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十篇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十篇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8:21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篇1

作者单位:342300江西省于都人民医院儿科孤独症患儿的护理应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关心孤独症儿童的同时也应关注其家长,并让家长认识到在孩子的训练教育中家长起着主导作用。多与患儿沟通,尽量满足患儿的爱好及生活习惯,尽快帮助患儿熟悉医院环境,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加强对患儿家长的营养教育,增加患儿食物摄入的种类,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根据患儿就医主要疾病给予相关的对症护理。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婴幼儿期以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或刻板行为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1],患病率为5/10000~10/10000,随着临床诊断标准、公众意识的提高其患病比例呈上升趋势,虽然目前尚未报道能治愈或改善孤独症的症状药物,但在临床护理中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孤独症患儿因其他疾病到医院就医。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这些患儿,提供更专业的帮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11语言发育障碍语言发育迟缓与障碍是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典型的特征是语言发育迟缓,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会讲话,约50%的患儿根本无口语表达能力,甚至终生保持沉默,也是患儿就医时的主要原因。部分患儿虽然说话不晚,但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存在着明显异常,经常是答非所问、自言自语、缺乏肢体语言、缺乏主动与人交谈的能力。不能正常应用人称代词,常将代词混淆用错。严重者表现有语音和语音节律方面的障碍,类似于聋哑儿童。

12社会交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是儿童孤独症最常见的症状,在婴儿期表现为眼球接触回避,在儿童期缺乏对父母的安全性依恋感,对父母的亲近没有愉,被陌生人拥抱时不会紧张害怕,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受到伤害时不会寻找亲人的安慰。缺乏主动与人交往,不愿建立个人间的友谊和不了解他人的感受和缺乏同情心,喜欢独自活动,对集体活动无兴趣,甚至主动回避。年长后表现为行为自封孤僻,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

1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孤独症患儿与一般儿童的活动和兴趣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行为、兴趣及活动模式呈局限性、刻板性和重复性。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和游戏不感兴趣,但对个别物品或活动依恋,喜欢固定的节目或重复某一简单的动作,某些患儿还有维持环境不变的愿望,不愿改变生活规律和环境中的细节,稍有改变便感到不安和烦躁。

14智力发育与感觉异常儿童孤独症在智力发育方面25%患儿智力正常,25%轻度智力障碍(iQ50~70),50%存在中重度智力障碍(iQ≤50)。孤独症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人。但个别患儿智力发育呈“岛状”特殊现象,表现对音乐、绘画、计算和机械记忆有超常的能力[2]。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着感觉异常,如对某些声音特别喜好或恐惧、有些则表现为对某些视觉图像的喜好或恐惧。患儿感觉迟钝,不喜欢被人拥抱或亲近。

15孤独症的治疗儿童孤独症病因至今尚不明了,临床治疗以减轻症状、改善语言功能、矫正行为、提高自理能力为治疗目的。多采用综合疗法,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进行系统的、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教育训练和行为矫正,并以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211患儿心理护理住院患儿常见的心理反应有:焦虑和恐惧(是住院患儿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依恋性增强、缺乏安全感、出现退行、自卑等[3]。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多与患儿沟通,尽量满足患儿的爱好及生活习惯,尽快帮助患儿熟悉医院环境,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应加强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对患儿退行不能训斥,应耐心帮助患儿纠正,对患儿有益的主动行为加以赞扬,增强患儿的自信感等。同时尽量提供机会让患儿表现自我,对患儿的良好表现(如打针不哭、自我照顾、对医护人员有礼貌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212患儿家长心理护理在关心孤独症儿童的同时也应关注其家长。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反应多为紧张和焦虑,急于求成和期望过高,压抑沉闷和缺乏信心,过于依赖和过分顺从等[4]。护理人员要专心倾听家长的谈话和认真解答家长的提问。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向家长介绍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慰家长。认真倾听其诉说,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并让家长认识到在孩子的训练教育中家长起着主导作用。对于过分顺从儿童的家长,要鼓励家长尽可能理解和宽容孤独症孩子。

22饮食护理孤独症儿童选取食物种类范围狭窄、严重地偏食挑食,有许多患儿有偏食某类食物、抗拒某种味道或颜色的食物、不想吃饭或异食癖等饮食习惯。导致多数孤独症儿童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膳食摄入量普遍不足,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6、叶酸、钙和锌摄入量严重不足,这些营养素对患儿的脑发育和维持脑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物质[5]。加强对患儿家长的营养教育,协助制定饮食计划;指导家长在游戏中或孩子感到饥饿但还没有饿得很厉害时引进新食物,减少患儿对该食物的抗拒性,以增加患儿食物摄入的种类,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这对孤独症患儿的康复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23对症护理根据患儿此次就医主要疾病给予相关的对症护理。对于不配合的孤独症患儿,应有家长陪护,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一起尽快找到能让患儿接受的方式,完成治疗。有些孤独症儿童只愿与特定的、长期在一起的人发生肢体接触,尽量固定护士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连续的护理,多关心、爱护患儿,使患儿得到亲人般的关爱,鼓励家长把患儿喜爱的玩具和物品带到医院,以解除寂寞,减轻分离性焦虑,使之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在条件许可时可先教会陪护人,必要时与护理人员一起完成治疗、护理。

