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十篇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十篇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8:01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篇1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途径

班级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主要基地。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独立存在,他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也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社会需要一种文化,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一个班级同样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比如文学、艺术、教育等。用某名人的话来说“实质上文化归根到底是一种终极关怀,包括人格、精神、道德准则等。”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人文的精神、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班集体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重要的场所之一。通过制定一系列体现班级文化的规章制度和约定俗成的观念规范,使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耳濡目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与教育,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从而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凝聚功能。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追求意义是人的本性,人们在追求意义中可以获得精神满足,体验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巨大的驱动力。但这种各自为政的追求并不一定与班级目标一致。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班级文化则能改变那种各自为政、以自我为中心、从个人角度出发来建立价值观念的做法,树立以班集体为中心,“班优我荣,班差我耻”的一体感,并通过奖惩形式,向学生说明这种价值观的内涵,证明这种价值观就意味着鲜花、赞扬、尊重乃至个人事业的成功等。从班集体出发,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集体意识,形成“同向合力”,统一学生的追求,把全班每位同学的力量凝聚成一个巨大的合力,使班集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全部功能。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约束功能。班集体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是带有刚性的行为控制,而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行为规范,是一种柔性的行为控制。一方面,它通过将班集体共同价值观向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内化,使班集体在理念上确定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规范、指导、约束着全班同学的行为。另一方面,受强有力班级文化影响和熏陶的学生,将对班集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班级目标有透彻的领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与班集体保持相同的价值取向。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约束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4.协调功能。班级文化使全班同学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也就增加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共同语言,因而能更好地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协调关系。班级文化犹如一种良好的剂,可以减少班集体内部之间的种种摩擦,营造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向上、和谐协调的良好气氛,促进全班同学精神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班级目标的顺利实现。

5.激励功能。班级文化的中心内容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强调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协调和控制学生的行为,因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之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活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生动的活动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1.“细心”营造良好的班级物质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温馨的教室与宿舍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与宿舍的环境布置。

(1)让教室的四壁都能说话。教室毕竟不是仓库,因此应当对教室的四壁布置些有教育意义的事物,在形式上追求朴素、大方之美,在内容上追求哲理性和教育性。如黑板的上方应有班训或国旗等,随时能给学生以提醒,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自己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督促自己爱护班级,关心祖国。在教室的四壁的空白处悬挂着各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名言名句――如“细节决定成败,一切皆有可能”、“好习惯就是好品德,好习惯也是能力的体现”、“逢一必争!逢冠必夺!”等。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开辟出班级的荣誉墙和个人的荣誉榜,以及学习园地、心愿墙等,激励同学不断超越自我,积极为班级做贡献,这样教室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就呈现出来了,它给班级带来的管理效果就在无形中逐渐形成。

(2)让教室的每一个桌凳都具有教育性。课桌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物品。如果我们的课桌学生最亲密的伙伴能有一张可爱的“脸”,那该多好啊。有可爱的“脸”就不能用小刀对它进行整容。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课桌。用美丽的卡片制成的座右铭贴在桌面上,让它不断地鼓励自己,就能起到教育的目的。这就不是对课桌“整容”而是对课桌“美容”了。另外,课桌摆放整齐,物品摆放整齐也是很有必要的。有一段时间发现班上很多学生将书本无序的堆放在桌面上,小小的桌面已经看不见了,有的甚至变成了小堡垒,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影响了学习。于是在与部分学生交流后,在班上开展了“清桌行动”,要求学生将书本、资料有序的整理摆放,上课时桌上只能摆放与本次课相关的资料,这样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让宿舍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阵地。宿舍是学生的休息场所,同时也是在教室学习教育的一个延续,保持宿舍的干净整洁和良好的就寝习惯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一个寝室就是一个小集体,班级的每个寝室的进步和成功也就意味着整个班集体的进步和成功。

我们的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结合学校每年举办的“美在寝室”设计大赛,进行寝室布置,对于寝室布置我们给出了一个引导标准,要求内容健康向上即可。至于具体的,那就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班级的特点,自设主题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往往每次布置完成后简陋的寝室都会焕然一新。有的展示了其健康、青春、活力;有的呈现了美丽大自然的风情;还有的是挂着自己写的激励人上进的名家名言,使寝室飘满了书香的气息。通过内容丰富的寝室布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其教育的目的,努力发挥其激励作用和陶冶作用。

2.“耐心”作好制度建设,使班级文化制度化。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学生要时时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严格要求自己,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形成的民主性;二是制度实施的坚定性。

(1)制度形成的民主性。现在的学生在当今越来越民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逐渐有了强烈的民主意识。我们应当为这样的变化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要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班级制度对一个班级的重要性。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合理的班级制度就无法保证整个班级的正常运行,就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环境中深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当一个新的班级组建时,我们就应该在班内发动全体学生献计献策,以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考核方案》和《奖励处罚规定》为依据,对班级制度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我们就可以制定出合理的班级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使制度很好的落实,在班内建立了《班级日志》和《学生操行档案》,记载班内一天的情况和记载学生的德育评价。

