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十篇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十篇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2:02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篇1

变过程中筹资方式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出现行筹资方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我国企业筹资状况

筹资是指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手段取得本身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需适量资金的过程,也就是资金短缺方向资金盈余方获取资金并支付费用的过程。筹资活动按是否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可以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现代筹资由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构成,它在我国仅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西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筹资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根据自己不同的国情,形成了以直接筹资为主的英美模式和以间接筹资为主的日德模式。

1、我国企业筹资方式演变。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企业的资金来源也由财政拨款向银行贷款转变。从政府角度来讲,为了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增长,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以银行为媒介对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扶持重要产业发展;从企业角度讲,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不仅填补了财政拨款退位留下的缺口,而且为企业中长期资金来源提供了渠道。因此,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筹资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形成了单一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筹资方式。调查得知,在这之前由于我国没有形成完善的资本市场,企业的筹资渠道特别单一,以至于许多企业至今还只迷恋于银行贷款这一间接筹资方式,这与日本和德国筹资模式的形成有类似的情况。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居民的收入大幅提高,思想观念不断转变,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财政金融改革的进行,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直接筹资快速兴起,一部分筹资观念较新的企业开始尝试直接筹资这一方便快捷的融资方式。

2、直接筹资模式与间接筹资模式分析

(1)直接筹资模式。在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的英美等国,由于有相对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股份制的盛行、证券市场的充分发育等因素,确立了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基本筹资制度,形成了典型的以直接筹资为主的筹资模式。英美筹资模式的主要特征有:

首先,筹资结构中,直接筹资比例较大,间接筹资比例较小。以美英为例,在l990年美国企业的融资存量中,直接融资占有绝对优势,间接融资只起补充的作用(参见表1)。英国也大体类似。

其次,资本市场非常发达。英美筹资模式的基础是资本市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英美两国都形成了发达而成熟的资本市场。美国有世界上最大最发达的资本市场,英国则拥有欧洲最大、全球最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两国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众多,交易规模巨大,交易种类繁多,交易工具齐全。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健全且富有效率。各种完备的证券法律法规维护着资本市场良好的运转秩序。

再次,银行在企业融资中处于非主导地位,银行与企业保持松散型关系。由于英美两国银行的历史传统,总体上来说,两国企业的中短期资金主要由银行供应,大规模的长期资金主要来源于证券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在企业中处于非主导的地位;同时,美国的商业银行受法律限制不能持有工商企业的股份,从内部银企之间就形成一种松散型的关系,企业与银行不会产生信贷依赖关系。

英美模式的优缺点: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英美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能力,强化优胜劣汰机制,使筹资活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其缺点在于,企业的最终决策者――股东经常变动,股东缺乏对企业长期投资的意愿,导致公司经营的不稳定性。

(2)间接筹资模式。日本、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两国经济条件落后,政府实行干预经济的政策以及银行企业关系密切等因素,使奉行国家主导型资本主义的日本、德国等国确定了以银行为核心的基本筹资制度,形成了典型的以间接筹资为主的日德模式。日德筹资模式的主要特征:

首先,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以间接筹资为主,直接筹资起补充作用。在日本、德国等国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以银行贷款为主体的间接筹资占绝对优势地位。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外部筹资总量中银行贷款等间接筹资占80%以上,股票、公司债券等直接筹资仅占10%稍多一点。即使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金融改革之后,日本企业间接筹资仍占外部资金来源的70%左右。德国也大致类似。

其次,银行体制独特,在企业筹资中起主导作用,银企关系密切。日本实行主办银行制度,德国实行全能银行制度。这两种制度下,银行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短期信贷支持,也可为企业提供长期贷款,并可以持有企业相对较多的股份。这样,日德两国的银行与企业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在企业筹资中银行起主导作用。

日德模式的优缺点:日德这种带有强烈政府干预色彩的筹资模式,对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推动经济快速、多边发展的策略。日德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按政府的意图,利用政府的力量,集中调度金融资源,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从而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增长。同时,银企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推动企业在相对稳定的资金环境和竞争关系中快速发展。但是,日德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内在缺陷: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资本市场的成长,造成市场经济下直接筹资方式无法得到应有发展;银企关系过于密切,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问题,不利于银行及企业的正常发展;大量的间接筹资导致企业高负债率,阻碍了企业形成良好的资产负债结构和财务结构,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我国现阶段筹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间接筹资方式是在我国渐进式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它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监控社会资金活动的要求,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做出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一的间接筹资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其自身的缺点。

第一,在间接筹资方式下,不论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其资本金都主要依靠银行性筹资。由于财政拨款的大幅减少,而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在自身筹资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必然向银行大规模筹资,这样就导致了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从无负债经营变成了负债经营。企业适度负债经营,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提高其自有资本的利润率,取得较大利润。但在现阶段企业过分依赖银行筹资,使企业过度负债经营,加重了企业的还债负担,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高负债率,会加大企业随资产利润率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难度,从而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同时,企业的高负债率易受银根松紧的影响:当银根紧缩时,利率上升会直接影响借入资金的财务杠杆作用,此时筹集信贷资金也变得困难,这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稳定。

第二,企业与银行的密切关系容易造成类似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金融界发生的诸多问题。比如,银行贷款呆账、坏账过多,一旦企业出现还贷危机,银行就会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甚至破产的问题;同时,银企的密切关系使筹资交易缺乏透明度,容易滋生腐败,易产生大量的呆账和坏账;企业大规模筹集银行性资金也阻碍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这些都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隐患。

第三,从信用评级角度来看,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容易被认为是市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不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筹资形象,对企业以后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都会有不良影响。因此,单一的间接筹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型的筹资方式来满足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深、沪两个股市的建立,直接筹资快速兴起,为新型筹资方式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的直接筹资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上市公司质量低下问题: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包装上市时存在着弄虚作假、资产剥离重组不实等情况;上市后,经济业绩不佳,经济效益呈滑坡态势,发展前景不高,从而限制了这些企业业绩的提高,影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成长。同时,资本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证监会的监管职能发挥不够充分,券商与上市公司的投机炒作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这些问题直接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直接筹资的发展。直接筹资发展的不完善将不利于新型筹资方式的建立。

在分析了我国现有筹资方式存在的问题之后,结合西方筹资模式的优缺点,我们更加意识到建立新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筹资方式的必要性。我们要广泛吸取、科学地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筹资方式。

三、加快建立我国企业新型筹资方式

1、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使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之间的比重更加合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银行为主的间接筹资方式将逐步向市场经济下的新型筹资方式转变。通过对直接筹资、间接筹资基本概念的了解及对西方发达国家筹资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我国新型的筹资方式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并存,两者相辅相成。第二,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的主辅问题要由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来决定。第三,新型筹资方式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需要经过较长的发展过程。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并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筹资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我国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以间接筹资为主的筹资方式还会存在一定的时间,但是随着银行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新型的筹资方式将在不久的将来替代现有的筹资方式,间接筹资的比例将不断下降,直接筹资的比例将不断上升。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的比例将由企业自行决定,政府只能利用财务杠杆进行间接管理。要建立新型的筹资方式,就要对间接筹资和直接筹资进行优化和改革。

2、优化间接筹资方式,改革银行信贷体制。间接筹资体系下形成的高负债率对企业的危害极大,企业要优化间接筹资方式,就要尽量降低其过高的负债率,使负债率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做到既能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又不会造成财务负担。优化间接筹资方式,还要对现有的银行信贷体制作适当的改革。从银行方面来讲,要与企业“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过分紧张的关系,提高信贷交易的透明度,改革信贷政策,减少银行呆坏账率,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要有“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思想,要尽可能按时还贷,保持企业的良好形象,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多渠道筹集资金,尽可能降低筹资风险。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篇2

