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十篇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十篇

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7:41

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1

一、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确保社区文体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为完善社区文体工作网络体系,不断提高社区文体活动居民的参与率,柳背桥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社区文体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把社区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纳入到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社区党组织、辖区内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为一体的社区文体工作网络体系。制定文体工作计划、方案和要求,妥善解决文体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党员在新形势下为文体工作增光添彩的新方法。通过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切实有力地保障了社区文体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二、整合和优化社区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社区现有四处晨练点和一处坝坝舞练习点,分别在树语城小区、中建厂小区、办公楼前、钟表公司厂区和福源来广场;其中,中建厂小区和办公楼前晨练点还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设有健身路径,较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晨练、晚练场地。同时,社区与辖区内各物业小区、社会单位相互联动,相互优化,真正实行了资源共享,强身健体,共建和谐,以居民满意为目标的社区文体工作资源整合。为推动社区文体活动项目,拓宽文体活动阵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资源基础。同时,社区内建有市民学校,社区及辖区内各物业小区、社会单位还建有图书室以及各类宣传橱窗、宣传栏,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生活、学习以及交流环境,满足了社区不同人员的文化需求,奠定了社区文化教育工作的阵地资源。其次,充分挖掘社区内各类文体人才资源,培育组建社区文体各种活动队伍。社区干部通过深入社区,走访居民,了解掌握了社区文体人才资源,以社区党员为龙头,发动、鼓励居民群众、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参与到社区文体队伍和活动中来。建立了社区人才资源库,成立了社区文体、钓鱼、书画等协会组织;同时还组建了社区腰鼓队、太极拳剑队、舞蹈队、川牌队、乒乓球队、健身操队、象棋队等文体活动队伍。这些队伍的建立,繁荣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文明程度,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了社区民心。同时,也有力地抑制了xx组织及民族分裂势力的浸入。

三、结合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

为推动社区文体工作的全面发展,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搭建社区居民健身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学习教育的平台。并不断探索,选准适合社区居民的活动载体,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2010年,社区制定了文体工作活动计划,力争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安排,年年有比赛”。具体计划安排如下:

1、一月社区开展迎春游园活动

2、二月社区文体协会开展音乐会

3、三月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舞会

4、四月社区钓鱼协会开展活动

5、五月开展志愿者服务日活动

6、六月开展读书月活动。

7、七月开展健身操比赛活动。

8、八月开展学生离校不离教活动

9、九月参加街道老协柔力球比赛活动

10、十月(1)开展文体活动周活动(2)举办庆祝“国庆节”文艺表演。(3)开展“九九重阳节”老人活动。

四、选准载体,活跃社区文化。

1、以“文化型”社区为契机,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2、立足市民学校,抓好居民法制、卫生、文化、科普等方面的教育。

3、聘请社区各类专业人才,定期为社区居民进行“理想、文明、科普、法律、道德”等教育,努力使居民受教育面达75%以上。

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2

一、抓好理论教育工作,掀起党员干部学习热潮。

理论教育工作,学习是关键。社区党总支把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搞好居支两委班子成员理论学习教育,把理论教育和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工作人员广泛学、党员干部重点学,坚持每月一课,重点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我是共产党员》为读本,要求党员干部坚持读一本好书,开展一次学习研讨。社区党总支结合当前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各党支部利用黑板报、公开栏等多样化载体,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学习,唱好学习理论思想领域的主旋律乐章。通过组织观看《赌色筑囚牢》等电教片,加强理论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使党员干部深受教育。为认真落实党的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号召,除了学习党的理论外,还组织干部学习了市场经济、相关法律等当前工作中急需的知识,引导干部拓展事业,更新思维,顺应新的形势需要。我社区党员干部中讲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爱读书,爱学习,勤研讨的气候正在形成。

二、服务经济,支持各项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宣传工作始终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各项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重点,联系实际,开展各项宣传工作。

一是文明创建宣传力度不减。为进一步巩固提高广大居民对文明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我社区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发动,使文明创建工作做到“点上提质,面上拓展,深度推进”,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质,大大扩张了文明创建的影响力。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文体活动、座谈讨论等形式展开立体式宣传,全社区共张贴、悬挂宣传标语50多条,出宣传栏4期,累计受教育群众达4000多人次,在全社区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是社区卫生整治宣传效果凸显。今年元月份开始,我社区加大了卫生的环境整治工作,经常组织党员、小区负责人开展卫生大整治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整治居容居貌的热潮。宣传工作在此项整治活动中效果显著,社区党总支通过悬挂横额、张贴标语、发公告等形式进行宣传,做到卫生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参与意识,形成了“人人讲卫生、人人管卫生”的可喜局面。

三是居委会中心工作宣传成果丰硕。今年居委会各项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诸如计生工作“创国优”、殡改工作不出差错、居民建房秩序规范等难点工作,对此,全社区上下以宣传教育为切入点,体现了宣传面广、量多、力度强,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通过努力,我社区计生、殡改、居民规范建房等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显著。

三、依托载体,实现亮点创新,不断增强了宣传效果。

一是巩固生态文明社区创建成果和创特色文化社区活动。社区党总支把社区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工作重要议程,按照宣传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健全领导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在文明建设活动中,干部思想认识到位、居民参与热情高。社区结合实际,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加快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层次挖掘本地特色文化。

二是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社区党总支加强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组织力量检查各单位对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情况,要求每个单位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宣传文化工作。

三是做好本居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为做好本居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社区党总支积极发挥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协会的作用,社区关工协专干王开恒同志认真组织老干部到学校开展讲革命故事等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活跃校园文化。

四、以人为本,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党总支今年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居级宣传文化活动阵地,同时整合资源,不断繁荣和活跃群众文化,组织好文体活动,使文化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五月,我社区选派三名妇女参加了县首届民间传统体育农民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在“七一”建党节,社区党总支组织了老年大学学员自编自演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深受居民欢迎,活动过程中,居民踊跃参与,笑语声声、掌声阵阵,气氛异常热烈,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娱生活。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农家书屋资源优势,给居民带来更多的精神食粮。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我社区宣传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宣传文化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文化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下半年,我社区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以创建文明家庭活动和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为载体,丰富宣传文化工作内涵,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使宣传文化工作进一步为经济建设服务。

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3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庆功大会,庆祝我区举办中华龙舟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庆祝我区体育代表团参加全市首届运动会载誉而归。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为中华龙舟大赛成功举办作出贡献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市运会的我区全体运动员、教练员及工作人员,特别是向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健儿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我区多年来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广大体育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

中华龙舟大赛在我区成功举办,是我区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发展取得的一个新成就,它再一次证明了我们的锦江已经具备了举办全国性水上运动赛事的条件,我们区已经具备了承办部级大型赛事活动的能力。此次大赛由央视直播,规模大、规格高,是一次最成功,最有效的对外宣传活动。为我区成功塑造了文明开放、美丽和谐、幸福的城市新形象,实现了宣传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双丰收。这对新成立的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龙舟大赛系列活动的圆满成功,凝结着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心血。活动执委会各工作组分工合作,克服困难,完成了各项任务,把“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次活动中,有一条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发扬。那就是没有明星也能办好演出。文艺表演组把我们本土民族文化成功搬上中央电视台的荧屏,并赢得喝彩。这是“花小钱办大宣传”的一条重要经验。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请宣传文化部门认真总结,结合中央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战略,深入研究我们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要把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薪火相传。同时,要与旅游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尤其是要把已经形成品牌的“龙舟大赛”打造成为“品牌赛事”和文化旅游产业的精品。

在首届市运会上,我区体育代表团肩负重托、不负众望,艰苦奋战、顽强拼搏,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为全区人民争了光,为赢得了荣誉。你们是好样的!全区人民感谢你们!

市运会上,我区体育代表团充分展现了人民的精神风貌,是我们人面对强手、敢于亮剑,面对竞争、力争第一的生动体现,充分显现了人民不怕困难、果敢坚毅、敢为人先的精神。我区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成绩,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竞赛本身。这对于全区人民按照市委的要求,努力在全市“走前列,作表率,先突破”;对于我区实现经济社会增比进位、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目标,是极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

成绩铸就新起点,未来期待新辉煌。我们在欢庆胜利的同时,既要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戒骄戒躁,看到差距和不足,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和“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带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再接再厉,勇创佳绩。

我们要以两次赛会的成功为新起点,奋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攻坚时期。今年上半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5.33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61.6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8亿元,同比增长96.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15亿元,同比增长120.54%。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下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扶贫等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以两次赛会的成功为新的起点,紧密结合贯彻落实总书记“7·23”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中心学习组会议精神,以矢志不渝的追求、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退缩的志气,努力把各种政策机遇、政治机遇转变为发展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要以两次赛会的成功为新起点,进一步增强开放创新的战略思维。我们要实现跨越发展、增比进位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观察形势,正确认识时代特点。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发展,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就是开放、就是创新。周边兄弟县(区、市)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奋力拼搏,比的就是发展,拼的就是经济实力,抢的就是发展机遇,我们要发展,要迎头赶上,就必须全面了解省情、市情、区情,了解省内外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趋势,坚持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两个大局,以更加统一的思想同舟共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海纳百川,以更加坚定的信念砥砺奋进,以更加广博的胸襟和虚心的态度借鉴经验、吸收成果,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我们要以两次赛会的成功为新起点,深入研究和总结赛会所展示的发展理念。一是要深入研究和总结中华龙舟大赛成果,推动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弘扬科学办赛、勤俭办赛、廉洁办赛、安全办赛理念,抓住机遇、掌握主动、立足长远,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为载体,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中华龙舟大赛成果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二是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工作,把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作为体育事业的根本出发点,把全民健身作为基础工程,把发展群众体育作为体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实现建设“体育强区”的目标。三是要研究和总结两次赛会所展示的具有引领未来作用的发展理念,深化对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认识,深化对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与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相辅相成的认识,增强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产业与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协调发展。

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4

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提供相关材料的通知》的要求,文化街高度重视,对2010年主要任务目标预计完成情况、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取得成绩进行了详实的总结,同时立足发展,结合街道工作实际,规划制定了2010年的工作计划。下面,就2010年预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0年工作预总结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年。这一年,文化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街社干部,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为中心,以社区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以优化辖区环境为基础,以为辖区居民服务为己任,突出抓好了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民政、司法、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以及党建等项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辖区第三产业,全面推进了街区建设,提高了街政管理水平,街道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累累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文化街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放在第一位,认真执行宁江区实施的工业强区战略和中心城区发展战略,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着重提高了招商引资质量,不断加大了项目开发力度,在XX年年-2010年的招商引资攻坚战中引进了嘉禾洗浴及宾馆一体综合楼3000万元的开发项目和庄园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商企住宅综合开发总计2个项目7000万元;意向性达成2010年第二轮项目攻坚战项目一个,计划投资5000万元。民营经济已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2010年辖区民营经济总户数981户,年总投资约17,266万元,营业总面积128,985.5平方米,年营业收入13,975万元,利税687万元,从业人员4177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辖区居民增收、财政增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二)、社区建设不断完善

文化街在社区建设上从加强组织建设入手,充分利用现有办公用房,普遍建立了“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所”,即: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室、警务室、图书室,生活服务站、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党(居)务公开栏、宣传栏,居民学校和文化健身场所,配备了电教设备,实现了电脑办公,为拓展社区服务空间、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强了基础建设,强化了领导管理功能;9月份,经街道和社区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周密部署,细致安排,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完成了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从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入手,建立了各项工作责任制,普遍建立两委班子工作守则、干部工作纪律、各项制度,干部有章可循,有效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决策能力,加强了制度建设,强化了社区规范化管理;街道成立服务中心,社区分设服务站,扩大服务覆盖面,最终形成街道为社区服务,社区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级网络,加强了长效管理,健全了社区服务体系;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 

