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十篇婴幼儿的保健知识十篇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31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篇1

【关键词】基层儿童保健;行为发育;需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婴幼儿保健方面的关注也随之提升。如今,婴幼儿的养护需求以及家属对临床工作者的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社区儿童的保健中对婴幼儿的家属其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婴幼儿保健活动的定期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婴幼儿易感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成长率、促进婴幼儿的行为发育等[1]。本文通过对社区儿童保健中婴幼儿发育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婴幼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保证其对婴幼儿发育期间的开展定期的保健行为,对于改善婴幼儿行为发育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2年1月――3月到我院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的社区婴幼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60例。所选取的婴幼儿在性别、年龄、体重、胎龄以及婴幼儿直系亲属的生活背景、教育程度、家庭构造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选取的婴幼儿均符合下列条件:①年龄范围均在6-12个月之间;②上述婴幼儿在母体内期间以及出生时均无传染性疾病或其他高危疾病;③两组婴幼儿的健康水平均为正常;④两组婴幼儿均未患影响行为发育的生理疾病或心理缺陷。

1.2方法将上述12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后,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首次行为发育的评分判定,判定内容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五个方面[2]。对a组婴幼儿家属进行婴幼儿行为发育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并保证a组婴幼儿家属对该组婴幼儿按照宣教内容对进行行为发育的保健;对B组婴幼儿家庭不进行此类相关宣教。

对婴幼儿进行的行为发育保健知识应涵盖以下几方面:如何根据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特点来制定的相对的游戏,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婴幼儿的听觉、视觉、感受器、前庭蜗神经平衡感受器以及肢体运动协调能力进行训练[3]。

2结果

通过对两组婴幼儿的行为发育水平进行首次评价后发现,两组婴幼儿行为发育的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通过对两组对象进行第二次神经智能测试评价发现,a组婴幼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社交行为这几个层面较B组婴幼儿提高更为明显,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婴幼儿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最快速和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婴幼儿保健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儿童的健康检查及保健行为还没有像接种疫苗那样被家长所接受,大多数家长仍认为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手段。同时,大多数婴幼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知仍存在着局限性,认为婴幼儿保健仅仅是对婴幼儿身长、体重、头围等数据的测量。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宣传不到位,对我国婴幼儿保健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上述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研究,不难看出,通过加强社区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宣教、提高婴幼儿保健行为开展的积极性,可以增强儿童家属的保健意识,使这一群体充分认识到儿童保健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改善了其传统喂养、教育的方法,促使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面更加健康的成长和发育[4]。综上所述,对社区儿童的保健工作中开展婴幼儿行为发育保健的健康宣教是提高婴幼儿行为发育水平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洁.基层儿童保健中婴幼儿行为发育的保健需求与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02).

[2]高燕勤,胡玲,曹文娅,张秀英,郭开英.儿童早期发展指导管理系统在儿童保健中的作用[J].江苏医药,2011(15).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篇2

【关键词】营养不良、婴幼儿、社区护理干预

婴幼儿期作为人一生中身体、头脑发育最为迅速和旺盛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不仅会对智力和健康造成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后代[1]。所以,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对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状况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主要与其父母的饮食习惯、营养态度、文化程度以及营养知识等有关。因此,社区儿保部门在对本社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之后,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的改善上,效果显著,先将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社区在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体检的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年龄0-36个月,平均年龄为(14.5±5.6)月,在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中,有87例在临床诊断上为中度营养不良,有6例在临床诊断上位重度营养不良。

1.2方法

1.2.1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的有效评估方法

在对社区婴幼儿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时,主要将体重和身高作为判断标准,在进行具体测量时,运用统一的体重计、身高计以及量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2.2病例分组

在本组的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中,87例为中度营养不良,6例为重度营养不良,在进行病例分组时,主要采取随机形式将87例中度营养不良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1例,实验组56例,而6例重度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则被全部划入实验组。

1.2.3干预护理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法

在对社区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护理干预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调查喂养现状。在对本社区的婴幼儿喂养现状进行调查时,主要采用填写表格的形式,调查主要包括“家长饮食习惯”和“基本情况”两部分内容,全面了解婴幼儿的喂养现状、父母文化程度以及饮食习惯等;(2)在社区进行营养知识群体性健康教育。通过多媒体设备,对两组婴幼儿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教育,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派发宣传单的方式,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婴幼儿喂养知识,提高家长的婴幼儿喂养水平;(3)对照组婴幼儿的护理干预。儿保门诊部门应该定期对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针对性治疗和基础保健;(3)实验组婴幼儿的护理干预。儿保门诊在对实验组婴幼儿进行基础护理保健的同时,还应该针对问卷调查找出的问题,将婴幼儿家长可能存在的喂养误区、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喂养态度等找出来,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括:正确指导家长对家庭饮食环境进行改善、合理安排营养膳食;引导家长了解婴幼儿的进食特点,尤其需要掌握喂养固体食物、糊状食物的技巧;指导家长密切关注婴幼儿的成长变化,根据婴幼儿的成长需要,添加相应地辅食。在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群体性健康教育之后,儿保门诊部门应该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每个月对家长进行回访一次,及时掌握婴幼儿的喂养现状,一旦发现问题,要正确指导家长不断改进。

