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交通市场前景十篇智慧交通市场前景十篇

智慧交通市场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9:18

智慧交通市场前景篇1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每当读到这些古人在旅游时的情怀抒发,即使纵越千年依旧对世人有着感染力。可见,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旅游的追求并没本质的变化,总能找到某种契合。这种契合正是智慧,是对人生最高境界的追求,也是旅游本身的意义所在。

在禅语里,智慧代表着一种“道”,通俗来讲智慧的特征就是喜悦、喜乐、欢愉、幸福、福乐。或立于游览名山大川之间,或是流连连于道旁的小树人家,或是出行只是忙于购物,或是只是和异地的朋友见上一面,无论那种旅游方式,我们都期望是舒心惬意的,这种舒心惬意正是我们通过旅游来找寻的智慧。

对智慧的追求是个复杂工程

如今,旅游似乎变得不容易了些。2008年之前,我们有3个黄金周:春节、“五一”和“十一”。自从“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变成几个小长假后,长途旅游的重任就几乎全压在“十一”身上: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加之又处寒冬,大多景点游客稀少,而那几个3天的小长假根本来不及远游。结果每年黄金周,游客露宿街头无处栖身、景区人满为患滞留严重的问题频出,这些情况大都成为热门景区的常例。9月末,国内一些专家建议取消十一黄金周的言论再次甚嚣尘上。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游客的旅游行为和获取信息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旅游市场在向更为复杂的情况变动。

通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有调查表明,超过八成的人在出游前会通过网络了解信息。通过在互联网上可以检索到丰富的旅游信息,从而自己就可以为自己的出行做出更为合理的安排。有更多游客愿意选择自由出行,由此旅游市场散客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团体市场。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交易平台,游客可以事先办好出自己出行过程中的支付环节,从而大大削弱了传统游客出行对旅行社等中间服务商的服务依赖。可以利用互联网,游客除了可以了解线路和景区的情况,并且在旅游前、中、后更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相关信息,这越来越成为人们出游的常态。

一方面,旅游市场的散客化和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旅游者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崇尚更加自由、自主、轻松、灵活的旅游方式。游客不仅限于原来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基本需求,同时也要实现资讯、支付、投诉、反馈、分享等线上行为。由此表示,互联网已经成为游客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分享信息的主要渠道,政府和企业更需要借助互联网手段来更好地提升互联网时代游客的服务需求。对此,智慧旅游的概念孕育而生。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旅游模式,主要是为了游客以市场为需求,以游客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满足游客的行前、行中、行后的提供一个个性化的需求。

国家智慧旅游工程向智慧的靠近

2013年,国家旅游局将智慧旅游写入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从此人们通向智慧的旅游成为国家战略,各地很多省市都相继上马了“智慧旅游”项目。湖北省旅游局将十堰、咸宁、黄冈、恩施、神农架五市州设为“湖北省智慧旅游建设试点”;6月浙江省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设立了浙江省智慧旅游体验中心并向公众开放,集中展示了当前浙江智慧旅游建设成果;今年初,湖南省首个数字、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数字新宁,智慧山”投入使用,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在网上购票、订房、采购旅游纪念品以及接受咨询和答疑等及时在线服务;河北省旅游局计划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助推全省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建设……

综合来看,当前我们的智慧旅游实施,集中于通过信息化建设来达成人们旅游出行的便利。智慧旅游定位于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最终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

旅游服务的智慧

每一次黄金周过后,都是旅游市场的服务投诉高发期。游客滞留、消费欺诈、景区涨价、交通拥堵、医疗保障不到位等都是投诉热点。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是智慧旅游建设的一个核心。

此前,游客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方面更多只能依靠线下交易,如只能到景点买门票、旅游行程只能取决于旅行社安排、了解旅游相关信息更多是亲友的体验和图书报刊的介绍。如见,通过智慧旅游工程,很多政府开通了旅游电子政务,并引导企业建立旅游信息平台。从而,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智慧旅游通过科学的信息组织和呈现形式让游客方便快捷的获取旅游信息,帮助游客更好的安排旅游计划并形成旅游决策。

除此之外,借助信息化手段,游客在旅行中也有服务体验的改善。如基于物联网、无线技术、定位和监控技术,实现景区信息的传递和实时交换,让游客的旅游过程更顺畅,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质保障。

旅游管理的智慧

节后旅游市场的投诉增多,一方面是旅游是市场的服务质量欠缺,更多也体现了政府和企业对旅游市场管理不到位。智慧旅游的作用在于将传统旅游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

每年旅游旺季各地都会出现游船意外、旅游大巴车祸、驴友被困等各种事故。而当下出现的旅游安全问题已不局限于景区本身,游客不购物被导购恐吓、游客随团就餐后呕吐腹泻住院等与旅游相关的安全问题也在增多。正是由于信息不畅与管理欠缺,才导致景区爆棚引导的一系列问题出现。为此,景区管理必须综合考虑景区的管理容量、管理效率、游客状况等各种因素,政府提高旅游质量管理要有前瞻性、全局观。

智慧旅游工程将改善旅游的责任拓展的景区之外,通过与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联动,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从而有效建立旅游预测预警,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保障旅游安全。

旅游市场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需要依赖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旅游还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善经营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增强游客、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和旅游主管部门之间的互动,高效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整体发展。

旅游营销的智慧

智慧旅游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从而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智慧旅游通过量化分析和判断营销渠道,筛选效果明显,可以长期合作的营销渠道。智慧旅游还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特性,吸引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的传播和营销,并通过积累游客数据和旅游产品消费数据,逐步形成自媒体营销平台。

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成为各地智慧旅游建设今年的第一次大考,仍然有很多个城市遭遇了景区爆棚,但四川却显得比较轻松。与以往不同的是,四川今年热门景点游客数量下降了,但是旅游整体市场收入却增高了。有数据统计显示,四川77个主要传统热点景区游客数量和门票收入,分别下降了0.94%和4.32%。但是,四川的游客人数和总收入却分别增长18.8%和29.1%。这一切的背后正是,政府依靠信息化建设的力量为为游客打造“智慧旅游”的结果。

智慧旅游以人为本

智慧旅游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的融合,是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服务于公众的旅游信息化的新阶段。智慧旅游分为三大体系,即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认为,智慧旅游管理就是智能化管理,它是实现传统旅游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转变;它是通过信息技术,准确掌握游客活动信息,企业经营信息,实现行业监管由被动、事后管理向全程管理及实时管理转变。可见,信息化是当前政府实施智慧旅游的主要特点。

根据《国家“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四川省旅游局还于2012年编制完成了《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纲要(2012-2015)》,从而为四川省智慧旅游构建了完整的发展蓝图。

按照蓝图里的规划,四川会建设一个“四川省旅游数据中心”,通过对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服务全省旅游。依托数据中心建设,政府会加快旅游电子政务和资讯网站集群建设,从而为游客提供更为完善的咨询服务平台,并布局更为合理的营销服务体现;以及旅游运行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旅游行业管理平台、旅游标准化管理平台、旅游营销与咨询服务平台、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等五个平台;一个G5国道(四川段)“智慧旅游带”示范工程建设。按照“搭平台、建机制、构渠道、造事件、做活动、重载体”的原则,以“境外重点、网络突破、整合抓手、市场动力”为策略,有效整合各市州、景区和企业力量,进一步提升全省旅游网络营销工作质效。四川省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旅游体验。据了解,目前,四川省正在打造“2+1”智慧旅游示范带,其中包括深化G5(108)国道(四川段)智慧旅游带试点工程、实施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区试点工程和启动318国道智慧旅游带试点工程。

不难看出,四川省推动智慧旅游服务是集中于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利用互联网打造的一种全新服务手段。它包括服务于游客行前、行中和行后各类咨询、导览、导游、导购和导航等智能化旅游服务产品,并应用物联网、无线技术、定位和监控技术、交换互动等方式实现服务。它将推动传统旅游消费方式向现代化旅游消费方式转变。智慧旅游正在拉动旅游业的新一轮增长。

经过这几年,四川旅游提供“智慧服务”的体系已经形成,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app、微信、微博以及景区、旅行社等提供各种智慧化的服务。但是,信息化只是政府和企业实施智慧旅游的手段,其核心是服务游客。正如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提出的智慧旅游理念:服务于游客的信息化应用才是真正的智慧旅游。这一理念与国家将今年定义为“智慧旅游年”的思想不谋而合。

