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品安全评价十篇化学品安全评价十篇

化学品安全评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10:00

化学品安全评价篇1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安全评价

一、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所谓的危险化学品,就是在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是有放射性、腐蚀性,对人员、环境等会有伤害性的化学品。在当今化工产业飞速发展的时候,化学品的用量和应用范围变得更加的广泛,随着危险化学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其自身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像是易燃易爆性、毒性等等,决定了其造成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和生产等环节,设备管道的连接复杂性构成安全隐患,如有一点破损,大量的气体或是液体就会泄漏,迅速的变成蒸气与空气混合以致爆炸;如果顺着风势漂移,到了居民区,由于化学品中的一些易燃易爆品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有可能导致了严重的事故发生。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我们利用了危险化学品的优点同时,也不能忽略它的危险性。必须真正地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防止一些有可能的事故发生。(2)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当前,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我国已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一些法律法规,这些条款都对当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我国化工行业市场的飞速发展,一些制度已满足不了目前的发展要求。化工业的发展将近数十年了,至今存在的被人们所知道的化学品有700万余种,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很多都是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我国现行的《危险化学品录》是早几年出台的,导致了一些新的化学品没能进行登记,形成了监管的漏洞。二是在危险化学品的事故中急救措施不完善。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很大,其反应速度极快,在生产或是运输过程中如有不慎,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事故。(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针对我国目前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加快对危险化学品的配套相关规章制度的修订时必要的,这样才可以在危险化学品的监管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好地提高监管手段,切实地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另外,在危险化学品的整个管理的过程中,涉及的部门较多,这就要求各部门间要加强沟通机制,加强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整个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援措施提高,就要加强相关部门的实施能力,提高应急救援水平,从应急救援人员素质和应急科学技术手段多重方面进行完善,并且要进行大范围的整体要求,全面地提高应急救援水平,从而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的必要性

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测,进行安全评价很有必要性。一方面,危险化学品在化工等行业的使用十分广泛,其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危险特性,各种各样的危险化学品也在连续的上市,一旦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输或使用的过程中管理不当,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也是包含在安全管理的范围内,这是对危险化学品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对其进行安全的评估。应用安全评价,能够对一些事故事先采取预防措施,也方便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使事故的损失最少。

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内容

在危险化学品引发的事故当中,以火灾、中毒和爆炸事故类型居多,要想更好地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价,就要以危险化学品的特点为基础,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其影响的范围等方面进行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危险化学品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判断,包括在危险化学品的整个管理过程当中,有可能产生的一些危险性因素,以及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价;还有对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和管理条件、事故的发生及后果的评价,具体到生产运输环境,管理过程中的人员因素及稳定性的评价等。

四、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方法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Fta)和危险性预先分析(pHa)等等。每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其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在选择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具体管理状况,具体的进行安全评价的选择,并要从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方面,实行定性和定量全面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张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6)

化学品安全评价篇2

关键词:安全评价现场检查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21-02

1引言

随着危险化学品行业各类事故的频频发生,改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状况,改进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面对的严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中明确指出“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此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25号文、8号令等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安全评价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改进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危险识别与控制,主要包括风险分析工作、签订安全评价服务合同、资料收集、现场安全检查、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核以及过程管理等几部分内容,其中现场安全检查是危险识别与控制的关键,现场安全检查首先关系着安全隐患是否被准确全面地辨识,其次还关系着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总之,现场安全检查在安全评价工作过程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现场检查的主要内容

现场安全检查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和储存装置的设计、装置工艺条件、实际操作、维修等进行详细检查以识别所存在的事故隐患。

现场安全检查适用于安全现状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一般包括初步检查、正式检查和落实复查等,现场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以法律、法规和标准等依据,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整体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可靠性,以检查记录、数据等为依据,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提出消除和减弱的对策措施或或整改建议。

现场检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如上图所示:

3现场安全检查存在的问题

现场安全检查是危险识别与控制的关键,虽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安全评价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目前在安全评价中的现场安全检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安全评价工作的质量。

(1)规范引用不合适或引用废止规范

安全生产的法律、条例、制度及标准、规范是企业生产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因为它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是进行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是现场安全检查的重要依据。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安全检查时,没有注意根据不同行业的项目情况,选用相应的法规、标准,致使选错标准、规范,这样就达不到现场安全检查的目的。规范的条文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条文,一些评价机构不严格按照强制条文检查,或是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强制性的采用推荐性条文规范,没有考虑企业的经济技术条件。一些机构的规范标准更新不及时,引用废止规范,致使现场检查不准备。

(2)忽视主导风向的影响

在进行现场时,一些现场检查人员忽略风向在危险、危害性方面影响的程度,如企业的选址方面忽略使用或产生有毒物质、散发有害物质的企业应位于城镇和居住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企业自身的平面布局方面忽略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以上这些情况应该在整改意见中提出进行位置的调整。

(3)忽视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控制措施的检查

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时,现场检查人员会关注电气是否防爆、是否有通风设施以及消防设施,但是可能会忽视工艺过程的控制措施,如事故紧急切断阀、紧急冷却系统、温度压力报警联锁、有毒气体回收及处理系统、自动泄压装置、双电源供电等。

(4)只注重系统整体配套安全设施的符合性,忽视其有效性。

现场安全检查以法律、法规等为依据,检查系统整体的符合性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可靠性。但是在实际的安全评价现场安全检查时,评价人员往往只注重检查系统是否设置安全设施,忽视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做出错误的安全评价结论。如在一个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评价人员只注重是否设置通风设施,但是却忽略其通风量是否满足要求。

(5)忽视与评价项目相联系的接口

现场安全检查一般在评价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检查,没有兼顾与评价项目相联系的接口,如:对一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改造项目进行安全检查时,动力系统不属于改造的范围,但是动力系统的变化会导致所评价系统的变化,现场安全检查忽视动力系统的现实状况,从而影响安全评价的结论。

(6)检点不明确

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重大危险源、储罐区以及特种设备等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检查不充分,反映不出检查过程中的主次关系。

(7)现场检查过程中缺乏检测手段

检查企业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设备的运行状况,特别是特种设备等的运营状况,只依赖其他法定单位提供的测量、检测、检验资料,现场检查本身缺乏检测手段,只是单纯的靠人的肉眼去观察,这会导致不真实的检测数据从而影响评价结论。

(8)检查过程中存在故意回避的现象

有的评价机构忙于接评价项目,不重视评价报告的质量,有不熟悉的专业问题刻意回避,有的甚至为满足报告中不出现否决项而对问题项采取故意回避、避重就轻的做法。

(9)现场检查前准备不充分,缺乏与企业的沟通

现场检查前应与企业沟通,初步熟悉现场、收集企业有关资料及有关法律、法规等资料,以确定安全检点、编制安全检查表、确定检查依据等。由于危险化学品行业涉及的化学品品种众多,更应该加强现场检查前的沟通。但是一些评价机构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前对企业了解甚少,缺乏与企业的沟通,致使安全检查不全面,重点不突出,失去了现场安全检查的目的。

(10)整改复查落实不认真,甚至存在未去现场复查的现象

一些评价机构对现场安全检查提出的整改措施进行复查时,存在不认真予以落实,有些整改不到位也按已整改对待,甚至有些机构未去现场却得出了整改合格的结论,这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的做法。

(11)现场检查人员专业配备不齐

有些机构在现场安全检查时只派一个人参加现场检查,且检查人员现场经验缺乏,缺乏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造成现场检查不到位,评价深度不够,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安全评价服务。

4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评价现场安全检查是安全评价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安全评价的基础工作,现场安全检查关系到安全评价是否能真正改进危险化学品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状况,因此为了做好安全评价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1)重视现场安全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建设项目的有关资料等,明确现场检查的依据。

(2)编制现场勘察单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评价工作之前,应设计一套合适的工作表格,如工作流程单、单元划分表和安全检查表等,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划分企业的作业活动,保证安全隐患识别工作的全面性。

(3)安全检查表内容要完整

现场安全检查前应认真编写现场安全检查表,且编制检查表要有不同专业人员参加,安全检查表要依据充分,内容完整。其中,现场安全检查应关注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内部情况、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控制参数、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以及与评价项目相联系的借口。

(4)现场安全检查不仅要关注系统整体配套安全设施的符合性,也要关注其有效性

(5)提高自身素质

评价人员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现场检查的经验。

(6)明确检点

针对各个企业危险、有害因素的不同,明确检点,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尤其重点检查关键设备和安全连锁装置;对重大危险、危害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输、操作时的危险、有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有害因素。一些危险和易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化工工艺,更应该关注其工艺安全控制要求和事故处理措施,针对这些情况,国家相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中明确指出“化工企业要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要求,对照本企业采用的危险化工工艺及其特点,确定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大型和高度危险化工装置要按照推荐的控制方案装备紧急停车系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也指出“对未开工建设的化工项目,设计方案都要充分考虑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的收集、处置措施,处理不合格不得排放。”

(7)认真复查、落实整改

危险化学品现场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就是辨识危险,以及提出整改措施。辨识出危险而不能整改就失去了意义,也不能使企业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所以这是进行现场复查的意义就十分重大,且应该认真复查,落实整改。

(8)借助外界专业技术力量,完成现场检查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工艺涉及很多专业,而评价机构也不可能各个专业都配备齐全,所以在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时如果自身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从而提高安全检查的质量。

5结束语

安全评价现场检查水平最终体现着安全评价的质量,由于是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评价的现场安全检查经常会牵扯到生产工艺复杂,化学品品种繁多、专业性强,现场状况良莠不齐等问题,但只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从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整体出发,以系统安全的观点进行现场检查,就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从而达到安全评价现场检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编.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S].

