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兽医心得体会十篇兽医心得体会十篇

兽医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6:44

兽医心得体会篇1

寿保乡畜牧兽医站王君

我是寿保乡兽医站的一名职工,一名普通的检疫员,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这段时间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学习,也参加了畜牧局组织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各位领导们对群教活动的辅导和现代畜牧业的展望,我受益匪浅,体会深刻。

一、要做好一名合格的畜牧检疫员,首先要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要遵守检疫的规章制度。要让人民吃上放心肉。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群众满意不满意、高不高兴是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每一个领导干部和职工都应该涵养亲民为民的情怀,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坚定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切不可让人民“恨铁不成钢”,更不能成为人民的“逆子”!

二、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切实感到:还是要学习,再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思想认识,才能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坚决实际困难;才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了解基层实情、掌握基层干部所思所想,关心基层期盼,解决基层困难,支持基层发展所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倾听基层的真实想法,对照检查个人思想和工作情况、切实整改提高。要把问政于基层、问需于基层、问计于基层,作为基本工作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谋划发展思路向基层求教、落实发展任务靠基层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基层评判,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创畜牧事业新局面。

兽医心得体会篇2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兽医工作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动物产品安全为目的,以健全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为重点,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治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逐步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稳定基层队伍,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市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水平。

二、我市兽医工作机构设置方案

(一)市级兽医机构

1、市级兽医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机构。成立*市兽医局(加挂市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牌子),为县级建制,隶属市农牧局,内设防疫科、监督科(加挂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兽药饲料监察所的牌子),履行动物疫病防制、动物防疫免疫监督、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动物检疫监督、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监督、饲料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局长由市农牧局主管兽医工作的副局长(市畜牧中心主任)兼任,设专职副局长(副县级)1名。

2、市级兽医技术支持机构。整合*市动物检疫站和兽医站,组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市兽医局,内设检疫科、防疫科、动物疫病检测室3个科室。履行动物防疫检疫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兽药饲料和动物产品质量检验等技术服务职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市畜牧中心加挂牌子,市畜牧中心现有建制、编制不变。

(二)县(市、区)级兽医机构

县(市、区)参照市兽医工作机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县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

(三)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l、按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乡镇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双重管理。根据经营性业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公益性职能,剥离兽药饲料经营、诊疗等非公益性职能。

2、根据预防免疫工作需要和畜禽饲养量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由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政府初审,经县(市、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和核发“动物防疫员证”后,由乡镇政府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监督指导下,承担预防免疫、疫情报告等防疫基础工作,并协助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产地检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服务。

3、大中型养殖企业、国有农牧场和其他动物养殖、屠宰、诊疗等相关单位配备的兽医、动物防疫员须经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证,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下,负责本企业动物防疫工作。

三、兽医队伍建设

(一)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培训、考核、认证辖区内动物卫生监督员、动物卫生检疫员、动物防疫员和兽医执业人员,努力提高动物防疫人员和兽医执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服务水平。

(二)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各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机构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凡从事经营性兽医诊疗和动物保健的兽医人员,在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专业经历的基础上,经培训考核,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后从业。

(三)加强各级兽医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各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具体编制员额,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人事、财政和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兽医工作的任务核定。其中,乡镇畜牧兽医站按每站2—3人配备,以保证工作需要。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的非专业人员要通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分流,退出财政供给。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兽医人员和非专业人员,要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按规定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四、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兽医设施、设备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有效的动物防疫体系。按照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对兽医工作的投入,重点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

(二)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认真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动物疫病防控5-10年规划,确定各类动物疫病控制消灭计划和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科学有效地指导和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经费及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纳入财政预算,劳务报酬补贴标准由县(市、区)财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承担的工作任务核定。疫苗购置、疫情监测、疫病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兽药、饲料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设立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

(四)强化收费管理。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规定依法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严格执行核定的项目和标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上缴财政。

(五)积极推行保险服务。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推动开展养殖业和动物疫病商业保险,并协调督促保险机构及时按规定进行保险服务。

兽医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2009年;体会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对兽医从业人员的一种准入考试,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1]。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对推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都做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既是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兽医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要求,更是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2]。2009年10月17日是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笔者参加了此次考试,并取得了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下面谈谈参加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体会,以为其他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生提供参考。

1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重要性

1.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新时期形势的要求,是国内兽医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标志

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目的是通过考试提高兽医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以为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人才保障。

1.2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执业兽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业兽医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兽医工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ww.lw881.com一方面,执业兽医通过开展动物疫病预防、诊疗和咨询等服务活动,减少因动物疫病引起的畜牧生产损失。另一方面,执业兽医通常是动物疫情的第一发现人或报告人,是疫情控制的主要力量,在动物疫病防控中起着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的前哨作用。

1.3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是我国兽医事业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推行执业兽医制度是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执业兽医的诞生,将对提高兽医队伍整体素质和从业能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在兽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4兽医是控制禽畜药物安全、药物残留的重要人员,需要受到尊重和重视,其从业制度也要得到规范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兽医工作将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执业兽医资格证成为进入兽医行业的“门槛”。同时,随着城镇居民饲养宠物的增多,动物诊疗、动物保健等机构的业务也会十分红火,其技术水平也会受到养宠市民的关心[3-4]。

2基础知识的储备

此次参加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笔者能够通过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个人认为前期的知识储备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此前参加了畜牧兽医大专自学考试,对全国首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学科内容并不生疏,如中兽医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传染病学等,因此勤奋学习积累各种有关兽医专业的知识十分重要。

