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十篇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十篇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8:53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策略

0.引言

伴随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人口日益增长,城市化的速度逐步加快,同时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所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渴望美丽的圃林以及绿色的城市,因此,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便应运而生。而推动中国城市园林事业蓬勃发展的是近代公园的产生。城市园林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城市园林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日益凸显,城市园林文化也代表了人类文化的精粹。

1.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在专门的农林院校、一些综合性的大学、建筑类院校以及一些园林绿化等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但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每个院校的性质不同,使得各个院校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也具有多样的特征,教学培养目标也不明确。当前,我国设有与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相关课程或专业的院校主要有农林、综合性以及理工类大学,不同类型和性质的院校都依据自身的条件以及对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解来进行教学规划,因此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等都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农林类的院校主要侧重于园林绿化和植物生态等方面,综合性的院校呈现出各自为政、包罗万象的局面,理工类的院校以城市规划、工程建筑为主,艺术类的院校则更重视艺术设计。因为没有相对明确的培养目标,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差异也很大。

1.2教学中缺少实践环节

现在许多院校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尚缺少实践环节,其课程安排更偏重于书本授课与课堂教学,实践类的课程比重相对偏低,而非常有限的实践课程也仅仅只注重那些简单的艺术形式或植物栽培技术等方面的训练。此外,其理论课同专业设计、设计技能课之间的衔接也不怎么合理,这便很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创新与动手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

1.3缺少对案例教学的重视

虽然案例教学已经在众多学科的教育中被广泛地运用,但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中仍缺少对案例教学的运用,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地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弄清城市园林项目的一些工程设计、工程原理以及施工的原理与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而获取并巩固知识。

2.深化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策略

2.1明确教学培养目标

不管是哪种性质的学校,其城市园林教学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只有按照明确的培养目标还培养,学生毕业后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应该进一步明确城市规划设计学科的性质与地位,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并规范其专业属性。明确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培养目标,不仅要考虑社会进步与学科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且要结合学院具体的办学条件和我国当前的国情。一方面,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应该制定一个相对统一的基础课程标准,而该基础课程标准还必须得凸显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各个院校还应该依根据自身院校的性质、办学的师资力量以及市场的定位有所偏重地发展,不断强化自身教学的特色,实施品牌战略。比如,苏州大学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面向城市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具备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学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建设等部门从事城市园林植物的栽培、管理及养护,森林公园、风景区、城镇各种类型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科学技术型人才。

2.2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除了讲授那些理论的课程,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还应当在校内或校外适量地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教学的环节。在校内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设计团队或设计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各种模拟的项目,各个团队或小组分工负责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环节,并且在老师适当地引导下来一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团队中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其实也是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的学生以后工作中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模拟结束之后,还可以把学生设计的成果以模型或图纸的方式展示出来。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课外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室的课题,参与老师的一些科研项目,申报学校大学生的科研课题,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一些课题。

2.3重视教学中案例的运用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中应重视案例的运用。案例教学不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践问题能力,不只局限于获得固定的原理和规则,更进一步强调怎样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能有目的性地得到感性的认识,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用最佳的形式去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设计的思路,使其触类旁通,缩短将理论上的知识转变为能力的整个过程,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就把哈尔滨市区清滨公园以前尚未进行园林规划之前的设计图纸拿给学生,让学生独自进行设计,设计完以后,老师便带领学生到已设计完成的公园展开实地考察,以便学生可以对成熟项目的现场进行勘查,并对比分析学生自己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已有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进而提高学生自己的设计水平。

3.总结

我国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尚处在结构性调整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了解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的现状,并深化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是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的需要,也是适应学科建设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2

目前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的外貌掩盖了地方风格,过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了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较少有使用者的行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设计的最终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意图不被公众理解

设计者做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没有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这两者是不可真正替换的。但是,使用者往往不够了解或根本不理解设计师对外部环境如景点、小品等建筑的设计意图,难免产生与设计意图相悖的使用行为,即误用环境。最典型、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所举的例子''''在某公园的入口处,设计者设计了一组照明灯具。其外型与垃圾箱相似,而导致大多数使用者仅凭第一印象。就将废弃物往其半圆形开口里扔。这是设计师有意给使用者一个错误的功能印象所产生的结果。

上例是有意设计的,但现实的生活中不少设计是无意识的,却带来了与设计相悖的效应。如不少的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人们休息、休闲、对话的空间设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外部环境中的小品、景点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对话。

1.2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身影

大多数设计者即使在设计时注重了公众的参与,但也仅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如深圳市中心公园设计,在调查公园的使用情况时发现,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参与,公众使用起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座凳的材质、朝向等小问题,以及功能分区划分不准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设计中有公众的参与,就可以避免了。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想当然地认为使用者喜欢什么,而不是亲自询问他们。因为缺少了公众参与的环节,既使考虑到了人们的一些需求,但有时还会脱节,对应不上,因为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不存在可替换的真实体验。这时就需要征求公众的意见,即公众参与到设计中,以避免使用时出现问题,也使设计更加合理、完善。

2、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基本上是封闭的,不对外的,这种运作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一种开放、透明度高的模式来取代它,使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其更加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不存在可替换的真实体验。正如佛里德曼所说,“设计过程有一部分是教育过程,设计者(规划者)从群众学习社会的文脉和价值观,而群众则从设计者身上学习技术和管理,双方的交往让两类知识融合,共同发展。&所以,公众能有效地对设计师和领导者两个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决策模式。政府、设计者、公众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不同角色定位,三者优势互补,从而建立起了和谐有机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系统。3、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几种常用方法

3.1大众传媒信息

由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信息,向有关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各界知名人士、专家技术人员及广大群众介绍项目背景资料,让他们发表看法和质疑,清楚项目建设的目的和目标要求,以便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能及时根据公众的意见调整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2公众座谈会

由政府规划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召开公众座谈会。参加人员有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团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人士、公众代表等。请与会代表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建议等,建设单位认真听取这些意见,并在方案中做出合理的调整。

3.3专家咨询和审查会

对项目的方案进行咨询和审查。几乎每一设计项目必须经过专家的讨论看方案是否可行,才会进行下一步的实施。这一过程公众可参与进来,畅谈他们所憧憬的风景,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方案的改进大有裨益。

3.4公众代表参与到规划设计中

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让公众选出来的代表直接参与到设计中来,公众可以把自己喜爱的且具有创意的作品提供给设计者,特别是具体的设施,如什么风格的景观建筑、什么形式的座椅、健身器材等的设计,相互交流,使设计者真正了解公众所需,及时调整方案,加快设计进度,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老百姓,也就必须有公众参加。

3.5公示设计图纸和模型

这种方法是较为简便,也最容易进行,所以在我国应用较为普遍。如在2008年绿色奥运规划、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及比赛场馆设计过程中,多次举行展览、听取公众对方案的意见,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有一些公示是在走形式,所以对于这个方法,有关单位在组织展示时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走过场,要受到应有的效果。

3.6其他方法

接受公众来访,来电,来信,诉讼等、设立专人专线接待群众、群众可通过这些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项目实施单位再予以协调解决。对这些问题应加以重视、以作为设计参考。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公众参与的形式更加广泛。如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网上进行民意调查等方式征求公众对项目的看法和建议。这种方法见效快、在一些地区应用较为普遍。

4、结语

公众参与设计提供了一种在尊重与平等中进行交流的机会。城市公园这种为大多数市民使用的开放性的交流空间的设计、适合这种方式。设计师只有在全面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后、才能更好的促进项目向成功的方向迈进。城市公园的建设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就必须与公众(尤其是居住在该城市的居民)取得一致。这就要求在城市公园的设计过程中有公众的参与、要调查他们的意愿、切不可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安昌奎.外部空间设计[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5.

[2]王求是,高峰.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45-50.

[3]康志华.城市住区外部环境与人的心理适应性[J].四川建筑,1997,17(3):21-22.

