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十篇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十篇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2:32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完善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42-02

在我国目前的各个监督管理过程中,虽然在机构内部设立的自我监督机构,但是对于同属于一个事业单位的内部,上下级监督主体间缺乏沟通与协调,审批人员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自觉性不够,缺乏法律意识,造成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功能的弱化。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特点和作用

与外部监督相比较,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直接性。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主体设在与政府相隶属的事业单位内部,因此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人员的行为可以直接进行监督,不需要通过第三者或者其他渠道,对违规行为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直接进行处理。二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透明性。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主体与行政机关单位的内部监督程序及其流程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时对局外人可以隐瞒,对内部人员尤其是内部监督人员是无法隐瞒的,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就更有利于监督权力的行使。三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有效性。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主体可以参考和比照行政单位内部监督人员的工作考核,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监督人员必须做到这一点,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监督方式毫无疑问是有效的。四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及时性。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人员与事业单位被监督对象接触较为紧密,在监督机制完善的情况下,一旦被监督人员有违规行为发生,就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至于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通过在现实工作中的实践我们知道,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至少可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侧重于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它将违纪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对违法违纪行为有一种预防作用,从源头上堵住了腐败的根源,而外部监督则相反,它主要是一种事后监督,这种监督的弊端也能够非常明显,一般是造成后果才进行监督,因此起不到预防的作用。二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由于内部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被监督人员的违规行为,在被监督人员铸成更大的错误道路上越滑越远,这样一来就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监督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民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二、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并建立监督委员会

事业单位的审计和监督委员会对于审计执行是上下级之间的内部监督关系。其在履行职责中的主要工作职能有:对新设立或者撤销的监督审批事项进行备案管理;代表事业单位甚至于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督促和检查监督执行情况有无与实际工作存在偏差,是否符合实际,调查处理违规行为的发生。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内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及审批事项项目繁多、复杂并且很不规范。个别部门违反国家的政策规定,不顾客观事实,更不顾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随意设定行政审批和监督事项,是造成了监督事项过多过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上现在我们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一个统一管理的部门,一个省、一个地区到底有多少审批和监督事项,每年审批和监督多少,怕是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在我们国家前一阶段改革中保留下来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批和监督事项仍然很多,根据市场经济和我们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要求,距离人民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且行政审批和监督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旧的制度将不断消亡,新的制度又将不断产生。因此,十分有必要对现有的事业单位监督和审批进行动态的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备案制度,由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审批的相关部门进行备案管理。一是凡是按照法律法规保留下来的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审批事项,都要以文件形式予以确认,并要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告,没有确认和公告的,一律不得进行监督和审批,否则视为违法违纪。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审批机构要对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予以备案,并且报告有关部门公开。备案的内容包括监督的单位、监督的程序、监督的收费、监督的时限、监督开始执行的日期等详细资料。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监督审批的全套资料及结果存档备案,以便于监督检查,对发现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理,分清责任,为监督人员的责任追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要建立计算机资料库,将实行运行的每项审批事项的详细资料和较大的监督事项结果储存在计算机里,作为对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查阅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属于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这种监督虽然不如行政机关的监督直接,但却避免了由于隶属于同一个领导对执法监督的束缚,因此,这种监督的力度更大,更有效果。因此,这种监督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一是日常监控和定期检查相结合,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因此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审批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事项先进行必须的监督审批,发现的违法违纪的行为应当立即进行备案审查,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另外,还可以定期进行实地检查的方式,亲自进行监督检查。二是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监督上报机制,凡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项,关系到城市规划,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群众利益的事项都要进行监督审计。三是充分接受社会各界的投诉和举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举报机制,是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出现失误的前提和保证,这是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所在。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建设

为方便事业单位相对人维护自己在行政事业单位监督中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更加直接地监督事业单位内部行为,必须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立监督制约机制机构。设立投诉中心,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举报和投诉。因此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一是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审批与监管分离的原则,将审批人员与监管人员进行分开,审批机构内部应当进一步明确监督的责任领导人、责任科室,并由监管人员对审批人员具体经办的审批事项实施监督。同时,要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部门的责任、权力、程序,增加监督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程序和方式,投诉中心安排专人值班,接受群众的上访;并向社会各界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立举报网站和网页,以方便群众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投诉中心接到举报人的举报后,要详细记录在案,并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对监督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与相应的纪检、监察部门取得联系,在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投诉中心的人员要对举报人进行信息保密,保证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建立健全实时的监控制度。实时监控制度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实施内部监控的重要手段,它将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效率,也极大地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力度。该制度可以通过书面或者网络的形式实现,在网上进行监督尚未全面实行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负责定期查阅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审批的申请材料,对即将审批时限的监督审批事项进行督察督办,对已经符合监督审批的事项进行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核监督。在网上监督审批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这项制度的实施将更加便捷,专门监督人员定期调阅计算机中的各类型审批的文档即可实施有效的监控。

