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设计方法十篇城市设计方法十篇

城市设计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8:05

城市设计方法篇1

关键词:总设计师负责制;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导言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城市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建设,城市设计也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在实践中,城市设计的实施和运作情况则不够理想。我国的城市设计长期处于一种随意、混沌的状态中。

城市建设过程需要总设计师进行协调以实现最佳城市设计结果。总设计师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设计机构,充当整体的协调和控制的角色,对复杂的城市建设进行指引。

总设计师负责制

总设计师负责制虽然在中国还没有推广普及,但是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它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美国的“建筑师协作组”,日本的“主管建筑师协作设计法”,英国的设计顾问制等等。在本质上,他们都是一种在形成共识的框架内,整合各个小的团队开展单独的项目,并且以一种平等、民主、共享利润的方式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早在二战之后,美国建筑师Gropius发起在建筑师之间开展相互协作的提议,他提出了“建筑师协作”(thearchitectureCollaborative,taC)的概念(walterGropius,1951),他提出希望通过小组的方式来成立一个建筑师创作小组,他和他的合作者们尝试去创作“totalarchitecture”,即建立在最广阔基础上的可以考虑所有环境发展和需求的建筑。

在日本,建筑家内井昭藏(ShozoUchii)提出了“主管建筑师协作设计法”,通过这种方法,协调者和其他参与设计师、工程师等将讨论城市设计,并通过这些交流和讨论去创造和发展整体形态[北伟靖雅.城市协作设计方法[m]城市复兴中的城市设计]。

《迈向城市的文艺复兴》[towardsanUrbanRenaissance[m].UrbantaskForce.officeoftheDeputyprimeminister.1999-6]一书中提出一个综合的空间总体规划应有一个综合专业的设计顾问组。在这个工作结构中,是有专家顾问参与的业主机构;第二个层次是对业主机构负责的总规划师,在这一层次中尚包括当地政府有关官员及负责规划法规执行的政府规划师;第三个层次是由总规划师直接领导的空间总体规划核心设计组;第四个层次是按项目需要而随时参与规划核心组的相关领域专家,如社会学家,交通、地质、水文、生态、建筑工程技术及开发顾问等等。

水磨镇城市设计实践

(一)协调不同意见需求

水磨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城镇公共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产业发展受到影响。在水磨镇的灾后重建中,援建方佛山援建队作为主要开发商拥有自,投资参与了市政和公共建筑、安居房、老街旅游项目等开发建设项目,改善灾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并希望通过市镇建设使投资得到一定的收益,为当地居民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水磨镇的灾后重建重视公众参与,充分协调各利益相关群体的不同需求。

(二)保障执行设计理念

地震后灾区设计单位很多,理念不一,做法多样。保证城市设计方案的构思、标准和目标贯穿实践始终,这在灾区紧迫的规划建设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表1)。

表1水磨灾后重建城市设计总设计师负责制框架示意

在设计编制环节,以一个设计联合体为主导,确定一家总设计单位和总设计师。从整体的角度设计小镇,以一个设计联合体为主导,保证设计理念的最终贯彻与实现,避免了项目同时进行,在风貌、风格、定位等诸多方面相互影响的情况。

在设计实施环节,设计团队在参加水磨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到达现场过百次,组织几十家施工图配合单位,不断讨论设计要点和实施方案,进行现场指导,将各方意见进行综合[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香港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与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西南市政院、绿茵景园工程公司、新方圆环境营造有限公司、四川国恒建筑等单位共同完成水磨镇灾后重建规划与建筑设计。],负责根据实施效果和反馈意见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陈可石,周菁,姜文锦.从四川汶川水磨镇重建实践中解读城市设计[J].建筑学报,2011(4):11-15.]。

(三)小结

由于水磨镇重建所处于的独特历史和时代背景,使得总设计师负责制的方法得以有效并成功实施。然而我们也应当考虑其适用条件。根据水磨镇的情况,可以总结出此方法实施的适用对象,规模约为2-3km2,规划人口约为3-4万人的小镇。总设计师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设计机构,总设计师的规划设计理念、经验乃至责任心和审美意识对其建设结果十分关键,通过总设计师及专业团队对设计与实施的结果整体负责,构建与保障城镇风格与形态的完整性。

作者简介:

城市设计方法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abstract]thecityistonon-agriculturalindustryandaverylargeresidentialformnon-agriculturalpopulation.UsuallythemoredenselypopulatedareacanbecalledCity,citygenerallyincludesresidentialandindustrialareaandcommercialarea,andthecityalsohasthefunctionofadministrativejurisdiction.withtheapplicationofthedesignmethodofcitylandscapeincityplanning,thelevelofcityplanningatpresenthasbeengreatlyimproved,thuseffectivelymeettherequirementsofpeopleoncityecologicalenvironment.inordertoimprovethedesignmethodand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itylandscapelevelandpromotethecity,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toincreasecitycityplanninglandscapedesignmethodofstrength.inthispaper,throughin-depthanalysisofcityplanningandcitylandscapedesignmethod,andthenintroducedthecityplanninginthecitylandscapedesignmethod,forreference.

[keyword]cityplanning;citylandscapedesign;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因此人们对生活的物质条件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的要求下,我国的城市加快了建设的步伐,从而促进了我国的城市的发展。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首先必须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才能够使城市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和生活需求。而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层出不穷,从而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使得当前城市规划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从而有效地满足了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而为了提高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的水平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对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的概述出发,对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今后的城市规划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并且还是一种能够看得见的载体,就必须要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才能够使城市的格调更加赏心悦目。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物质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为了提高城市换进的水平,通常会采取城市景观设计方法进行城市的规划。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例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上,在南京东路纵轴线延长线上建成的亚洲第一高度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观,不是简单的a+B=aB,它等于X,这是一种新的因素,是南京路空间的延伸与定位。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为了使城市的建设能够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和生活需求,就必须要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人们的生态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必须要严格的遵循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为了提高城市换进的水平,通常会采取城市景观设计方法进行城市的规划。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3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4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4.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4.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城市设计方法篇3

关键词:城市公园设计;地形设计;方法

1城市公园设计中地形景观设计的类型和特点

第一,平坦开阔型地形,主要是基本上高度没有太大变化的地面,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水平,这样的地形最适合建造休闲广场和建筑物。第二,凸面地形,这种地形中心位置比四周都高一些,适合建筑山的形状。第三,凹陷地形,相对于凸面地形,中心位置低于四周。第四,坡面地形,地形成坡状,适合建造喷水池、植物景观等[1]。

