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十篇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十篇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9:40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篇1

关键词:荆州市农村中学体育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33-05

1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荆州市农村学校体育如何发展急需解决。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相对薄弱,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中的地位非常可怜,处于一个被严重忽视、严重边缘化、非常不正常的状态。但近年来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了全面描述荆州市农村学校体育的最新发展现状,了解目前荆州市农村学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为荆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了荆州市12所农村中学作为调查样本,包括荆州市公安县窑场乡埠河中学、荆州市监利县大乡流港中学、荆州市监利县大琬乡大中学、荆州市监利县大琬乡大高中、荆州市公安县杨厂乡杨厂镇初级中学、荆州市公安县仁和乡杨厂中学、天门市皂市中学、荆门市沙洋县后港中学、荆州市监利县程集中学、松滋市沙道观镇松滋四中、松滋市沙道观镇松滋第四高级中学、仙桃市彭场县何场乡彭场高中。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课题充分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信息途径,共查阅文献约20余篇,书籍3部。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体育;第二,农村学校体育;第三,农村教育、农村文化;第四,农村改革、国家政策;第五,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第六,其他服务体系。

2.2.2问卷调查法

在研究对象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问卷1093份,回收率为91.08%,其中无效问卷41份。

2.2.3访谈法

对部分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体育场地器材情况、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以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间特征和对体育的态度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基本情况。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校体育课的现状

3.1.1体育课开课率

体育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本次调查的12所农村学校中,体育课开课率达到95.10%,但仍然有4.90%的学校未开展体育课,这说明部分农村学校的体育课程缺少基本的保证。

3.1.2体育课活动内容丰富程度

由表1可以看出,农村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体育课内容不够丰富,认为基本合适的占多数,认为活动内容有点少和非常的少的学生达到49.26%,这说明学校的体育课内容明显不足。

3.2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是终生体育的基础,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早操、课间操等。

3.2.1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有68.10%的学校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但仍有31.90%的学校没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这说明大部分学校还是注意到了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积极组织了课外体育活动。

3.2.2早操的开展现状

在调查中,有96.94%的学生反映学校开展了早操活动,仅有3.06%的反映学校没有早操,这说明学校早操的开展情况总体比较好,早操在农村中学的开展得到了基本保证。

3.2.3课间操的开展现状

农村学校课间操的开展情况也总体比较好,开展率达到88.26%,但是据学生反映,学校开展的课间操的时间仅有5分钟,活动内容也不够丰富,只有广播操、眼保健操等少数几个活动内容。

3.3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现状

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硬件系统,是学校体育正常开展的物质保证。各学校基本上有不同规模的体育场地,但通过实地调查,很少是标准场地.基本上属泥土场地,通常都只有田径场地和篮球场地,其他的体育活动场地则很少有学校会有;器材更是比较少,只有篮球、跳绳、杠铃、等少数几种体育器材。

3.3.1学生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看法

经调查分析,学生对所就读学校的体育器材质量评价为:非常好的10.40%,有点好的16.94%,一般的50.10%,有点差的13.20%,非常差的9.36%,总体上说,学生对学校体育器材的质量评价为一般。

3.3.2体育课时学校提供体育场地器材的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体育课时,觉得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基本够用的学生占多数,比例为38.74%,其次是不太够用的占22.18,总体上感觉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富余的学生为27.18%,而感觉不够用的学生占到34.35%,这说明学生对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总体感觉基本够用,但感觉比较富余的只占到少数。

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体育课时,感觉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非常富余、较富余和基本够用的学生明显多于学校体育器材的提供情况,觉得体育器材不太够用和远远不够用的学生多于体育场地提供的情况。这说明,学校提供的体育器材情况要差于体育场地的情况。

3.3.3课外体育活动时,学校提供体育场地器材的现状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基本够用的占多数,为41.26%,其次是认为不太够用的学生占25.52%,然后依次是认为交富余的学生占13.80%,非常富余的学生占12.48%,认为远远不够用的学生占6.93%。另一方面,认为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非常富余、较富余、基本够用的学生多于学校提供的体育器材的情况,也就是说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提供的体育器材情况要比提供的体育场地情况差。

3.4学生对体育(体育课)的态度

3.4.1对体育锻炼好处的认识

这说明被调查的农村学生都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一部分好处,选择项目个数超过3个(包括3个)的学生占到93.14%,但认识的还不够全面、不够充分,对体育锻炼好处认识比较全面的学生只有10.34%。对体育锻炼好处的认识会影响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坚持性,也可能会影响体育锻炼的兴趣,应当增加对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体育锻炼的好处。

3.4.2对体育锻炼坏处的认识

这说明被调查的农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坏处都认识的非常不足。只选择一个锻炼坏处的学生占到49.22%。体育活动时,对体育锻炼的坏处有所了解,就能做到一定的防范。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话,就难以做到防范,这样就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知识,让学生对体育锻炼坏处及避免的方法有所了解很有必要。

3.4.3是否喜欢体育的情况

据调查显示,喜欢体育的学生占到72.20%,不喜欢体育的比例只有5.79%,在喜欢体育的学生当中男生居多,这说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很高的,同时由于性别的原因,学生对体育有不同的态度。另外,初中学生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体育的学生都较高中学生多,高中学生对体育持无所谓的观点的学生较初中的少,这说明高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要好于初中学生。

3.4.4是否喜欢体育课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学校中,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56.27%,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23.98%,有19.75%的学生无所谓,显然喜欢体育课的学生比例较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学不喜欢体育课,对体育课的态度和认识程度不足,认为体育课无所谓。这些都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

从表8还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学生略高于高中学生,但是对体育课无所谓的学生也高于高中学生,高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较初中的多,据调查显示,高中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女生身上,主要原因是不愿意活动,怕脏怕出汗。

