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十篇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十篇

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0:35

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孩子思维能力锻炼的黄金期,希望能帮到你。

在宝宝出生的那一刻,他就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也在开始学习并运用思维来思考东西。

逻辑思维能力是孩子智力活动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因而逻辑思维能力是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如果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这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

人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来说,这个时期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萌发期和关键期,所以,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从小就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0~3岁:动作思维为主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往往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做起。

首先,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这个阶段晚期的不少孩子,就已经能够从1数到10了,甚至能数得更多。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孩子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摸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珠珠、碗、豆豆等。因为孩子能够用手触摸到着物品更加能引起孩子数数的兴趣。

其次,学习分类法。引导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归为一类,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标准,即事物的相同点。这样也能够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

这时父母们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对物体进行归类的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动手把同一类物体摆放在一起,之后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重新归类,引导孩子动手操作。

再次,让孩子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也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可以是从硬到软、从甜到淡,同样也可以反过来排列。如家长可以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让孩子动手把苹果按大小排列起来;或者拿来软硬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按照软硬度来排列。

当然,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有许多可以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也同样有许多内容可以有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如让孩子掌握左右、前后、里外等的空间概念。其实,只要父母善于发现,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就一定可以在生活中逐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4岁: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们已经能摆脱具体事物或行动的束缚,能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个时期的动作思维仍然占很大的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孩子的思维活动已经可以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了。

在这个时期,如孩子数1~10的数的时候,刚开始可能要依托或借助一些具体的物体(如10个珠珠等)才能完成,但是只要父母注意引导,就可以逐步地过渡到用眼睛“默数”的程度。这其实就是一种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简单转化。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培养简单的看图说话的能力。在认数1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说出带有数量的一句话;在认数2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说出带有数量的两句话;依此类推,逐步提高难度。在加法的学习中,通过展示图形,使孩子说出2句或者3句话等等,通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加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使思维的眼睛,孩子通过观察获得表象,又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大小观察、种类观察、颜色观察等。观察有序能促进思维有序,使学生考虑问题有条有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同时使语言表达趋于条理化,促进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所以,观察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动手的能力的培养。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但是思维仍然离不开动作和表象,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促进思维能力的萌发。

其实,培养这个时期的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许多的方法,父母要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4~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4~6岁的孩子思维已经能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发生了各种变化。首先,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于事物关系的理解;其次,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譬如当你用语言向孩子描述事物时,一般情况下他都会理解。

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上,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早期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他只能简单的分辨出所谓的“好人、坏人”,这时他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已经能够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往全面的深度去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在不断地加深。

其实,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可以多加利用。所以,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孩子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而有的孩子还处在自己思考的过程时,有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

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就会养成孩子依赖家长的习惯,而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不可能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孩子了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自豪和成就感,他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从而产生新的动力。

2.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

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所以,在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家长同时也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方法,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较快提高。这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当然父母不能只是用泛泛而谈、过于理论的方法来指导孩子,应该在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者例子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孩子讲解和引导才行。

3.丰富孩子的知识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也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等,使逻辑思维灵活而敏捷。以化学家门捷列夫为例,他之所以能发现和创建元素周期表,这是不仅仅是因为他深通化学知识,而且他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猎,从而才能科学地制定出在人类化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元素周期表。

同样,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动画书、卡片、通俗易懂的故事书,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一些动脑筋的故事书籍,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常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样就能提高活跃孩子的思维,提高他们进行积极的逻辑思维的兴趣。

需要指出的是,家长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立足于让孩子对这些知识充分理解,这是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孩子不理解的东西,是很难去进行积极的思考的。所以,有目的的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也是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见多识广,孩子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开展起来。

4.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不断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来源之一,只有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孩子,才会引发其对于更多的事物思考。

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时,应该一方面根据孩子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另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孩子对于事物的兴趣。

5.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从而有效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年幼的孩子总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遇到家长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其实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好的榜样,引导孩子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这也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经常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或者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客观事物进行提问和思考,尤其是当孩子凭自己的经验作出了判断,并发表意见的时候。这样能使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浓厚兴趣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极大地刺激孩子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6.利用想象打开思路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它能为逻辑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善于对孩子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想象来打开思路。物理大师牛顿在苹果从树上掉下现象中引发出想象,最终研究出万有引力律。某物理学家在评价爱因斯坦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想象的重要性。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随时随地的启发,生活中只要家长善于发现,善于抓住时机,就一定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当看到小汽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家长提出任何具有想象意义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也可能大大出乎家长们的预料,在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

其实,以上各种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只要经常使用,运用得当,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利用各种时机,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96

