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监督的方法十篇财务监督的方法十篇

财务监督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5:56

财务监督的方法篇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财政监督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财政管理方式不断完善,传统的财政监督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正处现在经济转型的特殊阶段,还没有形成规范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近些年来,牵扯到关于财政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层出不穷,违纪方式隐蔽又先进,涉及金额越来越大。这些问题说明我国财政监督机制的建设并不完善,亟需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目前,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建立预算管理制衡机制成为中央、财政部要求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各地方对财政监督机制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为了贯彻实施中央、财政部的工作要求,我市财政局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创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的工作思路。

一、乐陵市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各地方在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方面取得成绩,但是由于财政监督对象的多样化、监督内容的复杂化和监督目标的明确化,需要不断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监督的作用,维护财政秩序。通过分析发现我市财务监督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

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财政监督工作应寓于财政管理之中。但是我市财政职能部门和财政监督部门没有形成规范、畅通的共同方法和制度,使监督部门不能掌握财政资金的状况和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将监督工作处在被动的位置,出现财政内部各业务部门监督不到位和监督部门监督缺位的问题,降低了检查监督工作的效率。

(二)财政监督手段落后

我市财政监督工作的手段还停留在手工查账阶段,造成信息不准确、反馈不及时。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没有合理应用互联网,监督机构对有关单位的财政资料得不到及时的了解。监督技术不先进,造成重复检查,造成成本加大,降低工作效率。监督模式还是外部监督多,事后监督多,重收入轻支出,某个环节检查多,全方位检查少。

(三)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滞后

我国颁发了一系列财政法律法规,但是关于财政监督的法律法规主要分散在各个财政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权威的财政监督法律体系,使财政监督的职能、内容、手段没有统一的规定,财政监督没有法律保障。因此在执法上的力度不够,不利于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缺乏健全的财政监督格局

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财政监督、人大监督这几个监督主体的分工不明确,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监督格局。人大主要对预算和决算的审批进行监督,当审计监督发现财务问题已经难以挽回损失。财政监督无法贯穿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自我监督也不到位。

二、构建我市新型财政监督机制的思路

就我市而言,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就是要将监督贯穿整个财政制度制定上,使财政监督成为财政管理组成部分,使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形成一个整体。转变监督方式,形成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方式。使财政监督信息化、网络化,提高监督的效率。对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建立全面的财政监督约束机制

首先要建立财政监督检查组织机构,规范财政监督的工作职责,加强业务管理机制的管理层次,加强财政监督机制的团队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岗位设立,建立监督工作责任制,促进监督机制的完成。其次,上级监督机制应该对下级部门进行指导和管理,为下级工作提供便利,解决困难,可以多组织业务培训进行学习交流,加强财政监督人员的执法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不断扩大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发挥财政监管的职能,使财政监督以财政管理为中心。省级财政局严格督促市、县级财政局的工作,逐渐构成上下合作、管理规范、高效的财政监督约束体制,构建有力的监督运行形式。

(二)加强财政监督的法规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财政监督立法工作滞后,应加快建立完善的财政监督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规范关于财务、会计、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有关财政监督法律法规的立法速度。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法律法规,确定财政监督的地位、执法主体、执法手段、过程、内容,使监督的执法工作有法可依。还应建立和财政监督法律相相关联的规章制度,各地方相关部门要及时完善财政监督规定。财政监督机构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文明执法,有利于减少财政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构建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

审计机关、财政机关、各级人大、社会民众以及社会舆论都是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财政监督覆盖到整个财政资金运作的过程中;人大监督主要是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和审查。各方面的监督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但目的是一致的。财政监督的重要任务就是明确与其他监督的职责权限,相互协调,避免重复检查,共同完成财政监督任务。他们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四)转变财政监督方式

首先不仅要对收入进行监督,支出监督也要加强,建立从申报、拨款、财务使用过程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其次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的监督方式进行转变,使财政监督融于整个资本运作的过程中,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然后是将突击性监督转变成日常性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管理的预算进行日常的监督工作。专项检查是对财政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有利于财政监督政策法规的制定、依法行政。财政监督要着重转变监督方式,对财政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通过日常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完善监督制度。

(五)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财政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管工作,建立财政监督检查数据库,设立开放的网络举报窗口,不断研发、引进先进的财政监督软件和技术。

(六)完善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和预警系统

根据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监测出的财务问题,采取具体解决措施,以此来引导财政活动进入正轨。财政监督体系不断实现网络化,使各部门各地方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才能及时的作出整改,促进财政监督水平的提高。财政运行预警系统能及时发现财政运行非正常现象,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化解财政风险。

(七)建立高效廉洁的财政监督队伍

财政监督涉及到法制、财政、税务、会计、审计、金融、管理等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财务监督人才队伍应该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各级财政部门应注重财政监督人才的培养,从相关领域选拔优秀人才,不断提高财务监督体系人才的素质,壮大财务监督队伍。

财务监督的方法篇2

关键词:财务;监督;问题;对策

军队财务监督是军队各级党委、各级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以及军队系统相关的监督机构、监督人员,依照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军队财务法规,运用价值形式对军队一切财务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的检查和督导行为。它对提高财务管理效能,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增强有限军费的保障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军费保障模式的转变,特别是理财观念的转变,财务监督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使得财务监督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亟待认真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军队财务监督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当前军队财务监督的理论依据

根据现代委托理论,军队提供国家安全这一产品,本质上是公众委托军队来提供由私人主体难以承担的产品。由此可以看出,军队和公众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同样,在军队各级单位也存在委托关系。根据现代契约理论,委托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现代经济理论研究表明,要解决委托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两种方法可以采用:一是设计相应的激励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国家安全公共产品的性质以及军队组织的特性决定了要解决委托的问题,不能依靠激励机制而主要依靠建立监督机制。以上分析表明,只有通过实行严密的军队财务监督,强化军队财务监督职能才能地减小由委托引起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军事经济效益。

(二)当前军队财务监督的实践依据

加强军队财务监督是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财政监督工作飞跃发展,各级财政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财务监督部门,财务监督法规不断健全。军队财务部门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国家的财政改革需要。随着军队后勤改革步伐加快,军队财务管理的内容、范围都有了新的变化,迫切需要强化财务监督职能。加强军队财务监督是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近年来,军队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网络财务、会计电算化等软件和硬件建设速度都很快,有效地促进了军队财务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军队财务监督必须适应新的监督环境不断地自我创新,才能跟得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军队财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军在财务监督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理顺了内部关系,明确了预算编制审批程序、经费的开支审批权限和职责范围等。但是工作中存在的某些矛盾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

(一)监督机构职能重叠,监督机构的职责不明确,各自为政。我军财务监督的基本状况是多种机构并存,监督主体不够明确。在我军,财务监督、审计监督、行政监督共同构成完整的经济监督体系,负责对经济运行秩序实施监督。但当前监督主体之间职责分工还不甚明确,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在检查计划上不能相互衔接,工作信息上不能相互共享,检查结论上不能相互利用,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使得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降低。一方面,监督机构职能重叠。财务监督在目前没有自己独立的监督机构,因此与审计、纪检等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显得非常重要。但在实际中财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职能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监督主体不够明确,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都拥有监督权,但因职能不清,责任不明确导致重复检查,多头审计的现象较为普遍,缺乏整体性,既存在职能重叠又存在监督空挡。另一方面,监督机构的职责不明确。实际工作中,纪检部门权威性强,却无专门的监督力量和手段,审计部门有力量和手段,但仅是事后监督,严重影响了财务监督工作的质量。各监督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职能关系没有分清理顺,缺乏系统性,重复检查使监督单位不堪重负,而对一些经济违法违纪问题却视而不见。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单位有事没人管,管而无责任,有责无权,有权无责的失控局面。

