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公共关系论文十篇公共关系论文十篇

公共关系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39:45

公共关系论文篇1

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管理起步较晚,随着改革的深入愈来愈面临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危机公关的认知误区

政府公关关系的主体是政府,目前各级政府尚未充分认识到政府危机公关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一是不够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以及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缺乏回应性;二是政府缺乏公共服务的热情以及动员公众参与的意识;三是政府缺乏对于大众媒体的合理引导,抱有排斥畏惧心理,过于谨小慎微,单纯依靠政府单方收集信息。

2.公关客体的复杂化

社会公众是政府公关的客体,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公众的利益诉求多样化,政府面对的社会公众是以一定利益关系为基础的利益集团,这些团体的利益既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别性。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逐步发展,公众参政议政积极性的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活动更为敏感,对政府的要求和期望进一步加强。

3.现代传媒对政府危机公关的冲击

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以及先进移动终端塑造了一个人人皆媒体的传播环境,社会公众信息获取传播能力大大增强。新的传播媒介使得传统的政府公关手段效用逐渐减轻,传统上政府在信息上的不对称优势也进一步丧失。

4.危机公关体制机制的缺失

由于我国政府公关主体意识的缺位,各级政府鲜有将公关活动定位于持续深入构筑与社会公众平等和谐关系的一个过程。因此无论部门机构的设置还是制度设计上都没有就政府公关做出专门的安排。具有公关性质的机构分散于政府的宣传、调研、民政、等部门,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沟通机制。

二、公共危机下政府公共关系的重塑

1.转变管理理念培养

政府公务人员的危机公关意识与能力第一,政府工作人员应树立全员公关思想,把政府公关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管理哲学应用于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公共关系的成功有赖于组织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协同努力。因此,政府公务人员是国家和人民之间关系维系的纽带,代表着政府和国家,其言行举止都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在日常工作中应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公众的理解和认同。第二,政府机关营造组织内部浓厚的公关文化。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内化的最高形态,是政府公关有效进行的内在动力。公关文化作为一种内生机制能够促使政府转变管理理念,更加关注政府的外部形象和声誉,更加注重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从根本上增强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第三,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危机公关能力。现代政府公关作为一门管理科学,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这就特别需要推进相关培训工作,加强典型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演练,增强每个公务人员的危机应对能力。此外应合理安排政府公关人员,根据公关人员的知识、年龄以及性别结构层次进行合理分工,提升整体公关能力。

2.公关客体的培育和组织

我国目前已经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社会,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不同群体、阶层的利益也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在一个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公民的个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渐增强,我国的公民社会发展迅速,社会阶层结构日趋多样。民间组织在利益表达、权利维护、政治参与、协调互动等方面作用更加明显。有限政府的价值取向使得政府不再是危机治理中的唯一主体,政府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努力扩大公民参与。政府应该认识到民间组织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假如没有一个组织化的参与,可能形成的就是公意、公愤或等,这些很容易造成秩序的混乱。在公民社会发展、参与性日益增强的环境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有利于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带来的危害。政府危机公关主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危机过程中促使利益表达的规范化,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一是充分调动各类社会力量如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共同治理公共危机。政府开展危机公关一方面培养群众的政治参与知识和能力,积极进行交流沟通,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非政府组织作为切入点,通过非政府组织积极介入凝聚和提炼公众的利益诉求进而与政府进行有效的对话加快问题的解决。在危机治理过程中,由于非政府组织独特的自身定位以及专业化的职能,使其能够对危机做出快速反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实现对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

3.现代政府公关媒介的运用

首先,以新闻发言制度为中心,全面整合传统的政务信息渠道,完善危机信息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请、真实性和时效性。目前我国的新闻发言制度并没有作为一种通畅社情民意的常态化途径而存在,而且常常出现部门间口径不一的现象。文章认为应将新闻发言制度与传统信息渠道有选择的进行整合,同时加强内部协调和管理使其成为政府与社会进行信息交流反馈、政策咨询、政务公开、问计于民的常规化平台。此外还应健全新闻发言制度的监督职能和权限设置,明确其法律效力和责任以保证信息的权威性有效性,加强政府内部以及大众传媒之间的上下沟通与反馈,特别是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促使各部门通力合作提高效率。其次,提升政府网络公关能力。网络高效的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充分交流与整合,大量网络虚拟社区如微博、微信、博客等为公众构建了新的沟通平台。面对网络社会的冲击,政府应主动出击,积极利用网络与社会公众进行广泛沟通交流,把握信息的主动权,及时准确权威信息遏制流言的滋生和传播,增强政府活动信息的辐射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合理引导网络舆论导向,疏导公众情绪理解其利益诉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引领公众参与决策,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新型传媒网络,公众将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参与政府的危机管理,因而政府应以积极的姿态,有效引导公众参与危机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网络普及使得信息的透明度、传播力大大增强,政府积极开展网络公关能够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充分利用网络的先导作用进行疏导和解决。

4.加强政府危机公关的体制

公共关系论文篇2

1.1公共关系有利于提升医院的良好形象

首先,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与大众媒体传播来进行对外的医院形象宣传,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舒适的医院环境,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医院的信誉与形象进行宣传,增强社会群众对于医院良好的医疗水平的认知,通过对公共关系的维护来有效推进医院的和谐发展。其次,通过对潜力较大的公关的挖掘,来提升医院的形象。当前,我国医院的核心内容是以病人的需求为中心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社会的人文精神,在进入医院进行治疗时,不仅仅希望得到较好的医疗救治,与此同时,也需要医院的工作人员给予足够的尊重与重视。因此,医院可以通过对能力较强的公关的挖掘,通过电话回访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社会群众的人文需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与认可。最后,通过为医院搭建公关的纽带来树立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医院所服务的对象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具有多元性。因此,医院应当运用其较高水平的医疗手段,搭建与群众之间连接的纽带。积极开展多项活动,向社会的群众普及医疗的基本常识与常见疾病的风险,从而建立良好的公关基础,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院形象。

1.2公共关系有利于增强医院的知名度

通过对医院的历史文化与发展历程、服务宗旨与医院制度进行一定的宣传,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具体的宣传方式可以通过网络、报纸与电视媒体进行对医院各项内容(包括医院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新建立的人性化医疗建筑以及救死扶伤的具体事例等)的报道,使得社会群众能够对医院有更深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印象。其次,通过公共关系中的传递职能,来对医院进行详细地说明与介绍,可以有效吸引社会群众对医院的观众度,激发公众的热情,从而引起公众效应。通过具体的公关活动对医院的特色进行宣传,加强特色宣传对于群众的影响,加深对医院的印象,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的经济利润。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医院应当经常参加社会的公益性活动,尽可能地多次组织社会救助活动、开展学术型的论坛与讲座,对常见型疾病进行防治手段的宣传,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境界,从而有效提升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利于促进增强社会群众与医院的彼此信任。

