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十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十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7:2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篇1

【关键词】教学改革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电工与电子、电力控制与信息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宽口径工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电气信息基础知识,在电气工程与信息领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工与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电力拖动与控制、电机控制。就业方向为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控制、信息处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器设备研制等工作,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可攻读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二、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分方向设课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对机械、电子、信息、经济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课程体系设计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用为宗旨,注重掌握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培养训练,加大实践训练比重。具体实施中,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使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构建多个专业方向,使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顶岗能用,体现创新的高职教育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业过程控制与分析,解决强弱电并举的宽口径专业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改变教学法,实施系统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某一门课的过程中总会有一种疑问,这门课程学了到底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目的和方向,而系统教学法为学生解答了这个疑问。系统教学法是基于一个真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系统,从系统的角度去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就会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渗透性,强化学科知识的系体化。系统教学方法在课程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紧扣培养目标,按岗位需求目标来设置课程,整合课程的内容。如要培养一个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护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操作人员,将以类似的生产线作为一个系统,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去讲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知道所学知识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始终以一个系统为起点,所有的知识点的学习都是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讲解,即由整个系统到某个局部,最后再回到整个系统的教学方法。

(三)利用“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实践“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100年久经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我院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加强了同社会的联系,千方百计寻求并依托行业、企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合作办学,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工学结合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湖南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合作,教师进入公司学习培训,公司的文化理念和空调专业技能提前弓l入。每年毕业生中只要符合公司要求,则全部进入公司再进行三个月强化训练,合格即成为空调运营工程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和基础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实践,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监控,企业对人才质量进行目标评价;双方实现设备设施、技术信息与人才资源的共享,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咨询和智力支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担任兼职教师或指导学生实训。在教学过程中与企业紧密结合,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管理。

总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的教学大纲、授课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完善。高职院校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因为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能够直接参加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而这些人员确实需要具备更多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才能在人才竞争的社会里立足、发展、生存,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那么,我们高职院校的发展将会前途光明。

参考文献

[1]王倩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变频一拖多中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空调技术专题.

[2]李文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4.

[3]肖宏志,刘一兵.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国电力教育,2009-2.

[4]卢艳.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9-4.

[5]王春峰.系统教学法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科技资讯,2008(3).

[6]黄建科.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63-02

abstractinthispaper,theelectricalautomationworkandrelatedprofessionalabilityareanalyzed,providesbasisforelectricalautomationspecialtytalentstrain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Keywordselectricalautomationmajor;jobs;professionalability

1我国自动化专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很早就开始对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但开展专业教育真正走进学校却比国外要晚。这也是后来我国这一领域的后备人才不足,与其他国家产生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来进行经济建设。有了国家的支持,一些大学就设立了自动化技术专业和研究所。改革开放后,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迅速,接近90%的高校开设了自动化专业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

因为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的适用性比较广,所以学习这些专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一般高校自动化专业每年的招生量都有200~300人,学历性质也由专科到博士不等,形成人才培养的梯级教育模式。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因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性强,和本科教育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相比,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动手能力和实践知识的训练,在校学习期间经常通过实验、实习、考证、工学结合等方式模拟生产过程进行训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快地胜任岗位和适应职业要求。

虽然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占有一定的优势,但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是多元化的,除了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外,还对人才的合作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发展能力、综合能力等提出要求。因为现代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一个专业知识扎实却无法与人进行良好沟通合作的人也不是企业欢迎的对象。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必须对相关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使之更具社会竞争力。

2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应着重加强技术技能的培养,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电气自动化的基本技能,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开发、运行、设计和维护及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具备电工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单片机技术、机械制图等较宽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主干学科包括电气控制工程、电子测量工程和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制图、电子测量技术、机械基础、电机与拖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变频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等[1]。

3电气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有前景的专业,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待遇丰厚;二是电气自动化涵盖面广,现代技术中的工业、农业、商业、国防等都与自动控制技术密不可分。它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支柱,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自动化水平还和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传统工业还较为落后,国家现在鼓励技术改造,使我国工业技术能够多样化和智能化。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提高众多产业技术水平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快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学生就业率高。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主要在电气控制、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自动化等方面,涉及的工作领域也很宽阔,有电气公司、船舶、航天、科研单位、设计研究院、工商、通信、外贸、金融系统、工矿企业等多种领域[2]。

4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从业的十几家企业进行调查以及对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总结出电气自动专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要求如下。

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岗位

1)仪器仪表的安装检测与维护;

2)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

3)电气设备自动化设计与技术服务;

4)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改造设计。

工作任务分析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见表1。

电气自动化岗位职业要求

1)具备对仪器仪表的安装检测与维护能力;

2)掌握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核心的自动控制技术;

3)具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设计开发、技术管理、调试维护能力;

4)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有遵守行业规范的工作意识和行为意识;

5)沟通及表达能力强、动手能力强。

职业能力分析对电气自动化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如表2所示。

5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领域构建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领域分析如表3所示。

6结束语

高职教育和一般的专科和本科教育是有所不同的,它除了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外,更加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是针对电气工程师岗位进行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强,比一般的专、本科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社会就业等方面更有优势和竞争力。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是多元化的,因此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篇3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电气技术应用协作组对常州、苏州、盐城、徐州丰县及周边地区机电装备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企业对人才及岗位需求的第一手数据,确定机电装备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

二、调研思路与内容

(一)调研思路

首先成立专业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然后确定本专业的调研流程、调研方式、调研对象、调研方法,收集相关原始资料。

通过现场观摩、员工采访、座谈会等调研形式,与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部分毕业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以及非正式的交谈和电话交流。

