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十篇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十篇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8:39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篇1

关键词:转化医学;中医学;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1-0099-02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作为当今世界医学研究的新潮流,是从1992年美国《Science》上首先出现B-to-B的概念后,在1996年英国《Lancet》上正式提出translationalmedicine这一名词的。由于其理念符合当前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研究思路,迅速激起了医学界的共鸣,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转化医学时代到来之际,尽快融入到其中,对中医学未来的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但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点,这就决定了制定适用中医学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的转化医学研究思路至关重要。

1转化医学的基本概念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或称医学的转化科学(translationalscienceinmedicine)是2003年由美国ea.Zerhouni在Science上发表的niH路线图计划中提出并确定的[1]。niH将转化医学定义为:在实验室体外发现和动物体内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人体试验,强化临床研究,验证其效果及安全性,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转化医学就是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连续反复,不断完善的过程。

2转化医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转化医学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分工越来越细,对从事基础医学研究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基础研究渐渐与临床工作分离,导致两者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因此客观上也迫切需要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其进一步健康发展。

而且,当前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但由于临床医生知识的局限性,对于基础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并不了解,所以很难深入到分子、细胞及基因水平深层次地认识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致使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效率大大受到限制。同时基础研究、药物开发与临床工作之间缺乏快速转化的有效机制,使得这种固有的屏障更加阻碍了研究成果转化的速度。因此,通过多学科优势互补、联合攻关,推动医学进一步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转化医学正是顺应了国际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才迅速发展起来。可以预见,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必将引领世界医学开创新纪元。

3转化医学的研究内容

转化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研究模式,是由包括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众多领域参与并共同组成的团队,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针对临床中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并通过往复式的交互沟通,迅速获得可以用于临床的新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加快医学研究成果转化的效率和速度。

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1充分体现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中医学是我国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发展之始就体现了转化医学的基本理念,即从临床到基础理论再到临床的发展过程,但是由于其与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中医学中建立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必须在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针对证候的辨证分类、治则治法、方药运用、证候传变、疗效评价等关键环节,从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广泛吸收和应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合理运用现代科技研究成果,开展不同层面的症候发生、发展、分类、治法方药和疗效评价相关联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并给予其脏腑和四诊信息定位等的中医内涵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

4.2在中医学中全方位推进转化医学体系建设转化医学的兴起和发展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其建设将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加快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中医学走上国际医学之林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所以全面推进中医学中转化医学体系建设将开创中医药辉煌发展的新纪元。

首先,应该重视中医界转化医学人才培养。当前中医药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整体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知识结构也比较单一,学科渗透和交叉能力欠缺,对国际医学进展和前沿动态信息了解迟缓,创新动力不足,因此在中医教育,特别是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扎实又具有良好的现代医学研究知识和技能的中医复合型人才,是决定转化医学在中医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

其次,必须从顶层设计和制定中医学转化医学研究体制。中医学转化医学研究的过程涉及诸多学科、众多部门,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工作、新药研发、市场营销、患者需求及其他多个边缘学科,目前各个环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只有在顶层及政府部门设计和制定行之有效的体制,才能将各部门、各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研究团队,从而为建立体现中医学特色的转化医

学体系奠定基础,仅靠一般的研究和医疗机构是无法完成的。

最后,还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医学发展的转化医学运行机制。中医学积极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紧跟国际医学发展的潮流,将促进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但中医与西医存在诸多不同,其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独立的理论体系,所以必须探索适合中医学发展的转化医学运行机制,比如虽然中医学具有先进的防治疾病的理念,但其技术手段仍比较落后,存在严重的创新不足,在基础研究方面还很难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中医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尚不完善,因此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困难还很多。所以,转化医学的兴起对中医学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以临床为基础的中医药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为中医药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5讨论与展望

目前,国内转化医学整体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全国各地也逐渐建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召开转化医学高峰论坛,传播其方法和理念,而且其已经被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了《健康中国2020》科技支撑战略,加强了政策的导向作用,在转化医学研究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应该认识到,我国的转化医学研究水平与国外比较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中医学的转化医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以后的中医学研究中重视转化医学研究模式的应用和体现,加快中医转化医学体系建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1]Zerhounie.theniHRoadmap[J].Science,2003,302:63-72.

[2]蔡红兵,杨明会,孙学刚,等.中医中药应尽快纳入转化医学的轨道[J].新中医,2011,5(43):8-9.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篇2

关键词:信息化;医学课程;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越来越受到各地中职院校和教师的重视。然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尽管许多院校拥有了比较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但在如何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消除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围绕这一问题,我校开展了医学课程信息化的应用研究,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相结合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用方法。

1医学信息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指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构建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1]。课程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活动的核心,应当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的重点。

2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方法与应用

2.1整合在新的教学资源体系当中,教师进入到信息化教学门户网站,按照指导路线,可以将课程标准、网络资源、教材、文献资料,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组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学生进入信息化门户网站,按照指导路线和信息资源学习向导,可以有针对性的将各种网络资源的学习与教材学习结合到一起,借鉴前人的学习成果,开展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预习和复习。新的教学资源体系与传统的教材体系相配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消除了网络学习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本保证。

2.2配合

2.2.1与教学组织相关的制度信息化教学管理与规范的建立,解决了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统一组织困难的问题,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和应用的整体推进,协调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之间的矛盾,保证了教学改革积极稳妥的推进[2]。

