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交通的核心十篇智慧交通的核心十篇

智慧交通的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9:52

智慧交通的核心篇1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创新;实例分析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协同创新等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下面结合工作实践,主要就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

1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

1.1规划思想

正确把握系统之间的关系和规划的预见性。对于目前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需要一套以服务市民为中心,系统的方法和工具来采集、分析数据和进行决策支持,以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满足市民需求。所有城市都是由紧密相连的系统组成的,见图1,包括经济、居住、教育、公共安全、交通、医疗保健、政府服务与公共事业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理解城市现有核心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

为了帮助规划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城市的动态行为,iBm首创"智慧

城市的系统动力学"(SystemDynamicsforSmartCities)交互模型,让使用者看到城市核心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和相互影响。使用该模型能检验未来中长期规划,规划人员通过仿真因果分析能够看到所做的决策如何在各城市系统之间运行并预测到其实施效果。

图1

1.2规划依据

出台法律法规等指导性文件。为了适应"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需求,必须修订并健全配套的法规体系(包括规范/导则、技术法规等),从而为城市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实施提供法律法规保障。截至2012年2月,我国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有154个,预计投资规模达1.1万亿元,可见各地城市规划面临着巨大的调整需求与挑战。因此或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引领性的关于智慧城市规划的相关政策法规。

2智慧城市规划实例分析

中国南方智谷B区--水乡智城。位于顺德新城中部核心-城市客厅片区;东临李家沙水道、西接桂畔海,南有顺峰山公园,景观资源优越;区域优势明显,广珠西线、广珠城际铁路可便捷联系珠三角各城市。依托顺德传统产业的基础,本区将作为带动顺德产业及城市功能升级的龙头。

2.1功能及项目策划

集于办公、配套、居住、文化、环境五个方面的功能策划。(1)办公类项目策划。现代化、高科技的商务服务办公区;(2)配套类项目策划。全方位、高标准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3)居住类项目策划。全方位、高标准的城市生活配套设施;(4)环境类项目策划。将湖泊、水道、公园、林荫大道等要素渗透至各街区,营造优美、自然的景观环境。

2.2结构及布局

(1)功能布局。以金融商务及孵化中心为核心,形成多个组团式布局。1)金融商务、孵化中心围绕汇智湖展开布局,并且联系核心商业及文化休闲带,将城市功能及活力引向滨水;2)科技型总部经济在核心区周边,结合景观优势地区布局;3)企业加速及研发依托企业孵化中心及企业服务设施,形成具规模及形象的地标区域;4)人才社区、国际公寓、SoHo科技公寓分别布局与产业区及桂畔海侧,契合不同居住群体的需求;5)文化及创意设计布局在桂畔海东侧与南面的高端企业总部,形成滨水休闲创意带。

(2)产业布局。1)启动区成为传统产业升级的综合发展区域;并且在北区形成各产业发展带;2)核心区主导发展科技金融产业;结合景观优势地区,创意设计布局与桂畔海东侧。

2.3设计策略

2.3.1实现顺德新城的城市格局

将城市水系、绿廊在规划区内连通。本区通过核心汇智湖形成联系桂畔海及李家沙水道的绿轴,南北向联系城市绿道的生态绿带,并且通过桂畔海滨水绿带强化与顺峰山公园、小鸟天堂之间的生态景观联系。

2.3.2营造生态友好的绿野都市

多层次的绿地水网系统联系。延续城市的绿地系统:桂畔海风光带及李家沙滨江公园景观带,形成核心绿地公园、滨水绿带、多个线型水道、街区绿地等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2.3.3打造产城一体的活力中心

运用地缘优势、与周边地区实现功能协同。本区位于顺德老城与新城交汇地区,被城市功能带围绕,具有"产城一体"的基础,周边地区的商业、文化及居住配套为本区的提供了良好的城市服务功能。

2.4总体设计

2.4.1土地利用规划

本区规划就业人口约7万人,其中孵化、总部及商务类就业人口约5万人(按每人20平方米建筑面积);科技研发及产业研发就业人口:约2万人(参照国内外高科技产业研发人口,每公顷用地约500人)。用地平衡表如图2。

2.4.2建筑强度规划

本区体现高效活力的特征,核心区沿湖面地块开发强度最高,最低的开发强度位于桂畔海滨水地区。

2.4.3建设高度规划

水乡智城最高的建筑集中布局在地铁站周边,面向汇智湖面布局250米地标塔楼;考虑对于顺峰山公园的影响,智慧岛地区建筑控制在20米以下。

2.4.4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本区的充分考虑地块内常住人口及就业人口,均衡配置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商业设施及市政设施,构建宜居新区。

2.4.5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水乡智城的开敞空间系统有河滨、线型公园水系网络、邻里公园和广场、层次清晰的街道系统,以及贯通全区的河涌与水道组成,为本区居民与游人创造出多样化的场所与氛围。

2.4.6道路系统规划

(1)对外交通系统。水乡智城的对外交通非常便捷,区内广珠西线、广珠城际铁路可便捷联系珠三角各城市。碧桂路、东乐路、南国东路强化了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地铁3号线在本区设置创智城站,可便捷到达顺德老城中心。

(2)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沿用了原有高、快速路及主干道骨架,根据水网密布的基地特征,采用密路网、小地块的道路形式,打造紧凑、高效的开发模式。

2.4.7分期建设规划

水乡智城的分期建设规划将充分考虑可实施性,首期启动区的开发将建立本区的形象与标志性,结合出让居住用地融资,带动片区发展。

二期重点打造核心区,建设汇智湖与智城公园,以优质的景观环境带动周边高强度地区的建设,同时启动滨水的部分创意文化区的建设。

三期全面建设碧桂路两侧产业及居住区,同时启动部分智慧岛的建设。

四期开展已成熟的企业总部区及高端企业会馆的建设,以高品质的用地及项目吸引高端的企业及人才。

3结语

总而言之,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正逐步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应用。如何将理想中快捷、方便、低碳、科技的城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空间上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本文阐述了智慧城市规划的实践创新,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智慧城市规划要点,旨在为新形势下城市规划编制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智慧交通的核心篇2