化学品安全评价篇3

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保证。因此,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问题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给予高度的关注与重视[1-2]。食品安全评价是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3]。针对目前国内外食品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本文拟从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对象、目标角度、方法等方面展开梳理,分析食品安全风险存在的环节及因素,对目前国内外食品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提出食品安全评价方法的新思路,并对食品安全评价结果进行展望。

1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意义

食品安全评价是对当前某类或全部食品的安全水平给予判断性的描述,是一个分类等级评价问题。无论对于普通百姓的健康安全,还是对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4];无论是对于国计民生的安定,还是对食品安全科技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下食品、分析、数理乃至社会科学行业共同推进的重大课题。

2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对象及目标

2.1评价研究的对象及类别

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核心对象和范围是“食品”本身。迄今为止国内对“食品”的准确概念包括《食品工业基本术语》[5]和《食品安全法》[6]中的两种定义。二者表达的意思均指食品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可以是原料也可以是加工的物质”,潜意中也表明食品与其产生的种源、环境、过程和接触材料甚至是使用人群之间都有很多关联性,因此在食品安全评价研究时要注意以上诸多因素[5]。

2.2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目标

食品安全评价的目标是根据各类食品的危害物检测数据,评估相应食品类别的安全状态,从而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提供决策辅助[3]。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终极目标[7-9]。

3国内外食品安全评价方法概况

3.1国内外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领域

目前国内外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领域可分为地域性食品安全评价和针对消费特点的食品安全评价。地域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主要是对该国家或地区提供的食物品种、数量、质量、营养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食物的风险性。早在1992年Bryan等即就街头食品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10];1999年Umoh与odoba也对街头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了评价性研究[11]。2001年penninglon[12]对美国核心食物中矿物质摄入量的安全进行分析,建立了核心食物评价模型,评估了日常食物消耗量和消耗的种类,阐述了美国食物适度供应和食物安全监管的有效性。2004年比利时、英国、挪威疯牛病的地域性食品信任评估中也用到该评价模型。我国也出台过地域性食品安全评价方法,如2006年广东省实施了《广东省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办法》,就辖区评价原则、方法以及组织管理等作了说明;而《绍兴市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评价办法》则通过评分法进行安全评价。针对消费特点的食品安全评价,即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消费特点及风味因素等进行安全评价。Hallagan[13]、munro[14]及adams[15]等对由化学物质导致食品风味变化的风险进行了评价和阐释[13]。LisbetBerg[16]对消费者在疯牛病时期对食品的信任进行了评估。Lydaiamedeiros对消费风俗习惯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建立CneLogicmodel[17]。

3.2国内外食品安全评价的方法

基于复杂系统[4]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到目前已发展到几十种之多。目前较常用的有指数评价法、主目标突出法、专家评估法、效用函数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评价法、层次分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这些方法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获得了一定的应用,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实施也较为困难。指数评价法计算简单,但建立的仅为线性模型,不太适合解释食品安全评价的不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尽管体现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但其评价结果容易出现失真、均化和跳跃等现象;灰色评价法运用灰数考虑了系统的不确定性,但对数据的分辨率较低;人工神经网络法对于协同性较差的样本也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均化的不良现象[18]。根据方法手段的不同,笔者将目前国内外常规的食品安全评价方法分为建立模型(定性)评价法与实验数据(定量)评价法两大类。

3.2.1建立模型评价法

该法的优点是把实数轴上事件发生的机会比用(0,1)预测概率的问题来表达,要求每个观测是分析的基本单位,并采用分组数据进行研究。不足之处在于需大量的重复模型来保障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傅泽强等[19]构建食物安全可持续性综合指数模型,对我国食物数量安全进行因子评价。刘华楠等[20]将食品质量安全与信用管理相结合,通过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模型对肉类食品安全进行信用评价。武力[21]从食品供应链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分配,再对评价指标信息进行模糊处理,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运算进行结果评价。李旸[22]等提出在综合评价指数法检测基础上,运用质量指数评分法划分食品安全等级。刘於勋[23]将层次分析和灰度关联分析相结合,提出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刘清珺等[24]提出风险可能性与风险损失度为二维矩阵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型,对某城市大型农副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把握和控制。李为相等[25]将扩展粗集理论引入食品安全评价中,并对2006年酱菜的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张楠[26]等首先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安徽省2012—2014年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解,随后基于线性规划模型对食品抽检流程进行改进,最终向抽检部门提出记忆性抽检的有效措施。

3.2.2实验数据评价法

该法是食品安全评价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方法[27],是健康危害评定方法和有害物质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实验检测数据对食品中的风险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各个环节中食品带有的有害物质、污染物质、转基因等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然后通过取样检验,确定有害物质的来源、类型、程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分析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这类评价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样品检验数据、科学的检测方法、数据统计,评估的指标较多,但仍不能综合评价、准确评估全方位食品安全状况。

3.2.3基于集对分析模型的食品安全评价

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是一项受较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赖有效的风险评价模型。集对分析是我国学者赵克勤先生于1989年提出的用联系度统一处理确定与不确定系统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能从整体和局部上剖析系统内在的联系。徐超等[33]从集对分析理论出发,建立了一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某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俄罗斯的鲭鱼罐头进行了评价。经过出入境食品监管部门大量数据的实际应用,证明了该方法是科学可靠的,评价结果符合进出口监管实际。

3.2.4基于集对变权模型的食品安全评价

我国“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导致很难真正识别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雷勋平等[18]基于供应链视角,通过对我国典型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探究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构建食品安全评价与预警指标体系;以集对论和变权理论为基础,综合分析各关键因素的同一性、差异性和对立性,有效结合集对论与指标权重的惩罚-激励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集对变权评价与预警模型,并以某公司2012年的食品安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立足供应链视角,对食品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实施全程监控,有助于有效识别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且变权能够克服传统分析方法处理食品安全评价与预警问题的不足,较好地保证评价与预警结果客观,从而增强食品安全评价与预警的科学性,为政府部门制定食品安全监管与风险治理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4食品安全评价新思路

4.1食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在食品安全供应链上衡量食品安全风险的程度,主要包括: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包括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另外,食品安全风险的产生既涉及技术问题,也涉及管理问题;管理问题既涉及企业层次,也涉及政府监管体系,还涉及消费者自身问题;风险的发生既可能是自然因素、经济环境,又可能是人源性因素等。上述错综复杂的问题,实际上贯穿于整个食品供应链。因此,如何构建客观、准确的食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前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分别从平衡膳食结构、食品卫生指标和营养及病理指标角度[28-32],构造了我国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指标体系(见图1)。力争由指标体系图看出食品安全与否,不仅仅是食品本身的问题,还包含着食用人群原始状况及食品搭配等复杂问题。

4.2基于熵权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食品安全评价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结合三角模糊数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fuzzy-aHp)的食品安全风险量化评价方法。该方法引入aHp对风险因素进行分层,通过三角模糊数来判断食品安全风险程度,同时借助熵权实现了对不同时间食品安全风险程度的排序。应用该方法根据农业统计年鉴、卫生统计年鉴、食品行业专业网站和新闻媒体等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不但简单可行,而且可以相对全面概括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对象、角度和目标,将实验检测科学、数理统计科学、社会科学等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比较容易操作,增加了食品安全评估的可操作性,建议推广应用类似评价方法。

5结语

近年来,尽管食品安全评价的工具和方法都有了较大发展,但其在具体应用中对风险量化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可操作性不强,方法的适用性也受到很大局限。本文从介绍食品安全评价的意义与目的出发,对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对象、目标角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放眼于国内外食品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国内外尤其是国内食品安全评价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最后建议推行便于操作、包含面广的基于熵权的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林海,王建华,朱淀.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15-118.

