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十篇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十篇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8:36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 航运企业;诚信经营;管理评价

1 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工作的意义

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主要是指运用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企业诚信经营的水准,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被评价企业进行相应管理,从而达到行业调控、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目前,中国海事局出台了航运企业安全诚信管理办法,浙江、江苏、湖北、重庆等水运强省(市)也建立了各自的航运企业诚信评价制度。这些制度、措施的出台,深受广大诚信守法、注重安全的航运企业和船舶的大力支持与欢迎,极大地促进了水运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共拥有船舶艘、功率173.08万kw,载重吨621.56万t,集装箱箱位6.85万teU;全区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98亿t,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74万teU,是一个航运大省。然而,广西尚未建立有效的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制度,全区所有航运企业不分优劣处于同等监管力度下,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行政资源。同时,部分航运企业及其船舶在市场经营中存在失信行为甚至主观故意失信从而获取不正当收益,由于未受到有效惩罚,以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给水运市场经营秩序造成极大的危害。缺乏诚信就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缺乏完善的行业自律规则就没有良好的行业运行秩序。随着广西北部湾港及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步伐的加快,广西水运行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研究建立广西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对促进航运市场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2 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研究的总体思路

一个完整的诚信评价管理体系,需要从诚信制度、诚信活动界定、诚信管理服务系统、监督与奖惩等四方面来构建,形成一个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

2.1 诚信制度

与我国其他水运强省(市)相比,广西水运行业属于后发展地区,有着明显的地区特点。从目前已经出台的诚信评价管理制度、措施来看,我国海事局已经在船舶安全方面进行了界定,浙江、江苏、湖北、重庆等省(市)的诚信管理制度也与地方海事结合在一起,而广西海事管理统一归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没有地方海事机构,这就使得建立评价管理体系时要注意与其他省市之间的差别。同时,广西航道、船舶检验、港口、运输统一归口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下属的广西港航管理局进行管理,这又给全区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

目前,广西港航管理局根据广西交通运输厅授权,行使全区水路运输、港口、航道、船舶检验和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职责,下设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4个航道管理局以及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贵港等6个船舶检验局。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对全区国内水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服务业实施行业管理;负责全区港口行业管理;负责对全区航道及其设施实施维护和与通航有关设施的航道行政管理;负责对全区船舶(国际航行船舶除外)及其船用产品、设计图纸进行法定检验、审查认可并签发相应证书;负责全区有关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监督实施工作。同时,对全区14个港航(航务)管理局(处)、沿海3个港口(务)管理局(办公室)行使行业指导职能。广西的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制度可以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及其港航管理局的指导下,从企业诚信经营角度出发,统筹航道、船舶检验、港口、运输方面的部门行政资源,制定具有广西特色的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制度。

2.2 诚信活动界定

航运企业诚信活动界定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要素确定企业诚信经营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

诚信经营的基本准绳在于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航运企业诚信经营指标应主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及其《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国内船舶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及其《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预警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考量。从目前广西航运企业经营及水运行业管理实际来看,评价指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资质保持方面:企业及其船舶证照齐全、有效,安全管理和经营管理台账建立健全,按规定设立满足经营需要和安全管理要求的经营、海务、机务、船员管理组织机构,各类基础档案、台账健全,按规定提供资质报备材料,年度经营资质核查结论为“合格”。

(2)合法经营:企业以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为核心价值观,经营者、管理层和员工有较强的诚信理念和信用风险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水路运输规则,不超越经营范围从事营业性运输,以正当手段揽客、揽货,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与所经营船舶签订安全责任书,履行船舶安全管理职责,使用规定的运输票据开展经营活动,无违反运政、航道、船闸、港口、海事和治安消防管理等有关规定的违法行为记录。

(3)服务质量:切实履行运输合同,建立并履行服务承诺制,货损货差率符合规定,客货运输安全文明、保质保量,所经营的客运船舶按照核定的船名、航班、发航时间、航线和停靠站点航行,无负主责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4)社会责任:积极完成政府指令性运输任务,社会声誉良好,无货主、旅客投诉及被新闻媒体曝光批评事件发生,无行政处罚及刑事案件发生,认真执行管理部门政策文件及要求。

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指标的甄选,并通过对管理部门、航运企业、运输船舶的实地调研,运用科学方法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结合行业实际,认真考虑指标的重要程度,采用合理方法,对指标进行合理赋值,完善评价标准评分表;选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计算出航运企业所属等级,从而为航运企业排序。

2.3 诚信管理服务系统

水运管理部门应建立诚信管理系统,公布诚信企业申报、评审、结果公布等操作流程,全区各航道、船舶检验、港口、运政管理部门及航运企业能够在该系统进行诚信管理评价业务操作。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应基于通俗易懂、操作简单、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从而为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4 监督与奖惩机制

根据评价结果,建立符合广西航运市场实际的监督与奖惩机制。惩戒失信企业,激励和保护诚信企业,是建立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诚信企业的评价应接受社会监督,评价结果经得起从业者的考核。对被评为诚信企业的航运企业,根据诚信的优秀等级,给予其在延伸航线、新增运力、扩大经营范围、港口装卸、船舶检验、发放技改资金及过闸优先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日常监管方面予以适当放宽时间间隔,根据金融、保险、航运交易所等相关单位及企业在经营、招商、招标投标等活动中的需要,提供企业有关诚信信息。对被评为不诚信企业的航运企业,从严加强监管,将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从市场经济的主流中剔除出去。

3 建立实施航运企业评价管理体系的有利环境

目前,广西水运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为建立航运企业评价管理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施航运企业评价管理体系具有现实可行性。

(1)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运业的发展。目前,广西水运业处于多重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全区水运业的发展,成立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和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一江一湾”建设如火如荼,迫切需要水运行业管理技术水平同步提升。

(2)行业管理部门和市场经营主体的共同需求。随着广西水运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运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还是市场主体的日常经营,都迫切需要借助一定的市场运作工具作依托,市场存在这种客观需求。通过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体系的实施,航运企业可以申报诚信企业,在市场中进一步提升自身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吸引社会资金,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创造条件。水运管理部门通过诚信评价管理体系的应用,可以有的放矢,提高行业监管效率;通过树立行业标杆,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打造行业品牌、领军企业,淘汰不良企业,进一步维护健康稳定的市场经营秩序。

(3)具有良好的实施条件。目前,广西水运行业管理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快速发展,包括港口管理信息系统、航运管理信息系统、航道管理信息系统、广西港航视频监控平台、航标遥控遥测系统和船闸联合调度系统等在内的全区港航管理信息化平台已初步建成。行业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为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指标甄选、信息采集和评价管理条件,为进一步推行航运企业诚信评价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由广西港航管理局主导诚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使得该体系的建立、推广应用和日常运转工作等有了实体依托,提高了评价的权威性。