[4]郭美锋.一种有效推动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公众参与[J].中国园林,2004(1):76-78.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4-0114-03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公共绿地,也是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城市公园的高速发展为提高城市宜居性和居民幸福指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也应该看到,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公园布局不合理、部分设施被误用甚至弃用,公园的使用功能仍与居民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等。鉴于此,本文采用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构建适用于城市公园使用状况的评价模型,并以无锡蠡湖公园为例对城市公园设施功能进行使用状况评价实证研究,以期对城市公园建设与居民的休闲质量提高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模型

使用状况评价(postoccupancyevaluation)是指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对经过设计并正在使用的建筑或户外环境空间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poe法自20世纪60年代被欧美学者应用于对学生宿舍、学校医院进行的小范围个案评价以来,已扩展到居民住宅、政府建筑、各种公共建筑和城市游憩空间的使用状况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建筑功能、物理性能、生理性能等硬性物理指标和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使用者心理感受等柔性心理指标两部分。

我国的poe研究是随着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发展而展开的,多是借鉴国外poe理论对建筑室内空间进行的个案研究。尽管我国已出现应四爱(2004)、储亦婷(2005)、石金莲(2006)、陈秋菲(2009)等学者对居住区公园、城市绿地系统、游憩广场、城市公园等公共开放空间进行的poe个案研究,但适合于城市综合性公园使用后评价的研究方法仍十分薄弱。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使用状况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调查式研究模式提出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的模型(如图1)。该模型从使用者的视角观察城市公园设计者意图与使用者需求之间的差距,从使用者基本信息、城市公园的基本吸引力以及使用者对城市公园功能感知满意度三方面进行使用状况评价,在此基础上为城市公园的规划方与管理方提供建议。

二、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实证研究

(一)评价对象

本文选取无锡蠡湖公园作为样本,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全国最早的免费开放式城市公园——公花园,截至2006年全市有市、区级公园46个,公园绿地面积达2436公顷;“十一五”期间,无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01平方米,为无锡赢得“国家森林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大型城市类冠军大奖等荣誉,可见无锡城市公园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能够体现国内城市公园的发展水平和方向;另一方面无锡蠡湖公园是由美国泛亚易道公司和无锡园林设计所共同设计的开放式免费公园,知名度高,占地面积大,其功能设计建设具有典型性和未来发展的代表性,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数据采集与整理

本文通过现场观察法对城市公园使用人群、公园设施利用状况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访谈法引导被调查者表达自己的需要以及对公园的评价,同时还随机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7份)获得本文的研究数据。所有调查工作于2008年4月展开,接受的调查人群以无锡市居民为主(含在锡就读或工作的人群)。考虑到公园使用者的作息规律和游园时间的差异性,调查分别选在工作日和双休日的不同时段开展,以确保搜集信息的广泛性;同时为使调查结果更具代表性,对于一同前往公园并具有类似身份的群体只调查其中的1~2位。

(三)使用状况评价内容分析

1.使用者性别与年龄结构

结合在公园中进行的定点定时观察和问卷抽样发现,到访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占49%和51%,这与国内外相关调研结果一致。调查中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公园利用具有明显差别,年龄在55岁以上的使用者占调查人群的50%,且工作日明显多于周末,这一方面反映城市人口老龄化对公园使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青壮年对公园的使用受其休闲时间的影响。也从侧面反映蠡湖公园具有一般城市公园的使用特点,作为研究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城市公园的基本吸引力

(1)游园动机与频率

游园动机可以从使用者在公园中进行的活动体现,而游园频率则由使用者的游园次数反映,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可以看出使用者对于公园期望与其获得的实际游园经历的差别。从调查来看使用者前往公园的动机主要是散步、休息或进行体育锻炼;从游园次数来看,62%的使用者每周至少去一次公园,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应该看到,仅有10%的使用者由于被公园娱乐设施吸引而前往,仍有6%的人每年只去一次公园,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是公园里的活动形式仍比较传统和单一,对于追求新鲜刺激的年轻人群吸引力不强。

(2)出游路途及所选交通方式

经调查34%的使用者前往公园所花费的时间在15~30分钟左右,选择的交通方式主要有公交、自行车或步行。这说明城市公园的合理布局及城市交通的方便快捷对公园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影响深远。按照无锡“十一五”城市规划要求,市民步行1公里内,就能到达一个小公园;在生活圈的2公里内,就能到达一个中型公园;而50公顷以上的大公园服务半径是2~3公里,这对于提高公园利用率、改善居民的休闲生活质量将大有裨益。

(3)到访时间与停留时间

调查发现使用者平时到访时间主要在清晨(9时之前),节假日则集中上午(9~12时之间),这主要是因为平时到访人群以晨练的老年人为主,而周末则以家庭集体出游为主。从停留时间来看,54%的使用者停留时间为1~3小时,仅有5%的人停留5小时以上。值得关注的是13%的受访者选择在19点后游览公园,欣赏夜景。这是由各类人群的作息规律和休闲时间决定的,因此公园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生活规律和闲暇时间,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复合开发,提高公园的利用率。

纪花吴相利: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无锡蠡湖公园为例3.使用者对城市公园功能设施满意度感知

(1)使用者对公园的整体印象感知

结合“公园特色”和“不足之处”的调查结果可知,使用者对公园的景观、环境(主要指空气好、噪声少)满意度都占60%以上,由此表明塑造公园景观特色、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是保持公园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应该看到,使用者对公园设施及活动项目不满意的比例都在50%以上,另有44%的人认为公园未能很好地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这些不足都将成为公园在规划管理中进一步完善的突破点。

(2)使用者对公园设施的满意度感知

经调查使用者对公园休息设施的满意度最高占46%,卫生设施的满意度居其次占38%。但对于需求量较大的健身娱乐设施满意度仅有11%,最不满意的是游览服务设施,满意度仅为5%。使用者对休息、卫生设施较高的满意度,反映无锡大力开展城市公园建设,打造宜游宜居城市形象的工作已得到居民的认可。但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居民本身的人文关怀,使得精神文化层面的设施并没有得到改观,这也是公园建设中的最大需求点。

(3)使用者对游园人数的感知

游园人数是衡量城市公园是否被有效利用的另一重要指标。《公园设计标准》规定市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游人容量计算公式为:C=a/am,其中C表示公园游人容量(人),a表示公园总面积(m2),am表示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以蠡湖公园为例,公园占地20公顷,除去水域面积和公园管理及其他用地后,能容纳游人的实际面积约15公顷,公园最大可容纳2500人。事实上蠡湖公园除举行大型活动外,日游园人数不足1500人,反映出无锡城市公园的利用处于不饱和状态。这与问卷中所获得的“67%的人认为公园人数合理”的结论相矛盾,其实这是由于人们的心理习惯造成的,美学史上称之为“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需要与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审美对象才能显出美。解决的关键仍在于公园科学的布局以及合理的引导,使得使用者各取所需,获得最大满足。

(4)使用者对公园安全的感知

48%的使用者认为公园存在安全隐患,如路面雨天打滑易摔倒、小偷盗窃或恶意破坏、宠物随地大小便、儿童游乐设施安全性差。而34%的使用者不清楚有无安全隐患,这主要是由于使用者大多停留时间较短,对安全感知不强。

(四)优化意见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无锡城市公园在免费开放、提高居民生活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同,对此应给予充分肯定。但以蠡湖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园在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忽视特殊社会群体的需求、公园绿化结构不科学、公众参与性娱乐设施不足、公园管理责任不到位等,这也是全国城市公园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构建使用者满意的公园使用环境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1.从公园设计角度出发

(1)充分考虑特殊人群需求。公园使用群体中包括老人、儿童、女性、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老年群体由于身体特点和心理特性的制约对公园设计有着特殊的需求,如设置夏季的遮阳设施,开辟冬季晒太阳的场所;多设置木质座椅、铺装卵石路面等。12岁以下的儿童需要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游戏器械,这些器械不但要牢固而且器械下面要铺设沙子等缓冲材料。女性对公园环境的安全性、私密性和卫生状况的较高要求也应得到充分考虑。《人性场所》一书对城市公园不同人群的人性化设计进行专门的研究,其成果对城市公园人性化设计有极好的启示。

