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十篇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十篇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0:23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篇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跟程序防止错误以及舞弊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用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及持续发展,更能够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达到权利制衡的目的。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内控管理制度,将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防范管理风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有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单位内部没有一套统一的有关于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认为有了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自然也就有了内控制度,造成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不能及时完善。一是受到传统基数递增预算的影响,人们预算观念不足,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的分解计划非常随意,预算编制与执行都十分马虎,理财观念淡薄;二是对报表数据的利用率差,无法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三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到位,绩效评价形同虚设;四是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导致财务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晰;五是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内控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有些单位并未设置内审机构,或设有内审机构也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一般是有章不循,设置的相关机构和规章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以上种种,使得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落实。

2.内控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部分事业单位在整体氛围上缺乏内控理念,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内控制度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从领导层面来看,认为内控制度可有可无,在工作中并不重视财务的管理,参与度相当的低,简单的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监督,多数是被动接受财政部门的信息。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可以替代内部控制,很大程度上导致财务状况的随意性,即便有些部门制定了内控制度,也被束之高阁,没有具体实施。从财务人员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在用人机制上不完备、不科学,财务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其提出的内控措施往往流于形式,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参与单位的业务经营和重要决策,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充分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

3.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当部分专职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整体素质偏低,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清楚,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不能准确地把握住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方针,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同时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盲目地听从上级的安排,不能够很好地保持财务的独立性,经济活动在工作人员所做的会计记录中也得不到准确的反映,财务信息失真严重地影响到本单位财务核算的工作质量。同时,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质,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的措施

1.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一是增强预算观念,对单位的财政资金及使用效率进行复核,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不可改,无预算坚决不支出。事业单位要树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贯穿在整个预算进程中。二是完善财务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财务报告的收支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然后进行对比,对各个指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三是建立内部核查制度,主要审核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单位资金是否符合合法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在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性。四是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性质、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和职责权限,通过合理分工,设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明确职责,最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五是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内审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审的目的就是协调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监督和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提高单位管理效果,保证财务的合理合规,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在执行中改进问题,以达到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

2.增强单位领导以及员工的内控意识

领导要对内控制度高度重视,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从领导角度,强化他们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程度,领导者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进程,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领导者的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完善领导者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更加符合现代内部控制的管理者要求。由领导干部带头抓内部控制,能树立内控制度人人有责、干部职工人人从我做起的思想。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对内控知识的正确任何和理解,明确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工作中的职责范围,强化员工在工作中的内控责任,以及通过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长效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方式,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从财务人员角度,要增强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防止无原则的工作作风,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平常的业务工作之中,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

3.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内部牵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6-0019-02

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就是把会计工作内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若把不相容的职务由一个人员担当,极易出现或违规等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能有效对经济互动会计进行处理,必须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人员,从而保障会计活动的有效实施。

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基础管理薄弱、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核算不合理等方面,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审计监督、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避免风险和隐患的发生,从而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提升管理的效果及社会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因缺乏对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视致使出现大量问题,只有有效处理上述问题,才能创建科学的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并合理使用内部牵制制度来促进其财务管理逐步完善。

1建立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活动是保障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的基础,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为相关经营活动提供最佳的参考依据。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真实性、可比性、合法性,只有使用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才能保障所有经济活动可持续、稳定的开展,从而为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分工比较明确,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存在紧密的联系,才能保障经济业务顺利的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是保证企业财产物资和货币资源的安全性,若无法严格执行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容易出现财产滥用、盗窃等情况。所以,必须设置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从而保障财产物资的完整性。各种财务物资作为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例如完善内部牵制制度,常常导致单位财产物资被盗窃或滥用的情况,致使单位遭受严重损失。所以,单位必须创建优良的内部牵制制度,从而降低贪污、盗窃等不法行为发生率,保障财产物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2.1财务管理职能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薄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各个部门的预算并不合理,费用支出存在无计划、无定额的情况。财务部门对费用的管理一班进行事后核算,没有把资金使用前后的预测和控制考虑其中,设置的考核制度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对资金使用效率实施考核,所以,整体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2未设置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供应范围较宽。因财政部门或上级实施调拨专项资金,项目缺少相必要的论证,导致使用资金及代办项目严重脱节,致使各级财政预算、决算中全部的支出都列出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存在较大的模糊性。资金分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分税制的实施,同时也为挪用专项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2.3行政事业单位核算不合理

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依托,会计核算的目的是汇报支出。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进行恰当的成本核算,因此不能有效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并不能对资金使用效益展开评价。部分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并未设置各项项目资金。有些单位只根据专项项目归集所有费用,没有安装科目展开核算,严重影响了单位各项费用的控制管理。