1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九年义务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以促进学生快速、持续和全面发展作为基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遵循知识学习规律,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新时期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特点和要求,立足实际,将学校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对其应用和进行解释,让学生对小学数学教育与学习进行重新审视和理解。同时,在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和思维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其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制定科学高效的策略和措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方式

2.1分类法和比较法

分类法是加工整理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是对研究的对象和现象之间进行对比,确定其的相同点或者不同点。比较是人们开展思维能力和发挥想象力的基础。分类法和比较法贯穿在小学的数学教学难之中。

2.2演绎法与归纳法

这两种都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推理方法。对于推理法而言,其主要是由个别、特殊的数学知识向普通的规律逐渐类推和延展,实践中可以看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概念、性质以及定律等,均是通过推理归纳将其概括出来。

2.3抽象与概括法

所谓抽象法,实际上就是将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来,将非实质性的东西舍弃;概括法,则是将同种、同类事物有效地归纳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4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就是将两个或者多个对象综合起来对其进行研究,从整体上对事物的本质加以认识和了解。分析法是指将研究对象分成多个部分进行研究,进而获取对象本质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3培养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人们的思维意识具有多种多样性和广泛性,对事物的好奇欲望、想象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改观。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且与小学培养思维能力和数学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如果缺少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将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不利。基于此,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性、针对性和有目的的对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予以培养,这是当前小学教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从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其知识变得更加的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通过具体演示与操作,小学生很容易理解与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实践中,虽然其并不能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和任务,但是在讲解学习方法时,教师若能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则可在培养学生穿线思维能力方面见到很大的效果。

4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措施

4.1联系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数学课程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若想有效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教师必须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尤其要注意对每节课堂、每一个数学问题都要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关注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数学课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和有趣。作为教师,应用旧知识来培养孩子们对新知识的认知,进而获取发展和成功,对事物的探究乐趣。

4.2立足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解题技巧和方法的教授,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小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对知识内容展开想象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探究解题技巧。在此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对小学生解题模式进行耐心的讲解,由于解题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数学本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不能只是依靠局限的解题方式或者逻辑思维应用在教学中,而是在保证正常思路的情况下,积极探析新的解题技巧。

4.3把握数学练习题设计之难度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原本是基础教学的内容,习题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来适当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其思维,以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加强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乐意去学习数学,乐意去思考数学中的难题。

4.4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都是通过问题引发出来的,数学知识就是一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数学课堂就是在老师的提问下,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作答的一个过程。如果想把这门课程教好,则教师应当积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应当借助问题进行探讨,如果想要学生牢固记住数学知识,并且想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则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提问内容,积极引导孩子们对问题思考,然后通过相关的比对、归纳、抽象概括,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积极性。

5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老师要以生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潜能,使他们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先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09,(20).

[2]刘小艳.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9).

[3]蒋荣华.走进小学数学的课堂评价[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

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篇3

“妈妈,我没有错!”罗弋没有见过拉线电灯,但他猜想应该就像餐馆里的电风扇一样,拉一下转起来,再拉一下停下来。“所以3和5倍数重叠的十盏灯因为拉了两下又亮起来,最后的答案就应该在80的基础上再加10。”陈群上网一搜才发现,这道题竟是奥赛“名题”,分别在2011年和2013年的奥数考试中出现,而网上的答案清一色是80,这才让陈群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要联系权威部门纠错。经过多次沟通,陈群终于收到出版题集的崇文书局编辑室主任许举信的邮件,他表示孩子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确实是正确的。编辑部承诺将在相关权威杂志发表声明,并在以后出版的题集中使用罗弋的答案。此事2016年11月1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热议。

多维解读

“9岁小孩纠错名题”让谁脸红?

一个天真稚嫩的9岁小孩,了被出版社沿用5年的标准答案,一方面不得不让人对这个小孩的数学天赋表示钦佩,另一方面则让人替出版社及教材编写者感到脸红、害臊,甚至有些无地自容。一道被奉为经典的奥数名题,如果不是9岁男孩爱动脑筋,发现原答案是错误的,真不知还会沿用多少年。因此值得追问的是,一个错误答案到底误了多少子弟?那些编书、出书者,责任感和良知到哪里去了?无疑,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究其原因,我以为,最关键的一条,便是长期以来,某些教材编写者顶着“高级知识分子”的光环,却总是脱离实际,坐井观天,闭门造车。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对编书者的“粗心大意”,出版社也往往把关不严,任“问题教材”轻易进入孩子的书包。也难怪近年来在中小学的课本里,常会出现连大教授们都被难倒的偏题、怪题。这种自作聪明编出来的教材,肯定会误人子弟,最终损害的是教育事业。

振兴教育,必先振兴教材。当下有些教材为什么会错误百出,却久久得不到纠错,是该到深究原因并坚决加以整治的时候了。否则,我们怎么对得起后代子孙?又遑论振兴教育、振兴中华?

