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十篇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十篇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7:45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篇1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几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的课题学习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a十b)2=a2十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接着利用长方形纸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十2b)(2a一b)=2a2十3ab-2b2。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综观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探索性试题占了一定比例,最后一道大题基本都是综合性的探索类型的试题,也不乏类比、归纳等探索性的小试题,这类问题常有思维多向和结论不唯一的特征,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怎样教、怎么学的一种导向。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虽然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有规律可循。因为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即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上要注意掌握好难易尺度。就目前来讲,教师处在教法的转型期,大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要实现新课标教学行为的重大转变尚需一个过程。方向已经明确,教师既要抓好“双基”,同时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构建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是教师带领学生必过的一道难关。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篇2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几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篇3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地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面积与代数恒等式”,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a十b)2=a2十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接着利用长方形纸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十2b)(2a一b)=2a2十3ab-2b2。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探索性试题占了一定比例,最后一道大题基本都是综合性的探索类型的试题,也不乏类比、归纳等探索性的小试题,这类问题常有思维多向和结论不唯一的特征,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探究性既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上要注意掌握好难易尺度。就目前来讲,教师处在教法的转型期,大部分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要实现新课标教学行为的重大转变尚需一个过程。方向已经明确,教师既要抓好“双基”,同时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构建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是教师带领学生必过的一道难关。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篇4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能力

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践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的课题学习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a+b)2=a+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接着利用长方形纸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2b)(2a-b)=2a2+3ab-2b2。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

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虽然探究式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有规律可循。因为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既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上要注意掌握好难易尺度。就目前来讲,教师处在教学的转型期,大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要实现新课标教学行为的重大转变尚需要一个过程。方向已经明确,教师既要抓好“双基”,同时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构建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是教师带领学生必过的一道难关。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新课程改革以来,明确提出要求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每一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调整,提问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深知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特在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能够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热情,启迪初中生数学思维智慧,锻炼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

一、创设问题

创设问题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出发点,教师在课堂创设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产生自觉问题意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所以,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激活教学生机。“学贵有疑”也证明在教学中要质疑和探索,需要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初中生质疑,激发初中生认知冲突。同时,初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也对教师提出新要求,即要求教师创设问题要面向全班学生,但也要因人设问。面向全班学生创设问题,要求能够满足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吸引多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人设问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针对性提问。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时,要循序渐进地鼓励初中生参与,调动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质疑,教师为初中生创设问题,需要让初中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质疑,启迪初中生数学思维,开启初中生智慧宝库,鼓励初中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数学学习提出质疑,训练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初中数学课堂是师生对数学知识的交流过程,是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需要初中生具有良好的反思意识,对数学知识不断反思、深入研究,提出质疑。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质疑学习,对数学知识生疑,挖掘更深的问题,在问题循环中重复思考,有意识地体验数学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创设问题后,需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反思时间,让初中生能够独立思考后,对问题产生质疑,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培养初中生数学反思思维,训练初中生数学内省能力,激发初中生数学思维火花,让初中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三、提问反馈

提问反馈是教师对学生问题回答的反应和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也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落脚点。提问反馈作为教师对初中生问题回答的持续强化,意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回答。当然,提问反馈还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数学问题思考过程的评价,是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评价手段,也注重学生数学问题的回答结果。最重要的提问反馈就是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强烈引导初中生独立思考,鼓励初中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加对数学知识的质疑,增强初中生数学推理能力,在自主提问、自主质疑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提炼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初中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性,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重有效提问,尽可能面向全班学生和因人而创设问题,给初中生提供自由思考空间,鼓励和倡导初中生产生质疑,从提问回答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初中生数学提问进行反馈,逐渐养成初中生数学思考习惯,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训练初中生数学能力,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篇6

【摘要】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思维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并且初中数学能力上的要求也更加高。加之,初一数学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学生初一数学的成绩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初中的数学学习情况。因此,做好初一数学的衔接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本文将从几方面来阐述如何做好初一数学的有效衔接教学,提高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一数学;衔接教学;课堂效率;教学方法

在初中阶段,初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中考结果,而初中数学又是以初一数学为基础,所以,学生初一数学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情况。

另外,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学习内容上,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更加抽象,在学习能力上,初中数学知识,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也更加高,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无法很好地进入初中的学习生活,在数学学习上的信心不足,学习兴趣减弱,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等问题。因此,做好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教学至关重要。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做好初一数学的有效衔接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提的意见仅供各位同仁参考与借鉴。

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比较简单,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是直观的形象的内容,但初中数学,知识面上更加广,内容上会更加抽象,逻辑上更加复杂。并且,初中数学部分内容是在小学数学上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做好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上的衔接是提高衔接教学效率的前提。