信息资源规划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至关重要。其中第一要务是做好智慧城市中的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资源建设。只有在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其信息资源规划指导下,切实做好综合利用最新的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等新技术,主动感知资源、经济、活动、公共场所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和信息服务,大力促进城市运行和状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才能逐步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城市服务智能化、城市应急快速化和城市监测实时化,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这是因为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上,各个城市都要重点抓交通、能源、水资源、环境,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必须从整合的角度出发,寻求解决之道,不能只靠各自主管部门。比如,发展智能电网,不只是电力一家的事;与之类似,智慧医疗、数字社区等,也都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离不开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承载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手段,上承城市发展的创新管理思想,下牵信息化的核心建设需求。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围绕智慧城市多组织机构的协同工作模式,映射到与之匹配的信息流转模式,引导城市信息资源建设有序合理发展;针对我国智慧城市的迫切现实需求,建议以跨领域、跨组织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及知识共创的发展环境,支撑智慧城市各类业务应用的发展。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都遇到诸多新的问题: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改革之间,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不匹配、不平衡情况,发展中的智慧城市理念就是针对复杂的现实环境,以城市为基本管理单位,将我国应对新形势下问题的智慧,通过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努力,以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为抓手,与创新协调发展理念相融合,形成目标协同的创新环境,以保障整体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与整合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的创新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对建设中的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策略,形成支撑智慧城市科学发展战略和保障机制的信息管理体制、机制与模式。

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建设的要点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是要指导建立一个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一般而言可按如下分层结构加以描述,即“包括元数据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三大类”。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发展战略与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关系、创新业务协同模式对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关系,将智慧城市投入产出分析的重点落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之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评价上;并将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作为评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预期成果和考察智慧城市建设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条件的要素之一。

其次,在编制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中必须勇于创新,向上承接城市发展的创新管理思想,向下牵引信息化的核心建设需求。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有序管理,要实现有序管理就必须正确理解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正确理解城市管理创新协同工作模式,围绕创新工作模式,建立新模式下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对城市信息资源的“按需服务”便捷模式,这是关联创新工作模式与信息资源有序管理的关键。

第三,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必须紧密围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要以投入产出绩效为主牵引,高度重视将信息资源规划的逻辑分析方法与现实城市管理运行环境有序关联,科学设定智慧城市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模型,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围绕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各个领域、各个地区的相关发展规划,形成对城市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需求,深度挖掘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城市发展与创新管理中对基础信息包括人口、经济、法人和地理信息等以及业务应用信息的关联需求。

第四,做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必须搭建好信息共享与基础信息校核平台,确保信息的同一性。其别要注意每一类以事件为主关联的信息资源主题应用都需要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与城市基础信息资源包括人口、法人、宏观经济与基础地理信息等,进行校核比对,构成城市的基础信息资源支撑,将分布在不同机构的海量数据进行清洗、切分、聚合并服务化,并按照新型管理模式,形成按需服务的能力,形成智慧城市的数据模型体系框架。

智慧交通的核心篇3

虽然“智慧城市”这个词被频繁使用甚至多次出现在政府宏观规划中,但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学术界,对智慧城市的内涵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对智慧城市的组成要素也模糊不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对智慧城市的不同概念进行了系统阐述及区别分析,探索了智慧城市构成要素并构建了智慧城市的研究框架。

一、城市演进与智慧城市概念辨析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的产物,并且随时间以及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其演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4]。

(一)城市的发展进程

严格来讲,真正的城市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改变了生产方式与劳动关系,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化城市随之出现。在工业化以前,城市以及城市理论的发展受历史以及科技限制一直比较单一。工业革命后,城市的发展呈现多样性,不同城市发展理论悄然盛行,这其中包括全球城市(世界城市1991)理论、柔性城市(后福特城市1997)理论、信息城市(数字城市1998)理论、智能社区(智能城,21世纪初)理论,以及包括最近几年盛行的智慧城市理论。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信息城市理论也就是数字城市理论,此理论的提出者将城市视为信息经济的集聚地。海量信息的传输与处理离不开计算机与互联网。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下一阶段,强调无处不在的互联互通、全面的感知和更深入的智能,建立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主要技术代表的感知社会。

(二)智慧城市的不同定义

在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学者在不同环境背景下赋予了智慧城市不同的含义(见表1)。

通过梳理发现,美国学者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大都侧重于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例如在Harrison等人的研究中认为智慧城市依靠技术实现城市的感知化、互联化与智能化。感知化是通过使用传感器、电话、个人设备、数码相机、智能手机、植入式设备、网络及其他类似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来实现真实世界的数据采集和整合。互联化是指这些数据能够整合到统一的计算平台,并且此类信息能够在不同的城市服务中进行交流。智能化则包含复杂的分析、建模、优化及业务操作流程中的可视化,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同样,toppeta关于智慧城市理解是基于信息通讯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宜居性的改善。washburn认为智慧城市是智慧计算技术应用于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的集合。智慧计算指的是新一代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集成,智慧技术能够提供it系统和现实世界的实时感知和先进的分析,这将优化业务流程、平衡企业资产、给人们提供实时的信息,帮助人们对选择和行动做出更聪明的决定。国内学者骆小平认为各种先进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智慧城市概念的核心。而张永民和杜忠潮所理解的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强调智慧技术的同时也注重各种网络(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的作用。

Giffinger等人认为智慧城市表现为以前瞻性的方式去考虑城市问题、提出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其中前瞻性有诸多代表,例如自我认知、灵活性、可变性、协同作用、个性、和战略。Caragliu等人觉得智慧城市是人人参与的一个社会,通过对社会软件(人力资源、社会管理)和硬件(通信设施等)的投资,以实现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自然资源实现智慧的管理。

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连接多个子系统和部件的大型有机系统。Dirks和Keeling[14]把智慧城市看做一个有机集成系统。城市核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系统变得更加智慧,系统之间协作运行。秦洪花等认为智慧城市是城市各个方面的系统整合,以此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以达到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品质生活的目的。

二、智慧城市要素研究

(一)智慧城市的核心构成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水、电、交通、环境、经济、政府等等。唐建荣、邓贤峰等人[15]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包含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光网、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智慧政府服务、智慧电网、智慧青奥、智慧城市市民卡、智慧生态、智慧社区十大示范工程,分属于经济、市民与政府三大领域。吴余龙和艾浩军[16]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以及产业发展四大方面。其中基础设施是城市各个领域智慧化的基础。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其功能范围覆盖了城市的产业、生活、公共三大领域[17]。综合分析可得出,智慧城市主要由三大核心构成,分别是智慧产业、智慧市民和智慧政府,可有效覆盖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