综合比较学生对体育和体育课的态度得知,学生喜欢体育的比例72.20%要远远高于学生喜欢体育课的比例56.27%;不喜欢体育的学生有5.79%,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到23.98%,这说明一个问题,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也是远远高于不喜欢体育的学生,数据表明,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是很喜欢体育课,学生对体育的态度要比对体育课的态度要好的多,不喜欢体育的学生也少于不瞎混体育课的学生,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某些问题,致使学生对体育课的爱好程度不高。

3.4.5是否经常参加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的情况

据调查显示,有68.56%的学生不能经常参加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仅有31.44%的学生可以参加到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中。不能经常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和机会,比例为29.08%,其次是没有场地器材(17.32%),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16.58%),有14.41%的学生反映学校不让开展体育活动。

3.4.6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期望

从表9可以看出,无论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首先对增加体育活动时间提出了强烈要求,人数比重最高,这说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很高,态度比较积极,都乐意参与体育活动,只是学校提供的体育活动时间太少,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学生对学校的场地器材也提出了意见,要求增加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人数比重次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成功欲望的不断增加,高中学生对比赛活动的要求要强于初中学生,而初中学生更多的则是对活动项目的丰富程度提出要求;农村学生对学校的体育图书手册和提供体育信息、消息等方面要求较少,人数比重较小,经过对部分学生的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很少有看过体育图书手册,基本上没有这个概念,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也很有限。

3.5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

3.5.1上课期间学生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情况

由表10所知,在上课期间学生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情况不大理想,每天都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最高,占到44.42%;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当中,有1-2天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居多,为29.28%,而每天都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小。

3.5.2上课期间,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情况

由表11所知,在上课期间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情况更为不理想,每天都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高达55.15%,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是不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当中,每天都参加的也只是占到11.74%,有3-4天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也只占到少数,为7.53%。经调查显示,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跳绳、打篮球、跑步等几个项目上,活动内容不够丰富;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在学校附近、家的附近和家里。

3.5.3双休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

由表12可知,农村学生在双休日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最高,占36.66%,其次是大部分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到29.35%,而每个双休日都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只有7.64%。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打篮球、跳绳、玩沙包、打羽毛球等项目,活动的场所依然是学校附近、家里和家的附近。

3.5.4寒暑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

寒暑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稍好于双休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比例最高的是大部分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34.24%,从不参加的学生为31.41%,然后是一半天参加的占18.03%、大部分天参加的学生占10.43%和每天都参加的学生占5.90%

3.6父母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经调查显示,父母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比较好,父母非常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占到第一位,为37.11%,有点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为34.41%,然后是父母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5.78%,有点反对和非常反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父母仅有2.69%,这说明父母对体育的好处有一定的认识,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肯定的观点。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大多数农村学校都开展了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但还存在活动时间较少、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的等问题;农村中学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基本够用但认为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不够用的比例也很高,还存在场地不标准、质量差,器材种类较少,数量不足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都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部分好处,但认识的都还不够全面,对体育锻炼坏处的认识都非常不足;喜欢体育和体育课的学生都占到了大多数,喜欢体育的人数远远多于喜欢体育课的人数;大部分学生不能经常参加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和机会,第二、第三位的原因是无场地器材、无教师的指导。学生对学校最强烈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增加场地器材、多开展训练比赛活动、丰富活动项目等四项;在校期间,学生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的总体情况不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双休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不好,从不参加的学生占到第一位;寒暑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略好于双休日,但是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还是占到大多数。

4.2建议

(1)树立先进教育思想,转变观念,纠正对农村学校体育认识偏差。

(2)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要使各级领导、校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意义,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3)保证体育的开课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一点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到阳光下,操场上去锻炼身心。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篇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学历方面,基于此,教育部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新方案,要求学校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国家对高中的体育课程越来越重视,通过课堂内容的丰富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将游戏活动融入高中体育教学中

2.1根据学生需求选择学生喜欢的游戏项目

我国高中学校为了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对考试科目以外的课程并不是很重视,尤其是对高中的体育课。有的高中学校为了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高考的考试科目,对高三学生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但是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国家将把学生的体育成绩计入高考成绩中,这才使得高中学校提高了对体育课的关注度。由于学生长时间将学习重点放在了文化课方面,导致了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的缺失。要改变这一普遍现象,高中的体育老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增加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活动的参与度,这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还能让学生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的神经有所放松。

2.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与传统的体育课堂相比,处于新课改大背景下的高中体育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改变了以往老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改革后的体育课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要杜绝老师强迫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象的出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入体育游戏这种方式,让学生自愿地参与其中,老师所起的作用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游戏,从而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并且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高中体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1要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游戏

高中教育不同于其他年级的教育,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都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适合于高中体育课堂。老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选择一些适合高中生自身特点的游戏,切忌选择一些难度系数较大,或者较危险的游戏,以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高中体育课堂更加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基于此,老师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一定要选择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游戏,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3.2要充分做好游戏准备工作

任何一门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都是通过老师精心的备课才实现的,高中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高中体育与其他的高中课堂教学活动有所不同,但是想要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体育老师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课堂中的有些游戏活动对道具和场地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要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老师就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参与的游戏活动的相关规则,在保证游戏公平公正的同时,还要保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

3.3老师要做好游戏活动的引导和管理

体育教学活动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的,这就降低了教学活动的安全系数。由于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并不是很多,并没有像其他课程那样完善的教学体系,所以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课堂的管理和引导工作,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有的游戏需要分组才能进行,所以老师就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因素,合理分配各组成员,在各组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保证游戏的公平公正。

3.4要保证裁判工作的公正与公平

将游戏融入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是改革高中体育教学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的敏感期,所以在进行游戏活动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扮演裁判的角色,都要保证游戏结果的公平公正,不能因为人为因素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不满情绪,这样就会降低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此外,老师让学生来当裁判,不仅减少了学生对游戏的抵触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篇3