例如,在几何图形内容上,小学阶段学习的是简单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是通过直接观察和测量获取知识。初中数学几何方面则要求学生在抽象概念上进行证明,思维逻辑要求更加复杂。初中要求在逻辑上进行论证,这正是小学数学中缺乏的。所以在这方面加强学生的逻辑论证,并且教会学生逐步在题目当中去表达自己的逻辑推理的过程。

一方面在初中数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论证,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认识到逻辑论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小学阶段学习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个在小学阶段是通过直接测量得到的结论。初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论证无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二、要做好教学方式上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方式是比较轻松、直接、形象的,老师在课堂上也是通过直接的知识传输,让学生获取知识。但初中数学会更加注重逻辑推敲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采取更加抽象的、间接地、概括的教学方式,来提高锻炼学生的这方面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要以引导为主,直接传输知识为辅,多让学生思考,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解应用题的时候,小学生往往会把公式背得非常牢固,“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总价等于单价乘以数量”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直接和死板的公式,只是做完了题目而忽视了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分析,数学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合理的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是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题目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通过掌握一道题来掌握这一类题,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以此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另外,作为初一数学教师要注意数学课堂的气氛调节,要合理安排好课堂的组织形式,尽量地以缓慢、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过渡到初中的学习状态,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下子转变到初中的高节奏学习当中。

三、要做好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的衔接

由于小学阶段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和直接,教师在课堂上有比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所以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上接受知识为主,而不注重自己的学习和汲取知识。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任务比较重,内容比较复杂,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后进行自主复习,教师在课堂上面仅仅是对一些关键内容进行指导。所以,要在初中衔接教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课前预习,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明确的预习目标和预习计划,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因为初中数学内容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涉及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所以,课堂上要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在课后,要求学生先进行笔记的整理,对课堂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再进行相关的练习训练。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技巧的提高,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够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

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帮助学生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小学生喜欢一边吃东西一边做作业,一边玩一边做练习。这些都是在初中阶段非常不利学习的习惯。教师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地和学生沟通,指导他们认识到这些习惯的坏处从而能自觉地改正过来。

总的来说,初一数学衔接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习惯的调整为主,学习内容教学为辅。首先让学生习惯初中的学习生活,再来让学生接受初中的学习内容。作为初一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行为。初一数学衔接教学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其他教学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教师不断的研发,不断地创新才能够把初中衔接教学做的更加好,更加高效,让学生能顺利地过渡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朱洪峰.初一数学课堂衔接教学策略之分析.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0):20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理念自主性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34-01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注重加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造性”的培养。因此,为建设优质、高校的初中数学课堂,要积极寻求初中数学教学与新课改理念契合的途径,优化教学方式。

一明确角色定位,实践“主体性”理念

“主体性理念”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它要求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新课改理念指出,“教”始终以“学”为中心,因此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探究学习,强化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培养。

在“主体性”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的首要任务即是明确数学教学与学习中的角色定位,积极探索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最佳配合方式。数学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过分淡化老师地位或过分突出学生作用,都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教学。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明确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建立初中数学的“学习共同体”,积极发挥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中的能动性,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其中,老师的能动性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而且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发挥能动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概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先让全班同学各掷一次硬币,让学生总结,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硬币的正面与反面出现次数的情况如何?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老师通过精心设计这一教学情境导入,激发学生进行对概率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概率的学习中。之后还可以以“抛硬币”游戏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二正确选用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创造性”培养

“创造性”理念是新课改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理念,它强调教学与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过程,要求在教学中要积极启发、训练,并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创新人格、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因此,初中数学要加强与“创造性”理念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加强学生问题意识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质疑释难,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念见解,并允许有不同的观点与答案存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由“等待解答”转变为“自主创新探索”的状态,活跃学生思维。同时,在数学教学中,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三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强化学生“实践性”培养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以“让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为目标,注重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数学知识,加强对生活的观察,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图形旋转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生活实例,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在学完“图形的旋转”之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生活中广告图案的设计,强化学生实践性的培养。

数学是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理念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优化初中教学,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明确角色定位,优选教学方式,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实践新课改理念,实现初中数学与新课改理念的有机融合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元凯.试论初中数学如何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契合[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3):14

[2]王佩.试论初中数学如何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契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4):138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教学成果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这对于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而言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而且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新课改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正因如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成果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从而适应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本文立足笔者的教学实际和相关理论成果,对于在新课改这一大形势下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进行相关研究,以期能够提供相应的借鉴和思考,最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数学是初中教学中最重要的科目,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信息量急剧膨胀的年代,数学作为一种处理和交流信息手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初中数学而言,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对其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正因如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颇受成效,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由于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当前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下面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理论,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阐述,并分析其成因。

(一)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新课改着重对于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强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以探究式教学代替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固有思维的影响,仍然只是单纯地重视知识灌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数学这门科目由于其逻辑性,因此本质上较枯燥,教师照本宣科地教育会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然无法取得应有的成就,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课外学习活动单一

