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广播与电视技术十篇广播与电视技术十篇

广播与电视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3:28

广播与电视技术篇1

2.透过融合看问题鲍金虎,赵媛,BaoJinhu,ZhaoYuan

3.三网融合背景下的nGB发展策略赵兴玉,张天一,ZhaoXingyu,Zhangtianyi

4.信息动态

5.广播与电视技术美国"三网融合"发展现状及监管政策分析范洁,FanJie

6.云计算及广电应用需求探析卢群,姚永晖,LuQun,YaoYonghui

7.浅谈广电的云计算技术周毅,ZhouYi

8.判断云计算的三条参考标准刘鹏,Liupeng

9.看"云"端的广电内容生产霍秋林,陈瑜,徐晓枫,邹素珍

10.电视节目网络化制播的关键一步——构建节目生产管理系统

11.录音技艺谈

12.广播电影电视老科技专家徐崇华

13.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科技杰出贡献奖

14.关于加强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专利工作的思考姚永晖,贾宏君,YaoYonghui,JiaHongjun

15.基于CDn+p2p的互联网电视分析与设计章化冰,ZhangHuabing

16.基于CmmB平台的富媒体广播系统简介及应用探讨袁从年,廖世敏,周宗行

17.多视视频编码标准mVC王强,郭晓强,解伟

18.播出系统硬件验收测试探讨王子龙,wangZilong

19.基于Snmp的网络监控在电视播出业务中的应用黄元,HuangYuan

20.广播电台智能化总控系统的建设马小彬,maXiaobing

21.电台数字网络化总控的设计与实施戚洪江,马飞,程永军,王蕾

22.视音频转码技术初探陈翔宇,ChenXiangyu

23.浅析高清摄像机的使用和调整朱晋,兰凌衢,ZhuJin,LanLingqu

24.浅谈地市级广播电台媒体资产的建设吴明启,wumingqi

25."三网融合"背景下的nGB中间件技术需求陈德林,张定京,金鑫,赵良福,王颖

26.浅谈物联网与nGB的融合张佳欣,朴大志,ZhangJiaxin,piaoDazhi

27.对物联网发展的思考夏利民,包翠芬,XiaLimin,BaoCuifen

28.欧洲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发展对我国的警示鲁业频,任玲芝,陈初侠

29.DX-600中波发射机水冷系统维护要点及技术改造李荣辉,林斌,LiRonghui,LinBin

30.高山环境下的雷电防护刘宏杰,LiuHongjie

31.发射机信号源自动处理和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蒋琦,罗正明,JiangQi,LuoZhengming

32.卫星高清电视远程加密技术实现探讨谢东晖,XieDonghui

33.音频分类技术在广播质量评估中的应用马明成,莫晓俊,姜洪臣,徐波

34.图像技术在高清节目监测中的应用管红,周微,GuanHong,Zhouwei

35.推进三网融合共享广电未来——CCBn2011筹备交流暨新闻会在京召开

36.索尼专业系统集团开创高质量3D节目制作新篇章

37.BiRtV2010索贝系列产品专访

38."融兴中国2010广电进行时"运营与技术研讨会成功落幕

39.融汇未来宽达天下——2010摩托罗拉家庭宽带事业部峰会成功召开

40.智能互联,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访2010年上海世博会思科馆

41.抓住高清市场机遇,实现更多用户体验——访nDS大中华区有线业务副总裁张晓明先生

42.给客户提供五星级的产品与服务——专访广州市雅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经议

43.技术领先、产品稳定,使用户放心——专访tVone公司亚洲区常务董事罗雪祯女士

1.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促进和规范高清电视发展的通知

2.信息动态

3.广电人物

4.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组网系统模式研究与分析孙宁,何剑辉,常江,杨波

5.DtmB单频网频率分配规划方法研究岳巧丽,何剑辉,门爱东

6.福州市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建设倪吟东,江常雄,niYindong,JiangChangxiong

7.广播网站的发展趋势研究广播与电视技术李玥,陈博,LiYue,ChenBo

8.广州珠江数码新媒体中心建设方案黄力,王斌,HuangLi,wangBin

9.一种新的面向应用的媒资系统设计丁国祥,DingGuoxiang

10.跨越——媒体资产管理的承前启后周俊,ZhouJun

11.高清演播室建设的思考和视频系统建设实践贾中原,JiaZhongyuan

12.播出全链路保障平台改造方案樊尚忠,FanShangzhong

13.对多格式混合视频系统同步问题的探讨王朝霞,wangZhaoxia

14.播出系统接口方案介绍张红秀,ZhangHongxiu

15.广播电台热线电话系统的数字化改造与新业务拓展任航战,杨海波,张树新

16.面向三网融合的广电新业态李红山,LiHongshan

17.一种用于HDtV中的全数字Qam解调方案的设计喻欣,张勇,盛谦,张恒

18.DVB家庭的新成员:DVB-C2唐月,秦龙,tangYue,QinYanlong

19.数字电视中加入县级节目的方案夏利民,张兴军,XiaLimin,ZhangXingjun

20.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探讨干线波分的建设陈旭生,ChenXusheng

21.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改造工程建设体会胡传新,HuChuanxin

22.新一轮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创新实践林忠富,LinZhongfu

23.宁波广电712高山台改造设计与实践杨晓卫,YangXiaowei

24.新疆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海拉提,HaiLati

25.一起调频广播干扰民航通讯事件的处理分析及思考丁凯雄,DingKaixiong

26.卫星地球站播出的系统维护张金虎,ZhangJinhu

27.一种实时流媒体数字水印方案在广播电视监测中的应用马明成,莫晓俊,mamingcheng,moXiaojun

28.中波广播发射台智能化播控监测系统蒋国庆,王毓祺,姜俊

29.专业专注同心同行——Sony参展BiRtV2010

30.中国教育电视台与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隆重举办高清电视转播车交接仪式

31.索尼用于特殊拍摄应用的数字高清摄录一体机HXR-mC58C

32.panasonic全球首发高端p2HD新产品aJ-HpX3100mC/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正式采用panasonicp2HD广播电视设备

33.中科大洋与凤凰新媒体联手打造网络电视台运营解决方案

34.大洋携凤凰合作推出U@media解决方案助力网络电视台的构建与运营

35.为新媒体发展提供安全及质量保障——访泰克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王中元及泰克大中华区视频业务技术营销经理沈鼐叡

36.高峰对话把脉三网融合时代广电新媒体发展——BiRtV2010期间方正电子高峰论坛隆重启幕

37.广播与电视技术愿景与实现——索贝2010新媒体峰会隆重召开

38.BiRtV2010索贝系列产品专访Http://

39.高品质的娱乐体验——杜比展示新一轮面向广电与影院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

40.激光3D: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激光3D电影放映机首次亮相BiRtV展

41.每一个产品都有洋铭的承诺——访Datavideo(洋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鸿铭