文化街共育龄妇女11610人、已婚育龄妇女9067人。年内出生人口126人,死亡66人,人口出生率为98.4%,计划生育率为98.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66‰以内。几年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的理念,以宣传教育为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坚持依法管理,搞好优质服务,组织带领全体街社干部,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出发点,深入开展了“三结合”与“五关爱”活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婚育观念的转变;继续加强了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力度,搞好了计生系统信息录入工作,不断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药具管理工作。药具发放及时率要达到了100%,有效率要到达到了100%;全年开展大型宣传活动4次,出板报9期,发放宣传单1XX余份,计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得到了不断加强。强化了对流动人口管理,开展了“七清查、七落实”工作,加大了对各大商场、商厦、沿街门店、工地流动人口的清查,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到位。全年流入育龄妇女1244人,验证、持证1335人;流出88人中均持有《婚育证明》。多年来,文化街道的计划生育工作以“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点面结合,全面提高”的方针,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探索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新途径,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总结开展优质服务的新经验,切实抓好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综合整治辖区环境卫生

文化街共有巷路119条,22.8万平方米,其中水泥路4条、板油路5条。保洁员42名(其中公益岗9名),垃圾台46个,中转站垃圾箱15个,渗水井34口。 棚户区改造地段涉及拆迁处6处。所辖小区物业管理的公司有安居物业公司和文化佳苑物业公司,零散的楼宇物业管理15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思想高度统一,提高了认识,把卫生工作切实纳入街道工作的重要日程,全面落实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卫生工作任务,将巷路卫生工作作为实事工程来抓,切实做到了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四到位;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每日早晨必检,每周必须抽检2次,街道卫生办和社区每天巡回检查,提高日常检查质量;从加强居民卫生意识、卫生知识教育入手,组织社区居委会干部发放宣传单、通告达,设立标志牌,逐户通知等形式进行宣传不乱泼乱倒、干湿垃圾分倒、定点定时倾倒垃圾,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居民群众工作;根据辖区卫生工作状况的实际,实行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三化”式管理机制。对各社区、卫生办、城管员和保洁员,严格按着《巷路卫生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落实奖惩,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开展协调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辖区卫生综合整治,一年来共出动保洁员120余人次,清淤排水沟5条,1200延长米,给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物业公司发放通知5份,整修垃圾台点站50处,对巷路上的120棵花卉树进行了保护圈围,对拆迁处、城乡结合部以及巷路的死角死面存在白色垃圾和残存垃圾进行了自检和全面的清除。辖区巷路没有裸露垃圾和二次污染源的存在。通过卫生综合整治,街道辖区巷路卫生面貌一新,路面干净整洁有序,为居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1]||||||||

到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五)、实施民生工程,着重抓好民政工作

积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社救优抚、救灾救助和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辖区的贫困户、孤寡户、残疾人、贫困党员、退休老干部和军烈属,发放慰问金XX0元,切实保障了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低保工作,共有低保户525户,享受人口为1312人,其中空挂户口的低保户280户,XX年年新增低保户64户,残疾人低保户30户。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对象却享受低保救助的现象发生,鼓励和支持了低保对象积极就业,走出低保,努力实现社区救助工作的规范化。规范管理良好的运作“阳光超市”,为把阳光超市做好、做实、做成民心工程,在3个社区建立了捐助接收点,所在社区登记所需物品(衣物、生活用品等)的品种和数量,享受低保的贫困家庭可根据家庭和个人的实际需求,凭《领取证》及代金券到超市领取捐赠物品。结合实际,适时开设就业指导等便民服务,为低保户提供再就业信息、进行职业指导培训,为辖区低保户提供就业岗位。狠抓居委会自身建设工作,对社区干部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了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思想认识以及为居民服务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六)、切实加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

劳动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以社区为平台,依托社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展各类综合性服务工作,竭力帮扶辖区失业人员以各种形式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建立再就业的长效机制,搭建社区与企业就业再就业工作平台。在推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过程中,搭建了街道与企业的再就业平台建设。完善了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了街道与企业的空岗信息报告制度以及日常联系制度。在再就业平台建设中坚持从情感维系、政策维系、服务维系入手,逐步形成我为企业服务,企业为再就业尽力”的良好局面;积极探索就业困难群体安置的有效途径。为了探索就业困难群体安置的有效途径,开展了以“全面调研为基础、多渠道宣传为手段、针对性指导为重点、适宜推荐为核心、跟踪扶助为保障”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工作。多渠道加强了政策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提高了服务对象就业意识;广泛开发岗位,落实适宜推荐,开创城镇就业岗位3200个,城镇新增就业280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980人,其中大零就业就有1200人,劳务输出960人,其中省外务工有420人;完善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台帐,对救助对象进行了科学化管理。按一居一册、一人一卡建立了1000人次台帐,对有求职意向的就业困难群体的基础信息进行全面核实调查,“实行管理到户、服务到人”。细化了任务目标,落实了责任,并随时把握工作进度,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实施、协调、检查、督促、反馈“一条龙”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

(七)、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紧密围绕“平安街道”创建的总体目标,突出矛盾纠纷排查、社会稳定、治安防范和flg人员教育转化等工作重点,认真搞好了不稳定定因素的排查和调节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针对个别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等重点信访、重点人员,严加关注,经常摸排,准确掌握情况,做好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调解率要求达到100%以上,调解成功率要求达到100%以

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5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省社区教育研讨会,很有必要。今年江总书记的“*”讲话,总结了我们党八十来的奋斗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根据时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从这个角度看,大家研究和探讨社区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面向新世纪,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研究和思考。

一、适应我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发展社区教育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九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全国进入小康社会,并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大步迈进,但同时也出现了重大变化,继“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省社区教育研讨会,很有必要。今年江总书记的“*”讲话,总结了我们党八十来的奋斗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根据时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从这个角度看,大家研究和探讨社区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面向新世纪,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研究和思考。

一、适应我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发展社区教育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九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全国进入小康社会,并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大步迈进,但同时也出现了重大变化,继“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省社区教育研讨会,很有必要。今年江总书记的“*”讲话,总结了我们党八十来的奋斗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根据时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前进。从这个角度看,大家研究和探讨社区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面向新世纪,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大家研究和思考。

一、适应我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发展社区教育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九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全国进入小康社会,并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大步迈进,但同时也出现了重大变化,继“*”、“*”高速增长之后,我们从短缺经济很快转向结构性的过剩经济,由供小于求转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机制全面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经济开始战略性的调整。因此,我们的方针政策必须根据这个已经变化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1*9年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有几个非常大的重要活动,中央连续召开了党的*届四中全会、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三个会充分表明中央面对跨世纪之初的挑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加快了战略调整。对我国的企业来说主要是面临着一种功能性的战略调整,中央在以国有企业的根本性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在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要把技术创新的主体放到企业。企业的功能不仅是生产的中心,而且具有经营的功能、技术创新的功能。建设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企业承担技术创新的主体任务,同时也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社会基础。此外,1*9年中央又针对城市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发展需要,提出了建立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任务。再追溯到19*年中央召开的*届三中全会,总结我国2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基本经营模式,并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支撑。建立这两个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中小企业加快结构性与功能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区,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与时展的强烈召唤。在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教育决不能无动于衷,社区教育就是第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逐步建立,必将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转型,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所不包的经济组织体系将出现分化和重新组合,社会组织就从原来经济组织体系中分离出来。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

第一个标志是城市化。城市建城的作用是在造市,城市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聚集,包括人的流动与集中。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通过撤县改区扩大城区范围,撤乡并镇,调整城乡结构,在“*”期末我省整个乡镇数相比“九五”期末将减少一半。农村城市化的启动,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幅度向城镇转移,苏北地区在今后5年之内就要转移1*-2*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有意识地加快人口的流动,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高效率的城镇汇集,从而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运行效率,并推动城镇化的步伐,使自给自足乡村经济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标志。教育的服务功能,就是在这城市化进程中,帮助农民向市民转变,帮助农村摆脱封闭、落后的状态,走向文明、开放、发达的社区新生活。

第二个标志是社会化。社会化是在政府调控之下,改变原有的公民生活组织方式,对现有生产和生活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建立起高效运行的社会生活组织体系。最明显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原来不应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分离出来,使原来紧紧依赖企事业的单位人,转变成与社区紧密相连的具有真正意义的社区人。这种转变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社区人文环境,增强人们对社区归宿感。在社会化的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不再承担由市场和社会本身所应承担社会生活管理职能,而应当运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形式组织社区管理。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社区公民个人及社会团体的积极性,有组织地开展社会生活活动。

第三个标志是民主化。推进民主化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九五”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公民直接参政、议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当好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比如在我们农村封闭程度相对较高的社区,在中央直接领导下,进行村级民主建设,让农民直接参与农村的政治生活。在企业内部实行政务公开,完善职工代表制度,企业管理进一步透明、公开,职工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并发挥其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社会政治经济民主化必将带来教育的民主化,并在推进教育机会均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以及为受教育者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第四个标志是多样化。我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达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地区人均GDp已达到3*0美元,初步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起来后,人们的社会生活要求就呈现多样化,社会生活管理就需要完善,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如住房制度的改革,从长期的实物分配变为货币分配后,我们确定一个基本标准,人们可以按不一样的要求自己选择购买。教育也是这样,政府从公正的角度保证公民接受基本义务教育权利,但人们还有获得更好教育质量和更高教育水平的要求,则可以通过举办民办学校来满足超标准的教育需求,但你自己则需要增加更多投入,国家通过财政供给与政策调节来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三)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促进了教育的自身改革

1、“以人为本”成为指导社区建设的重要思想

我省制定的“*”规划的指导思想,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是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计划中所没有的,这既体现了江总书记“*”关于满足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也体现了在诸多发展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基本价值观。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要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所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全面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管理成为政府组织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面向现代化的条件下,现代社区组织主要形式是建立学习型社区,形成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首先,是从管理角度提出来的,传统的管理要领是控制,今天则不能简单地靠控制。我们在强调“以法治国”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时,江总书记又提出要“以德治国”,用社会的精神规范来引导人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相互协调,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只依靠强制的暴力来管理,当然没有强制手段是不行的,我们的管理思想也要改革,要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神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在原来传统控制的基础上,鼓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使每一个人都能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创造力激发出来,那么社会的创新能力就不得了,所以,要以人为本。如何实现这一思想,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成为最有效途径。

2、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育形态的重大变化

我省于1*3年开展在*地区组织教育现代化试点工作,1*6年在“九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在*地区启动的教育现代化,按照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向全省分步推进。整个“九五”期间,江苏高举了教育现代化大旗,把一个初露现代化端倪的江苏教育带进21世纪,并提出了以农村乡镇社区为单位的乡镇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在“九五”期间*地区和苏中地区都有一定建设要求,淮北地区开展试点。现在我们这一方面已有很大的进展,但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本身内部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从原来面向少数人的选择性教育,逐步转变面向全体公民的普及性教育,“九五”期间江苏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教育普及程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6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两基”,2*0年又成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已不再是选择性的精英教育,正逐步向普及化方向迈进;二是从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逐步向终身教育过渡;三是教育的目的从过去主要是获取谋生手段正在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四是教育本身形态从过去被动地接受式教育逐步向主动的探究式创新教育转变,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到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性学习,都说明教育自身正在向加快探究式、创新性教育方向发展。

3、建立学习型组织,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从综合的观点来看,社区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成人教育,应当是带有全局性影响的教育。首先,要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扩大学校的开放度。它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要改革入学制度,建立回归教育制度,逐步实现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这样一个人生道路。现在高考取消年龄限制,这就是教育改革的重大步骤,职业学校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就是更加开放的教育。第二,实行弹性学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经济高涨时工作,在经济回落时学习,给学生学习有更大的自。第三,实行学分制,并在校际之间互认学分。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达成共识,只要学校办学在同一水平上,就可实行学分互认,这有利于就近入学,有利于人口流动,再加上远程的学分互认,则在更大跨度上,保证学生在流动中继续学业,而不至于因为人为的或地域分隔阻碍继续学习。第四,实现职前、职后教育沟通,实行多种证书教育制度,学生在一个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学习,学完几门课程,取得了相应的学分可以保留,几年后,又回来学习,原来的学分照样承认,这样就突破了原来学制管理体制,把职前与职后沟通起来,这是发展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二、努力实践“*”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

