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程机械市场分析十篇工程机械市场分析十篇

工程机械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8:44

工程机械市场分析篇1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在向世界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必将进一步进入国际市场。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有必要对国际工程机械行业市场进行分析。

国际工程机械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欧、美、澳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主要代表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第二类是以亚洲、东欧、非洲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主要代表国家有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南非等。

(一)发达国家工程机械市场分析

发达国家工程机械市场比较成熟,而且规模大,对工程机械的技术含量和机械性能的要求很高,当然价格也高,竞争激烈。发达国家的市场进入门槛高,主要表现为:1、国际性品牌和全球性品牌多,实力强,且已占有很稳固的地位:而且都有一些当地的知名跨国公司经营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地位十分稳固。如在美国有卡特彼勒、特雷克斯:欧洲有沃尔沃、利勃海尔、凯斯、迪尔;日本有小松、日立、神户制钢;韩国有现代和大宇等。2、发达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消费心态比较成熟,大都已有偏爱的品牌,需求也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如对起重机的品牌认识,以前南美国家只认美国的起重机,中东和亚洲其他国家认同日本的起重机。3、无论消费者还是政府管理部门,对产品质量要求也是最高的。因此,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要想在发达国家占有一席之地,难度自然极大,不过他们的市场容量也很大。对中国来说,欧美市场是未来需要重点开拓的市场,如果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品牌能够在这一市场站稳脚跟,在其它市场的开拓就容易得多。目前中国企业对这一地区的产品销售仍以零部件以及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在这一地区的低端市场,中国企业具有很大优势,特别是在价格优势上:在高端产品市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虽然有难度,但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特别是在重型机械及小型挖掘机方面,而且是在某些工程机械的高端市场。

(二)发展中国家工程机械市场分析

发展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有四大工程机械市场: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非洲市场和南美市场。这些地区大都由发展中国家组成,与我国有良好的外交关系,相互往来密切。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进入门槛低,主要表现为:1、由于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比较符合他们的经济实力,中国生产的各主要整机产品在这些国家、地区都普遍受到欢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比较丰富,对大中型工程机械比较偏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基本上没有本土的跨国公司和国际性品牌,跨国公司品牌大都也是外来品牌。就这一点而言。这样的市场消费者的忠诚度不如发达国家高。2、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和政府对产品要求不如发达国家高,消费者更加关注品牌产品的价格性能比。但这些国家就目前状况看,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社会的、经济的或政治方面的问题。如本土品牌的竞争和政府政策对民族工业的保护给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品牌的进入带来不利的影响:3、不发达国家必然有不发达的内在根源,如文化、宗教、政治等诸多原因。这给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适应当地需要也带来一定的问题。而且由于经济不发达、市场规模有限,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难度不是最大,但长期发展有一定的隐患。

由此可见,两类国家和地区市场各有特点,不同市场对品牌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归纳如下:

由上述分析来看,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难度较大,但成功后的收益也是较大的。而不发达国家进入较容易,成本也低,但未来收益也有限的,而且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其他风险。

二、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选择

企业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行动,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必须有战略眼光。企业国际化要求企业把产品和品牌销售到国际市场上去,要让国外市场认知、接受和喜欢这个品牌的产品。换言之,企业国际化要求企业建立国际性信誉,这比产品进入某个市场销售更为艰难、复杂,是一项更加长期性的工作。当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必须要用自己的品牌去闯国际市场。那么,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要建立品牌的国际性信誉,应该先从哪一类市场开始呢?结论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选择的是发展中国家市场。本人认为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市场进人容易。发展中国家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有着较高技术壁垒。如进入欧洲市场要获得Ce认证,进入美国市场时刻要警惕337条款这一大棒。而在发展中国家。产品的技术条件、产品质量要求都与我国比较接近,限制条件较少,有时还会有一些优惠政策,如同我国给予外资企业优惠一样。中国企业产品的性价比较高,产品容易获得客户的青睐,从而不断扩大销售业绩,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第二,品牌形象容易建立。发展中国家知名品牌较少,即使有国际大品牌存在,但由于其价格较高,市场接受度较低。而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价格适中,质量比其国内产品质量要好,因而品牌形象极易建立,这样容易增强企业国际化的信心。

第三,企业推广成本小。发达国家市场广告费用大、人力成本高、经营费用大,在发达国家树立一个企业或品牌。少则千万美元,多则上亿美元甚至更多。费时费力,成功的几率又小:而发展中国家大都比较小,经济水平较低,建立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的投资比较小,时间也要短一些,因而更适合财力有限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

工程机械市场分析篇2

分析现代化机械设计的合理性,首先要对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模式进行分析,再对机械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实际性的解读。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机械生产与制造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车间与车床生产模式,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那么,现代化机械生产模式具体是怎样的呢?在对机械设计方面又有着哪些影响呢?

1.1现代化机械生产模式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批量生产的规模

现代化生产模式由于受到诸多的市场刚需影响,机械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生产周期不断缩减。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机械生产模式,对于传统的机械生产更是一种挑战。因此,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机械生产方式以及机械的设计理念都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那么,在生产方式方面,机械生产采用了自动化远程控制生产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来实现一种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模式。

1.2现代化机械生产模式引入新技术,从而实现全新的机械制造业

单一的技术发展完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各个领域的技术进行结合发展,才能够实现对一个产业的变革与市场顺应度。机械制造业领域,要想实现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实现产业的整合与技术的结合应用。从传统的机械生产模式,就可以发现传统机械模式存在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在:大量的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错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车间是传统的机械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生产车间的人工操作太多。一般的工件都需要进行反复打磨,才能够符合产品需求。由于避免不了人工的主观误差,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件报废的现象。不仅造成了原料的浪费,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与时间成本。车间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要,经常性安全问题无法避免。传统的生产车间都是人工对着一台机床进行操作,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出现一些危险问题,从而影响其生产质量。在进行工件加工的过程中,人员受伤的现象一直无法真正避免,对于人身安全是一种伤害,而对于生产流程,也常常会出现脱节和拖工的现象,造成整体的产品质量下降。机械产品的检测流程不科学,常常出现漏检问题。传统的机械产品同样需要质量检测,检测合格之后的产品才能投放市场。但是由于机械的检测一般都是人工进行的,不仅检测结果没有科学性,检测的流程也较慢,容易造成漏检的现象。因此,对于机械检测而言,传统的检测方法也存在较大的问题。那么,在原有的生产模式的基础上,机械生产模式开始了全新的改革,在人工操作上,现代化的机械生产采用全自动的流水线式生产模式,并且引人了大量的现代化远程控制生产设备,从而最大化的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部分,精简了工作人员。这样做不仅减少了机械生产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错误和安全等问题。此外,在检测方面,现代化机械生产模式引人了计算机技术,从而让检测技术更加科学有效,最为重要的是检测效率大幅度增加,并且能够达到检测的科学性,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提高市场的用户信誉度。