42.创新且具有前瞻性思维——专访RossVideo公司亚太区总裁崔大荣先生

43.佳能专业高清DV开启便携无带化时代

44.2010中国数字电视与网络发展高峰论坛在西宁成功举办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广电产业——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就第八届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筹备情况答记者问

2.广电总局规划院与摩托罗拉nGB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京举行

3.三网融合下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傅雪鹏,彭洁颖,任天铮

4.信息动态

5.美国、英国高清电视发展现状及启示意义范洁,FanJie

6.我国高清电视广播链路工程解析李新,LiXin

7.高标清同播技术策略研究与思考顾建国,朱光荣,GuJianguo,ZhuGuangrong

8.北京电视台标清节目制播网络高清化改造综述毕江,BiJiang

9.基于高安全性的高清新闻制播网设计白晓云,BaiXiaoyun

10.高清数字电视的发展问题唐志,tangZhi

11.高清演播室系统搭建初探张鑫,贺建芝,ZhangXin,HeJianzhi

12.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孔彬,KongBin

13.需求多样化网络电视设计实例沈曙,马翔,ShenShu,maXiang

14.电台播控中心数字化改造中的若干思考和创新蔡成新,伍商君,刘育松,唐炜

15.县级台广播电视摄录编播设备更新工作实践丁利华,DingLihua

16.基于信息网络的电台直播室演播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林彬彬,陈起来,LinBinbin,ChenQilai

17.集中加分布式非编网络研究王治尧,周华东,李君,朱铟

18.数字化总控传输系统的设计杜溶,迟延勤,DuRong,ChiYanqin

19.5.1声道录音机房工程设计施工乔庆捷,QiaoQingjie

20.我国光接入网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广电对策思考卢群,袁丽华,LuQun,YuanLihua

21.广电网双向化的思考杨昌庆,YangChangqing

22.epon与Gpon的综合比较李然,李航,LiRan,LiHang

23.Gepon及基带eoC原理简介夏利民,包翠芬,XiaLimin,BaoCuifen

24.有线电视光缆网络的敷设、接续与测试技术姚贵林,杨留生,YaoGuilin,YangLiusheng

25.多天线技术在移动数字电视中的应用张乃谦,金立标,Zhangnaiqian,JinLibiao

26.高效率300w数字电视功率放大器李俊,王大勇,石铁峰,antoineRabany,郑胜光

27.蒙特卡罗算法在数字单频网信号合成中的应用海霞,任宁宁,HaiXia,Renningning

28.广播与电视技术对数周期天线在大功率短波广播发射上的应用江勇,张红武,兰锦声

29.关于广播监测前端设备标准化的探讨和设想谢璞,刘凯涛,杜树新

30.基于GpiB总线结构的视频指标自动测试系统王宝石,程征,wangBaoshi,ChengZheng

31.基于webServices的广播电视监测网数据交换接口的设计与实现李光,LiGuang

广播与电视技术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对策

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的内容非常广泛,广播电视始终处于与敌对势力进行舆论信息论战的最前沿。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的重要性受到了其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广播电视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

一、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1、传输系统的安全

传输系统安全内容包括有各传输机构有效防范和抗击非法信号侵入,以及其他一切干扰破坏活动所应实现的安全。这部分内容不仅需要广播电视自身的有效维护安全,也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保障。

2、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作为保障广播电视自身正常运转播出机构的重要内容,包括各播出和传输机构的所有节目,在制作、播出全过程的安全。

3、接收信号的安全

接收信号的安全主要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可被授权实体接收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广播电视用户能获取或存储所需的广播电视媒体传送的图像或声音信息。

4、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安全

作为党、国家和人民言论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安全涉及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是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重要的思想文化和引导社会舆论等多种任务。

二、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

为实现安全优质播出奠定物质基础需要对播出设备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考虑到广播电视节日播出设备特有物理属性,是一种容易磨损腐蚀的机电电器设备,因此,做好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以便长期有效安全高效地运转。而在新时期中信息技术发展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维护工作却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1、节目频道、播出时间增加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等新型广播电视技术的推广普及,电视播出频道日益增多,面向群体更加专业化、细分化,同时,播出时间也由当初的几个小时发展到现在部分频道全天播出,可以说广播电视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2、传输系统及播控系统日趋复杂

随着节目频道和频率的急速增加,为实际播出的需要已出现综合性播控系统,此系统能实现更为灵活的调度。

3、传输系统容量快速增加与传输手段多样化

随着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出现数字压缩、光缆传输及卫星传输等手段,这些手段的出现与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过去传输覆盖面及传输容量不足的问题。

4、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进入新世纪广播电视发展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得益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广播中“路况试播”、电视直播就是最好的验证。可以说新时代的广播电视进入到了数字化网络化时代,逐渐走向智能化时代。

5、系统趋向多功能化

由于传输系统、发射系统及播控系统逐步实现数字化,数字信息传输技术、多声道传输技术及图文电视技术都相继发展起来,从而使广播电视的功能与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三、做好当前广播电视安全与技术维护的对策

技术维护大致分为两部分:例行维护和应急维护。例行维护是按照设备的运行规律而进行的技术维护;应急维护是针对突发故障所进行的技术维护。长期的维护实践证明:例行维护和应急维护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1、建立、健全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维护管理机制

(1)明确职责:设立系统技术维护运行管理机构,实行分管副台长、总工负责制,机构与职责明确,运行体系完整。

(2)规范管理:技术维护管理必须渗透到每个技术环节,规定明细的、严格的技术维护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同时要制定违规处理办法,使技术维护管理操作做到有章可循,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打好基础。

(3)建立、运行质量监督和分析体系: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编制相关业务报表,分析和监督运行播出情况,同时,建立技术资料档案,以利于资料检索分析与管理决策。

2、做好技术维护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

对技术维护人员要经常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实际的维护工作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做好广播电视的技术维护工作,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

3、熟练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

设备出现故障后,要根据所掌握待修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时判定待修设备故障的大致范围,最好能判断出具体部位。广播电视系统的全固态设备应用大量集成电路,线路极为复杂,即使出现故障,通过肉眼也难以发现,此时必须从设备及电路工作原理上分析,并借助仪器、仪表对其检测,科学判断,才能排除故障,及时恢复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因此对技术维护人员的业务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深入了解设备正常的工作状态

广播电视设备能否长期保持安全、优质、可靠和不间断工作状态,与平时科学地维护紧密相关,而机器设备出厂的验收报告是维护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必须妥善保存。此外,每次技术维护工作的内容都应及时详尽的予以记录,以备今后遇到问题时,可快速查对核实,尽快分析原因,排除故障。

5、维护时不可主观臆断

维护设备时,以定期的预防检修为主,对于易损元件、动作频繁部位、大电流部件及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元件更要增加检修的频次。在实际维护中切不能单凭经验盲目判断,要冷静分析,未确定故障根源前不可随意改动线路或随意更换元件,否则会掩盖病源,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将一切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

6、重视维护后的总结与学习

对设备维护完成后要及时做记录总结,必要时可就此展开讨论,深刻剖析和共享机器设备故障的维护技巧,为今后的技术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体提高技术维护人员的工作能力。