2.2.2建立师生信息素养培训制度此类制度旨在提高师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我们实施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统一标准,分别培训老师与学生,统一应用信息资源学习向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外研究等,帮助学生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2.2.3与教学组织相关的制度这类制度主要提出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要求。比如,我们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定时间、定内容、定教案。①定时间:即在每堂课的45min里,教师讲授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5min,剩余的10min用于师生的课堂互动,互动方式可以采用基于信息资源的师生问答、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②定内容:组织教学专家对10门试点课程的课程标准逐一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明确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方式和范围。③定教案:组织教师设计信息化教学教案,新教案中包括讲授与指导内容、信息技术运用设计、互动内容设计和课时分配四个栏目。要求教师从这四个方面选取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体现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思路、方法和组织。

2.3融合所谓融合,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环节的融合,解决医学课程中哪些教学环节应当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问题,这也是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难点。我们认为,实现融合应当在教学环节上推行四进。

2.3.1进备课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采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用信息技术来设计课堂教学,把多学科相关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在预习时,自学网络资源中的内容,分组提出问题,为课堂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3.2进课堂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讲授的内容比例不低于90%,增加基于网络资源的多学科交叉专题讨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小组协作等互动教学。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3.3进辅导要求师生通过网络互动窗口,实现多种形式的网络交流,加大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交流中找出缺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3.4进考核要求在课程考核中采用基于网络课程和课件的解剖学实验考核、医学名词网上答题等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锻炼批判性的思维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为实现"四进",我们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三类课程中删选10门课程进行试点,探索各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外科学"水电解质失衡"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课程之间的易链接性,在课前准备中将教材和相关的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外科学等网络资源整合成新的教案,授课中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演示,开展小组讨论,课后利用网络互动平台进一步学习。学生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加强对电解质失衡机理的全面掌握,利用交流窗口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进行交流,利用网络题库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测,使"水电解质失衡"这一难点的学习更加容易,印象更加深刻,各学科相关知识点也实现了有机的联系。

通过探索,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环节的融合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目前,基础医学课程主要采取了网络教室教学、以计算机网络超媒体授课,虚拟教学、小组协作、基于网络的研讨式教学等模式,体现了创新性研究、医学知识构建等基础医学的特色;临床医学课程主要以基于网络资源的自学、计算机网络超媒体教学、病例教学、小组写作、信息化环境中的pBL教学等模式为主,体现了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教学的特色;护理学课程主要采用了以信息化环境中的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自主学习、讨论式教学、情境互动教学等模式,体现了此类课程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方面的要求;这些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发展了理论界关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为医学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参考,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意义[3]。

3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法的效果

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在3个年级的1500多名中专生的教学中实施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师反馈来看,91%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观念有了明显更新,教学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教学模式正在从"灌"知识向"导"学习转变;1名教师获得信息化授课法竞赛二等奖。从学生反馈来看,90%的学生感到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有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师生交流更加密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得到了较多锻炼;2011、2012、2013三届毕业生采用国家执业护士考试模拟题目进行测试,在分析问题能力和临床思维的综合性试题上,学生的平均分每年提高11.5%;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扩大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面,不断用信息技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医用化学教学

教育领域各学科的教育方式都要针对社会发展来做出相应改革,而现今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或者职业教育的教学中也必然要结合多媒体技术,这种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深入到教育的各项改革中,逐渐形成了以网络通讯为指导,全方位,多层次的交互式教育模式。近年来,基于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医用化学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由以前的“粉笔 黑板”模式转变为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的活动。

笔者现对医用化学教学的特点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医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1 医用化学教学的特点

医用化学是医护专业学生(护理、影像、检验、助产等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基础课。每年大约有上千名学生学习该课程,涉及面比较广泛。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化学以及医学的关系,以及将化学在医学中的深入应用,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现代化学学科本身的一种关注度,以及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业务素质,以及学科范围内的创新能力,以期通过此学科为医学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且为将来的医务实践能力奠定学理基础。因此,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用化学教学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如教学模式的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由于受限于学生本身不同的专业背景以及不同层次的业务能力,本课程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全部课程的学习,对整体的知识脉络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同时对思维方法以及研究策略能力上有所提升,这一点成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多数高职院校的医用化学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集体授课制,教师在该学期课程授课之前,制定惯有的教学计划,融入该课程预期达到的教学目的,但是这种知识以及信息的传达只是单线性的,而没有结合学生的多元的知识背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造成学生被动地吸收。由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学时数少、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等较多的弊端,教学内容缺乏与医学知识的衔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专业特色脱节,理论讲述与实践锻炼脱节。

因此,当前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讲新兴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技术引入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新思维。

2 多媒体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 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受限于医用化学的学科特点,即该学科知识之间相对独立,没有一个体系化的架构,而是单独成块的知识内容,另外,该学科虽然立足于现代化学与医学的关系,但是以传统医学背景的思维考量下,还是与医学本身的关系不大,另外因其本身的化学基底,而使其与生活常识联系不强,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长久维持,因此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多元的将课程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相联系,会使学生产生知识就在身边的切实感受。

2.2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做到知识的传达与交流。因此知识传达的效果包括速度效果也成为考量教学任务是否实现的重要因素。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本身能够容纳更多的信息内容,也能以直观的角度使学生接受这些信息内容,不仅在知识的传递上加速这个过程,也能够对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上得到提升。

2.3 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愉快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点要通过课堂的教学中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就必须有不同于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的一些新兴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本身能够通过详实的案例,丰富的素材,以鲜活、直观的展示来为学生预设知识场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化学知识在医学中以及生活的使用,这种导向性会潜移默化到对于知识的接受过程中,会创造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便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对于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中,不仅是提升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也能在使学生的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内化于心。