(二)调研内容

1.企业近几年对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

2.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4.企业认为学生最应掌握的岗位能力。

5.毕业生、用人单位对课程设置的要求。

6.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是一个专业口径较宽的专业,与该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不仅数量多、地域分布广,而且规模、层次各异。如常州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常州特种变压器有限公司、博世力士乐(常州)有限公司等都拥有大量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信息化社会所孕育的高新技术大踏步进入制造领域,各企事业单位通过对工业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和引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创造经济效益。这些企事业单位使用的生产设备和主要技术多采用引进与自行开发相结合。因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高技能人才的岗位需求量也日益扩大,这些都将促进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企业调研情况

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调查显示,考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文凭因素的企业占22%,考虑高职高专学历文凭因素的占30%,考虑中专以下学历文凭因素的企业占48%。这说明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是技能技术能力,特别是那些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特别受企业的欢迎。生产一线或岗位管理人员需要的多是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相比之下,企业对学历文凭因素的考虑逐渐淡化。

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当被问及公司在什么岗位上急需人才时,技术职位占45%,其次是销售职位占22%、管理职位占22%、其他占11%。

证书是反映毕业生能力的硬件条件,也是学生心目中企业挑选人才的量度之一。从调查可知,企业特别看重各种证书的占22%,对证书比较认可的占33%,认为证书无所谓的占45%。

四、调研结论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分解目标框架构建

1.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电气工程图制图和识图的能力;

(2)具有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熟练操作和使用的能力;

(3)具有自动化仪表选型、安装和维护的能力;

(4)具有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能力;

(5)具有电气自动化设备组件调试、设备联调、故障分析和排除的能力;

(6)具有电气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能力及售后技术服务等能力;

(7)具有一定的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以及社会表现能力;

(8)具有一定的英语翻译、技术文献资料收集与查阅、继续学习的能力;

(9)具有机械制图、识图以及机械装配的基础能力;

(10)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掌握以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为主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了解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3)掌握电机、电力拖动和电气控制设备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分析方法;

(4)掌握编程控制、单片机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分析方法;

(5)掌握电气控制线路安装图阅读的方法;

(6)掌握自动化设备分析与性能测试、故障分析与排查、组件调试与设备联调、技术改革的方法;

(7)掌握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的方法。

3.素质目标

(1)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文明行为习惯;

(3)养成爱岗敬业、遵守纪律、一丝不苟的优良职业道德;

(4)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具备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8)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岗位实境、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服务于江苏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1.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与“岗位实境,学做合一”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2.建立完善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3)以工作实践为起点。

(4)以工学结合为抓手。

3.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环节。聘请企业工程师、能工巧匠给学生授课,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管理、专业技能。

4.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设施完备、设计合理先进、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坚持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使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都有校企合作项目,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把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放到企业中进行,真正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课程中引入企业工艺流程和工作项目,聘请企业骨干指导实践教学。

5.吸纳企业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

组织协作组内专业骨干编写课程仿真实训软件脚本,寻找优秀企业开发教学软件资源。

6.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维修电工高级工培养目标以及对职业岗位的教学分析,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将所有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模块和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块。

文化基础课模块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德育)、哲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液压与气动、变流技术、检测技术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篇4

关键词:专业气质电子电路安装中高端人才培养教学探讨

专业气质是职业人员专业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在职业劳动过程中所显示出的稳定的专业特点的典型职业心理倾向,它透过专业心理的内在能够散发出文化底蕴、知识内涵、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形成特有行为习惯。专业气质通常o自身和他人的信心带来一定的影响,是职业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专业气质能提高职业技能的自信心和感染力,并且促进专业技能知识与专业气质相互作用,对提高学习兴趣和质量能产生质的促进,并使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成功的喜悦,是学习专业技术能力的学习动力。在健全职业能力人格和提高专业技能过程中,笔者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旨在准确抓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特色的量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身上专业气质的质变。

职业教育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依靠现代职业教育结构、模式改革,培养与市场匹配的职业人才,形成重视职业技术能力的社会氛围,促使中国制造、中国装备质量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缩小国内外中高端产品质量的差距。职业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稳定的职业心理倾向和职业底蕴、职业内涵、职业素养,并综合形成特有的职业感染力,透过专业气质的散发达到符合中高端职业市场需求。《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是技工院校机电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骨干课程,特点是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非常强,属于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重要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职业技能透过专业气质散发出高品质信息,是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作为专业气质的根基

基础知识包含了文化基础知识、综合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包括了语、数、物、德、体等科目。这些基础学科虽然与专业技能联系不大,但这些基础学科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常识、逻辑思维能力、价值取向,为职业技术和科学成就奠定基础。综合基础知识包括了计算机、职业生涯、心理健康、职业礼仪等,这类知识能引入CaD专业绘图、专业工作体验、专业心态健康发展。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了材料学、电工基础、电磁学、机械基础等直接为《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提供基础的知识,是承载《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必要条件。

基础知识凝聚是专业教学中应当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学工作者具有多年专业浸润浓郁的专业气质,并自然释放出专业气质,使其弥漫整个教学课堂。基础知识在现有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未能引起重视,但只要科学地找出其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扎实基础知识底蕴作为专业气质的根基,就能达到以基础知识作为专业气质根基的需要。

二、专业知识内涵作为专业气质的内核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中的专业知识,涵盖了电气元件基本知识、放大电路分析、直流电源应用技术、数字逻辑电路、数模转换技术等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作为内涵,孕育着专业气质,从基础知识开始循序渐进积聚专业知识的内涵,通过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直流电源稳压原理、数字逻辑电路等知识内容的传授,让学生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内涵。数模转换作为技术联合的桥梁,从另一个视角中获取专业知识的内涵,在一点一滴的积聚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特性,并以一种专业气质稳定下来。