7、技术维护中还需注意的问题

(1)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人是主导事物发展的主体,因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在维护实践过程中始终要保证个人人身安全。如凡可能接触220伏以上电压的施工场所及维护高度超过5米的作业面,都要有人监护,应设专人负责安全监察,尽量避免不良操作对人体的伤害。

(2)注重对维护环境的控制

一般来讲,设备档次的高低决定了其对环境的要求的苛刻程度,越好的设备需要更好的环境,对于这些设备的维护要做到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震动小及无灰尘等,还有做好日常的设备清洁工作。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工人要正确使用测试仪表及各类专用工具的、按期检查检修特殊部位的熟练操作,此外,工作结束后清点工具,打扫现场,同时,使用称谓统一、呼应准确的工作语言等。

(4)降低成本

广播与电视技术篇3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应用

1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广播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如今现代电子传媒,广播电视不但能够制作传播信息、舆论导向、娱乐及教化等功能,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第一台广播电视诞生到现在,它在各方面都经历了较大的变革。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标志始于1987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发现了自然界中有一种元素——硒,具有光电的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技术得以飞速发展,逐渐实现了图像传输,这是现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直至1925年,广电摄像管的研制发明使电视的发明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电视开始普遍推广,成为了人们娱乐的重要方式。至此,各种新形式的广播台、电视台、网络化平台等层出不穷,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了其相关产业的崛起。目前,处于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在转换成数字化以后,新媒体技术也进行较大变革,各种新的播放形式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便利,比如在线直播、微博、微视频等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广播电视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各种新技术相互融合,增加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功能,使其不断完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这是广播电视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2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处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突破了原有媒介的弊端,实现了顺畅、开阔的传播特点。只有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才能把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改革创新,进而适应新时代的市场形势。

2.1突出互动性和个性

以往的广播电视只能为人们提供观看平台,观众都是处于被动的接受信息状态,二者无法实现交流沟通,虽然平台也提供了一些途径让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但缺乏时效性。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并且可以和主持人进行沟通,互动性较强,这一特征满足了新时期观众的互动要求,这正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之一。因为技术的原因,新媒体的个性化较强,传统媒体通常是针对广大受众,没有进行个性化的分类,然而新媒体能够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详细划分节目种类。

2.2传播及时、速度较快

广播电视技术的传播速度和时间密不可分,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技术依靠其反应敏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征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面前发挥着不可取代作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拉近了传播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使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目击者、经历者或者。新媒体可以全天候的进行节目制作和工作,让人们随时都能了解到身边发生的新闻现象。

2.3传播形式朝着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手机报、数字电视和数字报纸出现,都能成功的吸引广大受众眼球,也能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新媒体包含的种类较多,例如网络电视、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打破了传统媒体覆盖范围局限,超越了时空和区域束缚。依靠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能够在全球范进行各种类型的传播。

2.4选择范围广,容易保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媒体具有的优势将被充分挖掘,这是新媒体受到人们喜爱的最主要原因。然而,任何事物都有缺点,新媒体也一样。

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1管理思维更加开发、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新媒体时代,想要促使广播电视行业快速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电视台管理机制,这是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竞争力的最基本措施。广播电视技术和新媒体相互融合,使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方面整体实现创新和改革。首先,考核机制不断创新。广播电台需要培养综合能力强,适应各种岗位的人才,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其次,改革传播体系,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为双向传播,才能真正的理解受众需求,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改革传播形式。利用网络信息,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把其作为独家视角进行节目创作,重视对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包装,融入情感,才能吸引更多受众。

3.2和数字技术相互结合

目前,数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广播电视系统当中。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放的整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将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首先,改革有限电视,采用高端数字化模式,充分使用卫星定位技术等高科技来较少影响信号的各种因素,最终实现信号全面覆盖的目标。其次,在电视节目整体运作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功能,进而通过数字化来影响发射设备,构建微波传输网络体系,能够促进全世界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数字技术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3.3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更新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步伐。现在互联网已经普遍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播电视行业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使用该技术。在传统的广播电视中,人们观看节目都是被动选择和接受,无法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同时一些突发事件也会影响节目的制作进程和播出效果。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摆脱了人为操作的弊端,依靠自动化的技能进行调整,假如节目中出现问题,就会暂时播放其他节目,这样就能实现连贯的、良好的节目播出效果。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给人们带来了较多福利,它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满足现代广播电视制作流程的一切需求,把广播电视事业中数据和信息之间融合变为现实。

3.4构建集一体化的新媒体广播电视平台

新媒体背景下,要想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就需要构建一体化的新媒体平台,它包含广播电视行业的所有业务,例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通信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有利于广播电视台不同类型的业务共同开展。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把广播电视的各种功能和网络充分融合,形成统一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广播电视网络平台。

广播与电视技术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号;网络传输;编码

广播电视是当前的一种主流媒体形式,并且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广播电视的受众对于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有了新的要求。当前为了满足观众在新时代的新要求,提高信号传输以及电视节目的播放技术手段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对于广播电视的传输而言,节目信号的加强是基础性的改进,主要方式是借助微波、卫星、光纤等多种信号传输形式协同工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信号通过互联网传输成为了当前的主流信号运输形式,不仅能够提高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也改善了广播电视的播放质量。

1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

广播电视节目所使用的传输系统主要是将电视广播信号的数字编码进行压缩,压缩成数据流并将数据流信号通过微波、光缆、卫星以及网络等形式输送出去。为提高传输系统的效率,技术需求传输介质能够被高效的使用,并且能够同时携带多个信号,所以丰富信号传输的技术体系、实现多路复用具有积极意义。

1.1卫星传输

通过微波通信这一基础原理将广播电视信号通过卫星进行传输,并且每颗通信用同步卫星都能够观测到地表40%的面积,实现全球通信的基础需要每隔120°布置一颗同步通信卫星。数字卫星广播技术目前已经逐渐的走向成熟,并且数字压缩的形式、技术也日趋多样化,能够借助卫星传输大量的广播电视信号,将电视节目推广到千家万户。除了作为无线电视信号的传播媒介,卫星广播电视还能够为转播台、无线发射台、有线电视系统提供信号源。卫星当前关于频段的选择已经发展到了Ku波段,数字化压缩技术并以数字技术对卫星信号传输提供了里程碑式的技术支持。通过卫星传输技术能够保证电波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其他干扰信号影响,对比其他通信设备的成本来看,卫星通信具有优势,并且卫星通信的容量、覆盖面积都更广。卫星通信所能够承担的通信线路也很多,覆盖面积上具有全面性,可见卫星传输对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重要作用。