2选择合适的地形设计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丰富城市公园的视觉效果,根据实际地形进行景观设计,可以使公园内部有很大的层次感,人们在游览时看到不同的景观,产生不同的感觉,或是神秘或是豁然开朗,如山东地区山地丘陵居多,利用这样的地形可以建造假山和凉亭,与平原地带相连接,如沧口公园。第二,城市公园选址的位置不可能是单一的地形,所以大多数都是多种地形交叉,那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景观明确公园的区域,如山东泰山地区,山地突出,周围的公园与泰山相辉映,那么既具有人文关怀,又具有独特性。第三,地形的景观是城市公园的主要构成部分,公园的景观依靠地形来建造,如山东半岛地区平原和盆地交错,利用这一地形可以修建人工湖泊,湖面可以设置休息区或者观赏区,如太平角公园[2]。合理规划城市公园,可以将城市变成海绵城市,即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变化,尤其是涝灾,而且可以使城市空气湿润,如山东青岛,在城市公园方面,济南的卧虎山、葫芦顶、平顶山和金鸡岭都已经建立了山体公园,运用山东独特的地形,整体公园“显山露水”,具有防沙防尘和蓄水的贡献。

3对城市公园地形设计方法的几点思考

合理根据地形设计城市公园,最基本的是提高工程的技术,尤其是人工做地形涉及的工程量,如土方的计算方法,运用计算机映射,三维立体进行模拟,而且操作人员也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运算方法和软件。

3.1注意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我国地形复杂,不同城市之间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如四川地区的城市多山、江苏地区的城市多水、山东地区多丘陵等,所以设计城市公园地形景观时要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复杂的区域可以建造自然风光公园,而地形大多数平坦的城市可以建造休闲广场;另一方面,注意当地的文化,城市公园是弘扬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景观要体现当地的特色[3]。

3.2减少人为因素,尊重自然

一方面,合理利用地形,认真分析公园选址的地形情况,综合当地的自然情况,合理利用自然的地形,减少人为破坏地形,如本来是地势较高的位置,设计人员偏偏在这个地方建造人工湖,那么不仅工程量大,而且也破坏了自然环境,综合了解后,就可以合理规划,利用三维立体设计软件,模拟设计方法,然后选择最佳的方案,但是也一定要综合考虑建造的成本;另一方面,结合建筑设计先进的技术,将原有比较单一或者建造后过于普遍的地形加以改造,使在保证环保理念的同时又具有独特性,但是一定要保证工程量尽量小,可以减少过多地破坏自然的环境和植物。

3.3将不同地形景观合理统一起来

一方面,结合不同的园林景观,尤其是关于水的景观和路面的景观,如在凹形地区域也会有平坦的地形或者凸面的地形,可以利用凹面的地形建造人工湖,那么周围平坦的地形可以建造亲水楼台或者休息区,如果是凸面的地形没有自然植物,可以建造人工瀑布;另一方面,结合自然植物景观和人工景观,虽然城市公园是改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逸休闲场所的地方,但是不能忽视人休息的需求。

4结论

总之,城市公园设计中应该重点注意地形设计,所以政府负责部门和相关建筑公司应该重点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还要特别注意原创精神,设计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合理结合历史与现代元素。

参考文献

1刘劲军,杨艺红,郑毅.纪念性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雪枫公园环境景观更新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城市设计方法篇4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问题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市政工程的建设,工程建设覆盖面积较大,涉及到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主干道,次干道等路段的设计和开发,是城市居民出行和生活高速便捷的快速通道,是展现城市形象和市容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其中,道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城市的通行能力、环保需求等各方面,对城市的开发和延伸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主要负责道路的设计,本文对国内市政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其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希望能够对工程中的相关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一、市政道路设计要求

我国传统的道路设计理念中采用的是“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的只是设计的道路能否满足当下车辆的通行需求,却没有将行人与车辆的相互影响考虑进去,而这往往是城市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比较容易引起交通安全事故。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理念,采用“以人为本、人车共存”的思想来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建设,设计中注重人的影响因素,从而使设计的市政道路既能满足机动车辆的良好通行需求,同时行人与非机动车辆也能被很好地引导,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一个安全舒适良好的交通环境。

1、体现城市的特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下,很多城市都盲目地追求潮流,逐渐丧失了城市自身的特色,很多道路设计师们人为增加一些破坏城市原有的特色的元素,这是对城市历史与自然的破坏。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尽管有一些外部条件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立足城市原有的特色风貌,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添加一些不破坏城市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结合城市当地的人文风情与自然环境,使我们的设计让城市更加美丽与和谐,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2、体现道路的功能和分类

市政道路作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便利人们的出行、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进程。市政道路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交通要道、生活要道、商业要道、景观要道。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道路用途,进行不同的设计,才能很好地缓解交通严重拥堵的现象。我国城市中人口密集,在进行人行要道或生活要道设计时,生活要道是人们上下班的主要通道,应充分考虑人车混行的情况,这就需要合理布置交通标志、设置专用的公交车通道,使车与人都被控制在各自通行空间之中,减少二者的相互干扰。在实际设计时,可以采用锯齿或者蛇形的道路设计以限制车辆速度,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道路沿线的两侧种上一些四季植物,也可以增加道路的美感、改善交通环境、缓解驾驶人员的视觉疲劳。

为了加快城市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道路的两侧修建了商业街、超市商场、大型娱乐、餐饮场所等,在这些区域人们需要一定的步行空间,很多时候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商品上面,在设计时应以人为主,减少机动车道数,在恰当位置设置公交站点与人行道,以保证人们的安全出行。景观要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城市的风貌,可以净化整个城市空气环境,以绿化布置为主,也是人们休憩、休闲、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在设计时应将人行道适当设置得宽一些,以保证行人的安全。

二、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关键点

1、道路系统设计

道路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对道路的总平面图、平竖曲线、路面结构设计等,综合考虑道路的车辆流量及行人的密集程度,使所设计的市政道路反应整个城市绿化水平、城市经济发展、人文风情等特点,能满足行车安全舒适、道路在全寿命周期内较少维修加固的要求,同时满足未来道路发展的需求,进一步缓解城市道路的拥堵现象。

在进行车道宽度设计时需考虑现在我国城市的车辆交通流量、城市人口的分布状况、低碳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以满足社会发展的步伐与人们出行的需求,减少城市交通的安全事故,保证城市又好又快发展。城市人口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会产生很大的干扰,应避免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并,否则这样会给今后道路的正常通行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合理地布置交通标志及规划好车道宽度。