2现代化机械生产模式下机械设计的合理性分析

针对上文中,对于现代化机械生产模式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机械设计的刚需。在机械制造业领域中,都比较认可机械设计的重要地位。但是,在现代化机械生产模式下,机械设计是否更加重要呢?所谓的机械设计的合理性又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实现呢?

2.1现代化机械生产的机械设计理念分析

与传统的机械生产模式相比,现代化机械生产的机械设计相对更加重要,并且其准确性和完善性要求更高。之所以这样进行分析,原因在于现代化机械生产的效率很高。但是,生产的效率只是体现在制造的效率上,在设计方面虽然有了提高,但是一旦设计出现问题,那么造成的返工以及损失就会非常巨大。实际上,通过与传统的机械生产模式相对比,就可以非常明显的显示出其明显性。传统机械生产由于产量较低,而且生产的流程化不足,会有生产滞缓的现象出现。但是,如果机械设计出现问题,却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且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模式由于生产效率较高,容易出现高效生产的技术脱节。因此,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模式反而对机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在生产模式进行改良的情况下,机械设计当然也会随之进行改变,并且实现一定的技术对接。目前,机械设计通过了很多现代化手段,从而在技术层面有了非常大的改革与更新。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机械设计的功能与效率,从而实现了高效的设计方式,以适应现代化的机械生产模式。

2.2现代化机械设计的合理性分析

如何能够保证在高速率的生产环境下,实现机械设计的合理性呢?实际上,机械设计是两个部分的衔接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用户的需求之后,进行机械产品的初期设计。设计方案通过后,开始进行批量生产。因此,机械设计的合理性就在于如何能将两点进行有效衔接。那么,通过衔接的切合方式,就可以体现出机械设计的合理性。首先,保证机械设计理念的合理性。机械设计的理念必须是合理的,正确的,需要满足在不同条件下的机械产品的适应性,满足市场的需求,满足客户的用户体验。其次,保证机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机械设计不只是一种对机械产品的设计,实际上在生产期间的工期以及检测标准等,都是通过机械设计的方案来完成的。因此,机械设计一定还要同时满足方案的合理性。最后,保证机械设计实现利益最大化。实际上利益最大化才是现代化机械生产模式下的机械设计的合理性所在。任何一个行业或者是产业,都是需要保证产品的合理性为前提的,而机械设计就做到了这一点。

3结语

工程机械市场分析篇3

明确当前现代化的机械加工成本控制基本现状以及工作的主要特征,是实现工作效益和工作水准持续稳定且健康发展的关键点,故应当加以重视和综合性的研究分析。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体制影响之下,如何实现高效的机械设备管理,并且以此为基础为广大企业的发展开拓出全新的、更加广阔的空间,是大多数企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在机械加工行业,由于其加工模式是由各个不同的单位进行合作,各个单位加工不同的部件,这也就使得彼此之间的加工产品没有可比性,其标准具有很大的差别,使得即使生产同一产品彼此之间也没有可比性。

2机械加工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在当前现代化的工业技术生产机械加工成本控制之中存在有较多的问题,故在实践的生产和效益改革过程之中应当对上述情况进行集中性的研究,对上述工作发展过程之中应当持续改进的相关项目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以更好的实现对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工作效益的持续增强改进。在我国一些机械加工企业中,其相关的成本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与能力远远达不到成本管理所需要的标准,具有较弱的管理意识,而且市场敏感性较差,对于市场动态的掌握也不准确。还有一些企业中,采用的管理方法十分传统,使得他们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仅仅着眼于自己所在企业的发展状态,对于在全球化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没有具体的方案,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从而使得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3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机械加工成本控制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以及工作的主要现状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后续工作改革的重点和应当重点加强的难点项目。下文将针对机械加工成本控制的基本对策和主要的政策方案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工作水准的持续增强。在机械加工企业中,进行成本控制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对其加工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根据市场的动态,对劳动力的价值、水电的费用、材料的成本价格以及设备的运行进行合理的核算,将资金的运用方式及运用额度进行登记造册,将材料的使用量、产品的产出量以及在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及其检修费用也要及时地记录。同时,要全面的关注市场的动态,掌握材料价格的波动、劳动力价值的变动,以便能够及时地对成本投入方案进行适时的调整。从而使得机械企业的加工生产能够紧跟市场动态,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益。强化成本控制意识。由于管理人员对于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能够使企业的资金运转以及成本管理陷入混乱的状态,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因此,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每月定期地举办经济市场交流会,联合多家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开展相应的研讨会,对市场的动态进行分析,并对应对市场波动的措施展开讨论,从而将市场的波动变化纳入到成本管理之中。而且要定期地举行相应的培训活动,加强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同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在生产过程中的员工的行为与方式进行严格的约束,对其有功之处进行相应的奖励手段,对其有过之处进行适当的惩罚,使得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有效地对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要想真正意义上解决上述的问题还应当在实践的工业技术生产过程之中针对机械加工成本控制相关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以切实的思想和完善的工作理念,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并且适时的引入新的工作机制和新的工作政策,加强对成本的恰当管理,进而解决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切实的思想实现对工作和传统理念的改进,加强成本控制的效益。