(2)科学布局绿化结构。公园绿化中多为灌木、草本植物,缺少能够遮挡的高大乔木,这不仅提高了公园管理养护成本,也不利于居民在公园中进行充分的休闲活动。因此科学的绿化结构对于美化公园景观、净化公园环境、发挥公园休闲功能必不可缺,在规划设计时要注重绿化结构的多元化、多样性,并根据地理条件、地方风俗处理为带状(廊道)或块状(斑块)绿地,使人们最直接地感触到自然的气息。《公园设计与管理》一书对于设计成功的公园的自然特征有比较详尽的研究,可在设计中进行参照。

(3)优化功能分区。公园设计者的职责并不止于公园建设完成,对于公园投入使用后的情况应进行跟踪调查,对于设计者意图与使用者需求不符的地方应加以改进。如蠡湖公园的设计中有明显的环境分区,但只有观景大草坪和体现吴地文化的水镜廊能吸引游客驻足、休憩,其它区域几乎处于弃置状态。设计者必须对原有的功能分区进行调整,如在“秋之韵、冬之凝”景区设置体育锻炼区,引导使用者在此区内进行锻炼,这样可以避免人群过多涌向上述两大区域。

2.从公园管理角度出发

(1)突出公园特色主题。特色犹如企业标志,是整个公园的抽象代表,公园的形象必须具有易识别性。城市公园可寻求在“特定情景”下“编制”主题活动或故事,构建游览项目的核心,这样才能搭建一座通往较深层次休闲趣味的桥梁,这方面城市公园可借鉴主题公园的管理理念,如无锡蠡湖中央公园,以亚洲和欧洲建筑作为公园主题,再辅以观光、娱乐等为副主题,推出“亚洲嘉年华”、“欧洲嘉年华”系列的娱乐活动,以加深其在城市居民心目中的特色形象。

(2)引进公园Vip制度。Vip(Volunteersinparks)即公园志愿者,他们的工作领域涉及公园管理、维护和服务等多方面,利用他们的专长为公园使用者做好服务工作。公园可以吸收在校学生、退休老年人等群体作为志愿者,定期进行相关业务培训。通过Vip的工作来加强公园管理,维护公园景观设施,提高公园的服务水平。

(3)倡导全民广泛参与管理。城市公园以社会公益性质为主,是全民健身、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场所。公园管理方应积极探索全民动手、社会参与的新的管理机制。如引导单位或个人以认养、认管等形式参与到公园绿地及设施的养护管理中,形成公园养护主体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兼顾。

三、结论

本文在poe研究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模型,通过广泛征集公园使用者的意见,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体现了城市发展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同时也为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休闲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城市公园是动态发展的事物,即使经过大量的分析与调查,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和公园的全部功能,并且这些评价要素也会随时间推进而发生变化,因此继续关注使用者需求,进行使用状况评价,对公园设计管理初衷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修正,才能逐渐达到设计者意图与使用者实际行为相一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储亦婷,顾远英,杨学军,唐东芹.poe方法在桂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2):192-197.

[2]韩静,胡绍学.温故而知新——使用后评价(poe)方法简介[J].建筑学报,2006(1):80-82.

[3]赵东汉.国内外使用状况评价(poe)发展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7(2):93-95.

[4]应四爱,王剑云.居住区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应用案例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4,32(3):343-349.

[5]石金莲,王兵,李俊清.城市公园使用状况(poe)应用案例研究——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2):67-70.

[6]陈秋菲,宋力,李明智.沈阳市青年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74-177.

[7](美)克莱尔·库泊·马库斯,卡罗琳·费朗西斯.人性化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环境设计;创新教育;社区公园;生态改造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设计市场逐步活跃,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相继建立环境设计专业。该专业包含的学科相当广泛,从广义上理解是涉及人居环境的系统规划;从狭义上理解是关注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营造。其具有艺术性、设计性、多元性,是一门注重实效的艺术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能力。创新实践教育是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的教育工作,深化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其能够开发创新思维,以创新教育理念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加大创新实践教学,青岛大学开展了系列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其中,美术学院针对学生特点、结合实际课题及实际设计项目,开展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城市社区公园生态改造设计是环境设计教研室团队于2015年申请的青岛市课题,在对该课题展开研究的同时,学院将其作为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课题的研究紧密结合当下社会需要解决的城市公园生态问题,教研团队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快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一、课题前期调研

城市社区公园不仅是市民休息、娱乐、锻炼的场所,还能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微气候有一定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社区公园的研究很多,但是多偏重于传统功能或者空间处理,对其生态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在青岛市社会科学课题申报中,该课题以青岛市社区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生态功能展开调查研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在环境设计创新实践项目中,以调研考察绘图为主要内容,配以一定的分析。青岛城市社区公园数量较多,该课题选择青岛市北区水清沟公园。其建造时间较长,地理位置在青岛市老城区,周边居民较多,具有浓厚的青岛文化。它不如青岛市南区社区公园的文化韵味浓厚,也不像青岛崂山区社区公园那么现代化。水清沟公园坐落于青岛老四方工业区,是周围居民区的城市绿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设施变得老化、功能分区模糊,既不现代化也不生态环保。因此,课题选取此处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创新项目小组和教研团队首先对水清沟社区公园进行调研。通过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考察,发现社区公园承担了很多传统功能,如娱乐、休憩、交流等。在这个老工业区、旧居民区,它的存在对周边生活的人群很重要,老人在这里下棋,儿童在这里嬉戏,年轻人在这里谈心、锻炼,城市社区公园为人们创建了户外活动的场所。项目调研过程中,2016年水清沟公园铺装翻新,水池周边平台重新整理,环境更加干净。目前主要问题是其生态功能发挥不足,生态与环境美化结合较弱。

二、生态功能解决方案

近几年我国一直致力于城市生态建设,社区公园的生态建设虽小亦重。通过调研考察发现,社区公园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植物之间的搭配较弱,层次关系不明显,生物栖息较少;靠近社区公园围墙边有一条水道,最初的用途是排水明沟,但因年久失修,不够美观;刚刚整修的水池驳岸处理僵硬等。社区公园存在的生态问题较多,需要一项项逐步解决。

(一)边界水沟处理

在水清沟公园西侧靠近城市道路处,有一条长长的下沉式排水沟。调研发现,此位置的排水沟平日排放入内的污水并不多,大部分时间是的混凝土池底,并不承担城市平日排水功能,初步断定此排水沟主要是解决城市大降雨时的排洪防涝问题。资料显示,青岛降水量年变化呈“单峰”型,以7月份降水量最多,1月份降水量最少。青岛全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6月至8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8%;其次为秋季,以9月份降水量较多,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3%;春季降水量较少,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4%;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青岛雨季(也称汛期)从6月下旬开始,历时80天,于9月上旬结束,雨季降水量计为414.7毫米,占全年平均总降水量的60.3%。据报道,2017年以来青岛市平均降水量566.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2.2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172.6毫米。根据所查资料与调研发现,排水沟宽两三米,长二三十米,沟深1至2米(池底有坡度),此排水沟完全可以担负城市雨季排水功能。但是,其生态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池底池岸的构造是硬质混凝土,驳岸处理较为生硬,排水沟除了简单的排水作用,既没有起到生态降温作用,也不具备休闲、娱乐、观赏作用。两侧的植物绿廊树木密集,主要起到隔离城市噪音和美化作用。学生针对排水沟展开了探讨研究,发散思维,寻找排水沟生态改造方案。第一种方案:将排水沟封顶,预留通往排水沟的通水通道。封顶的绿化屋顶平台种植吸音植物,减少易产生积水的植物。绿化屋顶平台不仅可以加强隔离围墙外城市道路噪音,还能对整个公园的生态绿化起到一定作用,减轻城市废气污染,改善城市公园的微气候。第二种方案:建造生态池底。去除硬质的混凝土池底,采用透气的自然材料,形成可渗透的界面。池底采用生态池底做法可以在城市强降雨来临时,承担相对多的雨水,雨水向池底的地下滤水层逐步渗透,同时起到一定储存作用。平日水量较少时,生态池底表层选用可观赏材料处理,例如选用卵石能够起到美化作用,为人们创建可以欣赏的生态景观。第三种方案:改善水沟驳岸处理。硬质混凝土池底和驳岸使得城市水体与地下水打断,许多滨水植物失去栖息、繁殖场所。目前的局部近水底是硬质混凝土,上升到一定标高才是绿地。团队建议将硬质驳岸改善成参差不齐的自然石头驳岸,一方面可以增加生态效果,另一方面使公园景观更加美观。另外,排水沟的边界可以改造成蜿蜒曲折的岸线,更加贴近自然,增加美观度,同时增加池底池壁的生态界面,增加过滤面积,净化水质。