我们要有道理地进行质疑

很高兴在这样一个新闻出来后,我们谈的不是“低龄奥数”的问题,而是“质疑精神”。在很多地方,对于奥数的问题说来说去,推崇的人在学,抵制的人私下里悄悄也在学,而对于所谓的“质疑精神”有关注过吗?回头想想,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曾提出过质疑,但却被自己用看到的“标准答案”驳回呢?

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是否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而在于通过质疑启动自主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这才是成功的秘诀。当然,质疑精神不是张口就问,而是有根据地问,培养孩子的最终落脚点是逻辑推理能力和实证能力。也就是说,遇事要先有一个判断的过程,查证后再发问。如果像有的学生连文章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开始批判,连生活常识都没有就乱提建议,这样的质疑就变成了无理取闹,毫无意义,但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所以,我们需要鼓励孩子质疑,更需要帮助孩子明白,应该要有道理地进行质疑。

时评佳作

9岁男童纠错奥赛题当思解题背后的逻辑

文/程彦暄

一道数学题,自己的答案跟书本给出的标准答案不一样怎么办?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改正自己的答案,而四川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一名9岁男孩罗弋却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在求证的过程中,家长发现这道题不仅考倒了电子科大、同济大学等高校的数学高材生,更是曾作为两届奥赛考题出现,其错误答案被出版社沿用5年无人察觉。

纠错奥赛题,看似是一种对标准答案权威的挑战,实则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思维模式在碰撞。对于出题者而言,标准答案仅仅是一种判断正误的参考,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学习掌握情况,从此逻辑出发,势必得出错误答案。而对于罗弋而言,他的解题逻辑为联想法,故而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答案本身的意义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如何培养解题背后的正确逻辑。

一种错误的解题逻辑,学生掌握得越熟练,就会错得越离谱。古人言,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更应发挥引导作用,而非给予学生标准答案。在我国,因为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教学似乎总在强调思维的整齐划一,强调标准化,不敢撒手,不允许旁逸斜出,封闭的课堂使得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中!正因如此,学生们才慢慢出现了思维惰性,丧失了独立的逻辑思维能力。经济学家张炜认为:“中国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教育提倡的都是‘寻求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鼓励学生按照他们的兴趣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学习的目的绝非获取某种答案,而是掌握一种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通过自身的逻辑思维去探索答案。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因照搬兵书而大败于秦军,西汉名将霍去病却因屡出奇兵而令匈奴闻风丧胆,两种不同的结果实非兵书之过,而是指挥者的逻辑思维不同所致。

9岁学生之所以能够纠正奥数题答案,并非因他是“神童”,也非因其具备挑战权威的精神,而是由于他拥有自己独立的逻辑思维。罗弋喜欢阅读,但所读之书并非老师框定的书单,而是一些“闲书”,诸如《狼图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十天环游世界》等。这些书看似与学习、解题无关,实则开阔了罗弋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闻,让他的思想与更多作家的思想进行了碰撞,并不断形成和完善了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正因有了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才让他走出了教条的泥沼,通过符合逻辑的探索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昔日,伽利略曾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和科学分析得出一套符合逻辑的答案,从而纠正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而今,我们也要通过广泛阅读、深度钻研,来锻炼和培养独立而科学的逻辑思维体系,摒弃标准答案带来的思维惰性,用自身的探索、研究、分析、判断来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摘自“荆楚网”

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篇4

某天,作家打电话时忽然没声音。她很奇怪地走出门,发现外公

>>哲学的“神”逻辑“好”局长的神逻辑当前股市运行的“神逻辑”摧毁恋爱的神逻辑,你中招了吗?祛魅与造神:中国歌唱类选秀节目的创新逻辑从“买买买”到“卖卖卖”,盘盘王健林的神逻辑神逻辑受害倒理亏尊重儿童游戏的逻辑辩论:理清儿童的逻辑逻辑谜题的逻辑没有逻辑的逻辑“村治逻辑”的逻辑儿童健康的守护神与《神逻辑: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的作者聊聊如何知奇葩治奇葩浅谈逻辑代数、逻辑函数、逻辑电路的概念历史的逻辑与思想的逻辑“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历史逻辑与法治逻辑的交融经典逻辑与价值逻辑的统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医学>儿童的“神”逻辑儿童的“神”逻辑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Raven")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很久以前看过一位台湾作家写的故事:

某天,作家打电话时忽然没声音。她很奇怪地走出门,发现外公和孩子正站在门外,外公手里拿着剪断的电话线。作家很生气,责问他们知不知道电话线剪断了就不能通话。外公说:“我知道啊,可是娃娃不知道,所以我们剪断电话线。他现在明白了:原来没有电话线,电话两端的人就真的不能说话了。”

当初看这个故事,不过一笑了之;后来有了孩子,每每回想起,就觉得外公做得非常有道理。很多时候,当父母蹲下来,用孩子的高度看问题,娃娃们许多令人不解的行为就有了答案。

比如最近上了学前班的贝贝,开始学习做作业,她的很多问题都很考验我。既然看不到,怎么知道是2只?