社区教育的开展没有现成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实验中深化,在推广中拓宽,在创新中与时俱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在教育领域实践江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一)发展社区教育,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总书记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提高广大劳动群众和全体人民的素质,是我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任务。因此,教育必须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到了中心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灵魂,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围绕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如何来建设社区服务体系,这是社区教育要研究的问题。企业创新表现在:其一,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这是企业内最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创新。其二,企业的销售环节,在市场发展变化中吸纳创新理念。其三,企业的内部研发中心,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技术,通过企业的技术储备获取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的主动权。其四,企业战略管理与科学决策,通过企业管理的扁平化,减少中间层次,提高管理决策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对于大的企业要建立创新体系,自身可能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但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能力较弱,就需要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帮助建立创新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建立创新体系服务。

2、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这既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也社区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包括农村乡镇企业),它的发展依赖市场的需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增加了企业的危机感,有了竞争意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和优势,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就必须依靠教育,这给社区教育带来发展机遇和动力。企业教育要在多层面上进行研究:一是新工人的培养和在职职工们的岗位培训;二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三是高层经营决策者的研修。在多渠道、多形式、社会化地实施企业教育的过程中,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建设一个发达的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柱,它包括满足社区公民需求的教育,组织、利用、开发社区资源的教育与促进社区发展的的教育三种成分的合成。这是社会教育在社区里的实现方式。

3、社区教育要注重创业教育。现在的中等及中等以上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基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尽管它可能不全是高新技术产业,但同样也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展创业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改革课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开设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是因地制宜地完善服务创业教育的措施,在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多一份创业精神。三是建设好创业基地,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创业科技园。四是建立一个既具备组织管理者又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社区教育中心,适应企业创新体系的形成。

(二)发展社区教育,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当前的先进文化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四有新人”。社区教育的中心环节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1、建设社区文化教育基地,为社区提供智力支持。其一,社区和学校是双向互动的。建设好现有的学校,也是社区精神文明的标志。其二,因地制宜地建设好社区的中心学校,以此来组织和协调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社区成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教育服务。其三,调整现有学校的专业,培养社区文化专业的骨干人才和管理人才,适应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

2、开发社区文化资源,繁荣社区文化事业。教育要转变观念,要与社区生活紧密相连,把我们的教育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我们要整合学校内外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创作出源于社区历史和文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优化社区校内外资源配置,形成社区标志性文化设施。学校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体育设施,职业学校形成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设施,社区内的博物馆、文化站、图书馆等,应当统筹起来对社会开放,面向广大群众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作用。以学校为依托加强反映社会生活的网站建设,也能够满足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和教育要求。同时,在政府的统筹下,学校的布局设计与社区的人文环境相结合,营造优美的社区人文景观,提高社区生活的高品味。

4、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产业发展。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社区的学校来参与文化市场建设,把充满科学精神,高尚品味的各种电子、音像等科技资料、文化资料输送到文化市场,传送到社区的成员手中,促进社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了,提供人文旅游中介服务也很有市场,今年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就组织了14*多名中小学生出国学习旅行,发展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5、学校要积极参与组织健康有益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要改变学校的自我封闭的状况,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创建校园艺术节、文化节,用开放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影响社区文化活动,特别是以活动为纽带把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邻里文化都带动起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6、通过教科文的结合,实现兴教、创业、造物、美景、育人。第一,兴教就是兴社区教育,其本质是在社区里兴学习之风、文明之风。第二,创业就是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第三,造物就是生产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城市的雕塑、学校的布置等形成造物之美。第四,美景就是营造人文景观,美化生活。最后达到育人,提高人的素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教育是以整个社会的力量来育人。有形物质是城市之体,文化则是城市之魂。通过教科文的结合,促进文化的发展,就是建社区之体,美社区之魂。建设城市之体,使城市建设更具现代气息,更加美观,产生大量的文化景观,最后达到美化社区之魂。这个魂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先进文化的核心。社区教育的重大任务,应当自觉地体现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三)开展社区教育,拓展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各类成员的教育需求

江总书记提出,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教育的基本宗旨也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通过教育使人民真正获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从这一角度讲,要富民要强省,当前就要把社区教育重点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包括农民、下岗职工、老年群体、残疾人员等。此外,我们在抓先进生产力发展这个制高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农业这个弱势产业,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1、实施“*教育富民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人民教育人民办,但办好教育也要为人民。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在*期间,发挥教育的功能优势,着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即通过职业教育与化技术培训促进5*万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广1*0项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对2*万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再就业。围绕“*工程”实施,我们要在“九五”期间已建的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建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在“*”期间全省达到1*个。

2、推进社区教育实验,为富民强省服务。第一,在巩固普九加强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技术素养,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适应市场的开拓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创业能力。第二,在普遍提高群众素质的基础上,加快培养培训农村致富骨干、带头人,特别是领导骨干、经营骨干、技术骨干,尤其是农村中经纪人的培养。第三,要建设现代产业化的示范基地,既是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基地,也是企业型经营实体。第四,积极参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是要进入服务体系中的上层经营活动中,以自己培训服务,或者是以自己的技术服务、经营服务、信息服务来开拓工作领域。同时,通过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拉动城市化,教育部门要有这个意识,怎样利用学校的资源为社会服务。

“*教育富民工程”是教育、人事、劳动、科技、科协5个厅局共同商定的工程,要分解任务、逐步落实。教育在当前能够帮助农民增收,进一步体现了教育战略地位。办好教育为人民,应切实把这一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农民转移到城镇后,如何确保这些农民子女上学的实际问题,这是当地政府的责任,也是富民中切切实实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老年教育问题。各地搞好老年大学,从一般的科技教育到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到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健康教育——保健教育,解决中国走向老年社会的老年群体的社会需求。

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开拓社区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

第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样一种片面的发展观。人类在科技、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无节制地开发自然,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走向了对立冲突,促使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以更深的目光审视自身,认识到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首先是人自身的问题,实现人在学习化社会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实现持续化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最为重要和根本的问题。第二,要转变传统的生产观。过去的生产重视物的投入,忽视知识的投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而造成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下。从经济学的原理看,仅靠持续的物力投入只会造成边际效益逐步递减,只有知识的投入才能形成投入边际效益增大。因此,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对生产的贡献率。第三,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克服只重视普通教育、正规教育、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术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现象,坚持科学和现代的教育观。现代社会知识陈旧率加大,人们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享用终生,成人为转岗、提升和改善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学习需求,老年阶段面对着退休后的种种生活问题,这些客观因素都为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二)加强社区教育的领导,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和教育的合力

其一,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通过行政手段,把社区教育转化为政府行为。其二,通过建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建立经费保障等等,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形成社会行为。其三,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包括农村的乡规民约,以此来调动公民参与社区教育积极性,形成公民行为。其四,实现城乡的教育综合改革,形成教育行为。教育在强调“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同时,不能忘了“办好教育为人民”,教育要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让老百姓从教育中得到实惠,把教育办成给老百姓口袋里装钱的教育。

(三)狠抓工作落实

1、抓好规划工作。为全面贯彻国务院《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文件精神,从1*9年起我省启动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2*0年,苏州市已被列为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南京的鼓楼区和武进的湖塘镇,被列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1年南京市的玄武区、无锡的江阴市等18个单位,被列入到第二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个部级实验区,20个省级实验区,60个市级实验区,同时还有实施社区教育活动并具有社区教育管理职能的各类社区学习中心2*多个。“*”期间,全省有90%的市、50%的县(市、区)、30%的乡镇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力争建立5*个社区教育中心。同时,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做好“*”教育富民工程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制定出劳务输出、农业科技骨干人员、下岗职工等培训计划以及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教育富民工程得到了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厅今年教育工程之一,这是一项硬任务和指令性工作,是教育自觉地实现“*”的重要思想要求,是关心群众疾苦、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选择,各地务必高度重视,通过分解计划并逐步落实。

2、建立实体,形成网络。在社区政府的统筹下,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连接社区内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形成广泛的社区教育网络,把社区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3、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以专职管理人员为骨干、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各地经验看,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专职结合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专任制,地方政府给编制,配备专人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第二种是委派制,像下派干部一样,从教育系统选派干部、教师,轮流到基层服务。第三采取聘请制,从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居委会委聘请兼职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第四采取自愿制,充分利用自愿者队伍,吸纳社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和社会各界的人员加入社区教育工作志愿者的队伍,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引导公民通过兼职来参与社区教育。

(四)突出重点,加强对实验工作的指导

首先,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期间要在已建50个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建50个省级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这是帮助弱势产业的重要途径,各地在实施教育富民工程中要特别给予关注。其次,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对经济还不太发达的地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内现有教育资源的力量,以职教中心为依托,加强对县级就业和劳务输出信息中心网站建设,通过与劳动部门合作,建立一个劳务输出中心,或在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立分站,为农民提供便捷、准确和全面的农业和劳务就业市场的信息服务,城市社区教育中心都要建立信息工作站,为社区成员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第三,开发区的教育和教育现代化项目。高水平的学校不可能到每个地方办分校,只有到网络上面学,通过远程手段把各校的课程拿过来。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发远程教育项目,打破时空分割,做到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社区教育中心可以在这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双向制的模式实验。企业中作为总经理和高级工程师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仍是第一线工人,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基层一线的技术人员之外,还要承担起培养高级工人的任务,努力提高工人队伍的素质。还有一个就是产学研结合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产业部门可以在高校内部独立建立基础研究机构和基础学院,高校也可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或帮助企业内部建立教育培训机构,促进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创业共同体,共同对新技术产品进行孵化,形成以发展生产力为轴心的产业、教学和科研的战略同盟关系。

同志们,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时代在发展,我们绝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走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走向创新教育,把江苏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高速增长之后,我们从短缺经济很快转向结构性的过剩经济,由供小于求转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机制全面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经济开始战略性的调整。因此,我们的方针政策必须根据这个已经变化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1*9年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有几个非常大的重要活动,中央连续召开了党的*届四中全会、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三个会充分表明中央面对跨世纪之初的挑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加快了战略调整。对我国的企业来说主要是面临着一种功能性的战略调整,中央在以国有企业的根本性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在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要把技术创新的主体放到企业。企业的功能不仅是生产的中心,而且具有经营的功能、技术创新的功能。建设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企业承担技术创新的主体任务,同时也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社会基础。此外,1*9年中央又针对城市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发展需要,提出了建立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任务。再追溯到19*年中央召开的*届三中全会,总结我国2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基本经营模式,并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支撑。建立这两个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中小企业加快结构性与功能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区,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与时展的强烈召唤。在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教育决不能无动于衷,社区教育就是第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逐步建立,必将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转型,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所不包的经济组织体系将出现分化和重新组合,社会组织就从原来经济组织体系中分离出来。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

第一个标志是城市化。城市建城的作用是在造市,城市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聚集,包括人的流动与集中。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通过撤县改区扩大城区范围,撤乡并镇,调整城乡结构,在“*”期末我省整个乡镇数相比“九五”期末将减少一半。农村城市化的启动,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幅度向城镇转移,苏北地区在今后5年之内就要转移1*-2*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有意识地加快人口的流动,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高效率的城镇汇集,从而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运行效率,并推动城镇化的步伐,使自给自足乡村经济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标志。教育的服务功能,就是在这城市化进程中,帮助农民向市民转变,帮助农村摆脱封闭、落后的状态,走向文明、开放、发达的社区新生活。

第二个标志是社会化。社会化是在政府调控之下,改变原有的公民生活组织方式,对现有生产和生活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建立起高效运行的社会生活组织体系。最明显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原来不应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分离出来,使原来紧紧依赖企事业的单位人,转变成与社区紧密相连的具有真正意义的社区人。这种转变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社区人文环境,增强人们对社区归宿感。在社会化的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不再承担由市场和社会本身所应承担社会生活管理职能,而应当运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形式组织社区管理。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社区公民个人及社会团体的积极性,有组织地开展社会生活活动。