关键词:企业筹资;方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18日

一、筹资方式的类别及其优缺点

在我们分析筹资方式优缺点之前,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企业的筹资方式。根据国内经济界对企业筹资方式的定义来看,企业筹资方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筹集资本的具体形式;二是筹资工具。这两方面内容明确表明了资本属性(资本债券或股权性质)及其期限。筹资方式按期限的不同又可分为短期筹资方式和长期筹资方式。依据内容不同,筹资方式的划分也不同,但大体有如下几类:

(一)利用留存收益。就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这种筹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以公积金形式所筹集的资金是永久性资本,没有时间约束,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留存收益所筹措的资本是股权资本,可以提高企业的信用地位,增加企业的偿债能力,又可以避免使企业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受到削弱;没有固定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的负担;不存在筹资费用,在转增资本之前也不存在支付股利的义务,因而资金成本低。但这种方式筹资范围小,筹资额有限,资金用途受国家规定的制约,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时间是有限的。

(二)发行股票。这是股份有限公司筹措自有资本的基本方式之一。股票按股东的权利和义务不同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1、优点。发行股票筹措资本不需归还;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有无盈利和经营需要而定,没有固定的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所以筹资风险较小;发行普通股筹集的资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它反映了公司的实力,可作为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尤其可为债权提供保障,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

2、缺点。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较高:从投资者的角度讲,投资于普通股所冒的风险大,因此要求的投资回报也就高。另外,股利应从税后利润中支付,无抵税作用;发行股票筹资会增加新股东,这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此外,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净收益,从而可能引发股价的下跌。

(三)发行债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律程序发行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公司债权的凭证。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它属于负债性质的筹资方式。

1、优点。债券的发行费用比发行股票低,债券的利息在所得税前支付,发行公司实际享受了扣减所得税的优惠;发行债券,只需支付给债券持有人固定的利息。无论公司盈利有多少,都不必在规定的利息上多支付一分钱;债券持有人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因而不会减弱原有股东对企业的控股权。

2、缺点。债券筹资有固定的到期日,要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因而财务风险较高;筹资额有限:发行债券筹资,其数额大小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无限扩张。

(四)银行借款。就是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它是目前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

1、优点。筹资速度快,采用向银行借款方式,相对来讲借款程序较为简单,只要符合贷款条件,不需花费太多时间,能够满足公司及时的资金需要;就目前我国情况来看,利用银行借款所支付的利息比发行债券所支付的利息低。另外,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是直接发生的,不需要通过中介机构,因此也减少了交易成本,无需支付大量的发行费用;企业与银行可以直接接触,可通过直接面谈,来确定借款的时间、数量和利息。在借款期间,如果企业在经营中发生了变化,也可与银行进行协商,修改借款的数量和条件,借款到期后,如有正当理由,还可延期归还,因而借款弹性好。

2、缺点。银行一般不愿借出巨额的长期借款,因此利用银行借款筹资有一定的上限;企业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中,一般都有一些限制条款,如定期报送有关报表,不准改变借款用途等,这些条款可能会限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举借长期借款,必须定期还本付息,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不能偿付的风险,甚至会导致破产,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较大。

(五)商业信用。就是指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商业信用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是所谓的“自发性筹资”,它是一种短期资金筹措方式。

1、优点。商业信用随商品交易自然产生,事先不必正式规划,方便灵活;筹资成本低,甚至不发生筹资成本,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者企业不放弃现金折扣,则利用商业信用筹资不会发生筹资成本;商业信用没有复杂的手续和各种附加条件,也不需抵押担保。

2、缺点。所筹资金利用时间较短,如果企业取得现金折扣,则时间会更短,如果放弃现金折扣,则要付出较高的资金成本;存在一定的风险。付款方如果到期不支付货款,长时间拖欠货款,势必影响公司的信誉,造成今后筹资的困难;收款方如果在较长时期内不能收回货款,势必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造成公司生产经营的困难。

(六)吸收直接投资。就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

1、优点。吸收投资所筹集的资金属于自有资金,能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借款能力,对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吸收投资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比较灵活,所以财务风险较小。

2、缺点。资金成本较高,因为向投资者支付的报酬是根据其出资的数额和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寡来计算的;采用吸收投资方式筹集资金,投资者一般都要求获得与投资数量相适应的经营控制权,如果外部投资者的投资较多,则投资者会有相当大的管理权,甚至会对企业实行完全控制。

(七)融资租赁。又称财务租赁,是因承租人需要长期使用某种资产,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自行购买,由出租人出资购买该项资产,然后出租给承租人的一种租赁方式。融资租赁能够解决公司对资产的长期需要,所以也可看作是资本租赁。

1、优点。租赁是筹资与设备购置同时进行,筹资速度快,可以缩短设备的购进、安装时间,使企业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企业尽快占领市场,打开销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出现,设备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企业设备过时的风险较大,而利用租赁集资可减少这一风险。租金在整个租期内分摊,不用到期归还大量本金,租赁则把这种风险在整个租期内分摊,可适当减少不能偿付的风险;租金作为一种费用,可在税前扣除,具有抵减所得税的效用;而且在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中,租入的设备并不在表内的资产及负债方列示,并不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这样一方面使公司未来举债的能力加强,另一方面又使公司保持在目前的信用状况上。

2、缺点。一般来说,其租金要比举借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所负担的利息高得多,这是因为在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不仅包括租赁设备的各项成本,而且包括出租方应获取的利润;虽然出租人将设备出租,但该项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出租人,当租赁期满时,除非承租人购买该项资产,否则资产残值应归出租人所有,因而损失了资产残值。

二、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筹资方式也必然会日益多样化和具体化,这就要求企业转变观念,努力树立筹资的效率和风险观念,力争在广阔的资本市场中取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一般而言,企业在选择具体筹资方式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筹资数量。根据企业资金需求量合理确定筹集数量。

(二)筹资成本。筹资成本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两部分。一般情况下,银行借款的资金筹集费用很少,因此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发行债券要发生一定的筹资费用,利率也比银行借款稍高一些,企业债券的资金成本较银行借款稍高。发行股票不仅要发生很大的筹资费用,如广告费、宣传费、资产评估费、发行手续费、印刷费等,而且投资者还要求支付的股利应高于或相当于银行存款的收益,所以股票筹资成本最高。

(三)筹资风险。一般来讲,吸收直接投资、联营筹资由于都是一种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关系,因此投资各方的结合相对比较紧密,税后利润分配也可灵活掌握,故筹资风险较小。股票投资由于期限长或无期限,因而还本付息的风险较小。对于商业信用、融资租赁这两种筹资方式,如果企业违约、不按规定支付贷款或租金,出资人就会采取一系列的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如以后不提供信用或附加限制性条件等,但不会导致企业破产,因而风险不大。而银行借款、信托筹资和发行债券则不同。如果企业违约,不能按期还本付息,债权人可能依法抽走资金,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所以风险较大。

(四)筹资时效。指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时间灵活性如何。即需要资金时,能否立即筹措;不需要时,能否即时还款。通常期限越长,手续越复杂的筹款方式,其筹款时效越差。

(五)筹资结构。在多种筹资方式中选取合适的比例就是所谓的筹资结构。其合理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短期与长期筹资所构成的合理比例。长期或者短期筹资结构的调配主要取决于所筹资金的用途。若是要求资产能够保持较快的运转速度,金额比较小,且周期短易于变现,比如用于流动资产,就应选用短期筹资方式。如果用于需求资金数额比较大,占用时间比较长的投资,比如长期投资,无形资产抑或购买固定资产,比较适合选用长期筹资方式;(2)股权与负债筹资所构成的合理比例。如果负债筹资比重增加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下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若是股权筹资增加可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筹资风险会降低,且举债能力会增强。但是,如果负债比例过高会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增加,所以一定要选取一个合适的负债比例,这个比例的选取应充分考虑降低风险,并且最大限度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等多方面因素。据长期经验,中小企业负债比例适于控制在40%~60%。

以上几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对筹资方式的选择。而在实际筹资过程中,企业还将受到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企业规模、资本结构、资信等级、企业类型、行业经济、社会关系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前三者。因此,企业必须考虑包括税收因素在内的各方面因素,选择最佳筹资方式。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经营模式以及重大经营决策的选择,因而要求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俊骅.我国企业现行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中国林业经济,2009.4.

