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十篇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十篇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4:25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篇1

编导专业主要课程

开设课程:

编导理论、电视摄像、电视编辑、艺术概论、中外名著赏析、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栏目策划、电视新闻节目、纪录片研究与创作、电视节目导播、戏剧艺术、电视节目拍摄、电视编辑、电视节目导播。

实践教学环节:

编导理论、电视摄像、电视编辑、艺术概论、中外名著赏析、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电视栏目策划、电视新闻节目、纪录片研究与创作、电视节目导播、戏剧艺术、电视节目拍摄、电视编辑、电视节目导播、多媒体制作、文艺与新闻节目制作、纪录片创作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编导专业就业方向

编导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最后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毕业生可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在报刊、杂志、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电影制作部门等做记者、主持、策划或行政主管、业务主管以及编辑、编导等专业人员。泛指从影视艺术衍生出来的众多文化产业组织和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广告、影视、公关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广告;

2、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3、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4、互联网/电子商务;

5、新能源;

6、教育/培训/院校;

7、计算机软件;

8、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编导、后期制作、视频编导等工作,大致如下:

1、编导;

2、后期制作;

3、视频编导;

4、视频编辑;

5、文案策划;

6、摄影师;

7、视频剪辑。

编导专业就业前景

编导专业有前景,并且在不断扩展。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下,编导专业的就业前景日趋广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现代第四大媒体的网络的升温,网络艺术方向的毕业生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无论在电台、电视台,还是在网络公司,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都将会大有用武之地。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篇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我国广播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拓宽;另一方面,我国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广播电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必须对自身进行合理改革。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更好地推介节目,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进行创新与改进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的新发展

1.1多媒体合作日益密切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传媒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并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变化进行了相应变革[1]。信息高速化发展使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依托互联网技术出现的新型传媒以其速度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受众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与时效性。在互联网技术冲击下,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等媒介逐渐展开了合作与融合,媒介融合使信息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受众对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1.2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逐渐扩大。微信、微博手机app等的普及,使信息传播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每个受众都可以通过手机自媒体成为信息传播者与者,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拓展。

2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受到的冲击

2.1节目内容受到了冲击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效率,也使受众对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广播电视内容难以有效地满足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的精神需求[2]。传统广播电视由于其经营理念较为传统,导致播出的节目内容难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滞后,亟需根据观众需求对节目理念进行改进与创新。

2.2运行机制受到了冲击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媒介的冲击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同时对传统媒介的运行机制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广播电视在进行媒体信息传播时,由于其运行机制没有根据信息传播方式转变进行调整,传统媒介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导致传统媒介传统活动难以满足受众爱好。

2.3人员培养机制受到了冲击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传统媒介人才培养机制产生了冲击[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媒介从业者不仅应具备先进的新媒体传播理念、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应明确受众对于信息传播的实际需求,从而提升节目收视率。由于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有效地满足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需要。

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方法

3.1广播电视编导要积极创新节目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广播电视媒介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应对传统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与改进,提高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视程度[4]。首先,广播电视编导可以根据节目类型的差异性在广播电视中设置相应频道,使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更加多样化、丰富化,例如,开设专门的新闻频道、音乐频道、动画频道等,一方面可以丰富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相应频道的受众固定化。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编导还应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大对播放节目的审查力度,从质量把关出发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可以满足受众精神需求,从而为受众带来感官体验上的满足感。广播电视想要挽回受到新媒体分流的受众群,需要打造具有品牌性的电视新闻节目,找准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定位,通过把握受众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点,贴合受众兴趣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改进与创新。同时,广播电视编导应对广播电视节目整体风格进行合理把握,在满足受众收视需求的前提下,利用亲切的节目风格培养观众忠诚度,通过打造具有群众基础的品牌节目,吸引更多受众。

3.2推进广播电视媒介与新媒体的融合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移动传媒的迅猛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不仅成为满足人们通话需求的工具,同时,其网络资讯功能日益突出。受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手机app等随时随地获取资讯、查看新闻。由于移动传媒在新媒体时代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广播电视传媒受到了巨大冲击,为获得长远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介从节目形式、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改进[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使受众由传统信息获取者的身份转变为信息者,真正参与到新闻制作与传播中。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介具备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传播容量大等优点。因此,广播电视媒介要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就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进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利用依托互联网的新媒体,实现广播电视的网络化传播。可以通过开设广播电视媒介的门户网站、广播电视媒介的手机app等手段,使受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拓宽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将传统媒介优秀的传播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实现广播电视传媒的创新与发展。

3.3广播电视编导要革新传统媒体的发展思维

广播电视编导在传统媒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思维直接影响传统媒介的发展方向,因此,为实现广播电视媒介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可持续发展,广播电视编导应通过革新自身的发展思维,对传统媒体发展思维进行合理把握。首先,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对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方向进行精确定位,通过把握新闻媒体以及市场竞争的发展走向,根据时展趋势制定合理化发展战略,从而提升受众对广播电视媒介的认同感。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从自身出发,革新自身发展思维,通过借助新媒体工具开拓思维空间,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引导广播电视媒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而言,灵感与直觉是其工作与创新的源泉,因此,为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科学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在工作之余积极汲取新知识,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在工作中不断积累自身工作经验,激发自身潜能,进而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成为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在互联网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谋生存、求发展,传统广播电视应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广播电视编导,并通过广播电视编导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打造具有品牌性的广播电视节目,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在新媒体时代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庆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邱静,张梦平.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J].西部广播电视,2015(1).

[2]张菲.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J].西部广播电视,2015(8).

[3]孟家晖.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篇3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转型策略

融媒体,是一种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的新型媒体理念,适用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相关企业为了使自身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加强了融媒体建设,在此基础上,使企业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加快捷,且能够获取更为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数据,有助于企业经济管理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协同提升[1]。而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来说,也需认识到融媒体的特点优势,明确自身目前发展困境,渗透融媒体思想理念,使自身转型发展目标得到有效实现。总体而言,从广播电视新闻转型发展角度考虑,本文围绕“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转型策略”开展分析探讨价值意义显著。

1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转型的必要性

1.1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为了能够实现创新发展,与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的特点与需求相适应,便需以媒介融合为依托,重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媒体影响力的提升[2]。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比较,观众接触的时间更久远,但是传统媒体在信息交流传播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处于新时代背景下,考虑到融媒体转型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需基于多个层面对舆论传播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媒体公信力。总体而言,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转型发展,与社会发展趋势相符,这是广播电视新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1.2电视新闻节目具备特殊意义

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互竞争的同时,也相互影响,进而使媒体行业呈现出较多的问题[3]。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方面存在同质化特点,加上广告内容受到利益的影响,逐步在广播电视节目当中出现,考虑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可信性与权威性得到有效保证,并体现新闻节目既有价值内涵,使人们能够获取更多具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则需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以新媒体渠道为依据,使融媒体发展得到有效促进,展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特殊意义,促进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顺利、有效转型。

1.3群众对新闻内容有一定的需求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经济水平及生活水平的协同提高,使群众在审美需求方面也随之提高。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考虑到广播电视新闻能够符合群众的审美需求,则需在内容方面显得更加细致化和多元化,并体现内容的独特性与新鲜感,吸引群众的注意力,使群众的审美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总体而言,由于群众对新闻内容有一定需求,所以以融媒体时代背景为依托,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转型发展显得非常有必要。

2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中的问题

虽然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行为转型发展非常有必要,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问题如下。

2.1传播的信息内容简单、重复性高

处于融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信息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在传播方式方面较为单一。因传播平台及传播时间固定,播出审核机制比较长,因此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体现出的形式化、流程化内容比较多。对于人民群众而言,要想获取有效的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则需在固定的时间收看广播电视。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人民群众借助移动互联网、app客户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即时收看自身所需的新闻信息,并且还可以在app客户端发表自身看法,使自身参与到新闻内容当中,成为新闻传播的一部分。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播出的新闻信息难以第一时间得到受众的反馈。同时,处于媒介当中,新闻信息碎片较多,易出现信息重复交叉的现象。并且,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完全公开的情况下,易产生新闻同题竞争的问题[4]。此外,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当中,部分新闻标题存在“噱头”性、“八卦”性,同质化严重,虽然新闻看似丰富,但在内涵价值方面有所缺失。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有待及时革新,寻求转型发展之道。

