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十篇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十篇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6:04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篇1

该公司遵循合资投行惯有模式:中方股东第一创业证券占股三分之二,外方股东摩根大通占股三分之一,合资公司专事投行业务。三分之一,是目前监管部门批准的外资持股最高比例。

此前不久,另外两家同等模式的合资投行相继开业。5月底,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开业,中外方股东分别为国联证券、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另一家美资投行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合资,在6月10日成立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摩华鑫)。

至此,合资券商已达13家,从中金公司始至今日,中国合资券商历程16年,在wto框架内的中国金融开放背景下,券商合资潮亦有四波。

在中国加入wto后,外资机构亦不断叩开中国资本市场大门,希望及早进入这个潜力最大的市场。而监管部门则希望,保护孱弱的国内证券公司,以缓慢步伐开放,进而起到鲶鱼效应,激活国内投行。

在进入与开放之间,伴随中国资本市场起伏,合资模式数番变更,虽受限颇多,不乏失败案例,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及中国投行业的发展仍起到重要作用。

坎坷叩门

总结谈判过程时,摩根大通集团(J.pmorgan,下称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邵子力总结为“愉快和顺利”。

一创摩根确是谈判最快的案例,双方于2010年3月签署合作备忘录。6月9日即宣布签署正式合作协议,短短三个月,便完成合资谈判,过程意外顺畅。

中方谈判团队由第一创业董事长刘学民牵头,摩根大通由邵子力带领。进入高层集中谈判期间,双方就前期经过律师沟通剩余的50余个问题,在北京集中面对面会谈三个周末,一一达成共识。

由于合资门槛清晰,双方联姻迅速。第一创业证券总裁钱尤海对《财经》记者表示,双方对彼此的核心利益都充分尊重和认可。

虽然谈判顺利,双方也在近日为合资公司额手相庆,但摩根大通完成这一目标却异常坎坷。

早在2005年,资本市场最低迷之际,内地券商一片哀鸿,代客理财和挪用保证金,导致券商大面积亏损,破产、重组不可避免。监管机构亦希望引入外资金融机构,挽救膏肓状态的券商业。

作为美国最大的综合性金融机构,摩根大通也进入监管层视野。而最早被牵线的,是辽宁证券。早期隶属于辽宁省人民银行的辽宁证券,因发放大量企业债券等,债务缠身,靠旧债新偿勉力维持。虽然其后期脱离人民银行系统,但其窟窿一直有人民银行承担一说。

据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介绍,2005年前后,人民银行先后找了数家外资金融机构,希望其能参与救助已经被托管的辽宁证券。其中包括摩根大通、瑞银、花旗和汇丰银行等。

这其中摩根大通介入最深,且抢占先机。最初,摩根大通意图入股辽宁证券50%甚至51%的股份,除证券监管部门有保留意见外,已基本取得其他部委同意。在以最大尺度跨入中国证券领域仅差临门一脚之际,摩根大通的内部审批却显得拖沓冗长。

就在摩根大通走审批流程之际,UBS转道与北京证券的合资谈判却后来居上,双方“20+5”(外资持股20%,并再引入5家境内外股东)的模式,很快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批准,有此前提,摩根大通希冀入股50%的方案,对监管部门不再有吸引力,入股辽证就此搁置。

与辽证合资未果后,摩根大通又寻找新的落脚点。2006年,国务院推动天津渤海新区开发开放,金融领域也原则上允许先行先试。在此背景下,摩根大通与渤海证券接触,也希望以“20+5”的模式,就在双方谈判已近尾声之际,国内资本市场好转,渤海证券方面希望提高筹码。本已退而求其次的摩根大通自然不愿意接受。

僵持一段后,在双方再度接近达成一致之际,中国证监会新规出台,券商子公司必须是单一牌照,全牌照的“20+5”模式已不可能。此时,金融危机暴发,从摩根大通角度,再批准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亦有困难。

合资新局

据《财经》记者了解,新近成立的合资券商,多有一份长达近七八百页的中英文合资合同。

合同中对中外股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清晰的界定,对合资公司双方股东出现分歧、矛盾和纠纷如何处理,也规定的非常细致。在最终达成合作意向后,合同将随同申请材料一并上报证监会机构部审核并备案。

因外方股东有着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合资的经验,拥有比较专业的谈判团队和尽责的法律顾问,合同文本一般由外方提供,中方股东多受能力所限,更多的是审查校验。多位参与谈判的中方人士感概:“谈判过程非常复杂,但从中学到了很多。”

与前几轮合资不同,本轮合资在合同具体内容和条款上出现了变化,各家合资公司个别细节的约定略有差别。在核心管理团队的选派方面,多约定由中外股东共同推荐,后经董事会讨论通过。一个共同点是,合资公司董事长由中方担任,Ceo由外方选派人员担任。

但上述几家公司在合同中均增加了“公司僵局”事件条款。所谓“公司僵局”事件,即双方都不决策。例如,如果出现外方推荐多个Ceo,中方不满意,双方在Ceo人选出现无法达成一致,也无更多理由否决此人选的时候,就视为“公司僵局”,出现僵局双方如不能在一定时限内达成共识,只能就此“分手”。

在新成立的三家合资公司中,华英证券、一创摩根则选择平移中方股东的投行团队。这一做法,继承了原有中方股东投行的人员和业务,但也容易带来更多的冲突。毕竟,原有团队的文化已经形成,如果外方股东在管理方面刻意植入外资文化,不可避免带来原有团队的不适应。

相比而言,华鑫证券在2008年以前,投行业务一片空白。据《财经》记者了解,华鑫证券在取得投行业务资格后,也是得力于摩根士丹利的帮助,迅速组建团队,争取业务,从而连续两年投行业务排名中等以上,才能获准组建合资公司。

因此,华鑫证券投行业务从一开始,就有摩根士丹利的血液。从这个意义上讲,相比在2007年之后采用新模式的其他合资,摩根士丹利对合资公司的控制力最强,也最容易彻底植入其文化。

据大摩华鑫董事长王文学介绍,合资公司团队组成以市场化原则组建,为便于成立初期业务启动,华鑫证券投行部整体平移到合资公司。此模式也是2007年底合资新规颁布以来成立的合资公司惯用团队组成形式。

实际上,中外双方均意识到光靠平移团队的不足,建立合资公司自己的团队才是关键。RBS中国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小俞称,未来华英证券团队的搭建将由RBS和国联证券两个股东共同从市场上招聘。

目前双方达成共识,投行的团队必须对a股市场很了解。国联投行部门人员会进入合资公司,占比超过50%,通过市场化招聘的人员,与中方人员沟通将不存在大的问题,但理念上会跟RBS比较接近。

中国合资券商的设立始于1995年中金公司的成立。

当年,中金公司通过了国务院特别审批正式成立,由中国建设银行携手大摩等多家机构共同出资,注册资本1亿美元。大摩成为第一个与中方机构合资成立投资银行的外资金融机构。

在中国加入wto之前,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制定了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的办法,外资持股比例可以达到49%,先后共成立三家,包括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和光大证券。后两者均是中资银行在香港分支机构返程到境内成立的“合资公司”,实际不具有外资血统。

加入wto后,中国先后出现了华欧国际(现名财富里昂)、长江巴黎百富勤、海际大和三家合资投行。外资的持股比例均未超过三分之一,业务也仅限投行业务。

2006年长江证券和巴黎百富勤“分手”,成为首例模式失败分手案例。据《财经》记者了解,此后双方也曾考虑“复婚”,但未果。其他两家公司也陷入沉寂,海际大和甚至没有开展多少业务。

此轮合资失败的主因是,股东双方都没想好合资公司如何运作,就匆忙上阵,仓促“结婚”。

在券商综合治理阶段,瑞银集团和高盛集团抓住时机,通过“花钱买门票”的方式进入中国证券业,成立合资公司,虽然外方持股比例未突破33%,但基本掌控管理权和经营权,最重要的是,合资公司拥有全牌照业务。

不过,对于这两家公司的安排,证券监管部门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这一模式不具备可复制性,当时特殊的市场环境造成了这种股东架构的出现。