3体会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其严重的语言障碍和社会交往障碍及刻板重复的行为致使大部分儿童不能融入社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我们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慰家长,并告知家长孤独症并不是不治之症,如早期积极采取治疗是可以改善预后,同时开展早期的家庭训练对促进儿童技能发展是十分有效的[6],从而使家长放下心理包袱,坦然地接受现实。定期举办培训班,内容包括孤独症的概论、评估、训练方法和原则,使家长了解和掌握孤独症训练方法和原则,提高家长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家长对孤独症儿童应保持耐心和热心,与其建立正常的亲子感情,避免对孩子冷漠、打骂、责罚,合理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有步骤地进行强化和鼓励孤独症儿童行为改善。正常的孩子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日常生活的操作,而且了解每一步的意义,但对于一个孤独症儿童来说可能要很长的时间,甚至要用数年时间来教导,因此家长在对孤独症儿童日常生活的操作训练时要反复进行,对于他们自身的变化和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妥善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与生活工作的关系,并与医生保持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开展家庭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结构化训练教育,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邹小兵,静进发育行为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3265.

[2]李国瑞,余圣陶自闭症诊断与治疗研究动向综述心理科学,2004,27(6):14491450.

[3]谢美云儿科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512.

[4]陈妙盈,邹园园儿童孤独症家长心理反应的调查及对策现代临床护理,2008,(10):89.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问题;对策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全面发育障碍的疾病,主要是在社交技能、认知和交流等多方面存在障碍的发育障碍(包括发育延迟和扭曲),多数患儿在智力、学习、语言表达、环境适应、与人交往等方面表现差[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但综合治疗对多数患儿有重要帮助,其中少数可获明显好转,但多数患儿远期预后欠佳。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就诊并确诊的102名孤独症儿童家长,其中母亲81人,父亲21人,年龄26~39岁,平均31.4岁,有固定工作的69人,工作不稳定33人。

1.2方法

1.2.1量表及问卷采用状态焦虑问卷、Zung抑郁量表[2]、90项症状自评量表[3]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析。

1.2.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

从表中可见孤独症儿童家长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依次为:紧张焦虑、悲观抑郁、信心丧失、自责自罪。

2心理问题评估分析

2.1紧张焦虑由于家长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难以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实,四处求医,认为孩子会致残,且因为孩子与人交往障碍、行为异常等,时常担心孩子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周围人的无知嘲笑等,常常感到紧张不安、顾虑重重、焦躁。

2.2自责自罪多数家长在了解一些相关疾病知识后,认为自己为了个人的发展而疏于在妊娠期情绪的不稳定、患病、自行用药、在孩子的婴幼儿期未尽到照顾和关爱孩子的责任、生活压力大、对孩子的不正当教育、在孩子婴儿期出现的初期症状未及时发现就诊等等因素造成家长的自责自罪心理。

2.3信心丧失大多数孤独症患儿即便接受了良好的治疗和训练也难于达到正常同龄儿的水平,同时因治疗和训练持续时间长、见效慢、孩子不配合、难照顾等,还需承担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家长信心丧失。

2.4悲观抑郁孤独症儿童预后差,多数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感知觉、语言、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部分症状在孩子成年后持续存在甚至加重,使家长过分担忧孩子的将来,产生悲观抑郁的心理。

3对策

3.1紧张焦虑在与家长接触时应热情耐心,态度和蔼,认真倾听家长的倾诉,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好知识宣教,安慰家长,认真解答疑问,帮助正确认识疾病,勇敢面对疾病,培训家长指导孩子与人相处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技巧,减轻孩子受伤或伤人。

3.2自责自罪帮助家长正确面对疾病,与孩子建立正常、良好的亲子感情及关系,合理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会家长妥善处理孤独症儿童的照顾、训练与生活、工作的关系,有助于帮助家长克服自责自罪的心理。

3.3信心丧失对家长表示理解,使其知道早起治疗、驯良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帮助和指导进行有效的家庭训练,患儿改善和取得进步及时鼓励,让家长和患儿看到希望。

3.4悲观抑郁与家长保持长期的咨询随访关系,开展结构化训练教育,采取积极长期的干预措施,改善预后,帮助取得相关社会机构的支持[4],提高患儿的自我照顾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9-571.

[2]沈渔.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0-252.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篇3

全国助残日的邀请函范文一

在第XX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区残联、区妇联、区民政局等部门将携手举办一场单身残疾人交友联谊活动。

本次活动全程免费,并精心设计了才艺表演、活动游戏等项目和近距离接触环节,活动结束后还将提供交友跟踪服务。

只要你是符合婚姻法规定,年龄在20周岁以上的单身肢残、听障、视障、语障的残疾人都可报名。同时也欢迎有意与残疾人交友的单身健全人人士参加。

报名时间

即日起接受报名,截止到4月30日

报名方式

1.通过村、社区协助向街道、乡镇残联报名

2.向大港风红娘工作室(星中路2号,芝兰社区一楼,86123599,微信公众号bl_hhn)直接报名(需填写《北仑区首届残疾人交友联谊会申请登记表》)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86123229或各乡镇、街道残联。

玫瑰相约、心手相连,因为有你、所以精彩。本次活动将让参与者体验一次别开生面的交友体验,希望广大单身残疾朋友和社会爱心人士踊跃报名参与,展示自己,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也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推荐身边的单身残疾人参加。活动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我们将会根据报名顺序通知参加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如您没有接到通知,请关注我们下次活动。

邀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全国助残日的邀请函范文二

各镇街、区直局以上单位、各商协会会员企业:今年5月17日是第XX次全国助残日,为增强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促进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拟于5月15日在番禺区行政会议中心大礼堂举办以放飞心中梦想扬起生命风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活动时间2017年5月15日(星期五)

