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兽医科学研究十篇兽医科学研究十篇

兽医科学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5:26

兽医科学研究篇1

关键词:兽医内科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40-03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为主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运用系统的理论及相应的诊疗手段,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转归、诊断和防治等的理论与临床实践问题[1]。是一门解决内科疾病的应用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临床实践中诊断和治疗动物内科病有难度。《兽医内科学》的教学长期以来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较少,最终考核成绩主要依据期末书面考试成绩,在学生中出现了“理论巨人,实践矮子”的现象,所以,加强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已成为该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专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2,3]。研究性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按照本校研究性教学要求,本教研室在《兽医内科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开展了基于问题和临床病例讨论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现状

动物医学这一专业是技术型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应用是很好的一种途径。研究性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4,5]。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动物内科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兽医内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具体介绍的是这些内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该课程介绍的内容是兽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是从事临床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一直以来,《兽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参与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拓宽教学思路,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为后修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内科疾病诊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性教学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精心选择,首先,要选择能体现各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病例;其次,选择的病例要难度适中,如果过于简单,没有争议,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但也不能超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要选择临床发生率高的病例。对于选择的典型病例,找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问题,精心设计。如动物胃肠炎病例,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因错综复杂,可作为典型病例进行研究性教学。首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如“胃肠炎的病因”、“胃肠炎的发病机理”,“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炎表现的特征临床症状”、“胃肠炎的鉴别诊断”、“胃肠炎的治疗措施”,再配合相应的临床病例,作为课堂讨论提纲。

2.信息收集和分析: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由组长向组员分配具体任务,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资源、书籍和报刊等一些信息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到动物医院搜集统计病例(如3个月之内来动物医院就诊的表现胃肠炎症状的病例)等途径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图片和视频,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充分交流、讨论形成提纲和讲稿,经老师审阅后制作精美幻灯片。

3.成果汇报:各小组制作精美幻灯片,每组推荐1名同学作代表进行汇报,通过课堂汇报及答疑来展示研究成果。围绕提纲中提出的问题,汇报人阐述要介绍的某动物内科病的具体内容,可全面介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也可选择某一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如只选择某内科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详细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结合临床搜集到的具体病例来加深对该内科病的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学生汇报和讨论,难点或有争议的问题由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或解答,并引导学生注意兽医内科学知识与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等基础知识的纵向联系,及与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等相关科目的横向联系。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又加深了其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综合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最后,教师总结该内科病的重点难点,对某些存在偏差的知识点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正确、科学的认识问题。

4.总结评价: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并根据汇报内容和表现,给出该组的成绩。各成员的成绩由组长和教师根据该组成绩并结合个人表现进行评分。研究性教学的成绩计为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

三、兽医内科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实施效果

1.研究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兽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问题引导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自学教学模式。教师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若干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论查找和实践,独立思考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于“如何鉴别诊断动物胃肠炎”这一问题,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首先了解临床表现为胃肠炎症状的疾病有哪些,这些疾病还有哪些其他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有什么变化,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动物胃肠炎的常见病因、临床特征和临床诊断手段等方面知识就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式教学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临床病例讨论是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可使学生从理论提升到实践的高度。教学中发现有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即有些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很优秀,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实践证明,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中,临床病例讨论法在临床课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6]。扬州大学动物医院为兽医专业学生接触和了解临床病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在动物医院可以真实地接触到动物内科疾病,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内科疾病的临床症状观察、诊断和治疗,对相关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全面了解疾病的始终,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进行讨论,病例讨论中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内科学知识对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做出的一些结论,教师可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再查阅资料、再分析、再讨论,或者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引入病例讨论,能极大地拉近理论教学和实际情境的距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

2.研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它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畜禽的养殖技能、动物的防病与治病的能力、经营能力、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这些技能是无法直接讲授的,必须从切身的体验中去获得。在基于问题引导和临床病例讨论的研究性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真实、富有挑战性等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入手,为了寻找答案,学生必须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其上进心及求知欲,产生寻求答案的意识。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分析、讨论、质疑,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训练,逐渐培养临床创新能力;或通过教师的科研工作把学生带入研究领域,使其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潜能。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可直接深入教与学的每个环节,能促成学生养成查阅文献、参与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的好风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改变了学生纯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解决问题走出课堂。研究性教学的组织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兽医内科学》的兴趣,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了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家畜内科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徐凤生.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6):44-48.

[3]刘纯.“研究型教学”之我见[J].商业文化,2010,(12):172-174.

[4]姚利民,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6):62-65.

[5]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6,(2):21-23.

[6]窦学莹.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66-67.

explorationonResearchteachingofVeterinaryinternalmedicine

YUanYan1,2,LiUXue-zhong1,2,GUJian-hong1,2,BianJian-chun1,2,XionGGui-lin1,2,LiUZong-ping1,2

(1.CollegeofVeterinarymedicine,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225009,China;2.JiangsuCo-innovationCenter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importantanimalinfectiousDiseasesandZoonoses,Yangzhou,Jiangsu225009,China)

兽医科学研究篇2

【关键词】王川;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办学特色

新旧时代交替、战时局势以及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为王川职教办学创造了条件。江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解放前期“江西吉安、金溪、宁都等地相继发生牛瘟”,i牛瘟防治工作迫在眉睫;1934年,江西农业院院长董时进先生邀请王川主持全省兽医工作。王教授经过长期调研后,在南昌创建了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当时兽医人才缺乏,王教授组织举办防疫人员训练班确保兽医数量。此举为以后的兽医养成所和兽医专科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可能。

一、王川兽医职教办学的历程

王川于1914年至1917年在日本东京帝大留学期间主修兽医科,并且进入东京帝大研究部专攻血清制造。ii系统学习了家畜防疫和血清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王教授于1920年至1934年间,先后在江苏淮阴农校、南通学院、东南大学、中正大学、南昌大学任教或兼课,并且在上海华德奶牛场以及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工作。iii丰富的任教和工作经历为王教授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创办血清制造所和兽医职教办学提供了经验参考。

1.兽医人员培训班和兽医养成所

王川于1936年创建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兽医人才紧缺,王教授在建所的同时举办了兽医人员培训班。抗战爆发前,培训班共开办三期,为血清制造提供了人员支持。1937年底,防疫人员培训班发展成为兽医养成所,养成所内设一年制和二年制的专修科,兽医职教初具规模。