第三个标志是民主化。推进民主化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九五”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公民直接参政、议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当好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比如在我们农村封闭程度相对较高的社区,在中央直接领导下,进行村级民主建设,让农民直接参与农村的政治生活。在企业内部实行政务公开,完善职工代表制度,企业管理进一步透明、公开,职工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并发挥其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社会政治经济民主化必将带来教育的民主化,并在推进教育机会均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以及为受教育者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第四个标志是多样化。我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达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地区人均GDp已达到3*0美元,初步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起来后,人们的社会生活要求就呈现多样化,社会生活管理就需要完善,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如住房制度的改革,从长期的实物分配变为货币分配后,我们确定一个基本标准,人们可以按不一样的要求自己选择购买。教育也是这样,政府从公正的角度保证公民接受基本义务教育权利,但人们还有获得更好教育质量和更高教育水平的要求,则可以通过举办民办学校来满足超标准的教育需求,但你自己则需要增加更多投入,国家通过财政供给与政策调节来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三)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促进了教育的自身改革

1、“以人为本”成为指导社区建设的重要思想

我省制定的“*”规划的指导思想,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是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计划中所没有的,这既体现了江总书记“*”关于满足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也体现了在诸多发展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基本价值观。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要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所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全面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管理成为政府组织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面向现代化的条件下,现代社区组织主要形式是建立学习型社区,形成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首先,是从管理角度提出来的,传统的管理要领是控制,今天则不能简单地靠控制。我们在强调“以法治国”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时,江总书记又提出要“以德治国”,用社会的精神规范来引导人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相互协调,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只依靠强制的暴力来管理,当然没有强制手段是不行的,我们的管理思想也要改革,要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神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在原来传统控制的基础上,鼓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使每一个人都能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创造力激发出来,那么社会的创新能力就不得了,所以,要以人为本。如何实现这一思想,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成为最有效途径。

2、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育形态的重大变化

我省于1*3年开展在*地区组织教育现代化试点工作,1*6年在“九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在*地区启动的教育现代化,按照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向全省分步推进。整个“九五”期间,江苏高举了教育现代化大旗,把一个初露现代化端倪的江苏教育带进21世纪,并提出了以农村乡镇社区为单位的乡镇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在“九五”期间*地区和苏中地区都有一定建设要求,淮北地区开展试点。现在我们这一方面已有很大的进展,但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本身内部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从原来面向少数人的选择性教育,逐步转变面向全体公民的普及性教育,“九五”期间江苏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教育普及程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6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两基”,2*0年又成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已不再是选择性的精英教育,正逐步向普及化方向迈进;二是从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逐步向终身教育过渡;三是教育的目的从过去主要是获取谋生手段正在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四是教育本身形态从过去被动地接受式教育逐步向主动的探究式创新教育转变,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到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性学习,都说明教育自身正在向加快探究式、创新性教育方向发展。

3、建立学习型组织,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从综合的观点来看,社区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成人教育,应当是带有全局性影响的教育。首先,要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扩大学校的开放度。它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要改革入学制度,建立回归教育制度,逐步实现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这样一个人生道路。现在高考取消年龄限制,这就是教育改革的重大步骤,职业学校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就是更加开放的教育。第二,实行弹性学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经济高涨时工作,在经济回落时学习,给学生学习有更大的自。第三,实行学分制,并在校际之间互认学分。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达成共识,只要学校办学在同一水平上,就可实行学分互认,这有利于就近入学,有利于人口流动,再加上远程的学分互认,则在更大跨度上,保证学生在流动中继续学业,而不至于因为人为的或地域分隔阻碍继续学习。第四,实现职前、职后教育沟通,实行多种证书教育制度,学生在一个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学习,学完几门课程,取得了相应的学分可以保留,几年后,又回来学习,原来的学分照样承认,这样就突破了原来学制管理体制,把职前与职后沟通起来,这是发展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二、努力实践“*”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

社区教育的开展没有现成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实验中深化,在推广中拓宽,在创新中与时俱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在教育领域实践江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一)发展社区教育,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总书记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提高广大劳动群众和全体人民的素质,是我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任务。因此,教育必须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到了中心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灵魂,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围绕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如何来建设社区服务体系,这是社区教育要研究的问题。企业创新表现在:其一,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这是企业内最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创新。其二,企业的销售环节,在市场发展变化中吸纳创新理念。其三,企业的内部研发中心,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技术,通过企业的技术储备获取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的主动权。其四,企业战略管理与科学决策,通过企业管理的扁平化,减少中间层次,提高管理决策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对于大的企业要建立创新体系,自身可能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但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能力较弱,就需要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帮助建立创新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建立创新体系服务。

2、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这既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也社区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包括农村乡镇企业),它的发展依赖市场的需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增加了企业的危机感,有了竞争意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和优势,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就必须依靠教育,这给社区教育带来发展机遇和动力。企业教育要在多层面上进行研究:一是新工人的培养和在职职工们的岗位培训;二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三是高层经营决策者的研修。在多渠道、多形式、社会化地实施企业教育的过程中,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建设一个发达的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柱,它包括满足社区公民需求的教育,组织、利用、开发社区资源的教育与促进社区发展的的教育三种成分的合成。这是社会教育在社区里的实现方式。

3、社区教育要注重创业教育。现在的中等及中等以上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基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尽管它可能不全是高新技术产业,但同样也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展创业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改革课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开设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是因地制宜地完善服务创业教育的措施,在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多一份创业精神。三是建设好创业基地,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创业科技园。四是建立一个既具备组织管理者又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社区教育中心,适应企业创新体系的形成。

(二)发展社区教育,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当前的先进文化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四有新人”。社区教育的中心环节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1、建设社区文化教育基地,为社区提供智力支持。其一,社区和学校是双向互动的。建设好现有的学校,也是社区精神文明的标志。其二,因地制宜地建设好社区的中心学校,以此来组织和协调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社区成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教育服务。其三,调整现有学校的专业,培养社区文化专业的骨干人才和管理人才,适应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

2、开发社区文化资源,繁荣社区文化事业。教育要转变观念,要与社区生活紧密相连,把我们的教育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我们要整合学校内外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创作出源于社区历史和文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优化社区校内外资源配置,形成社区标志性文化设施。学校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体育设施,职业学校形成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设施,社区内的博物馆、文化站、图书馆等,应当统筹起来对社会开放,面向广大群众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作用。以学校为依托加强反映社会生活的网站建设,也能够满足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和教育要求。同时,在政府的统筹下,学校的布局设计与社区的人文环境相结合,营造优美的社区人文景观,提高社区生活的高品味。

4、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产业发展。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社区的学校来参与文化市场建设,把充满科学精神,高尚品味的各种电子、音像等科技资料、文化资料输送到文化市场,传送到社区的成员手中,促进社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了,提供人文旅游中介服务也很有市场,今年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就组织了14*多名中小学生出国学习旅行,发展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5、学校要积极参与组织健康有益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要改变学校的自我封闭的状况,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创建校园艺术节、文化节,用开放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影响社区文化活动,特别是以活动为纽带把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邻里文化都带动起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6、通过教科文的结合,实现兴教、创业、造物、美景、育人。第一,兴教就是兴社区教育,其本质是在社区里兴学习之风、文明之风。第二,创业就是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第三,造物就是生产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城市的雕塑、学校的布置等形成造物之美。第四,美景就是营造人文景观,美化生活。最后达到育人,提高人的素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教育是以整个社会的力量来育人。有形物质是城市之体,文化则是城市之魂。通过教科文的结合,促进文化的发展,就是建社区之体,美社区之魂。建设城市之体,使城市建设更具现代气息,更加美观,产生大量的文化景观,最后达到美化社区之魂。这个魂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先进文化的核心。社区教育的重大任务,应当自觉地体现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三)开展社区教育,拓展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各类成员的教育需求

江总书记提出,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教育的基本宗旨也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通过教育使人民真正获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从这一角度讲,要富民要强省,当前就要把社区教育重点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包括农民、下岗职工、老年群体、残疾人员等。此外,我们在抓先进生产力发展这个制高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农业这个弱势产业,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1、实施“*教育富民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人民教育人民办,但办好教育也要为人民。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在*期间,发挥教育的功能优势,着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即通过职业教育与化技术培训促进5*万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广1*0项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对2*万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再就业。围绕“*工程”实施,我们要在“九五”期间已建的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建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在“*”期间全省达到1*个。

2、推进社区教育实验,为富民强省服务。第一,在巩固普九加强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技术素养,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适应市场的开拓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创业能力。第二,在普遍提高群众素质的基础上,加快培养培训农村致富骨干、带头人,特别是领导骨干、经营骨干、技术骨干,尤其是农村中经纪人的培养。第三,要建设现代产业化的示范基地,既是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基地,也是企业型经营实体。第四,积极参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是要进入服务体系中的上层经营活动中,以自己培训服务,或者是以自己的技术服务、经营服务、信息服务来开拓工作领域。同时,通过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拉动城市化,教育部门要有这个意识,怎样利用学校的资源为社会服务。

“*教育富民工程”是教育、人事、劳动、科技、科协5个厅局共同商定的工程,要分解任务、逐步落实。教育在当前能够帮助农民增收,进一步体现了教育战略地位。办好教育为人民,应切实把这一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农民转移到城镇后,如何确保这些农民子女上学的实际问题,这是当地政府的责任,也是富民中切切实实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老年教育问题。各地搞好老年大学,从一般的科技教育到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到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健康教育——保健教育,解决中国走向老年社会的老年群体的社会需求。

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开拓社区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

第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样一种片面的发展观。人类在科技、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无节制地开发自然,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走向了对立冲突,促使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以更深的目光审视自身,认识到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首先是人自身的问题,实现人在学习化社会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实现持续化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最为重要和根本的问题。第二,要转变传统的生产观。过去的生产重视物的投入,忽视知识的投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而造成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下。从经济学的原理看,仅靠持续的物力投入只会造成边际效益逐步递减,只有知识的投入才能形成投入边际效益增大。因此,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对生产的贡献率。第三,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克服只重视普通教育、正规教育、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术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现象,坚持科学和现代的教育观。现代社会知识陈旧率加大,人们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享用终生,成人为转岗、提升和改善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学习需求,老年阶段面对着退休后的种种生活问题,这些客观因素都为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二)加强社区教育的领导,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和教育的合力

其一,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通过行政手段,把社区教育转化为政府行为。其二,通过建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建立经费保障等等,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形成社会行为。其三,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包括农村的乡规民约,以此来调动公民参与社区教育积极性,形成公民行为。其四,实现城乡的教育综合改革,形成教育行为。教育在强调“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同时,不能忘了“办好教育为人民”,教育要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让老百姓从教育中得到实惠,把教育办成给老百姓口袋里装钱的教育。

(三)狠抓工作落实

1、抓好规划工作。为全面贯彻国务院《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文件精神,从1*9年起我省启动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2*0年,苏州市已被列为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南京的鼓楼区和武进的湖塘镇,被列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1年南京市的玄武区、无锡的江阴市等18个单位,被列入到第二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个部级实验区,20个省级实验区,60个市级实验区,同时还有实施社区教育活动并具有社区教育管理职能的各类社区学习中心2*多个。“*”期间,全省有90%的市、50%的县(市、区)、30%的乡镇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力争建立5*个社区教育中心。同时,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做好“*”教育富民工程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制定出劳务输出、农业科技骨干人员、下岗职工等培训计划以及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教育富民工程得到了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厅今年教育工程之一,这是一项硬任务和指令性工作,是教育自觉地实现“*”的重要思想要求,是关心群众疾苦、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选择,各地务必高度重视,通过分解计划并逐步落实。

2、建立实体,形成网络。在社区政府的统筹下,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连接社区内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形成广泛的社区教育网络,把社区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3、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以专职管理人员为骨干、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各地经验看,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专职结合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专任制,地方政府给编制,配备专人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第二种是委派制,像下派干部一样,从教育系统选派干部、教师,轮流到基层服务。第三采取聘请制,从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居委会委聘请兼职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第四采取自愿制,充分利用自愿者队伍,吸纳社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和社会各界的人员加入社区教育工作志愿者的队伍,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引导公民通过兼职来参与社区教育。