(4)已取得良好的前期研究成果。广西港航管理局在日常工作中已经进行了一些前期研究,如定期进行航运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企业造船信息通报、水路运政系统及运单系统的应用等,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数据收集方式方法,与各级航运管理部门、航运企业建立了定期信息联络机制,为航运企业评价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篇2

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治本举措,也是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按照“一个指导思想,二者同步推进,三方协调配合,实现四个统一”的基本思路,现就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管理,建立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诚信监管保障体制,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为建筑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手段。

(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构建起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用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互用和互认;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各类企业和执业人员)行为诚信标准更符合建筑市场监管的需要;相关法律得到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做到有法可依;建立起有力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做到守法经营,依法活动;综合信用评价的市场化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政府启动、市场运作、权威、信息共享。即,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按照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失信必惩、保障有力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建筑市场诚信环境,共同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二、同步推进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守法诚信评价和社会中介信用机构开展的综合信用评价

(一)根据建筑市场监管的需要,目前要以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守法诚信评价为重点。

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守法诚信评价是政府主导,以守法为基础,根据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记录,对市场主体进行诚信评价,具体标准由建设部制定,内容包括对市场主体违反各类行政法律规定强制义务的行政处罚记录以及其他不良失信行为记录。具体工作思路是:1.制定标准和评价方法。标准内容以建筑市场有关的法律责任为主要依据进行整理、分类,力求简明、科学,便于理解、记录和应用。对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可有所侧重,如拖欠工程和农民工工资、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招投标弄虚作假、质量安全问题、违反法定基本建设程序等。2.进行采集和评价。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依托现有的建筑市场和工程现场业务监管服务体系,做好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工作,推进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要在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综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可向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守法诚信信息平台;在建设部统一组织下,开展区域和城市试点,逐步实现全国联网,提供网络查询,披露诚信情况。

(二)要以政府对市场主体守法诚信评价为前提和基础,积极推进社会中介信用机构开展的综合信用评价。

社会中介信用机构的综合评价是市场主导,以守法、守信(主要指经济信用,包括市场交易信用和合同履行信用)、守德(主要指道德、伦理信用)、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经营、资本、管理、技术等)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指标由有关协会指导社会中介信用机构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思路是:1.由建设部指导有关协会根据综合实力和相关条件确定若干家社会中介信用机构,并制定从事建筑市场信用综合评价机构准入和清出的管理办法。2.社会中介机构在有关协会指导下,研究制定标准,建立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征信和信用评价,提供和信用信息。3.综合评价中有关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优良和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要以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的记录为基础。

三、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评价机构的作用,推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

(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推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包括制订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总体框架、实施方案等;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加大管理资源整合和组织协调力度,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和工程现场联动的业务监管体系,发挥有形建筑市场的资源优势,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组织制定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标准;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对建筑市场失信行为进行惩处;对征信和被征信机构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行为,如信息采集、信息使用、信用评估等依法实施监管,建立准入和清出机制;推进与工商、金融、商务等有关部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行业协会的主要工作: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协助政府部门研究制定信用标准,参与信用征信和评价,负责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建立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信息平台,加强对信用征信和评估机构的监督;开展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专题研究,指导有关信用征信和评价机构研究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标准模型和评价方法,并适时修改完善;组织有关交流研讨和业务培训,开展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动态监管,努力提高建筑市场信用征信和评价工作的质量。

(三)信用征信和评价机构的主要工作:加强对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的研究,掌握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经营管理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筑市场信用征信和评价的工作建议;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依法从事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咨询、征信和信用评价等业务;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及其与全社会信用体系融合提供专业支持,参与构建市场化的信用征信和评价机制。

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要努力实现四个统一

根据建筑市场监管工作的形势和要求,推进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守法诚信评价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为此,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共同努力,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四个统一:

1、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

完善的诚信信息系统是诚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能够确保诚信信息搜集整理及时准确和实现共享。在现有诚信档案系统的基础上,首先要推动南北两大区域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试点工作;即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地为主构建一个统一的长三角地区诚信信息平台,以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沈阳、大连等地为主构建一个区域性城市间联合诚信信息平台;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其他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地级城市要在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方面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其他区域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待条件成熟时,研究逐步将区域间的诚信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逐步实现全国联网,构建全国性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并在建设部“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上设立诚信信息交流、的窗口,逐步实现诚信信息的互通、互用和互认。为此,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协调和整合力度,要在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综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可向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守法诚信信息平台;要求相关业务监管部门把对建筑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日常处罚决定和不良行为记录及时整理,并按照各自权限通过监管综合信息系统自行上网记录,形成基础性诚信信息,为诚信评价提供信息保障。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要充分发挥现有建筑市场和工程现场业务监管体系的联动作用,并依托有形建筑市场在人员、技术、业务和硬件等方面资源优势。注重提高政府对建筑市场主体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创造诚信得彰、失信必惩的良好市场环境,推进建筑市场诚信建设。

2、统一的诚信评价标准

要根据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实际需要,制定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诚信标准。针对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国家有关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本着先易后难、简便易行、科学实用的原则,制定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诚信标准。重点评价在建筑市场内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和执业资格人员的诚信行为。要结合日常建设行政监管和执法工作的需要,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业主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应达到的最基本诚信要求。对建筑市场的执业资格人员(注册建造师等各类注册人员),也要开展诚信行为的评价。诚信标准后,各省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诚信标准进行细化,并制定相应的诚信管理办法和失信惩戒办法等。为确保诚信标准的推广和尽快实施,保证实施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同时根据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行业协会或其他相关机构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可以开展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等级的评定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在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上向全社会。

3、统一的诚信法规体系

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体系要有法律保障,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诚信法律法规,制定与建筑市场诚信体系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诚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内容包括对诚信信息的采集、整理、应用和,对诚信状况的评价,对征信机构的管理,特别是运用失信惩戒机制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主体进行适当的惩罚等。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研究力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和完善诚信法规体系的建议和措施,加快建筑市场诚信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对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篇3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的不诚信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诚信在经济交易活动中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建设诚信体系刻不容缓。文中会介绍建设诚信体系的必要性,重点指出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必要性;建设途径

一、建设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制不是特别完善,助长了不诚信现象

市场经济的诚信建设与其今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不诚信现象的出现表示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再加上法律制度弊端,使得不诚信问题更加严重,制定的法律不能有效处理市场上存在的问题,由于法律制度自身的缺陷,给很多企业的违法行为创造了机会。

(二)执法不严,很难发挥法律的作用

面对企业不诚信的行为应该给与严重的处罚,由于法律体系还不是特别完善,普遍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没有让会计人员意识到制造假账的危害性,减低了企业不诚信的风险。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依旧会出现不诚信的行为,因此加快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

(三)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加大了不诚信的可能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大部分的会计人员没有达到实际的要求,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市场要求、会计核算的原则以及新方法和新理论没有正确的认识,经常在业务活动中出现偏差。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我国的财务管理规章以及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财务管理更加重视投资融资、风险控制以及资本结构等内容。要想真正的市场经济的健康长久发展,建设会计人员诚信体系是必然的选择。

