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媒体的作用十篇网络媒体的作用十篇

网络媒体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9:55

网络媒体的作用篇1

关键词:网络新闻;互联网;企业;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2)08-0104-03

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媒体集三大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为一体,是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作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中国烟草经营模式也正式与现代网络接轨,网络媒体既具有大众传播的优势,又兼具小(窄)众化、分众化传播的特点,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正把不同的媒体形态融合,体现了媒体变革最明显的特征。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国烟草经营模式正式与现代化的网络接轨,对行业而言,它推动了495万个卷烟零售终端逐步进行经营升级;对整个中国商业而言,它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商业模式的革新,并带动其它商业群体一同进入网络经济时代……近年来,互联网融合报纸运作模式产生了网络报纸,电脑已不再是奢侈品,网络新闻在现代商业中发挥的作用越发重要,其特点就是可以跨越时空,正常情况下,网站无时无刻不在工作通过企业的网站,可以跨越时空了解企业,利用多媒体技术,企业可以向用户展示产品、技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企业形象,树立现代企业形象,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其在企业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一、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

2008年6月20日,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进行考察①,发表了重要讲话,并通过人民网同网民进行了网上对话,表明了我国领导人的高度开放与自信。笔者认为,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交流,向外界宣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在现代执政中的作用,向各级政府官员提出积极使用网络媒体、不断提高执政水平的要求。总书记与网民的在线交流,为中国各级官员作出了表率。

总书记表示:“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当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企业的又一渠道,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有很大差异,首先它是一中非纸质网络媒体,其次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传授的互动化、全球化、即时化,内容的海量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拥有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网站,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企业的知名度和实力往往与其企业网站的设计制作水平成正比。

企业建立网络媒体既有企业原有纸质媒体常见的特点,以全面服务企业为宗旨,是企业党委、行政的喉舌,能够迅速将企业党委、行政的大政方针、各个不同时期对各项不同工作的要求通过报纸传递给职工,让职工明白企业当前的中心工作、企业对这项工作的要求,覆盖面广,又有网络媒体自身特有的优势,速度快,内容新,文体精炼,是信息时代的桥梁和纽带,企业网络媒体还能将职工的呼声、要求反映给决策层,让企业领导层了解每项工作布置后基层的执行情况,了解基层和群众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了解职工的心声和疾苦。

企业网络媒体的通讯员大多是基层职工,他们来自基层,最了解基层情况,最能代表基层职工,他们能以当事人的情感,参加者的目光报道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各种问题、动向和活动,把企业的生活气息,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直接通过网络传递。这也使企业网络媒体能永远置身于群众之中,贴近群众,永远有一种生命的活力。而正是网络媒体为这种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架设了桥梁。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使之更好地为生产经营、管理创新、业余文化生活服务。

二、要切实发挥企业网络媒体的作用

企业建立网络媒体利用企业网页,宣传企业自身。企业可向外宣传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概况、服务品质以及新闻等方面的内容。由“鼠标轻轻一点,天下事尽知”的快捷也使迅速使人们从传统的阅读当中走了出来,因此,有专家称,网络已经成为继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之外的新兴的第五媒体,甚至于还有人说,“网络已经把传统媒体逼上了死角”。因此,也正为这种原因,当前,许多企业都设立了网站,把它作为企业重要的舆论工具,与企业自办的广播电视台(站)、内部报刊等并行使用来满足企业加强宣传工作的需要。而且,由于起步较早,资金力量、人才力量雄厚,已经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一些较为有名的企业,比如②(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2008年06月20日

②(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http:///(湖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http:///(福建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福建公司)、http://.cn/(中国电子商务)

③红云红河集团http:///index.htm

参考文献:

[1]李遵立.新闻选择学散论[m].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2]李浪.新闻写作通论,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网络媒体的作用篇2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

多媒体网络教学突破传统教育

随着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我们英语教师已经不再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教学生读单词、念课文了,更多的是把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作为英语教学的新手段。英语教师在利用国际互联网与世界同行交流时,也能了解国际英语教学发展动向,共享新的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也能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语言交流,促进语言习得。这样,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学习到新的教学思想,如何构造崭新的英语教学环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性,给英语教师们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我认为在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上有很多的优点并且,现代英语教学必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多媒体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创设新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学习的原动力良好的情境设计,能激发学生把在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在英语教学中,情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形、声、情并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多媒体网络能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英语教学中通常有听、说、读、写等四方面的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包含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但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既不便于教师的教,也不便于学生的学。但我们现在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将文字、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结成一体,使听、说、读、写四个过程不再支离破碎,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例如:在教学单词monkey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卡通小猴子拿着书本,说着:“monkey,monkey,i'mamonkey.”然后让学生跟着读,读得正确与否,电脑先生将及时给以指令,操练对话。最后,电脑先生将还会演示monkey一词的写法。多媒体网络具备能说、能唱、能动、能自动检索相关的资料功能,固可在不同的英语课当中合理运用多维多媒体展示,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听、说、读、写能力。

多媒体网络教学能营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多媒体网络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思维的独创性。如识记一个单词、理解或背诵课文、表演对话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优势进行人与机、生与生、师与生等方式的交互。教师可根据课型和内容不同自行设计一些趣味小练习题。

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再现情节、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形式再现当时的故事情节,以身边的小事陶冶教育学生。通过计多媒体形式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打破时空界限,再现助人场景;在英语语言教学之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这样,没有明显的说理教育,而把理渗透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美好的环境中,从心灵上受到感化、自觉自愿地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虽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所具备的重大作用是多媒体课件的功能所不可取代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例如:英语课堂上开始的“Freetalk”、值日生的“DailyReport”或师生的口头交流,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方式,它是多媒体课件所不可替代的。如一味地追求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地展示,那么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地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地情境中富有感情地交流变为通过网络地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地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地人机对话。因而,我们就必需清楚地认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需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地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多媒体课件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地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没有多媒体课件,但不可没有教师。我们为教学而使用多媒体课件,而非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是他们有心理准备,调节他们的注意力,并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地主导作用和多媒体课件地辅助作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合理适时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地情境,解决英语教学地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地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0年03期

[2]苏燕飞.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01期

网络媒体的作用篇3

今天,网友言论之活跃之规模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均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这种状况是前几年无法想象的。社会舆论若只是在街谈巷议中存在,力量是有限的,但要通过某种媒介集中表现出来,效果就会成倍放大。网上签名可以视为网上舆论的升级行动,近来我们已多次见到这种形式。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网上舆论对孙志刚一案的最终公正解决,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网上舆论的形成及其强度的提高,是与互联网的发展,包括网民数量增长、网站功能扩展成正比的。当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刚刚在中国兴起时,网民数量很少,论坛数量也很少,尽管那时已陆续有了“水木清华”(国内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BBS)、四通利方“体育沙龙”等著名论坛,为数不多的网友也能在此畅所欲言,表达各种声音,但尚未达到足以产生社会影响的地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网站开设的论坛越来越多,尤其是1999年以后,众多新闻媒体网站甚至政府网站亦提供这一功能,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统一论坛”、外交部网站的“外交论坛”等,为网友表达意见提供了园地。目前,不论是网站论坛还是论坛网站,大都已形成针对不同网友兴趣需要的众多类别的论坛群组规模。一些门户网站由于巨大的流量,还增添了新闻跟帖网友评论的功能,当刊发一条新闻后,网友即可发表自己的看法,每当一个热点新闻发出后,跟帖评论可以很快达到数百页、上千页,即帖子总数可达到成千上万条。