(2)制度实施的坚定性。制度本身应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按照民主的方式制定出来的班级如果没有办法保证它坚定地贯彻下去,这样的法治也不会长久。因此,必须让班级制度有一个的权威性,成为对每一个人都有监督和规范功能的规则。我们不应当在班级内有特殊的人物或团体,或者说不能让一个人或几个人随便违背班级制度。所以,班级制度中的奖惩条例应当具体而明确,或者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情况的具体变化,规章制度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状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规章制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进行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规章制度永远充满活力。当然,班主任应是制度实施的重要监督人,在面对班级制度时不能情绪化,随意做出违背班级制度的行为。因此,班主任在作为监督者时应该是一名客观公正的法官。当然,我们也不能走极端,唯制度是从,讲政策也要讲人情,讲民主,在特殊事件面前还是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3.“热心”搞好班级系列活动文化,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提高学生认识,促使其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但也必须注意几方面的要求:一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对活动的过程要周密考虑,活动过多反而不利;二活动的形式要切合学生的心理;三活动后,要搞好总结。

4.“爱心”帮你建设良好的精神文化,促进班级的整体提高。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是通过班集体的每个成员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因而班主任及每个学生的行为都至关重要。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仪表美,增强师生的亲合力。班级物质文化不仅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还体现在师生的仪表上,两者都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师的发型,衣着,都会无声的影响学生的个性。一个不修边幅,解襟敞怀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他所教的学生也会跟他差不多。现在很多学校的办公室里都装有衣帽镜,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看看自己的装束符合不符合一个教师的标准。教师的仪表美,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亲合力,学生的仪表美,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激情。

(2)突出人际文化,创造和谐环境。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3)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健康的班集体舆论是催发集体积极向上的有力杠杆。一种道德力量的发挥,必须经过舆论的推波助澜作用。

形成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的主要途径有:一,发展集体成员的道德审美能力,这也是最根本的措施;二,培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没有批评于自我批评,就没有集体舆论对个体应有的约束作用和真正的教育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这一武器,正确引导健康舆论的沟通、形成和发展;三,善于利用班集体的舆论阵地,诸如黑板报、班会等等。班主任要及时捕捉学生中健康的思想和行为萌芽,通过班集体的舆论阵地,有意识地制造舆论,鼓励良好行为的发扬巩固,抵制不良行为的扩散蔓延。如在汶川大地震后,通过视频、网络、报纸、演讲等了解,让我们看到了不幸和灾难,但也让我们的学生看到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奉献,也更让我们的学子们感受了祖国的伟大和强大,提升了大家更强的爱国心。

(4)培育优良的班风。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而且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此,我们在培育优良班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要抓好班干部的培养,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和加强后进生的工作。

教师还可根据课程要求,开展一些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以及班际比赛、远足踏青、晚会等同学们喜欢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培养体现班集体的精神风貌。

总而言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结合班级实际。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班级实际来进行。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2.必须要依靠学校、家长、社会和其他老师的配合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班级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我相信班级也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J].漓江出版社.2002(08).

[2]马立.全国模范班主任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6).

[3]张斌.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J].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篇2

关键词:泛在理念;德育;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64-02

一、定义

班级泛在德育(U-moraleeducation),顾名思义就是在班级环境中,让任何人在班级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或者接收德育教育的思想。

泛在德育创造的环境让学生充分获取德育信息,这与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学校进行学习或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泛在德育的目标就是创造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形式接收教育的环境,实现更有效的学生德育。在泛在德育环境中,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接收教育,即所有的实际空间成为德育的空间。

二、特点

1.持续性。“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话。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纪律习惯是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的头等大事。而任何习惯的养成教育都不是一朝一夕的。没有持续的德育,习惯的养成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德育必须具有持续性。而泛在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就是将即时的德育进行延时。例如,将一节班会的内容进行后续扩展;让一次大型活动的教育意义持续更久;让当下时事热点问题在热的背后给我们更多思考。

2.互动性。“师生互动”这一教育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在学科教育中,我们非常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可是在德育中,我们更多的只是在意的德育形式的多样性,而忽略了德育手段实施之后学生的真实的内心反应是什么。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抒发自己感受的平台,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更好的改进德育手段。想要保证这一平台的实际作用,不仅要拿出最好的态度进行平台建设,同时也要让学生主动的说出来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好意思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本身就是对德育的一种错误的理解,正确认识德育的人都不会认为内心中关于德育的想法是不能说的,换言之,是说出来丢人的。而泛在德育就必须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的平台。

3.无缝性。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往往都会主动学习,主动索取知识,主动接受教师的教育。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德育比较麻木,经常是被动的接受德育。而有限的德育手段往往只是在一定阶段内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在很多学生进行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德育的效果就无法保证,所以泛在德育就是希望弥补常规德育的这一劣势,在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进行无缝式教育,尽可能多的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

4.自主性。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时,往往是老师还没开口,学生已经知道你要讲大道理了,已经开始不耐烦了。可是如果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人就是周围的同学,并且不是以说教的方式进行,而是以一种自己自主感受的方式进行,毫无疑问,效果会事半功倍。