1.2.4干预效果的评价方法

在对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之后,一定要及时对干预效果作出正确地评价,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1)评价内容和时间。干预后,对社区婴幼儿营养状况进行三个月一次的回访调查,分别测量婴幼儿的体重和身高,及时了解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具体改善状况;(2)干预效果基本判断标准。在测量出婴幼儿的身高和体重之后,要参照wHo的标准值进行有效判断,分为:有效(包括好转、痊愈)和无效(包括加重、不变)。

1.2.5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2-3、4-5以及6-7个月之后,状况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8.2%以及91.02%,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37.42%、59.14%以及73.2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据相关调查显示,相比较过去而言,我国婴幼儿和新生儿体格发育改善明显,但是,从当前我国婴幼儿的营养现状来看,由于很多家长缺乏健康营养知识,存在比较多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以及喂养态度,从而导致我国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逐年上升[2],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在本次研究中,对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的家长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婴幼儿之所以会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主要是因为家长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婴幼儿营养的重要性,不重视营养搭配。如果家长能够对婴幼儿的成长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根据婴幼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求,及时对营养膳食进行改善,添加正确辅食,就可以有效改善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现状[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基本情况相似,家长的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由于对照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只给予了基本护理保健,而实验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在给予基本护理保健的同时,儿保门诊部门还对家长的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且与家长一起进行分析,找出喂养误区和不正确喂养行为与态度,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2-3、4-5以及6-7个月之后,状况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8.2%以及91.02%,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37.42%、59.14%以及73.2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针对婴幼儿营养不良这一现状,对其进行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帮助家长改正错误的饮食习惯和喂养方式,有效改善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提高婴幼儿的智力和身体素质,有效预防疾病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江丽.社区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5):353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篇3

[关键词]婴幼儿服装标准健康安全意识

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身体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善,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抵抗力很弱,因而也是人最脆弱的时期,对与人体密切接触的服装安全健康隐患,更易受到侵害,并且很多潜在的伤害是不可预见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欧洲“生态纺织品服装”理念的影响,婴幼儿服装是否安全健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于2008年10月1日首次正式推广实施《婴幼儿服装》标准,这不仅是对我国服装产品质量标准的完善,更是对婴幼儿这一特殊人群的强制性保护措施。

标准实施以来,对规范婴幼儿服装、服饰的生产销售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许多大中型婴幼儿服装生产企业,针对标准加强自身产品技术质量管理,稳定品牌声誉,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中不断涌现。孕婴专卖店也在近几年迅猛发展,为知名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为了解婴幼儿服装质量标准执行情况,笔者调查了当地的市场。调查表明,各孕婴专卖店及高档大中型商场中的婴幼儿服装及服饰的品牌基本固定,新上市的产品基本执行FZ/t81014―2008或FZ/t73025―2006标准,安全检测标准为:GB18401―2003,安全技术类别也均为a类,均标注不可干洗提示;积压产品则执行的是:FZ/t62009-2003标准,符合国标要求,产品的质量能得到保证。而对于其他类型商场,如人防商场、外贸商场,一些批发市场等,产品的品牌交杂,良莠不齐,吊牌仍存在大量不符合标准以次充好的服装,甚至没有任何证明产品质量的标志,婴幼儿受侵害的隐患仍然存在。而且比较而言,大型商场与专卖店的销量不如后者,对于《婴幼儿服装》标准已经实施将近三年的时间,这种现象着实让人堪忧。

一、笔者通过对经销商、销售人员、消费者及一些小型企业等部门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消费者的个体安全意识差别、经济能力有限是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存在的主要因素。几乎被调查者都不知道《婴幼儿服装》标准的事情,也不懂得如何判断服装是否达合格,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是纯棉的就行,其中25%的人认同大品牌的产品质量,并有简单的鉴别质量的知识,如纯棉织物、色泽不能太艳丽、有无刺激异味等,而对于是否能够干洗、领口要求、外露绳带的长度要求等这些强制执行标准的内容却无人知晓。

通过对被调查人群的学历、年龄、性别等分析,高学历、年轻的女性对服装的安全健康性意识较强,对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而相对低学历、上年纪的女性安全健康意识相对较弱,对产品的质量判断仅限于是否为纯棉及有无刺激异味的认识层面。而被调查的男性则几乎无这方面的意识与知识,他们判断产品的质量仅限于价格的高低。

