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十篇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十篇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9:14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篇1

为了提升广播电视技术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不断增强服务广播电视发展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适应我台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根据广电总局、省、市局有关文件规定,现就我台广播电视技术业务考核奖励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1、加强广播电视技术业务考核奖励的领导。

台成立广播电视技术业务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考核小组由分管事业技术的领导牵头,办公室、总工室、网络经营中心、播出发射中心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具体负责技术工作者的业务考核及奖励工作。

2、广播电视技术业务考核奖励范围。

凡在我台从事广播电视技术业务,如播出发射、节目制作、网络传输、设备维护、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均属考核奖励范围。

3、广播电视技术业务考核方法。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者实行岗位目标工作考核与学术水平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岗位目标工作考核,是考核技术工作者在其目标工作岗位上,胜任并完成本岗位工作职责的能力。学术水平考核,是考核技术工作者在广播电视技术工作中研究、掌握、应用、总结的综合能力。

4、广播电视技术业务考核结果是技术工作者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

凡取得技术职务的广播电视技术工作者,在聘任期内,按照专业技术职务能力,应认真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同时应加强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业务素质,积极参加专业学术交流,不断介绍台事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经验做法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台的形象。技术业务学术水平以提供相应的学术会议、学术活动获得的奖励证书、文件为依据。

5、积极鼓励技术工作的创新、创优,完善广播电视技术工作的考核奖励政策。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台技术工作实际情况,给予以下奖励:

(1)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的奖励。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工作中,工作获得广电总局、省局表彰一、二、三等奖的先进集体,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5000元和分别奖励5000元、4000元、3000元。

(2)广播电视科技成果应用与技术革新等科技创新方面获奖的奖励。在广播电视技术工作中,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应用、技术革新等,技术项目获广电总局、省局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30000元、20000元、10000元和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5000元。获得优秀奖或鼓励奖的按同级别的最低档一半给予奖励。

(3)广播电视“金帆奖”、“金鹿奖”的奖励。在广播电视技术工作中,参加“金帆奖”、“金鹿奖”评比,获得广电总局、省局表彰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奖励5000元、4000元、3000元和分别奖励2500、1500元、800元。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篇2

在CmmB传输覆盖体系试验方面进行的试验

“第一,优化第一阶段37个城市地面覆盖网,开展单频网试验”。现在在37个城市,北京、上海这样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展了单频网技术试验,其他的一些城市还是单点发射的试验。即将“着手制定技术方案,准备进行技术招标”,就是在37个城市地面覆盖网的进一步优化完善,同时在更多的城市进行单频网的试验。

“第二,在地级市开展地面覆盖网的试验,第一期是100个地级市,因为现在已经制定完了技术方案,做完了频率规划,完成了整个现场的勘察和技术论证,马上要进行招标。我们把这叫做第一期工程,第二阶段规模技术试验的第一期工程。”

“第三,在试验城市――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试验城市――重点场所开展室内增补覆盖试验。”现在在深圳、上海、北京等等一些电子产品大卖场中,已经开始了室内增补覆盖试验,“但是仅仅是一种尝试”,下一步还要向地铁这些重点场所进行室内增补的覆盖试验。

“第四,开展安全播出的技术试验。”CmmB具有广播电视的覆盖网属性,就是具有公益、政策、公共的属性,它也承担了这一任务,所以整个技术网络和覆盖网络需要安全可靠,所以我们也要进行这一方面的技术试验,现在正在研发这方面的技术。

“第五,铁路和公路正在开展卫星覆盖相关试验。”因为在未来整个存储覆盖体系建立起来,这个技术体制是新老结合一体的,所以“我们下一步通过卫星覆盖,在公路、铁路以及开阔的地方,有遮挡的地方,有隧道的地方如何进行无缝的覆盖,现在我们也在做一些技术的准备,陆续开展相关的覆盖试验工作”。

对于CmmB的业务体系方面要进行的试验

第一阶段试验,播出了几套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在业务体系中,这仅仅是一部分。王司长提醒运营商:“我们的电子节目eSG、紧急广播、全国性紧急广播、区域性紧急广播都要进行试验。”她还表示:“数据广播:天气、新闻、综合信息业务目前还没有开展试验。增值业务:股票信息、交通导航、游戏、电子支付;互动点播:推送点播,在有线和卫星方面技术已经成熟了,条件已经具备了,VoD技术也将进一步推动;下一步在CmmB平台上也要开展这方面的研发和试验。”

对于CmmB的服务体系方面要进行的试验

王司长认为服务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业务管理系统、运营管理、客户服务、质量管理。“业务管理系统中需要对多种业务进行规划、授权、管理,通过条件监督系统进行试验。运营管理,现在正在开发结算、账户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全国性的中央级、省级、地极之间的结算和管理,这些也都需要通过试验才能验证;客户服务,包括呼叫中心、营业网点的建立;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检测认证。”所以整个服务体系涉及到了相关系统的开发,也涉及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联调和测试工作,这方面的工作任务量相当大的,要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王司长对覆盖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三方面即将进行的试验总结说:“第二阶段需要把这三方面的试验都做完了,验证了,调通了,稳定了,我们才能正式提供、展开运营服务。第二阶段规模试验应该说是今年四季度、明年上半年的工作重点。”CmmB作为广播电视的媒体,要求安全、稳定、可靠,且具有广播电视的特点――“开播了就不能关”,这个系统要越建越完善,规模越来越大。“CmmB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就要通过一系列的试验进行完善规范,才能真正的具备运营的条件,这也是在产业界要做好的思想准备。”