泛在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就是要让除了老师之外的东西,例如同学、自然、墙壁都成为实施德育的主体,而学生在面对这些主体时,主动的接受德育。

三、具体实现措施举例

1.为互动德育提供平台。①建立提供互动的网络平台。建立家长QQ群,建立班级微博,在BBS上开设班级子板块,供学生、家长实名或者匿名留言。②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原因,这种常见的互动手段主要提供的是家校互动,师生互动更多的只有在周末开展。为了弥补这些常见手段的不足,我在办公室专门准备了“班主任信箱”,供学生随时交流。③开设“班级心语”专栏。每周由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本周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对学生有影响的事情,记录下大家的心情,并且在每个同学手中传阅,让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心情。

2.让墙壁会说话。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干净整洁的教室和寝室已经是学习环境的最低标准了。现在很多班级都在墙上贴了各种励志标语。这些标语刚贴出来的时候确实能短暂地激励学生。可是新时代的学生,对传统的说教的话语已经有了一定免疫力了。我们要想办法在墙壁上说出更多“更新”的话。学生现在对什么感兴趣呢?大家都说90后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我就抓住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在设计教室硬环境时,以小组为单位对布置方案公开招标,再对标语进行招标。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并且产生了很多非常好的布置方案。布置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会按照每个阶段学校的要求和班级教育的主要目标,定期进行重新招标。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还能放松他们的心情。对于教室后面每个同学的书柜也属于墙壁布置的一部分,在班级的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都可以有个性的布置自己的书柜。大家都会兴高采烈的欣赏其他同学的布置,感受到其他同学的追求和特点。

3.自然物语。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活,让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户外,特别是很多女生,又不愿意进行任何体育活动,连学校组织的广播操都经常找借口请假。而长期生活在钢筋混泥土中的城市孩子少了一份对自然的眷念,容易导致心胸不开阔,精神压力过大,没有生活寄托,轻视生命等问题。于是我要学生在走廊上养了很多植物,在班级合适的角落养了小金鱼之类的动物。并且实行责任包干,每个小组要对自己的认养的动植物精心呵护,全程负责,并且定期记录自己的“自然物语”,将自己在养护动植物过程中的感想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自然物语的活动,不仅教室环境得到了极大的美化,学生的压力也得到了释放。在一次以《珍惜生命》为主题的班会中,很多学生都提到了自己在养护动植物过程中感受到的生命的脆弱和可贵,表示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珍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4.同桌联盟。经过全班同学共同协商,我们规定:每次考试的进步前十名的同学可以自主挑选同桌,并且同桌之间签定《同桌互助同盟协议》。协议规定:同桌之间必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如果互相产生负面影响,将随时解除同桌关系。挑选同桌看起来是对考试成绩的奖励,但是其实也是进行德育的好机会。通过每个同学挑选的同桌,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征,看出他们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和认识,更是一个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在一次挑选同桌的过程中,有个男生成绩非常优秀,可是他主动邀约了几个同学,大家都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很无奈地找到我,向我寻求帮助。平时从不认为自己生活习惯是个大问题的男孩儿,竟然主动列举了很多自己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并且下定决心,表示一定会改正。

5.友好寝室。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中学,学生除了在教室学习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寝室度过的。在寝室这样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学生之间更容易互相影响,很多思想和言论更容易快速传播。如何及时纠正他们的不正确行为和思想,班主任首先要获取的就是学生在寝室的真实表现。如果你直接去问学生,那可能完全无法得到你想要的信息,所以必须有技巧。我的做法就是结成友好寝室。结对的方法并不是自由组合,而是抽签产生,这样利于同学之间更多的了解。我要求友好寝室直接定期不记名的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由于是不记名的,而且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所以部分学生在寝室的不正确的行为都会被友好寝室的同学直接提出来。然后我再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去调查,效果就会好很多。

四、实施成果

1.班级硬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定期的墙壁布置招标,很多有创意的设计脱颖而出。再加上教室里的植物和动物的衬托,整个班级显得温馨、紧凑、富有活力。每个走进我们教室的老师都是感叹不已!

2.形成了自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以前,几乎所有同学都不好意思指出别的同学的缺点,更认为跟老师反映情况是对不起同学的行为。通过长期的坚持,大家都真正明白了:如果有人愿意指出你的问题,才是你真正的朋友。每个人都应该主动争取到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3.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得到增强。每次考试前后,都是学生心理情绪波动最大的时候。很多同学在考前都会出现焦虑甚至是以身体不适为理由逃避考试。考试之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也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每个班主任都要在安抚学生心理上付出很大的精力,甚至会担心部分学生学生做出过激的行为。可是通过班级动植物的养护,大家对挫折、打击、风雨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4.在各种活动中学生表现突出。形成了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了同学之间无时无刻的帮助和关心,每天生活在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差。我所带班级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除了学习成绩,班级在参加学校其他活动时都表现突出。在军训、广播操比赛、运动会、板墙报比赛等活动中,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五、思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班级德育系统的教育目标及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所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问题的本质入手,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来提升班级德育教育质量。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泛在理念被提出,在用泛在理念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具体的措施只是载体。更多的需要班主任用心去发现,发现周围一切可以作为德育载体的事件和物体,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当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了德育精神,进而保证德育工作的不间断、无地域开展,让德育真正达到“泛在”!