智慧旅游其实很简单

智慧交通市场前景篇2

据了解,2014年,大连市的城市智慧化进入全面建设应用期,在智慧交通、城管、卫生、社区、口岸等领域推进全市百个重点工程,市民可以真正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生活。

推进“无线大连”建设

2011年11月,大连市正式开启无线城市建设。无线网络主要以wLan和tD-Lte网络为基础,努力为市民逐步打造一个“在任何地点通过移动终端便捷进入宽带网络”的信息化环境。

在不断完善、优化3G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相关通信运营商投入数亿元,累计完成建设wLanap热点(宽带无线接入点)近7.5万个,实现大连市的主要商业区、公共场所、旅游景点、金融区、宜居区、高级酒店写字楼等区域高覆盖;初步建成包含“办事易”、“生活通”、“乐购惠”、“天下游”四大板块的“无线城市”统一门户网站。

无线城市综合门户网站整合了政府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内容资源,市民通过手机、paD等无线终端,随时随地可以获得水电气账单、公交、医保社保、公积金、交通违章等便民信息。

此外,市民也可以查询各种政务公开信息,了解政府办事指南,还可以查询各大委办局的办公地点等。也可以查询大连市的特色餐饮、影讯、团购等信息。

医疗行业开通“医患通”短信平台,为患者提供手机挂号等服务。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国内首台无线急救手术车可以实现无线视频传输、远程专家会诊、现场手术。

大连市的部分旅游景点在实现无线上网的基础上,正在开发电子票务、移动支付等便民应用。由运营商投资数亿元建设的tD-Lte4G网络,将在2014年上半年开始启用,随着这一网络的不断完善,市民可享受到更高速的无线宽带服务。

目前,中山区和金州新区等重点区域已经基本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从2012年起,中山区在全市率先打造“无线中山”,目前,全区已经开通300个无线网络热点区域,累计安装ap8500个,主要分布在中山广场及其周边各大金融机构、星级酒店、高端商业场所。

中山区还在全市首推公共区域免费无线上网,市民可以享受到24小时全天候的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沙河口区也在加速光网城区和无线城区建设,逐步实现免费无线上网,在星海广场、西安路商务区、沙河口区政府大楼布设无线接入点设备,为公众提供免费无线网络。

大连市通过不断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化应用建设。2014年,大连市的光网建设将全面覆盖主城区,光纤入户达到120万户;建设4G基站4000个以上。

打造智慧旅游建设模板

作为智慧旅游全国首批18个试点城市之一,大连市积极打造智慧旅游大连模式,使其成为“智慧城市”的有效载体。

大连市的智慧旅游建设主要包括无线景区、景区视频监控、城市欢迎短信等基础信息化建设。未来将要搭建无线支付平台,实现电子票务、二维码电子景区、掌上旅游等应用。

大连市智慧旅游重点建设“三个平台”――游客服务平台、资讯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政务监管安全服务平台。在三个平台中,游客服务平台上有游客客户端app软件,游客只要下载了软件,就能在平台上选择自己想要进入的模块,进行自助游。在资讯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上,囊括了各景区、餐饮、住宿等吃住行游购娱一系列旅游资源的文图介绍。在政务监管安全服务平台上,旅游局相关人员对旅行社、导游员、景区等进行监管。

“智慧旅游”综合信息化平台将为市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和服务。目前,已在老虎滩、天津街老街、中山广场、经典生活、金州农家游等旅游景点建设无线网络,为游客和市民提供高速的无线网络。

高清电视云平台设置有8个涵盖大连市现有旅游景点信息的栏目,分别是“魅力大连”、“精品线路”、“直接购票”、“游在大连”、“玩在大连”、“住在大连”、“吃在大连”、“购在大连”。只要坐在电视机前,游客和市民就可以浏览大连市的旅游信息。

未来,大连市的高清电视云平台还将和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行业、娱乐、购物等相关行业进行合作,提供更多的关于游玩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

发展生态科技创新城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是大连市城市智慧化战略的先行示范区,探索了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城市试验区,新城内国际高端的智慧化产业及智慧应用项目遍布。

目前,已经有松下大连研究所、固特异、日立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新城。其中,松下大连研究所正在给新城核心起步区住宅项目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提供“智慧支持”。

在新城核心起步区内,1100多户正在建设的新住宅都装有一个智慧化“标配”:国内首个大面积应用的日本家庭能源管理系统,打开电视机就可以知道家庭用电量;室内环境质量自动分析系统,空气不好可以立即智能换风通气;安防系统能够自动捕捉家庭动态画面。新建的产业楼也安装了“智慧脑”,可以通过画面监控实时了解能源的消耗状况。

新城居民小区被确定为“智能用电小区试点”,推广应用雨水回收技术、风光互补路灯、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在健身场馆率先推广光导管技术,利用阳光照明减少照明能源使用。科技创新城周边公交站点已安装好LeD显示屏,市民可通过显示屏获知公交车到站时间等信息。

智慧交通市场前景篇3

智慧城市前景良好

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已经初步呈现,各方也都比较看好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产业的理论框架和产业链条已逐渐成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所引发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是可持续的。同时,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带来了产业链价值的整体提升,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些新兴技术引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将这一发生变革的产业称之为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概念,它是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出现的;智慧城市产业是一个融合的产业概念,不仅包含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还融合了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而产生的产业主体和产业生态环境的总和,指围绕智慧城市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的相关产业。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城市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持续运营,智慧城市产业将对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全局、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最终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智慧城市应用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城市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应用需求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截止到2011年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已达40余个;到2012年底,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9个,增长了72%。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已逾千亿元,未来5年内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还将不断增大,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大规模的建设落地以后,大规模的应用和持续的运营也将立刻被提上日程,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放大。关联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智慧城市产业注入活力。物联网、3G和4G移动宽带、云计算、超级计算、存储技术等多种新兴产业与智慧城市产业有交叉和涵盖关系。这些产业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创新性强,研究机构和新兴产业众多,国内外大企业争相布局相关业务。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大力扶持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信部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系列子规划,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住建部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并开始推动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工作,工信部制定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始征求意见,相关标准制定的工作,推动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是一场产业革命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产业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业内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在货币政策整体平稳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拉动投资的又一突破口。

智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拉动消费、扩大和优化投资、改善民生的多重效应;而建设智慧城市将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与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等领域有望获得更为确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3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2010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医疗信息化应用将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医疗行业监管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发挥效用。

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今年1月,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未来智慧城市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将促进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

智能交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改善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将使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安全、节能和高效,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提出要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有望达1820亿元。

智慧交通市场前景篇4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智慧旅游“去功能化”

一、“大数据”时代与智慧旅游

1、“大数据”时代概念

“大数据”时代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麦肯锡认为:未来社会数据将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在互联网行业形成一种现象: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大量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规模相当庞大,每天产生的各种信息在此消彼长中为现实中的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大数据”时代的四个特征:一是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二是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四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

2、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旅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

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智慧旅游的功能主要包括:开始位置服务的导航功能;初步了解周边信息的导游功能;深入了解周边信息的导览功能和等着享受的导购功能(简称“四导”)四个基本功能。

3、“大数据”时代对智慧旅游的影响

(1)未来发展的影响。个人分析未来智慧旅游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智慧一体化阶段(也称智慧兼容阶段)、智慧人脑化阶段(也称意识控制阶段)和智慧虚拟化阶段(也称智慧空间阶段)。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进入第二阶段,中国才刚刚进入第一阶段,很多旅游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智慧旅游已与国际接轨,这种理解其实很片面。

(2)智慧体验的影响。“大数据”对智慧旅游的体验感受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体现在数据信息平台的打造和商业运营模式上。目前国内外现有大部分的智慧旅游信息无外乎通过一个既定的流程完成体验式共享:通过元搜索引擎寻找智慧旅游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专项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进行精细化项目分类―应用ota技术对感兴趣的旅游信息进行下载―在o2o平台上选定完成交易。

以上四个环节的高效体现,还有待于信息平台打造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运营模式的便捷化、透明化、直观化,这对目前国内智慧旅游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由此,“大数据”帮助智慧旅游诞生了“三类人”:信息平台的打造者、应用程序的制造商和交易完成的供应商。三者各司其职,保证旅游服务信息流量的准确性和高效率。这种“去功能化”(目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新型发展方向,即将不同专业化功能的群体和企业通过一个共同目标有效的捆绑在一起,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各个部门的潜在能力,实现价值贡献上的最大化,代表企业:苹果公司)的分工合作机制有效地将提供不同专项功能的服务群体捆绑在一起,更加体现了现代智慧型企业发展的一种潮流。