2.商场管理部门:一些商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对参杂销售不合格产品的现象视而不见,基本持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接受调查的人员也不了解新标准的情况。

3.所有别调查的经销商与销售人员,均称自己所经营的产品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产品,经正规渠道进货,不知道有《婴幼儿服装》标准之事,而且认为标准只与厂家和质监部门有关。事实证明经销商在确定选择经营的商品时,只重视服装的外观效果、经济利益、是否有销售市场。

4.一些小型企业责任心不强。为减少成本,选用不符合标准的低廉面料,片面追求经济利用,逃避质检部门的检验。另一方面市场也的确存在对价格低廉,款式美观而不注重健康安全的产品的需要。

所有被调查的对象均认为,不合格产品的出现,责任在于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和质监部门检验不严格。而笔者认为,职能部门不作为的现象毕竟是少数,关键在于对不合格产品的危害性及新标准内容的宣传力度上远远不够。只有全民的健康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切断不合格产品的终端需求,经销商才能从环保、安全健康的角度选择经营的商品,而企业也就能够自觉遵照国家标准来执行产品的生产。

二、如何加大宣传力度,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宣传国家《婴幼儿服装》标准的知识,及不合格产品对婴幼儿的危害,推广选择婴幼儿服装的技巧:

1.发挥多方力量,加大对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健康安全意识。一方面可以调动街道、社区力量,通过社区宣传栏、社区报、向准孕夫妇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大力宣传。另一方面鼓励孕婴学校(包括孕婴网站)在介绍孕婴知识时,介绍相关内容。此外,人们对医院的建议是非常容易接受的,因而可以尝试在医院的儿科、皮肤科的宣传栏中宣传不合格婴幼儿服装服饰的危害,及必要的服装选择技巧。再者,鼓励各大知名婴幼儿服装公司,将部分广告费用作宣传此类知识。

2.加强服装经销企业相关人员必要质量意识与标准政策法规了解

通过对经销人员进行《婴幼儿服装》标准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标准的内容,真正认识到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主动经营合格产品,并能从专业的角度向消费者介绍产品,从而让消费者能了解标准的内容,及不合格产品对婴幼儿的危害,掌握选择婴幼儿服装的技巧。

3.各监管、质检部门在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婴幼儿服装质量的监管力度的同时,与新闻媒体联合,及时公布不合格产品的名称,及其存在的健康安全隐患。加大对违规厂家、经销商及其所在商场的惩罚力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监督检举,让不合格产品无藏身之处,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4.严格管理服装生产企业。服装生产企业的管理者与技术人员必须通过标准培训,提高质量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方有资格进行生产。坚决杜绝伪劣产品投入市场。

总之,只有全面提高国民的健康安全意识,普及国家标准知识,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净化婴幼儿服装服饰生产销售市场,也才能真正使婴幼儿这一特殊人群穿出安全、穿出健康。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篇4

儿童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贫血可导致体格及智力发育障碍,免疫力低下,继之并发多种疾病。对其发病原因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本文对443名健康婴幼儿进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出生,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443名儿童健康婴幼儿,其中男245名,女198名。6个月~1岁健康婴幼儿257名,1~2岁年龄组186名。

2.系统管理方法:接受系统管理的婴幼儿,按照《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内容,分别在3、5、8月、1岁、1岁半、2岁时接受健康体检及血液检查。

3.血红蛋白浓度检测:分别在儿童3、8月及1岁半检查时,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20μg,应用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型号KX21n,执信公司)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按照儿科学规定的诊断标准,0~2岁Hb

4.辅食添加调查:在测定的同时询问家长给婴儿添加蛋黄、米糊、菜泥、肝泥、肉泥等食品的月龄。在4~6个月添加上述食品为辅食添加及时。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贫血检出率:婴儿6个月~1岁龄贫血检出率22.57%(58/257),1~2岁检出率9.8%(18/1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p0.05)。

2.喂养方式与贫血检出率的关系:6月~1岁时纯母乳喂养儿贫血检出率29.61%(45/152),非纯母乳喂养贫血检出率为12.38%(1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p

讨论

小儿生长发育快,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突增高峰在1周岁内,到1周岁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血容量也相应增加约3倍,而血红蛋白增加2倍。血液的增加同时需要各种造血原料的充分供应,然而1岁内婴儿由于咀嚼和消化功能还不完善,饮食较单纯,铁的摄入相对不足,容易引起贫血。本次调查443例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17.16%(76/443),其中6个月~1岁组检出率为22.57%(58/257)明显高于1~2岁组。

