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十篇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十篇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37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前概念建构主义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生物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概念。如何进行概念转变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策略。

1.探明与揭示前概念

学生的前概念是概念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探明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对前概念进行分类,并思考如何运用有效的探究或谈话等策略改变学生的错误概念。然而,概念转变毕竟是学习者本身的思维进化,显然学习者也必须明确自己所持有或所运用于解释某种现象的观念,因而在教学时教师应提供机会,例如小组讨论、集体讨论、个别提问或写字画图等,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概念,这就是揭示前概念。例如,在教学有丝分裂时运用访谈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有丝分裂较普遍的错误理解是有丝分裂是一分为二的,所以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应该是减半的,教学中应让学生表达出来;又如,许多学生对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存在错误认识,教师可以设问:你能说出自然选择的机制吗?学生在回答中必然涉及对这一科学问题的理解,如有的学生可能把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适应性变异理解成一种有目的的生物行为等,由此,就能帮助教师弄清学生产生哪些错误概念及产生错误概念的原因[1]。

2.运用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引发认知冲突是激励学生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和条件,认知冲突的引发将为后继学习提供前提,伴随着冲突的解决,从而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在教学上引发认知冲突时,应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暗藏‘陷阱’的计算结果?巧妙设计的启发问题?精心策划的课堂讨论?司空见惯的日常事例”,使学生对一些现象所持的原有概念明朗化,然后直接对其提出挑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例如,创设无籽西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应用前概念尝试解释,然后教师或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愤悱”状态,以“疑”动摇顽固的前概念。

3.搭建脚手架

维果斯基认为,对于学习状态,可以分析出两种水平:一种是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第一水平也就是不需要任何帮助学生就可以达到的已有的知识水平;第二水平就是学生自己不能独立达到,因而,从第一水平到第二水平需要在教师或他人的合理帮助下才可以达到。这里的合理帮助就是指教学中搭建能够支持学生成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恰当支架。这些支架可以是范例、问题、建议、工具、图表等,其中最简单的支持就是提醒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遗传规律时,将概念以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表示,诸如白化病的遗传、血型遗传等,让概念“生活化”、“范例化”;学习转录和翻译时,以多媒体和Flash为工具制作的教学片断,能形象地、动态地呈现微观的抽象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此外,教给思维的方法也是提供支架,从内涵外延上、所含的特征数把握概念,以形成酶的概念来看,“活细胞产生”,“具催化作用”、“蛋白质或核酸”是该概念的三要点,“内环境”这一概念中,抓住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这一要点。

4.提供适当的先行组织者

与建构性的支架式教学不同,另一种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或前概念组织教学的教学策略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理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可以促使学习者在其已知的材料和需要学习的材料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从而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2],也就是将要学的新现象比拟成另一熟悉的现象,这是由于科学教学常涉及理解一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因此参照某些可观察到的事物或曾有体验的事情能够更好地促进理解[4]。例如学习神经系统可联系学生已经具有的电路系统,将神经类比于电线,将冲动类比于电流等。

5.概念图策略

“为理解而学习”是建构主义的一条重要信念,学生要对真正地深层次地理解某一概念,不仅取决于前概念的丰度与精度,一般地说,个人的经验背景和知识储量“丰度”越大,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就越大[4];而且必须让学生看到所要学生的概念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这时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绘制概念图,即利用学生已有概念组成“概念地形图”,把新概念置于其中,在这样的“地形图”中,概念与概念间的上下级关系得以明确显露,有利于学生通过已知概念掌握新概念,并形成全面的深层的理解。例如,学习减数学分裂时,罗列出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再引导学生用线段或箭头连接各概念,逐一分析线段两端概念间的关系,并用适当的词标注于线段或箭头上,便形成了相关的概念图。

6.元认知策略

概念的转变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监控过程。“在建构性学习中,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及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反思自己及他人的见解的合理性如何,看它们是否与自己的经验体系一致,是否符合经验事实,以及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5]。”所有这些,都取决于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由于前概念具有顽固性特点,要形成稳定的新概念并纳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有必要在学习进程中自我观察、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我真的理解了吗?我的前概念是如何转变的?我运用学习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还有更好的建构学习途径?我能有效运用新概念解释吗?等等,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如果意识与发现学习偏差,就及时调节学习过程,变换学习策略,保证学习过程向预期的目标靠近。

参考文献:

[1]俞丽萍.内隐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生物概念教学[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20(6):77-78.

