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十篇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10:23

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篇1

一、精心组织,强化安排部署

接到省上通知后,州发改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时组织粮食相关科室人员召开会议,对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申报审核和统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启动信息系统录入工作,要求科室对各县(市)进行业务指导,按时完成企业注册、管理员注册、企业基本信息录入等工作,并对录入数据进行认真校对审核,确保真实、无误。

二、狠抓落实,工作有序开展

(一)完善应急体系建设。一是完成县(市)级管理员注册19个,企业注册19个,全部完成审核。二是2014年制定完善《粮食应急预案》执行至今。疫情期间,未启动粮食应急预案,未动用地方储备粮油。三是,全州开展粮食应急演练培训19次,发改部门、粮食企业290人参与培训、演练。演练以县(市)辖区内发生地震灾害为例,农户不同程度出现缺粮和断粮情况,急需调运大米、挂面供应,解决受灾农户和居民的吃饭问题,确保灾区群众的生活保障。根据州委、州政府指示,启动各级粮食应急预案,安排辖区粮食企业将成品粮第一时间调运至受灾地区,通过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和应急终止四个阶段的桌面推演,模拟突发事件情况下应急决策、指挥和协调的过程。通过培训演练,进一步增强了粮食行业人员对粮食应急供应的反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积累了工作经验,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四是,根据区划调整,各乡镇实行撤销合并后,全州供应网点由原来的325个减少至291个。其中,乡镇网点(含各粮食企业城区站点)289个,国家储备库1个、州军供站1个。复工率100.00%。复工企业的大米日供应能力421.97吨,面粉日供应能力237.26吨,食用油日供应能力141.49吨,其他日供应能力67.3吨,大米实际日供应量757.895吨,面粉实际日供应量546.81吨,食用油实际日供应量123.134吨,其他实际日供应量19.827吨,最大日供应能力679.49吨。配送中心20个,复工率100.00%。复工企业的库房仓容91836吨,油罐罐容300.0吨,运输车辆42辆,自有运输车辆34.0辆,日运输能力360.02吨/天,自有车辆日运输能力294.02吨/天,辐射供应网点数量289个,实际日配送量380.32吨/天;储运企业19个,复工率100%,复工企业的库房仓容91836吨,油罐罐容300.0吨。运输车辆42辆,自有运输车辆36.0辆,日运输能力453.7吨/天,自有车辆日运输能力334.7吨/天,实际日运输量166.92吨/天;应急保障中心19个,复工率100.00%,最大日供应能力182.55吨,大米日供应能力551.6吨,面粉日供应能力354.11吨,食用油日供应能力149.16吨,其他日供应能力62.3吨,大米实际实际日供应量320.775吨,面粉实际实际日供应量202.22吨,食用油实际日供应量72.029吨,其他实际日供应量15.826吨,库房仓容91836吨,油罐罐容300吨,运输车辆43.0辆,自有运输车辆数36.0辆,日配送能力445.02吨/天,自有车辆日配送能力354.02吨/天,辐射供应网点数量289.0个,实际日配送量54.48吨/天,实际日运输量39.48吨/天。无加工企业。省级监测网点2个。

(二)应急体系投入情况。地方财政拮据,企业经营困难,财政对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未投入资金,企业无力自筹建设资金。

三、面临的困难

(一)目前执行的粮食应急预案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应急供应形势,需进一步修订完善。

(二)州县两级财政拮据,对应急供应体系建设无资金支持,乡镇网点基本未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及运输车辆,应急能力差。

(三)乡镇应急供应网点分散,储粮、运输、供应、配送等能力弱,大部分乡镇网点未储备粮食,供应基本由城区网点供应。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根据州内实际,因地制宜修订完善粮食应急预案。

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篇2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一)认真落实对种植粮油农户免征农业税政策。对在计税土地上种植粮油等农作物的,一律免征农业税,县财政部门、各乡镇要认真负责抓好实施,做好减免农业税的调查、核实、政策兑现等工作。

(二)加快落实对种粮油大户的直接补贴政策。尽快落实省政府确定的对全年累计种植水稻、油菜亩以上(含亩)的大户每亩补助元的政策;对种植早稻亩以上(含亩)的大户,在享受省直接补贴的基础上,再由市里给予每亩元的直接补贴政策。县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抓紧时间进行统计、上报、补贴发放等工作,确保省市的有关补贴政策足额、及早发放到位。

(三)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耕地抛荒。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完成今年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万吨总产量的生产任务。各镇乡人民政府要对恢复抛荒地耕种负直接责任。要结合开发区清理整顿,对占有未用、征而不用、具备耕种条件的耕地,及时复耕。对正在实施的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及时恢复耕种。对承包农户因外出打工等原因造成耕地常年抛荒的,由当地村民委员会征得农户同意后,组织招租耕种,也可交当地种粮大户暂行耕种。各乡镇要认真落实代育秧计划,按时完成亩的早稻代育秧任务,确保抛荒地能得到及时复种,育秧成本费由县里给予适当补助。对各地减少抛荒超计划种植的早稻,由县里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认真做好良种供应和储备。县农业部门要创新机制,抓好粮食作物种子储备,确保良种供应;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落实好省、市各级出台的水稻良种补贴政策,对全年累计种植优质水稻面积亩以上(含亩)的大户,省政府将给予每亩5元的良种补贴,并及早补助到户。

(五)实行先进适用农机具购置以奖代补。引导和鼓励种粮大户、基层农技人员、服务组织和服务大户购置先进适用农机具,广泛开展代耕、代种、代收服务,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各地对先进适用农机具购置要安排专项资金给予以奖代补。

(六)切实解决种粮大户的生产性小额贷款需要。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入要继续向农民、农业倾斜,要采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农信用卡、农户联保贷款等多种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开辟贷款“绿色通道”,解决种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的贷款需求。对承包耕地亩以上种粮大户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按基准利率执行。

(七)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强化农技培训,建立农技人员联大户制度。对种植早稻亩以上的大户,由县农业部门安排名专业技术人员挂钩,常年提供免费上门技术指导。

(八)加强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禁止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控制化肥、水稻种子等农资价格的过度上涨,严肃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利益。积极拓宽流通渠道,充分发挥供销、农业等部门的主渠道作用,组织好化肥、种子等农资供应。对种植早稻亩以上的大户供应优惠价柴油和尿素,柴油按元/升的优惠价每亩供应升,尿素按元/吨的优惠价每亩供应斤。

(九)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认真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保护耕地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落实保护基本农田“五不准”,即: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以外,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

二、加强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市场平稳

(十)做好粮食市场供应工作。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应急粮食供应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提高粮食供应应急反应能力。在月底前,认真落实全县吨原粮和吨成品粮的应急最低周转库存。对最低周转库存实行定单位、定点、定仓、定利费补贴,落实库贷挂钩的办法,纳入储备粮管理。进一步落实应急供应网点、应急加工企业和市场粮情监控点,由粮食部门与其签订协议,明确权利和义务,并由县财政作适当的费用补贴。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龙游县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实施细则》的要求,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加强协调,确保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协调快速反应。

(十一)抓好粮油储备规模和粮食风险基金的落实。对省政府下达的新增吨储备粮规模,按照早稻谷吨、晚稻谷吨尽快落实到位。储备粮轮换要严格按计划进行,提前落实轮换粮源,做到“先进后出”,确保储备粮的规模和数量。

(十二)认真落实粮食收购订单。粮食部门要按市场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实行壹号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制度,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为元/公斤,晚稻最低收购价格另行公布。今年凡用于省、市、县三级新增储备粮和轮换储备粮的“订单粮食”(包括晚稻),在市场价收购基础上,每公斤价外补贴元,在粮食收购时直接兑现给农户。各乡(镇)、涉农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通力协作,确保粮食订单工作在月日前全面完成。对订单早稻面积在亩以上的农户,由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按订单给予%的预付定金,并提供上门收购服务。