有关CmmB的技术方面

第二阶段规模技术试验,是第一阶段规模技术试验的延续。现有的技术、网络、终端全部都能够保证正常运行。同时,第二阶段的试验是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功能业务的试验,王司长讲到:“同时我们准备出台一些政策,包括现在研究的一些项目都将出台一些政策,来推动终端企业加快多功能终端的研发,我们也会像前面开发CmmB一样,在第二阶段中,多功能终端在开发中总局会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动;鼓励芯片企业,开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接收芯片。”

在今年底,广电总局将颁布地级市CmmB试验政策,业务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功能的搭建也将完成。这样从明年开始就可以正式的进行联调测试和多功能试验。同时为了鼓励多功能终端的开发,王司长表示明年要开始进行集中采购,中央和地方集中采购的数量可能超过一百万台;其中要求采购具备全功能的终端,包括技术方面、业务方面、应用方面都具备全功能。■

新闻链接

11月5日至8日,“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2008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共有300多企事业单位参展,其中100多家国内企业、10多家电视台、20多家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和70多家国外企业。展览会上展出了国内外广电行业、产业近期出现的先进的新技术、新产品。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计算机广电工程三网融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基本都是HFC网络结构,就是将过去电缆干线的部分用光纤干线取代,并有“光进铜退”的趋势,也就是光纤不断向用户延伸,同轴电缆部分逐渐变短、变小,以提高网络系统的综合性能,以多功能业务发展推动双向网改造。由于光纤直接到户的建设改造成本很高,在我国全面实现“光纤到户”。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过渡时期,目前我国的网络双向化改造虽不断扩大光纤传输覆盖范围,但总体上还处于“光纤到区”、“光纤到楼”的阶段,但“光进铜退”是广电网络双向化、宽带化的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的政策明确了广电网络开展的新业务,而要达到三网融合的要求,全国的有线电视网络必须进行计算机联网。国家广电总局对网络整合曾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底基本实现“一省一网”。随着三网融合逐步深入,省网整合不断加速,直至2012年底我国有线电视一省一网整合目标才基本完成,但由于网络整合的复杂性,省网整合尚不彻底,各地网络整合仍将持续进行;此外,根据三网融合的要求,将在省网整合基础上继续整合,成立部级的网络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为统一的市场主体,实现全国广电网络的互联互通,并赋予其宽带网络运营等业务资质,有可能成为“第四大运营商”。

网络事业的发展推动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这种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尤其突出。要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广播电视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工程中,能使广电工程的制作成本降低,制作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对广电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应该在这方面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广电工程中的重要性,总结过去的经验,对广电事业的发展有一个合理的设想,找出在当前社会中能够更快更有效的促进广电事业成长的方法,以广电工程的操作层面为突破口,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其中,提高广播电视工程的先进性、稳定性以及实用性,更好的服务大众,及时准确的把具有价值的信息传播给大众,为大众打造一个良好的广播电视平台,实现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技术的先进与否对一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广电工程中,对广电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帮助,能够提高行业先进性,解决该行业的技术难题,对其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广电工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符合当代人民对广播电视行业传输质量的新要求;第二、我国的广电事业发展迅速,而广电传输问题一直都是制约其更快发展的最大障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传输质量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广电工程传输的技术难题;第三、人们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也必须更加倾向多元化,在对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质量进行改造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广电工程的现实需求,而计算机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合理应用是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最有效途径。

(1)增强广播电视工程的科技含量

以增强广播电视工程的科技含量为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稳定性、实用性等方面的优势,始终保持广电工程的先进性。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利用后,广电工程在许多功能上都会有所提升,例如媒体网络和内容、传输方式等方面,广播电视工程传播信息的能力也能够极大的增强。

(2)增强广电工程接受先进技术的能力

计算机技术在广电工程中的有效应用,使广电工程发现了一个质的改变,它的应用提高了广电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使其功能更强大,内容也更丰富,也无疑使广电工程接受其他与之相关的先进技术的能力大大提高,融合力增强。

(3)提高广电工程的传输质量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研究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情形下,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有线、地面与卫星”相融合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该广播电视覆盖网络的构建使群众得到全面的信息服务。就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现状来看,人们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接受30多套高清电视节目。现阶段我国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仍然处于不断研究以及发展的模式中,作者对覆盖技术进行探究,旨在明确地面数字电视以及有线电视等信息覆盖网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的现实状况

及时的了解广播电视使用人口的数量,与此同时明确以及掌握受众人口分布的结构特征,这是完善以及优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的基础条件。据2014年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陆总人口数目为13.6亿,累计家庭总数超过4.3亿,总体的城镇化率在53%上下波动,这就证明了此时我国广播电视的受众群体的城市人口数目与农村人口数量相当。