2.4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基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下,部分财务人员不能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有些财务人员年纪较大,这知识结构比较老化,且不能使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相关工作。有些单位的财务人员由其他人员兼任,这些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学习,因此不能协助单位领导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基于政府集中采购、支付制度下,并未深入了解相关政策,实际工作时常常出现不同的错误,致使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并无法获取有效的提升。基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部分财务人员不能有效使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各类信息,实际核算效率不高,不能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趋势。随着财务管理专业程度的提升,显然某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牵制的办法

3.1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创建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具体要求记账人员与会计事项的审批员、经办员财务保管员等明确划分各自职责,并相互制约。必须明确划分财产清查范围,会计资料定期展开内部审计办法。各个单位还要健全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稽核制度。建立的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必须根据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统一考虑。

3.2创建财务预警机制

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应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并使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渐创建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机制。通过相关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展开比较,对财务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评估,提出最佳的控制对策,将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化解。

3.3强化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

在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明确划分单位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单位由上而下共同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从而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也可在事业单位内部实行法人经济责任制度,把责任风险与决策层相挂钩。经济责任制要按领导分工进行纵横建档,规定相互的职责,从而促使各个员工各尽职责、相互制约的目的、同时,创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和制约。为确保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发挥,各个级别的审计机关要定期审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状况,并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重点在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遵循,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何某项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执行,有可能造成何种后果。对严格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存在的违规情况,必须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展开。

3.4开展单位动态监控

内部监控是动态、持续的,受时间、地点、执行人员等不同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仅仅依靠各个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自主执行,经常会因有关部门人员的串通或不作为情况,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展开评估,这就必须改善内部控制活动,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制度,最佳的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就是评判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对有关财务部门和人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3.5加强财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必须借助教育培训,让社会各个方面深入了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促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切身需求,为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立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对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时,必须借鉴好的经验和方法,不只要培训财务专业人员,也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决策者和执行人员的素质。其素质控制目的重在保障财务人员拥有正直、忠诚的品质,从而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单位每位人员密切相关,因此单位必须重视职工的后续培训,从而满足管理的需求。

4内部牵制制度的主要分类

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4.1物理牵制模式

由两个人保管金库的钥匙,支票和公司印章分开保管。

4.2机械牵制模式

这种牵制模式是采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只有根据正常的操作程序,计算机才可以正常的展开。

4.3体制牵制模式

这种牵制模式就是把某项职务分割为若干部分派遣不同人员操作,从而防止舞弊情况的发展,如果出现问题,容易进行纠正,例如:现金收入业务,让出纳员收款,记账员详细登记。

4.4账目牵制模式

公司的总账与明细账目、日记账分派给不同人员定期进行核对。通常会计部门的内部牵制制度,货币现金,存货的采购与销售、收款与付款都是企业钱与物管理的主要环节,也是极易出现错误或舞弊的情况。

所以,对货币资金、存货的采购与付款的日常管理必须格外慎重。会计委派制的实行能有效遏制单位高层人员干扰会计人员行使自己的职责,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制造假的账目,转移国家的财产,出现偷税、逃税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设置内部银行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现状,有助于对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提升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内部银行能避免单位弄虚作假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货币资金使用内部银行核算制度。

5结语

总之,行政单位不同于企业,为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不单单要监理科学的内控制度,更要使内部控制制度满足时展需求,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篇3

单位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自我约束和调节的内在机制,对于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单位财务工作的良好运行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发生着相应的转变,其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收入来源更为多样化,收支管理相对复杂。这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导致了当前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着不足。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

1.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虽制定了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单位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制度不够完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等。由于部分单位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领导为规范。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工作甚至缺乏与之对应的制度作为规范,或者财务制度缺乏改变和创新。在制度的执行上,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往往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到单位员工具体的执行上,则显得随意性较大,甚至不以制度办事。

2.财务管理预算控制工作不够到位

财政预算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每个单位的年度经费预算就相当于是这个单位当年的财政法规。但目前各事业单位内部实行的部门预算涵盖范围相对有限,各个部门预算项目不够细化,对经费具有审批权力的人不受责任约束,所有预算支出无法逐一核实。同时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不强,追加调整预算的现象比较频繁,导致预算缺乏整体约束力。

3.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缺乏监督审查

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是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单位管理层或者外部某些因素的影响,财务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单位财务制度和年度预算执行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并未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构,未能对从财务人员到单位领导、职工的所有人员进行监督,也无法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的审查,致使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单位内部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财务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首先,单位内部控制可以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从内部控制入手,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包括管理层、财务部门在内的单位各部门经济活动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约束,防止浪费、贪污、挪用等问题的发生。通过对内部资产的科学管理,可以避免单位对外投资的盲目性,降低事业单位的投资风险,保障其资产的安全可靠。