4结束语

工程机械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机械设备租赁;经济活动分析;租赁企业;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6-0083-03

一、经济活动分析的目的及意义

经济活动分析是利用会计、统计、业务核算及计划、定额、预算等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正确评价揭露矛盾,找出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挖掘潜力,指明方向,提出改进措施,是经济核算的继续和深入。它包括生产活动分析、固定资产分析、流动资产分析、工程成本分析、财务成果分析。对企业经济核算十分必要。

不少大型企业为盘活施工机械的潜力,合理利用资源,结合项目法的施工,采取不同的形式,建立了机械设备内部租赁市场,对闲置的机械设备推行对外租赁,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国内租赁市场的不健全,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不一,如何获取效益的最大化,认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尤为重要。

通过分析,可以让租赁企业找到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规避经营风险,加强内部管理,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培养必要的管理、操作人才,提高机械租赁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活动分析的条件及方法

租赁企业的成本管理离不开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两个部分,正确合理开展经济核算,规范经济活动分析,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合理的经济活动分析的机构及具有一定责任心及业务技能的人才队伍。

2.有贴近企业实际的必要的科学的合理的可以不断完善的机械使用技术经济定额,以便对照指标开展核算。

3.必须有严格的物料领用及统计、财会管理流程及管理制度,对物料的收发有准确的计量保证,以获取完整可靠的原始记录。

4.建立必要的经济责任制,来调动有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经济活动分析不是简单的指标数据的罗列,也不是简单的总结汇报,它必须具有严密的程序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从提出课题,到对比差距,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案及措施。对机械设备租赁企业而言,比较适用的方法有:

1.直接核算法,又可称为因素分析法,从全部或单项的盈亏程度来进行分析,可以从不同的作业班组,例内部租赁、外部租赁,或者以设备类别划分:筑路机械、起重机械、砼机械等。

2.比较分析法:根据现在一定时期所统计的数据,与期初制定的计划目标比,与同期作业情况对比,与历史较好水平比,与同类别的设备或部门横向比,分析存在的原因,寻求改善的措施。

3.其他还有比率分析法即计算指标的相对数,对各种指标进行比较的方法等。

总之,经济活动分析既要定性分析,又要有量化分析,但以量化分析为主,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来选择,甚至可以采用几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三、经济活动分析的具体步骤

机械设备租赁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项组成:

1.人工费:主要指直接从事机械作业的人员工资、奖金以及福利费用。

2.材料费:机械作业过程中或保证机械作业过程中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件等。

3.机械作业费:主要指机械作业过程中使用外部租入机械的租赁费及使用自有机械设备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

4.其他直接费用:指机械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工具使用费以及二次倒运、场地清理等费用。

5.间接费用:租赁中心为组织和管理机械设备租赁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它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工资津贴、办公费、通讯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以及机械设备折旧、修理、低值易耗品、水电等费用。

按照成本的习性,成本可分为两类:固定成本和可控成本。凡是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能保持不变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如:折旧费、设备保险、检测费用等;可控成本是指能为特定单位或个体的行为所制约的成本,具有控制性。经济活动分析一般是对可控成本进行分析、策划,已采取措施,对其产生影响。

经济活动分析首先必须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分解到各相关职能部门,财务部门拿出成本的具体构成、收入、利润的具体数值,经营部门要分析机械租赁收入的构成及经营趋势,维修、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对维修作业的人工开支、维修工作量、材料的采购情况、设备的可靠性能等进行分析。

其次,各部门选择合适的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对部门或单机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逐项进行分析其增减、盈亏的数值。凡实行定人定机的机械设备宜采用单车机核算,机械作业组或某类机械设备或班组集体管理的设备或机具,可以采用班组核算,两种核算又可以进行单项或全项核算,单项核算只对某一个或一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一般用于单项经济技术定额的管理考核活动,例如单车机燃润料的消耗考核、维修辅料的考核。全项核算是对成本的全部组成项目进行核算,可以全面反映机械或作业班组的盈亏情况,如单车机成本核算、外租设备成本核算等。

接着,根据单项或个体的成本增减、盈亏情况,分析造成的原因,以利于巩固或改进成本过程控制,修订合适的成本指标,指定符合实际的经济定额,同时制定相应的措施,落实到责任部门或个人,并按照计划对落实结果进行分析考核,以体现按劳分配、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必罚的原则,考核兑现可以从成本管理奖罚办法或季度、年度效益兑现中落实。

成本指标有技术定额、产值利润率等,经济定额一般包括燃油消耗定额、保养用油定额、维修保养工时定额、轮胎电瓶消耗定额、台班定额、辅料定额等。

四、集团公司设备租赁中心机械设备租赁及单机全年成本分析范例

截至2007年末,设备租赁中心现有机械操作、管理人员110人,其中合同制职工80人,外聘人员30人,拥有混凝土、起重、土石方等三类大型施工机械100多台(套),资产原值4800多万元,净值2000多万元。该租赁中心作为集团公司下属单位直接与公司签订经济责任制。公司按年度考核中心的租赁产值、产值利润率和安全等多项指标。同时明确了中心的职能是盘活资产,用好资源,为公司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提供租赁服务,并承担运输、安装任务和砼搅拌、打桩等单项工程。这样为租赁中心以内部市场为依托并积极向外租赁创造了条件。在租赁形式上,2007年底前,实行人机分离(人由承租方配置管理,机由出租方提供、管理)管理。2007年底,中心针对人机分离管理中由于现场技术管理力量较为薄弱而拼设备的严重现象,主动提请并实行对除小型搅拌设备外的大型机械实行人机合一的租赁形式。内部租赁价格按公司主管部门结合市场行情定期的价格执行,外部租赁价格由租、用双方依照市场行情商谈确定。下面对2008年度租赁中心的年度机械设备租赁成本核算情况情况作如下分析。成本明细表见表1(见下页)及图1。

人工费增加近180万,占成本增加额的57.5%,全年人工费占机械租赁收入的37.5%,远远超出市场的比率。主要原因在于自2007年底推行实行人机一体化租赁管理模式,人员的增加,且公司大环境的影响,人均收入有所增加,同工种的收入与市场比,高出近50%。13台推行人机一体化管理的设备,人工费增加40多万。

