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十篇大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十篇

大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2:47

大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篇1

为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提高应急防范处置能力,保障基础信息网络、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和重要网站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根据《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省、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目的

提高我区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确保我区基础网络、电子政务系统与其他重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运行和数据安全,维护正常的经济、政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5、《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框架指南》;

6、《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7、《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8、《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三)工作原则

1、积极防御、综合防范。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以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协调管理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

3、以人为本、快速反应。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避免公民财产遭受损失。

4、科学决策、果断处置。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5、依靠科学、平战结合。加强技术储备、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适应于我区范围内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专项预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信息内容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软硬件故障、内部人为失误或破坏、黑客攻击和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破坏,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宣传、煽动和渗透活动,或者对国内信息网络或设施、重要网站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活动等原因,严重影响到我区各级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出现业务中断、系统破坏、数据破坏或信息失泄密或窃密等,从而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或公众利益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以及造成一定程度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本预案所称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国家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党政机关办公系统);财政、税务、工商、审计、劳动保障、卫生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网络与信息系统;教育、科研等单位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公用通信、广播电视传播等基础信息网络中的信息系统;重要网站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和其他领域的重要信息系统及承载这些信息系统的网络系统。

(五)分级分类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特征,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管道建设、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者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是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主义活动、反动宣传和恶意煽动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i级(特别重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区性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区政府和区级主管部门的控制能力,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

(2)ii级(重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区性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需要全区多部门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iii级(较大):某一区域或部门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但不需要跨部门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iV级(一般):除上述情形外,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

区政府设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

1、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为我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区长和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区长担任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由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委610办、工信局、公安分局、发改局、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文化广电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及应急处置工作由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2、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工信局,由区工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分别由区工信局、公安分局、政府办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区委办(保密局、机要局)、区政府办(应急办、信息股)、区工信局、公安分局、区委宣传部、财政局、文化广电局、区委610办等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区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专家小组,建立社会应急支援体系。区公安分局为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信息通报与预警监测机构。

(二)工作职责及任务

1、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职责

研究制订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发生i、ii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和处理区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指挥部决定事项的落实。

(2)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检查、指导和督促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

(3)负责区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的管理,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全区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负责对区级各部门、各乡镇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与检查工作,并组织力量进行援救。

(6)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向区指挥部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级或i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及时向区指挥部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3、相关单位职责

(1)当发生重大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时,各主管部门为本系统应急处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置工作。

(2)区公安分局为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通报单位,接收来自各成员单位和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上报的信息,负责信息汇总、分析、研判、报告和通报,必要时受区指挥部办公室的委托向社会预警信息。在应急期间会同有关部门维持治安、交通秩序,依法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监督、检查、落实网上安全技术措施,处置网上病毒等各类有害信息,重要通信设施的安全保卫等工作。

(3)区工信局负责协调各电信运营企业及有关部门,负责在应急期间指挥系统的通信保障和基础通信设施的保障、修复,对基础信息网络事故的调研、报告、应急处置等工作。

(4)区财政局负责审核区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并列入年度区级财政预算。

(5)区文广局负责组织监测发现影响和可能影响广播电视传播网络正常运行的事件,并组织开展处置恢复工作,配合无线电管理部门监测发现无线干扰广播电视信号事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处置恢复工作;组织监测发现卫星干扰广播电视信号事件,并进行处置;组织监测网上有害、敏感视听节目,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置和管控;负责全区广播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应急保障工作,确保信息传输通畅。

(6)区委宣传部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和管理工作;对互联网时政新闻信息进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手机时政类新闻信息进行管理;通知相关部门或网站及时删除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害信息、依法关闭严重违规的网站;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对重大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重点网站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回答公众与各新闻媒体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询问。

(7)区委办(保密局、机要局)、区政府办:负责组织查处互联网失泄密事件,对互联网失泄密案件有关材料进行密级鉴定;负责互联网失泄密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对各部门、重要业务系统的密码、密钥管理和推广应用,保证密码、密钥安全。

(8)本预案未规定具体职责的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均应制订部门应急预案,服从区协调小组指挥,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开展相应工作。

4、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职责

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由区政府办、区公安分局、区广电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住建局等社会重要信息系统的主管科室负责人组成。