其次,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和明确分工,保证财务管理权力的分散和会计资料的相互牵制。既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活动出现错误,又可通过相应的控制制度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因此,事业单位获得的会计信息和资料更加真实、可靠,从而为单位的各项活动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第三,内部控制利于完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保证单位稳健运行。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单位内部各种问题和弊端。同时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增强单位各项管理活动的约束性,保证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工作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使保证事业单位朝着更为健康、长久的方向发展。

三、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法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单位内部管理体系

行之有效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既是单位全体人员办事的标准和规范,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说,要加强内部控制,首先必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比如把以前笼统的财务制度细化到单项管理制度,如资金使用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加强各项费用的收支管理;建立财务人员工作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增加后勤管理制度,如车辆管理制度、业务招待制度等。通过健全内部各项制度,使事业单位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的财会队伍整体素质较为落后。一方面,具有丰富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理论基础相对有限,加上国家财政法规、财务制度、工作方式的不断变化和创新,致使其不能较快的适应当下的要求。另一方面,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年轻队伍,往往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达不到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既要加强财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接触新的财务知识,又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一批年轻的骨干,为现有的会计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团队的活力和整体素质。

3.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做好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来说,除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外,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督双管齐下。事业单位可以成立单位内部的审计和监督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尽量做到具体、公开、透明,让单位所有的人员既是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参与者,又能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者。

总之,单位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本单位财务管理各项活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2年4月1日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新常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7.10.299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我国事业单位受到政府指令计划调节,财政拨款为其主要经费来源,它承担着推动国家基础性工程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工作。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综合管理工作。但就目前情况看,财务管理相应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实际性问题的存在,从某些方面也抑制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所以说健全、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体系是目前的工作重点。

1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有赖于事业单位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转和资金使用的高效率,它们需要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来实现。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机制还不是很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甚至部分单位根本没有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没有将预算与实际财务规划有效地结合,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2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效果的优与劣。而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必然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就目前情况看,财务人员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计账、报销;对财务核算、监管、控制不到位,对涉及财务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条文认识不足,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日常财务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1.3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分离,内部控制责任不清晰,使得工作人员都会去做有利的事,没有利的事大家都不去管,使得问题无法解决,同时又造成资源浪费。

内部控制是通过控制事业单位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来有效地保证财务管理质量。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内部缺乏控制理念。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层领导权力过于集中,这就造成了个人理念左右了单位财务的健康、正常发展,从而导致财务账簿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不强;第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目前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行业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对财务信息的审查不深入,审计应有的功能没有体现出怼

1.4资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已经与市场经济基本相融合,但是由于体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部分事业单位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资本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不完善;第二,部分国有资本没有完全市场化,仍需依靠政府管理。政府既作为市场的监督者,又作为管理者,这就容易导致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扰乱了市场秩序。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合理调配财务人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合理调配每一位工作人员,积极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位财务人员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建立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用规章制度来指导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工作应岗位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出纳人员、核算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设立专门人员负责,不能一人兼多职,并且财务工作人员也应该相互监督。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管理,可以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使财务人员充分了解各个岗位相关的责任与义务。为了让财务人员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单位应该加强学习培训和业务相关的财务制度、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从而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财务账目真实有效,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透明和规范。

2.2预算管理执行到位,提升经费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拟定预算、预算执行与监督、评估预算执行情况。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它也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所在。

2.3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控制流程。首先,内部控制制度应具有前瞻性,由于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对滞后性,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很不匹配。对此,可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仅要结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还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人员、支出等不确定的因素;第二,在新的内控制度实施前进行试点运行应选择现金流量大、业务多、收支复杂、资金周转率较大的部门。要不断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坚决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

2.4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体制

首先,实施监管的前提是分清国有资产的定位。对于竞争类的事业单位,要引入竞争机制,向全社会开放资本准入门槛,不设股权比例,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针对事业单位而言,要使单位财务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除了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完善的监管体制外,还要有固定的、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和财务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才能使财务账簿真实有效,才能使财务档案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体制,分清财务监管机构的职责。加强风险管理、考核分配、发展规划、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构建科学有效、全方位的财务管控体系。

3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的财务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民主公正的单位领导、高素质的财务工作人员是保证财务制度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是保证单位财务账簿正确、有效的前提条件,同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喜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相应对策[J].新经济,2013(23).

[2]毕林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8).

[3]范添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初探[J].商,2015(35).