【关键词】锻炼大脑缓解增强改变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07-01

首先,我觉得体育是高中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因为高中生活几乎是没有休息。一周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课程非常紧,学习压力比较大。根本就没有办法让高中生们休息。大脑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上体育课可以调节一下大脑,改变一下状态。还可以锻炼身体。这样既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了放松,也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得到缓解。所以我觉得高中课程中体育课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其次,我觉得体育课还可以缓解高中生的不良情绪。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感到愉快的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体育运动有助于我们达到这一水平,从而使我们感到愉快。由于体育运动过程是一个是一个依据各种信息反馈进行不断调整的控制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高中生情绪,动作,活动秩序来判断高中生的生理负荷,及时调整好高中生的状态。这样高中生在学习,在生活中才能正常的成长。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有一些叛逆的心理,长期压抑在文化课中,在课堂中,肯定会有多少的叛逆心理。体育课让学生们的心情得到释放。所以体育课还可以缓解一下学生们的不良情绪。

然后,我觉得体育运动还可以增强高中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体育运动是一门大的学问,它可以增强高中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降低高中生的焦虑。学校体育的诸多方面都掺杂着很多竞争因素,体育运动的教学比赛和对抗联系,课余时间的对抗赛,选拔赛,邀请赛等等,跟各班级,各学校都增加了好重视的荣誉感,也为高中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与他平时参加体育运动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学校与学校间或者班级与班级之间都会有很多的赛事要举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高中生就会增加集体荣誉感;体育运动好的高中生就会觉得自己很优秀,降低了自己心中的焦虑,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最后,我觉得体育运动还可以改变一下高中生对人际关系的态度。体育课上会有很多的体育运动项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会更容易的与其他人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会变得更强大。体育运动中包含着很强的社会性成分。通过运动可以为高中生创造良好的集体环境,在运动过程中进行良好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增加高中生的道德责任感,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逐步培养他们尊重别人,理解行为的习惯,培养写作精神,服务精神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运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还可以增强高中生的道德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有的时候还可以让他们增长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等等。

参考文献:

[1]李晓红.运用心理活动知识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篇4

论文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通过对近几年来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院公共体育课程培养目标明确、工作思路清晰,改变了旧的教学课程模式;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得到了一定完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得到加强;体质健康得到一定提高;课程体现了“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重在健康”的教育理念。同时发现体育课程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师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场地设施不足等。是制约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1前言

自2005年以来,公共体育教学部以教育部相关文件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我院师生及场地设施现状,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定了公共体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初步建立了“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本文试图分析“新大纲”实施四年来,本次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以便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体育课程模式。

2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现状

2.1培养目标

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我院加强了课程改革及学科建设,确立了我院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二项锻炼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健康的体魄,为今后扎根西部、服务山乡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工作思路

为实现培养目标,我院公共体育教学部制定了如下工作思路:抓好体育课程教学与改革,帮助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技能和方法;抓好群众性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抓好学生竞技体育活动,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加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身体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的理解。

2.3体育课程现状

课程设置方面:大一开设体育基础课,大二开设体育选项课,大三开设体育选修课。课程结构方面:努力打造以体育健康理论教学为基础,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课外体育锻炼与校外活动以及运动训练为辅助,努力构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康复与保健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面:开设有田径、球类、武术、健美操等。

2.4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1)从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了认识基础。(2)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显示:“兴趣爱好”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说明广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魅力具有浓厚的兴趣,为体育锻炼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和同学一起锻炼占52%,排第一位,老师指导下进行占36%,排第二位。调查发现大学生喜欢自由、排斥束缚。和同学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没有紧张压迫的感觉,同时排除独自一人锻炼的孤独感,培养了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是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4)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调查显示:每周进行1—2次锻炼的占69%,3—4次的为28%,5次以上的仅为3%,与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相差甚远。(5)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显示:认为场地设备差的学生占45%,排第一位,我院地处山区城市,运动场地的面积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限制,加之运动设备有待更新,场地设施有待完善,是阻碍我院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6)大学生喜爱和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调查显示:喜欢篮球运动的占52%,排第一位,其次为羽毛球占35%。篮球是我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场地设备较为齐全,能够满足学生的课余运动需要,加之山区省份篮球运动开展得较为普及,所以喜爱篮球运动的学生较多;排在第二为的是羽毛球,学生喜爱羽毛球运动是因为这项运动受场地设备的限制较小(这里的羽毛球运动是大众体育概念的运动,可以不需要正规球场和球网)运动量也不大,适合普及开展。

2.5我院学生体质状况

对近几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分析显示:(1)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高,但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我院学生身体匀称度不理想,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好,且分布不平衡,身体形态评价指标中正常体重率只有45.46%,其中男生仅为43%。(3)我院学生呼吸系统机能不好,肺活量体重指数指标测试成绩不及格率高达20.22%,同时性别、年级差异显著,男生不及格率高于女生尤其突出。(4)我院学生心血管机能较好,台阶试验测试优秀率为43.67%,良好率为43.29%,及格率达99.75%。(5)身体素质评价指标中,我院学生立定跳远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下肢爆发力不好,立定跳远优秀和良好率不高、多数处于及格水平。男生握力体重指数测试结果显示我院男生学生肌肉力量良好;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显示我院女生柔韧素质优秀率、良好率分布不平衡,好的多数集中于开设有舞蹈课程的系,如音乐系、初教系。

3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主要成效

通过课程改革,努力实践“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初步建立起“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