是否及时添加辅食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关。人乳含铁量极小,每升仅含1.5~2.0mg,婴儿出生时储备在肝脏的铁到5~6个月也已基本耗竭,因此,如果婴儿6个月时没有开始添加辅食,特别是富含铁质的蛋黄、动物血、钙质、鱼肝油等,造成铁摄入不足,机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就容易使婴儿机体内铁储存不足而引起贫血。在本次调查中发现,8个月组贫血婴儿大部分未能及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合理。由此可见,喂养方式的不合理对0~1岁组婴幼儿发病率有显著影响。

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不仅营养丰富,容易被婴幼儿消化吸收,而且还含有多种免疫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保护婴幼儿不易患病,从而减少体内铁的流失。母乳中含有乳铁蛋白有利于婴儿对铁的吸收。

2岁内婴幼儿消化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感冒或腹泻可使小儿的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功能降低,导致铁的摄入不足和吸收减少,患感冒和腹泻的几率增高,这些疾病又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加患缺铁性贫血的机会。

合理饮食是预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对基层人员培训以及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家庭和儿童集体机构的营养知识指导,开展健康教育营养知识宣传,传授辅食添加、平衡膳食的知识,改善不合理膳食结构,正确添加辅食,是保证各种营养供给、促使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婴儿期喂养以母乳喂养为最好,其次是配方奶粉。维生素C能加强铁的吸收,因此,婴儿4个月后应开始添加米粉、果汁、菜泥、蛋黄等。到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肝泥和肉泥,幼儿期时要注意偏食的问题。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篇5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第四年,为提高辖区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水平,强化对基层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特制订妇幼保健业务培训、基层指导计划:

一、管理方面

保健部全面负责全市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培训、考核和妇幼卫生信息等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实行包保到镇、责任到人的工作方法,制定工作方案,每月召开一次保健科室负责人会议,及时传达上级工作精神,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加以落实,进一步规范妇幼保健管理工作。

二、培训方面

(一)组织全市妇幼专题培训6期。

1、加强妇幼保健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举办妇幼保健专业知识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保工作人员和综合医疗保健机构的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国家2017版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妇幼保健适宜技术推广、妇幼保健基础知识、眼保健、两癌筛查、母婴保健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市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2、进一步做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工作。

定期组织市围产保健技术指导组专家进行讲课和指导,培训对象为全市妇产科和儿科工作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产科高危妊娠处理、新生儿重症救治等知识,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妇产科和儿科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规范产科和儿科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

3、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提高信息管理质量。

培训对象为各医疗保健机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季报表、妇幼保健常规报表讲解,强调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控制工作要求,山东省妇幼卫生信息网络操作的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妇幼卫生信息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减少错报、漏报情况的发生,提高全市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质量。           

(二)继续坚持以会代训制度,扩大培训效果。

每季度召开一次妇幼例会,利用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例会之际,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培训。制定培训课程表,有保健部工作人员承担培训组织任务,责任到人,认真备课,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对村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

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2017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其他妇幼保健项目工作的要求,重点做好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儿童保健及新生儿访视等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妇幼保健适宜技术,并将考试考核结果反馈至各单位。

(四)积极参加上级培训。

组织人员按时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妇幼保健知识培训班,及时将培训内容及会议精神带回并逐级传达,不断提高我市妇幼保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技术指导方面

保健部负责统一制定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制度及检查指导工作内容,每月组织本组人员深入相关镇街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将指导材料上交保健部备案。同时保健部和项目办将随机抽取各技术指导组资料进行复核。

四、督导检查方面

(一)母婴保健法及妇幼保健项目等

1、《母婴保健法》贯彻落实情况,依法取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和业务技术人员合格证书,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巩固爱婴医院成果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母乳喂养。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篇6

关键词: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Logistic回顾分析;相关因素

infant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inChildHealthClinicintheprevalenceRateandtheRelatedFactors

HUanGQiu-hong

(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ofLiuyangCity,Liuyang410300,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fantile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inchildrenhealthcareclinicsurveyresults,andanalyzethecorrelationfactors.methodsourhospitalfrommay2010toaugust2013,physicalexamination,atotalof3250casesofinfanttodrawblooddetectionroutinegroupmedicalinfantsandyoungchildren,toobservethenutritionalstatusand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prevalence,adoptingLogisticrelatedfactorswerereviewed.Resultsaccordingtothediagnosticcriteria,irondeficiencyanemiapatients,3250casesofinfantsandyoungchildren,368caseswithdetectionisirondeficiencyanemiawereinfantsandyoungchildren,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detectionrateof11.3%.aged6months-1irondeficiencyincidenceishighest,at13.7%,incidenceofirondeficiencyanemiaminimum1~2yearsoldage,at10.5%.Conclusionearlychildhood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isseen,especiallyininfantsunderoneyearofageappearthehighestratesofirondeficiencyanemia,soinordertostrengthenthepropagandaandpopularizationofinfantandyoungchildnutritionknowledge,especiallytheconsistingof6monthslatertoadd,reducetheoccurrenceof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improvethelevelofinfantandyoungchildnutrition,promotethehealthydevelopmentofinfantsandyoungchildren.