2、加强路基路面设计

根据大量的道路工程实际经验,要很好地控制路基路面工程的裂纹,必须采用一些稳定、收缩较小的结构作为基层,减小由于材料收缩引起的开裂。在路基压实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含水率(可以添加减水剂等外加剂)和铺料厚度,以满足最终的压实效果以及减小后期的路面不均匀沉降。由于交通车辆的不断增加,很多城市都需对原有的市政道路进行加宽改造以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在道路的拓宽过程中避免不了新老道路拼接问题,如果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易出现新老道路沉降不一致的情形,可以采用挖台阶、提高新填土压实度标准、铺设土工格栅等措施来加以解决。根据理论计算和近几年道路实际使用情况分析,要控制道路拼接问题的出现需要控制新老道路两侧的差异沉降,建议原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增加值不大于0.5%。在进行沥青混凝土铺装时要控制好施工问题,尽量减少废物废气排放和沥青老化问题,从而降低对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城市道路出现了桥头跳车现象,主要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不一致所引起的;由于勘察阶段地质钻探的布孔少,软土地基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处理,加之雨水侵蚀的影响,加剧了路基的破坏进而导致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其解决的主要办法是控制好路基压实时填土的质量和压实度、加强地基处理、加大搭板的设计尺寸、采用真空联合的堆载预压法。

3、地基处理与基层平整度控制

众所周知,路面面层的平整性对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控制好路面的平整性应控制好路基的平整性,对于不同的基层材料应区别加以处理。采用石灰稳定土作为基层,其平整度很好控制,只需用平地机刮平即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平整性控制不易,在压实时控制好终压时间,以保证最终的强度及平整性要求。

4、排水设计

根据大量的道路工程,很多路基病害的主要是由水造成的,同时对于市政道路的下层还布置了很多城市管线,如果不对雨水加以有效及时的排除那么必然对道路造成破坏,还会进一步威胁城市管线的安全,从而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水平,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雨水对道路造成破坏而影响道路的安全与使用。对于地面排水可以设置急流槽、排水沟渠等将雨水汇集在预定的地方排放。路基地下排水可以采用渗井、渗沟、盲沟、暗沟等,特点是渗透式排水。对于路面排水,当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如何将雨水有序地进行排放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可以采用分散与集中排水的形式一同进行,避免雨水对车辆行驶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影响,从而避免交通拥堵。

对于人行道的排水应该使坡面倾斜向车行道,将人行道的雨水统一汇集到车行道上,在车行道采用双坡排水的方法,并在道路沿线的适当位置布置雨水口,将雨水统一排放到预定的排水系统中,对于雨水口的大小与布置的个数,应根据城市的降雨强度等综合考虑确定,同时在道路两侧设置一定高度的混凝土构筑物以防止车辆行驶时车道上的水飞溅到行人的身上。而对于绿化带的排水可以在其中间部分设置积水下渗沟道,分段布置集水井与管道,将雨水汇集排放到道路总排水管道中。

5、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与城市车辆的增加,不断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与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也比较注重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因为它们不仅可以净化我们的城市环境,而且可以为城市的形象增色不少。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情况,分季节种植一些植物,起到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在道路两侧种植一些绿化植物,如珊桂花、雪松和夹竹桃等绿化植物可以达到降噪吸尘的目的,甚至有些植物还可以吸收汽车排放的有毒气体。对于城市道路的次干道可以栽植一些草坪、花丛等,达到防尘降噪目的,也可以缓解车辆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增强城市道路的景观效果,从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道路周围的景观创造和划分要根据其特点,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为目标,利用不同的感觉要素形成各种各样的景观框架,然后不断增加目标的范围,从而形成连接不同城市的景观网络。

6、照明节能设计

市政道路工程照明建设是车辆与行人安全通行的重要保证,在进行照明设计时既要满足照明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该考虑节能环保功效。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耗能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设计时可以采取LeD光源或太阳能灯作为照明设备,对于太阳能灯,可以使其在日照条件下充电然后用于阴暗条件下的照明使用,当电量不足自动触发照明电源以达到照明的目的,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结束语

道路的好坏其重点还是在于道路设计人员,设计人员既是道路设计的先行官,也是道路设计的总工程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人员,必须设身处地地了解当地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既要考虑工程的难易程度,还要顾及到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以及未来道路建设成功之后交通的拥堵问题等等,最终进行综合的考虑提出合理的道路设计解决方案。市政工程道路设计关系着城市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对于整个城市的开发和延伸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自我的设计理念和意识,强化设计的可行性方案,市政道路的设计才能做得更好,人民的生活和出行才能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春艳,李琦.浅谈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2.

城市设计方法篇5

关键词:城市铁路;轨道交通;运用车;计算方法;系统能力

所以,客流预测虽然是建立在科学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的,但是由于模型中大多数参数的变动性大,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往往超出预计范围之外,从而导致预测结果难以准确,故轨道交通设计以客流预测为唯一依据值得商榷。

(1)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车型及列车编组

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车型及列车编组在设计过程中总是相互影响并关联着,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设计过程中,这3个因素有着多个能够达到要求的不同组合,是争议较为集中的地方。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总是由工程甲方先确定车型,设计单位再按照用足最小行车间隔并在合理拖动比和预留一定输送能力储备的条件下进行列车编组确定。

笔者以为,设计过程的科学性难以保证。

(2)工程投资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价格昂贵,车辆购置费在工程总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目前采购进口的大型车价格为115万美元/辆,小型车为90万美元/辆,国产轨道交通车辆也要500万元/辆。

轨道交通车辆的配属可以分步实施,根据客流量的需要,分期采购,以达到较佳的投资效益。

(3)固定设施利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还需要大量的配属设施为之服务。与运用车配属相关的还有车辆段和停车场等设施,运用车的数量决定了这些设施的总规模,其规模也应当分期实施,但要做好预留。

(4)舒适度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度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反映。为使舒适度标准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就要求设计中每m2的定员数量应该取得较低才能满足这一要求。在满足客流需求和相同行车密度的条件下,较低的定员标准要求加大列车编组辆数,虽然增大了投资,但却有更大的社会效益。同时,高标准的舒适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储备了输送能力,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应对突发性客流的能力。

3建议

从以上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的运用车计算应当以“效能”为核心,以最优的投资换取最佳的社会效益。

(1)按照线路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或者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地位和等级来决定一些设计参数。在满足远期客流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最小行车间隔、车型和列车编组等相互制约的因素来决定各自的取值。

(2)按线路最小行车间隔(目前为2min)计算运用车数,得出的值为线路系统能力。

(3)以计算得出的系统能力作为该线设施配属远期总规模的依据。4公式修正

若采纳以上建议,则前述的计算公式并不发生变化,只是计算过程的重新调整。

(1)根据该线路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或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地位,确定其采用的车型和列车编组辆数。