[2]陈丽香冯维.论组织者教学与支架式教学的异同及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6,8:62-63.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中生物概念;学习方式;教学技能

1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客观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原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都是适用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依据高中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在进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时,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突出直观教学的原则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己有的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充分感知。可以通过实验、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投影、录相、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直观材料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概念,也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2高中生物概念教学过程

2.1概念的引入阶段

高中生物科概念的引入应根据高中生物科的特点,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虽然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但他们思考问题,仍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引入概念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从生活实际、实物标本、实验、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感性材料入手,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或唤起对原有知识和表象的回忆,为学习新概念奠定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基础,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师可以运用导入技能,演示技能优化概念的引入。

2.2概念的形成阶段

有些概念产生于感性认识,但又高于感性认识,概念的形成过程是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引入概念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等抽象思维,把事物最一般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给予定义,然后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教师可以运用讲解、板书技能优化此阶段。

2.3概念的巩固阶段

高中生物概念主要是在运用中得到巩固,概念的运用是把己经概括化的一般属性应用到特定的场合。其运用过程也就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可以纠正错误的认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通过提问、练习等手段来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反馈强化技能促进学生概念的巩固,注意概念的分化与泛化。

2.4概念的深化阶段

所谓深化,即是概念的系统化过程。对那些相邻、相对、并列或从属的概念进行类比、归纳,根据他们的逻辑关系,用一定的图式组成一定的序列,形成概念体系。把学生感知“孤立”、“散装”的概念纳入相应的概念体系之中,让学生获得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又能巩固复习已学概念。教师也可运用板书技能、讲解技能优化此阶段。

3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采取的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与保持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3.1提供范例,丰富想象

范例与表象都是学习者获取概念的重要条件与基础。范例从外部提供反馈信息,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表象具有直观性与概括性,充当从具体感知到概念形成的过渡和桥梁。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范例,丰富他们的表象。充分而恰当地利用实物、模型、图像、实验演示、现代电化教具等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表象。

3.2比较概括,抓住关键特征

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概念的关键属性和无关属性是一并出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概念的关键属性越明显,学习越容易;无关属性越多,学习越困难。为此,教师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突出概念的关键属性。例如,在讲酶的概念时,抓住“活、催化、蛋白质”这些关键属性。其二,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比较与概括,从而抓住概念的关键属性。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以确定他们的异同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

3.3变式练习,提供反馈信息

变式是指提供感性材料时,必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改变事物的非本质属性,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以促进概念的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变式对学生获得概念的本质属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3.4正确表征概念,给予系统归类

所谓表征概念,是指用精确的语言给概念下定义,或者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概念。概念的定义指明了概念所含的对象的本质属性,为概念下定义是学生掌握概念的重要环节。在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在

理解的基础上复述并准确地记住定义,以防造成对定义的死记硬背。

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能使学生将所掌握的概念纳入一定的系统中去,则所学的知识就会融会贯通,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如用概念链的方法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基因―Dna―染色体一细胞核―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一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让概念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另外可将彼此有联系的概念编成概念网,使概念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张之玫,课堂讨论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2龚正行,《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华夏出版社,2002年5月北京第1版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篇3

概念图最早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JosephD.nova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本质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是以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为理论基础。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其对某一主题的理解。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四大基本结构。概念图按照大脑组织知识的层级结构来组织和表征知识,有利于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间建立起有效联系。

二、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中包含了大量的事实和概念,这些概念间又存在着序列的层级关系或相互渗透的网状关系,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辨别概念或命题间严密的逻辑关系而一味地机械记忆,将无助于学生的系统思维的形成以及概念转变和问题的解决。而运用概念图这一思维工具能将概念间的关系清晰、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对生物教材进行分析也发现,教材几乎每章后面的练习都涉及概念图的运用,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资料、整合知识,系统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最后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将知识表征出来,形成高级思维。而由将知识系统表达出来的概念图正是生物学习中最常见的模型之一,这些模型通过方框、圆圈、箭头、关键词、联系词等将概念或命题间的联系系统有层次地表征出来,这些最终形成了由节点、链接和文字标注构成的概念或命题的网络图。这些概念图在教材、习题、考试试题以及高考复习中都被广泛运用。

目前国内许多研究者和教师都在教学中运用概念图,如刘恩山等人采用画概念图这一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进行对比,表明画概念图能促进学习者概念的形成以及认知结构的形成,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形成,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达到认知重建。另外,像mindmanger等软件的开发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画概念图。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要自行设计和开发教材,对教师本身也有较高的要求。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例,结合在平时教学中总结的几点教学策略,意在使画概念图教学更具操作性,能让教师能在一般的课堂中也能运用,并培养学生对概念图的运用。

三、几点教学策略

1.开门见山,引出主概念

在新授课中,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知道内容的脉络,运用概念图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而概念图教学的开始便是紧扣主概念。如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中,由问题探讨提问:血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什么?而引出“体液”这一主概念。其意有二:一为诊断学生原有知识:唾液、汗液、胃液、尿液等是体液吗?很多学生原概念中会认为这些是体液,这样教师可以顺势呈现体液的概念,再依据体液的概念重新判断唾液等为什么不是体液,以了解学生对体液这一概念的理解。二是抛砖引玉,激励学生说出子概念: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2.深入浅出补充子概念