下午2:205:10时

活动地点

番禺区行政会议中心大礼堂

活动议程

(一)颁奖仪式

1、播放区残联工作总结片;

2、区政府副区长、区残联主席麦洁萍致辞;

3、市残联领导致辞;

4、为20xx年番禺区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20个突出用人单位颁奖;

5、为番禺区首届残疾人书画比赛获得者颁奖;

6、为番禺区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首届演讲比赛获奖者颁奖;

7、番禺区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启动仪式。

8、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卢一先讲话;

(二)拍卖首届残疾人书画比赛获奖书画作品

(三)访谈及演讲

1、访谈韩丽嫦(沙湾镇残联理事长,镇街残联理事长代表);

2、张小敏(广东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插花冠军,残疾人职业技能能手代表,肢残三级);

3、梁树辉(康复中心特殊教育老师代表);

4、江海豪(石碁镇专职委员,番禺区十大好人;专职委员代表,肢残四级);

5、何锦玲(广东省自强模范,残疾人自强创业模范代表;视力一级);

6、番禺区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首届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演讲。

邀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全国助残日的邀请函范文三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践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省的残疾人事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科学健康的发展,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采取有力措施补短板、兜住底,保证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道迈向小康社会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此,我们要以第XX次全国助残日为契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切实为残疾人解难事、办实事,组织开展好我省的全国助残日活动。

一、活动主题

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

二、活动背景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十二五期间,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工作,支持省、地市级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建设,开展贫困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工作,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家庭康复试点。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总数的0.11%,约为11.1万人,其中,多数由儿童孤独症导致。由于儿童孤独症的特殊性和严重性,需要系统的康复教育和训练,而康复教育训练和服务资源相对不足,随着孤独症儿童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大,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

三、活动措施

(一)召开专题会议。

各地残工委和残联要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本次助残日主题,专项研究部署助残日活动,认真分析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工作面临的工作重点和难点,研讨对策与措施。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

1、各级政府和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文件精神,深入了解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的基本状况及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

2、卫生计生部门要发挥部门及系统的优势,建立健全0-6岁孤独症儿童筛查、诊断和治疗康复的衔接机制,在儿童心理卫生服务体系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监测范围,继续加强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促进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3、民政部门要积极研究改善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在孤独症儿童家庭的落实,扶持民办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发展,开展社区家庭康复,为社会组织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4、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加强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鼓励地方依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接收孤独症儿童,保障适龄孤独症儿童入学,并针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单独的课程设置,增加内容,培养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教教师,帮助孤独症儿童接受教育。

5、妇联组织要在开设面向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在线咨询、家教讲座和心理疏导,宣传科学的孤独症儿童养护方法的同时,开展面向公众的孤独症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6、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驻军和武警部队要采用送温暖、志愿者助残、巾帼建功以及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助残活动。

7、各级残联要积极探索发展成年孤独症患者托养服务,提高孤独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帮助孤独症患者实现辅就业。

8、各市要邀请党、政、军负责同志在全国助残日期间,走访慰问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机构、特教学校、康复托养机构、扶贫基地、福利企业,勉励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自强、自立,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宣传要求

(一)各市残联要提早向当地党委宣传部门就第XX次全国助残日的宣传工作进行汇报沟通,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做好助残日期间宣传报道工作。

(二)各地要组织新闻单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报道当地全国助残日活动的同时,要深入基层,深入残疾人工作实际,走进残疾人家庭,了解和报道残疾人的真实情况和需求,关注孤独症儿童家庭的诉求。

重点展示好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残联组织积极推进孤独症群体利益保障和康复服务所取得的成果,报道好社会孤独症组织和服务机构在加强管理、提供服务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讲述好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感人故事。

(三)各地在组织开展当地媒体走基层活动的同时,配合全国百家媒体走基层和省级的集中采访活动,紧密围绕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工作进展情况,以组织记者赴基层采访为主要实施模式,宣传视角下沉,积极挖掘残疾人基层工作报道亮点,推出一批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优秀经验和先进典型。

(四)各地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门户网站、新媒体、手机短信、公共大屏幕、宣传橱窗等媒介的作用,采用制作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画、设立和刊播公益广告等方式,广泛普及孤独症及康复工作的有关知识,增进社会对孤独症的了解和重视,动员社会爱心人士积极投入孤独症和残疾人服务领域,营造人道、人权、人文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营造健康有利的舆论环境。

五、情况汇总

各市要早动手、早安排,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圆满。

要做好典型经验材料的收集汇总和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分别于5月10日前和5月22日前把当地组织开展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活动开展的情况总结报省残联宣文部,请同时发送电子邮件。

地址:太原市劲松北路5号(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省残联宣文部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篇4

美国电影《良医妙药》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个关于儿童罕见药研发的案例,其故事情节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两个孩子开始。这两名小孩均得了一种罕见的遗传类疾病——庞贝氏症(pompeDisease)。其父亲约翰一路求医问药,但最终因为该疾病极为少见而无药可救。由于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这样白白死去,约翰决定背水一战,自己投资兴建医药工厂,研发治疗庞贝氏症的药物。后来,约翰发现希尔博士的新药研究有望治愈此症,但患有庞贝氏症的孩子随时可能发病而死亡,与死神赛跑故事由此展开……