财务监督的方法篇3

关键词:团场;财务监督;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目前团场财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团场内部财务监督力度不够,存在监督空白。为了适应改革的需求,团场将原本的审计科和财务科进行了合并,只保留了财务科,也就是说,团场的财务监督由过去由两个部门共同监督,变成了财务部门单独监督。财务监督工作就由财务科内部的人员担任。但是由于财务科人员紧张,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较重,往往把财务管理的重心放在对企业资金、预算等的管理上,使得监督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其次,团场财务监督工作分工不明。当前,团场财务工作岗位的设置不合理,各个岗位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不能形成互相监督和制约的关系,岗位分工也不明确,不能够对团场的财务管理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以上这些问题削弱财务监督的力量,会出现监督死角,造成财务风险。

(二)团场内部财务监督存在滞后性,不能有效预防财务风险。财务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团场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在事态扩大化之前将问题处理好。但是当前团场财务工作存在滞后性,往往是事后监督,即当在团场财务活动中出现违纪行为以后才进行监督,而无法在违法活动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监督和预防,这种事后监督对防止团场国有资产的流失于事无补,会影响团场正常的经济活动。

(三)团场外部监督的缺失。要想保证团场财务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除了发挥团场自身财务机构的监督作用之外,还需要有效的外部监督。而师财务主管部门作为对团场实施财务监督的外部机构,肩负着对团场财务活动实施监督的职责。但是,当前,师财务部门对团场的财务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监督的随意性,往往是在团场出现财务问题时,才发挥其监督作用,对团场进行财务调查,这样就无法预防团场财务问题。也无法与团场财务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不能保证财务监督的顺利实施。其次,师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其对团场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作用,审计力度不够,使得团场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没有得到应有的审查,无法维护团场财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四)团场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影响了其监督水平。财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思想素质的高低、业务素质的高低都将对他们的财务监督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团场的财务部门中,还存在部分非专业出身的财务人员,他们自身财务知识匮乏、业务能力不高,也缺乏专业的财务培训,这使得他们的财务监督水平不高,不能够敏锐地捕捉和分析团场的财务风险,不能够及时地嗅到团场财务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二、加强团场财务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一)完善团场内部财务监督。对团场来说,只有加强内部的财务监督,才能为财务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要完善内部财务监督需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做到分工明确,衔接紧密。团场财务部门会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设立不同的岗位,应该明确各个岗位财务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开展财务工作,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则要进行分离,保证岗位独立性。同时,各个岗位之间应该紧密衔接,从而形成共同合作、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其次,团场应该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监督方式。当前,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信息化转变,团场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财务监督的信息化。比如可以建立集查询、监督为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团场的领导及上级机构可以通过这个信息化系统轻松地了解团场的财务信息,并对其实施监督。这样就可以保证上级领导及团场内部领导对团场财务活动的时时监督,及时发现团场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再次,建立团场内部会计稽查考核部门。其作用是对团场的财务活动实施直接监督。内部稽查部门的人员不应该由财务人员兼职,而应该配备独立的稽查人员,保证稽查的独立性。及时发现团场财务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并反馈给团场上级部门,及时发现团场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并督促财务部门进行积极的改进。

(二)对团场财务活动实施全面监督。要改变团场财务事后监督的滞后监督方式,采用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是要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团场要运营,就必须要进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支出大量经费。强化事前监督,即是从团场的经济活动开始时就实施监督,在每笔经费支出之时就要明确其去向。强化事中监督,即在团场的经济活动进行中也要时时监督,要明确团场的各项支出都是合法、合理的,对于团场资金使用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要立刻制止,防治团场资产的流失。要保证团场各部门严格按照制定好的预算进行经济活动。通过这种全过程的监督,可以形成一个监控网,及时发现团场财务活动中的漏洞,能够提高监督的主动性,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三)加强团场外部财务监督。对团场来说,在实施内部财务监督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外部财务监督,这样才能形成内外互动,有效地保证团场的资金安全。师财务部门要成立团场财务监督小组,以定期和抽查相结合方式对团场的财务活动实施监督,这样能及时发现团场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合法、违规现象,能够保证团场财务制度的严格执行。同时,应该成立审计小组,对团场的经济行为实施监督,包括团场的各项支出、收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要确保其真实合法,发现问题绝不姑息,加大处理力度。

此外,团场要提升财务部门员工的整体素质。要加大对高学历、业务熟练财务人员的引进,壮大团场财务队伍。同时,要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引导他们学习最新的财务知识,强化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和财务监督水平。

三、结语

当前,在团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督力度不够。而不重视财务监督将无法有效的保证团场资产的安全,无法保证团场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及团场自身发展的各项要求。因此,必须要坚持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并进一步完善团场财务监督方式,保证团场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邓世平.浅谈如何加强团场财务管理[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07)

[2]曾强.创新财务管控体系提高风险应对能力[J].财经界(学术版).2011(07)

财务监督的方法篇4

关键词:会计工作财务监督财务管理

0引言

财务监督管理是指依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会计准则等,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映、监控和督促,同时根据准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地协调、控制、监督,以选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财务监管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各项经济监督工作的基础。加强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及财务规章制度的保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其对经济行为具有引导力、制约力和对经济管理的保证力、促进力。

目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己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障国有资产正常运动,改进和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本文本文主要从目前财务监管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如何加强财务监督管理的措施这两个方面去论述如何加强财务监督管理。

1目前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财务监督不到位,有些部门、单位领导疏于管理,缺乏依法理财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职能有着“服务”与“监督”的两面性,由于体制上的束缚,只片面地强调会计的“服务”职能,致使财务监督不力,已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另外,由于财务管理混乱,加上现行领导体制与现行财务体制存在的弊端,使得某些单位领导在财务监管上疏于管理,缺乏依法理财的意识。如某些单位领导一句话,一纸签字,就可以随意开支报销,随意支配资金,往往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搞账外账,而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实际上只对领导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遏制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使会计工作具有了依附性,有的单位便不顾法律的约束,助长了经济犯罪的气焰。

1.2缺乏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和法制观念也能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目前,一些企业经营者、领导人法律观念淡薄,不重视会计人员的监督工作,甚至不予理睬,不自觉遵守《会计法》的行为规范;同时大多数会计人员虽有监督职能,却无监督权力,在对违法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要向单位领导提交书面意见时,怕会遭受领导的刁难和报复,而不敢伸张正义,不敢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放弃会计监督权力。另外,目前我国会计改革步伐较快,很过会计法规不是制定过粗,就是时间上不及时,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财务监管工作出现了法律制度上的失误,相关法律法规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约束作用,最终弱化了会计监督的作用。

1.3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是科学的财务决策的保障,可以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减少决策失误,降低风险。但目前某些单位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内控制度,但其并不规范,在具体的工作中并不能制约财务监管的职能,会计监督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执行不力。

1.4有的单位、部门过分追求自身利益,不顾法律行为规范的约束,明知故犯,使国家利益受损。基层的会计机构或财会人员是执行财会法律制度的主体,他们主要代表国家进行所有权的监督工作,同时也代表企事业单位进行经营管理权的监督,一旦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会计人员只考虑到了自身利益,利用法规、制度的疏精,甚至是隐蔽手段,最终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1.5监管部门没有及时检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一项完善的监管制度来处理违纪违规问题,因此,一部分问题始终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

1.6财务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目前,很多会计人员很少接受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在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业务不熟,对财务监管的法律知识不熟,致使根本不懂得以法律为支持,做好监管工作。另外,由于财务涉及到资金的敏感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单位会计人员大多为领导安插的的关系或亲属等情况,则其在执行财务监管的职能时,就会常出现执法不严等情况。

2如何加强财务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

2.1建立健全财务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

为了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国家会计管理部门应完善法规和制度建设,及时出台新法规和新制度,废弃旧制度和旧规定;而会计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所出台的会计法、规范会计行为等,对所查出的违纪问题应按规定进行严处,加大打击各种会计违法行为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管理职能。