二、湖北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到2013年,湖北省基本实现了“一卡玩遍、一机玩转、一键敲定、一厅全看”的“四个一”旅游信息化建设目标,标志着湖北省旅游迈向了“智慧旅游”的新阶段。未来几年,湖北还将从推进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等三个方面有序地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来支撑和助推湖北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武汉市成功入选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长阳清江画廊入选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武当山、神农架等重点景区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武汉春秋、湖北峡州等一批a级旅行社开始向现代化电子商务旅行社转型,武汉白玫瑰大酒店和亚洲大酒店等启动“智慧酒店”建设。

“四个一”建设目标包括:“一卡玩遍”:是指通过“灵秀湖北”旅游一卡通,为游客提供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全程优惠服务”和“电子支付服务”。“一机玩转”:是集导游、社交、娱乐为一体的“灵秀湖北掌上游”手机客户端,目前已上线,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提供移动旅游信息服务,游客用3G智能手机在苹果和安卓平台上下载灵秀湖北手机掌上游软件系统,进入该系统就可以获取湖北旅游吃、住、行、玩等各类实用信息,并可以获取旅游应急服务和现时预订,实现“一机玩转”。“一键敲定”:是以湖北旅游资讯网为核心的在线旅游信息服务集群网站。在该网站中游客可查询景点、出行线路、预订门票以及实现全景虚拟体验等,此外,湖北旅游英文网、日文网已陆续开通了,主要方便入境客源市场公众访问查询。“一厅全看”:是通过建在湖北省旅游政务大楼的智慧旅游数字体验厅全方位虚拟体验灵秀湖北“全境游”。该展示厅面积700多平方米,融合了4D影厅、互动地幕、单车游览系统等高科技多媒体技术,采用高科技手段展现“灵秀湖北”。

同时,随着湖北旅游微信官方平台的,全省共有11个地市州开发了自己的官方微信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各旅游企业自己的微信服务平台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截止到2013年底共有近50家旅行社、29家星级饭店、16个景区先后开发运行了自己的互联网及微信服务平台,出现了“伴我游”、“美博”两个o2o交易平台,“指尖上”的旅游正在成为现实。而2013年11月武汉旅游集散中心的建成预示着湖北智慧旅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方位推进阶段。

三、湖北智慧旅游发展建议

1、加快政府部门主导下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目前,我国已进入散客旅游时代,80%的游客出行都是以自助游或者自驾游的形式为主。游客普遍反映出行难主要体现在:旅游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缺乏真实性、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六要素”没有全方位介绍等等。结合最近两次国庆黄金周出行数据分析显示,85%的游客对目的地接待服务能力表示失望,89%的游客强烈要求提供交通信息的准确性,78%的游客对整体旅游感受评价为差,从而导致近70%的游客出行前居然以看网上提供的各种民间旅游攻略为参考。因此,大区域旅游目的地公共信息平台的打造变得尤为重要。

湖北省现有的各级旅游公共信息平台大而杂、无定制,且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甚至个别地市介绍的同一个景点的交通信息竟然大不相同,这些都制约着湖北智慧旅游的良性发展。应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一个统一的官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级,将各级地市现有的服务平台涵盖或者链接在内,由省级平台及时、准确、真实的大众旅游公共信息,负责旅游活动推荐、产品、交通即时通报等等,链接在内的各级地市平台负责“六要素”的全方位介绍,分工明确,信息不重复,游客在线浏览后一目了然。并在此平台中设立互动版块,将相关政策、游客投诉、线下互动串联在一起,为游客打造一个可信度高的湖北旅游信息平台。

2、营造良好的智慧旅游发展氛围

“大数据”帮助智慧旅游诞生了“三类人”:信息平台的打造者、应用程序的制造商和交易完成的供应商。政府部门应只做第一类人,负责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鼓励各类旅游企业开发自己的信息平台,将其链接到主要的官网,并着力培育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1)政策支持。与相关部门协调,根据市场环境条件制定政策,对符合当前发展方向的企业给予技术、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设立服务热线,提供事务专员咨询,及时处理各种疑难问题。

(2)环境培育。可选择一个交通便捷的集中地(如武汉火车站旁的武汉旅游集散中心),投入相应资金,为“三类人”提供一个自己的资源整合平台,集资源共享、技术革新、产品集聚、成果展示于一身。这里既是行家pK交流的场所,也是湖北对外展示的旅游窗口,可让游客一日浏览湖北旅游的“大数据”,打造湖北智慧旅游的“空港”。

(3)人才培养。湖北省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大省的优势,为智慧旅游奠定人才基础。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为旅游管理、电子商务、信息工程、软件设计等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岗位,并可考虑给予创业团队资金、场地的支持,对突出贡献者予以奖励,实施“智慧集中”战略。

3、确立行之有效地“去功能化”管理机制

对智慧旅游参与者的管理,政府部门不要大包大揽,应采取“去功能化”策略。个人建议弱化“管”,强调“理”。“理”分两个层次,一是理清角色定位。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和服务,企业和个人才是参与者,是主角,应给予他们更大地自由发挥空间。二是理清行业规范。出台实时的行业管理条例和经营公约,树立共性意识,提供平等发展条件。“管”要提倡“主人翁”意识,建立行业管理协会,自我调控,自由竞争。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优胜劣汰,大浪淘沙。

4、打造散客时代的全民智慧旅游

湖北的全民智慧旅游可分以下三个阶段完成。

(1)信息服务阶段。争取在两年内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和鼓励80%的旅游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智慧旅游“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的四个基本功能。

(2)产品细分阶段。针对市场调查,根据游客需求,为现有旅游企业量身定制,设计并推出游客对湖北感兴趣的app精细化旅游产品分类程序,结合ota技术,建立湖北的下载终端,力争两年内实现专项化旅游产品的o2o网全覆盖。

(3)全民共享阶段。让智慧旅游进入千家万户,才是全民智慧旅游的终极目标。一是在集中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运作、招标兑现的方式在全省各大公共区域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移动平台;二是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有线电视网及各类宽带网公司合作,推出家庭旅游信息服务共享平台,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智慧旅游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郭晓科著:大数据[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李云鹏、晁夕、沈华玉著: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4]姚志国、鹿晓龙著: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大趋势[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

智慧交通市场前景篇5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聂风华副主任做了关于在线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演讲,提到15年6月全通教育同清华大学签订了“在线教育研究基金”协议,捐助1亿元推动在线教育项目的研究与奖励。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王浩分享了闵行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现场还进行了全通教育和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云)战略合作的签字仪式,双方将共同打造智慧云,为教育用户提供教育公有云和校园私有云服务。

全通教育聚焦并专注于中国K12基础教育领域的互联网应用和信息服务运营,借助十余年o2o模式的持续耕耘,锻炼并形成了“平台应用+服务拓展+内容增值”的市场运营能力。公司自14年1月成功上市以后,逐渐向在线教育转型,并立志成为中国最值信赖的互联网教育平台。14年8月28日全通教育的智慧教育产品“全课网”,在短短一年时间已覆盖5,794所学校,服务约9万名教师、456万名学生和470万名家长。与2014年末相比,“全课网”覆盖学校数增长约750%,服务学生数增长约350%。本次会推出的“全课云”1.0则是全通教育倾力打造的“互联网+教育”产品的又一力作。

“全课云”1.0产品的核心理念是Cio,意为首席信息官,即“全课云”是智慧校园的首席信息官。同时,Cio也是Confidence、inspire和oper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意味着“全课云”让教师有信心通过10分钟的面对面交流快速学会;产品自身有驱动力,能够节省教师工作时间;并有人员持续对“全课云”提供运营服务。

“全课云”1.0智慧教育平台包括智慧教室、智慧学习、智慧社群、智慧校务、智慧安全、智慧云、智慧大数据和智慧家庭等八个模块,每个模块都针对智慧教育领域的相关痛点精心设计,最大程度节省教师工作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助力下一代健康成长!