贝贝非常喜欢数学,可是她又看不懂题目,所以经常要我提问,她来回答。一次,我给她念一道看图解答题:4只小鸡在外面玩耍,2只小鸡藏在左边灌木里玩耍,那么总共有几只小鸡?

贝贝对着图看了半晌,问:“妈妈,为什么有2只小鸡藏在灌木丛里面,我没看见啊?”

我想笑,但忍住了。“既然小鸡是藏在树丛里,就是不会让贝贝看见的,对不对?”贝贝恍然大悟状,不过紧接着又问了一个让我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看不到的话,那怎么知道里面有2只小鸡呢?为什么不是4只?”

我想了想,觉得不能被这个问题缠住:“贝贝说得也对!那么贝贝觉得里面有几只呢?”

“4只。”贝贝不假思索地说。

“好吧。如果草丛里藏了4只,那么总共有几只小鸡呢?”

“8只。”

“那如果草丛里藏了2只,总共有几只呢?”

“6只。”

“贝贝真棒。”我表扬了她。

你看,她一点也不糊涂。可要是我武断地说“草丛里就是有2只,因为书上说是2只”,事情的结局是不是就很无趣了呢?为什么大马排第五?

贝贝跑过来指着一幅图问我:“为什么大马排第五?它应该排第二。”我仔细看了题目,明白这是一个排序的问题。

我听了贝贝的想法,原来她排序的标准是:按高矮顺序排列。在这个标准下,长颈鹿排第一是对的,可是第二高的大马被排到第五位去就不对了。

换句话说,如果动物是按高矮的排序标准,那么这道题贝贝就会答;如果按出题者的标准,她就没办法做下去。

很无奈是不是?但这就是孩子的逻辑:根据实物形象来思维。而且,你不得不承认,她这样理解也是对的。

最后,我给贝贝编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大马那天想跟小鸡聊天,所以它站在小鸡边上,那么贝贝告诉妈妈站在第二名的是谁?贝贝接受这种假设情形后,很顺利地回答完了剩余的问题。这是瓢虫,不是小乌龟

这个是最近贝贝的老师发回家里的一份考试练习题。老师发这份练习卷的同时,特地给家长附了一封信,大意是说,虽然老师们不愿意让孩子们紧张,但家长要重视,至少要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考试技巧,比如说不会的题目可以猜,猜不出来就先放下,接着做下面的,希望孩子们按时完成所有的考试题目。

当我陪贝贝做这份练习时,她“标新立异”的独特思维又显现出来了。

有道题类似于看图说话,大概内容是一位小朋友的宠物丢了,到床底下翻找,最后找到了宠物小乌龟。

很简单是不是?可是贝贝又说:idon'tgetit!细问之下,贝贝很认真地告诉我:“图上画的是ladybug(瓢虫),不是turtle(乌龟)。”

因为图示比较小,小乌龟画得比较粗糙,一些明显的特性没有体现出来,乍一看,还真跟贝贝平日画的瓢虫相似。

我承认贝贝依然有理,可是题目不能不做,怎么办?只好绕开这个“是瓢虫还是乌龟”的问题,转去讨论“更像什么”的问题。

“那你告诉妈妈,画上的小哥哥找的小动物最像哪一个?是小兔,小乌龟还是小鸭子?”

“最像小乌龟。”贝贝爽快地回答。

耶!总算顺利解决了。

我相信,像我家贝贝这样思维的孩子,不止一个。他们不善于推理,不会根据经验推论出来结果,而是只注重于眼前看到的事实,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思考。所以,在一些问题上,他们就会出现这种“外星人式”的回答方式,让人抓狂。

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篇5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类理科教学,因为其本身的数字形态具有抽象性,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惑不解并感到吃力,而从其本身的特性来讲也不适合靠多看多记多背去领悟,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大多会产生抗拒逆反心理,所以教师的指引和疏导极为重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学重点,那么如何教学?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以下见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的教学,一直令教师和学生倍感压力,因为相较于文科教学,数学其本身对知识逻辑的建构性非常强;换言之,文科类学习好比二维模式,只需沿着脉络去积累吸收知识,而数学的学习则类似三维空间,需要拓宽维度进行逻辑分析。而小学生性格特点鲜明,思维模式也是百花齐放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传统的讲解教学,对于年纪尚浅的小学生而言效果不是很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也融入课堂,可供教师选择的教材、工具以及方法也逐渐增多,但是作为学习对象的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担任引导作用,那如何能让学生自主且高效的学习呢?选择对的方法极为重要,而合作互动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二、通过合作学习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

