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十篇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十篇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3:48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篇1

1.人民币升值的推动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2003年开始,人民币升值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迫于国外压力和我国实际情况,人民币汇率改革在2005年7月得到落实,到2011年3月25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到20.8%.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各国经济也在探底回升。因此,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继续存在。

(1)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尤其是在2007年达到13%.虽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出口大幅下滑,但经济增长率仍达到9%,2009年也成功的达到了“保八”的目标。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率先达到“V”型反转。我国经济的强劲走势已经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影响效应显著提高,这必然会吸引国际社会的眼球,并导致人民币升值需求急剧增加。

(2)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国际收支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贸易顺差会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近几年来,我国贸易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资本项目顺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在贸易顺差方面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3)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也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出口形势向好,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外汇储备也屡屡创出新高。1994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12亿美元,2008年末达到1.9万亿美元,2009年末外汇储备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2.39万亿美元,此时就领先全球各经济大国。截至2010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5万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外汇储备龙头,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又面临巨大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越来越上升为各国政府间的政治问题,从而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同我国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

(4)美国以中美贸易顺差为借口施加压力

频频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美国。近些年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由于经济结构问题出现了经济增长缓慢乃至出现负增长的问题,贸易逆差越来越严重。美国政府把这一切归因于我国的汇率政策,认为我国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美国在美元贬值时没有得到任何的积极效用,却使得我国的出口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因此,美国迫切的希望通过使得人民币升值以减少其债务负担,又可以达到增加美国出口的目的。所以美国通过施压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频频向中国施压,并通过新型的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打压。美国的种种措施无非是努力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以期获得超额利益的目的。

(5)欧元区成员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美元兑换欧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人民币对欧元也相对贬值,近些年来,随着中欧贸易的持续增长,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使得欧盟企业成本上升,许多企业出现巨额亏损,这就导致了欧盟各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以缓解欧盟企业面临的压力。他们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改变全球贸易失衡的问题。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人民币汇率改革一直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的16号文件拉开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序幕。此次改革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调整:

1.实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就承诺人民币不会贬值,并保持美元基准汇率在8.2760-8.2800之间。所以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确定了人民币改革的总体目标,即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实践证明了此次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适合中国的国情,并奠定了随后改革的基础。

2.我国的汇率将不再是盯住单一的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与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同之处在于,此举可以根据世界主要货币反映人民币的变化,减少了美元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此举是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也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多元化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3.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在2005年7月21日这一天,人民币兑美元的基准汇率由8.2765一次性的调整到8.11,升值幅度为2%.这一幅度虽然与市场预期有所差距,但是这一谨慎做法也保证了随后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汇率改革本来就不是一项短期工程,这也符合了我国汇率改革的渐进性原则。

二、人民币升值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

(一)币升值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总体影响

1.总体有利于进口企业

人民币升值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会由以外币为计价单位,转化成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因此,会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以及减少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开采、航天航空、交通运输、造纸业、钢铁、石化、电力设备等行业。人民币的升值,将会降低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从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

这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资源,例如:石油、铜、铁矿石等都要依靠进口。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将有利于增强我国对这些资源的购买力。同时,在进口贸易环节当中,用人民币支付的关税、增值税等税收的成本将会降低,贸易进出口过程中的运费、保险费等也会相应降低,进出口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对于那些使用国外贷款来进行技术改造的进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之后,由外币计价债务减少,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债还本付息的压力。

2.出口企业压力增大

人民币升值,对主要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来说,即出口导向型的企业来说,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这意味着,一方面,价格提高导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能力下降,而价格优势恰恰是我国许多进出口企业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进出口企业遭受的出口收入降低,将会转化为人民币汇兑损失,以及承担因出口量减少而带来的损失,从而使得进出口企业的利润减少。

此外,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人工费用上升,从而增加生产成本。从而对出口贸易依存度较大的企业带来重大影响。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高科技产品相对较少,利润率较低,自身增值能力不足,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会降低我国人力资本所具有的成本优势。例如我国的纺织品行业,其出口依存度高达60%,附加值极低,行业主要以价格优势作为竞争手段,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很低,降价空间较小。因此,人民币升值以后,将会大大削弱我国纺织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降低出口总额。与此类似的还有家电、通信设备、计算机、以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

此外,我国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玩具、木材、自行车制造、金属包装容器制造业、家具、皮鞋、毛皮及其制品业等行业都会因人民币升值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口总额降低,利润率下降。

显然,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来讲,是一个重新整合的过程,一些进出口企业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此外,由于外销商品利润率降低,很多商品将由外销转为内销,这样势必会加剧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

(二)人民币升值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具体影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既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人民币升值虽然会给国家和进出口企业带来一些消极和不利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其也会给国家和进出口企业带来一些积极和有利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人民币升值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人民币升值,将会使以外币为计价单位的,我国出口商品与劳务的价格上升,从而削弱我国出口商品与劳务的价格优势,导致我国出口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减少,给许多进出口企业带来困难于挑战人民币升值,将会造成虚幻的财富感,使资产产生泡沫化现象。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过大,造成不稳定的预期,增加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投资者的信心。

对于以外币为计价单位的进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进出口企业承担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承担出口总额减少带来的损失。人民币升值,增加进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影响进出口企业的经济收益。从新的汇制运行机制的表现来看,其弹性正在逐步增大,使我国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增加。从而增强了对外汇市场的避险功能以及避险效率的要求。同时,人民币升值也使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的直接成本上升,从而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减少。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不断加大。由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收支的改善影响不大,从而使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具备一定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会不断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即顺差导致外部压力,再导致人民币升值,再导致顺差,再导致外部压力,依此无限循环。长期作用,将会造成人民币的恶性盘升。

2.人民币升值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良好影响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推动外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人民币升值将鼓励进出口企业更多的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而不是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优势的占领市场。因此,一些只依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很可能会被挤出市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这将会使得出口结构得以改善,鼓励进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推动一部分进出口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改善我国进出口企业的贸易条件,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进口成本。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表示的技术、设备、资本品、以及中间商品等价格下降。如果在钢铁、石油等产品价格上涨40%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20%,就可以抵消这个上涨影响。

人民币适度升值,会迫使劳动密集型的进出口企业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从而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先进设备的进口成本,有利于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加大我国进出口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我国进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投资成本下降,这使得我国进出口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走出去,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造就出我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改善和其他贸易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增加进口,放慢出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趋势,创造和维持更加平稳有利的贸易环境。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对原料、商品的进口。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提高我国货币的国际购买力,有利于吸收海外投资,缓解国内资源短缺,减轻我国进口能源以及原料的成本和负担。

综述可见,人民币升值即会给进出口企业带来有利的影响,也会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在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时,进出口企业要尽可能的降低不利影响,增大有利影响,使进出口企业不断提高其产品附加价值和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达到持续、稳定、良好、长期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三、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策略

(一)利用贸易融资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1.贸易融资工具避险为出口企业带来资金便利。

融资难一直都是制约出口企业发展的瓶颈,而在目前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国内银根紧缩的政策环境下,出口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由于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越来越差,企业资金回笼越来越慢,资金链压力成了企业不能承受之重。贸易融资作为对传统信贷产品的替代与分流,可以满足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融资需求。出口企业应该利用贸易融资手段,改变运作模式,激活资金流。

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贸易融资目前是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约有31%的企业使用该类方式。主要原因是: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很多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不但面临汇率风险的问题而且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利用贸易融资避险工具避险在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也利用贸易融资手段来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即既能提前锁定汇率,也能解决订单出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转压力。

2.适合出口企业采用的贸易融资工具。

(1)最常用出口贸易融资方式:出口押汇。长久以来,小企业一直受融资问题干扰,而我国出口企业,遇到境外客户要求赊销,拖欠货款更是常事。一方面境内供应商的货款不能拖欠,另一方面企业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垫不出资金,很难获得银行授信额度,常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出口押汇拥有贸易融资工具的典型特点,融资与避险兼具。例如:公司2006年11月15日以远期90付款交单方式出口100万美元的商品,在银行授信范围内进行出口押汇,即期押汇汇率7.8534,而到期日2007年2月15日汇率仅为7.7406.出口押汇使公司减少11.28万人民币的汇率损失,同时解决了远期收汇给企业资金造成的周转困难。

出口押汇一般具有在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还有简化融资手续、改善现金流量、节约财务费用的特点。出口押汇已经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开展。但由于国内尚无专门规范出口押汇的法律制度,各银行对该项业务的理解和操作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出口押汇是指在出口商发出货物并交来信用证或合同要求的单据后,银行应出口商要求向其提供的以出口单据为抵押的在途资金融通,包括信用证下出口押汇和跟单托收下出口押汇,外币出口押汇和人民币出口押汇。

对出口企业来说,只要货物实际装运出口并且结汇单据齐全,向银行申请出口押汇后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当于发票金额90%左右的现金。出口押汇相当于远期出口押汇额和即期等值人民币的置换,这种方式不仅能很好地规避出口业务中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还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信用证项下的出口押汇,不占用授信额度。如果是托收和电汇等结算方式的业务,则可以通过已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业务作抵押,获得银行相应金额的授信支持。

在贸易融资方式构成中,出口押汇使用比例较高,原因主要是出口押汇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可以较好地缓解进出口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而福费廷期限一般较长。