“全课云”1.0后,全通教育将通过四层路径,即与多个地市教育主管部门开展业务交流、与基础运营商深度合作、通过o2o渠道锁定实名校园流量入口和为教师提供互联网应用工具及服务等措施强化教师、学生和家长入口能力,迅速提高“全课云”产品的市场份额。此外,全通还拥有1000多名智慧教育的信息化助手,直接深入校园,解决智慧教育产品“最后一公里”落地运营时的具体问题。

附:“全课云”1.0产品具体特色简介

(1)智慧教室打造教室生态系统。全通智慧教室强调整合教学法、技术和空间三大要素,形成真正服务于教学场景的教室生态系统。比如一个互动教学的教室,既会有教师在讲台前进行班级授课的场景,也会有学生分组讨论的场景,还会有类似于主题班会的分享场景。全通智慧教室的项目顾问会首先深入了解教室空间的教学场景需求,然后再规划匹配相应的软硬件。

(2)智慧学习更加便捷。在智慧学习板块推出tronclass系统,这是翻转课堂学习的引擎,驱动翻转课堂在学校的落地实践。翻转课堂第一个任务是录制教师课前预习微课视频,“全课云”平台不需安装任何软硬件,直接登录就可以录制微课,且支持断点续录,录完直接储存到云端。

(3)智慧教务节省教师工作每一秒。智慧教务的众多功能将大大减轻教师工作量,如智能排课支持教师之间的调课,课表自动生成;智慧迎新注重个性化迎新导航服务,在线办理注册、缴费、校车、住宿、校园卡等各类业务手续。新生可以一次性完成所有报道流程,实现“拎包入住”。

(4)智慧安全不只关注校内安全。除校车、门禁、视频监控等,“全课云”1.0还提供了一款特别的产品――校付通,可满足所有教育垂直场景的支付需求,支持银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方便开学缴费以及学校内部现金流的管理。学校可在后台看到缴费的详细情况,点击按钮一键催缴。

智慧交通市场前景篇6

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目前共有6.68亿网民,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旅游活动作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延伸,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必然会因为信息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而变革。2015年是智慧旅游稳步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旅游产品设计不断升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传统旅游转向自驾游、休闲游、酒店游,各地积极打造智慧旅游大平台。同时,旅游行业与金融、医疗、房地产等行业融合,创造了多元化的新旅游综合体。如何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充分发现智慧旅游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对开放的数据进行挖掘后,依靠足够的资源来帮助监测旅游网络舆情、服务旅游目的地以及架构智慧旅游系统,一直是业内非常关注的话题。

[事件]

国家领导人重视智慧旅游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国家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与海内外2000多名嘉宾共商互联网发展大计,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理念,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引起广泛共鸣。主席在演讲开篇便讲道:“我曾在浙江工作多年,多次来过乌镇。今天再次来到这里,既感到亲切熟悉,又感到耳目一新。去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里举办,推动了网络创客、网上医院、智慧旅游等快速发展,让这个白墙黛瓦的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魅力。”

主席说,乌镇的网络化、智慧化,是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生动体现了全球互联网共享发展的理念。主席在演讲开始便提及智慧旅游和乌镇旅游开发的成绩,无疑透露出利于旅游发展的重要信息。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最高决策层对旅游行业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旅游+互联网的广阔空间,也预示了中国旅游行业的灿烂前景。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天明认为,假以时日,中国创造的智慧旅游产品与服务必将走出中国,惠及世界,并为促进世界各国“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而不断提供成功经验。

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6年,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明显提高,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逆势上扬,智慧旅游呈现燎原之势。截至2015年9月28日,在线旅游企业投融资额度超过450亿元,是2014年在线旅游投融资的2.4倍。为推进智慧旅游,江苏省常州市首次采用“ppp”模式,于2015年9月20日启动“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具备信息、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全国景区门票预约与客流预警等五大功能。

[背景]

智慧旅游蓬勃发展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其实质是要全面提升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建设与发展最终将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的三个层面。

早在2012年11月8日,国家旅游局就提出,要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以有效应对旅游业爆发性增长给旅游景区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如果把中国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的话,那么第一阶段是专业化阶段,第二阶段是建设数字旅游和数字景区的阶段,而智慧旅游则是第三阶段,是智能化的阶段。随着支撑智慧旅游的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有关政策环境日益优化,打造智慧旅游的时机已经到来。

2015年9月20日,国家旅游局在江苏常州召开2015中国“旅游+互联网”大会,谋划未来一个时期旅游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总体方向,迎接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潮流。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主指报告中说,旅游业和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最为新兴、最为显著的力量。今年,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和互联网的带动功能与引擎作用给予高度重视,寄予殷切期望。而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中国旅游集团发展报告2015》指出,中国旅游产业已步入大众旅游和国民休闲的新时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正全面改变着旅游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形态。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到2015年,在线旅游投资额由2009年的1亿元增长到2015年前三季度的772亿元。《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趋势预测2014―2017》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将达到3523.8亿元,环比增长25.9%,预计到2017年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983.4亿元。作为“互联网+旅游”的结合体,在线旅游已然颠覆了传统旅游业的格局。

2015年,我国部分省份在智慧旅游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安徽移动整合用户通信数据、网络数据及CRm等多维度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为安徽省旅游局打造了安徽移动智慧旅游平台。该平台为安徽旅游局提供景区人流监控预警、景区游客多维度统计分析等功能,为旅游监管部门日常管理及公众安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平台自建立以来,已容纳黄山风景区等安徽省65个重点景区,有效提升了安徽省旅游监管能力,同时也为政府、旅游企业制订宣传营销策略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在山东,泰山景区的“智慧泰山”项目被列入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景区首批试点单位,大幅提升了游客体验。目前,景区实施了重要景点wiFi免费无线网络覆盖工程,实现景区32个景点、游客聚集区wiFi无线网络覆盖,游客旅途中可以免费上网,并实现景区防火、安全等信息推送。泰山景区还拓展了电子商务渠道,游客可通过携程、同程等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在网上预定、支付门票,利用电子门禁系统,实现游客直接刷身份证进山,大幅度提高了检票效率。自2015年12月起,泰山景区还开辟了网络服务和宣传推介的新渠道,联合百度、央视网推出“直播泰山”频道,实现了泰山玉皇顶、拱北石、大观峰等7个主要景点画面的实时高清直播,成为央视网“直播中国”栏目首批实现直播的6个景区之一。

2015年12月22日,厦门市的“思明旅游”智慧平台上线推介。作为厦门市的中心城区,思明区集中了厦门80%的旅游资源。此次“思明旅游”智慧平台的上线,正是“互联网+”旅游的大背景下,旅游部门贴近市场,寻求突破,将“智慧旅游”概念与市场趋势接轨的积极探索与有力举措。该平台既具备思明区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功能,又包含思明区吃、住、行、游、购、娱等主要旅游资源推荐,更拥有地图导览、私房景点介绍、食品条码查询等便捷式体验,还可以让“驴友”们分享旅行照片。

[焦点]

智慧旅游离不开大数据

自2014年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年”以来,旅游变得更“聪明”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应用出现在人们旅途中,在增添一份便利的同时带来更多精彩,这不仅方便了旅游者,也大大提高了旅游体验。如今,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泛在化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的组织方式,让消费者和市场主体逐渐摆脱了对权威依赖,游客的个体意识越来越显化。

在可以想象到的智慧旅游应用场景中,无论是移动支付、社交化营销、各类电子终端应用等,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必不可少。智慧旅游建设贯穿游客体验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行业的产品设计、营销手段乃至整个服务运营体系都会遇到巨大挑战,大数据为传统旅游市场向现代旅游市场的过渡做了很好的支撑。可以说,大数据已成为智慧旅游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工具。通过数据准确的反映城市旅游的客源市场在哪里、哪些产品是游客关注的,能为精准营销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为决策营销产生颠覆性的作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表示,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享机制使得他人体验越来越有可能成为本我体验的“前兆”,从而极大地改变了旅游消费的“后验性”特征,改变了旅游消费决策的模式,提高了旅游消费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和旅游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可能性。

虽然大数据是个好东西,在旅游行业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但是整个行业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仍存在较大的障碍。这些障碍来自于数据的收集,更来自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消费者在通过诸如“货比三家”等方式来降低决策风险的时候,其实是对更多信息的需求。大数据时代巨量的数据很好地满足了这种信息需求,但更多的数据本身不会导致更聪明的消费决策,只有找到了一种新的路径,能够让极大丰富了的数据从“多”再轮回到“少”的层面,大数据才能真正影响、帮助消费者。