(一)寓教于乐,构建逻辑思维针对年纪幼小的低年级小学生,摊开书本直接灌输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教学,对于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是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听讲的,更何况是天马行空的数学教学这种抽象数字的学习。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把游戏娱乐带入课堂讲解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孩子是害怕孤独的群体,经常喜欢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耍,那课堂教学也可以借鉴这一点,换汤不换药,根本目的还是在进行教学,教师此时就该带领学生们“做游戏”,然后把数学知识悄悄渗进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课《认识人民币》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准备好人民币或使用教学用的仿制版本,先对书本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其价值,再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后分别发放人民币,可以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扮演商人一部分扮演客人,进行买东西的游戏,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不断加深记忆;并且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做好引导。再比如,询问学生买卖东西时价格如何计算、该使用多大面值的人民币之类的问题,也能够使学生巩固之前学的《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教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把握在他们逻辑思维的构建,教师要为其添砖加瓦搭好地基,从融洽的学习合作中来,生动转变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产生兴趣,在学习中玩、在游戏中学,潜移默化点滴渗透,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才会使学生们更有动力,也更加便于他们构建起最初的逻辑思维框架,为日后的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篇6

为什么会出现合法性危机?这要从“减负”的改革逻辑谈起。“减负”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所以人的发展逻辑与教育发展规律必然成为“减负”工作的逻辑,此外又与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与国家、学校、家长、学生、培训机构等多方关联,因此在“减负”推进中出现了多重逻辑。在多重逻辑并举的情况下,如果主逻辑没有引领*,而将改革阵地交由辅助逻辑主导的话,就会恶化改革环境,并引发合法性危机。

要想破解合法性危机,“减负”工作必须坚持主导逻辑,需要逐步构建起改革推进的合法性逻辑。但审视合法性逻辑时,我们发现“减的到底是什么?为何必须减负?”等重要问题因缺乏深入而客观的分析而依然模棱两可,而这种模棱两可又给了家长、教师等无限遐想,并进而引发许多与“减负”初衷相背离的观点。

所以,破解危机需要厘清根本性问题。“减负”减的到底是什么?“减负”不是单纯的数学加减法,其本身具有教育、心理、文化三重含义。从教育意义上讲,“减负”不是单纯的在校学习量的减少,不是学生学习需求的遏制,更不是学校推卸教育责任,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转移到校外辅导班。“减负”减的是对学生发展而言过重的课业负担,减的是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的是枯燥乏味反复训练,减的是过量的作业负担、频繁的考试负担;从心理意义上讲,减的是因超纲学习和超前抢跑而给学生带来的愈来愈重的心理负担,因竞争带给教师、家长的恐慌情绪和焦虑心理;从文化意义上讲,减的是功利性意图对教育环境的压制,减的是竞争意识对教育氛围的戕害,减的是毕其功于一役思维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蔓延。

为何必须要推进“减负”?笔者认为,还有两个关键动因,这两个动因与“减负”工作的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密切关联。

明线呈现在“减负”的整体制度安排和教育发展规划的布局中,是在国家宏观框架下,学校教育一种应对发展的“制度变迁”,是学校教育制度按照国家要求,即“减负”的主逻辑,进行的边际调整,比如通过“减负”纠正和扭转被片面的应试教育束缚的教育目的等。这种边际调整既是根据国家要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学校教育对新时期教育形象的重新塑造,也是学校教育通过国家政策对偏离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行为的纠偏。

暗线则呈现在对人的完整性的关注上,人的完整发展需要宽松的时空、丰富的资源和个性化支持,而“减负”恰恰是为了还给孩子全面发展的空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树之人要想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完整发展的人,对于孩子而言,完整发展是其个性、群性和类性的共同发展。所以“减负”的价值在于从人的整体发展谈起,减的是片面发展、过分功利化发展的负担,回归整体发展之路,实现孩子自然、精神和文化的协同发展,成为大写的人。

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篇7

幼儿数学的启蒙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奠基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数学是幼儿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的工具之一,幼儿在处理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成人一样需要计算、逻辑推理和判断力。其次,幼儿数学教育有利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幼儿学习其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的学前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学科的知识对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早期开发学前幼儿数学心智是十分重要的。