(2)手续简单付款便捷的出口票据贴现。我国出口企业所面对贸易多为一般性的、单笔金额不大、生产周期不长、付款期限也不长的经常性贸易,可以选择票据贴现的方式进行融资。出口票据贴现是指远期信用证项下汇票经开证行承兑或跟单托收项下汇票由银行加具保付签字后,在到期日之前到当地银行将汇票以折扣价格取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银行支付的金额为汇票金额扣除从付款日到到期日及一定天数收汇时间的贴现利息。此方式手续简单,付款快捷,较适用于信用证、托收或采用票付项下的出口。

在人民币加速升值期间,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是较好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同时还解决了企业周转资金的困难。企业收到汇票至汇票到期兑现之日,往往是少则几十天,多则300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而且在这段时间汇率发生波动的可能性很大,企业面临汇率损失风险。企业充分利用汇票贴现融资,可以灵活使用资金同时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论文格式但是这种方式银行有较大的选择性,即银行出于对风险的控制,不会对所有的票据都进行贴现。同时,此方式也同样无法解决出运前的资金问题。

(3)适用出口周期长的福费廷。对于付款期较长的,金额较大的出口产品,福费廷业务比较适合,对于信用证项下较适于福费廷。福费廷(FoRFaitinG)又称票据包买或买断是出口地银行或金融机构(包买商)对出口商的远期债权(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远期商业本票、远期银行本票、远期汇票)进行无追索权的贴现,使出口商得以提前取得现款的一种出口融资方式。换言之,福费廷是指出口商将自己未来应收的远期票据转让给买断行,以换取现金。票据买断后,若发生票据到期而无法兑现,则买断行无权向出口商追索。其实质是出口商将因远期收汇而可能发生的风险全部转嫁给买断行,同时获得买断行的即期付款。

由于我国资本性货物出口的主要市场是发展中国家,而外汇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这些国家为缓解其外汇压力大都规定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因此造成我国出口商账款回收困难,甚至出现巨额呆账。对于这些风险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或金额较大的出口业务,银行是不愿意提供其他方式融资的,福费廷就成为企业较好的选择。

与上面两个贸易融资方式不同,福费廷业务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包买商从出口企业那里无追索权地买入远期本票或汇票,对出口企业不再具有追索权,所以出口企业将收取货款的权利、风险和责任转嫁给包买商,即达到了提前结汇收取款项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目的,还可以进行正常核销退税。但是福费廷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即这种方式不能提供出运前信贷。如果生产周期较长,则可以考虑和贸易信贷或打包贷款相结合使用的结构贸易融资方式。

随着世界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福费廷业务因使用范围广、无追索权、利率固定等特点在很多国家蓬勃开展起来。以前,福费廷业务一般涉及的金额较大,期限较长,通常为几年,属于中长期融资,而现在的福费廷业务也适用于普通的出口产品,同时金额限制少了,期限从1个月到10年的都有。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该融资方式为企业带来的好处来改善企业的资金运用和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并进一步推动福费廷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品避险

相较于大企业而言,小企业面临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样就导致更高的金融交易成本和额外的外部融资成本,对冲行为将有助于降低这些成本。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出口企业自身资源对汇率风险进行提价等内部对冲方式已经很难,因而需要通过外部对冲方式(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出口企业应该比大企业有更多的优势使用金融衍生品工具避险。

1.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者基本拥有企业的所有权,所有权决定出口企业的经营者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对于风险厌恶型的管理者,如果他们拥有公司大部分的股份,那么他们的期望财富效用就会受公司预期利润的显著影响。当管理者坚信公司的对冲行为与其自身的对冲行为相比具有较低成本时,他就会要求公司采取行动对冲风险。因此,管理者投入公司的财富数量与公司对冲行为的决策成正比。与国有企业相比,我国的广大出口企业多为民营和私营企业,企业的经营者实际上就是公司的所有者,因此他们的利益与公司利益高度一致,当公司由于汇率风险面临现金流困境时,企业经营者必然有意愿采取措施对冲汇率风险。

2.我国出口企业面临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这样促使出口企业采取措施对冲汇率风险。我国出口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国家严格控制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企业数量,出口企业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硬性标准,因此不可能采用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另一方面,银行信贷门槛较高,出口企业获得贷款成本太高。公司获得外部融资(发行债券或股票)的成本这么昂贵,那么公司就要对其经营现金流进行对冲以防止资金不足时进入成本较高的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3.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较低的议价能力以及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很难通过内部对冲方式对冲汇率风险。企业要比外部咨询者更加了解自身的现金流和风险敞口,并且由于对银行的不信任企业尽量避免银行参与其日常经营。根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影响调研报告》显示,大部分企业都通过内部资源(如降低成本等)对冲汇率风险。但是我们看到,由于出口产品的低附加值,使得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议价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国外买家的报价,很难通过提高价格转嫁汇率风险。另外,国内和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企业短时间内很难降低成本。可见,内部对冲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对冲汇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最好求助于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

(三)合理利用新型的政策性产品

就新型的政策性产品而言,主要是指通过合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对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进行规避。由于公司坚持了“政策性公司,商业化运作,保本经营”的经营理念,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04年至2010年,中国信保,累计支持的出口和投资的规模为1121亿美元,为数千家出口企业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为数百个中长期项目提供了保险支持,包括高科技出口项目、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项目、大型对外工程承包项目等。同时,中国信保,还带动70家银行为出口企业融资2621亿元人民币,作用显赫。近些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出现了新型的规避汇率风险变动的产品,这些都为企业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带来了便利。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出口,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保险业务。它是各国政府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风险基金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是一项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有效手段。

它与商业保险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以政府财政为后盾,将国家外贸、外交等多项政策融入保险中,为本国出口企业提供收汇保障、融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出口贸易、海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国际经济活动的开展。例如camc公司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利用就很好,2009年公司参保。并且在后续的时间里,公司不断与中国信保进行沟通,不断改善和完善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应用,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出口机会,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公司的相应风险。

1.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出口信用保险对进出口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有利于出口型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最早,出口信用保险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出口型进出口企业在收取外汇时面临的汇率变动风险问题。

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有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可以评估交易国家及企业的风险状况与信用状款,给企业一定的指导,从而避免在收取外汇款项时所面临的汇率变动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对方企业无法还款,形成坏账,则这部分损失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行赔偿,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损失。

(2)有利于出口型企业追讨欠款。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一种国家政策与国家行为。因此,如果对方国家或企业出现无法归还货款的情况,形成坏账,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国家的相关制度和法规对该笔坏账进行追讨。

(3)有利于出口型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当前,国内竞争,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进出口企业都试图用这种方法和手段扩大自己的份额,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优惠价格支付方式往往是一种很好的竞争手段。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大了外汇变动带来的风险,而出口信用保险的应用则规避了这种风险。

(4)有利于出口型企业提高自身管理风险的能力。出口信用保险的应用,实际也是一种预防和规避风险的过程。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对方企业及国家的风险进行评估,就督促了企业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同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往往会给企业一些建议,以期待企业可以提高其管理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5)有利于出口型企业优先获得融资款项。出口型用保险,从另一方面讲,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一方面,由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对方国家和企业进行风险评估,降低了进出口企业的面临汇率变动时的风险。另一方面,使得银行愿意对这些风险有保障的交易进行贷款,从而给进出口企业带来了资金融通上的便利。

2.出口信用保险与远期外汇交易的比较

国内外众多企业经过实践证明,合理运用远期外汇交易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具体如下:

远期外汇交易,必须按时按规定进行交割,这对于一些进出口企业来说形成了一种压力。因为规定进出口企业在该项合同签订时,必须对金额、日期等信息进行确定。但是对于很多进出口企业来说,交易日期往往是无法确定的,这就给合同的制定带来了一些压力与挑战。

远期外汇交易必须遵循实施求实的原则,即交易必须按照合同中签订的款项和内容进行交易。对于很多进出口企业来说,很多合同款项是无法在签订时予以确定的。此外,目前我国的银行对远期外汇交易的限制条款比较多,运作起来还存在一些困难。

3.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押汇的比较

国内外众多企业经过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出口押汇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具体如下:

我国对出口押汇的运作规定了许多条件。在出现下列状况时,无法办理出境欧押汇。例如:远期信用证超过半年;不能提供齐全的物权凭证;信用证带有软条款的;索汇路线复杂、曲折,从而会影响收汇安全的;转让信用证的转让行不承担独立付款责任;付款行或者开证行,所在的地区,局势不稳,容易发生战争的,等等。这些限制条件都使出口信用押汇业务往往无法运作。

出口押汇业务的使用范围较小。出口押汇业务对于申请人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也使得许多企业,尤其是小型进出口企业无法运用出口押汇业务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进出口企业在运用出口押汇业务时,往往需要提供相应的质押。这项规定对于外贸企业,尤其是小型进出口企业而言难度较大。有关出口押汇业务的规范与制度不健全。我国最早运用出口押汇业务是在19世纪末期,虽然经过了十几点的发展,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范与制度,很多规范与制度不购健全。这些,都给我国进出口企业运用出口押汇带来了难度与挑战。对于银行来说,进行出口押汇业务的风险较大。因为进出口企业在运用出口押汇业务,规避汇率变动风险的同时,实际上是把这部分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因此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与压力。而银行为了控制这部分损失与风险,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增大了银行运作的成本。