电气元件基础知识是专业知识内涵的根基,由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材料、特性、功能、应用场合等基础知识组成。每种元器件的特性尤为重要,例如电阻的限制电流、调节电流特性对电子电路起到约束作用;电容的能量存储特性是在电子电路中建立电场提供能量;电感的电磁感应作用是电子电路中建立磁场提供能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和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等都是电气元件基本知识的重点,它们作为专业知识内涵的基础加以积聚,只有在专业基础知识上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使专业知识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它们又以专业知识内涵的形式,逐步形成专业气质的基础。

放大电路分析作为《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之一,属于一种常用的能量放大电子技术。这一内容作为专业技术知识的重要内容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以专业知识内涵进行沉淀。通过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可了解到其利用电气元件基本知识发展成专业知识的内涵,它是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至较强的电信号来控制较大功率的负载。静态工作点分析中的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和动态工作状态分析中引入微变等效电路将非线性问题经过微小变化等效成线性问题来分析解决,达到简化电路复杂性的目的,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内涵,实现以专业知识内涵强化专业气质,以知识内核的形式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又以气质的形式内敛成内核。

直流电源《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之二,是属于一种常用的应用技术。作为专业知识内涵的重要内容,它以实际应用技术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应用实例来剖析教学内容。分析从电网获得交流电开始,经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逐步变成稳定的直流电源,对电子电路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并最终悟出其工作原理。该课拓展各种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子电路专业应用技术,认识不同电路的特点,合理运用专业知识,组成合适电路应用于实际工作场合,从专业知识获得内涵达到强化专业知识内涵的目的。

数字逻辑电路是《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主要知识内容之三,上述的放大电路分析、直流电源是《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模拟部分,而数字逻辑电路则转向另一角度,在数字部分表现专业知识的内涵。数字逻辑电路是利用逻辑代数分析和设计作为基本数学工具,通过对逻辑代数、逻辑门电路的分析,实现各种与时间无关的逻辑函数功能,组成各种组合逻辑电路部件,应用逻辑门电路和各种触发器实现各种时序逻辑控制的功能,组成各种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电路。其知识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发展成由存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状态是由存储电路来记忆和表示,时序逻辑电路状态分析是关键要领,从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过渡到设计应用,有效地从另一个专业知识角度获得应有的知识内涵,达到强化专业知识内涵的目的。

数模转换技术是《电子电路安装》课程中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的知识整合,也是专业知识内涵的整合,它作为技术耦合的桥梁使专业知识内涵得到充分酝酿,这一部分充分利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特点进行了技术互补。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用数字电路处理模拟信号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了能够用数字系统处理模拟信号,必须先把模拟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才能送到数字系统中进行运算处理,再将处理得出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实现对被控对象模拟量的控制。在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时,经常把压力、温度、流体和流量等指标通过传感器检测变换成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由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处理,经处理后再由数模转换器转换为模拟量控制相应的伺服机构执行操作的过程。掌握数模转换技术是让专业知识内涵充分发挥的关键,在获取专业知识内涵的同时能诱发专业气质的出现,使专业气质进一步转化为其内核。

在《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教学中,随着专业知识的理解、分析、深化,专业知识的内涵也不断地渗透,并在环境和时间的效应下发生内敛,形成一种独有知识内涵。其内涵在酝酿中成长为专业气质并稳定下来,长期存在于人的身上,作为专业气质内核存储,能有效达到专业知识内涵作为专业气质内核的目的。

三、以专业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气质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教学中,旨在突出实用、强调能力、分段培养,注重实用技术的培养,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重点放在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按照基础知识一实际操作锻炼一综合技能训练的顺序合理安排,根据专业技能的要求,强化基础技能、焊接技术、电路制作、电路测量分析等教学训练内容,保证专业技能训练收到应有专业技能水平,最终将技能水平能力融入自身,形成一种独特的气质并以专业气质形式依附于人的身上。

基础技能是掌握各种工、量具的使用方法,熟悉电子设备的型号、用途、特点,懂得查阅各种元件参数、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这一部分的关键是做好电子线路和线路板的安装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元件型号的选择,准备安装所需的工具、仪表等工作,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电烙铁等电子仪表进行检测和焊接,掌握测量和更换损坏元件的专业技术,通过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达到适应专业工作能力水平,为强化专业气质做好准备。

实际操作锻炼是进行电路制作、焊接技术、电路测量实践操作等一系列过程。根据电路图的要求,在电路板上安排元件,对照原理图在方格纸上画出印制导线,再作其他元件的连线,最后标出地线。在上述制作电路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积累工作经验。焊接技术作为电子电路安装工作的基本功进行训练,焊接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加热―熔入―浸润―冷却―连接”。在助焊剂的配合、促使焊料与焊件发生渗透与融合,这一过程的关键是金属表面的洁度、温度和时间等技术要素。关键要达到焊接牢固、外观整齐、通电质量等要求,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专业自信,从这一角度来说,专业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专业气质,以达到强化专业气质的目的。

灵活运用简单的万用表检测技术、专业仪器检测技术和替换法进行训练。例如;在故障检修中,尤其是在遇到一些软性故障(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容器、电感器等非线性元器件的故障),简单的万用表无法检测,又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运用替换法可达到快速排除故障的方法,也是专业气质的表现。专业技能训练的过程,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孕育着专业气质的形成,成熟的职业技能一定带有稳定的专业气质,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存在于技工院校学生的专业气质中。