2.4 深入浅出析理,便于学生理解 知识的传递不在于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反之,将深奥的知识以浅显的方式传递出来,才是教学的较高境界。医用化学的课程教育中包含了对于实验的应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实现现象能够帮助知识的深化,结论的归纳。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单向的实验操作,甚至有部分学校中并没有实践实验流程,而是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这种教师的语言描述及黑板图示,此类问题普遍存在于本课程的教学当中。

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化学课的演示实验,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以往一些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可以把金属钠与水反应这一演示实验中的烧杯进行投影,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金属钠在水面上迅速游动,融化成光亮的小球,而且还可以听到嘶嘶的响声。这说明在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后,随着实验现象被一一放大,所有学生都看得一清二楚,从而达到用常规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故能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摄像、放像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同时也不失实验的真实性。如要演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实验,当学生看到甲烷和氯气在几小时的光照后才开始有明显的现象,不仅对实验结论信服,也体会到有机反应很缓慢地发生的特点,增强了对实验观察的有效性,便于学生理解。

3 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多媒体应用与课堂教学 虽然本文强调了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并非将多媒体技术成为课程的主导,而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定位,作为教学的补充。因此,在多媒体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比例上要有所把握。这种应用要经过细致的设计,不仅在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哈药将传统的课堂流程较好的融入其中,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设计等等这些过程都是必要的信息传达方式。而具体到课件制作上,也要针对课程知识的性质,不能一味求美观,求新颖,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一个固有结构域内涵,形式上的东西必然要附着于实质的知识,例如课件小动画的应用,适量的动画能够产生鲜活的印象,但是过多的动画却变优点为缺点,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内涵的知识本身转向形式的动画上,新奇感本身成为不了知识,而是要用新奇感去导入知识接受的初期过程。

3.2 多媒体应用与化学实验 化学医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实现对研究对象的认识目的,能证明客观物质的必然性。在化学教学中,绝不能放弃化学学科的特点,将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化学实验放下不管而简单地搞多媒体教学。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形象直观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3.3 多媒体应用与板书 板书,是教师用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媒介,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以来都是强化对板书的应用的,它以其本身的优势,即清晰展示知识体系,形式简单,内容精炼等成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甚至有人将板书成为微型教科书。但是笔者认为若是在教学实践中只是单纯考虑板书的展示性,或者相反的角度,教师不考虑板书,或者在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过程中,只是将传统板书原样变为多媒体课件,那么这是一堂不完美的课。结合化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板书要不仅仅在于展示,还要注重结合化学知识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要注意板书能否通过全面性的只是体系在学生挠头中形成一个整体性概念,而不是仅限于零散的,不完整的,单独成块的知识单元。

3.4 多媒体应用与教师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多媒体技术的引领下,以及需要转变未来的一个教学方向:即多媒体教学时必然趋势。因此,从对化学教师的要求来说,精准的知识掌握,娴熟的实验操作,必要的教育理论,这些已经不足够,还需要高科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基础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堂多媒体操作技能,因此未来对于教师的培训上,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与实践成为必要的业务能力精进方法之一,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也要尽量自己进行脚本设计,使得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生动、更有说服力,与化学教学活动联系得更加紧密。

4 结论

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点,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式、交互型、个性化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对于提高医用化学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中,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摆脱了板书教学,但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在某些地方仍是现代多媒体教学无法替代的。只有正确、合理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满足现代医用化学课程改革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文恒.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体会.兰州医学院学报,2003(3).

[2]邢英莺,朱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3).

[3]李宪星,韩绪芹.化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课件.青年教师,2008 (3).

[4]高冬琼.谈化学实验与多媒体.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9).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篇4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医学化学学习兴趣。传统的医学化学教学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致使学生学习医学化学的兴趣不浓。而将多媒体技术融于医学化学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教学过程难度。把多媒体技术和医学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医学化学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医学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继而对其进行开拓、创新。于是,教师如何设计医学化学问题、选择医学化学问题就成为医学化学教学的关键。问题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成为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如,在讲解医学化学过程时,如果只让学生观察模型,或者只在黑板上作出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很难更好的掌握。由于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而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信息输入主要通过语言信息和文字信息两种途径,但以此获得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和很片面的。电教多媒体一般具有幻灯、投影、摄像、录音、电脑、光盘等多项综合功能,比传统的教学媒体要丰富得多、完善得多,而且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在医学化学知识分块复习阶段,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全面的知识总结与大量的巩固训练活动。教师若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复习教学,不但能增大化学课的教学容量,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开拓学生视野,这种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容纳大量信息的高效教学手段和高密度的教学方式,无疑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化学课的复习效率。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师生专业技能。医学化学知识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医学化学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医学化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如,在讲解下一章节前,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的资料,提出有关的实际问题,然后浏览教师的动画课件,学生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

将多媒体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首先,体现在语言能力的提高上,引入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的作用是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精炼准确的课堂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接受知识。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备课时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搜集各种资料制作教学课件,选用多种媒体设计教学过程。所有这一切,不但提高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而且还提高了实际操作使用多媒体系统的能力;课堂上面对电教媒体输出信息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能力。再次,电教课的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复杂程度和难度都要大,虽然电教课上起来轻松愉快,但大量的工作是在备课过程中完成的,搜集资料、阅读、观察、筛选、整理、制作等,最终形成有用的教学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是难以估量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在化学教学中正确、适度地使用电教手段远比用一张嘴说来得快捷、生动、感人很多,且学生印象深,又感轻松,课堂效果好。多媒体手段提供了生动、具体的事物影像和声音来作为丰富想象的翅膀,积极地主动地有兴趣地展开想象,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经阶段。