2.2建立财务内外监管相结合,双管齐下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财务监督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对这项工作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注重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及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的检查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外部监督的力度。首先,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集体的财务监督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以薄弱环节的监督指导为主要工作方向,严格查处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对这些案件必须做到一查到底。另外要公开曝光典型的违反财经法规的案例,以一儆百。其次,监督管理部门在做好联合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实行监督、检查双管齐下,担负起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要强化对日常财务监督管理,深入了解基层单位的各方面的情况,并严格处理其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企业财务监督得以强化。只有将财务内外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财务监督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做好财务监管工作。

2.3强化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做到执法严格

修订后的《会计法》专门开设了会计监督一章赋予会计人员重要监督职权,也就是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等“四个有权”。财会人员必须按照《会计法》中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会计法》中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一章规定,只要是隐匿或销毁会计资料、挪用公款、贪污、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职务侵占等行为,均属于违反《会计法》的行为。该法规中关于法律责任一章也有明确的规定,凡是利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从事违法勾当的,谁是无论具体操作者先不说,会计人员首先要因其失职而承担相关法责任。国家所制定出的关于财务监管的实施细则,因此,会计人员在监管中,应坚持原则、履行职能,使执法工作更加严肃、可靠,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而且在法律法规方面要注意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2.4建立健全财务监管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监督属于其中比较关键的工作内同之一,同时也是财务制度得到贯彻执行、财经秩序更加规范化的重要前提。为充分发挥财务监管中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组织监督的职能和作用,真正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应进一步健全财务监督机制,建立并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监督管理工作。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监管办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促使财务监管工作更加制度化、程序化、合理化,全面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采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报告等方式,将风险系数将至最低;此外,还要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审计人员要定期不定期地到所属各单位进行内审,掌握检查从严、处理从宽的原则,分别对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内控制度等方面进行评价、鉴定和监督,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财务干部要以深化财政改革、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组建财务、主管、审计以及资金使用单位等只能部门,使其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监管机制,从而实现收入监督与支出监督并举、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并重,同时还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挥监督工作对财务运行的预警保障机制。

2.5健全财务监督约束机制

财务监管工作不但要强化企业外部的监督,还应该建立《发票收据管理办法》、《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实施办法》等单位内部监督机制,根据要求执行财务会计报告流程,对单位领导的行为进行适时、有效的监督,也为会计人员营造一个充分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宽松环境。这些规章制度推动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财务的规范运作和监督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2.6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首先要规范建立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公开办事的制度,为民主监督制度得以有效实施提供重要条件;其次要加强民主理财人员政策、业务培训;最后要组织正常理财活动。

2.7加强财务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其业务素质

会计职业道德是行为会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则应强化财务监管人员的素质。首先,应加强领导者的素质,加强领导者的会计法规学习,使其认识会计法规还有“执法”与“监督”的职能,进而让领导者用会计法规来约束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自觉主动地接受会计人员的“监督”与“监控”,健全内部制度;其次应强化财务人员对会计法规的学习。使财会人员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法律责任、权力及其义务,加强财会监督的力度与有效性;最后,应在财务监管队伍中持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因其既是加强财务监督的思想基础,也是开展财务监管的前提,在财务监管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2.8加快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是财务监管工作的必然趋势,是提高财务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只有运用信息化的快捷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现代管理手段,通过会计电算化、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标准化的数据和业务操作流程进行财务监管,才能有效强化现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风险控制。同时,加强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可确保有关信息集中、全面、准确、及时,做到业务与财务信息的实时反映,实现财务信息的远程控制,有效地消除监管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监管者、经营管理者和决策者的信息共享,大大降低因距离和时间而造成的成本,真正体现提高决策、监控和执行的效率,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监管信息反馈。

综上所述,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应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加强财务监管的法律法规、财务内外监管、会计人员监督职能、财务监管制度体系、财务监督约束机制、民主监督机制等建设,并加强财务监管队伍建设及信息技术在财务监管中的运用等,才能攻克会计监督行业弱化这一顽疾,提高财务监管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财务监督的方法篇5

一、明确财政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明确指导思想。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重要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进财政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重点加强涉及重大财税政策执行、财政预算执行、财政资金尤其是民生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健全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税制改革、推进依法理财等方面的保驾护航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二)创新工作理念。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财政中心工作大局之中,做到切实为大局服务,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设计之中,围绕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从制度上实现财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自控机制,强化严肃财经纪律的源头治理。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之中,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提高财政监督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促进财政管理和财政机关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确定发展目标。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财政监督的发展目标,切实将“三个贯穿”的财政监督理念贯彻落实到财政运行过程中,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监督工作机制。近期,要加强财政资金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监督,建立监督检查成果利用协调机制,实现以监督检查促进整改,以监督检查促进管理,以监督检查促进改革。要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和成效。要不断推进财政监督理论和制度体系建设。从长远发展角度,推进构建完善健全的财政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紧密衔接、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财政监督管理运行体制,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科学、规范、有效监督和管理。

二、突出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

从现实与发展看,财政监督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财政内部监督、会计监督等方面,重点做好“六个加强”。

(一)加强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围绕财政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主要任务开展监督检查。要关注促进自主创新、资源节约产业结构升级、深化体制改革等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财税政策的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国家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映并纠正财税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国有土地收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资本收益等非税收入的监督,为完善法规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完善财政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重视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积极探索构建财政运行全过程动态监管机制。要推进监督关口前移,认真开展部门预算编制审核、重大支出项目审核、以及政策调研等工作,强化事前监督。要充分利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监督检查信息与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做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业务主体间信息沟通便捷,逐步实现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实时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事中监控。要重视组织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事后检查,研究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修正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

(三)加强重点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重点开展涉及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要围绕“三农”、教育、科技、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企业破产等重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认真组织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确保重点民生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四)加强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督,促进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结合监督检查,选择一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各方面管理基础较好的专项资金开展绩效监督试点,探索尝试从项目合理性及实现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合规性和合理性、财务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评,促进完善绩效评价监督体系。逐步将绩效评价监督结果作为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促进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制。

(五)加强会计监督,规范财经秩序。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通过每年选取部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整顿会计财经秩序,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真实的基础信息。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机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辐射作用,强化政府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再监督。充分重视会计监督审理工作,切实加大对违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处罚,依法严惩恶劣造假的会计行为。进一步改进检查方式,加强日常监督,并采取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等方式开展全面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扩大检查的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

(六)加强内部监督,促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内部监督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步伐,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在健全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保护财政干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内部监督的重点是财政部门业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包括是否按照法规政策开展工作,工作程序是否健全有效,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是否合规合理。要通过“金财工程”统一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监督检查信息与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做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业务主体间信息沟通便捷,实现网络监控,降低监督成本。要进一步规范检查工作程序,引入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内部监督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严格整改制度。省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省以下财政部门工作指示力度,推进建立财政系统的内控机制建设。

三、改进财政监督的组织实施

地方财政监督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和狠抓组织实施。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明确工作职责。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是财政管理工作的三个方面。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机构的共同职责,专职监督机构和其他业务机构必须共同发挥监督作用。业务管理机构负责履行财政资金日常监督职责,要配合专职监督机构搞好监督检查,重视将专职监督机构的监督成果运用于管理制度的改进完善之中。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在财政监督工作方面负有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统一汇总等职责,具体包括:牵头研究设计和制定财政监督的制度办法和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程序、统一复核、统一处理、统一考核”的监督工作机制,形成财政监督整体合力;同时,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又具有独立开展财政专项监督检查的职能,通过组织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发现和反馈财政管理和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依法处理处罚各类违规违纪问题;此外,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对其他业务管理机构履行日常监督管理职责情况还负有再监督职责。

(二)创新方式方法。要注重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监督审核与政务公开相结合,合规性监督与绩效性监督相结合,加强对财政运行全过程监督。要注重监督实效,坚持将检查与调查相结合,处理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为完善决策、推进改革、加强管理服务。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实现信息共享。根据“金财工程”的总体设计,财政业务信息系统要充分考虑监督工作的需求,做到设计上有接口,浏览上有权限,运行上有监控。要积极研究开发监督检查软件,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质量的实时监控和跟踪分析,促进监督检查工作点与面的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与当地税务、银行、国库等部门联网,逐步实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升监督信息化水平,提高监督工作效率。