(十三)加强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做大粮食市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有效措施。的粮食批发市场,要围绕扩大规模,引入民资,完善功能,争创品牌,带动基地五个方面做好工作。鼓励各类企业和个人从事粮食经营,促进粮食市场发展,对粮食批发市场的各项优惠政策延长到年底,对年经营量达到一定规模,并依法经营的企业和个人,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加强粮食市场和价格监管,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掺杂使假、牟取暴利、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

(十四)要充分发挥粮油行业协会的作用,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活动,确保粮食消费安全。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

(十五)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县政府建立粮食工作领导小组,每季要召开一次粮食工作联席会议,建立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国务院和全省粮食与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明确责任,加强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有关工作任务;认真抓好基本农田的保护,杜绝抛荒,确保必要的粮食生产能力;正确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粮食生产关系,确保粮食安全。

(十六)切实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各镇乡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粮食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对本乡镇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负全责;县粮食、农业等部门作为相关责任部门,负责抓好具体工作落实。

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篇3

(一)全面启动市上下达__县级储备粮1400吨的入库工作。根据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市、县(区)粮食储备任务的通知》(__办函【2016】15号)文件要求及县政府领导批示汇同,与财政、发改、粮油购销储备总公司等部门全面启动市上下达__县级储备粮1400吨的入库工作。

(二)完善、修改经县政府常务会通过的《__县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办法》(代拟稿)、《__县关于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代拟稿)、《__县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及《__县粮食局关于县级储备粮(稻谷)轮入实施方案》。

(三)完成了__县粮油购销储备总公司2016年粮食库存交叉普查前期的企业自查、分解登统基础数据、检查人员、检查设备各项工作。

(四)超额完成农户额学储粮专项建设工作。从2016年2月正式启动,我局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细化工作方案,落实项目选点、农户自筹资金和县财政补助资金,组织招标采购,严格发放,上下齐心协力,克服困难,通过县粮食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我县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向__、__、__、__和__五个乡镇,共计实施1071户,于5月27日超额完成了2015年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实际完成1071户)。

(四)加大粮油科普知识宣传力度,为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县域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我局积极面向社会,对粮食经销商和广大群众及农户开展粮食相关法制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粮食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各种宣传活动,通过街边宣传、对经销商逐户宣传、深入乡(镇)进行宣传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粮食执法宣传活动,深入宣传粮食条例法规和粮食惠农政策,指导科技储粮措施,普及粮油安全常识,强化粮食经营者安全责任意识。

(五)扎实开展联乡包村和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增加了到联系乡工作的力度和频度,切实加强对联系乡灾后恢复重建特别是农房重建、产业发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协助力度。二是扎实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成立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组,并对帮扶村__彝族乡杏家村的整体情况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展开调查了解工作。结合杏家村实际,科学制定以发展茶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产业路径。我局通过制定以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茶叶销售、项目支持、普法依法治理等为重点的具体帮扶思路,全力配合__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工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杏家村脱贫致富。

(六)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测评,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整改“”不松懈,“治懒治庸”不停步。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着力提高预防源头腐败的能力,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行政氛围。

(一)深入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

(二)继续加强项目工作和项目资金争取力度。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县有关粮食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粮食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向上级粮食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汇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力求在项目规模、资金额度上有新的突破,为我县粮食行业的发展、惠农助农、新农村建设、粮食安全创造条件。

(三)努力提高地方粮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各项粮食仓库建设项目,通过建仓增加仓容。二是按市上要求建立县级粮食储备,积极主动向上级部门进行工作汇报,通过建立县级粮食储备,确保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和应急保供需要。三是通过新建粮油加工设施,提高我县粮食应急加工能力,保障市场需求和应急供应。

(五)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两个主体责任”,加强对粮油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确保无安全事故。

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篇4

一、上半年业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完成了2009度全区社会粮油供需平衡情况调查。

(二)围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产业发展、质量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认真编制“十二五”规划,按时上报了《**区粮食流通“十二五”规划》纲要。:

(三)继续加强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重新清理确认了预案载体企业8户,并签订了应急预约协议。

(四)积极开展指导农户科学储粮试点工作,已安排对50户农户进行储粮技术指导服务;配合市粮食局抓好“川南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五)认真落实“三项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

(六)加强对粮食收购环节、粮食进出库质量检验环节和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工作本部门责任,没有发现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原粮进入市场。

(七)扎实开展“群众工作月”活动,配合区农林部门到6个乡镇开展了下基层活动,取得较好效果;到**乡开展了2010年粮食科技活动周和法制宣传周活动,为过往农民提供了储粮技术指导服务。

(八)安全生产、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综治**、政风行风、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已全面落实并有序开展。

(九)行业统计1-5月完成粮油购进47335吨,销售85846吨,转化用粮8316吨,已超半年进度。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等中心工作,加强粮食市场预警监测、行业数据统计及执法监管,切实维护辖区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二)进一步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制度,加强粮食行政执法检查,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做好粮食市场动态和价格情况监测报告。

(三)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指导农户开展科学储粮,搞好农户小粮仓建设试点。

(四)加强行业指导,督促辖区粮食经营者积极组织粮(油)产品投放市场,确保供应。

(五)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篇5

1.1指挥机构组成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县政府成立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公室联系农业副主任担任,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县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应急办,主任由县政府应急办主任担任。

成员单位:县人武部、县政府应急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和商务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规划和建设局、县交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县广播电视局、县粮食局、县旅游局、县畜牧局、县气象局、县武警中队、县盘电公司、县天然气公司、县供排水公司。

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应成立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

1.2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组织领导全县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防御和救助工作,研究解决抢险救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灾害防御和救助工作。

1.3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负责传达县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指示和命令;具体协调处理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起草灾情报告;完成县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1.4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

县人武部负责组织指挥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参加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根据灾情和地方需要,协调军队参加抢险救灾工作。

县政府应急办负责综合协调全县抢险救灾资源,会同县财政局做好应急救灾资金的分配、管理和监督,及时传达县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的指示和命令,负责灾情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负责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实施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

县经济和商务局负责救援物资的生产和调运;保证灾区各类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会同物价部门做好市场的监管和平抑物价工作,维护市场稳定。

县教育局负责校园风险隐患排查,根据避险需要适当调整教学秩序,确保在校人员安全。

县公安局负责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交通疏导和管制工作。

县民政局负责救援物资组织和储备、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灾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工作;核查和上报灾情;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应急救灾资金的筹集、拨付、管理和监督;协同有关部门向上级财政申请救灾补助资金。

县规划和建设局负责保障城市供气、公交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迅速组织力量打通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尽快恢复城市交通。

县交通局负责国、省、县道公路除雪除冰防滑工作;负责向被困在公路上的车辆及人员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负责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公路应急救援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做好紧急避险及抢险救灾预案。

县农业局负责制定和实施农作物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专家对受灾农户给予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县水务局负责制定和实施水利设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及时抢修城市、农村供水设施,保障城乡生产生活用水需要;负责组织电力企业制定电力系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抢修供电设施,保障电网供区内居民和工农业生产安全用电需要。

县林业局负责制定和实施林木及林业设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和掌握林业受灾情况,组织专家对受灾林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灾区的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工作。

县环保局负责做好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尽可能控制灾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等影响。

县广播电视局负责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播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和抗灾救灾工作宣传报道,做好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工作;负责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协调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

县粮食局负责向灾区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粮、油的储运、调配等保障工作。

县旅游局负责组织制定旅游系统防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对因灾滞留在景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

县畜牧局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畜牧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负责组织因灾被困畜禽的紧急救助工作;采取措施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对因灾死亡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县气象局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启动和终止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案、组织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县无管办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通信行业低温雨雪灾害应急预案,并指挥协调各通信运营公司对受损通信设施和线路的抢修和恢复工作,确保救灾指挥系统和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

县武警中队协助开展抢险救援,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

县盘电力公司负责电网电力设施、设备的抢险抢修工作;负责保障居民用电及工农业生产安全用电需要。

县供排水公司负责供水管网设施、设备的抢险抢修工作;负责保障居民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

县天然气公司负责供气管网设施、设备的抢险抢修工作;负责保障生产、生活用气需要。

2.1编制目的

为提高全县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防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府办发电〔2009〕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制定本预案。

2.3适用范围

我县行政区域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与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等适用本预案。