2.2传播渠道单一,媒体矩阵作用不够明显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融媒体的冲击,使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不得不转型发展,比如在内容、平台、渠道等方面,均需转型发展。以电视新闻纪录片为例,与其他视听作品比较,其借助自身思考性、启发性等特点,使独特的艺术魅力散发出来,在其观众数量较少,局限性较大,比如主要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收入及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等。结合相关调查发现,电视新闻纪录片人均收视时间在4分钟。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台收视率大大降低,使传统电视新闻纪录片的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总体而言,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内容传播渠道单一,媒体矩阵作用不够明显,在缺少矩阵平台支持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覆盖面则难以得到有效扩充,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链则难以得到有效发展,进而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3采编工作缺乏创新性

对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报道上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即信息量比较大,传播速度较快,且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且主要由记者进行相关新闻信息的采编,通过实时采访报道的形式,将多信源碎片化报道提供出来。对于部分广播电视媒体来说,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存在抢头条与时效的行为,考虑到在同质化新闻当中的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有时未能对新闻的真假进行核实。与此同时,考虑到行为新闻信息曝光量、收视率的提升,存在失实报道新闻的现象,或者制造假新闻,使新闻存在夸张、煽情的嫌疑[5-6]。对于观众而言,作为新闻信息的接收方,在价值观念、职业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在对新闻信息缺乏辨识力的情况下,则易被新闻信息误导。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信息采编不仅需要保证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客观性,还需要新闻信息内容具有一定的传播、阅读价值。对此,传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便需认清传统传播工作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创新采编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的模式,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发展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3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具体转型策略

为解决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现状问题,需实施有效的转型发展策略,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主要的转型发展策略如下。

3.1发挥既有优势,展现媒体权威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要想使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实现转型发展,则需将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既有优势发挥出来,进一步充分展现媒体权威性。一方面,加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相关工作人员的媒体把关作用,对于政治事件和社会焦点敏感问题,需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时发声,使民众的疑虑及相关谣言得到有效消除。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需保证新闻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对主流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使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并肩负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职业操守等[7-8]。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需及时转变节目形态模式,需认识到新闻信息本质在于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结合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各传播平台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差异化新闻传播的平衡点找出来,对不同观众差异化革新需求加以掌握,对新闻叙事方式方法合理调整,使受众在新闻报道中的感官体验得到有效增强。此外,还需改进既往广播电视固定的传播方式,对观众起到有效引导作用,对新闻实施加深了解,使新闻的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并展现媒体权威性,进一步使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实现顺利、有效转型发展。

3.2扩展传播渠道,发挥媒体矩阵作用

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想实现有效转型发展,则需扩展传播渠道,并将媒体矩阵作用发挥出来。一方面,对立体新闻传播平台进行构建,针对一般的网页信息、微博信息、其他相关媒体信息等途径,有必要进行全方位整合,将完整的新闻信息联动机制构建完好,并允许受众评论、转发相关新闻信息,使广播电视的互动性得到有效体现。与此同时,在扩展传播渠道的同时,需认识到无论是广播电视媒介,还是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在信息传播期间均具备自身的特点。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新闻信息编辑期间,需根据选择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待,使广播新闻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得到有效扩展,顺畅性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为了使媒体矩阵作用充分有效发挥出来,广播电视新闻媒介有必要重视和其他商业平台之间的合作,比如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兴商业媒体进行合作,对原创内容做好运营,使多方共赢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媒体矩阵打造过程中,需确保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实现互动融合的目标。并且,在矩阵账号创建之后,需强化新媒体互动,使观众能够享受客服的活动,对于用户生产的相关内容,能够在新媒体上显示出来,并结合用户反馈的相关信息,合理科学地优化调整新媒体渠道、内容等,使用户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3.3创新采编工作方式,通过新闻直播提升新闻信息的影响力

采编是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顺利、有效传播的前提,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想实现转型发展目标,则需创新采编工作方式,比如对网络平台的合理利用,并采集有效信息,然后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集的新闻信息进行优化整合处理,在保证新闻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使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价值得到有效保证[9-10]。与此同时,需合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使广播电视新闻线索寻找、新闻事件追踪、新闻内容编辑及播送等,均具备有效的技术支撑,并使广播电视新闻生产的周期有效缩短,在使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及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电视新闻播报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此外,为了提升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影响力,可采取新闻直播模式,借助抖音、快手等商业平台,通过注册官方账号的形式,与网络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在商业平台上进行同步直播,使广播电视新闻的覆盖面得到有效提升,播报时效性得到有效保证,满足受众的收看需求。当然,在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网络直播过程中,也需要由专业人员管控好新闻舆情,使新闻舆情朝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避免广播电视新闻直播造成社会负面影响,在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直播随时性、时效性的基础上,使新闻信息的社会正面、积极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4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篇4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天津师范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地处天津市第三高教区,毗邻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坐落于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内,依托母体校的优质资源,主要管理干部由天津师范大学委派、推荐;各系负责人由天津师范大学相关院系负责人或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高校专家、教授担任;现任师资队伍中有近300名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的占51%;在校生可以享受天津师范大学的图书资料、生活设施、体育设施、后勤服务等。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母体校天津师范大学实施教师教育战略思想,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现设有文学、新闻与传播、理学、外语、法学、经济、管理、教育、艺术设计、表演等10个系、2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有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在校学生7500余人。

学院实行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聘请多名外籍教师讲学、任教,与美国、日本、韩国、台湾、新西兰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13所高等学校或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体现了办学的国际性、开放性。来源:高考gxedUw.com

学院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学生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的,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专业报考办法

1.报考条件:凡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的报名条件,参加2015年普通高考的考生均可报考。具体招生专业及计划见“附表一”。

2.报考办法:

①凡有省统考或联考的专业:根据教育部及各省相关规定,我院使用省统考或联考成绩,考生须取得省统考或联考专业合格证。其中摄影专业除部分省规定必须使用摄影摄像摄制类统考或联考成绩外,均使用美术类统考或联考成绩,对于内蒙古考生,摄影专业使用美术类统考合格成绩;声乐表演方向使用各省音乐表演类声乐(演唱)统考或联考成绩,现代音乐表演方向使用各省音乐表演类器乐(演奏)统考或联考成绩。

②凡没有省统考或联考的专业:我院使用校考成绩,考生须取得校考合格证。具体情况为:

a.河北省的考生须取得省内指定高校与我院对应的专业合格证;江苏省的考生须报考并参加省内指定高校与我院对应专业的测试,我院单独划定专业合格分数线。见“附表二”;

B.对于山东省的考生,摄影专业使用美术类统考合格证,其他专业根据山东省的有关招生政策规定,不得参加我院在天津考点组织的考试,但我院承认该省考生所取得的全国任意一所本科院校与我院对应的专业合格证(合格证须经省招办备案);

C.按照省内政策,凡欲报考我院的安徽省、广东省、江西省、上海市、陕西省、黑龙江省的校考专业考生,必须来我院天津考点参加专业测试,取得我院专业合格证;

D.除上述a、B、C条款中涉及的省份之外,其余各省考生(含天津市生源)须取得全国任意一所本科院校(含我院)与我院对应的专业合格证(合格证须经省招办备案);

e.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在天津考点的考试安排见“附表三”。

③特别提示:戏剧影视文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合格证可互用;报考音乐表演(现代音乐表演)专业须符合我院招生类型(钢琴、倍大提琴、单簧管、小号、长号、打击乐、吉他、电贝斯、萨克斯管)。

附表一:招生专业及计划

系别专业(方向)招生计划学费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5021000元/年/人环境设计75数字媒体艺术25摄影30表演系表演40音乐表演(声乐表演)30音乐表演(现代音乐表演)20舞蹈学30广播电视编导75新闻与传播系播音与主持艺术150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75合计    600 注意事项:1.以上招生专业(方向)均为本科层次,学制四年。学费执行天津市物价局批准的独立学院收费标准。2.环境设计专业中包含展示设计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包含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采编、公关礼仪主持三个专业方向;舞蹈学包含舞蹈教育、舞蹈编导两个专业方向,不含国标舞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包含专题片编导和电视编辑两个专业方向。入学后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按学生意愿进行分专业方向学习。3.声乐表演方向招收民族、美声、通俗唱法;现代音乐表演方向招收钢琴、倍大提琴、单簧管、小号、长号、打击乐、吉他、电贝斯、萨克斯管。4.摄影专业在学期间需自备器材,建议使用单反相机。学院会适当提供大中画幅相机、摄像机等专业器材。5.请考生在报考前详细了解所在省市本年度艺术类专业招 生相关规定,避免出现因违反规定成绩无效的情况。附表二:与河北省、江苏省指定高校的对应专业