[2]樊永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

[3]管刚.食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鄂旭,韩芳,侯建,等.面向食品安全评价的属性约简方法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3(3):314-319.

[5]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t15091-199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7]冯钢炼.发达国家食品监管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4(10):65-67.

[8]吴林海,钱和.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2)[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60-272.

[9]余焕玲,张卫民.食品安全概念解析及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7):140-141.

[18]雷勋平,邱广华,杜春晓,等.基于供应链和集对变权模型的食品安全评价与预警[J].科技管理研究,2014,18:41-46.

[19]傅泽强,蔡运龙,杨友孝.中国食物安全基础的定量评估[J].地理研究,2001,20(5):555-563.

[20]刘华楠,徐锋.肉类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J].决策参考,2006(5):65-68.

[21]武力.“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1(9):304-306.

[22]李旸,吴国栋,高宁.智能计算在食品安全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2004,4:13-14.

[23]刘於勋.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与灰色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5):86-90.

[24]刘清珺,陈婷,张经华,等.基于风险矩阵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型[J].食品科学,2010,31(5):86-89.

[25]李为相,程明,李郑义.粗集理论在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2):152-156.

[26]张楠,李孟莹,陶超.安徽省食品安全评价与抽检模型的研究[J].卷宗,2015,5(11):366-367.

[27]李哲敏.食品安全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18(1):18-22.

[28]王崇伟.对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的概念辨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40):82-84.

[29]许瑾,颜敏,朱晶,等.食品安全指数模型的建立及初步验证[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3):82-84.

[30]郗伟东,石玉月,田巍.国内外食品安全评价综述[J].食品工程,2007,6(2):3-5.

[31]郑培,吴功才,王海明,等.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7):1795-1800.

[32]鄂旭,王彬,侯建,等.食品安全评价指标设定方法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17):128-130.

化学品安全评价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伦理风险;伦理决策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引起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对生产厂家、卫生监管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即使有些企业不会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损害社会利益,也应该把未来世代的利益与风险承担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伦理审视,有效降低伦理风险。所以,有必要对食品安全进行价值评估,审视食品安全对社会可能带来的直接或潜在影响,建立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预防机制与反馈机制,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所产生的负效应。

一、食品安全风险和风险评估

就风险而言,由于人们关注的视角不同,对其所作的阐释也不尽相同。Covello和merkhofer(1994)把风险定义为“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发生的不确定性,时间的先后安排,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对风险的定义是“正面或负面影响项目内容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选择性风险被描述成“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并对实现目标的不利影响”。食品危害是指食品中可能导致对健康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食品安全风险可定义为“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的概率和这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由此导致的食品危害的一个函数”(eC,1997)。以转基因食品为例,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造成的对技术后果的不可预知性,并不是说它一定会对人体或者环境带来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对风险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在参考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以保证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风险方面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分析包括三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风险评估是理解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后果的科学。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食品安全今后工作的重点。欧盟委员会确定风险评估由四部分组成:(1)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对健康不利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2)危害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3)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于短期急性暴露和长期慢性暴露是不同的。对于急性暴露(如病原菌)引起敏感人群疾病的病原菌水平这一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慢性危害,如可能引起积累损害的,寿命平均暴露是重要的。(4)风险描述:基于上述三个方面和危害有关的风险评估,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被选政策进行权衡,实施适当控制风险的政策选择机制,必须以科学为基础,以食品安全目标为决策依据。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健康。Sobyetal(1993)开发了一种风险管理循环模型,通过风险沟通研究其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与食品相关的风险。这个模型认识到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包括每一阶段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被发现和被承认的那些公众需要。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最高限量、制定食品标签标准、实施公众教育计划、通过使用其它物质或者改善农业或生产规范以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等。

风险沟通被定义为“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经理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风险的信息和观点的互动交流。风险水平的有效沟通对于食物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使食品安全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整个供应链中传递,尤其是消费者,以便使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能做出有效信息的决定(manningandBaines,2004a)。有效沟通原则既要求能提供清晰的信息又要求与所提供的信息有关的交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科技理性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的自身价值也不断受到重视,出现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科技理性与以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为核心的价值理性,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理性的重要内容。在人文主义的视野里,科学知识尽管逻辑严密、系统有序,但它并不能给人以思想和价值的判断,科学只能助长人的趋利性与工具性。过分强调科技理性或价值理性都是有失偏颇的,这种分离不仅会带来两种文化主体的知识缺失,还可能产生伦理风险。

伦理风险(也称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伦理范畴的概念,一般是指自利的个人或组织受某种因素的引诱,违反有关诚实、维护公众利益等一般道德准则所产生的不确定的伦理负效应,诸如伦理关系失调、社会失序、机制失控、人们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等等,是人类为获得“道德合法性”或“存在正当性”的不确定性要素和事件的组合。一旦产生上述负效应,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环境允许他们这样做而不会遭受社会惩罚。可以这么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伦理风险就不可避免。

化学品安全评价篇5

不料一语成谶。

此前,相关地方政府也非没有任何应对。2013年,为提高化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滨海新区与天津市安监局共同承接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情景构建》课题。该课题在一年半后完成。随后,滨海新区成立了13支危化品应急救援队。

然而,上述努力未能阻止此次灾难的爆发。究其原因,项目安全评价失守、政府规划混乱、港口多头管理等阴影早已潜伏在天津港多时。环评越界安评失守

危化品的物流仓储,最关键的是安全评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最应质疑的是安全评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说。

安全评价主要评估两方面:一是发生危险的几率风险是否可接受;二是一旦发生事故后能造成怎样的危害。中国环境科学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告诉《财经》记者,两个指标要加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估,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总结论。具体评估方法,则与环境管理的风险评估及环境影响评价类似。

企业安全评价的监督单位是所在地的安监部门。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化工、危险品等项目的环境评价,也会包含安全评价的一部分内容。

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肇事企业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下称瑞海物流)的项目环评,“具体的负责人目前不在单位,在这次爆炸事故后还在对项目做进一步跟进、配合及调查”。8月13日,一位天津市环科院办公室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如果有新情况将会统一,在此之前,不便对该项目置评。

《财经》记者查询到该项目环评报告,其中指出,该项目涉及的大多为危险、易燃物料,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的前提下,事故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些措施包括:在危险品库及堆场内设置可燃和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在线摄录装置及火灾报警系统,并设置消防管网,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及事故应急收集池等。

环评的最终结论包括,“不会对环境和周边人员产生显著影响”,即便在发生火灾爆炸时,“消防应急人员可及时抵达现场,迅速采用灭火措施,有效抑制有害物质的排放”。

正是这份“自信”,在事故发生后,使企业及环评单位均备受质疑。“环评越界了,直接在环评报告说不会发生事故,不会影响周围环境。而事实上,环评报告的内容应该说,如果发生爆炸或者泄漏事故,将会产生怎样的环境影响和安全影响。作为环评机构,你怎么能知道所评价项目不会发生安全事故呢?”王灿发说。2015年8月13日,滨海新区轻轨终点站公交广场时钟停留在爆炸时间。

熟悉安全事故处理的专业人士提醒,从事故责任上看,首先应看安全评估,其次是看现场管理规程的科学性以及实际落实情况,这些为直接责任。最后再看规划管理、环评等。

之所以让安全评价负“主要责任”,是因为目前已明确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非环境事故。国家《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品的建设项目,应该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财经》记者采访获知,国内的安全评价实行市场化,具体程序是,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评估,建设项目的安全“三同时”验收也移交给市场企业。但是最终也要经政府部门审批通过,具体备查部门为地方的安监局。

安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是安全防护距离,在实测时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而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防护距离通常是指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即企业正常运行时,无组织排放的环境安全距离。

如果建设单位位于港口区域内,在申请安全条件审查前,应当对港口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条件论证,这包括项目是否符合港口总体规划的安全要求、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或者单位、人员密集区、敏感性设施和敏感环境区域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等,并应当委托具有法律法规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

在8月14日召开的新闻会上,天津市安监局副局长高怀友表示,瑞海物流在原先物流储存的基础上,经过相关的安全环境评价,通过相关的手续,取得了危险品周转仓库的资质。根据前期了解的情况,这家企业取得的安全评价报告是合格的,同时也经过天津港的安全条件的审查。