对于有线电视而言,城市有线电视形成了双向化改造的格局,在2014年2月之前,我国的有线电视用户的数量已经达到1.72亿。借助有线电视,人们大体上在家庭中就可以观看100多套标清电视节目以及一定数额的高清电视节目,例如具有代表性的CCtV高清与标清频道,省级卫视频道以及本县的电视频道等。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线广播电视的应用率受到一定的挑战,因为互联网等视听新型媒体的产生,使有线电视用户的增幅日益减小。

此时,地面数字电视的产生是对有线电视的创新,在农村人们通过与直播卫星之间产生一定的关联,从而接受广播电视提供的信息服务。地面数字电视在发展的进程中包含多个层次,目前为止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已经有了雏形,此时地面电视广播的服务模式得以正式的启用。基于此基础,一些省市级地面广播电视台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积极的开展广电有线宽带网络的构建工作体系,此时拓宽了宽带应用的空间范畴,另外还有极少数地面广播电视台将广播电视节目的终端与互联网相关联,实现业务的创新。其实在光电部门的不断努力下,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不断提高,但是在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广播电视的服务还存在许多不周全的地方,例如有的受众并没有切身的体验到广播电视提供的服务模式,另外,我国广播电视覆盖技术的分布存在不均等的问题,这样城市以及农村居民得不到最优质的信息服务。

2有线电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中,有线电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的城市居民。但是城镇化的局势日益扩大,那么此时更多的居民成为了有线电视的服务对象,也就是说有线广播电视覆盖技术的应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另外在信息化时代的指引下,传统的有线电视进行双向化的发展与改革,积极与宽带网络实现无缝对接,基于此模式,有线宽带网络得以有效的构建,此时网络运用的模式得到完善,最终实现优化的发展目标,在这种环境下,宽带网络走进千家万户,有线电视的持久、高效应用有了一定的保障。

总之,有线电视传输覆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有线电视有很大的几率发展成为互动电视;二是广电机构终会构建有线宽带网络体系,宽带业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有线电视终究会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为我国广大居民提供创新型服务。

3无线电视

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全局来看,城市与农村广播电视体系发展呈现明显的失衡模式。党的十会议报告中强调,力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发展的目标,那么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刻不容缓的工作项目,在该项工作中将无线广播电视的现实作用体现出来。

通过开展对无线广播电视覆盖技术的研究以及分析工作,研究人员深刻意识到在无线广播电视覆盖技术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努力将数字无线宽带技术渗入进去,是这一新颖的技术成为无线广播电视覆盖技术体系中的核心技术。在这种研景下,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直播卫星广播以及数字声音广播等多种广播系统之间实现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目标,最终使无线广播网络具备双向交互的特殊功能。

4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以及地面数字电视新技术

对我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开展研究工作,技术人员希望实现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体系具备规划性强以及协调性高的新型技术。这就需要研究者参照地面数字电视的技术特征,同时结合技术覆盖以及运行的客观需求,在一次次尝试中摸索全数字时代中使地面数字电视频率得到整体规划的先进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以省为个体单位开展以全数字化为工作目标的规划项目,在不断的探索中,广播电视高频谱的利用率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各个省级、市级以及县级的地面数字电视设施在短暂的时间内实现了统一协调管理的目标,此时资源浪费的数额得到有效的管控。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新技术的研发,是对国际新型技术的借鉴与运用。该技术使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向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网络吞吐率的同时,广播电视频谱的应用率也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5结束语

现阶段,有线电视技术覆盖城市、无线电视技术覆盖农村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模式已经基本形成,为了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在我国人民群体中均等的被利用,人民有均等的机会去享用高科技技术,因此应该对我国广播电视覆盖技术进行深刻的研究,使其更深程度的推进我国城市与农村受众家庭实现信息化的目标。我们相信在先进技术的指导下,未来的几年中,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和直播卫星等多种广播覆盖技术会被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配合宽带技术、无线技术以及有线技术,去使我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体系得到健全与优化。

参考文献

[1]杨知行.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技术演进[J].电视技术,2014,38(2):13-14.

[2]黄其凡.关于推进我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发展的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37(4):34-37.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中国传媒大学;广播影视专业;技术人员;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12年5月,项目正式启动。初期项目主要面向西部12省(区、市)基层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员,各省级广播影视局推荐了800名基层从业人员,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最终录取了279人。对学员网上学习的数据分析显示,学员平均每周上网学习2~3次,均能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网上学习任务,其中,16%的学员坚持每天上网学习。从课程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来看,80%的学员成绩达到合格,5%的学员成绩达到优秀。

项目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蔡赴朝部长的高度评价,他提出要求:要充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的资源优势,进一步面向基层扩大远程培训规模。从2013年起,本项目开始面向全国广电系统推广,同时扩大招生专业,涵盖新闻宣传、艺术创作、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专业技术岗位。

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进展,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传媒大学于2013年5月联合召开了“2013年广播影视远程专业学历教育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并研究部署进一步工作。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和国家广电总局人事司领导,以及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省级广播影视局人事教育负责人和中国传媒大学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负责人,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对各级单位理解项目精神、落实项目方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项目特色