1.2光纤传输

通过光来实现通信已经成为了目前常用的通信形式,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成熟。光通信的波长能够购达到微米级,并且频率也能够达到Hz数量级,已经远超了常用微波频率的数倍,当前使用光纤来传播广播电视信号受到了多方的重视。对比卫星通信以及微波通信,将光波作为通信载波能够实现通信容量的最大化。光波通信在技术上的复用方式主要为光波复用、光信号复用以及副载波复用。以光波复用技术为例,光波复用技术中的波分复用已经能够将40~80多个通道以2.5Gbit/s的速度传达出去,并且能够满足多套电视台以及多路广播信号的传输数据流,还能够实现1310/1550nm两个通信窗口光信号光波的分合,这就使得光纤传输广播电视数据的容量大幅增加。光信号虽然能够使传输容量倍增,并且具有极强的扛干扰能力,保密性很强;即时传输的距离很远也不会出现信号的衰减,线路耐腐蚀并且铺设方式简单,便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光纤线路质地非常脆,一但受弯到一定程度就会中断信号,光纤线路的断切与熔接在操作上非常复杂,周边一但进行施工作业极易将其挖断。

1.3网络传输

互联网在当前我国的覆盖面积极广,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6.68亿,并且互联网的普及率已高达48.8%。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进行数字化转变并进行数据压缩处理后,能够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在网络中传播,互联网是一种复用了多种传播形式的传播媒介,不仅具有极大的容载量,传播时效、传播质量、传播形式上都具有优越性,并且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在互联网这一平台的基础上传播广播电视信号具有开放性,同样也是新型媒体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国对于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提出了“三网融合”的要求,在政策上重视相关领域的发展,也为广播电视信号传播的网络化提供了帮助。当前“三网融合”能够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重复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广播电视行业需要积极相应,并充分的发挥这一优势。互联网络的形成使用了光纤等多种数据传输形式,已经将复用传输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应用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能够省去基础建设环节,并且互联网能够解决广播电视信号的空间限制,使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进一步降低成本,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换还能够提高信息的即时性,受众能够参与互动,在移动网络的帮助下能够为用户提供自由移动的观看服务。但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就导致了广播电视信号的保密性不足,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入侵。

2广播电视信号的技术应用

aVS编码其技术标准包含了系统、视频、数字版权管理以及音频等多个方面,而aVS编码的支撑标准则由统一的实验确立。这一编码技术是我国自主设计并且与国际上数字音视频编解码一流标准在同一技术水平上,在数字电视以及网络电视设备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在H.264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可实现性。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中,aVS视频编码能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aVS技术能够将分辨率极高的视频图像进行简化处理,aVS的64级量化处理,对于当前常用的应用需求均能够满足,并且还满足了多项业务在进行编码中在质量、效率上的要求。aVS的帧内预估方式很少,这就减少了复杂性,对整体方案具有简化作用。帧间运动补偿编码是混合编码技术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并且aVS标准的应用能够通过运动补偿模块将物体运动理想的刻画出来。并且这一标准能够搞笑的提高数据压缩效率,减少运动矢量以及块模式在传送过程中的损耗,这就简化了编码工作。无论是H.264或者aVS,这两种都在运动补偿上选取了1/4像素精度,并且aVS还选用了4抽头滤波器来实现半像素插值的操作,对于1/4像素的差值工作则是通过双线性滤波器完成的,这就保证了性能上的基本要求,并进一步的减少了插值对应的借鉴像素点,对数据存储取用占据的带宽标准也有优化。

3总结

广播电视节目所使用的传输系统压缩数据,并将压缩后的数据流通过微波、光缆、卫星以及网络等形式输送出去。提高传输系统的效率的技术改进措施,需要提高传输介质的使用效率以及数据容量。在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数字电视是当前的发展主力,同样也是当前广电发展的核心。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发展对广播电视的传播推广具有深远帮助,为求长远发展,丰富信号传输的技术体系、实现多路复用具有积极意义。并且,针对编码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在这一技术领域提高信息的容量和质量能够为广播电视事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作者:韩剑飞单位:沈阳市电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广义.浅谈新疆广电局数字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方式与实现[J].广播电视信息,2013,07:72~74.

[2]李锦,张联.浅谈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6:49.

[3]梁晓楠.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数字微波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1:89.

广播与电视技术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期间,第二次科技革命爆发并横扫整个欧洲以及美洲地区,并伴随着殖民运动的扩张蔓延到了亚洲、南美大陆、非洲地区。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还改变了信息技术以及传媒的发展,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来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交流更为明显。伴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工程也在不断地自我革新,进一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小了,能够更快地接受外部的信息资源。而且随着我国对广播电视工程重视程度的增加,当前广播电视工程已经走进了校园,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为了促进广播电视工程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把接地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工程中,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什么是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如何被应用的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接地的概念

接地技术最先应用于电力系统,后来接地技术才延伸应用到弱电系统中,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说的“接地”就是指在系统与某个电位基准之间建立低电阻通路,相同接地点之间的连线被称为地线。通常电子设备的“地”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接“大地”即以地球的电位为基准,由于大地的电容非常大,一般认为大地的电势为零,以大地作为零电位,把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电路基准点与大地相连,有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的作用,如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通常称之为“安全地”。另一种是“系统基准地”,在弱电系统中的接地不一定是指真实意义上与地球相连的接地,有提高系统稳定性、屏蔽保护性以增强系统电磁兼容性的作用,在必要时也可做接“大地”处理,通常称之为“信号地”。在接地技术产生之后,最先被使用到电力系统当中,然后慢慢地被应用到弱电系统中,如果接地技术的使用。

2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广播电视工程中涉及到的系统十分复杂,在安装和调试这些系统时,由于有些设备属于大功率设备,会出现比较大的磁场干扰,使这些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电源和导线之间出现的干扰。而把接地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工程中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系统通过接地就能够建立和地面之间的连接,使广播电视工程设备能够有效地抵抗这些电磁干扰并正常工作。但是在具体安装调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要注意音频和视频设备的连接次序

广播电视工程中会有很多音频和视频设备,在对这些设备进行接地处理时应该注意系统信号地和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对于安全地要求接地电阻可以小一些,而信号地来说则要求接地电阻大一些,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就可能造成设备处理信号出现麻烦。当前,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些设备本身就存在着模拟地和数字地,针对这种设备需要分别接地再汇聚,接地时尽可能地靠近母线接地处。各种设备都需要进行设备外壳接地和机柜外壳接地,在接地时需要注意接地的次序,一旦次序弄错就会影响接地的效果,甚至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

2.2要注意机房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性

由于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多,特别是数字设备,这就使得模拟地线、信号地线、机柜外壳地线等越来越多,在进行接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数字设备接地的规范性,保证每种地线接地的准确性。所以,工作人员可以在机柜内设置几条并行的系统外壳绝缘的接地母线,这样不同设备的接地线就可以就近连接到相应的接地母线上,同时设备内部的屏蔽地就可以就近连接到机柜外壳地母线上。此外,这样也可以使机柜内部设备的各种线排列的更加规整,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注意的是由于母线要连接很多地线,所以必须保证母线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而且电阻要小。