以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为例,分析认为:R线采用大型车,6辆~8辆编组,行车间隔取最小值;m线采用大型车,4辆~6辆编组,行车间隔取最小值;L线采用小型车,3辆~6辆编组,行车间隔取值最大不得超过6min。相关参数确定后必须满足下式60R高峰≤r列×t间隔

其中,t间隔必须不小于全线设施所允许的最小行车间隔。

(2)将既定的列车编组辆数和最小行车间隔代入式(1),得最终运用车配属数量。

5评价

城市设计方法篇6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的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城市出现初期,城市就一直担当这国家政治文化活动的这一重任。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比以往更为复杂,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着,城市拥堵、交通阻塞以及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必定会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因此规划生态城市,是现代人一直追寻的问题。

一、生态城市概念分析

目前对生态城市的概念并不是很系统,但是基本可以从这几方面对生态城市进行概述即:生态哲学角度、生态系统学角度、生态社会学角度等进行分析。生态哲学角度对生态城市的概述是,生态城市就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人和自然达到一定的水平。而生态系统学则是要求生态城市采取有利于自然价值的方式,来创造社会文化。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生态城市,需要将城市的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等方面实现生态系统化。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涉及面分析

生态城市是将建设生态环境为目标,生态城市要涉及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这三点的要在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上,应用科学系统的手段对人工生态系统的各种关系进行辨别设计,提出设计最佳化方案。

生态城市设计和以往城市设计不同,原有的城市规划设计最要强调对城市物质空间以及城市建筑进行规划。而生态城市规划要涉及到对城市区域内的水资源、空气以及土壤等保护工作,生态城市规划还要涉及到城市环境污染、土地退化以及水资源的涵养等方面,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一定要将可持续性发展等观点应用到生态城市规划上,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一定要做好城市生态规则、城市总体经济规划等工作,要保持这些工作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在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时在掌控设计方法时还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更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

生态城市要重视低碳发展模式,低碳发展模式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等基础上提出来的,低碳设计理念必须要体现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上。低碳设计理念就是强调城市发展中要降低城市运行中碳的排放量,例如,选择环保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以实现构建建筑物的目的。低碳理念还重视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要将一些先进的建筑材料应用到城市规划上,要让“生态城市”和“环保低碳”形成密切的联系,要将低碳理念应用到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让低碳设计理念成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中的一部分。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生态成城市和现代城市相比,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遵循生态城市的原则,才能构建出和谐的生态城市。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人和自然、人和人以及人和人工环境的和谐性。生态城市规划要寻找出一种可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设计方法。要时刻遵循设计的和谐性。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高效性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要让城市实现“低耗能、高循环”的运转机制,科学高效的应用好各种城市资源。例如,城市绿地的应用,要保证城市绿地和城市建筑和谐的融入到一起。要体现建筑的和谐性。还有对城市公园灌溉系统进行改进,让灌溉系统实现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目的。要不断的对生产力进行创造,让能力实现分级利用。

3、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主要是城市在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下,对时间空间以及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要让城市设计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能满足后代人的需求。不能只顾及到现代人的利益,采用“掠夺”的方式去促进城市的发展。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有很多城市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据统计2014年,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式严峻,环境达标的城市仅有4.1%。面对这样的情况,设计好生态城市规划方式很重要。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发展,需要人们应用科学的方式来完成,如将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搬迁到城市的边缘,并且在工厂的周围种满树,为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准备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4、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区域性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区域性,主要是将生态城市作为一个城乡统一体来看。生态城市要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的,并且城市之间需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平衡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城市。城市之间要相互协调,就应该实现城市之间相互制约,例如,和周围城市建立起较为协调的关系,不能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两个城市交界处,这样即影响自身城市的发展,由不利于城市环境和谐。所以说生态城市要建立在区域平衡的基础上。

5、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性要求,城市不仅要紧抓城市经济发展,而且还要兼顾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体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是改善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城市要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是不可能完成城市建设的,但是盲目的追求城市经济,只会导致城市发展出现更多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生态整体性规划设计,需要对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找到城市发展亮点,例如,劳动密集型城市就应该发挥这样的优点,要在劳动密集产业的基础上引进新兴产业。完善城市经济发展结构。

结束语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将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发展目标,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以及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可续续发展战略方针和城市自身发展状况,将生态城市规划和谐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区域性以及整体性原则应用到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以实现协调政治经济环境发展的目标。让生态城市规划成为解决现代城市面临的人口压力、经济、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宇驰.生态城市规划及其方法研究――以厦门为例[D].北京化工大学,2004.

[2]李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

[3]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06:17-20.

城市设计方法篇7

关键字: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abstract:intheurbanenvironmentworseningtoday,landscapedesignproblemmoreandmoreattentionbypeople.thisarticlethroughtotheurba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of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existingproblemsareanalyzed,andtheurbanlandscapedesignbasicprinciplesandmethods,andanalysisofthemoderncitylandscapedesignfuturetrendanddirectiondiligently.

Keywords:thecitylandscape;Design;methods

中图分类号:tB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目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或由农村变为城镇都仅是城市化的外在表现。而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则是任何城市都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些问题已使人类认识到其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威胁自身发展和后代生存的地步,使人们更加需要建立一个融当下社会形态、文化内涵、生活方式、面向未来的更具人性的、多元综合的理想生存环境空间。景观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城市景观的定义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环境保护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心与重视。因此城市环境设计和建设的理念也必须适应人性化和向持续性生态转变,真正建立起融物资、文化与生态为一体的科学理念。

2.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迅速,但由于建造时问的不同,建造材料和技术的不同,造成了建筑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

2.1、沿街建筑个性突出。形成了无序的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建筑物层出不穷,却造成了城市的沿街建筑的突出个性,形成了无序的景观,显得相当凌乱。

2.2、施工现场脏乱,割断了景观的连续性。有的工地采用了低矮的蓝色围墙,这样就破坏了景观的连续性,而且施工现场环境脏乱,低矮的蓝色围墙根本解决不了环境的问题。

2.3、建筑附属物挤杂,加剧了景观的混乱。在城市里广告牌、灯箱广告种类繁多,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设计风格和色彩的表现极为突出,不但加剧了城市道路景观的混乱,也形成了一种视觉污染,造成了城市道路空间的识别性差。

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中国有很多城市都存在着一些设计上的盲点和误区。设计方案普遍存在只满足城市审美的需要,而不从当地气候与自然带分布的实际出发;景观设计结构不合理,不能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本来已经与自然界背道而驰的环境更加畸形;因此,城市景观设计者应从满足城市景观规划审美需求的设计误区转变为尊重生态功能、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的设计。