考生范围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专业本省内指定高校指定高校与我院对应的专业报考办法备注河北省生源播音与主持艺术河北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须报考并参加指定院校与我院对应专业的测试,取得合格证,即视为取得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专业合格证。凡相同专业涉及到省内两所指定高校,考生选择一所即可。 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河北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表演江苏省生源播音与主持艺术南京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须报考并参加指定院校与我院对应专业的测试,我院单独划定专业合格分数线。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舞蹈学舞蹈学表演南京艺术学院表演

附表三:在天津考点的考试安排

专业(方向)考试内容及分值网报时间(网址)现场确认(报名)时间(地点)考试时间(地点)戏剧影视文学时间为120分钟(不含影片播放时间)总分为200分1.文艺、影视常识(10%)2.论述(25%)3.命题故事创作(30%)4.影视作品分析(35%)2015年2月1日—3月12日(招生信息网:jgxyzs.com)2015年3月13日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2015年3月14日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为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现场抽题:稿件朗读、即兴评述1.新闻播报(30%)2.文学作品朗诵(20%)3.话题评述(40%)4.综合素质(10%)声乐表演1.演唱歌曲两首(曲目自选,除通俗唱法外不得使用伴奏带,5分钟)2.资格测试现代音乐表演1.演奏乐曲两首(曲目自选,乐器自备,5分钟)2.资格测试表演1.表演:集体即兴命题小品表演(每组3分钟,60%)2.台词:朗诵(作品自备,每人1分钟,20%)3.声乐:演唱(唱法不限,曲目自选,每人1分钟,10%)4.形体:集体即兴动作表现(主考命题,每组2分钟,10%)(每5人一组,每组考核时间不超过18分钟)舞蹈学1.基本功(20%)2.技能技巧(20%)3.即兴表现(10%)4.舞蹈作品(50%)(每8人一组,每组考核时间不超过20分钟)注意事项:1.报名方式:网上报名,现场确认。(须于规定时间登录招生信息网:jgxyzs.com,完成报名并打印报名表,粘贴照片,在规定时间办理交费、确认手续,参加考试。)2.报名考试费:150元/人/专业(方向)。3.广播电视编导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试采用一套试卷,考生可兼报两个专业,只收取一个专业报名考试费。4.报名确认、考试地点为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为准。5.考试时,请务必持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入场。6.声乐表演和现代音乐表演的资格测试:乐理(笔试),听写(笔试),视唱,每科分值100分。资格测试成绩达合格线者,方可按专业考试成绩排队,否则视为专业考试不合格。笔试科目考试中途考生不得退场。所有演唱(奏)曲目均须背谱。钢伴由学院统一安排。7.舞蹈基本功考核时考生应着体操衣及舞袜,舞蹈作品考核时考生应着舞台表演服装。舞蹈作品需自备mp3格式伴奏音乐,乐曲在第一首。8.考试时,考官有权指令考生表演作品的全部或片段。录取原则:

凡报考我院的考生须专业课成绩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划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照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采取以下录取方式:

1.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志愿优先,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录取。外语单科成绩做参考。

2.数字媒体艺术、摄影、表演、音乐表演(声乐表演)、音乐表演(现代音乐表演)、舞蹈学:专业志愿优先,按照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录取。外语单科成绩做参考。

3.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志愿优先,外语单科成绩达到我院控制分数线(根据生源情况划定),按照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录取。

注:对于投档和录取有特殊规定的省份,执行省内规定。

复查:

新生入学后,我院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全面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我院视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艺术类专业概况

2015年我院艺术类招生专业及方向共有11个: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摄影、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表演、音乐表演(声乐表演)、音乐表演(现代音乐表演)、舞蹈学。

学院建有形体房、排练厅、琴房、画室、播音室、演播室、摄影室、广播电视制作室、录音棚、非线性编辑机房等专业实验室,拥有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平面设计等的先进设备,为教学实践搭建了良好平台。

学院与天津电视台、天津电影制片厂、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天津教育报社、天津电视少儿艺术培训中心、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歌舞剧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艺术类专业及方向教育教学成果显著:艺术设计系学生参加“金驹奖”世界大学生摄影展、201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微信摄影大赛、2014年(第7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决赛、全国美育成果展、天津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等各级各类大赛,获奖50余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参加“我的中国梦”天津市高校公益广告设计大赛,获市级奖项3项;撰写的作品入围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首届“中影杯”天津大学生微电影节编剧奖;多部作品被天津电视台、天津电影制片厂等单位采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拍摄的微电影作品入围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十五届原创影片大赛;微电影《余光》晋级全国第三届彩虹行动微电影大赛决赛,天津市仅两部作品晋级决赛;曾获天津市大学生文艺展演二等奖;赴泰国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受到总理英拉接见。表演系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成功举办毕业生音乐会、毕业大戏等数十场教学演出;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演出共获奖168项,其中全国性比赛获奖32项,天津市级比赛获奖134项;2010年代表津沽学院赴泰国进行文化交流与演出得到当地好评;2011年代表津沽学院参加天津市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2013年有11名学生赴台湾的台北城市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专业交流学习;2013年有6名学生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声乐比赛并获奖。

各专业简介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广告策划与创意表达、平面设计与制作等专业技术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从事视觉传达及其相关领域设计及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与掌握国内外艺术设计领域的最新成就及发展动态,以艺术设计领域内的视觉信息传达为主要学习内容,接受艺术设计思维能力、设计方法和制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创新设计的综合专业素质及专业制作能力。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广告公司、专业设计公司、动画设计制作公司、影视传媒、各类出版社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教学等机构从事广告宣传、产品包装、商业展示、网络页面、标志商标、企业形象、影视动画等设计、制作、研究、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基础课:素描、色彩、构成学、专业装饰图案、图形创意、字体与版式设计、摄影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外工艺美术史、世界近现代设计史、设计概论等;专业课: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市场学、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iS设计、网络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印刷设计、pop广告设计等。

环境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包含展示设计方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环境设计与施工制作等专业技术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设计实践,从事环境设计及其相关领域设计及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主要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与掌握国内外环境设计领域的最新成就及发展动态,接受环境设计思维能力、设计方法和制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创新设计的综合专业素质及专业制作能力。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以在装饰工程公司、商业展示公司、建筑与城市规划单位、专业设计公司、大型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科研和教学单位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及相关专业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中外建筑史、构成学、人体工程学、透视学与建筑制图、施工材料与工程预算、园艺学、室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采光与照明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数字媒体艺术思维、艺术创意能力、开发技能和项目组织、管理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体艺术及管理工作,或能进行数字媒体设计、动画设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关、学校、培训机构、电教馆、电视台、电影厂、广告公司、影视公司、传媒公司、动画公司、游戏公司、网络公司、服务公司、杂志社、报社和大中型企业等部门从事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动画设计、开发与项目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色彩基础、摄影基础、设计CaD、二维构成、三维构成、动漫造型基础、设计概论、数字媒体创意导论、动画艺术概论、图形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角色设计、动画脚本设计、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场景设计、后期非线性编辑、DV创作、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影视片头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游戏软件设计等。

摄影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素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较强审美能力,能够熟练从事影像创作及应用、生产及管理,能够在各类媒体、广告、网络、设计公司等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具有较好的教学实验条件,其中专业摄影棚3间,内置多套专业灯具及相关设备;专业暗房2间,建立干湿作业区并配备多台专业放大机;数字暗房1间,拥有整套国内较为先进的图片输出设备,同时本专业还配置了大中型专业相机,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于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报社、新闻出版社、婚纱影楼、文化宣传及其他相关事业单位,从事商业摄影、影视制作、电脑平面设计、新闻采访、宣传、自由撰稿等工作。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构成学、黑白暗房技术与制作、图片摄影造型、数字影像处理与输出、艺术概论、平面广告设计、观念摄影、广告摄影、人像摄影、新闻纪实摄影、摄影创作实践、影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等。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教师专业素质过硬、教学质量优秀,旨在培养掌握戏剧、影视创作的基本理论和剧本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影视艺术鉴赏能力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就业前景:毕业生能够在电视台、电影厂、剧院、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文化馆、网站、中小学等和影视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创意策划、创作、研究、教学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外国电影发展史、中外经典剧作导读、中外戏剧史、中国电影发展史、编剧概论、电影剧本写作、导演艺术基础等。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及文化市场、新闻、公关活动等对主持人的需求,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政治、经济、社会、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以有声语言运用为特长,具有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基本能力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节目编辑制作能力以及组织策划、传播沟通、现场主持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下设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采编、公关礼仪主持三个专业方向。