为了确保项目组织工作有效落实,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项目从顶层设计,形成了以下运营管理模式:

(一)分工协作

本项目由国家广电总局、各省级广播影视局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实施,各单位明确分工。总局人事司负责计划、指导和协调,中国传媒大学及其校外学习中心负责招生和教学,省级广播影视局负责招生组织、受理学费资助申请、审核奖学金名单等。

(二)政策支持

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关于落实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实施意见》(广发【2012】61号),把“广播影视专业技术人员远程学历教育项目”列为五项重点项目之一,从而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础。

(三)经费支持

为了鼓励基层学员积极完成学业,并尽可能减轻经济负担,中国传媒大学与国家广电总局共同筹措资金,对优秀学员进行资助。

资助分为两种情形:对于西部12省(区、市)的基层学员直接给予学费资助,资助办法是:由中国传媒大学按照30%的比例降低学费标准,剩余的学费由总局承担80%,学员个人(或其单位)承担20%。相当于西部地区的学员承担的学费总额不超过1000元。

对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基层广播电视单位学员,以及未获得学费资助的西部地区学员,则设立“广播电视远程专业学历教育奖学金”。该奖学金以《广播电视远程专业学历教育奖学金实施办法》为依据,分一、二、三等奖,可以覆盖学员总数的40%~50%。

(四)招生方式

本项目采用严格的资格审核和招生录取程序。首先由符合报名条件的学员向所在单位提交申请,单位进行选拔并推荐、上报给省级广播影视局。各省级广播影视局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后,上报给国家广电总局进行最终审核并备案。中国传媒大学以国家广电总局备案名单为基准,组织学员进行入学考试并择优录取。

(五)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以网络学习为主。学员通过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教学平成选课、自学、答疑、讨论、小组活动、作业、选考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并按要求到中国传媒大学校外学习中心参加辅导活动,期末考试安排在校外学习中心进行。学员在完成主要课程学习之后,国家广电总局将从中选拔成绩优异的学员,开展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面授培训,使他们尽快成为专业骨干。

(六)质量保障

多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坚持“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提高质量、改革创新”的方针,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资源建设,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强化教学督导,严格考试和考场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评价与监控体系。

在对学员的学习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中国传媒大学还加强了对学员的教学辅导与支持,通过学员分析和学习过程分析,主动发现问题,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学员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顺利完成学业。

三、项目评价

国家广电总局对本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总局人事司司长邹伟认为,中国传媒大学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基层广播影视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苏志武校长认为本项目顺应了国际和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要求,顺应了传媒文化业的发展趋势与要求,符合基层广播影视从业人员的学习需要,对于促进广播影视基层人才建设和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各省市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有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例如,贵州省广播影视局在参与项目后出台了《贵州省广播影视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提升工程实施意见》,作为本项目的地方配套政策。该政策旨在借助本项目,使贵州省广播影视系统从事专业技术管理的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本科学历达到95%以上,使贵州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大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项目发展前景

本项目探索了一条适应广播影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基层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得到了基层广播电视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因此,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篇6

1.1发射系统固态化

我国广播电视技术主要覆盖手段包括短波、调频和广播电视的发射。由于技术的不成熟,这些发射系统具有一些缺点,例如体型庞大、耗能高以及工作效率低。因而,有效的维护广播电视系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由于维护工作量的繁重,加之发射系统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大,对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维护和检测成为广播电视系统运行的关键环节。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固体化设备技术以其低功耗、高效率的优点成为各个地方电视广播信号发射台的首选。

1.2广播电视系统朝着数字化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也得到了更新换代。广播电视发展进步的体现之一就是越来越朝着数字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模拟信号广播电视转向了数字信号广播电视,这是时展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信号广播向数字音频信号广播过度。在这个时代,无论是监控系统还是传输系统亦或播放系统,都进行了全面的变革,全面建设数字化,而数字化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也渐渐进化为高效的数字压缩技术。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使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信息传输技术发展为多通道信息传输,增加了传输量和传输速度,这对于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都是一个莫大的喜讯。而广播电视中采用的图像应用也随着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功能越来越健全,质量越来越高。在数字化的大浪潮下,广播电视技术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强化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措施

2.1提升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才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广播电视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技术进步一日千里,而这些都源于人的力量。因而,若想提高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水平就必须要拥有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才。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后劲是否充足的重要原因,因而,对于广播电视领域,必须要引进和培养一大批跟得上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是一项技术活,而其人才结构呈现的是宝塔形,尚不能够满足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需求。广播电视技术维护人才应该采取以自主培养为主、以引进为辅的方针。培训的方法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夯实初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基础,培训出一批能够掌握基本的技术岗位操作规范和良好素质的人才。而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则是广播电视技术维护队伍的中坚力量,必须要重视。在学习机会以及薪酬待遇上都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而对于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则是企业宝贵的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技术灵魂人物,是领军人物,他们应当能够纵览全局,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做出宏观的把握。