专家组职责:负责提供技术咨询,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参与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必要时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控与报告

1、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要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要落实责任制,制定本单位信息通报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单位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区公安分局报告。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区公安分局应整合现有的应急服务报警接警资源,实行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接警,保证信息通报和联系渠道畅通。

3、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员应确立两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公众可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多种联系方式进行报警,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4、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报告制度。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单位),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向区公安分局报告:

⑴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⑵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⑶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⑷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在2小时内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在本系统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指挥部办公室、区公安分局通报情况。

2、公众发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或事故时,可向区公安分局报告。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后,应及时向相关的责任部门(单位)通报情况。各单位接到通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助,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并反馈给区公安分局。

3、召开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特殊重要时期,区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指挥部指示,通知各有关单位按照“Ⅲ级/预警”安全事件处理要求和流程做好应急准备;当发生或可能发生“Ⅲ级/预警”及以上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关单位要根据本预案,按提高一级安全事件的处理要求和流程进行各项应急处理。

4、对Ⅲ级(较大)、Ⅳ级(一般)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事发单位和地区应当按照有关应急预案处置程序处置,并报区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3、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信息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并及时向区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4、区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迅速报送区指挥部,同时对重大信息进行会商研判,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并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

5、区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对信息作出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对发生和可能发生i级或Ⅱ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应迅速召开区指挥部会议,研究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决定启动本预案,同时确定指挥人员。

6、对需要向社会预警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由区指挥部授权区公安分局根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及时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分别用蓝色(一般)、黄色(较重)、橙色(严重)和红色(特别严重)来表示。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的类别、可能波及的范围、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续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7、各相关应急联动机构应根据的预警信息,做好相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准备工作。

8、各相关应急联动机构应根据的预警信息,做好相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准备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响应程序

当我区可能发生或已发生“Ⅳ级/预警”、“Ⅲ级/预警”、“Ⅰ、Ⅱ级/紧急”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事发单位应立即电话报告区指挥部办公室。区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紧急报告时,立即报告区指挥部。经指挥部批准,指示事发单位和相关部门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进入应急响应状态。

(二)应急响应

1、Ⅰ级响应

当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Ⅰ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事发单位应在1小时内立即将安全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电话报告至区指挥部办公室。区指挥部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

(1)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进入Ⅰ级响应状态。紧急安排24小时值班,及时收集安全事件信息和汇总,并派出联络员参加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同时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事件的机理、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严密监测、监控和跟踪事件发展态势。

(2)按照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指挥部组织公安、保密、通信等职能部门、技术支撑机构和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按照本案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条款控制事态发展。

(3)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现场应急处置规定和要求,负责对事件进行监测、监控、跟踪和应急处置,并根据事件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向区指挥部报告事件动态及发生的机理、原因和造成的危害。指挥部每小时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事件的发展和工作进展。

2、Ⅱ级响应

当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Ⅱ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事发单位应在向区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的同时,按照本案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条款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指示事发单位进入Ⅱ级应急处置程序。

(1)指挥部进入应急状态,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Ⅱ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各成员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区指挥部办公室安排24小时值班,收集和汇总事件信息,每小时向指挥部报告事件的发展变化和处置进展情况。

(2)事发单位的应急机构进入紧急状态,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负责本单位应急事件处置和支援保障工作。

(3)事发单位及时组织力量,监测、跟踪和收集事件信息,分析、研判事件特点、机理和危害,每小时向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事件的发展变化和处置进展情况。

(4)各信息系统主管部门立即组织力量,全面了解、分析和研判主管范围内的信息系统是否受到事件的波及或影响,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指挥部办公室。

(5)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事件变化和处理情况,有关重大事项及时报区指挥部,并通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6)指挥部组织公安、保密、通信等职能部门以及技术支撑保障队伍,采取技术措施,尽快控制事态;组织、督促相关运行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防止事件蔓延和升级。对于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要及时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防止有害信息传播扩散。

(7)事发单位根据事件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恢复受破坏信息系统正常运行,要尽量保留相关证据和数据信息,有必要时要组织公安部门开展侦查和调查工作,并及时向市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8)区委宣传部根据指挥部的指示,做好向社会有关单位的信息工作,对受灾单位和个人进行解释、疏导,未经批准,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相关信息。