就业前景: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现代传媒机构(数字广播电视、网上视频、广播电视媒体运营公司等)从事播音、主持或承担采编播一体化工作,也可从事与有声语言相关的大众传播、配音、演艺、教学以及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文化事业、会展、促销、旅游、婚庆等主持或代言等工作。

主要课程: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播音文体与语体、节目主持艺术、文艺作品演播、即兴口语表达、新闻理论、传播学、电视摄像基础、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制作、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影视剧配音、电视片解说、表演基础、形体塑造、民俗学、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涉外交际礼仪、中国文化与礼仪等。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趋势,针对广播电视及其他媒体机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特别是网络视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环境的需要,旨在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以及宣传、管理工作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就业前景:本专业设“专题片编导”和“电视编辑”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确定的发展方向选读其中的课程,以便灵活适应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前者侧重专题片、纪录片的创作;后者侧重电视节目制作的后期编辑。二者皆可从事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机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广告创意公司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学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广播剧、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等。

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影视文化发展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分层培养,力求实效”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掌握扎实的具备话剧或影视表演等表演艺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具有不断进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荧屏、舞台和话筒前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或能在文化艺术行业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前景:文化艺术表演行业:电影、电视剧、话剧中的演员、配音演员、文化艺术团体、电台、电视台从事主持人和相关的管理工作;企事业:在广告、文化传媒、音像制作、公关礼仪、秘书、旅游导游等行业中从事工作;教育行业:中、小学、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从事表演教师工作。

主要课程:包括戏剧影视表演基础训练、台词训练、声乐训练、形体训练、话剧(含音乐剧)多幕剧排练、影视镜头表演、语言发声及合唱、舞蹈训练、戏剧概论、戏剧史、戏剧表演基础理论、电影发展简史。影视戏曲作品赏析、视听语言、导演基础、译制片配音、动画片配音等。

音乐表演(声乐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声乐表演方向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掌握扎实的声乐演唱技能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坚持“以生为本,分层培养,力求实效”的办学理念,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具有不断进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声乐演唱、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就业前景:文化艺术表演行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乐队(乐团)成员、公司签约歌手、音乐人和音乐组合等;企事业:在广告、文化传媒、音像制作、公关礼仪、电台电视台、音乐导演与编辑等行业中从事工作;教育行业:中、小学、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从事教师工作。

主要课程:声乐演唱、重唱、合唱、钢琴、乐理、视唱练耳、中西音乐史、声乐学基础理论、艺术指导、和声、复调、曲式等。

音乐表演(现代音乐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分层培养,力求实效”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掌握较扎实具有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并具备现代音乐表演艺术实践能力、具有不断进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和一定发展基础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就业前景:文化艺术、表演等行业:如文化艺术表演团体、文化公司;教育行业:如中小学、青少年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如电台、电视台、文化媒体公司、音乐制作发行公司、个人音乐工作室等,从事乐手、音乐人、小型乐团指挥、音乐导演、现代音像编辑、音乐教员等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钢琴基础、视唱练耳、中西方音乐史、民歌概论、和声、曲式分析,复调、音乐欣赏,流行音乐作曲、现代音乐配器、指挥、器乐演奏、重奏、合奏等。

舞蹈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舞蹈教育及舞蹈编导人才发展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分层培养,力求实效”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掌握扎实的具备舞蹈教育,舞蹈编导等舞蹈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现代舞蹈教育的科学理念和舞蹈创作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具有不断进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文化艺术团体的需要,及群众文化宣传与舞蹈基础教育等多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前景:教育行业:中小学艺术教员、青少年舞蹈培训机构等;文化艺术表演行业:文化艺术表演团队、舞蹈编导、舞蹈演员等。

主要课程:舞蹈概论、中国舞蹈史、欧美芭蕾舞史、中外传统舞蹈文化、舞蹈鉴赏与批评、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训练学、舞蹈基础训练等。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2-23766422022-23766704

招生信息网:jgxyzs.com/

学院网址:jinguxy.cn/

e-mail:jinguzhaosheng@126.com

微信公众平台:jinguzhaoban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邮编:300387

乘车路线:①天津站:乘公交951路至师范大学站,或乘地铁3号线至大学城站,换乘311路或620路地铁专线至师范大学站;

②天津西站:乘公交52路至王顶堤立交桥站原站换乘849、968路至师范大学站,或乘地铁1号线至营口道站换乘地铁3号线至大学城站,换乘311路或620路地铁专线至师范大学站;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篇5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新闻编导;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许多传统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视新闻也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发生了重大改变,为了确保电视新闻能够紧随时展潮流,必须融合互联网技术加强改革与创新,加强与受众的信息交流,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为电视新闻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编导是电视新闻制作中非常关键的人物,编导的专业水平与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的制造品质,而从现阶段广播电视编导的实际状况来看,许多编导的思维模式固定,还是以传统方式开展工作,没有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利于推动电视新闻朝更远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编导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内涵,挖掘出互联网优势资源,加强电视新闻编导工作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思维理念,从而确保电视新闻能够很好地契合现代人的观看需求。

一、“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对各种行业线上管理功能进行拓展和延伸,推动建立集产品开发、生产以及营销等为一体的管理体系[1]。在此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在各个阶段的创新与发展,对许多行业领域具有重大影响,推动各个行业领域积极开展改革与创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一方面对许多行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改变传统运营方式,顺应时展潮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为各个行业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提供了契机。目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电视新闻产业也必须牢牢抓住改革的浪潮,强化编导的互联网创新思维,提高传统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提高电视新闻在媒体行业中的影响力。

二、基于“互联网+”的电视新闻编导思维创新准则

(一)严格遵守将新闻内容放首位的准则

在现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不管哪个新闻媒体要在信息资讯与市场潮流中占据有利地位,都必须努力提高新闻内容的时效性以及丰富性,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可,持续推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编导作为电视新闻制作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必须从庞大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出受众感兴趣、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加工与整合,依托当代先进的媒体技术设施,确保电视新闻内容的多样性且具有自身特有的属性,尽可能避免制作出的新闻内容出现同质化问题。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电视新闻编导不能简单进行新闻内容的叠加,而必须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其中,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的专业性与品质,另一方面要基于各种形式为广大受众提供适宜的新闻产品与服务[2]。

(二)贯彻落实新闻内容真实性准则

电视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内容的真实性,这是电视新闻制作中最基本的原则,只有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才可以取得更多受众的信任,才能够逐步成长为业界的佼佼者,提高自身的公信力,为将来取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3]。因此,作为电视新闻制作的关键人物,编导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全面监管新闻传播的途径,充分整合、应用与电视视听相关联的因素,对其进行合理的调用,确保最终制作完成的电视新闻内容高度贴合实际、反映真实的事件状况,使受众能够准确、详细地了解事件的本质内容。

(三)注重提高编导综合素养的准则

在“互联网+”背景下,电视新闻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电视新闻编导的工作能力要求更高,不仅要求编导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还需要编导拥有较高的人格魅力,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只有确保电视新闻编导具有较高的综合水平,其才能够在现代纷繁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下灵活应对,进一步强化新闻媒体队伍的相互协作意识,激发出电视新闻队伍人员的潜在能力,提高制作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准确获得和挖掘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提供帮助,不断丰富电视新闻的题材内容,提高电视新闻的观赏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观看。因此,为了确保电视新闻在将来获得更好的发展,电视新闻编导必须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及时学习和掌握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思维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提高对各种新闻素材的敏锐度以及拓展应用水平[4]。

三、基于“互联网+”的电视新闻编导思维创新路径

(一)加强思维模式创新,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求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加强对现有思维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视新闻编导必须及时完善自身的思维理念,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建立更加全面的思维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策划技能,保证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新闻节目内容,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编辑以及真实的报道。比如快速、精准地掌握受众的心理诉求,电视新闻编导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有目的性地选取和策划电视新闻内容,保证制作出的电视新闻内容能够很好地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节目的观赏价值,更好地彰显节目的制作水准[5]。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电视新闻编导需要主动改变自身的思维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节目策划能力,结合现代受众的心理特征与需求,这样才可以确保编排出的电视新闻内容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满足快速发展的电视新闻报道的要求。