瑞海物流成立初期,许可经营项目为“在港区内从事仓储业务经营”,明确标明“危化品除外”。

2014年5月8日,许可经营项目中才将危化品纳入。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变更后的经营范围为“在港区内从事仓储业务经营(以津交港发[2014]59号批复第二项批准内容为准,有效期至2014年10月16日)”。

根据《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如果项目发生重大变化,还需要重新进行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评价,并重新申请审查。

爆炸事故现场周边1公里内,预计有超过5600户住户。因此,瑞海物流的安全条件论证受到质疑。

高怀友透露,瑞海物流的安全评价是通过天津甲级的安全评价机构――天津中滨海盛卫生安全评价监测有限公司取得,按照危化品经营许可证要求,企业通过第三方的中介技术机构取得了安评报告以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安评结果,对现场包括对安评的结论进行审查,这一工作是由交通运输部门来负责。

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要委托具备资质条件的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做安全条件论证和安评报告,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条件审查。

地方政府在此类公共政策方面缺乏让民众参与的程序,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同时,单方面决策引发了民众对其的不信任,终于在2012年10月发生了“集体散步”。

事后,宁波市政府表态不再建设pX项目,停止推进整个炼化一体化项目。因此,“政府停项目,企业受伤害”,这种“双输”局面,在厦门、大连等地反复出现。

多位大型炼化企业负责人向《财经》记者抱怨,公众缺乏起码的化工常识,难以与之沟通。另外,在环评审批流程中,中国现状是公众意见并不重要,因此企业只要落实政府意见即可通关,这导致企业与民众的沟通更加缺失。

除了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的沟通机制外,政府对化工项目的监管也同样重要。在这方面,作为亚洲石化中心的新加坡堪称楷模,其裕廊岛石化基地因产业高度聚集、管理模式先进,被认为是全球石化基地的一个标杆。成功原因,正是新加坡政府近乎严苛的监管。港口管理乱象

东疆保税港区有一个特殊之处,其所在区域,是由天津港集团填海造地而得。“该港区由天津港集团和天津政府一同管理,其工作人员也是一部分来自天津港集团。”一位知情人说。

2003年11月15日,因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经天津市委批准,天津港务局实行政企分开,行政职能转交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天津港务局转制为企业。2004年6月3日,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下称天津港集团),直属天津国资委。

瑞海物流处于天津港集装箱物流园区内,是园区内40余家物流企业之一,位于西南侧,占地约4.6万平方米。

物流园区内一位和瑞海物流相邻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做危化品的好处在于,普通货物装20箱,装箱费用600多元,但危化品也装20箱的话,装箱费起码1000元起,甚至达到几千元。”

利润虽大,但危化品的物流业务并不容易审批。2006年时,政府曾放开港口物流公司经营危化品物流仓储的口子,“当时园区内的物流堆场都可以干,只不过资质不一,普通的堆场只可以做低级别的危化品”。一位物流业内人士称,2009年,天津港管理部门下文,对港区内的物流企业全部收回危化品运营资质,只保留了中化集团的高级别危化品运营的资质。但之后,管理部门又慢慢“开了口子”,一些物流企业也可以运营一些低级别的危化品。

据上述物流企业负责人介绍,审批需要消防、安监、海事等部门审批许可,缺一不可。瑞海物流在园区内40多家物流企业中属中下等规模。

在港区内的企业还是按其所属行业,由相关政府部门管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做行政管理。但其进入港口区内后,“按法规文件要求,我们有权入场执行检查,但这个管理力度很小,毕竟他们不是港口的直属单位”。一位大连港集团人士分析,这种监管上的弊端,在全国各港口都极为普遍。因为很多物流企业、石化项目、仓储公司都设在港口,以方便航运。

像天津港、大连港这样国家重点大型港口,都需实行封闭式严格管理,“尤其重点盯防一些含有危险品的企业,要禁止外来人员、车辆等”。上述大连港集团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危化品企业在港区内必须划定作业区域,由专人负责在港区专用的库场,明确责任人实行封闭式作业管理,包括设置明显标志、禁止外人进入等。而且安全管理上,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实施监督检查,对危险货物装卸、储存区域进行重点巡查。

以上规定有赖于企业自觉,主管部门并不能每日监管,只能做定期巡查以及应急演练。

“瑞海物流在许多方面都很不规范。员工都没经过培训,白天温度最高的时候还经常进行危化品装卸,而且装卸时的颠簸、摩擦、碰撞,也很少注意。”上述瑞海物流相邻企业负责人推测,爆燃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或操作不规范诱发火种,抑或在装卸作业中摩擦引起。

国内大多数港口都制定了危险品集装箱操作规程、危险品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有研究显示,各港口缺乏对于危险品箱日常管理制度统一的标准。

例如,堆在场内的危险品集装箱在高温季节需要进行测温和喷淋降温工作的规定,有的港口规定当箱体温度达到35℃时对集装箱进行喷淋,有的当室外温度达到30℃对集装箱进行喷淋,有的采取定时喷淋,有的规定一级易燃易爆危险品在夏季每天10时―18时段内禁止作业。

瑞海物流之所以要白天高温下装卸货,是因为普通货物用叉车装卸即可,但许多危化品都装在聚乙烯袋中,需要靠人工装卸,所以必须在白天赶工。而且需要的职工数量也要远高于普通货物堆场。

实际上,“部分企业不是港口的直属单位,是政府选址安排到港口的,这些企业有时并不服从港区管理”。上述大连港集团人士分析,这些企业采取独立化管理,只是因为地理因素占用了港区的地盘。

天津港明令禁止职工居住在港区内,因为担心有安全隐患,比如货物安全、起居生活中的各种明火暗火对仓储货物的影响等,但上述物流业内人士称,“瑞海物流租用土地的东家、爱兰德物流公司有一支车队,该车队的部分员工、家属一直住在瑞海物流的4层办公楼内,至今,此次事故并不能排除因为其生活在危化品堆场内的原因。”

化学品安全评价篇6

[关键词]危化品码头;层次分析法;安全评估;大运河

[Doi]10.13939/ki.zgsc.2017.09.057

继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对于大运河的研究进入了相关学者、专家的视野,包括大运河流域的文化价值、风土人情、经济价值以及航运情况等。在航运方面,水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具有能耗小、运力大、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等多个优点,现在大运河的部分河段还在使用,与之前相比,大运河上的航运物品种类逐渐多了起来,近些年在大运河沿岸及各支流沿岸建立了许多码头,其中包括危化品码头,因危化品货物与其他种类的货物具有不同的性质,其是一种动态的危险源,当物品在运输途中和装卸作业时发生碰撞或其他意外事故,后果将很严重,尤其是在大运河沿岸,因大运河无论在历史地位,还是在现实使用价值上,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大运河部分河段还承担着南水北调的功能,因此对大运河沿岸危化品码头的安全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内对于危化品码头的安全评价有很多的研究,但大部分是针对于大型港口的安全评价,主要是针对于远洋货运码头,王海在基于FSa的危险化学品码头安全评价的研究中,建立安全评价模型,对港口进行了安全评价,提出了相关的安全建议;张宪法在危化品码头装卸过程的职业危害及控制措施中,针对于操作人员的一些行为规则,做出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措施;魏志兵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石油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过程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中,对危化品装卸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安全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在内河危化品码头的安全风险评估中,多数学者多对长江流域中的大型危化品港口进行了研究,许茂增等人对长江流域危化品码头进行了研究,在内河危化品码头安全风险评价中采用灰色层次评估模型对危化品码头的安全进行了评价;王晚香在内河航运综合评价研究中对危化品港口的安全也做了相关的研究,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对港口进行充分的研究。在诸多的研究中,针对于大运河沿岸危化品码头安全评价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对于大运河沿岸的危化品码头安全评价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1安全因素

1.1危险源

危化品码头的危险性远远要高于一般货物码头,一旦发生灾害不但会严重影响到周围区域环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危化品所具有的毒性将会污染水域,一旦有化w品泄漏到运河之中,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保障危化品码头的安全,通过对大、中型危化品港口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从人―机―环境系统分析危化品码头的安全,本文将从人员因素、船舶因素、码头设备、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五个方面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人员因素包括人员素质、人员专业技能和培训频次来分析;船舶因素包括船舶船龄、船舶故障;码头设备包括设备性能和设备使用年限;环境因素包括码头内环境和码头周围环境;管理因素包括制度的完善和制度的执行。

1.2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以上分析,建立安全评价体系。(见下页图)