(四)注重沟通协调。在外部关系协调上,要正确处理好与审计、纪检监察、税务、证券监管、金融监管、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关系,统筹兼顾监督资源,防止部门职能交叉重复,建立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在内部关系协调上,要重视发挥财政专职监督机构的作用,注意协调专职监督机构与业务管理机构间的工作关系,建立起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监督工作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及时沟通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要注重与当地专员办密切协作,通过适当组织联合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做好财政监督工作,促进形成整个财政部门内部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督格局。

(五)加强成果利用。要在加强内外沟通与协调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监督检查成效和监督检查成果利用水平,通过计划协商、信息共享、协同执法等多种形式,促使财政执法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重视和利用财政监督成果,发挥财政监督提升财政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的保障作用。

四、注重依法监督

(一)加强法制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财政监督法制化建设进程,提高财政监督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财政监督制度体系。推动省级人大和政府重视财政监督立法工作,制定出台财政监督条例或监督检查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修订完善财政监督工作程序规范,制定修订财政监管业务工作规章和程序性监管办法,完善规范各类检查文书。

(二)坚持严格执法。首先要规范执法。各级财政部门在实施财政监督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手段,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按法定程序检查处理和处罚。其次要严格处理。对查出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要依法严格处理,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严格个人责任追究。要研究制定完善案件移送制度,对不属于财政部门职权处理的案件,要及时移送有权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员党纪政纪或法律责任。第三要追踪落实。要建立健全财政处理处罚的追踪落实制度,对被查单位执行处理决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查相关单位认真整改落实,建立健全严格财政监督工作秩序的长效机制。

(三)注重科学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要注重依法监督、科学监督,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坚持科学实施、严格实施,要追求以较小的成本(人财物投入)取得较大的监督成效,要追求可量化效果和不可量化效果的有机统一,加强对财政监督成果的绩效评价,注重监督工作效率和效益。

五、加强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要适应财政管理的需要,借鉴部分省市的先进做法,逐步增加专职监督机构人员编制,规范监督机构名称。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干部培养、办公条件、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必需的保障。机构建设相对薄弱地区的省级财政部门必须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各省(区、市)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各地市和县级财政监督机构队伍建设的指导支持力度。要重视加强财政监督干部的学习和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熟练、政治坚定、政策把握能力较强的财政监督队伍。要注重培养财政监督干部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六、深化财政监督理论研究和信息宣传

(一)加强财政监督理论调研既是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财政监督机构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财政监督理论研究,认真总结财政监督工作规律,用监督理论指导监督实践。要紧密结合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重点课题调研,丰富财政监督理论研究成果。要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力争出精品,务求得实效。要高度重视调研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充分挖掘调研成果的价值,提高理论成果的利用率,提升财政监督工作层次。

(二)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财政监督信息宣传,树立财政监督的良好形象。要树立为民监督、透明监督的观念,注重与媒体的沟通,增强对外宣传的主动性,广泛利用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监督检查信息和查处公告,促进财政监督信息公开;要采取综合性公告与案例性公告相结合、惩处违规违纪行为与树立正面典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财政监督的社会影响力,为财政监督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重视提高信息简报的编写水平,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反映财政监督工作成果,交流工作经验,使社会各界了解财政监督,理解财政监督,重视财政监督,支持财政监督。

七、切实加强工作指导

财务监督的方法篇6

关键词军队财务财务监督机制完善

中图分类号:F285文献标识码:a

随着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国家的军费投入越来越多,但由于军队活动的复杂性,财经法规和财务监督机制目前还不尽完善,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仅仅依靠每年一两次的“例行检查”难以起到对军费使用的监督作用。为保障军队经费的高效使用,杜绝资金违法违纪行为,加快财务监督机制的完善十分必要。

一、军队财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监督认识不深刻。

多数人难以认识到财务监督职能对保障军费使用正常运转的重要性,思想上比较懈怠,而其他部门几乎没有财务监督的意识,致使财务监督力量薄弱。军队财务监督工作通常由财务部门兼任或抽调相关人员来进行审计,但在具体实际财务活动中,重业务轻监督、重金钱轻实物、重花钱轻效益、重收入轻支出、重运作轻规范、重合理轻合法,内部财务控制和内部审计走过场、马虎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认为财务监督就是“挑刺”、揭“老底”,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配合度不高,这些都使财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难以形成合力去发挥自身的效力。

(二)财务监督范围不全面。

军费使用的价值体现在经费转化的全过程中,财务监督的范围也应该贯穿军费运行的全过程,体现在军费在军队内部的“分配――领报――支出”等环节中。在目前军费供需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军队的财务监督往往只注意预算的综合平衡、预算的执行率等等表面的“逻辑效益”,却并不关注经费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或效费比,往往只关注经费不被“截住”或“剥皮”,而忽视经费是否真正被用在了“刀刃上”,只重视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而忽视了对钱变物后的物资进行监督,致使监督范围出现空白和漏洞。财务监督范围的不全面,使军队财务监督目标被人为地缩小了,甚至有时偏离了它的监督目标,结果造成了监督成效的不足和经费使用效益的低下。

(三)监督行为短期化。

在财务监督过程中,监督行为有时难以持续,存在有些工作人员有不敢执法或执法不严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作人员素质不过硬,另一方面是因利益交叉而影响监督关系。财务监督是很容易损害相关利益者利益的行为,部分军队上级单位和领导掌握军队人、财、物的管理大权,加上军队岗位流动性大,在没有激励措施的情况下,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财务监督主体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一般很少人会坚持执行或者无人执行财务监督的行为。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加上部队岗位流动快,财务机构和人员容易产生明哲保身的思想,很难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导致监督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将难以维持,军队经济责任制难以落实,财务管理和监督水平普遍不高。

(四)效果不明显。

尽管我国军队相关部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监督的重要思想有所重视,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部门履行监督职能做了一些规定,但具体的操作思路却并不完善,实施财务监督的程序性法规和行政规章比较缺乏,使得在财务监督执行过程中往往各行其是,随意性较大。除此之外,军队财务监督缺乏具体的手段,一般仅局限于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看凭证、看账簿、看报表,对各种专项投资不进行可行性论证,缺少对军队工程的施工跟踪等。很多部队的财务监督仅限于事后监督,出了问题才监督,缺乏时效性,而在发现问题之后,在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理上,也由于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执行措施,难以相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往往是查出的问题多,处理的结果少,治标不治本。即使最终查到责任人并追究其责任,造成的损失也难以挽回。财务监督流于形式,带来的明显后果是财务监督手段弱化,不能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二、完善军队财务监督机制的措施建议

(一)增强监督意识。

全方位、多层次开展财务普法教育,进一步加强相关人员的财经法规观念,树立财务监督理念。推进依法理财,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防止腐败,通过以案释法、以会代训、以考促建、定期轮训、抽查检查,构建有法可依、科学合理、配套完整、程序公正的财务监督法规体系,增强各级依法理财的观念,不为维持相互的风平浪静将财务监督工作停留在表面[6],必须本着高度的责任心,提高各级依法理财的水平,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罚力度,切实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切实提高财务监督权威性和财经法纪的严肃性,保障军队预算和财务计划的顺利执行,保障军费开支的透明度。

(二)明确监督对象。

财务检查监督的对象主要是具有经济行为,特别是主管经费审批、对经费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和各级各部门掌握和使用经费的具体负责人,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部队党委是否切实以制度规范一切经费管理活动,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上,是否经过了充分的论证和严格的决策程序,做到严格把握经费的投向投量,把有限的经费用到部队建设的刀刃上。二是部队党委是否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防止财出多门,令出多门,多笔审批和多头开支,集中财力为部队建设和发展办大事、办实事。三是分管首长是否在党委领导和监督制约下行使经费开支审批权,避免独断专行,增强经费管理透明度和党委对经费的宏观调控力度。四是检查监督经费使用的具体责任人对经费管理是否有放任自流,不计后果的现象,坚持严把经费借款、报销和跟踪问效等关口,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明确监督内容。