(二)提高编导的思维创新水平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迅速地获取自身感兴趣的内容,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方式。电视新闻编导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带来的改变,重视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及时掌握受众的心理特征与需求,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新闻节目呈现方式,挖掘出更多有价值、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提高受众的好感度,使其成为自身忠实的观众。关于这方面的思维创新,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在新闻事件播报过程中,大量运用能够打动人心的情感因素,使受众在观看以后能够有所启发和动容,为其今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提供良好的引导。同时,还需要对传统的播报方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播报方式,通过融合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确保新闻播报形式的多样化,优化画面显示色彩,为观众带来更加逼真的内容。另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先进的电视技术与情感因素的紧密结合,确保任何一种新闻要素都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新闻内容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使电视新闻画面更具有观赏性和感染力。电视新闻编导必须持续进行思维创新,为获得更好的表现形式奠定基础[6]。

(三)树立科学的思维理念

在“互联网+”环境下,电视新闻编导的思维创新必须建立在以受众为主体的思想上。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电视新闻媒体,并在现代媒体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新型的媒体有自身的特征,报道方式也多种多样,然而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获取短暂的收视率,没有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心理诉求,也没有贯彻落实以受众为中心的思想,导致受众被迫接收信息,久而久之会产生显著的不良情绪,阻碍电视新闻的未来长久发展。因此,电视新闻编导必须全面掌握受众的兴趣爱好与心理特征,编排出相对健全的电视新闻节目,同时融入一定的创新思维元素,满足各种观众的心理需求,为电视新闻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强化电视新闻的互动交流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型的媒体方式逐渐取代了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成为信息传播中的一员,对各类信息进行评论、转发,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另外,在新媒体环境下,还可以有效提高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受众可以对新闻事件发表自身的意见和建议,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在转发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舆论走向[7]。

四、结语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许多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电视新闻编导必须主动解决传统信息传播单向性、内容枯燥、缺乏生动性等问题,抓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强化创新思维,强化电视新闻的互动交流性,确保电视新闻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荣亚峰.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性编导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21):148-149.

[2]周昕妍.“互联网+”视频传播背景下的广播电视编导创新研究[J].戏剧之家,2019(10):217-218.

[3]李梦琪.新媒体背景下广电节目编导创新与传播技术转型的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6,2(07):158-159.

[4]程兰君.互联网+视频传播与广播电视编导业务的创新[J].新闻传播,2019(03):109-110.

[5]张明航.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编导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传播力研究,2019,3(05):141.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篇6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新媒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被频繁提及。新媒体以现代数字化通信技术为依托,以网络、手机为媒介,以网络媒体、微信、移动电视等为代表,具有丰富性、互动性、创新性、实效性、多元性等诸多优势,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给传统的媒体带来巨大的冲击。新媒体环境中,各类新型的信息传媒渠道层出不穷,新的信息可以快速得以传播,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则需要进行内容的编辑、审核等一系列工作,其时效性远不如新媒体,而传统单一的新闻传播渠道也成为当前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瓶颈。广播电视新闻作为我国新闻传媒的主要形式,在宣传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策略,关注国计民生,衔接百姓与政府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权威性、严肃性、舆论导向性是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当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将新媒体作为发展的重要契机,进一步提升并不断开拓创新编辑工作,充分发挥出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作用,满足广大民众的信息交流需要,提升收听收视率,促进地方广播电视新闻传媒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新媒体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路径

在科学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老百姓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同时加上广播电视节目和频道的增多,造成各个广播电视单位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可以说,市场的发展,已经对传统新闻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了,各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收视率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在这个互联网深入普及的时代,各大广播电视台想要维持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新闻媒体传播里的主导地位,对于新闻编辑工作者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他们需要从传统的组织和传播思路中解放出来,以找到新的着力点加强信息的传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起到了对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于传播的思维过程,他们的技术水平与思维方式对电视节目的最终效果有绝对性影响。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对自身的工作平台和工作内容有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牢固树立全媒体思维。全媒体时代下利用广播、电视、音像、出版、电影、报纸、期刊和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在新的发展下传播与接受方式已把原本的广播电视新闻运行模式打破。作为广播电视台要创新新闻编辑的工作,一方面要提升自我的前瞻性,扩宽视野,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体会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培养敏捷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挖掘新闻内容的更深层次价值。另一方面要学会对新闻的包装制作,要像企业那样,对每个项目进行包装,才能赢得市场。在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全面共同参与的时代,新闻编辑工作就需要根据这样的特点打造自身特色的产品。如在节目编排中编辑要加强对受众参与、邀请群众访谈、开通新闻热线电话,对现场每一位受众问题进行实时解答,同时还可以每天选取具有新闻价值凸显、时效性强、具有传播性和新闻性的消息,缩编截图后在栏目的微信公众号上播发,实现了全天候、广覆盖传播,这样更好的满足外部受众全方位的需求,也增加了新闻内容的吸引力,而且具有很高的关注度与转发率。所以加快新闻编辑的创新工作,才能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受到老百姓青睐。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再创作者,深加工者,新闻编辑的艺术样式对节目的受欢迎程度有重要影响。一是加强平衡与变化的编辑艺术。日常新闻编排中会涉及社会、经济及时政等方面的新闻内容,在布局上需要实现整体布局,以实现无形的均衡美感。在临时变化过程中,如领导活动的新闻节目里,由于领导临时的有事情,编辑可以将其他类新闻逐渐的往前提,这样就可以将时政新闻出现的空缺加以弥补。这样也可以让其他类的新闻也能出现在头条。二是内容和形式的编辑艺术。主要是在新闻特色的基础上和新闻稿件的软硬度上采取合理的搭配,使得新闻的表现手段多样。如一档地方言民生节目。节目内容要与人民群众非常相关的各种政策信息和生活资讯,以及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在主播上,还可以要求主播要求说当地的家乡话,这样可以更好的拉近和群众间的距离。三是注重比例与韵律的编辑艺术。新闻编辑工作中要跟着党委政府的步伐走,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唱好主旋律。尤其是在编辑批评与曝光等负面新闻时,要做好对比例的分配,并增加一些点评内容,包括编后话,记者感言等方面,这样的目的是加强对这类新闻事件的引导,把新闻舆论的引导力量凸显出来。

(三)创新节目的功能及形态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单一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功能及形态已然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视听需求,需要不断创新节目的功能及形态,从单纯的新闻报道逐步过渡到深度的新闻解读,为社会舆论、民众意见构建合法的自由传播平台。为促进新闻素材的跟进,充分发挥出新闻的价值所在,可以在新闻节目加入社会热点、民生、商业服务、娱乐互动等相关内容,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此外,还可就特定的事件针对性地进行时事分析、评论等深度报道,加强对新闻信息内容的深层阐释及解读,使广播电视新闻切实成为传播社会信息、汇聚社会舆论的平台。依托现代电子媒介技术的优势,创新广播电视新闻的信息采集方式及传播方式,丰富广播电视新闻的节目形态,是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的重要路径。利用现代化数字通信技术,推行演播室加视窗的电话连线节目、公众自拍节目、非线性剪辑等,不断丰富节目形态的包装手段,开发新型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不断拓展专业化及类型化的维度,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三维立体形态,构筑融合了文字、图像、音响的立体化传播结构,使节目展现出散射性的多维时空结构,塑造出个性化的节目形态,使广播电视新闻能在日益激烈的媒介竞争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赵敏杰.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J].科技传播,2012

[2]崔宝娟.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转型的初步探讨[J].新闻传播.2016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篇7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

伴随着网络化的冲击,过去传统的新闻媒体显然不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沿袭传统新闻传播的形式只会让广播电台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新闻编辑策划也应跟随时代大潮而发展,除了及时优化各种配置,提炼新闻资源,开拓传播渠道,更要充分提高信息开发率与利用率,及时吸收观众的反馈,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策划工作,要求电_从上至下进行必要的决策与部署,服从于新闻的事实顺利播放。但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广播电台在新闻编辑策划工作中出现了全新的诠释,必须有敏感的触角和前瞻性的眼光,及时把握住广播电台的动态化发展,才能促进其持续稳定地进步。在传播形式方面,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很多的广播电台都有较大的缺陷,还需大力优化创新编辑策划,与时代的潮流接轨。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准确把握新闻信息的主体,根据其传播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从策划的起始工作出发,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情势,促进社会群体的良性互动,并及时从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有效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另外,还要提高自身的社会媒体界影响力,逐渐提升新闻多样性的社会作用。