3制订复习计划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综合应用共4科,知识涵盖15门学科。因此,必须根据时间制订一个复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复习相关内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是高效复习的书本,它紧紧围绕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将15门学科内容精辟概括。因此要想通过考试,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应最少看2遍并识记一些重点内容。这次考试从报名到考试只有3个半月的时间,合理安排好时间很重要。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把学习内容分成15门学科,每4d看完1门学科,紧接着用2d时间复习刚看完的那门学科,最后剩下时间则用来总复习,把15门学科重新复习1遍。

4题型分析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基础科目、预防科目、临床科目、综合应用4科,其中基础科目包括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法律法规;预防科目包括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临床科目包括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综合应用包括猪疾病、牛羊疾病、鸡疾病、犬猫疾病、其他动物疾病。试题基础科目中以兽医病理学和兽医法律法规2门学科的内容最多,主要是要掌握疾病病理变化和了解兽医行业执行的法律法规。试题预防科目中以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寄生虫学的内容最多,主要要求掌握细菌的结构、病毒特性、消毒方法、抗原抗体以及寄生虫的分类和防治。临床科目中以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兽医临床诊断学、中兽医学的内容最多,犬的手术试题内容占兽医外科学和手术学这门学科的比例最大,用中药方法治疗疾病最多。综合应用则以犬、牛、羊疾病为主。

5多做真题,以适应考试

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共4科,涵盖15门学科,都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分为4张试卷,每张试卷100道题,每张试卷分值为100分,4卷总分值为400分。4张试卷均为机读式选择题。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中的题型示例,笔者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资料练习,通过练习,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从弱项着手重点复习从而更好地适应考试。

6参考文献

[1]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2009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上、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200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兽医心得体会篇4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兽医工作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促进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对我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而我省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存在着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队伍不稳定、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因此,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准确把握国务院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本着“挖掘资源、整合机构、科学设置、合理配置、五级统筹、形成体系”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强化各级畜牧兽医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完善兽医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我省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省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一)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按照兽医工作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养殖业发展水平、动物产品生产消费情况,特别是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贯彻和执行畜牧、兽医、兽药、饲料、草业、兽医医疗器械行业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监督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负责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工作;负责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负责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畜牧业和草业的行业管理;负责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行业管理。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

市、县(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按照《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县(区)畜牧兽医机构编制调整的通知》(闽委编办〔2006〕120号)进行调整改革。

(二)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

组建省、市、县三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及兽药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上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对下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组建“福建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整合现有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所、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站、兽医工作站、动物检疫站等事业单位承担的兽医行政执法职能,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所,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为加强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保留福建省边际动物防疫监督总站,福鼎、诏安两个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高速公路同三线)的工作仍由该站承担。其余的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点)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市、县政府根据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统筹研究,适当配备人员和解决经费问题。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机构

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系统内的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及其资源,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组建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承担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推广培训、科普宣传、动物产品安全检测等工作;参与起草有关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负责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畜禽标识的组织供应。上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组建“福建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整合现有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所、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站、兽医工作站、动物检疫站等事业单位的兽医技术支持资源,组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四)整合畜牧技术推广机构

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系统内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资源,组建(或更名)省、市、县(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担畜牧业生产及经济运行分析;承担种畜禽监管、草地监理、畜禽新品种的评审工作;承担畜禽品种、畜产资源、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技术指导工作;承担种畜禽质量监测及遗传评估分析工作;承担畜牧、饲料、牧草、奶业的新技术推广、示范和培训工作;参与起草畜牧、饲料、草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上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对下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将“福建省畜牧兽医总站”更名为“福建省畜牧总站”,加挂“福建省草地监理所”牌子,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本着不削弱畜牧技术推广职能的原则,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站或育种站等机构和资源,参考省里做法,组建(或更名)畜牧站(加挂“草地监理所”牌子),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五)加强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根据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可按照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作为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派驻乡镇机构,经费由财政核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部署和日常行政事务由乡(镇)政府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兽药、饲料监督工作;承担公益性畜牧技术推广职能;负责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组织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到职责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到人。

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动物疫病诊疗服务、兽药饲料生产经营、畜禽饲养和销售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逐步使其走向市场。

(六)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

强化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在村两委中指定一名干部负责动物防疫工作;在每个行政村聘用至少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从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执业兽医人员中选聘,接受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由政府发放相应的津贴补助。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强制免疫和动物疫情观察、上报工作;负责畜牧业统计工作;协助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委托的其他工作。

四、做好编制核定、人员录用和分流安置工作

(一)编制核定

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含其管理的4个处)核定机关编制25名;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畜牧总站分别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2名、32名和22名。

市、县(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调整所需人员编制,由市、县(区)在现有机关总编制内调剂解决。市、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站的编制,按照机构编制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市、县(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参考省里做法,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意见,并组织实施。所需事业编制由市、县(区)自行研究解决。

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乡镇一级畜牧兽医站的专业力量,所需人员编制由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如畜牧业比重、畜牧业防疫现状、乡镇人口等因素)重新研究,配齐配强,确保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基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二)人员录用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原则上以现有畜牧兽医工作机构中的在编公务员为基础,凡空编需补充公务员的均应通过考试录用途径解决。

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等财政核拨经费事业单位在编制内补充工作人员,原则上按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通过考试考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三)分流人员安置

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和乡镇畜牧兽医集体人员,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其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分流人员创办经营实体,从事经营性兽医服务活动。

五、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官方兽医是指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有权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家将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要对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的兽医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并经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

(二)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是国际通行做法,是实现全面防疫、群防群控的基本保证,也是兽医职业化发展、行业化管理的具体要求。要对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进行培训、考试,逐步实行执业兽医资格制度,并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三)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兽医事务,跟踪研究现代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本地相关政策。