2.3要注意使三相电源中性点电位保持零电位

当前使用三相四线电源供电的过程中,因为所负载的电量是不同的,而且用电的时间段也不同,所以可能会造成三相不平衡。如果中性线接地状态不符合相关的规定,就会造成三相四线电源中的中性线位置出现偏移,使得供电设备因为电压不稳定而不能够正常工作,甚至是损坏整个供电设备。所以必须做好电源中中性点接地工作,提高中性点接地的可靠性。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电缆作为机柜内的工作接地线,尽量不要使用没有绝缘的金属编织管,因为如果使用金属管的话则不会实现地线绝缘。值得注意的是必须保证保护接地线和工作接地线之间是分开的,不得使用金属编织管作为接地体,在埋设的时候应该把接地体打入到规定的深度并倒入盐水,然后在地线周围撒上一些炭粉并实埋,能够进一步增强电源的导电性。总之,工作人员应该保证三相电源中的中性点电位应该保持在零电位。

2.4接地注意屏蔽与保护

在广播电视工程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为电源接地措施没做好,导致电源受到电磁干扰,干扰会顺着电源线传到设备,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电磁感应过强也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使用,所以工作人员应该做好设备的屏蔽工作,铺设电缆时应该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铺设方式。为了保证广播电视工程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电阻、防雷接地等,减少外界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接地技术的概念以及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接地技术应该注意的事项。接地技术的运用,能够进一步保证广播电视工程的用电安全和持久性,并能够对广播电视工程中的设备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人们能够正常的接受到广播电视信息。不过接地技术使用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而且该项技术的运用也十分复杂,需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经济形势的改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要求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这门技术,作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在学习这项技术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创新,促进我国广播电视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与时俱进的服务大众,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便捷。

参考文献

[1]浅析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及应用[eB/oL].百度文库.

[2]杜强.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07,3.

[3]龙磊.广播电视工程中常见接地问题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8,2.

广播与电视技术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21202

随着经济增长,生活水准提升。这种状态之下,广播电视被涵盖在平日生活之内,构成必要部分。它拓展了原有的视野,丰富精神内涵,传递着各时段的及时信息。收看电视节目,成为平日内不可缺失的,居家都配有这样的条件。对于广播电视,创设最适宜的维护方式,是尤其应被注重的。关于日常维护,要拟定明晰的目标、摸索适宜方法,获取更为优良的修护成效。

1解析维护的价值

广播电视依托的传播路径含有视频音频。受众收看筛选出来的节目,获取时效讯息。这种信息获取,是现今时段的必要途径。广播电视被看成工具,凸显重要价值。从现有状态看,媒体剧烈竞争、信息常被变更。信息化态势下,若要创设更为优良的收视率,让受众倾向去喜好某频道,就应科学解析、确认节目的定位是最适宜的。唯有增添内涵、描画真实要素、添加节目美感,才可更受青睐。拥有这些优势,顺利予以传递信息,吸引受众视觉,也提升了固有的收视率。

在广电传播中,不可缺失常规路径下的信息处理。获取的信息经由处理,才可添加创意,增添真实美感。这就可以得出:广播电视技术这一水准紧密关联着平日内的传递信息。这类技术凸显了不可替换的位置,可以创新节目、渲染各类场景。剧烈竞争之中,现存媒体很多,节目也很繁杂。若要显出优势,应能着力去提升现存的播出质量。识别受众需要,着手完善维修。唯有创设了最适宜的这类技术,才可确保长时段的行业进展。

2日常维护的特性

2.1容量快速递增

对于广播电视,它覆盖着的范畴密切关系着市场以内的总占有概率,关系着传播范畴。现有核心技术,侧重于布设传授系统,更凸显了这一点。在传统路径下,广播电视依托的传输路径为:模拟得出大微波特有的区域干线,作为传播途径。例如同轴光缆、电话专用线路。这类流程拟定了点对点,传输容量偏小,没能吻合递增的真实需要。此外,核心节目覆盖着的范畴还是偏小,它只覆盖着省市,没能延展至偏远区段。这就添加了传播之中的阻碍,很难满足需要。

2.2固态发射体系

从现状看,广电技术涵盖着调频发射、区域的中短波、电视广播覆盖。受到经济约束、技术等的约束,真实态势下的运用并没能最优,缺失了可行性。作为传播手段,发射系统应被着力改善,这种疑难亟待予以化解。随着经济更新,科技水准提升;固态器件原有的类别渐渐变多,运用也很成熟。固态类的配件耗费掉的能量偏少,显出了实用性,并且十分可靠。在广电进展中,这类配件必然被选取。广电播放必备的控制室将会缩减体积,添加技术内涵。

2.3日常播出频繁

广播电视被归类为传统媒介。在过去时段内,给定频道偏少,频率也并不高。最近几年,网络不断拓展,新颖媒体涌出;在这种态势下,广电也在进展。日常管控及修护增添了新颖技术,频道变得更多,播出频率升高。例如某些频道,在全天时段内都可予以滚动播放。如上这种状态,都添加了平日内的维护压力。

2.4控制流程复杂

技术不断进展,控制系统凸显了复杂的趋向。控制播出被设定成综合性的,它整合了单一频道、总体的控制室;与此同时,音频及视频还可彼此变更。配套设备整合了制式转换、常用的同步机。有序衔接着外场范畴的转播车及电视台,适宜综合播出。这种多元进展吻合了不断变更着的日常需要。然而,体系日渐复杂,日常查验及修护增添了疑难。这是由于,复杂流程以内的任一环节若显出了故障,就会干扰运转,带来不利影响。应能全面辨识媒体的特性,增设维护体系,供应更为稳固的根基。

3摸索维护方法

现存状态下,广播电视日常的修护正面对着多重的疑难、面对各类挑战。选取最佳方式,维持日常情形下的设备运转,维护安全播出。为了顺畅播出,要摸索更为适宜的维护途径:

3.1明晰运转机理

某一配件故障,含有潜在的根本机理。着手维修以前,应当辨别电路自带的特性、识别信号流程、识别运转机理。确认故障范畴,再去探析更精准的方位。例如:电子管这样的配件故障,常常可以触摸,可以直观看到。然而,全固态范畴的配件遇有故障,就会更为隐蔽。这是因为,集成线路固有的体系偏复杂,提升了专门修护必备的水准,设定更高要求。事故点很隐蔽,应当探析机理,搭配着仪表检定才可快速予以辨别。在最短时段内,争取解决疑难。

3.2定时查验装置

针对广电维护,应当预设某一期限,定期检定修理。装置架构内的某些配件密切关系着温度,易受温度干扰;对于这类配件,应能经常查验。在平日修护中,还要清除尘杂,确保最为优良的散热特性,正常散发热能。查验接触配件,查验它们是否打火、配件是否泄露、接触是否良好。对于配件电源、装置风冷部位,就要查验配件日常的温度;如果温度偏高,则可辨别隐患。若忽略这一隐患,将带来配件被损毁,缩减运转年限。