2.1顺应时代潮流,加大宣传力度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信息化的日益入侵,数据信息的流通很大程度上出现了泛滥成灾的情况。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工作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需要顺应时展潮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也要提高自身对新闻信息猎取和筛选的能力。广播电台工作人员要确保新闻信息真实、客观的基础上将其多与网络新闻融合,寻求更多的发展传播机会,并通过核实网络的资源,积极吸收引入有效的全新的数据信息,增强新闻的丰富性与社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的运营中,新闻编辑策划人员还需要拓宽角度,增加层次,积极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比如开展更多与新闻内容相关的现场活动,营造与社会大众形成良好互动的氛围,积极从社会大众中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并进行如实报道,在不断优化自身发展策略的基础上提高媒体传播优势,从而为广播电台新闻的发展打下基础。

2.2引导听众积极参与

引导听众的积极参与是广播电台新闻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当前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媒体与大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更加通畅,交流工具也越来越先进,广播电台的新闻推送与发展如果没能紧密结合听众的需求,掌握其反馈和想法,必然无法满足听众要求,参与性的见地必然导致收听率的降低。所以在进行编辑策划时,工组人员必须积极从听众的角度去理解与分析,并建立更多的渠道与听众取得实时的交流,有助于创新新闻的传播形式,也跳脱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

2.3创新工作形式与内容,优化编写思维

2.3.1创新新闻形式与内容

在信息化背景下,广播电台新闻并不是传统的传播形式,其以实时新闻选题作为播放的切入点,也更进一步深入到了社会大众的需求市场中,有前期的调查工作,也有中期的个性化传播形式,更有后期反馈与总结[2]。那么广播电台的新闻便捷策划,在进行选题时就更要求与大众的现实生活相贴近,积极选择和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题材,通过构建“利益”渠道,更快地走进社会大众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准确对信息深度的解剖,确保报道的内容不但在听众想知道的范围内,而且也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会背景听众的个性化需求。与其他的新闻表现形式不同,广播电台新闻借助的是声音,传播的是各种不同类的信息,这与其他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相比本身就减少了乏味与枯燥的因素。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策划人员在进行新闻编制时就要做好充分考虑,比如让主持人引导与听众之间的互动,保证在新闻播报时有更多了解听众,得到信息反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微信或热线电话的引入,进一步了解听众的看法。总之,创新优化新闻的表现形式,对于当下电台广播的发展而言,就是一种再生,在社会听众面前,必须确保良好的新闻节目氛围,才能更具震慑力。

2.3.2创新新闻的策划

新闻策划对于吸引听众和激发听众的探索欲望有着决定的作用,好的新闻本质,不但在于听,更在于品和回味。在多元化文明冲击下,越来越多听众更关注一些内容丰富、具有价值的新闻,所以新闻的策划出了要播报重大新闻以外,还要注重听众的个性化需求,挖掘对新闻事件本身隐藏的内涵,揭示本质,形成深度内容的全新新闻。另外还要在策划工作中注重话题的多样性,单一的话题必然无法引起听众的兴趣,要整合民生、国际政治、娱乐等领域,注重内在,兼修外在,最终提升新闻的价值与魅力。

在进行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策划工作中,取向问题的关注,最重要的是树立创新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全方位地针对新闻内容分析传播的影响因素,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多形式多渠道播报。广播电台新闻的策划还要明确其与传统报纸书刊,以及新兴媒体中网络媒体在本质上的区别,如报纸的新闻随意性更大,但又比网络媒体更受到制约,但这些传播媒体的基础都要保证信息的真实客观、准确与完整。广播电台更显著的特点在于播报过程的随意性,确保真实是前提,关注社会动态的变化,适应时代潮流是大方向。而播报的过程中,选取积极性的社会事件,并认清听众群体的特点非常重要。比如更多的受众群体来为80后成年人,而实际上的90甚至00后群体非常少,区别于90后的网络趋向,广播电台的策划取向就应更侧重电视新闻。

4.结束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人员必须与时俱进,紧随时展潮流,拓宽渠道,丰富内容,才能确保广播电台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01-02

进入21世纪后,传播媒介再次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和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多媒体网络传播的急速覆盖,今天的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名副其实的“数字”时代。麦克卢汉关于“媒介是人体延伸”的精辟论断,早已在当代媒介不可阻挡的变革中,变得愈发清晰和真实。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媒介融合”已然成为媒介生产和传播必然的方向。“简单地说,媒介融合就是将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观众(读者、观众、听众、网名、手机用户等)”[1]。尽管“媒介融合”的确切概念和特征在学术领域还存在某些争议和困惑,但近几年国内传媒行业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合作以及整合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可见,“媒介融合”是当前国内外传媒领域最核心最前沿的问题。

“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不仅带来了媒介生态的革命,与此相应的是,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也必须进行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高校传媒类专业中招生数量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的专业之一,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内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培养目标大致为:专门为广播电视系统或其他部门培养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在未来联合作业、资源共享、集中处理的“全媒介”信息生产平台上,这一培养目标显然不能适应新的行业需求。拓展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口径,提升新形势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以接受“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传媒教育的挑战,是当前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和革新是这其中最主要的内容。

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是其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方面。绝大多数高校的相关专业在本科课程安排中,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从总体上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习两个部分。课内实践主要指在广播电视采访、电视摄像、电视新闻写作、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主持等实践性课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要设定相当时数的实践教学内容。这类实践教学一般在课内展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理论内容动手操作。而课外实习一般需要学生深入传媒工作一线,在专业教师和媒介从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为期半年左右的实习工作。

在理论上,课内实践是课外实习的基础,课外实习是课内实践的补充和巩固,二者结合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深入了解传媒工作的流程和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培养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课内实践和课外教学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首先,很多高校资金紧缺,实践教学设备落后,与媒体的技术设备相距甚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是已经过时的理论,操作的是已经被淘汰的机器,进入社会媒体实习后很难适应媒体的现有工作环境,不能够直接进入媒体的操作流程。即使有的高校教学设备能够及时更新换代,但还是受资金所限,数量上依然不能够全面满足所有学生需要。这就造成了一些课程实践教学时数缩减,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自然也无法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多数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资力量有限,特别是有丰富媒体实践经验的师资很少。这样在课内实践和课外实习中,教师数量和参与实践的学生数量比例严重失调,教师分身乏术,很难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在此情形下,学生往往一知半解,实践技能掌握很缓慢。再次,媒体快速的变革和机制转变也带来了难以接纳大量实习生的问题。绝大多数媒体工作强度大,运转速度快,大量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很难找到有时间和精力的指导教师,造成实习生没有机会参与媒体实际工作的窘况。

可见,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传媒工作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走向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不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无法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专门人才。

二、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我们真正地在头脑中了解传媒领域当下发生的这场以“媒介融合”为方向的革命。学者指出,媒介融合的表现特征可描述为五个方面:一是传播工具的泛媒介化;二是传媒形态的全媒体化;三是传媒业态的多媒体化;四是融合取向的新媒体化;五是运作模式的跨平台化[2]。根据这些表现特征,我们能够肯定一点,就是我们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媒介工作中,不再仅仅是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他们将更多地面对“全媒体”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成为音频和视频的内容生产者。针对这样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一)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增加更多新媒体实践课程

在媒介变革的背景下,重新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培养方案的修订入手,在课程设置上扩充实践内容,以此改变之前很多实践类课程受条件限制,重理论轻操作的现状。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把理论融入实践中,在实践操作中讲解理论知识。比如非线性编辑课程应在电编实验室中开展教学,让学生每一堂课都能够结合非线性编辑理论,以熟悉新闻片、纪录片、艺术片等各类视频作品的编辑规则和环节。同时,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与传媒业的实际发展相适应,增加更多新媒体类的实践课程,像“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都应该成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课。

(二)将“自媒体”打造成学生课余实践的平台

今天,“自媒体”的出现有力地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格局。自媒体使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在网络上发出声音,进行传播。虽然自媒体的大量存在有着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等,但它弥补了大众传播信息只能单向流动的缺陷,实现了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自媒体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博客、微博、日志、个人主页和微信等等。高校学生深受网络文化影响,是自媒体平台上最活跃的一类群体。因而,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拍摄和制作视频、制作网页、拍摄微电影等,这些内容健康向上、信息翔实可靠的作品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调动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开放专业实验室,成立教师带队的学生工作室