六、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将兽医工作的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兽医工作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建立科学、稳定的兽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管理、兽医执法监督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所需经费要按照国务院要求纳入各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动物产品安全检测、兽药质量及其残留监测和监管等工作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建立动物防疫应急储备制度。建立省、市、县(区)三级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对应急设施、设备、疫苗、药品、防护用品等有关物资进行储备,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省、市、县(区)三级应急防疫储备金,主要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疫情追踪与监测等疫情处理工作与强制扑杀补助。

(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生物安全和技术质量等认证、认可,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有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各地要按照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本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兽医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

一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它的存在对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民众身体健康、社会公共安全等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不论是在实际的服务体系改革中还是在学术研究中,农村畜牧兽医服务始终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而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比重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搞好动物防疫是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禽畜的防疫、检疫工作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是关系人们吃上放心肉,切断人畜共患疾病传播途径,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事。

二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

从近几年各地机构改革的情况看,改革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在改革中保持乡镇畜牧兽医站基本不动,其隶属关系不变、经费供给渠道不变、资产所有产权不变,重点从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在增强内部活力上下功夫,在增加服务功能上下工夫;二是将乡镇所有的七站八所合并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人员统一调配,资产统一管理,工作统一安排;三是职能分离,实行中心站与区域站管理,畜牧兽医行政执法、部分公益性只能由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药品、饲料销售等经营性活动实行社会化管理,原有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部分进入中心站,受委托承担产地检疫、品种改良等工作,并从事经营性活动。其中以第三种形式多在试点进行,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改革以后的积极变化主要有,一是促进了观念的转变,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二是出现了一些畜牧兽医体系新的组织形式;三是推动了基层畜牧兽医体系运行机制的转变,拓宽了服务空间,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方式。

同时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一部分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职能错位,同时精简过多,业务指导脱节,经费严重不足,资产流失严重,缺乏安置分流人员的配套措施。这些问题在一些地区影响了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的展开,其根源是对基层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地位和作用缺乏认识。

首先,基层的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担负了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公益性职能。现阶段,畜牧业生产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生产者素质较低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畜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草地保护、动物防疫等公益性工作效益极低,甚至完全是无偿的,是其他商业性组织不愿做也无法做到的,必须有公益部门来承担,这是目前全国的通行做法。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病虫害控制、农业科技人员和生产造作培训、技术推广个咨询、检验服务等工作,可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

其次,农村的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是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事关大局,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关系社会稳定。

第三,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没有稳定健全的畜牧兽医体系就没有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四,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是连接畜牧业生产与市场的桥梁。农民作为农村市场的主体,自身难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家庭型生产经营满足不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难以抵挡市场风险,无法合理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直接与农民接触,熟悉市场,了解农民需求,能够有效的引导农民开拓生产,真正得到好处。

三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1.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筹资机制。首先,中央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作战略性调整-财政资金应向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配套倾斜。这样使得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有了国家层面的财政资金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克服制度障碍。其次,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来平衡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乡镇政府由于财政困境,不能担负当地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所需的资金,而用于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基本上是转移性的,经过中央、省、市县、最后落实到乡镇,由乡镇政府具体操作,提供服务。第三、为防止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渗漏,应该加大专款专用的财政监管力度,建立透明、规范的财政转移制度,防止暗箱操作,以确保资金的最终流向,保障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正常供给。

2.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就全国各地该服务体系的改革里看,较有成效的管理机制,一般来讲是实行"以钱养事,定岗定责,公开招聘,动态管理"。将乡镇原来的畜牧兽医站所整体改制,实现人员身份置换,即由单位人转变为企业人,在改制后的服务中心实行竞争机制,进一步将人员分化,一部分成为公益的主体,获得政府财政用于畜牧兽医服务的那部分转移支付资金,另一部分人员则进行较为个人化的经营,每年除上缴中心外,其余的收益归个人所有。上级主管部门即畜牧业局对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有业务监督和指导的权利,并对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进行年度评估,决定现有服务人员去留,以及防、检疫人员的竞岗。

3.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服务模式。强化公益职能,放开搞活经营性职能。加强本地的防疫检疫力度,根据农民的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对农民进行防疫知识的宣传,进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讲座。在为农民进行治疗服务的同时,为其讲解该疫病的一般性知识,规范药品、饲料等市场,维护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兽医心得体会篇6

(一)建立健全规范、统一、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现行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由于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畜牧业经济管理、动物防疫公共服务、畜牧科技推广能力,促进畜牧业稳定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三)主要目标。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立科学、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动物卫生工作和畜牧业全面发展。

三、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体系

(四)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将市畜牧局更名为市畜牧兽医局(挂"市人民政府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牌子)由政府直属正县级事业单位调整为政府直属正县级行政机构。

县(市区)畜牧局更名为畜牧兽医局(挂同级人民政府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牌子)为同级人民政府承担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正科级行政机构。

动物寄生虫病防治管理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兽药药政、饲料行业的管理工作;负责动物产品安全和畜禽产品加工产业化发展的管理工作;负责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种畜禽管理、保护和利用畜禽遗传资源;负责草地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负责提出畜牧兽医行业投资计划建议、项目建设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畜牧兽医局的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畜牧、草地、兽医、饲料行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质量标准;拟订和组织实施畜牧、草地、兽医、饲料行业地方性法规、规章、发展规划、标准、产业政策、重大科技技术攻关措施;制定和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扑灭计划;负责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监督检查畜牧兽医项目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落实与使用;负责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科技教育、科技攻关和职业技术鉴定的管理;负责畜牧兽医行业的政务、经济、技术、市场信息管理和统计、宣传工作;上级畜牧兽医局对下级畜牧兽医局具有指导和监督职责。