2007年之后,外资投行进入中国市场出现了新的动向。以瑞信方正、中德证券为代表的第四批合资券商陆续成立。这些合资券商充分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在谈判过程中明确公司的战略选择,对一些可预见的棘手问题制定了双方认可的解决方案。

业绩分化

按照证监会修改后的新规则,合资证券公司获准在中国大陆开展股票和债券的承销与保荐、外资股的经纪和债券(仅限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经纪和自营。股票和债券的承销与保荐业务也是各家合资公司重点开拓的业务领域。

2007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夜,经过综合治理之后的证券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瑞银、高盛高华、中金等合资券商在资本市场攻城拔寨。不过金融危机的爆发,a股市场ipo停滞,各家证券公司业绩大起大落。

在中国证券公司依然“靠天吃饭”的背景下,没有项目完成,意味着合资公司的业绩呈现锯齿状的走势,这也与业务牌照单有一定关系。一位合资投行Ceo坦言,“支出是常态的,收入是偶然的”,公司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股东双方压力。

为此,合资公司和监管当局也在政策的允许下谨慎地试探其他赢利模式。

6月初,证监会内部文件重申,放开注册资本的75%可以进行固定收益类投资,这可视为监管当局一个积极信号。此项规则早在2008就已经提出,而且并不受牌照限制,可直到现在,很多单一牌照合资公司并未开展此项业务。

一位合资投行Ceo分析认为,固定收益投资一般收益较低,且组建相应的固定收益团队,人员、收益很难覆盖成本支出。合资公司并未将此项业务作为合资公司新业务板块。

反而,由于投行业务牌照单一,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一、二级无法市场衔接,影响投资银行业务服务的相关性、连续性、整体性,例如,没有研究业务资格,使得无法对客户的项目进行持续的跟踪。这一现状也使得公司经营风险比较大,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过多依赖于承销收入。除了“全牌照”的高盛高华和瑞银证券,其他合资券商均面临这一问题。

按照证监会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规定,合资公司成立五年后,方可申请其他证券营业牌照。2008年6月,经证监会批准,财富里昂获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和a股经纪业务许可证。

2009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ipo得以重启以及创业板市场的推出,让a股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型ipo项目减少,中小企业上市日趋疯狂,以平安证券、国信证券为代表的“深圳兵团”崛起,中国券商业版图悄然变化着。以服务高端客户、大客户为己任的大型或合资券商受到明显冲击。

Dealogic数据显示,中国股票资本市场发行量于2010年达到1863亿美元,占据了亚洲市场(日本除外)一半以上份额。而在境内资本市场,合资券商(除中金外)表现“不尽如人意”。

wind数据显示,2010年沪深两市ipo共计349宗,募集资金接近4921亿人民币,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投资级公司债券市场,全年发行各类企业信用类债券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合资券商ipo主承销商金额为567.6亿元,仅占市场总额约13%,若除去中金公司,这一占比仅为3.86%。

在a股市场2010年中金公司主承销金额达1890.3亿元人民币,占了6.8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瑞银证券主承销金额达737.91亿元人民币,位列第六。

除了这两家,其他合资券商集体“落败”。2010年一度迅速崛起的中德证券,ipo项目基本均来自原山西证券投行部继承项目。今年上半年,在ipo领域,中德证券仅挂名华锐风电项目,让双方股东焦虑的是,目前在会审核和待发项目为零,在经历了合资后的“蜜月期”后,公司经营迅速变脸,公司核心领导王仲何也即将被德意志银行新推荐的Ceo替换。

相比上述合资公司,以华欧国际为代表的第二类合资公司,近几年业绩一直在中国内地投行排名的末端。合资较为失败的案例中,海际大和成立六年以来,仅仅完成三笔投行业务。

一般而言,合资券商的双方股东在公司成立之前就会在战略层面取得一致,但从几家合资券商的发展来看,这一愿望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外方股东对合资公司取得发展的期限要长一点,它们更注重平台建设,希望合资公司把基础打好。而中方股东更注重短期利益,希望合资后公司立即有较好的业绩,很难容忍合资公司几年没有回报。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各家合资公司目前战略不一致,有些着重稳健发展,有些则注重业绩,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才能从业绩看出各家公司的运营成果。

架构之弊

从1994年中金公司成立至今,合资券商在中国发展经历16年,股东双方之间的矛盾掣肘了多数公司的发展。而股东架构的设置,也因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在2007年底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新规颁布之后,对股权比例和业务,都作了明确规定,中外股东对管理权和话语权认识逐步清晰,原有的冲突问题逐渐淡化。不过,在合资公司实际运作层面,中外双方矛盾仍然难以彻底根除。

目前仍在经营的合资证券公司的股东架构分为三类,在中国加入wto之前的三家:中金公司、中银国际和光大证券,外方股东的持股比例为49%。

在2004年证券公司综合治理阶段成立的瑞银证券和高盛高华。瑞银证券外方股东瑞银集团持股占比20%,但外方股东控制了瑞银证券的管理权。虽然高盛在高盛高华中的持股占比为33%,但高盛对高盛高华亦有相当的控制力。

另外一种股东架构即为最为常见的中外股东以2∶1的比例出资成立合资公司。财富里昂、海际大和、瑞信方正、中德证券以及去年获批的三家合资券商均以这种股东架构成立。

合资券商股权架构的变动,既反映了当时的市场环境,也透露出中外股东、监管层对不同架构出现问题的思考,希望通过更好的股权安排,解决合资券商在现实中出现的问题。

一位曾经在华欧国际工作过的人士称,最早以2∶1比例成立的三家合资证券公司,由于中外股东的实力均偏弱,在业务开展上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股东双方在战略层面的较大分歧也造成公司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

一位研究中国证券业的人士比喻,这就好比结婚的双方都不是很“俊俏”,生出的小孩自然不美。如果合资公司成功,至少一方的股东要非常强大才可以。

多位接受《财经》杂志采访的合资券商高管对瑞银证券和高盛高华的模式不无羡慕。特殊的市场环境造成了这种股东架构的出现,这一模式已不具备可复制性。

瑞银证券董事长李一在谈及建立公司的股东架构时称,外资更愿意寻找有长远眼光而且不直接参与公司运营的股东,拥有职业经理人的国有企业和国际知名的财务投资人成为首选。

有合资公司中的外方人员称,外方把品牌压在合资公司这个平台上,但对外资股东,经济利益很小,最多赚几个亿,而它承担的风险较大,一旦合资公司出现问题,对外资品牌的打击会很大,这种风险与利益的匹配程度,从股权结构方面,如何更好地匹配值得探讨。

由于外资股东在合资公司的权益有限,在面对一些大项目时,外资股东可能更希望推荐国内的客户境外上市,以便获得更高的回报。一位合资投行的Ceo称,在去年某些大的金融股融资项目上,就出现过为了拿到该项目境外融资部分而放弃国内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国内企业两地融资的案例中较为普遍。

瑞信方正Ceo葛甘牛说,合资券商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中外股东双方能不能在公司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目标上取得共识。其次,要看公司的管理层是否务实,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管理层的操作能力要很强。管理层能不能贯彻股东双方的战略意图,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很有挑战性。

融合之难

尽管在2007年后成立的合资券商,在缩小中外股东分歧方面表现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在中外文化整合及团队建设方面仍显捉襟见肘。

在公司运行层面,文化冲突则表现为中外双方团队的不合。目前,合资券商在团队建设上一般采用股东双方选派人员进入合资公司的方式。较为特殊的两类是瑞银证券和高盛高华。

瑞银证券在成立时,团队的主要成员来自本土,以瑞银证券的名义招聘而来,管理权则由瑞银主导,而北京证券人员虽然也进入新公司,但随后亦逐渐离去。相对于其他合资券商而言,瑞银证券的主要部门负责人较为稳定。至今,瑞银证券参与了合资公司谈判设立工作的人员仍有多位。