(二)智慧城市的构成要素

智慧交通的核心篇4

距今7000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相当进步的农业经济,永久性的村落也开始出现。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城市――人类文明精华的汇聚之地,由此诞生。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城市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交通拥挤。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

3月25日,“iBm论坛2010”隆重举行,参与“智慧城市”分论坛讨论的各界人士一致认为,“智慧的城市”为我们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永不堵塞的街道、安全放心的食品、取之有道的能源……在这样的城市中,智慧的it科技将融入各行各业,人们可以尽享便利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而这样智慧的城市不是遥远的乌托邦,它正在我们的身边逐渐成为现实。

智慧城市

从百姓身边做起

随着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从而使城市发展在世界中心舞台起到主导作用。对于中国来说,城市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和经济成长大局,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如今,中国各地的城市无论规模大小都在全面规划、积极建设,争取让自己更绿化、现代化、高科技化。而iBm提出的“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正好契合了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路线。

“智慧城市”是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的基本元素。iBm认为,“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从iBm在2008年年底提出“智慧地球”这一发展愿景至今,iBm已经与中国的沈阳、昆山、南京等22个城市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合作。很快iBm还将和昆明签署类似协议。

那么,怎样才算是“智慧的城市”呢?iBm中国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智慧城市业务拓展总监张昆认为,“智慧城市”应该至少要包含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5大基本要素:智慧的食品安全管理、智慧的水资源管理、智慧的交通管理、智慧的医疗管理、智慧的电力管理。

“民以食为天,每座城市都该有智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张昆表示,“智慧的城市”的基本要素首先是“智慧的食品”。通过追踪监控系统、生产评估系统、应急制度等措施,保证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无污染。“市民在选购食品时,只需按下手机按键,就可以了解食品的产地、生长状况、营养提示,甚至烹调方式和菜谱建议。”张昆说。

其次是智慧的水资源管理。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发展之源。据张昆介绍,利用智慧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相关机构将能够对城市的各种用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水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同时,还可进行智能调配,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城市建起更多“无形”的水库。

第三是智慧的交通管理。iBm全球铁路创新中心资深铁路行业顾问谈学军介绍说,交通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顽疾。在智慧的城市中,交通部门通过部署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前预测交通流量,动态管理道路状况,使道路在出现拥堵前便及时分流,乘客也可以合理规划出行方式。“智慧的交通不仅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还有助于环境的改善。”谈学军说。

第四是智慧的医疗管理。众多国家开始建立智慧的医疗系统,看病将不再是一件让人头疼的问题。通过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等技术,医疗信息和资源会得到有效整合。在iBm大中华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技术总监文金言看来,智慧的医疗管理可以帮助医生随时查阅每位患者的历史病例,从中发现病症规律,确保患者在不同医院得到快速、一致而且准确的医护。

第五是智慧的电力管理。电网中不仅流动着电流,还有信息流。“应用领先科技,电力行业可以深度挖掘和利用这些潜藏在电网中的信息,从而建立清洁发电、高效输电、动态配电、合理用电的智慧电力体系,使电力可以随需配送及使用,不再出现浪费或紧缺的情况。”iBm大中华区能源与公共事业行业业务拓展总监余红光说。

张昆认为,如果中国的城市能够成功地解决上面五大问题,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中国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还能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典范。他说:“当然,iBm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与社会各界携手,为中国各个城市的发展量身打造解决方案,以便‘智慧城市’早日实现。”

中国智慧城市

稳步落地

可以说,智慧城市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未来,如今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我们何时能享受城市带给人们的智慧服务?

先让我们看看iBm“智慧城市”在中国的落地轨迹。

2009年可以说是iBm“智慧城市”在中国快速实施的一年。8月26日,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iBm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9月16日,沈阳市人民政府与iBm及东北大学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10月22日,昆山市政府、昆山中创软件与iBm在江苏省昆山市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启动“智慧城市”战略合作项目;10月22日,iBm与南京市政府举办了“智慧南京”创新论坛,而南京市政府三个显现的发展方向是交通、医疗和电力。2010年1月,昆明市政府也与iBm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政府、智慧医疗、智慧人才等方面展开合作。

不难发现,中国首批与iBm合作的都是那些信息化程度高、城市管理者意识比较超前的城市。由此说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而言就是信息化水平的极大拉升。因为,在实施“智慧城市”之前,城市必先将将自己的信息化程度提升到一定水平,而在实施之后,城市的信息化管理更将进入“智慧”阶段。

“但城市就像人,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信息化的建设需要量身定制、稳步推进。”张昆认为,不同的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时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比如沈阳的重点在生态城市,广州的重点包括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而昆山则强调其食品管理、水资源管理等。“空洞的智慧就是没有智慧,必须要找出城市特征,了解自身资源,才能因城市而异,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张昆还指出,“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尤其是中国城市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基础也大不相同,iBm的计划是协助所有城市实现适合自己的“智慧城市”愿景。“从起点到终点,‘城市的智慧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iBm将积极参与到这个庞大的智慧战略中来,贡献自己的每项资源。”张昆说。

链接

智慧城市的四大技术特征

全面物联

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

充分整合

“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激励创新

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智慧交通的核心篇5

关键词:智慧社区诚信商圈社会关系网络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068-02

通过构建智慧城市[1-2]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是信息时代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3-5]的创新应用,在规划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带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完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是社区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平台,是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智慧社区[6]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其建设优劣极大地影响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社区服务平台[7]的本质,是面向政府基层政务管理者、社区居民和本地商家的政务及生活服务一站式o2o服务平台,是电子商务向日常生活类本地化服务的延伸。智慧社区作为同时汇集政府基层管理者、社区居民和本地化商家的平台,是本地化口碑式社交网络的天然载体,即“诚信商圈”建设是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问题。

为实现基于本地社交网络的o2o商圈诚信体系,在融合智慧社区服务的基础上,针对智慧社区发展过程中与诚信商圈建设相关的社会关系网络[8-10]应用展开研究和技术攻关,利用智慧社区社会关系网络建模、SnS应用、数据挖掘等核心技术,整合跨业务大数据系统,构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

1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商圈诚信体系建模

在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中,主要包括:(1)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2)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3)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

1.1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

在本地社会关系网络中,以关系数据为对象,利用量化型数值来考察本地社交网络的属性和特征,对处于本地商圈中的个体属性和特征进行分析建模。模型的主要属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1)网络规模模型:本地商圈中行动/参与者(社区个体用户、销售者、供应商等)的总数,其表现在社交网络中的节点数,网络规模越大,其网络结构中的节点数也越多,结构也越复杂。