儿童临床试验之难

影片中约翰的儿童临床药物研究面临一系列的现实困难。一方面,儿童临床试验需要在大型医院内进行,但是因为收益低、风险高等因素,很难找到医院为其提供条件进行新药临床试验。那么,约翰是否愿意用自己的孩子为这种新药做试验呢?就算可行,其仍旧面临伦理道德和儿童保护相关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约翰找到对治愈庞贝氏症具有一定疗效的新药后,其上市过程中仍旧将面临重重难关。例如,由于罕见病患病人群数量少,申请难度大,在政府审批手续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将面临重重关卡。

事实上,影片所反映的现象也正是现如今真实情况的写照,儿科临床试验的开展确实存在诸多困难,也一直是儿科药品研究中的主要阻碍。这其中包括对知情同意书的理解、受试儿童的招募、经济补偿、医学伦理道德以及儿童的依从性等各个方面。例如,儿科临床试验家长是主要的决策者,儿童在受试过程中接受药物治疗和各项检查往往会恐惧、痛苦与不适,这使得儿童的招募和完成所有治疗变得异常困难。而罕见病儿童药的研发更是难上加难。

罕见病"青睐"儿童

顾名思义,罕见病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大部分的罕见病都是遗传性疾病,多由出生后发现,因此,许多罕见病在儿童身上多发,尤其集中在低龄儿童中。

国内较为人熟知的罕见疾病包括: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成骨不成症(俗称玻璃娃娃)、高血氨症、有机酸血症、威尔森氏症等。

如何让"孤儿药"不再孤独

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而"孤儿药"则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从可获得性、可负担性两方面看,目前我国"孤儿药"的现状很不乐观。药物基本依赖进口,上市数量少,远不能满足罕见病治疗需求,而且价格昂贵、进入基药和医保目录少、报销比例不高。比如我国戈谢病患者大约有1000人,但没有治疗这种疾病的国产药物,完全依赖进口。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睡眠障碍;穴位神经;儿童孤独症;气质

1943年Kanner[1]首次发表孤独症相关的论述后,儿童孤独症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严重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30~40/10万,男孩是女孩的4倍[2]。我国大约有60万儿童孤独症患者,其中典型、严重的患儿推算大约有2~4万[3]。但该症至今病因不明。近年来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研究迅速增多,除病因机制的研究外,孤独症相关临床表现及伴发问题也日益得到重视。临床资料和现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是孤独症最常伴发的问题之一,其患病率在44%~86%,高于正常发育儿童的9%~50%[4-7]。而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复杂且尚不明确,其中内在的生物学或基因异常改变了脑的结构功能或生化代谢是一个主要的考虑因素[8-9]。气质类型是影响睡眠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会有不同的睡眠行为[10-11]。HanS穴位神经治疗仪利用祖国传统医学的原理,对调节神经传导及神经生化代谢有明显效果[12]。本研究应用HanS穴位神经治疗仪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睡眠状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2013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身医学科进行鉴定的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6±1.32)岁,所有患者均由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标准诊断[13]。

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3~12周岁者;(3)能坚持治疗60d(即一疗程),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年龄>12周岁者;(2)不能排除有儿童精神分裂症、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和Rett综合征;(3)不能坚持疗程治疗、中途脱落者。

1.5治疗方法

1.5.1试验组穴位神经治疗+认知行为康复训练。穴位神经治疗取穴:根据李月等[14]采用针灸穴位对睡眠障碍的治疗观察,取百会、神庭、印堂、神门、安眠、三阴交、太溪共7个穴位,1次/d,30min/次。每周治疗5次,2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一疗程。同时接受宁夏自治区残联康复中心进行的认知行为康复训练,1次/d,60次为一疗程[15]。

1.5.2对照组只进行相同内容的认知行为康复训练,由宁夏自治区残联康复中心完成。

1.6评价标准睡眠情况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中文版》[16]包括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白天嗜睡8个层面进行观察。《3~7岁儿童气质量表》[17]分别从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9个维度评价其气质类型及情况。两组患儿均由共同生活的家长分别在治疗前后填写,由专业人员进行评定。结合CSHQ量表量化评定标准:CSHQ总分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

2结果

2.1两组总疗效的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00,p=0.001),说明神经穴位治疗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睡眠状况总体有效。

2.2两组治疗前后CSHQ评分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CSHQ总分、睡眠焦虑层面、异态睡眠层面等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2.3不同年龄组疗效的比较将试验组患儿按年龄段分为年龄≤5岁组23例和年龄>5岁组7例,年龄≤5岁组的有效率78.3%(18/23)略高于年龄>5岁组的42.9%(3/7),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3.203,p=0.153)。说明治疗的年龄和时机对之后的疗效影响不大。

2.4两组不同气质类型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对两组患儿不同气质类型的构成比进行字2检验,样本量过小时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由此可得两组各个气质类型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睡眠障碍在神经发育障碍的儿童中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孤独症儿童尤其突出[18]。儿童的睡眠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对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9]。而孤独症的睡障碍的机制可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GaBa、褪黑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有关[10]。神经穴位治疗会引起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发生变化,进一步调节这种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改善患儿睡眠障碍症状[12]。

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其应用于儿童孤独症治疗却开始于近几年,但已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9]。神经穴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儿童孤独症的总体睡眠问题(p

综上所述,神经穴位治疗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睡眠问题有良好的效果,为孤独症及相关伴随症状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不仅能促进患儿本身病情的改善,也能极大地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KannerL.Childpsychiatry[m].thomas,1957:739.

[2]Gelderm.oxfordtextbookofpsychiatry[m].oxfordUniversitypress,1989:789-800.

[3]杨晓玲.儿童精神障碍及行为问题的矫正[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86.

