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十篇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十篇

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48

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篇1

1.1目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应本区特点和未来建设、发展的需求,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区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1.3编制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11号)、《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务院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本预案。

1.4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网络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线电视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到年底,全区共有有线电视用户数12万左右,区广播电视台一家、区有线网络中心一家,全区十个镇有有线电视转播机房,有线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制定和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已成当务之急。

1.5工作目标

确保党和国家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确保全区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对广播电视系统造成的危害,确保广播电视信号不间断、安全高质量播出和传输,增强区、镇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领导小组。

2.1组长:

文广局局长,总体指挥协调并负责报告区委、区府领导。

2.2副组长:

分管广播电视副局长,指挥协调辖区内有线广播电视和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负责执行市应急指挥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令,并负责与区综治办、区610办、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2.3成员:

局办主任,负责分指挥部应急值班事项。

局事业科长,负责各镇有线网应急和防范工作督查。

局总编室主任,负责信息传达、收集、反馈和区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的修订、补充。

区网络中心主任,负责建立本单位安全播出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有线电视干线网和有线电视直管网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并指导和支持各镇文化服务中心有线电视网的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

区广播电视台台长,负责建立本单位安全播出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支持各镇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

各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建立本辖区的安全播出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有线电视网和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建立健全群防监控点,并负责协调当地公安、610机构、联防机构,形成安全播出联动机制。

3预测、预警

3.1制定严密值班制度,落实责任到人。

3.2各级安全播出领导小组成员坚持查岗。

3.3各值班岗位张贴对上、对下通讯联络表,并经常主动向用户了解安全播出情况。

3.4定期检查备用信号源和备用电源(UpS不间断电源)等播出设备,确保播出设备安全运行。

3.5定期巡查辖区内有线电视网安全运行情况,明确所属各区域的网络安全等级,并在所属有线网络图上分色标明(a,蓝色为难以破坏的安全区域;B,黄色为容易破坏的薄弱区域;C,红色为偏僻、隐蔽、极易遭受破坏的高危区域)。

3.6广播电视台播出值班人员和各镇自办广播节目播出值班人员提前到岗,检查,播出带、校对播出表、编制播出顺序。区、镇两级有线电视网络报修值班电视24小时不脱人,并负责日常安全播出情况信息反馈。

3.7各级安全播出机构组建抢修应急预备队,轮流待命。

3.8区、镇两级播出机房重地加装防侵入、监控等安全防范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

4应急响应

本区应急预案以执行《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为前提,制定如下细则:

4.1应急预案操作程序

4.1.1接国家广电总局和市文广局有关指令,在重要敏感期和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区文广局统一区安全播出指挥调度令,启动应急预案。

4.1.2应急预案启动,重点岗位加强值班,重要时段双人双岗。各级安全播出领导小组成员靠前指挥,严格督查。督查情况必须记录在案。

4.1.3各级抢修预备队在重要时段加强网络安全巡察。特别对薄弱区域加强检查,对高危区域指派专人巡护。

4.1.4各岗位值班人员主要与群防监控点联络,及时掌握安全播出情况。

4.1.5各播出机构岗位值班人员监视过程中,发现非法异常画面情况,立即切断信号源,启动备份信号,并立即逐级汇报情况。各级指挥员立即亲临第一线,组织指挥应急措施,分析排查事故点,并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汇报,半小时内口头报告,一小时内书面报告。

4.1.6各镇有线电视机房岗位值班人员接到群众举报非法信号侵入的异常情况,立即切断电源并逐级报告。各级指挥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沿线巡查事故点,同时组织指挥切断相关地区的信号接线。

4.1.7无线开路遇非法插入情况,接报后立即逐级报告。局、台、镇级指挥人员应立即赶赴举报点现场,组织向周围搜索,同时向上级和610办、公安派出所等相关部门汇报。

4.2应急预案责任追究

4.2.1启动应急预案后,应急指挥分部全体成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否则视造成后果轻重予以查处。

4.2.2各播出机构一线岗位值班人员,在出现异常非法信号情况下,必须按操作要求立即采取措施;超过合理操作时间酿成后果的将视情节轻重以人为责任事故论处。相关指挥人员应负领导责任。

5后期处置

5.1善后工作

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6应急保障

区政府和各镇文化服务中心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需要,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能顺利进行。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区应急办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对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宣传教育。公布有关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等进行宣传。

7.2培训

7.2.1干部培训

将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以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预防、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等作为重要内容,增加干部和技术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和能力。

7.3演习

7.3.1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根据预案,定期组织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应急演习,明确演习的队伍、内容、范围、场所、频次、组织、评估和总结。做好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通信联络,确保各种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通和统一指挥。

7.3.2各镇文化服务中心应当积极组织本区域综合专项演练,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要深入发动和依靠市民群众,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决策、协调机制和处置的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完善应急预案。

8监督检查与奖惩

突发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检查本部门应急人员、设施、装备等资源的落实情况,并制定相应奖惩方案。区应急办、区纪监委负责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9附则

9.1专项预案目录

9.2预案管理

为确保应急预案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区文广局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制定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经区应急管理委员会审查,进行修改后下发各有关单位。

9.3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市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并负责解释。

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应急广播预警系统信息传输体制机制法制

【中图分类号】G221【文献标识码】a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虽然我国气象、地震、海洋交通等部门和行业,都有了一些应急预警系统,但是各类的应急信息需要迅速传送到千家万户,而目前缺少有效的传播渠道。广播具有点对面传播的独特优势,以及调度灵活、接收简便、传播快速的特点,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应急信息同时传达到所有的终端,因此利用广播电视传播应急信息、预警消息,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手段,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广播体系,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建立应急广播系统。

应急广播除了预警消息外,在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时候,广播电视可以向公众提供动员指挥、协调救援,所以说,应急广播是国家应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开展应急广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遍布城乡、通达千家万户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目前全国广播电视台有2568个,开办的广播电视节目共4199套;全国有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共3万多座;有线电视光缆干线网333万千米,有线电视用户达2.3亿户;全国共有卫星上行站36座,通过8颗卫星、58个转发器传输352套电视节目、263套广播节目;全国通过直播卫星接收的村村通和户户通用户超过了34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部分县;全国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7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4%。全国收音机的社会拥有量是5亿台,电视机是4亿台,这么一个覆盖广泛的传播覆盖网,为开展应急广播工作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地震、气象等部门的相关应急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系统,进行、处理和反馈,在第一时间迅速将信息传递到所有的接收终端,包括收音机、电视机、移动终端,还有各种大喇叭。由此看出,应急广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突发事件时可以起到传达政令、信息、舆论引导、稳定人心、协助救灾、收集反馈的重要作用。

图1:应急广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围绕应急广播,国家和行业都有了相关的政策要求,中央和国务院在各种相关文件里都提出要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同时把应急广播也列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在推进应急体系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意见里,专门提出来要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依托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预警信息自动适配播发系统,同时在应急预案里面也有了相关的要求。

应急广播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应急广播的体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设立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在各个省市县各级广电部门设置相应的地方广播中心。第二,在应急广播机制方面,由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和国务院的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建立起纵向一条线、横向一个面的应急信息流通途径。第三,在应急广播法制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同时适时启动制定国家应急广播条例。第四,在应急广播预案方面,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制定一套能够迅速有效有序应对突发事件的广播行动计划。第五,最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国家应急广播网,这是一整套技术支撑系统。