2.江西兽专

1938年11月,兽医养成所经教育部批准改为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并在短期内发展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兽医院校。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兽医事业极为重视。学校几经搬迁至莲塘伍农岗前南昌乡村师范校舍,增拨经费,扩建校舍,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1952年10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江西兽专与湖南、河南、广西三省(区)有关院校中的兽医专业组建起江西农学院兽医系,列为全国重点”,iv从此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王川兽医职教办学主要经历了从兽医人员培训班到兽医养成所,再到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江西兽专是王教授办学理念和实践的主要体现,所以本文就结合江西兽专的师资队伍建设、学制与专业设置、办学成果等方面综合分析王教授的兽医职教办学特色。

二、江西兽专办学情况总结

1.兽专师资队伍建设

王教授从办学起初就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1937年到1952年间,王教授广聘国内外具有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及老师到兽专任教或兼课。

王教授自身是一名资深兽医专家。他在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江苏、湖北、江西、西北等地多所大学任教,v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参加中华农学会和中国江西畜牧学会,编写猪病学、家畜内科学道义、家畜保险等著作”,vi为我国的兽医职教提供了先进的教材参考;1940年以前,到兽专执教的老师包括留美老师张明善,讲授遗传学;留德老师盛彤笙,讲授家畜传染病;留日老师王履和,讲授家畜病理学等等vii。1940年后,在兽专任教的教师包括留英昆虫学家何琦,讲述家畜寄生虫学;留日老师王宗佑,讲授家畜内科学;留比利时老师龚芬,讲授讲授家畜外科学;此外,还留用了优秀毕业生杨圣典、谌亚英、徐先善等人留校任助教viii。据初步统计,兽专在12年间共聘请老师30余人,拥有留学经历的有10余人,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王校长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了具备留学经验老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为兽专办学服务。

2.兽专学制和课程设置

江西兽专在办学的14年间,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制。兽专初期学制是三年,除招收三年制大专新生入学外,还将兽医养成所的两年制专修班,延长一年学制,转为第一届大专班。为了扩大学生来源,到1944年又增加五年制大专班。三年制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三年,五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五年。除此之外,兽专还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参加学习三个月,连续招考两期。

江西兽专始终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的文化程度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三年制大专班开设高等数学、英文和第二外国语(日语)等基础学科,以及农业概论、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寄生虫学、畜产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和兽医行政等专业课程。五年制大专班除了开设上述课程外,还须把高中必修的课程如国文、英语、化学、数学、物理等用两年的时间学完。”ix从兽专三年制和五年制大专班开设的课程可以看出,兽医专业设置做到了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保证了专业学习的完整性。

3.兽专办学成果

在兽专办学期间,王校长带领在校老师建立了家畜病院,该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场地,而且解决了附近农民和城镇居民畜禽疾病求医难的问题,深受各方好评;王校长在兽专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参加学习,为期三个月,连续招考两期,共58人参加学习。研究部学员毕业后组成四个防疫大队,开展消灭牛瘟的工作x,为江西最终赢得消灭牛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兽专毕业的学生大都数进入了全国各地的科研和教学机构工作。如徐汉祥进入江苏农科院牧区研究所工作,王亨之进入江西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李克平进入华东农业大学牧医系工作,葛颐昌进入福建省农哲院畜科所工作等等。

江西兽专办学14年,历经波折,曾先后招收3年制大专科13届,5年制大专科4届,研究部招考培养学员两期。共培养高级兽医300多人。分布在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几十个省区的兽医生物药品制造、教学、科研、兽医防治和卫生等部门,成为兽医技术骨干。

三、王川兽医职教办学的特色总结

王川是我国兽医生物药品制造的开拓者,是江西高等兽医教育的奠基人。他充分利用其留学和工作经验,为兽专师资队伍建设、学制制定、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下面就王教授的兽医职教办学特色作出总结:

1.重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王川充分认识到政府不重视和战争等客观因素对其兽医职教办学的局限性,于是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兽医人员培训班是为了满足血清制造和生产的需求,三个月为一期,共开办三期;兽医养成所初具学校规模,内设一年制和二年制的专修科;江西兽专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专科学校,并在两、三年内发展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兽医院校。设置了三年制大专班、五年制大专班和研究部。从王川办学的时间线来看,可以总结出此特点。

2.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王校长办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除了血清所可供学生实习外,还根据教学需要,增设内科诊断、病理寄生虫、解剖和细菌免疫等六个实验室,创办实习牧场和家畜病院,同时还陆续收集病理、解剖标本。每个阶段性课程结束后,必由主持教师率领学生参加实习。学校安排毕业班全体学生共20人到血清制造所实习,要求从洗瓶子、做棉塞、消毒和采血做起,使学生接触实际,获益甚大。此外,家畜病院不仅提供了学生的实习场地,同时还解决了附近农民和城镇居民畜禽疾病求医难得问题。

3.利用师资优势进行专业理论的更新完善

王川在兽医职教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师资队伍质量和数量的提升。从1938年至1952年间,共聘请20余位具有留学经历的教授和老师到兽专执教或兼课。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了先进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具备了科学完备的教学理念和工作经验。在兽专授课期间,很多老师主编或参与编写了多本专业教材,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为兽专以至国内各大兽医专科学校提供了教学经验和教材参考。除此之外,兽专还聘请了国内很多经验丰富的中青年老师以及留用优秀毕业生做助教,为兽专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4.采取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推广兽医技术,组织兽医工作,王校长主张要依靠行政力量。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一门《兽医行政》课程,由他亲自讲授。大致内容是:兽医行政概论;疫情调查统计;制定家畜防疫计划;设置家畜防疫、诊疗机构;举办耕牛保险;宣传家畜防疫知识;组织与发动群众,开展防疫工作等等。采用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兽医行政管理水平,以符合社会的需要。

5.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面向生产的目标

王校长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学以致用。长期以来,他致力培养兽医人才,积极组建血清制造所,举办耕牛保险、设立兽医防疫处等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以防治牛瘟为主的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以保护畜牧业生产发展。期间,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政府腐败无能,兽医防治工作一直没有很好开展起来。直到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兽医工作的重视,按照王校长制定的方案,在兽专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第一届研究生毕业之际,江西多地牛瘟肆虐,于是这些毕业生迅速组成四个防疫大队,开展消灭牛瘟的工作,成为江西建成消灭牛瘟的之伟业的核心力量。

王教授兽医职教办学历经十六年,是江西高等兽医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为当今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切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注释:

i《江西日报》,1950年6月4日。

ii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iii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iv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v《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登记表》,见江西省档案馆:X105-1-001。

vi《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登记表》,见江西省档案馆:X105-1-001。

vii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9页。

viii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9-10页。

ix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11页。

x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7页。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Z].1990.