Keywords:Childrenhealthclinics;infantsandyoungchildren;nutritionalirondeficiencyanemia;Logisticretrospectiveanalysis;Relatedfactors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对婴幼儿营养健康水平更加重视,婴幼儿营养健康水平亦有明显提高,然而在对婴幼儿进行体检时发现其营养水平并不乐观,仍然存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婴幼儿时期的营养水平直接关系着儿童脑发育及身体发育,影响儿童生活质量,为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笔者对我保健门诊部门进行体检的共3250例健康婴幼儿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8月进行健康体检婴幼儿共3250例,男1690例,女1560例,年龄1个月~3岁,其中1个月~6个月320例,6个月~1岁1856例,1~2岁1074例。儿童均为单胎、足月正常儿,出生体重在2600~4200g。排除妊娠期母体感染、贫血及高症病等,所有体检儿童均无围产期窒息史。排除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

1.2方法所有婴幼儿均进行血常规、体格发育、血微量元素检测,检出铁缺乏156例,缺铁性贫血212例共368例(其中男206例,女孩162例,平均月龄为(18.62±3.24)个月,经济收入每月≤1200元173例,>1200元195例,)为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基本情况进行观察,特选取本次体检中200例营养状况、月龄、家庭经济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康幼儿作为参考组。

1.3检测方法末梢血血常规的检测采用日本Sysmex,Xs800i检测,分析分类血细胞计数;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采用北京博晖新光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生产的BH-5100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为钙、锌、铁、铜、镁五种元素。铁元素标准含量:7.52mmol/L

1.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判断标准参照第七版儿科学标准,血液化验检查血红蛋白6个月~6岁

1.5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观察者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观察组婴幼儿平均月龄为(18.62±3.24)个月,顺产85例,剖宫产283例,经济收入每月≤1200元173例,>1200元195例,婴幼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25±0.43)kg,母亲职业:工人226例,教师56例,干部86例。参考组婴幼儿平均月龄为(17.75±4.03)个月,顺产65例,剖宫产135例,经济收入≤1200元108例,>1200元92例,婴幼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36±3.21)kg,母亲职业:工人88例,教师55例,干部57例。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体现)。

2.2本次检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中男孩206例,占55.98%,女孩162例,占44.02%。;男孩贫血率明显高于女孩,p

缺铁性贫血婴幼儿均为小细胞低色素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其中轻度贫血226例,占61.4%,中度贫血142例,占38.6%。

2.36个月~1年婴幼儿贫血检出为255例,贫血检出率13.7%;1~2岁婴幼儿贫血检出率为113例,贫血检出率10.5%,p

2.46个月~1年时纯母乳喂养820例,缺铁性贫血检出132例,占16.1%,非母乳喂养1036例,缺铁性贫血检出123例,占11.9%,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保健意识明显提高,婴幼儿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然而儿童发展中仍然普遍存在铁缺乏症。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1周岁内为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突增高峰,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血容量及血红蛋白分别增加3倍及2倍,血液增加导致造血原料需求量加大,然而1周岁内婴幼儿咀嚼及消化功能尚不完善,同时饮食结构较为简单,铁来源较少导致铁摄入量缺乏,从而导致贫血发生。本次研究中,男性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明显大于女性儿童,这可能与男性儿童成长需要有着直接关系,男性儿童铁需求量明显大于女性儿童,而铁补充含量未能满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同时研究亦发现在6个月~1岁,采用纯母乳喂养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非母乳喂养儿童,这是由于母乳虽然具有婴儿所需大部分能量,然而单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儿营养单一缺乏,而母乳喂养亦会受到母体机体情况的营养,当母体铁缺乏时亦会对婴幼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门诊中,医护人员要将喂养知识告知婴幼儿家长,在母乳喂养的同时,给予其他食物补充,如蔬菜泥、鸡蛋黄、水果泥、配方奶粉等。本次研究中发现未及时添加辅食的贫血患病率为28.3%,婴幼儿是否及时添加辅食、及添加时间和品种是否合适,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亦有着直接关系,人乳铁含量较少,而婴幼儿出生至6个月时机体储存铁亦基本消耗,因此若在出生6个月后未及时添加辅食,可导致缺铁现象的发生。辅食应添加含铁量丰富食物如动物血、肝脏、红色肉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岁内婴幼儿消化功能较弱,腹泻、感冒等均会导致婴幼儿食欲下降,胃肠道吸收功能的降低,从而导致铁摄入及吸收减少,从而增加了疾病的发生率,影响婴幼儿的正常发育,因此要合理均衡饮食,采取有效手段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邱玉玲,李永萍.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121.