参考文献:

[1]张立强.共治理视野下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J].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04):222-224.

[2]李海兆,左杨.“以人为本”视阈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1):111-113.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篇3

以年秋沙市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和谐、优质、发展”六字方针,以办学思想“以书香为伴,与生命同行”为统领,坚定生命即教育原点观,坚持“践行办学思想,打造书香学校”的发展主题,立足办学途径,弘扬“红星精神”(艰苦奋斗、合作探究、追求一流),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写字特色,全面、和谐、持续地提升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

二、工作目标

长远目标:打造现代的“书香门第”,培养有文化底蕴的新人。

近期目标:争当课改排头兵,争做市区质量强校,争为社会公认特色学校,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三、主要工作

(一)践行办学思想,营造“书香”学校

办学思想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学校发展的“魂”。学校坚守“以书香为伴,与生命同行”的办学思想,用这个思想统领支配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坚持立足办学途径,拓展办学途径,寻求和实施办学策略,不断营造“书香”学校。

1、解读办学思想,把握学校文化的本质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是教师职业生命中永恒的三个问题。学校引导教师通过这“三个问题”的不断追问,强化学校及教师对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的继续追问,促使教师认同办学思想,共同打造“读书成风、求知若渴、外探内省、博学精思,启智扬善、追求创新”的书香文化,体验“知的渴求、爱的渴望、善的情怀、智的热爱,以及自我的超越和创造的激情”的生命价值。

2、立足办学途径,打造“书香”文化

办学途径是学校生命发展的通道。沿着办学途径,才能找到学校管理的要素----人和事,学校管理的着力点----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实施有效管理。学校通过“营造书香校园,触摸真实生活,共建生命课堂,倡导校本教研,拓展墨趣空间”,不断开拓办学途径,实现人、财、物、事即办学思想、办学行为与办学绩效的整合,突现“书香”文化的特征。

3、完善学校规章,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管理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学校走向人本化管理不可逾越的鸿沟。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硬件。学校围绕着“用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制度创新”的目标,对学校章程、教育教学管理条例等系列的规章制度进行重建;通过职代会的审议和执行力的加强,促进教师对新的规章制度的认同与自觉遵守;形成制度重强,促进教师对新的规章制度的认同与自觉遵守;形成制度重建与落实的过程是办学思想物化的过程。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实施办学思想和建设学校文化的主体。学校以“校本”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技术为目的,坚持“学习、工作、反思一体,强化反思;教师、专家互动,突出主体;课题为载体的演绎型科研、‘小现象真问题’为特征的归纳型教研互促,注重实效”的策略,整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开发,即将教师队伍建设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触摸真实生活,体验生态德育

生命与生活一体两面,生命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是生命的展开与历程。教育因生命而特有,它应该根植于生活。学校致力于构建“触摸真实生活”的全新德育模式,通过构建民主的班级生活、开放的校园生活、真实的社会生活等,让教育回归生活,指向生命,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熟悉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构建民主的班级生活

班级建设要以班级的民主管理为抓手,以班风建设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德育处在过程管理中,结合“五名”工程的实施,制定班级专项计划,开展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并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在终结管理中,通过自评与他评为每个班级画像,形成特点。

2、构建开放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要以校门行为、楼道行为、操场行为的创优活动为抓手,以校风建设为目标,以快乐课间活动为重点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升旗仪式、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团的载体作用,促进校园生活建设。

3、构建真实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要以社校互动为抓手,以形成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为重点和目标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班级博客的作用,进行便捷的家教沟通。德育处要注重从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引导与激励。

4、强化德育管理

强化德育管理要以德育管理条例的重建为契机,研究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和重点,建设学校德育的管理模式与特点。

5、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篇4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途径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内涵

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因素。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间最根本的归属地,是推进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中传递的力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班级文化内涵的表达有多种。有学者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可以反射出班级的价值与形象。它主要是以班级的实践为主体,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中心进行的群体文化。”有的学者则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级组织活动等行为,通过班级表达出的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等。”总的来说,班级文化应该包含班风、学风、班集体学生品德等。笔者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班级的一种形象,是班级教师在教育纲领下的成果。在班级建设中,良好的班级文化对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起到了约束与规范作用。“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思想,关系着每个学生的自身利益,真真切切地以学生利益为中心,把每个学生都纳入班级建设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为班级建设尽一分力量,成为建设班级的贡献者。加强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利于班级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进步,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

二、“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途径

班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基层组织,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中心。班级建设的重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主要是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来开展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真真切切地促进学生工作,为创建和谐班级而努力。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代表着班级形象,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形象。推动班级文化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推进班级先进理念建设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把理念放在首要地位,巧妙运用先进理念可以使班级文化建设工作锦上添花。班主任可以从培养学生自立的观念、主动学习的观念、集体观念、真诚守约的观念等方面入手推进班级先进理念建设。