二、建设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法律法规是基本

市场上不诚信行为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建设的缺失,因此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中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为下阶段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针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不能仅仅依靠担保人来代替处罚。立法之前,需要制定会计诚信相应的管理制度,让各企业、各管理部门以及每个会计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分清会计与审计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的诚信行为采取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会计技术管理制度要坚持稳定性的原则,过分频繁更换会计管理制度会给企业的不法行为创造机会。国家相关部门要重视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加大执法的力度,一旦发现不诚信的行为,要根据法律发挥给予严肃的处理,强有力的控制和管理才能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企业受到监督的同时也会受到国家的保护,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诚信体系的法律建设工作不仅要实现执法的公开化,还应该保守企业的经济秘密。

(二)充分发挥会计诚信教育机制的作用,加快建设的步伐

会计人员在诚信体系建立中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建设诚信体系的目的。通过诚信教育机构来促使会计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没有诚信意识的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很难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会计核算的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不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会计诚信教育机构的建设工作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将诚信教育作为职业道德建设中的关键,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广大的会计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自觉树立诚信观念,坚持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目前大部分会计教育重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诚信教育。面对诚信教育缺失的现状,应该将诚信教育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自觉养成诚信的习惯;另一方面是诚信教育的内容应该侧重观念、文化以及制度的教育,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和改变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处理好诚信观念、诚信文化以及诚信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诚信文化和诚信制度的学习来树立正确的观念,为今后的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加强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设之前要明确建设的目标以及政府的作用,目前市场中很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政府没有及时给予严厉的处罚,因此要重视奖惩制度的建立。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企业存在违法的经济行为,要根据奖惩制度的规定来予以处理,充分发挥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的双重作用,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出现。对于不同等级的会计人员给予相应的评价,使得真正有实力的会计人员能够赢得社会的重视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诚信意识淡薄、信誉低的会计人员要及时处理,不仅能够为企业指明正确的发展道路,还能净化市场环境。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建设工作要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利用市场的调控职能,清除社会上的失信行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重视评价机制和内控机制的建立

评价机制是促进会计行业市场化的重要手段,会计服务中介组织在诚信体系的建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应该要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自身建设水平有限,信誉较低,不能为企业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利于诚信体系的建立。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根据企业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给出准确的评价,给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建立的评价机制不仅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建设除了接受国家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之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内控机制,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的内控机制要明确指出会计统计和核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严肃处理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诚信较低的企业解除合作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严肃对待不诚信行为。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诚信成为判断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要素。诚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主要内容,具有诚信的会计人员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诚信体系的建设要满足时展的要求,企业以及会计人员应该对诚信这个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在诚信观念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失信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秩序,给国家以及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通过加强诚信法律、教育机制、内控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建设来改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凤敏.小议会计人员诚信体系建立方法[J].商情,2013(37).

[2]丁长伟.浅谈会计诚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0(18).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四个中心”及中国保监会又快又好发展保险业战略,创建“最诚信行业”、推动上海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上海保险业信用制度,培育和树立保险业诚信服务的意识,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上海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合力营造保险业“守信获益、失信受惩”的诚信发展环境。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根据上海保险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长远要求,坚持诚信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举全行业之力,实现保险行业信用制度建设、行业信用信息采集、使用以及诚信教育工作、保险信用产品广泛使用的全面发展。先易后难、有计划、有步骤推进保险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2.完善制度、统一标准。建立健全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相关制度,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管理,制订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

3.开拓进取、自主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加强重点研究,提高上海保险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创新能力。借鉴各地区、各行业信用建设经验,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建立、完善全市保险业信用信息系统。

4.培育需求、深化应用。通过制度安排、信息共享,培育信用产品需求。保险监管部门倡导先行,推进信用产品在行业内的广泛应用,以信用产品的应用带动信用信息的采集,形成“守信获益、失信受惩”的社会环境,提高行业的社会公信力。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在“*”末基本建立起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上海特色、满足保险业发展需求的上海保险业诚信体系,为保险消费者提供信用产品、信用服务,使上海保险业成为信用制度建设较完善、信用信息技术较全面、诚信意识较牢固、社会信用水平较优良的行业。

(二)具体目标

1.初步建立行业内外联动的信用信息采集、公开、共享机制。各保险机构内部形成诚信建设与诚信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将诚信建设工作落实到本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2.建立各种与保险业发展有关的信用档案信息系统。保险监管部门、市保险同业公会、保险学会、各保险机构要按照信息化、市场化、规范化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类保险信息数据系统,在行业内部实行统一的信息采集、披露与使用。加强上海保险业与业内外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交流与合作。依托上海市联合征信系统,实现保险业与政府、社会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共享与互动。支持保险机构建立与行业发展有关的信用档案信息系统。

3.建立行业内部规范的诚信教育工作机制。坚持行之有效的诚信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利用媒体、教育、文艺等多种形式,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将诚信教育工作形成常规性工作机制,在全行业形成知信用、用信用、重信用、守信用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行业氛围。

4.逐步推动在保险监管、保险经营、保险服务中使用信用产品工作。保险监管部门应率先在监管工作中使用信用产品。在日常行政审核中,逐步形成通过查询利用行政相对人信用信息或信用产品信息作为行政审核依据之一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在经营服务中使用社会、保险行业信用产品,形成通过查询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或信用产品开展核保、核赔的工作机制;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组织、各保险机构在相关政策、行业性制度、内部规章制订中,自觉增加信用信息提供和信用产品使用的明确性、倡导性规定。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组织、各保险机构应分别制订和完善诚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对涉及诚信体系建设的每一项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引导、规范和推进。

制订和实施有关信用信息采集、公开、使用的管理办法和统一标准。在行政审批中参考使用信用产品,形成监管部门带头使用信用产品、促进“守信获益、失信受惩”的示范效应。按照政务公开要求,明确政务公开程序和方法,依法公开政务信息;推动和鼓励保险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主动、准确地向社会及业内提供自身信用信息。研究行业内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规范采集标准,强化信用产品使用的制度安排。

推动保险机构内部各项信用制度制订与落实。探索保险机构建立信用管理岗位或部门的试点,形成信用风险防范工作制度。推进保险机构诚信制度建设,形成行业诚信约束机制。

建立和完善行业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信用记录良好的相对人,提供便利或支持措施;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应依法加强监管,提高失信成本。

(二)构建信用信息平台

推动保险机构高管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建设。明确高管人员范围,统一信用信息采用标准,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保险机构高管人员信用信息系统。支持和鼓励各保险机构在人员新增、变更、奖惩时使用该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监管部门要主动利用该系统对行政相对人开展日常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工作。

拓展机动车辆联合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费率浮动的管理制度,拓宽系统的业务覆盖面;继续完善联合信息平台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通过信息公开和信息互换,为保险公司的诚信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和完善保险业与公安等系统的双向数据共享系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机动车违法违规现象的处理机制。