[4]徐慧莹.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J].中国经贸,2015(15).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篇5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这一项内容是事业单位正常运作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金链能够安全运营,而且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实现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会计目标。此外,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实现能够使事业单位及时了解自身的经济管理信息以及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地监督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使事业单位明确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财务控制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事业单位的有序发展提供蓬勃的动力。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基建、合同业务。而财务会计在上述业务中均处于重要的控制环节。从微观角度考虑,财务会计流程中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间接地影响着单位的发展前景。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乏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忽视其重要性。比如,部分事业单位在表面上设置了财务间的相互控制,比如会计每张的凭证都实现了审核,但该审核流于形式,存在部分做账会计或者用实体人的账号批量审核自制凭证,或者干脆请相关信息部门虚拟设置审核账号依然由其自己批量审核自制凭证的情况,校验功能无法有效落实,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就更无法保障。所以,注重财务工作链条中相关人员改变思想观念,强化各设置岗位的具体责任,重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迫在眉睫。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内部结构的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状况建立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存在制度衔接不完善的问题。事业单位因其管理关系的特殊性,通常需要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双重管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若被顾名思义在单位内部,必然会给单位管理带来了漏洞。比如固定资产的管理。根据财政部令第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如果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理未被纳入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将其走到报外部门环节就不予跟踪,很可能造成固定资产核销不完整、核销手续不到位,最终导致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财务信息不可靠,资产管理不到位。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设置合理性尚待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的特点,多数国内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人员配置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不完整,历史遗留导致多数小型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短期内还是保留了仅有一名出纳、一名会计的情况,一些不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一人多岗问题被迫出现。这一现象与内部控制理念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这一规定背离:会计的记账凭证由谁审核本身还是一个问题,怎么能谈得上财务对其他高风险相关业务的监督。比如,在资金管理方面,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的由于人员限制,由出纳一个人既负责开票,又负责收钱,那么,阴阳发票就难以避免:出纳可以轻松地接触到阴阳发票差额所指向的钱款,而不需要跟任何人沟通协调,以至于事业单位就会可能发生擅自挪用资金或者挤占资金的现象,而且这些资金的来龙去脉就会变得很难核实。因此,事业单位内的有关业务环节有什么不对劲时,要从财务信息中寻找相关负责人就会存在一定难度。财务岗位没有合理设置,内部控制的制衡机制就存在漏洞,国有资产就存在流失漏洞。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实现途径探讨

(一)给予这一项工作足够的重视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单位内部的财务会计控制工作,同时将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营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树立正确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观念,提高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认识,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带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做好处理会计信息以及资金管理的工作。此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也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并且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为财务会计核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有力的保障。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要严格管理财务会计资料,根据资料信息谨慎处理会计数据,通过意识的重视留有工作的痕迹,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来开展财务会计方面的内部控制工作。

(二)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关制度进行完善

要让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营,事业单位必须将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单位的首要任务。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目标内容,而且要合理分工,更要重点关注业务流程延伸至外部环节的衔接流程,保障财务流程的完整性和时效性。为财务人员按照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节奏地开展与落实奠定基础。事业单位各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深入基层从实际出发,及时处理财务会计流程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保障业务流程执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增强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要对单位的各个领导与工作人员在财务资金方面的相关责任进行清晰明确,重大财务事项有,则应当采用民主集中制这一办法来处理问题,严格防止一支笔现象出现。事业单位更要考虑其受双重管理的特殊性,加强与主管单位、同级财政部门的对账机制,强化对账工作的内部控制,细化财务管理工作。