(9)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件的发展和进展情况,提出是否需要救援和进行跨部门协作。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需要跨部门协作的应急事件处置工作。

3、Ⅲ级响应

当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由事发单位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情况确定。

(1)事发单位的应急机构进入应急状态,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事发单位在4小时内将事态发生变化情况报区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将有关重大事项报指挥部,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3)事件处置中需要有关单位和部门配合和支持的,指挥部办公室予以协调。公安、保密、通信等技术支撑部门应积极提供配合和支持。

(4)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根据指挥部办公室的通报,结合本系统网络与信息系统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固本网和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和损失。

4、Ⅳ级响应

当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Ⅳ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事发单位自行做应急处置,并报区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三)现场应急处置

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单位在启动本级预案或报经指挥部批准启动区预案的同时,须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正确定位威胁和安全事件的来源,缩短响应时间。

(2)检查威胁造成的结果:如检查系统、服务、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检查攻击者是否侵入了系统,再次侵入的可能性,损失的程度,确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险等。

(3)抑制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可能的抑制策略一般包括:关闭服务或关闭所有的系统,从网络上断开相关系统,修改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录账号,阻断可疑用户得以进入网络的通道,提高系统或网络行为的监控级别,设置陷阱,启用紧急事件下的接管系统,实行特殊防卫状态安全警戒,反击攻击者的系统等。

(4)根除。在事件被抑制之后,通过对有关恶意代码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确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彻底清除。与此同时,对攻击源进行定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将其中断。

(5)恢复信息。恢复数据、程序、服务、系统。清理系统,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统和网络设备彻底还原到正常的任务状态。恢复中涉及机密数据,遵照机密系统恢复的相关要求。

(四)应急结束

1、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单位根据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及时向指挥部办公室提出终止应急预案建议。

2、区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终止应急预案建议后,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组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按预警级别做出决定,并报市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3、总结。回顾并整理发生事件的各种相关信息,详细记录所有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逐级上报调查报告。

五、事后工作

(一)事后处置

1、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发单位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迅速组织实施。各有关主管部门要提供必要的人员和技术、物资和装备以及资金等支持,并将善后处置的有关情况报区指挥部办公室。

2、积极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济援助,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自救互助。要加强监督力度,确保政府、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的公开、公正和合理使用。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报区指挥部办公室,并根据问责制的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特别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评估报告,应经区指挥部审核后,报区委、区政府,必要时采取新闻会的形式向社会公众通报。

六、保障措施

区指挥部及指挥部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落实任务,密切配合,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实施。并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一)积极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订并不断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的处理流程。

(二)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和信息安全通报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协调机制。

(三)建立应急处理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

(四)加强应急通信装备准备,建立备份系统和紧急保障措施,形成跨部门、多手段、多路由,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微波和卫星相结合的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

(五)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的业主单位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一定的应急设备,建立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库。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由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一调用。

(六)重要信息系统均应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和相关工作机制,保证重要数据在受到破坏后,可紧急恢复。各容灾备份系统应具有一定兼容性,在特殊情况下各系统间可互为备份。

(七)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及管理队伍,提高全社会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意识。

(八)大力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业,增强全社会应急支援能力。

(九)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保障和经费保障,优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的物质保障条件。

(十)明确监督主体和责任,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预案实施有效。

七、监督管理

(一)宣传教育和培训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及有效的形式,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和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开展预防、预警、自救、互救和减灾等知识的宣讲活动,普及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关单位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材料,普遍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公布有关信息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

制订严格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增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组织能力。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技术准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技能。

(二)预案演练

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监督检查和奖惩

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预案的各项要求与任务,区指挥部办公室要经常检查预案的落实情况,对各项制度、计划、方案、人员、物资等进行实地验证,并以演练的评定结果作为是否有效落实预案的依据。对在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未有效落实预案各项规定的单位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对保障不力、瞒报漏报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依照相关规定进行惩处。

八、附则

(一)预案管理

本预案原则上每年评估一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修订。本预案修订工作由区工信局负责,报区政府批准。区政府有关部门、重要信息系统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并制定相应预案,报区工信局备案。