(2)网络密度模型:网络密度反映了本地商圈中行动/参与者客观实体之间关系的紧密度。通过带权有向网络中的弧及权值来描述,弧数越多,说明该节点关系越复杂、联系度大;权值越大说明行动者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3)中心及小团体模型:在模型中,节点的中心性及小团体反映了行动者在本地商圈中位置的重要程度。通过核心小圈的弧度(有向图中弧的数目)及权值、子群的数量、子群内部以及子群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度量其重要性。

(4)核心-边缘模型:根据本地商圈中行动/参与者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弧、权值、节点数、子群数等作为度量)将本地商圈社交关系网络的节点划分为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

1.2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

通过为商家提供一个合理的诚信评价体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挖掘并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其购买行为具有直接影响,而购买意愿又取决于消费者的信任态度。基于社会互动评价模型(评论、微博、说说、交互性留言等)、购买/管理行为模型(购买、销售、库存等)、技术接受模型、消费者行为模型、顾客价值评价模型等,建立社会关系、诚信体系、精准营销等三者关系的模型。

1.3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

信用机制是电子商务和网络信用经济的制度基石。传统的信誉管理已难以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的变化,将建模技术和分析方法应用到信用领域,形成开放式信用机制评价及保障模型。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的主要指标模型。

(1)委托及信息传递建模:委托者通过者依照其利益完成相关行为(调研、评价等),得到由者的行动以及其他外生随机因素共同决定的衡量值。

(2)商务过程中重复博弈模型:重复的博弈过程中,博弈各方会考虑各自利益的均衡,选择相关的策略以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重复博弈次数会影响博弈均衡的结果。重复博弈模型中必须考虑:博弈参与方、长远利益、短期利益、利益权重、协商、决策等相关的技术指标。

(3)声誉模型:通过对本地社会关系的信息及相关数据的挖掘,建立一个基于经验和概率统计(由大数据的挖掘来获取)来度量信任关系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本地社会关系的声誉模型的信任机制模型(局部、朋友圈、小团体声誉模型);基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信任机制模型(全局声誉模型);基于服务质量的信任机制模型。

2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的实现

2.1商圈诚信体系系统构成

在智慧社区中应用社会关系网络,以智慧社区诚信商圈为需求,建立多维的社会关系网络模型,设计并实现基于社会复杂网络的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起一套采集本地用户数据的系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指的是通过政府提供的用户属性数据为本地用户建立个人诚信体系数据库,线上指的是通过智慧社区app以及其他的电子渠道获得本地用户的线上行为数据,将这两部分数据作为“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的入口参数,构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

商圈诚信体系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在数据采集中,主要的数据来源为:G端政府数据(基础脱敏数据)、B端商圈数据(商品、商家、服务等数据)和C端线上数据(线上交易、线上服务、线上社交等数据)。依据本地化的社交网络,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过滤:以C端基础属性和社会关系影响力评估模型为基础,完成本地社会关系量化计算。通过社会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基于商圈诚信体系的三个核心模型的数据平台。

2.2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系统实现

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主要由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引擎,引擎运行平台三大部分构成。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智慧社区中面向本地用户的各类线上的应用(如app、pC网站等),用于对接政府数据的数据库建设;数据分析引擎主要包括:本地用户社会关系的分析引擎,商家诚信指标计算引擎,精准营销效果评价引擎等;引擎运行平台:需要开发一个基于多粒度应用资源分配系统,实现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平台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对外提供的服务是:社区政务管理和民生服务,主要服务对象包括政府基层管理者、社区居民和商家。平台的用户主要包括:城市基层政府组织、智慧城市投资运营商、智慧社区建设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服务于基层政府管理人员、社区民众和商家。在数据采集系统中,通过对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接入专业的服务商家,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并以各种物联网设备即时感知社区管理对象数据,做到社区范围内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结合政府各类相关业务信息系统,是实现直接面向社区居民、政府基层组织的可视化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数据采集系统平台主要包括:“1个综合门户、2大专业子平台、8个应用支撑系统、1套业务协同体系、‘6+n’类服务渠道、1个社区综合资源库”,为数据分析引擎提供了大数据支撑服务。

引擎运行平台是一个支持诚信商圈应用的多粒度并行计算的资源管理框架,利用应用虚拟化技术,在服务器中通过技术规范建立适合多粒度应用服务运行的软件计算服务环境,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提供计算资源支撑服务。

3结语

以目前正高速发展的智慧社区及o2o电子商务领域为背景,研究智慧社区平台诚信商圈建设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建模、实现与验证,构建面向智慧社区诚信商圈平台。该平台结合了智慧社区平台的本地化商圈特点,以“本地商圈社会关系网络模型”、“社会关系网络与诚信商圈体系的关系模型”、“诚信商圈体系的保障机制模型”为核心计算模型,将分析过程与数据采集过程并行进行以降低系统复杂性,确保数据处理的高效与安全,为社区政务管理和民生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17):40-60.

[2]杨再高.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7):20-24.

[3]armbrustm,Foxa,GriffithR,etal.aviewofcloudcomputing[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10,53(4):50-58.

[4]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6):1-5.

[5]mcafeea,Brynjolfssone,DavenporttH,etal.Bigdata:themanagementrevolution[J].HarvardBusRev,2012,90(10):61-67.

[6]康春鹏.智慧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1(2):72-76.

[7]宫艳雪,武智霞,郑树泉,等.面向智慧社区的物联网架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35(1):344-349.

[8]章成志,汤丽娟.基于多语言社会化标签聚类的潜在社会关系网络发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9):67-71.