(四)走出去,增加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社会对于缓解汇率危机问题主要两种办法:一是本币升值,二是输出资本。前者称作经济福利丢失,后者称作经济福利外溢,这样一来,使所有参加贸易国都得到好处。这一现象构成国际经济福利的再次分配。而提高国内要素的流动性来增加外汇资金的吸收能力,通过减少外汇储备来实现经济福利增长构成国际经济福利的最终分配。次贷危机为工业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条件,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因为很多欧美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流动性困难,而很多国内企业的资本实力已经非常强;另一方面,由于在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国家政府也可能降低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政治约束。从长期看,货币分散化的投资,能自然地起到降低汇率风险的作用,且成本低廉、易于管理。

(五)推进管理和经营策略创新

操作性避险企业除了利用市场上已有的金融工具之外,也可运用管理上或经营上的策略来规避交易风险,亦即操作性避险。出口企业要积极推进管理和经营上的创新。

1.报价策略。包括:做好货币选择,优化货币组合,正确确定出口商品价格与购销原则。采用计价从优、提前收付或延迟收付、多种货币组合法等方法来防止汇率风险。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篇2

关键词: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汇率风险防范

前言

2007年7月25日,中国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机构运用自有外汇或购汇进行境外投资,投资范围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股权、股权型产品等权益类产品。2007年11月6日,中国平安和华泰财险率先拿到了资金“出海”资格。目前,已有超过20家内外资保险公司取得QDii资格。根据《办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总额不得超过保险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15%,委托人可在此范围内自主确定境外投资比例。截止2008年4月底,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已突破3万亿,如按15%投资上限计算,可进行投资的保险资金总额最多可达到4500亿元,数额十分庞大。

由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资金规模大、投资范围窄、投资状况与投保人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中,一定要注意防范风险特别是汇率风险,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汇率风险的成因

(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汇率风险的形成机理

根据《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QDii可以运用自有外汇或购汇进行境外投资。很显然,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在保险公司购汇和结汇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汇率风险,并可能给保险QDii资金造成汇兑损失。若保险公司是以自有外汇进行境外投资的,则汇率风险主要发生在结汇的时候。如果汇率上升,本币贬值,等量外汇可以兑换的本币数量增加,给保险公司带来额外的利益;反之,如果汇率下跌,本币升值,等量外汇可以兑换的本币数量减少,给保险公司带来额外的损失。

若保险公司是在外汇市场上通过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的,则在购汇和结汇的时候均须承担汇率风险。如果汇率上升,本币贬值,保险公司的购汇成本增加、结汇收入也增加;反之,如果汇率下跌,本币升值,保险公司的购汇成本减少、结汇收入也减少。因此,通过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时,因汇率变动给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带来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表1:汇率变动对境外投资的影响

汇率变动影响以自有外汇投资购买外汇投资汇率上升汇率下跌汇率上升汇率下跌购汇无影响无影响亏损获利结汇获利亏损获利亏损总体影响获利亏损不确定不确定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汇率上升时进行境外投资,对保险系QDii而言利大于弊,保险公司有可能额外获利;而在汇率下跌时进行境外投资,则弊大于利,保险公司有可能蒙受额外亏损。

(二)人民币升值趋势及其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已成长期趋势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截止到2008年7月20日,在汇改整整三年后,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了19%,尤其是最近一年来更表现出加速升值的趋势。而且,在国内外多方因素的影响之下,人民币在接下来较长时间内的持续升值是可以预期的。

首先,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是人民币升值的宏观基础。自2003年以来,连续五年我国的GDp增长率都在10%以上,发展势头强劲。反观美国,受次级债风波的影响,房产、金融、就业等景气指数下滑,经济减速已成定局。在此基础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下跌在情理之中。

其次,国际贸易持续顺差及庞大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自1994年以来,除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资本与金融项目为逆差外,一直处于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局面,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量增加。2007年末储备余额达到15282.49亿美元,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巨额外汇储备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最后,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美元的持续贬值、国内利率的多次上调都成了吸引国际热钱大举涌入中国市场的原因。据研究资料表明,2007年大约有3000亿美元国际热钱进入中国的楼市和股市。国际热钱的大举进入,引起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也促使人民币升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的升值还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而且升值幅度可能较大。人民币的这种持续升值的趋势,给在境外“淘金”的保险QDii产品带来非常大的隐忧。

2.人民币升值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保险QDii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保险公司购汇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因人民币升值而减少。由于目前我国保险QDii资金绝大多数是保险公司自有外汇,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保险QDii的影响主要在于第二方面,直接表现为保险QDii投资收益由于人民币汇率下调而相应贬值。

根据《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我国保险QDii的投资范围仅限于投资香港市场上的H股和红筹股,下面就以港股为例来看看汇改三年来人民币升值对投资H股和红筹股收益率的影响。表2: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对港股收益率①的影响年月人民币升值幅度H股红筹股收益率实际收益率②收益率实际收益率2005.7.21-2006.7.203%36%33%39%36%2006.7.21-2007.7.205%94%89%93%88%2007.7.21-2008.7.2010%-8%-18%3%-7%从上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牛市行情中,人民币升值部分抵消了H股和红筹股的投资收益,使盈利降低;在熊市行情中,人民币升值无异于雪上加霜,加大投资者的亏损。总而言之,无论保险QDii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投资,投资收益必然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减少,并进而影响到保险QDii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给投保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显然,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我国保险QDii的一个“心腹之患”,不仅降低保险QDii收益水平,还对QDii资金的安全造成影响。

三、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汇率风险的防范

出于“三性”原则的要求,保险公司在积极拓展海外投资市场和投资品种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汇率风险的防范,尽可能防止投资收益因汇率变

动而“缩水”甚至发生亏损。

(一)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根据《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条,保险资金应当投资全球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配置主要国家或者地区货币。第三十一条规定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形式及投资品种包括: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与逆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等货币市场产品;银行存款、结构性存款、债券、可转债、债券型基金、证券化产品、信托型产品等固定收益产品;股票、股票型基金、股权、股权型产品等权益类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投资形式或者投资品种。但是,出于风险考虑,保险QDii在选择投资品种时,应量力而行,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尽量选择币值较稳定、价格波动较小的金融资产,如蓝筹股、绩优股、指数型资产等,以取得尽可能稳定的收益并回避汇率风险。

(二)利用衍生产品套期保值现行保险QDii政策虽然对衍生产品投资范围规定较为宽松,但对投资目的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保监会明确规定,衍生产品允许用于套期保值,但禁止用于投机或放大交易。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衍生产品套期保值的功能,但回避其投机风险。目前人民币汇率衍生品主要有两种:不可交割远期合约(nDF)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交易的人民币期货及期权。通过上述汇率远期、期货、期权等合约类型,投资者即可进行套期保值,防范汇率变动引起的汇兑损失。

(三)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首先是投资时机的选择。人民币升值是一种长期趋势,但在特定时间段内,人民币汇率并不排除出现涨跌起落等变化。因此,在汇率发生变动时,做出提前预测,合理把握出手时机,不仅可以回避汇率风险,还有可能取得额外收益。

其次是投资地点的选择。保险QDii是资产全球配置的资金,在风险与收益二者间进行权衡,选择合适的投资地点,在确保汇率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收益;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则要注意及时进退,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还应关注各国的经济政策,争取有利的投资环境。

最后是投资比例的选择。一是必须严格控制境外投资资产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保监会应严格审批各家保险公司境外投资额度,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安全;二是在投资过程中,应注重分散投资,考虑到安全性,可以多配置固定收益资产、减少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晓.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QDii产品的汇率风险及其规避研究[J].金融经济,2007,(24).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篇3

关键词:外汇储备 适度规模 汇率

一、引言

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由货币当局持有的,可自由支配和自由交换的非本国货币,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及应付经济支付需要而应持有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外汇资产。中国的外汇储备从无到有,由于出口结构和外汇体制方面的原因,近年来中国的外汇储备额一路狂增,从2006年2月的8536.72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9月的19055.85亿美元,短短2年的时间翻了一番,外汇是否越多越好?这涉及到一个适度储备额的问题。

二、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

适度外汇储备量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既能满足对外支付与干预外汇市场的需求。进而促进对外贸易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又能保证持有的机会成本最小而不致造成储备浪费的外汇储备量。国际上通常将外汇储备支持外贸进口、外汇储备支持外债和外汇储备支持外商直接投资利润返还的用汇需求作为衡量外汇储备水平的3大重要指标。

(一)外汇储备支持外贸进口

1947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Robeatriffin提出了最具代表性的进口比例分析法,即用国际储备对进口的比例来测算最适度储备量。triffin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一国的储备量应与它的进口贸易额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该比例以40%为上限标准,20%为下限标准,即一国的储备量应以满足3―4个月的进口为宜。人们称这一成果为特里芬法则。依据此法则,若按40%来计算,2008年上半年的进口额是5375亿美元,这样我国的外汇储备额应该是2150亿美元。