(二)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大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应急预案;网络信息系统;预案演练、保障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171-01

当前,我国各个地方的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大幅度提高了信息技术基础条件,相关的信息网络系统、综合业务数据网、通信网都已具规模,信息化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不断进步的信息化过程中,尽管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但是,它的脆弱性往往在突发事件面前就显露无疑。在任何原因下,信息系统安全中最不可控的因素就是突发事件[1]。所以,为了更加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应该通过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尽量最小化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这也是在行业信息管理中重要问题。

1应急预案应该进一步加强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更好处理好相应的突发事件,就应该做好防备,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这里所谓的应急预案,则是在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参考具体的信息设备和机房环境的特点,对于事故发生以后的相关的条件、设施、设备、数据、应急人员,以及相关的行为的纲领、控制事故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科学化安排和制定,目的则是尽量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通过实现制定的应急预案和措施,针对不可控的突发事件来说,能够沉着应对突发事件的到来,使得损失尽量减少[2]。

在相关的信息化工作要求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的情况,相应的一系列的应急预案由公司进行文件形式进行明确并,其则包括数据库系统、业务应用系统、网络设备等。对于日常信息系统来说,应该把应急预案做到全生命周期管理各环节中去,并且能够不断使得硬件设备进一步完善,业务系统环境进一步提高,这样能够更为有效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并能准备好做好的处理手段。

2通过预案和演练尽量做到最小损失

要想把应急预案从书本上走到实践中去,就一定要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来实现,这样可以对于检验应急预案编制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检验,也能不断地完善电力系统中的网络信息化预案,能更为有效提高预案减灾功能。通过有效编写演练方案,能够把应急预案的指导性进行实践化,体现出来演练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

1)在应急预案中,指导性的描述往往应用在事件的相关的处置方式、性质、发生规模方面,更为丰富的信息则需要提供给演练,这样才能提高救援恢复行动的针对性。为了更为有效的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编制演练方案过程中,则需要考虑哪些设备需要进行配置,哪些地方的业务则会受到影响,哪些人员和部门会受到网络中断的影响,哪些需要进行调试程序等方面。

2)为了更好落实各种应急救援恢复任务,以及保证其实施质量,具体化一定要体现在执行演练的过程中,明确应急响应程序的可操作化。进行量化相关的反应程序,比如,包括工具箱、水晶头是否到位,多模淡抹光模块型号是否正确、笔记本及调试线是否够用、备件备品是否齐全、备份数据是否完整,这些相关的细节问题都应该在事前进行相应的缜密设计。

3)步骤流程化。通过对于演练各个程序的衔接机型优化,合理有序地组合演练各个环节的响应程序,通过演练程序流程表的编制来实现。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应急反应反应效率,并且提高演练的流畅性。同时,应急演练的进展也可以被参与人员所更加了解。

3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进行监控的进一步加强

预防为主的思想肆意一定要在单位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强调,在准备应急预案和实战演练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做好相关的信息网络系统突发事件的机制准备、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使得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也应提高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通过对于信息安全隐患进行一定的日常监测,能够对于重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为了尽量使得损失最小化,则应该通过及时的可控措施来有效控制事件影响范围。

公司的日常工作已经建立起有效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重点措施、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面。在相关的检查结果基础上,对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信息设备安全使用、信息机房值班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并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信息规定,对于内外网计算机和外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使得监测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使得信息系统安全得以保障。

4保障措施分析与思考

在信息安全管理中,除了要保障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更为重要的则体现在管理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断加强“人防、制防、技防、物防”工作,对于信息安全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

4.1应急队伍建设问题思考

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有安全工作小组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前者主要是由信息技术人员骨干、各部门信息员组成,后者则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通过这样的分工,就可以从决策、监督和具体执行三个层面,立体化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还应该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视,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展开,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知识就能够让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掌握。

4.2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本公司在此方面制定了相应的21管理标准、10个制度,以及一系列的规范。这样能够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案可稽。对于不同工作职责的小组来说,应该划分具体的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为了更好能够保障网络基础、系统运行维护以及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安全,应该做好相关的分工合作、整体统一、分级处理等问题。