一是对经费预算实施监督。主要审查单位预算是否把预算经费、预算外经费、库存物资统筹安排,预算编制是否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原则,是否具体到项目和单位,是否坚持定期检查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二是对经费使用实施监督。主要是审查开支凭证是否真实、开支内容是否合理合法、验收票物是否相符。三是对经费支付实施监督。主要审查经费是否符合政府采购制度,是否执行资金集中支付、公务卡刷卡制度。四是对预算外经费实施监督。主要是审查是否对其实行了财务归口,统一管理;是否按规定组织收入;是否有乱收费、自收自支、截留挪用、设“内外帐”和“小金库”等现象。五是对专项物资实施监督。审查购入物资与发票数量是否一致、购入物资与预算是否一致,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库存物资的保管使用情况,并加强物资的计价核算。

(四)明确监督责权。

通过权责分明的岗位、职能设计,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监督活动中的权限职责、任务范围,实行问责制,明确过错责任和处罚手段或措施,从而理顺监督关系,解决财务管理不作为或不规范,起到制度管人的效果,防止监督主体不明、政出多门、互相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一要从体制上强化审计工作,改变以往审计工作由财务部门一身兼管的做法,保证财务监督的效力。二要合理定位审计监督人员的隶属关系,为审计监督人员大胆、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三要权责分明,严格落实全程财务监督制度。在单位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财务监督检查工作的严肃性。

(五)改善监督方法。

一是贯彻落实全过程财务监督制度。(1)在分配经费活动之前,监督预算安排是否围绕本年度的中心任务,各项经费在宏观上是否进入主渠道,安排的各项支出是否合理等。(2)在经费使用过程中,监督经费流向、调整和开支,检查其详细的开支计划,保证开支计划与实际需要、开支内容与开支计划的一致性,经费开支审批手续的完备性,及时纠正军费运行的偏差,弥补财务管理上的漏洞。(3)适时跟踪、问效经费的支出,防止军费在资金转化为物和物资用到部队建设事业过程中发生价值损耗,以保证军事和经济效益。二是贯彻落实全系统财务监督制度。(1)重点监督与全面监督相结合。在人力有限、法规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对主要方向、关键环节的监督,对资金安全管理、落实规章制度和执行财经法纪情况等实现重点监督,同时力求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监督的空隙,杜绝腐败滋生的温床。(2)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一方面财务监督人员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关口”作用,促进财务法规、制度正确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调动其他部门进行多环节、多渠道监督,争取形成经费使用中的组织监督、制度监督、领导监督、财务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网络,增强监督的力度,逐步走财务内部监督主导下内察与外监紧密结合的财务监督之路,防止经费使用中的“暗箱操作”。(3)“硬性监督”与柔性沟通相结合。军队领导的主观意识直接决定了财务监督工作落实的效果,因此财务监督部门应平时多强化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在经费管理监督过程中及时和事业部门、后勤部门进行相关情况的沟通,既保证经费的合理需求,又对经费的开支计划以及物资的使用情况履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对情况核查不一致的进行了解原因并协调解决。

(六)健全奖惩机制。

第一,监督结果评定制度化。建立财务公示制度,提供财务管理情况和财务分析,根据各单位各部门的不同条件采用一定的量化处理方法对单位和部门实行有效监督。第二,监督结果处置法制化。根据财务监督的结果和军队领导问责制的原则,进行惩处错弊、鼓励先进或整改促进,一方面对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预算、实现预算目标和军事经济效益的单位主管领导和责任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另一方面对决策失误、违法乱纪行为追究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加大对财务负责人、财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有效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的刚性约束。

(七)完善法规建设。

应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监督法规保障体系,完善军队财务基本法规,细化与之配套的财务监督法规和补充规定,使财务监督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究,提高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一要完善财务监督的专项立法。根据我军特点制定一部权威的军队财务监督法规,明确界定财务监督的一切程序,如财务监督的职责、内容和范围以及监督程序、方法和奖惩措施等界定清楚权力与责任、上级与下级管理权限等重大问题,使财务监督工作有法可依。二是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在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健全对监督检查的再监督的同时,应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大惩处力度,把处理违纪事件与处理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与追究经济和刑事责任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对违反财经法规制度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犯罪的风险和成本,发挥监督法规的震慑力。

三、小结

军队财务监督是军事经济宏观调控的有力保障,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费开支日益复杂,开展行之有效的财务监督工作显得更迫切、更重要。必须不断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将财务监督全面落实,贯穿到军事经济的全过程中去。

(作者:中国人民91962部队助理会计师)

注释:

顾晶,李卓.加强军队财务监督的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7):56-57.

姚维群.关于建立军队财务监督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军事经济研究,2005(10):70-73.

杨红.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问题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16):368.

胡俊波,高进胜.进一步加强军队财务监督管见.军事经济研究,2009(1):63-65.

胡玢言.关于强化军队财务监督体制的探讨.财经界,2012(8):220.

靳浩洲,秦研.完善我军财务监督制度的几点浅见.国防经济,2011(11):39.

田景玉,张凤泉,田新民.加强军队财务监督的思路浅析.当代经济,2009(3):153.

财务监督的方法篇7

一、内部监督检查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实践、“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优化财务服务、促进科学理财、提高财务部分履本能机能力、坚持财务部分优越形象为重点,依照依法监督、注重预防和标准治理的准则及反腐倡廉十个全掩盖的要求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促进局属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恪守国家司法准则、标准内部治理、推进廉政建设,为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供应财力保证。

二、内部监督检查的首要内容

依据财务部《财务部分内部监督检查方法》规则,我县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首要内容分为4类,详细如下:

(一)预算编制、执行及收入治理类

预算编制、执行及收入治理类首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等治理状况;国库集中收付、财务和预算单位账户治理、国库现金治理、县政府收购监督治理、国债和当地县政府债券刊行与兑付治理状况等;县政府非税收入治理、财务单子治理状况等。

(二)专项资金治理类

专项资金治理类首要包括:各项财务专项资金(含县政府基金)治理状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财政治理状况;外国县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借款和赠款治理状况;融通资金治理状况等。

(三)内部治理类

内部治理类首要包括:局属各单位的预算、资产和财政治理状况;局属各单位内部节制准则坚持与执行状况;审计机关、上级财务部分等监督检查的内部监督检查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状况等。

(四)其他事项

其他事项包括:上级交办的其他监督检查事项和局属各单位其他需求监督检查的事项等。

三、内部监督检查的组织指导

(一)成立县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小组

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才气任组长,执行首要指导负责制。分担财务监督工作的副局长杨雄伟任副组长,其他分担指导为成员。

(二)指导小组下设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

办公室设财务监督检查局,财务监督检查局局长向光照任办公室主任,监督检查局王琴、人教股张玮玲、预算股罗颖莉、局办公室张长信任副主任。

办公室详细负责内部监督检查组织施行、责任追查、规律执行及综合报道等工作。

(三)坚持县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专题大会准则和内部监督检查联络员准则

县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专题大会由局长或分担监督检查工作的副局长掌管,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参与,通报内部监督检查状况,研讨内部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和问题整改等相关问题。

局属各单位该当设立专职内部监督检查联络员,协助和共同财务监督机构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专职内部监督检查联络员报监督检查局、人教股、办公室立案。

四、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案施行

(一)内部监督检查方案

县财务局内部日常监督检查纳入局属各单位的年度工作方案,由局属各单位对其本能机能范围以内的各项财务治理活动施行及时、动态监督,包括事前审核、及时监控、现场核对、跟踪问效及专项检查等。局属各单位的年度工作方案抄送监督检查局立案。

县财务局内部重点监督检查方案由监督检查局提出,以政策法律执行、财务财政治理为首要检查内容,重点检查数不低于局属有预算治理本能机能单位的30%,于每年3月底前报经局长同意后组织开展。