[2]许天成.我国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篇3

【关键词】企业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组合策略

企业在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在企业资金筹措的过程中,筹资渠道指的是企业的资金来源,而筹资方式则指的是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方式,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筹资渠道是客观存在的,而企业的筹资方式则与企业的主管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同一渠道的资金,其筹措方式可以有多种,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用何种筹资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针对其各种筹资渠道及筹资方式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几种常用的组合策略。

一、企业筹资渠道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依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结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并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及决策手段,应用一定的方式在相关渠道中进行资金的筹集,目前企业资金筹集过程中,常用的筹资渠道有:国外及港澳台资金、企业自留资金、居民个人资金、其他企业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国家资金几种。

二、企业筹资方式

筹资方式主要是指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应用的具体方法与手段,目前企业常用的资金筹集方式有:融资租赁、发行公司债券、利用商业信用、银行借款、债务资金、留存收益、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权益资金等,对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进行简单分析。首先,吸收直接投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协议的方式,筹集自然人、法人、政府等的直接投入资本,以此来形成一种企业资本的筹资方式,企业应用吸收投资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通常分为吸收社会投资、吸收法人投资、吸收国家投资几种形式,这种形式的资金具有固定的发行程序,对于企业信誉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够很快的形成较强的生产能力,这种形式的资金没有固定的还本付息压力,所以具有较小的财务风险,但是其筹资的成本比较高,并且具有产权关系模糊、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的缺陷。

股票是一种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筹集权益资本所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这是相关的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有效凭证,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股票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划分,这是股份公司常用的一种有效的筹资方式,但是在股票发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证券法》、《公司法》来执行,所采用发行与推销方式要能够与相关的法律规定中的发行程序相符,依据既定的定价方法进行确定发行,股本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不需要进行偿还,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保证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债务资金是企业从金融机构或者是银行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资金,通常情况下,根据借款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两种类型,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这种筹资方式的筹资速度比较快,并且筹资弹性大,但是在借款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限制,筹资的成本及风险相对较高。

债券是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机构直接向社会筹资时,向投资者所发行的、承诺依据一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并依据约定条件偿还本金债权、债务的有效凭证,债券的本质是作为债的说明书而存在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这是一种直接的债务关系,这种筹资方式的成本相对较低,对于保证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转移通货膨胀风险,但是由于应用债券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属于债务资本,企业具承担还本付息的法定义务,如果企业的发展不好,将会导致其资金困难加大,具有较大的资金筹集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融资租赁是租赁公司依据承租企业的相关要求,融资购买设备并在合约时间内将相关设备提供给承租企业使用的一种信用行的业务,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快速的获得所需要的资产,并且具有较少的限制条件,能够有效的缓解企业的资金风险,但是其承租成本较高。

商业信用是一种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由于延期或者是预收货款而形成的一种企业间的借贷关系,这是一种企业应用预收货款、赊购商品等交易行为筹集的短期债权资本的筹资方式。

三、常用几种筹资组合策略

目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应用单一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已经难以很好的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应用合理的筹资组合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一般的筹资组合策略

一般的筹资组合策略是指企业的正常筹资组合策略,这是企业通过其长期的资金所形成的长期资产,通过筹集短期的资金,来形成短期资产的筹资组合策略,在这种筹资方式下,每一种资产都有一种与其期间大致相同的筹资方式相对应,在这种筹资组合策略之下,企业的临时流动性资产所导致的短期波动性需求能够通过短期资金来满足,长期资产所导致的资金需求则是通过长期资金来满足。

(二)保守筹资组合策略

这种筹资组合策略注重筹资风险的控制,在这种筹资策略之下,企业的资金需求中,不管是长期的资金需求还是短期的资金需求都是通过长期资金筹集来满足,这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债务风险,但是企业需要负担数额较大的资金成本,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冒险筹资组合策略

该种组合策略中,企业的临时性资金需求通过短期资金融通来满足,一部分永久性资金需求也是通过短期资金筹集来满足,这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但是企业的债务风险也大大提升。

四、结束语

本次研究中主要对企业的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简单介绍了企业常用的几种筹资组合策略,对于企业的资金筹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篇4

[关键词]税收筹划财务管理投资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446(2013)1-2-0035-03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追求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或者税后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这种目标,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一是尽可能多地获取收益,二是减少成本费用支出。而税收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这一角度看,企业完全可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运用税收筹划,降低成本以增加税后利润,增强企业的发展力和竞争力。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与完善,税收筹划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纳税人在理财或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要求税收筹划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企业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最大化降低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减轻税收负担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融资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选择最佳的税收优惠方案以及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来降低税收负担,实现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税收筹划是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

企业财务决策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四个方面。这些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税收的影响,经营好一个企业,首先必须掌握税收知识,不考虑税收对企业的影响是不明智的。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

(三)、纳税筹划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很多风险,有投资风险、法律风险、税务风险等。有效地规避风险是保证企业稳定运行和长远发展的关键之一。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可以促使账目清晰,管理有序,申报及时、正确,从而使得企业在税收方面触犯法律以致被处罚的可能性大大减少,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在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等环节的税收筹划

(一)、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筹资的纳税筹划总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吸收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直接筹资是企业靠自己的行为积累资金,如向社会筹集资金即发行股票和债券,间接筹资是向金融机构借款以及运营融资租赁等方式。直接筹资中企业向社会发行债券的发行费用低于股票的发行,且支付的股息是允许税前扣除的,而发行股票支付的股息属于税后分配。间接筹资中,企业向银行借款,借款的利息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财务费用进行税前扣除;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来达到节税的目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以支付租金的形式冲减企业的利润,使利润在各个年度分摊,而且融资租赁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也可以在税前扣除,这样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例如:某公司为进行技术改造,需要使用高精确度的设备一台,设备价值2000万元(期满无残值),生产期限为5年,经过测算,该设备投产后,每年能给企业带来利润600万元。如何取得该设备才能获得最人的经济收益?(银行利率为6%)

方案一,从资金来源来看,公司可以利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来进行设备的购置。

1、利用自有资金支付款项,企业取得的净现值为:

600×p/a(5,6%)-2000×(1+6%×5)×p/F(5,6%)=584.22万元。

2、通过银行借款支付款项,每年计提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企业取得的净现值为:

600xp?a(5,6%)+(2000x6%+2000/5)x25%xp/a(5,6%)一2000x(1+6%×5)×p/F(5,6%)=1131.78万元。

通过计算发现,企业通过银行借款支付的方式的净流人的净现值要大547,56万元,这是因为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在税前扣除了,起到了“节税”的作用。

方案二,从融资租赁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在支付租金的方式上进行筹划。

1、与租赁公司商定,租期5年,每年末支付现金380万元,则企业取得的现金净流量净现值为:

600×p/a(5,6%)-380×p/a-(5,6%)×(1-25%)=1326.78万元。

2、与租赁公司商定,租期5年,首次预付300万元,第一、二、三、四各年末支付400万元,则企业取得的现金净流量的净现值为: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篇5

近几年,我国仍将采取适度从紧的金融政策,企业资金紧缺仍是生产经营中最主要和最难解决的困难。企业筹资涉及到许多问题,如筹资的数量、方式等问题,其中,筹资方式的选择应该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拟就我国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我国的融资环境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

企业制定筹资战略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宏观环境之下,制定时要考虑:1.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日益活跃,我国的产业政策、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日益完善,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保证,使我国企业的筹资区域进一步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加,方式也更加多样。2.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高速的发展势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切表明,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国内外大量的游资找到了出路。3.技术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动向等的总和。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科技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有计划培养,都将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微观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能力的因素,包括行业状况、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及其他公众的状况,这是确定企业筹资方式的前提。一个良好的销售网络、及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商等微观环境,将十分有利于企业筹资的顺利实现。此外,笔者认为,企业的内部条件也应该属于企业筹资的微观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者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政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研究开况等。就筹资而言,企业内部条件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吸引资金、技术进入企业,因此企业要得到实现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金,应扎扎实实的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赢得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任,他们才会将资金、技术交由企业使用和管理。