完善保险营销员个人执业信用信息系统。进一步拓展系统信息内容,完善功能,方便消费者查询,提高系统使用效率。

实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信用评级制度。依托上海保监局信息化系统,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按照机构、经纪机构、公估机构、经纪分支机构与公估分支机构分别设定,采用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对保险中介机构信用进行全面、客观、专业的评价,促使上海保险中介行业尽快形成“自我约束、行业自律、外部监督、政府监管”的诚信制约机制,有效遏制或解决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建立对保险机构的信用评级制度。

推进健康险平台建设。研究建立跨行业健康险信息系统。通过医疗机构、医保机构、商业保险公司等单位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开放性较强的系统平台。

研究开发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消防部门关于重点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消防检查信息,与保险信息进行结合,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库,制定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费率浮动机制,运用费率杠杆作用,促进企业加强消防安全的管理,形成合规经营受益,违规失信受惩的机制。

推动工程建设单位的风险信息库建设。由保险公司及其委托的风险管理机构运用风险信息库的资料对建设工程进行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出具风险评价报告,确定投保单位的风险系数,实行建设工程保险浮动费率机制,提高建设单位及风险管理机构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促进诚信经营,保障建设安全。

(三)深化诚信宣传教育

制订诚信教育规划,落实教育任务。保险监管部门、市保险同业公会、保险学会、各保险机构应制订内部诚信教育规划,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与行业诚信教育培训计划,严格管理,严格组织,严格落实。各公司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认真落实中国保监会及市委、市政府有关诚信教育部署安排。

研究推动投保人诚信教育工作。引导公众诚实投保行为,建立保险机构与业务相关人的相互信任,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保险诚信宣传。整合行业宣传资源,组织开展年度“保险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媒体、网络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诚实守信的行业形象。

(四)制订行业服务标准

推动市保险同业公会建立上海市个人营销新型寿险产品服务承诺制度,明确展业、承保、理赔、售后服务过程中保险公司、保险从业人员各自行为标准。并逐步在全行业建立服务标准。

(五)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探索和实践,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开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分类监管、评优表彰、受理等政务信息,依法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信用服务机构等适度公开有关政务信息,形成固定有效的政务信息交流、使用渠道。

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将经营管理活动形成的业务管理、会计财务等信息通过网站、新闻媒体等向业内外公布,及时向社会披露各类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六)强化企业内控管理

推进保险机构经营管理信息化工作。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建立内部信用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建立信用管理岗位,提高信用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在经济活动中主动使用信用产品,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保障,规避企业与个人的信用风险。落实保险机构保险诚信教育工作机制,自觉树立诚信经营、诚信服务的意识。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制

各单位应相应建立健全保险诚信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制。诚信建设领导机构统筹安排本单位诚信建设各项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诚信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诚信建设领导机构下设工作机构或办公室,负责本单位诚信建设的日常工作与联系。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篇5

关键字:建筑企业;诚信;市场;评价体系

abstract:intheconstructionsectortoestablishandperfectthecomprehensiveevaluationsystemisgoodfaithconstructionindustryinourcountrystableandrapiddevelopmentoftheimportantconditions,inordertomaintaingoodhealthoftheconstructionmarketorder,andexploretoestablishthereasonableconstructionindustrycreditsystemmechanismforthedevelopmentoftheconstructionindustryinourcountryhasanimportantsignificance.

Keyword:buildingenterprise;Goodfaith;market;evaluationsystem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以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保证。我国的建筑市场目前还不是很成熟,由于企业追求利益的本质,建筑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会严重危害建筑市场的稳定,对国民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在建筑行业建立健全诚信综合评价体系是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健全我国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对于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秩序,保证建筑企业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经济生活中,不讲诚信的事情会经常发生,建筑市场也面临相同的问题,例如恶意竞标行为、工程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工程中标以后进行违法分包或转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不规范、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也不到位等。这些都会造成建筑市场的秩序混乱,而根源所在就是社会信用的流失和道德基础的薄弱。

信用是一个经济市场的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造成社会市场经济的混乱;没有信用,市场中的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就不会形成可持续发展型的产业。因此,必须要对信用有充分的认识,要有足够的重视。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会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文明诚信的市场环境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加强信用道德的建设力度。要采取多种措施对诚信道德进行宜传教育,把握内涵,把诚信的企业文化引入市场。要结合当前形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学习,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学习,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经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严格履行相关项目合同

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要严格履行相关项目合同。建筑施工合同在签订以后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要严格遵守合同的相关规定。履行施工合同的过程就是诚信经营的过程,合同中规定了整个任务的流程、要求和违规措施,明确了合同双方的责任和权力,因此,要严格履行相关合同的要求,做到诚信经营。

(三)加强建筑项目公示制度的建立

诚信信息的维护和公示是建立健全诚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体系的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的监管监督信息系统,并将整个诚信系统向社会公示,建立开放的建筑市场诚信平台,对建筑市场中的相关违法行为和违反诚信原则的企业及时向社会公示,由社会舆论进行监督。诚信信息体系的公示制度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现有建筑市场与服务监管体系之间的联动作用,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

(四)强化低价中标工程的管理

为了企业的生存,一些单位会采用低价策略追求中标,并不惜代价进行盲目的压价,以迎合业主需求。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中标企业不得不为了节省开支,以达到投标时的要求,而导致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的素质较差、材料不合格、安全措施无法保障等情况的发生。因此,要加强对低价中标工程的管理工作。国外实施的低价中标工程主要依靠的就是诚信制度,可见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对于建筑市场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低价中标单位的审查,不仅不要局限在单位实力等物质因素上面,还要重视相关企业的诚信评价水平,有无失信记录等,根据企业的信用程度来对中标单位进行综合评价。

(五)积极开展招投标后评估工作

标后评估机制对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十分有利。加强对评标专家进一步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评标追究制,使评标专家的责任和权力相匹配,严格监督,加强管理,更加完善工程招投标责任追究制度,避免招投标中的违规行为以及招标、监管机构、业主以及专家的违纪行为,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快推进整个行业市场步伐,还要尽快采取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创造一个对招投标双方有利的市场环境。同时,要健全管理机构,严抓制度建设,促进管理创新。

(六)建立完善的诚信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是也是一种信用、一种文化。关键是要诚实守信,让企业的发展具有坚强的基石,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建立一套合理的工程承包结构体系,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讲诚实信用,要落实责任,注重分工的明确合理,各部门要相互协调。另外要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推行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把科研成果和发明创造迅速转换为社会生产力。同时要进一步确立科技兴业的主体是企业的观念,建立技术开发基地和人才基地,拥有高层技术力量,储备高层技术人才。最后要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大多层次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四、结论

由于建设施工单位工作性质和建筑市场的基本特征,建筑施工企业的诚信建设对于建筑产品、建筑服务的好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建筑市场的诚信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其管理和监控的措施也更加严格。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在工作中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诚信维护机制和评价管理手段,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从而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规范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必东,葛家君.建筑行业呼唤建立项目诚信体系[J].建筑,2004,(12).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诚信诚信管理