高盛高华的团队由高盛从香港抽调精英,这一团队同时还管理着高华证券。

高盛高华首席执行官蔡金勇说,在建立团队时,考虑的是人员要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理念,而现在一个团队管理两个公司的模式,人为地避免了文化冲突的问题。他说,合资公司成功与否“关键是在文化上”。

据《财经》记者了解,瑞信方正的目前的团队中,有80%的人员是公司成立之后,通过市场化招聘进入公司的,这部分员工相比来自中外股东方派驻的员工稳定的多。

显然,为了解决文化融合的问题,各家合资券商想尽办法,而事实也证明,由股东双方选派的方式极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不稳定,和团队内部的摩擦。

一位接近中德证券的人士说,中德去年的人员流动比率略高于20%,但仍属正常范围,但是核心人物的离职,对团队影响较大。

一般意义上,外资投行的目标是为最顶级的客户提供持续的服务,品牌的建立需要经受长期的考验,在这方面,不论是中国市场还是中国的中介机构仍然需要加深理解。

在国内,很多证券公司缺乏对品牌建立、长期服务的意识,追求短期利益使中外双方在文化方面形成最为直接的冲突。邵子力坦言,中外合资证券公司是来自于两种不同体制、制度背景下结合的产物,潜在的文化、理念、地位、期望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磨合往往需要相对较长的周期。

中德证券Ceo王仲何表示,这两种文化的冲突也是跟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有关。

“鲶鱼效应”

在中国16年的发展,合资券商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潮起潮落。

一位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形容,合资券商的发展虽然不能说一切尽在掌握,但也没有出现超出预想的问题。

在监管部门看,为打开国门,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包括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的目标,合资券商完成了自身的使命。

以最早成立的中金公司为例,正是通过与大摩的融合,中金学习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获得了磨练,并初步建立了中国投行在国际市场的形象。

以最近成立的瑞信方正、中德证券为例,两家不知名的地区性券商,一举成为国内市场颇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

不可否认,合资券商为中国的证券行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但是作为中外股东实现各自战略的平台,合资券商至今仍然缺少一个可以说服市场的成功案例。

《财经》记者接触的多位外方股东人士都表示,合资公司是现有监管框架的产物,外资股东是不得已而为之,任何合资公司,都多少会暴露一些问题。

虽然不认同合资模式,但外资股东却都想选择进入中国市场,因为这是了解中国市场最好的方式。摩根士丹利虽然退出中金公司,但其董事长约翰・麦克却认为,这次合资并不是失败,摩根士丹利收获了了解中国市场的经验。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以下简称两法)已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2、43号主席令公布,将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两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进一步依法治市,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中国证券业协会号召全体会员单位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两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两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此次两法的修订,吸收了我国资本市场15年来,尤其是《证券法》颁布实行6年来的经验与教训,适应我国加入wto后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针对证券市场出现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历时两年多的修订,特别是对混业经营、融资融券、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市场参与主体行为规范、投资者权益保护等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所涉及的法律条文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在更高起点上进行制度创新提供了法律依据,创造了发展空间。各会员单位要紧紧抓住两法同时修改颁布的重要机遇,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依法治市的高度,认真做好两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地位,促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二、要紧密联系各单位实际,认真学习两法,深入把握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

   两法在宏观上为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创新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也在具体制度上对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的诚信经营理念、规范发展意识、公司治理与管理水平、内控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规范要求,各证券经营机构要紧密联系各单位实际情况,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两法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把握证券市场及各证券经营机构发展现状,寻找差距,明确目标,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规划和落实措施,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把两法精神和具体要求逐条落到实处。

   (一)各会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两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要认真按照中国证监会和协会有关部署,把学习、贯彻两法列入本单位重要的工作日程,领导带头,全面部署,精心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两法学习。

   (二)要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好本单位的学习活动。各证券经营机构要采用个人学习、集中培训、知识竞赛、考试测验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组织本单位员工,特别是业务骨干和关键岗位员工认真学习、贯彻两法。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全体员工深入了解两法修改的背景、修改的主要内容以及修改的重大意义,熟知两法的有关条文,准确把握有关的具体要求,全面提高本单位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和水平。

   (三)各会员单位要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按照两法的精神和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公司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和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制订明确的经营责任制度,加强内部稽核与检查,建立及时评估业务风险的机制,要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督促管理,细化业务经营的内控程序和内容,切实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

   三、要发挥会员单位贴近市场和投资者的优势,广泛开展两法的宣传活动

   宣传两法,普及证券法律知识,将有助于加强市场参与各方的法律意识,提高公众对证券行业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改善和提升证券行业的社会形象,开创证券行业发展的新局面。因此,各会员单位在做好自身学习、贯彻两法的同时,要认真做好两法的宣传工作。

   (一)各会员单位要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本单位实际,做好面向投资者的两法宣传工作:一是要采取在办公场所、营业网点和其他相关公共场所张贴统一的宣传标语,组织座谈会和专题报告,开展培训与咨询等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宣传活动,宣传、普及证券法律知识。在活动中,要重点讲解此次证券法修改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二是要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座谈会、两法知识电视大赛等学习、宣传活动。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篇3

大家好!今天我竞争的职位是。

我是,从年开始接触证券行业,年调入深交所,担任任场内红马甲,就在这一年就被评为乐年度优秀出市代表;年才回来,之后一直在客户服务部任客户经理;年取得了证券经纪从业资格。

这次参加竞聘,是对我以往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促进。我有信心,也有决心面对这次挑战。我觉得自己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人忠诚实在,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精神,有善于和他人合作的良好职业道德。

本人忠于证券事业,某证券公司曾以优厚的待遇许诺,让我加入他们的团队,但我谢绝了,因为十几年来我与证券公司、与我们的客户、与我们的同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我也坚信证券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我热爱证券事业,勤奋工作,尽心尽责,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历次基金销售中,共销售基金五百多万,名列营业部前茅,特别是基金的销售达100万,受到公司总部的嘉奖,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在理财2号的销售中,也销售了110万。

二、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服务文明、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客户留下了诚实守信的良好印象,多次受到客户的好评,客户满意度较高。

三、具有证券从业资格、良好的证券业务知识,精通业务,了解各类证券业务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对金融产品的营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

下面谈谈我对职位这一职位的理解

职位主要是负责柜台日常事务的具体操作,负责客户一般问题的解决与处理,做好日常客户服务工作,认真执行各项业务制度,注意防范风险及对新员工的柜台业务传授与指导。

工作设想方面

我认为职位除了按照其岗位职责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众所周知,客户是营业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客户资源。要建立与维持同客户的良好关系,就必须树立客户利益至上的观念。客户服务工作的好与坏代表着营业部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与营业部利益直接挂勾。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第一,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问题处理技巧;第二,要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客户,与客户产生共鸣;第三,要对客户以诚相待,言行一致,不能夸夸其谈,做到名副其实;第四,要努力做客户的向导,把握客户的真实需求,站在客户立场来帮助客户;第五,要积极处理客户的意见,以平和的心态认真地听取客户的抱怨,提出稳妥的解决方案以期客户的认同,来获得客户的理解,并表示非常重视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总之,必须在工作上牢固树立真诚为每位客户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营业部的诚信度,构筑整个营业部服务工作的诚信体系。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篇4

大家好!我竞聘的岗位是柜台经理。我叫,从年开始进入证券业,年被派到深交所任命为场内红马甲,当初被评选为年度杰出出市代表;年回来后就始终在客户服务部任客户经理;年取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

这次参加竞聘,是对我以往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促进。我有信心,也有决心面对这次挑战。我觉得自己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人忠诚实在,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精神,有善于和他人合作的良好职业道德。本人忠于证券事业,某证券公司曾以优厚的待遇许诺,让我加入他们的团队,但我谢绝了,因为十几年来我与证券公司、与我们的客户、与我们的同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我也坚信证券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我热爱证券事业,勤奋工作,尽心尽责,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历次基金销售中,共销售基金五百多万,名列营业部前茅,特别是基金的销售达100万,受到公司总部的嘉奖,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在理财2号的销售中,也销售了110万。

二、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

服务文明、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想客户之所求,急客户之所需,排客户之所忧,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客户留下了诚实守信的良好印象,多次受到客户的好评,客户满意度较高。