(二)发展良好的班级风气

良好的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班风建设。1.利用奖学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激发学生兴趣。3.通过创新实践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可以在科技活动中广泛交友,提高自身表达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班级制度

班级文化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这样的班级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维护班级学生的利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全班所有同学的配合和参与。班级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对外展示的标志,也是塑造良好班级形象的前提。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首先,“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体现。

其次,“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班级所有学生的整体教育,而且能够创造良好的班级形象,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文化建设的本质在于培养优良的品德。班级文化的进步与班级活动有着重要作用,班级活动代表着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而推动班级整体的和谐发展。

再次,“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班级形象,为创造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奠定基础。在这种文化建设环境下,促进班级的和谐与团结,引导学生安分守己,积极维护校园的公平公正,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形成爱国守法、团结互助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是带动班级积极向上的重要力量。班级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中心思想来进行。班级活动要从全体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形成独特的文化,这是班级发展的主要目的。要在方方面面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优秀的班级文化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在组织建设班级文化过程中,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与品德修养,扮演班级文化建设“领头羊”的角色,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以人为本”为视角,从班级文化内涵、建设途径、意义三个方面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海兆,左杨.“以人为本”视阈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02):26-29.

[2]钟淑洁.“以人为本”视阈下的文化强国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14(01):73-76.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篇5

关键词:教育公平德育班风学风

班级是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组成学校机构的基础单位,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最重要、最直接的组织凝聚作用。在针对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探讨中,班级的研究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领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正能量呢?

一、确立教育公平观念实现班级管理

为什么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特别强调教育公平的理念?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破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潜在的“精英教育”理念。在传统教育中,有太多的教育不公平,我们国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实行的是“精英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而不是着眼于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具体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眼中主要是一些升学有希望的、将来能上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是班主任关心、关注的对象,这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班主任的心,一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则排除在班主任的视线之外。

第二、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待学生不公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恶化师生关系,不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

第三、班主任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公平对待学生,意味着班主任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既不偏袒任何一名学生,也不委屈任何一名学生,意味着班主任要是非分明、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既要实事求是看到他们的缺点,也要真心赞扬他们的优点。

二、优化德育教育实现班级管理

班主任应该既是思想教育的实施者,也是道德教育的实施者,故而,班主任既要通晓思想教育,也要通晓道德教育。在一般的情况下,班主任并不知晓两种教育在实质、内涵、方法、功能等方面的区别,在实践当中,通常以道德教育的方法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或者以思想教育的方式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班主任工作只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之一,而不是全部。很多人,包括不少老师,一谈到德育,就想到班主任,认为班主任是进行德育的唯一途径,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很多,比方说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其其他的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校园生活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那种把班主任当成德育唯一途径的想法在实际中是有害的,不仅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而且窄化了德育的途径,不利于对学生全方位进行德育。

三、优化班主任的行为实现班级管理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是学生的措模,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班主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能够为学生树立行为榜样。在某种意义上,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教师管理水平实际上代表和体现了这个班级的管理教学水平。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其在管理决策和日常事物中的行为对整个班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对于教学计划的策划与执行也是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任何决策与行为的失误可能对整个班集体的管理与人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一位优秀的教师也有可能通过决策和行为创造奇迹,使得问题严重的班级管理和班风班纪得以扭转,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魏书生成功管理班级的经验告知我们,班主任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地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行为在班级行为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决策和执行整个班级行为活动的发展和走向,管理和引导着整个班级的行为状态。

四、优化班风学风实现班级管理

班风学风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形象,体现了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理念、思想认识、行为规范和班级精神。因而班风学风的建设水平实质上反映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水平,体现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文化意识。班风学风是巩固与发展班集体的必要条件,是班集体最终形成的综合标志。班旗、班歌、班徽、班训的设计等都是班风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班级最具特色的标志。好的班旗、班歌、班徽、班训不仅能给人以美好而鲜明的印象,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管理。

五、班主任应对对其他班级的管理发挥正能量

一方面,从身份上讲,班主任首要身份是教师,其次才是班主任。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从单个学校范围看,“教书育人”的对象不仅指学校范围内的本班学生,也指学校范围内别班的学生。由于担任班主任的老师的精力、时间有限,且在工作的范围、职责上同一般的普通教师(不担任班主任)有别,故而,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本班学生,教育别班学生是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要少些,这是情理之中的,但绝不是说不要教育别班的学生。

另一方面看,学校的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合力。班主任要组织和管理好本班学生,不仅需要沟本班通科任教师、家长,还需要和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努力。学生在校生活是一个整体,教育在方向上必须一致。班主任在班级里教育学生要守诚信,然而学校的超市里却公然销售伪劣产品、过期商品,学校食堂里的师傅在给学生打饭菜时缺斤少两;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学生要有正义感,然而,学生目睹别的老师冷漠观看学校学生打架而不加劝阻等等。在新的时代,不少学校提出建构学校学习共同体,这是在学校建立教育共同体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冯忠汉、睢文龙、廖时人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篇6

abstract:thetrainingforcollegeteachersisanimportantwayforimprovementofcollegeteachers’professionalqualityandpracticalability,whichisthemaintaskforcollegeteachersteamconstruction.itisanurgenttaskofeachcollegethathowtoestablishreasonabletrainingsystem,widentrainingways,improvethetrainingeffectandarousetheenthusiasmoftrainingteachers.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资培训;效果