2.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环节。有些实验在传统教学中只能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凭空想象,现在则可利用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地了解到这些知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些典型分子的构型CH4(空间构型)、C60(足球分子)等,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分子的结构只能用简单的球棒模型来示意,或靠学生的想象来理解,今天化学教师则可选用或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这些分子的空间构型,解剖分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来进行仔细观察、充分比较各类分子的结构特征,深化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分子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篇5

关键词:内科教学;转化医学理念;教学满意度

一、前言

转化医学理念有助于为临床医学试验人员和临床主治医师提供交流的平台,彰显临床医学研究为疾病防治服务的核心价值。现阶段,传统医学教学呈现明显的与实践脱节的迹象,因此促进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转化医学概念显得尤为必要,对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大有裨益。通过在内科临床教学过程中运用转化医学理念,有助于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辅助性作用,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在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转化医学理念的效果,现阐述如下。

二、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于X院2017年9月接收的内科学生中,采用随机双盲法抽取38例学生入组研究,将教学指导思想的差异性作为划分依据,将所有研究样本分为传统教学组和转化医学组,传统教学组学生的年龄介于18—20岁之间,平均年龄19.04±0.21岁,其中男10例,女9例。转化医学组学生的年龄介于19—21岁之间,平均年龄19.14±0.57岁。两组学生均为高中毕业入学,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方法,在对内科理论知识进行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临床实践的形式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观察组:将转化医学理念作为内科教学的指导依据,具体措施如下:(1)教师应对传统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克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将学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作为开展课程的基础和核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临床实践机会,利用临床实践解决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弱化学生的学科意识,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注重提升内科临床教学课程的完整性,实现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2)现阶段,针对内科实验教学,由于医疗资源有限,教师大多采用演示法和验证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够凸显出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内科临床教学形式的改革,依托于探索性实验价值的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内科临床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充分认识到转换医学的重要意义,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为学术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4)尽管部分内科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由于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容易与教学实践脱节。因此,内科应为临床教师与内科理论教师搭建沟通的桥梁,理论教师为临床教师提供理论与经验的指导,临床教师将临床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理论教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5)内科应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对内科临床教学成果的评价与反馈,教师应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创新思维、理论知识运用、职业态度等内容,并结合客观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将统计学软件SpSS作为统计和处理数据的主要工具,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p<0.05,则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三、结果

下表显示,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分别为68.09±2.33分和60.41±1.57分,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分别为86.98±2.76分和90.33±2.04分,提示转化医学理念对内科临床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篇6

关键词:美国医疗剧;医学生;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065-3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17

1.引言

21世纪医学科学迅猛发展,国际医学交流日益增多。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意味着医生面对的国外患者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医学院学生具备更高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英语水平不能仅限于打招呼、寒暄、指路,而是要问病史、诊断、治疗、书写病历等等。同时,要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医学专业的原版教科书、国外期刊、会议文献及其他参考资料,这比阅读一般英语文章和书籍困难得多。因此,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除了通用性的基本技能,还要加强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

2.医学生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2.1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

赫尔德认为:语言是心灵的自然禀赋,唯有语言才使人具有了人性;语言与思维不可分离,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的语言密切相关。洪堡特继承了赫尔德的观点:“在每种语言中都有各自的世界观”,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等同的看法:“语言好比是民族精神的外部体现,民族的语言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民族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每一种语言都在它所隶属的民族周围设下一道藩篱,一个人只有跨过另一种语言的藩篱进入其中,才有可能摆脱母语藩篱的约束。因此,语言不是一般的工具,具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汪大昌,2004:44)。

外语教学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语言规则系统的重构;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张国扬、朱亚夫,1996:24)。因此,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规则系统的重构,还包括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2大学英语教学的服务职能

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职能。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刚恢复高考,大学生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少,英语水平低,培养学生普通的日常交际的听说读写能力确有必要。时至今日,技术革新带来的全球化发展,使得我们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打下了十分坚实的英语基础,普通交际已经不在话下。那么,他们现在对英语的需求就不再满足于普通的交际交流,而是能够应用英语读懂专业书籍、听懂专业会议、进行学术发言,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学生的水平在变,需求在变,我们英语教学的职能也得随之而变。因此,早一点未雨绸缪,早一点作好准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是势在必行。

3.美国医疗剧的文化元素及利用价值

我们发现不少英语专业的学生,语音语调都很不错,听BBC的广播没有问题,可是去到英语国家,上街听不懂话。因为我们平时课堂上的训练都是标准英语,稍有变化或者不是很标准就听不懂,这恐怕也是一种教学上的欠缺。外国人学汉语也有类似的问题,有些外国人因而到街上去学习老百姓实际交际的语言,就是为了学习鲜活还有时代性的语言。

而鲜活还有时代性的语言,在一部好的英文影视作品中比比皆是,不仅涵盖了地道的语音、语调、节奏、用词、句法等语言形式,还有各种文化背景参差的人群的生活语言,当中还包含着价值、思维、情感等隐性文化元素。

在互联网生态环境下,如果教师能对优秀的美国医疗剧善加利用,将其引入医学生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将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获得真实的生活语言,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各具特色的多样性文化,避免因文化偏见导致的文化冲突。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双向交流和沟通的实现插上腾飞的“翅膀”。

此外,美国医疗剧中也涉及了大量的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实践、生命伦理问题。影视作品的震撼力是常规道德说教无法企及的。通过对剧情的观看,学生可以直接从影视作品中获得思考,更易触动学生心灵,产生共鸣。再者,因为医疗剧持续的时间长,需要一直重复某些内容,可以对一个范围主题内的英语内容进行长时间的反复学习,有利于英语输出能力的培养。美剧相对于传统教材来说,具有相当强的“与时俱进”性和“趣味”性,以及生活化的内容,学习的适应性也大于传统教材。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意识到美国医疗剧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并开始将其引入英语教学,以期解决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具体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医学专业英语基本知识与技能外,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发展的前景和学术研究的前沿,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美国医疗剧在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4.1美国医疗剧素材的选取