三、具有证券从业资格、良好的证券业务知识。

精通业务,了解各类证券业务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流程。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管理经验,对金融产品的营销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

下面谈谈我对职位这一职位的理解

职位主要是负责柜台日常事务的具体操作,负责客户一般问题的解决与处理,做好日常客户服务工作,认真执行各项业务制度,注意防范风险及对新员工的柜台业务传授与指导。

工作设想方面

我认为职位除了按照其岗位职责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众所周知,客户是营业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客户资源。要建立与维持同客户的良好关系,就必须树立客户利益至上的观念。客户服务工作的好与坏代表着营业部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与营业部利益直接挂勾。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第一,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问题处理技巧;

第二,要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客户,与客户产生共鸣;

第三,要对客户以诚相待,言行一致,不能夸夸其谈,做到名副其实;

第四,要努力做客户的向导,把握客户的真实需求,站在客户立场来帮助客户;

第五,要积极处理客户的意见,以平和的心态认真地听取客户的抱怨,提出稳妥的解决方案以期客户的认同,来获得客户的理解,并表示非常重视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篇5

人肉搜索股票走红网络

5月8日,网上炒股论坛“理想论坛”里“上市公司人肉大搜索――谈谈你所了解的本地上市公司”一帖已经盖起58页的高楼,吸引60多万人次点击,近千人跟帖回复评论。

帖子的发起人董银山是理想论坛“股市实战及信息交流区”的版主。两个多月前,他在论坛里发帖呼吁网友谈谈所在地上市公司或所任职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比如上市公司在当地经济地位如何、管理人员的情况、与上下游企业的情况、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在当地的声誉等。“即使一点细节往往也能反映出该上市公司的某些实际情况。”他在帖子中写道。为了方便查询,董银山不仅制定了清晰的主索引目录、地域分类甚至还有严格要求的规范发表格式,如股票名称、股票代码、消息来源、消息内容、准确程度等。

帖子一发出,立刻得到网友的回应。在越来越多的跟帖中,有当地人士爆料上市公司投产经营情况的;有公司内部员工揭露股东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关联交易的;有揭发高管收入的;有提前透露一些公司重组投资等私密重大事件的,当然也不乏一些机构人士潜心调研后透露出的信息或发表的“真知灼见”。

几乎每天,董银山都会按照上市公司所在地,将当天人肉搜索出来的新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据初步统计,帖子所提供的信息已经涉及近30个省市地区、有逾300家上市公司的网友提供的“亲眼所见”、“听闻可靠”的内部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每日还在不断更新中。帖子也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人肉搜索上市公司之风。在各大财经网站、论坛、股吧、博客纷纷转载的同时,也出现了“上市公司人肉大搜索”等内容的栏目,而“上市公司人肉大搜索――谈谈你所了解的本地上市公司”一帖已成为互联网上人肉搜索上市公司的统一模板。

网友虽追捧信息需甄别

“一个认识的朋友找到更好工作后刚从金发科技离职,他透露金发领导说过今年业绩会不错,股价肯定可以支撑7元以上。”一个名叫“很浅的蓝”的网友在“上市公司人肉大搜索”跟帖写道。此信息引起了47岁股民朱仁杰的注意。这位刚入市的菜鸟股民根本不知道金发科技是个什么公司,也看不懂那些好几十页的财务报表,但却在此消息的驱动下在这家公司身上投了1万多元股本。幸运的是,他小赚了一笔。“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这些人说的话靠谱。”朱仁杰觉得F10\(通过炒股软件查看股票信息的快捷键\根本没用,“比如金发科技,F10里最新的一条消息还是去年清明节的。”

和朱仁杰一样,大多数的网民早就不相信电视里那些侃侃而谈的股评家,也怀疑上市公司官方披露资料的真实性,他们宁愿相信“自己人”透露的内幕。“这个栏目很好,让身处当地的股民或就在这家上市公司的职工(股民)用看到的事实说话,等于到当地这家公司实地考察了一次,减少了听股评吹嘘上当的可能。”不少股民这样认为。

同时,“人肉搜索”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肯定。北京私募基金圣美加投资公司总裁吴徐张撰文表示,人肉搜索毕竟是民意的一种表达形式,是让公众公司或公众人物走向透明、接受更多人事监督的过程。监管机构从中也能获取很多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线索,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监督,降低监管成本。

但不可避免的是,一些网民发表的“人肉信息”明显夸大其词,有“别有用心”之嫌。另外,“人肉信息”的真实性从内部已经产生一些分歧。论坛内部的不同会员针对某个公司的评价存在天壤之别的现象并不少见。如针对四川一家化肥行业上市公司,一名网友披露“亏损严重”,另外一名网友则反驳说“这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

对此,中信金通证券文晖路营业部首席分析师杨鸣表示:“上市公司‘人肉搜索’是一个不错的新生事物,至少给股民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来源渠道。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所以股民要对相关信息有选择地吸纳,一定要在阅读一些专业报告的基础上再对信息进行甄别。”

信息披露制度亟须完善

“人肉搜索上市公司”的网络风潮也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题为“清醒认识人肉搜索的巨大风险”的文章,列出人肉搜索五大风险:可能沦为传播虚假信息的平台;可能被不法人员利用虚假信息甚至操纵股价;如果信息是真实的则会导致新的信息不对称;因是虚拟形式,投资者维权难度极大;混淆视听,干扰上市公司正常信息披露。深交所称,监管部门正在研究针对“人肉搜索”的监管制度。与此同时,不少证券从业人士也呼吁监管部门或者自律机构能够整理和规范相关的信息,正确引导中小投资者对这方面的需求。

当前,在上市公司公共信息不充分或者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人肉搜索俨然成为一种民间“报团取暖”的利器。但这一非正规的信息渠道确实极有可能出现上述风险,对股民和上市公司权益造成损害。证监会加强对上市公司“人肉搜索”的监管,不失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的务实之举。

不过,假如证监会对“人肉搜索”的监管仅限于对网络上各类“曝光上市公司内幕”消息进行封锁,或是对相关“人肉搜索”信息者的查处与追责的话,显然是不够的。在对上市公司“人肉搜索”采取围追堵截的监管方式之前,无论是证监会还是上市公司,倒是更应首先反思“人肉搜索”出现的原因和存在的理由。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篇6

周梅森事件始于2005年10月22日,金丰投资的董事会通过股改方案,对价是10送3.2股。周梅森对这个对价水平不太满意,他从2002年开始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之后不断增仓,截至2005年9月,共持有70.25万股,是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他起初只是想向董事会表达不同意见,维护自己作为一个股东的权益。于是他采用了在外界看来比较温和的方式――给金丰投资董事长阮人旦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问:您在邮件里写的是什么?

周:大概就讲我认为需要大幅度提高对价。因为这只股票是在2002年以11.55元增发的,按我的计算,这只股票应该10送10。因为不可能要求绝对公平,选一个中间项,它也应该在10送4-5的水平,结果公布10送3.2,我就非常失望。第二天我早上还在睡懒觉,金丰投资公司的电话就打到我家来了,说董事长今天过来跟你沟通。阮人但先生、董事局董事会秘书包永镭先生和券商欧华国际的保荐人代表,一行五、六个人就过来了。

问:您意外吗?

周:不意外。我觉得他们应该来,因为我是第一大流通股东。

问:他们第一次跟您是怎么沟通的?

周:保荐人代表解释了这个方案是怎么做出宋的,我就解释双方的持股成本。大家都很诚恳。但是他说有政策摆在那里,也不好偏太远,我说起码你得10送4,再低10送3.8,还要有一个承诺,4.6、4.7元不要减持。当时阮人旦先生和保荐人都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问:当时双方都认为有调上去的可能?

周:完全有,谈得非常好。

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周梅森的预料。尽管金丰投资作了调整,把对价水平提高至10送3.8股,但这一方案却最终没能得到国资委的批准,因为这个水平超过了国资委设定的10送3.5股的对价底线。11月2日,金丰投资公布修改后的股改方案,对价是10送3.5股。

问:您看到这个方案后是什么心情?