2.4工作原则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应对,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坚持防灾与救灾并重、防救结合,落实保障措施,做到有备无患;坚持军地联动,全民动员,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的作用,共同完成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工作。

2组织指挥体系职责

2.1指挥机构组成

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县政府成立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公室联系农业副主任担任,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县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应急办,主任由县政府应急办主任担任。

成员单位:县人武部、县政府应急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和商务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规划和建设局、县交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县广播电视局、县粮食局、县旅游局、县畜牧局、县气象局、县武警中队、县盘电公司、县天然气公司、县供排水公司。

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应成立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领导小组。

3应急准备

3.1资金准备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筹资工作,一旦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安排和拨付应急救灾资金,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3.2物资储备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认真做好救灾物资动态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工作,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当购置和储备除雪除冰专用工具,为全民参加除雪除冰行动提供保障。

3.3预警

县气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系统,按相关规定及时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新闻媒体、电信运营企业等要按有关要求及时、无偿播报和转发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预警信息。

3.4应急队伍

县公安、交通、规划和建设、国土资源、水务、电力、通信、卫生、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并定期演练,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实施。

4预警级别

Ⅳ级日平均气温已降至3℃或以下,并伴有雨雪天气,且阴冷天气将持续3—5天,可能对交通、农牧业、输电线路、露天设施等造成一定影响和危害。

Ⅲ级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降至2℃或以下,有雨雪冰冻天气出现,且阴冷天气将持续3—5天,可能对交通、农牧业、输电线路、露天设施等造成较大影响和危害。

5应急响应

5.1响应原则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后,对可能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坚持先主后次、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坚持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密切配合、军地联合救援的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5.2响应条件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预警信息后,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充分预防和应对准备工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对灾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启动预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面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5.3响应启动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各乡镇政府要及时预警信息,下发紧急通知,召开紧急会议,自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本预案明确的职责,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5.4响应终止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结束、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建议,领导小组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6灾情报告和评估

6.1灾情的责任报告和评估单位

各乡镇人民政府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报告的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经济和商务、教育、公安、民政、财政、规划和建设、交通、农业、水务、林业、畜牧、卫生、广播电视、粮食、旅游、气象、电力、供水、供气等部门,按行业归口调查、收集、整理、上报灾情评估报告。

6.2灾情报告时限要求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调查、了解、统计受灾基本情况,将初步灾情迅速报告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并跟踪了解和掌握灾情动态,及时续报受灾情况。

6.3灾情报告和总结评估

灾情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区、范围、强度、人员伤亡情况,农业、畜牧、林业受灾情况,交通、水利、电力、供水、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及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地区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当地政府组织救灾的基本情况。

救灾工作结束后,各乡镇政府要及时总结、评估灾害损失、救灾工作、经验教训,及时向县政府报告。

7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7.1受灾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尽快对受灾群众、受灾企业等实施有效救助,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7.2县民政部门要全面启动灾害核查机制,安排民政救济资金,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7.3县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修复损毁校舍,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7.4县规划和建设、交通、水务、电力、广播电视等部门要组织作好灾区供电、供水、供气以及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的恢复工作。

7.5县经济和商务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工业企业抗灾自救,尽快恢复生产。

7.6县粮食、物价等部门要作好粮油及肉、蛋、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调控和监测工作,加强市场监管,维护价格基本稳定和正常市场秩序。

7.7县农业、林业、畜牧部门要深入农村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和抢修受损设施;畜牧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确保饲草、饲料及时供应,采取有效措施,监测、预防、控制灾区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7.8县卫生部门要尽快恢复正常医疗卫生工作秩序,同时做好灾后医疗防疫卫生工作。

7.9县环保部门要尽快消除灾害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等影响。

8附则

8.1奖励

8.1.1对有效监测预警、预防和应对、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8.2责任追究

对不按法定程序履行工作职责、不按规定及时预警信息、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责任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8.3预案管理、解释和实施

8.3.1本预案是县政府指导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救灾工作的专项预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篇6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宝政办发〔〕90号)精神,经县政府同意,现就我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紧密,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对天气变化的依存度仍较大;农村受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差、环境条件恶劣因素制约,是气象灾害预防的薄弱环节。我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气象灾害多且易发、频发,干旱、暴雨、冰雹、雷电、大风、寒潮、霜冻、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给我县城乡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也造成了严重威胁。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推进“两个体系“进设。

二、工作目标

到年,全县形成比较健全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农民享受气象保障服务水平,基本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农村气象预警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村气象灾害损失和因灾死亡人数减少10%以上。

三、主要内容

(一)强化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围绕全县粮食增产目标,提高保障粮食安全的气象综合服务能力。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气象监测信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和粮食作物产量预测预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挖掘粮食生产潜力,确保粮食生产灾年少减产、平年能增产、丰年多增产。

(二)加快气象监测站网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业、农村气象服务站网建设。要逐步建立农田小气候观测、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作物长势实景观测、气象卫星遥感应用等监测站网,提升农业、农村气象监测预报能力;进一步完善各镇自动气象服务站网,在每个镇和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易发、频发的村建立自动气象站;在雷电多发、频发地区,建成农村雷电灾害监测网,加强防雷电设施建设,提升防雷电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健全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工作思路,结合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精品农业、体验参与农业、生态景观农业的建设发展,开展农用气象预报,精细化预报业务,加快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年前,气象预警服务网络、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同时,建立我县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直接面向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种养大户,开展专项气象服务。编制全县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并适当开展农业气象保险试点工作。

(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在我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基础上,编制出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和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围绕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灾后重建等工作做好气候论证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升气象灾害处置能力。抓好镇村气象协理员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发挥其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发改、财政、工信、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民政和气象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我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气象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规划编制、组织实施工作。其他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两个体系”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大经费投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应急指挥、农村气象监测、预警设施、防灾减灾机制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和预警信息覆盖率,确保农民享受更多的气象服务。并积极探索气象服务企业、社会团体的新模式,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篇7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发挥政策效应,搞好服务指导,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挖掘科技兴粮潜力,努力开创我县粮食生产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5万亩,平均单产比上年增加7公斤,达到370公斤,总产量达到23.13万吨。稳定粮食增产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增加玉米、水稻、马铃薯、豆杂等作物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在夏粮生产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秋粮作物管理,争取以秋补夏,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二、统筹安排,强化措施,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三)落实粮食播种面积。要把面积落实责任及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农田不抛荒,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耕地面积;抓好耕作制度的改革,提高耕地复种指数;采取针对性措施制止耕地撂荒,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短期和季节性流转;鼓励种粮大户扩大种粮面积,提高补贴标准,利用旱地和边缘地发展红薯、豆杂等旱粮作物。

(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抓好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改造灌区排灌设施,有效增强农田水利灌溉能力,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农田旱涝保丰收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抗灾减灾能力。

(五)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

1、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农民种粮培训班,向农民传授生产技术。着力培育粮食产业示范带头人,努力提高农民种粮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全县粮食稳定发展。

2、大力推广增产节本技术。一是继续扩大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地膜覆盖技术,力争全县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二是继续推广旱育保姆育秧技术,提高出苗率和秧苗质量;三是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推广使用各类作物配方肥万吨以上,粮食作物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四是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地力。积极示范推广秸杆腐熟剂,增加秸杆还田面积,增施农家肥,扩种绿肥,努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五是示范推广免耕轻简栽培技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六)全面推进高产创建增粮行动。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水稻、玉米及脱毒马铃薯高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以中峰镇为中心的万吨“有机贡米”生产和以泉溪镇为中心的两膜玉米全覆盖栽培技术,同时,各乡镇都要办好本区域内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示范片建设工作。高产创建示范片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高产集成技术”的要求,达到示范幅射效应,通过科技示范带动,实现粮食总体增产。

(七)强化科技指导服务。抓住粮食生产的重要环节,以推广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为重点,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镇村、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指导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高产高效技术,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行集约化生产,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力。