首先,大学英语的教学越来越需要突出实用性,针对医学生的教学应紧密结合基础临床与科研。教学资料的题材必须围绕学习内容的“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空性”以及语言素材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而合理取舍。同时,还要结合语言使用的目标情景而有针对性地选择载体。换言之,教学资料的选择与安排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医学本身的发展状况,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两方面的有机统一(白,2001:48)。

其次,有效选择教学片段。大学英语教学有学时限制,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影视作品的选择要进行有效片段的截取,根据教学时数进行安排,不能把课堂变成电影院,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引导学生关注美国医疗剧中呈现的文化元素。

4.2美国医疗剧在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Garyweaver利用“冰山”理论来解释文化的多层性。文化像“冰山”一样,由“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所构成。“水上部分”是能看得见、容易识别的,是显性文化,包括语言、服饰、节日风俗等;“水下部分”是看不见的,即隐性文化,包括如思维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等(朱宁,2009:144)。因此,美国医疗剧中的文化元素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4.2.1显性文化元素的应用

美国医疗剧中的显性文化元素主要是大量的医学专业词汇和医院场景的对话、交际。

影视剧集图像、声音为一体,影片语言都是真实语言使用的过程,为学生听营造了自然主动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张明,2008:189)。学生通过听,甚至根据画面猜测、理解,有意无意地学习、巩固了语言知识。美国医疗剧多以连续剧的形式展开,比如《实习医生格雷》从2005年第一季开拍,直到2013年已经拍到第十季,持续的时间长,常见的专业医学词汇重复出现。经过反复再现,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也增加了学生的医学专业词汇量。

再者,由于剧中角色的年龄、身份、专业、文化程度的不同,角色的衣着,说话时的语音、语调、语气、语速、措辞各具特色,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说话的真实状况,通过模仿,可以逐渐改掉常见的中式语音语调,从而为将来有效地进行职业跨文化交流做准备。

4.2.2隐性文化元素的应用

美国医疗剧中除了显性的文化元素外,更多的是隐藏在显性文化之后的隐性文化,它往往是无法直接看到的。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还要透过这些显性的文化洞悉更深层次的隐性文化。比如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实践、生命伦理、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等。

美国医疗剧《实习医生格雷》第一季第8集中,笃信犹太教,患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女孩Devo需要马上更换心脏瓣膜,alex建议她使用猪瓣膜时,她情愿死掉也不做手术。原因是犹太教拥有一套非常详细、复杂的饮食禁忌法,在犹太教中猪被视为不洁食物,不能食用、接触。最后医生采用牛瓣膜的置换方案为Devo进行了手术治疗。由于病人与医生的差异导致的冲突在剧中比比皆是(姚婷、祁晓娜,2011:89)。

学生透过对剧情的理解,会逐渐感受到美国的“大熔炉”文化,美国民族的多样性,美国的多元化,美国人对个人信仰的尊重等等。透过剧中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学生也会对美国的医疗体制、医疗文化、个人价值观等有一定的了解。

5.结语

鉴于语言教学的本质以及医学生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是势在必行。以美国医疗剧作为手段,以医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为依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教学,使学生在未来的专业领域获得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白、熊荣敏、李玉连.现代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管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3):48.

汪大昌.普通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4.

姚婷、祁晓娜.从美国电视剧《实习医生格蕾》谈美国医疗保健文化[J].中国护理管理,2011(4):89.

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4.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篇7

关键词先学后教;医用化学;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68-03

abstractthelearningbeforeteachingisareformoftraditionalteachingmodel.thestudentslearnfirst,andthentheteacherteachesthem.thepracticeshowedthatthestudents’enthusiasmsoflearningmedicalchemistrywereimprovedgreatly;manyabilitiesweregained,suchaspractice,application,knowledge-learningandproblem-solving.theteachingqualitieswereimprovedgreatly.

Keywordslearningbeforeteaching;medicalchemistry;highervocationalcollege

1前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1]是江苏省洋思中学在教学改革中创新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了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的基本模式是:每堂课教师都不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1]。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脱节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医用化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理学、临床检验、生物化学检验等课程的基础。由于现在高职生源比较复杂,除高中毕业生外,还有部分学生来自中职、中专或职高。由于近些年高考考试科目改革,考入高职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除了应付高中会考外,基本上是不学化学的。因此,现在的高职学生在医用化学学习中存在种种困难。此前医用化学课堂基本上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为: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应用完成作业检查评价。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教师制定的课程标准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了学生的学习,学生课堂参与少,感觉学习枯燥无味[2],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的比较多。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

2医用化学先学后教的步骤

先学后教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乱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教会”学生转变成让学生“会学”。

先学小学或中学阶段的学习重视知识点的灵活应用,把一个知识点举一反三,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造成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也是现在中小学教育的重大失误之处。而大学阶段的学习重视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要求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突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阶段的学习应该减轻学生压力,重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争取学生在课堂上能解决问题。

大学的教材,一般来说内容多,知识点多,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仅凭课堂听课很难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学生需要课下花费大量时间自主学习。在以往的自主学习中,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仅凭个人经验或喜好来学习,因此成绩差别较大。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刚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张学生在课堂上“先学”,也就是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每次学习新课时,教师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学习目标,然后给出自主学习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设置的学生自主学习问题,一定要确保学生能够从教材中找到确切的答案,或者学生根据书上的例题能够解决相关难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先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生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使用电脑、网络进行资料的检索,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广泛讨论。