燃料动力费较去年同期增加20.31万元,一方面由于近一年多来燃油价格不断上涨,从2元多上升到4元多,上涨幅度达90%,另一方面砼机械对外租赁实行整机租赁,燃油由租方提供。

由于设备折旧率的调整,加速设备的折旧,部分老旧设备折旧2007年底已提完,因而折旧费用增加18.27万元。

修理费:人机一体化后,轮胎、电瓶、砼臂架管、闸板阀等易损易耗件均由租赁中心入帐,修理费用增加23万,主要是内部材料的消耗。2007年修理费用占成本的18%,08年占成本的11%。2008年光轮胎消耗就达17万多,补胎1.4万(含材料费),去年同期仅为0.45万元。

养路费:合理利用车辆报停的政策,3台砼搅拌车辆报废,养路费减少约5万元。

由于加强工具、机具的的管理,添置工具必须实行交旧赔偿制度,该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减少3.42万元。其它直接费增加20.31万元,其中运杂费增加了16.1万元,主要原因是内部40吨平板运输车报废,一些工程机械的转运都是委外运输。

从该经济活动分析得出,从开源节流的角度出发,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全体人员成本意识的灌输,使得人人关注成本,人人力争为企业多创效益。

2.对亏损较为严重的设备,分几类进行管理。对长期闲置,一直无市场可以开拓的老旧土石方设备如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推土机等通过招标的形式进行转让,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对可以对外出租的,经营人员包括全体职工发扬全员经营的思路,广开门路,将设备推向市场;对市场需求较明显,设备技术状况能够满足生产要求,折旧已提完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闲置时间。

3.积极规范内部租赁市场的建设,在进一步做好服务保障的前提下,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及委托采购材料的签认,对实行人机分离管理的小型机具及砼搅拌及配套机械归还时认真验收,及时办理索赔手续。

4.加大制定成本指标及经济定额项目的成本检查考核力度,消除不合理的消耗。设备维修继续在保证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修旧利废、控制维修过程质量管理、提高修理工效等措施,减少成本支出。

5.关注设备租赁人机的配置,利用市场的波动,适时调整租赁价格,扩大收入。

6.控制好间接费用,提高管理工作办事效率,节约办公费用,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的的使用。

7.单纯的设备租赁难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必须借助设备的优势,进行必要的机械化施工单项作业,才能满足日益突显的成本管理矛盾的解决。

五、经济活动分析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在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往往由于方式、方法不当,容易陷入一些误区,找不出成本控制的主要原因,收入甚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活动分析流于形式,组织不够健全,不能坚持经济活动分析;对数据的收集不够严谨,统计口径不一,甚至弄虚作假;数据简单罗列,内容空洞,缺乏客观的分析。

2.不太关注成本例外管理原则,对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盈亏超出正常的比例不能正视,尤其是出现暂时的节约,但有可能对今后的成本带来更大的隐患,例如片面节约维修费用,可能会造成未来的停工或更大的经济损失。对这些“例外”原则,必须进行重点检查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纠正。

3.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忽略对收入的分析,通过对收入及收入与成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找出工料机配置的合理程度,了解开拓市场、扩大收入的秘诀,合理规避经营风险。

4.成本分析过程中对成本的计划外开支不能忽视必要的索赔职能,由于在机械租赁过程中作业条件的变化,施工工艺的改变,均有可能对设备的消耗、人员的安排等造成影响,为此必须根据变化的租赁要求,适当与甲方作出业务联系,合理改变租赁成本的不必要开支。

5.经济活动分析必须注重作业过程中的分析,通过一定时期或某个阶段作业的成本分析,可以及时找出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不足,还能“亡羊补牢”,结果的分析于事无补,毕竟时过境迁,只能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罢了。

工程机械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机械维修保养发展

随着我国各个工程的发展,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程器械的使用也愈加频繁,对施工机械的精度,准确度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工程机械的保养维修显得尤其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为机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工程中断,不仅耽误施工时间,还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安全。在工程中,机械出现的种种问题,早已不能适应工程的发展需要。为此,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

1.机械维修现状

在我国,机械维修行业比较宽泛,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只有维修行业一些不成文的规定。这导致机械维修市场比较混乱,维修保养的质量不统一。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进行机械维修没有固定标准,对机械维修近况无法掌握,对施工工程会带来很大影响和不便,同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也带来一定的隐患[1]。

1.1.市场现状

我国的机械维修市场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机械维修出现很多问题。第一,机械维修行业起步比较晚。和其他行业相比,我国的机械维修行业起步非常晚,市场还不成熟,机械的维修技术相对落后,没有专业的培训和专业的人才。很多人都处于跟着师傅学习技术的学习状态。第二,机械生产厂家不负责机械的维修。在很多机械生产厂家,对于机械产品的保修是有保修期的,过了保修期企业就不负责机械的维修。企业在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对于过了保修期要保修的机械不能进行及时的修理,新的技术不能及时应用到机械的维修保养上,一定程度影响了机械维修的发展。第三,维修企业水准不一样。缺少统一的维修标准,维修企业水平不一样,解析维修的质量也没有保障。

1.2.制度现状

从我国目前的机械维修市场来看,主要是预期检修制度,还是相对完善的,这对机器的正常运转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从机械维修的整体状况来看,机械维修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机械维修的制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覆盖机械维修的市场,使很多机械维修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第二,机械的保修期和机械磨损规律不相符。很多机械由于应用广泛,磨损严重,大大超出预计的保修,这机械的维修带来一定的麻烦,对整个工程也带来一定的影响[2]。

1.3.技术现状

在我国,工程技术的含量逐渐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机械维修技术也跟着逐渐提高。复杂多样的维修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机械维修的质量。但是,在我国,很多工程都是短期施工,在机械维修方面远远得不到满足。同时,由于没有建立专业的机械维修学校,很多人并没有系统专业的维修技术,都是跟着有经验的人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维修知识。面对复杂的机械,这样的技术肯定无法应付。所以,目前我国的机械维修技术高低不一,造成机械维修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2.机械维修发展趋向