现代市场经济不仅是商品经济、法制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企业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主体,企业信用是最基础、最普遍的信用形式。但是,目前商业特别是电子商务信用交易中诚信缺失案例常现,常表现有政策性失信行为、市场性失信行为、公益性失信行为、自我性失信行为等。

一、中小企业在诚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诚信管理的法律不完善

我国在信用方面的立法比较落后,在国家层面上没有统一的关于诚信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出台,导致我国整体诚信管理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在法律和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失信违约的情况就必然出现。

(二)诚信管理受重视程度低

在国有文化中,把诚信理解为道德层面上的一种品质。当眼前的既得利益无法获得或发生损失时,利益驱使下诚信与信用常常被忽视,导致我国整体的信用水平与诚信度较低。据统计:我国的信用交易的比重仅10%,而现汇交易却高达90%,相对比发达国家的信用交易达80%,现汇交易只占20%。

(三)诚信管理的专业人员缺失

因对信用管理的不重视,社会和高校针对诚信管理教育的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中缺少甚至没有诚信管理的专业人员,这也是中小企业诚信管理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不会专门成立一个管理诚信的部门。

(四)诚信违约的成本低、风险小

在诚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诚信违约操作不便利,惩罚不严厉的同时,再加上诚信违约成本低与风险小时,诚信问题就很容易再次发生。

二、中小企业商业诚信体系构建的思路

(一)企业内部诚信管理体系

(1)组织架构中确定明确且清晰的诚信管理。中小企业要想不断向前发展,必须建立权责明确的诚信管理组织部门;配备专任或兼任的诚信管理人员对企业员工和企业业务活动实施诚信管理、建档,必要时可将诚信管理档案与政府部门共享。

(2)领导者应先以身作则。在中小企业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取信职工的最好方法。领导者应该以厂为家就能为员工树立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榜样,遵循诚信理念,使企业的诚信理念有效地传递给职工。

(3)塑造集体团队诚信行为。管理要有民主意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集思广益,为企业创造财富。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也应该目标一致,相互协调,加强沟通,消除部门间的敌意,鼓励正当的竞争,团队行为或团队工作中塑造诚信。

(4)坚守对员工的承诺。在现代企业中,已经把人在企业中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企业运营需要人,产品研发需要人,企业管理也需要人。管理层要做到忠于员工,认真履行对员工的承诺。当你对所有员工都诚信,所有员工会让企业所有对外行为都诚信。

(5)培养员工的忠诚。培养中小企业的诚信,需要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参与。培养员工的忠诚,要从源头抓起。招募新员工时,加大道德方面的测试力度,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新员工培训时加强诚信教育;业绩评估时,考核员工绩效的同时,也要参照他们的道德表现,全方位评判。有了这样的用人――培训――考核的标准,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有责任感的团队,把企业带到更高更好的发展层次。

(二)客户诚信体系

在中小企业的内部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客户诚信建设是重中之重,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需要依赖于客户的支持与信任。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中小企业始终要树立诚信观念,把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最优的服务,最合适的价格,最满意的表现视为企业的第一要务。

产品诚信是首要的。客户最看中的就是产品质量,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质量高的企业自然能在竞争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在实际工作中,私营企业应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工艺,不满足已有成绩,不断追求卓越,永远使质量处于不断提高的动态之中。

其次是服务诚信。所谓服务诚信就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诚信理念。通过开展服务满意活动,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再次是销售诚信。销售活动中也处处体现着诚信的重要性,只有销售业绩上去了,企业的利润才有望增大。如何提升销售业绩?靠的是过硬的产品、真实的信息以及有效的促销手段。

最后,竞争诚信也至关重要。无论是同行业企业之间还是买卖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私营企业要想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树立竞争诚信的观念,靠公平竞争招揽客户,在同行业中处于不败之地。

总之,中小企业应从建立产品诚信、服务诚信、销售诚信和竞争诚信等几个方面一齐努力,把诚信对待客户作为一项不变的企业文化,增强全体职工的认同感,指引企业不断前进。

(三)诚信结盟体系

中小企业受资金、规模所限,要不断发展壮大满足客户需求,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以诚信实现联盟。无论强强联合、强弱联合还是弱弱联合,都在于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有效动员和有效利用,以求达到规模效益。

只有构建出诚信结盟体系,在诚信的关系和环境下,遇到矛盾时企业间会主动寻求共识,达成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四)诚信法律保障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这说明,让诚信收益远高于违约成本和风险,是党和政府对市场制度安排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篇7

关键词:政府社会诚信体系构建作用

王良在其主编的《社会诚信论》中提出社会诚信体系可分为个人诚信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和政府诚信体系,并指出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作用为:“政府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政府自身的诚信建设则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或者说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首要前提。;[1J(p15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极为关键,它不仅影响着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认知度,为此,现阶段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义所在,而且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密切相关。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首先,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以道德为支撑的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对我国社会诚信水平的要求也越高。诚信缺失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其次,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必要条件。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石。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是建构一个促进道德体系建设的社会诚信体系,即借助完善的诚信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他律的控制层和自律的屏障层共同促进社会道德的健全完善。

再次,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形成一种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利于我国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为社会秩序的规范、民主政治的建设作坚实的铺垫。由此可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是解决社会诚信问题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二、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的职能定位

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结合世界各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政府必须在社会综合发展方面发挥必要的干预和促进作用。根据我国建构社会诚信体系的紧迫性和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发挥以下职能:

1、健全有效的宏观调控职能。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很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政府就应该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应该从法律制度上规范我国目前在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窘境。“上海在1999年8月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个人诚信的试点以来,接着深圳、温州等城市也进行了社会信用建设,但至今我国仍没一部全国统一的规范诚信方面的专门法,如《公平信用报告法》、《企业信用管理法》、《个人信用管理法》、《公平使用信息法》和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制度框架,致使我国各地在建构方面的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尴尬现象。‑[i]}rzz})所以我国政府在今后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尽快制定宏观的发展计划和全国统一的诚信法规,以引领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少走弯路,朝着预定的目标稳步前进。

2、提供完善的协调服务职能。为社会诚信体系建构提供服务应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首先政府应加强服务于诚信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社会诚信体系得以存在、运作的根本前提和物质保障。包括建立统一的征信、评级和服务标准;集中力量打造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动诚信管理教育,培养诚信服务专门人才。其次,为中介机构及信用服务企业提供协调服务,创设供其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同时因为个人信息大都分布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他们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因此,不同部门的利益需要政府去协调。最后,政府应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加强诚信宣传和教育,逐步增强全社会懂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观念和意识,让“诚信守信”成为全体公民的基本行为规则。