图2:全国应急广播体系技术框架

图2是全国应急广播技术体系的框架图,从中可以看到应急广播体系的技术系统是由中央和各地的应急广播系统,还有各种传输覆盖手段(包括有线、无线、卫星、移动广播电视等各种手段)和终端构成的。国家应急部门产生的各种应急信息,都通过这个技术系统传递到千家万户。

图3:应急广播信息传输流程

图3是应急广播信息传输流程。我们从国家各个部门得到了应急信息,先是制作播发,再调度分发,根据应急信息的等级和确定的范围,生成调度方案后到传输覆盖网,和当地的技术手段进行适配,自动插入视频或音频,或自动切换,各类终端根据不同种类,可以接收到视频应急节目、音频应急节目,或者文本信息。

我们通过技术开发,实现了通过各种手段来接收应急广播的信息。例如,直播卫星接收终端,可以显示应急广播的画面,同时听到应急广播的声音;紧急情况下,收音机的正常节目可以自动切换成应急广播;多媒体广播电视移动终端,在应急广播时,可以自动弹出信息文本;还有大喇叭,自动启动广播应急信息;有线数字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是以滚动字幕的方式,把应急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

图4:各类终端接收应急广播信息

我们现在正在组织规划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在中央、省、市、县等各级广电部门,建立应急广播系统,实现指令接收、制作播发和调度控制功能;把全国各类传输覆盖的资源,包括中短波和调频广播台站、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台站、数字音频广播台站、有线数字电视前端、直播卫星集成平台、农村大喇叭系统等,全部规划纳入到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规划中。

图5: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规划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应急广播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组织相关单位,启动了应急广播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正在制定涵盖制作、播发、调度控制、传输覆盖、接收终端等环节的技术标准。2010年中央批准启动制定国家应急广播方案,2011年组织制定了《国家应急广播工程建设方案》,并上报相关管理部门。2013年,总局印发《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国家应急广播中心。今年国家应急广播中心与相关部门建立了日常信息传递机制,国家应急广播社区网站上线,我们还组织在北京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应急广播四级联动及村村响试点。目前我们正在编制修订《国家应急广播技术白皮书》,以指导开展应急广播的相关工作。

下一步,我们要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国家应急广播体制,确定各级广电部门承担应急广播信息的职责,并且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立集信息收集、处理、播报为一体的国家应急广播中心系统,在全国广电系统建立各级制作播发平台、调度控制平台,升级改造传输覆盖网,国家和当地的预警信息。

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篇3

从模块化角度考虑,该系统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信息集成与系统管理、安全播出管理业务可视化应用、安全播出可视化应急调度指挥,以及安全播出预警信息。

1.1信息集成与系统管理

信息集成包括录入与维护静态数据、交互与处理动态数据等功能。系统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的审计、用户权限管理和安全管理。安全播出管理的最高决策层是安全播出指挥部,广电系统各个关键点的安全状况可以通过网络传入指挥部终端,并通过可视化的界面显示。指挥部工作人员利用安全播出的各种动态和静态信息,以及根据各类信息产生的统计信息做出宏观指挥管理决策。

1.2安全播出可视化管理业务应用

安全播出指挥部可使用该系统进行可视化操作,实现人员和勤务管理、安全播出组织管理、制播和传输设备管理等业务应用。

1.2.1人员和勤务管理。

完成各台站信息、台站所属区域信息及台站工作人员信息的管理。

1.2.2安全播出组织管理。

主要是对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进行监督、管理、协调,汇总上报全省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情况;制定紧急状态下,确保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技术方案和调度流程;在紧急状态下,对全省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运行管理和资源统一调配,并协调与相关部门的有关事宜。

1.2.3制播和传输设备管理。

制播和传输设备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基础,要对此类设备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更新和维护。

1.3安全播出可视化应急调度指挥

指挥人员实施调度是基于实时准确的监控信息,该子系统可提供可视化的监控界面方便用户使用。它包括播出情况监控、播出指挥调度、紧急事件应急指挥和播出指挥应用管理等功能。

1.3.1播出情况监控。

可综合监控播出信号控制系统,包括对广播电视主要关键点播出状况的监控以及对播出事故恢复处理情况的监控,此外还可以将关键点的周边信号监测信息显示在GiS平台的可视化界面上。

1.3.2播出指挥调度。

可实现在基于GiS的可视化播出管理平台下监视省内各广播电视频道,并可对播出信号控制系统、核心传输交换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从而在指挥人员的干预下实现各系统间的联动工作。

1.3.3紧急事件应急指挥。

将制定的紧急事件应急指挥预案输入指挥平台,当紧急事件发生时,平台能根据紧急事件的属性职能,快速匹配到相应应急措施,协调播出信号控制系统、广播电视监控系统、调度信息通信系统等,提高应急指挥的效率。

1.3.4播出指挥应用管理。

安全播出单位组织管理、人员出勤考核、制播和传输设备管理等功能由该子系统实现,还可完成各种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表输出等功能。

1.4综合安全播出预警信息

将综合安全播出信息通过省局内部网和总局安全播出平台向安全播出指挥部成员和各相关单位发送。实现在内部网中将台站类型、事故情况、灾害情况、事故处理情况等信息通过weB方式用图形可视化地提供给用户。

2结语

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设备网络集合维护管理安全播出

广播电视系统是个网络大集合,它把传统广电设备与互联网设备紧密连接,把广电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在一起,具有高投入成本,专业性强、性能独特,行业间兼容性差等特点。其系统设备构造复杂,涉及技术面广,设备维护管理工作要求随之水涨船高。维护管理工作按照实际情况一般可分为设备维护和设备管理。设备维护是根本,管理是灵魂。维护管理的总体方针是“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为广电宣传舆论工作和安全播出做好技术保障。

一、广电设备的分类

广电设备分类方法很多,按信号形式可分模拟设备和数字设备;按节目生产流程可分采集设备、编辑设备、播出设备、存储设备、传输设备、发射设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按历史发展流程可分成传统广播电视设备、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设备,如摄像机、录像机、编辑机、监视器、电视机、发射机等属于传统广电设备。播出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非编工作站、播出工作站等属于计算机设备。流媒体服务器、流媒体编码器、云服务、应用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等属于互联网设备。这些专业设备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不同种类的设备维护与管理方法差别巨大。

二、设备维护

广电设备的运行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节目播出质量,确保设备运行状态最佳,性能最优,是广电技术维护人员首要工作目标。技术维护人员要遵循科学规律,合理安排维护计划,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分析、检查和预判设备状态,使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把设备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认真把好节目信号质量关。

2.1维护知识储备

广电设备种类颇多,不同类别设备维修的内容和维护方法迥然不同,维修工作任务十分繁杂,无法制定统一标准化操作流程。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运行环境、技术参数等,能快速对设备故障的初判、推断故障原因、估算维修经费和工期等。

2.2制定维护计划

设备需要定期保养、定期维护,并按照制定的周维护、月维护、年维护计划和特殊时期、重大会议活动维护计划进行维护。技术管理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设备保养维护工作。