2.2建立健全维护体制机制和管理意识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具有特殊性,如果在播出过程中发生事故,无论是几分钟还是几小时都将给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恶果。几十年来的广播电视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广播电视“不间断、高质量”的目标,就必须具有健全的规范机制。无论机器设备是否运行正常都要维护岗位化,将事故扼杀在摇篮中。归纳总结可以得出“五个一套”:一套正规的播放工作制度;一套合格的机房规章制度;一套缜密的系统应急方案;一套完善的应急抢修设备;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通过执行这“五个一套”以及科学的管理制度,就能够使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更加井井有条,更加合理科学。

2.3落实工作,行胜于言

以往的工作经验证明,无论如何好的规章制度以及对策措施,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则一切将落为空谈。因而,对于信息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而言,立法是一方面,落实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以往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中,管理者使用的监督策略多种多样,在新时期下,由于广播电视具有了新的特点,因而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落实工作,行胜于言。首先,如何能够吸引到人才到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队伍中来。在新时期下,对于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而言,由于其工作性质较为单一,额外创收的机会又少,从事该工作的同志又不被重视,因而使得从事该工作的人员出现思想的松懈,得过且过。久而久之自然人心涣散,留不住优秀人才。而对于技术维护工作,又必须留住一线的技术专家和骨干。因此,在待遇方面,应该适当向技术专家和骨干上倾斜。同时,各级管理者要从内心关心这些技术人员,重视他们,关注和改善他们的生活,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技术人员到一线维护工作上去。其次,要抓好制度,由上而下层层落实工作。根据科学的绩效评定,划分出好坏优劣,严格执行“奖罚分明”。将工作人员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

3结论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篇7

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对存储器及硬盘模拟信号的搜集,借助自动播放软件对节目播出表进行编排,利用自动播出卡将视频、音频信号输出。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主要由光传输系统、上载系统、分控系统、播控系统构成,其中光传输系统由光缆、光分支器、发光机组成,负责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给网络机房;上载系统可利用高通道或信号源完成审查,因其可以半双工模式运行,对上载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不断增加节目存储量;分控系统主要通过主备控制机对主备解码器进行控制,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顺利播出;播控系统主要负责控制播出设备、各频道节目的播出,并做播出应急处理。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具有资源共享特点,可提高增加频道的效率,尤其可利用存储系统中的播放文件,构建成新的频道。

2.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存储技术

存储技术是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技术,为广播电视编排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保障,因此,注重对存储技术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播出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充分挖掘其应用价值,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稳定、高质量播出。其中在线存储技术、数据归档存储技术以及Rain存储技术是系统最为常用的存储技术。2.1在线存储技术。在线存储技术主要有DaS、San,其中前者以开放直连方式实现存储,并通过SCSi和服务器主机相连,操作难度较小,而且较为经济,然而存储量扩充比较困难,容易受SCSi影响导致运行速率降低,有被San存储替代的趋势。San为高速子网络或网络存储区域网络,通过分离设备的任意连接进行数据的传输。San存储技术以光纤为数据传输介质,不仅传输性能优良,而且可进行备份及恢复操作,并能存档与检索档案数据、共享服务器数据等。2.2数据归档存储技术。众所周知,广播电视处理的信息量非常大,为满足实际工作需要,需拥有更大内存,这就需要应用数据归档存储技术,其不仅对一些应用率不高的电视节目进行归档,而且对于重要文件可进行归档处理,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使得内存空间进一步提升。对于使用率较高的电视节目,通常将其放置在前级陈列柜中,为调配提供方便。2.3Rain存储技术。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对存储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应具备较大容量,而且还能方便在线调用,Rain存储技术刚好满足这一需求。Rain存储技术将归档存储与在线存储融为一体,其由若干Rain节点构成,每个节点可在预定时间内对存储文件进行自动、全方位的审查,尤其当数据文件受到损坏,会向与其相连的Rain节点发出复制申请,确保整个系统正常的运行。