(二)外汇储备支持外债

外汇储备是一国现实的清偿债务的能力,它必须要保证一国清偿外债的需要。根据国际经验,一国应当持有外债余额30%左右的外汇储备,以此作为用于偿还外债本息的用汇需求。截至2008年6月份中国的外债余额是4274亿美元(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对外余额),按照30%的比例来算,需要的外汇储备余额是1282.2亿美元。

(三)外商直接投资利润返还的用汇需求

我国政府要保证外国投资者的利润及经营结束时的本金能够顺利的汇出,外商投资到期的利润汇出额也是我国外汇储备需要应对的问题之一。据估计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外商直接投资余额的10%至15%。这里用15%作为平均利润率,2008年上半年,我国的外资净流人是741亿美元,则我国需保留约111.1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应付外商直接投资收益的汇出。

由下表可以看出,我国共需要3543.3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实际的外汇储备额是17969.61亿美元。在经济危机还没有见底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不可预见的局面,我们可以把中国的适度规模外汇定为1万亿美元。那么中国的超额外汇规模还是超出了近1万亿美元。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额缩水的话。遭受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

三、超额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

外汇储备在稳定币值、抵御国际游资的冲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观点也认为外汇的增加就是国力上升,外汇是越多越好。但是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超额的外汇储备相当是我们在为别人保存财富。并且还必须为别人的消费买单。

(一)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增加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我国官方的外汇储备中大约有2/3是美元资产,其中约有4500亿美元是美国政府部门发行的各种证券和其他长期金融资产。而这种债券的收益很低,实际收益率只有0.7%-1.7%。而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时,往往被加上风险溢价而支付过高的利息。在目前人民币利率高过美元利率的情况下。把大量外汇资产投资到低利率的国外债券,同时又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外借外债,潜在利率损失巨大。2007年8月次贷危机后,美元贬值速度加快,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6%,仅2008年3月,美元相对国际主要货币跌去了2.6%。如果假定中国外汇储备中90%是美元,2008年3月就蒸发了357亿美元,这相当于说中国1个月内就被击沉了4艘航空母舰。

(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弱

外汇储备增加使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也在相应地被动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央行因收购外汇储备而投放的外汇占款规模呈刚性扩张的态势,甚至超过了基础货币总量。尽管央行不断地增发票据进行对冲,但其基础货币回笼力度仍然远远未能“覆盖”外汇占款的猛烈增长,在2006年只能对冲基础货币增量的54.95%,其余的形成刚性的货币投放造成流动性泛滥引发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债券价格甚至收藏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这种被动的局面使政策的独立性大大降低。

(三)人民币被动升值的压力增加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不断地呈升值趋势。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测算,2008年6月,按照贸易权重加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02.92。较汇改前升值9.78%,较2007年12月升值4.13%;扣除通货膨胀差异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01.02,较汇改前升值13.25%。较2007年12月升值2.29%。一般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下降,使得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受到打击:人民币不升值会使顺差加大,容易导致国际利益冲突越大,因而人民币汇率似乎陷入两难境地。中国保证每年8%以上的增长率,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给新加入市场的劳动力。在“美洲消费、亚洲加工”的体制下。中国出口的商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必将使相关的产业出口下降,更多相关产业的劳动人员面临失业的危险。

四、优化外汇储备的方法

(一)改革结售汇制度

现行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陷的重要因素。随着外汇市场进一步完善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结售汇制度将由现行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过渡到未来的比例结汇或意愿结汇。根据我国外汇储备实际状况,应增加企业持有外汇的数额,扩大外汇储备持有与投资的主体,促使储备投资主体与策略的多元化,提高储备的经营效率和效益。目前,oDii制度的出台,为减轻外汇储备压力全部集中于国家身上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利用金汇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我国黄金需求严重不足,未来对黄金需求将有很大空间,以“藏金于民”推动“藏汇于民”。

(二)改变外贸增长方式

长期以来。中国外贸增长方式采取“以量取胜原则,出

口大部分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消耗资源较多的产品。虽在一段时间大大缓解了外汇紧张局面,但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却越走越远。在外汇储备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可以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关键技术,如环保、冶金、计算机、精密机床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切实提高科技含量。促进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增长。立足由“以量取胜”模式转变为“以质取胜”模式,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三)优化投资结构

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方面主要是加强FDi产业导向政策激励FDi流向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限制其流入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改变外商投资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简单加工贸易比重过高的状况。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信息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与美国、西欧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时应利用此良机引进大批的先进技术。促进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科技产业高增长的特点有利于实现8%的年增长率。但是这并不是要唱衰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有23亿的农民工,如果都搞高科技,这些农民工的就业怎么办?间接对外投资目前主要是收购国外的股权和债权,鉴于目前形式还应以债权为主。

中国目前的投资渠道很有限。投资的风险也很大。尽管美元的不确定增加了中国外汇的风险,但这种损失是可以估计的,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靠中国人民的劳动和资源创造的,如果说中国现在有1万亿美元的超额储备,如何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是迫切而紧要的问题。目前中国所要做解决的两大难题是扩大内需和外汇的保值增值,改变结售汇制度也不是一时的功夫,扩大内需更要多管齐下。如果将外汇资金用于国内建设将大大扩大内需。但是这会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就是美元不可以在中国市场上流通,如果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又势必造成通货膨胀,也就是一边急需资金,而另一边确实有巨额的资金无法利用。我们可以发行一种债券。不妨取名为“黄金券”。这种债券的发行以一定量的美元为基础。比如是以4000亿美元为基础,发行的这种证券可以在国内购买商品,也可以由居民兑换成美元,实现“藏汇于民”。这样既解决了外汇保值的压力,又扩大了中国的内需,从而在二者之间架起一个桥梁。实现资金的转化。

(四)完善国际储备结构

一国的国际储备应当多元化。这样才能保证安全。除了外汇还应当储存黄金、石油、重金属等战略性物质。中国黄金网上显示2008年3月份黄金占全部储备资产的比例美国为79.8%,意大利为70.4%,德国为68.9%,法国为59.7%,而中国为1.1%。我国的国际储备资产中至少应保持8%到10%的黄金储备,黄金储备量应保持在4000~5000吨之间。但是,现在中国的黄金储备处于一种“被看住的位置”,虽然目前中国金饰品的零售价没有大的上扬,但黄金期货的价格却有大幅的上涨。一旦中国动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购买黄金,黄金的价格完全可能被抄出天价。增加黄金储备并不能作为应急的手段,而是今后外汇储备变革的方向。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篇4

外汇风险敞口如何确定?外汇风险敞口净额取决于企业外汇资产(或负债)的性质和汇率变动时其受到影响的范围和方式。企业在考虑了外币资产和负债的自然抵消情况后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外汇风险因素确定外汇敞口风险。

外汇风险敞口如何计算?要对外汇敞口风险进行管理,首先要对风险敞口进行测算。外汇资产(或负债)由于汇率变动而可能出现增值和减值,这种增值和减值可能自然抵消或被某种措施人为冲销,其中无法自然抵消也没有被人为冲销的外汇资产(或负债)就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中,形成汇率风险敞口。外汇的风险敞口净额取决于财务公司的资产(或负债)的性质和汇率变动时其受到影响的范围和方式对于总净额外汇敞口的计量,通常采用净汇总敞口、总汇总敞口、汇总短敞口三种计量方法。净汇总敞口是各种多头头寸与空头头寸相互抵消后的绝对值。当外汇敞口组合中的货币变动高度相关时,多头头寸外币敞口与空头头寸外币敞口之间的汇率风险可以相互抵消。在这种组合下,适合采用净敞口计量方法衡量汇率风险。当外汇敞口组合中的货币变动完全不相关时,外币多头头寸和外币空头头寸之间的风险就不能相互抵消,应该用多头头寸和空头头寸相加的总汇总敞口来

财务公司的风险敞口根据财务公司自身的业务和偏好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自留敞口,自留敞口是指财务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和自身偏好愿意承担汇率风险的敞口部分,这部分敞口不需要进行对冲;一个是对冲敞口,财务公司不愿意承担汇率风险,需要通过风险对冲手段来对冲的敞口部分。一般所说的汇率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对冲敞口的部分.外汇资产的汇率风险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消除风险敞口来回避,也可以在预测汇率波动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计量,主动保持风险敞口来实现风险盈利。例如:在对预测汇率和远期汇率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买卖远期外汇,并对外汇资产组合的期限结构进行调整;根据不同币种汇率的预测来调整外币资产的结构。国外一些商业银行外汇资产组合的模式就有“五五制”(即50%的头寸进行保值其50%头寸处于敞口状态)和“三三制”等。无论是否消除风险敞口,对外汇汇率波动预测和相应风险测量是外汇风险管理的基础。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篇5

外汇风险是指由于各国货币国际汇价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以外币表示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产生收益或损失,从而影响当期利润和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

在国际工程承包中,我国对外承包企业一般需要使用大量的自由外汇用于购置施工机械设备、永久性设备、进口材料、办公用品,支付国内员工工资、国际差旅费、管理费用、利润等。由于对外承包企业对自由外汇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而最终的资金来源只有工程结算款,大量外汇兑换业务的存在,产生了外汇风险。

一、对外承包工程外币兑换业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当工程结算款与工程贷款(如进口设备材料贷款等)币种不同时,必须要将所结算的工程款兑换成工程贷款币种还贷。