二.企业的筹资方式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下面对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源融资方式

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时,企业才会转向外源融资。在这里,笔者认为相当一部分表外筹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筹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以反映的筹资行为,利用表外筹资可以调整资金结构,开辟筹资渠道,掩盖投资规模,夸大投资收益率,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的作用等。比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一项产品的筹资协议,先将产品售给客户,然后再赊购回来,该项产品并未离开企业,但企业却通过这一协议得到了借款。因此,表外筹资可以创造较为宽松的财务环境,为经营者调整资金结构提供方便。鉴于表外筹资在我国应用还不是太普遍,而其应用的前景又十分广泛,所以,笔者将在这里对表外融资作一较为详细的介绍

表外融资可分为直接表外筹资和间接表外筹资。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由于资产所有权未转入筹资企业表内,而其使用权却已转入,所以这种筹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资金结构。最为常见的筹资方式有租赁、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大多数租赁形式属于表外筹资,只有融资租赁属于表内筹资。经营租赁是出资方以自己经营的设备租给承租房使用,出租方收取租金,承租访由于租入设备扩大了自身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并没有反映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承租方只为取得这种生产能力支付了一定的租金。当企业预计设备的额租赁期短于租入设备的经济寿命时,经营租赁可以节约企业开支,避免设备经济寿命在企业的空耗。此外,维修租赁、杠杆租赁和返回租赁也属于企业的表外筹资。

间接表外筹资是用另一个企业的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筹资方式是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和附属公司,母公司将自己经营的元件、配件拨给一个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子公司和附属公司将生产出的元件、配件销售给母公司。附属公司和子公司实行负债经营,这里附属公司和子公司的负债实际上是母公司的负债。本应有母公司负债经营的部分由于母公司负债限度的制约,而转给了附属公司,使得各方的负债都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某公司自有资本1000万元,借款1000万元,该公司欲追加借款,但目前表内借款比例已达到最高限度,再以公司名义借款已不可能,于是该公司以500万元投资于新公司,新公司又以新公司的名义借款500万元,新公司实质上是母公司的一个配件车间。这样,该公司总体上实际的资产负债比率不再是50%,而是60%,两个公司实际资产总额为2500万元,有500万元是母公司投给子公司的,故两个公司公司共向外界借入1500万元,其中在母公司会计报表内只反映1000万元的负债,另外的500万元反映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内,但这500万元却仍为母公司服务。现在,许多国家为了防止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转移,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半数以上,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为此,许多公司为了逃避合并报表的曝光,采取更加迂回的投资方法,使得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更加隐蔽。

除了上述的两种表外筹资外,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帐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把表内筹资化为表外筹资。

(二).外源融资方式

企业的外源融资由于受不同筹资环境的影响,其选用的筹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分为两种: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如下图(略):

企业外源融资究竟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等的制约。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70年代以前,通过企业债券和股票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源融资总额的55%-60%;日本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则相反,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获取外部资金,1995年以前,日本企业的间接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重约为80%-85%。70年代以后,情况缓慢的发生了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比重,日本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由此可见,如何搞清各种不同的外源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从而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下面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逐一加以详细的介绍:

1.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趋于多元化,许多企业开始利用直接融资获取所需要的资金,直接融资将成为企业获取所需要的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1).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不断弱和困难的财政状况,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2).由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使银行不良债务急剧增加,银行自由资金比率太低,这预示着我国经济生活中潜伏着可能的信用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危机;(3).企业本身高负债,留利甚微,自注资金的能力较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不通过银行这一中介机构而从货币所有者手中直接融资,已成为一种通常的做法,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我国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在直接融资方面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明显向个人倾斜,个人收入比重大幅度上升,遇此相对应,金融资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个人持有金融资产的增加和居民投资意识的趋强,对资本的保值、增值的要求增大,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债和股票等许多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企业股份制改造无疑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应该看到,由于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必然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企业债券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股票投资,突出显示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如美国的股份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普遍停止了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而是大量回购自己的股票,以至于从1995年起,股票市场连续两年成为负的融资来源,其原因有二:

从投资者角度看,任何债券能否发行成功,首先取决于是否能吸引投资者的资金。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关键。然而,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取得必要的信息越来越困难,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这种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股票融资来看,股权合约使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了委托关系,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相比之下,债券合约是一种规定借款人必须定期向贷款人支付固定金额的契约性合约,不需要经常监督公司,从而监审成本很低的债务合约比股权合约更有吸引力。

从筹资者的角度看,债券筹资的发行成本要比股票筹资低,债券利息可从税前利润扣除,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支付,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还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每股税后盈余。债券融资不影响原有股东的控制权,债券投资者只有按期收取本息的权力,没有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红利的权力,对于想控制股权,维持原有管理机构不变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更有吸引力。

目前,国债市场已得到很大的改进,国债的市场化发行,使得政府不必通过限制发行企业债券来保证国债的发行任务完成,客观上为企业的债券发行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市场化的国债利率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这为确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提供了依据。由于现在的投资者更加理性,债券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较稳定,吸引了大批注意安全性以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大批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如长虹公司、海尔公司、春兰公司等,销售额都在百亿元以上,且这些企业信用等级高,偿债能力强,可以大量发行债券,可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角,为企业债券发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间接融资方式

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来看,银行存款较之股票和债券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仍旧以银行为主,尤其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上市指标主要用于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基本上与上市无缘,就使得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导致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借入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的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通过杠杆收购方式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为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日益朝着集约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的规模性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条件之一。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杠杆收购融资较之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而言,具有不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筹资企业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资金便可以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以用于收购目标企业,即杠杆收购融资的财务杠杆比率非常高,十分适合资金不足又急于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进行融资;二是以杠杆融资方式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行企业兼并、改组,是迅速淘汰经营不良、效益低下的企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效益好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能壮大自身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三是对于银行而言,由于有拟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因而其贷款的安全性有较大的保障,银行乐意提供这种贷款;四是筹资企业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有时还可以得到意外的收益,这种收益主要来源于所收购企业的资产增值,因为在收购活动中,为使交易成功,被收购企业资产的出售价格一般都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五是杠杆收购由于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参股,因而可以充分调动参股者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能力。

杠杆收购融资,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可以设计不同的财务模式。常见的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即筹资企业采用普通的杠杆收购方式,主要通过借款来筹集资金,已达到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筹资企业一般期望通过几年的投资,获得较高的年投资报酬率。

(2)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既由筹资企业评价自己的资本价值,分析负债能力,再采用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以购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种财务模式。

(3)杠杆收购控股模式。即企业不是把自己当作杠杆收购的对象来考虑,而是以拥有多种资本构成的杠杆收购公司的身份出现。具体的做法为:先对公司有关部门和其子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负债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以杠杆收购方式筹资,所筹资金由母公司用于购回股份,收购企业和投资等,母公司仍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

企业以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完成收购活动后,需要按规模经济原则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以便尽快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运营期间,企业应尽量做到用所收购企业创造的收益偿还银行的杠杆贷款,偿还方式与偿还办法按贷款合同执行,同时还要做到有一定的盈利。

三.我国现状对融资结构的影响及融资方式的选择。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相对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的亏损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了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的坏帐和呆帐的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了,但是,银行却对公众承担着硬性的债务负担,这种债权和债务的明显不对称,一方面使得的银行为此承担了极大的利息成本,另一方面,也酝酿着极大的银行信用风险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为了改革这种局面,许多文献主张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减少政府承担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股票市场的发展的确能分散风险,但这只是从经济个体的风险偏好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而言,与我国融资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前者具有个体风险的含义,而后者要考虑的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的系统性风险尤为显著,这一点可以由近几年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得到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银行体系的风险,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即股份制经济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分散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格外重要了。所谓企业的治理结构,指得是能够使得未能在初始的企业合同中明确的一些经营管理决策,能够被作出的一种机制。