(二)水体

在水清沟公园中心区有一处水塘,用900厘米高围栏围合,水池池壁用混凝土砌筑。这个水池不具备观赏性、亲近性、生态性、娱乐性,对其进行生态改造十分必要。水体对城市小气候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学生陆婉明等运用CFo软件模拟水体对居住区局部气候的调节作用,发现水体有增湿和调节风速的作用,7.5%面积占有率的水体能很好地改善20平方米的区域内气候。水池的池壁和池底可以采用生态构造,逐步向外扩大,由深至浅采用透气材料形成逐层过滤界面,结合排水沟的做法,将水池与排水沟打通;排水沟的雨水可以补给水池,使得水池的水更加丰富多质,实现多种水生生物共生与繁殖;水中植物繁殖栖息能够净化水体,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水池在生态改造后,有助于水生植物的成长,丰富了水生生物种类,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链,创建了良好的水生生态环境,同时对周边环境也具有局部降温、加湿作用。在创新思维实践中,学生不仅对生态改造提出自己的见解,针对社区公园的其他功能也提出了很好的想法。水池目前的娱乐功能、亲水功能没有完全体现。方案改造提出可以将水池的池壁逐步向外扩大,深度变小,直到边界区控制在20厘米,并将围栏取消,增加水池的亲水性;围绕水池建设廊道,使人们能够近距离接近水面,增加娱乐观赏性。目前的廊道孤立地存在于公园,如果和水池接近,两者相互呼应,不仅能够增添公园的景区趣味,也能为人们提供亲水娱乐的场所。

(三)其他

在调研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各抒己见。在社区公园的生态改造中,不仅水池与排水沟需要改进,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可以进行生态改造之处。例如,植物层次的搭配;从生态教育角度出发,设计展廊、展示空间;在局部地区高差处,学生提出建造假山方案等。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针对生态修复设计提出各种预想方案。结语环境设计专业一方面具有工科的严谨性,另一方面强调艺术性。创新教育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将实际课题或实际项目有效地融入到学生的创新课题中,需要专业教师不断探索。通过该课题研究,笔者发现学生在接触真实的地形,并展开实地调研考察之后,能够更加快捷地找到当下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搜集资料,与教师交流的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思维更加活跃。虽然提出的解决方案有些比较理想化,但他们的思维更广、眼界更高。相对于假想题目,实际课题让学生有了更多直观的感受,获取了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加积极地运用设计思维去解决问题。创新教育不一定是一种发明或者一项科技,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使其能够用质疑的眼光探索专业领域,吸收多种专业意见,进而通过自己的判断寻找解决方案,探索世界。创新教育研究涉及多个方面,结合申请课题开展调研探讨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搜集资料时更具针对性,开拓思维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微露,黄韵,刘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以室内设计方向为例[J].装饰,2011(2).

[2]姚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改革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9).

[3]陈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教育,2011(1).

[4]史琼.城市建成区内既有河道生态改造设计与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

[5]蒋良艳.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艺术评鉴,2017(14).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5

i.背景

直到80年代末,公众参与意识才被引入中国风景园林学界。随着“以人为本”,“民主参与”等现代规划设计理念逐步融入我国园林规划设计体系,公众参与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对公众的参与也越来越重视,例如:南京市民曾经以保护中山风景区的名义,起诉修建在紫金山顶的观景建筑并使其最终被拆除。但是,我国的公众参与尚属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公众参与的立法,制度,机构组织,还是从具体的运营方法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从我国立法现状来看,多数法规主要注重对建设部门的授权,而公众参与方面则相当薄弱,一度出现政府强制实拖,公众被动配合的一边倒局面。中国很多园林规划设计项日的甲方(client)是政府决策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决策人自认为能够代表公众,他们指挥设计师按照他的意图工作,设计师却成了画图匠。另一方面,很多设计师认为园林规划设计设计过程是技术性的,不能为门外汉(公众)的决定所干扰,甚至认为公众参与是浪费时间的谓争吵,会降低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日前我国对公众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远远不够,公众对一些基本技能,如读懂地图,理解仿真动画与真实效果之间的差异等,尚未很好地掌握,这也妨碍了公众参与的进程。

中国目前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有:

设计者为调查现状而走访群众,发放调查表,开展座谈、咨询等。

公示由专家确定的设计方案。

地方人大审批

针对某项城市建设所产生的妨碍公众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等的严重问题,公众借助新闻媒体甚至行政诉讼等方式进行解决

但是,上述参与状况并不理想.正因如此.中国近朋作了很多努力来打开局面,正在全国多数大中城市中开展的社区建设运动的本质就是要将权利回归于社会。有些还为社区成立了由设计师与市民共同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实施“阳光规划”,这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均产生了有益影响。现阶段,中国公众参与工作开展的重点之一是风景园林规划

设计方案的公示。

ii.重要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公示

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公示在中国很多城市均得到积极推广和配合,如:深圳市规定,规划法定图则草案必须公开展示30日,以征询公众意见,并对公众意见以法律形式确认。青岛市已经实行规划设计批前,批中,批后的全过程公示制度,借此加强与公众的联系。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宣布将建立新建公园,绿地设计方案公示制。首个公示的?公园是将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的该市最大的近郊森林公园三岔港森林公园。中国之所以要建立和推广公示制度,是因为其适合中国国情,有其独到的优点与作用。

1.公示的优势

·公示采用模型,效果图,电视片,实景照片等手段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有利于广泛征求,容纳和协调社会各界意见。

·公示改变了以往设计方案由管理部门内部持有的现象,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机制有利于评选过程公平,公开,公正。

·通过公示与市民接触和交流后,设计者可以对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其更具可操作性,这样的方案实践过程阻力小,监督成本少,无形中提高了效率。

·公示作为沟通政府与市民联系的纽带,使市民们清楚地了解了政府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思路,打算和措施;同时,市民的意见为政府提供环境管理状况和环境问题状况的信息,增强了政府管理部门监测环境问题和监督环境管理的能力。

2.公示过程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1)媒体介绍

良好的信息方式可以鼓励公众参与,使公众对建设项目的背景和前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信息的采取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渠道并行的方式。

2)公众投票

投票是迅速有效地获知公众对规划设计方案的好恶偏爱的途径。投票的形式可以采取网上投票,而设计细致的选票也可以更充分地表达公众的意愿。

3)意见征集与反馈

为了使市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得到有效的传达,通过设置意见簿,热线电话,公众信箱等方式,征集、记录公众提出的建议,回答公众提出的问题,这种方式是设计者、建设者与公众直接有效的沟通。转贴于3.实例分析

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规划设计方案公示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北端,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860公顷。

2003年11月17日至18日,由5名国外,8名国内著名规划师,风景园林师,建筑师,北京市政府代表,北京奥组委代表,业主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7件件应征设计方案进行了独立的评判和表决,选出了a01由美国易道公司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设计的“中国龙”,见图la02美国萨萨基公司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联合体设计的“通向自然的中轴线”和a04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设计的“田+等高线”3个优秀设计方案。。

2003年11月19~2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规划设计评选中的三个优秀方案和四个提交方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第四展厅免费向公众展示,接受公众投票。

本次展览包括七个方案的详细设计图纸和制作精美的微缩模型,尽管这次展览只有三天,但仍然吸引了6000多

市民前去参观七个参展方案的展台前挤满了闻讯而来的观众,其中有景观设计,建筑业界,艺术界的专业人士,也有普通市民。有3500多市民进行了投票,评选出3个优秀方案,分别为a01号方案,a06号方案和a02号方案。