智慧交通的核心篇6

【关键词】智慧健康养老;养老服务;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技术进步迅猛,人口寿命得以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据统计,2020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和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18.1%和12.6%,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高达4000余万人,且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深。目前,我国的养老还是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家庭中医疗器械缺乏,家庭成员的医疗保健知识相对不足,老年人定期体检意识薄弱,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不到位,可能导致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继续上升,加重社会养老负担,而我国家庭小型化、无子化倾向明显,子女由于工作等原因,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造成家庭养老支持功能弱化,加之老年人独居趋势增快,代际空间距离持续扩大,子女照护老年人的难度日趋增大,给社会养老事业带来极大的挑战[1]。

一、智慧健康养老概述

智慧健康养老是一种运用新型高科技信息化产品,依托于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高效能的衔接和改善消费者、家庭、社区(街道)、养老机构(中心)与健康养老资源等多方面要素,尽可能地去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目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为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日新月异,供给量日益增加;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势头迅猛,系统功能不断丰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商业化模式和高效能的行业体系逐步完善,行业规范性得以增强;网络建设和人工智能化水平逐年进步,为智慧健康养老的后续发展奠定一定基础[2]。当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的形式集中体现在社区(街道)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养老和虚拟养老,服务形式基本体现为“系统(平台)+服务+老人+终端”。其中,社区居家养老主要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搭建管理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帮助服务,开办老年餐厅、适老化娱乐活动室等场所,提高老年人生活乐趣,家庭配置居家医疗设备和远程智能监护系统,老年人使用智能监护床、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产品,实现健康管理的需要。机构养老模式下,机构配置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系统,老年人随身携带定位芯片,机构工作人员借助信息系统对老年人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和监控老年人信息动态。医养结合养老则是将医学治疗、日常护理、功能康复和健康养老有机地融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健康养老服务,具体表现在利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传统医学治疗实现医疗康复、专业照护、医养结合功能,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实现居家检查、治疗的需求,应用移动终端实现居家巡视、远程诊疗的愿望。虚拟养老模式下,政府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老年人通过手机、智能机器人等服务终端提出服务需求,平台依据老年人的需求安排专业人员提供服务,能够减少老年人不必要的外出,降低老年人时间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该模式受时空限制较小,服务范围广泛,更能够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3]。

二、智慧健康养老现存问题

近些年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发展飞速,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虽然这些技术的进步拓展了养老领域的新模式、新业态,有效减少了养老服务人力投入,养老服务费用大幅下降,极大地提高了养老服务水平,满足了部分老人家庭养老的夙愿,但面对庞大和特殊的老年群体,当下我国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仍存在不足。

(一)关键核心技术相对落后。智慧健康养老的发展有赖于科技进步,可穿戴设备、智能监测设备、智能机器人、远程管理系统等科技产品是智慧健康养老中必要的照护设施设备,有效解决传统养老中的人员不足、监护困难的问题,使得智慧健康养老发展势头良好,然而,智慧设备的设计、研发与信息通信技术、高精度传感技术息息相关,芯片技术、高精度传感技术等技术的掌握是智慧健康养老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我国芯片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远落后于国外相关企业,对智慧健康养老高端化发展的制约作用较大[4]。

(二)行业数据资源共享受阻。受个人阅历、文化习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各界对智慧健康养老的认知仍处于初浅阶段,理解也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人尚未认识到智慧养老的本质意义。在信息化时代,数据至关重要,也是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然而当下智慧健康养老由于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服务平台的数量虽逐渐增多,但各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导致数据孤岛化严重,尤其在人口、医疗、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和认证对接,导致大量信息资源及数据整合难度大,全面智能化实现的动力不足[5]。

(三)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不足。养老是一项伟大的民生事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外溢效益和拉动作用也较为显著,在成长初期,仅依靠市场机制运作,忽视技术认证和产业监测等必要内容,难以实现快速高效发展,迫切需要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相关技术企业、养老机构都在进行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但对知识产权、检查检测认证、科研成果技术转化、体质指标评估服务、养老产业监测等智慧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对智慧健康养老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有限[6]。

(四)政府与市场作用模糊。在当前“9073”的养老格局下,养老服务总体上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但在智慧健康养老体系建设上仍存在诸多不足,整体上表现为市级政府部门对智慧健康养老的建设发展统筹规划不足、监管力度不够,区县级政府部门对养老服务进行指导的定位不清,缺少推进的有力抓手,社区(街道)养老服务管理中心和养老驿站功能交错,提供的养老服务相对混乱,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7]。

(五)智慧健康养老普及率较低。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技术虽然逐渐发展和改进,但实用技术与核心技术仍相对较弱,与广阔的市场需求相比,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在智慧健康养老领域的作用也不够突出。由于技术水平有限,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产品的广泛应用,同时,一些养老产品为提高产品的功能,信息技术使用较多,操作繁琐,产品的适老性和操作友好性不足,导致使用的便捷性、实用性、经济性降低,老年人及其子女购买意愿减退,产品普及率较低[8]。

三、智慧健康养老发展对策建议

(一)积极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针对核心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可以在前期智慧健康养老企业、街道、社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教育支持和科研经费投入,逐步优化和完善智慧健康养老必要的核心技术,考虑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中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特征、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习惯相结合,突破高精度传感器、5G通信、智能可穿戴芯片、智能交互等关键技术,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品软件和硬件的研发,并积极布局机械外骨骼、基因工程技术、养老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技术的应用,切实为养老产业的发展而服务。

(二)加强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应立足实际,以养老需求为出发点,构建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体系,渐渐达成政府间各部门、各结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协同,共同推进数据信息共享合作。例如在养老服务方面,由工信部、民政部联合促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在机构、家庭、社区中主动、高效、可持续的应用;在医疗康健方面,由工信部、卫健委联合制定产品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优化服务机制。

(三)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应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建设成功能多样、标准一致、上下联通的智慧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平台,集聚产学研医等综合资源,提高养老服务提供者与老年人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并提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智慧养老产品检测认证等服务,设计和实现多门类、分层次、跨地区、全方位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同时,建议平台整合养老政策、资本运作、共享共性智慧技术、专业人员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老年教育资源、智慧养老产品以及养老通用服务,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协同与创新发展。

(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政府应通过顶层设计,对智慧健康养老的发展做出统筹、规划与指导,推动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工程的大力发展,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出台智慧健康养老发展的延展性政策和制度,引导智慧健康养老的发展趋势,加强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标准的完善,建设功能多样、标准一致、上下联通的智慧健康养老公共服务平台、纳入远程看护、网络健康咨询、心理慰藉、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心等系统,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将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有机衔接,提前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五)提高智慧健康养老普及率。提高智慧产品普及和服务市场占有,需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结构及时升级迭代相关产品和服务,结合5G技术、人工智能服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可穿戴、便携性好、灵敏性高、智能交互、容易使用的高科技产品。结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将科技的精度和人文的温度有机结合,研发人性化、个性化的智慧助老、智慧用老、智慧孝老产品,生产养老机构和老年人认为有用、好用、爱用、用得起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同时,积极宣传智慧健康养老理念,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针对老年人熟练使用智能终端相对困难的问题,考虑通过线下实体店、无介入传感器等方式,消除数字鸿沟,让老年人更便捷地链接智慧健康养老平台和服务。智慧健康养老的诞生和发展开拓了养老服务的范畴,提升了养老服务的深度,拓宽了养老服务的广度,为整个养老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先进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养老领域,建立综合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统一养老产品、系统的技术标准和信息参数,让养老智能化、规范化,有效突破传统养老难题;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建立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畴和内容,让养老便捷化、人性化,让智慧健康养老深入人心,让每个老人都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1]张巍,吕芯芮,吕春华,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现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9):261~267