(三)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岗位,加强监督管理

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设置财务会计岗位之前,要结合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财务会计工作的需求合理地设置和安排会计工作岗位,每位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形成关键岗位流程牵制;另一方面,对于编制受限,人员受限的事业单位,应当在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强化监督机制,强化内部审计、监察部门对财务工作定期、不定期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的监督体系可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篇6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必要性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起到自我保护和自我制约监督的作用。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对财务进行治理,经过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现代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能够极大的促进现代治理机构的形成和现代管理机构的建立。由上可知,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谈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该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的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法人制度建设、财会工作人员对财会内部控制的工作意识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管理人员工作规范等方面体现。1.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未能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相结合。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重视采购业务和资金管理业务,轻视资产管理和财务保全。行政事业单位事业性乱收费现象严重,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预算内收入直接转化为事业单位外收入。这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的分离,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法人制度不健全,内部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根据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不相容的岗位包括:会计记录与业务经办,稽核检查与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监督检查与授权批准等。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相对比较精简,加上内部法人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岗位设置不合理,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存在。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因此,在一些制度的执行和实施上不能够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势,而且单位管理人员有时不能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从而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制度本身的威慑力和纪律性,使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在财务管理上的实际意义。4.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基本工作不规范;票据管理不够严格体现在票据的领取、使用、作废中存在漏洞。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完全履行责任而且资金管理不严格,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出现财务记录不明确、财务下落不明等问题。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国家职能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优势,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重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积极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活动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制度,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诸多内部控制问题,必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要想更好的发挥财务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优势,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强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行为规范,这样才能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上做出典范。同时领导部门应该从长远的出发,加强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知识培训和宣传,积极动员各部门配合单位内部财务会计,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完成内部控制工作。2.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解决当前所有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问题的关键。内部控制制度是完成内部控制工作的依据,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只需严格地的按照制度进行内部控制工作,使得每一步工作都能有相应的制度可循。避免了工作不到位、权力人员营私舞弊、职能和权限分配不明确等问题。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也要发展和规划建立起完善的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监管体制,保障单位资金的进账和支出都能有单据依据。3.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会计基本工作流程。财务管理的特点是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监督,做账要求依据准确,手续完备,科目清晰,金额准确,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工作特点。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是在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票据管理、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财务进账和支出管理、加强授权审批和印鉴保管等。4.建设行政事业单位优秀的管理层和财务管理团队,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来。优秀的管理团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这不仅体现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而且体现对财务管理理念的理解和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长远看法上,是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前提。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形势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应该能够适应当前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高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是不断的提高内部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同时,具有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能力的专业人才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的关键。

三、总结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

一、产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明显,由于事业单位的成立和日常运行依赖于政府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对于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管理,具体而言,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管理者只是片面认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就能有效避免发生财务风险,并且没有意识到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一些事业单位过于追求较快的发展,在进行经济投资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甚至存在盲目性,进而也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个方面是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预防专业知识不够,加之对于财务风险预防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严格遵守财务相关制度。另外,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中,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归属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受到财务管理集中核算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环节力量薄弱,也影响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防控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甚至可以说缺乏一系列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体制,虽然有些单位制定了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但是很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过于陈旧,没有结合具体实际发展进行适当修改,并且在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工作绩效考核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同时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措施以后,有相对较多的报账制单位过于依赖以会计核算为重点工作的财务监督管理,这种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有机配合,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管理环节和监督环节相对脱节。从具体实践案例分析,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作用仅能够发挥单位记账作用,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拉大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经常性联系,并且单位财会人员由于工作要求,就会受制于记账报账业务的限制,而对单位经济活动缺乏必要了解,进而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济运作情况把握不够准确,也就无法发挥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督作用。

(三)缺乏科学的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对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不到位,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贯彻落实,也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和实际对财务风险防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单位的风险管理与实际工作情况相互脱节,进而因为在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方面存在监控盲点,也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内部还没有形成合理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方位防控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比如有些事业单位在大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个人独断现象的出现,进而致使资金浪费的发生,这样不仅会加重事业单位的债务负担,而且也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最终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现前只有《预算法》对单位的财务支出进行了相应的原则性规定,但是其他与财务管理相适应的体制体系还没有有效建立,这也是造成一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无章可依”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存在不同程度的“小金库”现象

当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小金库”现象不断受到社会的广泛议论。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将收入按照规定进行入账而设立“小金库”,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将由资产出租、处置等方式所得到的收入纳入到单位规定账簿,比如有些单位将闲置的房屋、场地、设备等物品进行出租或处置,还有些单位将经营服务性的收入转变方式变相入账,甚至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会通过利用所掌管权力对管理对象收取除规定之外的费用进行入账。“小金库”现象具有普遮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对国有资产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会扰乱经济发展秩序,而且也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行,影响了事业单位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所以要合理治理“小金库”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

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力度,需要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识。只有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防控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最小化。因而这就要求单位管理者要增强自身的职业判断,掌握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和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环境、因素和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也有利于促进对事业单位内部潜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掌控。同时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可以按照岗位责任和岗位性质分别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专业素质教育,注意将员工综合素质与财务管理能力培养有效结合,让财务人员在掌握基本财务风险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能够掌握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种财务风险,并在风险出现时能够采取正确有效方法进行加以风险控制。另外,事业单位管理者在采取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措施的过程中,要以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科学化措施为基础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

(二)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制度,需要充分掌握财务预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规范内部财务风险防控程序和流程,有效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将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到合理范围内,同时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的详细规定,有效提高对财政各项工作的使用管理效率,进一步充分发挥财政工作的作用,比如可以严格制定事业单位资金预算报表和资金执行报表,也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资金预算报表的相关内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有效营造积极的财务工作环境,同时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合理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日常资金使用管理力度,合理控制成本费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强化预算管理,进而有效减少理财漏洞和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合理制定内控制度体系,形成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到对单位资金使用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以便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使用效益,充分提高财政防控工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