(五)建立兽医行政执法机构。撤销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兽药监察所)市动物检疫站。副县级事业单位,归口市畜牧兽医局管理。

统一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市区)撤销兽医卫生监督所、动物检疫站。为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机构,副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同级畜牧兽医局管理。

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及饲料行业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

市城区动物防疫监督、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由区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城区动物屠宰及运输检疫、兽药饲料监督管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由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

(六)建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撤销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市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副县级事业单位,归口市畜牧兽医局管理。

统一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挂"动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牌子)赋予兽医技术支持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职能,县(市区)撤销畜牧兽医工作站、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副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同级畜牧兽医局管理。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的防疫、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负责动物寄生虫病的查、治、灭、管、防等重大技术措施的实施;负责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检测工作

相应工作由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市城区区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不承担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监测任务。

(七)建立健全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撤销市畜禽品种改良站、市饲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赋予畜牧技术推广职能,正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市畜牧兽医局管理。

统一设立畜牧技术推广站,县(市区)撤销畜禽品种改良站、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赋予畜牧技术推广职能,副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同级畜牧兽医局管理。

畜牧技术推广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畜禽品种改良及良种推广;负责畜禽品种资源的调查、监测;负责重大畜牧科技进步措施的实施。负责畜产品加工技术的推广;负责畜禽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及农民技术培训。

(八)切实抓好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要按照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要求。实行乡镇公益"以钱养事"新机制,省级财政"以钱养事"补助资金用于畜牧兽医公益事业的比例不低于40%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抵扣和挪用。要按有关规定迅速落实县市区畜牧兽医局派驻乡镇的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全额事业编制,确保事业经费足额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派驻人员要迅速到岗履行职责。县(市区)畜牧兽医局派驻乡镇的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拟定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药品及物资的计划,培训动物防检人员,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负责对重大动物疫病的诊断、检测和疫情测报;做好动物屠宰检疫、产地检疫、运输检疫;畜牧兽医新品种、新技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畜禽饲料安全使用的指导;对农民和养殖专业户的公共培训和信息服务。

每个行政村要聘用1名动物防疫员,切实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财政每年对每名动物防疫员的补助经费不低于6000元,从省级财政"以钱养事"补助资金和县级财政预算的动物防疫资金中列支。

四、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和工作能力建设

(九)科学定编定岗。确保工作需要。所需人员原则上从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新增人员或出现空缺岗位需补充人员,一律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或按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聘)

(十)合理安排分流人员。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依法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最低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资金及时到位。要鼓励和支持分流人员创办经营实体,从事经营性畜牧兽医服务活动。

(十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有兽医工作人员。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免疫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达到规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条件,并经过培训、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具体办法按上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十二)切实加强畜牧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五、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十三)建立科学、稳定的畜牧兽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技术推广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预防、监测、控制、扑灭、动物产品安全检测、饲料、兽药质量及其残留监测和监管等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部门预算管理,严禁"坐收坐支"

(十四)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畜牧兽医机构的设备、条件。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各类兽医实验室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达到生物安全和技术质量水平认证、认可。要按照全国全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本地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认真组织实施。要抓好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动物疫病诊断、防疫检疫、疫苗冷藏及交通设备,提高动物防疫质量。

六、切实加强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

兽医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基层兽医;防疫;体系

中图分类号:S85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2-0010-02

动物防疫是保障动物健康及其产品安全的一项系统性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大事。几年来。我国及全世界动物防疫工作正经受着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情的严峻考验。长期以来,我国畜禽总体规模大幅增加,规模饲养所占的比例增大,但兽医管理体制不完善,养殖水平不高。特别是动物防疫工作没有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而有根本的改观,从而导致疫病发生频繁,损失也很惨重。

初步统计,自1980年以来,从国外传入或国内新发现的动物疫病达30多种,在我国曾发生过的传染病有200多种、寄生虫有900多种,大多数疫病没有被消灭,每年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广大农牧民损失惨重。据估计,全国每年因动物疫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8亿元,因畜禽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浪费、防治费用增加等造成的损失更大。为此,在2005年5月14日,中国首次制定《畜牧法》。《畜牧法》(草案)于2005年5月23日提交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审议,这部法律旨在保障人畜安全,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法律不完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的趋势,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舒惠国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畜牧法》草案的说明时说,中国畜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缺乏严格的制度;种畜禽管理存在混乱现象:小规模分散饲养与动物疫病防治的矛盾日益突出;养殖者不按规定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中国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亟待提高;兽医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目前,中国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畜牧业生产总值为1217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6%。2003年中国从事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劳动力约1亿人,来自畜牧业的现金收入已占农民全部现金收入的30%以上。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运行良好的兽医管理体制。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基层兽医工作是畜牧业健康安全的基本保障。基层畜牧兽医站是畜牧安全的第一线,从根本上说,全国畜产品安全也要靠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一针一针地打,这支队伍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畜产品安全的全局。必须从理顺基层畜牧生产管理体制人手,将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公益和服务分开,精简人员,提高队伍素质。①基层兽医队伍情况:我国基层兽医队伍主要分布在乡镇畜牧兽医站,从事动物防疫、检疫、诊疗、经营等多种业务工作。乡镇畜牧兽医站在《动物防疫法》中被定位为“乡、民族乡、镇”的动物防疫组织。受到建国以来多次基层站改革,特别是目前进行的县、乡机构改革的影响,乡镇站的设置形式和职能发生了一些变化。据统计,全国现有乡镇畜牧兽医站39146个,共有兽医工作人员24.9万人,其中,检疫员109091人,占乡镇兽医总人数的43.8%,占全国检疫员总数的75.0%。兽医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3450人,占总人数的1.4%,大专、中专学历的分别占13.5%和39.6%。2001年,全国乡镇兽医人员经费人均财政拨款1973元,全国基层站检疫费收入65562.9万元,防疫收费71771.3万元,人均防疫、检疫收费5509元。全国还有28.6万名村级防疫员协助乡镇基层站的工作。②基层防疫体系的特点:a、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面临的两大难题。乡镇畜牧兽医站一方面担负着畜牧生产管理、动物防疫、检疫、行政执法等公益性职能,另一方面又实行着动物疫病诊疗、兽药和饲料经营等服务性职能。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得管理不畅,无法实施有效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面对农村成千上万的养殖户。承担着繁重的生产发展、卫生防疫、动物检疫等工作,相当于拿着“大刀长矛”打“海湾战争”,根本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动物疫情处理工作。b、由于动物防疫经费不足,防疫基础设施残缺,不能满足当前繁重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需要,制约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在很多地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一直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虽然属于国家设在基层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但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对基层站的投入几乎没有,加上队伍庞大,人员众多,有的站工作运转步履维艰,甚至面临破产境地。按照政策,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劳动报酬只有靠收取防疫费来解决,而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不富裕的现状。使得防疫收费难,使得这些人的劳动报酬没有保障,甚至有的乡镇政府还挤占、挪用畜禽防疫费。部分地区乡镇畜牧兽医站有30%左右的防疫劳动报酬被挤占、挪用。尤其是镇畜牧兽医站。房舍站址破旧简陋,无法购置、更新必要的器械设备。目前不少镇畜牧兽医站没有冷藏设施和消毒器械,对疫苗的防疫效果造成相当大的影响。c、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力量薄弱。据了解,我国基层防疫机构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些镇级畜牧兽医站不再单独设置。却仍然承担着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指导各村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监测疫情等职能。而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没有财政保障,要靠上级补贴和自筹来解决。兽医防疫人员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导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不愿到兽医站工作。由于缺乏“新生血液”,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培养、培训和再教育机制尚未完善,难以满足动物防疫工作要求,使得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日趋突出。