2.3熟悉设备用户手册和精通维护指南

⑴掌握设备使用寿命的知识。网络设备使用寿命8年,硬盘使用期为3年;磁鼓的使用寿命是3000小时,风扇的使用寿命是1万小时,有刷电机的使用寿命是3000小时,无刷电机使用寿命为20000小时等。⑵掌握设备保养的操作要领。摄像机保养流程,首先整机清洁,更换老化机械原件并填充新脂;然后检查带盘马达扭矩,检放误码率和记录误码率,检查用户菜单和工程菜单的确认,摄像机电路测试,检查镜头,各滤色镜,白平衡和后焦等;拆卸设备机箱需对人体进行放电,拆元器件、集成芯片或板卡需戴防静电手环操作等。⑶掌握仪器的操作使用。熟悉检修仪器的使用在维护设备过程中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尤其是特殊故障、频发故障的设备,要选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信号分析仪等专项仪器维护保养。重大会议活动安全播出保障期间,首选要对关键系统设备提前检修,并配齐备品备件;要对参与整个报道和播出设备仔细维护;把机器调试到最佳状态,必要是先要应急演练,以确保系统运行正常。

三、设备管理

做好维护工作,重在管理。首选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操作规程;二要合理分工协作,责任到人。维护管理部门的重点抓工作落实,做好维护经费管理、档案数据管理、项目管理等。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影响整个机制运行,管理工作怠慢也是重大安全播出隐患。

3.1设备维护经费管理

维护费用的年度预算是设备维护工作首要任务,然后将维修费用划分成不同的量级,按照国家法规和单位规定逐级报批。通常按设备总值的3%-5%左右作为一年的专项维修经费,并集中管理、统一支配、调剂使用该经费。技术管理部门负责选定维护公司,签定设备维护维修服务协议,并公示其资质、人员配置、承包内容、服务价格及服务承诺等信息。广电设备专业性强,大多厂商是系统集成供应商,而部分设备可能仅有一家厂商,技术管理部门要本着行业的设备维修特点,控制好维修经费。

3.2档案数据管理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表,表格要求填写工整,一目了然,重要数据要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双备份,以确保数据准确,便于检索与查询,管理数据需分类填报,比如设备基本信息表、设备厂商信息表、维护维修内容表、维护费用开支表等。维修档案数据统计是设备运行情况的晴雨表,一方面给主管领导提供设备维护使用情况,维修经费的使用情况;一方面还可以分析数据概况,分析设备的故障,从中要找出故障原因,调整维护决策,规避故障发生。

3.3项目管理

科技革命带来广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制定年度计划的项目建设和项目改造。项目建设需考虑设备的向下兼容性,逐年逐批升级或更换设备。一方面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争取中央数字无线覆盖项目、制播能力建设项目和应急广播项目等;一方面单位自筹资金建设目前急需建设的项目。大修改造项目应组织专家论证,得出论证报告提供给领导决策。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维护公司资质和评估专业人员维修水平,再确定选择哪家维护公司。通常由技术管理部门先制定项目计划,报发改委立项进入项目库,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可研性报告,对批复建设的项目制定采购项目书,挂网公开招标等等。项目建设工程中做好资金使用管理,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监理。

3.4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互为补充,按规操作可以减少人为故障和技术事故,应急预案要不定期加强演练,提高设备故障和紧急情况处置能力,大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操作规程要以安全为先,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对各项操作规程要熟悉牢记,严格按照规程处置设备故障。比如:服务器重启维护操作规程;设备拆卸维护操作规程;广播直播台操作规程等;技术管理部门还要制定各类应急预案,防范突发事件,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比如:防火防汛防盗应急预案,安全用电预案,重大会议活动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广播电视播出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等。

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智能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224【文献标识码】B

应急广播是指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等应急状态时,以广播的方式向公众传递紧急信息的一种手段。2013年10月,浙江省余姚市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侵袭,短短数天全市过程性雨量达到561毫米,受灾人口80余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27亿元。在余姚断电断水、交通瘫痪、通信不畅、成为“孤岛”的困境下,浙江广电集团fm93交通之声第一时间在当地设立了应急直播室,在及时沟通、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应急广播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是治国理政的新常态、新实践;对于广播行业来说,是拓展大众传媒职能的新需要、新尝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广播工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并列入了“十三五”规划。在近几年的重大自然灾害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电台积极探索,进行了有益尝试,应急广播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2013年12月3日,国家应急广播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2014和2015年度“中国应急广播大会”的相继举行,更是为各地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下面结合余姚市应急广播的实践和探索,谈谈对加强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一、余姚市农村应急广播现状及运行情况

2014年以来,余姚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总结2013年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侵袭后,痛定思痛,全力推进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至2015年7月底,所辖265个行政村全面完成终端喇叭安装任务,实现了农村应急广播全覆盖的目标。全市共建设安装市总播发中心1个、各乡镇街道播发分中心22个、应急终端喇叭970个,超额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并经受了实战考验:2015年在防御“灿鸿”台风和“苏迪罗”台风过程中,新安装的应急广播及时启用,发挥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灿鸿”台风期间,余姚市广播电视台首次启用应急广播,根据市三防指挥部、市气象局提供的信息,以每半小时播报一次的频率及时台风动态消息、提示事项及防台指南,将最新的信息通过应急广播传到了千家万户,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台风动向,并提前做好人员转移及相关预防工作,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应急广播在台风中的成功运行,让这一民生工程向党和政府、广大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台风过后,各乡镇街道、村纷纷要求增补应急广播终端,这也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应急广播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让应急广播在自然灾害及其他应急事件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关键是亟需制定一套科学、可靠的建设运行方案。余姚市结合应急管理需求,坚持标准,充分论证,及时制订了相对成熟的《余姚市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方案》。这个方案标准较高,采用了RDS控制有线+无线方式进行应急广播系统搭建,系统运行双向化,管理科学精准化,可以对各终端喇叭进行点对点的控制和。应急处置也更为科学合理,在应急情况下,可以传送有线或无线广播信号,在有线数字网络完好时(有电有信号)通过网络进行有线传送;在网络受到损坏时可通过无线发射进行无线信号传输;断电时通过太阳能板供电,确保实现系统的有效运行。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成后,为确保能够安全、规范运行,余姚市政府及时制订了运行规范,对应急广播日常管理及运行要求、运行职责、运行内容审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保证应急广播的“安全播出”。为保证应急广播该响时响,保证日常高效维护,余姚市还出台了应急广播考核管理办法,就终端喇叭的响应时间、处置要求等对市广播电视台及各乡镇街道广电站作出了具体考核规定。

余姚是浙江省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一个范例。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2014年将其列为全省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一,并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15年底,全省2759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实现了农村应急广播村级全覆盖。同时,在浙江广电集团成立了“浙江省应急广播中心”,批准fm93浙江交通之声为“浙江省应急广播频率”,以进一步发挥应急广播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