在“先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收集汇总一些典型的疑问。这些疑问既可以作为“后教”的内容,也可以让不同小组选派代表到讲台上来讲解,实现学生的互教。如果学生不主动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不主动去解答,为随后的“后教”做充分的准备。

后教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开始“后教”,教什么、如何教是很多教师充满疑问的地方。一般来说,教师先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自主学习成果或解答自主学习的问题,同时反馈出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教师就能把握好需要教的内容,对于学生完全明白的内容坚决不教。教师要选择教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前期自主学习掌握情况,让自主学习阶段掌握较好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讲解需要教的内容。这样既可锻炼大家的综合能力,又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讲解不全面,或者学生的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直到学生完全明白。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后,教师要提供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练习的内容分为相关知识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和各类考试中的应用。通过有针对性的应用练习,做到教学内容当堂掌握,不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而且使学生能够轻松应对各类考试。

课堂小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重点有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大学教材内容往往非常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对部分学生来说,学习的内容仍然是零碎的,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先学后教的每一次课,教师都要在课堂最后阶段进行点评和总结。小结时即要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又要联系前面学过的和后面将要学习的知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激疑设悬,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结构的形成。通过课堂小结,既可以理顺知识结构,突出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更完整,同时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医用化学先学后教的特点

先学后教把原有的学生跟着教师走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拨答疑的模式。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疑问当堂提出,其他学生或者能够解答,或者也有相似的疑问。这样,教师的讲解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传统的教学是按课程标准按部就班地教,可能有些内容学生都已经明白了,但由于要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教师还是要讲。而先学后教的教学是要教学生看不明白的知识,以及互相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后教”的教是高效地、有针对性地教[3-4]。

“先学后教”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自主学习,教师成了学习的辅助角色,这样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巡视和答疑,能够杜绝学生课堂上打瞌睡和玩手机的现象。

医用化学每次2学时,时间为90min。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安排见图1。

4医用化学先学后教的成效

医用化学课程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后成效显著,突出表现在:

1)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学习成了一种自觉的行动;

2)学生学会了学习,经过一段训练后,学生自己可以列出自主学习要点,从而快速把握陌生章节需要掌握的内容,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3)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学生渴盼着教师的教,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师生交流机会大增。

5医用化学先学后教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师观摩课都是在观看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实际教学中,具有表演天赋的教师毕竟是少数。而且在观摩听课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教师个人讲得如何或者表演得怎样,很少有人去考核学生学得如何、是否被教会。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实质上是关注学生究竟学会没有,这恰恰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实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需要摒弃教师完成任务而学生没有收获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务管理部门应该从考核教师的说课或讲课的能力转变到考核学生是否真正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上来,这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教师不但要熟练把握教材的内容,还要熟悉相关内容在行业中的应用、在行业资格考试中的应用,还要对相关学科有较好的掌握和理解。因此,教师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现在高职院校教室桌椅的布局不大适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运行,大多桌椅是固定布局,不利于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另外,学生手头工具书有限,知识的拓展往往受到限制。如果教室里的桌椅可以移动并有足够多的能够上网的电脑,或者学生可以带笔记本电脑上课,可以在数据库上查阅所需资料,学习效果会进一步的增强。

参考文献

[1]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

[2]马少华,应志国.pBL、tBL、CBe三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109-110.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篇8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教育;护理;信息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势在必行。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要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1]。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得到不断推广,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对于社区护理服务来讲,其涉及范围广、知识多、独立性强。而且它的服务与临床服务不同,要求护理人员在人文、保健以及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扎实的基础。社区护理要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学校的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途径尤其是继续教育来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2]。而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化的时代,数字化的时代。医学教育的信息化是现代医学教育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本研究拟探索医学教育信息化在社区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1背景

在国外,对护理教育的定位层次较高,学历水平一般都在本科、硕士。但是就国内社区护理来讲,社区护士大部分为临床转岗的一些护士,虽然要求具备护士相关的执业证书,但是却不要求具备上岗证书[3]。但是卫生厅以及卫生部都要求社区的护士都要经过岗位培训,才能符合社区护士的条件。调查可知,我国约有半数的护士没有进行上岗培训。对于社区护理来讲,其综合性较强,包括康复护理、医疗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也对社区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因此,社区护士一定要经过正规的培训之后才能正式上岗。但是现在中国的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与不足也比较明显,因此很需要信息化教学,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减少负担,就近入学,获得更多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机会,促进知识和理论的更新,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