4.3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为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这里采用相关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包括:1)更新专业的防病毒软件,有效防治计算机病毒影响;2)旁路监听技术的设备进行过滤处理,能有效限制访问不良网络信息;3)使用双层FwSm防火墙防护托管服务器群;4)定期对于系统进行漏洞扫描;5)建立异地数据的容灾方案以及数据备份方案,还有相关的ntp服务器、LogServer日志记录等。

5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应该不断完善系统的应急预案,应该尽量挖掘出系统的无故障、高效、安全的网络环境,通过不断探索有效保障网络安全、应用系统数据等方面的措施,才能促进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尚金成,黄永皓,黄勇前,等.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解决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9).

[2]贺洁.谈电力网络信息安全[J].技术与市场,2012,19(7).

大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医院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信息系统

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在为医疗工作人员带来高效和便利的同时,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医院业务的连续性及医疗的及时性,使网络信息系统成为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生命线[1]。医院为保障正常医疗业务的持续性,加强医院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网络故障处理效率,紧急应对网络故障事件,制定网络安全系统应急预案势在必行[2]。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3-4]。为保障网络安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并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五十三条提到:“国家网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工作机制,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5]。201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6]中提出:“要制定重要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等内容,并应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

1应急演练准备工作1.1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演练前,借助网络加强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宣传,使全院工作人员提高对网络应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意识,熟悉在突发事件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1.2建立网络系统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由医院院长和书记担任网络系统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总指挥,各主管院长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分管科室的工作安排,信息科负责网络系统故障后的技术保障、故障的报告程序并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安排;此外,信息科在演练前编写《天津市口腔医院网络系统应急预案演练脚本》,并通知各科学习、熟悉流程;需做好演练过程的留痕工作安排;通过预案领导小组的统一规划,演练前充分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1.3网络准备工作

信息科负责应急演练的方案策划、接听电话、沟通协调、拍照摄影等人员的分工;准备所有参与应急处理的第三方公司技术人员的联系方式;检查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设计断点,按照演练要求做好准备;做好演练后的数据恢复工作安排。

1.4演练依据

应急演练应严格按照2019年8月由信息科联合各部门修订的《医院网络系统应急预案》执行。

2应急演练流程及措施2.1领导下达指令,科室转入应急工作

首先,按照计划的时间和方案,由信息科掐断一切内网连接,造成内网活动停滞;随后,门诊挂号收费处、门诊办公室、牙周科等陆续向信息科报告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医院信息科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分析判断故障等级,经排查分析,确定为网络一类故障;由信息科主任立即上报主管院长,主管院长上报总指挥,总指挥通知院办立即召集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开会部署;由演练总指挥向各主管院长宣布启动网络系统应急预案指令,随后由各主管院长向分管科室发出应急工作指令,各科室工作人员及时赶赴现场进行组织协调。

2.2各部门的整体应急措施

科室在接到应急预案启动指令后,积极做好应急准备。信息科负责排查故障原因和确定故障等级,若确定故障是由设备出现问题引发,则由设备科协助信息科联系设备厂家,提供相关产品和技术支持。门诊办公室立即通知楼层导诊及其他各窗口的工作人员,向患者解释事件情况并安抚。办公室及时联系行政职能科室,启动各科应急预案。医政科、护理部积极组织临床科室,安抚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维持科室的诊疗秩序。保卫科立即启动保卫应急预案,要求全院在岗安保人员统一集结,分别在各楼层有挂号、收费的窗口处设置两名固定安保人员维持秩序,配合导诊和财务人员做好患者的疏导工作,视频监控室加强对楼内各服务窗口的监控,通过手台及时向保卫科报告点位情况,由保卫科进行安保人员的总体调度工作,配合门诊办公室做好现场秩序维持和人员疏导工作。总务科做好电梯的运行管理。

2.3挂号缴费及医技科室的应急措施

应急演练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挂号要求,请导诊协助咨询是否还有相应的号源,若无号源,则应请患者选择其他时间来院就诊;若有号源,则应按号别收费,并开具临时收据(手写收据并加盖收费章)。