Keywords:collegeteachers;teachertraining;effect

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183-01

1高校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个大学大量引进应届毕业生充实各校的教师队伍,他们学历层次高,学有专攻,但实践经验缺乏。其次,许多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相继具有硕士和博士授予权,高质量和高层次的师资相对紧缺,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同时,在教学和科研中,融入当今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也对各个学校的教师培训提出了要求。

2建立高校教师培训体系

高校教师培训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涉及全校各个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师资培训体系,能有效地促进师资培训的效果,形成合理的职称和学历结构。

2.1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高效教师培训的有力工具,每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下发关于教师培训的文件,规定教师培训的主体、教师培训的途径、教师培训的申请备案、教师培训的资金来源、教师培训的考核等一系列环节,由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保障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在每学年之初,各个教学部门应提交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学校进行审核批准,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培训任务,以便从整体来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并保障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

2.2培训管理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参加培训教师的选拔、培训内容、培训渠道、培训经费报销、培训效果考核等环节涉及多个管理部门。要想形成有效的管理,必须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同时形成交流协商机制,以便随时掌握全校的培训情况,可以根据学校的需要,随时调整培训计划,以教师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其次,加强培训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清楚掌握全校的培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培训进行备案,作为培训教师职称晋升和选拔的依据。

2.3培训考核培训考核是高校教师培训体系的重要环节。现今,对于培训人员的选拔、培训内容和途径,许多高校都有清楚的规定,对于培训考核,虽有考核规定,但由于学科分布、时间跨度、考核指标等原因,使得培训考核难于实际操作,无法来检验实际培训效果。学校应出台关于教师培训考核的文件,以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指标来衡量教师培训的效果,以此来制定奖励和惩罚措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培训结束后,应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把个人的培训内容传递给同学科的其他教师,提高培训效率。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出台《教师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人事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师资培训的执行、监督与考核工作。

3拓宽高校教师培训途径

3.1当前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当前高校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主要有高级研修班、国内访问学者、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骨干教师进修班、高等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助教进修班、岗前培训、社会实践、单科进修、短期研修班、讲习班、出国进修、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和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3.2建立高校教师培训的若干平台由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出面,在国家重点科研院所、重点高校设立高校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对基地的运行、管理、效益等进行定期评估。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掌握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信息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信息支撑,使广大教师能够分享教师培训学习内容。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多渠道选派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到国外培训深造。

3.3探索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在高校教师培训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培训学习与管理的信息化、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和培训资源的网络化,提高培训效率以更好地提升培训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借助互联网络突出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网络的教育资源来对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及学校整体质量的一种新的培训形式。

4分层次进行高校教师培训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学校的学科建设,把教师纳入到学科梯队中培养,对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分层次来进行高校教师培训。

4.1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核心,通过国外进修、高级研讨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途径,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使这部分教师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前沿方向,带领所在的学科团队进行研究,在本学科领域中具有国内领先的地位,以此来促进学校的知名度。

4.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骨干教师是学科建设的中流砥柱,加大骨干教师培养,从中选拔出一些业务优秀,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后备学科带头人,通过校内公派出国、高级研修班、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等途径,使他们通过培训把握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方向,具备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团队建设的能力。

4.3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正处在成长时期,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学历的晋升方面,于此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通过岗前培训,单科进修、社会实践等途径了解教育基本理念,掌握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弘,张宏民,唐澍.陕西省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研究[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

[2]贾东风.拓宽教师培训途径,切实提高培训实效[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2).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篇7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81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所以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是目前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永恒课题。反思与总结笔者几年来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和做法,有以下几条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此愿与各位班主任分享。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是中国流传已久的通俗名句,意思就是你想把铁打成你想要的形状,自己得先有打铁的实力,比喻做任何事都需要实力。因此,笔者认为提高班主任工作第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增强班主任的实力和魅力。

作为班主任教师,在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功底和完善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要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对新概念、新思潮正确地加以分析,才能跟得上形势,与时俱进,适应一茬一茬的学生,而班级管理效果保持良好。首先,笔者经常收看、收集与教育有关的信息,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其次,笔者经常和其他班主任互相交流自己的管理经验,有失误的败笔,也有成功的喜悦。大家在互相交谈中多了几份留意和思考,多了几份关注和细心。同行间的交流与思考似一道强劲的催化剂,加快了班主任成长的步伐。再次,笔者还勤写教育日记,写同孩子们相处的成长故事,不断思考和反思自己班级管理的得失,从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或“吃一堑长一智”。最后,要注意个人形象。马卡连柯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应该是一切美好的化身,是自己仿效的榜样。因此,每位班主任要极其注意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个人形象,它包括衣着朴素、仪表端庄、举止从容、办事认真踏实、谈吐文雅含蓄而富有人情味、待人谦虚谨慎等。如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会经常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怎样处理突发事件,这也是对班主任修养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不论发生任何情况,班主任都要保持冷静大脑,不简单急躁,不采取过火行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要从容地应对。