网上论坛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新闻的集散地,国际和国内的一些突发新闻和重要新闻都能看到;二是观点集散地,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既有系统的阐述,又有大胆的设想;三是民声集散地,网民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乃至阶层分布都很广,论坛中能够听到各种声音。用“四面来风,八方来雨”来形容论坛的热闹景象或许最为贴切。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而网络论坛这类互联网功能,则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近年来有学者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网络论坛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论坛就是“虚拟空间的公共领域”。

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是一点对多点的单向传播,处于信息发送端的是有组织的专业传播机构及其专业人员,处于接受端的是庞大的不确定的受众。在大众传播史上,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诞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传播变革,但这几次变革的主角都集中在传播者一端,受众只是被动地适应潮流。而网络传播集各种传播模式于一身,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因此,在网络传播变革中,受众与传播者处于同等地位,参与网络传播者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又是接受者,这就给社会舆论带来了变化。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环境中,公众的“知情权”和“告诉权”是通过大众媒体来实现的。大众传媒同时还为民众与政府,以及为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提供了协商对话的渠道。在这里,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是发挥民众参与功能的先决条件。但是在任何社会制度下,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都是有限的,因此大众传媒的参与功能也大打折扣。相对而言,因特网向用户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因而也提供了更为畅通的渠道。随着万维网和浏览器的开发和普及,上网“冲浪”者也越来越多。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就可以浏览世界上任何一份上网报纸或杂志,收听收看到世界上任何一家电台、电视台的网上节目。这就是说,网络在将传统大众传媒的覆盖面扩大到整个世界的同时,也将所有的这些媒介呈现在用户面前,供用户自由选择。这里,用户的自由是空前的。因特网采用统一的tCp/ip协议,将网络上不同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连接起来,用户可以登录到与网络相连的任何一台主机上与他人共享信息和资源。因此可以说在网络传播中受众真正得到了获取信息的平等权利,而信息交流权利的平等化和大众化,正是网络传播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时代虽然各种传统传媒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信息,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成员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这些信息,他们受到所处的不同国家、地区以及所属的不同阶层、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的种种限制。而跨越时空的网络传播其透明度则有很大的提高,绝大多数网络信息是对所有网民公开的,以因特网作为一个自由的信息平台,公众的意见可以迅速、及时、充分地反馈到有关部门。在我国的廉政建设中,因特网为公民和舆论发挥监督作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但是,因特网在给我们带来极大自由传播空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滋长了噪音,而且这种噪音在数量和危害程度上远远超过了其他传播方式所带来的噪音。网络传播的主体是单个的网民,而决定网民个人传播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性格爱好、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个人经历、政治态度、价值观念、信息处理技术水平等。毫无疑问,在这些方面每个人各有不同,然而,网络给了他们平等发言的权利,林林总总的人传播林林总总的信息,自然有真有假,有好有坏,良莠不齐。同时,网民还抱有不同程度的匿名心理,不对自己的传播行为负责。在网络上谁都可以成为传播者,使得传播权利被分散化、多极化,传播责任被淡化、模糊化。从信息传播的内容而言,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要的信息成为困扰我们网络传播中的噪音。在网络传播中,噪音的最直接表现形态就是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这种现象的存在,势必影响甚至破坏正常的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必须加以控制与引导。

新闻工作者的传统职能之一是采集信息并有选择地发送给受众。尽管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不通过传统媒体而通过网络直接到达受众,新闻工作者不再拥有唯一的决定权,他们的“把关人”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信息供应量的增加,帮助用户选择有用的、可信的、正确的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已经远远超过任何个人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特别是当网上出现大量相互矛盾的信息,受众会感到难辨真假而无所适从。由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质量标准和优良传统,并将此带进自己的网络版,在这个信息自由流通的世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它们的舆论引导作用就因多年形成的“品牌”效应而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在网络传播中,新闻工作者的职能将向“过滤器”转变,将成为网上冲浪者最可信赖的向导。他们通过自己的采访调查和对网络上传播的信息进行核对,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同时帮助受众在信息狂潮中选择那些正确的、健康的和有用的信息,而受众到传统传媒网站也可以对其他新闻来源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实或证伪。

网络媒体的作用篇4

关键词:网络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诚信社会

诚信伦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诚信对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中的经济基础及道德秩序急遽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原有的道德观念受到很大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加之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尚未完善,我国社会中的出现道德滑坡现象,其中诚信缺失尤为严重,不讲信誉、虚假宣传、假冒伪劣、暗箱操作等不诚信行为持续蔓延,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败坏了社会风气,增大了经济发展的风险,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诚信社会成为当今中国必须解决的重点。党的十报告中也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政务、商务、社会的诚信建设和司法公信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5.38亿,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获取和传播信息,网站、博客、播客、空间、微博等网络媒体正以其海量的信息时刻影响着网民群体。因此,理清网络媒体特点及其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必将有利于我国加快诚信建设的步伐。

1网络媒体及其特点

网络媒体是以网络作为新闻传播媒介的新兴媒体。其产生和发展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却已迅速成长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媒介,被誉为继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的全新的传媒模式。随着网民数量的急遽增长,网络媒体成为新闻传播中举足轻重的媒介。由于网络媒体是基于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基础,融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的优势为己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将信息快速呈现给人们。除传统媒体的“共性”之外,网络媒体还具有如下特点:

1.1信息传播速度的即时性

相比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提高了传播的时效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型网络、微型空间、播客、微博等载体日益丰富,图文、音频、视频等资料也能做到及时传送,这使得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上日臻完美。

1.2信息内容含量的海量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在信息的编辑、、更改、保存、完善等方面更加容易。在网络媒体中,资深媒体人士、专家、学者、学生等等只要是网民,就能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编辑信息。这使得网络媒体每日的信息量数以亿计,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网络,搜索技术的便捷、网络平台的直观都使信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浩瀚的数据库方式传递给受众。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1.3信息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网络平台可以让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时可以无视语言、国界、文化等障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传播或者接受信息,这在短期内就塑造了全球知名媒体巨擎,使得人们不仅受本国人、本国信息的影响,还会受世界上其他文化、其他国家的影响。

1.4信息传播中媒体和受众的互动性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多数为“一对一”和“一对多”。网络技术的发达模糊了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在网络媒体面前,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也是新闻的受众。这使得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模式变得更为复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都可以同时出现在媒体中,特别是像论坛、社区、BBS、QQ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和普及,更是促进了媒体受众的互动和共享。

1.5网络媒体与技术创新结合的紧密性

传统媒体由于受制于信息载体,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略显滞后。而网络媒体则能充分利用技术优势融合传统媒体,将图、文、音频、视频等整合传播,为受众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同时,网络媒体还能激励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如即时通讯软件、p2p网络、手机网络等。

当然,除上述特点,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也有许多亟待改进的缺陷,如:虚假信息传播降低了网络信息可信度,信息的放大效应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垃圾信息泛滥考研了人们的辨别力,严重的复制抄袭限制了人们的创新力等等。

2网络媒体在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构建诚信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政府的有力引导,也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网络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特有优势在诚信社会的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2.1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

信息的传播就是对受众的信息宣传,是要受众能够了解并接受相关内容。诚信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网络媒体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诚信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交互性,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这必然会增强人们在诚信伦理方面的道德认知。