3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

3.1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3.1.1与自然协调的原则

城市景观的总体设计要以较好利用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追求景观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景观总体设计应力求自然和谐,强调可以自由活动的连续空间和动态视觉美感,避免盲目抄袭、照搬;公共设施的尺度需与空间相协调,地面铺装应尽量统一;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使景观、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整体和谐。只有综合考虑,才有可能规划布局出功能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观。

3.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即人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协调关系。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始终处于平衡或协调状态。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创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历史延续性、又具有现代性的公共环境景观。善待自然与环境,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和重要原则[4]。

3.1.3“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离开了人的活动,城市景观便失去了其特有的意义。城市景观不仅是向人们展示的,而且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其中的。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村镇的改造,许多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景观风格趋同化使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日趋减少。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在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作用。

3.2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

3.2.1.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都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3.2.2.维护和建立城市绿色廊道,保护野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应尽量保留具有自然特征的河流廊道、城市河岸的带状公园和城市道路两侧的立体绿化带等。

3.2.3.解放思想,改变“见缝插绿”的保守观念

城市绿地建设应把重点放在建设大型生态绿地、环城绿地、大型交通绿地以及居住区绿地上,强调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在生态绿地的建设上应强化科学性,并且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性。

4结语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应当从生态环保、健康、艺术等方面进行设计,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增加人行道绿化,以艺术审美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进行指导,为人们创造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5]。

城市景观设计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通过城市园林设计理念的改变,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手段,不读优化城市景观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婷婷,苏晓毅.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误区述评[J].云南农业科技,2009.

[2]陈丽勤.浅议当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J].城市建设,2010,(18).

[3]李永进.霍宇红等.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

城市设计方法篇8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海绵城市理念是近现代刚引入的理念,是绿色城市发展的产物。这一理念在目前的发展中已经有一阶段了,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已经初获成效。在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中融合了海绵城市理念,使得道路对景观更具实用性,同时在观赏性上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1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景观中的应用

所谓的海绵城市理念就是利用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加强了水体的涵养和利用,使得城市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的用水需求。而在台风来临连下好几天大雨的情况下,城市的排水系统又能将其循环化,集中起来,防止路面上出现淹水的现象,而集中起来的水又可以通过净化系统和过滤系统得到二次利用,灌溉道路的树木和供给生活用水,可以大大的缓解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同时加强了绿色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在城市道路的使用过程中也能更加安全和便捷。相比于传统的路面排水方法,结合了海绵理念的道路排水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传统的排水方法就是利用下水道将雨水快速的排出于地面,但现实中雨水排入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杂质,从而堵住了排水口,在快速的水流中,下水道经常面临淤积泥沙的问题,随着雨势的不断增大,因为无法及时的疏通,雨水自然也就从下水道漫到地面上来,不仅散发出阵阵恶臭,还提高了人们行驶的危险性。而海绵理念的道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改善,将雨水通过过滤等形式,利用城市的排水系统将雨水排入湿地,既能进一步的净化水质,还能缓解道路溢水的现象。

2海绵理念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

2.1加强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性设计

加强城市道路景观的功能性设计,在人们的意识中,传统的道路景观设计只是为了提高观赏性和艺术性,在城市的美观度上大大提升,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了道路景观设计的绿化作用,能够净化空气,给人们带来新鲜的空气。而现在在绿化发展的道路上人们开辟了道路景观新的作用就是在雨天对水的处理。这就是在海面城市理念的影响下生成的,因此为了强化海绵城市理念的实用性,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地方。对于道路材料的选择,不能只是简单的选择混凝土或者沥青,要选择透水性好的,这样雨水不仅通过城市的排水系统排出,还能通过渗透的方式到土壤中去,这样城市的水体循环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避免了雨水积聚对交通的影响。此外,在树池设计中要合理的设计树木之间的间距,这样有利于树木的成长。树木得到成长势必会占取相应的面积,因此在设计中要加强间距的合理化,不影响树木光合作用的同时,利用好树木本身的优势加强水质的净化。

2.2加大城市绿化面积

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可以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发挥到最大。对于城市用地的紧张度来说,加大绿化面积的难度有所上升,但绿化面积的加大又势在必行,因此,相关部门加大了社区的绿化。由于城市的用地紧张,而近年来人口在迅速暴增,小区的建设在不断的扩大,而小区的地理位置一般都与主要城市道路临近,因此加强小区的绿化建设可以大大增大绿化的面积,同时为小区的环境做出优化,这样既满足了社会利益,又不损害居民的自身利益,真正的做到了利益相统一的原则。这一举措大大的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论是在用水上还是排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便利,这就是海绵城市理念带来的优势,大大的提高了我国的绿化水平,并且缓解了用水紧张的问题,升华了海绵城市的内涵,增大了该理念的实用性。

2.3加强中央绿化带的建设,提高水的净化处理能力

加强中央绿化带的建设,提高水的净化处理能力。中央绿化带要设定的距离较宽,否则道路窄小又被大量的绿化占据,车辆通行状况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就违背了我们进行道路景观建设的初衷。对于绿化带的建设,相关部门应该给予统一的标准,比如绿化带内树木的高度不超过多少公分,间隔距离在多少范围内,这样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美观度,而且能够将绿化建设合理化,在进行水土涵养上也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合理的栽培树木才能保障树木的合理成长,在净化水质上也能大大的提升。此外,还要加强林荫小路的建设,加强树木度种植和培养,加强排水系统的巩固。在树木挑选的时候还要选择容易成活的,并且能够吸收道路上的毒气,这样在净化水质上也能提供一点帮助,在海绵城市理念融入过程中也能减少障碍。

3结语

我国的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人们已经意识到海绵城市理念的益处,在城市的建设中努力的将其融入进去。海绵城市理念就是利用城市加强蓄水和净水能力,使得水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净化。道路景观的设计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后的功能性就大大增加,无论是在道路的景观性上还是在实用性上都得到深层次的提升。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相关部门加强了社区的绿化工作,这样就能在环境和水质上进一步提升。此外,对于绿化,还应当设定一定的标准进行建设,在标准上进行统一,不仅在城市的美观上能够大大提升,而且在树木间距的合理性上也得到了控制,为了实用性和艺术性能够牢牢的相结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外形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吕元.城市道路景观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08(7):16.

[2]孙芳.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7):24.