(三)加强内部财务风险全方位防控力度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结合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建立形成全面系统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制度体系,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防控力度,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制度和资产制度等配套制度,充分发挥每项制度的作用,有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系,将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到最高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实现财务风险防控的科学化水平,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部监督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突况,确保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处理。另外要合理发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作用,比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可以挑选业务水平高的财务人员组成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的审计力度,实现对财务工作中的会计、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进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水平。

(四)健全机制从源头治理小金库现象

治理小金库现象需要切实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从源头进行治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管理体系,尤其要注意将单位的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推进预算执行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细化经费的支出科目,同时还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贯彻执行,在事业单位内推行公务卡制度和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进而有效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治理“小金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专项清理和整顿相结合,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按照堵疏结合,惩防并举的原则,加强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之间的联合,逐步建立健全“小金库”管理体系,促进治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方的完善,进而使单位不敢再设立“小金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提高对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认识程度,结合具体实际情况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优化财务风险的评估和防控机制,从而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和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兴莉.探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30)

[2]赵珠.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和防控管理研究[J].青海气象,2013(02)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策略

伴随我国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事业单位当下需要提供的社会服务范围越来越广,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逐渐扩大,事业单位想要完成自身的变革,需要不断寻求突破。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只有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才能推进科学管理工作。

1实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1.1有助于提升财务核算的准确度

通过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会得到加强,提高信息的精准度。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条例、规定以及操作流程,规避违规、违法以及违纪的问题。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推进了事业单位在财会信息工作方面的合法化,确保更具合规性。

1.2有助于符合公共财政标准

目前,事业单位想要实现管理突破,就需要加强对财务的内部控制,而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其实就是事业单位在实现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搭建。在我国公共财政的发展和创新阶段,政府对于事业单位的监管和支撑作用完善和创新。这主要体现在国库的单一户头管理体系、政府的各种采购工作、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以及各种款项的统一收付等[1]。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完善管理体制,从而构建更加合理、实用的财务管理制度。面临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势必也要改进,不能仅仅局限于依靠员工自觉、自主对条例或者规定服从。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有着极大的差异,更加重视科学管理,所以,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对于推动公共财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3有助于增加公费公用把控力度

实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非常有助于增加把控力度。要知道,很多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公费使用超支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时间一长,公费超支给事业单位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严重亏空对于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所以,在事业单位内部开展财务内控工作,可以对事业单位开支进行监督,这样就可以确保公费公用并且避免出现超支。另外,事业单位也可以根据内部情况,以及现状,明确公费公用限额标准,从而有效避免公费超支以及公费私用。

1.4有助于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发展目标,从而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战略基础[2]。战略目标的有效制定,有助于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也利于事业单位的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服务意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强化了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对于事业单位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推动事业单位提升社会效益,决定了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主要目标,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实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2.1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想要在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首先需要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制度,因为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才能够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确立,必须从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进行调研和分研,从而建立完善的相制度,还要将财务内部控制流程以及管理标准等都纳入[3]。强化员工对该管理制度的掌握和认知,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正常来讲,完善、完整的制度体系可以推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有度可控,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开展奠定基础、构建完好架构。

2.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信息管理机制

当下,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点管理和支持的服务性质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不论是对于事业单位还是对于政府机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下的市场发展态势来看,当下的信息管理体制无法满足事业单位需求,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和设计缺陷,这与事业单位的转型与创新目标极度不符。所以,事业单位有必要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从而增强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推进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创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信息管理机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点,首先,是立足会计角度从而制定权责发生的制度,这个制度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从财务活动的统筹大局出发,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从大局和整体进行展现。其次,立足事业单位成本预算和支出,针对这方面工作制定核算方案和制度,从而有效保障会计信息的合理性、科学性。再次,财务工作的所有支出要根据资金用途进行分类,将相同用途的资金开支进行收集和归纳,并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审核和折旧工作。最后,要打破传统财会汇报体系和制度,要知道,传统的财会汇报体系和制度,都是立足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有效管理,虽然具有一定的透明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效回应员工意见才是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2.3完善事业单位责权与绩效考核机制

完善事业单位责权与绩效考核机制,对于事业单位正常工作,以及提升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有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与此同时,完善事业单位责权与绩效考核机制,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事业单位领导者对角色和身份的认知,这对于领导者来讲具有一定的警醒、规范作用。为了确保对于领导层进行有效监督,可以让公众积极的参与,这样也可以确保责权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同时保证了对于事业单位整体监督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这种管理机制满足了当下的社会发展要求,而责权制度的建立,其实对于社会发展和事业单位的发展都有良性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推进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绩效考核机制的发展,这对于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工作以及重要决策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4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把控力度