2.1.建立完善的工程机械维修市场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区域性的RCm服务网。由厂家出机械,RCm服务网点负责这些机械的维修保障工作,可以有组织的批量进行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修复,以便设备生产厂家对此

能够有效地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第二,建立行业中介服务网。在维修市场主体建立的同时,中介机构也应同步建立。值得注意的是,应当以不破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市场运行的竞争性、自动性和企业对市场的充分自主选择为前提,尽量避免对市场活动的过多干预,促进市场有序运行、协调发展。第三,构建现代维修服务市场模式。现存的个体、集体的小型工程机械维修实体相结合,在建立区域性RCm服务网点的基础上,以internet为手段,扩大服务深度,形成多种形式的工程机械服务企业集团,把制造、施工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设备、技术优势,科研单位的理论、智力优势,小型企业的数量、分布、服务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地发挥各自所长,更全面地为用户服务。

2.2.加强维修管理工程的应用

工程机械的维修管理,必须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即在工程机械的规划设计阶段,除了对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进行规划设计外,还必须对工程机械的可靠性能、维修性能和维修保障进行规划

设计。机械的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用户对机械维修的投入就少。机械维修性好,易于维修,可使机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即便出现了故障,由于可以低成本快速修理,无需更换新件或新机,从而降低那维修费用,缩短维修时间。机械的维修保障好,售后服务系统完善,利于用户对检测仪器和配件的采购。

2.3.注重各类技术人才的培养及培训

现代工程机械的维修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只有通过有主动性、责任心、掌握现代维修思想和先进维修技术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企业要注重对机械维修人员的培训,从机械构造知识、故障判断、零部件拆卸能力、设备调整、机械现场抢修等方面加强培训。企业可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每一次设备采购机会,接受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商的使用和维修培训,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人力保障[3]。

总结:

工程机械的保养维修,对机械的使用寿命增加有很大的影响。提高机械维修质量,不仅延长了机械的使用时间,还可以大大保证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市场不断发展,机械维修市场也紧跟时展的脚步。在未来的发展中,机械维修应该从教学方面,企业方面都应该建立统一的规范,既保证人才的充分应用,又保证了机械维修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当前工程机械维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_孙兆冰,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03.

[2]工程机械维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白春江,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07.

工程机械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

0引言

对于现代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来讲,其是集系统性、交叉性为一体的技术手段,在众多领域中都应用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主要是革新了机械工业,为机械制造行业的提高了竞争力,使得机械制造运行成本降低等等。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业取得了较明显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也成功跻身在我国经济支柱性产业中,是国家大力发展与创新的重点产业之一。

1分析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机械制造技术有着十分独特的特征,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分析,能为机械制造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依据与方向:

1.1系统性

对机械制造技术来讲,其不是一个独立的技术,是融合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性技术,不仅是涉及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环节,还包括了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由此对机械制造业技术的分析,必须要认清其系统性特征,以整体为特征进行分析,使得其能吸收各种高新技术的的成果,能将机械制造技术发展成为一个物质流、能量流以及信息利用的系统性工程。

1.2综合性机

械制造技术有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与企业整体的竞争力的目标,由此高技术不能局限于产品的制造与生产环节,需要同时包含市场调研、产品工艺设计、生产准备以及产品制造与售后服务等环节中,将其作为一个综合性整体,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重视机械制造技术的综合特征。

1.3世界性

世界经济有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保证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情况,并且以市场需求为指导来发展机械制造业。因此,机械制造业技术的应应当具备世纪性特征,这样才能顺应世界经济的需求进行工艺的改造以及创新。

1.4市场性

其实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需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生产与制造的经济效益,机械制造业产品也不例外,也应当与市场保持密切的联系,使得产品的生产与制造能更加具备市场性特征,这样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就能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进行技术的改进与升级,并且做好成本、质量以及市场需求的环节,协调产品的生产,使得产品生产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机械制造业创造出更好的条件。

2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现代企业的应用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使现代的工业生产更加地规模化和高效化。而且通过这样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工作负担和压力等。在传统的企业生产中,常常会应为工程复杂或者人们的生产技术水平低,又或者因为人们工作劳累而出现种种的误差等,而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时候,只需设置几个相应的指令和程序,就可以保证整个企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工作人员只要定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看其是否有正常的运行就可以了。这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强度,而且也使产品的质量和规格得到了统一。这样的自动化技术大大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也减少了传统生产方式,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生产物品出现不合格或者报废的现象,这大大减少了对生产资源的节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生产力和多种效益。在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中通过对各种综合技术的使用,使得机械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加强,其工作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也促进了这中智能化的自动技术可以面对更加复杂的和精细的环境进行工作,从而实现工作中高质高量的完成工作项目。机械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生产工作中,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了工作中的安全。因为在任何生产工作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非常重视的问题。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中的安全性。工作人员只需要对机械进行远程的操控便可以了,无需再进行实地的近距离操作。这样可以让人们只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好相关的安全监管就可以了,而无需在考虑其他问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安全监控系统也会发出警报,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经济已经一体化。所以在现代经济市场的竞争中,其竞争的核心就是科技的竞争。

所以在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也是个不错的机遇和挑战,这就像出现在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跳板,只要机械自动化技术能把握这种机会,和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那么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势必会得到空前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也是在不断地升级,其数控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实现了集中化和高精度,而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比如像自我检测和修复功能以及根据具体的生产线自行调整运作效率等。而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势必会向更加高速、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同时可以适应更多的复杂工作环境和更加精细的工作。在现代的机械自动化制造的过程中,其还是一个能耗比较大的技术,所以在其未来的发展中,在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其能耗,从而起到优化环境节约能源的作用。

3总结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下,对机械自动化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大力探索、研究和创新机械自动化技术,从而促进我国机械制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威.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向[J].通讯世界,2016(03):266-267.

[2]汪国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5(02):244.