(四)突出重点,加强对实验工作的指导

首先,加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期间要在已建50个农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新建50个省级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这是帮助弱势产业的重要途径,各地在实施教育富民工程中要特别给予关注。其次,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对经济还不太发达的地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内现有教育资源的力量,以职教中心为依托,加强对县级就业和劳务输出信息中心网站建设,通过与劳动部门合作,建立一个劳务输出中心,或在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立分站,为农民提供便捷、准确和全面的农业和劳务就业市场的信息服务,城市社区教育中心都要建立信息工作站,为社区成员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第三,开发区的教育和教育现代化项目。高水平的学校不可能到每个地方办分校,只有到网络上面学,通过远程手段把各校的课程拿过来。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发远程教育项目,打破时空分割,做到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社区教育中心可以在这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四,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双向制的模式实验。企业中作为总经理和高级工程师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仍是第一线工人,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基层一线的技术人员之外,还要承担起培养高级工人的任务,努力提高工人队伍的素质。还有一个就是产学研结合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产业部门可以在高校内部独立建立基础研究机构和基础学院,高校也可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企业内部的研究机构,或帮助企业内部建立教育培训机构,促进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创业共同体,共同对新技术产品进行孵化,形成以发展生产力为轴心的产业、教学和科研的战略同盟关系。

同志们,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时代在发展,我们绝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走向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走向创新教育,把江苏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高速增长之后,我们从短缺经济很快转向结构性的过剩经济,由供小于求转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机制全面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经济开始战略性的调整。因此,我们的方针政策必须根据这个已经变化的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1*9年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有几个非常大的重要活动,中央连续召开了党的*届四中全会、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三个会充分表明中央面对跨世纪之初的挑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加快了战略调整。对我国的企业来说主要是面临着一种功能性的战略调整,中央在以国有企业的根本性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在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要把技术创新的主体放到企业。企业的功能不仅是生产的中心,而且具有经营的功能、技术创新的功能。建设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企业承担技术创新的主体任务,同时也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社会基础。此外,1*9年中央又针对城市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发展需要,提出了建立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任务。再追溯到1*8年中央召开的*届三中全会,总结我国2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基本经营模式,并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支撑。建立这两个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中小企业加快结构性与功能性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区,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与时展的强烈召唤。在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教育决不能无动于衷,社区教育就是第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逐步建立,必将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转型,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所不包的经济组织体系将出现分化和重新组合,社会组织就从原来经济组织体系中分离出来。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

第一个标志是城市化。城市建城的作用是在造市,城市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聚集,包括人的流动与集中。最近,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通过撤县改区扩大城区范围,撤乡并镇,调整城乡结构,在“*”期末我省整个乡镇数相比“九五”期末将减少一半。农村城市化的启动,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幅度向城镇转移,苏北地区在今后5年之内就要转移1*-2*万左右的剩余劳动力,有意识地加快人口的流动,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高效率的城镇汇集,从而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运行效率,并推动城镇化的步伐,使自给自足乡村经济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标志。教育的服务功能,就是在这城市化进程中,帮助农民向市民转变,帮助农村摆脱封闭、落后的状态,走向文明、开放、发达的社区新生活。

第二个标志是社会化。社会化是在政府调控之下,改变原有的公民生活组织方式,对现有生产和生活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建立起高效运行的社会生活组织体系。最明显的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原来不应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分离出来,使原来紧紧依赖企事业的单位人,转变成与社区紧密相连的具有真正意义的社区人。这种转变的基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社区人文环境,增强人们对社区归宿感。在社会化的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不再承担由市场和社会本身所应承担社会生活管理职能,而应当运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形式组织社区管理。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社区公民个人及社会团体的积极性,有组织地开展社会生活活动。

第三个标志是民主化。推进民主化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九五”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公民直接参政、议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当好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比如在我们农村封闭程度相对较高的社区,在中央直接领导下,进行村级民主建设,让农民直接参与农村的政治生活。在企业内部实行政务公开,完善职工代表制度,企业管理进一步透明、公开,职工民主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并发挥其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社会政治经济民主化必将带来教育的民主化,并在推进教育机会均等、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以及为受教育者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第四个标志是多样化。我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达到了小康水平,有的地区人均GDp已达到3*0美元,初步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起来后,人们的社会生活要求就呈现多样化,社会生活管理就需要完善,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如住房制度的改革,从长期的实物分配变为货币分配后,我们确定一个基本标准,人们可以按不一样的要求自己选择购买。教育也是这样,政府从公正的角度保证公民接受基本义务教育权利,但人们还有获得更好教育质量和更高教育水平的要求,则可以通过举办民办学校来满足超标准的教育需求,但你自己则需要增加更多投入,国家通过财政供给与政策调节来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三)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促进了教育的自身改革

1、“以人为本”成为指导社区建设的重要思想

我省制定的“*”规划的指导思想,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是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计划中所没有的,这既体现了江总书记“*”关于满足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也体现了在诸多发展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基本价值观。把富民放在第一位,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要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本质上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所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全面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管理成为政府组织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面向现代化的条件下,现代社区组织主要形式是建立学习型社区,形成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首先,是从管理角度提出来的,传统的管理要领是控制,今天则不能简单地靠控制。我们在强调“以法治国”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时,江总书记又提出要“以德治国”,用社会的精神规范来引导人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相互协调,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只依靠强制的暴力来管理,当然没有强制手段是不行的,我们的管理思想也要改革,要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神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在原来传统控制的基础上,鼓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使每一个人都能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创造力激发出来,那么社会的创新能力就不得了,所以,要以人为本。如何实现这一思想,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成为最有效途径。

2、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育形态的重大变化

我省于1*3年开展在*地区组织教育现代化试点工作,1*6年在“九五”规划中提出要把在*地区启动的教育现代化,按照不同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向全省分步推进。整个“九五”期间,江苏高举了教育现代化大旗,把一个初露现代化端倪的江苏教育带进21世纪,并提出了以农村乡镇社区为单位的乡镇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在“九五”期间*地区和苏中地区都有一定建设要求,淮北地区开展试点。现在我们这一方面已有很大的进展,但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本身内部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从原来面向少数人的选择性教育,逐步转变面向全体公民的普及性教育,“九五”期间江苏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教育普及程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6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两基”,2*0年又成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已不再是选择性的精英教育,正逐步向普及化方向迈进;二是从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逐步向终身教育过渡;三是教育的目的从过去主要是获取谋生手段正在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四是教育本身形态从过去被动地接受式教育逐步向主动的探究式创新教育转变,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到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性学习,都说明教育自身正在向加快探究式、创新性教育方向发展。

3、建立学习型组织,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从综合的观点来看,社区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成人教育,应当是带有全局性影响的教育。首先,要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扩大学校的开放度。它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要改革入学制度,建立回归教育制度,逐步实现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这样一个人生道路。现在高考取消年龄限制,这就是教育改革的重大步骤,职业学校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就是更加开放的教育。第二,实行弹性学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经济高涨时工作,在经济回落时学习,给学生学习有更大的自。第三,实行学分制,并在校际之间互认学分。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达成共识,只要学校办学在同一水平上,就可实行学分互认,这有利于就近入学,有利于人口流动,再加上远程的学分互认,则在更大跨度上,保证学生在流动中继续学业,而不至于因为人为的或地域分隔阻碍继续学习。第四,实现职前、职后教育沟通,实行多种证书教育制度,学生在一个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学习,学完几门课程,取得了相应的学分可以保留,几年后,又回来学习,原来的学分照样承认,这样就突破了原来学制管理体制,把职前与职后沟通起来,这是发展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二、努力实践“*”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

社区教育的开展没有现成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实验中深化,在推广中拓宽,在创新中与时俱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在教育领域实践江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一)发展社区教育,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总书记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提高广大劳动群众和全体人民的素质,是我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任务。因此,教育必须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到了中心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灵魂,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围绕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如何来建设社区服务体系,这是社区教育要研究的问题。企业创新表现在:其一,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这是企业内最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创新。其二,企业的销售环节,在市场发展变化中吸纳创新理念。其三,企业的内部研发中心,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技术,通过企业的技术储备获取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的主动权。其四,企业战略管理与科学决策,通过企业管理的扁平化,减少中间层次,提高管理决策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对于大的企业要建立创新体系,自身可能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但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能力较弱,就需要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帮助建立创新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建立创新体系服务。

2、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这既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需要,也社区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包括农村乡镇企业),它的发展依赖市场的需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增加了企业的危机感,有了竞争意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和优势,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就必须依靠教育,这给社区教育带来发展机遇和动力。企业教育要在多层面上进行研究:一是新工人的培养和在职职工们的岗位培训;二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三是高层经营决策者的研修。在多渠道、多形式、社会化地实施企业教育的过程中,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建设一个发达的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柱,它包括满足社区公民需求的教育,组织、利用、开发社区资源的教育与促进社区发展的的教育三种成分的合成。这是社会教育在社区里的实现方式。

3、社区教育要注重创业教育。现在的中等及中等以上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建立创业基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尽管它可能不全是高新技术产业,但同样也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开展创业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改革课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开设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是因地制宜地完善服务创业教育的措施,在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多一份创业精神。三是建设好创业基地,为学生的成长建立创业科技园。四是建立一个既具备组织管理者又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社区教育中心,适应企业创新体系的形成。

(二)发展社区教育,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当前的先进文化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四有新人”。社区教育的中心环节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1、建设社区文化教育基地,为社区提供智力支持。其一,社区和学校是双向互动的。建设好现有的学校,也是社区精神文明的标志。其二,因地制宜地建设好社区的中心学校,以此来组织和协调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社区成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教育服务。其三,调整现有学校的专业,培养社区文化专业的骨干人才和管理人才,适应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

2、开发社区文化资源,繁荣社区文化事业。教育要转变观念,要与社区生活紧密相连,把我们的教育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我们要整合学校内外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创作出源于社区历史和文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3、优化社区校内外资源配置,形成社区标志性文化设施。学校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体育设施,职业学校形成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设施,社区内的博物馆、文化站、图书馆等,应当统筹起来对社会开放,面向广大群众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作用。以学校为依托加强反映社会生活的网站建设,也能够满足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和教育要求。同时,在政府的统筹下,学校的布局设计与社区的人文环境相结合,营造优美的社区人文景观,提高社区生活的高品味。

4、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产业发展。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社区的学校来参与文化市场建设,把充满科学精神,高尚品味的各种电子、音像等科技资料、文化资料输送到文化市场,传送到社区的成员手中,促进社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了,提供人文旅游中介服务也很有市场,今年省教育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就组织了14*多名中小学生出国学习旅行,发展文化旅游前景广阔,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5、学校要积极参与组织健康有益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要改变学校的自我封闭的状况,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创建校园艺术节、文化节,用开放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影响社区文化活动,特别是以活动为纽带把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邻里文化都带动起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6、通过教科文的结合,实现兴教、创业、造物、美景、育人。第一,兴教就是兴社区教育,其本质是在社区里兴学习之风、文明之风。第二,创业就是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第三,造物就是生产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城市的雕塑、学校的布置等形成造物之美。第四,美景就是营造人文景观,美化生活。最后达到育人,提高人的素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教育是以整个社会的力量来育人。有形物质是城市之体,文化则是城市之魂。通过教科文的结合,促进文化的发展,就是建社区之体,美社区之魂。建设城市之体,使城市建设更具现代气息,更加美观,产生大量的文化景观,最后达到美化社区之魂。这个魂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先进文化的核心。社区教育的重大任务,应当自觉地体现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三)开展社区教育,拓展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各类成员的教育需求

江总书记提出,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教育的基本宗旨也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通过教育使人民真正获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从这一角度讲,要富民要强省,当前就要把社区教育重点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包括农民、下岗职工、老年群体、残疾人员等。此外,我们在抓先进生产力发展这个制高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农业这个弱势产业,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1、实施“*教育富民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人民教育人民办,但办好教育也要为人民。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在*期间,发挥教育的功能优势,着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即通过职业教育与化技术培训促进5*万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广1*0项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对2*万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再就业。围绕“*工程”实施,我们要在“九五”期间已建的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再建50个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在“*”期间全省达到1*个。