传统的课堂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熟练业务技能的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室的设备昂贵、技术复杂,管理上难度很高。因而,多数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实验室都只用于课堂教学,不对学生开放。在课堂之外,学生找不到可以随时继续课业实践的设备。我们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全面开放实验室,在课堂下为学生提供继续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来巩固课堂的听课效果。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多创作好的作品,走出校园,参加各类比赛,争取在比赛中多交流,多学习。另外,在实验室开放的前提下,设备比较先进,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高校,可以探索另一条延伸课堂教学的实践途径,就是成立特定专业指导教师带领下的学生工作室。这样的工作室可与校内外的相关部门、单位合作,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音频、视频产品。在完成“订单”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会获得大幅度提高。

(四)夯实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媒体间的合作

很多高校一直以来也有实习基地的建设,但由于重视不够,实习基地建设多年没有推进,造成实习基地数量有限、类型有限,无法满足实习需要。这样,继续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打开思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基地未必就一定是电台、电视台,除了电台、电视台之外,网站、报社、各行业各单位的传媒中心、宣传部门、广告公司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培养“全媒体”人才的实习基地。其次,与媒体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与之签订长期有效的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争取媒体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最后,由于很多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缺少甚至没有媒体实际工作经历,在实践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因而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大力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现有的专业教师应与媒体保持密切接触,在制度上保障教师在媒体兼职和实习的时间,使在职教师掌握最新的媒体实践并有深入研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这个专业能否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努力探索和发现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才能完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真正地培养一批适应多媒体工作环境、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明确、知识积累全面、人文素养深厚的广播电视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颖.媒介融合的轨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

[2]黄楚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3.

收稿日期:2013-08-21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篇9

关键词:跨时空报道境外直播间境外采访报道体育报道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体育盛事,更是各家媒体体育赛事报道最高水平的集体展示。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报道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下称北京电台)首次在境外自建演播室组建了包括注册记者、非注册记者、编辑、主持人、网络编导和技术人员等在内的13人前方报道团队,每天17小时播出六大板块奥运特别节目,持续18天之久。从伦敦到北京,带给听众及时新鲜的奥运报道,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此次奥运报道可以用《龙腾不列颠》节目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龙来表述,经过了前期充分准备策划的“塑龙”阶段,再到创新报道形式的“舞龙”阶段,最终实现“龙腾四海”:奥运报道创佳绩、提升广播影响力,并以“画龙点睛”总结经验、固化成果、指导未来的工作。

一、塑龙——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科学分工

2012年伦敦奥运会报道筹备历时一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的周密策划与执行。第一,明确大方向。确立指导思想、制定报道计划、落实技术保障方案,并形成《奥运报道手册》。第二,组织资源。争取记者名额、落实伦敦驻地、直播线路,邀请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负责人对奥运报道团队进行培训,制定前、后方协作方案。第三,执行落实。开展合作媒体谈判、节目包装、推介、招商,以及团队后勤保障等工作。

此次奥运会报道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庞杂的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此,北京电台体育广播(下称北京体育广播)专门制作了《奥运报道手册》,手册包含十几项制度、办法、操作流程等,这是奥运会报道的基础保障。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以后方报道组为例,共有十几个工种:文字编辑、录音编辑、连线编辑、机房编辑、片花编辑、背景编辑、资料编辑以及节目监制、主持人、导播、网络编辑等,大家在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合作,确保工作顺畅。

完善的人员组织架构、明确的分工,以及前期充分的策划,形成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保证了整体报道顺利进行。

二、舞龙——跨时空报道连接欧亚大陆

此次北京体育广播的奥运会报道在形式方面实现了重大创新,如首次在境外搭设直播间。《龙腾不列颠》节目在伦敦制作,通过iSDn每天直播3.5小时。北京则安排了10小时的直播节目《奥运冲击波》,从20点至次日凌晨6点播出。两档节目根据受众收听习惯前后配合、自然衔接,再加上其他的快讯、评论及互动节目,带给听众每天长达17小时多角度的奥运报道和丰富的赛事信息。直播时间跨度之大也是北京电台历史上境外报道奥运之最。

《龙腾不列颠》节目下设九个板块:1.《伦敦新闻眼》:奥运会赛事消息新闻综述;2.《记者总动员》:前方记者连线报道和录音报道;3.《奥运中国团》:集中报道中国代表团的成绩及其他情况;4.《奥运新观察》:针对赛场内外事件进行的评论或深度报道;5.《奥运英雄谱》:人物报道;6.《奥运金牌榜》:截至节目播出前的金牌榜排名情况及最新进展;7.《奥运万花筒》:赛场内外发生的花絮事件;8.《奥运指南针》:赛事前瞻和预告;9.《奥运拉拉队》:通过短信、微博、论坛等与听众进行互动。《奥运冲击波》节目下设的板块有:奥运快报(新闻)、记者伦敦电(前方连线)、奥运中国团、奥运夺金点、赛事进行时(赛事直播)、奥运金牌榜、奥运万花筒(花絮)、奥运指南针(前瞻预告)。《龙腾不列颠》和《奥运冲击波》两个节目在内容上,从赛事报道中的解说到运动员家人的心声实录,从专家的评点到记者的描绘与感受,叠加成复合信息流,形成特殊的说服力。在形式上,既有短平快的消息报道,又有丰富的现场录音连线以及深度背景解读,此外还有丰富的互动,满足了听众不同时段、不同角度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广播媒体的奥运报道除赛事消息类内容外,还要寻找人物深度访谈、赛事背景分析、新闻评论等第二落脚点,弥补互联网快餐式传播的不足。由于传统媒体单纯的信息传播功能弱化,因而,对大量信息进行梳理、筛选,提供媒体的视角和观点,就显得十分重要。体育广播此次奥运报道的两个重点节目《龙腾不列颠》和《奥运冲击波》的预热报道、背景解读、独家采访、观点梳理、舆论引导等做得非常到位。专题性报道经过精心策划和编排,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画龙点睛——总结奥运报道经验、把握规律指导实践

(一)第一次组建大规模报道团队境外采访报道奥运会

为了更好地报道2012年伦敦奥运会,北京电台组建了包括注册记者、非注册记者、编辑、主持人、网络编导和技术人员等在内的13人前方报道团队,前往伦敦采访报道奥运会。这是近年来北京电台第一次组建大规模的前方报道团队到国外进行奥运会的现场报道,而4名注册记者,也是北京电台在境外采访奥运会记者人数最多的一次。奥运会期间,注册记者和非注册记者全面关注中国代表团的奥运会表现,同时对伦敦的城市运行、文化活动等内容进行了报道。

除了在伦敦的报道团队,在北京还有一只20多人的报道团队承担全天的奥运节目制作播出工作。前后方通力配合,圆满完成了报道任务。

(二)实现了台外直播室搭建技术的突破

2012年伦敦奥运是北京电台首次在境外进行直播,不仅更加快捷地报道了赛事消息,而且因为节目编播人员能够现场感受奥运气氛,可以向听众传达更为直观的内容,使听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伦敦赛场内外氛围。直播时间跨度之大,也开创北京电台历史上境外报道奥运之最。本次直播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技术部门的鼎力支持,再一次验证了技术先行的重要性。

作为最重要的支持部门,技术中心选派了经验丰富、技术全面、心理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参加伦敦奥运会前方报道组。本次境外直播实现了北京电台台外演播室直播技术的三个重要突破。第一是申请iSDn专线;第二是通过移动wiFi进行转播信号备份;第三是实现虚拟加速为记者传送音频素材提供便利。从确定技术方案、选择转播方式、筹划传输线路、准备直播设备到现场勘察,再到最后的前方搭建直播间,后方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前后方协同演练,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技术中心经历了各种尝试、探索和努力,掌握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手段和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境外直播技术经验,确保了境外直播顺利有序地进行。

(三)坚持专业化办台,尝试体育报道社会化

北京体育广播于2002年因报道奥运而诞生。历经七年磨砺、准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报道中大放异彩,收听率和广告营销等方面都取得佳绩。传播速度快、伴随性强、互动充分,且成本较低等优点,使体育广播在奥运新闻大战中赢得了一席之地。2008年北京奥运后的四年里,全国各地因北京奥运会一时兴起的十几家体育广播陆续改弦易辙,所剩无几。截至到目前,全国省级广播电台中开设体育专业广播的只有北京和上海。北京体育广播一直平稳发展,逐渐树立了京城专业体育广播媒体的形象。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北京体育广播平均每天的听众在16万到20万之间,70%为男性,拥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2012年,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广播总体收听人数下降,但北京体育广播的听众数和市场排名却在上升。这既反映出体育广播听众的忠诚度,也说明体育广播在北京仍具较大的潜力。