缴费工作可由信息科协助物价科提供各科的收费模板,物价科以“划价单”的形式下发至各科室;各经治医师按模板进行划价并签名后,由患者在收费窗口缴费,并由工作人员在划价单上加盖收费章。

2.4门诊预约和候诊的应急措施

由于门诊预约系统每日会导出一份预约记录,为随时可能出现的网络故障做好应急准备,一旦网络出现问题,门诊办将以此为依据,安排数名工作人员核实患者的预约信息,对已预约未到取号时间的患者,安抚其情绪,并嘱其耐心等待;对已到取号时间的患者,由患者预约的医师对其进行加号就诊。

2.5临床科室的应急措施

临床科室的工作由医政科、护理部共同协调;网络故障期间临床科室需详细记录患者的所有医嘱执行情况,在紧急情况下,施行口头医嘱制度,手工填写纸质检查申请单或处方;科室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药品情况(包括姓名、病案号、诊疗操作项目、药品名称及用量等),并及时与收费处、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进行确认;医师的病历书写统一改为手写方式,并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记录病程的相关内容;临床科室根据医政科通知的时间及要求及时补录病历及医嘱;若遇到危急重症的患者,按照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绿色通道。网络故障期间,各临床科室应恢复重症上报及手工日报等统计工作。网络故障恢复后,各临床科室应及时配合信息网络中心做好对各项数据的补录工作。

2.6信息科的应急措施

信息科接到科室操作人员的故障信息后,应立即展开调查,首先,通过自己的工作站试验反映的系统是否存在相同的情况,随后排查系统的接口程序是否存在问题,软件问题和接口问题被排除后,应实地查看工作站电脑或查证是否有数据库锁表情况、查证数据服务器空间是否已满,当软件情况均被排除后,通过基线管理软件拓扑图查看故障点并检查机房交换机的指示灯是否全部不再闪动或闪动很慢,若是,则基本可断定是网络存在问题;随后迅速做出初步故障等级判定,在处理的同时迅速向科室领导汇报,科室领导根据故障等级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报告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处理。同时,信息科迅速成立故障检修组,分析故障原因,修复系统;成立技术联络组,与第三方公司取得联系,获得技术支持;成立院内协调组,上报并及时向各科室通知传达网络故障的处理情况。

信息科在故障排除后,应协助重点科室进行数据补录工作,并在数据库恢复与补录过程中,及时与软件公司取得联系获得技术支持或作为技术支援,安排人员参与医院抢救和补录工作,确保将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

3演练效果根据部署安排,网络系统应急演练持续时间为1h。演练过程中,应急领导小组指挥调度有力,信息科抢修网络故障及时,临床工作人员应对应急工作较为熟练,各行政部门配合默契。由于在演练前进行了认真筹备和周密安排,所以在演练过程中,患者就诊井然有序,医疗活动未受到严重影响。

4小结高效的组织领导、周密的应急预案和严格的人员培训是顺利应对信息网络突发安全故障的基础[7]。应急演练是为了检验医院网络系统应急预案建立的有效性,验证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对网络突发故障的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提高各部门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网络故障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增强全院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因此,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工作需定期组织实施,事后还应进行记录总结,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应急方案和应急演练流程。

参考文献

[1]彭林梅.医院信息系统瘫痪应急处理与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1):132.

[2]姚力,李哲.医院信息系统故障解决方案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5):95-97.

[3]荣晓燕,朱岩.政务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实践[J].信息安全研究,2019,5(5):377-382.

[4]宫亚峰.坚守最后防线,做好网络安全应急工作[J].中国信息安全,2017(7):37-40.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eB/oL].(2016-11-07)[2017-06-01].baike.baidu.com/item/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16843044?fr=aladdin,2016.

[6]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19.