(二)内部监督检查人员

县财务局内部日常监督检查以局属各单位人员为主。

县财务局内部重点监督检查人员以监督检查局人员为主。需要时,报经局长或分担监督检查工作的副局长同意,可以抽调局属各单位人员参加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在对局属各单位施行内部重点监督检查时,依据需求,可以聘用专门机构或许具有专门常识的人员协助检查人员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能够影响公平检查的人员应予逃避,参与内部重点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必需毋忝厥职、依法监督、清廉自律、保存机密,做到公平、客观、标准、高效。

(三)内部监督检查的施行

县财务局内部监督检查依照内部日常监督检查和内部重点监督检查并行的方法开展。

县财务局内部日常监督检查以局属各单位为主自行开展,由局属各相关单位负责自我监督检查与整改落实,纳入局属各单位年度工作总结申报及述职审核,抄送监督检查局立案。

县财务监督检查局负责执行内部重点监督检查和上级部分及局指导交办的监督检查事项,实行第三方监督检查职责,向局长提交书面检查申报,构成内部监督检查结论,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

财务监督的方法篇8

一、地方财政监督的难点和问题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我国的财政监督总体上得到了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我国的财政监督制度仍然不够健全,规范的财政自主监督体系还不完善,使得现行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工作方式和监督手段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的需要。

(一)财政监督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在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的过程中,发挥好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已成当务之急。但是,目前,地方财政监督检查职能转变,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公共财政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财政监督还存在着“缺位”现象,基层财务监督薄弱,财务制度约束力不强,财务管理不严格的问题仍然存在。从监督内容上看,对公共收入的检查多,对公共支出监督少;对财政分配的最终结果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跟踪问效少;从监督的方式上看,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从监督环节上看,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这就导致很多财政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从而造成财政管理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

(二)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一是在工作中议“收”的多,谈监督的少。现在议财政多是从“收”的角度做文章,如何扩展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如何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可用财力,如何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建设项目等等。在“用”的要求上监督少、问效少、追责少。二是存在重拨付,轻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决策层决定拨付,财政部门执行划拨是常规财政资金运转程序,由于有的专项资金使用周期长,跟踪监督环节较为薄弱,项目决算审计、检查成为事后监督,耽误了及时纠错的最佳时机,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重查错,轻绩效。把财政监督仅限于查错纠弊,监督视角没有得到拓展。一些地方乡镇领导主要精力都用在乡镇经济发展和资金筹集上,资金监管意识不够强,精细管理还做得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监管”、“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管”、“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弱化许多地方乡镇没有完善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模式各异,没有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有的乡镇领导仅仅把财政所当成乡镇政府收支的“钱袋子”,乡镇对财务收支凭据审批、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资金的监督管理等环节缺乏相应制度,资金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少数管理人员法制观念不强,财务收支活动没有严格遵守国家财务规章制度。

(四)内部监督效率不高财政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二者相比较而言,财政的内部监督显得极为薄弱,财政对自身的监督力度还远远达不到管理的要求,财政监督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给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和预算的执行留下了漏洞和隐患。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内部管理松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财政部门腐败现象的蔓延与财政监督尤其是内部监督不健全、不完善、缺乏约束机制等有着直接关系。一是缺乏常规监督指标考核。财政工作中重在业务管理考核,缺乏监督考核指标,尤其是缺乏日常财政工作监督考核细则和要求。二是纵向的财政监督需要加强。财政监督要走向常态化,业务自我监督是必要的。但从财政监督效果看,自上而下的业务监督更显得重要和必须。三是财政执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经领域内违纪问题仍然存在,滋生“小金库”的土壤还未彻底铲除,可能还存在着财会人员做假行为。四是地方财政监督环节缺乏有效的机制,乡镇财政资金在使用上随意性较大,预算和实际支出形成“两张皮”现象,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财务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监督化存在漏洞,在制度设计上,财政监督部门没有直接处分权,所以面临检查容易、处罚艰难的窘境,这在乡镇一级表现得更为明显,监督执法陷入屡查屡犯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财政监督效能的发挥。

(五)资金监管乏力,制约了资金效益的发挥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很难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其一,少数惠农补贴资金没有纳入财政所专户管理,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无权过问,由县级主管部门直接发放给农户。其二,乡镇财政受制于乡镇政府,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转移用途、截留挪用现象,乡镇财政“看得见,管不着”,致使乡镇财政监督弱化,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对涉农资金违纪违规问题缺乏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管理和监督的威慑力不大。其三,对非财政渠道下达的涉农资金监管难。不少涉农补助资金分属民政、林业、农业、教育、计生等多个部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乡镇财政对这些资金监管乏力。其四,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监督职责的范围和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区,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还没有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的要求。

二、原因剖析

(一)责任落不实、制度不健全,横向协调机制不畅一是业务监督缺失。财政监督概念教条化,排除在业务之外,该全程监督的敏感地缺乏有效监督;二是上下联动不够协调。财政资金运行是个上下衔接的链条,从财政资金收入的筹集、财政资金的配置到财政资金的使用的各个重点环节都应设置可上下监督的指标,使上下监督全程可连续、可操作;三是责任不明。财政监督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的行政执法工作,该由那一些负责,哪些人负主要责任必须明确。从现行运作体制看,还无法实现财政部门全口径管理,从上至下的资金各渠道运行,并由相对应的各部门管理,无法统一标准,不单是一个财政部门的内部需要加强监督的问题。财政监督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一方面是各业务机构在履行相应监督职责时,专职监督机构在整个监督工作中的牵头和协调作用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与审计、纪检监察、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

(二)社会监督互动不足一是人大财政监督缺乏应有直属机构和队伍。通过人大监督渠道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应建立隶属于人大的审计机构,代表人大监督财政运作,增强财政监督的有效性。二是其他机构监督合力未形成。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机关的参政监督,监察机关的执纪监督、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与财政业务监督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应进行类似联席会议的形式,把各方面的监督要求和建议融入到财政工作实际中去,体现出监督的连续性、有效性,形成方方面面的合力和效力。三是群众监督还比较困难。由于财政信息披露原因,社会公众的监督还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群众依法进行财政监督的意识。

(三)上级财政对基层财政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跟踪管理不到位一是对发现的问题没有督促落实整改或督促力度不够,整改效果不够明显。二是在严肃财经纪律、打击违规违纪行为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较为宽松,导致财政监督权威性不高。如,惠农补贴资金基础数据存在信息审核不严、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甚至存在虚报冒领和“二次分配”的现象。其次是除上级“高压线”的项目资金外,乡镇财政一般未安排项目配套资金和前期费用,或多或少存在转移用途、挤占挪用等雁过拔毛现象。

(四)基层财政监督人员少,水平低,新生力量不足由于乡镇财政所的人员、业务由县局管理,而编制、工作、考核由乡镇管理,每个所一般只有3至5个编制,业务量大,人员少,而且人员基本都是八十年代初建立乡镇财政所时招聘进入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很少,素质较低,理论基础薄弱,难以适应业务流程规范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乡镇财政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对策与建议我国新农村建设已进入重要时期,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如何把握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更新监督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财政监督理念,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健全监督工作的长效机制。财政监督体现在方方面面,仅靠财政监督专职机构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各业务职能机构也应落实监督职责,财政监督机构和业务职能机构之间,是共同的监督关系,必须加强沟通协调,统一组织,达成监督的互补性,把监督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监督”。要克服为检查而检查、为应付监督而监督的小地域思维,建立纵观大局、服务大局、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财政监督格局。紧紧围绕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这个中心,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突出监管特色,有重点地开展各项监督检查。