这是概念图教学的重、难点,对于抽象的概念,倘若只是几个概念的呈现则会过于枯燥骨干,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因此,要将繁化简,层层挖掘,找出更多与教学任务相关的子概念。在呈现出细胞外液后,可以进一步转入学习细胞外液的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然后深入分析这三者的分布、成分、作用,最后以内环境这一概念收尾,一语概之,细胞内外液就是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3.去繁留简理层次,填词补缺找联系

在新授完这些概念后,教师可以在板书的副板上写出: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内环境、外界环境、血液等概念,鼓励学生找出无关概念,理出概念的层次,运用箭头、关键词等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304-01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而物理概念的学习,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加强对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策略的培养成为我们高中物理教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增强物理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按照物理概念习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物理概念的学习策略又分为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物理概念的记忆保持策略和物理概念的提取策略。

一、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习得主要发生在课堂中,因此物理概念的习得策略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而不关注学生的自习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学习策略:

1.实验感知的策略

实验感知的策略是指在人为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研究的现象反复出现,通过人的知觉和感觉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提炼出有效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实施实验感知策略的程序是:观察推测实验。

例如,建立“机械振动”这一概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风中的树枝的摆动、水中浮标的上下运动、钟摆的摆动等现象,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运动特点;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机械振动,指导学生推理出机械振动的概念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然后再演示弹簧振子和单摆实验,进一步让学生建立机械振动的科学概念,把握“平衡位置”和“往复运动”的本质特点。

2.前概念转变的策略

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或者其他学习,我们对相关的物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是不准确的、片面的、主观的,因而是非科学的,这些概念就是前概念。前概念往往干扰科学概念的学习,要学习科学物理概念就必须转变前概念。前概念转变的策略就是将我们头脑中的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有效策略。

前概念转变的策略的具体实施程序是:暴露批判。

3.抓关键字词的策略

物理概念的表述是科学而又简练明了的,在物理概念的规范表述中,每个字词都有其作用,尤其是关键字词。真正理解了那些关键字词,就真正理解了概念,这就是抓关键字词的策略。这个策略的程序是:细读概念文字划出关键字词整理。

4.分层理解的策略

物理概念的分层理解的策略就是指在各种物理现象中,首先是这类现象的核心问题,然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析归纳出现象本质的共性,再经过抽象概括得出抽象概念,进而深入理解应用概念。该策略的实施程序是:明确物理现象分析概括得出结论理解应用。

5.类比的策略

类比策略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实施类比策略的基本程序为:(1)确定研究对象;(2)寻找类比对象;(3)将研究对象和类比对象进行比较,找出相似关系;(4)根据研究对象的已知信息,对相似关系进行重整化处理;(5)将类比对象的有关知识类推到研究对象上。6.把握概念物理意义的策略

二、物理概念的记忆保持策略

物理概念的保持主要发生在课堂之外,因此物理概念的保持策略主要针对复习过程,而不关注于学生的听课过程中。

1.分类的学习策略

所谓分类的学习策略,就是将物理概念进行分类,按照不同标准划分成不同类别,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习和复习的一种方法。分类学习策略的实施程序是:(1)归类。即把学过的不同物理概念,按照描述的问题的不同、描述问题的方式不同等进行分类,描述方式相同或描述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2)寻同。即找出同一类概念相同的地方,以便出一发而动其他。(3)求异。即从不同描述侧面、用不同描述方式描述同一类问题的不同概念,以便更好地区分比较不同的概念。(4)复习各个概念的联系。同一类概念中的不同概念,尽管描述的方式、侧面不同,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找出这一联系,用这一联系将这些概念串在一起,就能进一步理解这些概念。

2.概念系统化的策略

所谓概念系统化的策略,就是指在掌握概念时,尤其是掌握重要的基本概念时,决不能孤立地记住它们的文字表述或数学表达式,而是将概念放入一个由前后概念组成的网络中,并根据前后概念的相互联系来理解掌握概念,通过协同作战达到熟练记忆和应用的目的。

概念系统化的策略实施顺序是:提出概念寻找关联练习、应用。

三、物理概念的提取策略

物理概念的提取既可以发生在课堂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后复习中,物理概念的提取策略主要针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

1.情境相似性策略

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短时记忆的信息(如物理概念)加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虽然长时记忆的信息是相对静止的,但它可以被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激活。如故地重游,能回想起上次游玩时的情境细节。这种情境的相似性有助于记忆。因此学生可以利用情境相似性策略,有效地提取所需的物理概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典型的物理概念题。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发生定义型概念教学策略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B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分别对重要概念的教学和核心概念的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帮助学生形成50个义务教育生物学的重要概念;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继而能够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概念教学也经历了从“热衷于搞各种认知活动忽视概念的本质掌握”到“通过活动追求概念的本质把握”的过程。笔者在初步了解了初中生物学和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困难后,总想找出: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究竟对哪一类概念的学习集中表现出学习困难?为什么会有困难?如果了解了概念学习之所以成为难点的原因,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设条件,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掌握概念的本质,并继而能够运用概念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能为学生学习本类型概念积累一定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后续学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学生概念学习的难点调查