(二)承包商在工程前期投入的外币资本金一部分需要兑换成工程所在国货币,用以支付在当地的各项费用开支,当工程结束需要收回投资时又必须将工程结算款兑换成自由货币汇回给母公司。

(三)工程结算款所形成的资产在转化为其它资产、费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常性的外币兑换,如用作从国外购置设备、材料、支付出国人员费用等。

(四)工程结束的利润应兑换成自由外汇汇回国内总公司。

(五)除上述之外的其它各种外币兑换活动。例如上缴总公司的管理费、支付其他公司的代垫款、为避免外汇风险而进行的套期保值及购进期货合约等。

二、与其他外贸出口企业相比,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外汇风险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外汇风险大小受合同条件决定。在国际招标文件中,一般都允许投标人按某一国际通用货币选择一定的外汇比例进行投标报价。合同中规定的国际通用货币比例越大,外汇风险越小。我国对外承包企业所承建的工程大多数在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通常物价上涨较快,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当地币贬值较快,易遭受汇兑损失。

(二)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外汇风险既有所在国当地币与自由外汇的兑换,也有自由外汇与人民币的兑换。

(三)外汇风险金额大、时间长、种类多。这是由国际承包工程本身的合同金额大、合同工期长的特点决定的,同时,国际工程合同涉及到了外汇风险的各个方面。

(四)外汇风险的防范不但要运用一般的金融工具,而且与项目的经营方式、施工组织与计划、工程进度密切相关。

三、外汇风险种类较多,通常可划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折算风险

(一)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以外币计价的跨国交易中,由于汇率的变动而造成未结算的外币交易发生损益的可能性。就我国对外承包企业来说,经常性的外币交易主要包括:(1)采购或出售商品时以外币计价的商业信用;(2)以外币计价的借款或贷款;(3)尚未履行的远期外汇合约;(4)其它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权益。

(二)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由于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风险。经济风险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它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海外的经济效益和投资的经济价值。就国际工程承包来说,经济风险的大小主要依据合同的支付条件来决定。当合同规定外汇风险由业主承担时,则企业的经济风险仅限于业主依据合同规定不能给予补偿的部分;当合同规定存在调价公式时,除固定费用部分要承担经济风险外,物价指数的增长不足当地币贬值的部分,同样要承担经济风险。除此之外,合同中规定由当地币支付的部分也要受到经济风险的影响。

(三)折算风险。折算风险是指在企业的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合并财务报告所引致的不同币别货币的相互折算中,因汇率变动,致使企业蒙受账面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折算风险是企业母公司因对海外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做不同币别货币的相互折算的会计处理而承受的汇率风险。折算风险的承受主体是企业母公司,风险结果是企业蒙受账面折算损失。这意味着,只是以母国货币计值,在海外子公司的财务报告上出现了资产或收益减少,负债或损失增多,企业因此在合并的财务报告上丧失了一定量的以母国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但是,企业实际上并未丧失任何实物价值或以海外子公司当地币计量的经济价值。

四、为防范外汇风险,对外承包企业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注意对有关外汇市场信息的收集、跟踪,加强对外汇风险的分析、评估。

(二)货币保值措施。在对外承包合同中订立适当的保值条款,以防止汇率变化的风险。

(三)可利用分包经营的方式,将以当地币计价的合同尽可能地分包给当地分包商,以减少合同本身固有的风险。企业在签定分包合同时,一般不能用主合同支付币种以外的硬货币作为分包合同的条款,否则将有可能使企业增加额外的经济风险。

(四)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国际金融市场上有软、硬货币之分。硬货币是指货币汇率比较稳定,并且有上浮趋势的货币;软货币是指汇率不稳定,且有下浮趋势的货币。企业应争取付汇用软货币,收汇用硬货币。但这种计价方式会受到交易本身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交易双方均会采用相同的商业策略,其结果是,若一方想要避免外汇交易风险,则必须以较高的交易成本为代价。

(五)通过预测计价货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提前或推迟结汇时间。一笔应收或应付账款的时间结构对外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的影响。时间越长,汇率波动可能性越大,外汇风险相对就大,反之越小。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结汇的方式,选择适当时点兑换外汇,清偿债务。

(六)软硬货币搭配使用。外汇汇率上有些货币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要选择一些货币和另一些货币搭配使用,尤其是中长期的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口宜采用这种方法。软硬货币的搭配一般要在合同中注明计价货币、计价时间、软硬货币的汇率等,到时候一旦某种货币贬值,则可以按调整后的汇率支付。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篇6

投资在境外国家不可回避的一个风险就是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汇率开始波动起来。浮动汇率制度下,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难度增大。

一、汇率风险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汇率风险是指一个经济实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使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化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有汇率波动就有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既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是收益,它表现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营运风险。

一是交易风险,是指外汇交易产生的风险。它包括外汇的买卖和结算。只要企业以外币计价,就要承担交易风险。

二是会计风险,是指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汇率变动引起会计上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此时,报表的利润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

三是营运风险,是指未预料到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工程量、成本、价格从而对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因此,影响企业整体价值。一家企业所承受营运风险的程度是衡量实质汇率变化影响企业整体价值到何种程度。

二、影响汇率趋势应考虑的因素

一是一国的利率水平。若外币利率升高,表现为对外币需求增加,则会导致外币升值,反之,相反。

二是政治稳定程度。如今社会,政治与经济就象孪生兄弟,密不可分,一国的政局不稳定,会导致投资者对经济失去信心,从而影响该国货币汇率。若政局动荡,人们会选择外汇,从而起到“避风港”作用。

三是新闻媒体对外汇市场影响。投资者往往会根据新闻媒体所播报的经济新闻来决定其是否买卖外汇,供求关系变动从而影响汇率变动。

四是央行干预的程度。一国央行往往通过货币政策等来干预外汇市场,央行一般考虑:汇率异常波动、本国外贸政策需要、抑制通货膨胀等因素。

五是市场的心理预期。人们对市场心理预期力量是决定短期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

三、境外施工企业汇率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远期外汇交易法

远期外汇交易法是指企业与银行签定协议,约定未来某一时期按约定的币种、汇率、金额办理交易。境外施工企业可以利用这种金融工具,进行远期外汇交易。如境外施工企业在承揽到新项目而需从国内购买设备,按照合同约定,金额以人民币购买,半年后支付。通常做法,一方面就要用当地币购买美元;另一方面要用美元兑换人民币支付货款。或者在工程款结算中,款项约半年后到位。这样在半年后将收到美元款。为规避汇率风险,该企业选择按半年后人民币对美元的远期外汇牌价签定远期合约,将汇率锁定。这样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市场环境下,该企业已经将成本锁定在当前价格的上线。避免了外汇汇率的交易风险。远期外汇交易能有效地规避汇率出现不利变动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尤其是硬币种(美元等)波动较大的货币,效果更加明显。

(二)提前或延期结汇法

这种方法的一般原则是:在外汇汇率将要上升,即:外汇将要升值时,拥有外汇债权的人延期收汇,拥有外汇债务的人提前付汇,反之,则相反。针对境外施工企业而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硬货币作为合同价款来结算时,无疑是遵照的原则;另一种是以软货币(当地币)作为合同价款结算。此时,我们要谨慎分析汇率走势,在外汇汇率将要上升时,我们作为债权人要向业主及时计价提前收款,并及时结汇,对于分包的工程及材料款等,一般采取延期付款的做法。同时,对于需要向本国国内汇回的利润、设备物资款等,由于一般以人民币核算,在人民币浮动汇率制下,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在外币汇率上升时,采取延期结汇,在外汇汇率下降时,提前结汇。另外,还可对硬货币(比如美圆)通过银行提供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来实现大额资金的保值增值。以在非洲国家施工企业为例:由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政策、投资政策等有待完善,因而,外汇汇率风险相对较高,货币汇率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和汇率变化的频率很难确定。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提前或者推迟结算价款;或者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金融风险。另外,境外企业还可利用国内其他企业在同一国家进口或出口直接协商交易,这样可以直接快捷还省去了银行手续费。

(三)多元货币组合法

采取多元货币组合的方法,即工程价款的结算,物资设备的购买,使用不同的货币。由于同一时间内多种货币汇价方向不同,通过各种外币汇差相低,减少汇率风险。在外汇可以自由兑换的国家,企业均可以根据工程价款的划拨、资金的收付情况,适度实行多元货币组合,降低汇率风险,也可根据汇率变动,在付汇时选择软货币――汇率趋于下降的货币,收汇时选择硬货币――汇率趋于上升的货币,同样可以达到既避免损失又取得汇率变动利差的目的。

(四)多元化经营策略

企业可考虑在发展主业的同时,开展多种贸易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同时从事进出口,从国内可进口材料设备等工程物资,一方面满足工程上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在当地进行销售,同时采购当地具有出口价值的产品,这样无论汇率如何变化,进出口的操作都会抵销因汇率变化而带来的损失。

(五)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成本

和客户(业主和分包商)共同分担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的损失,是我们施工企业自然想到的一种避险方式,但要冒着客户流失的风险。另一种避险方式是压低成本,这就需要我们企业练好“内功”,提高管理者及业务人员的素质,运用管理上及经营上的策略,努力从成本降低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抵消汇率带来的损失。