[2]吉安、宁都、金发生牛瘟,希家畜防疫队速往诊治[n].江西日报,1950-6-49(4).

兽医科学研究篇3

关键词: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应用型

我国兽医高等教育承担着为兽医行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职能,其所培养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必须要与我国兽医行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兽医行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动物医学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与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如何抓住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培养适应我国兽医行业发展要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兽医高等教育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科学定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兽医行业是为畜牧业服务的,而在大多数国家兽医行业是为人畜健康服务的,其在防控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兽医工作是一项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2008年11月26日,农业部颁布《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对从事兽医专业技术工作实行职业准入控制。该办法借鉴国外执业兽医管理经验,规范执业兽医管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2009年,农业部首次在吉林、河南、广西、宁夏和重庆5省市进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2010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在31个省、市、自治区同时举行,这标志着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已进入实施阶段。在我国大力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主动调整,积极与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为促进我国兽医行业快速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兽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临床经验丰富的兽医师,其培养规格是通过兽医资格考试来控制的,兽医教育在本质上属于“精英教育+职业教育”,学生报考兽医学院需先获得普通大学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或先上1-2年预科。在我国,兽医高等教育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区别,动物医学专业还是一个“冷门专业”,考生报考的热情不高,学生毕业后除了一部分直接从事兽医工作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继续考研深造,这在“985”、“211”和一些省属重点高校更加突出,在这些高校学生考研深造的比例甚至超过了就业的比例,同时学生的就业取向呈现多元化,这就给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一方面既是对从事兽医专业技术工作的准入控制,另一方面也是对我国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集中检验,它对培养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必将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成为动物医学专业始终必须坚持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今后无论是从事动物诊疗、动物卫生执法还是科研等相关工作,都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精心构建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更新、师资队伍的优化、优质教材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实施后,兽医资格准入就有了门槛,《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者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以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虽然这个门槛较低,在兽医界还存在争议,但这毕竟对兽医资格准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2009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和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国性统考的合格率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执业兽医师通过率较低,其中2009年仅为6.4%,2010年为13.12%,平均分数也不高,这一方面说明了考生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题型和要求还不适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兽医及相关专业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考生对兽医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还不扎实,相当一部分报考人员还未达到执业兽医的从业标准。对此,高校必须从兽医行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出发,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体系建设。在我国,高校对单门课程建设的关注度往往超过了对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关注度。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课程体系建设,构建课程结构科学合理、主干课程脉络清晰、选修课程丰富多彩、课程质量监控有力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要明确各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任务、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要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时更新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要满足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2.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造传统课程。要根据兽医行业承担兽医公共卫生社会职能的需要,开设“共患病防控”、“动物性食品安全”等相应的课程;要根据兽医主要工作对象从役用动物、食品动物、其它经济动物向伴侣动物转移的现状,开设“小动物疾病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影像诊断学”等课程;要根据兽医行业服务对象从过去侧重于对个体病例的诊疗转变为对动物群发病的防制的特征,开设“兽医流行病学”、“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等课程。

3.要拓展教学时空,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已非常广泛。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和硬件条件的制约,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率还不高。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有利于放大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将改变师生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要加强选课指导,完善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一些高校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着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较小、选修课质量不高、学生选课较为盲目等问题。对此,除了要优化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质量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克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提高选课的科学性,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动物医学专业知识体系。

三、全面优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

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然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已成为当前一些高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受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客观条件制约、就业压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实用”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难以开展;一些学生只注重学历的提升,热衷于考研,而忽视了兽医技能的提高;一些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就业取向模糊,缺乏足够的夯实兽医技能的热情。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生产实践的要求相距甚远。

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一般要经历基础教学、临床见习、综合强化、实践提升四个阶段,而实践环节则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实践环节主要包含实验教学、临床见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生产实习等,其覆盖了大学四年或五年(我国部分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学制为五年)全过程。全面优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实践教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两个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分为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根据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应坚持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的道路,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保证实践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考核,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

2.要加强实验、实训场所和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需要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含大量实验动物)作为保证,但一些高校实践教学条件的制约和经费投入的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兽医临床实践环节,需要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西方发达国家兽医学院一般都有设施完备的动物医院和一定数量的校外基地,而我国高校附属动物医院大多条件简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体制改革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临床实践需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改善临床实践条件。

3.要将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在教学方式上,要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逐步改变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生产实习、社会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除了开设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外,还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设计、准备、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记录、处理、统计、分析,直至最后撰写出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在制度建设上,要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和实验室开放制度,通过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举办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在科技活动中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兽医科学研究篇4

关键词:兽医;人文;技能;培养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就一直很重视我国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而且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中国在短短的10年内成功消灭了肆虐我国几千年的重大疫病―牛瘟,研制和改进了许多疫苗,为防制传染病提供了有效手段;运用兽医生物技术建立了抗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和抗布鲁氏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查明了160多种畜禽中毒病,对部分中毒病提出了防治措施等。兽医工作者为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兽医工作者的这种重要性,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兽医的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发展,我国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发展兽医教育事业。

1我国兽医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具有兽医专业教育能力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全国普遍建立了畜牧兽医站,开展家畜疾病防治工作,各农业类大中专院校均设置兽医专业教育,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强,兽医教育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兽医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大幅提高。

尤其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兽医事业的发展,尽快与世界发达地区兽医水平接轨,同时改变目前我国兽医从业现状乱、差、水平低等现状,于2009年开始国家农业部在吉林、河南、广西、重庆、宁夏等5个省(区、市)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并于2010年开始在全国推行这种考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执业医师、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一样,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列被称为四大国考。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作为培养兽医的动物医学学院也要适应这种变化,要努力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使他们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