正如北京理工大学大数据搜索与挖掘实验室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大数据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教授张华平所言,大数据时代缺的不是数据,而是方法。以前旅游数据收集的途径主要依靠景区和地方旅游局等部门提供,收集渠道单一,数据宏观,因为缺乏统一的统计标准,准确度不足。关于消费额度、消费习惯以及游客集中关注的景点等方面的信息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分析。只有通过数据分享,才能让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者们真正了解到旅游群体消费单价、游玩的时间长短等信息。旅游业要更好地应用大数据,需要政府数据更大程度的开放,也需要ota平台网络提供市场类的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才能得到有时效性、有价值的信息内容。

但归根到底,所谓的智慧旅游和信息技术都只是工具,真正的智慧旅游应该有大智慧,也就是科技要和人文关怀、服务精神、生态理念相加。因此,首先要通过大数据进行对客户的需求分析;其次通过大数据的平台集中整合闲散的社会资源,提供给客户。互联网永远不会让旅游失去魅力,旅游也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启示]

智慧旅游的发展前景及途径

旅游和信息化这两种历史性潮流的结合,必将会给旅游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传统旅游信息化的点菜模式,正在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的带动转变为一种贴身服务、位置服务。当前,中国旅游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旅游业应如何实现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很显然,必须要用足、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创新平台和工具。同时,旅游行业也应率先建立起本行业合理有序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当然这需要行业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管理,确保旅游行业在互联网上能够有序发展。

做好智慧旅游,首先需要了解用户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产品将具有更多个性化、创新型的特征,而某一特殊领域的细分产品及更加主题化、特色化的产品(比如体育游、艺术游、亲子游等)亦是这一时代的主流。那些能够根据个人兴趣与爱好需求进行个性化体验式的创新型旅游产品,将更容易获得市场。因此,主动发现旅游者的需求,根据旅游者所在位置,根据旅游者的个性需求,通过便利的手段实现更加优质的服务,将是智慧旅游的应用前景。

在旅游业务之外,在线旅游企业纷纷涉足其他领域。比如途牛、去哪儿、携程、淘宝旅行、同程旅游等各大在线旅游企业都已试水旅游金融产品。近年来,金融已经成为在线旅游企业跨界发展的首选领域。在线旅游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在用户规模、现金积累、消费特性等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与此同时,旅游金融已经嵌入到在线旅游服务的各个交易环节,成为旅游延伸服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而,业界人士分析指出,由旅游向金融产品延伸的发展趋势,将成为未来在线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

智慧交通市场前景篇7

关键词: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109-05

1引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旅游行业信息化正式进入“智慧旅游”阶段。“智慧旅游”阶段从2011年开始,是我国旅游信息化的第四阶段,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标志[1]。智慧旅游资源条件评价是科学合理构建智慧旅游框架的基础,科学的评价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资源条件是决策层及相关机构更好的把握“智慧旅游”的发展水平及构建智慧旅游系统的必要前提。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各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信息化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然而,由于各个智慧旅游系统开发团队进行智慧旅游系统研发前尚少对旅游目的地现有智慧旅游资源条件进行分析评价,一方面导致同一区域旅游信息门户网站、app等种类繁多,且建设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用户体验较差,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开发成本加大与现有资源的浪费。

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高原西部乌江两大源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地跨织金、黔西两县,大部分位于织金境内,总面积170km2,有织金洞景区、东风湖景区、绮结河景区三个景区组成。公园距织金县城22km,距黔西县城45km,距毕节市120km,距省会贵阳市146km;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5°44′42″~106°11′38″、北纬26°38′31″~26°52′35″。织金洞作为贵州省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虽已有人领先研发了织金洞智慧旅游系统、app等应用,但由于经费和精力的问题,各个智慧旅游系统建设的实际效果欠佳,用户体验较差,且存在已有功能重复开发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智慧旅游框架设计之初,尚未对织金洞现有智慧旅游条件进行评价分析。

针对织金洞现有智慧旅游系统、app等应用部分功能重复开发、不同功能模块未能整合、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织金洞“智慧旅游”,从而更好地为织金洞智慧旅游框架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提出了对织金洞现有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的评价研究。

2智慧旅游资源条件定量评价指标

2.1评价指标确定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2]。智慧旅游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通过应用创新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服务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智慧旅游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用户体验。综上概念所述,本文将智慧旅游资源定义为能为智慧旅游的构建提供基础条件的各类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资源、景区信息化资源与景区管理资源等四类。因此,本文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的评价主要从自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景区信息化程度和景区管理条件四方面进行。其中,景区自然资源条件和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是智慧旅游资源的根本条件,景区自然资源条件是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和游客最直观的体验来源,良好的景区自然资源条件是景区构建智慧旅游的先决条件,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是提升游客体验的必要辅助设施;景区信息化条件是智慧旅游资源的必要条件,可以提供给游客一个便捷的门户平台,为游客提前做好旅游攻略及了解旅游目的地状况提供便捷;景区管理条件则是智慧旅游资源的重要条件,景区管理有利于更好的景区资源规划,是提升景区工作人员规范化、旅游产品产业化、景区整体形象提升的前提。

2.2评价指标解读

2.2.1自然资源条件

(1)资源要素价值。观赏游憩价值,指旅游资源单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和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指旅游资源单体具有世界或全国或一定区域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指旅游资源中具有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的多少。规模、丰度与几率,指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及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疏密度、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的概况。完整性,指旅游资源单体的形态与结构完整性概况。

(2)资源影响力。知名度和影响力,指旅游资源单体在一定区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或构成区域承认的名牌。适游期和使用范围,指旅游景区适宜游览的日期或适宜于游客使用和参与的日期。

2.2.2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

(1)基础设施条件。交通,是影响旅客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旅行者旅行时的心情,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的易达性,直接影响景点的客流量。医疗,是保障游客出行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求治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医疗条件有助于旅游景点应对突发状况、给予及时求助并减少伤亡人数。卫生,一个城市的公共卫生状况是城市最直观面貌之一,直接影响游客对于这个城市的印象。通信设备,指景区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移动基站等通信设备,且通信设备布局应合理。其中,公用电话应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手机信号覆盖主要景点,通信方便,线路畅通。电子信息设备,主要指景区主要路段设立的LeD显示屏、触摸屏等多种电子信息设备。电子信息设备显示的信息内容主要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网络传输方式,由后台统一更新到前端显示设备。

(2)服务接待条件。服务接待是指通过智能化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定制导览终端)等基础设施,配合二维码、GpS定位等技术手段,为游客提供全程式的游览服务、丰富的旅游体验、互动的游览方式和拓展的消费形式。游客中心,景区游客中心内一般设置信息触摸屏,提供电子信息与信息查询服务。同时专门设置设备发放点,提供自助导览设备租借服务、咨询服务、旅游消费卡发放等服务。食宿条件,景区周围一般会设置不同级别的酒店和餐馆,用于提供游客休息和餐食服务。旅游产品种类和数量,景区设置基于景区资源和文化的游戏产品,旅游产品种类和数量丰富,并可实现实体店面购买后网购等方式。保障及应急机制,指针对突发事件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自动获知和告警,同时开展相关部门的联动救援。服务质量,指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或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良好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整体印象及评价的有效途径。

2.2.3景区信息化程度

(1)信息门户。景区设置专门的信息门户网站,且具备电子商务、景区信息实时播报、在线交流、紧急帮助等功能,支持手机、电脑、信息触摸屏等终端设备访问。有利于景区更好的向外宣传和提高游客自由购换票的便捷度及满意度。电子商务,即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景区门票、住宿、景区内交通、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的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支持多种支付手段,包括网上支付、手机支付、银行转账、电汇、前台poS机刷卡、现金支付等。景区信息实时播报,为游客提供景区当前景区客流量、交通压力、停车场场地状况、环境质量以及旅游专用交通工具空闲情况等实时信息。在线交流,指可以利用在线咨询与投诉、论坛、征文活动等形式增强在线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游客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手机客户端软件,指可以在手机端下载安装的手机客户端软件,并能够提供景区信息及酒店预订、在线帮助等功能的软件,此外,还具备提供附近区域的消费引导信息。紧急帮助,紧急帮助是指当景区内有突发状况发生时,游客可以通过固定按钮或拨打固定电话号码或手机客户端软件请求救援的一种方式,提供安全呼救功能,帮助游客在紧急情况下一键联系公安、医疗单位。安全呼救功能可以自动提供游客当前的位置。紧急帮助警示牌或按钮应设置合理。