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这是中国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因此,笔者认为提高班主任工作第二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制定一套班级教育管理的规范制度,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严格要求学生,制定一定的班规、班纪,是管理好班级的需要。为此,笔者在接班时都要制定详细、具体、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如学生考勤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升国旗及大型集会活动制度;学生礼仪规范;学生行为安全规范;课堂纪律常规;考试纪律制度;体育锻炼纪律制度;公共财物管理制度;作业管理制度等。但谁去执行,笔者就在班上设立常务班委会全面负责整个班级的正常运转,而通过值周班委处理日常班级事务。常务班委会成员实行竞聘制,值周班委则由班干部实行自由组合轮岗制。另外,还设立班级监察组,让学生管理学生,使学生的管理从人治到法治,最终实现“自治”。

三、“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是一则谚语,意思是一个篱笆想要稳固就需要三个桩的支撑,一个人之所以有成绩成为好汉是因为有他人的帮助。因此,笔者认为提高班主任工作第三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和维护班级科任教师形象,让班干部和班级科任教师成为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和推动者。

要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组建一个成功的班级,首先班主任要通过委任、竞选、自荐等各种渠道选择一些品学兼优,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乐意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根据他们的性格、能力的差异,安排相应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和大胆地使用,建立一支肯干、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实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分工制度,使班级中每个人都有事做,班级中的每件事都有人负责,班级中的事都由学生自己管理,由班委成员主要负责,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并提高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作为班主任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善于做学生的“助手”,这样,不仅学生能力得以展现,班主任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更好地提升自己。其次,维护班级科任教师形象。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资料表明:一个学生是否喜欢其科任教师,直接影响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而一个班级的学生是否对其科任教师产生好感,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学风和班风。因此,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能否维护好科任教师的良好形象事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维护好科任教师的良好形象呢?笔者摸索出了以下几点经验:一是要加强联系、增进了解。班主任要了解科任教师的特长、优势及工作中的困难,并积极协助科任教师抓好教学工作。班级中该科目的成绩提高了,该科任教师自然也就有了良好的形象。二是要尊重他人,甘当“配角”。班主任在科任教师面前不以领导自居,不以“真理”自居。要尊重科任教师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教学安排和选择,并积极帮助教师,为他们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创造条件。三是要为科任教师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主要表现在家长或哪些学生对教师有意见时,要正确处理,引导正确的舆论,绝不能在学生或家长面前贬低或嘲讽科任教师。通过维护科任教师形象,共同促进班级学风的发展,从而利于班级管理。

四、“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

这是当今世界上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最成功的演说家之一博恩・崔西的名言。因此,笔者认为提高班主任工作第四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要为班集体确立明确、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并为实现目标采取可行的激励措施。

俗话说,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罗盘。同样,班级也应该明确奋斗目标。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压力,有了压力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再加上踏踏实实的行动,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班集体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和确立。一是直接提出法:一开始就为班级提出明确的目标,而后围绕着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二是间接提出法:先开展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集体活动,让学生见到集体活动的效益,体验到集体活动的快乐,待出现建立集体的意向后,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班集体目标。确立的班集体目标有学习目标、纪律目标、卫生目标、各种集体活动目标。目标确立后,班级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就会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也为创建优秀班集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笔者在接任七年级新生班主任时,在开学前学校组织的入学培训期间,笔者就给班集体确立培训目标。培训期间有各种集体活动,如拔河比赛、队列比赛和竹竿舞比赛等,笔者都确立目标。当然为实现目标,笔者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如进入决赛,给学生观看学生喜欢的电影或举办学生爱参加的烧烤活动等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说明能在教学中进行激励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也是如此,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激励教育才是真正的管理艺术。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篇8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相应的咨询辅导机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扶持,营造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将心理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教务处、心理教师、优秀班主任为成员的研究小组,保障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将心理健康课排进课表,不定期举行团体辅导活动。加强师资培训,将心理教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配备专职心理老师两名。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对班主任在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与班主任交流、探讨心理健康有关案例,及时解决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班级管理的支持功能。

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化氛围,心理教研组定期出版心理教育专刊,每周一、三开通心理校园心语广播,在楼道进行主题布置,通过组织参加艺术节、班队活动、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等,营造发展个性、师生平等的和谐教育氛围。

2.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心理教育途径与策略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研课题研究,作为自治区科研课题《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策略》的研究学校之一,在总课题组有效指导下,不断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和层次。

3.构建“课堂渗透,心理咨询室强化”课堂模式

桂林市心理健康课教研活动多次在我校开展。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打造“知心小屋”,建立“知心姐姐”形象,全天开放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教师轮流值岗。同时开通了心理校园心语广播,设立了心理信箱,并通过QQ在线、电子邮箱等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我校的心理辅导室多次接待了各县区教师的参观、咨询。

四、构建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健康工作活动模式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