城市设计方法篇9

关键词: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设计指标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中小城市正迅猛发展。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处在大变化之中,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生活质量、居住条件、出行要求及城市的空间景观等均产生了新的要求,使城市功能更加复杂多样,以致对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城市路网规划布局与设计等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我们不得不对交通环境、道路功能、网络结构等作进一步认真的思考。

目前,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正在研究并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而中小城市因其自身的规模、性质、功能以及所处的地位的不同,其面临的交通问题,既有与大城市相同之处,但更多地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而言,中小城市规模较小,城区范围不大,城市道路密度较低,道路宽度相对较窄,等级不高。公共交通水平低下,公交车辆较少,班车间隔时间较长,居民出行主要依靠步行、自行车等个人体力交通方式。同时,长期以来,中小城市由于投入资金的限制,加上缺乏有效而足够的交通管制设施和措施,交通堵塞、车多路少、出行困难、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交通问题的矛盾在当前已变得突出起来。随着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目前看来,中小城市道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路网功能级配结构不合理,造成道路系统功能紊乱;(2)道路总体建设水平偏低,道路网系统性差;(3)规划建设标准不合理;(4)道路设计功能概念不清,道路安全性较差;(5)路网节点不畅,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6)道路网发展造成城市历史文脉的不同程度破坏;(7)道路网规划建设方案弹性较差,没有很好考虑其防灾功能。诸多问题导致了城市交通供需的严重失调,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所以从根本上来把握这些问题本质,解决这些矛盾是城市交通迫在眉睫的事情。

1交通分配法研究

交通分配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交通分配就是把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得到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

通常把交通分配方法分为平衡模型与非平衡模型。平衡交通分配模型比较适合于宏观研究,而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结构简单、计算简便,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效果良好。非平衡交通分配模型按其分配手段可分有迭代与无迭代两类,按其形态可分为单路径型与多路径型两类,因此,非平衡分配模型可分为最短路分配、容量限制分配、多路径分配、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四种方法。一般来说,有迭代方法优于无迭代方法,多路径型方法优于最短路型方法。这里只介绍容量限制-多路径交通分配法,此方法考虑了路权与交通负荷之间的关系及交叉口、路段通行能力的限制,分配结果更合理。

采用这种方法分配出行量时,需先将o-D表(n×n阶)分解成K个o-D分表(n×n阶),然后分K次用多路径分配模型分配o-D量,每次分配一个o-D分表,并且,每分配一次,路权修正一次,直到把K个o-D分表全部分配到网络上。一般取5级分配就能满足精度要求,此时每次的o-D量分配率为30%,25%,20%,15%,10%。另外,各出行路线被选用的概率可采用Logit型的路径选择模型计算。

在此模型分配时,需要确定每一o-D点对(r,s)的有效路线及有效出行路线。定义有效路段[i,j]为路段终点j比路段起点i更靠近出行终点s的路段,即沿该路段前进能更接近出行终点s。有效出行路线必须由有效路段所组成,每一o-D点对的出行量只在它相应的有效出行路线上进行分配。

2设计方法

对于路网方案设计问题,一般分为定性的和定量的两种。定量方法在第一章中讨论过,这里不再叙述。实际运用中,一般还是以定性分析为主,交通分配的定量分析为辅来不断调整规划方案。

2.1规划原则分析

城市道路系统首先应满足人流、客货车流的安全畅通,同时应反映出城市风貌、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他设施提供空间,并满足城市日照通风与城市救灾避难要求。在进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时,应对上述功能综合考虑、相互协调。满足城市交通运输要求是道路网络系统规划的首要目标,为达到此目标,规划的道路网络系统必须“功能分清,系统分明”,为组成一个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创造条件,是城市各交通区之间有“方便、迅速、安全、经济”的交通联系。这种道路网络系统由交通性与生活性两种道路组成,按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交通性质、交通速度及交通流量等指标,可将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类。城市快速路主要为大城市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一般是指除一环路以外的环城路。城市主干路(亦称主干道)是以交通功能为主,连接城市主要分区、组团的干路,即为城市交通源例如车站、码头、机场、商业区、厂区等之间提供畅通的交通联系,它通常是城市路网的骨架。由于主干道上车速高,通行能力强,对城市用地具有较强的分割作用,且有利于周围土地的开发利用,从而为构成城市各功能区起主导作用。有关资料表明,加速城市主干道骨架的建设、完善及畅通道路网、提高车辆通行能力仍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首要任务。另外次干路主要作用是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作为主干道的辅助道路,起集散和分流、吸引交通的作用,兼有生活服务功能,以满足分区的生产生活需要。由于其交通量较小,车速较低,次干路两侧可布置为城市服务的大型公共设施,如商店、剧院和体育场等,以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支路则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交通问题,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

2.2布局规划思路研究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是由于城市的发展,为满足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及其他要求而形成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布局与形态取决于该城市的结构形态、地形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不同功能的用地分布等。

目前常用的道路网布局有四种形式:方格网,环形放射网,自由网,混合网。

(1)方格网(棋盘式):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纵向的、和横向的接行的道路,但由于地形和历史等原因,方格网一般不一定是严格垂直和平行的。这种布局的优点是:①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②由于多为四肢垂直交叉口,简化了交通组织和控制。缺点是:道路非直线系数比较大,一般在1.27~1.4之间。方格网适用于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局部地区的干道网。(2)环形放射式: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网由若干条环线(不一定成圆形)和起自城市中心或环线上的某一点的射线组成。这种布局的优点是:①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的交通联系;②非直线系数较小,一般在1.1~1.2之间。缺点是:围街道形状不够规则,交通组织比较复杂。环型放射式道路网一般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主干道网。(3)自由式:受历史原因、山地、河流的影响,道路的线路走行无一定规则,形成自由式。这种布局的优点是:①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②节约道路工程费用。缺点是:通路线路不规则,造成建筑用地分散,和交通组织困难。自由式适用于山区城市和河流较多的城市。(4)混合式:因地制宜,将上述两种、或三种道路网形式的混合在一起。混合式使用得当可以尽得各式样的优点、扬长避短。

3设计要点

(1)城市进出口道路大多是公路与城市道路交接处,具有集散性、开放性、发展性等基本性质。它对城市道路网整体功能的发挥,进出城及过境交通的安全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进出口道路规划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网的型式、商业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城市自然地理地貌条件、和相连接主干道的总体布局、城市用地发展等因素。(2)充分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条件。道路与自然条件结合得好,也为其两侧的建设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3)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与街道空间。把握好道路及两侧建筑尺度,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创造宜人生活环境,注意保护和挖掘城市特色。(4)城市道路在进行红线规划时,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要求,不仅要考虑满足近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行驶等要求来研究其路幅宽度及型式,更要考虑各类型车道的合理分配及其断面型式的远近期结合以达到远近期的合理过渡。(5)新旧路网在风格上应统一,除了在名称上、线形上、宽度上、板块上互补以求得完整统一外,还常常在绿化、照明、栏栅等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在新旧路网的结合部可插入交叉口、转盘或树木、雕塑、小品等方法达到渐次和谐的变化。(6)新区的路网除与旧城区主次干路及对外交通道路衔接以外,可以摆脱旧城区的现状束缚,充分发挥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思路,谋求其便捷、美观、技术经济合理的最终目标。但此时仍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小城市道路系统所应具有的特点,即支路网密度较高,道路等级较低,合理配置交通性干路、生活性干路,保证足够的支路密度。(7)旧城区的路网结构一般不宜做大的调整,否则旧城历史风貌和文化传统将遭到严重破坏。在不破坏现状路网结构的前提下,适度提高现状道路等级,大量的街坊路要予以保留和改造,不能以规划了若干主次干路为由而大量取消街坊路,街坊路可根据总体路网布局按城市支路等级加以控制。(8)许多中小城市都是沿交通干线发展起来的,并将其作为城市主干路,随着城市规模大,过境交通量及市区交通量增大,原则上应将过境交通甩出市区以外,开辟切线而过的过境路。