2.2网络媒体的导向作用

信息的传播自然就蕴含着价值观念的传播,当人们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就接受或者反对、抛弃某种观点。可当海量的信息传递到人们面前之时,相同的内容必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增加了接受的可能。因此,信息传播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导向性,坚持宣传党和国家宣扬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坚决抵制西方对我国的和平演变。通过弘扬积极向上的,与社会和时展相一致的思想观念,让诚信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

2.3网络媒体的教育作用

网络有着强大的教育作用。网络媒体对网民的影响巨大,千千万万的网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并通过网络传播信息。如果能够不断能够彰显诚信道德的信息,或者通过技术或渠道去引导受众按照诚信道德的要求去做,并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我国诚信社会的建设必然会事半功倍。

2.4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

信息的广泛性和即时性可以让信息传播者及时将信息传播给受众,受众也会在最短时间内查看和传播。当今世界中发生的违反诚信道德的现象很多是通过网络曝光的并形成社会焦点的。如我国食品领域中假冒伪劣现象,“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瘦肉精”等引发全社会反思的事件中都有网络媒体的功绩。所以,网络媒体可以在诚信建设中充分发挥监督机制,对个人、企业和政府等的行为进行广泛监督,使其能在阳光下运行。

2.5网络媒体的沟通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文化多样、思想多元,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诚信道德的缺失中夹杂中各种利益的诉求。诚信建设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保持了良好的信息沟通才能建立起彼此的互信。而网络媒体为我国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群体搭建了沟通的平台,为其发表意见和了解信息提供了渠道。

2.6网络媒体激励作用

在网络媒体的信息和传播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中,使得网民能充分体会一个信息传播者的成就感,体会其在时展中的意义。这也成为激励人们去不断探索新的价值,不断去发现新的信息的动力。在诚信建设中,网民也可以通过不断去发现和探索,激励诚信者,否定非诚心者,使网络的激励充分体现正能量。网络上出现的油条哥充分体现了对诚信的激励。

3网络媒体在诚信建设中的问题及建议

健全的道德机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和健康发展重要前提。其中诚信道德又居于重要地位,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诚信道德作为支撑。企业经营和管理、商品的流通、金融结算、人才的培养及流动、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新技术的采用、消费者权益的保障等等都离不开诚信。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体提供的海量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着,时刻影响着大众的判断。因此,我国的诚信建设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作用,激发社会的参与意识和共建责任感,引导社会形成并逐步认同和践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为诚信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正激励。不过,由于受制于技术条件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网络媒体在诚信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全社会也必须认真面对,探求解决之道。

3.1警惕网络媒体的异化,提升媒体人的综合素质

当代社会中,媒体已经相互融合并成为一种巨大的权力体。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者,特别是专业媒体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及政治立场去影响媒体立场,从而限制或者屏蔽与其观点不致的信息传播,使网络媒体表达一种声音,呈现一种现象。这就会使媒体很难成一为各方利益沟通的平台。事实上,网络媒体中的专业人士也往往凭借手中的权力把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传播为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如果这些内容与诚信不一致则会对诚信社会的建设带来极大的限制。所以,媒体自身必须做好平台建设,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标准,紧跟国内发展大势,提升媒体人综合素质,从而保证网络媒体的公平和公正,使网络媒体称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引领者。

3.2警惕网络媒体的商业化,制约资本的影响力。

网络媒体自身也属于企业范畴,也需要获得利润生存。因此,媒体的商业化导致其对利益的不断索取或对提供利益者本身的价值观念妥协,丧失公正性,信息传播中难免会出现偏激和误导,使媒体自身成了传播诚信道德的阻碍。所以,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媒体自身都应该时刻警惕网络媒体过度商业化后被资本控制,失去了原有的客观性。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进行约束,网络媒体自身应该不断地对自身资本的构成进行科学调整,积极地接受公众监督,避免受资本控制。

3.3打破网络媒体的垄断性,形成真正的网络繁荣

网络媒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在发展中也存在垄断现象。大欺小强欺弱、强势联合等不合理现象既伤害了网民的利益,也限制了网络媒体的自由发展。境内外的大型门户网站所提供的信息直接影响了多数网民,其他中小型网站难以获得有效地关注和支持,造成了网络媒体的虚假繁荣。网络巨头间的恶性竞争也对诚信社会建设产生了极大地负面影响。不久前的“3Q大战”引起了轩然大波,直接伤害了网民权益,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所以,在网络媒体发展初期,政府必须担当监护人和裁判者的角色,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措施,打破网络中的垄断,适时引导和培养网络媒体,努力促成真正的网络繁荣,为网络媒体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质环境,从而使其成为促进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

因此,网络媒体在诚信社会的建设及自身发展中,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引导,必须坚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使网络媒体自觉地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阵地;同时,必须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设,加强网络媒体的法律监管,以法治网,及时制止和纠正网络媒体的不当行为,杜绝异化现象的产生,使之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建设诚信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必红.诚信道德缺失与诚信社会构建研究[J].理论月刊,2012,04,p160-162

[2]曾盛聪.诚信社会建构的深层检视——制度安排与价值建构的两个雏度[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p58-68

[3]王瑶,韩丽楠,朱凯.网络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青岛传媒网《百姓说事》栏目说开[J].青年记者,2008,26

[4]张华,华汝国.试论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的作用[J].东南传播,2008,02

网络媒体的作用篇5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66-01

随着近年来经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在我们整个国家普及,进而波及到我们的教育领域。面对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选取这种方法。这也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学习负担。由于计算机这门技术是刚刚兴起的,很多教师在之前的教学中并没有接触过这种技术,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现学现用。这也是给我们很多教师的一次考验。在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我们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教学辅助资料,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更加充实的材料,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条件。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其新颖、有趣味的形式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使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也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一、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加直观、生动,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按照教材的篇章结构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详细讲解的,其中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在讲解,然而学生的听课效率并不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根本无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导致我们的教学效率低下,师生都对那种教学方式感到反感。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到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后,我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多,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也越来越感兴趣。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多媒体这项技术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感到新奇,它融合了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增添了很多有趣的形式。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我们的教学成果的改善带来有益的帮助。

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生动、直观,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侧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然而,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语文这门学科又被很多学生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一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他们也无法深入的去学习语文知识的精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也是我们当今教育制度下产生的恶果。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重新热爱上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多媒体网络技术将语文知识以鲜活、生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就可以朝着既有的方向发展,就可以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育工作提供优良的保障。

二、在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指导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时,主要有以下问题

在多媒体网络授课的形式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被大大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自由选择性也加大,这就导致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学习的本质,这对我们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现实的问题。多媒体网络技术时代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总结。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些自制力不好的学生在面对大量的课堂空余时间时显得束手无策,而去做一些与我们的课堂学习活动无关的事情。这不可以不说是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一个弊端。当然,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这里学生的主要问题就是不懂得如何利用课余时间,这也主要是针对个别的同学,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已经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行事。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的教师就可以单独找他们谈话,了解其心中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的帮助下,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很快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并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创造出应有的价值。

网络媒体的作用篇6

[关键词]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教学;诊断

[作者简介]李继红,吉首大学医学院主治医师。湖南吉首416000

[中图分类号]0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192-03

在临床医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减少理论课讲授的时间,使在病房里接触病人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个医学生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作出正确的诊断。多媒体网络教学也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手段。对于医学生来说,在存在部分病人对教学不配合及某些季节相关疾病与见习内容脱节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技术要比其他教学方式显得更有效,因为下载相关资料是很快的。网络课程教学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自由学习,比单纯的课堂说教更能提供活跃的学习经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提高临床技能Ⅲ,而且,少部分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学习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对一些可以接受的概念、知识的获取显示出信心,提高了临床诊断推理的决断能力。