[4]mingX,Brimacombem,ChaabanJ,etal.autismspectrumdisorders:concurrentclinicaldisorders[J].JChildneurol,2008,23(1):6-13.

[5]RichdaleaL.Sleepproblemsinautism:prevalence,cause,andintervention[J].DevmedChildneurol,1999,41(1):60-66.

[6]SoudersmC,masontBa,Valladareso,etal.Sleepbehaviorsandsleepqualityin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J].Sleep,2009,32(12):1566.

[7]Krakowiakp,Goodlin-JonesB,Hertz-picciottoi,etal.Sleepproblemsin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developmentaldelays,andtypicaldevelopment:apopulation-basedstudy[J].JSleepRes,2008,17(2):197-206.

[8]金宇.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睡眠障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9):680-684.

[9]owensJa,Spiritoa,mcGuinnm.theChildren’sSleepHabitsQuestionnaire(CSHQ):psychometricpropertiesofasurveyinstrumentforschool-agedchildren[J].Sleep,2000,23(8):1043-1052.

[10]RichdaleaL,SchreckKa.Sleepproblemsinautismspectrumdisorders:prevalence,nature,&possiblebiopsychosocialaetiologies[J].SleepmedRev,2009,13(6):403-411.

[11]杨少萍,吴汉荣,张斌,等.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与气质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9(27):739-740.

[12]韩济生.针刺镇痛原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240.

[1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22.

[14]李月,苏标瑞.针灸加穴位贴压治疗睡眠障碍14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31.

[15]严愉芬,韦永英,陈玉华,等.针刺对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7,27(7):503-505.

[16]李生慧,金星明,沈晓明,等.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中文版制定及测量性能考核[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176-180.

[17]洪琦,张风,周胜利,等.儿童气质测查量表的修订和标准化[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135-138.

[18]赵雪晴,赵聪敏,吴至凤,等.32例自闭症儿童的睡眠相关问题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2):2196-2198.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急症手术;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对于病人而言既能解除病痛,又是创伤的经历,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感到害怕和焦虑,恐惧,抑郁或情绪激动等,此可削弱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影响创伤的愈合和手术的效果。评估外科病人的常见心理反应,识别并判断其所处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1]。调整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急症手术患者84例,其中男21例,女63例;儿童2例,青年30例,中年48例,老年4例。通过调查这些患者心理状态发现,有6例对疾病不知情,这些患者多是年龄大或小,文化程度低,或已昏迷的患者。余78例对病情有所了解,这些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如下:害怕,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心理护理

平素健康的人突然需要手术,会因为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手术无论大小,对于患者而言,都是一种刺激,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与烦躁情绪,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增强,尤其关心自身病情的变化。而病情轻重,年龄大小,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经济条件悬殊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较大的影响。现采用与患者及家属直接交流的方法,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从而影响、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发挥医疗效果的最佳作用。

2.1各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

(1)儿童患者情感表露直接单纯,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低下,无自理能力,难以配合临床护理。主要存在着困惑不安和反抗心理。(2)青年患者富有幻想,怀疑,主观感觉异常敏锐。主要有悲观心理和自强心理。(3)中年患者社会角色突出,既是家庭的主导者,社会的中间力量,也是决定个人事业成就关键期和高峰期。主要有忧郁、多疑、回避和忘我心理。(4)老年患者生理机能衰退,心理功能也降低,产生各种心理负担,表现出思想顾虑重重,流露出衰老感,严重的可致情绪和性格的改变。主要有否认、不安、焦虑和悲观心理。

2.2护理措施

(1)急症患者病情急,发展迅速,变化快。主要以减轻症状,优先考虑治疗,满足生理需要为重点。热情主动地入院接待,使其尽快适应病人的角色,消除顾虑。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和等特点对其讲解介绍疾病的知识,结合病情进行心理疏导。儿童患者则加强服务,以正面评价为重点;青年患者给予鼓励引导;中年患者则以心理疏导为重点,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增强信心,调节消极情绪状态,消除后顾之忧,配合治疗。老年患者则尊重关心,增加交流,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理念。(2)对于不同的手术患者,工作均要耐心细致,富有关心和爱心,一视同仁,使他们信赖医务人员,解除患者陌生孤独心理。要支持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尽量减轻患者生理上带来的痛苦。态度真诚亲切,有效沟通,着装规范,注意自己言行举止,避免不必要误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个别进行针对性护理,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也可换位思考,根据患者病情及其他各方面情况作出最佳的护理方案。家属及单位也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促使患者建立新的心理平衡,以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正视现实,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包容患者的情绪反应,理解体贴,了解患者的痛苦,以熟练的操作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纠正病人的心理问题,也可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使手术的危险性减至最低程度。

3体会

通过这些患者的心理护理,认识到术前准备中的心理护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依据在护患沟通过程中了解到的患者心理障碍的类型,诸如恐惧、焦虑、孤独失落等心理状态,护士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接受能力,对患者采取适当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和姿势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易于接受,逐渐解除心理障碍,促使调整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手术等治疗,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

【参考文献】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重症监护;患者;心理特征;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75-01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许多重症疾病患者得到了重症监护的特殊待遇。过去,人们往往对于疾病的治疗、恢复的过程往往存在一些误区。片面的认为仅仅进行肉体上的治疗就能“医到病除”,这样做的效果十分不佳,治愈率以及存活率都是不高的。这就为我们的医护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关注患者在心里方面对于治疗作用的影响。有报道称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如何针对于各类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的治疗,成了我们医护人员的又一重大课题。本文对重症患者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加以阐述。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我院iCU2008年5月-2011年8月共治患者648例,男378例,女270例;年龄3-87岁,平均年龄45岁。外伤221例,手术后427例,气管插管通气133例。