体系内发射机、风冷功放配件,都应维持着常规运转。确认散热优良、日常通风顺畅。若查出了故障,要慎重查验外表,识别这一时段的运转状态。倾听异常声响、嗅闻导线焦味。确保安全时,还可触摸触头、触摸功放管路及搭配的风机,查看散热配件。经过这种流程,测得配件应有的常规温度。善用辅助装置,搭配多类仪器,以便测得更为精准的数值,确保排除故障。尽快化解难题,规避后续时段的更大损耗。没能明晰成因以前,不可依凭主观来替换配件或线路。唯有查出根源,才可着手修理。

3.3收集必备材料

展开日常维护,还应妥善留存出厂时段内的查验报告、关联的技术材料。了解运转机理,在这种根基上才可创设最完备的配套档案,便利后续查验、后续识别故障。慎重留存资料,便利更长时段内的装置运转,维持稳定及安全。一旦发生故障,就要全面辨识这一故障形态,了解检修进展。在平日值班时,慎重做好日志。查验并解析存留下来的故障记录,识别故障特性、多样故障类别。对比现有设备,解析各类指标。经过对比以后,记下选出来的维修步骤、选取的技术等。这样做,便于查验问题、随时排除故障。

4应注重的事项

非技术类故障,根源于人为情形下的忽略。节目被播出前,要经由偏复杂的前期查验。设备在运转中,接口很易凸显故障。如果处理不佳,就会增添故障。常规运转之中,应慎重查验配件衔接着的接口,确认接口稳定,缩减非技术范畴的潜在隐患。

构建更为完备的体系,提升维护认识。不可忽略细微情形下的任一隐患,认真予以查验。构建明晰的规程,设定日常培训,提升维护人员原有的素养及水准。拟定责任机制,明晰彼此的职责,确保步调协调。

5结束语

在现存媒体范畴内,广播电视占到了凸显的位置,应被看成主角。提升广电质量,吻合更广范畴的受众需要。应当完善维修,拟定各时段的新目标;在宏观指引下,选取可行对策,以便随时改进。应当构建规程,明晰维修人员应有的彼此责任。唯有如此,广播电视这样的技术维修才可获取提升,增添智能化这一必备要素。

参考文献

[1]彭才发.探析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征和对策[J].科技展望,2015,(18):127128.

[2]弥俊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特征与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97.

[3]李宝军.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对策[J].中国传媒科技,2013,(22):137.

广播与电视技术篇7

【关键词】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建设发展

1新电子技术下建设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的意义

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太快,引致相关电子设备更新换代也加快,对于开设有广播电视专业的大学来说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是媒体电子设备的重要基地。而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大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验室就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对于广播电视专业而言,实验教学更是必不可少,重中之重,这是由广播电视这样一个“先实践后理论”的特征所决定的。近十几年来,随着传媒对于全世界及全社会的影响、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电子科技和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媒体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广播电视及相关专业成为了热门专业在各大高校陆续开始招生,相应的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也相应建立起来,成为广播电视专业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的重要场所,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新闻传播类专业是文科教学中较早开始实验课程的专业之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取得了一些成绩,越来越受到关注,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建设好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加快实验教学的创新性,改革和完善实验室教学方法及条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通过实验开阔专业思路,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高校把普通的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向高层次实验室发展的建设目标。探索如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先进管理、教学相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实验室及电子设备使用率不高

广播电视实验室是一个投资较大的实验室,摄像机、电视、录音、灯光、音响、调控台等设备及相关配件耗材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近些年来随着许多高校大力重视实践课,减少理论课及相关政策的推出,实验室的利用率相对有所提高,但是培养计划中,也就是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与短片创作、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播音与主持艺术等课程实验课较多,有些院校课程设置明显不足;部分院校开设的班级不多,学生不多;导致实际开课过程中实验室及设备使用率不高,发挥的作用不大。有些院校是实验室条件无法满足授课内容的需求,多以理论课代替实验课,还有一些院校的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实践课和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不强,不重视实验课的作用不参加实验课的学习也导致实验室及设备使用率不高。

2.2实验教学局限性的存在

这是一个需要较多动手操作来提高实践能力的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传媒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是仅在校内建立的实验室或传播中心、创作中心里上课,对机器设备的使用,本着保护爱惜为前提,学生使用机器设备范围也大多在校内,被局限在“小实验室”里,没有开放到电视台、广播电台、记者站等“大实验室”、“大基地”去学习、锻炼、实战。而在校内的实验室有限的机器使用率局限下,学生往往学得一知半解,有时候刚学会基础入门的操作,课程就结束了;有时候想把自己的新思路,新脚本做成短片时,实验室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复杂的设备借出程序也会降低学生课外拍摄兴趣。因此,许多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课程学得很浅,不熟练,毕业后很难做出精品的节目和短片。

2.3新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及观念比较陈旧落后

有些高校的实验室在刚成立时是缺少整体规划的,用最简单最原始的建设理念投入了大量硬件设施,资源配置不合理,单纯有老师上课有管理人员,但遇到问题无章可循,没有考虑后续的维护和管理、升级等系统性问题。正因如此,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与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能满足和适应高校创新实验教学开展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熟练应用新兴媒体技术、与时俱进调整实验室、及时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与需求……面对这样的变化和环境,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老化,应该做出相应的运营改革以求仍能重新回归主流地位,巩固自有的价值体系。

2.4复合型实验教师人才的缺乏

科学技术不断的更替创新,大千世界瞬息万变,网络新贵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过去的实验室教师多停留在“管理员”或“保管员”的角色,主要职能是保管和分发机器设备,协助任课教师教学,懂简单的摄像机操作和讲解。而当今的媒体发展与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紧密联系,媒体技术更新换代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节目制作样态飞速发展,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又必须通过反复的较多的实践来提高实际能力,相对应的广播电视实验室的要求已大幅提升,实验室教师和任课教师如果总是停留在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已无法满足。复合型的实验室教师是缺乏的,主要体现在既掌握了电子新技术又懂得技术维修保养、教学更新的人才。

3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思路

3.1实验室的“大开放”

广播电视实验室的建立本是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服务的,但并不代表不能为全校师生及社会服务。在实验室完成了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实验室整合资源的“大开放”将大大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作用。例如,每个学期固定一个“开放日”或“开放周”提供给校内非广播电视专业但对媒体专业有兴趣的同学来参观、学习、实践。也可以建立实验室的对外服务部门,为社会上对广播电视感兴趣的老百姓服务,体现出实验室的课外价值和社会价值。还可以将学生毕业设计、远程教学与实验室资源共享建设相结合,可以促进实验室开放建设,也可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2网络技术及实践基地联合教学

什么样的培养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多重视校外实习和时间基地的建设,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能力的单位、部门、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也可以采取“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方式,聘请广播电视工作单位的专家进行讲学,并能把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校外,通过一段时间的联合培养及反复的实战练习,能用很短的时间掌握较好的广播电视操作技术水平,同时也为其工作单位培养可用人才,又实现校内校外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长效机制。同时,网络和新的电子技术等几股力量从来就没有停止纠葛斗争的战役,如今三网融合给了广播电视行业整体发展梦寐以求的条件、机遇以及优惠政策,但机遇与挑战从来都如影随形。因此,必须进行网络技术及远程技术的教育教学,与其他优秀的教学部门资源共享。