智慧交通的核心篇7

1月7日,iBm宣布了中国在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过采用iBm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高生活质量的骄人成果。遍布全国各地的城市正在通过部署iBm智能运营中心(intelligentoperationsCenter,简称ioC),帮助城市管理交通、应急响应等至关重要的城市运营工作,从而提高效率,并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鉴于中国对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需求的日益增加,iBm宣布了以下成功的城市应用项目:

北京市的交通部门计划通过iBm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为北京市建立一套交通运输专用基础架构,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该系统将收集并分析覆盖了北京五环主干道和整个地下交通网络传感器发回的信息。

北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相关部门负责监督煤矿、其它金属和非金属矿、有害化学物质和工业企业安全。该机构将通过使用iBm智能运营中心整合在10个区县内50多家企业的监测数据。数据分析、路线视图和建模等功能将有助城市预测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并利用跨机构资源进行协调应对和资源配置。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tC)是一家由政府批准的建筑行业权威检验机构。该机构将通过使用iBm智能运营中心,收集并分析来自北京总部和18个省级检验分支机构的数据,从而了解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并行业趋势指标以提升其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乐从是世界著名的家具商贸中心,该地区正在通过使用iBm智能运营中心及新型信息技术为促进地区的传统产业转型、区域经济结构化调整提供创新动力,进而提升乐从家具商贸的核心竞争力。

长城金点是一家无线网络供应商,该公司将与iBm一起通力合作,为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如有害气体管控、公共自行车管理、燃气供暖节能系统管理以及其他城市服务等,开发一个以iBm智能运营中心为基础的跨平台应用。

中国经济正在从出口型转变为内需为主导,城市化将是取得刺激投资、鼓励消费及拉动内需战略的关键因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内地的城市人口将超过8亿,在未来10年内将有1亿多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

与这种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变化相对应的是,自从2011年初实施“十二五”规划以来,过去12个月中国公共和私营部门对智慧城市的需求快速增长。随着人口城市化大潮的不断推进,无数挑战也相伴而生,中国各级政府的决策者都在设法应对这些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难题。许多政府机关纷纷采用了iBm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来支持智慧城市项目,以解决人口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的影响,并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越的生活质量。iBm智能运营中心解决方案集成了先进的分析软件,能够收集和分析来自城市内庞大资源库中的数据,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帮助领导者采取更明智的决策,并主动预测和解决问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更有效的协调应对。

乐从镇领导指出:“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表示将着重加大新兴信息科技的投入,以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我们非常欢迎像iBm这样兼具国际领先战略前瞻和超强技术实力的跨国公司与华南本地的物联网科技明星企业强强联手,实现新兴技术的行业和产业落地,振兴乐从经济,造福乐从民生,以乐从‘智慧家具商贸’为起点,进而打造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乐从’。”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表示:“在中国,城市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人们已经越发深刻地认识到建设更好的城市与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等国家核心目标之间的密切联系。城市是一个整体,其中的各个要素彼此互联互通、相互影响和促进。借助iBm智能运营中心带来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地方政府就能以先进的手段管理城市,促进城市发展。”

自今年年初镇江市了iBm智能运营中心部署计划以来,该项目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旨在帮助该市在整体城市规划框架下实时、全面地了解市区交通状况。

智慧交通的核心篇8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给城市的建设发展赋予了在经济、政治及技术领域的各项权利,城市被推到了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建设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城市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失业等方面的困难。在新的发展态势下,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挑战,智慧城市理念推出,它是处理城市面临困难和挑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走向。

发展智慧城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技术发展和巨大需求的基础上,它的主要特点包括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技术、对于物质及资源的消耗非常少、发展的潜力巨大且综合效益好。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加快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智慧城市产业在我国的建设现状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改善传统的城市建设、革新新的城市建设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使得城市全球化、信息化、智慧化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技术以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巨大的优势,在完善城市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作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发展新的城市化、信息化、可持续化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分析,我们可以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城市特色为核心,将城市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将其中突出的资源优势作为建设的重点,对其进行革新,让其成为城市的特色产业;第二种类型是较为稳定的跟踪探索型,此种类型的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对城市自身的明确定位,进而对城市产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吸取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城市建设策略;第三种类型是通过对城市产业建设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进行改进项目的研究,通过对项目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城市建设为标杆城市,带领其他城市的发展。

2.智慧城市智慧化产业链的创建

针对智慧城市的智慧化产业链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服务行业、技术支持等。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必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制造行业、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创新转型。为了更好地迎合智慧化城市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对智慧化城市产业的建设,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发展目标,进而建设智慧的交通业、物流业、医疗业及农业等。建设智慧产业的核心指导观是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城市社会、环境及经济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基础,把智慧产业的发展放在城市转型的重要位置。

2.1智慧交通的建设

面对许多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进行智慧化的交通产业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对交通硬件设施进行完善。交通拥堵所造成的客观原因,部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如一些城市交通指示灯不完备,有些车辆来往比较频繁的交通路口,并没有建设缓解交通状况的红绿灯设施,以致车辆行驶秩序并不井然,导致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首先必须在硬件设施方面进行完善。其次,贯彻智慧城市的建设核心,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搭建完善的交通信息体系,重点在交通软件方面进行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系统中针对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的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路线查询向导,同时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交通调度方式。

在改善公共交通方面,在公共交通监测系统中应用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区的一些主要路段以及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诸如电子芯片及阅读器类型的射频识别设备,此种设备通过无线点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对交通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反应,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交通部门对于问题的处理效率,从而有效提升公共交通中重要组成部分公车的运行效率,缓和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削减城市交通的部分压力。