我们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等资料的分析,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

一、对象

吉首大学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2名,男生62人,女生40人。

二、方法

1 教学方法。(1)在线学习。学生打开电脑登陆后,教师在教师机上对风湿性心脏病简单介绍,然后电脑屏幕上出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对患者作出“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2)在线答疑。学生在电脑上直接进行在线答疑,学生提交问题和知识点,教师进行解答,答案展示给学生。(3)在线考试。教师按教学目的出题组卷,通过网络系统传给每位学生,待学生考试结束后,再将答题文件传回教师机中。(4)病案总结。要求学生对他们所诊断的病人的病情写一份分析式的病案总结,电脑将把在线答疑、在线考试的信息和病案总结储存在数据库中,并进行修改和分级评定。

2 教学效果评价。(1)完成教学后,在学生中发放问卷,对教学的质量和使用感受进行调查。(2)在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中进行匿名问卷调查。(3)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进行考试,查阅试卷中相关内容的答题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结果

1 病案总结的等级评定的结果。在已经完成的102份病案总结中,94名学生正确地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进行了详细、正确的分析;8名学生不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中提供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结果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分析诊断。

2 在线考试成绩、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成绩见表1。

3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四、讨论

1 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2006级临床专业中102名学生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课程,他们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对教学有积极意义。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很容易掌握这个模板系统的操作,易激发兴趣,简单,有效,实用,直接,还增加了书本外的知识。而且在线答疑,回答明确,学生认为这个模板系统帮助他们学习了风湿性心脏病,重点掌握了相关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诊断。多媒体网络课程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表现方式多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很快理解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安排学生在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课程后到病房里直接见习病人(3名学生因为某种原因缺课,之后在网络上补上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模块的教学课程),学生们都认为自己能很轻松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病人的诊断上。学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进入网络系统自由学习,或者复习,再理解。学生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媒体网络的教学课程是有必要的,比其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上的说教和家庭作业的设计等教学方法效果要好。

2 多媒体网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在已经完成的102份病案总结中,可以看出,92.16%的学生临床思维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能够正确地对风湿性心脏病进行诊断。在线考试成绩、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成绩中答题正确率高,问卷调查也显示这种教学方式对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有帮助。

3 教学规范化。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大量的资料,演示规范化的临床操作方法,可以减少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较好地贯彻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我们把考试用的标本或模型数字化后上网,利用数据库技术组卷,把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的标本合二为一,可以使整个教学规范化,形式和内容更加统一。

4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不足。8名学生完成风湿性心脏病媒体网络模型的教学课程后,书写病案总结不合格,包括格式不规范、医学术语错误、临床思维无逻辑及诊断错误。考虑原因:部分学生操作模板系统中键盘数码不熟练,有些同学知识掌握不完全。所以我们让学生可以选择把他们的总结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同时要求学生尽早进行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型课程的学习,而且通过网络系统反复学习,以保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充足的时间进入病房,直接把学习到的信息应用到病人诊断分析中。

就我们的评估方式来说,部分问卷调查不是匿名的,这会使学生产生偏见,不过,还有部分经过临床学习学生的问卷调查是匿名的。很显然,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很好。

网络媒体的作用篇7

【关键词】网络媒体;武术传播;作用;对策

网络传播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主要是指以网络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为基础和媒介,来传递、交流和利用信息,并促使社会文化得以传播。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通过网络传播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之一的武术,要想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实施网络传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将网络传播和武术推广有效结合,对于全面推广、普及中华武术以及把我国的武术向国际化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网络媒体在武术传播中的作用

1、有利于加快武术产业的发展

所谓武术产业是指武术用品和提供武术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利用网络传播促进武术产业的策略方式有利用网络广告、网上购物、网上直销、网上拍卖等方式。比如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方式对武术用品市场做大量的宣传,通过多媒体直观的画面使各种武术器械、武术服装用品展现在网民的面前,也可以通过网上购物的方式动一下鼠标就可以买到网民自己喜欢的武术用品。

2、有利于促进武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

要想全面推广武术以及让其普及化,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网民的数量逐年增加并已经多达二十多亿,其中我国占到17%。要想更多的人了解、学习武术就需要利用网络传播这种工具,因为网络传播具有迅速性、互动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另外,网络媒体在向公众及时、迅速、全面传递信息时,还可以创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空间,这对促进武术的全面推广与普及是非常有利的。

3、有利于弘扬武术文化

通过网络传媒对武术信息进行大量报道,在报道中能够全面诠释武术的含义、宣传武术事件以及树立武术人物的公众形象,从而推动、繁荣、发展和弘扬武术文化。

二、网络媒体在武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武术网站存在的问题

1、重复的武术资料比较多,而实质性资料很少

目前,各大网站上的武术资料非常庞大,而实质性资料却很少,仔细归纳很多都是关于武术运动员和影视武打明星的简介,这些内容对武术的传播起到的作用不可否认,也不能低估。然而,由于个人的差异和武术技术风格的影响,根本不可能让武术爱好者正确了解和认识武术,对于一些非武术专业的人认为武术就是能够将人击倒或制服的一系列格斗动作的组合,这显然是对我国武术文化的一种错误理解。

2、缺少质量较高的武术视频

通过视频传播是所有传播途径中最好的传播方式,但是,要在网络中寻找高质量的武术视频和武术教学视频却非常之难,虽然网络上能找到一些从影视中剪辑出来的武术视频,但对于参考武术和研究武术的价值都比较小,一些视频的粗糙和模糊更让人失去了观赏和学习的兴趣。

3、个体武术网站的内容繁杂

在网络上,可以看到个体武术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然而在其内容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中又缺少实际的考证,这些个体网站的内容广告多而杂乱,使得很多信息都处于杂乱的状态,虽然有的网站对武术信息作了简单的划分,但是重复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有的还把武术名家介绍、武术名家论坛混为一谈,把武术历史发展列入武林杂谈中去,这些现象不利于武术信息的传播,对广大民众也是有害的。

4、官方武术网站和高校武术网站的内容都存在单一性

从官方武术网站来看,大多数是宣传武术赛事以及相关的科研活动,缺少对武术名人、武术历史、武术套路等的介绍;从高校武术网站来看,更多宣传的是高校的武术专业、师资力量以及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对武术信息系统完整的概括。

三、加强武术的网络传播对策

1、建立丰富个性化的武术网站

要想使武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并达到宣传武术,让更多的人热爱武术并推广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运动,必须结合武术实际,建立符合武术特色的个性化网站。而个性化的网站,不仅仅是个性化的页面设计,更主要的是个性化、专业化的内容和资源展示。通过网站进行传播,一定要符合网络传播的特色,改变以往模仿相关杂志的方法,紧跟时代步伐,对网站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创新。应针对武术信息用户的需求特点及内容,建立以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传统养生、散手等专业性更强的网站,为广大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服务。