大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篇4

小学防控疫情舆情应对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1.东岗小学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魏宏舜

副组长:蔡继英

谢延平

成 员:各科室负责人

年级组长

团队负责人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学校信息处及其他处室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学校处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校长。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学校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后续工作

(一)善后处置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总结分析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部门(单位)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

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学防控疫情舆情应对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所有教师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校网络舆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应急组织机构

1.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国

副组长:**强

**霞

成 员:各班班主任

2.事件承办人

**东

**冲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学校教导处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学校教导处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人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网络信息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学校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后续工作

(一)善后处置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总结分析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人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

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学防控疫情舆情应对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外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牢牢掌握信息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在对外信息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注意把握对外信息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信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疫情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校疫情舆情处置工作。

组长:李索学

成员:庞温格、焦红晓、郝香芷

主要职责:

(1)领导和指挥学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2)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发生、发展、衍变情况,适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召集各相关成员协同开展处置工作;

(3)组织收集、跟踪舆情信息,及时里满教委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4)通过正规权威媒体适时适度真实消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5)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配合做好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突发舆情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

(一)舆情监测

由办教学点负责人牵头,各班主任配合,认真履行信息收集工作职责,实行定时搜索、收集涉及我校的负面舆情信息。

(二)预警工作

各班主任要切实加强日常信息调查研究,做到动态监测,详实记录,及时收集各级涉及我校疫情的负面舆情信息,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立即上报突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学校班子相关领导批示。

大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地铁;网络化;应急预案;城市轨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全面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对城市轨道部门制定的规程、法规以及应急预案需要有效协调与管理。现阶段的应预案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共享性差、修改查询困难、管理分散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全面推动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开展。

一、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地铁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突发事件和故障,严重影响这交通的正常运行。交通运营部门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与故障,制定了不同的应急预案。但是,这些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问题与不足。

查询搜索不方便: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数量繁多,要想进行特定预案的查询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查询步骤也非常复杂、繁琐。

不容易进行修改与更新: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动态变化以及经验技术的积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改。现阶段,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应急预案,很难进行修改和更新,而且,修改更新的步骤非常复杂。

不容易实现资源共享:虽然说,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是不同的,但是,有许多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值得相互借鉴与分享。现阶段,这种分散式的应急预案管理方式,阻碍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经验与技术的交流沟通,阻碍了资源共享的实现。

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培训学习。所有员工必须掌握应急预案文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分散存储的、数量众多的应急预案文件以及繁多的法律、规章,不利于员工之间的共同培训与学习,阻碍了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

二、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1、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

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总共包括九个模块:

第一,创建预案与存储模块:这是一个导入系统,将现有文件导入或创建新的应急预案文件。预案的导入和创建都是基于microsoftoffice处理软件和windows操作平台,选择超文本形式进行预案文件的存储。

第二,编辑与修改预案模块:这是基于word软件进行的文字处理操作,充分利用word强大的编辑、修改功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修改和编辑。

第三,更名预案与删除预案模块:通过这个模块能够完成对源文件的更名以及删除等操作。调用了系统的功能函数,有效实现了底层与物理层文件存储的同步修改。

第四,设置修改预案属性模块:通常情况下,预案属性包括:制定预案的单位、时间,保密性质,部门对应岗位,搜索预案关键词以及事件名称等等。在这个模块中,允许用户自定义部门事件、岗位与元的对应关系,同时允许用户设定查询元关键词,从而使得预案搜索更加便捷。

第五,检索与浏览预案模块:在这个模块中,能够浏览系统中的所有预案,同时,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进行查找。显示功能丰富的超文本文件,有效实现了形象化、生动化的文件显示。通过查询功能,能够方便、快速的查询搜索目标预案。

第六,学习与检测模块:通过这个模块,为员工提供了预案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还设计了相应的数据库试题,为员工学习效果的考评提供试题与标准。

第七,多媒体演示预案模块:在这个模块中,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象化、生动化的多媒体手段显示文件内容。从而使得预案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且印象深刻。

第八,自动选择预案模块:通过这个模块,可以有效结合专家支持决策知识库以及故障数据库,完成自动化的预案选择。

第九,预案评价、优化模块:通过仿真技术,模拟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同时,结合预案效果,评价应急预案文件,为下一步应急预案文件的优化打好基础。

2、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定义逻辑结构模型:定义1:整个系统与多个元p组成,多个小预案单元Up组成各个单独预案,预案组成的最小单位是Up。

定义2:整个系统共有m个预案,第几个预案用p(i)表示,第几个预案所包含的单元数用n(i)表示则Up(i,j)则表示第几个预案中,第j单元。

3、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数据库

现阶段,地铁网络化运营有很多的预案文件以及法律、法规,为了对应急预案文件进行更加形象化的表述,必须建立健全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数据库。