4技术预估方法研究

有了不同的规划方案后,就需要预估方案的优劣,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对于规划方案的预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技术预估、经济预估和社会环境预估。要对路网运行质量进行预估,需要建立相应的预估指标体系。建立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是:(1)科学性:预估指标必须科学的、合理的、客观的反映城市路网性能及影响;(2)综合性:指标体系应全面的、客观的、综合的反映城市路网规划方案的性能和效果;(3)可比性:预估必须在平等的、可比的价值体系下才能进行;(4)可行性:预估指标体系应定义确切、意义明确,并且力求简明实用。

根据交通规划层次和要求不同,对规划方案的技术预估可以从两个层次来分析。

第一层次是城市交通网络总体性能预估,是从城市交通网络整体出发,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远景战略规划的角度来分析预估交通网的总体建设水平、交通网络布局质量、交通网总体容量等;第二个层次是城市交通线路节点性能的预估,是从单条线路或单个交叉口出发,分析交通线路或交叉口的容量、服务水平、延误、事故等,适用于中长期综合交通和近期治理规划。

对于上面两个层次可选用的指标较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主要选取下面5个指标:

(1)干道网密度

由于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的通行能力不同,因此,还应该计算由换算长度得到的干道网密度,换算可根据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行。市中心区干道网密度可大些,郊区可小些。中小城市干道网密度可小些;道路较窄,则干道网密度宜大些,反之,可小些;山区城市干道网密度要比平原区城市大得多。

(2)人均道路面积

(3)等级级配

等级级配指建成区内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不同等级道路数量比例。美国城市道路网的建议级配结构为主干道、次干道、集散道路、地区道路的长度分别占道路总长度的5%~10%、10%~20%、5%~10%、60%~80%。日本名古屋市规划道路网的级配结构为快速路、基干道路及其它道路长度分别占道路网总长度的3.3%、13.3%、83.4%。从我国规范给出的路网密度可以推算出从快速路到支路的比例约为1:2:3:7,大体呈现为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结构,等级愈高比重愈小。总之,道路网必须有合理的等级级配,以利于各类道路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不同性质、规模和结构的城市,其各级道路里程所占比重以多大比例为好,合理的变化范围如何,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等级愈高其里程愈短比重越小,则是肯定的。

(4)路网通达性

对于城市道路网,路网功能发挥很大程度取决于支路网的通达性。支路就是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之间的过渡性设施。支路的通达性主要是指支路在次干路与街坊内部道路之间的连接和覆盖情况。支路的密度高,通达性好,则可以很好的分离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减小干道系统的交通压力,使不同类别道路的交通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由于街坊小区的形状和面积不同,此指标难以定量确定,但可比较规划路网相对于现状路网的改善效果。

5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中小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道路交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许多中小城市正进入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时期,本文针对其提出了从现状调查分析到规划方案预估和建设项目排序的一套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法。

本文主要在如下两个方面做了研究:(1)路网规划设计阶段,这里还是按常规方法,参考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中的路网系统方案,根据城市形态及发展趋势确定一个初始方案,通过交通量分配和分析,不断调整方案,直到规划方案可行、合理。其中针对中小城市提出了路网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合理化建议。(2)路网规划方案预估阶段,针对中小城市路网的特点及路网功能的发挥,在技术预估中选取了等级级配和路网通达性指标,路网必须有合理级配,支路网有较好的通达性,才能充分发挥各类道路功能。同时说明了经济预估和社会环境预估的指标以及综合预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炜,过秀成等.交通工程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城市设计方法篇10

在大量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宝庆街现状存在的问题,明确对其改造的目的及意义。然后结合宝庆街区现状和对其要求,确定街区设计理念,并做简要的讲解。最后通过各种设计理论与方法在宝庆街区上的运用,解决现状存在的各种问题。保持和创造多样的街道空间,一是指街道整体,通过多样性设计,形成自身特性,显示与其他街道空间的多样差别;二是指街道空间各物质元素、空间氛围和街道生活的丰富多样,满足人的多样需求。

关键词:宝庆街;街巷结构;空间多样性;空间设计

abstract:thisarticleinwuhanHanzhengjieBaoqingStreetastheresearchobjectHanzhengjieisadistricwhichoriginatedfrombusiness.onthehistorythereweremanybusinessmenwhocamefromallaroundofChina,andtheforeignersweremanymorethannatives.mostofforeignerslivedtogetherwhocamefromthesameregionorthesameoccupation,thenmanyspecialdwellingdistricsappeared.Someofthemstillhavebeenheretillnow,Baoqingblockisatypicaldwellingdistrictofwhich.

onthebasisoftheanalysisoflargeamountsofdatatofindoutthestatusquestionsofBaoqingStreet,andmakesureitstransformationofthepurposeandsignificance.theBaoqingblockstatusanditsrequirementsandthencombinedtodeterminetheneighborhooddesignconcept,anddoabriefexplanation.Finally,throughavarietyofdesigntheoryandmethodsinthetheBaoqingblockontheusetosolvethevariousproblemsofthestatusquestions.Keepingandcreatingdiversifiedurbanstreetspace,onesideisthewholestreetspace,formingitsownfeaturethroughdiversitydesigning,revealthedistinctionbetweenitandtheotherstreets;theothersideistheplentifuldiversityofitsmaterialelement,ambienceandstreetlife.thesekindsofdiversitycansatisfypeople’smultipledemand.