然而,现行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没有涉及兽医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而这正是做兽医的基础,没有深厚的兽医人文素质底蕴,就成不了一名好兽医,就不能很好地传承和发展独特的兽医诊疗技能。兽医队伍的整体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还要培养他们人文精神、博爱情怀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等,只有喜欢动物、了解动物,才能热爱兽医这个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不仅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学习动物行为学、动物心理学知识,此外,动物福利、兽医法规、兽医伦理学等知识也应有所了解。当代兽医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意识,具有庄严的道德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与追求[1]。

所以兽医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要从技能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开展。

2兽医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

兽医是专业性很强的一个职业,传统概念上人们对兽医往往局限于“赤脚兽医”的认识上。但现代兽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兽医,其工作范畴和工作任务也已经从单一地为动物农业生产服务走进人类家庭生活和人类社会生活,走向共患病防治、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动物进出境检疫、小动物疾病防治和为动物农业生产服务的全面发展阶段。畜牧兽医专业有很强的实用性,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牢固的专业技能,这对于提高学生将来的自信心和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

兽医专业技术培养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了专业技术教育效果的好坏。课堂授课+实验操作一直以来是各个大学兽医专业的主要教学形式,但考虑到对学生日益增加的实际操作技术方面的需求,许多学院开始开拓一些实习基地或实习场所,以增加兽医学生的实操机会。有人与企业联合开办培训班,就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2]。

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为例,谈一谈在兽医的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创新和尝试。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针对目前兽医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做出及时的调整,对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2.1以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作为辅助教学大纲为了提高学生毕业后通过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能力,2012年的9月起,开始在兽医外科学、家畜产科学、临床诊断学等临床科目上采用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作为辅助教学大纲,进行针对性教学和培养,提高兽医专业学生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2.2积极建设动物医院,拓展学生实习基地兽医作为一门实践学科,需要从业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当前兽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为了彻底改革这一观念和弊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投入资金和人力支持,先后筹建了“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动物中心医院”和“兴农动物医院”,作为学生的试验和实习基地,配备了必要的设备:X光机、B超机、血液生化分析仪、血常规仪、尿常规仪等。医院的师资力量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能够对家畜、家禽及小动物的常见病、传染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动物医院作为一个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媒介,兽医专业学生通过诊断和治疗各类动物疾病、动物疾病预防、宠物美容等实际工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疾病诊治,很好地培养了本科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这样的两个动物医院每年可容纳60名本科生在这里实习、临床实践研究,并撰写毕业论文,大大提高了兽医专业学生培养水平。

2.3培养和支持学生申请教科研项目,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紧跟前沿科学,带领和指导学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老师带队,研究生带领本科生进行申请、立项、实验研究,到论文撰写、发表,真正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究论证的教育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水平。这对于提高本科生的专业兴趣和技能有重要的意义。

2.4参加技能竞赛,提高操作水平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有利于训练方法的改进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校内还积极组织了各类比赛,如“养鸡知识大赛”、“宠物雌雄鉴别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技能,也为学生在将来毕业时进行的技能鉴定考试打下了基础。

3兽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待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身的,积极正向、相对稳定、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态度。兽医本身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兽医的素质也有高有底,他们每个人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对待别人及对待动物的态度都有所不同。有些兽医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之中;有些兽医为了赚钱,经销一些假药劣药;有的兽医随便抬高降低治疗费用,破坏行业秩序;有些兽医不珍惜动物的生命,肆意处死动物;有些兽医不懂得动物福利的概念等现象都是人文素质水平很差的表现。

兽医的人文培养就是要对兽医进行专业知识之外的道德修养、气度气质等进行培养,让他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他们能明辨是非,让他们有慈善之心,让他们有很高的情操等。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在兽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开展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及健康素质“五素质”教育培养模式,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

3.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爱家情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良好的学院文化环境,树立教师一身正气,培养和陶冶学生,使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和充实的精神世界,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3.2开放式办学,产学结合,提升能力学校和社会双向介入,校内校外结合,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长期与正大集团、天康公司、生泰尔公司等产学联合,邀请他们的技术专家、科研人才来学院作专题报告,宣传他们的企业文化、产品研发等,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畜牧禽类养殖、新品种研发和培育等;输送在校大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就业,提供到外地实习锻炼的机会;吸引企业在学校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科研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

3.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社会意识学院利用实际的病例诊疗分析,让学生体会:正确认识和诊断动物所患疾病是一切治疗的前提和基础,正确使用药剂和治疗方法是提高治愈率的基石和法宝,责任感和博爱之心是兽医事业的基本素养和必备条件,教育学生踏实勤奋、科学严谨,努力适应社会,要求学生先做人、后做事,诊疗对象是动物,服务对象是畜主,工作就是服务,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3.4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开展诸如志愿者服务活动、文体娱乐活动、演讲与自我推介等活动,围绕专业领域生态环境、人文教育、就业、科研、工作及社会热点等问题,引领学生深刻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进行个人职涯规划、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规范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责任感与价值观,通过开设写作课、历史课、地理课、演讲课、心理课、公关课、设计课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尤其见长。

参考文献

兽医科学研究篇5

关键词:兽医信息学;信息;数据;决策;建模

兽医信息学(Veterinaryinformatics)是一门应用信息科学、工程学和计算机技术来支持兽医学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学科。兽医信息学是伴随着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1]。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开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其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应用范围也已经相当广泛。而在一些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普及比较晚的国家,兽医信息学的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将兽医信息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兽医专业的学科来普及,其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从应用到相关技术研究还有待于步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兽医领域的应用虽然起步较早,但是,在其发展的初期则是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最近十多年,才呈现出了蓬勃的势头[2]。在兽医信息学发展过程中,其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电子病例记录;疾病诊断专家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图像数据获取和生物统计与建模等。