2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2.1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专家评议法、故障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指标评价法等多种分析方法。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三个层次组成,具体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分层次的方法进行分解,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通过其定性指标用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从而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方面,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元素相对上一层元素的数量关系后,最后再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将权重最大者定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意思是选择方案时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层次分析法不单纯追求高深数学,又不片面地注重行为、逻辑、推理,而是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复杂的系统分解,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其次层次分析法所需的定量数据信息较少,它主要是从评价者对评价问题的本质、要素的理解出发,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讲求定性的分析和判断。这种思想能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解决的实际问题。

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较为系统、简洁的安全评价方法,在安全评价中多次被用到。

2.2层次分析法模型的建立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2.2.1构造判断函数

层次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两两权重性程度之比的形式表示出两个方案的相应重要性程度等级。根据层次结构图,把每一层次的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根据因素的重要性列出等级。两两比较的结果构成判断矩阵。比较的赋值由专家取定,最后综合专家的评判结果构造临港危化品企业第一层判断矩阵。

2.2.2计算权重向量

构建好矩阵后,通过两两元素比较,得到判断矩阵,将判断矩阵的每一行的权重计算出,得出权重向量。可采用yaahp软件进行计算。

2.2.3一致性检验

Ci越小,一致性越大,Ci越大,一致性越小。通过Ci与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得出检验系数CR。

CR=CiRi

如果CR

3以某危化品码头为例

建立判断矩阵,并求出各元素权重以及一致性。

4结论

由以上数据可知CR均小于0.1,满足一致性的要求。在此危化品安全风险评估中,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所占权重相等且为最高,因此人员和管理对危化品码头安全影响较大。在此危化品码头安全管理中应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配备,同时还要加强制度的执行能力,制度的执行能力所在比重最高。为保证码头设备的性能,应按时做好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若达到使用年限应及时地更换新设备;保障危化品内环境的安全、稳定,禁止码头内有危险事故的发生,在关键位置应张贴警示牌,按时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在船未到港时应对货物运输船舶进行检查,包括其船龄以及是否有安全隐患,对不满足条件的船舶不允许进港,满足条件的船舶,应在船舶到港时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以防止船舶撞击码头发生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孙雯,张秋荣.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福南水道航行安全评价[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14(4):28-32.

[2]许茂增,王纪东.内河危化品码头安全风险评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7-31,51.

[3]邓雪,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7):93-100.

[4]吴澎.中国内河航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水运工程,2010(2):11-15.

化学品安全评价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伦理风险;伦理决策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引起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对生产厂家、卫生监管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即使有些企业不会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损害社会利益,也应该把未来世代的利益与风险承担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加以伦理审视,有效降低伦理风险。所以,有必要对食品安全进行价值评估,审视食品安全对社会可能带来的直接或潜在影响,建立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预防机制与反馈机制,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所产生的负效应。

一、食品安全风险和风险评估

就风险而言,由于人们关注的视角不同,对其所作的阐释也不尽相同。covello和merkhofer(1994)把风险定义为“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发生的不确定性,时间的先后安排,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对风险的定义是“正面或负面影响项目内容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选择性风险被描述成“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并对实现目标的不利影响”。食品危害是指食品中可能导致对健康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食品安全风险可定义为“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的概率和这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由此导致的食品危害的一个函数”(ec,1997)。以转基因食品为例,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主要是由于科学认识的局限造成的对技术后果的不可预知性,并不是说它一定会对人体或者环境带来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对风险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在参考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以保证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风险方面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分析包括三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风险评估是理解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后果的科学。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也是食品安全今后工作的重点。欧盟委员会确定风险评估由四部分组成:(1)危害识别:识别可能产生对健康不利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2)危害描述: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3)暴露评估: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于短期急性暴露和长期慢性暴露是不同的。对于急性暴露(如病原菌)引起敏感人群疾病的病原菌水平这一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慢性危害,如可能引起积累损害的,寿命平均暴露是重要的。(4)风险描述:基于上述三个方面和危害有关的风险评估,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是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被选政策进行权衡,实施适当控制风险的政策选择机制,必须以科学为基础,以食品安全目标为决策依据。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健康。sobyetal(1993)开发了一种风险管理循环模型,通过风险沟通研究其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与食品相关的风险。这个模型认识到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包括每一阶段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被发现和被承认的那些公众需要。风险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以及监控和审查。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最高限量、制定食品标签标准、实施公众教育计划、通过使用其它物质或者改善农业或生产规范以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等。

风险沟通被定义为“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经理人、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关于风险的信息和观点的互动交流。风险水平的有效沟通对于食物安全来说至关重要,使食品安全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在整个供应链中传递,尤其是消费者,以便使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能做出有效信息的决定(manningandbaines,2004a)。有效沟通原则既要求能提供清晰的信息又要求与所提供的信息有关的交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科技理性不断发展的同时,人的自身价值也不断受到重视,出现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科技理性与以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为核心的价值理性,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都是人类理性的重要内容。在人文主义的视野里,科学知识尽管逻辑严密、系统有序,但它并不能给人以思想和价值的判断,科学只能助长人的趋利性与工具性。过分强调科技理性或价值理性都是有失偏颇的,这种分离不仅会带来两种文化主体的知识缺失,还可能产生伦理风险。

伦理风险(也称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伦理范畴的概念,一般是指自利的个人或组织受某种因素的引诱,违反有关诚实、维护公众利益等一般道德准则所产生的不确定的伦理负效应,诸如伦理关系失调、社会失序、机制失控、人们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等等,是人类为获得“道德合法性”或“存在正当性”的不确定性要素和事件的组合。一旦产生上述负效应,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环境允许他们这样做而不会遭受社会惩罚。可以这么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伦理风险就不可避免。

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是指在食品安全的决策与运行中,有关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由于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可能使食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方面产生不确定事件或条件,未受伦理的约束而使食品产生危害社会等伦理负效应的可能性。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研究突破了传统食品安全风险研究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模式,为处于风险社会的人们提供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新的视野和决策焦点。2002年在南部非洲发生了转基因食品援助危机,一些国家出于社会经济方面的考虑不允许接受转基因食品援助,世界卫生组织因此建议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盘评估,并扩大对转基因食品的评估,使之包括对社会、文化和伦理方面的考虑。这说明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注重考虑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

伦理与道德风险评估与以科技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是完全不同的活动,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以认知为主导,以事实判断为核心;伦理与道德评估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评估,以人的价值为主导。在这种价值理性的思维视角之下,以人的价值完善为向度,给人以思想和价值判断的尺度,对行为主体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进行成败得失的判断。slovic(2000)认为对风险的感知和接受根源于社会和文化因素,食品安全伦理评估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综合性。nestle(2003)认为安全食品是“一个不超过可接受风险的水平,并且可以被基于科学或者是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商品。”她进一步指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仅仅指健康问题,也可以是“以生理、文化和社会因素为基础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立场”。

以科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通过计算分析住院治疗、死亡等疾病严重程度,亦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降低风险成本,是一种针对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风险。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主要评价食品安全风险是自愿的还是强制的,是看得见的还是隐藏的,是熟悉的还是未知的,是常见的还是违背常规的,是自然的还是技术方面的,是可控还是不可控的,是和缓的还是严重的,是公平的分配还是不公平的分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评估是一种针对担忧和使社会震惊的行为的平衡风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

handler(1979年)认为风险评估是一个科学问题,在某一特定风险的可接受水平是一个在政治领域上确定的政治问题。科学与不确定性及其所带来的治理与信任的问题在2002年欧洲疯牛病事件中极大地凸显出来,许多人对包括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领域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深感不安,因为其进展往往远远超出人们的意识所及和承受程度。欧洲疯牛病事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在如何处理潜在危害的问题结论是:疯牛病事件的关键是如何处理风险的问题:一个对牛而言已知的危险和对人类而言未知的危险,政府的责任是采取措施解决双方的危险。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人文情况不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如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和伦理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伦理因素是指食品决策方案在伦理上的是非问题,其判断的依据是一些基本的伦理准则,包括公正原则、人道原则、安全原则等。组织或个人的风险决策和沟通不仅仅基于风险评估,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食品企业必须认识到公众一般都希望食品科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非理性或感性的价值观念同等重要,否则就会对政府或食品企业产生猜疑和不信任。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评估,首先应该确立一个基本的道德立场。

国家和地区政府在立法时可能被许多利益集团游说,这种游说可能不是基于科学判断,而是为了促成对自己有利的立法通过。这可能导致政府做出一个“政治”政策的决定,而不是采取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决策目标。因此,一个国家的食品立法是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评估和基于价值的风险评估的综合平衡。cac(2003)和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1989)区分了这两个因素,并指出这两个因素需要在风险沟通中被考虑进来。也就是说,尽管对风险的科学判断不会变化,但对风险的感知可能会发生变化,对风险的感知由风险沟通决定。