2 对基层兽医机构的改革要切合生产实际进行

对基层兽医站改革,本意是通过减少乡镇财政供养的基层事业单位人数来减少财政开支。减轻农民负担,但从目前各地实施情况看,基层在编在职兽医人员大幅度削减后,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基层在编在职兽医人员过少,难以完成本辖区内监测、防疫、技术服务等公益性职责。据调查,基层在编在职兽医人员大幅压缩后,山区一个规模在2万~3万人口的乡镇,在编在职的兽医人员约2人。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应承担的各项公益性职责。尤其是每年的畜禽防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过去由一批人才能完成,现在主要依靠基层在编在职的两个兽医人员进行,防疫密度很难达到上级要求。有的地区虽聘请有协防人员,但与在编在职的兽医人员相比,这些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责任心与在职时毕竟大不相同,因而难以保证防疫的密度与质量。另外,很多在编在职的基层兽医人员,工资并没有全额按时发放,自己仍然需要搞点经营糊口,难以长期深入农户,将全部精力用于履行防疫、指导等公益性职责,也使基层动物疫情监测、防疫容易出现漏洞。

(2)对基层兽医人员技术培训减少,乡镇“庸兽医”增多。基层兽医站改革后,乡镇大部分兽医人员都退出了编制,同时也退出了上级业务部门管理,这部分兽医人员接受业务知识培训的机会也随之减少甚至没有。近年来随着畜禽跨地域调运增多,新的疾病却在不断地发生与流行,防治措施与使用药剂也在不断地改进与更新,这些兽医人员随着知识的老化。对各种新发疾病的防治显得力不从心,逐渐沦为“庸医”,诊断结论错误、防治方法失当等现象时有发生。但此类失误,农户受知识水平限制根本无法察觉,因而造成的损失一般都会由农户承担。畜禽疾病如果久治不愈,很多农户只有靠更换兽医解决问题。

(3)养殖科技知识普及少,农户养殖畜禽防病意识淡薄。由于山区养殖户比较分散,农户大多数为附带养殖,养殖专业户很少,养殖人员技术素质普遍较低。养殖科技知识普及少。农户养殖畜禽防病意识淡薄,本来就是农村畜禽养殖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基层兽医站改革后,乡镇兽医人员被高度精简,部分在编在职的乡镇兽医站人员由于工资不能足额按时发放,还要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因而很少有人经常深入乡村为农户提供科学养殖与综合防病技术。许多农户养殖畜禽只知道有病花钱治病,不知道通过科学饲养、采取综合措施防病,还有不少农户不知道病死畜禽如何妥善处理,将病死畜禽乱仍乱弃,都导致农村畜禽病害易于发生、流行。

3 完善兽医机制改革,加强基层兽医防疫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1)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

兽医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存在问题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S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2-0264-01

一、兽医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1.对于改革的方向不明确

认识偏差大,将兽医建设改革简单为减少人员规模,加强基层设施建设。没有利用科学的理论来推动兽医体制改革。改革方向的偏移使得兽医改革在基层工作中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有正确认识到兽医改革的重要性,只立足于当前利益,缺乏对兽医长远发展的思考。

2.兽医基层防疫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产业链

生产与消费脱离,市场化程度低。而国外先进的基层防疫机制管理包括了饲养、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一系列过程,在我国的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工作中经常发生互相推脱责任等问题。兽医工作效率低、工作积极性差。基层防疫工作无法展开。兽医体制改革步伐太慢,当地政府也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疫情公示制度,由于没有健全的体制,部门间的分离导致了疫情的发现与防治,使得疫情扩大化、严重化。兽医体制改革中基层的防疫机制没有得到改善,使得改革的步伐也受到阻碍。