现代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股东通过选举的董事会来监督经理;二是通过大股东来监督经理的行为;三是对经理形成的约束可能来自于公司经营效率低下时,股票市场的收购和接管。在实际中,上述的几种形式是混合在一起,同时发挥作用的。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篇6

关键词:筹资筹资方式股权筹资债券筹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一个企业产生、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持续经营与不断拓展必须首先以筹资活动作为先决条件。因此,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与企业资本结构、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债市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部分,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以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为参照,应该丰富企业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发展企业债券融资。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筹资方式

(一)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它是企业长期负债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点在于:(1)筹资速度快。贷款合同由借贷双方协商签订,不必进行证券发行过程中的报批、宣传、印刷、发行等步骤,大大节约了时间。(2)借款成本低。首先,省去了可观的宣传费、印刷费这些费用;其次,贷款利率比较低,并且长期借款利息还可以在所得税前支付。(3)不必公开企业经营情况。长期借款筹资仅仅把企业的经营情况告知银行,扩散面极小,对企业本身几乎没有影响。(4)有杠杆效应,如果企业借入款项后可以保持投资收益率大于长期借款的利率,那么企业将获得财务杠杆的利益。(5)借款弹性大。企业在借贷合同中与银行规定的还款期限、利率、偿还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财务状况的变化与银行进行变更。长期借款的缺点在于:(1)限制条件多。银行为了贷款的及时收回,在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中通常加入了大量的限制性条款。这些条款影响了企业未来的筹资、经营、投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资金的利用效率也随之降低。(2)筹资数量少。因为债券和股票是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的,面对的是数以亿计的社会大众,而长期借款的资金提供方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对于公众来说所能提供的资金是比较有限的。(3)筹资风险高。企业有固定的利息和本金的偿付负担,在经营状况不佳时,有可能导致无法偿还借款,进而被提讼,直至破产。

(二)债券

债券是指企业以筹集资金为目的,依法向投资者出具的在一定时期内按约定的条件履行还本付息义务的一种有价证券。利用股票筹资,只有批准实行股份制的企业才能发行股票,而债券这种筹资方式是任何有收益的企业都能采用的。债券筹资的优点在于:(1)债券筹资具有抵税的效应。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债券的负债利息作为财务费用而记入成本在税前支付,这种法规和财务制度增强了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动机。这种优势不仅给负债企业增加收益,也给企业股东增加每股收益。(2)债券筹资对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具有保护作用。债券持有人只是债权人,没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的权力,只能每年从企业获取固定的利息。(3)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是在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引起每股收益更大变动的现象,因此财务杠杆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本结构的一种表现。企业负债、不负债或负债程度的大小,对企业市场价值进而对所有者的权益有着直接的影响。(4)债券筹资具有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作用。债券筹资的这一作用发挥要受到资产负债率的限制,一般来讲资产负债率应在50%以下。债券市场和股权市场的协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对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债券筹资的缺点在于:(1)财务风险大。与长期借款类似,债券筹资也有固定的本息支付的财务压力。(2)限制条件多。债券筹资的限制条件比长期借款融资租赁等筹资方式的限制条件更为严格,连数量上也有限制。

(三)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全部转移到承租方的租赁形式。现在,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我们总结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点有:(1)筹资灵活性强。融资租赁可以避免其他负债筹资方式中限制性条款的约束,使企业得到了更大的自主经营的空间;另外,融资租赁筹资速度快,比借款购置设备更迅速、更灵活,租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2)有利于保存企业举债能力。融资租赁不直接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增加企业的负债,因此不直接影响企业的举债能力。(3)可以获得减税的利益。我国的所得税法规定,承租方对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资产一并提取折旧;承租方支付的手续费、利息、折旧等可在支付时直接扣除。(4)承受的风险低。通过融资租赁形式取得的资产可以回避陈旧过时的风险。如果承租人发现所租的设备已陈旧过时,则可以通过拒付租金让出租人收回设备。融资租赁的缺点在于:(1)租赁成本高。融资租赁的租金要比债券和借款的利息高。每期固定支付的租金有可能成为一项负担。(2)利率变动的风险。在租赁期间,如果利率下调,承租人仍需按照合同规定的利率支付租金,就享受不到利率降低的好处。(3)租赁契约一般规定:未经出租人的同意,企业不得擅自对租入的资产加以改良,因而企业只能在设备原有的生产能力下组织生产,这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四)普通股

普通股是股份有限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用以证明其持有人对公司所享有的平等权利的书面凭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股份制已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的组织形式。采用发行普通股的方式筹资的优点主要有:(1)筹资数量大。(2)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借债能力。发行普通股可以扩大企业权益资本的数量,使债权人感到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有保障,间接上也降低了债券的成本,使企业可以借到更多资金。(3)筹资风险小。首先,普通股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是公司的一项永久性资金;其次,普通股没有固定的费用负担。发行普通股筹资存在的缺点:(1)资金成本高。首先,发行股票要支付一些评估、宣传、发行等费用;其次,普通股投资的风险比较大,投资者自然而然地要求较高的收益;再次,普通股的股利是在税后支付的,没有抵减所得税的好处。(2)普通股筹资虽然风险较小,但同样不能享受到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利益。(3)发行普通股会损害原股东。发行新股后,企业原有的股份比例发生了变化。

(五)优先股

优先股是股份公司发行的,较之于普通股在利益分配方面享有一定优先权的股票。优先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优先分配股利;二是优先分配公司的剩余财产。优先股可以看成是介于普通股和债券之间的证券,它既像债券一样有固定的收益,又像股票一样是权益资本。利用优先股筹资的好处:(1)与普通股类似,风险较小。(2)大多数的优先股都定有可随时赎回的条款,从而使资金运用更加富有弹性。同时也便于企业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3)提高企业的举债能力。(4)不影响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优先股筹资的缺点:(1)资本成本高。优先股股利是在税后支付,不能抵减所得税。(2)发行优先股影响普通股股东的利益。

二、股票筹资并非企业筹资的最佳方式

(一)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股权筹资的低成本和非偿还特性将弱化对经营管理的监督和约束,上市公司管理层急于扩大资本的欲望同时不太关心内涵增长能力和股东的权益,从而导致了其随意滥用募股资金,随意改变募股资金投向,使得募股资金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造成股权资金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

(二)不利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股权筹资稀释股票每股盈利,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筹资偏好导致了低效率的资金使用,公司的盈利水平跟不上股本扩张的速度,进而导致代表公司经营业绩的经济指标持续下滑,表现为大多数实施了股权融资方案的上市公司在配股或增发新股后主要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都呈现负增长。

(三)不利于资金资源的配置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蓄意圈钱后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使得证券市场的优化资金资源配置的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其次,从整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本身就不高,再加上上市公司强烈偏好股权融资,势必导致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进一步降低,这样将危害间接筹资的生存空间,从而威胁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

三、债券筹资是我国企业筹资方式的现实选择

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股票市场快速发展并迅速扩张,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却严重滞后,这种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发展和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解决。在股票市场一些深层次矛盾一时难以有效克服的情况下,在财政政策趋向稳健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变得更为迫切,也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融资渠道

公司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就是说,今后要把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作为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之一。

(二)有利于优化金融资产结构

企业进行债券筹资能大量吸收个人与机构手中的储蓄,使其转化为投资,从而达到直接增加筹资比重,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但是债券筹资发挥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的作用是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一般来讲资产负债率应在50%以下。

(三)有利于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高科技企业在创立初时都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受股市扩容的限制,中小企业无法在股市上得到资金支持,依靠银行贷款和政策无法解决。另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着一批投资者,他们对投资高科技、高收益、高风险的企业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吸纳闲散资金投入中小高科技企业,是解决这些企业筹资的重要途径。