3、发挥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能。监管职能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起着保障作用。监管职能的缺失将会使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前功尽弃。不管社会诚信法律制度多么健全,如果得不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规范和有序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领导和监管,尽快形成行政性惩戒机制,政府各个监管部门要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人、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监管手段,切实保障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运行,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健全的市场和社会监管机制,为最终建立一个以市场规则为基础,制度健全,手段完备,管理有序的社会诚信体系作好铺垫。

三、政府在杜会诚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方式

如前所述,我国诚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政府在其中发挥正确的职能作用。政府在其中正确作用的发挥将有利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尽早地建立和完善,从而一个和谐诚信的社会才能最终形成。为此,政府可尝试以下方式:

1、完善制度,健全法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2](p333)首先是政府应努力酿造一个有利于诚信体系形成的制度环境。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出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但是,经济繁荣并不必然或自动导致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中国在进入21世纪由开创“经济建设时代”的第一次转型走向开创“制度建设时代”的第二次转型[’〕。我国目前由于诚信制度的缺失,我国社会已形成严重的诚信危机,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稳定因素。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因此,诚实守信的重建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个人的道德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强有力的保障。我国政府在保障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中至少应该在以下制度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第一,规范市场运行的制度,以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二,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信用管理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各项制度还不完善,政府应该尽早成立一个全国范围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征信制度、信用评估制度以及失信惩罚制度等,以规范各地方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另外,对民间的行业信用管理也应该以制度加以规范。第三,正确进行政府职能转换,规范行政管理制度。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社会诚信才能最终深人到每个人的心中,也就是回归到个人的道德自律。

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必然需要法律规范保障其切实可行。我国政府在诚信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快起草信用法规和行业信用规范,使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来支撑,这样就能有效地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服务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使信用管理和服务有法可依。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重点,政府诚信才是关键闭。在社会转型的当代市场经济时代,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政府诚信的建设意义非常大b政府本身所担负的引导、监督、管理社会信用的职责,决定了它是基本社会信用制度建立和维护的主体。作为社会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和监督管理者,作为诚信环境最重要的建设和保障力量,政府的许多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因此,建立和健全社会诚信体系,首先要从政府做起,行政诚信原则的具体内容应包括行政立法中的诚信原则和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诚信原则阁。政府要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真正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必须要做到:第一,切实转变自己的职能做好职能定位。第二,政府摹用法律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现代社会的信任模式已由传统的人格信任转为现在的制度信任模式,人们更相信制度的规范作用。我国政府也应该用法律制度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规范,使政府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公共信息信誉与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高度统一,是提高政府诚信的要件之一,“政府如果想取信于公众,取悦于民,最省事、最少耗费的途径就是开放政府信息,开放公众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渠道。”

3、监管保障,协调共进。社会诚信体系的法律制度无论多么完善,如果缺少了监督管理,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国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之初,必然少不了政府对各种信用制度的监督管理。

首先是成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行业管理部门对全国的信用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其次是监督保障在诚信过程中,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由于我国诚信系统在个人信息保密法上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因此,在诚信途径、诚信信息的公开上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甚至出现损害诚信者利益的行为,政府在此过程中要监督诚信及公开信息严格按程序进行,切实使隐私权在内的公民的人权得到保障;最后,政府要参与失信惩戒机制的建设与监管,政府应设专门机构监督失信惩戒机制的执行,这样才能使社会诚信的刚性制度保障真正落实,也才能真正达到用社会诚信体系规范人们行为的目标。

4、以人为本,重在教育。著名学者茅于轼说:“道德比法律更重要,最明显的原因是道德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而法律则很少介入到生活中来。道德是一种鼓励人们向上的积极力量,他促使人们去关心别人;而法律则是对侵犯别人利益行为的消极制裁。..}})}pz,一’b)茅先生的话不是在否定法律的作用,而是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开展诚信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政府应在公民的道德教育中起引导、设计规划作用。

首先,加强诚信的舆论宣传教育作用。通过诚信教育把现代诚信刚性的制度转化为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达到法律所无法企及的效果。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篇8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继续进行,诚信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前进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解决社会诚信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完善的情况下,完全由市场运作一时很难奏效,政府在建构中的作用必不可少。而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在于政府应该首先确定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一个功能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才能够建立起来。

      王良在其主编的《社会诚信论》中提出社会诚信体系可分为个人诚信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和政府诚信体系,并指出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作用为:“政府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政府自身的诚信建设则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或者说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首要前提。; [1j(p15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极为关键,它不仅影响着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认知度,为此,现阶段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义所在,而且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密切相关。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首先,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以道德为支撑的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对我国社会诚信水平的要求也越高。诚信缺失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其次,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必要条件。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石。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是建构一个促进道德体系建设的社会诚信体系,即借助完善的诚信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他律的控制层和自律的屏障层共同促进社会道德的健全完善。

    再次,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形成一种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利于我国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为社会秩序的规范、民主政治的建设作坚实的铺垫。由此可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是解决社会诚信问题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二、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的职能定位

    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结合世界各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政府必须在社会综合发展方面发挥必要的干预和促进作用。根据我国建构社会诚信体系的紧迫性和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发挥以下职能:

    1、健全有效的宏观调控职能。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很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政府就应该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应该从法律制度上规范我国目前在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窘境。“上海在1999年8月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个人诚信的试点以来,接着深圳、温州等城市也进行了社会信用建设,但至今我国仍没一部全国统一的规范诚信方面的专门法,如《公平信用报告法》、《企业信用管理法》、《个人信用管理法》、《公平使用信息法》和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制度框架,致使我国各地在建构方面的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尴尬现象。‑ [i]}rzz})所以我国政府在今后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尽快制定宏观的发展计划和全国统一的诚信法规,以引领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少走弯路,朝着预定的目标稳步前进。

    2、提供完善的协调服务职能。为社会诚信体系建构提供服务应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首先政府应加强服务于诚信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社会诚信体系得以存在、运作的根本前提和物质保障。包括建立统一的征信、评级和服务标准;集中力量打造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动诚信管理教育,培养诚信服务专门人才。其次,为中介机构及信用服务企业提供协调服务,创设供其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同时因为个人信息大都分布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他们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因此,不同部门的利益需要政府去协调。最后,政府应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加强诚信宣传和教育,逐步增强全社会懂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观念和意识,让“诚信守信”成为全体公民的基本行为规则。

    3、发挥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能。监管职能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起着保障作用。监管职能的缺失将会使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前功尽弃。不管社会诚信法律制度多么健全,如果得不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规范和有序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领导和监管,尽快形成行政性惩戒机制,政府各个监管部门要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人、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监管手段,切实保障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运行,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健全的市场和社会监管机制,为最终建立一个以市场规则为基础,制度健全,手段完备,管理有序的社会诚信体系作好铺垫。

    三、政府在杜会诚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方式

    如前所述,我国诚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政府在其中发挥正确的职能作用。政府在其中正确作用的发挥将有利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尽早地建立和完善,从而一个和谐诚信的社会才能最终形成。为此,政府可尝试以下方式:

    1、完善制度,健全法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2](p333)首先是政府应努力酿造一个有利于诚信体系形成的制度环境。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出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但是,经济繁荣并不必然或自动导致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中国在进入21世纪由开创“经济建设时代”的第一次转型走向开创“制度建设时代”的第二次转型[’〕。我国目前由于诚信制度的缺失,我国社会已形成严重的诚信危机,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稳定因素。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因此,诚实守信的重建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个人的道德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强有力的保障。我国政府在保障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中至少应该在以下制度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第一,规范市场运行的制度,以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二,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信用管理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各项制度还不完善,政府应该尽早成立一个全国范围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征信制度、信用评估制度以及失信惩罚制度等,以规范各地方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另外,对民间的行业信用管理也应该以制度加以规范。第三,正确进行政府职能转换,规范行政管理制度。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社会诚信才能最终深人到每个人的心中,也就是回归到个人的道德自律。

    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必然需要法律规范保障其切实可行。我国政府在诚信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快起草信用法规和行业信用规范,使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来支撑,这样就能有效地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服务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使信用管理和服务有法可依。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重点,政府诚信才是关键闭。在社会转型的当代市场经济时代,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政府诚信的建设意义非常大b政府本身所担负的引导、监督、管理社会信用的职责,决定了它是基本社会信用制度建立和维护的主体。作为社会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和监督管理者,作为诚信环境最重要的建设和保障力量,政府的许多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因此,建立和健全社会诚信体系,首先要从政府做起,行政诚信原则的具体内容应包括行政立法中的诚信原则和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诚信原则阁。政府要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真正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必须要做到:第一,切实转变自己的职能做好职能定位。第二,政府摹用法律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现代社会的信任模式已由传统的人格信任转为现在的制度信任模式,人们更相信制度的规范作用。我国政府也应该用法律制度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规范,使政府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公共信息信誉与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高度统一,是提高政府诚信的要件之一,“政府如果想取信于公众,取悦于民,最省事、最少耗费的途径就是开放政府信息,开放公众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渠道。”

    3、监管保障,协调共进。社会诚信体系的法律制度无论多么完善,如果缺少了监督管理,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国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之初,必然少不了政府对各种信用制度的监督管理。

    首先是成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行业管理部门对全国的信用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其次是监督保障在诚信过程中,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由于我国诚信系统在个人信息保密法上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因此,在诚信途径、诚信信息的公开上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甚至出现损害诚信者利益的行为,政府在此过程中要监督诚信及公开信息严格按程序进行,切实使隐私权在内的公民的人权得到保障;最后,政府要参与失信惩戒机制的建设与监管,政府应设专门机构监督失信惩戒机制的执行,这样才能使社会诚信的刚性制度保障真正落实,也才能真正达到用社会诚信体系规范人们行为的目标。

    4、以人为本,重在教育。著名学者茅于轼说:“道德比法律更重要,最明显的原因是道德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而法律则很少介入到生活中来。道德是一种鼓励人们向上的积极力量,他促使人们去关心别人;而法律则是对侵犯别人利益行为的消极制裁。..}})}pz,一’b)茅先生的话不是在否定法律的作用,而是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开展诚信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政府应在公民的道德教育中起引导、设计规划作用。

    首先,加强诚信的舆论宣传教育作用。通过诚信教育把现代诚信刚性的制度转化为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达到法律所无法企及的效果。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篇9

(一)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加强

一是《保险法》强调了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修改后的《保险法》着重突出了对诚信原则的保护和运用。在总则中增加了一条“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第5条;在分则中也对保险市场的各行为主体围绕诚信原则进行了规范。二是相关法规充分体现了诚信原则。如《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不得对客户进行欺骗、误导和故意隐瞒”;《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中规定,高管人员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投保人、被保险人、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等等。保险信用法制建设的加强为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展开

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全国各地保监办、保险行业协会围绕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保险诚信经营理念得到认同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中,均能突出强调诚信。如中国人保几十年来秉承“稳健经营,笃守信誉”的经营思想指导业务发展;中国人寿以“诚信负责,稳健发展”为企业宗旨;泰康人寿认为“诚信在保险行业至高无上”;新华人寿在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小组”,领导公司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安保险公司经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由此可见,诚信在保险业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的理念已为保险业界广泛认同,这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营销员的诚信状况有所改善

保险营销员曾一度以总体素质较低,诚信水平不高,社会形象较差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营销员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诚信状况有所改善,误导、欺瞒现象明显减少,失信行为初步得到控制。营销员队伍数量庞大,且直接面对公众,因而可以说他们的诚信状况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保险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营销员的诚信状况好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甚至开展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2.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中形成“投保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3.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4.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2002年以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车贷险”骗赔案使财产险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在寿险方面,一些边远地区的保险公司被迫停办医疗险正是因为无力解决投保人无病却常年称病住院问题。

(二)原因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征信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发展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一方不“回佣”,而另一方“回佣”,客户就会被夺走,从而造成遵纪守法却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在广州的“车贷险”骗赔案中,曾经发现一家保险公司的6个支公司同时为一部车办理了保证保险。广州保监办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车贷险”骗保之所以能够得逞,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尚未共享有关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投保人及汽车经销商的信息,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给投保人骗贷或一车多贷以可乘之机”。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且不论这个指标是否经过科学测算,是否实事求是)不但有物质奖励,还可能加官晋爵,否则,就会遭到惩罚,甚至丢掉“乌纱帽”。同时,基层公司可支配的费用也仅仅唯系于保费收入,多收多花,少收少花,不收不花。这种政策导向驱使基层公司以保费规模最大化为首要经营目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等,无暇顾及公司的社会形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5.保险营销机制不完善困扰着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这支销售大军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现行的营销机制随着市场的扩大,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主要表现为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制度,对营销员的考核以业绩为主、佣金提取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诱发营销员产生背信弃义、误导欺瞒客户行为。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业诚信体系的构想

(一)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契机,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建设保险业诚信体系,必须结合强化社会信用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展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国家六部委于2003年9月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北京、上海、深圳、福建等省市正在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可以说,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恰逢其时。保险业应把握契机,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强保险信用法制建设,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法律法规建设,从法律高度保护诚实守信行为,严厉惩戒毁约失信行为。要在保险业内逐步形成“有信者昌,无信者痛”的氛围。保险监管部门要统筹全行业的信用法制建设,并制定具体措施促进落实。现阶段,应尽快出台《保险违规行为处罚办法》、《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保险信用管理办法》等法规。

(三)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1.要建立刚性的诚信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制约制衡机制,用制度保证诚信得以实现。在制度建立上,某寿险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公司明确规定营销员不得收取客户的现金作保费,必须由客户将保费存入银行,公司直接与银行结算。这种做法从制度上保证了收费环节的诚信行为,大大减少了营销员挪用、诈骗保费的可能性。