3.1修订了《公共体育教学大纲》

我院以往公共体育教学大纲是从专科体育教学大纲经初步修订而成,因以往的修订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且均是由一人独立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我院教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现在公体课教学的需要。我院通过改革制订了新的《公共体育教学大纲》,为实现公共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新修订的公共体育教学大纲在总体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对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基本目标从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以及师范生技能目标五个方面进行较为科学的定位。(2)新大纲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理念。在教育观念上注重了学生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加强了体育和保健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突出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尽可能体现高师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特点。(3)新大纲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在力求内容丰富多彩的基础上,注重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满足学生爱好及兴趣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初步建立了“以生为本,重在健康”的课程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体现在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变革。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改变了我院旧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新课程主要体现在一个“转变”即体育普修课向体育选项课转变;一个“延伸”即体育必修课向体育选修课延伸;两个“为主”即以身体练习为主,理论学习为辅;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四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课程评价方面:充分体现以下特点:(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3)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该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专家、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几个途径实施;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任课教师评价等实施。在对学生学习评价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组织有序

成立学校体育指导中心,负责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定期举行田径运动会、迎新杯篮球赛、欢送杯足球赛、体育活动节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成立了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棋类协会等体育社团,并对体育社团进行业务指导,引导各社团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4体育竞技活动有所提高

组队参加省大学生飞利浦足球比赛、贵州省三人制篮球比赛、贵州省大学生运动会,参加遵义市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等,在参与省市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中,我院学生敢打敢拼,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我院获非专业组团体总分第五的好成绩,有效地带动了学生锻炼的热情。

4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4.1挖掘民间传统体育,丰富教学内容,改善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

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但现有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或者没有太大的变化,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既不符合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也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应付考试的学习心态。

遵义地区的民间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在体育课教学中,利用民间传统体育自然资源来扩充体育课程资源,把一些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易于开展的民间传统体育进行创编,制定规则,让学生自编游戏或舞蹈动作,并进行自我练习,教师注意鼓励并帮助参与编导和练习,帮助制定游戏规则,培养学生探究、主动、合作的能力和发挥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4.2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次、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我院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教法、组织、创新能力不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尽相同,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力度不够;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不够,或不能做到区别对待。还没有真正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进步,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体质状况、教学内容、学生人数等,可以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更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两个相对现象。采用分层次分组教学又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如在篮球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技术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技术好的学生进行教学比赛,对差的学生进行技术练习。这样可以树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尽量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4-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都是从专科层次转变过来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层次水平,教师的实际能力还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要,跟不上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给了教师新的机会,为加强教师业务学习,学校每年派教师外出进修,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同时,加强教研室建设,明确教师学科方向,正确处理好体育专业课与公共体育课的关系,从学校到教师都要树立起两方面都要抓、都重要的观念,不能顾此失彼。

4.4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课程资源缺乏。我院现有的体育场地随着体育馆的竣工,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任然不能满足教学及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开发灯光体育场馆的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动空间和运动时间,给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努力建设好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课程,如越野跑、定向越野、健美操、武术、民间体育等,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缓解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篇5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92-02

从调查情况来看,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并没有发挥出他真正的特殊作用,而且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05年3月11日《中国体育报》以“学生体质让代表委员揪心”为标题的文章中。用监测数据提出了:“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虽然从身高和体重方面得到改善,但身体素质却明显下降”。从我们对全国部分省市七十五所高校学生体质调研的结果看,学生的耐力素质和肺活量呈下降趋势。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所以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寻找提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法,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华北、东北、江苏和湖北等十一省、市75所高校普通专业的部分学生共6000人。

1.2研究方法

1.2.1查阅文献资料

查阅了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以及国内有关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总体上了解和把握目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打下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对75所普通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0份,收回5784份,其中有效问卷5720份,有效率达95.3%。

1.2.3对部分高校体育专家进行访谈

1.2.4数据统计

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及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数据统计处理。

1.2.5比较分析

对调查统计数据的结果和收集到的主要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学校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从所接受调查的高校情况来看,均以不同形式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在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组织开展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其中学校体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占28%,学生团体和自发组织占72%(表1)。除有组织的竞赛活动之外,21.3%的学校在下午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有教师进行辅导,78.7%的学校是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表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但目前相当部分学校没有做到。

将课外辅导纳入体育课程体系的学校占52%,没有纳入课程体系学校占48%(表3)。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

2.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次数和时间

从统计结果看,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不足二次的男、女同学比例分别为43.8%和61.9%(表4)。而每次参加活动时间不足60min的男、女同学分别占到78.6%和94.8%(表5)。

2.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由于学生认为自身的身体状况还能够适应当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而且对健康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因此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还是凭兴趣(表6)。

2.4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选因素。从对河北省86所高校体育基础设施调查统计情况来看,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是滞后的(图1、2)。由于学校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制约,学生的需求得不到应有满足。因此,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表7)。

2.5学生选择课外体育活动项目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所以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来进行的。因此学生选择项目的倾向对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表8)从学生选择的情况来看,各学校开展比较广泛的传统项目足球和排球相对受到冷落。

2.6经常开展的课外体育竞赛项目调查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活动是吸引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和培养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在高校课外体育竞赛项目中安排最多的,仍然是排名在前的田径运动会和足球、篮球以及排球等传统项目(表9)。其中田径运动项目内容保持不变的学校占74%,而能够对田径运动会进行大胆改革的学校只占1.3%。

相对学生比较喜爱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游泳等项目,由于各种因素开展的不是很理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情况来看,基本处于一个放任自流的状态。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要求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一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3.1.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从调查情况来看明显不足。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四次以上的男、女学生仅占27.6%和16.3%,而每次参加活动时间在60min以上的男女同学比例分别是21.4%和5.2%。这一现象远远达不到我国有关教育和体育法规的要求。

3.1.3调查中9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有助于强身键体,表现出对体育有较大的热情,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但体育场馆设施不足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传统和单调,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2建议

3.2.1目前高校体育改革在课程教学和业余训练上研究相对较多,对课外体育活动研究相对较少,应尽快改变这种现象,加强对课外体育工作的研究,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尽快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同时学校要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示精神,使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得到真正落实。