3.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维护管理策略

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构成复杂,维护管理的专业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增加维护管理难度,为此广播电视台职能部门应提高认识,结合自动播出系统特点,积极寻找有效的维护管理策略,及时发现与解决自动播出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不良状况,为广播电视节目正常播出提供保障。3.1组建专业管理队伍。如上文所述,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构成复杂,融入多种先进技术,对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广播电视职能部门应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一方面,面向社会及各大知名高校招聘优秀的毕业生。广播电视职能部门应改变用人观,到知名高校招聘一些专业技能扎实、责任心强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提高录用标准,并制定合理的薪资制度,使维护管理人员的能力与薪资相匹配,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给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维护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职能部门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定期组织维护管理人员,开展自动播出系统维护管理技能培训活动,讲解自动播出系统组成以及子系统工作原理,明确运行中常见故障,分析故障发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要求维护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另外,定期开展维护管理工作比赛活动,通过比赛使其相互学习,交流维护管理工作经验、技巧,实现维护管理队伍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3.2完善维护管理制度。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性工作,为提高维护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主动发现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潜在问题,广播电视职能部门应积极完善维护管理工作制度,提高故障排除效率,使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首先,完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运行中故障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故障造成的影响无法估量,因此,广播电视职能部门应制定完善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要求管理人员加强制度内容学习,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各系统运行状况的检查工作,明确软件故障与硬件故障的区别,总结常见故障发生规律及原因,提高维护管理工作针对性。其次,制定维护管理工作归档制度。所谓归档制度要求维护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时,详细记录维护管理工作内容、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采用的方法,形成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为后期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尤其在系统故障排除上,可提供针对性参考,避免维护工作的盲目性。最后,实行维护管理工作责任制。为使维护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工作职责,以高度的责任心开展工作,广播电视职能部门应实行工作责任制,明确不同维护管理人员职责及出现问题后接受的惩罚,给维护管理人员施加一定压力,提高维护管理工作的自觉性。3.3强化设备维护管理。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由很多设备构成,其中任何一个设备出现问题,都会给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尤其部分设备对运行环境的要求较高,为防止运行中故障的发生,广播电视职能部门应提高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强化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首先,明确设备维护管理流程。开展系统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时,要求维护管理人员明确不同设备类型型号以及相关工作流程,尤其应详细了解维护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充分准备所用仪器,做好仪器的校验,为维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做好系统设备性能定期检查。维护管理人员应详细了解各个设备运行状态,根据设备重要程度及投入使用时间,制定合理的检查次数,尤其增加对重要设备、故障发生率较高设备的巡视、检查频率,及时发现与解决运行中的潜在问题。最后,营造良好的设备运行环境。为保证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相关设备性能的充分发挥,维护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环境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应保证所处环境温度处在最佳工作要求范围内。同时,还应做好机房的清洁工作,防止过多灰尘进入到设备中,因电子元件接触不良而发生故障。3.4落实维护管理细节。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维护管理工作中细节落实是否到位,往往给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为此,广播电视职能部门应结合维护管理工作特点,制定相关对策,保证维护管理工作细节的认真落实。首先,做好维护管理工作总结。要求维护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做好维护管理工作总结,分析维护管理工作中容易遗忘的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等,详细标注维护管理工作应认真落实的细节,起到时刻提醒自己的目的。其次,明确频道故障解决方法。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频道故障较为常见,因此,维护管理人员应对频道故障类型进行分类,分析解决故障的方法,如明确频道调制器检查流程,以尽快分析出故障原因。最后,注重重要数据的备份。为防止系统故障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维护管理人员应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并加强管理防止备份的丢失,降低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为广播电视节目更好地播出奠定基础。

4.结论

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保证了广播电视节目的顺利播出,在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需求,有必要对其存储技术及维护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具有很多优点,但其构成复杂,给维护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较高,因此,应引起广播电视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2)存储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性能,因此应做好在线存储技术、数据归档存储技术、Rain存储技术的研究,把握存储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扩展存储容量,更好地满足广播电视节目播出需求。(3)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性能的正常发挥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维护管理,因此,职能部门应组建高水平的维护管理队伍、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应强化硬件设备管理,要求维护管理人员认真落实工作细节,为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熊景强.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存储技术和维护管理策略探析[J].科技传播,2016(24):47,49.

[2]冷毓清.广播电视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应用与管理维护[J].西部广播电视,2016(06):170.

[3]林浇浇.浅析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存储技术和维护管理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162-163.

[4]海泉.广播电视自动播出系统存储技术和维护管理[J].西部广播电视,2013(13):131,133.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实践认识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7)189-0036-02

安全播出,指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传输过程中的节目完整、信号安全和技术安全。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播出的重要任务,其目标包括安全要求,更侧重于质量要求,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

1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

安全播出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安全播出是一个综合目标管理系统,包括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其研究方法包括系统论、组织论和过程控制、动态控制理论。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电总局62号令)共分8章45条,涉及总则、基本保障、日常管理、重保期管理、应急管理、监督管理等内容,是安播工作的指导性纲领。结合不同专业,又细化为广播电视中心、卫星地面站、有线电视、无线发射等类别的实施细则,是对62号令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则侧重于技术配置和技术管理两个方面。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是安全播出管理的重要依据。

2技术系统配置

实施细则详细明确了技术系统的配置要求,以无线发射台站为例,包括供配电、信号源、发射系统、自台监控、台站环境、维护器材、灾备和应急播出等内容。

系统设施的安全性,主要靠设备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保障实现,需要提供设备、设施的冗余备份。外部电源宜接入两路外电,并配置自备电源;输出回路应采用独立低压回路,UpS不间断电源应满足负荷工作30min以上。信号源应具备两路以上,并配置切换分配设备、应急跳线,切换设备应具有断电直通功能。发射机应按1+1或n+1方式配置;应配备自台监测系统。

台站的环境,包括机房环境、防雷接地、外部环境等,应符合规范要求。机房应做到设备整齐清洁,线缆整理规范、标识清晰,机房内无易燃易爆物品及杂物。通讯设施应有保障;维护器材满足要求。

3安全技术管理

3.1组织

影响一个系统目标实现的因素包括组织、人、方法与工具,按照组织论的观点,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组织是实现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结构模式,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建立安全播出责任制,是安全播出工作的首要措施。

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都应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应建立规范有序的工作流程,包括管理流程、操作流程和信息处理流程。