2医学教育信息化在社区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2.1移动学习平台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移动学习”是指基于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学习[5],aleksanderDye等对移动学习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的出现使人们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移动学习”是指基于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学习,aleksanderDye等对移动学习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的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的出现使人们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通过构建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移动学习平台可以发挥其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我国幅员辽阔,大量基层社区护士远离中心城市,甚至身处边远地区,对他们的培训是一个难题。医学院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已经深入基层,由于信息、资源和人才方面的制约,社区护士的知识和岗位技能长期得不到更新和提高,不仅阻碍了其本人业务能力的发展,也无法适应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从经济的角度看,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教育模式也可以省去将在职人员集中到某地学习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经费。作为卫生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移动学习在医学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教育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2.2发展远程社区护理教育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护理人员越来越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6]。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护理工作者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为改善工作在边远地区的广大社区护士的学习环境,减少因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不便,提供社区护理人员更多的学习和参加会议机会,可以考虑建立服务于护理教育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远程教育网络中心可以提供给广大社区护理工作者一个不需与老师面对面授课的双向的、互动的学习途径,更多的人同时上课,透过声音视讯的传输,增加更多的与大家共同讨论及接触的机会,使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更加方便容易,有效率。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习环境可以因远程教学系统的设置而获得改善,弥补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与不足,从而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减少负担,就近入学,获得更多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机会,促进知识和理论的更新,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但是要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远程护理教学网络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网络、加强师资培训、以及充分做好学生的准备。目前,远程护理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它的开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除了行政的、技术的支持外,广大护理人员对于教育网络的熟悉和适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学员们对于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认同,以及积极参与的程度也是远程护理教育网络能否充分发挥其互动功能和作用的关键。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和各界人士对网络的不断认识和熟悉,远程护理教育网络将在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继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3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是通过计算机控制,使模拟人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结合配置的模拟临床环境,使学生以护士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从而得到综合技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以其可重复练习而不会对“患者”造成危害、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解决临床实践资源短缺等优势而受到国内外医学教育界的充分认可。高仿真模拟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主要模拟社区护理工作案例中的真实患者,学生在模拟仿真的临床环境中,以护士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我国目前尚处于探索性地将其应用到急危重症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等课程中,而国外已针对模拟教学中的各个要素进行研究,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目前国内将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用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案例尚不多见,还需进一步加强模拟教学相关学术活动,需要进一步开发切实可行的案例,制订科学可行的评价方式和教学方案来指导模拟设计、执行和评价,以有效指导模拟教学的开展,使更多学生受益。

2.4网络技术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paCS(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以下简称paCS)。paCS系统包含了放射科、超声等所有影像科室,由于图像数据非常大,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时和在网络上传输时对服务器性能要求特别高[7]。继续医学教育中,我们在教学点采用中央控制台的远程网与医院paCS系统连接,paCS系统涵盖放射科各类检查,实现了电子化报告、电子阅片以及影像资料的存储,系统上线后,采用电子化阅片,病人影像资料投影到幕布进行讲课或病例讨论,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便利,使社区护士有了更好的讨论和教学平台。

综上所述,本文对医学教育信息化在社区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具体探究,为了达到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要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的目标,还需要更多、更高素质的社区护士,这是摆在每个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8]。本文通过探讨、具体分析国内社区护理可行的信息化教育的方法,并与国外进行比较,可见我国在社区护理教育方面不管是在设备、技术、资金还是制度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护理,必须加快社区护理信息化教育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eB/oL].http:///open/uploadfile/2005819308833.doc.

[2]林菊英.中国社区保健志在必行[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5);249.

[3]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

[4]邹碧娥.汲取国外社区发展经验加速我国社区发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4).

[5]杨俊峰,王以宁.国外有影响力的移动教育研究项目比较分析[n].中国计算机报,2006-04-05.

[6]王建,辛萍等.浅谈多媒体素材库建设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8,21(8):1269.

[7]谢育波.服务器集群技术在医院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增):35.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篇9

消化内科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且要求掌握的内容较多,如消化科常见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同时也要了解消化科的新技术,如各种内镜下治疗、胶囊内镜等。以往临床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教科书等。这种传统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相当不足。在当前,在临床实习医生带教中,循证医学和pBL结合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得很广泛。因为它充分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的提高了实习医生的综合能力,给实习教学的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以60名消化内科实习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到到我院消化内科的实习医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其中传统组为30名,研究组为30名,给予传统组一般的带教方法,给予研究组循证医学和pBL结合的带教方法,实习时间为2周,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医生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考核。对两组实习医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等情况资料对比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1.2.1一般带教法

给予传统组的实习医生实施一般的带教方法,在他们进入消化内科后,由教学秘书进行统一管理,集中安排对他们一周两次的授课。在其余的时间里,实习医生要跟随老师学习医嘱以及病例的书写等等。在日常的医疗过程中,老师一边操作示范一边讲解,学生进行随听以及做好笔记,掌握医疗的各种基本知识。

1.2.2循证医学和pBL结合的带教方法

给予研究组循证医学和pBL结合带教方法,具体的流程如下:由带教的老师带领实习医生对病房进行巡查,了解消化内科的住院环境以及掌握每一位病人的病情特征,同时老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帮助实习医生提出自身遇到的各种临床问题。鼓励学生们亲自翻阅医学资料、期刊、报告等等,在资料中查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循证支持。引导实习医生按照自己找到的这些支持,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实际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保证方案具备人性化的特点。同时,鼓励实习医生使用最科学有效的循证来向患者宣传各种健康教育、正确用药、有效预防等知识,促使制定的医疗方案真正的落到实处。

1.3带教效果判定

对两组实习医生进行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问卷调查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93.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84.3±2.8)分,2组学生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p

3.讨论

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医用化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81-03

5月8日闭幕的2013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未来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pc互联网是互联网的一小部分,移动互联网才是更大的互联网。“移动互联”不仅仅是网络的连接,更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连接[1]。而早些就有人指出移动智能终端将以用户为中心,向着更加智能化、环保化、云化以及和其他领域融合化方向发展[2]。而从目前本人任教的高职院校来看,这一趋势已成事实:学生基本上人人拥有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利用移动互联上网更是超过了固定pc上网时长。学生对于这些移动智能终端的兴趣远远大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课,有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也玩起了手机而影响了学习。有的班级课堂纪律看似“安静”,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个别学生的注意力其实并不在老师的讲课上,只顾低头在抽屉里的手机上,比如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听音乐、看小说,大大地降低了老师的教学效果。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即使不在课堂上玩手机,可是他们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用在手机上了,除了吃饭,几乎是手不离机。