2重症病房患者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2.1极度紧张、恐惧和焦虑:由于疾病的突然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其他患者的死亡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一些重症监护患者心理压力大,总认为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丧失了治疗信心,整日沉浸在悲伤和痛苦之中。加之重症监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由得会觉得恐惧。

2.2孤独感和忧郁:由于重症监护病房需要全程监护,不能与外界接触,患者无法与家属进行沟通。容易使病人产生孤独、寂寞、沉默寡言。医务人员与之交流甚少,加之病房中各种监护仪器、呼吸机发出的声音,容易让患者触景生情,使患者感觉到孤独和忧郁。由于心里压抑,会逐渐产生精神障碍以及其他精神症状。

2.3无效性否认:无效性否认是指患者有意或无意的采取了一系列无效性的否认行为,用以缓解因健康问题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否认以及对环境的抗拒。患者自身认为病情很轻,不需要在特殊监护病房里接受治疗,要求尽快出院。另外一种情况是,患者由于躯体因为病症出现的一些变化而对今后的生活产生悲观、消极的想法。主要表现在对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容易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

2.4对呼吸机和对iCU病房的依赖:由于有些患者因为某些疾病的原因,需要呼吸机的借助,从而维持呼吸。由于习惯了被动通气的原因,如果一旦脱离呼吸机就感觉自己无法呼吸。因为重症监护病房和普通病房人员配置和技术上有很大差距,所以患者在转往普通病房时担心自己旧病复发,希望得到全面的照顾,从而不愿离开重症监护病房。

3心理护理措施

3.1稳定患者的情绪:医护人员应冷静、沉着、严肃,要尊重患者,热情周到,态度和蔼。使其尽快的适应病房的环境,以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和护理。由于疾病的变化对身体功能造成的影响和对疾病的不可预知性,会使某些患者心理失衡。对于此类患者,不要强迫对其情绪的控制,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安稳和疏导。对病房里的各种设备和仪器,应该以温和的态度对病人加以解释和说明,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当患者病情出现意外变化时,医护人员要镇静、敏捷操作,忙而不乱。应安慰好患者家属,极力避免影响其他患者的情绪。护理人员应亲切,以沉着冷静的态度,熟练的操作,有序的安排以及安逸的病房气氛给患者以舒心、安全的感觉。

3.2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心态趋于平和。要及时的将患者的积极地信息反馈给患者。可以适当的放开探视制度,动员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等加强对患者的支持和鼓励,使患者感受温暖。

3.3创造良好的环境:病房的环境容易使患者产生不安和孤独的情绪。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噪音,言语温和,不要大声喧哗。要向患者解释各种仪器的功能,舒缓患者的不安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在临床工作中,要向患者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使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身的病情,使患者得到减压。

3.4消除依赖心理:对于呼吸机有依赖的患者,医护人员应正确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呼吸机的方法及呼吸机的适用对象。使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已经恢复到了不需要使用呼吸机的程度。同时告知呼吸机随时放在床边,如感到不适可以随时带上。对于要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出到普通病房的患者,应加强解释和说明工作,到了普通病房后应积极配合后续的治疗,使患者建立战胜病痛的自信心和决心,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

4结果

全部病例均在预设方案下达到了护理要求,病人情况总体良好,虽然出现了一些病人不配合、对病情极度恐惧等情况,但是在经过护理干预后均恢复正常,没有对治疗造成严重的影响。

5总结

由于重症监护的患者,一般病症较重,患者由于身体的变化,心理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会使患者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如不安、烦躁、恐惧、抑郁、暴躁,针对于这些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正确对患者进行心理按摩和心理指导。帮助病人走出病魔的阴影,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袁耿清.医用心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84185;196-197

[2]董锦瑜.对室87例患者心理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3,9(4):35

[3]刘化侠,沈宁.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不适及其原因探讨,中国护理杂志.2002,37(2):112-113

[4]魏东春,王金宇.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06-172-1

[5]鲁延红.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6):81

[6]周小萍.在iCU实施心理护理的做法与效果评价,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8):1117

[7]吴卫芳,黄伟云,彭素近,等.重症监护室患儿心理调查与个体化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35

[8]盛蕾,姚玉红,陈来娟,等.急诊监护室患者焦虑状态调查及对策.护理研究,2005,10(19):2095-2096

[9]李立红,褚俊清,徐国英.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2):71

[10]梁涵岚,李海玲.浅析家属陪护促进康复的正性心理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4-45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篇8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1]。近年来,白血病的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对儿童的生命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白血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病情重、变化快及预后不良等因素,患者大多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因此适当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本病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已得到明显提高,但用药后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儿童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儿童白血病人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在心理护理中应针对其特点采取具体的护理措施。本文拟在分析儿童白血病患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护理措施,以求教于学界。