2、以更为广泛的信息资源,为更多的浏览者提供优质服务

网站信息资源是为浏览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我们必须根据武术这项活动的特点,做好服务对象的前期调研,同时运用网站来对浏览者进行调查,明确浏览者浏览网站的意图,进而根据浏览者的意见和建议来逐步改进和丰富网站上的信息资源。我们应认识到网站服务对象的大众化,充分考虑各个层次人员的需求,根据武术特点,寻找一个较为合适的切入点,为广大浏览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内容。要想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资源,需要我们有着一个稳定的服务器、迅速的后台处理功能。武术网站应按照提供服务的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模块设置,相关模块应分类清楚,并及时更新准确的信息,信息服务要改变以往求大求全的模式,着力营造个性特色,把某类专门信息做深、做细、做足。比如,根据武术有助于强健体魄的功能,将武术强健体魄的理论和实际进行讲解,并将传统养生与武术在网站上进行宣传,通过宣传与传授正规的武术健康理论与具体实施过程,节省家庭医疗开支,促进国民健康。

3、扩大网站的知名度

根据当前一些网络搜索的特点,应将我们的武术网站在相应的搜索引擎上登记,提高武术网站在相应的搜索引擎上的排名。根据大多数搜索引擎都会检索页面顶端文字的特点,我们应精心设计网站标题,注意将关键字写入页面的顶端,并尽可能将关键字加入页面标题中。不要让所有页面都使用同样的页面标题,以便用户返回时能够到达具有针对性的页面。对于网站域名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特色,同时还要方便浏览者识记,只有浏览者记住了才能在以后想登陆时能够及时登陆。另外,应注重与其他各大网络的合作,可以通过有偿广告、广告互换以及通过建立网标来实现与别的网站互换来提高网站的知名度。

4、注重培养掌握网络技术与武术技艺的人才

随着我国武术事业的转轨和武术产业的兴起,武术高端人才出现严重匮乏的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武术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加快对武术人才的培养,注重对武术理论与实践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他们对网络计算机知识的培训,让他们不仅掌握武术还要掌握网络计算机技术。只有他们同时具备了这两项技术,才能使武术通过网络这个媒介传播的更为广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目前可在高等院校和综合性院校中增加武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通过这里的培训使这些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武术理论与技能知识,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来改进武术相关课程设置,让他们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也注重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

5、做好网站整体设计

网站的整体设计包括艺术风格、功能、标题、链接、图片与文字的排列等等。良好的网站整体设计,能够带给浏览者方便快捷的服务,使浏览者能够迅速通过网站获取相关信息和服务。同时,网站的色彩、线条、动静如何交织搭配,能够影响浏览者的视觉。因此,我们应结合武术特色,做好网站的整体设计,做好网站页面、后台处理、数据库的编辑等工作,特别是具有传统武术的特色,才能真正实现武术在网络传媒中逐步推广。

网络媒体的作用篇8

一、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等新媒体既是先进的技术载体,也是活跃的思想阵地,表现出的是虚拟世界,反映的则是现实社会,给党联系服务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成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一把“双刃剑”。

网络等新媒体已成为大众化、社会化的媒体。网络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运用推动了网络主体的强劲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拥有网民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网民达到3.88亿。江苏省是互联网大省,网站数量、网民、手机用户、微博用户等均居全国前列。截至2011年底,全省拥有网民3685万,占全国的7.2%,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8%;手机用户逾7000万,其中,手机网民2624万,占71.2%,全省每3人中就有一人使用手机上网;全省备案网站350931个,活跃网站达到245773个,网吧8300多家,网民平均上网时长为每周18.5个小时。随着移动宽带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媒介的发展速度也相当惊人,仅微博用户就有1893万,在网民中普及率达51.3%。这些数据表明,网络等新媒体已成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和活动空间,覆盖了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

网络等新媒体为党的群众工作带来的新机遇。网络等新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使党的群众工作面临“四大机遇”:首先,为及时把握社情民意开辟了新通道。在开放的环境中,新媒体日趋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工具,各种信息随时都可以上传到网上,群众可以自由真实地表达愿望或诉求。普通民众可以跨越层层环节,直接把信息传递给上层,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汇聚民智。其次,为加强舆论引导提供了新阵地。“自媒体”的发展壮大使信息来源多、覆盖广,网络舆情扩散呈裂变式增长,群众诉求能够更清晰、更直接地被党和政府了解,为科学民主决策、有效实施舆论引导提供了重要依据。再次,为服务群众搭建了新平台。新媒体具有便捷、高效、超时空和资源共享的优势,有利于构建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涵,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最后,为接受群众监督打造了新利器。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不仅使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而且拓展了群众的监督空间和渠道。

网络等新媒体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当前,网络等新媒体舆论空前活跃,关注的议题正向社会议题、政治议题快速转化,使党的执政环境空前复杂,党的群众工作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给掌控舆论话语权带来“引导”挑战。网络等新媒体大大加速了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趋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难度不断加大,催生了许多非理性、非制度化的网络政治参与现象,对传统舆论引导格局带来了深刻冲击。二是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安全”挑战。网络等新媒体舆论已具备社会动员效应,组织化、落地化成为现实,社会问题网络化、网络问题社会化相互交织。特别是病毒式传播的情绪舆论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加上敌对势力利用网络鼓动渗透,容易引发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三是给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信任”挑战。随着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民意表达、社会动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网络热点事件层出不穷。2012年发生的哈尔滨桥梁坍塌、什邡事件、周克华身份之争等事件,都是经过网络披露扩散,引发了群众对公共权力的质疑,使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受损。四是给党员干部网络执政带来“能力”挑战。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民主参与度、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高,仿佛一切都被置于放大镜之下,许多干部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同程度存在“网络恐慌”心理,影响着党群关系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如何提高同网络等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严峻考验。

二、江苏积极探索和创新网络条件下

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近年来,江苏全省各地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积极探索和创新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初步形成了群众工作网上网下双向推动、党群关系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搭建网络社情民意平台,打造党群联系“连心桥”。依托网络等新媒体,推动互动交流,让群众诉求表达畅通高效。第一,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各地通过设立书记市长信箱、网络发言人、政府论坛、在线回复,开展文字、音频、视频等在线访谈活动,让网民充分表达意见和诉求。第二,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及时开展意见征集、网上调查、社会听证活动,推动科学民主决策。对医疗、教育、社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问需于网、寻策于民。南京市建立政务微博,对涉及民生民情的决策部署和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实时,广泛征求网民意见。第三,推动网上网下对接。促进网上诉求与实体服务、矛盾调解无缝对接,推动网上问题网下解决。南通市统筹网上与网下两个阵地,将在虚拟社会发现的矛盾与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对接,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每年通过网络发现和调解矛盾300余起,及时化解群众怨气、纾缓群众情绪。

发挥网络超时空优势,开辟网络党建“新天地”。把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党建工作领域,积极探索网络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一是创新网络党建新载体。通过整合全省党建网络资源,构建贯通省市县乡四级党建网站体系,并链接全国知名的党建网站,为各级组织党建信息、交流党建经验、了解基层动态、适时公告公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二是扩大网络党组织覆盖面。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以行业、群体为单位,探索建立“网络支部”、“QQ支部”和流动党员网上支部,着力打造坚强的网上战斗堡垒。三是建设网络战线先锋队。组织引导党员在网上主动作为、创先争优,实现网内带网外、党员带群众,党群互动共促发展、共建和谐。洪泽县实施“网络党建跟进计划”,做到凡是占有网络空间、运用新媒体或设立网站的,党建工作及时跟上,党组织设置同步跟进,响亮地提出让党旗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