二、农村应急广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按照相关方案,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应依托现有的广电有线网络和中波无线网络,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农村应急广播平台,除具有日常广播功能外,还具有县、镇、村三级智能操控、局地广播、应急插播等功能,既能服务公共文化建设,又能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及抢险救灾应急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设在各乡镇街道广电站的播控中心,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随时播送各类消息,实现各类预警信息快速高效。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应急广播系统的“建、管、用”模式仍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在不少地方都被打了“折扣”。当前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在一些地方,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尚未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资金以及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缺乏;相关设备管理及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应急广播覆盖率低,在一些偏远地区,还不能覆盖到自然村;部分地区重建设轻管理,应急广播通响率、完好率较低,影响了应急功能的正常发挥,等等。

三、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应着力在“四化”上下功夫

应急广播并非另起炉灶、重新建设一套制作播出和传输覆盖系统,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技术的融合创新,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和广泛传播,为全民提供避灾减灾的公共服务。我们要围绕确保有效使用,坚持巩固、完善、提高来展开工作,注重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智能化应用,把应急广播建设的短板补好。

(一)注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当前,各地都在开展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一些地方的应急广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考虑到基层广播覆盖的难度,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广播系统的基础平台,必须立足长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尤其亟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包括指导建设的建设标准、保障信息互联的技术标准、保障应急广播智能的策略标准和保障正常运行的管理标准等。这个标准体系必须遵循可拓展性、可开发性,全面实现数字化、模块化。同时,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无缝覆盖,将无线广播、数字广播、有线广播、村级广播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真正实现应急广播的政策保障标准化、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和考核评价标准化。

(二)注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规范管理是确保应急广播体系建成后正常使用的基础,关键是要建立起一套稳定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建管用”并举,研究建立农村应急广播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充分发挥好应急广播体系的综合效能。通过建章立制,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以管理推动使用,以使用促进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广播体系工作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通过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确保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如我们力求广播设施设备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方案、统一配置、统一技术、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全市各广电站的广播设备以及村广播室均统一配置数字设备,在硬件层面上确保了农村有线广播“优质响”“长期响”。

(三)注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常态化运行

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加强应急广播系统日常的使用、维护以及演练、抽检,以备不时之需,确保常态化运行。为有效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保证应急广播的正常有序使用,同时符合安全播出要求,余姚市出台了应急广播运行试行办法,明确应急广播网络、设备统一由市广播电视台承担维护、检修职责,确保应急广播的正常、畅通使用。各乡镇、街道政府及广播电视站做好辖区内农村应急广播设施的用电保障、设备保护和维护协调工作。明确了信息的权限:有关单位、部门及各村如需信息,先填信息申请单,经审批流程审批后由专职人员落实。操作者按市应急办规范要求操作,时间、次数等根据内容按审批要求实施,落实专人,内容存档。通过规范流程,确保应急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四)注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智能化应用

应急广播建设应坚持“应急”和“智能”这两个基本原则,以凸显应急广播信息快捷和自动这两大特点。一旦需要应急信息时,指定区域内所有的电视频道、所有的广播频率都应该具备能快速传递信息的能力。除了这些,应急广播的核心能力还包括对于那些未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受众,也要通过播发区域内的终端喇叭、收音机、机顶盒自动唤醒等手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知晓这些应急信息。在技术上,这些都应成为随时可以立即或自动实施的能力。比如:通过开发远程控制,实现对机顶盒的点对点的远程唤醒,完成精准到户的应急信息服务;将应急广播与相关部门的预警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应急广播的智能化,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要推动应急广播的智能化应用,做好与各级政府公共应急系统的有效衔接。此外,通过应急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实现传统应急广播与覆盖的升级换代,使应急广播的传播范围更广泛更具有针对性,传播方式既满足当地民众危机时刻了解信息的需求,也满足关注这一应急事件其他受众的需求,这样才能将应急广播传播应急信息的功能发挥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济铭《对新形势下加强应急广播建设的探讨》,《新闻传播》,2014年第9期。

2.许冰冰《浙江:两年完成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国新闻出版报》,2015年1月16日。

3.燕辉《构建国家广播应急体系必要性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5期。

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播出安全事故分类应急方案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187-02

1、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的特点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收听收看权益。所以,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全国广电系统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涉及各级电视传输部门和单位,要经过多种设备、多种环境才能把信号安全送到千家万户,在这传输过程中又经过多种操作和多种信号转换,所以在传输、播出过程中及易发生问题。尤其是现在极端恶劣天气和电磁干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安全播出问题。

2、播出安全事故的分类和技术特征

事故分类。广播电视事故分为播出事故、技术安全事故和侵扰事故三大类。其中,播出事故包括系统外事故和系统内发生的技术性事故和责任性事故。

播出事故。播出事故包括停播事故和劣播事故。停播事故是指造成广播电视信号停播(停传)、错播(错传)、漏播(漏传)或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停播限额的事故。虽未造成停播事故,但是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正常范围,称为劣播事故。播出事故分为台内事故和台外事故[1]。

(1)台内事故。台内事故又称系统内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对安全播出产生直接影响的部门、人员或由本单位负责维护的电路、设备或系统所造成的播出事故。台内事故分为责任性事故和技术性事故。1)责任性事故。这类事故完全是由人员的行为过失而导致的错播、停播事故。责任明显,后果严重。包括:人为操作失误事故,处理不当事故和维修责任事故。①操作失误:由于是操作人员自身发生的,自己难于及时发现、纠正。特别是此类事故多发生在节目播出中心、传输控制中心、有线电视前端或大型发射台站的节目、天线调度中心。②处理不当:当发生技术事故时,由于判断或处理失误,延长了事故的时间,所延误的部分属于处理不当。发生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事前准备不足,遇事太慌;二是技术不过硬。③维修事故:由于系统中某一环节或某一设备未按规定检修、测试,或未按要求检修、测试;设备检修后没有很好的试机,或检修设备后发生恢复错误,而导致的停播、劣播事故。④编播责任事故:是指由于编辑、制作、导播或主持人的过错造成的播出事故。例如:录像带后期编辑制作后没有倒到起始位置,在黄金时间造成长时间的错播;送错播出带;误送播出带等。2)技术性事故。技术性事故是指由于设备的技术故障或系统的技术配置上的缺陷,以及设备零部件(如电子管、电容、绝缘子等)由于自身原因损坏而造成的事故。其中不包括按规定使用到寿命终止的贵重元器件损坏时所造成的规定更换限额时间内的停播。一般说,技术事故是人力无法制止的,系统的设备多,出现设备故障是难免的,但是不一定都造成事故,或者只发生瞬间的或极短时间的事故。这取决于设备检查维修,易损零部件的检测和备份,设备配置的合理备份,各种可能故障的处理预案以及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处理故障的水平和系统本身的自愈能力等。

(2)台外事故。台外事故又称系统外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无法控制和抗拒的原因造成的播出事故,包括供电问题、节目源信号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是指在广播电视运行、检修或大修中发生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或导致设备重大损坏的事故。它不仅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而且会造成长时间的重大停播。技术安全事故包括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安全事故[2]。

3、节目播出应急方案及故障的判断处理

各种播出事故原因有很多,也较为复杂,有节目本声的问题,也有系统软件或硬件问题等等。

处理事故的原则是,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应马上采取相应措施,采取静止画面过度,备用活动画面垫播等,按照预案处理要求,选择最佳方案,防止连锁事故。具体而言,值班员应应加强责任心,时刻检测播出画面,时刻监测设备状态,如发生信号中断等事故,要冷静分析原因,判断事故性质,实施最佳预案处理,以最快速度恢复节目播出。如故障一时难以处理,应汇报领导,做出节目内容等相关处理程序。