3.2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完成工作的基础性保证。安全播出应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包括机房管理、值班及交接班、安全、供配电管理、维护检修、技术档案管理、事故报告等方面的制度。应加强管理,有效监督,严肃奖惩,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确保安播工作。

3.3规程规范

技术维护工作专业性强,涉及不同工种,应制订操作维护规程、规范和流程,包括用电安全操作、高空操作、设备安装调试、测试检修、信号切换流程等。对于专业性强、危险性高的工作,如电工、高空作业,应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3.4方案措施

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分为破坏侵扰事件、自然灾害事件、技术安全事件、其他事件四类,应制订相应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协调、突发事件应对、故障处置的预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应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现场处置方案应简单明了,切实可行。

3.5技术标准和指标

标准和指标是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的依据。以发射台为例,天馈线的指标有驻波比、阻抗、天线增益、俯仰角;发射机的指标有输出功率、频率、非线性失真指标、带外抑制;机房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接地电阻等指标。

应按照标准规范施工,严格工艺管理,如实记录设备运行参数,健全设备运行技术档案。

4实际工作中的认识

4.1分析方法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对安全播出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查,常用的方法有因素分析法、过程检查法、模拟故障法、指标测试法等。

因素分析法,是把与安全播出有关的因素集中起来,进行逐项检查分析,可以采用列表法或因果分析图。列表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广泛用于安全播出自检自查和上级部门的督查中。

因果分析图法通过对产生事故的原因进行逐层深入的分析,找出主要原因,便于针对性处理。我们把广电安全播出相关因素归纳为“人、机、信、法、环”五大类,分别指人员、设备设施、信号源、技术和方法、环境条件,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机房环境、供电条件等相关因素和条件。图1是采用因果分析图法对节目事故的分析示

意图。

4.2拓扑结构设计

广电技术系统由制作、播出、传输、发射、监测与接收五个环节组成。从信号走向看,可以分为链形、星形、矩阵复合形几类。链形是基本的拓扑结构,它的结构简单,但是可靠性随着节点增加而下降。星形可以看成是链形的变体,在中心节点处存在风险因素。例如卫星信号传输可看成是一个星形结构,对星形结构来说,特别要确保中心节点的可靠性,增加冗余备份。矩阵复合形采用多信源、多节点、多流程的结构,增设了备用通道、切换矩阵、应急跳线等控制节点,可靠性、安全性都有较高的保障。在拓扑设计中,总的思路是在保证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减少串联节点的数量以降低故障率,增加并联节点的数量提高安全系数。系统设计应简洁,方便管理、识别和操作。

4.3pDCa过程管理

安播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应遵循pDCa的管理模式,采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置”的闭合环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4.4风险管理,预防为主

安全播出事故作为风险,应得到有效控制。风险管理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和风险控制。宜采取主动控制和事前控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应加强自检自查和督查,查找隐患,进行整改。

要制订好突况的应急预案,定期演练。通过演练,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修改和完善预案。

应准备好备品备件、维修器材、工具、仪表和技术资料及信息,便于在紧急情况下从容应对。应建立好外部技术支撑网络,以专业技术力量作为后备保障。

4.5切实加强技术维护工作

行胜于言,安全播出工作需要真抓实干。做好平时的技术维护工作,包括每天的值机、抄表、记录、处理,以及周检、年检、专项检测。这些工作看起来平常,甚至于枯燥乏味,但正是这些平常事,是安播工作的基础。应本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踏踏实实做好安全播出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Z].2009-12-16.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工程;融合

21世纪,人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国民经济水平稳步提升,高新科技不断发展。同时,人们也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的有效传递越来越被重视。由此看来,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的融合发展是时代的需求,前景十分广阔。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数据处理速度,更能通过客户需求反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发展现状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加快,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们每天都处在一个变化莫测的环境中。因此,人们必须能够及时获取有效信息,跟上时展的步伐,而广播电视工程恰恰承担了这一责任。广播电视工程最主要的是依靠通信技术对信息实现有效传播,从目前的大众传媒市场来看,用户需求不断增加,对通信信号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广播电视工程必须不断提高通信质量,构建稳定的信息传输体系。结合计算机技术先进的信息处理能力,解决传输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可见,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领域不断拓宽,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多项技术的结合体,也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结合,将各类数据信息进行高效处理,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1]。

2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作用

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更多的是承担数据处理与存储的责任,广播电视工程就是利用计算机这一特性,将大量信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特殊处理后,再向用户提供,从而保证为使用者提供最优质的用户体验[2]。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数据处理这一工作,而且处理的数据类型基本不受限制,文字、声音、画面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对其完成精确的解析。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的安全性,即数据信息在传递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重要信息的隐私性。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后,传输过程更为稳定,数据转换更为流畅,且在传递过程中,多会对信息进行加密保护,多角度地保证信息安全。

3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在传媒内容方面的应用

传统的广播电视工程,主要是对音频和视频内容模拟信号的传输,传输信号极易受到干扰。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文字、音频、视频的一体化,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化信号,这一技术的核心控制角色是计算机。多种操作手段则通过通信技术的信息传递来实现,达到数据通信一体化服务,提高远程工作效率,做到媒体内容的实时更新,保证数字化信号的高质量传输。