2、推进社区教育实验,为富民强省服务。第一,在巩固普九加强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技术素养,通过创业教育培养适应市场的开拓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创业能力。第二,在普遍提高群众素质的基础上,加快培养培训农村致富骨干、带头人,特别是领导骨干、经营骨干、技术骨干,尤其是农村中经纪人的培养。第三,要建设现代产业化的示范基地,既是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基地,也是企业型经营实体。第四,积极参与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是要进入服务体系中的上层经营活动中,以自己培训服务,或者是以自己的技术服务、经营服务、信息服务来开拓工作领域。同时,通过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拉动城市化,教育部门要有这个意识,怎样利用学校的资源为社会服务。

“*教育富民工程”是教育、人事、劳动、科技、科协5个厅局共同商定的工程,要分解任务、逐步落实。教育在当前能够帮助农民增收,进一步体现了教育战略地位。办好教育为人民,应切实把这一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农民转移到城镇后,如何确保这些农民子女上学的实际问题,这是当地政府的责任,也是富民中切切实实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老年教育问题。各地搞好老年大学,从一般的科技教育到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到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健康教育——保健教育,解决中国走向老年社会的老年群体的社会需求。

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开拓社区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社区教育工作的认识

第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样一种片面的发展观。人类在科技、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无节制地开发自然,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走向了对立冲突,促使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以更深的目光审视自身,认识到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首先是人自身的问题,实现人在学习化社会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实现持续化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最为重要和根本的问题。第二,要转变传统的生产观。过去的生产重视物的投入,忽视知识的投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而造成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下。从经济学的原理看,仅靠持续的物力投入只会造成边际效益逐步递减,只有知识的投入才能形成投入边际效益增大。因此,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对生产的贡献率。第三,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克服只重视普通教育、正规教育、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术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现象,坚持科学和现代的教育观。现代社会知识陈旧率加大,人们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享用终生,成人为转岗、提升和改善生活质量所产生的学习需求,老年阶段面对着退休后的种种生活问题,这些客观因素都为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二)加强社区教育的领导,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和教育的合力

其一,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通过行政手段,把社区教育转化为政府行为。其二,通过建立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社区内的各种力量,建立经费保障等等,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形成社会行为。其三,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包括农村的乡规民约,以此来调动公民参与社区教育积极性,形成公民行为。其四,实现城乡的教育综合改革,形成教育行为。教育在强调“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同时,不能忘了“办好教育为人民”,教育要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让老百姓从教育中得到实惠,把教育办成给老百姓口袋里装钱的教育。

(三)狠抓工作落实

1、抓好规划工作。为全面贯彻国务院《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文件精神,从1*9年起我省启动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2*0年,苏州市已被列为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南京的鼓楼区和武进的湖塘镇,被列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20*年南京市的玄武区、无锡的江阴市等18个单位,被列入到第二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个部级实验区,20个省级实验区,60个市级实验区,同时还有实施社区教育活动并具有社区教育管理职能的各类社区学习中心2*多个。“*”期间,全省有90%的市、50%的县(市、区)、30%的乡镇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力争建立5*个社区教育中心。同时,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做好“*”教育富民工程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制定出劳务输出、农业科技骨干人员、下岗职工等培训计划以及现代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教育富民工程得到了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厅今年教育工程之一,这是一项硬任务和指令性工作,是教育自觉地实现“*”的重要思想要求,是关心群众疾苦、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选择,各地务必高度重视,通过分解计划并逐步落实。

2、建立实体,形成网络。在社区政府的统筹下,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连接社区内各类学校和各种教育机构,形成广泛的社区教育网络,把社区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3、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以专职管理人员为骨干、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各地经验看,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专职结合的社区教育队伍。从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是专任制,地方政府给编制,配备专人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第二种是委派制,像下派干部一样,从教育系统选派干部、教师,轮流到基层服务。第三采取聘请制,从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居委会委聘请兼职社区教育管理人员;第四采取自愿制,充分利用自愿者队伍,吸纳社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和社会各界的人员加入社区教育工作志愿者的队伍,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引导公民通过兼职来参与社区教育。

(四)突出重点,加强对实验工作的指导

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帅到让人嫉妒”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与2021年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主动履职,着力打造福田文化高地。文化市场平稳可控,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前三季度我区文化产业增加值284.63亿元,占GDp比8.3%。

一、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一)重点工作总结

1.聚焦惠民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一是全力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建成全国首家社会化运营国有博物馆“华强北博物馆”,全国率先采用“区投市建”模式打造国际一流国际演艺中心,推进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海滨生态体育公园运营招标。二是举办高规格文化活动。举办2020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暨第十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参与第十一届深圳工艺美术博览会。引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裴永中,全市仅有的2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均入驻福田并成立工作室。三是创新打造公共阅读亮点。国内率先推出公共图书馆常态夜间文化品牌“图书馆奇妙夜”,创办深圳首家24小时社区图书馆“玉田社区图书馆”,打造深圳最高规格社区图书馆“侨香社区图书馆”。

2.致力谋发展,文化产业稳中有进。一是经济指标增长潜力挖掘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及工资总额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住宿业显著回暖。二是构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撑体系。修订“1+9+n”文化产业资金支持政策体系,形成文体旅游、建装设计、时尚产业支持政策;出台支持车公庙片区时尚产业空间供给侧发展措施,累计支持351个项目,支持金额13768.89万元。三是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有序安排泰然立城前期入场装修,成立联合指挥部统筹推进肇福文化创意设计园建设,推进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特色街区建设,举办“98”音乐节、深圳国际时尚电玩节等活动。四是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联合编制完成全国首条文化创意指数“国证香蜜湖文化创意指数”,近期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仪式。牵头成立福田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联盟,促成两支文化创意专项投资基金。

3.着眼增活力,体育事业扎实推进。一是全民健身体系不断优化。区属9大公共体育场馆公益开放28天,社会体育场馆优惠开放数千场次;举办“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节”等品牌体育活动,举办首届福田超级联赛。创新采取“政府—社会联动”模式,利用园区楼宇天台等闲置空间,建成22块足球场地。二是公益体质监测持续开展。完成体质监测2万例,重点跟踪监测7000多例。福田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000多名,开展健身指导300余场次。三是竞技体育亮点频现。福田籍运动员、奥运冠军刘虹夺得2020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冠军。福田水上项目代表在2022年省运会资格赛广东省锦标赛取得63枚奖牌。

4.注重抓统筹,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实现审批事项100%全流程网办,100%实施容缺制度。选取16个事项编制了一批“秒批”事项清单,已于“智慧福田”手机app运行。试行信用审批制度,选取3个政务事项进行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

(二)抗击新冠疫情工作总结

疫情以来,累计出动5135人次,巡查企业及场所等2257家次,多项工作位列全市甚至全国前列,全区未出现一例酒店间人传人病例,文化市场稳定可控,文化产业繁荣兴盛。

1.全市率先构筑疫情“防火墙”。业内率先建立疫情互通机制,制定行业防疫指引,筑牢防疫防线。全国首创“线上调解”方式,通过微信、QQ、app等线上平台解决旅游纠纷,减轻维权成本。目前共收到旅游投诉693件,已办结686件,办结率98%,其中通过“线上调解”办结679件,办结率98%,为群众挽回损失217万元。

2.全国率先开展“人文防疫”。全面贯彻“人文防疫”指示,先后推出人文防疫1.0、2.0和3.0版,覆盖居家隔离居民、来深建设者等群体。累计派送“暖心礼包”35867份。获联合国卫生组织肯定,及多家报刊媒介转载报道,多名群众来信表示感谢。

3.做实文体场馆开放“绣花功”。发动皇冠体育中心等5个体育场馆对医务人员及家属免费开放,已接待相关人员6000余人次,免费开放3000多个小时;发动体育社会组织为医务人员子女提供免费线上培训,先后有496人次参与。全市首创“体育名人进场馆”活动,邀请易建联、刘虹等体育名人到场馆锻炼,带动体育消费。

4.筑牢文化行业复工“压舱石”。向企业免费提供口罩5万余个。举办建装、时尚行业融资对接会,达成贷款意向23.4亿元。实施场所全覆盖执法,整改安全隐患120余处。制定文化旅游业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复苏。制定“文化旅游业稳企支持”“生产经营支持”等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复苏。

二、当前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我局有大量文体设施建设工程,为此,于2019年底成立重大办。但相关工作人员均无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等专业背景,也无建设项目工作经验。实际工作中,同志们边学边干,全力推进项目实施,但毕竟未接受过系统专业学习和训练,工作中遇到建筑设计领域一些较专业问题时,仍会因为欠缺专业知识无法有效处理。

三、2021年计划

(一)打造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一批重大文体地标、特色文体设施,加快已立项重大文体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区属美术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改造一批老旧文体设施。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打造一批高质普惠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出台非国有博物馆、民办文化艺术展览空间扶持政策。

(二)做好时尚总部中心招商管理。开展湾区时尚总部中心企业招商入驻工作,吸引高质量时尚产业总部企业、时尚价值链及时尚服务平台入驻。制定湾区时尚总部中心运营方案,推动物业联盟首批产业空间落地。实施《车公庙片区连片改造升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统筹时尚产业发展。

(三)打造福田“智能体育”事业。一是启动福田全民健身设施智能提升工作,在公园、公共绿地、闲置用地等地建设、更新28套智能化室外健身设施。二是探索打造“智慧体育”应用管理平台,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搭建交互体验渠道、建设信息化平台和现场智能监测、数据自动化采集分析系统。

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7

一、社区党政建设

1、我社区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水平。在社区建设中,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社区居委会紧密团结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带动社区干部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首先,立足本职,一心为民,坚持每周二政治学习制度和社区例会制度。社区党支部结合当前形势,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激励每一位社区干部,奋发向上,努力工作;用严格的制度约束每一位党员,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其次,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发展党员方面我社区党支部始终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今年四月份我社区有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区委党校参加了培训学习,对已发展了的党员做到了保质保量。

2、自从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千峰北路社区党支部按照兴华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署,在兴华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按照《兴华街道党工委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安排》,以“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认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查找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改进思路和措施,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并及时召开了民主评议会议,对评议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社区会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并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我社区党支部借助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紧紧抓住“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区”这一发展主线,同心同德,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团结和带领广大社区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社区这块阵地上发光发热!

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社区的繁荣和稳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大力宣传各种有益居民的信息资源。

首先,今年我社区共举办“关爱生命、远离毒品”、“关爱女性健康”、“环保知识讲座”、“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法治讲座”等5次,开展以和谐、法治、计划生育、募捐、残联、抗震救灾、共创和谐、企业招聘等为内容的大型标语宣传15次、黑板报宣传12期。喜迎新春、正月十五两节,在美丽家园广场我社区全体干部参加了由兴华街办的组织的大型民间文艺汇演,演员都是来自各社区的文艺骨干。演员们个个精神焕发,表演的节目有:妙趣横生的大头娃娃、浑厚有力的舞龙、威风锣鼓等精彩的节目使观看的人们在漫天飞雪中大呼过瘾。

其次,我社区党支部不断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整合社区力量,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艺队。社区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有很多专业技术人才生活在社区,形成特有的人才优势。我社区把他们动员起来,积极鼓励各年龄段的志愿者加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以他们为骨干,一方面让他们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取得锻炼人、培养人的双重效果。我社区将多才多艺的社区居民王建华吸收进社区文艺队,以其为队长,努力将社区文艺队发展成为自我创作、自我表演的新型文艺队,并将活动场所定在辖区内的漪汾公园,让老中青三代社区人,在社区里就能找到并参与适合自己口味的活动,激发出居民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热情。此外,我社区聘请住在本社区的文体教师,举办各种门类的讲座、培训班、学习班,指导、服务社区开展文化活动。让社区居民在这里找到了一片充满活力的沃土。

第三,我社区于2010年11月开通了“千峰北路社区博客”,在博客中开设了“社区党建”、“社区信息”、“最新通知”等若干板块。在2010年一年的时间内,我社区积极更新博客,公布与居民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办事指南等,还设立了博主问答,居民如果需要帮助或提出问题和建议,都会及时得到满意的答复,使居民足不出户,就查阅到了所需信息。另外,我社区积极配合“太原市社区服务中心”,在“太原社区网”上开辟了自己的一席天地,并积极维护本社区网络建设,为全市社区网络化做贡献。