四、综合技能的成熟化与专业气质的稳定化

专业知识以专业内涵方式存在,同时又以专业技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与专业技能融合成为综合技能。通过基本放大电路、稳压电源电路和数码表决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促使专业技能逐渐成熟并在技能实践的行为和活动中表现出专业气质。而专业气质随着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深入,逐渐转化成成熟的技能和稳定的专业气质。综合技能包括接受产品设计、制作任务、完成电路图的设计、根据电路图备好元件工具、测量元件参数和检查工具、合理安排电路制作工艺线路、制作完成实际电路板、根据设计要求和工作原理对电路进行功能进行安全检测和技术调试等一系列的步骤。在技能训练过程得到锻炼,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相互促进,由专业知识、基础技能、操作技能、检测技术、综合训练等组成的综合技能获得提高。综合技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与专业气质共同发展,以典型专业特点表现于稳定的心理过程,并从中得到稳定化。综合技能的成熟化与专业气质的稳定化是专业气质的内涵及其渐进式培养重要环节,两者的相互配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与专业气质的体系化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是技工院校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专业课,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专业知识运用到职业技能的实践中。如何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分析技术问题和解决技术难题的综合能力,以创新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化,是技工院校着力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课题。

HX203am/Fm型集成电路收音机的制作是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的一个典型专业课题。无线广播电台通过发射机的天线发射无线广播信号,之后通过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接收到广播信号,并将其还原成声音。学生通过掌握职业技能特有的专业知识,并在制作中获得职业技能特有的技术力量。两者经过相互渗透,实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

具体而言,对HX203am/Fm型集成电路收音机技术参数的分析,如性能指标,灵敏度、选择性、输出功率、l率范围、电源消耗经济性等,是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综合化的表现。HX203am/Fm型集成电路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谐回路选出所需的电台,送到变频器与本机振荡电路送出的本振信号进行混频,产生中频输出,中频信号将检波器检波后输出音频信号,音频信号经低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推动扬声器还原输出声音。通过制作实践,学生理解这一专业知识的技术原理,专业技术得到体系化实践,使学生获得技术收益并以特有的气质内化为学生的自身品质。

六、以综合职业能力为表现的专业气质输出

《电子电路安装》课程的教学以讲求实用、强调能力、培养气质为特点,通过加强实用技术的培养,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按照“基础知识一专业实践一综合技能训练”的进路,实现渐进式培养专业气质,这一渐进式培养方式以五个基本环节为主要内容:基础知识作为专业气质的根基、专业知识内涵作为专业气质的内核、以专业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气质、综合技能的成熟化与专业气质的稳定化、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综合化与专业气质的体系化。培养的结果最终以综合职业能力为表现的专业气质的形式出现,在自有职业行为习惯散发出特有感染力,作为专业气质输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篇5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就针对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我国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各行各业全面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这对在一线工作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此,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动态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就针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说,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考核,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技能专业,应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高职院校教师往往缺少对实践教学理念的认识。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

要想确保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出于建校成本的考虑,在购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设备时,往往选购价格低廉、技术落后的设备,购买数量较少,种类比较单一,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涉及到的设备种类较多,因此,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1]。

(三)缺乏优质的教师队伍

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进入高职院校的门槛不高,许多资历尚浅、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也融入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2]。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且应有相关的电气自动化实践经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避免对知识的误导。

(四)缺乏创新的实习模式

陈旧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然而,高职院校的实习模式过于陈旧,只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做过多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在规定的实习期间不进行专业的实践,编造虚假的实习报告,应付老师,没有对实习期进行合理利用。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深入实践教学理念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校长作为整个高职院校的带头人,在办学理念上,应从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才的长远发展为办学理念;教师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各课程教师要密切配合,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各科之间的知识紧密衔接,加强实践操作,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便采用更合理建立实践模式。

(二)优化实践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设备是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节约成本,高职院校可在基本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减少其它方面不必要的投资,将节约的资金用来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尽量购买技术先进、学生易操作的电气设备,在种类上要满足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设备完善的基础上,对教学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将课堂大部分时间转移到实践操作上。实验实训室是多课程知识系统化的纽带,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的桥梁。实践教学条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建设:一个是校内实验实训室,一个是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拥有的校内实训环境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可编程控制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工厂供电实训室、电力电子及电机拖动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及实训室,校内实验实训条件颇具规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训环境。今年学院又新增加了过程控制与集散控制设备,将原有的传感器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和pLC实验相结合,模仿工厂的生产线,将传感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pLC等相关课程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实训对象形象逼真,接近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除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外,高校要从根本上优化教师资源。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资历尚浅,不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要对教师资源进行优化,如,将理论知识功底较强的教师安排在理论教学课堂上,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由于对设备的操作原理及水平要求较高,要尽量安排有实践经历、资质较高的教师进行授课。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为此,学院着力开展教师五项能力建设,搭建教师自我提升平台,提升教师执教能力[2]。通过对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安排,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创新改革实习模式

为加强学生对实习的认识,提高实习的有效性,应改变陈旧的实习模式。在实习之前,教师将实习的具体内容落实给学生,如,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所应用的变频器工作原理以及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画出机械构造图,实习结束后要将图纸展示给教师并口述其工作原理,通过此种实习模式,使实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不会造成学生的盲目实习,避免了蒙混过关的现象。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企业和学院”两个办学主体作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实现第一年专业基本能力训练,第二年专项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第三年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达到“双证就业”。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学校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加强自动化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如: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机及控制技术技能训练、电气工程制图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电子产品设计与装配实训、eDa技术技能训练、认识实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掌握自动化技术、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根据自动化专业学科特点,急需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建立健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营造与企业工作现场接近的实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篇6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程探讨

随着天然气资源开发工艺的不断发展,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技术在化工生产中迅速发展,而这一行业对职工造成的职业病危害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为了有效维护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程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必须针对化工生产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程概况