3.2.2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外体育活动运行网络。形成学生主管部门(学生处、团委、系)支持,体育部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各单位和团体协会自我管理为主体的网络局(院学生会、系学生会、体育协会等)。

3.2.3强化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同时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上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内容尽可能丰富。

3.2.4加强对学校体育资金的投入,加大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状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条件,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3.2.5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课外体育活动运行机制,向有偿化的方向发展。

3.2.6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服务,是加速学校体育事业尽快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新中国学校体育50年回顾与展望.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刘大海.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实践与思考.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3).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篇6

教务处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导部门,以研究教学活动、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和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为主要工作,既指导教学又服务于教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小学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供您参考。

小学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范文一本学期教务处在区教育局及学校领导下,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认真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自身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生。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回顾如下:

一、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夯实课改,积极推进新课标实施进程。

作为改革实验学校,教务处继续积极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理念,体会新课标精神,明确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课改组全体老师在认真参加教研的基础上,坚持做到周周有教学反思、月月有教学故事、期期有教学案例,还推选出了高质量的教育故事,教育随笔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比赛。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继续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加强常规检查,本学期教务处随机抽查、集中检查教师的教案,并进行记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反馈。对学科测验、作业批改实施掌控并深入到各年级、班级了解情况。全面了解教学情况,不定时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注重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监控。组织各教研组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教学计划等。

规范学生学习习惯,重点抓好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通过开展写字比赛、作业检查等方式进行强化。

3、加强教研组、课改组的教研建设。

开学初教务处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落实任务,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并强调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内容相结合。不定期召开各教研组长会,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各教研组及时进行评课,教研气氛甚为浓厚,加大了教师相互之间听课的力度,本校教师人人都能完成听课任务。三大教研组长本学期的工作尽心尽职,比以往更积极主动,效率更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教务处特别注意加快以新教师和年青教师的培养为主导的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进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则是关键的关键,为了尽快让青年教师适应教学工作岗位,并逐步走向规范,对新教师进行课堂的听课、指导,积极组织青年教师上公开课、观摩课,给青年教师提供了施展教学才华的舞台和机会。

本学期开展的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研究为内容”的教学研讨课活动,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本次教学研讨课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作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组推出两个有教学特色的老师执教,以集体备课—讲课—研讨的形式进行。教学研讨课,旨在通过关注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解决教师教学当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搭建了一个平台。整个研讨过程,都能感受到大家认真的工作态度,热烈的研讨氛围。正因为有了老师们的努力与付出,本期的研讨课整体感觉活了很多,学生的表现也越来越精彩。老师把课堂的重心放在了学生如何学方面,调动了许多的教学手段,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敢说、愿说、乐说。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学有所获。所以老师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听到了一节又一节别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好课。

同时,我们还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区教研室举办的各类通过培训教研活动,使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科研论文和总结。__、__、__三位老师获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

三、继续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通过一系列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多位同学在竞赛中获奖。在第_届小学“__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我校__、__等同学获第_届小学“__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三等奖。__、__等同学获__赛区一等奖。在__区“小学生讲英语故事比赛”活动中,我校参赛的三年级学生__、四年级学生__、六年级学生__、__等四名学生不负众望,全部荣获一等奖,为我校争光添彩。同时,__老师获“优秀辅导老师”奖。

这些都容入了老师们的心血。

四、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学科活动,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提高。

本期为了活跃学生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多种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比赛、作文比赛、英语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是首届小学生“英语讲故事比赛”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小选手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将一个个故事演绎的生动活泼,他们出色的表演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比赛的场面十分热烈。

六年级的__、__,三年级的__,四年级的__成为全场的亮点。他们流利的口语和生动的表情不时引来阵阵掌声。

通过这次活动,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被全面调动了起来,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的高潮。

为让孩子们尽显运动才能,体验成功感,提升对运动的兴趣和能力,我们还举办了一年级亲子运动会。

亲子游戏项目“筷子夹球”、“植树”、“小袋鼠摘果”、“赶球”等游戏趣味横生,家长和孩子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亲子游戏中,尽情玩耍。运动会上家长的积极鼓劲,亲历亲为的参与,更是提高了孩子们活动的情趣和积极性,也让平时忙于工作的家长们体会到运动对孩子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赛后,学校领导还给获奖的家庭颁发了奖状和奖品,给所有参加活动的家庭发了纪念品。

本次运动会是我校构建家校互动,合力育人教学模式的一大举措,活动增进了孩子与家长,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了解和情感,激发了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五、加强教务处自身建设,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新的教学法规和新教学思想,提高自身的素养

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同时办理好新学年学籍,及时收集、整理、准备好相关教育教学材料。

一学期来,教务处一直以抓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提高各科成绩为宗旨,不懈努力工作,但也有不如意之处,如更加合理安排课时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和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对学校校本课程如何进一步发挥功能问题,综合实践如何更好的开展问题等等。这一系列都有待思考,总之,我们要把握好课改这一机遇,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再创佳绩。

小学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范文二本学期本部教务处在中心校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本校同事的大力协助下,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积极实践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深入教学一线,为教师、学生服务,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学期来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就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

一、培训学习求实效

本学期,我们一如继往抓好校本培训。培训的主要形成有集体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学观摩与反馈,自我反思与诊断等。

1、集体学习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组织形式。

我们根据期初计划切实抓好理论培训、学科培训、业务培训,组织了教师参加了市教研研讨会活动,以提高学校教学研究和管理;配合教科室开展了"名师课堂观摩活动",以提高教师领悟新课标以及驾驭教材的能力。同时,加大走出去力度。

2、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方式。

组织全体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解读》、《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等。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不忘给自己"充电":读读专着,翻翻教学杂志,做做读书笔记,浏览教学网页,并在业务学习时间交流感想;组织教师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讨论主题展开了课堂教学大讨论。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品位、业务水平和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