指导幼儿学数学的科学方法

著名的早期学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数学能力的萌芽出现在1-3岁。这时,幼儿对事物之间的排列顺序、分类、配对表现出兴趣,对几何图形和测量的敏感期则出现在4岁左右。如果家长能抓住时机,针对幼儿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刺激,提供必要的教具及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的数学能力就会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将终生受益。如果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再进行教育则收效相对较差。如果家长采取了错误的方法进行指导,那将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造成幼儿厌恶或恐惧数学的后果。正如蒙台梭利所指出的那样:令孩子感到数学抽象,并不是数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大人所提供的方法错误所致。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逻辑数学观念,最初并不来源于语言讲解,而是来源于儿童对客体材料的具体操作活动上。他还指出:“数学教学忽视动作的作用,而始终停留在语言水平上,那是一种极大的错误,特别是对幼儿来说,摆弄物体的活动,对理解计算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幼儿数学教育应从儿童发展规律出发,重在开发幼儿数学潜能,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及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字概念的自我建构,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亲自感受“学习数学充满挑战和兴趣”,使孩子对自己的数学能力产生自信。

让幼儿对数学充满兴趣

引导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融入数学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活动。

2.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法,激发孩子的数学潜能。

3.通过幼儿的肢体动作、操作活动和感觉触模等自身活动及多种感官的参与,带领孩子进入数学领域,增加对数的经验,发现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4.从幼儿的形象思维入手,采用直观、形象、具体的实物教材进行直观教学,重视实践操作活动,在动手操作中来感知、理解、学习数量关系,从而帮助理解记忆。

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篇8

儿童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一、儿童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背景

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儿童的认知、记忆、意志、情感、社会性等心理结构的一门学科。处于成长期的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如能有效遵循、利用这些特点,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不但教学活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责任意识、社会意识也会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相反,如果教师不能够很好的了解这些特点,盲目施教,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的消极影响。了解孩子的思维结构特征、认知结构特征、意识结构特征对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令教师头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常常让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呆板、空洞的公式让那些满脑子立体形象的家伙心生厌恶。豪无疑问,数学事实上的概念、公式、理论、法则是生硬的,抽象的。这是否意味着课堂教学就必须生硬、抽象。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校数学教育本质进行了深入反思。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渐渐意识到:必须要将数学教学形象化、生活化、逻辑化。才能适应成长期的儿童的思维结构、逻辑结构、认知结构体系。

二、应用儿童的认知结构激发学习兴趣

在心理学领域里,认知指的是人的知觉、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处于7~11岁的儿童有特殊的认知结构:他们的感觉和知觉都特别敏锐,能够清晰的感觉到事物的变化。尤其是色彩、声音、不同于寻常的事物发展等都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表现为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但是注意力却比较差,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需要人以一定的意志力、目的性坚持的注意力,而无意注意则不需要意志力来保持的注意力。儿童阶段的意志力处于成长阶段,所以有意注意的坚持力度不够,他们往往很容易就被分散了注意力。他们的逻辑思维力能力差,但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了解了儿童的认知结构,那么究竟应该怎么样利用这些特点来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呢。第一,要利用教学手段、结合生活实际,最大化的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求知的欲望越强烈,兴趣就越浓。兴趣越浓,学习的动力就越强烈。动力则是满足需要的驱动力量。人们的有意识行为和思想通常都在动机的驱动下去完成。也是兴趣产生的最初来源。同时,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求知需要。

第二,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学习兴趣有三个特点:一是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例如,某个老师讲课生动、形象。学生便会兴趣盎然,换另一个老师讲课方法欠佳,学生的兴趣会突然下降。二是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所以兴趣广泛,往往什么都想学,样样都感兴趣。却难以持久。三是和教学内容本身的难度有关。过于简单和过于难,都会让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教材的内容很简单,掌握知识不会感到困难,作业负担又不重,他们就会感到没有什么知识可学,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反过来,如果教材内容难于理解,作业过多过深,他们感到负担重,就会产生烦躁、焦虑、畏难的情绪,就会产生抵触学习的行为。以上三个特点都和儿童的认知结构处于成长阶段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的情绪、意志、认知都非常不稳定,所以在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后,要采取措施控制他们的学习情绪,使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经常保持饱满、积极、并逐步趋于稳定,变成自觉的潜意识的行为。

第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可以尝试以下方式:首先,将空洞的数学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情景教学法。将生活中的某些情景搬到课堂上,或者让学生实际参与其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扮演银行职员算利息、超市管理员算利润等。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表达能力、模仿能力也是很大的训练。其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讲课尽可能用儿童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易于接受。再次,积极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指导。