3.2在媒体网络中的应用

随着媒体网络的产生,以及无线网络的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计算机数据使用者双方实现远程通信,打破传统广播电视工程有线通信的空间限制,拓展了信息的传输范围,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与使用效率。具体来看,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创造了一个数字应用平台,数字化模式的使用,促使信息交换更加灵活简便,提升了用户的聚合力。因此,基于计算机技术所产生的媒体网络,通过互联网的共享,不仅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输,也实现了信息的远程输送,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3]。

3.3在信息存储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产生之初,就被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存储性能也不断完善,成为计算机技术的高性能拓展。当今社会,人们每时每刻都在面对大量的信息,广播电视工程更是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从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研究来看,数据存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就验证了广播电视工程对计算机技术迫切的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保证存储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另一方面,数据需要调用时的操作十分简便,能够提高广播电视工作效率。

4结语

广播电视技术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工程应用要点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068-02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正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而计算机技术技术与网络事业也在互相推动进步,计算机技术现如今依旧被广泛应用到了各行业当中,尤其是在广播电视工程当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广播电视工程的制作质量有效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需要经历多个阶段,而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也使得其制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对于广电事业来讲,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各部门应该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在广电工程当中应用的重要性,总结经验,提高广电工程的稳定性、先进性,使得广电工程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将信息更快地传播给大众,实现广电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

1计算机技术与广电工程结合的意义

目前就我国而言,发展广电工程意义重大。现如今,每个人都对信息有着很大的需求量,这就使得广播电视的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广播电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人们对于广播电视正在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如今,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不仅要求途径广泛,更要求信息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而想要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在广电工程当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使得广电工程的运行能够更加高效,从而促进广电工程的发展。

技术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广电工程当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地推动广电工程的发展,解决技术难题。第一,两者的结合符合人们对于信息的要求;第二,在广电发展的过程当中,传输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发展,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第三,人们越来越多元的需求也要求广电工程能够改善传输质量,而计算及技术的应用则是实现的最好方法。

2计算机技术以及广播电视工程结合的好处

从传输模式来讲,广播电视工程采用的传输模式较为传统,在传统的传输模式下,广电的传输效率往往较低,与此同时,广电的传输也并没有较高的质量。而在广电工程当中,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其中,则能够使得广电工程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广电工程各行的传输效率,增强广电传输的功能性。因此,在广电工程当中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应针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广电工程能够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更好的结合,从而使得广播电视工程与计算机技术得到全面发展。

3计算机技术与广电工程结合的重点问题

3.1增强广播电视工程的科技含量

在广播电视工程当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要将提高广播电视工程的科技含量作为前提,使得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地在广播电视工程当中发挥其稳定、实用等多方面的优势,使得广电工程能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在广播电视工程当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使得广电工程得到全面的提升,例如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方式、广播电视工程的传输内容等多个方面。

3.2增强接受先进技术的能力

在广播电视工程当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广播电视的传输质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广电工程的整体水平,丰富传输内容,提高广电工程对于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

3.3提高传输质量

在应用过程当中,广电工程传统的传输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在传统的传输方法当中,存在着信号不稳定等多种难题,而在广电工程当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广电工程的传输质量,计算机技术的数字信号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解决发展的障碍,符合时代的要求。现如今,社会的发展也要求计算机技术与广播电视工程进行结合,通过两者的结合,使得广播电视工程的科技含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提高广播电视工程对于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提高传输质量,促进广电工程的更新。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广电工程的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对于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建立适合的广电思想,从而有效促进广电的发展。由于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的差异性,因此,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计算机技术,从而全面推动广电事业的进步。

4计算机技术在广电工程当中的应用分析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广电工程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4.1在媒体内容方面的应用

在传统的广电技术当中,媒体内容主要是普通的音视频信号,在传输的过程当中,也以传输模拟信号为主。而普通信号是十分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也因此使得广电的媒体内容无法做到有效的更新。现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广电工程当中的应用能够使得传统传输当中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这就能够使得信号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还能够提高传输的效率以及效果。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广电工程的发展,使得广播电视有着更加合适的传输效果。

在广播电视当中还应用计算机技术,还能够使得广播电视的媒体内容产生变化。传统的广电受到信号的限制,其信号以音视频为主,而数字传输方式则能够提高音频与视频的质量,丰富传输的信息;除此之外,利用计算机技术还能够对信息进行后期处理,增加信息含量。因此,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广电工程的媒体内容当中得到了十分重要的应用。

4.2在媒体网络当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随着传输理论与互联网的融合,人们的生产方式得到了十分重要的改变。新一代的网络能够提高数字应用平台,实现大量数据的自由交换,且拥有着传输简单的特点。

5结语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对于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的发展,从而推动广电事业的进步。这就要求广电事业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对广电工程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发展要点,从而制定出推动事业发展的措施,使得计算及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在广播电视工程当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多种优势来解决广电工程的技术难题,促进广电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鲁民.县级广播电视音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通讯世界,2016(19):87.

[2]齐达,黄河.广播电视效果评估系统设计[J].广播电视信息,2016(9):77-79.

[3]蓝伟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传播,2016(19):12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