周:我就非常恼火。

问:您怎么知道是国资委的意见?

周:是他们保荐人告诉我的。他说我们真的是没有办法,这也不是大股东的事,大股东已经找到了国资部门,国资部门就这样批了。我问他,这么说来,国资委那边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他说没有了,我们能做的沟通全做完了。当时我就说这意味着战争。这激起我的愤怒。我就开始起草我的第一封公开信。

11月5日,周梅森《致全国流通股股东的一封公开信》刊登在《大众证券报》的头版显著位置。在信中,他用了6个排比句表达“我愤怒”。公开信立即引起了轰动,在新浪网上创下了1000多万次的点击纪录。11月12日,周梅森又发表了第二封《致非流通大股东并国资管理部门的公开信》。11月19日,第三封《致管理层并证券决策部门的公开信》发表。三封公开信引起了轩然大波,从刚开始的表达不满、捍卫权利,到后来,周梅森将矛头指向了整个资本市场的陈疾。

周:从我的第一封信发出来,它就与金丰投资没有关系了。问题在于国资部门仍然坚守着它的底线。第一封信发出来以后,我就不是较真于金丰公司,我较真的是整个中国股改,是国资委。第一封公开信中,我已经暗指过国资部门,第二封就明确指向国资部门。李荣融先生讲,他和我一样,和广大中小流通股东一样,都是出资者,我们是平等的。那么我就要找一找平等的感觉。我这人特较真儿。我想李荣融先生和我们的国资部门肯定会给我这种平等的感觉,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于是,战斗就不能停止。

问:但也有人说,中小投资者强调的是成本论,但是大股东,比如说国有控股部门,强调的是资本额,就是同股其实是不同价,也是不同权的,比如说大股东出资1000万元,但是在企业经营中承担的风险要大于1000万元,这些风险是普通流通股东所不能承担的。

周:你讲的就是一个创业溢价问题,这在真正健全的资本市场中是非常正常的一种行事准则。比如说金丰投资,我承认它的创业溢价。金丰投资的前身是嘉丰股份,是一家经营非常困难的纺织企业,它1块钱的净资产当时以3.5元(当时还没拆细)卖给我们,这里面,有250%的创业溢价。第二年它就配股,拆细以后配股.配股价4.5元,给没给创业溢价?这两个创业溢价给完以后的结果是什么?破产,St,完蛋,老百姓血本无归。这时候上海地产集团进来了,实质性的重组,把它破产的那一块扔掉,把优质资产置换进来,置换的成本是2.1元多。地产集团跟我谈判时就谈了创业溢价的问题,我说我承认创业溢价,但是就这只股票而言,创业溢价早就给过了。他说那是嘉丰股份,不是我们。我说不,是你们,为什么讲是你们呢?现在是两类股东在谈判,我继承的是从嘉丰股份开始的全部流通股份的历史,你继承的全部是控股股东的历史,而且你们老板都是一个人,国资管理部门,怎么没给你溢价呢?给过了,你0.7元,我5.8元,我姑且再让一步,再给你一个百分之百的溢价,就按1.4元算,你也应该给我10送8,不是3.8。所以,我们其实是在承认创业溢价的情况下,谈恺撒欠人民的太多太多了。

问:如果有机会让您跟国资部门来谈的话,您会跟他们怎么谈?

周:迄今为止,他们没跟我对过话。要跟我对话,我想可谈的事情太多了。起码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证券市场是怎么诞生的,在什么条件下诞生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证券市场是怎么养育了我们的国有上市公司,我们国有上市公司历年来从这个市场拿走了多少资金;可以讨论一下它给我们这个市场,给我们投资者多少回报;可以清算一下,你们国资部门投入多少,老百姓投入多少。这次股改,你们为对价制定底线,基本上以10送3作为一个对价底线,合理吗?合法吗?有没有起码的良知?可讨论的问题很多,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想他们永远不会和我讨论的。

批评并非为了炒作

11月28日,金丰投资股改投票结果显示,流通股东通过率为59.0734%,没能达到66.67%的最低标准,股改方案正式被否决。然而,在许多人看来已经取得胜利的周梅森,却没有想像中的兴奋。

周:金丰并不重要,金丰方案被否决应该讲是个悲剧。

问:您现在持有它的平均成本是多少?

周:现在又降低了,到目前大概5元左右吧。

问:那股价涨到高出您的成本时,您会不会抛?

周:可能会抛掉一部分,但是低位我又会把它捡回来.我会长期地持有这只股票。股改方案被否以后,它有个下跌过程,从3.8元跌到了3.6元,在3.6元的价格上我又增持了10万股,我仍然看好它。

问:有人说,你在股票操作技巧上有点问题。

周:我一再声明,我是一个长期的理性的投资者,我从来不和任何人讨论技巧。几封信出来以后,有很多好心的朋友来教授我一些技巧,我都谢绝了,我说我对此毫无兴趣。

问:市场上对您的评价也有两种声音,当然第一种声音是绝大多数的,说您是英雄,还有一种评价,说您是借机炒作自己,您对第二种评价有什么感想?

周:我有必要炒作自己吗?我想得到什么?我是券商吗?我是保荐人吗?我是期货大户吗?我什么都不是。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利益?也没有。如果说真是炒作的话,我应该好好炒作我的每一本书,好好炒作我的每一部电视剧,这些既能给我带来职业声誉,又能带来丰厚的收入,我为什么跑到证券财经界来炒?不是我炒完以后我的股票就升值了。

问:您对这种议论生气吗?

周:不生气,无所谓的。我的行事原则是,我不生气,我让他们去生气,我何必自己生气呢,我要真生气我就开始写文章骂人了。

要有公民意识与股东意识

三封公开信发表后,一些媒体开始把周梅森当作为中小股东维权的旗帜,评价他正在唤醒中小股民的维权意识。在金丰投资后,另一家上市公司深纺织的股改方案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全体反对。于是,又有评论说,周梅森效应开始在股改中显现。

问:当您看到有上市公司因为流通股东的反对票,股改方案相继被否,心里是什么感觉?

周:很好啊,双方都要妥协,妥协的迹象我看到了,因为后来很多公司的对价相对有所提高,另外,还有一些很差的公司的对价方案被否掉。

问:很多普通的中小股东觉得您很伟大、很勇敢,因为您在资本市场上以自己的话语权保护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很多普通的中小股东并没有您这样的社会地位,他们也没有能力持有这么多的流通股,所以他们即便投了反对票也无济于事。

周: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一个普通投资者和一个作家该做的事情,如此而已。我虽说是第一大流通股东,但是我持有的股份也不多,区区几十万股,和大股东所有的1.5亿股怎么比?

问: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很多了。

周:这个量区别不大,关键的问题是,我觉得应该要有两个意识,第一要有公民意识,不要有臣民意识,当你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斗争,而不要一味躲避;第二个是多点股东意识,少点股民意识。股东要很清楚,这家公司是我的,我哪怕只买了100股,也是你们的老板,你们董事会管理层是给我打工的。有些人买了很多股票,但是股民意识,觉得反正我明天就卖掉了,就没有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产业,不太关心。

对股市的失望与期待

周梅森1994年进入证券市场,曾是江苏最早的10个大户之一。1997年写作长篇小说《天下财富》时,他不仅热情讴歌中国新生的证券市场,还号召人们通过买股票去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那时的他对中国股票市场充满了美好期望。

问:对股市的讴歌是发自内心的?

周:当时是发自内心的。那时候大家都赚钱,股市欣欣向荣,情况都挺好。

问:您现在回想一下当年您写《天下财富》时候的心情,再对比一下当下股市的现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周:我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我们的市场违背了健康证券市场的规律,它的发展方向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是我值得愤怒的主要原因之一。

问:您对现在的市场失望吗?

周:很失望,所以说我们才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批评它,揭露它,刺激它,促使它早日走上健康的轨道。我现在再写《天下财富》就不会这样写了。

问:您会怎么写?