链接网络便捷化通道,提升服务群众“满意度”。以网络等新媒体为依托,构建一体化、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以高效便捷的服务取信于民。首先,建立便民网络服务平台。普遍建立政府热线网络版、网上居委会、网上派出所等互动服务平台。目前,省级各部门网站在线办事服务500多项,省辖市政府网站在线办事服务300余项,在线申报、办事查询、在线咨询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其次,打造网络服务品牌。各地遵循网络特点规律,高起点策划、高质量培育,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网络服务品牌。南京市着眼群众服务需求、发展需求和精神需求,倾力打造“微博问政”品牌,“南京”、“江宁公安”等一批全国知名微博,成为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最后,创新网上服务模式。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和矛盾化解能力。镇江市全面推行“幸福社区网络工程”,在社区搭建“网上居委会”无形之网和“网格长”有形之网,虚拟与现实两网结合,形成了“管理到门口,服务进家庭”的管理服务格局。

释放网络媒体正能量,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净化网络传播环境,引导网上主流舆论走势。一是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以“中国江苏网”为骨干的网络群和“微博江苏”等网上舆论阵地,在弘扬时代主旋律、实施正面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政府网站开通率达100%,公安微博群吸引“粉丝”超千万,“中国江苏3G”手机报用户突破230万,及时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声音,广泛凝聚了社会共识。二是精心策划主题活动。近年来,省里连续5次组织50多个全国重点网站来苏集中采访报道,重大主题宣传坚持报台网联动、省内外网站互动,“道德模范网上千场宣讲”、“阳光网络伴我成长”等活动形成特色品牌。镇江市每年集中开展“网友看镇江”等大型宣传活动50多场,组织开展年度十佳网贴、文明版主、文明网民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三是发展壮大网络积极力量。各地注重加强网络发言人、网络观察员、网络信息员、网络意见领袖、网络阅评员等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主流舆论“指挥官”,打造“网上生力军”,基本做到涉情区域均有相关人员对应引导,最大限度消除社会负面影响。四是加强网上舆情热点引导。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和应急处置,确保对网上炒作苗头第一时间发声、热点问题第一时间回应、不实信息第一时间澄清,全省年均稳妥处置重大网上舆情150多起。

拓展网络开放,实现群众监督“全方位”。积极运用网络推进政务公开,扩大群众网上参与。第一,加强权力运行监督。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固化为计算机程序,实现全程电子化运行和实时监督,确保行政行为依法、透明、廉洁、高效。第二,突出热点问题监督。对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劳资矛盾、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等热点问题,加大网络舆论监督力度。苏州市公安局以市局主网站为核心,链接5个县市局、11个分局“网上公安”,189个“网上派出所”,1596个“网上社区警务室”,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也为群众监督提供了新渠道。第三,注重干部履职监督。运用网络媒体对领导干部的人品官德、工作实绩、作风建设、清正廉洁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充分发挥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宿迁市推行述职报告网上公示模式,所有县(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除内容外,全部采取实名注册,由组织部门统一放在“网上宿迁”的干部述职述廉专栏,接受社会各界评议监督。

把握网络聚合式特征,增强文化建设“软实力”。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努力把网络等新媒体打造成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一是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动网上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剧场等建设,努力构筑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阵地。盱眙依托县政法网等网站,开展普法网络宣传,做到网站每天都有一条法治内容的公益宣传广告。二是推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各地大力创作和传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积极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网民、贴近生活的网络文化主题活动,引导社会热点,弘扬新风正气。三是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全省大力实施网络文明工程,连续四年开展“文明办网”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树立了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注重行业自律和网民自治,部分省辖市建立了互联网协会,强化互联网企业和社会的责任。

三、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联系服务群众

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总体上看,全省各地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联系服务群众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现代媒体意识尚未确立。不少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滞后,还停留在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上。主要表现在:有的视新媒体为“洪水猛兽”,必须封、堵、删,无需沟通回应;有的把所有媒体都当作是党报、党刊来对待,甚至把记者当成下级,让媒体按自己的要求报道;有的认为新媒体是虚拟世界,上面多数是负面报道和虚假言论,网上群众提出的意见不值得倾听和关注;有的对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认识不够,对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不能及时回应。

网络执政能力存在短板。虽然网络等新媒体已经广泛普及,但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网络执政能力普遍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运用能力不足。尽管干部整体上网率很高,但多属浅层单向触网,绝大多数只是上网看看新闻,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知之甚少,运用新媒体开展群众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网络利用程度不高。我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实施四年多,但完成率还不足两成。有的市(县、区)和部门虽然有自己的新闻网站,但常常几个月甚至数年不更新,网络问政摆“空城计”。三是网络舆论引导不力。有的干部发现不良网络信息时,缺乏警觉性和敏感性,见事迟、行动慢。四是“网络语言”掌握不够。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官腔官调”,不熟悉网言网语,不懂得网络交流的艺术与技巧,常常居高临下,语言生硬刻板,无法与网民自由互动沟通交流,往往给网民留下敷衍塞责的印象。

网管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不断超出预期,但依据的仍然是原有的体制机制和运行规则,建设、运用、管理存在日益明显的局限性。从我省情况看,新媒体管理涉及十多个部门,存在职能交叉、管理分散、运转复杂、协调不力、重复建设等问题,不能适应网上舆论既能快速分散又能快速集中的特点。

媒体管理法规严重缺失。网络等新媒体已经异军突起,但是法律法规制定却远跟不上技术进步,立法和监管部门尚未对新媒体门槛低、发展快、管控难等问题快速反应,新媒体管理的法律法规、准入制度、监督约束等方面严重滞后。执法时缺少法律依据,而且不少法律规章对有害信息禁止性内容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执法队伍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够。网络专业人才紧缺,导致对网络等新媒体分析研究滞后,使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缺乏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

四、努力探索完善新媒体环境下

联系服务群众的路径和方式

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面临的崭新课题。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努力探索新媒体环境下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

搞好顶层设计,夯实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联系服务群众的基础工程。着力抓好“三个到位”:认识到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网络等新媒体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善待新媒体、善用新媒体、善管新媒体,切实把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联系服务群众纳入群众工作总体布局,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之中,在全省上下形成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联系服务群众的浓厚氛围。规划到位。在加强与国家和省外媒体深度合作的同时,依托中国江苏网、新华网等知名网站,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资源交流和共享。各市县要加强对网站建设的整体规划,依托本地区知名网站,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吸收,逐步形成覆盖全省、渗透城乡、延伸民众的网式新媒体结构。布局到位。统筹处理好网络等新媒体发展规模与质量、健全体系与优化配置、重点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关系,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新媒体传播网络。改造提升现有网络平台功能,加强微博客建设,强化手机报和即时通讯的运用,构建新媒体互联互动体系,广泛建立小型化、分散化、社区化的新媒体阵地。

把握特点规律,挖掘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联系服务群众的内生功能。大力实施“四个工程”:一是推进网络问政工程。善于运用新媒体动员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疏导群众情绪,努力把网络群众变成我们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工作力量。积极推进网上政务公开,扩大群众参与,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常态化。加强网络接访工作,拓宽网上渠道。创新网络监督模式,推动依法行政。二是推进网上便民服务工程。健全市、县、乡、村(社区)四级上下联动的便民服务网络,发展电子政务,开通商务信息查询专线,建立县信息服务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网站,与县级行政主管部门联网,实行网上审批、网上结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推进网络党建工程。把网络党建纳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党建工作效能和水平的重要手段。积极构建网络党建的信息、学习、培训、交流等虚拟平台,总结推广建立“网上党支部”、“网上党小组”的成功做法,积极推进网上党务公开,不断拓展群众的民主监督空间。四是推进媒体舆论引导工程。把握舆论热点形成演变规律,实施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对舆论热点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公布事实真相,以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公众人物等“意见领袖”的作用,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推广网络发言人制度,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互动,消除隔阂,凝聚共识。