(八)保障农资供应,狠抓市场监管。加强农资的生产、储备和统筹调度,农业、农机、石油等部门要保障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的有效供应,供电部门要优先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需求,确保农村抗旱、粮食加工等电力供应。物价和农业部门要加强农资价格监测和供求信息,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商贩,对变相加价、追求暴利、扰乱市场的农资经营商予以从严处罚。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查处假冒伪劣农资的生产、经营,进一步净化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九)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强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农业部门要积极组织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在各乡镇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加大扶持力度,全县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覆盖率达到80%,努力降低病虫害损失率,全县粮食作物病虫害损失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高产稳产。

(十)切实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县政府将增加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重点扶持粮食生产;要积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搞好银企合作,加大对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

(十一)强化粮食生产绩效考评。今年县政府将对粮食生产工作进行考核,粮食稳定增产将列入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工作的考核内容,对成绩显著、粮食稳定增产的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放松粮食生产、工作措施不力的乡镇和县直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十二)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各乡镇及县财政、水务、农业、农机、科技、粮食、气象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县粮食生产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基地、投入品的监管,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与培训,市场信息服务,验收、考核、评比、综合协调等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抓好本乡镇粮食生产工作。

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篇8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指导和规范我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全县人民生命安全,按照“统一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一、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行政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级别,组织实施分级监控、分级管理。

(三)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县级有关部门应立即作出反应,在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同时,迅速采取救治和控制措施。

(四)科学管理加强协作

要依靠科学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真正做到守土有责、恪尽职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二、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所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及其原料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经营、消费等活动中发生的造成重大伤亡、众多人数患病或者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重大危害的情况,即《西充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所界定的范围。

三、组织领导及工作任务

县政府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部由县政府分管食品安全的副县长领导并任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食品药品、卫生、工商、质监、畜牧、农业、经济、商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担任。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主要任务是:

(一)负责组织建立和管理全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组织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评估;提出应急处理建议和应急处理措施。

(二)履行值守应急,负责全县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

(三)组织编制、修订全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导和监督检查乡、镇政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实施。

(四)组织西充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

(五)协调解决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六)适时公告,公布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七)负责组织完成应急指挥部的其它日常工作。

四、应急机构设置

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警戒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五个工作小组。

(一)警戒保卫组:由县公安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营救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现场;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开展对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等工作,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二)医疗救护组:由县卫生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县卫生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建立稳定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救援队伍;制定急救处置预案;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抢救及时处置恰当;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并及时向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人员抢救工作的进展情况。

(三)后勤保障组:由县经济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县经济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根据事故性质,组织协调事故发生地有关部门安排应急药品和物资的统筹调度与调拨,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四)善后处理组:由事故发生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事故发生地乡镇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主要职责是:根据实际情况,协调民政、劳动保障、保险等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并及时向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善后处理情况和动态。

(五)事故调查组: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有关部门查清事故发生原因,作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并及时向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调查情况。

各工作组的参与部门,由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和各成员单位职责确定。其它部门在各自职责的范围内,按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给予配合、支持。

五、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评估

(一)监督管理

县政府办公室、经济、商务、财政、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粮食、畜牧、交通、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坚持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按照国务院分工规定,加强对重点食品、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诚信体系,大力促进企业诚信建设。

(二)事故报告

建立健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经济、商务、财政、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粮食、畜牧、交通、公安、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食品重大安全事故报告系统,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对本辖区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建立本系统信息网络体系和监控点。重大事故发生后,有关责任部门应于2小时内以文字形式向县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由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向县县人民政府和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报告。

(三)事故评估

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食品安全专家或责成事故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机构赴现场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对事故的类别、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进行科学的评估与确认。

(四)事故通

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发生的报性质与范围等情况,及时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事故发生情况。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港、澳、台人员或者外国人,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

经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估确认,对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的食品安全事故,由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向县应急指挥部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建议,由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

六、事故应急措施

(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在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上报事故情况的同时,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二)应急预案启动后,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及各工作组应当根据本预案所规定的工作要求,立即履行职责,紧急调集应急处理队伍、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组织实施各项应急处理救援措施,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三)应急预案启动后,事故发生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级相关部门在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未发生事故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调度,积极按要求协助事故发生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从全局出发,服从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工作。对拒不执行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安排调度,影响应急处置的单位和有关人员,要视其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要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

七、信息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信息,由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各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八、应急保障

(一)人员保障

1、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负责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参加事故处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与对有关部门、单位的食品安全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大安全危害因素的控制与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参加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2、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建立县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参与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综合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

3、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建立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和医疗救治网络,加强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二)物资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三)信息保障

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系统,确保信息24小时畅通。

九、其它事项

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篇9

一、市粮食行业“十一五”末期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十一五”末期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现状

终年粮食收获面积450万亩,市是省粮食主产区。粮食总产156万吨,全省21个市州中排列第13位,人均粮食产量416公斤,人均消费粮食405公斤。终年粮食收购约22万吨,粮食商品率14%2009年,全市粮食购进22.25万吨,销售23.21万吨,年末库存粮食19.39万吨。市酿酒及工业用粮、饲料用粮比重偏大,已由粮食生产量与消费量基本平衡向需要市外调入平衡市内消费过渡。

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近年来。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已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市粮食供需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供应平安将面临挑战。

(二)存在主要问题

但随着乡村化进程加快、国家基本建设用地增加、农民进城务工致耕地撂荒、退耕还林及城乡建设用地扩大、耕地粮田退化等因素的影响,1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呈现“三个减少一个增加”一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市现有耕地220余万亩。耕地面积将逐年减少。二是粮食产量逐年减少。市农业基础设施单薄、水资源紧缺,靠天吃饭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和种植业的影响,粮食产量正逐年减少。三是粮食购销量逐年减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国家粮食购销网点减少,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办证户数仅占全社会办证户数的4%粮食购销量逐年减少。四是粮食需求总量连年增加。自然人口的增加和转化用粮的增加,使粮食需求总量连年增加,产需缺口呈加大态势。

市市级粮食储藏2万吨,2粮食贮藏体系单薄。一是地方粮食应急贮藏规模小。目前。县级粮食储藏0.9万吨,与国家政策和市政府粮食应急预案要求存在差异。二是粮食收储设施分散、规模小。市有普及各乡镇的粮食收购网点140余个,但主要是老式平房仓,功能单一,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粮食物流的需要。三是仓储基础设施老化,配置差。目前全市总仓容50.5万吨,其中1998年以前修建的仓容34万吨,占总仓容的67.3%。一些乡镇粮管所(点)储粮基础设施老化,局部储粮库点,包括粮食贮藏企业的仓房维修改造滞后,设施设备缺乏、不配套。

产品市场份额低,3粮油加工体系建设滞后。一是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不强,辐射范围小。市创立了12个优特粮油品牌,拥有5个国家无公害产品,但市场份额占有率低,省内外大、中乡村难觅踪影。二是粮油加工设施落后,科技水平低,粮油精、深加工力度、广度不够,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三是粮油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尚未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品牌战略意识不强,营销模式落后,加之科研人才少,自主创新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粮油产业化经营规模小,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原料来源“第一车间”粮油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优质、专用、绿色粮油生产基地规模小。五是粮食专业合作组织结构松散,粮油企业组织生产形式不当,订单合同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订单履约率低,商品率低,农户缺乏法律及诚信意识。

检验场所面积缺乏,4粮食检验设施设备缺乏。市粮食质量监测站作为国家粮食局授权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功能分区不规范,设备设施急需升级换代。全市区、县仅和建有粮食质量监测站,且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设备设施陈腐,难以全面开展工作。国有及控股粮食收储企业和加工、饲料等粮食转化企业虽具备基本的粮油质量检验能力,但设备设施老化,检验能力较差。

库存规模极小,5粮食应急体系和粮食预警信息系统不完善。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粮食应急设施体系。技术装备落后,应急贮藏时间短,粮油应急保证能力弱,粮食应急压力较大。粮食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还未全面建立,粮食信息服务系统硬件建设投入严重缺乏,从事粮食信息服务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市场分析人员十分匮乏。