1.3公共关系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全面协调性

首先,在具体的医院管理过程中,运用公共关系可以有效处理突发性的医疗事件。当前,医院中的医疗事故屡屡发生,使得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家属在医院打闹的事件频频出现,可以说,有效处理突发性的医疗事故迫在眉睫。医院可以通过具有人性化与科学化的服务来进行对患者的治疗,使得患者在医院的救治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医院内部环境中,良好的同事关系是进行医院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在公共关系的维护方面,需要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因此,医院应当运用多重手段并用的方式,来进行具有民主意识的管理与监督,从而营造出公平的、和谐的、具有人性化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利于使工作人员形成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和谐的工作环境。最后,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力于创建和谐的外部关系。大众媒体的传播功能之于医院具有双重的意义。因此,医院的高层管理者应注重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主动与大众媒体进行及时的交流,从而构建促进良好合作关系的桥梁。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生突发性的医疗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出现此类事件时,医院应当及时与当地的大众媒体进行沟通,以求媒体能够给予该事件一个最为公正、中肯、实事求是的评价,还原事实真相,避免产生过多的消极影响。在突发性事件发生之后,及时寻求解决办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根据具体的事宜制定具体的计划,有效解决突发性事件。

2结语

公共关系论文篇3

论文:论公共关系与保险企业的发展

摘要

公共关系对于保险机构而言,不仅仅是资源,更是重要的生产力。通过坚持不懈与地方政府、政法机关、监管机关、同行和中介机构以及媒体协调公共关系,可以营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和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达到内炼素质和外求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公共关系;营造环境;促进发展

abstract

forthebranchesorsub-branchesofinsurancecompany,publicrelationshipisnotonlyresource,butalsoimportantproductiveforces1onestablishmentoflong-termrelationshipwithlocalgovern2ment,politicallegaldepartments,supervisiondepartments,industrycompanies,insuranceagents(brokers)andmassmedia,insurancecompaniescansetupgoodoperatingenvironmentandmotivateactivityofstaffandtopromotetheabilityofstaffandtoadvancethedevelopmentofthecompany.

keywords:publicrelationship;setupenvironment;advancedevelopment

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引发和启动,仍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直接产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合资企业、跨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引入了国际规范的管理模式,导入了公共关系管理职能,相应的公共关系组织机构也就随之建立了起来。在大约30年的时间里,经过了引进开创时期、适应发展时期、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逐渐成熟起来。1999年,中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正式确定公共关系为一种职业,被列入中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的第3类;并很快引发了公关职业潮。一时间,公关职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接受性最大、接受面最广的新兴职业

在现代企业中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公共关系也被称为软性管理。美国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莱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和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其做出反应;它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趋势的监视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同步;它以良好的符合职业道德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础工具。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也同样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不懂公共关系的企业不可能成为现代化企业,不懂公共关系手段和技巧的企业,也不可能成为公众信赖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学习公共关系理论,重视公共关系实务,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企业家的共识。企业公共关系也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也是企业公共关系。无论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运用并发挥好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将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那么什么是保险的公共关系呢?它是指保险公司由于开展保险业务而引起的和其他公众(法人和自然人)之间的所有形式的对内对外的旨在选到相互理解目的的有计划的积极的交往的联系。

保险公司的公共关系包括对内的公共关系和对外的公共关系二方面内容。

一.对外公共关系

保险的对外公共关系指的是保险公司由于发展业业务而引起的和公司外部公众之间的有计划的交往与联系。它也有二重性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它是指保险公司由于发展业务和公众产生的台同关系或买卖关系。一方是承保人,另一方是被保险人(投保人)这里,被保险人是公司的顾客,他们可以是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也可以是个人他们自发组成保险公司对外公共关系公众,只有在被保险人(顾客)向保险公司购买了保险单(投保)后,二者才产生合同关系,而如何促使人们购买保险单就是保险对外公共关系所要做的事。

在这方面保险对外公共关系活动有下几个内容:

承保前,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传播媒介向社会宣传和介绍保险知识,保险事例和公司发展状况。公司对外公共关系要力争在电台、电视台、报刊上新闻,举办保险讲座或保险知识竞赛,开辟专题专栏,以保险形式举办或赞助运动会等群众性活动;出版有关保险的书刊、杂志,印刷、散发、张贴传单;树立广告牌子或壁栏宣传;定期或常争设立咨询服务处等等。

发展业务时,公司的对外公共关系要注重服务质量上,发展业务的过程是保险宣传和树立公司形象的过程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对工公共关系应尽量详尽地以举例形式向投保顾客客介绍要投保的保险种类和投保后一旦发生保险事件或保险事故被保险人将得到的利益及取得利益的途径。发展业务是保险公司对外的窗口,是树立公司形象的重要环节。保险业务人员上门下乡和口头上的说服工作就是直接的面对面的有效而艰苦的外部公关括动。

承担保险后,保险公司不能认为这是一笔生意的结束,而应看作是真正服务的开始。无论是否发生保险单上所载的保险事件或保险事故,保险公司都应与顾客保持密切的联系。保险公司对外公关通过召开投保大户茶话会,恳谈会,积极参加各项保险危险的预防工作,对保险事件和保险事故的查勘定损理赔等等活动与顾客保持联系。和顾客最密切的活动无疑是保险的理赔工作了。要做到理赔的公正、合理、互相理解又能收到较好好的宣传效果,保险公司对外公关就得运用各种盛关技巧和手段来达到目的。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公关手段莫过于召开理赔大会或把赔款尽量红红火火送到发生保险事件或(事故)的被保硷人手中或家中了

保险公司对外公共关系的另一表现形式是指保险公司在开展保险业务中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个人所产生的协作关系。如何协作,就是保险对外公关活动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这方面的对外公关也有几项活动一。

第一,积极贯彻国家有关保险政策,主要体现在保险公司执行法制保险险种中和各级政府、劳动局,人事局、民政局等职能部门昀协作关系。这里公司对外公关就要主动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联合行动。

第二,在有关保险险种类上和有关部门与被保险人搞好预防、共保、工作的这种合作,可以是,可以是联防,或二者兼之。

第三,在理赔工作中和商检部门、公安、检察院、法院、仲裁机构、医院、交通及其他专业技术部门(如理算处)在进出口运输货物险、工程险、第三者责任险、投资险,产品责任险等险种上为完成查勘、定损、理赔工作的台作关系。

第四,和新闻传播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假如保险公司把保费收入部分用于融资、投资,由此而产生的和银行,其他企事业单位及接受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也应属保险对外公共关系的一部分。

二、对内公共关系公共关系

除“对外求发展”外的另一宗旨是“对内求团结”,体现在保险业上就是公司的对内公共关系。保险的对内公共关系就是保险公司内部由于开展业务而引起的公司与公司全体人员之间、公司领导和职员之间、职商与职员之间的旨在达到相互理解的有计划交往与联系,一个公司、一小企业,内部公共关系搞好了,公司上下一条心一股劲,这个公司这个企业柏对外公共关系必定也能搞好,公司的形象也必定良好。

企业精神的培育、对业务人员的要求,公司内部各级人员关系的协调,这就是保险公司对内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应地,保险公司对内公共关系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险内部公共关系通过各种公关活动有目的的地培育企业精神。它要努力促使领导阶层树立一个有形的企业奋斗目标,提出一个奋斗口号,并在公司内通过内部刊物、壁栏口头等形式的宣传,引导全体员工团结在公司领导周围,为实现奋斗目标都尽一份力量。