3.我国兽医体制落后

兽医机构常常是服务于当地的畜牧业部门,一个部门承担着多个部门的责任,这样造成无法更好的形式好职能。权责的分开使得工作效率低下,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防疫工作态度马虎。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管理体制。

4.兽医行业法律体系不完善

关于畜产品的安全、兽医从业资格证等都没有明确的法规说明。国家应该完善畜产品的卫生质量法、兽医从业人员资格、重大疫情防疫等等相关法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得基层防疫工作有效进行,让制度更好的落实,为兽医体制改革提供法律基础。

5.国家对于兽医体制改革重视的程度不高

在体制改革中国家对于相关的基层兽医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够。对兽医人员的编制、薪酬待遇问题都没有给予合适的解决。兽医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差异大、专业技能水平低、工作责任心不够。

二、基层兽医建设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1.加大基层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行政水平

对兽医体制的改革最重要就是通过改革加强兽医队伍的建设,除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人员培训、设备更新外,应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应尽的职能。通过改革使得兽医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使得各部门间的权责分明,逐步形成科学、透明、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于动物防疫的监督,整体满足我国食品安全及动物卫生安全的需要。政府部门做到真正重视兽医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更好的提高执法行政的水平,做到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监督兽医部门更好的完成工作。

2.形成规范,统一的管理机构

由于我国兽医体制的落后,兽医管理机构常常服从于当地政府的畜牧业管理部门。一个部门承担着多个部门的责任,这样造成无法更好的形式好职能。权责的分开使得工作效率低下,人员没有工作积极性,防疫工作态度马虎。未来兽医体制的改革方向是建立健全的机构,理顺各部门间的职责。准确定位工作的重点优化兽医人员队伍形成规范、统一的管理机构。肩负起基层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与监控职责。为国家食品安全及动物卫生做出贡献。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工作上对于动物防疫做到认真、负责。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工作效率。使得我国兽医机构能够更好的完成职责和目标。

3.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我国兽医队伍目前来说,高素质专业人员少、专门培训机构缺乏、兽医人员就业人数少,待遇低等等问题。上述问题都是改革的重点方向。一、国家应当引入竞争上岗机制,择优录取兽医从业人员,提高工作地位与薪酬;强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政府可以定期的邀请专家对当地兽医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委派兽医从业人员参加学术讨论。提高人员的素质,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4.政府发挥职能,加强领导组织能力

加大对于兽医工作的重视程度,采用公示制度,及时的让市民群众了解相关方面的信息。政府部门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的兽医机构购买先进的医疗器械,配套专业的兽医人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促进兽医体制改革工作的进行。

5.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指导思想

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有条不紊的进行改革,切忌求快、杜绝面子工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灵活利用马列主义加快建设兽医体制改革。

三、小结

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兽医从业人员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改革的推进。我国对于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了加强,人员素质得到了提高,政府对于基层的兽医管理也加大了重视的力度。兽医体制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正常发展的轨道,随着国家未来政策的支持,兽医体制将越来越完善。兽医体制的完善无益使得群众获得最大的好处,也使得世界为之闻声色变的动物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食品安全、当地畜牧业发展、政府GDp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秋仁.醴陵市兽医体制改革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动物检疫,2012,11:29-31.

兽医心得体会篇9

民国时期,畜牧兽医的授业教育也较为广泛地存在着师徒授业的传统教育。徐州雎宁一带的畜牧兽医,多通过传统的收授学徒来开展兽医医术的授业教育。凡是愿意跟随兽医师父学习和从业畜牧兽医医术的,不论其年龄长幼和出身尊卑,都可以拜师入门。兽医学徒在正式拜师之后,往往由兽医师父赐予学名,以使兽医学徒不忘其恩师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这一地区的畜牧兽医,对于如何防治牲畜瘟病,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医术秘方。但是,他们在平时对其学徒所进行的畜牧兽医授业教育中,却不曾涉及此类内容。直至兽医师父行将年老之时,他们会逐个对其学徒进行畜牧兽医医术的授业考查,通过各种严格的考核,进而最终确定要将自己的医术秘方或毕生的兽医行医心得,传授给哪位弟子。当时,徐州雎宁一带的畜牧兽医,正是通过这种传统的兽医师徒授业教育来使其兽医医术延绵不断。汉中宁强地区的畜牧兽医,也多是通过师徒授业的传统兽医教育来延续他们的兽医医术。这一地区的畜牧兽医对所收授的学徒,要求较为苛刻。他们要求拜师学习兽医医术的学徒,体格必须健壮,反应必须敏捷,且能够对所传授的兽医医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一些悟性较高、入门较快、接受能力较强的兽医学徒,该地区的兽医师父会在其兽医授业教育中着力栽培,以使他们能够得到自己的医术真传。然而,对于那些性情顽劣、天资笨拙的兽医学徒,兽医师父多不会再对其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畜牧兽医授业教育。因此,当时宁强地区的畜牧兽医,以其极为严格的兽医师徒授业教育,不仅保证了他们的畜牧兽医医术能够代代传承,也确保了宁强兽医的诊疗技术能够不断提高。宁强兽医所进行的师徒授业传统兽医教育,成为民国时期畜牧兽医教育的一个突出典例。廊坊文安畜牧兽医在其所进行的兽医师徒授业教育中,很是看重对其学徒进行兽医的门规教育。该地区的畜牧兽医在收授学徒时,先向其学徒传授本门兽医的门规,要他们能够熟记于心,其后才会向他们开展传统的畜牧兽医授业教育。凡兽医学徒违反本门兽医门规,兽医师父将按该地区兽医的传统惯例,对其处罚或清出师门,以此来保证自己兽医医术的受业者忠实可靠。此外,民国时期两湖地区的畜牧兽医在其传统的兽医师徒授业教育中,有着一套极为讲究的拜师仪式,包括祭拜祖师牌位、跪拜兽医师父、接受师父训诫、进行入门起誓等复杂程序。云贵地区的畜牧兽医,则是根据兽医学徒对其所传医术的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分阶段地开展传统的兽医师徒授业教育。具体来说,有初期的兽医常识教育和在此基础上的牲畜疾病症状诊断、采配草药、针灸解剖等兽医医术教育,以及进一步的畜牧兽医医理教育等。以上对民国时期畜牧兽医教育中祖传授业教育和师徒授业教育这两个方面的传统畜牧兽医授业教育进行了简要概述。总体来看,当时传统的授业教育在我国畜牧兽医教育中,仍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畜牧兽医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