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生活、劳动还是学习,都无法离开数学作为工具,可以说,数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除了课堂上单纯的“填鸭”式知识灌输以外,学生在课堂外练习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唯一渠道就是习题,甚至部分教师将“题海战术”作为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唯一手段。不仅如此,如今所选用的多数数学习题仍然以生搬硬套为主,根本无法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中的许多练习题只是单纯地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练习,根本无法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思考和探索,这种现状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三)教学评价方法生硬

新课改对于以往单纯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要求建立多元化目标、多样化方法的评价体系,并且应当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全面了解,最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但是在现实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升学这种现实需求的压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自身,仍然将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不顾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背景的客观差异,单纯地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或者“差”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仅极不科学,而且导致成绩欠佳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不利于其学习和进步,甚至还会使其产生“破罐子破摔”这种极为错误的心理,不仅不会帮助其提高成绩,而且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消极影响。

三、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新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理论及他人的成功经验,在适应自身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采取各种科学的措施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采取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几何时,用多媒体展现其部分视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其余部分,学生参与热情极大提升,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改变原有“师道尊严”的观点,和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得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说出看法,最终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

(二)注意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本身是一门较难学、枯燥的科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间的相互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予以直观展现,比如以桌子讲解面和线的关系等,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应当善于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如动画、视频等形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而且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4]。

(三)重视教学的差异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差异性对待,摆脱原有的以分数为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5]。笔者在实践中,建立了考试分数和日常表现两部分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仅让学生认清了自己的差距,而且看到了自身的进步,最终激发了数学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完善、科学的改革。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意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重视教学的差异性等,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林巧燕.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06(06).

[2]孙庆利.初中数学新课程与教师的适应发展[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03).

[3]农秀丽.初中数学新课程与新型数学教师的培养[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03).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篇9

教师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不仅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人格因素对学生所起的影响作用。“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爱是蕴涵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它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是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限于照本宣科,按部就班,而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把新方法、新知识、新成果介绍给学生,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使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和做人的自尊感。特别是对于很多的后进生,他们在知识掌握上的暂时的落后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各种智能的低下,而只是意味着学生目前展示的是他们在学习上的的智能弱项,他们展现出的不是自己的能力的全部,也意味着他们的各种潜能还未被全部开发,他们的强项还未被完全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因材施教,视“材”为“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必须考虑不同的“材”。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质。一个数学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无法掩饰自己的缺点的,教师所有的品质都会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学生。教师的言教要让个学生信服和佩服,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身体力行,使学生耳濡目染,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事初中数学教育阶段的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初中数学教师在长期职业道德活动中养成的在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准绳、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特定倾向。随着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师个体逐渐认识到职业道德对自己从业的价值和意义。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前提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尊重、理解、相信学生。

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各种能力的获得都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存在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去确定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本着营造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实现数学课堂上的民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尚不了解的问题和规律,培养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入的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能全面“唤醒”学生的各种能力,激发学生以全部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发挥出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主体精神,培养他们的学习的主体能力,使学生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在主动、全面的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的过程中,利用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给予学生在各种能力上充分的肯定。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数学教师要营造出自然和谐的谈话氛围,同时还要乐于倾听,给学生以表现自我、成就自我的机会。在实施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师生的交往互动情况的具体进程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明确地把握课堂,给学生留下自主体会和领悟的空间,给课堂创造动态生成的空间。

作为当代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思想中摆脱出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去创造,从而使学生去主动去学习数学。初中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学中应力求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注重教学情境设置的生活化,使学生学习到生活中的数学。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实际教益是数学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是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能力的不断增长。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确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师德规范践行面对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篇10

为了整顿教学秩序,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教学参考。

一、关于“实习作业”的教学

“实习作业”是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新增内容。它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测量),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要求全体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做好实习,并写出实习报告。《代数》弟三册要求测量当地初中三年级男学生的身高;《几何》第三册要求测量倾斜角和底部可以到达的旗杆高。

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不得擅自删减。

二、关于计算器使用的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的。根据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中二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解决查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的困难;初中三年级引入计算器教学,是为了准确迅速地进行统计运算。因此,初二教学重点是,在介绍电子计算器构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计算;初三教学重点是,用计算器计算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未经计算器教学培训的教师,由各市教研部门组织培训或自学。

三、关于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的教学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增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内容,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面开设的新的教学栏目。“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些实例,“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数学问题。这些内容部超出大纲的要求,不作教学要求,不能作正课讲给学生,中考命题范围不包括这些内容。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自学这些内容。

四、关于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的教学

解直角三角形与二次函数是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人纲控制要求的内容。过去,由于中考命题无限制地增加这两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使教师无法把握教学要求。义务教育初中数学从课本上降低了理论要求和习题难度,删减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各地不得扩充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