北京体育广播多年的专业化办台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节目制作经验、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例如:在这次奥运会报道中,北京体育广播员工、退役的专业体操运动员丁独伊和排球运动员以评论员身份参与奥运比赛解说成为节目亮点。其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风格受到听众广泛好评。此外,北京体育广播邀请了游泳、排球、田径等领域的十几位专业人士作为嘉宾参与直播,还有一些常年从事体育报道的记者、爱好体育的杂家也参与到节目中。他们不仅从体育的角度、也从社会的角度解读奥运,引导大家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从记者到主持人再到嘉宾,可以说对体育都有一定的了解,从不同角度出发带给听众全方位的感受。专业人才与多年专业化办台密不可分,本次奥运报道中,北京体育广播多年来积累的专业人才,在体育社会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四)新媒体助力,台网共作资源共享

在传统媒体与网络融合的大背景下,北京广播网立足于“广播为体、新媒为用”的办网方针,充分发挥音视频、图文、互动以及传播手段等多方面特点,将专业广播及电台的品牌效应在互联网空间内放大。此次奥运会报道,北京广播网根据各专业广播的报道特色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排,在节目形态创新、报道方式多元化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伦敦奥运会期间,北京广播网专门设置了奥运频道,结合网络优势制作了大量伦敦奥运会前方记者连线、录音报道,及时加工北京体育广播原创音频,将电波与文字有效转化为新媒体形式,并制作大量视频专题配合全台奥运报道。其中独家策划制作的伦敦奥运会特别节目《奥运天天报》,力求通过别样的视角,全景化展现伦敦奥运会的魅力。奥运会期间共计播出29期,创下551243次的高点击率。

为凸显新媒体特色,北京广播网还开辟了微博平台。奥运会期间积极配合体育广播转发、互动并推荐前方记者微博百余条,引来众多微博粉丝围观、转发。利用微博平台与体育广播联动,将体育广播和北京广播网制作的精彩节目互相推广,在新媒体领域不断拓展空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龙飞凤舞——听到的奥运也精彩,提升广播影响力

伦敦奥运会期间,北京体育广播整个团队运转高效,分工明确,不仅及时、全面地关注奥运赛场里的焦点,同时对伦敦的城市运行、文化活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报道。每天17小时的特别节目,满足了听众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需求。据统计,前方报道组在奥运会期间共发回录音新闻296条,与后方体育节目连线107次,与新闻广播、交通广播等频率连线51次,向中国广播联盟供稿平台供稿近60条,还为中央电台和湖南、上海、江苏等兄弟电台连线报道33次。北京体育广播还与北京广播网进行了密切合作,通过网络传输制作差异化报道,台网实现双赢。此外,奥运营销也初见成效。

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伦敦奥运会期间,北京体育广播在北京广播市场19个频率中收听率增幅排名第一,达到23.17%,收听率和市场份额排名上升至第五位。

小结

广播电视编导的前景篇10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移动网络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媒介融合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挑战。为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发展质量,全面维系稳定持续的受众群体,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该精准把握媒介融合的特征,积极全面地推动自身的发展与创新。

一、媒介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发展问题

新媒体技术并不是近几年的发展产物,传统媒体向着综合性媒体的转型,也不是新鲜的事物。尤其是作为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广播电视媒体在推动媒介转型,积极把握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实早在几年前,它就通过技术融合以及业务融合等不同的融合方式来巧妙搭乘新媒体的“顺风车”,以此来卓有成效地提升自身的发展质量,全面优化自身的发展水平。但总体而言,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闻节目内容缺乏深度,存在简单娱乐的倾向。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进一步分流。较之于广播电视相对正统且严肃的新闻节目,受众可能更愿意去检索以及利用网络平台中丰富多元的新闻信息。这就促使部分广播电视的媒体人进行新闻节目的变革。但在变革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着“矫枉过正”的问题,并没有充分立足于自身优质的新闻媒介资源以及专业素养强的采编队伍,而是尽力迎合受众的多元需求,这就使得新闻节目变得简单化、浅显化以及娱乐化。不可否认,网络传播的速度是非常迅猛的,新闻信息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比较快。广播电视媒体在进行新闻节目的采编过程中,盲目追求新闻报道的速度,而没有持续做好新闻节目的深度,这不仅侵害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公信力,也会造成受众的进一步分流。同时,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娱乐化的倾向。一些原本属于严肃的新闻节目,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盲目采用网络热门词汇来进行报道,甚至不惜采用调侃的语气来进行报道,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科学发展。所以,这种不顾及自身的发展优势,盲目跟随的发展与变革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第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雷同化问题日益凸显。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广播电视媒体能够精准高效地把握受众的需求,能够客观全面地分析受众的诉求。为了更好地迎合受众,同时也为了提升新闻节目的播放量或者点击率,广播电视媒体往往开始扎推推出符合现阶段受众需求的新闻节目。大量同质新闻节目的产生,不仅难以真正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还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媒介资源浪费。比如一些评论性的新闻节目的出现,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受众的关注度,也让受众逐步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种互动性较强的新闻节目。但若广播电视媒体不注重创新,仅仅为了迎合受众而盲目跟风,必然会导致新闻节目的质量下降,也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媒体的整体发展。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路径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既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为更好的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全面保障新闻节目的内容,科学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收视率,必须精准全面地把握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科学采用有效的创新路径,更好地推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长效持续发展。

(一)积极引入技术手段,保障新闻节目质量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在推动新闻节目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多措并举全面加大投入,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新闻节目的创新成效,同时,广播电视媒体更要保障节目质量。可以说,节目内容的质量,才是广播电视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要充分顺应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科学多元地利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包装电视新闻节目,全面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品质。比如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来积极推广“数据新闻”。相比直白的新闻内容,受众对于数据的认知更加深刻,也更有兴趣。比如央视就曾经推出“数据新闻”,以一系列真实的调研数据以及直观化的图形图表等,为新闻节目增色不少。另一方面,在广播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为更好地提升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以及播放量,还应该充分全面地保障新闻节目的质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应该认知到技术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新闻内容才是发展王道。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受众在网络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是杂乱无序的,甚至还包括很多虚假信息。同网络媒体相比,广播电视媒体具有一定的媒介公信力以及权威性。为此,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充分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特色以及整体优势,全方位保障新闻节目的质量,切忌新闻内容的肤浅化以及娱乐化,要在保障内容质量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不同的节目形式。可以说,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而言,节目内容仍是它们赢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立足点。为此,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制作以及编辑的过程中,在充分全面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必须率先保障新闻节目内容的质量。只有以质量为基础,以技术为杠杆,以多元媒介为传输中介和平台,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品质,也才能够切实优化它们的核心竞争力。

(二)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加强同受众的交互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为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发展成效,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竞争力,必须充分全面依托于自身的特色来做好深度报道。可以说,深度报道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特色,为此,广播电视媒体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广泛全面地搜集和整合相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地解读以及精细化地分析,避免新闻节目的同质化倾向。当然,在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新闻素材可以是相同的,但新闻报道的视角以及新闻内容的深度则必须保持特色,必须保障深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受众的认可程度。同时,广播电视媒体还应该依托于新媒体技术来打造品牌化的新闻节目。比如央视的“新闻1+1”,就是它的王牌节目。此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应该主动规避自身的发展弊端,积极寻求同受众的交流与互动。新媒体技术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交互性创设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社交app等来增强受众的参与程度,积极反馈和整合受众的意见和建议。一直以来,广播电视新闻在节目的录制以及编辑传播的过程中,往往都是相对封闭化的工作状态,这不利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为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发展质量,同时也为了全方位优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必要依托于新媒体技术来实现广泛化的受众参与,让受众真正参与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采写编播的整个流程中。

(三)培育复合型人才,创新节目播出方式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积极推动自身的发展与创新,还应该充分全面地培育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媒体人员的复合型素养,积极培育“多栖”媒体人员。比如新闻节目的制作人员既要熟悉传统新闻的制作方式以及流程,也要熟悉网络媒体的新闻节目运作模式以及制作过程,以此来充分借鉴后者的发展优势。当然,在新闻节目的制作以及播出的过程中,广播电视媒体还应该全面创新节目播出方式。比如在新闻节目的直播过程中,可以实现电视直播与网络直播的融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元的网络视频等来丰富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当然,在新闻节目的播出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短视频等进行播出。

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若想实现发展与创新,必须充分全面地分析自身发展过程中突出存在的问题,精准全面地把握创新发展的路径,更好地提升和优化自身的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赖锡坤.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J].科学与财富,2018(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