有很多因素影响以价值观为准则的风险感知和风险评估(covello,1998),例如对于潜在灾难和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聚集还是离散的,是确定的还是随意的,是熟悉的风险还是不熟悉的风险,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披露风险,是科学可控的已知风险还是科学无法控制的未知风险,是缺少理解还是可以理解的机制和程序,对儿童有危险还是没有危险的风险,风险具有滞后效应还是马上显现,风险受害者是可以确认的个人(组织)还是不能够确认风险受害者,是带来恐惧的风险还是没有恐惧的风险,风险造成的损失是可恢复的还是不可恢复的,是缺乏信任的机构还是充满信任的机构,媒体是大力关注还是很少关注的风险,风险是由于自身活动失误引起的还是由天灾人祸引起的。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公众对风险的感知和风险评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它是公众对这些综合因素的整合反应,并最终影响以价值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三、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如何进行伦理决策是预防和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重要举措。bommer等人将伦理决策看作是一个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伦理决策的对象是伦理问题,伦理决策的结果是伦理行为。决策者是具有自主意识的伦理主体,对伦理问题能够做出判断和实施行动,决策者可以对决策结果做出“合乎伦理”和“不合伦理”的判定。合乎伦理的决策是指合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决策,不合伦理的决策是指非法的、在道义上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不能接受的决策。伦理决策的着眼点在于通过对伦理决策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对于道德冲突中所涉及的各种价值观进行描述、判断、推理、以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商,使行为主体能够对决策行为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全面思考,解决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冲突。

(一)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过程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根据食品安全伦理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依据人们对食品安全道德合法性认可程度的不同,所做出的一系列道德判断与选择。西方企业伦理决策的主要模型有伦理检查模型、遭擅决策树模型、“九问式”模型等,这些伦理决策模型可分为过程模型和问题模型。过程模型是决策者主要从动机、手段、后果等方面全面地评估一项决策的道德性;问题模型是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通过系统地提出和回答一系列的问题,达到伦理决策的效果。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机制的实施需要建立起合理的伦理风险决策流程,道德冲突是进行伦理决策的原因,决策者有时需要在两难的价值准则之间做出选择,伦理决策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遵守法律规范、不同国家的伦理标准、组织文化以及在供应链上不同的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等因素。经济因素是产生道德冲突的主要诱因,但不是唯一的诱因,其他非经济因素如理想、安全、偏爱、恐惧等都可能引起道德冲突。确认一种情况是否属于道德冲突,取决于角色的道德要求,角色的道德要求又取决于道德判断,而道德判断的依据是道德理论,例如义务论、结果论等价值判断范式。

人们首先要分清道德冲突的内涵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发生道德冲突。当在同一价值体系范围内选择了按照某种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一定的道德价值时,就不得不放弃按照其他道德准则的要求去实现另外的道德价值,由此使决策主体陷入了一种道德选择上的两难境地时,就产生了道德冲突。另外,决策方案的道德状态对决策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琼斯(jones)认为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和利益的结果,社会对行为是好是坏的认同程度,危害和利益实际出现的可能性,行为后果出现之前的时间长短,决策者与行为受益者之间的社会、文化、心理或生理亲近程度,受行为影响的人的范围等因素都会对伦理决策结果产生影响。

(二)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

在伦理决策过程中,需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依据和影响因子。一般说来,从操作的角度来看,可从伦理决策的价值判断标准、决策时个人权益的保护、决策后被影响的对象、决策后的效果等方面来考虑。为了让伦理因素嵌入食品安全决策中,决策者必须能够理解和评价道德争论,考虑到感知到的风险是基于价值判断还是科学判断,从而做出合理的伦理决策。为了使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是有效和可持续的,它需要人们在一定的商业环境下评判什么是“好”还是“公平”。

belmont提出的伦理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个人,应将个人看成是能自主的主体,让行为人自己选择,对那些自主力受限制的人应加以保护;自主即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愿性即不受他人控制和影响的自由;善行提醒人们要尽量减少伤害,增加利益;公正要求人们应公平待人。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道德表现为基础,给企业提供了一套伦理决策的指南,使企业能够通过有效地应对并满足由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英国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有(defra,2002):(1)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以满足市场需求;(2)支持农村和城市经济和社区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3)通过市场和公共利益补偿实施可持续土地管理,确保能养活的生计;(4)在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水和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限制下运营;(5)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资源使用,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取得持续的高环境绩效标准;(6)确保食品供应链中所有员工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培训;(7)持续获得高水准的动物健康和福利;(8)为确保需求不断增长的食品并提供其他公共利益,保持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可选择的土地使用是满足社会其他需求所必须的。上述道德原则有助于指导我们进行恰当的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

食品伦理理事会(2001)通过剖析四个利益相关者的福利、自治和公正的道德原则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伦理决策,这四个利益相关者包括在食品供应链上工作的个人和组织(如农民、农业供应商、食品制造商、零售商、贸易人员和餐饮人员);一般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如社会上的消费者和参与者);农场牲畜和环境。“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这两个维度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伦理决策矩阵,在伦理决策矩阵的12个独立单元中,福利、自治和公正的原则分别适合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人员、公众、农场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权益。该伦理决策矩阵提供了在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和道德原则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涉及伦理的基本准则,如动物福利、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该伦理决策矩阵确定了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的问题和争议的焦点,把伦理决策从问题和人们的感觉中梳理出来,使人们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讨论问题,能有效帮助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进行价值判断并确立影响因子;它提供了一个对食品伦理决策和个人选择的详细分析,但没有对组织伦理决策进行定量分析或组织之间的定量比较。

(三)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机制

食品企业在进行伦理决策时,要根据各种伦理道德原则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伦理决策方案进行排序。福利、自治和公正这三项原则中的每一项都应具有相等的道德重要性,这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这三项原则会互相冲突。某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不会总是超过另一项原则的重要性。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后决定什么是合乎所有三项道德原则。可接受的伦理风险标准是以伦理政策、伦理目标和伦理指标为基础的指南。伦理目标是组织设立的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政策一致;伦理指标是组织详细的可实施的伦理绩效标准,是伦理目标的具体分解。企业通过筛选伦理道德各方面对企业的影响,按照伦理重要性和伦理绩效标准就可以进行伦理决策,管理食品安全的伦理风险。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已建立了以“道德过滤器”为中心的决策流程,把拟定的行动方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企业的道德原则进行对照,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方案就被剔除。在对食品安全进行伦理风险与收益评估时,必须尽可能优化方案来增加收益、减少危害,必须禁止风险几率大于收益的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伦理决策矩阵和伦理决策方案筛选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食品安全伦理风险决策过程中,在伦理道德影响方面的优先权排序,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道德评价,使利润动机符合伦理的要求,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伦理风险的一个定性的输出机制,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抉择。

四、结语

道德指南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伦理原则,也是企业化解伦理风险的基本保障。食品企业应把伦理风险问题纳入其高层决策系统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遵守道德指南,制定食品安全伦理决策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从而使伦理风险的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前瞻性,保证社会和伦理的要素不会迷失在企业竞争之中,有效化解食品安全伦理风险。

参考文献:

[1]阎俊,常亚平.西方商业伦理决策理论及模型[j].企业文明,2005(3).

[2]葛晓春.从三鹿奶粉事件谈中国食品危机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

[3]贾玉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透视及反思—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学思考[j].兰州学刊,2008(4).

[4]郑锐洪.食品安全危机的伦理分析与解决[j].管理观察,2008(7).

[5]甘俊.从“三聚氰胺”事件看营销道德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2).

[6]张彦.基于风险考量的伦理决策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8).

[7]李怀.中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构建与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8]theapplicationofriskcommunicationtofoodstandardsandsafetymatters,reportofajointfao/whoexpertconsultation,fao,1998.

[9]riskassessmentofmicrobiologicalhazardsinfoods,reportofthejointfao/whoexpertconsultation,who,1999.

[10]codexproceduralmanual,10thedition,fao/who,1997.source:nestle,m.(2003),safefood:bacteria,biotechnologyandbioterrorism,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london.

[11]covello,v.t.,sandman,p.m.andslovic,p.(1988),riskcommunication,riskstatisticsandriskcomparisons:amanualforplantmanagers,chemicalmanufacturersassociation,washington,dc.