1.1本研究的问题

为了解学生对哪一类概念学习集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特征,笔者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本别调查了初中和高中学生在57个重要概念学习时的困难程度。

1.2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布鲁纳认为,教学必须考虑三件事:学生的性质、知识的本质和知识获得过程的性质。在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概念中,如果由于知识的本质特性有所不同,那教师就必须采用与该特性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1.3调查问卷的结构及调查结果

调查表中分别列出了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知识性目标中理解及其以上要求的24个和33个生物学概念,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教学中所了解的学生学习困难程度分别勾选“容易、较容易、较难、很难”,并在问卷的最后设置了“您认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您对学生学习困难的概念教学使用了什么教学策略”两个问题。调查共回收了66位初中生物教师和102位高中生物教师的问卷,剔除无效问卷12份(初中5份,高中7份),把两份问卷中教师反映学生学习有很大困难的概念统计出来,结果见表1。

如表1所示,初中学生学习很困难的概念主要集中在“开花和结果”“血液循环”“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这四个方面(根据学校学生的生源情况略有不同,但共性是都有这四个概念);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概念则主要集中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减数分裂”以及遗传、变异、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10个概念。

调查结果还显示,初中生物教师认为学生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能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老师对学生的基础没有正确了解”等。而高中生物老师则认为“老师无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概念而不是让学生学概念”“学生化学知识缺失”“知识繁复、规律复杂”“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老师不注重概念形成”“学生的初中基础不够”“实验教学短板”等。同时,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概念多采取了跟生活和生产多联系、跟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图片辅助解释、构建概念图、反复诵读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概念学习的困难。

2学习最困难概念的特点和学习困难的原因

2.1学习最困难概念的特点

概念的定义常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被定义项是“基因”,定义项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被定义项(基因)=属(Dn段)+种差(有遗传效应的)。科学概念的定义还常用事物发生或形成过程中的情况作为种差,这种定义方法称为发生定义。如“转录”的定义:“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学中学生学习最困难的14个概念除了“Dna分子的结构”这个概念之外,其他的13个概念均属于发生定义型概念,也就是学生普遍在理解发生定义型概念方面存在学习的困难。而“Dna分子的结构”原本属于属加种差的概念,但由于学生对于由每一分子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是怎么构成脱氧核苷酸的、每分子脱氧核苷酸是怎么连接成双链的过程不容易了解,也就是对Dna分子构成的相关发生过程不了解因而影响了对Dna分子结构的学习。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困难的概念都是发生定义型概念或都与概念的发生过程相关。

2.2发生定义型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

泰勒认为: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体验。对于一般“属加种差的定义”,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学生可以通过字意的领悟来理解基因的概念,从而达成对“基因”理解这一学习目标的达成。但发生定义型概念的学习由于其定义涉及事物发生或形成的过程,有其发生或形成的固有程序性,而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这些概念基本是没有生活经验或可借鉴的知识经验,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概念的生成如果根据教师调查中显示的,只用“图解解释”“结合生活、知识经验”“构建概念图”“反复诵读”等方法,是无法使学生具有该概念目标达成的行为体验的。所以学生在单纯的接受学习后就存在容易遗忘、不理解概念的本质、不能运用概念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等一系列学习问题,从而最终形成反复再三地重复还是会顽固地存在的学习困难。

3发生定义型概念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的研究有很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习得现成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意味着学习者以事物与他人为媒介,通过活动建构意义与关系的学习;知识的意义并不存在于教科书之中,而是通过学习者的工具性思维以及同他者的沟通才得以建构的。反思生物学教学,在学生概念习得的过程中,如果一味根据教师讲解教材内容来学习,即使配合使用了图片、课件辅助教学,也是教师为中心的“模拟学习”,追求的是形象的现实感,学生并没有感受到凭借五官感触现实事物的“现实性”,远不是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学习,更少有活动与沟通辅助概念构建,所以对于特殊的发生定义型概念的学习,也就不怪学生永远觉得难学了。

国外的生物学教学一样非常重视概念的教学,对发生定义的概念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发生定义概念的体验,甚至通过各种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行为描述来进行操作定义,使抽象的理论化的定义具体到活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概念的内涵,自己尝试对概念进行概括,并在活动中理解概念的发生、发展及其可能受到的影响,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对概念的学习和理解。