在天然气化工企业的发展中,由于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程能够有效的改善环境状况,并且带动经济的发展,因此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城市选择建设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化工企业,以此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天然气蒸汽循环热电工程建设中,最为普及的是2*350mw工程类型。这一热电工程主要由2*350mw装机容量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构成,机组年均以50Hz频率运行约3500Hz,并通过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完成产热与调峰。在2*350mw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中,主要包含有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余热锅炉和发电机等机组,加热器,气体处理装置和DCS主控机柜则用以辅助设备完成蒸汽处理。在机组对天然气蒸汽加工的过程中,经预处理后的天然气甲烷含量可达到97.8%,其650nm3的年耗气量也可以供给整座城市约一年的电能和热能。此外,在2*350mw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中还要加氨,氢气和盐酸等辅料,通过辅料催化天然气蒸汽的循环反应,以此保证机组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工作效率。

二、生产工艺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一)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艺

在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的生产过程中,压电机吸收来自于过滤器的空气,并将其进行压缩处理,最后送至机组中的环形燃烧器。在环形燃烧器中,高密度的压缩空气与天然气发生反应并生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在形成后进入涡轮设备,通过对涡轮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涡轮转动还会带动压气机,从而使更多的空气进入燃气机,促进机组设备的循环发电。在涡轮设备的做功过程中,一半以上的功率提供给压气机作为其压气动力,而另一部分则会进入到机组的燃气热力循环过程中,从而提高机组的热力供给效率。在整个机组设备的运转中,燃气轮机作为动能和热能的分离设备,不仅影响着高温炉气对涡轮的做功效率,还负责将散管中的排气输送至余热锅炉,从而促进机组中高温烟气的连续扩散,高温烟气在扩散过程中依次经过过热器,再热器,以及其他类型的热量转换装置,从而将气体余热充分传递至机组设备中,热量收集设备再利用收集到的热量加热炉水生成蒸汽,蒸汽带动发电机发电,最后进入烟囱排出机组。

(二)天然气蒸汽循环热电危害因素分析

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生产中会伴随有大量的有机化学物生成,天然气裂解反应后会产生硫化氢,甲烷和其他有机气体化合物,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也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由于天然气中含有少量的氮元素,因次燃烧生成气体中还会包含有少量的氮氧化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就天然气蒸汽联合化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而言,由于机组不同设备的密封性不同,机组中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极易通过设备分析扩散到职工生产车间中,这就会使有害气体直接进入人体,从而影响职工的生命健康。此外,机组反应物料的添加剂,如氢氧化钠,盐酸以及氨盐等的反应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有害气体,这也会对职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在这一化工生产中,机械设备机组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和噪声,气体加热处理过程产生的射线辐射和高压电场,都直接对职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探究

(一)加强对机组参数监控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天然气蒸汽循环机组对职工的危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机组中有毒化学物质,噪声以及设备敷设的控制。为了有效限制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化学气体排放,就要针对企业的化工气体设立职业卫生标准,如在机组的环形燃烧器周边,要设立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以及二氧化氮的检测点,并在机组生产中将不同的气体排放量控制在一定区间,如一氧化碳的浓度范围必须在0.02~0.0mg/m3之间,氮氧化物的每立方米含量不得超过0.08毫克等。在对机组设备的噪声和辐射进行监控中,可以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设备的不同位置进行定期的检测对比,一旦发现机组某部位的噪声或辐射指数超标,必须立即停止职工作业,在完成了设备维护后让职工继续施工。

(二)完善设备管理与职工防护措施

在天然气蒸汽机组的运行管理中,为了有效避免天然气反应化工物料挥发对职工产生影响,工厂要针对不同化工物料设立存储间,如化工液态物料储存间,加药间和酸存储间等,并在不同存储间安置通风口,保持物料的干燥和安全储存。在反应机组配电装置施工中,为了有效降低机组噪声和高压电场对职工的影响,工厂还要在发电机,汽轮机和其他类型风机中安装降噪设备,通过对噪声进行隔离和吸收,实现对设备噪声的有效控制,防止噪声影响职工的生命健康。在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的职工防护措施中,主要防护方式是为职工配置防辐射服装,并在对反应机组进行施工操作时发放橡胶手套,从而避免职工因施工而造成触电,并随时保证职工免受高压电场和辐射影响,针对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中有毒气体较密集的车间,化工工厂还要为职工配备防毒面具,以防止职工受到毒气侵害。

四、结论

为了有效防止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工程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危害,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作环境维护工作,在对职工工作环境进行改善的同时,还要在职工中有效落实健康教育,从天然气化工企业和职工两方面控制职业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晓芳,刘洋.某燃气电厂220mw发电机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2.35(12):12~60

[2]刘思洋.叶鸣献.某燃气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动态检测结果分析[m].职业与健康,2014(1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篇7

关键词:高职;中级维修电工;教学改革;模块化实训;任务驱动

教学改革的缘由

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能够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时,确定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应取得“双证”——毕业证和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而成为实训中级维修电工并获取中级资格证是取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的前提和基础。

以前,本院的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完全是照搬技校的方法,先上理论,再进行实训。其特点,一是实训时间长,二是实训项目重复交叉。如星三降压起动项目要练习3~4天;在电工操作证实训中做过的起保停、正反转、星三等项目,在中级电工实训时又做一遍。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一名熟练电工虽然有效,但存在严重缺陷:(1)理论与实践脱节,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和机械式的实践操作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不但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3)实训时间长,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2001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增加高级电工实训后,学时数不足的问题变得尤为严峻,中级电工实训时间由原来的8周减少为4周,不利于技能的养成。(4)实训项目仍停留在1988年版的《维修电工生产实习》的内容上,还在使用工厂已经淘汰了的老式继电器和接触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没有与时俱进。