二,组织对业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核与培训。保险内部公共关系就是要造就这样的业务人员一一在知识上,具备专业保险知识,业务知识和其他与保险有关的知识,如商品学、外贸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经侪法、心理学乃至机器车辆结构学、制图学、理算学等;在思想素质上,具备保险意识、公关知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廉洁意识等;在能力上,具备宣传、写作、组织、交际等。

三、在处理和协调公司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关系时,保险内部公共关系应努力在公司里造就这样一种气。整个公司就是一个大家族,所有家族成员只有互相理解和支持,“家族才能兴旺发达.它要努力促使公司领导尽到做“家长”,公司职员尽到尽“家族一员”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树立公司领导“家长”权威时,时刻不能忘记全体成员的权益。保险的内部公关的任务是通过各种公关活动创遣各种条件和环境使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有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机会.这些活动包括:健全职代会和工会组织并让其发挥作用;鼓励职工了解公司状况并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如书画展赛、舞台、野炊等;公关人员或促使领导下基层了解职工生活,征求意见;设立意见箱,建议箱,提倡台理化建议,集思广益,调动积极性;改善职工福利和生活条件“家庭成员”的伤、病、亡,“家长”和其他成员应给予关心和照顾等等,都是改善公司内部人际关系的有教的公关手段或活动。

三、公共关系对开拓保险市场的作用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和实现组织成长与发展目的的一系列活动。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是沟通信息、协调关系、树立形象、化解矛盾和促进发展。实践证明:拥有和谐公共关系可以为保险基层机构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和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随着保险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化,公共关系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运用也会越来越广泛。

建立和维护公共关系,不仅要根据机构发展的目标和所处社会环境,而且要分析公众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要求,更要讲究方法、途径和技巧。建立公共关系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一是宣传性公共关系,即利用各种传播媒介直接向社会公众宣传自己,以求尽快将机构内部信息传输出去,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二是交际性公共关系,即以人际交往为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沟通,为机构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三是服务性公共关系,即以提供各种服务的实际行动来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四是社会性公共关系,即通过各种有组织的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的活动,扩大机构的社会影响和获得公众的认可。五是征询性公共关系,即通过掌握信息和舆论,为机构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维护公共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建设型、维护型、防御型、矫正型和进攻型。公共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由上述各种方式、技巧和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熟悉和掌握公共关系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才能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并不断取得成果。

公共关系是一门“内炼素质,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它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够发挥作用。对于保险基层机构来说内炼素质就是通过内部修练来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外求发展就是从外部协调保险与各界利益,和谐保险与各方关系,极大提高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程度,从而通过运用拥有和正在建立的良好的公共关系达到推动业务发展的目的。当前我们要摒弃长期以来对建立和维护公共关系就是搞庸俗低级的社会关系和谋私利的误解,树立拥有和谐的公共关系就是保险发展的资源和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不懈地与构成公共关系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地沟通、协调和合作,在多赢的基础上共同创造良好的业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建立和维护公共关系的关键在于领导高度重视和全员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把建立和维护公共关系的工作渗透和落实到发展业务的全过程中,才能不断探索依靠公共关系发展业务的方式和途径,才能为公司的全面发展提供资源和动力。

四、协调与保险有关的公共关系

保险经济学理论和保险发展的实践印证:保险基层机构的规模和效益与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同时受地方政府、政法机关、监管机构、同行和中介机构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和维护外部公共关系,重视对所在地的公共关系的运用和营造,对于保险基层机构特别是管理者来说显得十分重要且紧迫。

(一)与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协调

保险基层机构经营的区域在地方,保险对象在地方,工作生活在地方,而构建保险基层机构的外部环境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离不开地方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因此作为保险基层机构的管理者应积极主动向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领导汇报沟通,把保险工作自觉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去。

一是在政策环境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人大和政府在国家法规基础上,出台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涉及国计民生的保险业务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以及推动措施,在地方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充分发挥保险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和社会管理功能。

二是在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要主动向市农业、财政部门和县乡地方政府的领导汇报和协调,花大力气和投入足够人力物力开展农业保险。同时要以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契机,逐步建立乡镇保险机构和人员队伍,在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县域保险和农民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小额商业保险。

三是在大工程大项目保险方面:要主动与地方政府的发改委、经济贸易局、高新技术园区、工商局和统计局等职能部门联系,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多沟通,交换信息,征求他们对保险需求和服务的建议,增进他们对保险公司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以便他们从各自专业领域给予保险工作更多的指导帮助,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大工程大项目提供保险服务的同时,树立公司的品牌和形象。

四是在防灾防损方面:要投入部分费用与气象、水文和水利等职能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灾害信息及时交换机制,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灾害性天气和水文等信息预报并把这些信息通过有效途径传递给保户,使保户能在自然灾害来临前做好预防工作和在灾害发生时及时施救,减少社会财富的损失。

五是养老和医疗保险方面:要主动与社会保障职能部门和社会保险公司联系和协作,在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人员中开展补充商业性的养老和医疗保险,使得保险程度更加完善,保障范围更加全面。在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人员中开展商业性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在没有开展社会保险的农村地区,发展“政府委托、商业运作”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六是在普及保险知识方面:首先要主动与教育职能部门联系将保险教育纳入当地学校课程,从学生抓起,培养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其次要主动与教育职能部门和学校方面联系沟通,开展校方责任保险、学生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

七是在安全生产方面:首先要主动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联系协调,投入部分资金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开展以“保安全促发展”为中心内容的活动,积极参与他们的安全生产执法和检查工作,把保险机构的防灾防损职能融入到监管机构的工作中去。其次要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协调下,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大力发展高危行业雇主责任险和煤矿安全责任强制保险。

八是在特种设备和产品责任保险方面:首先要主动与国家技术监督管理、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部门和国家认证的检验检测所联系沟通,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开展高压容器、锅炉、电梯和行车等特种设备的保险工作以及产品质量和责任保险。

九是在病人救治等方面:首先要主动与卫生主管部门汇报和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指导辖区内医院和医生在救治病人时采用必要的检查项目和合理用药。其次要与卫生和司法主管部门沟通,加强对伤残鉴定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再次要在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下,全面开展医院医疗责任保险。

十是在水上交通安全和船舶污染管理方面:要主动与国家海事部门联系和沟通,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大力开展船舶综合保险和船舶污染责任保险。

十一是在环境保护方面,要与环境保护部门沟通和协作,开展环境保护责任保险。

(三)与监管机关的协调

1.与保险监督管理机关的协调

一是要在在保险基层机构的设立、高管人员的审批、经营范围和保险产品等诸多方面按照所在地保险监管机关核准的规定开展业务。二是要从自身做起,主动配合监管机关工作,其中财产保险机构要以规范车险市场为重点,主要解决违规经营和理赔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寿险机构要以解决销售误导为切入点,从制度和机制上逐步解决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的深层次问题。三是要对保险监管机关说真话和报真实数据,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监管原则指导下开展业务,维护保险市场的和谐稳定。