1.电子病历

在计算机没有引入兽医领域之前,动物病历主要是以人工的方式记录在以纸为主要载体的媒体上。由于载体本身的特性所限,采用这种记录方式进行病例记录,当积累到一定数量后,由于记录载体体积庞大给应用和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电子病例(electronicmedicalrecords,emRs)[3]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兽医能够为用户提供计算机化的标准化的病例记录,实现了对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跟踪,并提供长期的健康咨询服务和制定保健计划。对于用户,可以在家通过网络随时查看自己宠物的病例记录,从而清楚地了解它们的健康状况。另外,一个养殖场动物电子病例为疾病控制职能部门提供了流行病学分析的原始资料,通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科学的疾病控制和扑灭计划,同时电子病例记录也是发现新出现疾病的重要途径。在兽医信息学发展比较早的国家,电子病例记录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这种标准的形成,使得在整个国家或者大部分地区均采用同样的标准进行病例采集、管理、交流和分析等,有利于流行病学分析、疫病控制和相关疾病控制措施的制定。目前,信息技术在兽医实践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由于采用电子病例记录系统,兽医临床实践在向无纸化方向发展。

2.决策支持系统

兽医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是指在动物疾病控制中用于辅助决策者进行疾病控制策略制定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兽医领域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疾病诊断系统;另一个是疾病控制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是疾病诊断决策支持系统最为常见的形式。疾病控制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一些流行病学分析系统、疾病控制经济学分析系统、疫情监测系统和疫情预警预报系统等[4]。

专家系统是利用知识和推理解决领域中只有专家才能解决的难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在世界范围已经有大量的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系统投入应用,如牛病诊断系统CaDDiS、禽寄生虫病专家系统ppeS、家畜寄生虫专家系统LpeS、牛福利信息/专家系统oxwiSe等。我国也开发出一些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系统,如北京佑格公司的系列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系统、江苏农科院的鸡病诊断专家系统和东北农业大学的牛、猪和犬病诊断专家系统等。虽然已经有大量的专家系统投入到动物疾病诊断实践中,这并不意味着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系统已经完全成熟,相反,随着专家系统本身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用户对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专家系统将向着诊断过程更加高效、准确、智能程度更高和操作更加方便的方向发展。

疾病控制决策系统因其涉及到疾病控制决策的各个环节,因而有大量的不同类别的决策系统出现,同时也有多种信息技术应用于这些系统中。Careengine是一个通过对不同用户的当前状况和已有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用户当前的状态,然后根据该分析结果对用户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出不同的处理措施,以降低疾病诊断过程中的错误和减少用户的费用。疾病流行趋势和模式分析是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的疫情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均具有空间属性,如患病动物的分布、运动趋势,疾病的发生范围和危险因素的分布等,而疾病控制策略往往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因此,以数据分析和处理为主要功能的决策支持系统应运而生。除了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外,地理信息系统当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控制决策。epiman-tB是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空间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新西兰牛和鹿中结核的控制措施。

3.兽医图像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及分析

在兽医临床实践中,由仪器和设备获得的图像、数据和信息在疾病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临床上这种数据的需求将大大增加,人们在诊断决策中对这些数据的依赖程度也在增加。由此伴随着对这些数据的获取、分析、存贮和解释需求也在巨增。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经常用到的图像有显微镜图片、电子显微镜图片、荧光显微图片、B超图片、X光图片和Ct图片等,对这些图片的获取和分析几乎均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另外,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功能的日益强大和处理技术的日益成熟,通过计算机不但可以处理2D图像,而且3D图像分析技术已经在兽医实践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最近在图像处理技术上的进展不但可以显示机体的解剖结构,而且可以在活体上对生物学过程和事件进行评价。例如,利用磁共振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成像技术可以显示机体的功能。这些技术可以对血流和各个器官的功能状态进行显示,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一些在临床上常用的基于计算机的成像技术包括: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computedtomography,X-rayCt或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e,mRi)和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如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或直接数字化摄影(directradiography,DR)等新的成像技术。

4.生物统计、分析及建模

生物统计是兽医实践及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生物统计,人们可以发现从临床实践中得到的数据中所隐含的意义、发现疾病和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发生的规律等,为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科学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生物统计又是兽医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几乎所有的试验数据都必须通过统计分析来发现试验现象和事物本质之间的关系,并且只有经过科学的统计分析之后所得到的结果才能被广大同行所认可,对其所揭示的现象才有科学、客观的认识。基于计算机的统计分析软件已经成为兽医实践和应用中的必备工具,如mS-eXeL、SaS、S-pLUS、matLaB和SpSS等。除常规的数据统计之外,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统计分析为挖掘疾病流行和扩散的时空特征和模式开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分析结果在电子地图上的实时显示,使人们能更直观地了解疾病的流行状况及未来的流行趋势。

建模以其严谨、抽象的特点作为交叉学科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同时也为其在兽医领域的应用提供契机。近年来,在重大疫病的控制中,数学模型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流行病学分析与研究。

omairaCeciliaLizarazoHerrera等[5]采用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口蹄疫的发病过程,为疫病管理提供参考策略;ericp.m.Grist[6]用控制优化模型评估疯牛病可能造成的损失;trapman,p[7]采用随机过程研究的动物传染病分支模型可分析疾病的发病数量和时间,并评估不同的管理措施的效果,该模型可适用于典型猪瘟、禽流感和口蹄疫等流行病。英国数学家利用模型解决的重大问题是疯牛病。在初期没有有效的抗菌药物,只能检查并杀死所有的病牛,但在最初的15个月,这些方法没有避免疾病的传播。因此,数学家设计了一个针对疯牛病的传染模型,并且发现问题的关键是时间的控制问题。原先检查并屠宰病牛往往是在疾病发现的4-5天——在这段时间疾病已经很大范围地传播开了。这就是不能控制疾病的原因,于是疾病的检查采取了更为果断和迅速的措施,来检查可能被感染的牛并屠宰。两个月后,疾病得到了控制。

另外,基于环境因素和空间因素的疫病传播时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也为疫病控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流行病地理信息系统在疾病控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DavidL.Smith等[8]人调查了康涅狄格州169个镇的浣熊狂犬病的传播情况,同时,还调查了地理、人与动物接触情况等因素。对狂犬病在不同的地形传播的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定量,建立了狂犬病传播的随机空间模型,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该病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影响,河流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将扩散速度减少7倍。DavisonS等[9]利用GiS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996~1998年发生的H7n2亚型禽流感进行空间分析与研究,为防疫措施提供参考,ehlersm[10]等利用GiS对意大利1999~2001年发生的禽流感建立以家禽饲养密度为基础的空间分析模型。