(2)导游。电子信息资料,指经过数字化的纸质资料,该信息可以用在游客中心、导览设备及电子信息设备上展示,其内容丰富、特色突出、文字醒目、制作精美并适时更新,展示方式能体现游客互动、便捷或环保的特点。电子导游,指游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自助导览移动终端或固定导览终端等设备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的能力。手机和导览移动终端能为游客提供基于位置的电子导览服务,具备游客和景点定位、游览路线规划指引、自动讲解(文字、图片、音频)、多媒体资料点播等基本功能。

(3)导航。导航是指基于移动导览终端或手机客户端为游客提供的电子导航服务,能帮助游客了解景区内部及周边的交通、餐饮、购物、娱乐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和简要情况,便于游客进行游览路线规划和时间管理。电子地图,景区导航地图能正确标注景区内部主要景点、内部及周边交通道路、服务网点、公厕等游客常用基础设施的位置。

(4)导购。电子支付,景区中的旅游设施和旅游商铺具备为游客提供刷卡消费(银行卡、旅游一卡通)、支付宝、微信等支付的能力,大型旅游场所(饭店、会所、酒店等)能够支持在线电子支付和手机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商户在线推广与销售,指景区内商户具备网上交易平台,且该平台能够为其产品提供在线的信息与销售渠道。

2.2.4景区管理条件

(1)规划和制度管理。“智慧景区”规划,指经过具备专业规划资格证书的规划单位的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地制定智慧化建设规划,且正式通过相关部门批准,开发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电子档案,指定期监督检查,对游客客源及数量统计、旅游投诉建议、旅游安全等记录并进行电子档案备案。

(2)资产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指景区内用于消防、防盗、救护、交通、游览、娱乐等设备能够有效通过信息与通信系统进行管理,保障设备齐全、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视频管理,景区内重要景点、客流密集地段、事故多发地等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设备覆盖。前端实时视频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传输至监控后台,由后台进行视频存储,并实时监控。可以采用智能视频技术对视频中的预设目标进行分析(如越界、进入/离开、移走等),为游客疏导、重要物品监控、灾害预防、应急预案制定实施、指挥调度提供保障。能够对景区安保人员进行远程管理和调度。可通过手机、集群通信等设备实现远程通信。火情管理,具有有效的火灾防范和自动报警机制,相关设备运行正常。对于拥有大面积林区的景区,建设有专门的森林火灾监控系统。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对林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险情并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具备最高温自动追踪、自动设定温度报警值等功能。车船管理,利用GpS定位技术、电子地图技术,提供对景区内车辆、船只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的监控、调度、导航和防盗功能。车船消费支持旅游一卡通、手机支付、现金等支付方式。利用GpS获得车船位置坐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到后台,后台存储数据,完成坐标信息获取并在电子地图中显示车辆位置。具备增加反向通信功能,由后台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目标车辆发送调度信息,完成指挥调度。对进出景区的车辆能通过信息屏进行指引和疏导,有效保障景区内部交通畅通。

(3)资源和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指景区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天气、空气、水质、噪声等环境信息。水质和空气监测能够利用相应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定期采集样本,通过分析仪器获取监测指标情况,并作出环境变化情况的评价。环境监测信息,景区能够提供环境信息功能,将前端环境监测数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至后台,并在网上和信息屏上进行,信息能够适时更新。

(4)游客管理。购物点管理,对景区管辖范围内的购物场所进行集中规范化管理,并建立电子档案。游客统计分析,指利用景区电子门禁、智能视频监控、电子门票预订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景区系统自动收集、全面统计、及时上传和智能分析。对超过限度的情况能够自动报警,协助景区管理者进行人员分流。客源统计分析,指利用游客进行电子门票预订是预留的电话号码、ip地址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自动收集、全面统计分析客源来源。手机客户端使用情况统计,手机客户端软件或导览移动终端能够自动记录游客对各种不同功能的使用情况。

(5)系统管理。景区系统管理,对于“智慧景区”下辖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进行统一指挥与调度,实现信息的及时感知、数据的及时更新、系统间的全面互联互通、旅游管理和服务应用的深度开发,最终为游客和管理部门提供集需求、效果反馈于一体的“智慧化”景区服务管理新模式。景区数据管理,景区管理中涉及的管理系统均可开放接口给上级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平台,为其自动提供各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数据,实现数据的自动更新与汇总。

综上所述,织金洞智慧旅游评价分为4个方向,13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详见表1。

3评价方法

基于参评指标的确定以及旅游目的地实际调研数据的收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确定各参评指标权重值,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处理智慧旅游资源评价中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解决的问题[4]。其原理是通过把各个参评指标间两两进行比较和判断得到模糊判别矩阵,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值,过程中必须保持参评指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即CR

在各参评指标权重值确定的前提下,采用“加权求和法”,即利用参评指标权重和指标的得分值,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方法计算出织金县智慧旅游资源条件评价分值。目的是定量反映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的成熟程度。

加权求和公式:

4结果与讨论

通过aHp方法,建立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根据加权求和计算得到,织金洞智慧旅游条件评价得分6.963分。评价结果表明,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总体条件较好,具备发展智慧旅游的良好条件。具体情况结果如下。

(1)自然资源条件中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较好,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设施中交通、通信设备、电子信息设备、游客中心、食宿条件和旅游产品种类和数量建设条件良好,手机客户端软件和紧急帮助设置方面客户体验整体较差,有待提高。

(2)旅游服务设施空间信息调查与数字化方面,通信设施和电子信息设备较完善,游客中心建设较好,但是导航功能和购物宣传强度功能方面则需提升,电子支付类型有待多样化。

(3)游管管理与服务功能信息化调查方面,手机客户端游客使用情况统计及停车管理、购物点管理和商户在线推广销售等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评价指标的构建与评价可为后期智慧旅游系统构建给出更具针对性且有效的建议。例如,针对评价指标值中得分值较高的指标,如视频管理等已有功能,在后期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时可以通过相关功能模块所预留接口,进行功能调用,避免重复开发,缩短开发周期;此外,针对评价指标值中得分值较低的指标,如电子支付类型单一、app应用用户体验较差等功能,在后期进行智慧旅游系统开发时,有利于开发人员有针对性的对此部分功能进行重新开发。

参考文献:

[1]李云鹏,胡中州,黄超,等.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2014,29(5):106~115.

[2]邓贤峰,李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2(9):100~106.

[3]李云鹏,晁夕,沈华玉,等.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花[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4]鲁小波,陈晓颖.基于aHp方法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5):136~138.

[5]郑耀星.旅游资源评价与自然环境影响的关系[J].资源科学,2000,22(6):62~66.

[6]张结魁.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想与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3,25(3):90~97.

[7]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66~73.

[8]李伟,李慧凤,杨洁.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景区网站服务功能及其评价――以华北地区10家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9):1149~1152.

[9]吴晶,马耀峰,高军.基于游客感知的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2):186~191.

[10]汪侠,甄峰,吴小根.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448~456.

[11]刘利宁.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6):67~71.

[12]黎忠文,唐建兵,刘龙蛟.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1):1299~1304.

[13]张结魁.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想与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3,25(3):90~97.

智慧交通市场前景篇8

在全国高铁网、城轨建设步入高峰的背景下,轨道交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投资主线。我们认为,高铁及城轨建设作为未来5~10年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与之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基建投资在前 信息化投入将后来居上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铁路和城轨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当前正处于投资高峰期,其庞大的投资规模对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从产业链受益角度看,随着其建设进入新一轮高潮,整个产业链都将依次受益。

按时间顺序,产业链上依次受益的是基建施工、工程机械、基建配套设备、机车车辆及其配件,以及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及设备。由于基建建设需2~3年,而信息化投资在基建完成之后,故轨道交通信息化与铁路和城轨基建投资相比明显滞后,未来几年将是轨道交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开始,但从投资视野看,当前布局恰逢其时。

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前景十分广阔

在轨道交通大规模基础建设的背景下,信息化需求不断增加,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也具备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主要体现为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以及市场的不断拓展。

铁路信息化应用范围广

信息化在铁路领域的应用范围极广,涉及到运营、管理、安全、服务的方方面面,其中,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是铁路信息化的三大主要应用领域。

国家《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信息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在全路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智能运输信息系统。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并将最终覆盖我国铁路的各个领域。

应用范围的扩大极大拓展了铁路信息化的市场空间。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我国铁路信息化的投资规模近几年都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最近两年的增长率更达到30%以上。受益于铁路大发展的延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仍将延续。