2.与税务机关的协调

一是保险基层机构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税务机关的税收规定,诚实主动地到国税和地税机构申报经营情况和按时缴纳各项税款。二是要按照国家法规做好员工和保险个人人的个人所得税代收代缴工作。三是要在承保交强险的同时做好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四是应主动与所在地税务机构加强联系,请他们到公司讲解税法的各项具体规定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五是要提供真实数据和资料,配合税务机关的稽查工作。

(四)与同行、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协调

1.与同行的协调

一是要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摒弃不择手段地到同行挖关键人和展业团队以及盗抢客户资源的恶性竞争做法。二是要遵守保险监管机关制度法规和行业自律公约,确保保险市场适度和有序竞争。在当前一定要放弃价格大战和贬毁同行的竞争手段,遵循价值规律合理定价和采取合作共保的方式开拓市场,让广大保户享受到有序竞争带来的高质量的保险服务和及时足额的保险赔付。

2.与保险行业协会的协调

一是在目前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只设置到省级的特定背景下,市级保险行业协会起到保险监管机关延伸的部分作用,因而协会在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和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保险基层机构要主动加入保险行业协会,自觉融入到保险同行交流合作的平台中去,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维护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二是要严格遵守行业自律公约,切忌阳奉阴违屡签屡不执行。三是要主动接受行业协会对签定行业公约后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违约后的处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自己的行动维护行业自律公约的权威性。

3.与保险中介机构的协调

保险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保险专兼业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等,他们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险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保险基层机构必须与他们真诚合作,谋求双赢和共同发展。一是要主动与银行建立互惠互利的业务关系,在开展银保业务时双方要共同遵守国家法规和行业自律公约。作为保险基层机构切忌采用高费用方式争抢银保业务,作为银行机构要对客户负责,加强保险产品功能的介绍,不能以银行所得利益的多少开展业务。二是要与汽车4s店进行汽车保险和出险后的维修服务等资源的整合,更好地为车险保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三是要与保险经纪和专业机构进行真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拓保险市场。四是要加强与保险公估机构和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合作,借助和发挥他们在处理保险复杂事故的技术专业特长和第三方评估损失价值的相对公正性,为准确合理地处理保险事故损失价值提供依据。

(五)与大众媒体的协调

大众媒体对于保险基层机构来说是把双刃剑,因此保险基层机构的管理者应该与大众媒体友好沟通和合作,而不能采取回避和抵制方式对待媒体。一是要主动与当地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交流沟通的平台,要善于把握有价值的新闻,通过会和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向媒体通报,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保险参与社会管理等工作中的重大题材,通过新闻的形式宣传公司,提高知名度。二是要善待媒体,及时掌握和了解媒体对公司的报道,当出现部分负面报道时,要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心平气和地与媒体沟通,想方设法地化解影响和挽回损失。三是要调查分析当地群众对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的喜欢程度以及各种媒体对他们的影响力,针对要宣传的内容和目的,选择不同的媒体和宣传途径,力求用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综合收益。四是重视网络宣传和通过网络以及电话开展业务,要不断完善公司网站和电话营销中心的功能,拓展业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其运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管理是不可以想象的。而要实施管理的职能,就离不开公共关系。特别是在内部人员的协调、指挥和控制上,更显现出了公共关系的重要性运用公共关系手段协调保险企业内部关系,更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真正达到了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随着中国公关职业化的进程,公共关系的职业地位将不断提高,公共关系职业将成为21世纪最受人们尊敬的社会职业之一

参考文献

1、《公关员》职业培训与鉴定教材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王金兰.公共关系m.远方出版社,.

公共关系论文篇4

1.公共关系管理目标——关系和谐

理论界对公共关系的表述是: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企业公共关系就是研究企业和公众如何构建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关系的。企业从如何吸引公众注意力入手,到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美誉度,最终达成企业与公共关系的和谐。但对企业来说,“和谐度”指标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企业与公共关系和谐了,才能完成企业在整个是系统中的角色体现,才能完成企业美誉度的建立和知名度的扩展。纵观许多资金雄厚、名声响亮的海外品牌在进入我国市场,实施本土化战略的进程中,不急不躁,重在追求“和谐度”的公关操作。如可口可乐在20世纪80年代重返我国大陆市场,其既不炒作,也不以广告来赢得知名度,却是以赠送生产流水线、免费让消费者品尝等公共关系方式来取得与合作商、消费者的和谐,这就是对公共关系追求“和谐度”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示范。

2.公共关系协调对象——公众关系

公众要素在企业管理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要协调好公众关系首先要了解企业面对的公众类型及公众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公众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大类。在日常工作管理中涉及到的企业内部公众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领导层公众。这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在内部公众关系中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中间管理层公众。他们往往是部门的权威和带头人,又是企业内部信息渠道的必经环节。三是普通员工公众。这些人是内部公众的大多数,同时处在企业活动和日常工作的第一线,或者直接与消费者公众接触,因此,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基本队伍和基本层次。由内部公众的分类决定了内部公共关系包括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纵向关系,各个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横向关系。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不仅是企业有效开展全方位公共关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所在。

企业的外部公众主要有:消费者公众、供应商公众、政府公众、媒介公众和社区公众等,这些公众都与企业有着紧密或松散的关系。外部公共关系的强化,有利于企业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融洽关系,使企业创建有利的市场环境。

3.公共关系的利益观——互惠互利

效益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最显著的标志,一个企业的利益的得失也是最敏感的问题。公共关系以互惠互利原则来处理这一问题,公共关系不再把追求片面的自身利益最大化当作目标,而是把互利共生、协调发展作为目标,企业的工作都必须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社会效益完依据,互相合作、服务,共同分享利益,企业公关管理应立足于企业和公众之间的相互依赖,让利益相关公众的利益进入管理视野,做到“双赢”。甚至在追求企业长远利益的实现中可以放弃一定的短期利益。这种先与人利,我才得利,互惠互利的观念,就是融入了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思想的利益观和发展观。

二、运用公共关系相关理论来构建和谐企业

1.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提

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问题。和谐企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创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经济基础是和谐企业建设的基本前提,所以企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经济发展中,要把公共关系的原理以技巧运用到企业的营销中去,如开展市场调研,研究市场需要什么?自身优势和特长何在?这样可以权衡利弊,决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通过传播沟通以营销攻关,了解公众的喜好,然后进行市场定位,向目标市场,向公众显示本企业的品牌和产品。这样可以建立起企业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和谐并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2.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元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又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要把众多的职工团结起来,只靠金钱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信念。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决定着全体职工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并能够激发职工的士气,充分发挥企业的潜能。对共同价值的认可,会使职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打造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要建立起现代企业文化应该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以人为本。

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一切为了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在自然资源、物资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并把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从满足传统工业化需求向满足建设和谐企业转变,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的企业,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学习已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要引导职工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有效地提高员工日常生活工作中运用科技、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薪酬制度,合理调整员工的利益关系,要关注员工对收入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成长环境。

(2)团结合作。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团队精神就是精诚团结的文化表征。在现实的竞争中,任何企业都很难凭个人的力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团队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团队也在现代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功地创造一种团队文化的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能够吸引和挽留一些优秀的员工,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丰田”在其内部员工的小孩的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我是丰田人”的教育,所有丰田人都为做丰田人而骄傲。