根据发生定义型概念的特征及其学生学习的困难,笔者提出以下解困教学策略。

3.1“逻辑分析”策略

奥苏贝尔认为:要使接受学习变得有意义而不是机械学习,就必须具有两个条件:①学生要具有进行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发生定义型概念如减数分裂、开花和结果以及转录、翻译等等的发生都有作为该概念发生的逻辑必然性。如:在减数分裂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2n,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了,这与有丝分裂的结果是矛盾的,怎么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呢?再如: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存在于核Dna中,但生物的性状是由蛋白质表现出来的,核Dna中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从细胞核中传递出来,然后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表现出来的呢?教师在情境导入阶段关注概念发生的逻辑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学生以理性思维为工具构建具有程序性的发生定义型概念。

3.2“探究体验”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知识,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通过社会性的互动再建构客观知识的过程。发生定义型概念的学习既然最大困难在于学生对于此类概念的发生缺乏应有的行为体验,那教师需要创设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或经历探究性思维的过程来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具有了概念发生所经历过程的行为体验后再进行概括和概念生成的尝试,再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如: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发现的一系列实验来揭示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产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探究实验的分析,使学生了解H2o分子分解的产物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14Co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从而使学生获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以及暗反应的过程。再如:学习呼吸作用,也可以通过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来学习细胞呼吸的产物和条件,另外再通过酵母菌细胞培养液、离心后的含线粒体的悬液以及只含细胞质基质的悬液在加入葡萄糖后的实验分析来探究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习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时,如果能利用校园内的空地带领学生做一做豌豆的遗传实验,在经历遗传因子传递的假说、演绎、验证的过程中,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方法。

探究体验的概念学习策略还可以用在开花和结果、血液循环、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等初中概念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绘图的方式探究这些概念发生的过程,再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生成概念。比如血液循环的教学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学生学习一大难点,靠单纯记忆学生不能理解必然会过时就忘。但如果教师在学习时采用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根据心脏四腔所连接的血管和血液流向来猜测血液循环的途径,尝试构建血液循环图,再通过血液成分的变化来验证血液循环过程是否正确,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必然能够在理解血液成分变化的基础上获得对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的真正掌握。

3.3“图形学习”策略

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认为:“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概念的特征、内涵、过程等很多是通过缩略图来体现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将图解信息全部还原成文字来学习,必然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同时也失去了知识的组织性和概念原有的程序性表征。教师充分利用好“识图”“绘图”和“说图”策略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发生定义型概念。

3.3.1“识图学习”策略

发生定义型概念因为概述的是某件事件发生的过程,具有发生条件、发生过程、影响因素、发生结果等诸多可变性关键因素,如果要求学生单纯以识记这些抽象出来的文字概括和总结,容易将学生带入机械记忆学习的误区,而且不利于学生灵活迁移运用。而教材上一般都有相应的图解简化了概念的核心内容,图解中对于诸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发生的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以及产物等都有很好的形象化的图示,图形相对于文字有更好的信息包容性和简并性。所以学生的学习最好先从图解开始,先学精少的图解,再通过后续的解读还原图形蕴含的信息,从而减少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量,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

3.3.2“绘图学习”策略

发生定义型概念的内涵一般都在精简的图形中可以体现,但如果学生只会看图“说话”,离开了图解势必也就不会“说话”了,所以,看图是基础,在看图的基础上学生还得吃透图解,能将图解所蕴含的重要信息了然于胸,才能在需要的时候自行提取图解信息解决问题。所以在看图的基础上,教师还得刻意培养学生绘图,所绘图形不必刻意追求美观、相像,只要能反映概念的本质就行,如减数分裂各分裂期的细胞图、遗传图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图等。绘图的最终目标不在纸上,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手、眼、嘴多感官配合,把握概念的本质,最终实现概念的自然顺利生成,并且能够有很久的保持率。

3.3.3“说图学习”策略

维果茨基认为:学习首先是运用“心理学工具”――语言的一种社会活动,心智发展首先表现为人际关系的沟通中的社会过程,这种沟通的语言是作为“内化”的“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学生在学习发生定义型概念的过程中,如果仅通过听教师单向的灌输知识,不是真正的沟通,而且也无法将概念是否内化以及内化的程度和完整度表现出来。所以在概念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创设条件与学生实现沟通,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对话的途径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实现自我发展的最大可能。比如在血液循环、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减数分裂等图解的学习后,可以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进行图解信息的解读,在表达与共享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信息的整理、语言的规范化、条理化处理的过程,同时还形成着琢磨理解方式的元认知,促进着反省式思维,学生会更容易了解自己的错误和非本质的理解,从而可以及时更正和完善概念的生成。