三、社区的环境与卫生

搞好社区的环境和卫生,是一项合民心、顺民意、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工作,也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塑造社区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我社区把环境卫生当作社区工作的重头戏来抓。【1】关于2010年度社区居委会工作总结的文章>>

2010年社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景区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党委宣传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武装保卫处工作总结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工程技术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返回栏目列表】

我社区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绿色转型为主线,以促进和谐,全面改善城市环境为目标,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低保户,由社区干部亲自参与“靓丽星期五”活动。今年在历次活动中我社区组织居民志愿者及低保户共200人次,对16个院落及各街面铺进行了认真清理整治,共清理无人管辖区垃圾五处,30车,很好的完成了整治清洁和清除垃圾死角的任务。此外,粉刷千峰北路道路侧旁树木约180棵,美化了社区周边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我辖区内周边环境的整洁,使各居住院落的卫生条件有了显著的改观。

四、社区服务

社区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与居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会工作是我们社区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我社区建立和完善各种服务制度和社会体系,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以广泛服务居民为宗旨,以为老弱服务、助残帮困服务为侧重点多方位地开展工作。

1、社区志愿者注册工作

我社区认真履行了关于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条例规章,整合社区资源,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积极动员大量社区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纳入我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组织起来,以服务于居民,造福于社会,切实为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目前已注册了约占社区总人口8%的志愿者,总计250人。

2、社区治安工作

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建设和谐社区以及保证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我社区在综合治理方面花大力气,发动社区志愿者组成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巡逻队,定期定点对辖区内各楼院、各驻地单位进行巡视,有效地维护了社区治安。此外,我社区下大工夫制定有效措施,在社区内部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到人,严密组织,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在今年“两会”期间,我社区也有领导带班,有专人值班,并强调值班人员要明确责任、坚守岗位,全面率领安全稳定状态,做好值班记录,坚持每天零报告。

3、扶老助残帮困工作

我社区在扶老、助残、帮困方面下大工夫,不遗余力地帮助辖区内的弱势群体。尊老、敬老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更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社区坚持发扬和宣传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理解和尊重老人,关怀和爱护老人。我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400多人,由于多数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他们时常感到孤独空虚,针对这一情况,我社区干部经常登门随访进行精神慰藉,并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的同时开展三免费、三无偿活动即:免费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免费赠送有关保健书籍、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向老人无偿开放活动设施,无偿进行生活照料、无偿代办生活事宜。

此外,今年我社区干部先后慰问辖区内的残疾家庭三次,慰问困难居民三次,困难老党员四次,为他们提供服务多次。在国庆节和中秋节来临之际,我社区成立联合慰问小组,深入贫困居民李秀敏、残疾人韩天?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了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对省电大退休老党员申有堂、任凤兰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

4、社区低保工作

在低保工作方面,我社区始终以“应保尽保”为原则,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居民群众为已任,脚踏实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低保工作中,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实行听证制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为困难群体提供最佳、最便利的服务,实行窗口化服务、以电脑网络化管理为手段,对每位享受低保的家庭,建立了家庭信息档案。通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街办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今年的廉租住房工作中,我社区深入宣传,准确把握国家政策,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做到公平合理,应享尽享。

5、社区医保社保工作

在今年的医保社保工作中,我社区干部及时将20多份通知张贴到了辖区内每个楼院及驻地单位,尽量做到使居民家喻户晓,此举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截至今年3月份,我社区劳动保障站共为135位居民办理了居民社会保险。在今年的《再就业优惠证》年检工作开始以来,我社区劳动保障站的工作人员先后为两位居民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为53位办理了优惠证的居民进行了年检。在今年的医保工作中,我社区干部及时将20多份通知张贴到了辖区内每个楼院及驻地单位,尽量做到使居民家喻户晓,此举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为大约50位居民办理了城市医疗保险。

6、社区计生工作

计划生育是一项长久国策,我社区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计划生育服务是计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此外,计划生育服务是计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今年6月份我社区联系区计划生育指导站免费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b超、乳腺及妇科检查。同时我社区也非常重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经常开展送技术、送服务、送资料、送药具等活动。今年上半年,我社区在兴华街办的统一部署下,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进行全面的摸底登记,截至目前已登记30余人,目前此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7、统计工作

全国劳动力调查制度是国务院XX年决定建立的一项关乎民生的调查制度。它对于及时摸清人民群众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情况,为政府制定宏观就业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3月15日至19日,是调查员入户进行调查登记的时间。省统计局抽中我社区4个小区,共计20户作为调查对象。我社区工作人员陪同省、市、区三级统计局的领导干部深入被抽中的省电大宿舍、教委宿舍、漪汾北苑、漪汾南苑四个小区进行调查登记。由于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所以居民们大多积极主动配合,调查工作进展的很顺利,被抽中的20户调查对象全部登记完毕。(2)关于2010年度社区居委会工作总结的文章>>

2010年社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景区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党委宣传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武装保卫处工作总结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工程技术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返回栏目列表】

今年5月份,我社区积极配合太原市城市规划局,对辖区内45户居民进行了居民一日出行调查。

今年6月份,我社区工作人员陪同区委统计局及街道办事处统计口的领导干部对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体门面房进行经济普查的收尾核对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社区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终于如期将辖区内69家法人单位及77家个体门面房核查完毕。

五、社区班子建设

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加强班子建设十分重要。我社区在本着人尽其才,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分工,使每个社区干部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工作中做到了分工不分家,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并形成了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对社区各种制度进行不断的规范和完善,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以上是我社区一年来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扬“团结、奉献、争优、创新”的兴华精神,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共创和谐为目标。努力使千峰北路社区的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居民营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而奋斗。

【3】

关于2010年度社区居委会工作总结的文章>>

2010年社区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景区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党委宣传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武装保卫处工作总结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工程技术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社区体育现状对策

1社区体育的含义

“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提出,上世纪30年代由吴文藻等老一辈社会学家引入中国。社会学家把社区定义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共同活动区域。社区的区域界限按不同层次可分为国际社区、国家社区、地区社区和乡土社区。乡土社区也称为基层社区。基层社区由若干个邻里社区组成,邻里社区又由若干个社会细胞――家庭组成。社区体育以乡土社区和居住社区为区城范围,参加者为常住居民。通常把社区体育界定为以一定的定居居民为基础,通过一定范围内生活上的相互联系,共同利用那里的生活环境和设施,为加强人们的相互联系,产生、巩固社区感情而进行的体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社区体育在上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完善,已成为大众体育的主要形式。为使汉中市城市社区体育工作有一个更大的发展,我们对汉中市城市社区体育进行了调查,旨在摸清汉中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社区体育的发展走向,指出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汉中市现辖一区(汉台区)三县(南郑县、勉县、宁强县)主要城区内社区和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汉中市体委的有关文件和体育先进社区的材料,并在陕西理工学院图书馆以及网络上收集了国内相关专著两部,论文20余篇。

2.2.2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汉中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并对社区小样本人群进行预实验,其效度和信度较好,符合要求。然后大面积向汉中市四个社区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5份,有效率96.2%。

2.2.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3多维视角下汉中市社区体育现状

3.1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系统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次调查了解到:当前汉中市社区体育组织以街道为基本层次,有的社区甚至以街道为唯一层次。从组织结构分析来看,存在明显的不足;多层次社区体育组织未建立,无法分层开展工作,组织管理未朝小型化方向发展,系统性受到影响;社区体育组织行政管理色彩较浓,组织形式单一,与当前发展多元化社区的需要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使多管齐下开展社区体育工作受到一定影响;社区体育组织采用单向管理模式,缺乏互动因素,管理过程也缺少配套网络,组织系统的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3.2城市社区体育人口比例不高,年龄失衡较为突出。

据汉中市2002年国民体质监测体育人口统计:目前汉中市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数达200万,超过总人口的34%,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了2%以上。本次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中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为118人,占总数的39.5%,与我国1998年8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公布的体育人口占35.6%相比更高,表明汉中市体育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按年龄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体育人口中18~30岁的青年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表明年龄结构呈马鞍型。按学历情况进行统计可看出,体育人口数量按学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递减。

3.3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开放力度不够。

根据调查问卷:汉中市社区体育场地总面积比95年前增加了93812平方米(含县)。人均增加0.15平方米,达到0.26平方米,尽管如此,调查结果仍然显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极大地挫伤了城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大多数社区居民对本社区体育设施“不满意”或“极不满意”,认为小区的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活动场地小,设施陈旧。新建住宅小区多数器械过于老龄化或病弱化,缺乏具有强化体能性质的体育器械。大多数体育场馆设施仍还只为本系统服务,封闭管理,不对外开放。

3.4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不高,处于较低层次。

调查结果显示385人中有过体育消费的人有131人,占34.2%,体育消费者人均年消费金额为302元,这一水平比1998年中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高出很多,说明我市居民体育消费已初具规模,但与2000年北京、上海体育消费人数比例及消费金额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从体育消费结构看,物质性体育消费在目前汉中市体育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非物质性体育消费比例很小。从居民体育消费来源看,汉中市居民是自己花钱进行体育消费的,表明“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在体育人群中已形成。本次调查还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育消费各有其特点。对不同体育项目消费态度也各有不同。此外此次调查得知:经济条件、消费观念、闲暇时间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3.5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指导力量薄弱,健身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目前汉中市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00人,其中三级210人,二级155人,一级35人,共有健身辅导站213个,平均每个健身辅导站1.87个。根据本次调查了解到,汉中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社会需求有很大差距,未受过专门训练,不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指导活动的情况相当普遍,这对社区体育的科学化产生了不利影响。

3.6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不够,健身功效有待提高。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出发点是养身,锻炼者中以治病和长寿为目的的占总人数的65.3%。由于社区体育具有个人余暇性以及由之衍生而来的高离散性、强自由性特点,因此居民选择活动项目有明显的非竞技化、文体一体化以及韵律性、表演性、趣味性特点。依据这些特点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大多采用功、操、拳、舞、剑等自我竞争类项目,甚至以下棋、钓鱼、散步、聊天来健身,因而运动强度小,身体负荷低。而有对抗情景、多人同场竞技类项目参加者较少,健身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汉中市社区体育发展对策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把社区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政府应把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机遇,把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纳入到城市住宅小区标准化建设内容中去,同时社区与学校的联姻,将为社区体育提供大量的软硬件环境。新世纪的社区体育发展,关键环节在于社区与学校体育的开展、协调。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社区与学校就像两个互不干涉的团体,交往不多,联系也不紧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开展,社区与学校不往来的局面被打破,社与校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学校成为社区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重要场所,可切实把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社区体育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上来。

4.2加大社区体育宣传力度,多渠道开展社区体育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引导市民逐渐树立科学健身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体育的氛围,形成有利于社区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和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的宣传可以转变社会对体育的观念,调动社区居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适时地宣传社区体育的好处,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排除那些对社区人健康的不利因素。它还可以引起各行政领导和企事业单位对社区体育的重视,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社区体育经费、更好的活动条件和更充裕的活动时间。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宣传。

4.3大力开发社区体育消费市场,适应社区居民健身需求。

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作用,在低廉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向社区居民开放。支持和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在社区内兴办体育锻炼场所,鼓励体育教学和科研单位的设施、设备在空余时间为社区居民服务,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在余暇时间为社区居民进行讲课辅导等,大力开发体育器材用品市场,以满足体育市场的需求。

4.4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推动社区体育向纵深发展。

根据多元化需求,增加各类社区体育组织;加强管理的系统性,增加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层次,建立包括管理、指导、服务、协作、监督构成的网络,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促进社区体育融入社区服务,将社区体育与体质监测、疾病预防、康复治疗有机结合,保障扩大市民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同时积极开展社区体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推广科学实用、简便易行的体育健身方法,引导广大居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对抗性强、有一定负荷强度的竞技项目,提高技能水平。要在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体育教师的作用,弥补指导力量的不足,联合和依靠社区医疗部门,积极参与健康指导、运动处方、体育疗法等服务,使广大社区居民树立科学健身观和体育消费观,提高社区体育的科学文化水平。

结语

总之,社区体育运动的发展受体育教育、社区人群的健康意识、社区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社区体育设施、社区体育经费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健身宣传的不断深入、政府的重视、体育社区产业化的进程以及居民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加强,社区体育运动将高度发展,全民健身将在社区内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洪潭.社区体育运行简论[J].体育与科学,2002.1.