(3)开拓创新。

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自主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倡导创新意识、运用创新思维、敢于组织创新竞争、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就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创新思想的产生,并能使这些新思想迅速而有效地变成实际运用。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制定了一个建议制度,丰田工厂到处都挂着“好产品、好生意”的大标语牌,鼓励员工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从1968年到1980年的13年间,丰田公司征集到的建议有430万条之多,仅1975年7月至1976年6月间,就为公司节省了40亿日元,其中建议每月就可为公司节省200万~300万日元。

3.加强企业公共关系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保证

(1)树立企业信誉,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按照公共关系学的观点,商品信誉是较低层次的,只是部分公众或消费者在多次的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对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信赖程度,它只是企业技术经营素质的综合反映。而树企业信誉、创名牌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企业日益强烈的要求。因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既可能给社会带来新的物质文明,也可能给社会带来公害和威胁。因此,公众对企业社会价值的评估标准发生了变化,评价范围由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这使公众舆论对企业产生更大影响力。争取舆论支持,争取公众信任,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是无形的宝贵财富。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如媒体报道、大型庆典、公益活动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和信誉,以取得公众理解、支持、信任。从而有利于企业产品推介,有利于创造“消费信心”,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有利于吸引、稳定人才,有利于寻找协作者,有利于协调和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和管理部门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发展双方良性、互动、和谐的关系。

(2)全员公关,推进和谐企业的构建。

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就需要对全体员工实行公共关系管理。这是一种让全体员工高等重视企业形象,自觉创建和维护企业形象的公共关系管理方法,做到人人公关、时时公关、处处公关达到人和境界。一个企业要创造人和的公关环境,从内部来讲是促进企业内部的合作与团结,使每一个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工作,人人关心企业的发展,人人重视企业的利益,人人珍惜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地位,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从外部来讲是促进企业与社会、以及各种社会公众间的相互了解,协调彼此之间的利害关系,消除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从而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声望和形象。

(3)以“和”为中心,转变竞争方式

竞争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它可以促使企业快速地发展。但目前国内较多的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占领市场,是一种典型的负和博弈,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始于合作,随着企业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日益加深,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应走入互惠互利、求得双赢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行列。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原则强调以“和”为贵,即在外部关系处理上强调企业与同行竞争者、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因此,企业在处理对外公共关系时,应学会化敌为友,善待竞争对手。一要知己知彼,寻找与竞争者优势互补的合作领域,共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要注意与相关企业、公众保持经常性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理解,建立融洽感情,营造和谐气氛,提高企业的对外吸引力。

公共关系论文篇5

(1)媒体的功能。影响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媒介。因此,能否确保公共关系功能的实现,媒介的选择至关重要。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由于政府自身的特殊性质,使其一直处于社会公共关系之中,尤其是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政府应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如何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媒体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媒体在政府公共关系处理中的介入,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并且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

(2)单向传播媒介。在以往政府发展过程中,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报纸、电视以及广播,并且在政府公共关系中,这些传播媒介发挥重要作用,在传播信息、宣传方式方面,单向传播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虽然传播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报纸仍旧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在政府公共关系建立过程中,通过报纸进行宣传,也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报纸实效周期较短,在编辑报纸过程中,会带有编辑的主观色彩,无法确保报纸的客观性等等。

(3)双向传播媒介。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政府公共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相比于单向传播媒介,社会化媒体具有很多优势。例如,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机会逐渐增多,以及政府信息透明度提高。微博时代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提供了便捷,使人们能够及时关注政府微博动态。

(4)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是确保政府公共关系的关键,并且在建立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明确政府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因此,在政府公共关系开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政府服务理念的重要性,服务理念能够为公共关系的开展指明方向。社会化媒体的实现,沟通是其主要媒介,相比于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能够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职能。

二、社会化媒体时代政府公共关系优化策略

(1)转变观念。首先,在政府公共关系建立过程中,政府主体应转变以往观念,树立政府的服务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并且在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政府管理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经常进行交流与沟通。其次,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在政府公共关系建立过程中,为使其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要求公共关系主体应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依据活动对象的具体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媒介,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能够让公共关系的传播获得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开展活动过程中,政府主体应注意表达方式,以增加亲和力。

(2)不断引进新技术。首先,政府主体应不断学习,能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一个新媒介的产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功能。因此,为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的功能,政府主体应熟悉和了解各个媒体之间的优势和劣势。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政府官员,大多存在网络恐惧心理,担心自己发表的言语,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会被恶意传播,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地位。因此,为适应时展的需要,政府官员应深入细致地分析社会化媒体的利弊,不断扩展沟通渠道,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兴传媒技术。其次,转变以往行政观念。社会化媒体的实现为政府公共关系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政府官员应认识到在线服务的重要性。例如,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社会化媒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奥巴马进入总统最后竞选环节时,相关微博数据显示,他的粉丝已经超过了310多万,这为奥巴马的成功当选奠定了良好基础。

(3)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首先,政府主体应保持与人民群众交流的畅通性,确保政府公共关系的顺利开展,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常进行沟通,政府主体能够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依据人民群众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解决对策。其次,社会化媒体的实现,政府能掌握社会舆论的主动权,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掌握社会舆论的主动权。政府在应对社会舆论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化媒体议程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利于公共关系的社会舆论,政府应随时与人民群众交流,引导社会舆论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建立良好的网络氛围。最后,利用社会化媒体,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是人们生活中的虚拟空间,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利于社会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限制,社会化媒体存在的缺陷,会为网络环境带来消极的影响,通过利用用户匿名性特点,在网络中,传播不健康信息。例如,凤姐事件,使人们的审美标准降低。因此,在网络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公共关系能够指引其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三、结论

公共关系论文篇6

关键词:公共关系;传播;高校形象;

1、公共关系塑造形象

英国航空公司所属波音747客机008号班机曾经出现过一个十分罕见的情景:东京——伦敦,航程达13000公里,可是英国航空公司的008号班机上只承载一名旅客。她一人独享了该班的353个飞机坐席及6位机组人员和15位服务人员的周到服务,据估计,那次航班使英国航空公司至少损失10万美元。既然损失如此惨重,英航又为何执意要开通这次只有一名乘客的航班呢?2005年,西南航空公司的飞机在芝加哥国际机场偏离跑道而撞上了一辆经过的汽车。但这次重大的事故并没有影响该公司在广大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专家依然给他们以赞扬和好评,人们依然信赖它,为什么?……这些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而且故事一直在继续。不仅是航空公司,也包括软件公司、食品公司、建筑公司、政府、银行、学校等等,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阐释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公共关系塑造形象,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着公关传播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利益,承担着因漠视公共关系而造成的恶果。一件件公共关系杰作,有的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有的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主要探讨高等学校如何通过公关传播塑造形象。

2、公共关系传播与高校形象建设的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的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组织为了在其公众心目中塑造良好的形象,以传播沟通为手段,争取公众对本组织的了解、信任、好感和合作,对其公众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活动。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公共关系工作的目的就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手段就是传播。而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共同目的,当然高等学府也不例外。