民国时期,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中,学校的专业教育居于主体地位。具体来看,体现在畜牧兽医的专业理论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方面。

2.1专业理论教育关于民国时期学校中畜牧兽医的专业理论教育方面,当时由江西省畜牧兽医教育管理部门所颁布的《兽医学校教育细则》中规定,有畜牧兽医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专业主修学科理论教育和专业辅修学科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内容。兽医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有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药物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其专业主修学科理论教育有家禽学、畜产学、相马学、马政学、铁蹄学、蹄病学等;而专业辅修学科理论教育,则包括马匹外貌学、牲畜卫生学、寄生动物学、外科手术学、内科诊断学、外科诊断学等。北平兽医学校在其所开展的畜牧兽医专业理论教育中,在加强对兽医学员的各种兽医学科理论教育的同时,还特别增设了国文、英文、德文、日文等兽医学科语言类的专业理论教育以培养兽医学员能够阅读各种兽医文献的能力和熟练运用各种语言进行兽医学科专业表述的能力。该校还面向其兽医学员进行物理、化学、农学,甚至包括总理遗教等思想政治类学科的专业理论教育。而其目的则在于促进兽医学员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达到当时国民政府对畜牧兽医人才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当时,国民政府为发展西北地区的畜牧事业,在甘肃兰州创办国立兽医学院。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为该兽医学院所制定的教育章程中,要求畜牧兽医的专业理论教育除基本的兽医专业学科理论教育外,还应包括昆虫学、胎生学、调剂学、病理学、细菌学、眼科学、免疫学等兽医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教育,以及兽疫论、家畜论、牧马论、畜产总论等较深的专业理论。由此也可以看出,该国立兽医学院所开展的畜牧兽医专业理论教育是较为系统、科学的。此外,当时的高等畜牧兽医学校专业教育中,还在向其兽医学员所进行的专业理论教育方面开展了许多具有前沿性的畜牧兽医学科专业理论的教育。比如,20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商品检验局和上海市卫生局联合创办的上海兽医专科学校,就在其兽医专业理论教育中增加了豚学、生理化学、药物调剂学、病理解剖学、兽医警察学等新兴的畜牧兽医学科专业理论教育。而当时的中等畜牧兽医学校专业教育中,则依据当时社会的需求,适当地扩大了应用性兽医学科专业理论的教育。以浙江金华实验农校为例,该校就在对学员的兽医专业理论教育中,增加了不少诸如羊学、牛学、马术、兽医勤务、病马看护法等应用性较强的畜牧兽医学科的专业理论教育内容。

2.2专业实践教育关于当时学校畜牧兽医的专业实践教育方面,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科对此开展了多种颇具兽医专业特色的实践教育。该科系结合兽医学员所学专业的特点,将其学员划分为不同的兽医专业实践组别,分别进行蹄铁实践、病理诊断实践、药物调剂实践、细菌识别实践、内科诊断实践、外科诊断实践、牲畜生理卫生实践、牲畜粪尿血液检查实践等较为简单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还有生理化学实践、外科手术实践、牲畜解剖实践、牲畜内脏组织实践、牲畜肉乳检查实践、农牧场实地考察实践等较为复杂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内容。该科系通过划分兽医专业实践组别,有针对性地开展畜牧兽医的专业实践教育,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兽医学员的专业实践水平,还进一步善了当时学校中的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当时由国民政府在西安所筹设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则通过组织该校的兽医学员参加兽医院的实际诊疗活动,来加强畜牧兽医的专业实践教育。该校规定,在进行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期间,学员必须在每月初向学校具体汇报上一月自己在兽医院所开展诊疗实践的状况,将诊疗牲畜所患疾病的名称、诊疗牲畜的种类和头数、具体的治疗情况,以及实际的诊疗效果,一并详细报告。该校还会根据兽医学员所上报的兽医院专业实践情况,明确兽医学员在实际的诊疗中,对于那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尚存不足,又在那些诊治环节中存在疏忽,进而就这些方面加以强化,以使对学员所开展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更为全面。当时国内的兽医学校还往往同国外的兽医学校联合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比如当时的一些兽医学校每年多向德国柏林兽医学校选派若干名优秀兽医学员,让他们同该校的兽医学员一起进行各种兽医专业实践。应当说这既拓宽了国内兽医学员的专业视野,也是对当时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所存缺漏的补充。此外,民国时期位于福建永安的福建省立农学院畜牧兽医系,饲养有各种专供兽医学员实验所用的家禽牲畜,以便于通过兽医专业实验来对其学员进行专业实践教育。还有山西铭贤学校的农工专科,专门为进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筹建了专用的实习室。其中不仅有各种仪器设施和器官标本,还有丰富的兽医专业实践指导书籍,极大便利了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的开展。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在当时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中发挥了突出的主导作用。作为当时我国畜牧兽医教育的主体,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无论是在其专业理论教育还是专业实践教育方面,均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对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