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财务预算工作其实是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开展的直观体现,对于事业单位的整个运行体系来讲其具有绝对的指导作用和向心力。在事业单位传统的工作体系内,很多时候都是利用增量来完成对于预算方案的有效执行的,但是,这种财务管理体制导致事业单位根本无法掌握预算变化情况,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混乱不堪。所以,当下最紧要的工作就是提升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把控力度,确保事业单位的战略部署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推进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工作实现专费专用。

2.5加强方法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事业单位在记账方面仍旧沿用传统模式,且对财务内控管理不够重视,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运行内容简单,只需完成记账任务即可。所以,在资金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划,资金使用存在较大随意性。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内部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应提高控制方法的科学性,对控制进行批准和授权。还应结合不同的业务性质与工作特点,合理界定及运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内控管理的实际情况,将不同的方法进行灵活组合、合理搭配,以此确保获得最佳的控制效果。此外,还应对有效的控制体系进行建立,以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观看,确保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能够按照计划来实现,还可以纠正其中存在的重大偏差。而且,应构建事前防御机制,并制定详细的资金预算项目表,确保有效使用有限的资金,杜绝出现超支情况。还包括通过eRp系统进行管理,这中集成系统能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明确方向,并可以管理整个供需链,并权衡供需链中的实体价值,以此形成体系化的财务内控管理模式,谨防造成资源的浪费。

2.6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效率

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对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活动进行审计,包括财务管理是否完善、有效、合规、健全,以此确保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并始终坚持互相控制与监督的原则,保证无薄弱环节、无漏洞,以此提高财务内控机制应用的有效性。还可以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确保单位能够改善财务管理现状,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由于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与内部审计处于同一系统中,因此,有助于更进一步对单位的财务内控真实情况有一个了解,并可以将财务内控当初审计专题项目开展研究,还能对财务管理中的不同环节进行单独审计,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持续性、针对性的审计跟踪制度,确保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能够发挥自身最大价值。

3总结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充当着不可忽视也不可缺少的角色,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寻求突破,从而增强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云香.优化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措施研究[J].中国产经,2021(12):182-183.

[2]刘艳华.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21(12):91-93.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篇9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约束,促进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保证单位内财务工作的顺利发展,发挥其重要的实施意义。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职能也充分发挥,其经营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无论是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收支管理工作的复杂化,都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影响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所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11制度不健全

在目前发展与建设工作中,虽然事业单位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内部财务制度,但管理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具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不够,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在执行期间无法为其提供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人员无法充分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单位内部使用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符合其标准。在实际工作执行过程中,受某些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领导执行力度不够等要素的影响,导致财务管理制度无法促进其创新发展。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都是打印在纸上的,对制度的积极落实体现较大随意性,无法使其按照制度有效执行。

12预算不到位

财务管理预算控制工作不到位,财务预算工作是事业单位内部中最为主要的实施部分。对单位内部的每个年度经费进行预算,需要根据财政法律法规制度。但在目前发展过程中,各个事业单位内的部门预算范围都存在一定限制,预算的项目也不够规范。从而导致经费审核工作受到一定限制,影响预算与支出的合理性。同时,单位内的预算编制工作缺乏科学性与计划性,对预算工作的调整还面对较大烦琐,从而导致预算工作缺乏整体的约束行为。[1]

13缺乏监督审查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缺乏监督与审查,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为单位内部执行者。但在实际工作中,受管理层、外部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人员无法按照单位内的财务制度、年度预算执行工作有效执行,导致在具体工作中比较随意。同时,事业单位内部也没有为其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构,也没有对单位内的财务人员、领导、职工等进行监督,无法促进财务工作审查的严格性,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内的财务活动出现一系列问题。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内部进行控制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保证。[2]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对单位内部进行控制,能够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从内部进行分析,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完善。主要对管理?印⒉莆癫棵乓约澳诓坎棵诺木?济活动进行约束与管理,以防止浪费、贪污、挪用等问题的产生。通过对内部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要降低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盲目性,降低事业单位存在的投资风险,保证资产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其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提供真实性与可靠性,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单位之间的控制,对财务人员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分工的合理性,保证财务管理权利以及会计信息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并且,内部控制制度还能有效避免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错误,利用相关的控制制度也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工作。所以说,事业单位需要保证会计信息与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保证为事业单位内的各项活动提供更真实、更可靠的信息与资源,从而为单位内的各项活动提供准确、合理的指导意见。[3]