3、教学研修课是校本培训的实践环节。

我们教务处开展了"一人一节好课活动"、"信息技术赛课活动""名师师范观摩活动"等,所有上课教师都能做到精心准备,课后主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根据上课情况认真写好自我诊断,真正实现理念的刷新,行为的改变。

二、教学管理求细化

教育、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始终抓实抓好。

1、落实各项制度。

开学初,教务处严格按调整的《课程方案》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不随意增减。继续做好并完善了张庄小学学生的电子学籍管理工作,做好各班学生名册的登记和上报工作。根据《中心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在教师会中重申备课要求,课堂教学常规、批改作业常规、教师课堂"七不"规定等制度和要求。

2、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继续以备课、作业为抓手,完善课前准备、课中教学、作业与辅导三环节的实施与管理。同时,加强了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开学初,教务处结合中心小学教导处要求,针对备课、上课、测试、作业、辅导、听课常规检查进行了细化,以教务处全面检查和抽查的形式对我校三十九位一线的任课教师进行了检查和考勤、考课,并及时面对面向被查教师反馈检查情况,指出不足和整改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我校教学工作的质量。

3、加大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

开学初,虽然在教师会议上一再重申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始终存在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成了口号。为此,教务处开始对课堂教学常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教师教学教师考课相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活动课堂松、散的放羊式现象。

三、教学质量求提高

1、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举措。

开学初,我们继续抓好此项工作,积极探索转化途径。做到对象明确,内容落实,辅导到位,记载详尽。本学期,结合__县"教学效率提高年"活动,教务处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开学,就要求全校各教研组,对照自己所任学科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跟同级别学校均比一比自己在什么位置,找其中得失成败的原因,制订好《后进生转化方案》和《学法指导方案》。同时,开展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让各任课教师畅谈自己的做法,实现经验共享。会议的召开,在全体教师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素质教育不能放松学科教学,学科成绩是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加强提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低分率、合格率、巩固优秀率刻不容缓。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特别是注重学生朗读、阅读、写字等习惯、能力的养成教育。在课表中,每天早上开设了快乐晨读,让学生每天读经典,诵美文;中自习开设了20分钟的写字课,提高学生写规范字水平,学校还组织了写字等多项达标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坚持学科教学质量的调研测试。

教务处配合教科室,期中对本学期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等进行了质量调研测试。并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认真的阅卷分析。任课教师分别针对各科的调测结果,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试卷分析报告,提出整改的意见。

四、队伍建设求成效

师资队伍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大事。因此,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本学期严格执行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上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首的观念,坚持开展以科学发展观学习为核心的师德教育;以廉政文化建设为契机,提高教师廉洁从教的意识;以教师基本功展示、家校通培训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教育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常规教育评比、比赛活动,例如:卫生流动红旗、红领巾监督岗、体育达标运动会、黑板报、班级文化建设、手抄报的评比等,在一次次竞赛活动中不仅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更丰富了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水平。此外,我们一方面引导教师不断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以便找到进取的最佳切入点,尽快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大了班主任考核力度,取消了副班主任一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班主任工作检查,并适时给与物质上的奖励。

五、活动竞赛求佳绩

今年时值新中国成立__周年,9、10月份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走进新中国》专题片,组织参加了县级组织的红色经典合唱比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切身参与,进一步加深了对祖国热爱之情。10月份组织学生参加了__杯小学生汉字录入比赛,并获得了县级三等奖和优秀奖等名次,以学校现有条件,成绩的获得实属不易。在11月份,组织师生观看了《春风化雨》影片并撰写了观后感等活动。

六、其他工作:

1、配合中心小学整理了学校督导评估资料。

2、学生体质健康信息上报工作。

3、完善上报了学生的电子学籍。

4、检查并发放了综合素质报告册及学生成长记录袋,完成电子学籍卡输入工作。

以上是对本学期教务处工作的不完善、不成熟的工作总结。这一学期,可以说是本人学习、适应、反思得过程。工作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学校的教学机构还没得到完善和充分的利用;

(比如说教研组、专用室管理不够细化,人员安排不够合理、分工不够明确。)

2、随堂听课的力度还不够大;

3、班主任工作考核还不够科学;

4、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抓的还不够扎实;

小学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范文三本学期,教导处在乡总校和学校的正确领导下,贯彻中心校的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学校工作意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研组的职能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理论能指导教育实践,能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学习,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积极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法》,认真学习,认真做笔记。

领悟新课改精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教学理论,组织教师学习,用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使广大教师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教导处分别进行了语文、数学的年轻教师的公开课,上课的老师都能课前认真备课、为上好公开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听课的教师都能认真做好笔记,课后在教研组长的主持下对每一节公开课进行评课。努力把教研工作做得更好,尽量提高每个老师的教学水平。我校还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分别派教师出外学习取经。

二、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始终抓实抓好。重点做好了如下工作:

1、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抓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导处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同时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导处并对教师的教案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时反馈给科任教师。

(2)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教导处继续加强听课,完善听课制度。让每一位教师向课堂要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3)抓作业批改。本学期教导处继续加强教师们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力求每一位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及时批改、及时讲评。让作业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

(4)抓课后辅导。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课后辅导,引导学生加强对学习的责任心。

(5)抓教后反思。《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后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教后反思的重要性。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我校要求教师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并对反思进行具体要求,以书面、小组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目的。

2、加强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力度。

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无不从毕业班展现出来。自上学期以来,学校提高对毕业班科任的要求,同时又给予支持鼓励

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把对班对校的热爱转化为学习动力。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学校的教育合力。

四、存在问题及构想

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口号,它需要以扎实而创新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也感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如教师的业务提高问题;怎样促使“问题班级”的转化;怎样才能更好实现分层次递进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等。下学期我们的设想是把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扎实一些,创造性更多一些,创新求实,稳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回首过去,成绩有所提高,面对未来,倍感压力很大,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为教育谱写新的篇章!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运动;兴趣;方法