所谓高校形象,是指高等学校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使学校在长期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多方面的综合体现与反映,包括教学、科研、管理、设施、环境、学校文化等。高校形象建设状况直接决定着教师队伍素质、学生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学生就业层次等,决定着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支持度,是学校的一项无形资产。高校形象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共关系传播工作。

3、结合“拉斯维尔公式”,从“复旦百年”看公关传播如何塑造高校形象

传播学家拉斯维尔曾经提出著名的“五w”模式,一直被奉为传播学的理论经典。该模式简明扼要的展示了传播过程必含的五个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传播效果。这个公式适用于任何大大小小的传播过程,当然校园公共关系传播也不例外。高等院校公共关系传播的过程就是为了在高校公众心目中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具体来说,高校公共关系传播者主要是学校的领导人员、教职工及学生;传播内容就是一切跟学校有关的信息(包括、教学、管理、就业等),这些信息往往通过一系列或大规模或小规模的活动传递出来,即公共关系活动,这是公关传播的具体表现形式;传播渠道包括人际传播手段和大众传播工具;受传者包括校园内部的师生和校园外部的所有跟学校有关的公众;传播效果笼统说来有好的,有坏的,我们当然希望的是收到最好的效果那就是树立起理想中的美好的高校形象,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下面我们从“复旦大学百年庆典”这一成功的校园公关传播案例中体会究竟何为公关传播塑造高校形象。

为了迎接百年校庆,复旦大学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公共关系活动,以突出复旦大学的百年精神和学校特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以下列举几个例子:

1)复旦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典晚会。2005年9月24日晚,复旦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晚会在邯郸路校区光华楼前广场举行,来自海内外8000余名校友和嘉宾光临晚会。复旦各界学子激情献艺,廖昌永、韩磊、刘欢、等数十位大陆和港台著名演艺人员与复旦师生一起参加了演出,为复旦百年诞辰营造出了喜庆祥和的气氛,同时本次联欢晚会还使得学校内部的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善,在学校外部建立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2)焰火晚会吸引眼球。整个晚会异彩纷呈,给夜色中的校园增添了更多靓丽色彩。广大师生在美轮美奂的焰火中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校园。百年的复旦,繁荣昌盛的复旦,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全国多家媒体对这一盛况进行了直播和转播,欢乐和谐的气息随着各种媒介信号飞出了复旦校园,飞到了全国各地,飞向了全球。在这样的美妙时刻,作为复旦尚未放飞的学子一定是自信的;在这样的激动时刻,作为复旦已经送给社会的人才一定是骄傲的;在这样的时刻过后,那些正在高考路上挣扎的孩子以及家长一定对复旦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3)六大成果展览各领。在校庆期间,在有中国高校第一楼之称的光华楼内,举行复旦百年校庆系列展览,对大众开放。包括科技成果展、诺贝尔奖获得者纪念邮票展、书画展、摄影图片展等。俗话说“耳闻不如眼见”,六大展览各领,将这所百年名校的累累硕果尽显无余,校内校外各界人士不禁为之震撼和骄傲。当广大参观者满足的走出光华楼,感叹“名不虚传”的时候,复旦的真才实学也随着众人的足迹扩散到了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4)两大世纪教育论坛。“全国著名高级中学校长论坛:世纪才俊的培养”、“高等教育与城市的发展——百年校庆全球校长论坛”分别邀请全国27个省100所重点高中校长、全球130个海外高校代表团、90多个正校长、400多位中外教授,齐聚复旦。高校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根本任务。这两大教育论坛毫不谦虚地向世界人民暗示:复旦永远都会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将人才培养工作视为神圣职责。这样的高等学府,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5)两大校史馆开幕。“复旦枫林校区校史馆复馆仪式”该校区原是上海第一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校史馆展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书籍资料,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及其背后的经典故事等。“复旦大学校史馆开馆仪式”展出了中国第一根X光管、第一台601型模拟计算机、第一台质子加速器……这些中国人在科学界的突破。也成为复旦大学百年历史中的荣耀。这是复旦历史上第一次建馆讲述自身百年的成长。这一举动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复旦生动艰辛的百年探索路,弘扬优良传统,倡导复旦精神,凝聚人心,奋发进取。

通过案例,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各种公关活动对于高校形象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有关专家对复旦这次百年庆典是这样评价的:“对复旦而言,百年校庆并不仅仅意味着隆重热闹的庆典和缅怀辉煌的过去,它是复旦大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推动学校改革、融合与发展的重要机遇,是展示复旦大学办学业绩、扩大社会影响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百年校庆全面展现了复旦大学的办学成就、塑造了百年名校的良好社会形象。”

4、小结

目前高校可以采取的塑造学校形象的公关传播活动非常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校企合作、教学竞赛,学生社团活动,校园主持人大赛等等。公关活动是没有固定的模式的,需要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及办学理念具体情况,灵活创意。不管是大活动小活动,能为学校塑造良好形象的活动就是有效的公关传播活动。

参考文献:

高校公共关系教程李健荣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公共关系实务甄珍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公共关系论文篇7

行政公共关系,它是政府的一种管理职能,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行为和状态进行管理,以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最终达成政府管理的目标。是一种无形资产。

二、公共关系在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不健全。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都需要国际知名度,以便更好地吸引外资,吸引旅游者、吸引人才,推动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所以对于政府形象树造十分重要。但却存在美誉度压力,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相应的政治体制也随之调整。但仍然存在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企不分,存在,形式主义,脱离群众,滥用权力。政府和公众的关系还未达到和谐状态。

(二)政务信息管理制度未步入正规。法制化制度与公开化制度未与现实接轨。公众与政府间没有很好的交流平台,使得公众不知道国家大政方针。只有公开透明的政府才会受民众的欢迎。政务信息制度未步入正规影响了政府公关。

(三)公共关系未完全大众化。公共关系在我国还远未被主流社会和大众百姓所接受与重视,行政公共关系难以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展开。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充分发掘作为无形资产的行政公共关系。

三、行政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与公众联系密切对公众的影响范围广泛。长期的官本位思想使得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急功近利,使行政效率低下。官民利益难以协调,矛盾激化。人民对政府满意度下降,随之美誉度也下降,导致政府组织形象地位打折扣。行政公共关系发展缓慢,难以充分发挥无形资产作用。

(二)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公民有权利参政议政,并对政府部门及政府公务人员有监督的权利。公众是行政主体就应该有对政务信息的知情权。但我国信息公开制度依然存在各种层次的矛盾和阻力。由于传统观念和人为因素影响一直处于封闭,闲置或半封闭状态。而且长期的官僚政治制度影响使我国信息公开法律观念十分薄弱。难以有一套健全完善的法制使之规范化。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行政公共关系紧张。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共关系就在美国及西方国家兴起,并逐渐在政府部门运用。在外交,领导人选举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而公共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才传入中国内地。虽已进入理论完善进程并在实践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公共关系在我国还远未被主流社会和大众百姓所接受与重视,公关意识薄弱。而且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效益难以在短期内看见,容易被忽略。

