝶财务软件中则是以单个单元逐个定义的方法来定义每一个单元输出数据的小数位数。

4.报表无纸化输出的格式不统一。

所有系统现在的纸性化输出一般均能满足国家财政部关于报表格式的要求,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来临以及数据共享,数据全方位、深层次的应用,报表数据更多地向无纸化输出发展。

鉴于报表无纸化输出的重要性,各软件开发商都在自己的软件系统中增设了报表无纸化输出的功能,有些系统还可以多种格式输出。如用友财务软件可采用ascii文件和xbase数据库文件的形式进行输出;而安易财务软件无纸化输出则有access文件类型和oracle文件类型等;在金蝶财务软件中则只能将数值型数据进行无纸化输出(参见金蝶财务软件6.3版);还有的财务软件还可以excel文件格式对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输出。

虽然这些软件都能将报表数据以文件形式进行无纸化输出,但是各种软件在报表数据的输出格式上都有所不同。同一种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在无纸化输出时,哪些数据要输出,哪些不输出,顺序怎样,数据的宽度如何等都不统一。

三、存在的问题对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的影响

上述现行财务软件存在的标准不统一问题,对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普及,以及会计资料的广泛和深入应用都非常不利。

1.容易形成会计软件市场垄断。

由于现今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报表子系统在使用上差别极大,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要学会并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已非易事,要掌握多种软件的使用就更困难,也没有必要。因此,一个用户一旦使用了某种财务软件后就很难再改用其他财务软件。而现有的财务软件占有并瓜分了大部分市场分额后,其他软件商再要涉足该市场则会非常困难,并且已瓜分了市场的软件商之间也很难再重新分配市场,其结果将使软件商减缓软件的升级换代速度;在软件升级换代时,用户为使现有系统的核算资料能在今后继续使用,并保证升级换代后的数据能保持一致,则必须使用原软件商的产品。这样一来,软件商就可任意抬高软件价格使用户承受更大的软件费用。

2.不利于国家和投资者对会计报表的审计监督。

由前可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报表的正确与否,除了与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与否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在会计报表文件中取数和计算公式的设置是否正确,因为会计核算数据是否正确可调出相应的帐簿数据进行核对。由于报表中数据是对帐簿数据的综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用户对报表中数据的综合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国家的审计部门、税收部门、银行或投资者都要对会计实体的对外会计报表的正确性做出评估,在会计电算化时代,评估的重要依据就是报表的取数和计算公式。前面已叙及各种软件的取数和计算公式差异很大、标准混乱,要使审计、税收监管人员、投资者对各种软件的报表取数和计算公式都能掌握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对报表正确性的审计监督。

3.无纸化输出格式的不统一,对报表数据的广泛和深入应用不利。

在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系统仅仅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如人事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统计分析,辅助决策与支持系统等。每一个子系统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软件,这些软件一般都是由于不同的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当然也有企业自行开发的。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往往都存在一定的信息依赖关系,财务管理,统计分析,辅助决策与支持子系统,通常都需要利用会计报表中的数据,由于报表数据无纸化输出的格式不统一,这些系统往往都不能直接使用由会计报表子系统直接产生的报表数据,致使企业采用人工方式从其他子系统所需的格式重新输入报表数据,或者设计专门的针对本企业(非通用的)报表数据转换软件,以便使用其他子系统能利用的报表子系统产生的各种信息和数据。

在企业外部,由于许多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是对外的,并被其他系统使用其提供的信息。审计部门、税收部门、银行和投资者等都需要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相关财务数据。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所有的信息使用者几乎都是在利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系统做有关的工作,由于会计报表的无纸化输出格式不统一,使这些信息的使用者都无法直接使用会计报子系统的输出信息。

三、对策及建议

1.建立统一的报表编制语言。

从目前的各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报表编制方法来看,基本都采用公式法来说明报表中数据的来源和计算方法。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看到,不同的软件系统有自己的一套公式、函数,并且差异很大,公式、函数的表示法,公式多少及函数的功能强弱等都不尽相同。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各种系统的这些公式、函数的集合并加以分类,可以看出它们的许多共同之处:

(1)从帐簿中抽取数据的函数和公式,这些公式主要说明报表中的数据从哪些帐簿来,取期初数、期末数、发生额以及会计期间和会计期间数等。

(2)从其他报表中取数的函数及公式,主要说明从哪个报表文件取什么数据;

(3)表内计算函数和公式,说明表内某一项数据可由本表内的其他数据按照一定的方法计算得到;

(4)其他函数和公式,包括勾稽关系定义,小数位数说明等。

由于报表编制函数和公式本质上的作用、功能相同,以及各种软件报表编制函数和公式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共同性,笔者认为,可以在综合各种软件报表编制函数和公式的基础上,结合报表编制的特点,总结并开发出一种标准化的会计报表编制语言,相当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有统一规范的函数名和计算公式,有统一的语法规则,并且这些函数、计算公式和语法规则是一个相对完备的集合。这样,各软件开发商就不必各自去设计自己的一套报表函数和计算公式,而是将精力主要投放在如何在自己的系统中高效地实现这种会计报表编制语言,提高软件质量。对于使用者来说,也可以只学习掌握一种会计报表编制语言,就可在不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上编制所需的各种会计报表或者了解、审核特定报表编制方法的正确性。这对于各种人力、物力的节约以及效率提高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设计统一的报表无纸化输出格式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