城轨信息化市场潜力巨大

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交通问题困扰着我国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说,这些城市都有建设城轨交通的愿望和需求。2009年,国务院公布了地铁建设的3项指标:城市人口超300万、GDp超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0亿元。目前,全国达标的城市有近50个,其中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已经获批。未来,开通城轨建设的城市必然越来越多,这主要因为在我国城市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那些达标未建的和新达标的城市将会加入城轨建设的大潮。

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都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而城轨交通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因而城轨信息化市场未来的增长潜力非常巨大。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的市场规模在逐年提升,并且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这与我们判断的城轨信息化市场的趋势也正好吻合。

智慧铁路为铁路信息化打开新的空间

2009年,iBm在北京成立了全球铁路创新中心,提出了“智慧的铁路”的发展策略,这对现阶段的中国铁路可谓是“正当其时”。由于社会对铁路行业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我国铁路有必要借助智能信息管理实现突破。而“智慧的铁路”正是利用其可感应可度量、互联互通和智能化三大特点,实现智能信息的网络化,进而实现信息的互联和共享。

纵观我国铁路信息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无外乎是社会对铁路不断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过去,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铁路的安全、高效。而随着世界变得更加智能,对铁路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智能化的要求,例如乘客能够快速、简便的对旅程做出最优的计划和管理,铁路公司成本减少的同时提高乘客服务的质量,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对运行做出智能化的决策等等。然而这些新的需求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上无法实现,必须依赖更高水平的铁路信息化――智慧的铁路。可以说智慧的铁路是铁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鉴于以上的分析,未来智慧铁路的推进必将引发对信息化软件和设备的新需求,例如RFiD标签、传感器、自动识别设备(aei)、智能化决策系统等等。这些新的技术、系统和设备在铁路的应用,将掀开新一轮的信息化发展。

迈入成长期 本土上市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事实上,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长性是不同的,其中,成长期是行业成长最快的阶段,是最具投资价值的黄金时期。我们将轨道交通信息化行业与成长期行业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轨道交通信息化行业目前正开始迈人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极具投资价值。

我国轨道交通信息化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国内外各大it厂商前来掘金,然而我们却发现,本土的公司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他们是这块蛋糕的最大受益者,而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国外it巨头却鲜有斩获。探讨背后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本土上市公司拥有国外企业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这些优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政策优势、本土化优势和市场优势。

政策优势

国家政策支持轨道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铁路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对于行业内的本土企业,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支持。

本土化优势

我国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例如客货混运,因此国外的标准化系统并不能适应我国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又由于国外的厂商对中国铁路的情况了解远不如我们本土企业深入,其开发的产品在适应性等方面较国内企业要逊色不少。

市场优势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主体是国家,在市场招投标过程中,选择的天枰必然偏向我们本土上市公司。而对于先进入行业的本土企业,一方面,他们先进人市场,其技术和系统规范可能成为整个行业的标准,后进入者再想进入就有了壁垒;另一方面,他们能够积累更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拥有更多的项目经验。因而,本土的上市公司更具有市场优势,且目前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智慧交通市场前景篇9

关键词:智慧旅游城市;张家界;策略;动因;支撑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233-03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andmanagementof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intelligenttourismandintelligenttourismcityhasbecomeatrendintourismindustry,andmanytourismcitieshavecarriedonconstructionrenovation.thepaperbeginswithinvestigatingandanalyzingtheconstructionsituationofintelligenttourismcitiesinChina,discussingthereasonsofintelligenttourismcityandsupportingtechnologies,andtakingZhangjiajieasanexampletoillustratetherelevantcountermeasuresofconstructionintelligenttourismcity.

Keywords:intelligenttouristcity;Zhangjiajie;strategies;motivation;supportingtechnical

1引言

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旅游业也逐步由信息化旅游转型为智慧旅游,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就是走“智慧旅游”这条道路。早在2008年“智慧地球”这个概念就被iBm公司率先提出,此后,“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和“智慧景区”等理念也相继出现发展。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延伸与发展,是高科技和智能的旅游信息化。以满足个性化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智慧推荐和相关旅游配套解决方案为最终目的的“智慧旅游”,贯穿了“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基本六要素的每个方面,充分最大化的发挥了旅游资源的效益。旅游业及其相关的配套行业的资源通过“智慧旅游”的平台得到整合,优化了旅游产业链和旅游组织协会的关系;然后再运用现代的技术通讯手段,使涉及旅游的各方面信息得到充分的传播和运用,从而实现整个旅游业的转型优化发展。

张家界市作为优秀的旅游城市应抓住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机遇,转型建设智慧旅游城市,逐步消除旅游资源中信息不对称。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加惊喜的体验,提升游客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张家界市应该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旅游产业链涉及的各种旅游资源和信息包括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和旅游管理的数字化。从而使整个旅游业焕发出新活力和经济增长点,建设更具有智慧性,效益性,整合性的旅游业。

2智慧旅游建设运用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进入到我国的旅游业,并未达到大规模的普及,大多只应用于中外合资的企业中。1999年携程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旅游“电子商务”时代。随着2001年国家启动“金旅工程”,是国家实现旅游信息化的重大决策,最大限度地整合旅游信息资源与旅游城市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深度协调和衔接,将旅游业发展成知识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2010年由江苏省镇江市提出,并率先开展“智慧旅游项目”的建设活动。2011年10月,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信息"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5月,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福州,大连,厦门,苏州,黄山等18个城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我国在2014年开展了主题为“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这进一步推动我国智慧旅游涉及的配套建设。

3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动因

3.1城市转型的需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人们对于旅游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自然资源耗损量将越来越大,有可能导致枯竭。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环境破坏,城市人口膨胀,环境所能承载的容纳力将会聚缩。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建设的攻坚期,发展与挑战并存,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也相继出现各种问题,人类日益增长的欲望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科学开发自然资源,在保证开发的同时做好当地环境的保护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人与自然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这也是此次论文写作目的之一。所以要解决不断出现的"城市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是必然要选择的道路。

3.2自助游已成旅游主力军

随着旅游业的空前繁荣,游客自行安排意识的日益增强,游客的消费理念也正在改变,交通的便利和互联网的成熟,使散客自由行成为了一种潮流,然而我国旅游城市还停留在团队接待的模式上,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在欧美主要旅游国家的成熟的旅游体系中,自由行旅客占到客源的三分之二以上。接待散客的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实力的重要标准。所以我国旅游业急需进行智慧化转型,打破信息化壁垒,与国际化的旅游信息标准接轨,为旅游市场体制的完善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使旅游市场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建立通畅的旅游信息网络和高品质的旅游信息服务支持,将其建成高满意度的现代服务业。

3.3国家大力倡导智慧旅游

2009年国务院就《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41号文件指出我国旅游业的两大战略目标是将其发展成经济支柱型产业和高满意度的现代化服务业,而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也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之智慧旅游所需要的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技术,智能数据和移动终端技术等物质基础已日渐成熟,在技术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双重促进下,智慧旅游势必会给整个旅游行业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和新的有活力的发展道路。随着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不断前进,信息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进一步集成,更加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的旅游服务业。

4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支撑技术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需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和大数据等多种“智慧旅游”先进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结构,和政府管理的应用,将旅游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高度系统整合和深度开发,来满足游客来满足游客在旅行前的规划和安排,旅行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旅行后的评价和反馈。具体来说,其支撑技术有以下几种:

4.1云计算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提供方便的随时的共享的计算机资源服务。智慧旅游的云计算侧重于将海量旅游信息进行整合并将其储存数据中心,供旅游者获取,存储,处理,交换,查询,分析,利用各种旅游应用,如信息查询,网上预约,支付等。充分利用和共享社会资源和旅游资源使资源得到集成和优化。

4.2物联网

物联网是指射频辨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瞄器等信息传感技术设备,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通过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对象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形式。在旅游业应用中可以将物流技术应用景区安全管理,客流及时测定,游客消费行为研究等方面。作为游客进入物联网的景区,通过游客手中的移动手机终端定位游客位置,随着游客的移动,实时播报景点信息。

4.3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信息技术的旅游应用从个人计算机为中心向携带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旅游者为中心发展,体现了以散客为服务对象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向。移动通信技术在智慧旅游中的运用将极大改善旅行体验和品质,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服务。