[2]戴晓月,朱晓梅.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29(06):540.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篇7

一、目的意义

高危婴幼儿(以下简称高危儿)分级分类管理是儿童系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降低残疾儿的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管理体系,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使高危婴幼儿能得到更加及时、系统的干预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全区儿童健康素质。

二、管理范围

区妇幼保健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要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保健)项目,在体检过程中按照高危婴幼儿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筛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婴幼儿及时列入高危儿专案管理,建立高危儿管理档案,并把相关体检内容记录到《儿童保健手册》上。

三、管理职责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加强高危婴幼儿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家长对高危儿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告知家长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程序。按要求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在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中及时筛查出高危婴幼儿,并根据情况及时指导、治疗及转诊。

(二)区妇幼保健所

1、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高危儿,并做好高危儿登记工作。

2、开展高危儿的筛查工作,对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指导。

3、对于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一步诊治。

4、定期召开例会,通报高危儿转诊情况,同时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高危儿系统管理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危儿的诊治水平。

四、管理措施

(一)专案管理

对筛查出的高危婴幼儿列入专案管理。区妇幼保健所统一刻制高危儿管理专用印章,发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高危婴幼儿的《儿童健康手册》上盖章标记,并根据情况进行干预指导及转诊。

(二)分级管理

根据高危儿分级分类标准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Ⅰ类高危婴幼儿进行专案管理。区妇幼保健所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的高危儿,同时对Ⅱ类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Ⅲ类高危儿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诊治。

2、经专案管理病情明显好转或治愈的高危儿,应及时结案转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系统保健管理。

3、对于社区门诊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干预与治疗。

(三)转诊管理

区妇幼保健所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对于其不能治疗的高危儿,应及时填写高危儿转诊登记本和“高危儿转诊通知单”,一联“通知单”交给家长,嘱其及时携带儿童凭“通知单”前往区妇幼保健所或上级医疗机构儿保门诊进一步确诊与管理;另一联为存根应保留并做好登记。

(四)随访管理

1、门诊随访:区妇幼保健所对转送来的高危儿要做进一步的全面检查,认真做好登记,根据高危婴幼儿收案标准、管理办法和结案标准进行管理。在收案管理期间,督促高危婴幼儿按系统管理要求,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经过治疗明显好转达到社区收治水平的高危儿,及时转回社区,并做好衔接和指导,对于门诊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高危儿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2、电话随访:对于转至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的儿童,区妇幼保健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于转诊两周内进行电话随访,并做好登记。

(五)信息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高危儿转诊治疗期间,应按系统管理要求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并于每次体检后及时将体检信息及转诊治疗期间体检信息录入“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参与高危儿管理的儿童需做好信息登记,并于每月10日前汇总情况向区妇幼保健所上报“高危儿管理月报表”。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篇8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设计

为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从2001年9月起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婴幼儿的健康,更是对其他一切能力培养的基础,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成为每一位家长所梦寐以求的,更是国家之根本和未来。而婴幼儿消化系统尚不成熟,消化能力弱,适应性差,对婴幼儿身体健康造成无形的困难。在我国,部分农村及落后地区幼儿园的管理者并没有觉察到幼儿营养配餐的重要性与营养师配备的必要性,幼儿园都没有的专业的营养师,而是由一些营养观念较低的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幼儿配餐,或者由教师代替幼儿保育员或者营养师的职责,这些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系统的营养知识,对营养的供给的质与量把握不当,易造成幼儿营养不均衡。有调查表明,我国幼儿因营养配餐不合理造成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农村为39.1%,城镇8.9%。这时家庭和幼儿园应该根据婴幼儿年龄特点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配餐。在幼儿园设立专职营养师,并对幼儿园教师及食堂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加强他们健康的配餐意识。让幼儿园给婴幼儿提供充足合理的营养,满足婴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保证婴幼儿身体健康。

《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还处于探讨探索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设置该课程的并不多,缺乏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其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上述问题。尤其是婴幼儿营养与配餐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一切基本为空白。相关教材也反复多样,教材的编写依据各不相同,有些主要以《营养配餐员》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有些却没有,教材编写团队也各自独立,没有交叉,且呈现区域抱团现象,形成的也是一家之言。

1、课程目标设置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提出《婴幼儿营养配餐》课程设置,课程旨在将婴幼儿营养理论与营养应用有机结合,突出婴幼儿营养配餐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导,把婴幼儿营养餐设计和营养餐制作的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使学生在理论上熟悉婴幼儿营养学的相关原理和适合婴幼儿烹饪学的基本理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熟练掌握婴幼儿营养餐设计与制作基本技能,充分结合烹饪理论、营养学理论和菜点制作的实践,掌握核心职业能力,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教学内容