(六)货币保值法

货币保值是指在签定工程合同时,为避免外汇风险,对支付货币加列保值条款的一种做法,这一般适合高技术含量,具有良好信誉及相对垄断的行业。施工企业可利用管理及技术上的优势,在非洲等相对落后国家采取这种保值做法,从而达到避汇风险。

(七)外汇保险法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篇7

关键词:外汇储备,风险,财富基金,对策思考

一、引言

近来年,中国外汇储备一再创出新高,截止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已达2..447万亿美元。如此快速的增长给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资产面临着严重亏损风险。对于中国来说,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趋势可能在短期内还会持续下去。持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制约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宏观经济政策内外平衡的压力,而且也对外汇储备存量的管理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和面临的种种风险分析,提出控制外汇储备管理风险、增强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些对策。

二、中国外汇储备现状

1.外储简介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自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加。2010年一季度,中国2..447万亿美元国外汇储备自2006年以来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领先全球各先进国家,也占了全球所有储备的三分之一。

2.外储功能

外汇储备最初的功能主要是调节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深,全球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外汇储备的功能不断拓展和丰富。

外汇储备就其影响来说具有两面性,首先有利的方面主要包括五点。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国际支付;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汇率稳定;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配合货币政策实施,实现经济增长;提升本币国际地位,促进国际金融合作。

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二、带来利差损失。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也就是持有外汇储备通常收益率比较低。三、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外储闲置而不是做最合理的投资带来的损失。四、加速热钱流入,引发或加速本国的通货膨胀。

3.外储管理目标

外汇储备管理的目标主要由其功能决定。首先,具备一定的市场干预能力是各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目标。其次,各国都强调外汇储备管理的目标是安全性和流动性,以及在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换言之,流动性和资金的保值是外汇储备管理的主要目标。一些国家把维持外汇储备资产的长期购买力也列入其长期目标。第三,外汇储备管理的另一个目标是通过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在市场上的交易活动获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和经验,以有助于中央银行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操作,更好地履行政策制定、监管和促进本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职能。

三、中国现行外储管理状况及异议

1.中国外储风险

庞大的外储表明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增强,但是外储过多不会造成高昂的机会成本,造成外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还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

包括中国在内的汇率固定的国家,外汇储备干预汇率的作用就更加明显。1997年融风暴中的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外汇没有完全市场化,外储总量又比较少,在国际炒家的猛烈进攻下,很快就撑不下去了。由于储备远远超过了流动性需求,于是人们不太担心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然而如何做好外汇投资更受热议。但由于中国的外储结构并不对外公布,市场的普遍看法,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到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其所造成的损失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币的贬值,另一方面是本币的升值。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最高,因此,美元汇率的波动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尤其是在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下,美元汇率的小幅下跌都会产生巨额的“缩水”从人民币汇率的角度看,从2005年7月21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保持了温和升值的态势汇率从汇改前的8.27上升至6.83左右的水平,升值幅度也超过了20%。汇率因素造成的“缩水”规模相当可观。

非汇率波动也可造成资本损失,外汇储备资产的市场价值下跌,如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上扬将造成存量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下跌,从而给债权人带来资本损失。

基本上我们的外汇构成有美元、美国政府债券、国库券,还有G7高评级的政府债券,自然比较安全有流动性的。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美元又是现在最重的世界货币。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很多资产流动性冻结了,但是美国的国债仍然很有流动性。甚至有一种说法,当市场恐慌,投资者对很多优质蓝筹公司的股票甚至3a公司债券都逃之夭夭时,大家还趋之若鹜去购买、增持美国政府债券。可见美国国债的安全系数是很高的。换个想法,假定我们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特别提款权中选择,在安全上美元和特别提款权(SDR)肯定是最高的,欧元是货币同盟,有统一的央行却是不同的财政政策,自去年底至今的欧洲债务危机也说明欧元安全性没美元强,日本的债务规模已接近其GDp的200%,英国也面临高额的债务和财政赤字。就流动性而言,美元有现成的国债市场,13万亿的规模是其GDp的90%,特别提款权就没有。收益性,特别提款权利率,大致是根据美、德、日、英、法5国金融市场短期利率加权平均计算而得,还是美元最高。

金融危机之下,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复苏,而实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央行直接购买财政部发行国债的行为,必将导致全球美元流动性进一步泛滥,使美元购买力进一步下降。美元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向全世界输出通胀,无疑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付出了代价。美国财政部2009年12月公布了海外投资者减持美国国债530亿美元,减持幅度创历史新高。世界银行也了一个调查报告,他们对中国120个城市的1.24万家外商投资企业调查,外国在华FDi平均收益率达到22%,而投资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的收益率不足5%,这时质疑中国是不是应该大量持有美元资产的声音不绝于耳。美国财政部5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作为美国主要债权国的中国、日本和英国4月份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中国当月持有美国国债突破9000亿美元关口。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元指数的持续上升,已达到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表明美元的实际汇率的上升、购买力的提高,也就是说在金融危机期间的中国外汇资产的账面损失得到了弥补。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升级,欧元兑美元已经从去年底的1.4324,贬值到了今天的1.2424,贬值幅度超过了13%,从去年底至今美元兑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升值达到10%,粗略算一下,2.4万亿外汇储备,按2/3美元资产16000亿1/3非美元资产8000亿,贬值10%意味着中国外储约缩水了800亿美元。2008年7月以后,金融危机加剧之时,人民币实际回归盯住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保持基本不变。盯住美元就阻止了人民币的升值,避免了外汇储备的损失。但今天上半年,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压力很大。

2.中国的财富基金

2.44万亿的外储确实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何负责任的安全的管理这笔外汇巨额资金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外储投资也受到了很多争议。对美贸易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而中国使用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购买美国国债。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超过2万亿的外汇储备该如何分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97年外管局旗下的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SaFeinvestmentCompanyLimited)和2007年财政部发特别国债筹资2000亿美元成立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hinainvestmentCorporation,简称中司)是中国国有的专门从事外汇投资管理业务的公司。

在财富基金研究所(SovereignwealthFundinstitute)2010年6月基金排名中,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局旗下的华安投资管理公司,所管理的资产约为3471亿美元居第三位;中国的另一只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管理资产2475亿美元居第四位。

07年08年中投偏重美国金融股权,入股摩根士丹利、黑石集团、贝莱德,次贷危机下也有很大损失;外管局旗下华安投资公司投资三家澳大利亚商业银行,法国道达尔和英国石油(Bp)的股权;也有在国家金融需求下中投的子公司汇金公司拿外汇做硬通货对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注资。中国投资基金中司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汪建熙2010年6月8日在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SanFranciscoFederalReserve)举行的一个亚洲银行会议上称,由于美国市场下跌,按市值计算,中投5月蒙受了10%的投资损失。路透社报道,汪建熙在还表示,2009年是中投“良好的一年”,主要海外分支投资回报超过17%。

中国的财富基金起步不长,可以借鉴一些投资基金的成功的投资经验。挪威财富基金管理资产4430亿美元。挪威是继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为挪威带来了大量的石油美元。挪威财富基金即挪威政府养老基金(原挪威石油基金)截止2006年9月,根据各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额,外储投资于42个主要经济体31钟货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新加坡财富基金GiC和淡马锡投资于金融、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经营稳健,业绩傲人;日本侧重于海外投资,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保险、运输业,看看日本大财团的海外布局就可知它的成功。他们全球配置的组合管理和专业化的公司管理实现了多层次需求外汇储备管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四、加强中国外储管理的对策思考

外汇储备也着特殊的含义,一国的外汇储备本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资产,中国的外汇储备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属于负债,也就是说它不属于国家和人民,央行买进每一笔外汇都有相应的货币投入。在2009年的《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国政府拥有2.39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同时外国在华资产为1.638万美元。可见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外汇储备份额大约在7610亿美元,中国持有外国资产约1万亿美元,也低于外国在华资产。如果出现大量资本外逃,我们需要足够的外汇储备应对。

有人认为什么资产会涨就应该买什么,这种观点有些缺乏常识,在国家金融需求下,它们不一定能满足流动性和安全性。现如今,又出现中国买什么张什么,卖什么跌什么。所以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必须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1.外储内用

总理2009年2月1日在伦敦G20峰会期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我们正在探讨、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外汇储备来为我们的建设服务。”在全球经济衰退加剧,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背景下,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发展性储备来刺激本国经济发展,维持各项经济指标的稳定实现,是一项非常合理的举措。外储内用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鼓励优质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或者海外收购,利用外汇储备对金融机构注资改造,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国计民生等方面的建设。

2.建立石油等战略性物资储备

能源作为我国国家性战略性资源,是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保障前提。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石油消费需求旺盛,对国际市场依赖严重,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可以未雨绸缪。像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强大的石油战略储备,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可为经济长期发展积蓄力量,可以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增强与世界强国的对话和议价能力。今年中国也与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等国签订贷款换石油协议。除石油之外,还可加强其它重要资源、原材料的储备。