以前市民在投票评选其他奥运场馆设计方案时,与专家的评选结果几乎完全相同。而这次却有所不同,被专家评选为优秀方案的a04号“田”方案,在市民评选中没有入选。而专家评选得票没有进入前三名的a06号方案,则获得了市民的青睬。公众能否表现出与专家一致的水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动。

为了更广泛地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反响,展览组织者在展区特别准备了许多留言簿。许多观众投完票后,认真地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对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建议。一位名叫潘声波的大学生写道:“参展的方案都非常漂亮,让人难以取舍。感谢组织者及设计单位,他们的努力将为北京带来一个让世界瞩日的奥林匹克大花园”。中国科技馆的刘咸宜在留言中说:“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设计应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人文关怀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继这次大规模的方案公示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还为公众参与进行了一系列努力:2003年11月底,北京市规委网站分若干次有关奥运公园和周边地区交通发展的信息,公众可通过邮件向政府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北京市首次就重大交通发展战略向公众征求意见。2004年4月29日,北京奥林匹丸公园路网道路名称在市规

划委网站上公示。截止到5月5日,市民都可通过该网站提出意见或建议。

2)北京市南中轴路绿地规划方案公示

南中轴路属于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南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的南中轴路景观绿地占地约20余公顷,南北长约l00o米,东西宽约285米。2003年9月22日,北京市南中轴路绿地规划三大设计方案在先农坛古建博物馆展出,具体方案由专家和市民投票决定,网上投票同时进行。展览由市园林局,市政管委和市规委联合举办,展出的三个方案分别是: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的黑色方案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法国aRep公司的绿色方案,以及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设计的红色方案。

在为期一个月的展览期间,一直有北京市园林局派出的专业人员在现场对方案进行解说。据统计,共有7214人参观了展览,日平均参观人数240人左右,其中74.8%的参观者参与了投票。30天内的投票情况如下图。

经过投票统计显示,黑色方案以46.7%的支持率位列第—,绿色方案获得支持率为29.9%,红色方案得票率为23.4%,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心设计的黑色方案最终入选。

主办方在现场也设了意见簿,在展览结束后,还对意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将其中建设性、可行性强的意见总结出来,并反馈给了设计方。入选方案将根据委员会整理出的市民的建设性建议,专家的建议和政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设计。

3)方案公示过程中反映出的利与弊

(1)公示的正面效应

从这两次大规模的城市重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案的公示来看,公众的发动、公众的参与都是空前的,效果和影响也很好:

·媒体宣传到位社会反响热烈

两个实例中,均有多家媒体对公示进行了报道,包括:北京日报,晚报,晨报,北京青年报,首都建设报,信报,劳动午报,中国花卉报,中国建设报,北京交通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国之翼杂志社及各大网站等。由于宣传工作到位市民们积极响应:有人专程坐三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看展览,投票;有人看完展览的第二天专程送来意见信;有人—趟一趟地组织亲朋好友,街坊四邻来看展览。

·公众踊跃提供意见,内容呈现出多元化,整体化的趋势

两次公示共收到公众意见1460份,其中满意130份,较满意1287份,不满意43份,满意率97%。从公众意见的内容看,涉及城市性质,发展方向,交通,市政旧城改造与保护,环保与绿化,公共设施,城市特色,建筑色彩,历史风貌保护等诸多方面。

·公众参与初见成效

公众意见开始被采纳,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得以增强也加深了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和专家与公众建立良好伙伴关系的观念。

(2)公示暴露出的问题

·方案展示地点过于固定和单一

许多市民由于不便而失去了参与的兴趣,从而使大量的潜在参与者流失,也使部分公众利益得不到体现.

·公众参与缺乏互动性和连续性

在公示过程中,多与反馈再参与的机制没有形成。一方面组织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向市民反馈其意见与建议是否被采纳,对建议已被采纳的市民,相关部门也没有对其作出适当的奖欣鼓励激发其再参与。公众参与往往在通过公示确定方案后就嘎然而止,具体的实施只是政府和规划设计部门的事,与公众无关。

iii.结论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6

【abstract】inthispaper,themethodtodeterminethescaleofthelogisticsparkisstated.thentakingtheHongqiaoairportaviationlogisticsparkplanningasanexample,theconstructionscaleoftheaviationlogisticsparkisanalyzedanddiscussed.

【关键词】航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规模,典型案例分析法

【Keywords】aviationLogisticpark,plan,ConstructionScale,typicalCaseanalysis

1引言

物流园区的功能和空间布局决定了物流园区的规模一般较大,否则就无法承载设施集中和服务企业集中的重荷。此外,由于物流园区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区域的物流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物流园区在规模上也相差较大。从总体上看国外物流园区用地多在7万以上,最大不超过100万。对于为航空货运服务的航空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国内外更是鲜有计算标准。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对同类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确定原则

一、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以客观分析物流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依据,同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用社会各行业的统计数据,对物流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预测,分析不同空间范围、不同功能类型的物流量有助于对物流的分布及流量和结构有客观的认识,从而为确定物流园区规模提供可靠依据。

二、与市场需求相协调的原则

市场需求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物流园区的规模。通过对需求层次和结构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类别的功能设施及规模。

三、内部和外部系统性原则

物流园区规模的确定要坚持对内部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系统化布局,在流线合理的前提下结构紧凑,减少用地占用;同时根据服务的经济区域内运输、配送距离、产品结构和货物种类所决定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的总数来确定最佳的每个物流园区的规模。

四、适度超前原则

物流园区属城市或区域内基础设施,一旦建成则很难变动,因此应具有适当的超前性

3物流园区设施规模确定

物流园区规模确定的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经过不断的信息反馈和修正,利用定性定量结合,充分考虑各方因素,最终得出结果。

3.1社会经济分析与业务量预测

通过广泛收集区域(城市)内物流相关行业的基础资料,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分析现阶段物流各相关行业的经济特点,预测各物流功能要素未来发展状况,并按照对物流处理过程的特性(运输、配送、仓储、流通加工过程的共性和个性)分类,从不同角度把握物流发展趋势和分布特点。

以虹桥航空物流园区为例,建设虹桥航空物流园区对于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减轻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减小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以及促进城市用地结构调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虹桥航空物流园区的业务量预测,根据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主要基于西货运区的货运业务,物流园区的主要业务将是对虹桥机场西货运区的货运业务进行配套服务。虹桥机场在2015年货邮吞吐量将达到100万吨,西货运区处理量将达到80万吨。虹桥航空物流园区的业务量目标应当与西货运区的业务量相匹配,以满足西货运区发展的需要,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功能设计与战略定位

根据城市或经济区域物流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结果,结合具体进入园区的企业及服务对象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客观要求,设计物流园区的具体功能,划分物流园区内部不同功能分区;根据功能设计的内容和要求,研究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定位、园区业务经营定位等。

虹桥航空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主要基于虹桥西货运区的货运业务。结合虹桥机场西货运区的战略发展目标,参照国内外航空货运的发展趋势,本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如下:对内、对外的货物集散功能,提供货源组织、中转、装卸、仓储、配载等综合服务;物流加工及包装、分拨、配送、信息反馈以及积极配合落户园区客户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实现等现代化物流增值服务;提供集货主、货运、航空公司、机场等为一体的航空货运一体化服务;覆盖全国、亚太地区乃至连接全球的物流商务平台,提供网上电子交易、通关、、保险、银行支付、信息反馈等服务功能。

3.3规模初算

通过对未来发展预测中不同特性物流量分解,结合功能设计要求,参考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工程案例及数据指标,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初步计算各功能区的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

(1)欧洲物流园区的统计数据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论园区面积的规模大小如何,其入驻企业(物流企业)面积占园区总面积的比例均为50%左右。

表1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指标

(2)中国三大机场的统计数据

通过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通关基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设施(不包含西货运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三大具有代表性机场的相关货运设施规模面积进行数据归纳统计,可以看出以机场货运站的面积为基准,货运仓库的面积约为货运站面积的1.2~1.8倍,快件中心的面积约为货运站面积的0.3~0.4倍。

表2中国三大机场货运设施面积统计表

(3)国内物流园区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之一――首都机场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

首都机场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是对机场扩建范围内的货运用地,以及顺平路以南、机场扩建范围以北、京密路以东、小中河以西范围内的用地开发建设而成的首都机场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占地185.6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83万,建筑密度约为40%,容积率为0.8。

工程实例之二――北京星光国际物流园区:

北京星光国际物流园位于首都国际机场北侧,西距市区15公里,是北京市唯一的航空-公路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占地约6.2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8.6万,建筑密度约为50%,容积率为1.2。.