4.4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使电脑生成三维的模拟现实,为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模拟,让使用者身临其境。对于旅游业商家来说,利用虚拟技术来展示的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和归属感。

4.5大数据

旅行大数据建设可建设旅游信息的海量收集,处理和存储的需求,实现各类旅行信息的查询。能为游客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服务;为旅行机构各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满足相关旅游机构的管理需求,来规范市场的运作。如,利用大数据预知客流趋势,相关部门可提前做好疏导工作准备。利用大数据推断游客的喜好,开发符合习好畅销的产品和服务。

5张家界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5.1张家界市进行智慧旅游城市的进展

张家界作为优秀旅游的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倡导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号召,将自身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托型的传统旅游业向现代化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智慧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张家界市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总体架构大致是由一网――张家界旅游资讯官网,两平台――行业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一终端应用――张家界官方旅游app组成,再结合张家界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规划,符合张家界市实际转型需要,尤其是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甚至是整个旅游城市的发展。

早在2009年张家界市森林公园与大学合作进行了智慧景区建设规划编制,之后依据规划完成了一个旅游门户网站(张家界森林公园官网),两个内部信息网络(景区管理内部局域网和景区互联网)建设,并实现了全国首个指纹iC卡身份识别自动化门禁系统以及平安安全保卫和景区防火监控系统。目前,防火监控系统已接入湖南省防火办信息平台。

2013年9月29日,张家界市旅游局和中国电信集团签订了关于张家界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旅游官网平台项目》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电信集团要协同张家界旅游局在张家界市的旅游网站,移动终端app应用,内部行业管理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智慧旅游数据等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深度合作。

5.2张家界市建立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议和措施

5.2.1建设智能旅游系统

张家界市对智能旅游系统建设规划可以简要概括为“一库,两端,三网”。“一库”指的是大数据中心库,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中心库是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社交网络每天更新个人信息,帮助游客处理各种由移动终端所产生的图片和视频等个人信息,实现个人资源的实时的分享,增加游客的互动性。“两端”指的是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端可以向旅客提供各种旅游的信息咨讯及相关服务。可帮助提前制定自己的游览计划,进行网上购物,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客户端主要是使用移动终端上网和公共服务终端进行旅游信息搜集的旅游政府,企业和个人。现在的携带客户端的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pad等。“三网”只要是指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使其客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达到物物相连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目的。互联网,移动信息通信网4G,蓝牙,wi-Fi旅游信息等技术,把电脑,智能手机,电子显示屏以及其他终端电子产品等融合在一起,为游客获取旅游在线网络支持与信息交换服务。

5.2.2政府支持为主力,多方共同协作

将张家界市建设为智慧旅游城市,是能使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服务业向更高层次转型,摆脱同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有利于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继而出现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开创更高更开阔的旅游市场的重大举措,也是难得一遇的发展机遇。但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涉及太多的行业,相关机构和相关利益体,因此只有由政府牵头形成主力,然后带动全民参与,然后全力以赴,进一步汇集全市资源,促成张家界市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5.2.3优化优秀人才保障体系

张家界是要在人才引进,资金保障和科研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应出台有力的鼓励政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所需要的高科技人才。要创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创业投资中心,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研发支持等保障体系。

5.2.4制定旅游信息标准

加强张家界市智慧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保障智慧旅游建设中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张家界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标准应该与国际接轨,参考国内各地区在制定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标准的优异之处。国外先于我国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其中不乏优秀的建设成果和经验,我们应该予以借鉴和学习,并将其运用自身建设中。国内的旅游发展十分繁荣,但由于各旅游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各省设定的内部考核标准不同,往往出现同一级别的景点,但旅游服务却有着十分大的差距,张家界市应取优秀的“智慧”建设城市加以学习,促进张家界与各地区的相互学习与良性竞争。

制定旅游信息标准,与国内,国际标准衔接,争取数据的交互。为旅游行业的管理提供智慧化,标准化的平台。

5.2.5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张家界市进行智慧旅游建设,增加建设和提高公共设施,优化公共服务。第一,实现全市无线覆盖。无线城市是支持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载体,游客在张家界市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旅游的信息,给终端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所以实现全市无线覆盖对自助游客来讲是十分必要的,也逐渐成为一个旅游城市满意度的重要考量标准。第二,开发张家界旅游手机客户端开发,大致应该包括“导游”,“导览”,“导购”,“智能推荐”4个模块的功能。能帮助游客GpS定位导航到目的地,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实现网上旅游产品的购物。张家界已开发出几款自己的旅游app,但只是张家界某一个景区的app,并没有进行集成,相关功能的实现不完善,有待提高。第三,实现旅游一卡通,能满足旅客在张家界市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基本需求并得到相应的游客折扣,是全市旅游产品的形象和优惠体系标志。

6结论和展望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是未来大势所趋,张家界通过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从旅游企业角度,能逐渐做到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服务品质,提高对游客需求的响应能力,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从政府角度实现旅游管理模式的转型,由被动化主动,运用现代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手段进行过程管理和实施管理。从旅客角度来看,利用移动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自身所需的相关旅游信息,提升旅游好感度,满足自身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海霞.昆明智慧旅游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5:25-30.

[2]张有山,刘岳峰.秦皇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探析[J].区域经济.2014(12):1-2.

[3]迟紫境.优秀城市的转型和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14-15.

[4]余洋.旅游电子商务[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

智慧交通市场前景篇10

关键词:智慧旅游 信息系统 南京

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开始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与功能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如图1所示)。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其核心是游客为本、网络支撑、感知互动和高效服务。

智慧旅游系统作为信息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旅游者来说,智慧旅游系统可以让他们在旅游前全面了解目的地旅游信息,预订产品和进行结算;旅游过程中能够动态了解旅游信息并获得帮助;旅游结束后通过该系统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

智慧旅游体系的建成,将改变游客的行为模式、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引领旅游进入“触摸时代”、“定制时代”和“互动时代”,从而逐步改变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提高旅游业的现代服务水平。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2005年,美国科罗拉多州Steamboat滑雪场推出为游客配置的RFiD定位装置反馈系统mountainwatch,能够实时监测游客的位置、推荐滑雪路线、反馈游客消费情况,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科技化服务,该装置的推出成为智慧旅游的发端。英国伦敦基于3G通信系统,推出了伦敦智能导游系统,使自助游客能够轻松地游玩娱乐。韩国针对自助游客推出了“itourSeoul”智慧旅游系统,为游客提供低价手机租赁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固定网络或手机网站来进行旅游咨询服务,查询观光信息、网上预约和网上淘宝服务,还可以通过“tripplanner”订制私人旅游线路,合理安排个人旅游日程。

在我国,为顺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不少省份和城市也在积极研发和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设立全国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南京市于2011年4月启动智慧旅游建设,将重点突出为来宁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政府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促进旅游资源活化为旅游产品、放大资源效益这三大核心目标,采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联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三、智慧旅游的发展目标

(一)全面物联

智能传感设备将旅游景点、文物古迹、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旅游产业链上下游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以云计算、物联网、高速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使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超前于服务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与工业信息化水平同步发展。

(二)充分整合

智慧旅游战略不仅包括智慧旅游景区的建设,还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酒店、智慧餐饮等。智慧旅游的目标在于实现城市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旅游资源核心数据库,提供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高阶的信息服务,从而提升旅游互动体验质量。智慧旅游用网络、信息通讯等技术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有利于有效地整合区内资源,加强城市间旅游合作。

(三)协同运作

基于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协作,达到城市旅游系统运行的最佳状态。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实现行业监管的动态化、适时化;通过与公安、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依托信息技术,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意见建议以及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

(四)引领发展

鼓励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在智慧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应用,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的战略目标,这必将使我国在世界旅游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成为引领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南京智慧旅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规划起点高,行业涵盖面宽

南京智慧旅游建设在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依据《智慧旅游总体设计方案》的要求,建设范围除涵盖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还将交通、安全等城市配备保障体系有机整合,行业涵盖面宽,建设应用面广,为搭建整体、完善的智慧旅游应用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整合资源模式,调动各方积极参与

南京市预计每年将从旅游发展经费中安排不低于4%的专项经费用于智慧旅游建设,同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建设智慧旅游体系。2011年4月,南京市成立了由相关机关、团体、企业等组成的南京智慧旅游联盟,首批南京智慧旅游联盟包含信息化规划设计单位、三大通讯运营商、市民卡公司、旅游专业网站、旅游企业等近30家成员单位,为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