[3]尚霞.关于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4(36):85-86.

工程机械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机械设计加工;材料;标准化;物理力学性能

市场竞争的激烈促使各大企业集中力量力求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各大企业需要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以机械加工行业为例,在传统的观念中,机械加工企业追求产品生产的数量,将企业的产能作为该企业的发展目标,通过大量的销售占领市场。然而,这种抢占市场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经济市场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提高机械设计加工的技术水平,通过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促进企业的发展。

1机械设计加工中材料的选用

1.1满足基础的要求

(1)所要选用的材料需要符合产品的运用性能。不同的零件对于整个产品在运用性能上的需求各有不同,在选用材料的时候首先需要认真分析材料使用的合理性。例如,某些零件所需要的材料是需要其强度高的材料,而有些则需要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当然,还有一些零件因为对其的运用性能没有要求,所以其选用的材料只要求具有外表美观即可采用。因此,在选用材料时一定要对其运用性能进行分析判断,以最为合适的材料进行机械设计加工。(2)选用的材料还应该能够满足相应工艺的要求。在满足了运用性能的同时,该材料还应该能够承受住所要形成的零件的加工工艺。工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热加工性以及金属削切性。前者主要包括了铸造、锻造、焊接以及对热量处理等的特性,后者主要指刀的耐用性,其值越高,切割性越好。

1.2选择机械零部件的诀窍

(1)在选用材料的时候,注意产品的成本。在机械设计加工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选取价格实惠、质量合格的适用原材料,把控产品的成本。当然,虽然某些材料的成本相较其他材料来说较高,但其性能高、耐久性强、寿命长、维修费用低等优势使得这种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相当于控制并节约了成本。(2)在机械零件的选择上注意产品的制作方式。在选择零件时考虑产品的制作方式,将机械零件的设计结构、原材料和机械零件的合理科学的加工相结合,分析最为适合该次机械设计加工的零件。另外,在选取零件时还要在注意零件的个体成本的同时,注重把控整体的成本。

2规范操作流程,降低企业成本

第一,零件是机械产品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按照规范的流程生产零件是非常重要的。按照所要生产的零件的大小、作用、结构、原材料、绘图要求等情况制定一个标准,按照标准进行操作。这种做法的优势具体表现在:(1)运用先进的机械设计加工技术大量成产零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2)统一零件的使用性能,在此基础上使零件的使用寿命增强;(3)严格按照零件的标准进行流程操作,有效保证了零件的质量,同时也使零件设计简单化,增加其使用效率。第二,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零件制造可避免因不规范造成的损失,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使得准多企业在思考如何满足市场发展要求,在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在不断优化机械设计加工技术的推动下,企业严格依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促进企业进步。

3剂的特征和使用

3.1剂对技术方面的要求

基于加工工艺的需求,剂要有以下性能:(1)要能够冷却金属,在金属的削切工作中,损耗的能量大多数都转换成了削切热量,它会损毁道具,而且成品容易被烧坏或者铸造出来的金属成品色泽会变暗,从而使产品精确度不够,质量提高更谈不上了。所以,剂要能降低摩擦频率以此让热量减少。另外,通过削切液的热传递和气体化等特性让产品不受高温所害。(2)要能够对产品进行,刀具在切割金属的时候,削切力的作用力是非常大的,剂优良的性能能够使刀的表面和切下来的碎屑、刀后面的表面和金属表面的摩擦减少,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使功率损耗减少,使刀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从而使打磨出来的产品光滑。(3)要能够对产品进行清洗,产品在削切的工作中,油渍、微小的细屑、粉末和沙砾经常粘附在刀或者金属上,事后很难清理,从而使加工质量受到影响,刀和砂轮的使用周期也会缩短,最重要的是对机床的精确度也会产生影响。所以,剂必须对上述杂质进行合理有效的清理,对于粘附在机床等工具上的细屑要及时进行清除,冲走容易使机器和工具生锈的“有害物质”。(4)要有预防锈蚀的能力,水基型的剂多数部分都由水组成(水成分占到了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八),使锈蚀的几率大大增加。其中的一些添加剂可以锈蚀金属。因此,剂防止锈蚀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它会使产品在加工中和加工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不会因锈蚀的出现,影响质量和操作。

3.2如何挑选剂

剂的选择需要按照产品生产工艺的需求来进行。比如选择可以与水相溶的剂或者纯粹用油的剂,均是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进行分析判断,从而选出最为合适的剂。剂的选择可以依照机床供应商的要求进行选择,也可以依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选择。无论怎么选择都离不开对具体工艺的判断。例如,当需要通过高速度的刀来进行低速度切割时,需要选择纯粹用油的剂。剂的种类很多,需要结合具体加工情况选择适合的类型和品牌。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零部件加工生产的工艺流程、金属材料类型、零部件加工精密度要求以及相关性能来综合考虑,确定选择纯油性还是水溶性剂,一般使用高速钢刀具进行低速切削时可以使用纯油性剂,使用硬质合金刀具进行高速切削操作时可以使用水溶性剂,在切削液难以有效到达切削区域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纯油性金属切削液。

4结束语

总之,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各大企业积极通过改进机械设计加工技术,运用先进科学的技术提高机械设计加工产业的成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降低企业生产投入的成本,力求满足生产力的需求。在现实的机械设计领域,选择材料并对材料标准进行流程作业,同时,选择合适的剂,提升剂的使用率等是均是各个企业的重要任务。文章对机械设计加工中如何进行材料的选取、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及选取剂等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分析探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作者:郑雪峰单位: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

参考文献:

[1]王杰,程明远,李士晓,等.浅谈机械设计加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11(11):96-97.

[2]钱陈韵.探析机械设计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0):207.