俗话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把兴趣转变成学习的动力,把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移动智能终端尽快和高职医用化学教学相结合,把移动智能终端转化为学生如今学习的“利器”、以后工作的“好帮手”,是教师值得探索的一个途径。本文就此阐述本人在高职医用化学教学中应用智能终端辅助教学的尝试和探索。

一、利用移动智能终端激发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兴趣

医用化学是高职医学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它融合了化学与医学两门学科的内在联系,为后续医学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就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看,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更片面地认为化学与今后的医药相关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关系不大,对医用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能从教学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为学生对后续的生物化学、药物化学、中药化学、药物分析技术、药理学等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对学生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会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多种渠道,而普适性的渠道除了集中授课外,人手一只的移动智能终端有着快速、便捷、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优势。现代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化学知识呈现的形式,把移动智能终端纳入教学的辅助工具,尝试在课前、课后及平时用微信、QQ、电子邮件等各种社交媒体发送各种有关医用化学的有趣的音频、视频、问题,可以一对多地激发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譬如,在上第一节医用化学前,把北大校长周其凤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歌发到学生的手机上,上课一放,学生都会会心一笑,马上拉近了学生对此课程的距离。每次上新章节或社会上有新的热点新闻出现时,都尝试着找与课程相关的一些富有趣味、和生话密切相关的音视频、故事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展自主学习,把教学真正地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变,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化学走入生活,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身边,感到学有所用。比如,上糖类一章讲到血糖浓度时,可以把现代人常见病之一的糖尿病引入教学,让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糖尿病的成因、症状、饮食、注意事项等,这样把书本枯燥的内容和医学、生活常识有机联系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补充丰富了书本的知识。再比如,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痛风与饮食、塑化剂和双酚a、甲醛的危害、反式脂肪酸的危害等与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查找资料的补充学习内容,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及兴趣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参与化学教学的热情和进一步学好化学的决心,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对提高个人生活品质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巩固学习成果、答疑解惑

近几年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越来越参差不齐,集中反映为自学能力差、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弱等特点。医用化学又是高职学生一年级的课程,学生尚未从填鸭式被动型学习中摆脱出来。如何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有效课余辅导,答疑解惑,以巩固学习成果,在以往是个不小的问题,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正好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各种条件所限,老师不太可能一再重复讲授同样的内容,而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使其变成可能。现阶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十分普遍,多媒体的应用使得化学教学中抽象、难以解释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也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复杂物质的结构和变化。教师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可以把生动的教学课件浓缩版、学习要求、学习中注意的问题、自测题等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发送至每个学生的移动智能终端,重现教学情境,突破教学时数限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亦可把不理解的地方向教师发问求解,师生间可以进行有效互动。还可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通过向学生发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于移动智能终端具有移动性、便捷性、个性化、交互性等特点,又迎合了青年学生热爱新技术的特点,这样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之余,能更好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补充和拓展,达到学习巩固的目的。

三、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习惯,变娱乐设备为学习工作利器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高职教育不仅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才能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不断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学习提高。而高等职业院校的新生在这一方面基础很薄弱,教师要从第一学年就开始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习惯,开展拓展式的学习对学生大有益处。事实上医用化学在高职医药学生中不但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从事医药领域各种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把他们今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资料用文字、视音频等形式整理收集,让学生下载到随身携带的移动智能终端,并且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自行建立一个开放的web平台,再让已毕业的学生也参与收集整理日常工作中与化学相关的操作技能,并上传至网络平台,进行互动、沟通、交流。譬如消毒液和缓冲溶液的配制、pH值的测定、移液管和滴定管的正确使用等等。学生不但学习到了教科书上的知识,而且还了解到了今后工作岗位对相关知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许多学生还第一次知道原来手机还可以这么玩,对移动智能终端有了新的认识,达到了变娱乐设备为学习工作利器的目的。

四、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012年成为用户关注的绝对主流智能机型屏幕为3.6~4.0英寸、4.1~5.0英寸,内存为16GB[3]。因此作为辅助教学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局限,因地制宜地开展辅助应用。

1.在应用时应注意一事一题一议。由于内存、屏幕有限,也出于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不宜用长篇累牍的模式。比如在课前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应提炼出趣味性较高的素材。课后巩固拓展学习,应是在生活工作中最常见的、有针对性的内容。

2.据统计,Facebook用户浏览品牌视频网站的平均时间为1分25秒,twitter用户为1分18秒,谷歌用户为1分06秒,雅虎为52秒[4]。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不能吸引学生兴趣,就基本上可以视为无效劳动。所以无论是标题制作,还是文字、视音频的开始,应注意有吸引力的设计。

3.比较适合的课件式资料,必须和课堂教育相结合,作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不要过于花哨,也不要本末倒置。

4.教师的亲和力是应用中的关键因素。学生是在利用“零碎”的课余时间,自由自在、随时随地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和课堂教育的环境有着本质差别。要能经常性地与学生互动,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和个人魅力,学生才能亲近你、信任你,并愿意在课堂外与你互动、交流。作为有亲和力的教师,应该真诚地认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对一些学生的失误和不佳表现也能够宽容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快乐的学习体验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造就健康和阳光的性格。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未来云技术的发展和4G网络的普及,移动智能终端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会在教学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逐步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逐步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依托现代网络资源和移动智能终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尝试各种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服务于医药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闭幕》[eB/oL].2013-05.

http://.

[2]鲁帆.移动智能终端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传播,2011,(11):139-140.

[3]王彦恩.2012—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R].中关村在线,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