3.藏汇于民

从长远角度看,“藏汇于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分流外汇资金,减缓外汇储备增长,为人民币升值减压,而且有利于外汇资产的安全和保持增值,其意义不言而喻。日本官方储备约1万亿美元但是民间持有的外汇资金和资产更是达到3万亿美元以上,而我国尽管官方外汇储备已经高于日本,但是民间仅持有1000多亿美元。2007年,我国先后实行了藏汇于民、用汇于民的政策导向,出台了外汇利用的几个新政策使得储备持有者变得多元化,藏汇于民拓展了外汇资金的使用渠道,降低储备风险,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4.加强外储法律法规、风险控制制度建设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同样,在外汇储备的治理方面,也应当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发展完善立法,使我国的外汇治理和运营都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进行。加强外储机构内部控制,完善我国的风险管理框架确认与评估储备风险,用科学的方法检验这些风险是否超过可接受水平,逐步完善外汇储备管理法律法规,专门的外汇储备管理法规不仅可以起到规范营运,明确管理机构的责任和权利,还可以保证管理责任和功能的协调与执行的作用。

5.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最终解决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的长期战略。积极稳妥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虽然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带来严峻考验,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但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也是不言而喻的,它将减轻或解脱外汇储备风险的压力,极大的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让人民币可以双边浮动,增强汇率的灵活性,增强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五、结束语

总之,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蕴含着很多风险,外汇储备的管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面对巨额的外汇储备存量,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减轻或解脱外汇储备风险的压力,极大的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在确保国家金融稳定的前提下,一是要按照“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原则经营管理好外汇储备;二是要拓宽储备运用渠道,把外汇储备的运用与国家整个长期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符合国家的长期利益。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刘先丰.外汇储备管理的多层次需求分析框架——挪威、新加坡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

[2]孔立平.次贷危机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储备与优化配置.国际金融研究,2009(8).

[3]王丽华,贾永肖.日本外汇储备管理对我国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10(1).

[4]吴念鲁,贾彦龙.以新思维审视中国外汇储备风险.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1).

[5]财富基金研究所(SovereignwealthFundinstitute)

[6]中国外管局《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外汇储备数据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篇8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开始了浮动的历程。在汇率改革进行的3年多的时间里,要说亮点,2008年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年。在这一年,持续了两年多的单边看涨年底终结;在这一年,贬值和升值的不同预期开始同时出现。这一切都让2009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充满了不可预期性。或许,这种双向预期的出现,才应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浮动”之义吧。

一、2008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简单回顾

2008年1月2号,2008年的首个交易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还只有7.2996。经过前3个月的快速走高之后,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跌破7.00关口,其后的5月和6月,人民币继续高速升值。

转折出现在7月份中旬。8月份,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下降。到了10月份,甚至出现了单月走势略有贬值的情况。12月初,人民币汇率更是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四日“跌停”。

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9项措施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汇率列为继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之后,当前货币调控政策的三大手段之一。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在2008年的累计升值幅度为6.37%,但是在年中最高的时候,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7.41%,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可见一斑。

二、人民币汇率升降的利弊分析

1.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1)从利的方面看

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②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2)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②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③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2.人民币贬值的利弊分析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

(1)从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2)如果人民币贬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②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3.保持有升有贬,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

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保持相对稳定,也是目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最可取的改革思路。

2008年12月8号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种观点其实在本质上和汇改以来一直所强调的并无二致。

但无论站在升值或贬值哪一方,还是高举维稳旗帜,各方都有着各自的理由和逻辑。而2009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究竟将如何演绎,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一些经济学的理论,目前国内的货币政策及现阶段的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进行重点的分析。

三、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综合分析

1.理论分析

由于汇率决定机制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由一个笼统的结论概括,所以我们将按照长期、中短期分别加以讨论。

(1)长期汇率决定的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理论)是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调整到能反映这两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变动。这种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所以能够互相兑换是因为它们各自在其国内具有购买力,因而,两国货币的兑换率(汇率)应该等于这两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大小之比。

世界银行按1000多种商品价格计算的2005年美元兑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为3.4(1美元兑换3.4元人民币),它与世界银行2004年计算的1.9相比实际汇率更向购买力平价靠拢。2008年4月15日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各国概况》(ciatheworldfactbook)估算的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3.51。但这个数值并不代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长期内要向3.51的汇率水平不断靠拢,而是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一种升值趋向,即今后几年内人民币有会温和持续升值的趋向。

(2)影响汇率中短期走势的因素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当资本具有流动性且银行存款是完全的替代品时,如果人们愿意继续持有手中已拥有的本币存款和外币存款的供给量,则二者的预期回报率必然相等。

从本外币存款利率的变动趋势上分析,虽然2008年12月23号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了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这已经是2008年9月以来央行第5次宣布降息。但考虑到gdp今年的增速的下滑和目前cpi下降速度,人民币存款利率仍然存在继续下调的可能性。而美联储2008年12月17日一举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0—0.25%区间,正式宣告了继上世纪90年代日本实行零利率政策之后,又一个西方主要经济大国被迫采取了同样的货币政策。美元利率再度下降的可能性被封死,但从中长周期的角度看,美国“零利率”政策只能是美联储的权宜之计,它注定不会长久。

所以,中短期从利率变动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介于短期和长期之间)会趋于升值。

2.国内货币政策分析

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一条规定,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个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考量目标,《若干意见》很明确的表达了要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m2增速目标均为16%。如按《若干意见》里增速计算,2009年m2供应量17%的增速即意味着2009年贷款速度会很快增加,货币增速过快,货款增加过快,将会造成人民币供给大幅上升。并且随着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在今年的全面执行,银行贷款数额的强劲增长,2009年人民币将会面对一定的贬值压力。

3.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1)目前中国仍是双顺差,外汇市场的根本压力是升值,而非贬值.目前的出口收缩主要是来自外需减少,中国出口对于外需敏感,对于汇率并非那么敏感,因此通过贬值促出口的做法只会进一步恶化贸易条件,对出口增长本身并没有多大好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促进内需,靠贬值促发展,总体而言弊大于利。

(2)央行从2008年12月23日开始降低利率27个基点,低于市场预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与美元之间保持利差,防止外资过度外流。

4.国外舆论环境分析

(1)长期内人民币贬值还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随着美国和欧盟经济陷入衰退,来自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开始会加强。2008年12月2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在针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的讲话中,两次提及人民币问题,明确表示不希望看到人民币贬值。他说:“中国必须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以此作为解决中美贸易紧张关系的部分改革办法。”他希望人民币升值,以缩小美中贸易不平衡。新选总统奥巴马则被认为会比布什更具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他在竞选时也多次表示将督促人民币升值。因此,美、欧、日企业家都对此极为敏感,认为人民币贬值成为一种趋势,对他们的影响是致命的。

(2)东亚国家正面临着外资撤出,对他们本国的资本市场和国际收支产生冲击的时候,人民币贬值必然会引起东亚国家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对此,2008年11月中旬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中国承诺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四、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

在对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做出预测前,我们有必要从美元的价值角度再分析一下人民币和其它主要货币的价值

根据美联储公布的数据,60%的美元如今在美国境外流通。这无疑意味着美国的过度货币发行,简单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钞票印得太多会导致通货膨胀和本币贬值。所以从表面上来看,是人民币被低估了,而实质上来看,则是美元被高估了,不是人民币应升值,而是美元在贬值,这不仅是针对人民币而言,对所有的主要货币,美元都存在高估。

一个强经济一定是一个强货币,但这个强货币并不代表对其他货币的汇率不动,美国是一个大国,美元是浮动的汇率,美元也是个强货币。我想中国人民币汇率未来的方向应该也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人民币首先是一个浮动的,有弹性的汇率,同时它也应该是一个强货币,因为我们背后有着一个持续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它一定是一个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的货币,当然这还需要我们从外汇管理的政策、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但是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在走。

根据综上所述,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小幅升值有利于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将来在亚洲地区货币中发挥主导作用。

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下滑,2009年上半年维持币值的相对稳定才是最稳妥的做法,即既不能使人民币大幅贬值,也不能放任其升值过快。币值稳定将对汇率、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稳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2009年下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缓解,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的恢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有可能开始增大,进入一个有升有贬,相对小幅升值的通道。

2009年人民币汇率这种有升有贬总体基本稳定的走势将是中国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一个占优的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着:《国际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篇9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进口成本;海外扩张;贸易依存度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1-0055-02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由于汇率调整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因而人民币汇率调整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一、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不同国家货币制度的不同,一国货币是不能在另一国流通使用的,因此需要一种在国际结算方式和各国货币比价确定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这些安排不可避免地涉及了外汇、汇率和汇率制度等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所谓外汇,就是一种用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结算和支付手段。即进口商购买外国商品时,需要用本国的货币购买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以对外支付;出口商向国外卖出商品时,如果收取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必须换成本国货币,以便在国内使用。所谓汇率就是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汇率的定义虽然简单,但汇率的形成机制却非常复杂。

当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名义上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从1994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情况看,我国的汇率制度更倾向于一种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除了在汇率改革初期的1994年到199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较大外,其他时间基本保持在8.27~8.28之间,变动的幅度极小。即使是在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的1997年,人民币仍然呈现出极强的稳定性。这非常符合浮动汇率制度中对钉住单一货币的定义。

二、人民币升值对外贸的正面影响

(一)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

人民币升值以后,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钢铁、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对经济建设非常有利。

(二)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经济效益非常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