[2]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02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Z].

[3]汉中市体委.关于汉中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总结[Z].2002.

[4]叶宝华.厦门市社会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首都体院学报,2002.1.

[5]丁峰.中国城市社会体育演变的特征与发展前景[J].成都体院学报,2002.5.

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县委“四个”建设的总要求,根据创建省级文明乡镇的总体要求,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十进十创”活动,突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公德、文明礼仪、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文明、和谐、安定、祥和的社区环境,为促进我镇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二、活动内容

1、党建进社区,创共驻共建型社区。

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继续开展网格服务团队上门大走访,定期实施“相约星期五、有话大家说”活动,以多部门参与、座谈交流、双向互动为主要形式,有针对性地集中解决一些民生问题,打造群众满意工程。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格局,开展由县局单位、镇机关职能办公室、镇重点骨干企业、城镇社区、城中村与渔农村社区的结对活动。进一步健全以城镇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小区物管公司、小区业主委员会、辖区共建单位、辖区非公企业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创建规划,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有效的创建投入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保证创建活动的软、硬件建设不断得到发展。

2、科普进社区,创科学文明型社区。

以“讲科学文明、建和谐社区”为主题,广泛开展科普展览、科学知识竞赛、科普旅游、科普文艺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实现“科教进社区”活动的经常化、群众化和社会化。依托社区活动中心、宣传栏等场所,建好社区科普学校等科普活动基地,为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加强社区科普画廊等科普宣传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批造型美观、内容丰富、管理规范、受群众欢迎、具有示范作用的科普画廊。

3、道德进社区,创和谐诚信型社区。

积极开展“和谐创建大评比”、“邻居节”等各类创建活动,在社区中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道”、“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利用道德点评台、和谐倡导栏,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意识,形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帮困助弱、邻里团结、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良好社会风尚。突出抓好诚信教育,努力打造“诚信高亭”的品牌。通过举办诚信讲座、报告会,在城乡居民中广泛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的活动,宣传树立诚信典型,营造软环境建设氛围,推动城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4、卫生进社区,创整洁保健型社区。

以“卫生进社区、健康送万家”为主题,从卫生、保健、医疗、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在社区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搞一次大型社区义诊,每月组织一次健康生活方式讲座、建立一项网络卫生咨询服务、开展一项残疾人康复治疗、开展一次城乡清洁活动。发挥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民、利民的作用,以弱势群体为重点,定期开展义诊咨询服务。建立卫生信息平台,利用社区网站、网格化信息平台向社区居民提供有关卫生、健康方面的新知识、新规定,提供卫生、健康咨询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制定《社区居民卫生公约》,广泛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环卫设施齐全完好,定人定时清理垃圾,宠物养殖管理规范,环境整洁有序。在巩固“卫生社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为我镇创建省级文明乡镇奠定良好的环境卫生基础。

5、绿色进社区,创节能环保型社区。

积极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以优化居住环境为重点,结合世界环境曰、地球日、节水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在社区开辟宣传阵地,开展绿色环保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社区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居住区域规划与管理,建筑外观整洁美观,坚决杜绝违章搭建。在主要区域建有雕塑,户外广告及宣传品以公益宣传为主,内容健康,外形美观,并按期维修、更新。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开展清理白色垃圾活动,形成社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6、文体进社区、创康乐愉悦型社区

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不断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出发点,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全民参与的文化氛围。举办高亭镇首届文化体育艺术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和体育健身活动。完善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推动先进文化进社区、进家庭。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社区广场文艺演出、社区运动会等,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以满足社区居民对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以各种方式培训社区文艺体育骨干或文体指导员,推动社区文体活动的活跃,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人文环境。

7、平安进社区、创安全温馨型社区

积极推动综治工作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展览、法律援助等活动,及时化解社区居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疏导社会情绪,维护社会稳定。紧紧围绕普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举办普法教育成就展览,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普及教育,为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和谐安定提供良好保障。不断强化社区的综合职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综治进社区和各项治安防范、管理措施,加强社区安全防范工作,把社会问题和矛盾、隐患解决在基层,通过丰富多彩的创安活动凝聚人心,促进社区的平安建设。

8、教育进社区、创学习创新型社区

进一步健全社区学校等辅助教育机构,广泛吸纳辖区共建单位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建立各类科普、技能、曲艺、体育等教育学习基地,完善学习设施,以阵地建设推动全民学习的不断深化。丰富教育内容,按照因人施教、按需择教的方式,整合辖区教育资源,利用社区教育学院、社区课堂,开办个人兴趣爱好学习班,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学习需求。贴近实际,深入开展“学习日”、“社区讲坛”“书香家庭”等有效的载体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开展“大手拉小手、老少共学习”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辅导家长学外语、电脑,家长向孩子进行道德、法律、传统等教育。培育学习典型,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树立、宣传学习典型,推动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深入。

9、再就业进社区,创充分就业型社区

以引导下岗职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掌握就业技能为出发点,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各社区建立一个社区再就业基地,并建立一支再就业工作协助员队伍,积极开展再就业各项政策的宣传咨询,收集传递择业和用工信息,并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用工信息的互递共享,把就业信息送到群众家中。做好下岗再就业培训工作,举办烹饪、美发、家政、家电维修等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有关部门和辖区企事业单位,深入社区,开展现场办公和就业指导服务,定期举办用工洽谈会,为下岗职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10、数字化进社区,创网络服务型社区。

以镇党建网站为平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信息系统为依托,实现镇、社区信息服务的两级联通。开通1890群众服务热线,提供24小时便民服务热线,实现数码亲情,和谐沟通。从实际出发,建设社区网站、开通便民服务QQ,不断提高网络应用水平,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开发社区办公应用软件,提升社区现代化办公水平,提高社区办公效率。建立电子档案室、电脑培训室等社区功能应用系统,以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要,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

三、实施步骤

“十进十创”主题活动首先在全镇7个城镇社区进行试点,从2012年5月开始到2011年6月结束,具体分为宣传调研、工作实施、自查攻坚、总结提高四个阶段:

1、宣传调研阶段。重点抓好宣传和调研两个环节。宣传环节:以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活动安排为主要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广覆盖,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主题活动氛围。调研环节:要紧密结合当前社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调研,了解社情民意,找准问题所在,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确定主题活动的工作重点。

2、工作实施阶段。重点抓好活动方案制订和工作实施两个环节。活动方案制订环节:针对调研分析结果,各社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明确工作责任人、工作方案、推进举措、完成时限等。工作推进环节:各社区、各部门要紧密结当前社区工作重点,严格根据所制订的计划扎实推进“十进十创”活动。

3、自查攻坚阶段。重点抓好自查和攻坚两个环节。自查环节:着重做好“回头看”工作,认真对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攻坚环节:针对自查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对问题较多、完成困难较大的工作,组织力量,集中攻坚。

4、总结推广阶段。对各社区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进行考核评比。同时对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提炼,形成符合高亭实际的工作机制逐步在全镇各社区、村(社)加以全面推广。

四、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十进十创”活动,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的的重要举措,是创建和谐社区、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载体。各社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精心设计载体,认真抓好落实。

2、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十进社区”活动规模大、时间

长、涉及面广,要每个月开展一个专题活动,掀起活动高潮。各牵头、责任部门要履行职责,发挥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要发挥和调动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把“十进十创”活动当作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干群感情、为群众办实事的大事来抓,使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十进十创”活动作为一项惠民利民的长效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4、培养典型,搞好宣传。各社区、各部门要利用节假日和大型庆典活动等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氛围。要注重选树、培养、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的典型和做法,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10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倡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廉政文化建设要求,以“廉风进社区”为主题,以社区党员干部为重点,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与社区党建、文明创建相对接,结合实际,注重实效,使廉政文化融入社区、渗入家庭、深入人心,打造“廉洁、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社区健康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完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有氛围、有平台、有景观,丰富多彩,持之以恒,形成与和谐示范社区创建良性互动、与社区环境相协调、与城乡社区对接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把廉政文化自然融入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之中;使社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经常感受廉政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在社区内营造千种“敬廉崇洁”、“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崭新社会风尚。通过二到三年努力,使“廉风进社区”成为我县廉政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其影响面不断扩大。

三、工作原则

坚持紧贴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坚持整合资源、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学习借鉴、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坚持体现特色、不断创新的原则。

四、活动内容

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应有宽泛的内含: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以及县居民素质教育;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警示教育等等。全县各城乡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开展好以下活动。

1、开展“荣辱明廉”活动。“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全县城乡社区党组织,一要结合社区党建工作实际,将荣辱观教育纳入社区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居民社会公德教育及家庭美德教育之中,增强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要发挥社区“五老”以自身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表率作用,将其聘为社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员,引领社区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增强社区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三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

2、开展“读书思廉”活动。与创全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县活动良性互动,搭建社区廉政文化平台。充分利用社区“一会六站”这一平台,把图书室、电教室、活动室、社区文艺宣传队建设成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结合“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充实社区图书阅览室,添置各类廉政书籍,建成“廉风书角”。每年向社区党员干部推荐一本勤廉相关内容书籍,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做到常读书、常思廉、常促廉。

3、开展“典型导廉”活动。发挥正反典型在廉政教育中的示范或警示作用,有利于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利用社区电教室,开办廉政文化课堂,每半年组织全体党员和社区干部观看一场反腐倡廉录像。一方面,组织观看勤政廉政正面典型专题片;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开展廉政文化楼栋评比、廉洁文明家庭评比等活动,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和引导人。

4、开展“环境熏廉”活动。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居民学校、宣传橱窗、广场舞台等现有设施,建立廉政文化基地;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短讯等媒体构建廉政文化进社区的工作平台,及时宣传廉政建设的重大举措,认真回答群众关心的廉政话题,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可以每月展示一句反腐倡廉格言警句,一幅反腐倡廉漫画或公益广告,一条反腐倡廉谜语。各社区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循序渐进地构筑和拓展廉政文化景观建设。通过以造型精致的廉风亭、廉风廊、清风林、清风石和图文并茂的廉政公益广告、寓意深刻的廉政宣传画等为点缀,形成社区环境相协调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廉政文化自然融入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起居和行为习惯之中,倡导富有时代气息的道德观和法制观,让社区群众经常感受廉政文化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5、开展“文艺倡廉”活动。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尤其是社区文艺宣传队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每年举办一次主题鲜明,且寓教于乐的群众性反腐倡廉文艺活动。活动形式不拘,既可以举办专场活动,也可以在其他大型文化活动中结合开展;活动载体不限,可以是“廉风颂歌”廉政文艺汇演、“情系百姓”廉政龙灯会,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反腐倡廉书画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使广大城乡社区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

6、开展“助困扬廉”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对接,在提升村落社区服务、组织、协调、监督、稳定、可持续发展功能上动脑筋,在满足社区群众的愿望、需求上下功夫,大力倡导公益精神、慈善精神、互助精神和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整合社区关系、舒缓社区冲突、增进社区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社区和谐发展。针对困难群众多的村落社区,抓好城乡社区联谊结对,开展“助困扬廉”专题活动,在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中开展“做廉洁典范、争服务明星”、“从我做起、志愿服务”、“做一件好事,献一份真情”活动,增强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帮贫助困,团结和谐的社会风气。

五、有关要求

l、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就是以文化为载体,让居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各项活动,打造清廉的社区环境,培育清新的社区风气,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为加强组织领导,作为牵头单位,县民政局成立“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民政局党总支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全县城乡社区“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组长由县民政局党总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县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股股长、人秘股股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股,由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股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场)民政所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事项的联系、协调和督导工作,为社区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是一项意在当前,功在长远的工作,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各城乡社区要根据廉政文化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本社区具体的廉政文化建设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要建章立制,进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抓到底。要不断创新和持之以恒地推进,使廉政文化建设走上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把每年的4月定为“廉政文化月”,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廉政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