5.小结

信息学、计算机和兽医学等学科的高速发展,给兽医信息学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从国外这些年的发展和应用历程来看,重点的研究方向包括电子病历、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和图像的获取、存储和分析以及对疾病和生理等过程的建模等。我国兽医信息学的发展中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也不外乎这些方面,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应根据我国兽医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走一条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道路。分析我国当前的研究现状,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逐步开展工作,以促使兽医信息学的快速发展:(1)以建立兽医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标准为前提,逐步在全国建立和推广电子病历系统,以实现全国动物疾病数据的共享、无缝集成与交流,有利于疾病流行状况分析和疾病控制决策;(2)搜集整理国外的研究资料和相关书籍,编写我国兽医信息学教材,将兽医信息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提出,作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选修课进行推广,培养后备人才;(3)整合现有资源(人力、物力和资金),提出重点突破方向,逐步展开兽医信息学相关研究;(4)大力宣传信息技术在日常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养殖单位及用户对信息学的认知程度,同时加快已有的信息技术相关产品在兽医领域应用的推广工作,让用户从效益中认识这些产品的价值,以促进兽医信息学在实践中的推广;(5)以生物信息学的高速发展势头为契机,进行动物病原生物信息学相关研究,为动物疾病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Boschert,Ken.[www]12tHSeptember1998.Veterinaryinformatics.netvet.wustl.edu/info.htm15tHapril2003

[2]Smith,RonaldD.;williams,mitsuko.applicationsofinformaticsinveterinarymedicine.BullmedLibrassoc.2000January;88(1):0049–0051

[3]Holbrook,anne,etal.[www]acriticalpathwayforelectronicmedicalrecordselection./Downloads/path.pdf16tHapril2003

[4]Boschert,Ken.[www]12tHSeptember1998.Veterinaryinformatics.netvet.wustl.edu/info.htm15tHapril2003

[5]omairaCeciliaLizarazoHerrera,CarlosalbertoGonzalezBuitragoy,HugoHernandoandradeSosa,etal.SystemDynamicsappliedtomodellingandSimulationofFoot-and-mouthDiseaseepidemiology[a].the1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theSystemDynamicsSociety,and5thaustralian&newZealandSystemsConferece:Systemsthinkingforthenextmillennium,wellington,newZealand[C],20-23July1999

[6]ericp.m.Grist.transmissibl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Riskassessment:theUKexperience[J].Riskanalysis,2005(25)3,519-532.

[7]trapmanp,meesterR,HeesterbeekH.abranchingmodelforthespreadofinfectiousanimaldiseasesinvaryingenvironments[J].JournalofmathematicalBiology,2004(49)6,553-576.

兽医科学研究篇6

1.1养殖人员和兽医技术人员的素质偏低

农村畜牧业兽医技术的推广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首先,地处偏僻地带的农村,信息和网络技术不够发达,而要想大面积推广技术就需要这些作为媒介。其次,在农村畜牧业中,农民在养殖户中占主体地位,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都比较薄弱,学习技术的速度慢,学习质量不高,同时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或培训,依然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更加看重效益。所以,兽医技术的推广工作成果略见一斑。

1.2经费不足

兽医技术要想在农村发展,就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因为不管是药品的购买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经费。但是,目前存在着严重的经费不足情况,严重阻碍了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再者,经费的不足也导致技术研究人员积极性不高,从而不能很好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1.3相关技术人员数量不足

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工作的主体是医疗技术人员,然而很多有知识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这就导致农村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缺乏动力,进而使研究成果达不到理想要求。

2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2.1提高农村养殖户及兽医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村兽医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与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养殖户的文化素质息息相关。在农村,兽医的专业素质很难达到要求,养殖户的文化素质更是略显低下。因此,国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兽医人员和养殖户的素质。比如,在农村多建立一些学习场所、培训基地、兽医站,这样广大农民就会青睐于兽医这个行业,不仅农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的加入,科研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进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就会得到提高[1]。

2.2加大经费投入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畜牧兽医站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其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加大畜牧兽医站的经费投入,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除了要改善基础设施外,还需要将大量的资金应用于提高兽医技术水平方面,在关键领域加强技术研究。在资金的筹措方面,除了依靠国家,还需要开辟其他的渠道,争取得到更多部门的支持与重视,从而得到更多的资金投入[2]。

2.3增加兽医技术人员的数量

农村的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因此兽医技术的推广必不可少。在推广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扩大技术人员的数量。国家可以在现有动物卫生监督站的基础上,扩大人员编制,增加人员数量。当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网上服务功能为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和兽医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通过网络交流人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借鉴,这对提高我国的畜牧兽医技术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市可以先做好示范效应,以城市带动农村的畜牧兽医网上服务系统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也可以通过宣传图片、多媒体等相关媒介对养殖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养殖人员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积累经验,向兽医方向发展。

总之,在加强农村畜牧业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时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畜牧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作者:梁举丽单位:剑阁县农业局下寺镇畜牧兽医站

参考文献

兽医科学研究篇7

一、人兽共患病疫情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关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自然灾害、核事故、生化恐怖袭击、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等突发事件;其特点是突发性、多样性、严重危害性、多区域性、恐慌性,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人兽共患病不仅危害畜牧业安全生产,而且是造成公共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控力度,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不仅稳定畜牧业生产的需要,更是保障人民健康,防范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需要。

二、公共卫生安全与人兽共患病防控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政府对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有所改善,但由于县乡两级政府的财政问题,尚未建立乡镇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派出机构。乡镇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承担疫控、监督检疫、繁育改良、畜牧生产、兽药检查等工作,且面临严重的老龄化、专业人员缺失等危机。现今我们的兽医工作还处在电话、传真、寄信时代,无法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公布平台建设严重滞后,无法做到与省级、部级的对接,信息化办公、网络监测平台亟待建设和改进。

同时由于体制变革等原因,医疗体系内的医生只关注个体的疾病诊断治疗,对传染病的群体发病现象越来越忽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医师越来越强调实验室检验检测技术和群体预防措施,难以实现传染病个体差异化预防保健服务。