1.设计各种社会体验活动,塑造健康人格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学校设计各种活动,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如,红领巾义卖、我为伙伴添新衣、到福利院与老人做伴等感恩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2.进行个别帮扶,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温暖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教师与每一个福利院的孩子、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等结对帮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联系卡,建立心理教师与特殊学生互帮关系。

3.社区联动、家校结合

积极与社区联动,共同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开展的我是社区小卫士、我与邻居共度中秋、感恩社会等活动。家庭是形成学生性格品质最重要的场所,要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人格。班主任定期与家长联系,对于存在问题的孩子要从家庭中寻找根源,共同解决孩子的问题。加强对家长心理教育的培训和辅导,如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培训、六年级的毕业班家长培训等。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学校将围绕“健康人生教育”特色建设方向,不断深化心理将康教育工作研究,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篇9

寝室长制度初步研究

寝室是班级的细胞,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在课堂之外进行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对班风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寝室长是班级管理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的收集反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班级事务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班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目前,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以寝室为突破口的优良班风建设探索。冯万里和乔林从寝室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寝室人际关系建设和寝室网络建设等几方面研究,探寻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董美娟等通过调查分析寝室文化与优良学风的相关联系,探讨通过寝室文化建设创建优良学风的有效途径。顾晶晶探讨如何利用宿舍这块阵地,通过发挥寝室长的作用来教育和管理学生。王春英、刀筱芳针对学分制下寝室管理的重要地位,以及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寝室长在学校制度的快速传达理解、学风建设、安全稳定工作、正确价值观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寝室长培养的一些有意义的思考。这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寝室长与班风建设有着重要关系,但在寝室长制度建设及何种寝室长制度对班风建设效果更为明显等方面,上述学者并未展开深入研究。

研究充分结合本校情况,为学校在寝室长制度建设和推广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并多元化班风建设途径。

培养对象和方法

对象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选取研究者所在院系的全部大二学生寝室(共210间,其中东四170间,东八40间)为研究对象,随机抽选三分之一寝室实行寝室长固定制度,三分之一寝室实行寝室长轮岗制度,还有三分之一不设寝室长。制定班风量化考核制度,对每个寝室成员进行评分,取平均值,考察实行寝室长制度一个周期(3个月)后各寝室的班风量化考核均值的变化。

学风量化考核表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学风量化考核表,本研究根据校本情况和研究需求制定此表,在研究者所在班级已施行一年。该量表共有5个项目,包括学习情况、日常考勤情况、校级校规、公寓管理和集体活动。基础分值总分为100分,不同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有加分或减分项目,每周统计一次。

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Yij=μ+Si+Zj+Lk+BijkXijk+eijk。其中,Yijk是班风量化考核均值,μ是班风量化考核均值的最小方差,Si是性别对班风量化考核均值的影响,Zj是寝室长制度对班风量化考核均值的影响,Lk是寝室成员学历对班风量化考核均值的影响,Bijk是班风量化考核初始值的回归影响,Xijk是班风量化考核初始值,eijk是随机误差。采用分析软件SaS9.2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不同寝室长制度的寝室在班风量化考核表得分均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施行寝室长流动制的寝室成员在班风量化考核的得分显著高于施行寝室长固定值的寝室成员,如表。

研究发现,相对于无寝室长制度,实行寝室长固定制和寝室长轮流制均极显著提高了班风量化考核的得分,而相对于寝室长固定制,寝室长轮流制也对班风量化考核得分有显著提高。

上述结果显示,寝室长作为班级管理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推行的寝室长制度中,寝室长流动制比寝室长固定制在改善班风上拥有更大的优势。究其原因,当代大学生相当一部分都具有从众行为,极易受身边的同学影响。而在大学时期,接触最多的就是寝室成员,也最容易受到同寝室成员特别是寝室长的影响,所以在寝室中选拔一名合格寝室长对班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寝室长轮流制度能更好的调动全寝室成员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意识,从以前的“飞龙在天”升华为现在的“群龙无首”,达到共同进步,值得在学校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冯万里,乔林.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促进优良学风形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2]董美娟.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

[3]顾晶晶.浅谈高校学生宿舍舍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3)

[4]王春英,刀筱芳.寝室长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5)

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篇10

【关键词】班级文化 德育功能 内涵与作用 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40-01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正确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班级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班级的物质文化,主要是班级集体所占有使用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客观的学习、生活环境。如班级中的图书角、多媒体等一切物质形式的教育措施;班级的制度文化,包含着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结构。最高层次的班级精神文化则是班级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关的学习、文艺、体育、卫生等的文化活动,以及思想观念的文化综合。特别是班级的思想观念文化,如班集体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等,构成了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在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物质、制度与精神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具有文化和教育气愤的文化环境。它不仅能直接体现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与教育和学习相融合的外部文化环境,既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消除长期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又能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的。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建立和健全班级激励机制;完善学生品格,鼓励自我发展;积极开展小组竞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精神层面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是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学生进入班级这个组织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尽自己的义务,承担对集体的责任;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要遵守各种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那些与集体规范相违背的言行,学习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

3.班主任的组织引导。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风格直接反映于班级的文化风貌。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关注下列策略:

(1)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