(二)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监督手段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以制度规范财政执法行为,用制度来管人,努力完善财政管理机制,细化管理办法,堵塞漏洞。二是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规范工作方法及手段,建立健全责任制,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财政监督业务考核指标,并纳入整个财政系统的效能评价体系,定期检查、考核评比,切实推进财政监督的全面开展。三是坚持查处违法违纪事项与有关责任人相结合,增强财政监督的震慑力,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从根本上触动违法违纪责任人的切身利益,促进遵纪守法意识的提高。四是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乡镇财政管理新模式。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以规范收支行为为重点,明确规范乡镇财政支出顺序和行为,确保乡镇重点支出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在不改变预算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对乡镇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以促使乡镇的财政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核算权和监督管理权相分离,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创新监管机制,促进监督制约一是要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应从重事后、突击性监督转变为全过程、日常性监督,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将监督关口前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调节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二是要理顺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对各级各部门审计、监督、检查、稽核、督促建议和意见等结论性的建议和意见,应通过联席会、通报等形式进行相互沟通、协调、督办,认真落实工作成果,取得综合监督实效,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建立财政监督成果与预算管理挂钓,将监督结果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四是完善财政监督机构与预算管理机构共同实施监督的责任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五是实施财政监督的“阳光工程”,方便群众监督。要定期和不定期披露公共财政信息,特别是惠民政策的预算、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政务公开方式进行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阳光理财、民主监督。

财务监督的方法篇9

一、财政监督的重要性

1.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先决条件

长期以来,有的地方存在着“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预算编制随意性大,追加预算频繁;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效益低下,财政职能发挥有限。财政监督检查作为财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财政管理水平偏低的状况很大程度上也是财政监督检查质量弱化的结果。在大力推进财政改革的同时,迫切需要同步加大对预算编制、执行、收入征管、财务信息等方面监管,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对财政管理的延伸、强化和督导功能,以硬化预算约束,规范分配行为,巩固财政改革效果,可以说,财政各顶改革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依赖于财政监督职能。

2.财政监督完善了经济监督体系

为保证地方财政体系的稳固与安全,客观上要求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提高财政监督检查质量,严肃查处各种财政违规担保、借贷和乱投资行为,堵塞各种资金管理漏洞,以充分发挥预警作用,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它是继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社会中介监督之后必不可少,从而组成了经济监督体系,为社会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3.财政监督是规范财政管理的重要保证

财政监督不仅包括对外监督,而且包括对内监督即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它包括上级财政机关对下级财政机关财政分配行为及其管理活动的监督和财政监督机构对本级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财政分配行为及其管理活动的监督。因此,加强财政监督,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的重要手段,是规范财政内部运行管理的重要保证。

4.财政监督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处在完善阶段、社会处在转轨时期,经济领域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通过财政监督,对财政分配活动过程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监督与检查,可以促进财政领域的各种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将财政行为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创建“阳光财政”,保证公共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实现财政“为民当家,为民理财”的最终目标。同时,通过强化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有利于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教育,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二、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经济活动的专业监督,实践证明具有其他监督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财政监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手段及法制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矛盾,面临一些困难。

1.财政监督法制建设较为滞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财政监督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也必须有法可依,做到依法行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颁布和完善了《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注册师会计法》等财政法律、法规,使财政运行中一些重大领域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立法滞后的局面仍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法律、法规对财政部门履行监督职能的规定不完整、不成体系。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和权威性的专门法律,明确对财政监督的职责、内容、手段等作出具体的法律或行政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妨碍着财政监督向深领域、全方位发展的进程,在执法上存在着尺度偏松、手段偏软等问题,执行处罚是依据有关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执法没有权威性。

2.财政监督的内容范围存在局限性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是一个具有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统一的监督,其内容涵盖整个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但从现阶段的财政监督情况来看,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其监督职责的范围和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监督重点主要集中在财经领域的某些突出问题,监督内容狭窄且监督方法单一。监督的范围大部分还集中在财政内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以及财政收入质量的监督上,并且存在“四多四少”现象: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财政支出监督多,对财政收入检查较少;对某个单一事项或某个环节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同时,对与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盲区,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已无法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的要求。

3.财政监督和其他经济监督等关系尚未理顺

我国的经济监督部门较多,由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国企稽查、社会中介审计监督等共同构成一个经济监督体系,对经济运行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这些监督部门是根据部门属性确定各自的监督职责,以预算收支、财务收支以及其他经济运行质量作为监督对象。但由于没有从法律、法规上严格规定各自的工作界线,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各自为阵。而且检查结论不一致、不能互相利用,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不仅加重了被监督单位的负担,也使得监督成本提高。同时,财政内部业务部门和财政监督专门机构之间的关系也未理顺。财政监督是财政业务部门与财政监督专职机构的共同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往往认为财政监督是财政专门机构的事,财政业务部门就是负责具体的财政业务,不涉及财政监督。在这种观点认识的支配下,财政监督的源头防线失去作用,财政业务部门往往只把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忽视了日常管理环节中监督职能的发挥,缺乏与财政监督机构的配合沟通。

4.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财政监督部门是财政部门一个二级单位(有的是处科),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人员从财政内设的处、科(股)抽调组成,大多没有进行正规的培训,业务素质与现实财政改革发展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同时,2001年以后,由于连续的机构改革,严格控制了人员的进入,财政监督部门也不例外缺乏“新鲜血液”,基层的县(市)财政尤其明显。

5.财政监督信息网络不健全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财政监督管理,及时反馈监督信息是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基本要求。但服务于财政监督的信息网络不齐全,信息渠道不够顺畅,信息反馈不够及时。从收入环节看,财政与收入征收单位、国库部门尚未实时联网,财政对征收执行情况、收入入库情况难以及时、完整掌握。从支出环节看,财政部门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动态掌握限于拨付阶段,由于尚未形成规范统一的核算网络,资金具体使用情况的信息分散在各个预算单位,难以及时、全面、准确地同步集中反映到财政部门。从财政部门内部看,各管理职能部门与财政监督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机制,财政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传递缺少规范化程序,财政监督部门对预算单位和监督对象的基础资料掌握不全,使得财政监督人员在某些问题上要反复查询,不仅浪费了检查时间,而且增加了检查成本。

三、强化财政监督的对策思考

经济越发展,财政监督越重要。作为财政三大职能之一的财政监督,要在保障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上大有作为,努力创新工作机制,积极转变监督方式;完善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要加大财政监督网络建设,不断提高财政监督干部综合素质。

1.加强财政法规建设,努力实现财政监督法制化、规范化

财政监督要依法监督,因此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是关键。国家应尽快制定《财政监督法》或《财政监督条例》,从法律上确定财政监督检查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明确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是财政部门的综合执法机构。同时,应及时修改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使其相互衔接,互相配套。例如,根据《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亟需修改、完善金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而避免法不配套问题;尽快完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到期的制度、规定,做到及时进行法律修订或废止,为财政监督检查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加快制定与财政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建议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未出台前,地方应根据《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尽快制定《财政监督检查条例》等,便于财政监督检查依法进行。另外,要规范执法行为。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必须按照《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和财政部门对财政监督检查的要求,加强建章立制,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要全面建立立案、授权、调查取证、依法处理、制作法律文书、送达法律文书以及行政复议、听证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对检查程序、检查纪律和处理程序进行严格的规范。在监督机构内部,要实行相关职能的适当分离,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制约机制。要严格按法规对违纪案件进行审核处理,定准违纪问题的性质,找准处罚的依据,确保依据准确、程序到位,所检查监督的结论、处罚件件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要制定严格的监督检查工作纪律,实行集中调账检查方法、检查回避制度和检查责任制度等,强化执法责任,保证监督检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检查监督纪律。

2.进一步拓宽监督领域,在监督检查内容、范围上取得新的突破

财政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监督检查财政收支、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质量,这是没有疑问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职能的转变,财政面临许多新的工作内容和范围需要拓展。当前,各级财政部门要敢于冲“”,深入到财政投入的民生工程领域进行检查监督,检查国家投入的民生资金是否足额用到民生工程上;检查监督政府投标、招标、政府采购工程,查投标、招标是否有虚假形为;要敢于深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检查国家投入的技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有套取、冒领国家补贴资金,财政投入的资金是否发挥预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要敢于打破横线,深入到相关部门,检查监督涉农惠民的价格出台论据和涉民涉企收费情况,为农民增收,农业、企业发展创造宽松外部环境;要把必要的精力放在监督检查社会经济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上来,要通过实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监督,确保社会经济信息、企业会计信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