化学品安全评价篇8

关键词:液氯;风险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安全管理中的液氯管理为例,事故除了现场人员外,还会严重威胁到周边的群众和生态环境。在道路运输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对社会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工矿企业安全事故。

一、道路运输中泄漏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专家在储运安全管理领域的工作经验总结,综合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特点并参考国内外液氯储运相关标准和规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道路运输泄漏风险的因素: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安全组织工作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者没有被切实的执行,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等。从石油、天然气、危险化学品等运输泄漏事故统计结果分析,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运输设备。运输设备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运输设备系统阀门失效、液氯充装问题、液罐罐体缺陷等危险因素;另一类是车辆本身的缺陷危险因素。

3、包装安全。包装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振动损坏的机会较多,行车中由于车辆颠簸震动往往容易造成包装破损,从而导致运输车辆发生泄漏。另外,超量充装也是导致泄漏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且在运输中时常发生。人为原因多为管理不力、规章制度不能够严格落实;设备方面原因主要有安全阀门失效、计量仪器不准确等因素。

4、人员素质。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在国内外危险化学品行业泄漏事故中,人为失误导致事故的概率超过50%。因此,人员的素质如从事运输的专业技能、应对特殊情况的心理素质、日常的安全意识、职业道德和健康状况等,是影响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

5、运输环境。道路和道路设施的性能和安全状况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不利的路况因素使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更容易出现破损、泄漏,会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带来不安全因素和心理影响,加大运输事故发生的概率。环境状况主要涉及道路周边环境、自然地理条件、交通流量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道路运输泄漏事故模型

1、评价因素集的建立。根据上述对于各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液氯道路运输泄漏事故模型,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事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价。由本文第2部分,建立的泄漏事故模型包括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得出综合评价因素集U。

U={u,u,u,u,u}={安全管理,运输设备,包装安全,人员素质,运输环境}。

各评价因素的子因素集为:U:规章制度,安全组织;U:系统阀门,罐体缺陷,车辆缺陷;U:安全阀失效,计量仪误差;U: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安全意识;U:地理情况,人群密度,天气情况。其中,系统阀门包括:磨损失效、腐蚀失效、检验工作疏漏;罐体缺陷包括:焊接缺陷、材料缺陷、组装缺陷;车辆缺陷包括:日常维护、安全装置;安全阀失效包括:磨损失效、腐蚀失效、检验工作疏漏;计量仪误差包括:误差修正工作不到位、仪表误操作。

2、评价集的建立。根据影响因素在道路运输中导致泄漏事故发生风险的大小及泄漏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危害性,将发生泄漏事故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得出评价集V={v,v,v,v,v}={灾难性的,严重的,中度的,较小的,轻微的}。

3、aHp法确定权重。通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层次分析法,比较几个因素对同一目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在目标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可得出影响道路运输泄漏风险各方面因素对应的权重。

(1)建立综合评价因素判断矩阵。采用1-9标度法,将各层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用数值量化,建立液氯道路运输泄漏风险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2)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当随机一致性比值

(3)权重计算。采用方根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得出各因素的权重分配为:

U=(u,u,u,u,u)

=(0.4056,0.2506,0.0818,0.1939,0.0681)

同理,可得出其他各因素的权重分配。

4、建立因素等级评价矩阵。采用专家打分法得出各因素的模糊隶属度矩阵:由U,U,U的评价矩阵,计算其各自的模糊隶属度,得出因素集U的等级评价矩阵R;由U,U的评价矩阵,计算其各自的模糊隶属度,得出因素集U的等级评价矩阵R。

5、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将各因素集权重向量与其等级评价矩阵相乘,得到各因素集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为:

a=U×R=(0.30,0.45,0.20,0.05,0)

a=U×R=(0.3482,0.3499,0.2568,0.0451,0)

a=U×R=(0.3034,0.4115,0.1993,0.0858,0)

a=U×R=(0.1610,0.2758,0.3715,0.1917,0)

a=U×R=(0.1000,0.2941,0.3763,0.2296,0)

由上可得总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矩阵a。

6、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将综合评价因素权重向量与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相乘,得到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为:

B=U×a=(0.2718,0.3773,0.2594,0.0915,0)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B=0.3773可判定液氯道路运输中发生泄漏事故的风险为V,即第二等级严重危险。

三、结论

道路运输泄漏风险中,各影响因素按照权重从大到小分别为:安全管理、运输设备、人员素质、包装安全和运输环境。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因素的重要性还是相当突出的。在液氯道路运输整个动态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既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又需要周密科学的安全组织运输,保证规章制度得以施行,从而减小操作失误、检验疏漏、人员主观判断失误等造成的泄漏风险。

从本文综合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液氯道路运输中发生泄漏事故的风险是第二等级(严重危险)。因此,运输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强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监管,而且在准备工作中,即运输设备检验,待运液氯充装、装卸过程中更应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应全面检验、准确评价、严格把关。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艳华,佟淑娇,陈宝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危险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2.

化学品安全评价篇9

危险化学品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危害只要分类理化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害。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1.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员应熟悉本单位储存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保管业务知识和有关消防安全规定;

2.危险化学品仓库保管员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

3.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手续,对所保管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做到数量准确,帐物相符,日清月结。每月28日前完成出入库手续,完成当月原材料、产成品盘寸报表;定期清点库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按生产计划提前上报采购计划,保证生产;

4.定期按照消防的有关要求对仓库内的消防器材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定期更换;

5.定期对库房进行定时通风,通风时不得远离仓库。做到防潮、防火、防腐、防盗;

6.对因工作需要进入仓库的职工进行监督检查,严防原料和产品流失;

7.对危险化学品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分垛储存、摆放。留出防火通道;

8.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并指导进入仓库的职工正确佩带劳保用品;

9.定期对仓库内及其周围的卫生进行清扫;

10.按时完成厂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城镇燃气、用于国防科研生产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及港区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四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

第五条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实行属地监管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对本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第六条 国家鼓励危险化学品单位采用有利于提高重大危险源安全保障水平的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设备以及自动控制系统,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建设。

第二章 辨识与评估

第七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并记录辨识过程与结果。

第八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危险化学品单位可以组织本单位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安全评估,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估。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可以与本单位的安全评价一起进行,以安全评价报告代替安全评估报告,也可以单独进行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

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由本规定附件1列示。

第九条 重大危险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个人和社会风险值:

(一)构成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且毒性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的;

(二)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且爆炸品或液化易燃气体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的。

第十条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客观公正、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措施可行,并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四)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仅适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五)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七)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

(八)事故应急措施;

(九)评估结论与建议。

危险化学品单位以安全评价报告代替安全评估报告的,其安全评价报告中有关重大危险源的内容应当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要求。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

(三)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者风险程度的;

(四)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五)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

(六)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变化的。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

第十三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根据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方式)或者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按照下列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

(一)重大危险源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具备紧急停车功能。记录的电子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

(二)重大危险源的化工生产装置装备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装备紧急停车系统;

(三)对重大危险源中的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等重点设施,设置紧急切断装置;毒性气体的设施,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SiS);

(四)重大危险源中储存剧毒物质的场所或者设施,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五)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第十四条 通过定量风险评价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个人和社会风险值,不得超过本规定附件2列示的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

超过个人和社会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降低风险措施。

第十五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十六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当及时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第十七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第十八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第十九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第二十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依法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所在地区涉及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对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配备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应急器材和设备;涉及剧毒气体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两套以上(含本数)气密型化学防护服;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易燃液体蒸气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设备。

第二十一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一)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二)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及时修订完善。

第二十二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辨识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逐项进行登记建档。

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当包括下列文件、资料:

(一)辨识、分级记录;

(二)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三)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四)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

(五)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

(七)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计划和评估报告;

(八)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

(九)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

(十)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十一)其他文件、资料。

第二十三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在完成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后15日内,应当填写重大危险源备案申请表,连同本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档案材料(其中第二款第五项规定的文件资料只需提供清单),报送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季度将辖区内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备案材料报送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半年将辖区内的一级重大危险源备案材料报送至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重大危险源出现本规定第十一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及时更新档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备案。

第二十四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新建、改建和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和分级、登记建档工作,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加强资料归档。

第二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15日前,将辖区内上一年度重大危险源的汇总信息报送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将辖区内上一年度重大危险源的汇总信息报送至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2月15日前,将辖区内上一年度重大危险源的汇总信息报送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第二十七条 重大危险源经过安全评价或者安全评估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核销。

申请核销重大危险源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载明核销理由的申请书;

(二)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联系人、联系方式;

(三)安全评价报告或者安全评估报告。

第二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核销的文件、资料之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核销并出具证明文书;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并书面告知申请单位。必要时,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核查。