一、高中时期学生的特点

1.高中生的个性特点

高中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性格多是处于叛逆期,因而要想在这个时期学习到良好的体育技能和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身心发展,学生自己本身必须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兴趣十分必要。

2.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在心理特征上表现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情绪丰富、容易激动,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已经脱离对父母强烈的依赖,因而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坚毅和独立的性格,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体育锻炼是培养这两种性格的重要手段。

二、高中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上依赖性相对强,缺少吃苦精神,独立能力差。同时,由于高中学业压力重,很多学校对体育课程不重视以及部分学生顾不上参加体育锻炼,大部分高中学生运动时间少,运动技能差,造成身体素质低下、视力不良,在体能、耐力和速度上相较以前均有退步。

在学校层面,由于高考的重要性,体育课程已经被压缩到最低限度,甚至部分学校取消了体育课程,这大大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同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高中生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加大了学校对体育课程取消的力度。家长方面,他们一是希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功课的学习上,体育锻炼能少则少;同时家长也害怕学生在体育课中受到伤害,影响学生的功课。最后是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设备和场地紧缺,都导致了高中生不能得到很好的体育锻炼。

三、提高高中生参加体育课兴趣的策略

1.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体育课是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习到良好的体育技能以及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课程,它不仅能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还能促进学生智力、性格的发展。面对目前高中生体能、体质下降的局面,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强开展体育课程工作的责任感。首先,部分高中要在理论上提高认识,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合理增加体育课程的课时,延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其次,加大投入和提高师资配备,一方面引进专业体育教师,推荐优秀的体育教师外出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场地和体育设施的配备,以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最后是学校要和家长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让家长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家长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以此保证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

2.改变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高中生具有活泼爱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教法呆板,往往是教师示范,学生反复模仿和练习,教学过程枯燥,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而在体育课堂中开展游戏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体育在娱乐性的游戏中进行,单调、枯燥的技术被设计成游戏的形式,不仅不让学生觉得枯燥,还可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例如在练习篮球项目的课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三步上篮的比赛或者运球速度的比赛,通过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学习到了运动技能,锻炼了身体,还调节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从而逐渐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3.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结合实际编排项目

在体育课程中,单一的竞技项目往往由于众口难调,导致部分学生感兴趣,而部分学生缺少兴趣,整个课程教学不和谐。为了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兴趣,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到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变换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时下流行的元素编排体育运动项目,这样不仅能为体育教学注入新的元素,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中改变篮球、足球或者排球的教学,可以变换为教教韵律操,结合时下流行的骑马舞,教师编排好动作,在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跟着欢快的节奏学习骑马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了学生追求时髦的特性,还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4.教师要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

高中生有爱出风头、需要得到别人肯定的特点,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关系,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排斥,同时在必要的时候积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向上的精神。同时,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进行练习,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总之,高中时期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调节繁重的课业负担,还能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因此,在高中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凤英.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几个前沿和热点问题[J].孝感学院学报,2004(6).

[2]姚蕾.中国城市学校体育现状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4(12).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课程方案,全面提高特校的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使本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制订本计划。

二、工作思路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教务处研究制定《教职工工作量计算办法》、《教学质量检测办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价标准》等规章。

   2、教务处修改完善《教学工作管理细则》、《教学成果奖励方案》。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教务处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时,加强对落实课程方案情况的检查、监督。

 2、加强对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教务处每一大周检查一次,量化评分作好记载、及时总结公布。

 3、加强对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监督。教务处对教师每一节课的到岗,上课情况作好记载。 

4、实行课时补助浮动制。教务处每月根据教师教学工作完成情况核算好课时补助金额交出纳发放。

(三)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

研究制订《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实行班主任津贴浮动制度。

(四)加强教研,教改工作

 1、完善教研网络。建立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学科牵头人、教师五位一体的教研网。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3、进一步抓好教师之间听课、评课、说课活动,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加强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4、组织开展校论文评比活动,全面提高特校教科研水平。

 5、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培智尝试生活化、多元化教育方式改革,开发校本课程。

 6、加快英特网的接入工作,征订各种教研书刊,拓宽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

 7、加强艺术类课程的教研力度,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

(五)加强德育工作

 1、办公室、少先队主持制订德育教育主题活动。

 2、加强教师师德教育,结合《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评议活动。

 3、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积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教育。

 (六)加强体育工作

 1、积极创造条件,添置必要的体育器材。

 2、加强体育课的教学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3、成立校田径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等运动队。

 4、举办校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争取组队参加区小学生运动会,市特奥会。

 5、加强广播操训练力度,动作要标准、整齐、优美达到较高水准。

 (七)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篇9

关键词:体育教学团结协作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体育课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利用体育独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多种意识的渗透和培养,提高学生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多种意识的渗透和培养,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境,这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在良好心境状态下授课,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讲解处于低沉、郁闷的不良的心境下授课时,则思路阻塞,教学程序混乱,导致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便于自己处于良好的授课心境,这样才能迈开对学生进行意识的渗透和培养的第一步。教师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呢?第一、教师要注意课前愉悦情感的引发和培养;第二、要做好课前准备,按《体育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进度,备好课,写好教案,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第三、要处理好突发事件。有时在课堂上一些学生不专心听课,不认真练习,出现打闹现象,这时教师首先必须制怒,保持常态心理,采取尊重、理解、关怀、鼓励和信任的态度来教育学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一、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