在播出部门,要预备一些应急方案。例如,所有直播节目,应有主备路信号,甚至四路信号,并且各路信号都应保证保证畅通、互不交织。每次在进行直播前都应进行设备调试、技术检测,还要进行相互转换测试;直播节目也应有一定时间延时。应备有一些静止画面,内容应为公益广播宣传语,如节水、防火、绿化等内容,以备随时之需;还应备有一些活动画面,例如音乐风光欣赏等,机器进行滚动播出,在紧急事态发生时起垫播作用,进行完美过渡;如晚会的直播、重播等重大节目,需采用双带播出来备份节目;在机械手自动播出内有两台录象机循环播出,系统另外设两台备机,以防止机械手顺序错乱或播出应急使用。

如何能快速判断故障和处理故障,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值班经验,对各类故障和问题的预判能力,值班员带头脑中备有各种故障的原因和最佳解决方案。如录像带播出信号中断,最先想到的应是录像带是否合符制作标准等。节目播出带要求开头铺设1分钟彩条,30秒黑场,节目从头到尾应连续,节目后不能有其他素材或内容,每个上线播出带应倒至带头等等。如果播出设备是机械手自动播出方式,应先将播出数据输入电脑,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应一丝不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一个小的闪失可能造成重大播出事故。节目起止点与机身单填写不一致容易造成节目录入不准确,导致播出中出现黑场,有时编辑制作部门疏忽大意,忘记将素材插入预留空间,导致黑场,一盘磁带多个内容,多段时码,导致机械手找头失误。有的事故往往是值班员责任心不强,未将磁带倒至带头,导致播出事故。广告、收视预告等播出带往往是一盘磁带多段内容,此类节目往往时长较短,出入点精确到帧,并影响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节目制作、技审单填写、程序录入等等都各个环节都要求仔细核实准确无误,出现问题处理时间不充裕,容易造成较大事故,形成连锁事故,影响恶劣,所以要提高值班员的责任心,做到精益求精,防患于未然。

现场直播时,由于节目内容环节较多,工作人员所属部门多,必须仔细校对节目直播的时间、地点、内容、信号源,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并与节目部门导演共同做好现场协调和应急处理。了解节目信号源走向,有助于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及时采取措施,有的直播信号从现场转播车直接经由主控机房分配到播出线播出,有的要途经演播室包装后再送到播出线播出,如运动会的现场直播,前后方节目播出系统包括节目准备系统和播控系统,是经过反复的技术论证、对比测试而搭建的机械手、播出平台、广告硬盘、切换台、监视器具有稳定性和合理性,但也有可能出现技术故障、网络故障,应当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节目准备系统是待播节目登录微机,多路信号和时间的分配调理过程,如出现问题,往往表现为节目传输网络中断,无法调出准备界面,节目数据有出入,无法向播出线的电脑发送节目等,直接影响当时上线节目准备和次日节目程序制作,此时应立即通知相关技术人员抢修,对临时直接送往播出线的节目与播控值班员协调进行手动播出,确保各套节目安全有序播出,待系统恢复后,仔细检查播出程序及相关磁带信息,以免误作删除程序。

播控系统出现故障,有机械手、切换台、广告硬盘机、监视器、字幕机故障等,应根据事故类型作出紧急处理。设备的故障应根据设备故障的类型作出判断后相应处理。每年有“两会”、运动会直播、晚会等重大活动,一般重大活动都会系统设计,同时还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具体为:首先,任何节目或中心的直播活动,都必须事先明确授权谁能在现场指挥节目更改,并由被授权人的联系方式;其次,根据播出系统的特点,紧急节目更改的详细指令必须在十分钟前到达,以确保安全播出;再其次,重大宣传活动时,播出部主任必须在岗,科长、领班加强巡视,发现设备故障及时处理上报,敏感时期保证24小时有科组长在岗值班;要求重要录像节目双带播出;最后重大宣传活动的直播节目,要求相关节目部门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垫播节目[3]。

4、结语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通过硬件改造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也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更要提升各种安全播出应急机制建设处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效能,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武成梅.讨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篇7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和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播出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进一步提高我区广电行业对做好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保障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筑牢安全播出、安全传输、网络安全和设施安全的基础,进一步创造安全优质、稳定有序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播出环境,确保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项重大活动直播转播工作万无一失。

二、工作安排

(一)组织开展安全播出大检查。根据安排部署,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广电行政部门和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包括区融媒体中心、无线发射台和区广电网络公司),要开展安全播出工作自查、检查、抽查和问题整改工作。3月初,召开市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保障专项动员大会;3月17日前,各级党委政府、区融媒体中心和区广电网络公司要对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及各专业实施细则、《广播电视行业安全大检查自查表》自查整改,并将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区文体广旅局;3月底前将对各镇、区融媒体中心和区广电网络公司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有关情况进行通报,督促问题整改到位;4月至5月接受市级有关部门检查。6月下旬市局召开建党100周年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动员会。

(二)制定安全播出保障专项工作方案。各级党委政府、区融媒体中心和区广电网络公司,要围绕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安全可靠、稳定有序,重大活动直播转播安全播出万无一失的工作目标,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特点制定实施安全播出保障专项工作方案,并于2021年3月17日前报区文体广旅局备案。

(三)组织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

1.区融媒体中心和区广电网络公司在3月底前完成本单位各类应急预案制定和修订完善。4月-5月各单位要分层级分业务有针对性开展安全播出应急演练,会同当地网信、公安部门对区融媒体中心和区广电网络公司进行网络攻防实战演习,测试各单位应急预案,应急措施、上下游单位协调联动、网络安全防护的实效性,提升安全播出应急处置能力。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组织体系由广播电视台内部体系和安全播出协调联动单位构成。本组织系统的运行机制是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为主线,在安全播出调度指挥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应急联动,迅速对突发事件实施应急处置。

2.成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领导小组,安全播出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融媒体中心主任和区广电网络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广播电视的领导、融媒体中心的副主任和区广电网络公司分管安播的副经理任副组长,由局综合股广电工作人员和办公室、融媒体中心办公室、总编室、技播部、采编部、新媒体部、广播节目部、服务部、网络信息工作部、区广电网络传输部等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健全安全播出和网络视听安全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即为安全播出指挥部,负责涉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的突发事件的应对,确保各相关部门在播出期间的联络畅通。

(四)加强广电行业管理。区文体广旅局会同当地经信、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辖区内的“黑广播”“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开展专项打击治理行动;对辖区内播出单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督促立即整改;并协调播出单位加强对广播电视设备设施保护,完善巡护机制,发生盗窃、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等影响或危及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案(事)件情况,及时协调区有关部门处置;保护广播电视卫星接收台站免受5G基站干扰,一旦发生干扰,区文体广旅局要及时协调经信部门进行处置解决。

(五)实施安全播出季高等级保障。在开展献礼建党百年安全播出保障专项行动期间,区文体广旅局和安全播出责任单位,要以“安播零事故、传输高质量”为目标,提高保障等级,强化保障措施,加强值班值守、巡视巡护、运行维护,严密防范非法攻击、破坏、干扰、插播等事件,强化指挥调度和监管,严格事件事故调查处理,加强安全播出成绩考核。