综上分析,参照国内外的一些统计数据及工程案例,结合虹桥机场西货运区的发展规划,2015年货邮吞吐量达到80万吨,届时航空货运站面积约为10万,货运站与货运仓库面积比按照1:1.5,货运站与快件中心面积比按照1:0.35考虑,物流园区物流设施建筑面积约为18.5万。物流设施建筑面积占园区物流企业占地面积按40%,园区物流企业占地面积占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按50%考虑,则虹桥航空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约为46.25万。

3.4方案设计与规模确定

在功能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规模初算结果,为物流园区正常运转设计合理的内部工艺流程;然后在工艺流程的指导下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的基本位置、建筑工程方案及作业空间布置等。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围绕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讲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二、总体目标

到年底,通过绿地建设、生态建设、市政建设、景观保护、人居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以上,绿地率达到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以上,所有相关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确保年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

三、主要任务

1、以出入口绿化为亮点,加大出入口绿化景观建设。续建北景观带,新建出入口、海河路通出入口、大道以高速出入口两侧景观带,提升城市出入口绿化景观,延伸城市绿化空间。

2、以道路绿化为网络,加大道路绿化工作力度。对新建道路,一次成型的,全部按照断面建成分车带和绿化带绿化;暂未一次成型的,在未建断面全部暂建绿化。对现有道路及道路节点进行全面改造、补植,道路与两侧围墙之间的绿化和道路绿化一起配套建设,不留任何空白地带,城市基本形成林荫系统。主要新建大道、西路、大道、大道等道路绿化,改造永济西路、北大道、清池北大道等道路绿化。道路绿地达标率达到以上,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以上,林荫路推广率达到以上。

3、以公园绿地建设为重点,着力进行公园、广场和街头游园建设。建设名人植物园、公园、公园等公园;规划建设运河景观带等带状公园;同时,采取拆违建绿、拆临补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建设石油器材库游园、东方骏景游园、游园、路立交桥园、大道游园、游园、游园、游园、游园、游园、游园、游园、游园、游园游园等一大批街头游园,大幅提高公园绿地面积,达到城市居民出行米见绿,米见园的要求,满足市民游憩活动的需要。继续对人民公园、南湖公园、狮城公园等已经建成的公园进行景观改造,确保设施安全、美观协调。

4、以居住区、单位绿化为特色,大力开展城市绿化“五进”(进机关、进军营、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新建项目与配套绿化要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不予验收。主要完等一大批新建小区及单位绿化。新建小区和单位绿地率不低于、改建小区和单位绿地率不低于。新建、改建居住区和单位绿地达标率达到以上。开展绿化达标和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活动,创建个省级园林式单位、个省级园林式小区。

5、以生产绿地建设为动力,加大城市绿化苗圃、花圃建设力度。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资,使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以上。加强园林绿化植物引种工作,培育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具有特性、抗性的优良品种,出圃苗木的品种、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的要求,做到基本自给。

6、以环城大环境绿化为依托,建设环城高速、京沪铁路和高铁绿色生态廊道及城市近郊景观森林。充分利用市独特的地形地貌,逐步形成以市主要通道和重点区域为主的环中心城区城市一体化绿色生态网络,防护绿地实施率达到以上。

7、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划定城市蓝线,加强河、一排干、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和绿化建设,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以上,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到以上;提高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达到以上,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达到;污水处理率达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以上;城市大气质量良好,全年达到和好于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的天数在天以上。

8、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道路完好率达到以上,城市地下管网、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档案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监管到位,城市安全运行得到保障。

9、加强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和风景名胜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划定城市紫线,制定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并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有效保护。部级风景名胜区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严格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管理。

10、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联合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对违法建设、违章搭建的拆除力度,拆迁后的空地优先建设绿地。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取缔街外店、店外店;高标准治理规范沿街广告牌匾,清除乱贴乱画现象,创造良好的市容市貌。主要完成6条以上城市主次干道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和街道景观环境整治。

11、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落实城市住房保障政策,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加大对城中村和棚户区的改造力度,住房保障率达到,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达到。建成区内基本消除棚户区,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实施物业管理。

12、加强热计量建设,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达到以上。

13、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主要道路、公园、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都要设置无障碍设施,确保正常使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市创建园林城市指挥部,市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市长任副总指挥,运河区、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及市城管局、园林局、规划局、林业局、住建局、水务局、财政局、环保局、国土局、交通局、公安局、文广新局、环卫局、日报社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园林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园林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督导检查创建活动落实情况,并做好申报材料的整理汇编,确保园林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落实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通报批评,把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城市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责任主体实施包干负责。各部门、单位之间要密切合作,协同作战,确保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报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市级各主要媒体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宣传内容,开办固定宣传栏目。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对创建活动全过程、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报道,使广大市民清楚创建园林城市的意义、目标和相关要求,从而增强全民绿化意识,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创建园林城市、人人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采取多元参与和多方筹措的方式筹集绿化建设资金。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公园绿地、主干道绿化、主河道绿带及环城高速和城市近郊景观森林建设所需费用,并列入市县两级各年度预算。二是重点工程配建、小区开发配套和环境综合整治等绿化建设资金要落实到位,足额投入。三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实施开发带绿、租地建绿、Bt模式、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和认建认养,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四是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吸引、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或联合建设城市公园、绿地、苗木基地等绿化项目,参与城市绿地的管理和养护。

4、划定“绿线”,严格管制。明确绿化用地范围,实行“绿线”制度,确保绿地按规划建设,维护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绿化规划的严肃性。继续贯彻实施“绿色图章”制度,严格审批各项城市建设工程配套绿化建设,确保各项建设项目配套绿地达到园林城市标准。

5、提升质量,打造精品。一要把好设计关。在植物配置上,要多栽乔木,多栽大苗;在植物选择上,要多培育、引进和种植抗旱、耐寒和涵养水源能力强的植物,积极发展和推广适应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在绿地浇灌设计上,要积极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管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二要把好施工关。施工前,要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合格证制,择优选取施工队伍,把好苗木质量关,杜绝非标准苗木入场;施工时,要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加强质量监督,确保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要严格实行竣工验收制度,按照标准规定,对绿化工程进行验收。三要把好养护关。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养护作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精细化养护管理体系,确保达到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

6、强化监管,依法治绿。严格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和《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城市绿化相关法律法规,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都要同时做好绿化的规划设计。加强绿化审批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绿线”不明确、绿化方案不确定、绿化比例不足的一律不予审批,凡绿化工程达不到规划设计标准的一律不得交付使用。加快建立“绿线”、绿化成果档案制度和巡查制度,加强绿化执法监察,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法违规侵占“绿线”、挤占绿地、损坏绿化成果的行为。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8