(四)有利于分散全社会融资风险的集中程度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上股票的收益远远高于债券市场,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风险认识不够。而企业债券正是这些资金理想的去向。企业发行债券会涉及许多公共投资者,风险被分散到很多人身上。所以银行不愿承担的高风险的长期筹资在企业债券就有可能。因此,企业债券的收益率比国债高,其风险远低于股票市场,从投资者方面来看,投资者投资意愿非常强烈。

(五)有利于改善信用环境,培育商业信用

债券市场的发展可能会促进业绩优、信誉好的上市公司更快的成长,同时这些公司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培育我国的债券市场。

[参考文献]

[1]韩复龄.“公司融资渠道选择与资本运营”.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2]胡道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上海金融,2003年06期.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篇7

关键词:农业众筹;茶叶行业;互联网

一、引言

农业众筹(agricultureCrowdFunding)指生产者通过网络众筹平台农产品筹资信息,吸引大众为其新发起的项目进行投资,并在成功融资后以农产品实物或者股权形式给予回报。将此新型商业模式应用于茶叶行业,无疑是一种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创新之举。如何真正解决资金问题、消除信息不对称、改善茶叶流通现状,如何让茶叶产品搭乘“互联网+”快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农业众筹模式的发展现状

1.国外农业众筹模式。农业众筹的模式源自美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模式分别是Fquare和agfunder。其中Fquare的模式是建立一个垂直土地流转平台,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农场土地众筹,购买选定区域的土地契约,间接拥有该土地的所有权。当投资者购买土地后,平台会充当中介角色,再把土地租给周边农户耕作,投资者收取土地租金。而agfunder的模式则是充当网络服务平台角色,为投资人和农户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农业生产项目和农业技术项目的众筹服务,在众筹成功后,agfunder会对融资企业收取一定的提成,但对投资人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2.国内农业众筹发展。国内农业众筹发展起源自2014年,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现阶段的模式主要分为:农产品众筹、农业技术众筹、农场众筹和公益众筹四大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农业众筹平台是“大家种”和“有机有利”,分别代表两种不同模式。“大家种”平台首创提出F2F(familytofarm)的概念,提倡都市人走出城市,回归自然,其定位为连接家庭和农场的平台,为农场和家庭建立直接联系的桥梁。而“有机有利”平台为淘宝生态农业频道合作伙伴,其定位为专注于生态产业的生活服务平台,目前主要承办回报类农业商品众筹和投资类农业股权众筹两种项目。

三、农业众筹模式应用于茶叶行业的必要性

1.解决资金问题。茶叶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自然资源和加工企业,更重要是要有长久稳定的资金投入。资金注入使企业可以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增加科研人员和加大研发力度,扩大厂房和企业规模建设,推进茶叶品质改革创新和高端包装,增加企业宣传来打响名牌效应。农业众筹模式不仅可以为茶叶企业提供金融融资,同时可以通过平台向广大消费者筹集预订资金,这种类似于茶叶产品预售的农业发展模式,能够为中小茶叶企业、茶农提供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茶叶企业的资金问题。

2.消除信息不对称。我国茶叶生产领域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十分严重,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供需信息、交易信息无法对等,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茶叶滞销。在茶叶流通过程中,茶叶企业属于弱势群体,不仅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又要面临市场经济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农业众筹平台作为买卖双方合作互动平台,以消除信息不对称为基础,使双方得以实现共赢。对茶叶企业来说,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按需定制生产,既能保证茶叶销路,又能减少库存和消耗;就消费者而言,直接从茶叶企业处获得新鲜茶叶产品,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又减少了来自分销环节和零售环节的附加开支。

3.改善茶叶流通现状。传统的茶叶产业流通模式较为复杂,如图1所示,从原材料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要经过加工、分销、零售等多个中间环节,这些环节不仅增加了流通的成本,还降低了流通的效率,且中间环节的时滞性使茶叶产品到达消费环节时的质量难以保证。

将农业众筹模式应用于茶叶产业,在解决茶叶企业销售渠道问题的同时,直接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让茶叶生产商在茶叶种类选择和定价上有了更多话语权,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其逐级成本降低,利润增多。

四、CF2C茶叶众筹模式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农业众筹平台基本采用以实物和服务回报的消费型模式,与“生鲜产品预售”的模式比较相似。以CF2C(circulationtofarmtoconsumer)为核心构建茶叶众筹模式,通过社交网络挖掘社群的影响力、利用互联网公开透明机制建立消费者与生产之间的信任通过目标众筹的方式,提前锁定需求,将销售前置,以销量驱动产量,从而实现茶叶产业链重组,形成有利于互联网发展进程下循环电商模式的茶叶产业发展新思路。

1.业务设计

以茶叶产品众筹服务为基础,为茶叶企业提供一站式茶叶产业众筹解决方案和茶叶产品网络推广服务,业务体系可涵盖以下两方面。

2.商业模式

以茶叶企业作为项目发起方,为消费者提供众筹项目用以预订某种价位的茶叶产品,实现项目资金筹措,而后茶叶企业根据订单需求进行茶叶种植,按约将成熟茶叶产品配送至消费者,平台将以监督的形式,让种植过程透明化,平台本身主要的盈利模式含以下两部分:

(1)增值服务及佣金盈利

茶叶众筹平台对茶叶众筹项目提供包括视觉设计、营销推广等众筹增值服务,以及茶叶企业发起项目支付佣金所产生的收益。

(2)资金沉淀盈利

在茶叶企业完成茶叶产品培育成熟前,提前融得消费订单资金,待消费者获得茶叶产品回报后,再将资金打入生产者账户,期间资金沉淀盈利归众筹平台所有。

3.风险分析

CF2C茶叶众筹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资金问题、消除信息不对称、改善茶叶流通现状,但如同传统农业众筹模式一样,仍面临来自市场认可度、运营成本、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风险。茶叶企业和茶叶众筹平台运营者必须在充分认识茶叶众筹模式机会和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茶叶众筹模式,降低运营成本,培育茶叶众筹市场。

五、小结

本文认为,茶叶众筹模式或将成为茶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手,以众筹消费模式的独特商业价值,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带动茶叶产业发展。其发展重点可以围绕茶叶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茶~产业链重组、社群网络营销等三方面来设计。

参考文献:

[1]魏芳.我国茶叶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福建茶叶,2016,(03):99-100.

[2]王安琪.“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众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大家种”网为例[J].电子商务,2015,(09):42-43+79.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税收筹划目标

企业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税法及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中各环节(投资、会计核算、筹资、经营和组织形式等)事项进行事前筹划,在众多的纳税方案中,选择整体税收负担最低、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方案,最终使企业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以达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目的的经济行为。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的产物。它有利于企业资本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产业、产品结构合理布局,从而有利企业进一步发展,国家税收也将同步增长。企业税务筹划是一项合法合理行为,在为企业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国家通过税收优惠实行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培养企业的纳税意识,促进依法治税。

1充分认识税收筹划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第一,税收筹划是实现企业财务经营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企业通过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法规,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认真研究、精心筹划,从中选出既不违犯税法又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方案。现在不少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收成本。

第二,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资金、成本(费用)、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大要素,税收筹划就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的最优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离不开会计,会计人员既要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要熟知现行税法。企业设账、记账要考虑税法的要求,当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的要求不一致或允许进行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可以分离,正确进行纳税调整,正确计税,正确编报财务报告,并进行纳税申报。不断完善的企业会计、财务制度,最终将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制度基础。

第三,税收筹划可以增强企业纳税意识,减少违法行为,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企业开始重视税收筹划,税收筹划与纳税意识的增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其一,税收筹划是企业纳税意识提高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水平相适应的。其二,企业纳税意识增强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具有共同的要求,即合乎税法规定或不违反税法规定,企业税收筹划所安排的经济行为必须合乎税法条文和立法意图或不违反税法规定,而依法纳税更是企业纳税意识强的题中应有之意。其三,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证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会计账证表健全、规范,其节税的弹性一般应该会更大,也为以后提高税收筹划效果提供依据。