三、人兽共患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的思考与对策

1、建立理顺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制

管理学提倡垂直层次分权,即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网络。就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格局而言?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制并非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多个相关部门、机构在政府领导下,有效运行的系统工程,需要逐步建立“政府领导、技术部门支撑、其他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推进改革,尽快健立以全面促进健康为使命的财政、卫生、环保、畜牧、教育等部门合作,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卫生综合立体预防管理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确保人民健康。

2、强化畜牧部门的公共卫生责任意识

畜牧兽医部门应努力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力度,为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运行贡献积极的力量;建立健全基层兽医机构,送技术进农户、送服务进企业,服务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健全疫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快速诊断、健康养殖等专业服务网络;建立动物疫病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突发卫生事件以及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建立并加强与卫生应急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沟通机制;建立和完善疫情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同时继续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开展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检测,实施布病、结核病扑杀补偿,鼓励养殖户积极检测和阳性畜扑杀、无害化处理,切实清除患病动物,消除传染源。

3、促进兽医体系与医疗卫生体系之间的协调与融合

兽医体系与医疗卫生体系有一个共同目的,即促进民众健康。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兽医体系与医疗卫生体系建立无间的沟通体系,建立起一个信息畅通、反应灵敏的信息沟通网络;建立长期的会晤和沟通机制,相互交换和协调人畜共患病的发病、调查情况,便于统一行动,及时发现病患,控制疫源。

4、加强人兽共患病防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在政府和畜牧业管理局的共同领导下建立健全基层兽医机构吸引、稳定人才的长效机制,充分吸收学校和研究院所到的优质专业人才从事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建立兽医骨干人才培训基地,提供兽医人才的学位学习和非学历在职培训,为各级兽医实验室、乡镇兽医站、村防疫员培训技�g骨干人才。同时提倡科研、创新,鼓励开展全方位、多视角、系统性科研工作,如兽医基础、药理、临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疫病与环境的研究,疫病防控高新技术研究和适宜技术推广的研究,动物福利与人文环境的研究等。

兽医科学研究篇8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2-0857

国内刊号:11-4919/S

邮发代号:80-2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兽医科学研究篇9

关键词: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现状;问题;对策

预防与救治动物疾病是每一位兽医的职责与任务,只有全面提高兽医诊疗水平、配备全套先进诊疗设备、加强诊疗人员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并采用科学诊疗理论,实施有效的诊疗方法,才能更好的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以及提高治疗水平,加快动物恢复速度,促进畜牧业更好的发展。下面文章中将从基层兽医诊断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现今兽医诊疗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能够有效改善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对策。

一、基层兽医诊断现状分析

基层兽医诊疗手段与水平对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状况有着重要的体现意义,但是由于很多人过于注重对人的健康诊疗水平研究,相比之下,动物疾病方面的研究却明显少了很多,尤其是基层兽医对动物疾病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现实动物诊疗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下面就以比较明显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1、设备落后,诊疗人员素质水平低

基层兽医诊疗过程也需要具备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设备、技术、人员以及知识等方面都应该做到齐全、充分,甚至应该建立一个专属机构。然而在很多畜牧场中,对于动物诊疗方面不但缺少专门诊疗动物疾病的部门,在诊疗系统上也有明显的不足,先进医疗设备匮乏,只有一些比较普通的体温计、针管和输液管等医疗工具,而这些工具比较老年化,先进的专业设备严重稀缺,诊疗人员在对动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基本是靠以往的经验为判断依据,所采取的诊疗方式也不具备科学性,若是判断的对了病情也许能起到缓解的效果,若是判断结果不准确,则会出现救治无效,造成病情愈发严重的后果,设备落后、缺乏是拖累诊疗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同时诊疗人员素质水平也是影响动物疾病诊疗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畜牧场中,诊疗人员结构是由一些饲养员兼职组成,并不具备专业的诊疗能力,Χ物疾病诊疗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常常造成当动物患病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导致动物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特别是在我国基层地区,兽医诊疗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兽医未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多是从长辈那里学到的诊疗方法。在开展诊疗工作时,他们根据个人经验进行疾病判断,容易造成误诊。很多兽医不愿意将自己诊疗的方法告诉给其他人,担心存在竞争对手,按照这样的形式发展下去,我国基层兽医诊疗发展必然受阻。

2、种类增加,兽医诊疗知识更新不及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肉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新鲜肉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动物养殖户在不断引进新的动物种类,例如,部分养殖户已经开展养殖野猪、梅花鹿等动物。而基层兽医所接触的动物常常是猪、牛、羊等,并没有接触过其他的动物,为此,在诊疗工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使用采用的诊疗方法诊疗新增加的动物。由于大多数基层兽工作者都将兽医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在兽医学习上并没有重视。不但没有参与到专业的培训中,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不善于总结,依旧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比较复杂的疾病,很难准确的诊疗出来,误诊现象严重。

3、新疾病频出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疾病出现在动物身上,并且新疾病出现的频率还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基层的兽医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许多动物因为诊疗水平有限而无法接受合理的治疗。

二、提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有效对策

要配合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基层的兽医诊疗水平必须要快速提升,一般用来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改善诊疗设备,提高兽医诊疗人员的专业水平

我国基层兽医诊疗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要想全面提高我国集成兽医诊疗工作水平,首先,要改善硬件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兽医诊疗人员使用的设备都比较落后,相关部门要加大设备改进力度,回收陈旧的诊疗设备,并加大财政投入,为基层兽医诊疗采购新先进的设备,为提高集成兽医诊疗水平做好基础。其次,鼓励兽医诊疗人员积极参与到动物诊疗培训工作中,尤其是诊疗机构,有固定的诊疗团队,定期为团队中的诊疗人员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及时更新诊疗知识,重点研究新种类动物疾病,由专家进行疾病的讲解,诊疗人员可与专家进行交流互动,全面提高兽医诊疗人员的诊断技能,降低误诊的发生率。