三、根据儿童的智力结构调整教学方式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认识的传授是发生于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他认为社会知识和逻辑数学知识主要不是通过他人来教,而是透过儿童“经历”产生经验去学习的。因此可知,不同的知识其获得的最佳途径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当因人而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不应把现成的知识体系简单的灌给学生,而是形成一种氛围,促使学生做主动地探索着,自己去组织知识体系,发现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好的教育应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儿童能尝试事物,发现事物的意义;操纵事物,找出事物的原因;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把事物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并把自己的发现同其他儿童的发现进行对照。这样学习的方式才能促使儿童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研究表明,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智力上正在发展数、关系、过程等概念。表现为具有了守恒、分类和排序的能力。明白数目和事物形式的相互关系,通晓物体的数目不会因排列形式不同而改变这个道理。他们刚学会了分类,形成关系概念的基础。它是根据事物的性质或关系对事物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依据事物的颜色或形状给事物明确分类。因为刚刚具备了数、序、排列、关系的概念。因此,不太能理解那些复杂的逻辑结构,他们往往凭着直观的意识和辅助的想象来判断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结构层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宜多采用列表法、图示法、明显对比法来直观的展示问题的形式和结果,而高年级的同学可采用复杂一点求证法、探索法等。

四、应用儿童的思维结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从儿童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联系性;培养有条理、有依据、思路清晰、因果分明、推理严密、言必有据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课堂上应配合教学手段,循循善导,应用数学概念帮助学生通过推理、求证、分析得出问题的结论;对照概念、公式、性质、法则、术语、名词,通过再现、对比、辨识、理解来完成解题。

五、根据儿童社会性心理学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创造一些场景,让他们亲手在解决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的学生即使拥有较好的成绩,但创造能力、将知识转化成实际生活应用的能力较差。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儿童学生的求知欲强,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差,没有养成自已给问题寻找答案的习惯,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灌”知识,就会强化儿童学习的依赖性。因此,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是会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讲讲停停,边讲边问,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思维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

六、结论

当前,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具有不同以往的心理结构特征,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为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改革的理论依据。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下才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集中显性教学;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小学数学课程集中显性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人生学习的第一步,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此时的学生世界观还没有集中性的生成,对于自然万物有着出于自己最本身的领悟,对于数学的抽象性概念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但是出于学生自身的主观思维很难保障是有效和正确的,简单来说,就是学生根据自己探索和思考产生的知识概念不一定是正确的,很容易引导学生形成错误的逻辑思维,广义上来讲的数学集中化的概念是本质自然的,是抽象富于变幻的,没有绝对的数学方程式是真理,所需要的是特定场合环境静下所形成的数学概念,由于数学是根据人们在劳动生活经验中不断地总结出来的,所以数学有着最为特殊化的符号元素也就是学术上所谓的集中显性,也就是在线性一次渐变到二次等阶转换中,数学所具有的波动二重性,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在形式上表现是不同的。同样对于学生的集中显性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就像是不同集合内部的一个个的组成元素,集合汇聚着学生自身独有的特质,彼此集合间所形成的差异性映射反映出学生间的变化函数关系,一一对应,从而发现整体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特点,思维逻辑习惯,依据彼此间所形成独立对应的关系,找出适合于学生自身提高的教学方式,形成所谓的独立化的集中显性教学模式。

二、数学教育中独立显性教学所具有的特点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独立化的集中显性教学不仅是依据数学的辩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独立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同样还是依据于小学数学的课堂组织结构所形成的差异化的教学组织结构模式,特定数学课堂教育时间段的数学教学中,整体的班集体的时间分层就是一个特定的组织的结构,只是相对于独立集体而相对形成的时间组织结构,在观念上存在,在现实中彼此独立分开。依据此教学观念构造出来的独立化的数学教育模式首先要颠覆传统的垂直化数学教育模式,不仅是课堂上师生的多向频繁的学习互动,更多的是依据学生的数学接受能力的引致主线所具备的多次元组织教学,如何理解这种多次元的组织结构教学呢,首先就是此类教学模式的课堂开放性和学生的独立性,传统化的数学教育所具备的特点都是理论结合于实践,针对数学课本上所具有的例题进行集中化的讲解,而此类型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是对于学生进行集中化的引导性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课本上数学概念的提出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形成学生脑海中最直观的知识概念的主观反映,根据老师直接性的知识引导使学生达到正确的知识认知。同时在小学数学的课堂知识的教育过程中集中化的逻辑思维形成还是有赖于老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依据数学学习中每个点滴问题的积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的逻辑思维概念进而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班级的组织结构只是集合概念中的独立形象概念,依据学生元素中彼此独立的映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正确数学素养及价值观的形成才是此种教学模式的真谛所在。