3.4“模型构建”策略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篇6

1 概念图综述

1.1 概念图的涵义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概念,并以命题的形式表征概念问有意义的关系。它通常是将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或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借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概念图的图表结构包括结点、连线、连接词三部分,如图1所示,“真核生物”和“成形细胞核”是概念的名称,“具有”为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放在结点上,概念关系放在连线上,两个结点和一个箭头共同构成一个命题。这种是被一个词连接的两个概念而形成的一个最简单的概念图,稍复杂的概念图还具有层级结构,可显示概念间的等级关系。

1.2 概念图的制作步骤

概念图的制作没有严格的步骤,对于不同学科和不同性质的概念图,其制作过程不尽相同,但基本思路一致。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染色体相关内容为例。

(1)选出教材中重要概念,包括词汇和事件,如表1所示。

(2)确定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定义概念层次,如重要概念有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及染色质、次要概念有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蛋白质及Dna等。

(3)寻找连接词,使两个概念形成有意义的句子。

例如,非同源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染色质由蛋白质、Dna组成。

(4)绘制并修改概念图,如图2所示。

2 针对不同生物课型的概念图应用策略

2.1 新授课课型中的概念图应用策略

在新授课中运用概念图可以改变纯文字的抽象讲解方式,使学生直观的获取知识,改善授课效果。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为例,提出新授课型中的概念图应用策略,如图3所示。

这样,在新授课中应用概念图的教学策略来建知识结构,将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的并重。教师可以运用概念图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而学生也有真正自主学习的机会,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理出整体思路,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本节新授课的“教”的质量和“学”的效果。

2.2 实验课课型中的概念图应用策略

在实验课中,学生需要在理解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前提下,通过教师的指导,才可能顺利完成一个实验。通过概念图可以将这些实验要素直观地展现出来,下面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为例,提出实验课中的概念图应用策略,如图4所示。

在实验课中,很多学生往往会忽略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一走到实验室就按照步骤盲目操作,导致实验频频以失败而告终。通过运用概念图,则可以将关键的实验要素直观地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各个关键要素的把握,提高实验成功的机率。

2.3 复习课课型中的概念图应用策略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概念图;生物教学;思考

概念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复杂拗口的内容,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概念间常混淆不清。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概念不能在已有知识框架上建立有效联系,不能准确理解要义。这个疑难杂症,可以在概念图的正确使用下获得突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将其引入生物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建构知识网络,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什么是“概念图”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根据奥苏贝尔意义学习和概念同化理论发展而来。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或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这种把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就称为概念图。

二、概念图教学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新课程理念

学生在构建概念图时,多元化的概念图绘制,小组合作交流、分析处理信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等,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处理、知识整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另外,教师也得到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扮演角色由灌输者变为引导者。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转变的要求。因此,概念图的构建和应用,有助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2、有利于学生发展

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建构概念图,有助于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及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研究表明:概念图使学生更容易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概念图技术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促进认知发展,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问题解决能力是高考考察的一种重要能力,而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核心。以概念图为支持,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训练思维方法和培养思维品质,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3、有利于教师发展

教师用绘制概念图分析知识结构,把新旧概念联系起来,促使教师深层次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理解教学内容,从全局高度审视整个课堂教学的知识框架和课堂结构,有利于课前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概念图展示知识点,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每一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记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也促使教师反思、完善教学方案,改进、创新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教学结合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发展。

三、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因思维习惯等因素影响,学生对概念图学习策略的理解具有一定难度。概念图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它的使用及内涵,如果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练习有限的题型,学生很难掌握概念图的合理应用。概念图作为教师教学工具和学生学习工具的潜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2、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工具,但也不能夸大其功能。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宜用概念图的。在概念较多且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又极易混淆的知识内容的学习上,用概念图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3、概念图教学方式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学生已经获得并建立了概念,才能把这些概念联系起来,构建正确的概念图。概念图教学在应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4、概念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复习课中,使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前的内容、总结和连贯新旧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作为专题复习的导引、框架和成果展示方式,学习效果往往较好。

5、生物学概念学习不仅包含概念间的层级关系,还包括概念的定义、内涵与外延、属性及规则(包含概念的例证)等要素,还包括“概念的发展过程的展示、研究方法的渗透、蕴含价值的体现”。不同概念图绘制策略、不同绘制主体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作用。因此过度依赖概念图教学技术或长期单一使用某种概念图绘制策略都将是不可取的,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强调“专家图”的存在和作用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不利于学生自我反思。它可作为范例,供学生参照,而不能仅作为评价工具,否则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不利的。研究表明:“专家图”是否应该存在以及是否能够作为评分依据,仍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学生只要能够清楚表达他对于主题的想法就可以了。

四、结语

概念图作为一种成熟的教与学工具或策略,国外广泛推广说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实效。但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需进一步的深入,需要探索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概念图教学能促进学生、教师、及新课程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是相通的。改革现行生物教学,概念图教学不枉为一个好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袁维新.概念图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生物学教学.2003,(9)。