工程机械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机械制造信息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02-01

现代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在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机械制造方面,我国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却在制造工艺、设计理念、生产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为了提升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使其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跟得上市场需求,应加快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

1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趋势必然性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机械制造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只有加速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才能不断提升机械制造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趋势的必然性,可以从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来看。

1.1地位基础化

机械制造业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化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一些发达国家虽然已经迈进“信息化社会”,但仍然十分注重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可见机械制造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日益凸现,不可动摇。

1.2经济规模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很多企业加速了国际业务的开展,尤其实现了全球化规模生产。为了提升企业主要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很多企业纷纷加大了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尤其是增加了科研投资,为了适应多样化市场的需求,增强针对不同市场的机械化产品的系统性和特殊性,机械制造企业只有敏锐地观察不同市场的特点与需求,迅速地捕捉市场和产品动态,才能在规模化经济发展中取得成功。

1.3产业结构调整

多样化市场中,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追求日渐增强,而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很多机械制造企业纷纷采取“单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以这一变化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展开,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正逐渐向着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方向转变。

2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技术经验和生产规模。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制造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逐渐开始向中国转移,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大量涌入,这为国内机械制造企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国内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每家机械制造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很多机械制造企业对企业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造成管理能力低下,管理效率低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企业经营成效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因而,采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管理能力,促进其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是我国每个机械制造企业的重要责任。

另一方面,技术水平较低也是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中的难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的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更重视发展机械制造业,这充分体现了机械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目前,我国不论是机械制造工艺、设备还是生产管理能力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信息化建设无疑是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相信信息化建设对于增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其市场竞争优势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我国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可分为品牌优势型企业和技术优势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不同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3.1品牌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策

品牌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指的是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是机械制造企业总的领军企业,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甚至引领消费者对机械产品的需求,产品设计相对丰富,外观时尚,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营销渠道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对于品牌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其信息化发展中可采取以下对策:(1)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不断完善分销系统,应建立客户需求管理系统(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分销管理系统(如DmS经销商管理系统)。(2)强化对供应链的管理,促进供应链系统中不同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供应链中每个成员的能动力,可以建立SCD供应链管理系统等。(3)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对产品的研发信息、产量、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完善的管理和控制,并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准确把握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升级和换代,可建立pLm产品周期管理系统等。(4)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与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及时进行沟通。

3.2技术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对策

技术优势性机械制造企业指的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新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的企业,这些机械制造企业都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的产品,并具备持续不断开发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能力。技术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良好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的机械产品制造技术,还要依靠高水平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高质量的销售服务等,这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可采取以下对策:(1)强化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建立研发信息系统,如pLm系统或pDm系统、meS生产制造过程系统、eRp工程资源计划系统等等。(2)加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提升技术优势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办公效率,提升其企业管理能力。(3)强化对销售过程、销售信息的分析和控制,建立CRm系统等,捕捉市场信息、销售商机,提升市场营销水平。(4)可与品牌优势型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协作开发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和销售产品。

4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机械制造业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由于缺乏管理、技术方面的经验,我国机械制造业信息化程度还相对较低。为了激发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活力,使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健康发展,应结合企业特点采取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对策,不断提升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洪斌.试析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82.

[2]林森,赵丽丽.浅析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3.

工程机械市场分析篇9

由于城市化过快所带来的交通问题,越来越城市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推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地铁由于其较为快捷、占用空间率低等特点成为城市交通首选的方式。由于每天地铁所运输的客流量巨大,一旦地铁发生安全事故就会是灾难性的事故,因而地铁安全尤其是施工安全一直被业界人们所关注。在地铁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复杂,涉及到机械种类较多,且设备流动性也较大,在机械设备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且目前国内地铁不仅投入巨大而且工期紧张,这些因素无形中更加了机械作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因而作为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人员要在深入了解地铁施工流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施工机械所可能造成的风险的不同,来建立风险的安全评价机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安全隐患。

1地铁车站施工机械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1.1人为因素

人员因素是导致地铁站机械作业施工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都会导致这种安全隐患,超负荷工作、健康问题、禁忌作业、心理异常等有害因素也是导致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指挥失误、操作失误以及监督失误也会造成这种潜在的危险。

1.2施工机械因素

在很多情况下施工机械本身也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物理性危害以及有害因素都属于此范畴如设备、设施、工具以及附件存在问题,防护缺陷振动危害以及不良的信号等。

1.3环境因素

施工环境也是导致出现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机械作业场地环境存在问题(比如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作业场地较为湿滑不适于机械作业,场地狭小,作业场地设备杂物堆放凌乱,作业场地不平整,建筑结构存在着缺陷,作业场地地基沉降,安全通道设计缺陷,作业场地光照存在问题,作业场地通风不畅),地下的作业环境存在问题(包括隧道中的操作空间问题以及空气流通问题)这是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4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也会造成机械施工作业安全事故隐患,如缺乏卫生组织的安全保障,资金投入问题以及安全防护问题等,相关的安全责任制度没有完全落实,与安全相关的责任管理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也是造成上述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2应对措施

2.1安全风险评价

在进行机械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来对机械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应的风险采取对应的措施来预防安全隐患,要对整个安全体系的内容进行调查与分析,利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来识别机械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根据安全问题的轻重缓急来确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等级。通过制定地铁站机械作业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来为地铁站安全施工的过程进行安全施工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对地铁站机械施工过程中机械安全风险的各种因素以及条件等进行动态的分析与管理,将安全检查以及作业风险的机制纳入到安全风险评价体制的过程中,建立以地铁站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2.2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

2.2.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1)管理制度落实

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管理过程中的监督检查频率。检查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定期检查的方式,目的是确定机械作业的安全风险,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可以将检查的频率设置为每周一次,对施工过程中作业的本体以及施工的周围环境进行详细的检查与评估,然后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来登记评分。监控检查,指的是在机械作业检查的过程中,要安排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来对机械作业进行监督,对施工人员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方面来进行评估。

2)教育培训

要选取具体的人员来执行管理制度,其中项目经理以及项目监督人员的作用最为重要,作为两者要感受到自身肩上的安全责任,要对这些责任进行细化与落实,而这些责任的落实即向操作人员输送安全作业与施工的规范,这些离不开对施工作业人员关于施工过程中所可能所造成风险种类以及应对措施的培训。要分批次展开对作业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做好培训后的考核工作。