2、完善兽医学习资料

我国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一直处于瓶颈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基层兽医没有条件掌握到信息的兽医知识,且很多基层兽医从业人员不会使用电脑,从网上获取诊疗知识,加之缺乏学习资料,导致有些兽医想自我提高,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相关部门要重视兽医诊疗工作,对兽医学习给予大力的支持,鼓励基础兽医从业者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掌握更多动物品种的诊疗方法,及时更新疾病知识,从资料中学习新疾病的救治方法,以及疾病的预防。为了使基层兽医从业者能够不断的提高自我,相关部门要定期为其订阅兽医学习资料,采购动物诊疗书籍,让基层兽医从业者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动态,将自己打造成为与时俱进的兽医工作者。

3、改变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的思想

基层兽医从业人员不愿将自己的诊疗方法分享给他人,这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而资源共享不但能够促进基层兽医行业的发展,而且能提高基层兽医从业者的自我能力,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基层兽医从业者不愿意分享的原因在于,害怕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为了消除这种思想,动物诊疗部门要端正兽医从业的思想,进行正确思想的宣传工作,让兽医从业认识到诊疗方法共享的好处,并加强兽医从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大力开展研讨会,在研讨会中探讨诊疗方法。另外,在专业知识交流的过程中,可聘请专家参与其中,兽医从业在吸取新的知识,新的诊疗方法以及新的理念,自己的传统理念就会慢慢淡化,在工作中与兽医从业相互沟通,相互提高,全面提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动物养殖工作中,而现如今,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完全达不到人们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现状,需要改善诊疗设备与学习资料,为基层兽医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提高诊疗人员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的思想,进行诊疗资源分享,对提高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兽医科学研究篇10

[关键词]家畜传染病防治工作传染病研究、

[中图分类号]S8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0-0210-01

一、我国家畜传染病防治概况

1.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兽医水平不断提高,其家畜防疫灭病工作也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在50年代初期,家畜的传染病却越发流行,严重的阻碍了当时我国农牧业的生产和发展。当时便以家畜传染病的防治和扑灭为主,所取成效使得危害家畜的主要传染病得到基本的控制。随即,又将家畜传染病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防猪禽病为主。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将防疫工作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阶段,到1956年,我国以世界各国少见的速度消灭了牛瘟,这使得我国近代兽医迈进新的征程。随后几十年中,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开展家畜传染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使得出现的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如今,我国的家畜传染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已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2.防治措施

2.1日常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充足的营养使其抗病能力提高,做好家畜屋舍的卫生消毒工作。在高温季节,做好家畜屋舍的通风以及防暑降温工作,保持屋舍的干燥清洁。冬天的时候要注意家畜的保暖防寒并且仍要注意通风。及时清理家畜屋舍内的粪便以及排泄物,和当地的兽医机构保持联防协作,对疫情动态随时了解,以便应急。

2.2疫情发生时的扑灭措施

发生疫情后,要立即对感染的家畜进行隔离,并报告给当地的兽医机构及时做好预防,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按相关规定处理死畜,以及将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对于病死的家畜做到不流通,不食用。

二、我国家畜传染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疫病防治技术现状

虽然在家畜防治和研究的工作中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就,但是就我国兽医科学研究基础仍叫薄弱,其关于疫病的技术储蓄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疫病防治技术手段,以及科技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无法与日益发展的畜牧业形成统一步调。

随着我国饲养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私人经营范围扩大,畜、动物以及其产品的流通渠道增多,使得疫病流行的客观条件因素。

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外来引进的畜,宠物和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流浪宠物的数量也随之变多,而检疫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使得外来的传染病引入国内,更为严重的会引起疫病的变异,使得防疫工作难度加大。

2.预防方式引发的问题

药物防治不失为预防和控制家畜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但是长期使用,会使其产生耐药性菌株,从而影响防治的效果。而且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也会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危害,试想一下,当形成耐药性菌株后,人类却食用,便会有机会感染。因此,目前的大多数国家倾向于用疫苗来预防疾病。

3.不可控因素

国内原有的部分病毒性传染病病原,在发生疫病流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变异,甚至会更严重并产生抗药性,而原有的疫苗防控手段失去原有的作用。

三、我国家畜传染病的防治对策

1.政府研究机构

1.1完善兽医法规以及防疫体系

安排相关家畜疫病实验机构进一步完善兽医法规,建立我国市场经济下家畜防治的体系,以及兽医卫生监督体系。在适当的能力范围内,改造和健全基层兽医机构,布置和计划确定乡镇兽医站的防疫卫生监督的主要任务。

1.2制定有效规划

对一些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病例如猪瘟,口疫病等,拟定长期的防疫规划,其需要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切实要求。对一些重要的传染病需要与其他学科例如流行病进行病学研究,开展病原细菌、病毒的基因结构分析,以及对其遗传病变规律的研究,为选择疫苗种毒、提高免疫效力,进而研制和开发新型疫苗。

1.3及时完善和改进疫病技术

研究建立畜禽基因,使得总结出畜禽的重大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检疫技术,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改进和完善这些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从而提高疫苗的质量,建立疫苗质量监控技术。

2.当地兽医机构

2.1宣传疫病防治

当地的兽医机构定期的下到乡镇,与当地的养殖户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并且宣传疫病的防治措施,为当时的村民普及疫病防治的科普知识,对家畜进行科学饲养,从而减少疫病的发生,也为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2.2实时监控

做到对当地的疫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不耽误,不拖延。

3.饲养机构

3.1积极配合兽医机构

饲养机构应积极配合兽医机构,对家畜进行科学免疫,及时上报疫情。

3.2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对家畜加强饲养管理,为家畜进行科学免疫,提高其免疫力,适合药物防治。对家畜屋舍进行严格消毒,疫情及时上报。

四、关于我国家畜传染病的防治的最后总结

一直以来,疫病防治技术手段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的发展程度。虽然我国在家畜传染病防治和研究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由于我国兽医科学研究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疫病防治技术手段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仍要不断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家畜传染病科学研究也需要树立商品的观念,积极地开拓市场,使科研成果能够尽快的转化为商品,走向市场的道路,只有这样,顺应市场的发展,才能够不断壮大自我。为使我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及更加完善的家畜疫病防疫制度,我们需要不断的研究家畜传染病,只有这样,我国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群辉,米玛顿珠,郑维列.牧区家畜传染病与防治对策[J].家畜生态,2004,04:245-248.

[2]王扬伟,黄炎坤,卢建洲,邓同炜,王岩.《家畜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