[2]刘成权.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与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教学模型;概念;教学策略

人们认识事物时,把事物的属性及其相互的关系,经分析、比较、综合等作用,概括的、定型的代表一个物体、动作、性质、状况等抽象的共同观念叫做概念。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因此化学概念的学习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概念内容本身,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智力水平、思维特征,超前预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问题,预先设计好有效对策,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当注意有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一、构建教学模型的策略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说,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以文字或其他符号表征的意义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的观念(包括表象、概念或命题)相联系并发生相互作用后,转化为个体的意义的过程,即知识掌握过程是材料的逻辑意义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个体心理意义的过程。结合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构建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

模型。

例如:“摩尔”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手段运用策略

演示教材中的实验,用多媒体展示化学世界,用模型、挂图等方式辅助讲解,能给学生以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是我们教授化学概念的重要方式。如讲解“原电池”“电解”,做好演示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在头脑中形成这两个概念。又比如在进行晶体结构内容教学时,对于naCl晶体、CsCl晶体、干冰晶体、石墨、金刚石、和Sio2等,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单凭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认清这些晶体的结构,特别是微粒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这些晶体的模型,结合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立体几何知识去讲解有关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很容易接受,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方法运用策略

有些概念,或对立统一的,或与其他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讲解的时候就应该联系对比讲解,就会事半功倍。如“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里概念很多,但不是杂乱无章的,我把这些概念串成两条主线和指出概念描述的对象:

并强调记准其中一条线就相当于记完全部,因为这些概念正好两两相对相反。又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种物质”这几个概念都有“同”字,学生很容易弄混,讲解时就应该对这几个概念列表对比,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描述的对象是什么,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由此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太多导致混淆,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堂练习选择策略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应采用提问及巩固训练的方式,侧重于对刚学过的初步“建构”的基本概念知识的尝试“运用”。具体采用如下方式: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学过的新概念,举出相应的实例,最好是非教材中实例加以说明。如学了电解质的概念后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实例。

2.理解有关概念、原理或规则适用的范围,如学习了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气体摩尔体积后让学生加以辨别: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B.常温常压下,1.06g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na

C.通常状况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标准状况下,22.4LCo2和So2混合气中氧原子数为0.2na

3.根据具体概念设计各种类型的习题,这些问题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要进一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巴特勒主张至少最初能连续三次表现正确的作业练习,以及间隔一段时间后能同样三次表现正确的复习练习。所以没有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知识难以有效地巩固,没有不同形式的课堂练习,知识很难应用,概念很难掌握。

对于不同的化学概念的学习,我们应该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篇9

一、研究过程

为研究概念图在初中生物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分两阶段进行了教学实践。首先以漳州市七年级期末统考成绩为依据,分别选取漳州市诏安县怀恩中学八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和漳州第七中学八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分别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时数相同,两校各由同一位教师任教。在实施过程中,对照班在常规教学后师生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复结,实验班则在常规教学后以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复结,教学效果以当年的中考成绩为指标来检测。

实验班的概念图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练习为辅。概念图教学初期,教师采用边提问概念边在黑板上绘制概念图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概念图的绘制步骤,理解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与学生共同绘制概念图,教师把专题复习内容制作出概念图的框架,留下需填写的概念让学生补充完成;或者由学生填写概念间的连接词,也可让学生对概念图进行修改。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熟悉和掌握概念图及其绘制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当复习完每一专题内容后均用概念图进行巩固,让学生用指定概念的绘制成概念图,也可由学生自主建构专题复习概念图。教师精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修改,最后,全班交流并修正完善。

具体操作如下:第一,确定复习专题。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专题(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二,找出相关概念。如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专题的复习教学中,要求学生找出本专题的重要概念: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遗传性状、遗传信息等。第三,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概念图。第四,对专题复习概念图进行评价并修改完善。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1.概念图复习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在第一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的研究中,我们选取漳州市诏安县怀恩中学的两个平行班为实验对象,其中八年级a班为实验班,八年级B班为对照班。这两个班级由同一个生物教师执教,教学时数相同,前测成绩为2010年6月的市期末统考成绩,后测成绩为2011年6月市中考统考成绩,保证了研究的可信度。该阶段的研究结果见表1。

表12011届怀恩中学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成绩统计结果

第二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在总结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次选取怀恩中学八年级的两个平行班和漳州市第七中学的八年级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该阶段的研究结果见表2、表3。

表22012届怀恩中学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成绩统计结果

表32012届漳州市第七中学实验班与对照班

前后测成绩统计结果

表1显示2011届怀恩中学实验班的前测成绩低于对照班,而后测成绩和对照班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其中实验班的平均分增加了8.5分,而对照班的平均分仅增加5.1分,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增加了3.4分。表2显示2012届怀恩中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说明实验前两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基本相同,而实验班的后测成绩却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实验班的平均分增加了14.2分,而对照班的平均分仅增加10.7分,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增加了3.5分。表3显示2012届漳州市第七中学实验班的前测成绩低于对照班,差异显著。而后测成绩和对照班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其中实验班的平均分增加了24.6分,而对照班的平均分仅增加21.1分,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增加3.5分。