因此,改革中级维修电工教学内容和实训模式势在必行。

模块化教学内容的选择

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招用工对劳动力的技能素质要求正在逐步提高。2009年1月份市场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比重为62.03%,6月份的需求比重上升至63.68%,下半年的需求比重很可能还将继续上升。电气类专业技能人才仍有较大的需求量。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现场调研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等现代大企业,咨询2005、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等措施和方法,调研了电气工程技术、电器安装维修、电子元器件制作、仪表操作维护等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情况。通过调研,收集了工业企业对中级维修电工的任职要求,参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炼出中级维修电工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要求,确定了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的行动领域,并转化成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课程体系学习领域,如图1所示。

学习情境的选取职业资格标准对中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主要分为以下两项,一是安装、调试操作技能,二是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围绕这个标准,并根据调研得到的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同时考虑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我们对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内容进行了取舍。装接电气控制线路配电板,车间低压动力、照明电路的安装、检修,检修、修理各种继电器装置,检修和排除典型控制线路的故障等项目安排到电工基本技能实训中完成(考取电工操作证);拆装中小型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等项目调整到电机实训中完成;同时增加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和小型pLC技能实训,以适应科技生产发展的需要。交磁电机扩大机、电磁调速电动机的拆装、检查、修理等项目,因工厂已经淘汰这些设备,所以取消。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的修理,其原理和方法同电动机的修理相似,且实训教学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也取消。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建设原则,重构了《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了3个实训教学模块、14个学习情境,如图2所示。笔者针对中级维修电工教学不同的实训模块,设计出了不同的学习情境。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模块包括4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是检测与焊接基础,后面的三个学习情境是三个具体的任务,分别对应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及晶闸管技术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小型pLC技能实训模块包括了7个学习情境。围绕pLC控制皮带传送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这一职业活动,设计了皮带启停控制、皮带点动连续控制、皮带正反转控制、具有延时功能的皮带往返控制及具有零件计数和显示功能的皮带控制等7个学习情境。这7个学习情境形成由易到难、由浅渐深的任务驱动教学思路。机床控制线路维修技能实训模块包括3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是维修基础,后两个学习情境分别选择了m7120平面磨床和Z3050摇臂钻床这两种典型机床的控制线路安装和故障检修作为训练任务。

知识技能目标的确定基于项目驱动的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3个实训教学模块、14个学习情境的知识技能目标如表1所示。表中只列了部分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实施

课程以训练学生做电工电子工程项目为手段,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实例项目开发过程来实施教学。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将控制分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焊接安装、操作调试、故障分析等知识和工程理念嵌入到完成工程项目中进行分析讲解和演练。通过培训学生做项目,训练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图3是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模块中串联可调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彩灯循环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以及单向晶闸管调光电路安装与调试这三个学习情境的实施过程。

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教师要预先制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做什么(任务)怎么做(准备)跟我想(准备)跟我做(行动)自己做(行动)几个环节展开,最后对学生的实训过程、合作态度及实训成果进行评估。这种otpae(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的教学方法不仅规范了教师“教”的步骤,而且确定了学生“学”的步骤,还指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这种一边进行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一边引导学生同步训练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做三者融合,教为指导,学为过程,做为中心。

实践效果

模块化的中级维修电工项目驱动式实训教学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在我院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始试运行。迄今为止,在2006~2007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2006~2008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共3个专业、20个教学班进行了教学应用,效果良好。学生普遍认为:通过亲自动手、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只是侧重于从旁指导,使他们有了很多动手和动脑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自己动脑得出结论,动手做出电路板件,不仅可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2009年5月,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对正在企业实习且与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的114名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毕业咨询。结果表明,从事机电和电工电子设备的生产、技术、管理及营销工作的学生有55人,占48.2%;其余的则进入事业单位或从事服务行业等其他非专业工作。

笔者对这55名从事电类相关工作学生的具体工作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统计得到表2的数据。数据显示,从事传统的维修电工、电子产品质检、产品销售等工作的还是占了绝大多数,达36人,占65.5%;从事电气设计的技术员3人,其中1人从事单片机程序开发,2人从事小型pLC控制开发。这55名学生中,85%以上的人认为中级维修电工三个模块的实训经历对他们的就业很有帮助。

《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作为我院2008~2009年度的教研教改项目,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效果显著,解决了三个问题:(1)对初、中、高级维修电工的电气控制线路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规整,既达到了国家对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要求,又提高了教学质量;(2)将原来的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及中级维修电工中的电子技术实训整合为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优化了教学资源;(3)引入了小型pLC技能实训,贴近了生产实际需要。

通过本课程改革,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本课程改革,使我院电气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劳动部,机械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维修电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劳动部培训司.维修电工生产实习(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

[3]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审委员会.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现代大职业教育之路[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篇8

论文摘要: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技能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深入广泛的专业调研,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从工作过程出发,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剖析,归纳得出相应的工作领域,并转换为对应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与职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竞争力。

“十二五”时期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正在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就业服务,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敬业创新的优秀人才。由于种种原因职业院校设置的专业往往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存在偏差,一方面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有的急需人才缺乏相应专业的培养,出现“产销不对口”现状;另一方面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其就业岗位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与职业岗位进行很好的对接。

我校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高职示范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国家重点示范建设专业之一,在示范和后示范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过程中非常重视专业的内涵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了审定,把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和打造专业特色作为重点,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1通过专业调研明确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1.1深入市场调研分析人才需求