3.转变监督方式方法,确保财政检查监督实效

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监督机制,事前监督主要是完善对预算编制的监督,要检查预算支出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事业计划、人员编制和开支标准以及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对专项资金使用要提前介入、提前控制等;事中监督主要是完善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具体内容:一是监督拨款单位按年度预算和拨款计划以及生产建设的进度,及时把预算资金拨给用款单位;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预算支出款项的申报、拨付手续,加强事前审查,防止套取、冒领、虚报等各种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从严把好资金支出关,防止财政资金流失;三是监督用款单位专款专用,厉行节约,讲求效益;事后监督主要是完善对预算支出决算的监督,这是把好预算支出监督的最后一道关。要加强资金使用后的绩效监督,防止重建轻管思想,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跟踪监督,检查资金拨付使用中途是否改变用途,资金使用是否发挥预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分析,把资金使用结果反馈给资金安排的单位,逐步推行资金使用绩效与资金分配相挂钩。

4.妥善处理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实现监督服务协调统一

(1)处理好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之间的关系。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社会中介机构监督等各监督机构要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加强协作和沟通,切实维护财政法纪的严肃性。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同时也要相互制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工作上形成合力,建立和健全完整的经济监督体系。

(2)理顺财政监督专门机构与财政业务部门的关系,建立起财政内部监督与再监督机制。财政监督专职机构和财政业务部门都是财政运转流转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两者的紧密配合是确保财政活动运行平稳、安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服从于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另一方面,财政监督专职机构工作的开展以其他业务部门的业务工作为基础,而财政监督专职机构的监督又是其他业务部门有效开展业务工作的保障措施和管理补充手段之一。

(3)处理好与被监督对象的关系。财政机关要做好财政监督的宣传工作,让被监督对象充分认识到,财政监督职能与分配职能同时存在,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分配的始终,有财政分配就必须有财政监督,它是政府监督的有效手段之一,从而使监督对象理解财政监督,服从财政监督,支持财政监督。

5.加强财政监督网络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互用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多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财政监督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全方位、宽视野的电子信息网络。

(1)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对监督客体相关活动运行状况信息的全面、及时采集为目标,调整和完善财政监督管理、检查运行机制和考核体系。

(2)建立信息归纳分析系统。以不断提高监督管理、重点检查、专项检查活动的科学规划能力和对所采集信息的归纳、分析水平为目标,保证对监督客体相关活动运行状况信息的科学使用。通过建立财政监督信息反馈系统,实现对其他业务系统运行的实时控制,及时反映财政运行过程中的倾向性、方向性情况,将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等通过业务管理系统与决策部门取得联系;通过建立财政资金支出效益评估和监控体系,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

(3)建立信息传递系统。以迅速、畅通的信息传送渠道为目标,建立以财政监督机构为主、各业务机构为辅的监督检查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各业务机构联系范围广、关系直接的长处,形成制度规范、措施严密的监督管理网络。加强与审计监督、税务监督之间的联系,实行联系会议制度,实现监督信息资源共享。

6.严格执法,加大惩处力度

当前,使用国家资金出现违法、违纪现象,有的甚至屡查屡犯、屡禁不止,这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查处不深、处理偏轻有着关联。这反映了经济执法体系的执法力度不够、处理偏轻、处罚不力,特别是对违法违纪责任人员的处理力度不够,这种状况的存在势必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后果。财政监督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威慑作用和教育作用,进一步加大执纪执法刚性,要与纪检监察及司法部门建立起正常的案件移送联系制度,把处理事与处罚相关责任人紧密结合起来,该罚款的罚款,该移送司法机关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促进全社会遵纪守法意识的提高。

财务监督的方法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度不够,造成国有资产的侵蚀流失现象严重,入不敷出、财政赤字、财务账目混乱等问题日趋凸显,具体表现为:

(一)监督审核程序不完善,监督力度薄弱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行政或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资产都来自于国家,依靠国家财政部门或社会捐助的款项完善自我建设和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这种公有财产的重视度不够,管理不善,办公用品丢失浪费现象严重,缺乏严格的审核程序来规范约束财务管理工作。相关的监督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抱着“反正是公有财产,谁拿了就拿了,何必得罪人”的心态,对此类问题视而不见,这种纵容造成了账实不符、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助长了投机取巧者的侥幸心理,形成了“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的不良风气。

(二)监督部门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滑坡

在事业单位里不乏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空降”财务监督人员,他们无法胜任财务监督的专业性工作,即使出现问题也很容易被他人蒙混过关。此外,也有部分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与财务管理人员串通一气,通过采购、投资环节和各种虚造、偷换报销票据私自窃取事业单位的资产,损公肥私,直接造成大量的现金流失。

(三)事业单位内、外部财务监督部门执法不严

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部门往往出于维护单位名誉利益的考虑,对账外资产、资产评估不实、变相隐瞒截留收入、大型采购与基建项目暗箱操作、私设“小金库”等现象隐瞒不报,甚至帮助本单位制造假账蒙混过上级或外部财务监督部门的审批检查。而外部财务监督管理部门对于事业单位、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不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不能严格依照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惩罚措施,这对那些窃取国有资产的违法分子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法起到监督部门应有的财务警察的作用。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对策

面对以上多种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甚为必要,要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严守每一道账目关,从单位领导至财务人员都要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切实发挥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对此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完善财务监督审核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要形成一个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明确监督工作由谁来负责,由谁来实施,责任到人,从监督部门的领导到每一种具体详细的工作都建立起严格的程序机制。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规范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坚决杜绝重复报账,确保支出合理真实,凭证有效,收入足额及时入账核算,严禁私设“小金库”或转移资金。同时,还要强化国有资产内部监督机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国有资产使用、处置及其他情况进行内部监管上,定期或不定期地清查盘点结合使用,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另外,同时加强社会、媒体大众等外部监督力量,双管齐下,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变质。

在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下,还要加大监督力度,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对国有资产的账目管理的重视,杜绝“事不关己”危险心态,从账目收支、工程建设、材料采购、公费报销等多个重点环节入手,提高定期监督审查频率,务必保证每次检查的质量,以期彻底肃清事业单位的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要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从管理层源头入手,提高事业单位单位负责人依法理财观念,树立诚信理念。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强化再教育,实施对各部门不定期抽查评比,奖优罚过,把责任明确到直接责任人和领导,提高其责任意识。提高财会人员的进入门槛,对“入行”的财会人员都要有严格的学历、资历从业资格等方面的要求,并定期进行专业的绩效考核,进行职位调整或辞退。

各级财政部门要对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同时深入贯彻财经法规和思想道德教育,使财会人员在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以及财经法规的同时,增强依法理财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为个人利益所驱动。同时建立制度约束机制,形成“奖优罚劣”的工作氛围,促使事业单位领导更加重视和加强财务监督工作,带头遵守财经法规。

另外,事业单位也要加强在职员工的全民财务知识的教育,促进大家自觉接受财务监督,支持财务监督人员的工作,共同维护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坚持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杜绝弄虚作假、乱收滥支、损失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三)健全财务法规制度,加大内、外部监督部门的执法力度

健全的财务法规制度是有效进行财务监督工作的基础。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要针对目前财经法规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修改,健全财务监督法规,对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做出明确的规定,促使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把事业单位纳入其监督的视野,并有计划地安排实施,促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搞好财务监督。

为了达到促进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依法理财,实现财务收支行为的规范化的目的,要加大执法力度,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效果。一方面要严格惩处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相关责任人,严格执法,决不纵容姑息。另一方面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事业单位必须在审计机关、财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包括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跟踪督查下认真进行纠正和整改,同时有针对性地研究采取改进和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并且要狠抓落实,坚决杜绝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的情况,最终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监管等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要从多方面着手,包括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专业能力和法律素养的培训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清盘、审核的进一步加强和审计、财政等监督部门对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的加大,通过国家审计机关、财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及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这四个方面构成协调有效地监督体系,利用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机制规范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行为,促进改进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孔巧.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