全面阐述婴幼儿营养配餐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体质检测(如婴幼儿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测量方法、评价指标);婴幼儿营养常识(包括婴幼儿所需膳食种类及营养需求等);婴幼儿食物选择(如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食物的需求及饮食禁忌);婴幼儿食品安全、中毒及预防(如婴幼儿食品安全现状、饮食器具安全等方面);婴幼儿营养食谱的制定方法与实例(如婴幼儿每餐营养能量摄取和营养素供给量计算,食物品种和数量的确定);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食谱设计;婴幼儿营养餐的烹饪要求;婴幼儿科学喂养的原则与方法(如婴幼儿分阶段喂养、各阶段喂养注意事项、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婴幼儿常见营养问题及其处理(如喂养不当的原因与表现及防治措施);婴幼儿膳食调查、计算与评价。

3、课程特征分析

《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综合性强,内容丰富,涉及学科较多,几乎囊括了营养学、食品科学、烹饪学、医学及中医学、饮食文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具有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性质;实践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相当的食谱设计和菜品设计及制作能力,对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应用性突出,在课程的设计部分,对于不同情况的婴幼儿进行配餐设计,营养食谱的设计要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用性极强。

4、课程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课程特点,我们可以采用针对职业教育更加灵活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的指导性教学法,学生多以自主学习为主,而非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要求使用多种技术,以合作小组方式研究课题、解决问题,研究和协作结果以最终项目成果的方式提交。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使学生获得在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职业能力为主要任务,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进行《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项目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4.1立项。即确定婴幼儿营养与配餐任务,这是项目教学成功的前提。首先,项目任务一定要紧扣婴幼儿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立项目标不能太大,让学生经过较短时间学习便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引发学生感兴趣;如果目标定得太大,会因为迟迟见不到成果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会慢慢消失,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统筹几个不同情况婴幼儿营养与配餐的子项目任务,综合考虑项目设置,使项目之间具有前后关联性、承接性,以便学生掌握和理解。

4.2计划。每一次营养与配餐项目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组进行,每组人数不可过多,一般6人左右。根据营养配餐项目难度,小组成员可由学生自由结合或教师指定,必要时适当均衡每组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构成,主要以能顺利完成项目任务为分组原则。每个小组按照课题实际需要各自独立确定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和程序,最终应得到教师认可。在此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个人的知识欠缺将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得以弥补,教师给予必要帮助,确定最优解决问题方案。

4.3实施。根据各组最优解决方案,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和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步骤和程序工作,按计划实施并完成。工作过程中学生要按照预定计划进行自我和相互检查,判断进度是否合适。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能力,加以点拨指导,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4.4评价。每个小组要随机抽取人员到台前汇报成果,汇报完成后,各小组之间互评,然后教师点评,要求各小组进行总结,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教师可向优秀团队进行奖励或提出表扬,激励学生。

4.5总结。营养配餐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对其进行总结,比如在此次教学中,哪些情况是按计划进行的,哪些情况是计划没有考虑到的,出现了什么特殊情况,此次教学前的设想还有什么地方有待改进,总体教学效果如何等,并将相关资料归档备用,以使下次该项目教学更加完善。

5、课程成绩考核

考核以学生完成的营养配餐项目、任务作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多次考核总结评价:以单元课程教学内容中可展示的结果和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为依据进行综合实践考核。对单元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论考核,每个模块完成后进行一次理论考试,二次成绩相加作为期末的理论考核成绩。

事实上,从专业角度上讲,要培养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婴幼儿营养配餐专业人才,并不容易,不仅要求具有相关的营养、餐饮卫生、医学等专业知识背景,而且要具有很强的宝宝餐饮设计能力,还有一定的婴幼儿科学知识(心理学、行为学等),绝对是一个复合性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在人们对婴幼儿健康问题和饮食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及未来,婴幼儿营养配餐专业人才必然会迎来一个社会需求的高峰,所以《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教学的探索尝试是一件值得努力的事情。尽管目前课程进一步开展新教学方法的软件和硬件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这是课程必然努力追求的,也希望得到学院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綦翠华,王茂山,汤卫东.《营养配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J].食品工程,2010(2).

[2]眭红卫.《营养配餐》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1).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4]谢景学.合理膳食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5).