2.2智慧物流的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发展,这就昭示了生产柔性化、物品流通高效化的时代的到来。随着人们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的优质高效化成为了城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进行城市物流建设时,必须以建设智慧城市为方向,推进智慧物流业的建设,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提高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城市物流行业以城市作为出发点,它的结构、形态、布局都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城市的发展与物流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电子信息的不断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实现城市与物流业智慧发展的和谐统一。由于当前物流行业中存在着信息资源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和整合的缺陷,因此,在推进物流智慧化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打造出高端高效的物流产业及其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广泛推进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让用户可以通过这个高效的平台,需要进行托运的任务,让许多物流机构能对任务进行自主筛选,对于小型货物的运输让比较小型的物流公司去承担,反之,大型运输任务承包给大型的物流公司,有效地优化物流信息的获取及物流资源的配置,让物流产业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

2.3智慧医疗的建设

由于许多城市公共医疗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出现医疗成本较高且医疗渠道较少等问题困扰着许多人们。为了有效改善医疗产业的现状,推出了智慧医疗的概念。

智慧医疗主要是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及家庭健康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智慧医院系统又由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数字医院主要是通过对各医院有关部门提供的对于病人信息的整理,整合出优化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医院信息系统,让病人进行有效选择。它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让病人能够利用此平台对看病流程进程优化,同时医生也可以利用智慧化的医疗信息平台对病人实行远程会诊,是对医疗资源的有效优化。它是互联的、写作的、预防的、普及的、创新的,同时也是可靠的。它能够及时处理一些重大的医疗事件,通过授权,医生能够对病人的病历、治疗措施进行了解,同时病人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更换医生或医院。

高效、高质的智慧医疗体系不仅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的水平,同时可以解除医疗费攀升的难题,为广大城市民众提供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4智慧农业的建设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必须把智慧农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城市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依然是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不仅浪费巨大的劳动力,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将现代信息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建立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

智慧农业系统主要由监控、监测功能系统组成。它能够利用无线网络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对农作物的各种参数进行选配,同时,在农业园区实行自动监测,对农作物的实时情况进行把握,并能够根据农作物自身的特性建立报警信息处理方式。它通过将(下转第92页)(上接第71页)与农业相关的场地、畜牧方式等周围生态环境相联系,优化生态系统,对其物质资料进行有效的交换、循环利用,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农业信息的监测以及对其实施指令的方式,让机械代替人为生产活动,缓解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缺失的难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

智慧农业以其完备的信息化支撑和对农业信息多方位的感知及农业数据资源的集中共享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广泛及深入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手工生产的方式,转变了农业生产体系结构,使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得到不断地扩大,同时,使农业生产效率变得更高,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3.结束语

智慧产业的建设是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iBm“智慧地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各行各业更进一步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一个不断在发展中的新型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将产业智慧化融入其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城市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城市产业也需不断提高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对信息科技的研究,加快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培育出更多的新型智慧城市产业。[科]

【参考文献】

[1]冯奎.城市功能:从工业制造业到服务业——中国城市如何走出服务业发展的困境[J].城市规划,2013(03).

[2]李中义,张彩玲.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魅力文化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发展路径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3]周立,王承华.城市型绿色旅游度假区规划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04).

[4]彭英柯.文化城市与城市文化产业关系研究一一基于城市发展理论的视角[J].科技与企业,2013(07).

[5]白惠峰,陈建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中心城市功能整合分析——以太原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3(04).

[6]赵家荣.发展“城市矿产”建设生态文明——在2012年“城市矿产”产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J].浙江节能,2013(01).

智慧交通的核心篇9

关键词:智慧校园;新建校;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引发了全球性的社会变革,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竞相投资教育信息化,力图通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无处不在的个性化学习、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和学习过程跟踪评价、家教互通的学习社区等新型“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模式已展现人们面前。但是,在新办的学校或者新建的分校、校区(以下简称“新建校”)建设过程中,应优先建设哪些内容,如何搭建新建校的信息化基础工程,为后续的智慧校园全面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根据近期在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几所中小学的新建校智慧校园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梳理总结了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析目标以及一期基础工程应重点实施的内容。

一、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服务教育教学为核心,逐步开展智慧校园基础设施环境和智慧学习、智慧教研、智慧管理及智慧服务四大应用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网等设施,实现与其他学校间的设备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而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智慧校园。

一般中小学的新建校建设分为3期进行建设,各期工程的建设目标如下:

1.智慧校园一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一期工程通过校园信息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机房基础设施工程、卫星及电视系统、教室多媒体设备工程、校园广播系统、电话系统、智能卡(门禁)系统、数字与显示系统等系统的建设,搭建符合标准的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满足新建校开学的学习、教研和管理要求,为未来学校智慧校园的全面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2.智慧校园二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二期工程通过建设以平板教室、翻转课堂系统、电子阅览室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学习应用平台,以校园电视台系统、精品录播教室系统、视讯系统为核心的智慧教研应用平台,以物联网集中控制系统、设备空间展示系统、终端定位服务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为核心的智慧管理应用平台,以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服务应用平台,从而初步建设成一个以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理念为中心的智慧校园,为实现学校日常智慧化的学习、教研、管理和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

3.智慧校园三期工程的建设目标

新建校智慧校园三期工程在一期、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以教学质量分析、学生过程评价分析、学生舆情分析、教师行为分析为核心的综合应用分析平台,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通过建设机器人、3D打印等功能教室,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教育网等基础设施,实现与其他学校的设备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从而全面建成以分层次教学、学生成长阶梯、先进的教育教学为核心理念的智慧校园。

4.智慧校园一期基础工程应重点实施的内容

在新建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一期工程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但受限于新建校在建设初期中的资金条件限制和开办学的时限要求,智慧校园一期工程的建设内容应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校园信息与网络综合布线

校园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在内的有线、无线网络数据信息点、视讯等系统的信息点位布设,系统设计采用主干核心光缆,楼层与核心数据交互采用24芯光纤,楼层设备间到各房间信息点位采用6类非屏蔽线缆。

(2)计算机网络工程

计算机网络工程将建设符合安全保密相关要求,构建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高性能网络系统。主要包括核心机房内采用的万兆接入能力的核心交换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内各楼层的弱电机柜、各楼层内光电接换机。在安全方面,建设防火墙、流量控制、上网行为管理、多链路负载均衡等网络安全系统。

(3)机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遵循智能机房的建设标准,建设包括机房UpS、配电、精密空调、机柜、机房环境监测系统、机房安防监控系统,实现机房环境、安防、动力、门禁、报警信息的远程联网监控,实现对各厂商设备的统一接入、统一管理,适应核心机房无人值守和联网监控的要求。