3.3引进创新模式,促进多元化发展

实验室是由人、财、物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实验室软件建设实质上就是对人、财、物的综合使用和管理,这三者中只有人是活的,是可变的而且是决定的因素,所以笔者认为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就重在提高整体素质,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引进创新模式,搭建交流平台。尤其是各大高校的特色和优势不同,不能“一股脑”蜂拥而上照搬模式,应该分析自己的特色合理布局,整合优势,引进新思维,在观念、机制、模式、政策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升实验室整体层次。加强与新兴媒介的合作,如今已成为增强电视台的互动性以及信息收入量的运营方向。而广播电视实验室也可以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加强与新兴媒介的合作互动。

3.4人才的培养和进修学习,更新思路和方式

综观如今的传媒环境。新媒体带着蓬勃朝气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壮大之势。信息时代,实验室的发展需要依靠专业技术人才,广播电视实验室更应该经常派人多学习进修专项技术及新思路,多联系兄弟院校的老师、广播电视实验室建设的比较成功的高校,与他们交流经验、访问学习、共享资源。只有建设一只知识过硬、技术精干、业务素质好、热爱广播电视事业和教学事业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网络世界更是花样百出。

4结束语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学生的需求、学校的发展等诸多因素而不断改进创新,顺应当下。总之,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问题直接影响到未来广播电视人才培养,加强高校广播电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谢鼎新,岳山.新闻传播(文科)实验教学特点与价值的思考[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4(3).

[2]蔡久评,熊中侃,李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3]张化东.广播电视实验室功能定位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1).

[4]朱建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0).

作者简介

谢沁露(1984-),女,硕士,助教,工作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广播与电视技术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电线技术运用原理调频技术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升,其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日渐进入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传媒途径――调频广播和电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射电线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慢与质量的好坏,随着科技发展,现阶段电线技术主要引进较为成熟的晶体管发射设备,一方面,技术的更新避免了原有的噪音多、信息量少等问题,与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信号更加稳定,操作更加简捷,惠民程度更高。另一方面,调频广播与电视发射天线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人民喜闻乐道的电视广播节目中,容量更大,具有更强大的效应,并随时关注实时动态的更新,更利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二、调频广播与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特点与要求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朝着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前行,这对于调频广播与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天线技术为广播电视传递信息提供必要设备与手段,在全新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并根据时代变化提出新的要求。

2.1技术特征

就当前天线技术在调频广播与电视运用与推广角度来看,其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技术特征。其一,普及性特征。广播与电视发射技术处于免费状态,并根据直接调频与间接调频两方面要求进行全民惠及。其二,专业性特征。一般说来,天线系统中核心要素在于天线,设置合理的天线参数,能保障输入与输出稳定,视频和音频清晰,在实际操作中充分调动气象、空间、物理、信息等多方面专业技术与人才以提升信息的专业水准。其三,波动性特征。与卫星传送以及其他通信设备相比,调频广播与光是发射天线技术的传播功率小,并受天气、电磁场的干扰,出现异常状态。

2.2发展要求

在过去,广播和电视主要通过电磁波来进行信息的传递。随着信息数字化,广播电视行业愈发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引入并推广天线技术的必要性。在新阶段,为了打造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我国调频广播与电视天线设备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要求。其一,技术要求。从技术层面来看,为了给观众提供清晰完整的信息,保证信号传递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如通过增加天线的增益以平稳信息传递的速率。其二,安装要求。人们在对信息精准化追求的背后表现出对一般天线技术的不满,更倾向于将发射天线安装在较高位置,以避免天气或接受原因造成的信息受损。

三、新时期调频广播与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原理

作为一种主要的无线电设备,天线的作用在于通过电磁波感应以发射或接收信号,并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应来处理信息,最终在系统安排下,通过广播或电视的信号来接收,使观众得以观看或收听。具体来看,新时期调频广播与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运作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天线发射原理

从根本上讲,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是以非线性失真和电流失真两种方式来进行信息传输。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技术特点调试设备的音频功能和传输的频率振幅特性am噪声频带的Fm噪声和内在电磁波杂音。此外,每个频段特定的广播或电视的声音功率和电磁波的稳定性由馈线承载,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后,由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后以达到输出图像与声音的相互转换。

3.2天线工作原理

本质上来看,电视发射天线与无线电的作用是相同的,始终是作为转换器,将信息经由天线进行发射,呈放于广大观众眼前。就其工作原理来说,主要是依靠天线中心,进行射线角度向一定距离的空间传输。一开始,在电磁场矢量运行过程中,在波发生器产生电流,之后通过话筒将声音转化为信号,接着,通过调制系统对信号进行处理,加载在高频电流上。最终呈现在用户终端是人体可视的图像或人耳可识的声音。另外,天线还可以实现多频道调频的操作,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

四、结语

广播电视作为新时期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日常生活提供娱乐节目服务和实时信息播放,还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广播技术和无线广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不断推陈出新,拓宽服务区域,完善服务质量,促进广播电视业的不断发展,为社会提供智能化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广播与电视技术篇9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故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我国的文化事业发生了重大转变。广播电视是我国文化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需求,观看电视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拥有广播电视,因此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显得更加重要,当广播电视出现问题时,广播电视维护工作必须及时、准确地排除故障,以确保人们能够正常地收看广播电视。

一、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征

(一)广播电视系统日益复杂

由于播放音频和模式的限制,传统的电视应用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控制系统,播放室是独立的。随着近年来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广播电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工作人员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研发出了一套频道复杂、多变的播控系统。该系统较以往的系统增加了许多功能,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日益复杂的广播电视系统在给人们的电视观看带来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给广播电视维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引进固体化发射系统

信号覆盖包括广播电视的调频、发射和短波。但是因为缺乏先进的技术,因此,在信号的覆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工作量,使系统容易出现故障,甚至损坏整个系统。因此,必须重视检测和维护广播电视传输系统。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多种技术开始应用到广播电视技术中去,应用这些技术能够节约能源,同时还能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要重视引进固体化发射系统。

(三)不断增加播出频道、频率以及播出时间

随着广播电视频率的飞速增加,电视的频道也在不断地增加,目前我国可以收看的频道已经有好几十个。而节目每天的播出时间平均都保持在8到9个小时,有些电视台甚至二十四小时滚动播出节目,使广大观众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能够给广大观众带来更好的娱乐效果。

(四)系统越来越数字化和多功能化

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正处于过渡期间。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将传输系统、播控系统以及发射系统都转变成数字化模式,并不断地完善其他设备。此外,数字压缩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加了信道能够传输的传输内容。同时,各种先进技术,比如图文电视技术、数字信息传输技术以及多声道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质量。

二、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对策

众所周知,广播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也变得更加重要,及时修复广播电视运行中的故障。具体的维护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对广播电视进行维护。

(一)了解待维修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故障的出现部位

在具体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中,一旦发现广播电视系统出现故障,广播电视维护人员应当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特点和信号流程确定故障出现的位置,并找出故障出现的原因。这需要技术人员拥有较高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才能够将知识联系实际,解决故障出现的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