周:我会把这个资本市场的原罪、血泪、制度性缺陷、给广大流通股东造成的灾难,都非常真实、客观地写出来。生活决定了我的笔该怎么写。

问:以后对股市,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什么样的期待?

周:当然我期待它是一个健康、健全的,既属于融资者又属于投资者的真正的市场。但是这个市场会往哪个方向发展,我不知道,这要靠我们的管理层、国资部门、上市公司和全体股民一起来努力。

问:您怎么描述个人对股市的感情?

周:我对股市是爱之深,恨之切。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篇7

感谢面试我的人力资源总监李总,谢谢您给了我这次实习的机会;感谢营业部总经理马总,谢谢您对我们实习生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感谢实习生团队带头人季总,谢谢您每天晨会上对我们工作的细致指导和尊尊教诲,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总,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和不厌其烦地解答我奇奇怪怪的问题的耐心,您的解答让我对证券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您的言行和工作态度让我无形中也懂得了许多简单而深刻的道理。还有有幸一起实习的伙伴们,和你们交流和学习,并肩作战的时光很充实,很快乐!

记得刚刚进入华泰的时候,公司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内部控制严格,招聘暑期实习生层层把关,严谨而高效率,面试成功后,还签订实习协议,。记得实习的第一天我们被请到华泰证券大厦进行上岗培训,请了华泰的高层老总们给我们讲话,并请业内专业人士给我们做培训,井井有条,培训严谨而不失活泼。下面是我从网上找的华泰的简介: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江苏省证券公司,1991年5月26日在南京正式开业。华泰证券是中国证监会首批批准的综合类券商,是全国最早获得创新试点资格的券商之一。XX年年7月,华泰证券在券商首次分类评级中被中国证监会评定为a类a级券商,2010年7月被评定为a类aa级,成为全国十家获此评级的券商之一。华泰证券旗下拥有南方基金、友邦华泰基金、联合证券、长城伟业期货、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和华泰紫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是江苏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已基本形成集证券、基金、期货和直接投资为一体的、国际化的证券控股集团雏形。

“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目的”是华泰证券坚持的服务理念。华泰证券拥有证券经纪服务、资产管理服务、投资银行服务、固定收益服务和直接投资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完善的专业证券服务体系,以及研究咨询、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等强有力的服务支持体系。XX年年,华泰证券在“高效、诚信、稳健、创新”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做最具责任感的理财专家”的品牌精神,得到了市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华泰证券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正在成长为具有核心服务优势和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首先是投简历,记得我是到截止日期那天才看到的招聘信息,本以为最后一天没希望了,后来还是在鹏鹏哥哥的鼓励下鼓起了勇气,凡事得勇于去尝试,才会让自己不后悔!(感谢鹏鹏哥哥!)

面试还算顺利,也结识了好几位一同去面试的南大同学。李总的和蔼、淡定、亲和力给了我很轻松的面试氛围。相信我充满概括力的总结和层次清晰的分析,一定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他总是给人一种谦和的感觉。我想人力资源总监都会是这种处世风格的吧。因为他的工作是和人打交道,协调好各种不同职位上的人的关系,让最适合的人到最适合他的岗位上。他以极具亲和力的姿态和员工相处,了解他们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配,让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另外和他的交流中发现他对公司原则毫不退让的坚持,他的措辞可以相当地无懈可击和圆满,没有任何窜空子的余地,似乎外交官的风范,他对公司立场和利益的坚决扞卫以及在细节上的灵活、人性化的处理,可见其素质之高,真让人深深敬佩!

值得谈的是季总,作为客户经理,他每天和各种各样个性的客户打交道,帮他们处理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还要管理我们这群不太懂事的实习生,可谓工作繁琐至极,但他总能处理地井井有条,他有几乎让每一个怒气冲冲的客户到他那谈完之后,笑眯眯、乐呵呵的回去的本事。他很注意说话的语气、措辞和分寸,并且很有自己的风格,他说一句话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语气可能把人说得发彪,也可能说得舒舒服服的,说话是一门艺术。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篇8

王叁寿为我们罗列出了四件对我国投资行业有着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第一,郭树清就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他颁布一系列新政对投资行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第二,投行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投行的收益处于波动期,为投资行业提供了不少人才,这对中国的投资公司有促进作用;第三,ipo停摆,2012年7月17日,中国大陆千万股民在网上大签名,强烈要求证监会停发新股、停止ipo;第四,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投资行业的影响比较大,从前几年的快速成长到遇到一些问题,给投资行业提供了一些反思的东西。

2012股债博弈,跷跷板向债券市场倾斜

2012年,上证综指基本处于单边下跌态势,12月初更是创下1949点调整新低。相反,债券市场延续了2011年的牛市格局,尤其是中低等级债券表现强势。可以说“股弱债强”很好地总结了2012年的总体格局。

谈到2012年“股弱债强”的现象时,王叁寿说:“在美国,翘翘板效应是债券市场、ipo(首次公开募股,以下均称ipo)、并购重组三方的博弈。在我国,跷跷板效应只是债券市场和ipo两方的竞争,并购重组还没有做起来,原因系并购重组收费太低。在国外市场,债券市场和ipo分列在跷跷板的两端,而并购重组在中间,不管债券市场和ipo怎样折腾,并购重组永远是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在国外,每年有70%左右的交易都是通过并购重组来完成的,债券市场和ipo在国外的交易量并不大。在我国,ipo和债券市场是一个跷跷板的两端,如果ipo走低,债券市场一定会出现向好的态势,当然往年也出现过股市和债券市场平起平坐的现象。债和ipo不一样,ipo只要过了会就会有人买,债有的时候发出去没人买,没人买的话,券商承销商就报销了。债一般是分两种,一种是按固定利率来卖的上市公司债,另一种是中小企业私募债,不管是不是上市公司都可以发。去年债券市场格外的火爆,原因是很多企业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这是债券市场的核心问题。”

王叁寿接着说:“去年7月份,债券市场的融资额度已经超过了ipo,跷跷板向债券市场倾斜。这里有两个原因导致债券市场出现大牛市,一是当企业经营业绩不理想,ipo市场也不行的时候,好多企业手里有钱,包括银行、集团、国企,他们会追求稳定的收益,其中债券是最稳定的。如果我们要排座次的话,债券是第一位的。投资者手中有钱的话,首先是还债,假如公司破产的话再进行清算股东收益。例如东方资产拼命的给一些企业借款,为什么他要把资产往外借,就是因为债是最稳定的。这就导致了所有保守型的资金全往里面扑。二是投行这个行业,如果ipo停摆,投行就没有进账,那么就必须得靠债券把市场做起来。做债的话,我们一般说的是上市公司债,现在有两千多家上市公司在那儿撑着,你找几家企业发发债,也能帮投行度过寒冬。”

“现在创业板发债不是很容易”,谈及创业板发债难的问题时,王叁寿表示,“创业板企业发债体量都不大,有时你会看到创业板亏损面比较大,创业板企业本身上市才一两年,这个时候发债,市场的接受程度会比较低。创业板企业发债会引发市场的联想,是不是创业板企业缺钱或没钱了。创业板企业容易死掉,如其亏损就什么都不剩了,一点利润都没有。现在创业板企业发债是需要监管层面和资本层面重视的问题。”

混业经营利于证监会监管违规经营惩罚力度小

2012被称为“创新年”,证监会颁布了约70项“治市”措施,新退市制度正式启动,Fii审批速度明显加快,中小企业私募债正式发行等。这些举措都在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去年8月,证监会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施行办法》和一些配套的实施细则,其中对券商资管业务扩大投资范围、放宽投资限制等有一系列新的规定。10月,保监会开闸险资投资。保险公司除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外,还可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机构的资金和能够识别并承担相应风险的合格投资者的资金。11月底,国泰君安、广发期货等18家期货公司获得首批资产管理资格。期货业的资产管理业务除可投资于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外,还可以投资于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央行票据等。除此之外,基金公司也可以投资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私募股权等领域。有媒体朋友认为,2012年,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进入一个战国时代,各类金融机构混业经营,资产管理产品投资领域不断扩大。