(4)卫星及电视系统工程

卫星及电视系统工程将充分发掘本地有线电视的闲置频段,利用卫星接收设备接收电视节目,再把卫星电视节目和自办教学节目插入后混合传送,增加节目数量,达到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和提供电视教学的目的。

(5)教室多媒体设备

在教室中采用高清智能触控一体机、高清实物展台等组成的智慧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借助触控一体机实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电化教学、视听教学、共享教学等。从而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真正使课堂数字化,教育手段现代化。

(6)广播系统工程

广播系统主体上采用全数字化、ip网络化设计,由办公室、教室内教学广播和日常公共广播两个部分组成,可以满足学校自动打铃、广播通知、紧急消防广播、背景音乐、英语听力、英语教学以及aoD点播等基本需求。

(7)电话系统

根据需求建设一套全数字化、ip电话系统,实现几个校区之间的校内教育、教学通话及校内教职工、学生之间的通信,还可以与外网实现通话交流。

(8)智能卡(门禁)系统工程

智能卡(门禁)系统工程由图书借阅、门禁、食堂消费、考勤等系统组成,通过一张卡、一个数据库和一个发卡系统实现统一管理。

(9)数字与显示系统工程

针对校园情况,需要在包括校园大门、教学楼楼道、宿舍楼道、操场、公共场所等位置部署显示终端,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校园文化宣传工作。

结语

智慧校园正在我国各地火热的建设中,关于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每天都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展,本文根据近期智慧校园设计和实施的情况概括了中小学新建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和建设内容一定会有新的发展,将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刘启新,沈李强,等.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序i.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0.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智慧交通的核心篇10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9-00-03

0引言

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自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都希望通过信息化发展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纷纷起步。

我国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各大城市都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优化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管理、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14年,有300余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对智慧城市的内涵有一定共识:其一,智慧城市的基础是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其二,智慧城市的主线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运用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其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信息资源为居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手段,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发展能力、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城市达到“智慧”状态。

1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1.1政策支持

政府是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引导者、推动者,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在上层建筑层面的延伸产物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促进政府与城市管理的协调发展,对城市的转型起着关键作用。从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其中,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很多城市未来建设的重点。在国家的政策文件中,智慧城市经历被包含到独立的过程,政策涵盖的内容也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并在鼓励政策方面日趋明确和具体,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红利”仍将延续。表1列举了部分国家智慧城市相关政策。

1.2智慧城市内容与规模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概括为四层架构,两类保障体系。四层架构包括网络基础层、基于感知设备采集数据、网络传输数据的数据整合、共享、处理中心和公共云支撑平台。在基础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面向公众、企业、政府提供智慧化的一站式应用。公众服务平台涵盖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和智慧社区建设等;企业服务平台涵盖智慧产业发展、智慧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提升及智慧园区建设等;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涵盖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环保建设等。保障体系指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和制度安全保障体系。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包括组织领导、项目管理、投融资、创新交流等机制建设。制度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监管、测评、应急处置等体系建设。图1所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构架。

图1智慧城市的基本架构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自2010年开始推进,至2012年底,全国有超过180个城市投入智慧城市建设,通信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接近5000亿元。2013年初,国家住建部公布了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配套了包括国开行、商业银行在内的4400亿授信额度。从整体投资规模来看,“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近1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超过4万亿元。图2所示为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图2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1.3商业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投融资和商业运作的模式主要有表2所列的7种常见商业模式,包括: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运营商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政府牵头Bot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等。由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共属性较强,政府对于项目的所有权较为看重,国内投资通常呈现为政府直接投资和运营(Bt或者直接支付),或者政府投资,由运营商进行建设运营(Bot)的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前四种模式中政府主导或参与,但差异之处在于参与程度的不同。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专业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浩大且长期持续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牵头和参与,更需要动员产业链上的成员共同参与。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2智慧城市的未来趋势

(1)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逐步成为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2014年5月的《云计算白皮书(2014)》估计,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元,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云计算模式将成为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基础信息平台,同时也成为城市大数据汇聚、交换和共享的平台。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涵盖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数据云和应用云的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库、语音数据库等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形成基础设施云;通过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云实现数据资源统一交换平台,整合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以及专题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形成数据云;通过提供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应用,形成应用云。

(2)大数据成为城市运营与管理的新资源。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中国大数据整体市场趋势预测报告2014-2017》显示,中国大陆2014年进入大数据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将接近30%;预计2016年大数据市场规模总量将突破100亿人民币。大数据驱动行业成长,需求持续增强,应用逐步落实成为软件产业链的核心,企业着力培育自身的数据资产。在互联网上的数据、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社交网络的数据和物联网的RFiD、传感器等数据,这些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并与城市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实现了连接,并建立起政府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实现政府数据开放,进行城市大数据分析,深化大数据行业应用,繁荣大数据交易市场,数据将成为城市的养料和血液,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新资源。这些大数据资源,深化应用到电子政务、健康、党建、城管、信用环保、交通、舆情等领域,将形成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党建、大数据城管、大数据信用、大数据环保、大数据交通以及大数据舆情等新模式和新手段,更好的实现城市的精确化运营、管理与决策。

(3)民生云、互联网经济将改变智慧城市应用结构。

在往年平安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城管等建设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应用结构将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进行调整,民生、经济转型、依法治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将成为应用重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民生应用、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经济应用、简政放权的智慧工商、智慧政府、智慧党建等将成为应用热点。

(4)互联网、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应用物联网装置于2015年可达29亿元,而2020年更可达到132亿元,将成为带动未来智慧城市衍生出来的新商机的主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现阶段,智慧产业的核心是互联网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将围绕互联网应用进行产品升级和转型,如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非结构化数据库等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逐步成形,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流。互联网传统行业加速形成新型产业业态,如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

(5)智慧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智慧城市平台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围绕智慧城市的投资和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产业投资平台,成立合资的智慧城市平台运营公司,进行智慧城市顶层涉及和运营,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智慧城市平台的生态环境,各种增值应用以商业模式实现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服务。这将成为一个阶段主流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

3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模式等技术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成熟,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地速度不断加速。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前景和影响力将成为我国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23-26.

[2]杨礼茂,李文静.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6):2-6.

[3]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系统构成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7):88-93.

[4]罗尚忠.大数据点睛智慧城市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14(8):1.

[5]胡佳艳.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155-159,170.

[6]陈博.我国智慧城市群的系统架构、建设战略与路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4):29-31.

[7]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的五维度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41-45,75.

[8]李健.新城发展中的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与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3(11):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