团结协作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特点。一个游戏,一场球赛,一次接力赛,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的核心,没有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就如同在沙面筑起的石堆,一推就倒,根本不湛一击,这样就很难取得比赛的胜利。协作意识的渗透和培养可以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可以根据每一堂课的不同内容,制定出相应措施。在上接力跑教学内容时,及时地对团结意识进行渗透,使学生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并在多次练习中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观念。在集体比赛项目中,应该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以有利于实现目标为准则,一场赛,场上个人技术、战术的充分发挥,是获得胜利的重要基础,但是不能忽视同伴之间的团结协助和默契配合。比赛中有时由于对手的情况、气候、情绪等因素的影响,队友发挥失常都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队友之间的互相谅解、鼓励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明白团结协作是取胜的关键。

二、参与意识的培养

据统计,体育教学中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这种积极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总体呈递减的趋势。“参与比获胜更要”是奥林匹克精神之一。如何使用这些人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着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第一,教师要经常进行体育目的与意义的教育,使用学生意识到参加锻炼既是增强自身体质锻炼意志,又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第二,根据《大纲》精神,教学时注重娱乐性、趣味性,把“快乐体育”渗透到教学中,采取轻松活泼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乐趣,参与意识就能逐步增强。这种参与意识在转变“差生”中有积极作用,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差生”往往性格孤僻、自卑,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而体育活动有让“差生“体会到比赛要通过自身顽强的拼搏争取得来,又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不断超越,在参与过程中强调与同伴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这对帮助“差生”发奋学习和克服困难,融入大集体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竞争意识的培养

体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强烈的竞争性。竞争的结果,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失败的懊丧,但这并非竞争的全部意义所在。重要的是在竞争过程中使参与者有机会进行各种心理体验和心理调整。激烈的竞争能激发人的无高不攀、勇往直前的进取心,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人的竞争意识是组织好多种形式的竞争活动的手段之一。在进行各种比赛中,为增强比赛的激烈性和趣味性,可根据学生的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方面的差异,采取“让时赛”,“比分赛”,“让距赛”。赛后要认真小结、讲评,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不断提升自己,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竞争意识对培养“差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通过体育教学中的意识的渗透、培养,激发他们克服困难,不甘落后,努力上进的精神。他在参加体育比赛过程中获得成绩,感受到胜利的喜悦,看到了自己的潜质,从而改变对自身的看法,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邓小平教育理论提出深化后代的思想,学术教育要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才服务,体育教师更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注重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识渗透和培养,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有坚强意志、有竞争意识、有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的社会栋梁。

参考文献

[1]许健.论体育锻炼对协作意识、社会角色、个性形成的影响.体育文化导刊.2005.05.

参加体育课程的好处篇10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1.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理念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对中学体育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事中学体育教育工作多年,笔者认为中学体育教育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度不够,体育设施贫乏。

每年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会取消一部分体育课程,以一些“主课”替代。某些学校的体育课程是有名无实的,视体育课可有可无。某些学校的体育老师不是专业的,经常由某“主课”老师兼职。体育老师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学校也很少组织体育教师进行规范的培训和进修,因而体育教学质量非常差。另外,因为学校经费不足,以致体育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且体育器材陈旧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威胁学生的安全。

1.2教学模式陈旧、僵化,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改意味着传统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到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交往方式等都要彻底地变革。但是新课程出台后,某些老师不能领悟新的教学理念,没有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重实践轻理论,方式方法老套、没有新意。某些老师课堂教学时只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总是跟随着教师进行练习,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能得到更新,体育教学质量就不会得到提高。

1.3中学体育教师存在的压力问题。

教师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新课改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师承受着一定的压力。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中学体育教师的压力由年龄、职称和学校所在地区等几个因素引发。

1.3.1年龄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低于30岁的体育教师偏多。这一年龄段的老师参加工作的时间比较短,教学经验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均要有较大的变革,这使该年龄段的教师一时较难调整和提高专业素养,因此倍感压力。其他年龄段的体育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

1.3.2职称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见习老师比一级老师压力要大。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见习老师,因为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新课程教学理念把握不准,有的地区重视不足,没有对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学习和探索。见习老师对新课程改革处于摸索、尝试阶段,因此自信心不足,压力颇大。

1.3.3学校地区因素。

调查研究表明,城市中学体育教师比农村体育教师压力大。由于城市中学的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升学率的竞争下,对新课程的关注与支持会低一些。

2.改进措施

2.1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理论教学。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之中,体育教师往往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即针对某一技能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使其在某些条件之下实现某一目标。例如,反复地带领学生进行长跑训练,力求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快地完成长跑,以此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教学情况,使得体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进行体育训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是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增加理论,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即在进行某项体育项目的训练之前,要向学生讲解该项体育项目的历史、对身体的益处及其能够锻炼身体的哪些部位。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实践措施如下:首先,教师必须要在确定体育训练项目之后,拿出一两节的课时,向学生讲解该体育项目的相关知识,如历史、发展历程及对身体的作用等。其次,在进行训练时,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的训练,向学生讲解该体育项目能够锻炼身体的哪些部位,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体育训练中。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训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除此之外,增加理论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比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

2.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应试教育下的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体育教学的重点已经由“教师教”转变成了“学生学”。应试教育,体育的课堂教学大多数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教师教授的内容又是由考试的内容决定的,这样的情况,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扼杀学生的个性,不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意识,就必须对这一现状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符足新课改的要求。具体的实践措施如下:首先,在选择体育训练项目时,教师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依据学生的意见并参考新课改的要求,确定教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意愿与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起来,才能够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其次,要多组织比赛,并加强指导。在选定训练项目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比赛的次数,使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继而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中。

2.3革新教学评价手段。

评价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优秀的评价手段,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学生找到体育学习的不足之处,并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受打击。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体育教师要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革新教学评价手段。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发挥得如何。新课改下的教育文化是继承和发展的,体育教师可从传统教育智慧中汲取精华,丰富体育教学实践。体育教师应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体育课堂向着课程改革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刘建国.对中学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6).

[2]姚晓春.浅谈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