三、措施及应急程序

(一)加强人员培训教育,健全制度。一是进一步树立安全播出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坚决落实执行好各项安全保卫各项制度,由区融媒体中心办公室和区广电网络公司办公室牵头负责;二是开展技术培训和应急培训,熟练操作使用机器,熟练掌握防范的步骤和环节,由区融媒体中心技播部牵头负责。

(二)加强设备日常维护。坚持好每周设备例行检查维护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或潜在的问题,由区融媒体中心技播部牵头负责。

(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播出安全日常防范措施。一是严格落实节目审核制度,未经审核的节目坚决不得播出;二是严格落实机房值班制度及交接班制度;三是严密监视播出节目,如遇有危害安全播出的情况,值机人员要果断采取应急措施或中断播出,并随即报告主管领导;四是不得允许无关人员进入播出机房;五是做好消防安全防范等工作。

(四)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按照信息系统二级安全保护等级要求,做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一是提高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组织有效安全保障队伍;二是对特定职能或责任领域的网络管理功能实施分离、独立审计等实行分权;三是坚持积极防御和综合防范,全面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五)应急程序。

安全播出: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如出现非法人员干扰,欲强行进入播出机房,应视情况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置,例如报警、切断信号源,并报主管领导。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如出现节目异常,影响安全播出的现象,应及时切换信号源或中断播出,并按照处置流程第一时间报告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技术员根据网络实际情况,每天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处理告警信息,发现潜在问题,预防问题的发生。监控内容包括:网络设备的内存、CpU、端口流量、路由表、冲突、碰撞等实时运行状况;网络的吞吐量的检测和应用状况分析;网络的连通性检测;网络传输质量监控;路由器的路由表监控和检查。

四、加强应急保障,务求实效

(一)值班人员必须保障电话畅通。

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篇8

【关键词】应急广播国家预警信息系统气象部门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C

一、为什么要建立国家预警信息系统

图1: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严重影响

2008年5月2日,汶川地震的前十天,一个不太强的热带风暴袭击了缅甸,造成了13.8万人的死亡。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是缺少预警信息、缺少应急响应。我们国家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灾害种类多、频发度高、损害较大。我国这些年防灾减灾的成效非常显著,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是每年还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比如:2005年6月,黑龙江一场范围不大的降水造成了105名小学生死亡,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所致。

2012年华北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北京、河北100多人死亡。一个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一场降雨就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缺少预警信息吗?是预警不及时吗?都不是。关键是缺少一个权威的、代表国家声音的机构和系统来对外信息。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预警系统,经过了50年的建设和运营不断完善。“9・11”事件的发生,使得美国进一步认识到完善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提出要建设综合公众预警系统。2006年的超强飓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他们进一步反思如何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来发展这个系统。目前美国已经实现了将同一信息用多媒体方式,在灾前、灾中、灾后提供给更多的人们;日本依托气象部门建立的基于手机小区广播的预警系统,在防灾减灾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欧洲现在正在探索建立欧洲的预警系统,选择了荷兰作为试点国家,目前系统已经建成并成功运行。

图2:美国公众预警系统的建设时间表

二、怎么建立国家预警信息系统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就把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纳入了规划,并且提出了依托气象部门来建设。为什么要依托气象部门建设?首先,气象部门具有完备的全国上下一体化的业务系统,而且每天24小时在运行之中;其次,气象部门具备多种的渠道,与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媒体建立了很好的业务联系,特别是和广电部门的合作非常广泛。比如:电视上每天有3300套节目对社会公众;经广电总局批准建有专门的气象频道――中国气象频道,现在已经发展到9700万用户;沿海建有三个海洋广播电台,覆盖了我国的沿海地区;另外,气象部门与三大移动运营商合作,每天为1.3亿手机用户提供短信服务,超过5000万用户下载使用气象服务客户端――中国天气通;在网络服务方面,建有中国天气网,在全国服务类网站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气象服务网站当中排名前三;在广大的农村建有21万的农村大喇叭,还有13万的电子显示屏。同时,在农村还有60万人的乡村信息员队伍,这支队伍在防灾减灾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基于以上原因,决定依托气象部门建设国家预警系统。

图3:我国气象部门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优势

三、国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有关情况

国家预警系统的建设是由国务院应急办牵头组织,气象部门承办,各个部门协同,社会媒体联动。气象部门组织了专业团队进行系统设计。这个系统构架中,前端连接着应急指挥系统,横向包括25个部委,它们都具有面向社会预警信息的职能;纵向形成了从国家到省、地、县的一体化技术体系。后端连接的是信息传播系统,包括面向各级应急责任人的专用的通道,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广播体系、三大运营商绿色通道、互联网预警通道以及一些部门建立的专业通道等,基于这些渠道,同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广泛的预警信息。

图4:国家预警信息系统的构架

国家预警系统2011年由发改委正式批复建设,2012年完成了设计和技术开发,2013年完成了全部地市以上系统的建设和部署,从2014年元月份开始,系统进行内部试运行。目前正在进行县一级的部署,计划在2014年年底全部投入运行。

工信部特别批准了全国统一的预警号码――12379,它的信息代表了我国最权威的预警信息,面向应急责任人的手机短信预警平台使用这个号码信息。三大运营商分别建立了预警信息绿色通道,到目前为止,已有26个省实现了面向公众的全网,一旦有突发事件需要告知广大公众,这个省的相关区域的用户都会收到预警信息。

图5:国家预警信息系统的平台建设

目前,31个省都建立了广播电视预警专线,使得预警信息能够快速通过广电系统进行传播。另外通过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来进行,已经实现了多种手段的对接。

图6:我国预警信息系统已实现多手段对接

运行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难点,现在正在推动建设。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了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可以说,应急广播系统会成为预警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中国气象局和海洋、水利、交通、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签订了预警信息联合的协议。各个省的预警系统边建设边发挥着作用,已经有18个省人民政府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管理办法。

图7:我国各部门预警信息流程

比如:2014年7月份“威马逊”台风席卷了南方几个省,相关省预警及时、广泛传播,政府部门应急体系有效运转、防范措施得力,公众主动参与、积极行动,大大降低了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与我国历史上发生过的相似强度的台风做对比分析可以发现,1990年的“杨希”造成了900多人的死亡,2006年的“桑美”造成了400多人的死亡,“威马逊”死亡人数则大为减少。特别是广东省,创造了无一人死亡的记录,堪称预防台风的典范。

图8:我国预警信息系统的显著作用

四、应急广播系统的未来

气象部门和广播电视系统合作的历史非常悠久。1956年6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送天气预报,至今没有停止过一天,我们的紧密合作成为部门合作的典范。特别是最近10年,我们的合作进一步加强。1980年7月1日,我们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开播了第一档天气预报节目。1993年在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出现了气象专业主持人。1994年开始,全国各省气象部门与广电部门合作,建立地方天气预报的制作系统。