其三,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为相关单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体系形成的科学性与完善性,保证能够有效控制单位内存在的各个问题等。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使各个单位以及管理活动都能具有一定约束性,在该趋势下,不仅能使企业内的各项工作都依法渗透到相关范围中去,还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4]

3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方法

3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促进单位内部管理体系的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人员执行工作的主要标准和规范,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资金利用,保证经济效益的充分获取。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性,在具体实施工作中,需要保证管理制度的积极建设。可以将传统的财务制度进行细化,特别是一些资金使用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都需要对其严格管理。为单位内的财务人员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都能得以充分落实。对于后勤管理制度来说,需要在车辆管理方面、业务招待方面等进行完善。保证各项制度的完善性,能够使事业单位形成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5]

3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队伍的积极建设,保证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稳定提高。在目前发展趋势下,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素质较为低下,所以,为了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培养具有丰富经验的单位内部人员,使他们有效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财务制度以及工作方式等,都需要在当前趋势下符合其要求。并且,还需要保证年轻队伍的充分发挥,一般情况下,年轻队伍缺少经验,无法满足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自身要求,因此,需要对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培训,壮大会计队伍,保证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

33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形成。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还需要为其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事业单位发的预防工作与事后工作的结合发展。[6]事业单位还可以为自身以及内部成立审计、监督部门,保证能够对单位内的财务管理活动、控制制度等进行合理监督与检查。同时,单位内存在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参与人员,也需要转变为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监督者。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县级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策略

县级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县级事业单位的人员少、财务内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资金支出不合理、决策失误等大量问题涌现。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县级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使县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更具合理性。

一、加强县级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县级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之间一脉相承,作为底层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关系到国有资源的累积。对县级事业单位实施最基本的管理法则,能够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确保固定资产账目真实,且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因此,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对县级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证来说十分重要。

(二)降低财务风险

目前,县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较为明显。由于重视程度不足,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监督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制约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的过程。而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提供完善的会计法,确保个人财务支出的合理性,使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其财务情况,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三)财务控制信息化

县级事业单位与国家事业单位相比,在科技技术支持上存在欠缺。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要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入手,通过先进信息的引进,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智能化和电子商务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县级事业单位受到经济和理念的影响,实现这一过程尚需要较长时间,但毫无疑问,现代科技对于财务会计的影响是积极的,要求县级事业单位加强其财务内部控制,逐渐的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县级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对县级事业单位而言,由于人员较少,因此多采取分散管理的策略,缺少统一的管理方案。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缺少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信息失真。

(二)内控意识薄弱导致财务管理失控

很多县级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意义认识不清,监督力度不足,导致其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单位缺乏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低下,在资金支出上存在诸多的不合理,导致大量资金支出后无法收回。另外,县级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职权甚微,领导可以随意的支出资金,这是其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县级事业单位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部门预算执行不力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县级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预算涵盖范围狭窄,超预算项目多等问题。预算的随意性大,对预算不合理问题的约束能力较差。同时,对多数县级事业单位而言,预算部门成为摆设,内部组织体系并不完善,影响财务预算的最终执行。

三、加强县级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措施的方法

(一)实行县级事业单位资金集中控制

对县级事业单位而言,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管体系,并且建立财务管理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流程的实施过程。并且要对其资金进行集中控制,由财务人员进行资金支出判断,并做出是否支出的决定。当然,这一过程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较好的管理能力以及超强的法律意识。目前,我国县级事业单位正在就这一问题进行改革与调整,希望未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加快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全面预算是企业单位的主要财务管理策略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企业化成为一种必然。县级事业单位由于领导人员思维落后,影响了其企业化过程。因此,要求各大县级事业单位加快全面预算管理的进程,实施企业化的财务管理策略,加强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才能促进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在预算的编制上,要由财务部门统一进行,并且实现财务信息的内部透明化,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县级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执行的力度

根据县级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从财务控制内容的明确和细化入手,加大其执行力度。对于账款支出较大的,可考虑建立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收放与资金的风险评估。

(四)加快财务控制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现代事业单位越来越接近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不可或缺,只有掌握最先进的市场信息,在合理的财务管理策略下,才能确保企业财务控制的高效性。因此,县级事业单位还要加快其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进程,实现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四、总结

县级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不合理,多是由于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缺失造成。要确保县级事业单位管理上的问题,就要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调整财务管理策略,明确员工职责等方法来确保县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确保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当然,县级事业单位也不能忽视会计人员作用的发挥,要确保单位的稳定发展,还要实施对会计以及所有财务人员的培训,构建现代化的县级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制度。发挥县级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