谈及各类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现状时,王叁寿说:“现在既然是把券商的混业经营放开了,至少可以看得出就像生小孩,婴儿的头已经出来了。目前按牌照允许的经营范围内,券商只有银行不能做。如果银行也向券商敞开怀抱,那么券商就什么都能做了。如果券商什么都能做,那么‘三会合一’就是必然的。前段时间,还有人在探讨,是不是符合规定的公司就可以叫某某证券公司?因为牌照的存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证监会想把很多管理权都抓在自己手里。举个例子,他为什么要让媒体公司上市呢?如果媒体公司不上市,这些媒体公司就归新闻出版总署管,上市的话,这些媒体公司就归证监会管。证监会现在就是这个态度,鼓励所有企业都上市。我前段时间听说券商可以搞理财了,而理财以前是银监会的事。券商在去年的理财规模暴涨,其实就是在和银行、担保公司、基金公司竞争。这是一个权力再分配的过程。从直系来讲,银行不是银监会的,但是证监会让券商搞理财,证监会就能管理理财市场。”

2012年,监管层披露了一系列证券市场违规案件。证监会重拳打击市场违规反应了其对内幕交易的“零容忍”。面对证监会对内幕交易的“零容忍”,王叁寿认为其惩罚力度太轻。他说:“郑拓们在美国做同样的事情,他们的罪过等同于抢银行,而在中国,他们的罪过等同于砸一台atm机。包括证监会对待ipo企业造假的问题也是一样,惩罚力度太轻,起不到太强的震慑作用。有些老板触犯相关法规,顶多也就是在监狱里面待个两三年,出来之后还是亿万富翁。在美国,做同样的事情,那情况就不一样了,至少得在监狱里面待个二三十年。证监会本身更多的是靠举报,他自己查的话还是比较轻的。”

“咨询+资本”是发展方向

面对2013年的前景,王叁寿说,2012年对于中国广大投资公司来说是一个反思之年,大家在思索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而把咨询和投资结合起来,应该是一个方向。

“中国的投资公司都在强调增值服务,其实增值服务就是咨询服务,而中国的投资公司基本上没有咨询公司。”在谈及中国投资行业的现状时,王叁寿如是说,“在全球做得好的投资公司都有咨询公司在后面撑着,例如贝恩资本、贝恩咨询。贝恩资本在全球掌管着600个亿的资产,为什么贝恩资本做得还不错,就是因为有贝恩咨询在后面撑着。贝恩资本投的项目越多,贝恩咨询所做的增值服务的空间就越大。金融史上最成功的产业投资机构之一――KKR集团手底下有一家在全球排前五的管理咨询公司叫博思艾伦,博思艾伦为KKR集团的投资项目做组织结构,流程优化。全球的资本市场不是单纯的投资,而是咨询加资本结合在一起的。在这方面,中国中信产业基金和弘毅投资做得挺好,他们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例如,中信产业基金投资‘西凤酒’,他们让自己的团队接管西凤的管理、营销、市场、策划、战略。只有这样做才能把被投的企业做起来,而且他们的咨询业务也可以从中收一笔钱。”

王叁寿接着说,大家都在愁眉苦脸说800多家ipo在审企业的问题,我们不妨来做一下加减法看看这个“堰塞湖”有多大的蓄水量。现在ipo企业在审数量已经达到882家,其中有150家是过了会没发的,去掉这150家还剩732家。现在在证监会排队的企业亏损的面积是20%到30%之间,刨掉这20%到30%的企业还剩500多家。证监会往年的过会率是80%,500家企业其中有20%被否,那么只剩下400多家企业了。现在证监会又分上交所深交所分开排队,剩下就没多少企业了。你一定要坚信一点,证监会有能力在2013年把这些企业消化掉。2012年是属于非典型的一年,这一年发生“堰塞湖”有三个要素。第一,十胜利召开;第二,二级市场询价机构不愿报价;第三,证监会的班子正在调整,在稳定是第一位的前提下,证监会不会主动去审在排队的企业,而是更倾向于等,等到2012年七八月份在这些排队的企业补个半年报,去年就有40多家企业因半年报而撤了材料,等到2013年再报个一季度的,又有一些企业撤材料,最后就只剩少数好的企业,这个时候证监会再去审就轻松多了。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篇9

论文摘要:证券市场的监管是国家规范证券市场的有效手段。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本文以最近被证券市场炒的沸沸扬扬的杭萧钢构事件为案例,谈谈作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的一点看法,寻求更好的监管中国证券市场。

一、引言

证券监管是指证券市场管理机构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对证券的发行、交易以及证券经营机构等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活动。多年来,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市场与市场主体的成熟与否与证券监管的成熟与否是相辅相成的。伴随着金融对外开放,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必将面临新的

机遇与挑战,而有效的市场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杭萧钢构事件充分说明了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已成为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

二、杭萧钢构事件

(一)事件概况

从2007年2月12日起,杭萧钢构(600477)就开始连续涨停,直至3月16日已经连续10个涨停(期间包括2次临时停牌),涨幅超过159%。其背后究竟怎么样呢?

2月12日到2月14日3个交易日,杭萧钢构连续3天涨停板,期间并无任何消息披露,直至15日因《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规则》中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价格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出现异常波动)临时停盘一个小时,公司公布了“公司正与有关业主洽谈一境外合作项目,该意向项目整体涉及总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00亿元”,而15日这一天公司的股票基本属于无量涨停。不论公司公布的消息的准确于否,真实于否,仅以上所说我们是否就应该好好的想想,为什么在上市公司没有任何消息披露的情况下其公司股票就能创下连续3天涨停?这其中是否就就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内幕操作?庄家在之前震荡

中就首先吸收好了筹码,之后就开始强力拉升?之后的连续无量涨停,到3月16日(之后就停盘至今)前后一共10个涨停板,尤其引人注目的是3月16日当天的成交量361451手(即3514.51万股,为平时成交量的3倍),成交金额为38831.15万元,其换手率达到了惊人的34.23%!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一天的换手率达到34.23%相信每个股民都知道这个意味着什么。是否庄家获利出货呢?的确,34.23%的换手率已经足够让庄家顺利出手持有的大多数股票,获利抽身。这些都值得我们这些中小股民仔细的思考一下,并且思考一下中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杭萧钢构的股票自3月19(星期一)起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临时停牌,中国证监会的高层人员透露说“哪天把问题说清楚,哪天才复牌”。为什么在上市股票都已经出现了10个涨停后有关部门才有所发现,才对其临时停牌,准备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在其股票出现异动的时候就有所表示呢?从这里我们应该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的有效性提出置疑。

(二)焦点关注

事件目前还在调查之中,事实的真相我们还无法过早的下结论。但是引人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安哥拉驻华使馆表示:从没有听过杭萧钢构这个公司。这是不是意味着杭萧钢构在开“国际玩笑”?其中对杭萧钢构巨额订单的质疑声中,长江证券及其两个营业部也成为关注焦点之一。据市场分析人士介绍,股票如果开盘即被巨量买单封住涨停,投资者买中机会非常小,类似于新股中签。因此,杭萧钢构的最佳买入时机在2月12日前或者2月12日、13日开盘时候。上海证券交易所2月14日公布了杭萧钢构2月12日到14日的交易信息,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市建国中路证券营业部的成交额名列前三个交易日累计买入金额之首,三日累计成交额高达以3563.87万元。同时有媒体报道,2月13日,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东方路证券营业部以1207.31万元的成交额名列当日买入席位第一名,而到了2月14日,累计买入额前五名的营业部中已经不见长江证券上海东方路证券营业部的身影。在杭萧钢构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3月16日,上交所公布数据显示,该营业部又以7970.63万元的卖出额名列当日卖出席位第一名。另外,长江证券曾接管大鹏证券,而大鹏证券又是杭萧钢构ipo的主承销商之一,现在长江证券两个营业部出现的这种巧合,为市场传言的“内幕交易”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三)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分析

首先,在二级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往往利用其资金优势、持股优势和信息优势,蓄意操纵股价,或散布虚假信息,引诱中小投资者跟风操作,致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损。由于缺乏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有效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比较欠缺。因此,证券的监管就缺乏有效行,使得有关部门不能及时的做好监管