2.要建立信息采集及披露制度。对投保人信息的采集及披露,可以参照英国做法,由行业协会进行。在投保人投保时,保险公司有权通过行业协会获得该投保人的资信状况、履约守诺及遵纪守法情况。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征信数据的管理制度,现阶段可由行业协会采集投保人的投保及理赔记录。对保险人的信息披露,除在指定刊物上定期详细如实公开其经营管理状况外,各保险公司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的平台,如专线服务电话、专业网站等,对投保人提出的有关公司的任何问题,只要不涉及商业秘密,均应如实全面解答。

(四)改革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注入动力

经济主体只有考虑长远利益,才有积极性建立一个不欺骗的信誉。而要使经济主体重视长远利益,必须有明晰的产权。因为产权制度直接决定着信誉的收益权,如果收益权归别人所有,没有人会为别人的未来收益而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所以,可以把经济主体建立信誉的积极性归结为产权问题。当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决策者的利益无关时,作为“经济人”的决策者没有理由重视企业的信誉。因而,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决策机制、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参照国际惯例建立企业运行机制是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动力所在。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协会作用,依托市场主体,营造诚信环境,健全诚信机制,加强综合治理,全面建设诚信旅游体系,促进旅游产业素质全面提升。

工作目标:“十一五”期间,形成旅游经营者依法经营、信守合同、公平竞争、优质服务的诚信经营秩序,营造旅游者安全旅游、健康旅游、文明旅游、依法维权的理性消费环境,使霸州旅游市场秩序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根本好转。

二、诚信体系构成

规范旅游市场,建立诚信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市场相关环节以及社会公众,协调联动,形成诚信旅游工作的大格局。

1、政府部门。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职责是:营造环境、制定规范、建立机制、强化监管。主要工作是强化诚信意识,畅通诚信信息,健全诚信法规,完善诚信执纪执法体系,建立诚信奖励和惩戒机制,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诚信旅游环境。

2、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职责是行业自律和政府协管。主要工作是密切配合政府部门,宣传贯彻行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不同服务门类的行业自律公约,通过行规行约和媒体舆论,对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企业予以保护,对违规违法、失信毁约的企业予以劝戒。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经营主体和消费主体的意愿和诉求,促进政府部门准确行政、有效服务。

3、企业单位。规范旅游市场,建设诚信体系,关键在旅游企业。旅游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依法经营、信守合同、公平竞争、优质服务。必须做到不超范围经营,不削价竞争,不做虚假广告,不诋毁竞争对手,不坑客宰客,严格职业操守,履行服务承诺,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诚信形象。

4、旅游消费者。诚信体系建设,离不开旅游消费者的参与和关注,消费者市场认知程度和消费理念的提升也是推动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通过诚信体系建设,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理性消费,文明消费,健康消费,依法维权。

三、活动范围、时间和步骤

活动范围:霸州市境内的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星级饭店及相关旅游服务环节的经营单位,重点是旅行社。

活动时间:2006年初至2010年底,贯穿整个“十一五”时期。

活动步骤:

第一步从规范旅行社市场秩序起步。从本方案出台开始到2006年3月底为动员部署阶段,主要是进行全市旅游系统的思想发动和基础准备工作。2006年4月1日开始全面启动“诚信旅行社”创建工作。重点是解决旅行社市场无序竞争和诚信缺失问题。如,超范围违规经营、无证违法经营、违规、虚假广告、销价竞争、零负团费、购物陷阱、服务缩水、私收回扣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经营行为,以及黑社、黑、黑办事处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经营行为。通过整顿,促进旅游环境的明显改善,真正做到让社会公众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全全旅游。

第二步从2006年6月初开始启动“诚信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根据省旅游局出台的“诚信旅游景区”评定标准和办法,结合贯彻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国家文明委、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的文明景区评定标准,把重点放在景区环境建设、服务功能、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

第三步2006下半年将适时启动“诚信旅游饭店”和其它诚信旅游经营单位的创建程序。

第四步从2007初到2010底,在2006年全面启动的基础上,深入扎实地全面推进我市诚信旅游体系建设工作。

四、2006年工作重点

2006年是建设诚信旅游体系的基础年,基础年的工作首先从规范旅行社市场突破。在取得初步经验的基础上,下半年适时启动其它旅游经营单位的诚信创建工作。

1、学习提高和自查自纠。全面贯彻关于旅行社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已经印发的河北省旅游局《关于加强旅行社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旅行社设立门市部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组织旅行社积极推行河北省旅游局修订印制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两个合同范本,积极响应省旅游协会的《诚信旅游公约》,对照检查,找准问题,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制定整改措施。。

2、强化合同管理。与旅游协会和专业分会要密切配合,推动并帮助旅行社强化合同意识,规范合同管理。一是坚持不签合同就是过错的原则,完善合同体系。强调旅行社经营要落实三个合同,即:组团社与地接社的“委托业务合同”、旅行社与各相关旅游服务提供单位之间的合同(如,景区、饭店、餐馆、车船公司、购物商店等)、旅行社与旅游消费者之间的合同。其中重点是与旅游消费者的合同。二是要规范合同内容。合同范本中保障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敏感项目不得省略,要明确约定当事双方的相关权利义务、变更权责和违约责任追究;明确约定各项服务标准,明码标价,实行价格透明;明确约定旅游行程中购物和自费项目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次数等。合同的内容要与广告宣传相符,提供信息真实可靠。三是督促旅行社建立和完善旅游合同档案,合同保存期限不得低于2年。

3、建立旅行社、导游员诚信档案。2006年年底之前全部完成这项工作。今后要作为常项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职责。

4、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要坚持政府主导,建立有旅游、工商、安全、交通、卫生、质监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旅游市场监管体制,建立联合执法执纪和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旅游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市场监督检查要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联合检查和业内检查相结合、属地检查和异地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建立表彰和惩戒机制。根据省旅游局将“诚信旅行社”评定办法。制定诚信旅行社的表彰和失信旅行社的惩戒办法。建立一个包括政府旅游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公众、旅游市场执纪执法单位在内的综合评定机制,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半年一次初评,年底进行达标评定,经过社会公示以后,对达标单位颁发相应证书和标牌,对诚信突出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予以奖励;对由于诚信缺失造成消费者或他人权益受损、破坏市场秩序的旅行社,视情节给予包括警告、停业整顿、调整资质等级,直到淘汰出局撤销经营资质的处理;建立重大违规公告制、违规档案公示制,对于受到停业整顿(含停业整顿)以上处分或发生重大失信责任事故的旅行社,要通过新闻媒体和行政网络定期公告、公示。

6、充分发挥旅游协会作用。协会各专业分会要通过组织制定和推行行业自律公约,协助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监督,促进企业、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维护行业信誉。

7、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尽快建立“霸州旅游政务网”并开通诚信旅游专栏,并向媒体公布诚信旅游监督投诉电话,聘请诚信旅游社会监督员。建立与新闻媒体的沟通管道,及时报道诚信旅游建设活动动态,解剖典型案例,曝光违法违规行为。

五、领导机构

“规范旅游市场,建设诚信体系”主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市旅游局局长

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