3)风险要点

在地铁站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机械施工作业的风险控制要点,可能造成的风险来源于四个方面。包括人为因素所可能造成的风险,环境方面所可能存在的风险,机械种类不同所造成的风险也不同,管理失误所造成的风险等。要针对每种风险的来源来细化每种类型的风险,制定预防这些风险的措施。

2.2.2安全控制措施

为预防地铁站施工机械作业所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安全控制,制定机械施工作业的流程规范,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规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作业场地环境、施工流程、机械状态以及管理进行检查。确保将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扼杀于摇篮之中。

2.3安全事故处理

对于安全事故的管理要根据地铁站施工风险的种类以及风险的来源来制定相应的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案,对于人的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隐患,分析所可能造成的机械作业风险事故,并根据事故所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对于机械本身所造成的安全隐患要根据不同的机械种类所可能造成的不同的危险来制定相应的应急事故处理方案。对环境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要根据所可能造成事故的种类来制定相应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案。

3案例

2008年3月9日11时,深圳地铁一号线前海湾站基坑失稳,约5万平方米淤泥从垮塌处瞬间涌入基坑直至盾构井,基坑外淤泥流动影响范围长约210米,宽约120米,最深处可达3米,并破坏了供水管道和电力设备,全场断水停电。东侧支撑体系和维护结构向基坑内垮塌,垮塌长度为43米。由于淤泥瞬间涌入,已经挖好的深坑和支架全部被填埋,由于疏散及时,百余名作业工人安全撤离。此案例虽然没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但经验和教训是深刻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对深圳海积淤泥地层特性认识不足,从而在基坑周边有大量施工机械堆载,次要原因是地层改良等技术实施不足,维护结构存在缺陷。通过分析此案例不难发现,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管理因素,施工机械因素通常是相伴发生,由于人的主观对环境认识不足,造成客观上管理的缺陷与不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的环境因素,制定客观可行的施工与管理方案,不能孤立的看待风险发生的原因。

工程机械市场分析篇10

随着我国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逐步积累,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正逐步的发展与完善,呈现出向集成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方向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撑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将直接体现在整个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方向的变化和调整上。对于我国而言,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全新生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为整个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更大的生机。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对机械自动化技术与机械制造相关性研究的重视程度日渐升温。本文从机械自动化技术基本概念及组成和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这2个方面对相关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概念及组成分析

1.1机械自动化技术概念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机械自动化技术就是指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生产建设中,对加工对象进行自动化、连续性的生产作业,使得机械制造行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高效化和安全化。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制造过程中投入原料的流动速度和加工工艺变化更为迅速及时,从而达到节约机械制造人力资源投入的目的。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证实,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品质量,明显强化了生产效率,有效控制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并提高了产品的更新速度,从而使得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效地提升了经济效益。另外,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明显下降,作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并且有效地支持了相关技术的发展。综上所述,在当前技术条件发展环境的支持下,机械自动化技术已成为机械制造行业应用性技术改造、升级以及发展的最为关键因素,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一点更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注意,即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确保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成本因素均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

1.2机械自动化技术组成分析

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且有着广泛应用空间的学科技术。一般而言,将机械自动化技术理解为系统工程的一种表现方式,其主要由程序单元、作用单元、传感单元、制定单元以及控制单元这5个方面共同构成。

(1)程序单元:程序单元作为整个机械自动化系统工程中最主要的单元部分,主要用于解决系统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问题。

(2)作用单元:作用单元是整个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前期性单元部分,主要对系统进行能量施加和定位明确。

(3)传感单元:传感单元则是整个机械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性单元部分,主要对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实时状态以及性能参数进行检测。

(4)制定单元:制定单元可以说是整个机械自动控制工程中的核心单元部分,通过对传感单元所传输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制定并发出相应的动作信号。

(5)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的保障性单元部分,其主要用于解决单元制定和动作调节。

二、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2.1集成化应用分析

对于机械制造而言,其集成化主要是指技术经营和技术功能的集成。在信息技术作用下,计算机集成化制造能够对企业参与制造的全过程进行整体性优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动态集成能够将企业内部动态集成为一体,从而强化其与全球化竞争过程中的关键性需求的融合。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以及数控加工技术逐步引入到制造系统中。现阶段,以CaD/Cam为主的CimS工程应用方式实现了对机械制造行业的有效覆盖,未来必将成为机械制造行业中最核心的生产方式之一。

2.2柔性化应用分析

柔性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能够根据外界因素作用力的差异表现出与之相对应的适应能力。换句话说,在柔性化应用过程中,生产出的产品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的更改特性。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必须针对终端用户的各类需求及时精确地做出反应,进而对机械制造产品类型和结构属性做出相应调整。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柔性化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其在确保必要生产柔性的基础上,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合理优化,并在构建产品制造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管理的工作效益发挥到最大。在当前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敏捷制造已成为柔性化应用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其最显著的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2)确保产品交货期,满足客户需求;

(3)强化信息系统运行全过程的可靠性;

(4)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应变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满足机械制造产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2.3智能化应用分析

智能化机械制造技术融合了包括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系统工程管理技术均在内的多项技术。通过与专家系统的结合,智能机械能够根据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进行智能化转变。机械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具有良好的人机工作界面,在制造生产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良好的人机交流与沟通。智能化应用的关键在于以智能化技术方式对人类专家的智力活动进行模拟,进而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专家化运转。与此同时,由于智能化技术的引入,系统还能够针对自身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性检测,确保运行的最优化。

三、结语

很显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和城市化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整个世界范围内经济市场的竞争行为呈现出了较为剧烈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企业处在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且无法完全精准性预测的环境当中。从宏观角度上来说,各个行业领域在整个发展大环境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领域要想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稳定的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在于以技术进步和更新为动力,支持企业的优化和升级。对于机械制造行业而言,加大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才是根本。总而言之,本文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和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参考文献

[1]程振杰,张建超,徐莹.RFiD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a].2007年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讨会[C],2007.

[2]杨晓媛,杨维平.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的拓展[a].第二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

[3]宋明安.面向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现代生产管理系统[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