图9:气象部门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密切合作

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广播危机传播风险社会紧急广播机制

信息时代的今天,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手机等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与其它电子媒介相比,广播这一最古老的电子媒介仿佛被慢慢边缘化,处于弱势地位,尤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播业相比更是存在很大差距。[1]但是,广播的某些特性――如传递信息的同步、即时、跟踪、整合以及救助信息参与的便捷,即时互动,即时实施救助等使得广播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在突发事件当中能够发挥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作用。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特大地震,广播在这次报道中展现出了一种强大能力。在很多技术物质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尤其在重灾区,电视、互联网、手机的信息传播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获取外部信息的重任就由广播来承担。本文即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广播的传播作用作一探讨,并分析我国建立广播应急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大众传媒与危机传播

美国学者斯蒂芬・芬克对危机的发生过程划分了四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延续期、痊愈期与评估期。危机发生的突然性与破坏性越大,人们心中的恐惧就越大,如果政府不能及时、真实地传递信息,随时随地有可能出现公众情绪盲动、恐惧,社会秩序出现一时失控的状况。因此,在危机初始阶段应注意把握好危机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2]通过有效途径进行真实信息的传播,牢牢掌握应对危机与风险的主动权。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责无旁贷担当起危机传播的重要任务。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提出的“媒介依赖论”认为,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不明时,公众常常急于通过媒体了解事实真相,而且依赖性明显增强。

我国在2006年1月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传媒纳入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中并对新闻媒体的危机传播作出了许多明确规定。“作为全国突发事件的总纲,《应急预案》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反映了当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理念”[3],该《预案》也给媒介提供了更为宽松的传播环境。

二、地震报道中各种媒体的反应

地震发生后,位于震中的北川、映秀及周边的绵阳、德阳等几个重灾区的电力、通信等全部中断,它们与外界几乎失去了联系。每种传播媒介都在第一次震后迅速做出反应,但因媒介特性及受限条件不同,各种媒体的首次地震报道时间相差较大,且恢复使用情况也有很大差异。

图一

1、传播速度

根据图一可以看出,传播速度最快捷的应该是互联网,接下来是广播,而手机本来应该与互联网站在一个阵营,却因为地震时的震区通讯设备损毁而导致长时间通讯中断,报纸作为五种大众传播工具中时效性最差的媒体自然走在了后面。但是,联系到震区的情况――互联网的通讯光缆在地震中被破坏,灾区人民无法通过互联网告知外界消息,也无法从互联网上获得消息――此时的五种媒体中只剩下广播是最适合在灾区进行信息传播的。

广播素有“比电视快30秒”之说,2004年对伊拉克战争报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率先报道战争,比中央电视台快了8分钟。[8]鉴于此,5月21日凌晨,国家广电总局要求“灾区各级广播电视部门按照先无线、后有线,先广播、后电视,先恢复、后重建的工作原则,做好灾区广播电视恢复和重建工作。”[9]这也是充分考虑到了灾区和各种传播媒体的特性后做出的科学决策。

2、信息传播中各媒体的恢复使用情况

地震发生后,绵阳安县的广电局工作人员清理光纤电缆线路,在帐篷里紧急安装调试播出设施,维修编辑、制作、播出设备,在较短时间内就恢复了应急播出,将中央一套、省一套和当地一套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到各乡镇,保证了信息的传递。[10]但是灾区的各方面救灾及重建工作以电力的恢复为关键,而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大众媒体的运作也离不开电力,因此,灾后各地区的电力恢复也影响到媒体的恢复使用。

三、广播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

汶川地震使除了广播之外的所有大众媒介在灾区几乎全都失去了作用,广播重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的调查,此次地震有超过一半的(53%)受访者是主要通过广播了解相关情况,这个比例要远高于平时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情况,远高于报纸(35%)和手机信息(13%)。同时,调查还显示,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不到十天时间里,有76%的受访者有收听广播(包括通过网上收听广播),这一比例较平时收听广播的听众比例高出16.8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广播接触率为59.2%,赛立信媒介公司调查数据)。在有收听广播的受访者中,有42%的人会通过“时刻留意”灾区的最新消息,33%的人表示“经常留意”,还有25%的人表示“有时会留意”。[11]在此次危机传播中,广播确实陪伴着灾区人民渡过了艰难的时刻。

(一)广播传播克服传播噪音的优势

1949年香农和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一个大众传播的模式图,该模式中引入了“噪音”。噪音不是信源有意传送而附加在信号上的任何东西。噪音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收音机的静电干扰,电视等的声音失真或图像的变形或变色等。噪音既增加了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信息。[12]这些噪音的表现形式被归结为三种类型:语义的、机械的,以及环境的。[13]在五种媒体中,广播是三类噪音最少的媒体。

此次突发自然灾害造成震中地区的几百个乡镇的电力、通讯等光缆中断,从地震那一刻开始这些依靠光缆技术来实现传播的媒体全都陷于瘫痪状态。报纸在灾区是很难出版了,电视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恢复正常,互联网几乎不在大家的考虑范围之内,而手机也因通讯繁忙时常中断。而广播则是受客观技术条件限制最低的媒体。因此,在其他媒体都难以开展正常工作的时候,广播以其不可替代性凸现了在地震发生后进行危机传播的首选价值。中国之声,四川岷江音乐台、四川城市之音、成都新闻广播、成都交通广播、成都经济频道、成都文化休闲这些电台都进行了实时广播。在新闻及时性方面,听众的满意度评价高达4.2分(满分为5分)。[14]

(二)广播在紧急广播机制中的主导地位

德国学者贝克认为,自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步入后工业社会,也就进入了风险社会,社会风险不仅来自于自然灾害,同时还来自于人的决策与选择,[15]如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要从容应对风险、化解危机,政府需要由原来传统的“常态管理”转向“危机管理”,而建立高效科学的信息传播体系则是危机管理的重中之重。危机传播,正是整合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一系列传播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一种传播活动,也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公众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过程和行为。[16]因此,将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及手机等主要大众传播媒体整合起来,建立一个应急体制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处理危机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2000年标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对大型公共建筑有紧急广播系统的要求。但是广电部门尚未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因此我们应该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指导,学习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对成熟模式,建立以调幅、调频广播、地面、有线、卫星电视、移动多媒体等广播通信方式为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具体情况能做到分类型、分级别、分区域、分人群的紧急广播机制。[17]考虑到此次地震对其他通信手段的影响,调幅与调频广播更应在紧急广播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此次地震后,国家广电部门就紧急调集了11部发射机投入工作,[18]保证了灾区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四、政府适度扶持有利于广播在危机传播中发挥作用

应对危机与风险需要建立高效的危机传播系统,它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大众传媒的积极参与及高效运转。但是我国的广播媒体的积弱现状影响该体系的建构和有效发挥作用。

(一)广播在市场竞争中日益边缘化

广播作为步入电子媒介时代的第一种大众媒体,曾经辉煌一时。可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电视媒体的崛起挤占了广播的市场份额,广播的受众迅速减少,一度被称为“弱势媒体”。然而,近几年广播似乎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国家广电总局也在三农政策中将对农广播定为重要一环,并将2003年确定为“广播发展年”。虽然有发展,但是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广播行业内1000多家播出机构,只有十几家电台的年收入过亿元,其中90%以上在东部地区。[19]