Keywords:Baoqingjie;alleysstructure;spacediversity;space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5-0125-02

1概况

1.1汉正街概况

汉正街是“古汉口之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早期的商人中间流传着这样几句话: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汉水发源于陕西,由此注入长江,几百年以前,陕西商人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运到汉正街贩卖中转。汉正街就是由最初的货物集散地发展而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营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后来“”的影响,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曾一度停歇。那些年,小商品几乎无人经营,盛极一时的“三镇市场”门庭冷落,市场萧条,私人经营一度中断,整个市场处于封闭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又获得了新生。1979年9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恢复、开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当年就有100多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在此经营小商品。至1982年,汉正街小商品个体户猛增到458户。到目前,汉正街个体经营户已达到13200户,日均吞吐货物400余吨,市场日均人流量16万人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1.2宝庆街现状: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该街区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一般旧街区普遍存在的住房质量差、基础设施匮乏、环境卫生脏乱等问题外,汉正街的公共空间被挤占现象和公共绿地严重匮乏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1.2.1公共空间被严重挤占

与主要商业街联系较紧密、人流量多的公共空间都充斥着各类铺面或被摆上地摊,而各个商户都尽可能地占用道路来扩大“领地”;位置稍偏、人流较少的街道或少量空地中央则被用来作临时停车场或货物堆场

1.2.2绿地、植被严重缺乏

整个区域内几乎没有公共绿地,居民的户外休闲活动几乎无法开展。

2目的与意义

2.1研究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化时代的到来,如何拓宽发展新思路,确立发展新目标,树立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汉正街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一项迫切需要认真思考研究的课题。从国际国内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经济潜力最大、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特别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鄂湘赣”地区加快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为汉正街推进国际化创造了良好平台。

因此,为了更好地塑造武汉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如何在中国城市全球化进程中展示武汉独特的城市风格与面貌,体现汉口城市品质,同时创造多变的城市街道空间促发多样的街道生活,加深市民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其深层心理需求,是本设计的主要目标。

2.2研究意义

以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合理地引导历史街区的更新,倡导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来对待现有的城市环境。在大拆大建主导旧城更新的今天,这种视角的切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城市,改造城市,继承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优良传统,彰显城市的真正魅力。

3宝庆街区设计理念

本设计的理念定位为“历史街区――灵动空间――自由生活”,突出汉正街历史文化名街的风貌,创造历史和现代的和谐与共鸣,塑造宝庆街浓厚生活气息的特色。

3.1历史街区理念的塑造

长江的山与水养育了这片活土,赋予其勃勃生机与悠远的回忆。畅通其街道,使之成为系统。

3.2灵动空间理念的塑造

灵活而系统的多样性空间创造,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多样街道生活的深层心理需要。

3.3自由生活理念的塑造

在文化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下,在提供多元化功能的空间中,享受自由生活。

4设计理论与方法

4.1保持原有环境风格与意象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缩影,每个城市的意象、形态、文化氛围与社会生活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下来并随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改变而逐渐演变的,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

街道是城市生活发生的空间,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征,保持和创造街道空间的多样性,除了对街道物质空间要素进行多样性设计外,还要对街道的环境风格、空间肌理和社会生活予以保护和保存,它们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宝庆街区在城市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环境风格与意象,这些环境氛围同居民的街道生活和街道物质空间一起,形成了一种场所精神,是街道空间多样性形成的深层因素,应该予以保留和延续。现代建筑和交通的发展不断冲击街道的原有格局和尺度,导致街道传统意象与氛围的丧失,所以应通过良好的城市设计统一新旧建筑的尺度和形象,还可通过对建筑的地域化设计或从地域文化中提取建筑符号,来达到街道环境风格与意象的保持与延续。

4.2延续宝庆街空间肌理与格局。

外部空间是指街道空间中由沿街建筑界面所围合的空的部分,它与街道两侧的建筑实体是相辅相成、互为图底关系的(见图1)。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这就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在空间中布置建筑,一种是以建筑为“图”,空间为“底”;另一种是西特及其追随者们所倡导的,对前一种方法的颠倒,将空间作为“图”,将其看作一种积极的因素进行设计,建筑则退化为“底”,是城市空间的背景。

宝庆街区外部空间的多样设计,就是按照第二种方法,将“空”间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处理,这其中一是对街道空间线形进行柔化,避免长距离直线形空间带来的单调感和视觉疲劳;二是结合道路交叉口对节点空间进行多样处理,形成多变的空间形态;三是对街道小型凹空间的重视,它们对于丰富街道气氛,促发街道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4.3完善宝庆街街巷网络,使之成为系统,更具活力。

汉正街的历史演进不但呈现了特定的空间肌理与物质形态,还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网络和街道生活。特定的历史与地域文化发展了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社会空间。以辩证唯物的观点来看,特定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观念引导人们构建了与其相适应的物质空间形态,同时,物质空间形态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如果不考虑这一因素强行割裂城市的社会结构与网络,不但将会导致宝庆街多样性街道生活的消失,还将极大地冲击街道生活中的社区意识,导致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丧失,甚至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这种社会网络和街道生活由居民的社会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构成,因此在宝庆街街道空间多样性设计中应考虑社会网络和街道生活的特点及其与街道物质构成的关系,保持原有的社会氛围和居民的同质性,维持良好的社会网络和街道生活(见图2、图3)。

4.4结合街巷空间节点,设计多样化的外部空间。

对外部空间的设计是宝庆街区空间设计的重要环节,是表现街道空间环境特质的重要方面。街道沿线开放空间是衔接各功能区和节点、形成多样性空间形态和场所感的重要手段,设计通过对主要节点不同围合方式和程度以及对线形空间的多变处理,形成点、线、面组合的丰富空间系统(见图4)。

5结论

通过宝庆街的街巷空间的设计与改造,街道空间多样性的保持与创造可分为街道物质空间的多样创造和场所精神的多样保持,本文对街道空间各实体要素和环境要素进行了要素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法,以达到创造和保持街道物质空间多样性与街道生活多样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Jacobs,Jane:,newYork:modernLibrary,1993.

[2]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陈朝晖译,华夏出版社,2001.

[3]布鲁诺・赛维.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张似赞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尹培桐译.新建筑,1985-1986.

[5]舒尔兹・诺伯格.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6]伊利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顾启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7]R・克里尔.城市空间.钟山等译,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8]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迈克・詹克斯等.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周玉鹏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0]柯林・罗、弗瑞德・科特.拼贴城市.童明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1]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杨青娟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3]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4]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5]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6]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17]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8]陈纪凯.适应性城市设计―一种实效的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9]项秉仁.F.L.赖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0]郑时龄.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建筑学报,2003年第2期.

[21]王富臣.“论城市结构的复杂性”.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4期.

[22].王建国.“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现代城市设计方法及价值观念的探寻”.建筑师.第31期.

[23]方可:“简・雅各布斯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及其对旧城更新的启示――简.雅格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读后”.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