3社会畜牧兽医业余教育

民国时期我国畜牧兽医教育中,社会畜牧兽医业余教育起着较大的辅助作用。总体而言,该方面的畜牧兽医教育集中在技能培训教育和牧医科普教育方面。

3.1技能培训教育对于民国时期社会畜牧兽医业余教育中所举办的兽医技能培训教育方面,江浙一带多会在暑期面向社会开办有各种畜牧兽医业余技能培训班。就其培训的期限长短而言,有为期一旬或半月的兽医业余技能速成班,还有为期一月或一月有余的兽医业余技能养成所等;就其培训的兽医技能来说,有牲畜口病疗法、蹄病疗法、骨折诊治疗法、肠胃炎症疗法、急慢性鼻腔炎疗法等一般性的畜牧兽医技能,也有牲畜骨软症、皮鼻疽、犬赤痢、肩跛行、湿疹诊治、暑疹诊治、腹水诊治等要求较高的畜牧兽医技能。该地区通过开办多种畜牧兽医业余技能培训班,利用暑期的业余时间,来强化对畜牧兽医的技能培训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畜牧兽医的诊治水平,同时也是对当时正规化的畜牧兽医技能教育的辅助和完善。当时赣南地区还在社会中开展了许多专门面向农村的畜牧兽医业余技能培训教育。如当时在赣南地区存在有很多的畜牧兽医业余技能集训班,其培训和教育的对象均是农村兽医。这些社会上开办的兽医技能集训班,一般会在每年秋后的业余时候,开始对农村兽医进行各种技能培训教育。而就其所培训的技能来看,也多是如何防治牲畜感冒、口鼻炎症、跌打创伤等普通的家畜疾病疗法。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类社会上所开展的针对农村兽医的业余技能培训教育,也有力促进了该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还有两广地区通常会在牲畜病害多发的初春,在社会中举办各类畜牧兽医业余技能培训教育。如当时两广一带在社会上所开办的畜牧兽医业余技能训练班,就利用初春的业余时间,对当地的畜牧兽医加强防疫方面的技能培训教育。这对于有效防治各种牲畜病害,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此外,当时的中央农业实验所畜牧兽医系主任程绍迥还亲自在川、黔、鄂三省交界的许多地区,面向社会开展了多种畜牧兽医业余技能培训教育。如由他在当地社会上所开办的牛瘟防治培训所,就专门抽出业余时间,对当地的畜牧兽医进行防治牛瘟方面的各种技能培训和教育。当时知名的畜牧兽医专家张范村也与其同行,在社会上举办了一些业余的畜牧兽医技能培训教育。比如他在粤南社会中所倡办的兽疫防治人员训练班,就是其中的代表。张范村在当地社会上所倡办的这些训练班,不向前来受训的畜牧兽医收取费用,而专在业余时间就怎样防治兽疫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教育。

兽医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高职畜牧兽医课程改革注重实践

高职教育历年来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各行各业为社会贡献出了自己那一份重要的力量。畜牧兽医专业作为为社会输送畜牧兽医人才的重要专业,这门专业的课程的重要性是不容人们忽视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既需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拥护国家和党制定的正确路线,也需要形成良好的道德文化素质,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当前,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畜牧兽医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更是受到了社会的重视,而与此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畜牧专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高职教育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一、紧抓学生的理论知识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工作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要想达到这些目标,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狠抓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高职教师认为最重要的任务是实践,因此学生的理论学习不是重点,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方面,这种看法也是非常偏颇的,它和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观点分属于两个极端,都是比较片面的观点。笔者认为,畜牧兽医专业的改革需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应该忽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掌握能力的培养。

第一,高职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畜牧兽医的理论培养工作。畜牧兽医专业具有特殊性,这个专业的学生以后面临的群体主要是动物,学生需要全面了解动物的身体构造,了解动物的生理和病理学,因此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需要学量跟动物生理和病理有关的课程。例如学生需要学习《家畜解剖生理学》、《动物疾病诊断技术》、《猪病诊治实务》以及《禽病诊治实务》等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能够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较好的掌握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疾病诊治的具体情况,了解动物的身体结构,理解了动物的病理,这样在面对具体的动物常见病时,学生才能知道如何准确的进行治疗,由此可见理论知识的重要之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反复强调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紧迫感,避免因学生的不重视而使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最后使学生的基本业务知识不熟悉,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做好学生的理论培养工作,高职教师还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制力,使学生在专业课堂中注意力更加集中,这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理论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

第二,要求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高职学生的年龄大多较小,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并没达到成熟的地步,因此学生的学习还需要教师多加引导。畜牧兽医专业本身涉及的领域比较大,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容显得较为复杂,如果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去进行教学,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高,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高职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高职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照顾到这种情况,尽力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情况,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同时,这种方式也能革除传统教学中教师填鸭式教育的弊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激发。总的来说,高职教师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专业理论知识,间接地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得到培养,最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同时让学生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改革与实践当然离不开实践的参与,除了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之外,高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需要有效的结合理论和实践,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实验来升华学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来升华已储备的理论知识,俗话说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期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教师在讲解猪常见的消化系统病诊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运用现场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选择在实训室和动物医院等场所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诊治猪的胃肠炎和肠便秘问题。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实物,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出现消化系统病症后猪的症状。

此外,为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高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加大实验教学的比例,在解剖课上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使学生对家禽的生理构造更加清楚,这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挖掘,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够得到加深。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高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饲养动物的活动中来,让学生更加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学生更加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了解自己的工作前景。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的畜牧兽医专业改革和实践,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去进行教学,紧抓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期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琼,刘鹤翔,欧阳叙向.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及专业改革探索研究[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