对于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的河南来说,教育领域的任何改革都牵动着大家的心。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中学到大学,涵盖整个教育阶段。《方案》里都说了啥?河南商报记者这就带你去瞅瞅。【幼儿园】公办园、普惠园覆盖85%以上上私立园,条件好点的,一个月动辄三五千,一年下来工资全部给孩子交园费了,便宜的幼儿园,又怕孩子吃不好、环境差。上幼儿园是孩爸孩妈最头疼的事,这个问题今年将得到缓解。《方案》表示,到2016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3%左右,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同时,全省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100所,其中仅公办幼儿园就有2100所,占到了一半还多,努力实现城乡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中小学】小学、初中取消成绩百分制实行了几十年的百分制,可能在小学、初中消失。《方案》中提到,“改进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机制,坚决纠正以分数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倾向,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评定百分制。”在教育界人士看来,百分制的弊端是以分数论英雄,学生只要考试得高分,似乎他的道德水平、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等也都能得高分,整个人就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学生考试分数不高,似乎就一无是处了一样。“这种评价制度不客观、不科学。”郑州市二七区祥云路小学老师张帆说,很多小学已改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省要新建中小学1480所《方案》显示,河南省一直在努力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到2018年,全省城镇小学、初中将消除超大班,大班比例在现有的基础上减少60%以上。届时将在全省城镇新建中小学1480所,改扩建中小学2030所,增加学位260万个,有效解决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而保证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更是家长的梦想,《方案》将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均衡发展,多策并举破解择校难题。到2017年,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将达到60%;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择校比例控制在10%以内在小学、中学阶段,有家长为了让孩子上所谓的热门学校,到处托关系、走后门,这种情况也将被遏制。《方案》里提到,要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治理力度,把义务教育择校比例控制在10%以内。逐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含民办学校)的比例,分配生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并逐步加大分配指标向薄弱初中学校倾斜的力度。针对我省高校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方案》表示,要加强审核监督,防止不顾办学条件,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提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大学】建设2至3所国内高水平大学十多年来,我省高校快速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高校的功能定位趋同,办学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我省启动高校分类发展计划,引导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根据规划,我省将重点建设2~3所国内高水平大学,7~10所特色骨干大学,10所左右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2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专科院校。此外,《方案》对高校的专业设置也提出要求:要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加强航空经济、空间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大数据、电子商务、物联网、现代物流、旅游与会展、健康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主导产业、新兴服务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人才培养。着力办好一批涉农专业,积极服务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9

【关键词】英国;城市;公共景观

1.背景概述

历史上,在欧洲,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是景观艺术的巨变,带来西方园林发展继意大利园林和法国园林之后的第三个高峰。它们都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进入现代主义后,与相关学科相比较,英国建筑和规划发展水平要高于园林发展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建筑界和规划界的影响力也大于现代景观园林界。

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景观行业有了新的变化,园林景观日益受到大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景观建筑师地位不断上升。大型项目必须有景观师参与,甚至一开始就由景观设计师领导全局。1997年,英国皇家管理的颁布赋予风景园林学会作为政府的风景园林顾问的职责,确保学会从战略角度影响政府思路和政策,与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皇家市镇规划师学会(RtpD)并驾齐驱,并将会员资格扩展为包括那些专业领域是景观管理和景观科学的人士。

随着环境品质的重要性被各国政府所认识,一系列的措施被用来促进高品质环境可以被更多人使用。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也是国家庞大计划的核心之一并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新工党在1997年当选之后,针对其主要的城市选民,推行以大众为核心的政策,与保守党大异其趣。其主要目的之一是让人们返回城市以挽救其衰败,即所谓的城市复兴,并带来了大量的公共景观建设项目,如曼城中心区域的重建,产生了许多作品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性的带头作用。

正是基于以上讨论,加上目前学界集中于英国古典自然风景园的分析,而较少关注近20年来的新变化。本文希望通过从英国城市公共景观这一视角的研究,并通过1990年代以来设计实践的分析,以反映出在千年之交英国景观的特点。并希望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景观发展起到启示作用。

2.城市公共空间定义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建筑之间的,向大众开放的并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客厅展示面。他既是城市生态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各种功能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载体。而且它还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城市居民社会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和城市的多种功能,导致形成各种类型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公共空间。

3.当代英国景观设计实践――案例研究

3.1伦敦泰晤士河坝公园

背景:伦敦泰晤士河坝公园是二战伦敦兴建的第一个公园也是伦敦第一个最大的后现代风格公园。基地原为化学工厂,自1984年以后成为仓储用地。其后伦敦码头发展公司买下这块土地并举行了一场国际竞赛。超过200个方案被提交,并且由景观设计公司GroupSignsofparis和建筑设计公司pateltaylor组成的联合团队中标。

设计思想:设计思想是公共城市公园投资需要成为周边土地开发的催化剂,并且公园对城市的影响范围应该是超越公园自身的范围。设计是想创作一处独特的文化意义空间而非单纯的创造一处绿肺。

整体布局:整体设计创造了公园和周边的城市结构之间整体结构关系。“绿码头”视觉上连接了北部浮桥码头和皇家码头与南部泰晤士河水闸。“绿码头”引导游客从入口处的喷泉广场,直至南部的纪念碑。通过各种带植物具有相同的方向,绿色码头,这对提高布局的完整性游客散步。除了以上航线,另一对角连接未来的发展区域和海滨。

整个公园从北到南,林地的密度不断减小――公园北部地区条带状树木与灌木混合布置围合出私密的空间,而在公园的南部,是由草坪为主,并能看到泰晤士河的壮丽景色。通过一年土壤毒素治理和2年的公园建设,公园于2000年建成。

结论:伦敦泰晤士河坝公园不是传统的英式风景式公园,而是有现代视觉体验的当代公园,这表明人们的美学标准已经发生转变。设计本身简介而大胆但是细节的设计很到位。

除了公园设计用到的园艺传统,这个公园探索了公园作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这一思想。

3.2piccadilly广场

背景:piccadilly广场是曼彻斯特市中心最大的公共空间,坐落于曼彻斯特的商业金融中心地带。

特征:广场上的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草皮,而不是铺装。这些草皮是高强度使用的,特别是在夏季。比如,人们用来享用午餐或踢球。草皮被几条道路划分开,有利于在广场中进行人流。道路的边界也布置了座位

一个27X50m的椭圆形水景占主导地位位于皮卡迪利花园的中央。不断变化的喷泉创建动态的景观,成为广场最吸引人的地方。

结论:相比老皮卡迪利广场和新建的皮卡迪利广场,有众多显著的变化可以被发现。在以前,空间布局为规则式,景观空间被封闭不与周围城市发生关系。在新的皮卡迪利花园的空间布局是抽象的,是流动的空间,广场是开放作为全市行人的人行枢纽,广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散步、停留、嬉水、观景草坪上晒日光浴等,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混凝土的质量不是很好,从而降低了视觉上的愉悦性;草坪维护也不是很理想。总体而言,新的皮卡迪利广场的设计代表新的美学标准,并且是在新世纪里人们使用公共空间的方式。

3.3Clunymews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特别指小尺度公园。面状的公园,线状的街道和点状的口袋公园都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且提供了不同的功能。

比如坐落于伦敦的adshel总部的Clunymews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口袋公园。在这个项目中,一棵悬铃木大树被保留下来,并且围绕这课大树设计了一个小的铺装场地。玻璃屏风用于场地边界用以围合,不仅仅是屏蔽噪音,也形成一处围合空间以形成放松的停留空间。铺装是圆形图案的树脂复合材料,以形成有活力的氛围。树脂复合材料和玻璃等新材料都被用于公园设计中。这个口袋公园在小尺度中创造了又活力的氛围。

结论:口袋公园常位于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利于小的常被人遗忘的空地。尽管这些公园因为尺度小难有大的生态效应,但因易于当地居民到达常常有很高的使用率而受到市民喜爱。

4.总结

在本文过程中,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英国公共景观项目的实地调查,观察,以及相关文献研究,使我从整体上对英国公共景观近20年的实践活动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并且英国景观尽管在设计过程、材料选择、色彩倾向等与中国有不同地方,但这些是与当地的文化及审美习俗密切相关。不能直接照搬。然而在一些制度方面,的确有值得借鉴之处,并总结出英国当代景观以下特征:

4.1公共参与

英国许多景观项目设计过程中,公共参与非常普遍,规划设计者将方案公示或以传单的形式发放于周围居民的家中,大型景观项目更是通过建立网站等方式方便市民参与发表意见,公众意见反馈及时有效,直接影响项目方案的修改和实施。而我国公共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我国的建设项目大都没有实施实际意义上的公众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就是为人服务的,所以设计一定要有公众的参与,这样设计才会更完善、更合理、更科学和更客观。借鉴英国的方法,采取公众代表参与到规划设计方案讨论,网上或网下公示设计方案和模型,组织公共咨询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鼓励公众参与。