应急预案数据库,从整体上来说包括:预案数据表,预案单元数据表,关联数据以及多媒体数据和其他文档等都按照自己的文件格式进行储存。

4、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实现

在整个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选择了三层结构方式:物理层,数据库层和视图层。物理层,一般是面向操作系统的,最主要的任务和功能就是对各种预案文件和法律法规进行物理存储。视图层主要是面向广大用户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预案文件的现实以及提供用户的操作界面。数据库层是联系视图层和物理层的中间环节,数据库层详细记录了所有的物理层文件信息以及视图显示。同时,在两者之间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数据信息通道。正是利用这个信息通道,有效实现了底层物理层与顶层视图层之间的同步操作与相互联系。通过这种形式建立起来的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有效的避免了现阶段应急预案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多计算机网络有效实现了多媒体与一体化管理,同时,更加方便了应急预案文件的查询、更新、修改和管理,方便员工的交流与学习,同时,提供多种评价与优化功能。

大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篇6

1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理论基础

1.1 基础 是以良宪为基础,民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法至上是最重要的标志,也是法治文明的核心和首要要求[1]。政府要在紧急状态应急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具有上的法律基础。我国《宪法》第67条第20项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第80条规定了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有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这充分说明了紧急状态下政府权力来源必须有法律依据。

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方面,政府是应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对于涉及国家安全或经济发展的网络信息安全紧急事件,必须由政府统一协调指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尽快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首先,政府有控制一般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演变为紧急或者危机事件的职责。在早期的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应急”是单位保障计算机连续运营的重要举措。即使到现在,应急保障也是应用单位的工作重点。但是,在网络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之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互通中网络的一般性局部事件都可以快速演变为全局性的重大事件,使国家和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政府对此负有快速应对的职责。其次,政府有能力控制紧急事件和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网络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威胁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而采取的特殊对抗措施,必然要求储备关键技术设备和人、财、物的事前准备。只有政府才能有这样的实力,同时,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网络安全信息,可在关键时刻启动“可生存网络”,保障国家基础设施的连续运营。

1.2 社会连带责任思想 社会连带责任思想定位于社会存在为统一整体,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社会连带关系,表明了人们在社会中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关注了人在社会中的合作与责任[2]。主张社会各方参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活动,正是强调了应急保障中的这种合作、责任思想。

首先,网络空间强化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合作和责任。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安全“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认为,在各国政府和企业越来越来依赖于超越国界的计算机网络时代,有必要在全球倡导和建立起一种“信息安全文化”,参与者应当履行网络安全责任,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及时对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紧急事件作出反应,不定期地评估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其次,网络安全威胁要求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合作。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政府应对紧急状态需要有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提倡社会力量参与网络应急保障工作,是政府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的新思路。以指挥命令为特征的狭隘行政观念,将被执政为民的现代行政理念所代替。按照社会连带责任思想中的“合作”精神,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配合,政府将难以在应急响应、检测预警中起主导作用,无法履行其对网络社会危机管理的职责。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指出,保护广泛分布的网络空间资源需要许多美国人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联邦政府无法充分保护美国的网络安全,应鼓励所有的美国人保护好自己的网络空间。联邦政府欢迎公共和私人机构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人员培训、激励劳动力,改善技术、确定脆弱性并提高恢复能力、交换信息、计划恢复运行等方面开展合作。

1.3 权利平衡理念 从公法和私法的关系看,公法之设乃是为了实现私法的目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立法必须考虑到政府紧急权力对公民、单位私权益保护的积极方面,又要防止应急部门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时侵犯公民的私权利。解决冲突,寻求平衡,始终是对“法治文明”的积极追求。尽快恢复网络秩序,稳定社会则是应对紧急状态的最高目的。

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因紧急状态的发生而被政府随意剥夺,许多国家宪法和国际人权文件都规定,即使是在紧急状态时期,一些最基本的人权,如生命权、语言权、权等也不得被限制,更不得被剥夺,这些规定都是防止政府随意滥用行政紧急权,而使公民失去不应当失去的权利[3]。如1976年1月3日生效的《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