第四,税收筹划有利于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完善的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决策无非是决定企业经营中的“六个w”,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en(什么时候做),where(在什么地方做),who(谁来做),How(怎样来做)。这六大元素无一例外的与一定的税收政策相关。企业经营决策者在决定这六大元素时,将税收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根据政府制定的有关税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设定若干方案,进行精心比较后择优抉择,就会收到同样的投入赚取更多利益的效果。

第五,税收筹划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税收筹划对节约税收支出与降低产品成本具有同等意义及经济价值。对于纳税企业来说,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其税款的支出是企业资金流的净流出,没有与之直接可以配比的收入项目。因此,搞好企业税收筹划,节约税收支付等于直接增加企业的净收益,这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产品成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日益扩大,来我国投资的外企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中资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进行投资、经营,参与国际竞争。由于国家间的经济制度,如税收制度,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国际间的差别、倾斜的经济和税收政策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国际空间,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2正确设计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

税收筹划的目标决定了税收筹划的范围和方向,也是判断税收筹划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税收筹划应当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同的税收筹划目标会导致不同的筹划结果。

目前,在税收筹划目标的定位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目标定位范围过窄,另一个是目标定位范围太宽。这两种目标的定位都不利于税收筹划事业的发展,会导致税收筹划实践的混乱。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需要全面确定税收筹划目标的范围,即不能过于狭窄,也不能无限制扩大范围。笔者认为税收筹划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包括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目标体系,应该由直接目标(基础目标或短期目标)、中间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长期目标或根本目标)组成。

2.1直接目标是减轻税收负担,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

纳税人对直接减轻税收负担的追求,是税收筹划产生的最初原因。毫无疑问,直接减轻税收负担也就是税收筹划所要实现的直接目标。

第一,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不损害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对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企业一旦遭遇涉税风险,不管政府怎么处置,对企业自身的市场信誉、形象以至长远利益而言,都将会产生极大的损害。这种损害无论是有形抑或是无形的,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都不只是损害了政府的税收利益,更严重的是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损害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

第二,直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绝对地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款数额;其二则是相对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款数额,在税收筹划中往往采用第二层含义。即使从绝对数额上看,纳税人的当年应纳税款数额比上年有所增加,只要其应纳税额与生产经营规模的比率有所降低,因此说该项筹划是成功的。

第三,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通过实行纳税最小化、纳税最迟化、降低税收成本等来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纳税最小化不是逃税,而是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安排,选择低税负方案,从而减轻税负。纳税最小化不能仅看个别税负的高低,它必须是企业的整体税负最低。纳税最迟化不是欠税,而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推迟缴纳税款。虽然这笔税款迟早要缴纳的,但现在无偿占用这笔资金,就相当于从财政部门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此同时,税收筹划是有成本的,只有在税收筹划的收益大于税收筹划的成本时,税收筹划才是可取的,税收筹划也才有存在的意义。

2.2中间目标是实现企业总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其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实现企业整体实际税负率最低和税收利益的最大化,而必须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总体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如果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仅定位在少缴税款上,那么该纳税人最好不从事任何经济活动,因为这样其应负担的税款数额就会很少,甚至没有。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既然是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那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理所当然应该是税收筹划目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减轻税收负担能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从而有利于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目标。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单纯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企业整体现金流量下降和企业价值降低。

2.3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这个目标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企业总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第二是企业的社会利益最大化。企业的整体利益既包括通过减轻税负直接获得的经济利益,又包括通过树立诚信品牌间接获得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机遇。只有两者兼得,企业的税收筹划才能称得上达到了理想目的。

因此,税收筹划的目标应该是以减少或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税收利益为直接目标和手段,以此达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减轻税收负担,获得税收利益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动机,也是税务筹划之所以兴起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可能是税务筹划目的的全部。如何减少纳税负担实质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在相关法律制度、市场需要和经营管理、长远规划等各方面综合平衡,在纳税风险最低、纳税成本最小的前提下降低纳税负担,通过实现企业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所以说,最终目标是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或长期目的,直接目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原动力,中间目标则是实现最终目标的直接路径目标;具体目标和中间目标必须以最终目标为前提,最终目标只有通过直接目标的选择和中间目标的运用方可得以实现。

3协调处理好企业税收筹划中的几个关系

3.1税收筹划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税收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税收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税收分配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是在税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合理筹划和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目的的行为。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税收政策的选择过程。企业税收筹划要充分利用政策导向,科学地提出筹划方案,在税收政策的框架下,合理地减轻企业的税负。

3.2涉税收益与非税收益的关系

企业税收筹划主要分析的是涉税利益,一般情况下对非税利益分析不够重视,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涉税利益,还关心非税利益。因此,税收筹划过程中要重视分析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利益、环境利益、规模经济利益、结构经济利益、比较经济利益、广告经济利益等非税利益,不能过分看重涉税利益而忽视重要的非税利益。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筹划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等观念,把不同的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比较,同时注意其他非税因素的影响。

3.3企业发展战略与税收筹划的关系

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是首要的,税收筹划是为之服务的。当企业决定是否进入某个市场时,考虑最多的是该市场发展的潜力,而不是税收筹划。例如当外商考虑是否到中国投资时,看重的是广大的消费市场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而不是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尽管税收优惠政策能给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条件,但投资者有时为了开拓某个市场,是很少考虑税收成本的。因为税收只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本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关系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战略时,税收筹划应该服务于企业经营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使税收筹划的终极目标得以实现,否则会因为考虑短期的税收负担,而错失了企业发展的良机,从而导致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这样的税负最轻也就失去了价值,这样的筹划也就无存在的必要。

3.4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企业税收筹划中要协调的局部和总体的利益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注意兼顾纳税单位内部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对局部有利但对整体不利的税收筹划要摈弃或慎用,对局部和整体都有利的税收筹划要多用,对局部有大利但对整体无害或对整体有大利但对局部有小害的税收筹划要择机使用。二是注意兼顾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对企业有利但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害的税收筹划原则上要摈弃,对国家和企业自身都有利的税收筹划要多用。

3.5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关系

筹划的目的在于付诸实施,再好的筹划不能操作,那都是一纸空文。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筹划前、中、后的全过程不能脱离与税务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征得税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做的优点有两方面:一是便于筹划的完善。比如有些政策存在模糊性条款,通过及时沟通可以修改筹划不妥之处。二是便于实施。征得税务部门的同意,也就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筹划成功率自然就高。能否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也是税收筹划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如果不能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会失去其应有的收益。因此,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处理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也是规避和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贺飞跃.税收筹划理论与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兆高.浅论税收筹划的性质[J].经济师,2005(2)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税收筹划目标

企业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税法及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中各环节(投资、会计核算、筹资、经营和组织形式等)事项进行事前筹划,在众多的纳税方案中,选择整体税收负担最低、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方案,最终使企业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以达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目的的经济行为。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的产物。它有利于企业资本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产业、产品结构合理布局,从而有利企业进一步发展,国家税收也将同步增长。企业税务筹划是一项合法合理行为,在为企业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国家通过税收优惠实行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培养企业的纳税意识,促进依法治税。

1充分认识税收筹划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第一,税收筹划是实现企业财务经营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企业通过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法规,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认真研究、精心筹划,从中选出既不违犯税法又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方案。现在不少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收成本。

第二,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资金、成本(费用)、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大要素,税收筹划就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的最优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离不开会计,会计人员既要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要熟知现行税法。企业设账、记账要考虑税法的要求,当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的要求不一致或允许进行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可以分离,正确进行纳税调整,正确计税,正确编报财务报告,并进行纳税申报。不断完善的企业会计、财务制度,最终将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制度基础。

第三,税收筹划可以增强企业纳税意识,减少违法行为,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企业开始重视税收筹划,税收筹划与纳税意识的增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其一,税收筹划是企业纳税意识提高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水平相适应的。其二,企业纳税意识增强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具有共同的要求,即合乎税法规定或不违反税法规定,企业税收筹划所安排的经济行为必须合乎税法条文和立法意图或不违反税法规定,而依法纳税更是企业纳税意识强的题中应有之意。其三,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证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会计账证表健全、规范,其节税的弹性一般应该会更大,也为以后提高税收筹划效果提供依据。