在广播电视的维护中,设备的维护十分重要,必须通过对设备的维护延长设备的寿命,确保稳定条件下能够正常安全地使用设备。因为,如果设备出现问题,将极有可能造成系统瘫痪,从而影响整个广播电视系统的运行,影响人们对广播电视的正常观看。因此,在设备维护的过程中,广播电视维护工作人员要注重大型设备的维护,避免大型设备故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熟悉待维修设备的故障现象和正常工作状态

要想做到这一点,广播电视维修部门必须完整地保存设备出厂验收报告,它对技术维护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所有的维护都要以此为依据,认真做好技术维护的备案工作,为以后事故故障的判断提供相关信息。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首先要快速找出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及其工作情况,并第一时间找出此设备的相关维修记录和正常工作中的设备仔细做比较。

(四)记录并总结维修过程

拥有大量的维修知识及掌握机器设备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最关键的是要做到不耻下问积累工作经验,掌握每一个设备的运作特点逐步进行维修,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给自己充电,增加自身的知识库及维修水平。做到和其他维修人员及时沟通及交流,尽量预防设备故障的出现率,降低损失,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广播电视事业的长期稳步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过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也给广播电视的维护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维护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制定出适合新时期的维护策略,确保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正常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广播与电视技术篇10

关键词:数字激励器技术改造电视发射机

中图分类号:tn948.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7-0198-02

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技术运用在激励器中,尤其是实现数字化设置输出频率以及输出功率的具体操作,通过RS-232串行口与并行接口对发射机遥控遥测,并采用电视中心视频、音频模拟信号的适当处理,进行及时的技术处理,包括群时延校正、相位非线性校正、振幅非线性校正等频率变换等处理方式,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概述

在电视系统数字全面化的发展环境下,数字技术的运用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在电视系统的全面化模式下,包括节目制作、传输直播运用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从多方面改进这些技术的运用,制定全新的电视发展战略确定等,能形成电视技术政策制定的革新,对整个经济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效果。在数字技术的处理中,信号技术的处理,尤其是传统信号的非线性与相位失真的累积以及各种噪音恶化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模拟信号的转变方式来进行数字化的技术改造,从而更好的提高整个图像的伴音技术,包括整个播音的质量,在具体的传输中,降低信号的噪音,提高电视节目的清晰度。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数字激励器的技术改进,形成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实现从模拟电视发射机到数字电视发射机的转变,因此,加强数字激励器的数字化改造将成为电视发射机全面发展的一个整体趋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电视发射机的数字化技术改造

2.1传统模拟系统的技术改进

在传统化技术的改进中,通过对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技术的改造,尤其是在激励器的改造过程中,形成数字化设置输出频率以及输出功率的整体操作模式,这种技术改造具有很大的优势,有着操作简便、稳定性能好的优势,并且在伴音高保真立体声编码器的技术改造,并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公段数字逼近的技术,并形成数字激励器中有的SCa、RDS等复合信号输入端口的运用,并在发射机配备有相应的接口,在接口的运用上,采用RS232接口,这样就可以实现遥测遥控的方式,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融入中央控制元,构建的主要成分由工控微机与控制板组成,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显示发射机与每一个pa功率放大器模块的整体设计,形成内部控制的实时状态,并在运用过程中,形成可以记录、显示故障信息等多方面的运用原件,并形成控制面板与传感器之间的检测装置,更好的显示出整个工作状态,综合管理发射机的所有工作内容,并通过中央控制单元,来提供相应的信息与操作要素:①启动发射机;②测量数据;③报警信息;④发射机的工作状态;⑤历史记录,控制软件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软件升级。

2.2信号调制技术的改进

在电视数字化的发展中,数字激励器的整个构建中,主要是通过电视发射机中的视频以及模拟音频的信号调制处理,形成相应的功率运用,采用射频RF信号的综合处理,尤其是在通过RS232接口的整体技术融合后,进行与外部联系的整体步骤,从而使电视发射机能够全面实现遥测遥控的目的。在整个数字激励器的改造中,可以通过电话线等形成数字挖掘的处理方式,并对整个发射机的运行数据进行及时的控制,并给与技术指标上的自动校正处理。在数字激励器的设计安装中,可以采用双激励的设计模式,将模块都垂直的插在结构中并形成旋紧在结构之后的母版紧插,更好的发挥出吹响激励器的作用,形成风扇安装的综合技术模式,可以形成编码器的综合监视功能,取样方式也更加科学有效。

2.3输出滤波器的数字化改造

能量集中在视频载波、伴音载波和色度副载波这些离散频率点上,无用发射集中在这三个频率点的组合处,对于2fv—fc和2fc—fv这两个频率点采用陷波式滤波器,这种滤波器完全不使用于数字电视发射机,由于数字电视发射机的带外无用发射是连续的,必须采用带通滤波器,同时,为有效的抑制二次谐波的影响,须增加一低通滤波器,滤波器通常采用六腔波导式或方腔结构。从以上对射频通道数字化改造分析可见,全固态数字电视发射机射频通道数字化改造后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4编码器的技术处理

编码器的技术处理是一项综合技术的运用过程,要通过复核时间的信号以及均衡器的多芯母口连接器的运用,形成分辨率相对较高的模式运用,更好的运用于atV的接口模式,更好的实现整个编码技术的全面升级。尤其是在复合视频信号的技术处理上,要形成不同系统运用的综合方式,更好的传递整个信号的采集、综合运用等等,构建更加深刻的技术提升模式。首先二个通道用于视频-i和视频-Q的传输,另外二个通道的音频-i和音频-Q信号,包含有声音信息。DVB-t的传输仅需二个通道,DVB-i和DVB-Q。由于为atV和DVB-t使用了相同的电路,复合DVB-t信号使用与复合视频信号使用相同的信号通道。信号的时钟频率在多芯母口连接器上,送至pLL,它使内部时钟同步。输入时钟比率对atV为27mHz,对DVB-t为18mHz。利用FiR控制FpGa,通过双倍的atV和三倍DVB-t,一个源自内部时钟的54mHz系统时钟,该系统时钟同步信号传递到输入缓冲器。为电路控制需要的数字信号和带系统控制器的通信,还经过多芯连接器输送。还包括一个适合低频率群时延均衡的第一次序全通滤波器和五个适合在高频率群时延均衡的第二次序全通滤波器,每个第二次序全通滤波器、每个第二次序滤波器都能修改幅频特性。

3结语

在通过对整个数字激励器的运用于改造中,尤其是结合FiR技术的全面升级,形成FiR滤波器的综合参与运用,更好的构建全方位的运用机制,形成控制良好的atV模式,在实现数据转变、复合视频播放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并在连接激励器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CCU的母板来实现,更好的发挥电视发射机数字激励器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宁.浅议电视发射机数字激励器的技术改造.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5期.

[2]谢卫民.程控交换机技术改造方案设计及工程实施[J].小水电,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