4.2成熟的景观注册制度

英国景观协会(theLandscapelnstitute)前身为风景园林师协会,成立于1929年。随着景观建筑师职业范围的不断扩大,于1978年更名为现在的“景观协会会”。英国有成熟的注册景观系统,职业准则考试采用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程序上选择了在导师指导下的学习,在工作中坚持经常性作评估,所有项目达到一定的积累和认可后,最后成功通过景观学会组织地口试的申请者将成为英国景观协会的正式会员即职业注册景观师。现在,英国景观协会的注册会员约有500人,其中50%左右在私人事务所工作,另外50%左右在公共部门工作如政府机关、学校等。这对于保证景观规划设计的高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作为英国景观学会和英国注册景观师考试系统的介绍,可以看到以英国为例的西方发达国家景观行业的发展己经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程度。相比较,中国虽然有悠久的造园历史,然而至今没有注册景观制度,而建筑师,规划师都有注册制度,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景观设计项目,面对大好的市场需求,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都在尝试园林景观的创作,造成行业内鱼龙混杂,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中国应该学习英国,尽快建立注册景观系统,以提高行业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alan,BandJames,C.(1999).Recoveringlandscape:essaysincontemporarylandscapearchitecture.Sparks,nV: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

[2]Christophe,G.(2001).thesearchforagarden.Garten+Landschaft,111(7),p.33.

[3]Christophe,G.(2004).Developmentsinlandscapearchitectureineurope.topos:europeanlandscapemagazine,49(Dec),p.40.

[4]Christopher,t.(1998).parksandgardensofBritain:alandscapehistoryfromtheair.edinburgh:edinburghUniversitypress

[5]ellen,F.(2005).LandschaftalspolitischesZiel.Garten+Landschaft,115,(9),p.9.

[6]Gehl,J.andGemzoe,L.(1996).publicSpacespublicLife.Copenhagen:theDanisharchitecturalpressandtheRoyalDanishacademyofFineartsSchoolofarchitecturepublishers.

[7]Holden,R.(2006).LandscapearchitectureintheUnitedKingdom.topos,56,p.99-105.

[8]Hugh,p.(2010).RootandBranchRethink.RiBaJournal,117(4),p.42-48.

[9]ian,C.L.etal.(1987).Reflectionsonlandscape:thelivesandworkofsixBritishlandscapearchitects.aldershot:Gowertechnical.

城市公园设计案例篇10

关键词: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一、引言

在城市的建设中,每个城市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对城市记忆的保存是城市历史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公园改造、景观设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由于对经济的过度追求,往往忽略了文脉的传承,在景观设计中,为了追寻“文化”,将目光投向久远(中国古典园林形式)或异域(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等等。即使在植被的选择上,也将目光投向奇花异草。在这样背景下建成的公园,当我们行走其间的多数,感受到的往往是一种文化的迷失。

于是我们重新思考关于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概念,以及当代美学、生态设计等等。禁不住思路将我们带到了以景观设计本土化为己任的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为核心的土人团队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一个在国内工业遗址改造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二、土人团队设计理念及其本案设计宗旨

以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统一理念的土人团队,在当下的中国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现代景观设计之路。也许正如俞孔坚教授所言,他的景观规划设计所取名“土人”是出于一种使命感,是为解决在城市化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正遭遇着的两个危机,民族身份危机和人地关系危机…俞孔坚提出的这一带有后现代风格的理念,是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景观的现状,提出的一种适合中国人理想人居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着他对生活、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1]这种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尽管传统园林景观的形式早已过时,但其积淀的精神文化内涵,却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源泉。

三、关于岐江公园的设计

(一)场地概况:

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地处亚热带。原址为粤中造船厂旧址,东临石岐江(岐江),南依人民桥,北距富华酒店近百米。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场地内遗留有数量可观的厂房,以及相关机器设备,其中包括变压器、铁轨等。该厂区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始,至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的历程中,粤中船厂历经了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共和国工业化的艰辛历程。

(二)设计特点及传达的含义

以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为核心的土人设计团队通过对场所精神的梳理,在珍视那段历史精神的情况下,以当代美学的视角,为经历那段历史的人们营造重温过往岁月的空间,而且也为后代打造一个了解与感知前人工作场景的现代化公园。

第一,设计特点

设计思路上采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

较之中国古典园林,岐江公园在道路设计上摒弃了园无直路,而以直线与环状路线相结合。从当下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对工业化时代线条加以提炼。较之古典园林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传统景观演绎形式,岐江公园设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人本身的关照。于是出现了关于铁轨、绿盒子、红盒子的故事等等;与西方古典园林的比对中,岐江公园并不刻意追求形式的图案美,而是更加尊重地域文化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路子,其典型代表是RichardHagg的美国西雅图炼油厂公园和peterLatz的德国Ruhr钢铁城景观公园(Brown,2001),这两者都强调了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而成为具有引领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作品。[2]中山岐江公园设计中,设计师在尊重现有场地条件的基础上,坚持保留、改造与再利用的设计思路,采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如西方环境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恢复理念等),在保留与废弃之间寻找平衡点,使得昔日的工业厂址在今日的城市景观中焕发了活力。

表达方式上采用保留与创新并举。

公园内采用几何形的环状与轴线相结合的道路系统。这种看似凌乱的直步道及其铺装代表着工业化时代的线条肌理。至于铁轨则是工业时代的标志,也是昔日造船厂的重要景观元素。据考证,铁轨是船只下水与上岸的重要助力工具,此刻却成了人们游戏的场所。

场地中原有的大型装置经过特殊的处理和谐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场地中残存的水泥塔,经设计后去除了水泥的外衣,而以粗狂的钢架结构呈现,并饰以单一色彩。这一装置与园内的琥珀水塔及红、绿盒子,可看做是工业时代的装置艺术,同时又不失为红色革命年代的记忆。由此,设计将国内与国外、昨天与今天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传达的含义:

岐江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向我们传达了三个基本层面的含义:

首先:尊重足下文化,即对一定地域,特定时间段内文化的珍视。通过对大型构筑物、机械等文化载体的保留,力图为历史留下见证。

其次,崇尚自然之美,诠释了乡土植物的本真美。较之以往奇花异草的造园形式,岐江公园在植被设计上采用以乡土植物为主。通过对自然的设计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质,为此大量使用野草也成为该公园种植的一大特色。

再次,尊重人的心理需要。处于人类亲水性的考虑,公园多处设置亲水栈桥和涌泉以及水位多变情况下的亲水生态护岸设计。处于人们好奇心,即对冒险性、挑战性游戏的向往,公园中出现了铁轨的铺装,让我们有幸重温儿时穿越铁轨时的,人的天性也在此得以袒露。

(三)启示

岐江公园案例引起人们对“足下文化,平常文化”的空前关注。将人们印象中的文化概念从久远拉回到当下,在国内工业遗址改造方面乃至景观设计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开创了国内工业旧址保护和利用的先例。相对于中山市的市民来说,昔日的粤中造船厂是一个令人向往,值得自豪的企业,它见证了中山市半个世纪的发展。尽管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在岐江公园的设计中借鉴国外对工业遗迹的保存和再利用的手法,但在岐江公园的设计中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在借鉴中富有创新精神。在设计中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特定的基地面貌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园环境。与此同时,中国特有的园林景观语汇也得到了新的诠释。

四、结语

岐江公园带给我们很多提示,比如工业与自然并不对立,全球化与地域性也并非冲突,重要的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及其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尽管在最终方案的实施上也留有遗憾,诚如《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书中谈及的那样“本项目留有许多遗憾:这些遗憾包括废旧利用不够充分……”但这毕竟是中华大地上景观设计的一个代表性作品,它将国外的设计理念与地方特色有机地结合,在我们景观渐行渐远的今天,启示我们重新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