市重点打造省内除成都外的次级交通枢纽,6现代粮食物流体系重大项目进程愉快。十一五”期间。交通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有利于确保地区粮食平安和发挥粮食宏观调控作用。但由于缺乏中、省、市政策资金扶持和现有资产处置变现政策不配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缓慢,特别是市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支撑项目—粮食物流中心”建设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

(三)市粮食行业发展趋势

市粮食年总产基本坚持在150万吨左右,1粮食生产、消费、流通环节的发展趋势。目前。总需求180多万吨,产需缺口达30万吨以上。预计“十二五”期间,市粮食物流节点建设将初具规模,粮食中转和饲料、酿酒、加工等转化用粮将大幅增加,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特别是品种结构性需求矛盾进一步加剧,粮食产需缺口将达50万吨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200万人,按粮食应急调控预案城镇人口3个月需求计算,终年需储备粮食8.4万吨,加上转化用粮和以为节点的中转粮,市的粮食流通量将达到140万吨。因此,建立高效、快速、节省利息和费用的粮食散流通设施体系是今后发展的肯定趋势。

重点新建一批现代化的粮食收购、贮藏仓容,2粮食贮藏体系的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粮食储藏、中转体系是十二五”期间我市粮食工作的重要内容。购置优良的仓储设施。扩大粮食仓容规模。加强仓房维修,投入资金对仓房的防潮、密闭、门窗、隔热、用电线路等方面进行维修和改造,深入开展科学储粮规范化活动,积极探索、创新和应用科学储粮技术,确保储粮安全。

提高我市粮油精深加工的综合利用能力,3粮油加工体系发展趋势。引进有实力和发展前景的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着重发展稻谷、小麦、油菜、玉米、红薯等粮油精深加工产业,并利用其附产物带动我市饲料产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道路。力争把我市打造成为粮油加工、饲料生产基地,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助农增收。创建名优品牌,保证营养、卫生、平安粮油产品的供应,满足人们膳食结构调整和变化的需求。

把“粮食物流中心”和“粮食物流园”建设成为市、县两级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载体和平台。同时,4粮食交易市场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次级交通枢纽和辐射范围广的区位优势。引进在粮食主产区有实力的粮食电子交易市场来我市建立分公司,建立汇集仓储、运输、金融、质检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先进电子商务平台,主要从事组织粮食拍卖交易,期货、现货交易,资金结算服务等商务活动,逐步把我市打造成为连接产区和销区的重要粮食物流节点,确保两地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的粮食平安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力推进市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改扩建项目,5粮食检验检测体系发展趋势。着力建设区域性国家粮食检验检测体系。促进我市和周边地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市级粮食质量检化验中心和县级质量监测站,市辖区和各县建立粮食监督检验站,配置完善相应的检化验设施设备。

对粮食应急供应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6粮食应急体系与粮食检测预警信息系统发展趋势。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保证有效供给,确保地区粮食平安成为粮食应急体系与粮食检测预警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体系,增设应急供应网点,培育应急加工、贮藏企业;加强粮食应急设施建设,与粮食检测预警信息系统相辅相成,建成反应灵敏、快捷迅速的信息系统。二是加大应急贮藏粮油仓库气密性、隔热性改善等仓储设施的投资,推广绿色、三低”等科学储粮方法,保管好应急贮藏粮油,满足应急之需。

依照仓储、运输、市场、加工、信息“五位一体”要求,7现代粮食物流及配送体系发展趋势。整合低效、闲置资产。投资兴建集粮食仓储、中转、烘干整理、配送、精深加工、现货交易、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和“粮食物流园”两大项目,以两大项目为基础,重点培育我市专业配套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和短途汽车散运集并优势,中、短途粮食直达运输中代替铁路运输,变省际间长途包粮运输为多运输工具散运无缝化连接,节约粮食物流本钱,提高经济效益。

二、市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布置和总体要求,树立“大流通”大市场”大粮食”观念,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深入贯彻粮食法律法规,增强粮食调控手段、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促进粮食行业发展,着力构筑全市粮食平安保证体系,努力使成为区域性粮食集散基地,确保我市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证作用。

(二)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粮油种植,努力稳定粮食收获面积。逐步形成优质粮油产业带,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确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贮藏粮规模,坚持合理粮食贮藏水平;加快发展以散装、散卸、散存和散运为特征的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本钱,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维护和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建立健全我市粮食贮藏制度、粮食宏观调控和应急预警机制,1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严格执行国家种粮直接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优化粮油生产配置,2发展粮油产业化经营。以“确保粮食平安、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优质专用水稻、双低”和“双高”油菜、优质专用玉米等粮食品种为重点,大力发展订单粮油,通过示范带动,全市建立优质、专用粮油产业带。以粮油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打破我市农业发展瓶颈。

全市重新集中布局一批优良的仓储设施,3加强粮食贮藏体系建设。各县(区)围绕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交通干道建设以粮食购销、仓储和物流配送为中心的贮藏体系。重点新建一批现代化的粮食收购、贮藏仓容,扩大粮食仓容规模;加强仓房维修和仓储队伍业务培训,提高科学储粮水平,确保各级贮藏粮全部达到一符三专四落实”和“四无”要求,做到储得进、调得出、用得上,把打造成为省重要的粮食贮藏基地。

引进规模化、专业化的三方粮食物流企业,4培育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围绕市城区和县建设集粮油仓储、加工、检验、电子信息和“四散化”为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和“粮食物流园”两大粮食物流项目。着力整合粮食购销、仓储、批发、配送、加工等环节的物流资源。建立企业的电子交易等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5加强全社会粮食行业管理。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能职责。实施有效的行业管理;加强依法行政,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

三、市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粮食贮藏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全市重新布局不同等级的贮藏粮库点,一是整合分散在全市的粮食仓容资源。逐步淘汰仓龄40年以上仓容,新建现代化仓容40万吨。二是新建食用植物油贮藏油罐4万吨。三是新建日处理粮食200吨的烘干设施12套。四是加强仓房维修改造,维修、改造分布在全市的粮食收购点仓容10万吨。五是全市新建、推广农户科学储粮装具5万个。

(二)粮油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完善全市粮食检验检测机构。扩展服务领域。把粮食质量监督检验站建成国家区域级水平的粮油检化验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各区、县新建相应的粮油检化验站,通过优化结构,组织创新,构成新型的管理机制,形成梯次配置、布局合理的市、县、骨干企业三级粮食流通检验检测体系。

(三)粮食批发市场及电子商务建设主要任务

并以此为平台,新建1个连接我国粮食主产区、横跨地区、辐射中国西部地区的粮食电子交易市场。建成以现货、期货交易为主的辐射地区的粮食批发市场。新建1个辐射我市及周边县、市的区域性二级粮食批发市场。

(四)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体系。达到应急供应网点20个、应急加工企业16个、应急贮藏企业14个。加强应急设施和粮食检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粮食应急供应能力。

(五)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并争取纳入国家在省的现代粮食物流节点项目。县新建1个集粮油储存、加工、中转、配送等为一体的市级现代化粮食物流节点项目。市内新建1个集粮食中转、仓储、烘干整理、配送、精深加工、现货交易、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专业配套的大型现代粮食物流项目。

(六)粮食加工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引进日产200吨面粉、150吨大米、20吨干面的加工厂各2家;引导企业争创“无公害产品”绿色环保产品”有机食品”国家知名品牌”等称号,一是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扩大现有12家民营粮油加工企业规模。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带。县、区的20个乡镇建立优质、专用水稻产业带70万亩,力争订单量达20万吨;县、县、区的15个乡镇建立优质、专用油菜产业带70万亩,力争订单量达10万吨;县、区、区的22个乡镇建立优质蛋白饲用玉米基地30万亩,订单量6万吨;县的14个乡镇发展优质高油、高淀粉玉米20万亩,订单量5万吨;县、区建立优质小麦产业带30万亩,订单量9万吨。

四、市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布局及有关建设项目

全市规划建设仓储、物流、检验、农户科学储粮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项目共17个,十二五”期间。测算总投114690万元(其中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800万元)

(一)粮食仓储设施布局及建设项目

维修改造仓房10万吨。规划项目测算总投资42790万元,全市环境良好、无污染源的地段规划新建粮食贮藏仓容40万吨、油罐4万吨、烘干设施12套、粮食批发及电子交易市场2个等设施。要求具备抗击千载难逢洪灾的能力。