第四,税收筹划有利于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完善的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决策无非是决定企业经营中的“六个w”,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en(什么时候做),where(在什么地方做),who(谁来做),How(怎样来做)。这六大元素无一例外的与一定的税收政策相关。企业经营决策者在决定这六大元素时,将税收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根据政府制定的有关税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设定若干方案,进行精心比较后择优抉择,就会收到同样的投入赚取更多利益的效果。

第五,税收筹划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税收筹划对节约税收支出与降低产品成本具有同等意义及经济价值。对于纳税企业来说,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其税款的支出是企业资金流的净流出,没有与之直接可以配比的收入项目。因此,搞好企业税收筹划,节约税收支付等于直接增加企业的净收益,这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产品成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日益扩大,来我国投资的外企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中资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进行投资、经营,参与国际竞争。由于国家间的经济制度,如税收制度,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国际间的差别、倾斜的经济和税收政策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国际空间,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2正确设计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

税收筹划的目标决定了税收筹划的范围和方向,也是判断税收筹划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税收筹划应当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同的税收筹划目标会导致不同的筹划结果。

目前,在税收筹划目标的定位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目标定位范围过窄,另一个是目标定位范围太宽。这两种目标的定位都不利于税收筹划事业的发展,会导致税收筹划实践的混乱。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需要全面确定税收筹划目标的范围,即不能过于狭窄,也不能无限制扩大范围。笔者认为税收筹划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包括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目标体系,应该由直接目标(基础目标或短期目标)、中间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长期目标或根本目标)组成。

2.1直接目标是减轻税收负担,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

纳税人对直接减轻税收负担的追求,是税收筹划产生的最初原因。毫无疑问,直接减轻税收负担也就是税收筹划所要实现的直接目标。

第一,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不损害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对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企业一旦遭遇涉税风险,不管政府怎么处置,对企业自身的市场信誉、形象以至长远利益而言,都将会产生极大的损害。这种损害无论是有形抑或是无形的,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都不只是损害了政府的税收利益,更严重的是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损害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

第二,直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绝对地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款数额;其二则是相对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款数额,在税收筹划中往往采用第二层含义。即使从绝对数额上看,纳税人的当年应纳税款数额比上年有所增加,只要其应纳税额与生产经营规模的比率有所降低,因此说该项筹划是成功的。

第三,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通过实行纳税最小化、纳税最迟化、降低税收成本等来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纳税最小化不是逃税,而是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安排,选择低税负方案,从而减轻税负。纳税最小化不能仅看个别税负的高低,它必须是企业的整体税负最低。纳税最迟化不是欠税,而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推迟缴纳税款。虽然这笔税款迟早要缴纳的,但现在无偿占用这笔资金,就相当于从财政部门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此同时,税收筹划是有成本的,只有在税收筹划的收益大于税收筹划的成本时,税收筹划才是可取的,税收筹划也才有存在的意义。

2.2中间目标是实现企业总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其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实现企业整体实际税负率最低和税收利益的最大化,而必须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总体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如果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仅定位在少缴税款上,那么该纳税人最好不从事任何经济活动,因为这样其应负担的税款数额就会很少,甚至没有。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既然是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那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理所当然应该是税收筹划目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减轻税收负担能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从而有利于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目标。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单纯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企业整体现金流量下降和企业价值降低。

2.3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这个目标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企业总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第二是企业的社会利益最大化。企业的整体利益既包括通过减轻税负直接获得的经济利益,又包括通过树立诚信品牌间接获得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机遇。只有两者兼得,企业的税收筹划才能称得上达到了理想目的。

因此,税收筹划的目标应该是以减少或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税收利益为直接目标和手段,以此达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减轻税收负担,获得税收利益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动机,也是税务筹划之所以兴起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可能是税务筹划目的的全部。如何减少纳税负担实质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在相关法律制度、市场需要和经营管理、长远规划等各方面综合平衡,在纳税风险最低、纳税成本最小的前提下降低纳税负担,通过实现企业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所以说,最终目标是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或长期目的,直接目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原动力,中间目标则是实现最终目标的直接路径目标;具体目标和中间目标必须以最终目标为前提,最终目标只有通过直接目标的选择和中间目标的运用方可得以实现。

3协调处理好企业税收筹划中的几个关系

3.1税收筹划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税收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税收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税收分配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是在税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合理筹划和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目的的行为。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税收政策的选择过程。企业税收筹划要充分利用政策导向,科学地提出筹划方案,在税收政策的框架下,合理地减轻企业的税负。

3.2涉税收益与非税收益的关系

企业税收筹划主要分析的是涉税利益,一般情况下对非税利益分析不够重视,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涉税利益,还关心非税利益。因此,税收筹划过程中要重视分析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利益、环境利益、规模经济利益、结构经济利益、比较经济利益、广告经济利益等非税利益,不能过分看重涉税利益而忽视重要的非税利益。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筹划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等观念,把不同的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比较,同时注意其他非税因素的影响。

3.3企业发展战略与税收筹划的关系

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是首要的,税收筹划是为之服务的。当企业决定是否进入某个市场时,考虑最多的是该市场发展的潜力,而不是税收筹划。例如当外商考虑是否到中国投资时,看重的是广大的消费市场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而不是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尽管税收优惠政策能给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条件,但投资者有时为了开拓某个市场,是很少考虑税收成本的。因为税收只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本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关系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战略时,税收筹划应该服务于企业经营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使税收筹划的终极目标得以实现,否则会因为考虑短期的税收负担,而错失了企业发展的良机,从而导致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这样的税负最轻也就失去了价值,这样的筹划也就无存在的必要。

3.4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企业税收筹划中要协调的局部和总体的利益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注意兼顾纳税单位内部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对局部有利但对整体不利的税收筹划要摈弃或慎用,对局部和整体都有利的税收筹划要多用,对局部有大利但对整体无害或对整体有大利但对局部有小害的税收筹划要择机使用。二是注意兼顾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对企业有利但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害的税收筹划原则上要摈弃,对国家和企业自身都有利的税收筹划要多用。

3.5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关系

筹划的目的在于付诸实施,再好的筹划不能操作,那都是一纸空文。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筹划前、中、后的全过程不能脱离与税务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征得税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做的优点有两方面:一是便于筹划的完善。比如有些政策存在模糊性条款,通过及时沟通可以修改筹划不妥之处。二是便于实施。征得税务部门的同意,也就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筹划成功率自然就高。能否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也是税收筹划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如果不能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会失去其应有的收益。因此,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处理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也是规避和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贺飞跃.税收筹划理论与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兆高.浅论税收筹划的性质[J].经济师,2005(2)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篇10

1、吸收直接投资资金。吸收直接投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生产能力,投资风险较少并且其能够尽快地完成资金筹集工作,所花费的筹集成本较少。但该筹资方式所花费的资金成本较高,且能够筹集到的资金金额有限。

2、发行股票。与直接吸收投资相比,发行股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由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发行股票的优势是拥有永久性的筹资性质,不存在到期日,不需要股东偿还,能够形成企业良好的对外形象,且在一定程度提高企业的举债能力。然而这种筹资方式的成本较大,所面临的风险系数比较高,并且股票持有者一般要求企业有较高的投资报酬率,否则即使企业选择该筹资方式,也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

3、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对承租方到期还本的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且即使到了租赁合同规定的到期日,租赁方也能够象征式地给予一定的资金来购入该批设备,从而取得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而对于承租方而言,选择融租租赁的筹资方式会在一定程度是提高资金成本,而且固定数额的定期租金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

4、商业信用。该筹资方式主要是通过延期付款或者预收款的方式得以实现。整个筹资过程主要立足于企业之间的信用程度。该筹资方式的主要优势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落实灵活、运用范围单一、期限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