1儿童病人的心理特征

患者的心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收集资料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资料的客观、准确、全面,才能有助于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3]。儿童病人最重要的特点是年龄小,好动,注意力转移较快,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患儿的活动自由,从而影响儿童的情绪,使他们哭闹、烦恼、不安甚至忧郁等。如果长时间住院治疗,还容易引发孤独、恐惧等心理。一般说来儿童病后常有以下心理反应:首先是惶恐不安。一般而言,儿童对疾病和住院缺乏认识,毫无思想准备。一旦离开亲人和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后,一切都很新鲜,感到好奇而又莫名其妙。初次到医院的小孩,面对陌生的戴大口罩的护士阿姨、来来往往的人、穿白大褂的医生,常常会被吓得大哭。而亮闪闪的针头、苦苦的药水等更会使他们感到紧张、不安。年龄稍大的儿童会有一些医疗常识,心智稍微成熟,对于打针吃药已不再恐惧,但往往会担心自己的病情。其次,出现反抗也是儿童病人常见的特征。有的儿童为抗拒吃药打针和住院治疗,会大哭大闹,不配合治疗,有的会乘人不备而逃跑,有的甚至对父母强迫自己住院治疗感到怨恨,拒绝与医生护士合作,对父母的探视也不表示亲近。

2儿童白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2.1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这里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把儿童分为3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婴儿期的儿童是建立母子感情的关键时期,母爱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时的儿童需要人身体的接触和抚摸,父母在小儿患病期间陪伴在旁边能极大地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孤独感。幼儿期的儿童心智稍成熟,护士尽可能多的对他们轻拍、抚摸,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搂抱、亲吻,这样可使小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变得自然协调,消除患儿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学龄儿童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当获悉自己的病情和预后情况时会产生绝望、悲观情绪,甚至拒绝治疗。这时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介绍本病并不是不治之症,有许多白血病患者已经战胜疾病,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介绍他们认识一些存活时间较长的白血病患者,促进他们相互联系、相互鼓励。并向他们宣传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将会被治愈,给他们带来希望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首先,诊断期。诊断期的患儿和家长迫切地想知道病情的诊断结果,特别是患儿家长一旦得知“血癌”的诊断结果,心理变化大而强烈。此时护理人员应多到床前巡视,提供必要的帮助,态度要温和,使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其次,治疗期。目前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化疗会引起强烈的副反应,如恶心、频繁呕吐等,常使患者对化疗产生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需要加强心理护理。护士应及时耐心地提供有关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方面的动态信息,鼓励患者家属正确面对现实,应用积极应对的行为方式,引导他们走出恐惧、烦恼的漩涡[4]。在治疗过程中护士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技术进行操作,树立良好的形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耐心地启发和引导患者主动配合化疗。第三,病情好转和反复期。这个时期患儿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治疗,对病情有了一些认识,情绪波动较大。不论是在病情好转期还是在波动期,都应该针对儿童心理做好思想工作,语气要亲切、温和,取得患者的信赖,以便积极配合治疗,促使病情早日缓解。第四,临终期。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子女被视为掌上明珠。失去子女的痛苦是难以承受的。护理人员要引导患儿和家长正视现实,使患儿平静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护理人员还应尽量分担其痛苦,尊重患者,满足患者在弥留之际的要求和愿望,使患者能平静地离开人世。

3讨论

儿童白血病人的护理应当建立在儿童独特的心理特征和病情发展阶段之上,同时还应该考虑患儿家长这个重要因素。护理过程中应该努力减轻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同时应根据病情及患儿的理解能力给予患儿家属及年长患儿合适的健康教育,告知白血病的有关知识,关心体贴患儿,多与患儿家长及年长患儿交谈,沟通思想,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逐渐消除患儿的孤独、焦虑、消极等不良心理反应,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699.

[2]陈海英.血液科病区的护理安全管理[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8):27,38.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儿童;脑瘫;伴随障碍;护理

小儿脑瘫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常常伴有营养不良、体力不足、智力低下、情绪不稳定、癫痫、语言障碍、牙齿发育不良、行为障碍等临床症状。

1临床资料

通过对我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住入院治疗的117名小儿脑瘫患儿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中健康和体力障碍69例、智能和情绪问题31例、癫痫9例、语言障碍37例、牙齿发育不良31例、行为障碍27例。

2常见伴随障碍及护理措施

2.1健康和体力障碍大多脑瘫患儿的生长发育较差,多数喉间肌肉运动异常,常因饮食异常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更甚至,体力不足于维持正常的康复训练,成为康复训练的障碍。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儿生命体征和身体状况拟定健康饮食方案,均衡营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日常康复所需的体能。半岁以内的患儿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母乳不足的患儿,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

2.2智能、情绪问题脑瘫患儿并发智能低下者较多,大部分情绪不稳,自闭(孤独倾向)亦多,智商测定困难,加上运动障碍的限制,发育期中生活实践较少,均影响了神经精神的发育。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包括患儿发病原因、常见表现及伴随症状、如何做好患儿的引导性康复治疗等等。让患儿家属明白患儿的智能和情绪问题是常见的症状,缓解家属心理压力,提高家属治疗疾病的信心[1]。

2.3癫痫

医护人员适当地给以抗癫痫药物,控制其发作是非常重要的。若癫痫发作不断,患儿的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智力低下会不断恶化。对于那些具有潜在性癫痫发作的患儿也要积极的给以抗癫痫治疗、防止癫痫的发作。护理人员要做好饮食科学、按时服药,适当运动与休息、按时测量体温、适时做好心理护理、树立信心等基本护理工作。

2.4语言障碍脑瘫患儿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表现为发音不清,或严重失语。语言障碍较多见于手足徐动患儿。护理人员要在安静的治疗室内开展治疗,先做口型示范,让患儿对着镜子从单音开始边发音,边纠正,然后练习说话、唱歌等,达到尽量使发音准确的目的。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形体语言、卡片、笔、本、手势、图片等简单易懂的交流方式,鼓励患儿采取任何方式向护理人员及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以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2]。