配套烘干设施12套。其中:区新建仓容9万吨、油罐2万吨、烘干设施3套,1粮食贮藏仓容、油罐和烘干设施建设项目:全市新建粮食贮藏仓容40万吨、油罐4万吨。区新建仓容6万吨、油罐0.5万吨、烘干设施2套;县新建仓容10万吨、油罐0.5万吨,烘干设施3套;县新建仓容7万吨、油罐0.5万吨,烘干设施2套;县新建仓容8万吨、油罐0.5万吨,烘干设施2套。规划建设项目如下:

1区(含粮食物流中心)

测算投资5340万元。新建粮食贮藏仓容6万吨、油罐1万吨以及配套的谷物冷却、输送、整理等设施,①国家粮食贮藏库迁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70亩。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1套。该项目是市城区实施“退城进郊”重点项目。

测算投资3080万元。扩建粮食贮藏仓容3万吨、油罐1万吨,②国家粮食贮藏库扩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20亩。配套谷物冷却、输送、烘干、整理等设施,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2套。

2区

测算投资5180万元。新建粮食贮藏仓容6万吨、油罐0.5万吨,区粮食贮藏中心项目:市粮食主产区域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项目占地100亩。配套粮食整理、烘干、输送、检测、粮情测控、通风等设施,其中建设粮食烘干设施2套。

3县

测算投资6840万元。新建粮食贮藏仓容8万吨、油罐0.5万吨,①国家粮食贮藏库迁扩建项目:项目占地145亩。配套输送、整理、烘干等设施,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2套。

测算投资1390万元。扩建粮食贮藏仓容2万吨,②任隆省粮食贮藏库扩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5亩。配套的输送、整理、烘干等设施,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1套。

4县(含粮食物流园)

测算投资5780万元。新建粮食贮藏仓容7万吨、油罐0.5万吨,国家粮食贮藏库迁扩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00亩。配套谷物冷却、输送、整理、烘干等设施,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2套。

5县

测算投资6980万元。新建粮食贮藏仓容8万吨、油罐0.5万吨,省粮食贮藏库迁扩建项目:项目占地160亩。配套输送、整理、烘干等设施,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2套。

共10万吨,2仓房维修改造项目:主要针对全市粮食收购网点仓房进行维修改造。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市直的区、区5万吨,测算投资600万元;县3万吨,测算投资360万元;县2万吨,测算投资240万元。

3粮食批发及电子交易市场建设项目: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区新建辐射地区的省级粮食批发市场1个;县新建辐射地区的市级粮食批发市场1个。总投资7000万元。

总投资5800万元。建设砖混框架结构的二层室内交易厅和配送房,包括原粮、废品粮、废品油现货和其它农副产品现货交易区、配送区等,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1区“粮食物流中心”粮食批发交易市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50亩。投资4000万元;建设粮食电子交易市场和粮油信息等商务中心,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投资1800万元。

规划投资1200万元。主要建设粮油交易(现货、期货、电子商务、产业化订单)货物中转、仓储配送、烘干整理、资金结算、粮食质检、办公为一体的粮油批发市场,2粮食物流园”粮食批发市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二)粮食检化验体系布局及建设项目

规划建设市级粮食质量检化验中心一个,十二五”期间。县级粮食质量监测站三个,测算投资3000万元。

测算投资1500万元。国家粮食局授权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的基础上,1市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改扩建项目:新征土地2亩。改建实验场所1600平方米,扩建原粮卫生污染预警与监测体系,新建污染粮食回收处置站。

建设区域性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发展方向,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的新建项目建设是市和周边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肯定要求。有利于提高我市粮食质量卫生的预警、监测、应急和处理能力,确保粮油及其制成品质量平安。同时,也是市大型粮食物流支撑项目“粮食物流中心”功能配套项目之一。

建筑面积分别达到500平方米以上,2粮食监督检验站项目:市直辖区、县建立粮食监督检验站。配置相应的检化验设施设备,测算投资1500万元。

(三)农户科学储粮装具布局及建设项目

全市推广农户科学储粮装具5万个。其中:区共2万个,总投资2100万元。县、县、县各1万个。

(四)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布局及建设项目

市城区集中建设粮食应急供应配送中心站1个、零售供应网点3个;各区县分别建设1个粮食应急供应站。测算总投资800万元。

规划投资400万元。新建集粮油经营、配送库1个,1市城区粮食应急供应配送中心站项目(与市军粮供应一并建设)项目占地3亩。包括仓容3000吨、油罐50吨、经营门市部100平方米,达到日经营粮油5吨、配送粮油60吨的规模;市城区布局建设便民粮食供应网点门市部3个,面积500平方米。

规划总投资400万元。分别建设300平方米的粮食应急供应门市部1个(含军粮供应)并配置相应的运输工具。2各区县分别建设1个粮食应急供应站:共5个。

(五)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布局及建设项目

全市布局建设现代粮食物流重点项目两个,十二五”期间。测算总投资66000万元。

新建全国在省的现代粮食物流节点项目,1打造全国在川的现代粮食物流节点项目: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区。同时也是市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撑项目。

总投资3.6亿元。集粮食中转、仓储、烘干整理、配送、精深加工、现货交易、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专业配套的大型现代粮食物流项目。主要建设粮油贮藏和中转区、加工区、交易配送区、综合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粮食物流中心”该项目占地面积330亩。达到年粮食储备6万吨、油脂储藏1万吨、中转60万吨、销售30万吨和精深加工粮油40万吨的能力。

2市级现代粮食物流节点建设项目:依托“粮食物流中心”现代粮食物流支撑项目在县建设市级现代粮食物流节点项目。

总投资3亿元。集粮油储存、加工、中转、配送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粮食物流园区。主要建设粮食贮藏仓容、油罐、粮油精深加工和交易市场。达到年储备粮食7万吨、油脂0.5万吨、交易20万吨、加工10万吨的能力。粮食物流园”该项目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

以“粮食物流中心”和“粮食物流园”两个现代粮食物流项目为核心,3县(区)级粮食储备、配送中心建设:以新建现代化粮食贮藏库为平台。分别在县、县、区建设县(区)级的集粮食储备、配送功能现代化的粮食贮藏中心,形成辐射全市的粮食物流配送体系。

五、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一)将“粮食物流中心”建设纳入全国在川重要物流节点项目和全省重要物流节点项目

项目总用地331.25亩,粮食物流中心”项目选址市区金家沟火车站。总投资3.6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三年(2009年--2012年)十一五”续建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

建日处理200吨的粮食烘干专用设施6套。1粮食贮藏和中转库区。新建贮藏仓容6万吨、中转仓容1.6万吨、油罐10000吨。

年加工能力40万吨。2粮油精深加工区。主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的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企业。

包括原粮、废品粮、废品油现货和其它农副产品现货交易区、配送区等。3粮油交易配送区。建设3.8万平方米的室内交易厅和配送房。

4综合配套服务区。主要建设2.3万平方米粮食电子交易市场和粮油信息等商务中心;建设员工倒班楼、综合服务楼等配套服务设施1.5万平方米。

该项目已完成投资7300万元,截止目前。建成食用植物油贮藏油罐4500吨;项目第一期3.6万吨粮食贮藏仓容完成基础浇筑,1.6万吨中转仓容完成主体施工;完成园区内部分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市场交易配送区3号楼已开工建设。

将形成粮食储藏、整理、加工、检验、销售、配送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年粮食储备6万吨、中转60万吨、销售30万吨和精深加工粮油40万吨的能力。项目建成投产后。

有利于把打造成为成渝两个特大城市的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和集散基地,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和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势。有利于保证和两地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的粮食及其制成品供应和粮食安全,将成为支撑两地粮食物流的重要节点和交易活跃的商贸集散地。

(二)粮食物流园”项目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县“粮食物流园”项目位于县城南美丰工业园王爷庙工业集中区。总投资3亿元。首期开工10个项目,占地226亩,投资2.90亿元,建设周期3年(2008年--2011年)十一五”期间续建项目。