工作。而且监管机构执法成本高昂,惩处缺乏威慑力,处罚结果执行难。在杭萧钢构事件中,我们隐隐约约看到了长江证券以及背后的庄家利用信息优势,蓄意操纵股价,散布虚假信息,并且在最后的时候引诱中小投资者跟风操作,在3月16日(临时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使得中小投资者跟风买进股票,致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其次,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的自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997年8月,深圳和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证券交易所既是中国证监会的监管对象,又是中国证监会的下属机构。这种关系使证券交易所在组织市场和管理市场方面丧失了应有的独立性,不利于确立证券交易所对其会员和上市公司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影响了证券交易所自律性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大大限制了交易所在市场发展、市场创新方面的引导与推动作用。

第三,监管人员是法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有没有足够数量的监管者、监管者的素质是否符合有效监管的要求,将直接影响监管能否及时到位以及监管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从现状看,尽管我们每年都在扩充证券监管人员队伍,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管水平,但目前证券市场监管人员的素质和数量还不能满足市场规模迅速扩展和证券业务日益复杂的现状。

最后,证券市场的监管过于依赖官方的监管机构,这是政府纠正市场缺陷的一种做法,但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这是因为,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政府并没有完全超然物外。政府更多的目的是把证券市场当成一个政策工具,或者是用以推动经济改革,解决经济改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帮助国有企业脱困;或者是促进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如利用证券市场调节宏观需求。这样,中国的证券市场就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市场在运行了。

由杭萧钢构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监管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监管力度还不够有效。并且其监管效率也十分有限,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也与国外发达的证券市场也有很大的差距。由于证券市场的高风险和市场监管的复杂性,呼唤着更高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尤其是对正处于转型期的新兴的中国证券市场,需要以更严格和有效的监管作为呵护市场的基本手段。

三、如何加强证券市场监管

总之,10年多来,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是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同样不容否认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还存在明显的甚至是严重的不足,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一)在信息披露制度上的市场监管

这需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统一的市场监管体制。杭

萧钢构事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要改变这一现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是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重要方式,临时报告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渠道,故应对上市公司上述三种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加以严格的审查。

2、加强对媒体信息披露的监管。媒体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内容缺乏权威性和可靠性,而且往往误导投资者;信息内容一般没有深度加工,信息大量重复,价值不高;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状况应该尽快得到重视并改善。

3、保证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信息分布的均匀性。证监会和交易所在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同时应建立信息即时公布制度,并保证信息传输的通畅性。

4、证监会应筹备建立全国性的中央信息系统,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均匀性。

(二)加强风险意识

与此同时还要强化风险意识,中小投资者跟风现象在这个事件中表现十分明显,看到庄家大单封住好几个涨停就盲目的尾随其后,结果受损失的还是投资者本身。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1、上市公司经营效率低下的风险。上市公司业绩是股票价值的基础,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低下,股市盈利过高,必然造成泡沫经济,这方面我国的股市存在潜在的危机。

2、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风险。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风险有资本金少、规模小、券商抵御风险的能力小、券商违规经营普遍(如为投资者透支、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风险资产比重小等。

(三)证券监管部门要要提高自身监管工作能力作为证券监管部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坚持在规范中求发展、发展中促规范的原则,完善证券管理制度。

2、进一步加强对证券中介机构和机构投资者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纪的市场行为。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篇10

今年暑假,经过重重关卡——简历筛选,面试考核,我很荣幸被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录取为暑期实习生,分配到公司旗下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也在公司的作为标杆性的营业部——止马营营业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在这短短4个星期多的实习生活,自然是收获颇丰,不仅对证券公司的日常工作流程有了实地的、细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一批有十几年的证券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在此,我应该称他们为指导老师),在与长辈们和同龄人的交流中以及自己的实习期间的耳濡目染和亲身体会,我对于证券行业有了一些颇深的认识。另外,这次实习经历也让我感觉到了自己今后事业发展的方向,也明确了自己当前的不足,以及自己需要在学校为未来做些什么。

感谢面试我的人力资源总监李总,谢谢您给了我这次实习的机会;感谢营业部总经理马总,谢谢您对我们实习生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感谢实习生团队带头人季总,谢谢您每天晨会上对我们工作的细致指导和尊尊教诲,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张总,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和不厌其烦地解答我奇奇怪怪的问题的耐心,您的解答让我对证券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您的言行和工作态度让我无形中也懂得了许多简单而深刻的道理。还有有幸一起实习的伙伴们,和你们交流和学习,并肩作战的时光很充实,很快乐!

记得刚刚进入华泰的时候,公司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内部控制严格,招聘暑期实习生层层把关,严谨而高效率,面试成功后,还签订实习协议,.记得实习的第一天我们被请到华泰证券大厦进行上岗培训,请了华泰的高层老总们给我们讲话,并请业内专业人士给我们做培训,井井有条,培训严谨而不失活泼。下面是我从网上找的华泰的简介:

"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目的"是华泰证券坚持的服务理念。华泰证券拥有证券经纪服务、资产管理服务、投资银行服务、固定收益服务和直接投资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完善的专业证券服务体系,以及研究咨询、信息技术和风险管理等强有力的服务支持体系。XX年年,华泰证券在"高效、诚信、稳健、创新"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做最具责任感的理财专家"的品牌精神,得到了市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华泰证券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正在成长为具有核心服务优势和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首先是投简历,记得我是到截止日期那天才看到的招聘信息,本以为最后一天没希望了,后来还是在鹏鹏哥哥的鼓励下鼓起了勇气,凡事得勇于去尝试,才会让自己不后悔!(感谢鹏鹏哥哥!)

面试还算顺利,也结识了好几位一同去面试的南大同学。李总的和蔼、淡定、亲和力给了我很轻松的面试氛围。相信我充满概括力的总结和层次清晰的分析,一定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他总是给人一种谦和的感觉。我想人力资源总监都会是这种处世风格的吧。因为他的工作是和人打交道,协调好各种不同职位上的人的关系,让最适合的人到最适合他的岗位上。他以极具亲和力的姿态和员工相处,了解他们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配,让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另外和他的交流中发现他对公司原则毫不退让的坚持,他的措辞可以相当地无懈可击和圆满,没有任何窜空子的余地,似乎外交官的风范,他对公司立场和利益的坚决扞卫以及在细节上的灵活、人性化的处理,可见其素质之高,真让人深深敬佩!

值得谈的是季总,作为客户经理,他每天和各种各样个性的客户打交道,帮他们处理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还要管理我们这群不太懂事的实习生,可谓工作繁琐至极,但他总能处理地井井有条,他有几乎让每一个怒气冲冲的客户到他那谈完之后,笑眯眯、乐呵呵的回去的本事。他很注意说话的语气、措辞和分寸,并且很有自己的风格,他说一句话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语气可能把人说得发彪,也可能说得舒舒服服的,说话是一门艺术。

而且,在每天的晨会上,他总能为我们觉得枯燥的工作注入鲜活的动力。说实话,在实习中,每天开晨会,对客户做电话营销及回访,账户清理,做创业板开户,前台支持……终于体会到现实中日常工作的单调和枯燥。其实,真实的工作就是这样,没有每天所谓的"新鲜".比如,公交车司机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同一条线路上,绕着一圈又一圈,只是每天旅客不同罢了;商场的售货员每天也在同一个小柜台前穿着同样的服装,说着同样的话,一年又一年;中国移动客户服务中心的小姐们每天都只是坐在电话机前回答着已经被问过上千遍的问题,只是声音不同罢了……"但你得在其中找到乐趣,摸索做得更有趣,更有效率的、更好的方法",季总如是说,比如,在账户清理的同时,看着那一页页发黄的客户档案,从明细程度和法文规范的变化,都能体会到中国证券行业的沧桑巨变,中国证券行业市场的逐步健全过程,窥斑见豹。再比如,准备一个记事本,开会时记笔记,有客户打电话来,记录好,将一天要做的事,条理清晰地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