(二)广播在“双重属性”的矛盾中艰难前行

广播电视事业具有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的两个根本性质。

两种属性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性,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媒体难以兼顾二者并在其中寻找到平衡点。基于政治属性,媒体对公共利益与新闻价值的肯定与认同,表现的是媒体的价值理性;基于经济属性,媒体在市场中追求经济利益,表现的是工具理性;实际运作中的媒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断层现象,在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下,大众媒体为了广告利益放弃价值理性而转向工具理性,导致了媒体自我的人格分裂。[20]

政府在对传播内容实行严格控制的同时却又将媒体的生存完全推向市场,加速了这一分裂的进程。加上现行广播四级运营体制和地方行政的干预,地方台际的关系紧张,本来就人员较少、设备不足、经济实力弱的广播在竞争中更弱化了。[21]本世纪初开始的组建广电集团时政府和集团把主要精力更多在电视方面,对广播很少顾及,导致广播日益呈现边缘化的危险倾向。

(三)政府对广播事业发展的适度扶持

在特殊时期,媒体的双重属性必须有所偏重。更具体地说,就是经济属性要服从政治属性――在突发事件面前,媒体是公益性的,公益型的事业应该有一个主导型的领导――正如李良荣教授所讲,“全面地、科学地确认不同媒体的不同属性;不同属性发挥不同的主功能;不同主功能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22]。

小结

汶川地震报道证明,广播在危机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建立一个以广播为主导的紧急应急体制应尽早着手,但由于我国广播业的现实困境,政府适度扶持与灵活调控就变成了广播在应急体制中高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章平:《中国广播:业态与变革――04、05年广播动态及相关研究述评》,《新闻大学》,2006年第2期。

[2]龚新琼:《环境守望――危机传播中大众传媒的核心功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梁仲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理念――试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8月。

[4]2008年5月12日14时37分,新浪论坛就出现第一条网帖。

[5]2008年5月12日14时55分,成都人民广播电台交通文艺频道主持人向全成都市民报道地震的发生。

[6]2008年5月12日15时,央视新闻频道播发第一条消息。

[7]2008年5月12日21时,成都当地媒体印发《号外》散发到市民手中。

[8]张彩、于中广:《媒介变局中的中国广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1期。

[9]《广电总局慰问工作组赴绵阳灾区组织恢复播出工作》,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8年5月22日。

[10]《四川灾区在帐篷里的广播电视台恢复播出》,慧聪网,2008年5月29日。

[11]《大灾之时,广播凸现重要力量》,智库在线,2008年5月21日。

[12](美)沃纳・赛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13](美)约瑟夫・R・多米尼克:《大众传播动力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14]《大灾之时,广播凸现重要力量》,智库在线,2008年5月21日。

[15]马凌:《新闻传媒在风险社会中的功能定位》,《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第4期。

[16]郑保卫、邹晶:《论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及其策略》,《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期。

[17]陈德林:《紧急广播概况及我国开展紧急广播业务的相关建议》,《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年第1期。

[18]《地震紧急广播应学习日本经验》,《南方日报》,2008年5月17日。

[19]《我国约有1%的广播播出机构年收入过亿元》,人民网,2006年5月5日。

[20]王凤翔:《广告主对大众媒体的影响与控制分析――基于“广告话语权”视角并以中国医药、保健品广告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第3期

[21]张勉之:《市场化进程中广播面临的若干问题》,《中国广播》,2005年第11期。

广播电视播出应急预案篇10

以安全播出为中心严格按照与县局签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的要求,广播电视转播台是安全播出的重点防范单位,必须做到守好台内的一切、管好职工。由于我台的面积有5000m2,对台的周围进行了围墙的加固,确保了台的安全,解除后顾之忧,干部职工才能一心一意干好各项工作。

2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

以安全播出为中心根据县局规定、结合我台实际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用制度管人管事。干部职工心平气顺,有效地保障安全播出任务的完成。

3认真做好周检、月检和季检的检修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

安全播出取决于设备的完好程度、进一步掌握机器技术状况,主动寻找故障隐患并及时排除。是保证优质的播出的重要环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周检、月检、季检、年检和重要播出前的检查维护工作。检修的过程也是练兵的过程,利用检修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维修技巧、注意事项传授给年轻同事,有效提高了大家的业务水平。

1)周检

每周二下午14:00一17:00对接收机、发射机等设备进行清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2)月检

每月彻底清除发射机的灰尘。灰尘和潮气对半导体器件危害极大,常常会引起打火飞弧、散热不良和器件腐蚀。使用压缩空气除去尘埃,效果好。检查半导体器件和印制板有无因过热引起变色和打火痕迹;焊点有无虚焊、脱焊和开裂;电阻是否严重变色;电容是否发热变形、变色;电源部件(变压器及整流元件)有无过热现象;各接线接点和接插件是否紧固,接触是否可靠,有无腐蚀、断裂、松动。清洁风冷系统,检查每台风机是否正常工作。检查控制、信号、互锁及保安系统是否正常,如有故障应及时排除。

3)季检

检查整机各级工作状态,测试整机技术指标,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校正到最佳工作状态;定期检查并加固网络、接线排等大电流接点的紧固螺栓;机内网络和天馈网络的检修应注意,不要改变网络各连线位置网络参数的变化,测试设备接地电阻、地网电阻和防雷设备的电阻,如有不合格项目应及时处理。把周检、月检、季检结合起来再加上配电、信号源作一次彻底检查保养,并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播出意识。

4大兴学技术、钻业务之风,用新技术确保安全播出

我们身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不学习就要落后,就无法使用维修新设备。因此我们在干部职工中大兴学技术钻业务之风,订阅《西部广播电视》、《无线电》、《电子报》等报刊杂志,在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选派技术骨干参加省、市局组织的每次技术及安全播出培训,鼓励干部职工参加本专业的继续教育,先后3人取得大专、本科文凭,利用周二学习讲安全播出,全台学技术、钻业务,为安全播出和今后的大发展做好了人才和技术储备。我台的电视发射机经历了从电子管发射机到全固态发射机的换代。信号源也从最初转播云雾山的广播电视模拟信号到数字卫星信号。电力系统也不断升级改造,高压线从我县的许家坝镇供电所拉专线到风帽岩广播电视转播台内。为了确保电力供应我台还购买了UpS和柴油发电机给风帽岩机房发射设备作备份电源,做到了不间断供电。建台之初至今工作人员必须在海拔1080m环境非常恶劣的风帽岩顶发射机房24h值班。换班要走4km多的山路再坐2h的车,才能回家。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发射设备的故障率显著降低,供配电系统有了可靠的备份电源,停播率明显减少,安全播出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5绷紧安全播出这根弦、认真制定应急预案

安全播出决不能轻视,要始终把“高质量、不间断、既经济、又安全”的播出准则作为每位值机员的要求,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安全播出的重要性,特别是加强防干扰破坏,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防范意识,每班必讲,每会必谈。经常检查备用信号源及切换设备的可靠性,维护好发射机,力争做到万无一失。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并在每次重要保障期前,进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坚持领导带班及时掌握一线播出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对安全播出工作进行分析,周密部署,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安全播出思想认识到位、防范措施到位确保安全播出。

6根据实际情况、千方百计的保证安全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