第二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季度将辖区内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核销材料报送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半年将辖区内一级重大危险源的核销材料报送至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危险化学品单位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登记建档、备案、监测监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核销和安全管理工作。

首次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情况;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情况;

(四)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检测、检验以及维护保养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修订和演练情况;

(六)有关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七)安全标志设置情况;

(八)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配备情况;

(九)预防和控制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工业(化工)园区等重大危险源集中区域的监督检查,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周边单位、居民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之间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或者安全评价的;

(二)未按照本规定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的;

(三)未按照本规定及相关标准要求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测监控的;

(四)未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

第三十三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在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二)未对重大危险源中的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的。

第三十四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标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的;

(二)未按照本规定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的;

(三)未按照本规定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以及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的;

(四)未按照本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或者核销的;

(五)未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的;

(六)未按照本规定要求开展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的;

(七)未按照本规定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

第三十五条 承担检测、检验、安全评价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单处或者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可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危险化学品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资格。

化学品安全评价篇10

《邕城“筷子消毒机”多是“电子筷筒”》《检验报告“自曝”筷子机消毒不达标》这两则新闻,是2013年3月《南国早报》对未获得卫生许可证的“筷子消毒机”在广西南宁市餐饮店大范围使用的连续报道,曾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当年3月18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全区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立即全面调查“筷子消毒机”使用情况,对消毒筷子、一次性筷子进行抽检。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承担63批消毒筷子及80批一次性筷子的检测任务,为监督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食品药品安全评价”的概念由此“深入”老百姓的视野。而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正是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人才小高地(以下简称“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牵头建设单位。

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人才小高地于2011年11月获批成立,是第四批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和广西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中心同为建设载体单位。3年来,三个单位聚集了多位国内外食品药品安全评价和检验检测技术科学前沿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大量技术人才,重点解决了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广西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守住”直抵舌尖的安全通道

“突击现场检查并抽取样品14批,3批检出脱氢乙酸不合格,不合格率21%,这场‘鲜湿米粉零点行动’有效检验了我们的实战能力。”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广能说。

鲜湿米粉是广西人民非常喜爱的食品,米粉质量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2014年1月,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鲜湿米粉零点行动”在全区铺开,以切实掌握鲜湿米粉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着力解决鲜湿米粉产品存在的突出问题,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以下简称“广西检验所”)根据自治区局部署,利用研制的先进技术实现对米粉中苯甲酸、水杨酸等十几种化学成分的定性检测,交出了一份有力的答卷。

从2010―2014年,在中国―东盟“两会一节”、中越大联欢、湄公河流域部长级会议等重大活动期间,广西检验所先后派出163人次完成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特别是2011年亚洲政党专题会议和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广西检验所应用快检技术,圆满完成33个国家65个政党、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部长级贵宾及企业家、客商近60000人的食品安全保障,快速检测4838个食品样品,发现并及时处理不合格食品10个。

2014年10月3日至12日,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广西南宁举行,为做好大赛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广西技术中心”)参与制定《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服务体操世锦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和各类技术细案,并承担大米、杂粮、腌菜等10个品种109批食品的安全检测任务,共检出不合格食品2批,确保赛事期间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参赛运动员不发生食源性兴奋剂事件。

依靠强有力的技术优势,广西技术中心近年来有效应对包括广西龙江河镉污染、日本核泄漏污染食品、转基因米粉、地沟油等各种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自治区副主席李康曾到广西技术中心国家农产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视察,对广西技术中心在有效应对各种质量突发事件中发挥的技术能力和“把关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载体单位在铬胶囊、麦当劳鸡肉、瘦肉精、毒血燕、染色馒头、塑化剂等一系列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中主动出击,提供技术保障服务,“守住”直抵舌尖的安全通道,有力保障了广大民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不让“救命药”成为“催命药”

2012年年初,一场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席卷全国。广西检验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定检验方法,组织精兵强将,按时、准确地完成548批药用空心胶囊及胶囊剂中铬含量的监督检验,为及时处理铬超标事件提供了技术保障,不让“救命药”成为“催命药”。

2013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广东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涉嫌提供由山银花枝叶提取的干膏给广西盈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维C银翘片的问题,广西检验所根据相关部署对3批“维C银翘片”和5批“维C银翘干膏”样品依法定标准进行检验,按时上报检验结果。

近年来,全国各地医疗事故频发,因医疗事故导致的医疗纠纷数量显著增加。如何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广西检验所每年临危受命承接处理医患纠纷案件近10次,检验人员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创新检验研究方法,严把检验质量关,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为应对医疗纠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近三年,“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载体单位共检测食药监(检)部门抽检的案件查办、公安部门委托检验样品共141批次,涵盖了壮阳、抗风湿、减肥等种类,为行政监管提供了依法严肃查处假药的依据,在社会民众中树立了检验检测权威和良好形象。

以科研成果促经济发展

广西的甘蔗、木薯、马蹄、仙草、菠萝、罗汉果等多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这些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的处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2014年起,广西技术中心技术团队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了酶促生物技术的解决思路,经过反复研究和5000多次试验,研发出针对各类废渣(液)不同的酶促方法处理技术。该技术使得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变废为宝,可循环再利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技术效益,保护了环境、“美丽”了广西、清洁了乡村。去年4月18日,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了解到该项研究成果后,在有关要情信息上批示:“这项技术很有意义,建议通过专家鉴定后进一步放大和推广。”

随着科研水平持续增强,3年来,广西技术中心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对种植(养殖)基地的水质、土壤以及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及其他化学投入品实施监控检验,帮助企业跨越国外技术贸易壁垒,走向国际市场。目前,广西已建成3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出口马蹄罐头、热带水果果汁分别占全国出口量的70%、60%,年进出境水果近1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出境水果口岸。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的载体单位广西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广西研究中心”)在科研成果促经济发展方面同样“用力”,仅2014年,广西研究中心获得“广西巴马长寿老人饮食结构与肠道微生态群落特性相关方式探索”“2013年广西保健食品风险监测任务”等部级、区级立项项目19个,先后发表《基于FtiR和理化性质的乳粉溯源技术研究》《宰前二氧化碳麻醉对罗非鱼肉品质影响的研究》等论文25篇,申报或授权“一种芒果冷冻干燥方法”“高效灭酶护色加工果蔬饮料的方法”等专利17项。

而从2011年至今,广西检验所先后建成国家食品复检机构的实验室、广西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资质,顺利通过Cma-F、CnaS食品复评审及扩项评审,积极参与国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承担《中国药典》及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品种起草、修订、复核工作,参与《中国现代瑶药》《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等著作的编撰与出版工作,结束了壮药“有医无药”的历史,《广西壮药法定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项目获得2013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4年中国药学科技三等奖。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成立以来,科技创新年年上新台阶,先后完成国家公益项目《进出口果蔬检验检疫关键技术标准及风险分析研究》、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广西特色农产品高通量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铜对肝细胞硫氧还蛋白系统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对水果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等,科技成果《食蟹猴检测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获201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新增省部级以上课题25项,其中部级课题5项,出版《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广西壮药质量标准二卷注释》、《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指南》等8部专著,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0余项,200余篇,有力地促进了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行业的发展。

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建设以来,先后引进、培养食品药品安全评价高层次人才35名,选聘“食品生物技术”八桂学者1名、“中药质量与安全标准研究”特聘专家1名。

目前,广西研究中心正积极筹备引进“双聘院士”“学术带头人”等高端人才,已引进的八桂学者赵谋明教授,正带领9名团队成员致力于食药检测攻坚技术。

开班“传艺”、学术交流也是小高地的“常规”动作――广西研究中心先后开展学术交流、专家讲学或举办培训班26次,如开设全区婴幼儿配方乳粉细则学习班、协助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广西检验所举办“食品安全检测高级人才培训班”等,力求提升全区食品企业、院所及高校学生、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承办2014年轻工食品领域院士论坛,4位院士参加会议并做精彩报告,来自全国100多位专业人士参加论坛,取得很好的效果。2014年10月,广西研究中心的团队成员13人到华南理工大学学习,提升师生的业务素质。

2014年6月,广西技术中心协办了由商务部牵头的“2014年亚欧国家投资与贸易合作研修班”(工作语言为俄语),来自8个国家的23名政府官员和科研机构管理人员参加此次研修,为今后的国际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载体单位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建立中意食品安全中心,3年间派3人次赴意大利留学、1人获得博士学位,组织出访意大利3次共30人,学习欧盟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技术,邀请意大利专家7人次赴南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托斯卡纳大区及比萨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继续开展各领域的深入合作,同时开拓了广西在食品安全及风险预警等方面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