人才需求分析是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通过制订详细的调研计划,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深入和广泛的专业调研。“走出去”就是分批派出专业调研组到相关企事业单位、院校、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请进来”就是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能手到学校进行研讨。了解毕业生在哪些单位、哪些岗位从事哪些工作,这些岗位需要什么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了解专业发展状况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以及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等。针对调研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岗位群,找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从而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提供依据。

1.2面向就业岗位和职业证书要求准确把握进行专业定位

通过专业调研汇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就业岗位分布来看,近50%的学生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工作,近30%的学生从事电工、电子类产品质量检验监督等工作,有近15%的学生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其余5%的学生从事产品销售或其他工作。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要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具备专业职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法律意识的高技能人才。由于行业准入制度对职业资格证书的严格要求,毕业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获取对就业有帮助的一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如电工上岗证、电气设备安装工证等。

2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2.1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调查入手,广泛听取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企业兼职教师、下企业锻炼教师、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及家长的意见,对专业主要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剖析,得出工作岗位的业务范围,通过归纳得出相应的工作领域,并转换为对应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如“工业自动化工程师助理”工作岗位的职务范围是从事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设计、选型、系统编程、系统集成和维护等工作,其工作领域为电气工程制图、成套电器控制柜安装调试、plc自动化系统设计和维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及维护、工控网络设备及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在课程设置中转换为相应的核心课程。

2.2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分析相同专业在不同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突出企业需求和学生自我发展,从知识、能力和态度3个方面,设计“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由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顶岗实习等模块组成专业课程模块。使之具备:基础性—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针对性—以职业核心技能课程为主干,培养学生的技术与技能;实践性—加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实用性—技能训练针对学生的岗位设置;拓展性—相同专业不同岗位能力的培养,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竞争力。

2.3以工作过程为主导设计项目化课程

对于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模块,打破传统学科性“理论+实验+实习”的课程体系结构,把围绕核心能力培养和职业适应性的原有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结构,确定了本专业7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4门职业拓展课程,不再单独设置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在项目化课程标准中引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教学内容中精选实际工程案例并经教学化处理形成学习型项目,每个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个对应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将知识点、技能要求融入到各个项目和任务中,并将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与课程考核相融通,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3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创新教学模式

3.1灵活、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组织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采取“3+2+1”的教学组织形式,第1~3学期主要学习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专业技能基本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融入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学会表达、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具备基本职业素养;第4、5学期安排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必备的职业(岗位)技能,同时组织开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使学生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第6学期进行毕业前的综合职业技能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完成论文撰写及答辩,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易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而且易于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融入社会。因此,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应贯穿、覆盖适应社会能力、职业能力的教育与训练。

3.2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式课程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的课程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以校内学习为主,采用“理论+实训+实习”的教学模式,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精讲多练。实践教学中将“指导书”更改为“任务书”,采用“实践与创作”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方案设计、仪器设备选择、制作、测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感知体验、观察探究,在培养职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实行分段集中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实训室以单班为单位采用项目化课程组织教学,如2010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4个班在同一时间分别进行4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教学,根据学期教学计划每门课程4~5周,依次轮换。课程教学在实训室以学习型项目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实施,经过强化实践训练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教、学、练、做”有机融合的一体化教学过程,实现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达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3.3“课程考核+职业技能认证”的考核方式

按照课程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考核以校内为主,引入国家职业核心能力测评标准,主要考核“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信息处理、自我学习、解决问题、数字应用”等6项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以校内考核为主,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素质养成,也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考核。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考核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采用“课程考核+职业技能认证”的方式。课程总成绩由课程考核成绩和技能认证成绩两部分组成,二者各占一定的比例。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按项目分别考核然后汇总,每一个项目均从知识、技能、态度3方面考核,知识考核重在考查知识的应用和相关的操作规程,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态度考核则重在对学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职业技能认证有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组成,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课程,在课程结束后可直接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另一种是课程结束后,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由学院统一组织进行考核。

4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重点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也积累了一些建设经验。深刻体会到专业建设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只有深入企业,才能了解企业的需求,把课程体系切实融入职业岗位要求,将专业技能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将考核与评价和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戈平.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2-63.

[2]李斯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需要厘清的若干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7-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篇9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新能源、智能化成为电力生产、变送和应用领域的两大新主题,新能源发电机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传统火电厂的自动化、智能化、低能耗升级改造加速推进。如何构建基于行业技术转型升级发展的专业核心课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对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是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间题。

火力发电厂热力辅助系统是电力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机械、液压、电气、pLC、变频器、传感检测、工业组态等多种技术,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在传统的教学中,《低压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技术》和《组态技术》四门课程相互独立设置,分散教学,缺乏技术技能的“集成”训练,学生很难形成实际工作能力。而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往往需要将以上四门课程的相关技术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对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本文在广泛岗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新能源发电系统和传统火力发电厂升级改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技术要求,研发了一种火电厂输煤程控系统实训装置,集成了低压电气、pLC、变频器、传感器、组态仿真等各种技术,开发出基于工程化模式的《火电厂辅控系统装调与检修》专业核心教学课程,较好地适应了电力生产企业对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 基于工程化项目实践的课程开发思路

(1)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市场分析、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专家访谈等方式,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职业能力需求(如图1所示),归纳出电气设计、元器件选型、系统安装调试、故障分析处理等七大职业能力。

(2)教学载体选择

在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火电厂辅助控制系统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载体,将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检修等教学训练集成为一体。

(3)工程化课程开发

结合企业工作岗位职业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要求,将行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以火电厂辅控系统的装调检修职业活动为导向,从真实的装调检修项目中提取典型的工程化任务,井对典型工程化任务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分类分析和归纳整理。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按照由浅入深,从简单到综合的循序递进方式,设计每个典型工程化项目任务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情景,重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如图2所示。