年交易粮食规模20万吨;引进粮油精深加工企业,主要建设内容:新建粮食贮藏仓容7万吨、油罐0.5万吨;新建粮油交易市场。年加工能力10万吨。

粮食物流园”已完成投资7700万元,截止目前。新建成国家粮食贮藏库一期仓容3.6万吨,并投入使用;引进粮油精深加工企业6个,年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

(三)县、县粮食仓储改扩建项目

投资600-800万元在任隆主库区扩建规范仓容1万吨,2011--2012年对任隆省粮食贮藏库实行“改扩建”将任隆省国家粮库所辖的蓬南分库进行资产置换。总仓容达到2.5万吨以上,争取中央贮藏粮承储资格;2011年--2012年,蓬莱省粮食贮藏库新建2.5万吨仓容,预计投资2500万元,计划征地100亩,依照国家统一的新式建仓规范新建现代化仓容,购置必需的仓储设备、设施,以及附属设施。

(四)区改建贮藏库项目

新建3万吨储备仓容。将区域的2万吨粮库拆迁至工业园。

六、市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政策措施

大力培育一批粮食流通优势企业。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培育和做强市场主体。加强粮食流通网络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时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公司制改造,搞活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三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坚持依法理财,建立财务收支题算管理制度,努力增收节支,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加强财务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认真落实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负责制。争取党政政策支持,争取发改、财政、银行的通力合作。

坚持粮食供求“紧平衡”二是贯彻国家对种粮农民的价格维护政策和种粮直补政策,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一是千方百计确保我市粮食自给。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三是完善粮食贮藏体系,保证地方粮食贮藏规模。四是建立健全粮食平安预警体系,保证粮食应急供应。五是完善粮食市场价格监测直报制度,形成覆盖全市的粮食宏观调控市场信息监测直报体系。六是搞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和分析工作,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

建立良好的粮食、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加强粮食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三依法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一是加强粮食法制建设。推行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建立健市、县(区)粮食行政执法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四是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建立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培训和考试制度,采取多种学法、普法形式,促进粮食系统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形成优质专用产业带,四大力推进粮油产业化经营。一是发展优质专用粮油。科学布局粮油生产基地。发展“订单”粮油。二是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强的龙头企业,打造粮油精深加工“航空母舰”三是推动粮油精深加工。采取措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粮油产业化经营向质量和效益型转变。四是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培育壮大粮油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订单粮油稳定发展。五是拓展粮油产品市场。加快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建设,开展面向农村、方便农民的服务业务,搞活农村流通工作。

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五建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一是重点打造“粮食物流中心”和“粮食物流园”两大粮食物流项目。促进项目尽快建成。二是加强现代粮食物流节点建设,积极推进粮食物流“四散化”建立面向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粮食交易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三是整合粮食物流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第三方粮食物流企业。四是健全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发挥粮食批发市场对粮食宏观调控的基础作用,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五是发展社会化粮食储运体系,面向全社会提供粮食、食品仓储和技术服务。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和农户储粮损失。

合理布局粮食质检机构,六完善粮油食品平安监管体系。一是完善粮油食品平安检测体系。完善粮食质检机构的基础设施。二是加强粮食检验检测队伍建设,加强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和粮油产品质量评价技术研究。三是配合质检、工商部门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平安危害与风险,防止重特大粮油食品平安事故发生。动员粮油加工经营企业产销更多的放心粮油,让适销对路的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

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评价体系,七实施人才“兴粮”战略。一是加强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建设。严格依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好用好干部。完善干部监督机制。二是完善培训教育体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的管理协调,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干部职工参与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学习,改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10天,接受继续教育面达90%以上;强化企业自主培训功能。三是重视粮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兴粮”战略。开展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乡镇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篇10

1.1编制目的

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粮食突发事件,确保粮食供应,保持粮食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称粮食突发事件是指因各类突发事件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我区粮食供求关系突变,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出现群众大量集中抢购、粮食脱销断档、价格异常上涨等粮食市场急剧波动的状况。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境内发生粮食突发事件后,对原粮及成品粮(含食用油,下同)的采购、调拨、加工、运输、供应等方面的应对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对不同等级的粮食应急工作,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级负责。

1.4.2科学监测,预防为主。提高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跟踪监测,抓好预测预报工作,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防患于未然。

1.4.3反应及时,处置果断。发生粮食突发事件后,及时向区政府应急委报告情况,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快速果断,取得实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体系

成立区粮食供应保障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全区粮食供应保障工作。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指挥长,分管商务工作的副区长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区应急办、区新闻办、区商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农委、区公安局、区交委、区工商分局、区食药监分局、区审计局、农发行支行、火车站等单位有关领导组成。下设区粮食供应保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区商务局,由区商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2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

2.2.1.1根据粮食市场形势,判断粮食紧急状态,提请区政府应急委决定实施和终止应急行动。

2.2.1.2指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开展粮食应急供应工作。

2.2.1.3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和市主管部门报告事态发展情况,以及向社会公布。

2.2.1.4根据需要,向市政府或当地驻军部队请求支援和帮助。

2.2.2办公室职责

2.2.2.1掌握全区粮食市场动态,向指挥部指挥长提出应急行动意见。

2.2.2.2按照指挥部指示,召集联络指挥部成员单位开展应急协调工作。

2.2.2.3综合有关情况,草拟有关文件。

2.2.2.4向区政府应急委提出对实施预案单位和个人的奖惩意见。

2.2.2.5协同有关部门核定实施预案各项费用开支。

2.2.2.6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它工作。

2.2.3成员单位职责

区新闻办:负责统筹各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情况。

区应急办:负责全区粮食应急综合协调、信息汇总工作,负责向指挥部报告粮食应急供应保障有关工作,提出工作建议。

区商务局:负责粮食市场的调控和供应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粮情监测预测,收集掌握全区及毗邻区县以及市外有关粮食供求信息,分析预测市场行情,并及时向指挥部提出预警建议;负责组织应急粮食采购、加工、调运和销售,及时提出动用区级储备粮的建议并组织实施。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加强粮食市场监督检查,及时掌握粮食市场价格动态,会同相关部门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制定的价格干预措施,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区民政局:负责及时通报灾情,确定救济对象,组织应急救济款和救济物资发放。

区公安局:负责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因粮食供应紧张引发群体性治安事件和社会骚乱,配合有关部门及时依法打击扰乱粮食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区财政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安排、审核实施粮食应急措施所需的有关经费,专款专用,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区交委、火车站:负责做好车辆运力调度,做好运输综合协调,保障粮食优先加工和调运。

区工商分局:负责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打击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区食药监分局:负责监测粮食质量,防止假冒伪劣、有毒有害粮油产品趁机流入市场。

区审计局:负责对应急经费开支的审计。

区农委:负责组织恢复粮食生产,确定生产规模和品种。

农发行支行:负责落实采购、加工、调拨、供应应急粮食所需资金贷款。

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和指挥辖区内的粮食供应应急保障工作,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按照统一部署,完成各项应急任务。

其他有关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配合工作。

3监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风险管理

商务、物价、统计等相关部门联合建立粮食市场监测系统,监控市场粮价动态、销售变化和库存情况,做好本地及周边地区市场行情的跟踪、分析、预测,及时向指挥部报告预警信息。

3.1.1市场价格监测。选择我区有一定代表性的粮食(油)批发市场、粮食购销企业、零售网点作为市场价格采集点;定期收集、上报粮食(油)市场价格;并定期了解、掌握毗邻地区市场价格,经整理分析后,判断粮食价格走势。

3.1.2市场动态分析。关注全国粮食市场形势,了解全市及周边省市粮食市场动态,定期对市场形势和供需趋势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市场突发波动时,每日了解分析,定时上报,紧急情况立即报告,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1.3库存分析。根据本地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状况和社会商品粮分布情况,测算本地粮食供需状况,及早采取应对调控措施,确保粮食供应。

3.1.险管理。区商务局负责结合工作职责,加强对粮食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开展好风险识别、登记、评估、控制等各项工作。