2.5牙齿发育不良

脑瘫患儿的牙齿多数发音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折、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儿童高。护理人员尤其要注意牙齿的健康,及时正确的辅食添加对患儿来说不仅是营养的需求,也是牙齿和口腔健康发育的有力保障。

2.6行为障碍

脑瘫患儿个性较强,常表现为固执任性,情感脆弱、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易怒、不合群、注意力涣散、兴备多动,有时持续某一动作,有的出现自我强迫行为。

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护理方案:对因过份兴奋躁动的患儿应与其他患儿分开康复训练,避免周围环境的刺激;对固执任性的患儿应该有家属合作引导开展康复训练,切勿采用训斥、拍打等刺激患儿的行为;对情感脆弱,情绪不稳定的患儿,护理人员可以在训练室内播放轻音乐,采取温和的语言安抚等手段达到稳定情绪,开展训练的目的。

3结果

护理人员通过对我科117名脑瘫患儿常见伴随障碍的护理,提高了脑瘫患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缩短了患儿的整个治疗疗程,减轻了家属和社会负担,达到了预期目的。

4体会

小儿脑瘫常见伴随障碍的康复训练常常影响患儿的康复进度,护理人员对不同的伴随障碍采取的不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减轻致残因素所造成的后果,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生活、语言及社会参与能力,使患儿在未来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尽可能使患儿向一个健康的人成长,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因此小儿脑瘫常见伴随障碍的护理是非常重要并值得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护理诊断精神科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2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68-02

1研究精神科护理诊断的意义

一般来说,护理诊断是以个人、家庭、社区等为单位,对其现有、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体征等反应的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在具体环境下、具体病理的具体表象而言的。对于精神科护理诊断进行研究,可以使护理者从患者的病理体征去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尽可能地培养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护理者的护理技巧,使得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抑制或缓解,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2精神科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

2.1精神科常见的患者类型。

2.1.1按照表象特征的患者分类。一般来说,在我国,按照精神科患者的患病特征和行为特征等,可以将精神科患者分为:焦虑障碍患者、应激相关障碍患者、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情感精神障碍患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分裂患者、人格障碍患者、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等。

2.1.2按照年龄特征的患者分类。为了护理和管理方便,医学上也将精神科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划分,以便通过不同年龄的分类管理,使得各个不同的年龄阶层在各自的阶层能够得到交流,帮助患者减轻病情。通常来说,按照年龄特征常将精神科患者划分为老年患者、青壮年患者、儿童青少年患者三种。

2.2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不同的患病类型,其所产生的行为反应也不同,其潜在的安全系数也不同。如急性应激障碍病人一般都有比较暴力倾向,严重的患者暴力行为危险系数较高;而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则多会发生自伤和自杀行为;而性的人格障碍患者则多会发生对社会的报复,会出现爆炸、滥杀行为等,其危险系统则非常高。

不同年龄特征的患者,其病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也不一样。在临床护理上,必须认真进行观察,详细进行记录,以便为该病例提供较为详实的护理诊断参考。如精神分裂患者,在青壮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诊断上严重的可能表现为直接暴力伤人、杀人等攻击,而老年重症患者严重的则表现为破坏、暴力偷袭、向人抛掷东西等。

不同的患者受某种应激行为或者应激环境等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些都可以通过早期观察诊断出来,如轻微的强迫症表现为反复洗手;渐至严重就发展到个人无法控制某种观念和行为,迫使自己非得去干,如偷东西等;及至再严重就发展到无视自尊的行为,如在大庭广众脱衣服、赤身行走等;最后可能会由于某种强迫性观念产生暴力行为和杀人等。可以根据患者护理临床的表现,对患者的症状做出正确诊断,从而根据患者的表现,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

3护理诊断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

3.1对早期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经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将患者分为早期患者、中期患者和重症患者,按照不同的病情进行临床护理,比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痊愈。

在早期患者而言,他们具有比较正常的行为能力,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障碍,通过短期临床护理诊断之后,确定可以不必住院治疗的,可以将他们集中到一些疗养中心,通过义工等对其实施精神救助,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使他们逐渐趋于健康;同时通过社区医生、护士等定期对他们进行临床观察,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得到好转,并详细做好记录。如早期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可以通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有意识引导患者与外界多加接触,让义工和其他家庭与患者多进行互动,逐渐消除患者的精神障碍。

3.2对中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在临床护理诊断上表现为中期的精神科患者,在对诊施治过程中,通过医生和护理者共同的讨论,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个性特点,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促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例如,护理人员带领孤独症患者参与义工、社区等组织的活动,促使患者通过社会交往,锻炼自身的社交能力;让自闭症患者自己去买东西,使他们自己学会管理少量的金钱;给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制定任务,使患者在特定的期限内学会某种技能;通过对患者的分组,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作和互助等等,使患者能够正常接触社会实际,减少社会对精神科患者的歧视,也使社会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科患者,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社会。

3.3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一般来说,可以将重症精神病患者划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暴力预防管理,Ⅰ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该如何实施缓和技巧;Ⅱ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学会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怎样快速脱身,离开危险;Ⅲ级暴力预防则指通过申请对患者实施药物控制和约束;Ⅳ级则通过对护理者的训练指导,使他们能够应对患者暴力。此外,还有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预防护理、行为和情绪引导管理,使他们的精神逐渐趋于正常。

总之,对于精神病患者,要结合其不同的临床护理诊断,确定其病情的属向,才能够因诊施治,为患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护理,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因此,在今后的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必须做到要有详细的临床护理诊断,促使护理方案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覃远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29,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