3 基于热力辅助系统的工程化教学项目设计

调试、检修等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电气系统设计、电气系统安装、电气系统调试、电气系统检修4个工程化教学训练项目,共16个子项目,将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训练,融入项目的教学,如表1所示。

4 基于工程化项目实践的教学模式建设

(1)项目任务

针对火电厂辅助控制系统主控站、上煤站、碎煤站和配煤站的安装调试任务,将学生分为4个项目小组,分别承担1个站点控制系统的设计制作与安装调试任务,再由各项目组长分配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分工合作,协同实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团结协作等方面素养和能力。

(2)技术方案准备

各项目小组通过资料查阅、教师引导等途径,了解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提出项目解决方案,拟定工作计划。井通过分工合作,完成电气控制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电气线路接线图、工具、器材以及联机调试等技术准备,培养学生的技术分析与工程表达能力。

(3)工程项目实施

各项目小组根据拟定的技术方案,完成电气控制系统的元器件选型、设备安装、编程调试等工作任务。就地站点联机调试完成后,接入整个辅助控制系统,与其他项目小组一起完成整套系统的集成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完成各类故障的检查与排除。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将“工程项目”的概念引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工程项目”概念,全面培养学生电气工程项目实施以及技术沟通、综合协调、语言表达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4)项目验收答辩

对照行业技术规范,按照项目控制要求和施工标准,对各项目小组及项目小组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现场验收和技术答辩,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技术表达能力。

5 基于行业技术标准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1)建立对接行业技术规范的教学项目质量验收标准

按照电气工程设计、施工的相关质量标准,对项目小组完成的工程图、电气柜和现场布线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实现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与行业技术标准对接。

(2)建立校企联合考核评价机制

引进行业技术专家,与学校师生一起,联合对各项目小组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质量考核评价。通过视频资料,校企考评专家联合对学生的工作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实现课程考核评价与企业生产验收标准的对接。

(3)建立多元考核评价质量标准

引进多元评价理论,由学校教师(占40%)、学生(占10%)和企业专家(占50%),联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交流、表达等)、工作过程(安全、规范、环保等)和工作质量(工艺、标准、规范等)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评价反馈,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开放,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分析篇10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本小组了解到了很多情况。首先,电气自动化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生活中有很多方面涉及到电气自动化。

1、交通方面,电气化的铁路,像现在的轻轨,地铁,和

2、工业方面,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各领域都主要是靠电气自动化进行操作,生产、加工、监控和维护。像煤制油、煤制氢、煤发电、像化肥厂、炼油厂、炼铁厂,各种自动半自动化的生产线、汽车制造、加工、包装、传送、油田采油以及采气的日常操作维护,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等等,方方面面基本上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

3、民用方面,民用报警、消防报警系统、暖通系统、安防系统、自动化机械加工,配电系统、供电系统、银行系统,包括我们平时的刷卡系统等等都必须用电气自动化的知识。

4、通讯方面,卫星的发射、手机、电脑通讯网络、光纤通讯、电缆通讯,各种控制系统等等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的知识才能实现。

这就是说本专业前景永远不会冷门,没有电气自动化,现在现在社会的一切将垮掉。同时本专业属于信息产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朝阳产业。

电气专业学生工作类型也很多:

1:现场体力为主型主要岗位有:设备维护,电气维修,设备安装,设备调试等

2:办公脑力为主型。职位主要有:电气设计,自动化项目设计,工程管理等

3:室外业务销售型。此类主要是室外跑业务,待遇根据个人业绩而定

4:助理型(主要适合本专业女生)主要职位有:经理助理,工程师助理等

通过调查市场,我们反观我们的课程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掌握核心技术技能。熟悉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技术,全面培养基本素质职业综合素质。

对于学校的培养目标,我们了解到学校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本专业核心课程为电气控制技术。

学校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气基础课试验。掌握安全用电常识还有电场磁场的基本知识.非正弦周期流。

电及一阶动态电路的概念;简单介绍常用电工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工厂电气技术对象的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检测技术及应用;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转换电路及其应用;检测信号的处理、变换及抗干扰技能;自动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等。电气设计自动化:(cad的使用)工厂供电;变频器应用与维护;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通过大学学习我们可以得到许多证书:

高级电工。中级钳工。电工操作证。制图员职业资格证等。有了这些证书担任一般技工不成问题。

我们毕业后可从事的主要工作有:。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工作(专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2.工业自动生产线的调试运行与维修。3.机电一体化典型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数控技术及其计算机控制设备操作维护检修工作。

毕业后可去的就业单位: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供电公司、电力设计院、超高压工矿企业、信息控制相关产业企业等。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电气基本上不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视力要求没有色盲,但他们要求有工作经验。

二、专业设置及就业方向的分析。

我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电气自动化,在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既然是控制自然是弱电控制强电。掌握以电动机或其它控制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能设计维护硬件开发功能、培养系统调试、故障诊断能力,同时也是让学生掌握低电气电压结构、工作原理特征及应用。这是学校的专业要求。仅掌握这一项技术是不够的,控制元件首先涉及到半导体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当我们工作时,这两样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控制信息。例如:工厂电路中的电流是调小还是调大,有了他们我们可以做出判断,不至于出错。我们还学要熟练掌握单片机、plc编程。现代电气控制趋于全自动化方向发展,设计的好的控制程序将其导入仪器中,有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大大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我想每一位老总都需要这样的人才,何愁找不到工作,没有优厚的待遇?这些技术可以说是我们将来竞争的生力军。要学好这几项技术,那么现在就要学好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