[5]邓红.《营养配膳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6]邹新斌,肖霞.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研究[J].科协论坛,2012(11).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篇9

298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迟缓率为21.14%,以18~24月龄生长发育迟缓率最高,占25.24%;低体重率为8.05%,以18~24月龄低体重率最高为8.74%。消瘦率为2.35%,以12月龄~的婴幼儿最高为3.81%,见表2。

2婴幼儿营养不良情况的性别分布

298名婴幼儿中,生长发育迟缓63例,迟缓率21.14%,男性生长发育迟缓率24.14%(35/145),女性迟缓率18.30%(28/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p>0.05)。低体重24例,低体重率8.05%,男性低体重率8.28%(12/145),女性7.84%(12/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5,p>0.05);消瘦7例,消瘦率2.35%,男性消瘦率为2.07%(3/145),女性2.61%(4/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0,p>0.05),见表3。出生体重≥4000g的婴幼儿23人,超体重率7.72%;早产儿68例,早产率22.82%。

3家长喂养知识情况调查

298名被调查婴幼儿看护人中,23.49%的看护人认为孩子在6个月之前应该只吃母乳;38.26%的认为孩子应该在4~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51.68%的认为母乳喂养应到24个月。298名被调查婴幼儿看护人中,82.21%的看护人不清楚贫血与哪种营养素缺乏有关;89.26%的看护人不清楚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哪种疾病;84.23%的看护人不清楚哪类食物富含维生素a;62.75%的看护人不清楚婴幼儿晒太阳可以补充哪种维生素;92.62%的看护人不清楚锌缺乏会导致哪种疾病;90.94%的看护人不清楚哪类食物富含锌;81.21%的看护人不清楚孩子缺钙会诱发哪种疾病;58.72%的看护人不清楚哪类食物是钙的良好来源。

4讨论

婴幼儿的保健知识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2015年6-8月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婴幼儿家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分3部分:①一般情况。了解婴幼儿家长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婴幼儿分娩方式、胎数。②了解婴幼儿家长对父母学校课程内容需求。③了解婴幼儿家长对父母学校的参与意愿。

1.2调查方法

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护士统一发放,并讲解填写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后交回,发出问卷173份,回收165份,有效回收率为95.4%。

1.3统计学分析

将回收问卷全部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6.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计165人,参与调查的母亲年龄、孕周、孩子的出生体重近似正态分布:母亲怀孕时平均年龄为(29.63±3.72)岁,平均孕周为(38.21±2.06)周;孩子平均出生体重为(3273.53±587.80)g。调查对象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居多,占55.8%(92/165),顺产占43.0%(71/165),产钳占1.2%(2/165)。调查对象的胎数以单胎为主,占93.3%(154/165),双胎占6.7%(11/165),无多胎分娩者。调查对象的学历以本科或大专居多,占68.5%(113/165),本科以上占18.2%(30/165),高中或中专占9.1%(15/165),初中占4.2%(7/165),无文盲及小学学历者。

2.2家长对父母学校知晓情况

调查对象均为儿童保健门诊带孩子体检的家长,知道父母学校教育的家长占48.5%(80/165)。其中通过儿童保健门诊医生、宣传展板了解父母学校的家长相对较多;其次,家长们通过亲友口头传播、宣传折页、妇幼健康网站了解父母学校课程情况;有部分家长通过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了解到父母学校课程情况;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了解父母学校课程的家长较少。由此可见,目前闵行区妇幼保健院父母学校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直接影响了家长对父母学校开课情况的了解。见表1。

2.3家长对父母学校课程的需求

家长感兴趣的课程内容依次为:婴幼儿生活安排及习惯培养(111人,67.3%)、营养与喂养(99人,60.6%)、神经精神发育及早期促进(88人,53.3%)、小儿体格生长(86人,52.1%)、心理及行为卫生(74人,44.8%)、五官保健(53人,32.1%)、意外伤害的预防(51人,30.9%)。

2.4家长参加父母学校的意愿

参与调查的165名对象中,66.7%(110/165)的家长愿意参与父母学校课程的学习,另有33.3%(55/165)的家长不愿意参加。不愿意参加主要是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路程远等原因。

2.5家长参加父母学校的坚持情况

愿意参加父母学校的家长中,65.5%(72/110)的家长表示能够坚持上课,另有34.5%(38/110)的家长表示不一定能够长期坚持上课。不能够坚持主要由于在家中带孩子人手不够、路程远,产假休完后上班没有时间参加等原因。

3讨论

刘静等研究表明,家长目前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医疗保健机构的医务人员、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传统经验、宣传册、板报专刊,以及从亲朋好友处获得。杨约约等调查也显示,家长最希望的获取知识途径依次是向儿童保健医生咨询、医院派发的健康教育小册子、由医院举办的保健知识讲座、专家热线电话。可见,医务人员的指导仍是儿童家长获取育儿知识最主要和依赖的渠道。

然而,由于现在门诊病人多、流动性大,医务人员在门诊进行个别指导已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因此,在医院中开设“父母学校”,对家长进行集中授课,是加快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次调查发现,家长感兴趣的课程内容依次为:婴幼儿生活安排及习惯培养、营养与喂养、神经精神发育及早期促进。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的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不再象以往把常见病的防治放在首位,而更多地开始把关注重点放在婴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及早期教育上。家长是儿童的主要养护者,随着关注重点的转移,他们的育儿知识、态度和行为将对婴幼儿未来的身心l展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