三、集中显性教学班级体教学机制的塑造

教育最本身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要想依据于独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塑造正确的班级教育形态机制不仅要依赖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还依赖于老师自身教学思路的转变和自身的教学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构架中,作为知识传承的实际运用;在数学场景的搭配协调上意识理念进行集中与分化,将数字与抽象概念传承的美感全面的表现出来,把场景事物进行原则上的分化,将教学课堂的表现手法协调,对数学形态进行集中性的刻画,将数学概念形态搭配与精神传承集中表达出来,使得的数学概念景象资源集中的展现出来。在数学教学的构架体系方面要把理念与意识形态进行集中性的刻画还要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文化理念与教育精神理念进行融和,根据数学形态的需求规划出具体性的文化体现方式,在文化展示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和谐化的自然理念更是融入其中,在不同场景的描述上教学背景的表达形式与数学文化的展现总是高度的契合,使得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依据学生们的梦想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通^对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念的总结和优化,找出各个孩子的梦想取向的具体方面,对孩子自我梦想的树立加以深化指导,给出具体的发展前景,充分激发孩子为梦想奋斗的动力。同时依据优化的课堂的组织结构,具体分析出同班级孩子们梦想树立的共同点,找出实际的联系,确定班级梦想发展的方向,以此让孩子们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依据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具体特点集中的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依据学生的自身学习状态制定可发展的数学教学策略进行集中显性的教学,教师依据数学所彰显的数字魅力,文化魅力,逻辑思维魅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逻辑概念,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索拉索编,朱滢,陈仁之等译.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刘电芝主编.小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1

提高孩子逻辑思维的方法篇10

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幼儿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就能养成好的习惯,开发智力、培养爱好、全面发展,从而达到赢在起跑线上的效果。家长们的殷切期望,无形中增加了我们幼儿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如何结合新时期我国幼儿教育的指导要求和家长们的期望进一步做好我们幼儿教育工作,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位幼儿体育教学方面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和认识,我谈谈自己的认识。

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教授曾提出每一个人都具有多元智能的教育理论。在他的教育理论中这样说:“事实上,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八个方面,即每个人都具备八种能力: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这八个方面。”而且他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具备了这八方面的潜能,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只要把这八项智能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和合理的应用,就能解决不同的问题。而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在长大以后,在某些方面是欠缺的,如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交际能力……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在幼儿阶段没有有效地激发和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而造成的。因此,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开发孩子们八个方面的潜能,使孩子们能全面发展。但是,很多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智能往往存在不太科学的认识,主要便现在更多的认为智力的开发仅仅是在讲授知识的课堂上,而忽略了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幼儿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幼儿的智能呢?

一、在游戏中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幼儿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在现有知识上的有效地一连串的推理,最终自己能够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逻辑分析能力可能更多地应用于数学上,但事实上这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孩子整体素养的形成,有益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堂来开发孩子的潜能。

在体育课上,我们可以合理地设置一系列的有益于开发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游戏。在保证孩子们在活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开动脑筋,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并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孩子独立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最终养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鼓励孩子大胆发挥,培养孩子的视觉空间智能

幼儿的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其通过对空间的准确判断和感觉,能够把自己的感觉准确地表达出来。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地呈现在脑中,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

孩子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源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在感知的过程中慢慢地积累经验,培养自己准确的判断,因此在孩子们上体育课时,我们体育教师要大胆设计一些锻炼孩子此项技能的游戏,鼓励孩子参与其中,大胆发挥。

三、用适当的活动来提升孩子的肢体动作智能

肢体动作智能一般是指人在活动中肢体的协调配合,也就是协调性。这种协调性既涉及了身体的平衡,也涉及了力量的应用,还有速度等方面的合理应用。

在孩子这项技能的培养过程中,适当的体育活动对其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我们可以安排简单的跑、跳运动,来使孩子的手脚和身体协调的配合,年龄稍大些的孩子还可锻炼单足的活动,培养平衡能力。

四、用简单的儿童舞蹈来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指孩子们对音乐的敏感性,如音调的高低、节奏……从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有着较强的表演欲、表现欲的。我们就可以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带着他们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舞蹈,加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五、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是指处理与其他人的关系的能力。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过度呵护是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闭现象很多,有些孩子就是长大以后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际。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阶段。在我们的体育课游戏中孩子得到更多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打下基础。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在练习中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

六、多接触大自然,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自然智能是在环境中对多种植物和动物的一种认识和分类的能力,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拥有超强的自然智能,不过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天生的自然观察者。绝大多数的孩子天生都是喜欢接触自然、回归自然的。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孩子,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

七、游戏中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智能是对单词的意思和排序的感觉,简单地说,就是具有很高的语言智能的人能用语言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说的话、做的动作以及表情等,都会激发起孩子极大的学习兴趣,进而刺激语言智能的发展。此外,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之间的游戏相互交流也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好方式,即使是两个孩子坐在一起各自搭着各自的积木,他们的自言自语也会很快发展成为你一言、我一语,产生相互交流,也能通过游戏逐渐地训练自己利用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八、玩耍中发展孩子的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