两年来的教学研究发现实验班平均分的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班,在研究过程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的复习方法除了采用不同策略外,其他方面基本保持一致,所以后测成绩的差异可以主要归为概念图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教师通过概念图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记忆也更持久,学生凭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更好的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复习,提高了复习效率。研究表明,在初中生物复习中实施概念图的教学具有可行性。

2.概念图复习策略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教学效果

为研究概念图策略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教学效果,在总结第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第二阶段我们将研究进一步细化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用。我们分别将两校参与实验研究学生的前测成绩由高到低排列,把位于班级名次前1/3的学生定为高分组,后1/3的学生定为低分组,其余学生定为中等成绩组,研究概念图策略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学生差异,该策略对哪一成绩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更显著。前测成绩为2011年6月的市期末统考成绩,后测成绩为2012年6月的市中考统考成绩。概念图策略对不同成绩水平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统计结果见表4、表5。

表52012届漳州七中学实验班与对照班不同成绩水平组

前后测成绩统计结果

由于采取概念图策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一定的提升,数据表明:概念图策略对实验班的高分组和中等成绩组的学生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对低分组学生有较显著的教学效果。如漳州第七中学实验班的低分组学生平均分增加了32.7分,而对照班的平均分增加29.9分,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增加了2.8分;怀恩中学实验班的低分组学生平均分增加了17.6分,而对照班的平均分仅增加11.3分,实验班比对照班多增加了6.3分,差异显著。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低分组的学生通常较难正确理解概念,把握概念间的联系,而概念图复习策略正好能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概念,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复习效率也大为提高。高分组和中等成绩组学生较关注获得新的学习策略,也乐于接受并使用新的学习策略,但由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的空间有限,因此概念图策略对这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不如低分组的明显。当然概念图的学习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概念图的学习时间和过程不同,他们所获得的复习效果也不同。

综上所述,概念图复习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概念图复习策略对高、中、低三个成绩水平组学生的教学效果是有差异的。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篇10

一、注重化学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为化学计算夯实基础

首先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概念,在形成时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他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

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化学式含义及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二、初中化学计算是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方法的结合,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化学“量”的思想

各种计算类型在教材上都出示了相应的例题,它们以清晰的解题步骤阐述了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思想,以简明的解题格式规范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表述逻辑思维过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别注重发挥教材上例题的作用。从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方法来形成两种策略,即传授性和探究性教学策略。

传授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通过教师讲授或师生共同谈论或学生直接自学教材上例题的方式,学习化学基本计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训练,并通过师生评价或学生相互评价等矫正,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这种方法多数学生能够较快接受,并迅速掌握基本方法,效率较高。但少数学生容易因“不理解而掉队”,从此对计算失去信心。

探究性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力图运用基本化学概念完成基本化学计算问题,通过评价矫正不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概念或原理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例题中获取方法(不仅限于模仿),把获取的方法运用于问题中并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迁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悟或体验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自然形成化学计算能力,并巩固学习兴趣。短时间来看,这种策略似乎更费时间,但学生真正运用化学思想和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时,既形成了能力,又保持了兴趣,应该是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策略要求学生的化学概念必须牢固,基本学习方法必须到位,化学学习兴趣必须浓厚,否则课堂教学中容易“冷场”,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两种教学策略都要根据学生特点而确定,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化学的总复习策略

初中化学的复习阶段,当然主要是针对选拔功能来说的,在复习迎考中有这样几点需要大家加以关注:

(一)复习措施

1.以大部分同学现状为基础,分析教材、学生,研究对策,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认真研读中考精神和中考说明,把握走向,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3.分轮次复习,使用盐城中考说明、盐城零距离、中考十三地市试卷,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按单元顺序复习,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加强对学生“三基的考查及时查漏补缺。

4.注意对学生思想的教育,要进行人生理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目的,增强信心,提高复习的自我意识。

5.积极搞好教研沙龙,通力合作,集大家智慧,提高复习的质量。

(二)化学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以教材、科学课标、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三基”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为重点;以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方向

2.复习目标。扎实地掌握三基;形成熟练的科学(化学和生物)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较强的化学和生物能力和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思路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完成说课――讨论――导学反馈案。

(2)落实复习环节:读、讲、练、测、评、补(六环节复习法)

读:预习、练习,发现问题;

讲:按知识体系,梳理知识,形成结构,提炼学科思想方法,理清基本题型,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练:精选习题,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测:进行单元测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训练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