四、完善行政公共关系的措施和对策

(一)合理运用政府再造战略将公众置于驾驶员位置上。强化政府组织的公关意识,密切与公众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十分重要。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掌舵与划桨职能成功的分离。在政府组织中进行分权,削减公共服务的规模,实行公共活动的私有化与公司化。同时要为公共服务提供明晰的质量标准。让公众感觉是社会的主人。从而改善行政公共关系,协调利益,化解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国家要注意培育社会的信息公开意识。在巩固办事制度公开取得的成果同时,应加快启动政务信息公开化的程序,充分利用电子网络媒介,修改一些不合时宜且消除人为的障碍,使之走上法制化进程。建立健全完善的官民交流平台。使上传下达渠道通畅。提高行政效率。

(三)公关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加大对公关知识普及教育。进入21世纪,我国的公共关系教育已经成了中专、大专、本科到硕士、博士的规范化学历教育。公共关系在政府行政管理中,能使政府做到政务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获得公众及公众支持。同时提高大众公关意识。关心国家大事,配合政府做好公共事务管理。同时也是培养软实力,塑造良好的政府和国家形象。

五、结语

行政公共关系可以增强公众对政府机构的设置、运作状况及其政策过程的认知,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影响公众的看法、意见和行为,密切干群关系,增加彼此间的信赖,为政府营造一个良好的公众环境,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美)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

[2]张克非。公共关系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周晓英,王英玮。政务信息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

公共关系论文篇8

关键词:直销企业;公共关系;营销

从1998年的全面禁止到2001年的承诺开放,再到现在的立法,中国的直销业在经历了一阵混乱之后,又再次面临着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不论直销立法给觊觎中国市场的直销企业会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在这里只探讨直销企业所采取的公共关系营销手段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必须给直销这个概念进行界定。香港直销协会给直销所作的定义是:“直销商将商品直接送到顾客家中或工作的地方,为个别顾客或众多顾客详细介绍、示范产品的特点与效能,并一一解答他们的疑问。”世界直销联盟则将直销定义为:“将产品与服务直接行销给消费者,为一种充满活力、充满生气、迅速扩张的销售管道。”综合上面两种说法,笔者定义为:“以面对面的方式,直接将产品及服务销售给消费者,销售地点通常是在消费者或他人家中、工作场所,或其它有别于永久性零售商店的地点。”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直销的优点在于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并可使企业较快地接受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中国在1998年对直销进行整顿后,只有10家企业获得直销牌照,并且他们是在采取了“店铺加直销人员”这种经营模式之后,才取得了合法资格。这几家直销企业包括安利、天狮、雅芳、玫琳凯、南方李锦记、仙妮蕾德等。对这些企业所采用过的成功的公关营销方式进行分析,以期给即将进入直销业的其他中国企业做一个借鉴。

1政府公关

1998年,对于不法分子利用直销行为从事犯罪活动的事实,中国政府给予严厉打击,直销企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安利公司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机积极游说,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安利果断实行“店铺销售加雇佣推销员销售”的经营模式。中国政府“投桃报李”,安利成为第一家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直销企业。与国家、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安利在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占得了先机。

2公益活动营销,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围绕“营养、运动、健康,有健康才有将来”的品牌理念;坚持“回馈社会、关怀民生”的企业理念,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反哺社会。2002年,安利(中国)公司面对公众郑重承诺:在未来的5年内,安利(中国)公司要植树100万株,让有安利店铺的地方就有一片安利人培植的树林或认养的绿地。如今,“哪里有安利、哪里就有绿色”的“安利林”多数已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从“安利林”来看,这个创意并不新鲜,每年3月12日就是中国的植树节,全国人民基本都植树的,实在是很普通不过了;但是长期坚持下去,形成了规模,见到了成效,再辅之以正面宣传,就形成了营销传播的“聚合效应”。

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培育并塑造了其对社会负责的良好公众企业形象、良好的公民形象,并受到了国家、社团及市民的高度认可。如果这种“新闻式”、“热点式”的无形软性公益活动广告运用得当,不仅仅是抢了市民的眼球,塑造了形象,更带来了销量的快速增长。

3文化营销:诠释品牌内涵,确立权威品牌形象

玫琳凯是第一家获得中国国家外经贸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国内贸易局等官方部门批准的采用雇佣推销员(美容顾问)经营产品模式的专业化妆品直销公司。“全球女性共享的事业”是玫琳凯为之奋斗的理念。玫琳凯与央视《半边天》栏目合作制作了一个系列节目,讲述了各个不同阶层的遭遇了各种不幸的女性,通过“玫琳凯”这份事业重新找回失去的自信,并且创造了精彩人生的故事。《半边天》是中国最早开办的、在女性心中具有相当分量的栏目,玫琳凯通过与它的合作,让我们身边的普通女性朋友现身说法,诠释“全球女性共享的事业”这一品牌内涵,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将这种理念深深印在了每一位独立、自强的女性心中,从而树立了其在女性化妆品领域的权威品牌形象。超级秘书网

4中国直销企业公共关系营销的现状与不足

中国直销企业对于公共关系营销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就政府公关而言,2005年的直销立法过程中,只有少数几家直销企业间断参与,所发挥的影响微乎其微。面对媒体对直销企业的泛妖魔化,所有直销企业更是集体失语,降低了公众对对直销企业的信心。对我国的直销企业而言,通过积极有效的公关活动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生存环境,已是当务之急。

对于中国的直销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公关就在于政府公关。行业协会应该如何主动与政府部门深入沟通,又该如何影响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中国的直销业似乎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对于建立与社会的公共关系而言,如何协调媒体关系、处理新闻危机、投放公益广告、赞助公益活动等,所有这些对大众传媒施加积极影响以建立良好信誉的举措都是中国直销企业必须掌握的技巧。只有通过长期、大量的有效公关活动,才能为中国的直销企业创造和谐的舆论氛围、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5借鉴与启示

5.1借助公益广告,增加公众对公司及产品的信任度

公益广告较之硬性产品广告更具传播优势,公益广告不是以促进产品销售为直接目的,而是以提升企业形象为最终目的,与公共关系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公共关系比商业广告更具有传播优势:①更能深入人心。尽管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广告如火如荼,但并不表示消费者对广告的喜爱,相反,消费者是被迫接受而且对广告存在怀疑甚至戒备心理。相比之下,公共关系的亲和力要强得多,可信度要高得多,会在公众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慢慢移植到市民的心里;②类型多样,更加主动。广告针对细分的消费群可以制作投其所好的各类型广告,博得消费者的好感进而求得共鸣。而公共关系除了针对不同消费者开展活动外,还可以以政府、社区、媒体、员工为对象进行诉求,这都是广告很难具有的优势。相比之下,公共关系更加多样和自由;③有更深远的传播效果。广告的目的在于以最少的花费在短时间之内推出产品或者劳务,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而公共关系产生的效力是长期的、深远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要想长期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需要长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公关工作;它的目的不在于短期内促进产品销售,而是树立企业形象,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提升顾客的忠诚度。