注重规范管理,优化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联系服务群众的生态环境。重点突出“三个强化”:强化网络法律规范。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为新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用好现有的法规,通过适当的修改,将其适用范围延伸到虚拟社会。推进网络衍生领域的相关立法进程,完善法律体系,推动其更好地为联系服务群众所用。强化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推进网络实名制,建立完善监控举报体系。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等活动,引导网民遵守网络规则。鼓励和引导新媒体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赋予其制定和倡导行业规范、吸引公众参与、开展各种自律活动等职能,当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强化网络监管规范。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的搜集、研判和反应机制,准确把握舆情动态,为引导舆论和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严厉打击恶意信息和非法内容的个人和网站,坚决遏制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蔓延。加快网络技术的研发,加强技术监管平台建设,增强技术防护能力,不断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强化培训考核,提升运用网络等新媒体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坚持做到“三个纳入”:把新媒体知识纳入党政干部必修课程。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网络培训制度,推动相关知识进课堂、进教材;依托党校、知名院校和国外培训基地,每年分批次地对各级干部进行网络素质培训。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知名网站实地学习、现场模拟,熟悉网络流程和网络设施,掌握运用新媒体开展群众工作的时机、方法。把新媒体素养纳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内容。充分挖掘内部人才资源,对有媒体宣传经验的党员干部、网管人员和公务员进行系统培训,加大舆论引导的实际训练。把新媒体运用能力纳入干部考核重要范畴。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述学、考试、网民评议等形式,全面考评党员干部运用网络等新媒体的素质和能力,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用、评比先进的重要依据,做到工作部署和舆论应对“两手抓”,提高党员干部的网络执政能力。

网络媒体的作用篇9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

随着传统社会向当代社会的变革,互联网也日新月异地不断向前发展,从1969年aRpanet互联网诞生,至1989年www万维网诞生,再到2000年3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今天,互联网以其海量的信息量、高效性、便捷性和交互性成为当今社会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舆论放大器。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工作更是责任重大,在这种情境下,合理利用新媒体做好当代青少年工作愈发显得重要。

一、网络时代青少年群体突出特点

根据年龄划分,当代青少年主要为20世纪90年代出生、目前在12—21岁的年轻一代,也就是“90后”,数据统计有1.4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7%左右。社会评价他们“是QQ帝国和动感地带的利润提供者,是一切选秀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粉丝主力军,是猫扑论坛里见谁都敢生扑的弄潮儿和cosplay舞台上的大主角”。他们大多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更具娱乐精神,时而盲目乐观。

如果将“80后”的最显著特点概括为张扬个性和自我主义,那么用“娱乐”两个字几乎可以概括“90后”一代全部的生活方式。他们生长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崇拜的不是运动明星,而是日韩明星、另类明星;他们爱好跑酷、花式篮球、劲舞团;他们会写“火星文”,爱看娱乐节目,追逐恶搞和无厘头的电影情节,把文体活动当做校园文化的全部内容,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功能;他们很不喜欢老师拖课,认为这是挤占了他们宝贵的娱乐时间。在他们看来,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娱乐。

(二)更具创新能力,缺乏持久毅力。

当代青少年的眼界是宽阔的,因为热衷互联网,他们可以比成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量。他们生活在科技最发达的年代,空前的创造力得益于国家对科技的普及与重视。在各种与科技有关的比赛上,他们的想象虽然还不能称为绝妙,但已经触及了成人世界。但同时,他们存在着缺乏毅力、容易气馁的特点,这一部分也源于其对事物认知的功利心态。他们不善于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而是更倾向于另辟蹊径,换一个想法,换一种花样继续“玩”。

(三)注重个人形象,文化底蕴不够。

“90后”青少年基本是具备社会公德意识的,他们成长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并举的时期,接受过较多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科学教育,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也懂得在社会上维护个人形象。但他们传统文化知识匮乏,基本上不读课外书,接触较多的文学作品也主要是青春小说和网络文学,传统世界名著的阅读量很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在他们的言行中没有充分地体现。

二、新媒体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它以跨时空、海量、即时、互动交流信息的新兴传播方式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少年群体的喜爱。

互联网和手机是青少年最常接触的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媒体。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手机网民达2.33亿,青少年整体占网民数量的60.4%,可见当代青少年是使用互联网的最庞大用户群。

(一)对青少年影响广度深度逐年扩大。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0年,全国青少年网民人数从1.67亿上升至2.12亿,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也从45.5%上升为60.1%。数据显示,青少年网民中中学生比重最大,2010年中学生网民占全体网民的42.6%,位居首位。此外,青少年群体接触互联网正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根据2011年《江苏省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江苏51.2%的青少年在10岁之前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

有学者对武汉大学和山西省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两个学校的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体是青年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也是他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发短信、打电话、聊QQ成了当代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沟通手段,绝大多数学生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在新媒体上获取信息。调查数据显示,两校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的人数达28.9%,上网时间在2小时的人数达33.0%,上网时间在3小时的人数达15.7%,几乎不上网的人数仅占2.0%。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影响有利有弊。

1.青少年思想方面

新媒体的虚拟性为青少年提供了平等交流思想的平台,他们乐于使用匿名方式和网络虚拟空间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网络上新旧观念交替、冲突,青少年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促进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这种复杂情况下,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也相对不是那么明显和突出,容易造成青少年道德判断力削弱、价值取向困惑、诚信度降低等。

2.青少年学习方面

据调查,约70%的青少年学生认为新媒体技术对他们的学习造成较大影响。当代青少年的学习方式较传统媒体环境下有了新变化,不少学生通过更多地运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电子公告板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同步进行的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同时,学生们认为新媒体技术对知识积累有着明显优势,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知识,有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对合理知识结构的构建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相对的,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休息,超过半数的青少年认为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他们的休息时间减少了,也有学生反映在完成课后作业、撰写论文时对新媒体的依赖使得他们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大大降低弱化。

3.青少年生活方面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借助于BBS、QQ、博客、微博、手机短信、飞信等新媒体,当代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更觉轻松和便捷,解决问题的方式更趋自由。虚拟空间活动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分量逐渐加大,从而使得面对面交流、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的时间明显减少。新媒体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种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容易造成他们对网络过分依赖,疏远现实群体,长期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和完善人格的形成,严重时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三、运用新媒体做好当代青少年思想工作的思考

(一)新媒体运用已“势不可挡”。

在过去的十年中,以数字信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式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与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共有网民4.85亿,占全国人口的37.3%,其中家庭宽带网民3.90亿,手机网民3.18亿。“新媒体时代”已经降临,中国也不例外。

政府宏观政策上也明确表达了对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青少年工作的支持意向。团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团广泛运用微博开展工作的实施意见》之后,各地青年组织将各类新媒体的运用程度提上了一个新台阶;2012年4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工作交流会上再次提到了运用新媒体的重要性,表示要“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手段和文化载体做好青少年工作”;而日前发出的《关于推动形成共青团新媒体和文化工作系统化格局的通知》,更进一步要求各省级团委在具有普遍性的新媒体和文化载体运用上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化的工作格局。由此可见,新媒体在青少年工作中的广泛和深入运用必然是现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贯彻实施的重要政策精神。