3.2预警

指挥部收到预警信息后,要及时向区政府应急委报告,并通知相关单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2.1预警分级

对可以预警的粮食突发事件,按照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特急状态(i级,红色)。由于战争、疫病、自然灾害、国际封锁以及其它突发事件,造成粮食市场急剧波动,紧急状态持续15天或粮食价格一周内上涨100%以上,市场粮食供应极度紧张,群众十分恐慌,抢购现象严重,部分地区出现粮食脱销。

紧急状态(Ⅱ级,橙色)。紧张状态持续10天或重要粮食(油)品种零售价格不正常,在一周内上涨50%以上,市场粮食供应紧张,群众抢购粮食并出现恐慌。

紧张状态(Ⅲ级,黄色)。全区超过一半的镇(街)或市场粮食供应较为紧张,群众争购粮食并出现情绪不稳定,粮食价格一周内持续上涨30%以上,部分地方出现主要粮食(油)品种脱销断档。

一般状态(Ⅳ级,蓝色)。达不到紧张状态但已有紧张状态的迹象。

3.2.2预警信息

预警级别由指挥部报区政府应急委确认后,由指挥部负责向社会,同时报告市商委。

3.2.3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后,指挥部视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3.2.3.1分析研判。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3.2.3.2防范处置。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的常识、需采取必要的健康防护措施。

3.2.3.3舆论引导。及时准确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解读。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3.2.4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指挥部应当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宣布解除预警,适时终止相关措施。

3.3应急报告

建立区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情况应急报告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立即进行核实,并按照规定程序逐级紧急上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及时向区应急办、区商务局等相关部门报告。

3.3.1发生洪水、地震以及其他严重自然灾害,造成本行政区域内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情况。

3.3.2发生重大传染性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公众恐慌,造成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情况。

3.3.3其他引发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情况。

4应急响应及处置措施

4.1应急响应

发生较大、一般粮食突发事件时,各成员单位应立即按照本单位的职责,迅速落实各项应急措施。要随时掌握粮食应急状态发展情况,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做好应急行动部署。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统一相关新闻,正确引导粮食生产、供求和消费,缓解社会紧张心理。要组织好应急粮食的加工、调运和供应,增加粮食供给,平抑市场粮价。经指挥部报告,区政府应急委和区政府批准后,可动用区级储备粮,用于粮食应急供应。如区级储备粮仍不能满足应急供应,确需动用市级储备粮的,由区政府应急委、区政府向市政府提出动用申请,由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4.1.1指挥部应急响应工作程序

4.1.1.1指挥部在接到粮食紧急情况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迅速掌握有关情况,提出采取应急措施的意见,及时向总指挥报告。

4.1.1.2出现粮食紧急情况,指挥部办公室全天24小时与有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保持联系,及时派员深入粮食市场调查。

4.1.1.3接到各地的紧急报告和求援,应立即作出准确的判断,并迅速部署应急行动。

4.1.1.4及时向区级有关部门和有关镇(街)通报情况。

4.1.2相关部门应急响应工作程序

4.1.2.1区新闻办负责引导新闻媒体做好正面宣传和典型报道。

4.1.2.2区级有关部门接到指挥部通报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位,按照本部门职责迅速落实应急措施。

4.1.3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急响应工作程序

4.1.3.1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全天24小时监测粮食市场动态,并及时上报指挥部办公室。必要时发出紧急支援请求。

4.1.3.2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做好粮食调配和供应,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4.1.3.3经指挥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平息谣传,维护市场公共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4.1.3.4迅速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指令。

4.2处置措施

根据粮食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紧急状况,相应采取不同范围、不同力度的应急措施。

4.2.1当出现一般(或紧张)状态时,指挥部应采取以下措施:

4.2.1.1启动应急供应系统。立即组织指定的加工企业加工粮食,并通过指定的国有粮店、大型商场、大型零售商店和连锁店等销售网点,投放和供应市场。要按照“先前方后后方、先部队后地方”的原则,确保当地驻军粮油供应。

4.2.1.2立即组织采购,做好粮食调配。组织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或通过粮食批发市场筹措粮源,并认真做好本地区和跨地区粮食调配计划,安排好运输线路和工具。

4.2.1.3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粮价、非法加工和销售不符合国家质量卫生标准的粮食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

4.2.1.4加强对粮食市场动态实时监测,分析原因,科学预测动态走向。

4.2.1.5及时引导有关新闻单位进行宣传报道,尽快消除不实传闻和消费者恐慌心理,同时组织有关部门依法打击造谣惑众者。

4.2.2当出现紧急状态时,除采取4.2.1条的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4.2.2.1动用储备粮供应市场。

4.2.2.1.1动用区级储备粮的原则。当本区商品粮食库存不足,而采购和调配粮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预计将很快出现断供时,逐级用地方储备粮供应市场,即先动用区级储备粮;如区级储备粮不足时,由区政府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动用市市级储备粮。

4.2.2.1.2动用区级储备粮的程序。指挥部根据市场动态结合有关镇(街)实际情况,按照全区统筹、合理安排原则,组织区应急办、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局、区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提出区级储备粮应急动用计划,经区政府应急委、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4.2.2.2按照经济补偿、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区农委会同区国土房管局、区水务局、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恢复全区粮食生产;确定生产规模,组织农用物资供应和技术指导。

4.2.2.3区政府应急委、区政府根据指挥部意见,向有关粮食主产区商调应急粮食,并向市政府申请安排粮食进口配额;或报请市政府转报国务院批准动用在永的中央储备粮。

4.2.3当出现特急状态时,除采取4.2.2条的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4.2.3.1实行价格干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价格干预权限相关规定,由区发展改革委会同区商务局、区财政局等部门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制定的价格干预措施。

4.2.3.2实行居民定量供应。根据事态发展和粮源状况,确定居民定量供应的标准和范围。居民凭户籍管理凭证或身份管理凭证到指定的商店购买,供应价格执行销售最高限价。区商务局、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居民定量供应。

4.2.3.3实行临时市场管制。由指挥部提出,区政府应急委、区政府同意下令临时停止所有粮食交易,并由有关部门强行征购或征用社会现有粮油资源,统一分配供应。

4.3应急终止

粮食应急状态消除后,指挥部向区政府应急委提出终止实施粮食应急措施的建议,经批准后,及时终止实施应急措施,恢复正常秩序。

5应急保障

5.1粮食储备

按照国务院和市政府关于粮食储备的有关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区级粮食储备,并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在区级财政预算中及时足额落实粮食风险基金,确保在应急情况下区政府掌握必要的调节物资和资金。

5.2粮食应急保障系统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应根据应急需要,建立健全各自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系统。

5.2.1建立与国内主要粮食产区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协作关系,确保在正常及应急情况下的粮源供给。

5.2.2建立粮食应急加工系统。国家粮食储备库加工厂负责应急条件下粮食(大米)加工。

5.2.3建立粮食应急供应系统。根据驻军、城镇居民、水库移民及城乡救济需要,健全粮食应急销售或发放点。应急供应网点由指挥部办公室委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各销售网点(包括军粮供应站)、大型商场、连锁超市等机构承担。

5.2.4建立粮食应急储运系统。根据粮食储备、加工设施、供应网点的布局,科学规划,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区交委要建设好粮食应急储运体系,提前确定好运输线路、临时存放点、运输工具等,确保在应急条件下的粮食运输。

6后期处置

6.1评估和改进

指挥部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对粮食应急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对粮食应急预案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预案。

6.2应急经费清算

区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对经审计核定后的支出及时兑付;对粮食应急中动用地方储备粮或企业周转库存发生的价差损失、贷款利息和费用开支等进行审核、清算,及时拨付到位;对农民因恢复粮食生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经区政府同意后按事权责任负担补偿。区审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实施预案的各项支出及时组织审计。对粮食应急占用的贷款,由农发行支行与相关单位及时清算、收回贷款。

6.3应急能力恢复

根据应急状态下对粮食的需要和动用等情况,采取促进粮食生产、增加粮食收购或适当外购等措施,在半年时间内,按原计划规模,及时补充已动用的各级储备粮,恢复应对粮食应急状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