5.2利用公共关系,维系顾客的消费忠诚

公共关系不仅可以通过活动触摸消费者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方式去满足这些需求;而且在消费者有疑虑的时候,及时采取危机公关,真诚客观地传达信息,争取目标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打消疑虑,继续维系原有的品牌忠诚,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增强顾客满意度。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必须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多地为其顾客创造价值。顾客获得较多的消费价值才满意,只有满意的顾客才有可能忠诚于某个企业。企业形象是否鲜明独特,能否感染顾客心理,为顾客许可接纳,直接关系到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和对产品的评价,进而影响到顾客能否建立并维系对企业、对产品的忠诚。因而,企业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丰满生动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自然地维系了顾客的品牌忠诚。

5.3充分利用“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市场经济经营哲学,实现双赢

“安利(中国)”在中国遭封杀、中国“入世”命运多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中国入世设置障碍和苛刻条件),这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其实有其必然的联系。安利董事长史迪夫·温安洛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支持中国“入世”、并要求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地位,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创造机会和条件,这就是“先予之”。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重大事件来讲,一个美国财团在国会发表演讲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一个中国的副总理访美公关的作用要大得多;然后就有了中国政府采纳变通办法解除禁令的决定,安利这一措施可谓恰到好处。从另一个侧面上讲,中国政府对安利(中国)的开禁,不完全是一个“市场经济行为”,更是一个“政治行为”。

对欲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公共关系营销,上至政府、下至消费者,一个都不能少,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特别是对那些欲进入非洲、东南亚、西亚等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更是如此,这些国家市场经济不发达或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非常严重,搞好公共关系营销,取得政府的支持,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张娅.安利:形象的力量[J].商务周刊,2003(9)

2孟庆强,韩雪.解析品牌个性塑造[J].商场现代化,2004(12)

3郑重.培育顾客忠诚的策略[J].市场周刊,2003(12)

公共关系论文篇9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内部公共关系是实现校园和谐的迫切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并强化公关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为师生多办实事;注重公共关系传播,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论文关键词:高校;内部公共关系;和谐校园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作为社会组成的每一部分都需要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保障。和谐校园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要求学校内部各种关系融洽和谐。而高校与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若充分应用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传播等功能,发挥其作用,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公共关系是指以学校为主题,有计划的运用传播手段,使学校和公众之间相互了解和支持,创造最佳教育环境,达成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标,提高学校形象和声誉的一种社会活动。[1]学校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目的就是要建立、维持和发展学校与内部公众之间关系的总体协调,确保学校的方针政策能够顺利贯彻,并通过完成学校的基本教育教学任务,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的美誉度。显然,学校公共关系的这种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是完全相契合的。可以说建设和谐校园是我国高校公共关系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而学校内部公共关系对于调动学校内部的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内部公共关系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师生关系疏远;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社会地位有待提高等。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分析主要是没有形成良好的高校内部公共关系。具体来看,高校内部还存在公关主体自身认识不足、传播沟通渠道不畅等严重问题。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任何制度的设计,政策调整都需要内部公众的参与,需要内部公众的理解和接受。作为高等学校必须了解内部公众的意图和愿望,并据此制定政策和开展活动,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策略技巧,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沟通,以引起师生的注意和兴趣,获得师生的认同和积极参与,使学校的方针政策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只有公众心悦诚服,自觉配合遵守,才能真正发挥其化解矛盾、协调学校内部关系的作用。我们必须在研究我国高校实情的基础上及时地对比较成熟的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进行吸收、创新,积极开展高校内部公共关系活动,建设和谐校园。树立并强化公关意识高校内部公共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学人员、后勤保障、教学辅助机构等。作为高校内部公共关系的主体,存在认识方面的不足,如教育管理者监管不够,教学人员对教学的重要性及如何搞好教学认识不到位,学校后勤保障跟不上,教学辅助机构服务意识差等。为此从学校领导者到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必须树立和强化公关意识。首先,学校领导者应增强公共关系意识。学校领导者公关意识至关重要,这是由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学校领导者的工作着重于宏观规划和综合决策,协调人际群体关系,以及选择使用和培

公共关系论文篇10

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中,社会发展受到了信息化的影响,信息增长与传播速度加快。近几年,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信息数量暴增,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信息,让人应接不暇。与此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往往会利用新闻传播工具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通过新闻媒介与世界沟通。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向外界传递信息?这就要求每一个企业、机构都要配备专业的信息传播人才,利用媒体平台将企业信息传递给目标对象。因此,公共关系离不开新闻传播。其次,社会在发展中已经逐渐形成了高度分工,各种新型技术的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让信息更加专业、复杂。新闻传播也因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新闻传播机构由于受到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影响,加上记者的精力大多集中于自己对口的专业领域,不可能对所有领域的信息都进行深入研究,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诸多涉及新兴行业的单位,应培养具备传播专业知识的人才,将信息进行有效传播。因此,新闻传播在某种意义上也离不开公共关系。

2新闻传播运用公共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质上来说,公共关系属于一种传播活动,它会利用各种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双向沟通。新闻传播作为一种媒体表达形式,具备双重意义:一方面,新闻传播是开展各项公共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新闻媒体,公共关系活动得以良好发展;另一方面,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公共关系的影响,因此,在新闻传播中运用公共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品牌效应,媒体经营亦然。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说,品牌代表了企业的品质和形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新闻传播的良好发展,除了注重新闻质量外,还要有自我宣传的意识,提升媒体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在新闻传播中,加强公共关系的运用,打造良好的媒体形象,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提升社会影响力,对新闻媒体的发展大有裨益。

3公共关系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应用

引导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公共关系在新闻传播中最为主要的应用便是引导其价值取向。在新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已形成一定的价值导向。新闻传播本身便是舆论,它代表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长期以来,媒介与媒介之间缺乏竞争,传播者往往只需要按照自身的价值观进行传播即可。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迈入了信息时代,公众逐渐形成自己的媒介价值观,新闻传播需要在公共关系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影响新闻传播的题材选择。公共关系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体现在对新闻题材的选择上。受公共关系的影响,新闻传播的题材在选取时一般会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为例,在每日的播出中,该节目都会与公众进行互动,不仅保证了公共关系的良性循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播的良好发展。影响媒体机构的发展方向。新闻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秉承的价值理念不同,则传播的内容也会不同。一个只会追求眼前利益、娱乐大众、忽视公共关系的媒介,最终的结果是被社会、受众所淘汰。因此,新闻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从媒介自身还是新闻人角度,都要注重公共关系的运用。

4公共关系视角下的新闻传播发展

新闻工作应积极引入公关意识,吸收积极因素,弥补自身不足,促进新闻工作的长效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其中,要想从根本上促进新闻传播的有效发展,需要遵循以下几点:新闻工作者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报道,积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不能因为团队以及局部小利益,使整个新闻工作失去客观性,使其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坚持双向交流,在多方参与下,让新闻报道更加可信、可亲。由于播发载体的局限性,传统媒体在过去基本是单向传播,很难与读者、观众、听众进行互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实现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平等交流。新闻报道在运用公共关系时,不仅能够避免新闻传播的片面性,也能使新闻传播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使整个报道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加可信。丰富新闻报道方式,吸引读者深入其中。要想从根本上做到这一点,就要进行新闻追踪以及策划。很多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往往将新闻作为一个已然结束的事件进行报道,常常采用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