(二)新媒体运用需“因地制宜”。

新媒体包含了各种新式媒体手段,从最常用的互联网到新兴的微博,再到“云媒体”的出现,能够在青少年群体中成为工作载体的有很多。但根据有关学者在不同地区和高校青年学生中做过的调查统计,越是科技进步、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精英荟萃的高端人才地区,对各种新媒体手段的接收程度和运用范围就越广;相对的,一些偏远山区,甚至连电视都没有普及,谈何用iphone、用手机报来开展这些青少年的工作?当务之急应该是将新媒体中最普遍的大众媒体手段尽快推广到他们之中。而青少年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其运用不同新媒体手段的用户人群也不同,比如初中生在智能手机并未完全普及于他们这个群体的情况下,更多地偏好于运用电脑网络等。因此,要加强新媒体在青少年人群中的覆盖程度,不能盲目跃进,而要结合各地、各年龄层次的青少年实际情况及特点,着眼长远,做好长期规划,因地制宜,一步步扎实推进。

(三)新媒体运用需“融会贯通”。

要用“建用结合”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新媒体工作,一是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各种技术工具内部的功能互补作用,综合运用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视频新媒体等载体开展青少年工作,有时不能单一使用某种技术手段,而要多种手段并用。二是要特别关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融合的混合型媒体的运用,不能仅仅或全部依赖新媒体的单一作用发挥,也要注重融合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并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加强与电视、广播等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将新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发挥到最大。

(四)新媒体运用需“与时俱进”。

首先要优化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高度重视新媒体网络建设,以更加前瞻的眼光、更加创新的思维建设新媒体。针对新媒体平台上出现的不良信息,要改变以往对传统媒体的管理模式,变封、堵、压为普遍的交流、沟通和疏导。通过立法规范,建立完善监控体系,大力消除不良信息流通,并严厉打击恶意信息和非法内容的个人和网站,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

其次要加强新媒体中新平台新技术的开发,开拓更加多元的媒体手段。新媒体要紧跟时代潮流,尽快实现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积极应对信息世界的发展和青少年对新科技的需求变化。

最后要在新媒体的内容建设上进行创新。新媒体与传统媒介不同,集中了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等最新技术。因此,其内容也应当顺应新媒体的技术特征,在制作新媒体素材时,尽量做到快捷、海量、互动和图文并茂。工作中要注重多种表现手法和“个性化”发展,选择一些思想性、新闻性、知识性、人文性统一的话题,内容要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一定的欣赏性和娱乐性,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交互和动态发展中,更好地满足广大青少年思想的特色要求。

总之,网络时代下,青少年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运用新媒体更是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做好当代青少年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正面优势,克服负面效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青少年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晓波.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高爱芳,高卫松.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1).

网络媒体的作用篇10

唐口煤业公司作为淄矿集团济北矿区生产能力最大的矿井,自2005年9月份成立以来,不断将网络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资源,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载体和渠道,增强了职工安全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

1.1矿区网站提升企业形象,为职工提供便捷服务

2010年,唐口煤业公司通过创建了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并为井下15个区队和3个地面单位分别建立了基层网站。公司网站设置了新闻时讯、党建之窗、心理咨询、美图文学、在线留言等近20个栏目,不仅为职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网上学习平台,而且也让职工们及时获悉矿区动态和区队动态,使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广泛传播,受到了干部职工热切关注和好评。网站的新闻时讯、美图文学等板块,让更多青工爱好上了新闻写作、文学创作,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交流平台,促进了矿区记者站的发展;网站留言薄成为职工与区队领导网上沟通的交流平台,职工们通过网站留言簿就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区队领导可以及时看到留言,并为他们及时回复和处理;通过在网站开设“员工帮助计划”专栏,定期在网页上更新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节技巧等内容,并由内部心理咨询师及时回复职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留言,使职工学习到了更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公司开展的“员工帮助计划”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2心灵关爱QQ群、微博,搭起干群连心桥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职工开始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腾讯QQ、腾讯微博,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在互联网上交流和倾诉,公司有关部门可以因人而异的及时进行疏导和帮助,同事间也可以在群中相互加油和交流谈心,不仅增强了彼此间的情谊,而且对安全生产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公司还专门开通了心灵关爱QQ群,职工可以在网上与国内资深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交流,使其及时化解在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让他们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公司团委通过开设QQ群、手机飞信等形式,及时了解青工的思想状况,在分类引导的基础上,通过“青年驿站”及时进行援助。

1.3多媒体教学系统“一机多用”,将工作现场搬进了学习室

随着煤矿机电设备的更新和应用,单单依靠工作现场的观摩学习,远远满足不了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的需要。为此,唐口煤业公司通过多方调研,在15个井下区队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并投资20余万元联合山西太原煤机厂、太原理工大学共同研发了1800Kw大功率采煤机、运输机、液压支架等多媒体培训软件供职工学习,为他们尽快掌握新设备的结构、维护保养等提供了很好地教学工具;区队党支部书记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为职工讲解课件、安全操作规程,播放事故案例视频、安全动画等栏目,提高了职工学习应知应会知识的积极性和掌握能力。今年3月份,公司安装使用了煤矿危险源动画教学系统。该系统汇编了煤矿9个专业、12个工种、341个管理对象的危险源后果演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将仿真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培训教学中,把煤矿中人、机、环、管危险源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增强了职工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1.4安全诚信管理系统,为矿井安全保驾护航

2011年2月,唐口煤业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发了全国煤炭系统的首套关于安全诚信管理的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综合化、集成化的软件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公司内部安全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安全信息的共享。通过计算机终端将各区队的安全信息录入系统,具有煤矿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三违”治理、诚信考核、自我管理、星级管理、文化宣传等功能。公司还成立了安全诚信管理系统领导小组,对该系统的隐患排查、“三违”治理、诚信考核、自我管理、星级管理等9大模块进行了详细分工,使系统运行更趋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1.5职工素质提升档案升级电子版,操作方便、保密性强

2010年4月份,唐口煤业公司在原纸质职工素质提升档案的基础上,升级为电子版本。各区队均设立账户和密码,工作人员通过将职工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科学文化、职业技能和健康身心“五大素质”的量化考核记入电子档案,更容易对电子档案内容进行浏览和审查,增强了系统操作的灵活性和保密性,不仅及时了解职工素质提升状况,而且为公司开展“典型评树”、选拔先进等工作提供了数据依据。

2分析新兴媒体存在的消极因素及解决方法

任何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往往会带来麻烦。网络新兴媒体也同样具有这样的两面效应。它在传播先进文化和观念的同时,也为许多负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2.1网络媒体高度隐蔽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媒体具有隐蔽性,在互联网普及的同时,网络违纪违法和不道德行为日趋增多。例如个别职工利用贴吧对他人进行诽谤、侮辱等不良行为,或者非法窃取和滥用信息、在网上随意传播不满言论等丑恶内容,对个人名誉和企业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2.2网络文化多元性对思想文化的冲击

由于广大煤矿职工思想相对比较单纯,使企业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受到较大冲击,对煤矿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加之不少煤矿职工的文化素质偏低,对这些现象难以进行准确把握。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势必造成管理、教育的被动,容易造成个别群众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甚至身心健康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