(四)有利于推动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人民币升值以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就会相应提高。但沿海地区投资成本升高以后,一些跨国公司不一定就会撤出中国。为了降低成本,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可能会转向中西部城市和地区发展。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近年来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完全可以承接这种产业转移,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几年更平衡的发展。

(五)有利于中国企业海外扩张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建立跨国公司。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三、人民币升值对外贸的负面影响

(一)出口方面

一是出口减少势必影响经济增长,并加深失业问题。二是人民币大幅升值,会使几乎所有出口产业都遭受打击。不过享有外销低利贷款、外销退税、以内销补贴外销的产业较没有受到此等优惠的产业,所受冲击相对较轻。享受优惠者多为比较不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相关产业或地方政府为了争取补贴收入,而极力维持生产,这些无竞争力的产业都可依靠补贴继续存活。而未受优惠者,则有不少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因无政府补贴而影响生产和出口,结果有可能率先倒闭,造成反向淘汰,致使产业结构趋向恶化。三是许多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污染,虽然政府制定法律、规定加以防治,但不守法的业者,没有按规定进行防治污染投资,所造成的污染推给社会承担,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即使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这些企业的产品仍然可以出口。反之,守法的厂商因负担了污染防治的处理成本,相对前者缺乏竞争力,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无力出口而被迫退出,形成守法者遭受淘汰,违法者持续生存的不公平现象。

(二)进口方面

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进口增加,对当地产业产生冲击,但受政府保护与未受保护的产业,所遭受的冲击程度不同。一是进口有管制的产业,即受政府保护的产业,在政府控制之下,不致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加进口。因此,此类产业并未受到影响。二是受高关税保护的产业,因有高关税保护,此类产业仍相对有竞争力,所受影响相对也有限。三是本地产业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没有进口管制、也无高关税保护的产业,因进口大量增加,加之人民币大幅升值,进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当地同类产业无法与之竞争而被挤跨。

由此可知,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贸易失衡问题虽可获得解决,但对总体经济产生极其重大的伤害。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低效率的当地产业依赖政策保护,受冲击小或没受冲击而大多继续生存;高效率的产业,因缺乏保护,受打击大反而被淘汰。亦即出现劣币驱除良币,产业结构产生逆向调整,整体产业效率相对下降,失业增加的现象,不利于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四、外贸业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不利作用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如何变压力为动力,以实现经济更为健康发展?对策建议如下:

(一)改变唯顺差论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对逆差谈虎色变,出口几乎成为贸易的代名词。但是只提出口,不提进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现在中国的问题关键是如何调控好进口产品的结构。在加大进口力度的同时,必须把进口外国的机器设备和不可再生的生产资料放到第一位,积极进口先进的和适合中国的技术设备。2003年以来,中国主动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降低出口退税率,国内石油化工等长期处于退税政策保护下的行业顿时感受到了压力。与此同时,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先后派出多个采购团赴美集中采购,其品种涵盖了汽车、飞机、小麦、大豆和化肥等,总成交金额超过110亿美元。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在贸易政策上的积极调整将对未来贸易品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海外采购有助于消化庞大的外汇储备。这些举措大大减轻了对中国贸易“保护性顺差”的批评,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004年两会之后,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唯GDp论的局限,同样,顺差也不是衡量贸易质量和水平的唯一标准,重商主义的唯顺差论也应该及时得到纠正。

(二)开放被保护贸易部门

如果对汇率保护和政策性保护进行比较,政策性保护的经济扭曲效应更大,更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政策性保护人为的产生行业垄断,而汇率保护对所有的行业都是公平的,不会干扰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在经济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放开被保护部门,其次才能考虑放开汇率。否则,会带来进一步的结构扭曲。一旦放开汇率,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幼稚企业还没有机会成熟,就将面临外部条件动荡的不利局面。而且,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完善更加复杂艰巨,操之过急只能适得其反。所以,从经济基本面着手改革,进而推动资本和金融领域改革是一个稳妥、合理的进程。当初,在签署“广场协议”的时候,日本面临美国对其巨额贸易顺差的压力,宁愿放弃汇率也不愿放弃对主要行业的政府保护,结果,不仅保护效果不佳,而且使日本经济深受其害。

(三)降低贸易依存度,改善贸易结构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对贸易依存度过高,由此带来贸易风险。我国的外向型战略应该向启动内部需求转变。积极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同时,要努力改善贸易结构,实现贸易方向和贸易主体多元化,积极参加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以免受制于人。

(四)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

长久以来,我国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匮乏,在很多方面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金融、资本市场以及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也使众多外贸企业缺乏规避外汇风险的手段和渠道。金融市场的发展与金融工具的创新,必须同中国外贸发展需求、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相辅相成,保证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升值既存在着对我国外贸有利的影响,也存在着对我国外贸不利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外贸的顺差额继续扩大,这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升值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影响,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规避升值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使我国外贸朝着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强永昌.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对外贸易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8).

[2]万正晓.基于实际有效汇率变动趋势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

外汇保值增值的方法篇10

一、远期外汇合同及套期保值概念

远期合同(forwardcontract)是一个在确定的将来时刻按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资产的协议。远期外汇合同是远期合同的一个子类别,是在将来某一特定时刻按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特定种类外币的协议。从会计学角度来看远期外汇合同具有以下特殊的性质:首先,它是一种外币业务。

目前会计理论中关于外币的定义有传统法和“功能货币”法两种。

传统观念认为外币是公司总部或集团母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功能货币”指的是某一级别的企业主体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环境中的货币。本文并不试图讨论采用何种外币概念的会计方法能更好的实现会计目标,而是假设在给定外币概念的条件下研究远期外汇合同的会计问题。远期外汇合同的会计处理经常涉及不同货币之间的即期、远期汇率问题。

其次,远期外汇合同是一种金融衍生业务。金融衍生合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该类合同不需要初始投资或者初始净投资,与那些预期对市场条件具有类似反映的其他合同相比要少。企业在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时并不发生现金的流入或流出,但是这一合同却代表了符合资产或负债的权利或义务,应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反映。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而且是惟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指的是建立在合理可靠假设和推测上最佳估计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的折现值。远期外汇合同的公允价值应该由合同规定的到期日的远期汇率决定。

最后,签订外汇远期合同的一个重要目的(尽管不是惟一目的),是对外汇业务进行套期保值。所谓套期保值指的是通过购销套期工具使其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的变动方向与被套期项目相反,从而有效地抵消特定风险导致的被套期项目价值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套期会计的目的是要通过合理的方法和程序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通过对衍生工具的使用规避包括外汇风险在内的各种财务风险的效果以及准确公正地评价管理当局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避险活动的策略及其业绩。

二。远期外汇合同的划分及其会计处理

(一)投机与套期合同可以将远期外汇合同划分为两类:一类远期外汇合同的目的是投机于外汇价格走势,另一类对基础合同(被套期合同)进行套期保值。做出这种划分的目的是对两类性质不同的远期外汇合同进行符合各自经济实质的会计处理。如果远期外汇合同用于投机,持有期间发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在各期加以确认,如果远期外汇合同被用作套期目的,则应当采用一些特殊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反映套期业务的经济实质。

划分一项远期外汇合同是用于投机还是套期的标准是评估衍生工具预期能否有效抵消被套期项目在套期期间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风险。当且仅当远期外汇合同的签署有效降低了报告主体范围内的外汇风险,该合同才适合套期会计。合同类型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的意图。这为管理当局提供了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和途径。

因此有必要要求管理当局制定一份详细的包括套期工具的辨别、套期项目和被套期风险的性质以及如何评估套期工具在抵消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有效性等方面的正式文档。这种备案性质的文档不仅可以防止管理当局通过任意选择远期外汇合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而实现期望的会计结果,还有助于外部审计人员的对远期外汇合同处理的公允性进行职业判断。同时管理当局还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有关远期外汇合同的信息,文章第三部分将专门讨论披露方面的问题。

(二)FaSB133号公告关于远期外汇合同的套期会计处理规定根据FaSB133号《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可以将用于套期的远期外汇合同进一步划分为四类,即对外币受险净资产或净负债套期保值、对可辨认承诺套期保值、对预期交易(现金流量)套期保值和对国外实体净投资套期保值。所谓对净资产或净负债套期保值,就是签订远期外汇合同以对冲某项已被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外汇风险。通常的情况是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进口商套期保值其以外币标价的应付账款,或者是出口商套期以外币标价的应收账款。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同时确认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基本合同与衍生合同的汇兑损失并相互冲减。其中远期合同以远期汇率记录,而基本的资产或负债以即期汇率记录。套期期间,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间差异产生的汇兑损益被认为是套期的成本计入当期净损益。

远期外汇合同不仅可以是基于已确认的受险净资产或净负债,还可能基于一项可辨认的外币承诺。所谓外币承诺指的是一项将在远期成交的按外币结算的合同。可辨认承诺与受险净资产和净负债不同,该承诺并不符合资产和负债的人账条件,但与其相关的外汇风险仍然可以通过签订远期外汇合同而得以套期保值。FaSB目前的规定是尽管基本承诺不作为资产和负债入账,但汇率变动对外币承诺以及远期外汇合同产生的影响均应作为损失或利得加以确认(均基于远期汇率),并相互抵消。

如果远期外汇合同是基于一项预期的而不是承诺的交易,此时称作对预期的现金流量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