四是要强化检查和通报的功能。行政事业单位审批监督投诉中心应当对审批监督的相关责任人和具体经办人员的审批监督行为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进一步细化考核的标准,同时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量化责任,定期做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审批的自我纠察报告,定期向人大、纪检监察等部门汇报监督检查的情况和结果。

四、加强自下而上的内部监督

由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审批监督措施大多只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的经办人员,对监督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忽视了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影响了监督的合理合法性,因此应当尽快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约束机制,避免由于缺乏对上级领导的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督的力度,减弱了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的威慑力量。所以在实践中要事业单位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行政首长监督制度,实行行政首长审批责任终身制度,重大事项也要进行集体研究、集体审批,特别是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离任审计工作,审计一把手的各项审批工作,尤其是一把手的职权特批。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篇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给予了每一个会计工作人员行使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的基本权利,但通过对会计行为进行深入及细节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很多会计行为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体系性的框架构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深入持续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成熟,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也不断完善起来,但还存在很多不够严密的问题,比如预算改革相对滞后、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利相对集中、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等问题。会计的控制体制与监督机制还停留在传统的一把手管理阶段,制度性较弱。

   第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执行效率相对较低。虽然随着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会计行为与会计工作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提高,但整体还表现出执行效率不高的特点,导致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功能与意义。分析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执行状况,可以发现很多会计控制与监督机制基本上没有发挥其作用,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的闲职,缺乏有效的执行。同时事业单位内部的一把手领导制度导致领导阶层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会计部门的控制与监督权力,使得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充分的进行会计行为,最终导致不规范的会计行为的出现。

   第三,监督机制缺乏系统性,多元化的监督主体不能有效配合。虽然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及单位内部监督的系统化监督体系已经形成,但还缺乏必要的配合,导致监督体系的监督功能不能最大化的发挥。从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内部机构分析,很多单位都缺乏专业的检查与监督机构,社会性监督机制处于缺位的状态,更多的监督依靠于审计部门、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因此监督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充分保障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导致事业单位中有效监督体系缺乏,会计控制制度不能充分的建立起来,使得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到事业单位整体的循环与发展。

   如何有效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的发展

   首先,不断完善领导人责任制度,提高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人对会计控制与监督的重视程度。在事业单位内部提倡责任制,将会计控制与监督的基本任务安排到领导人的责任范围内,加强领导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性认识,有效加强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同时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人应该深入加强会计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有效认识单位内部的财务发展状况,以提高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执行效率。

   其次,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工作能力。事业单位内部会计部门的工作能够有效推动单位的整体运行与发展,可以说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位的有效运行,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工作人员的有效选拔与任用机制和流程。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在职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鼓励会计人员进修,以保证会计人员能够很好的满足本职工作需要,推动单位的有效运转。

   最后,不断完善并加强多元主体的监督机制与监督体系建设。事业单位会计控制与会计监督的发展是有效保证单位良性循环的基础,因此应该积极贯彻以政府控制为基础,综合社会控制与单位内部控制的多元监督体系的有效执行,推动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在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建设,合理对单位内部会计人员、财政人员、审计人员、税务人员进行分工,以有效推动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进而保证事业单位的持续良性运转。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措施

会计监督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保证会计真实性、合法性的主要手段,不论在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监督机制来确保一个单位资产的安全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管理效率的高效性以及风险的控制性,从而在内部建立起一系列管理方式。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不同于企业,主要是为了合理、有效的利用财政拨款,建立起一套包括单位负责人、会计、审计等方面各施其责、互相制衡的监督机制。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的意义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也逐步建立起了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使用不当甚至造成浪费的现象令人堪忧,找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弱点、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完善会计监督制度、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的缺陷

(一)会计监督意识薄弱

会计监督的健全和实施需要良好的单位内部控制作为基础和保证。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内部整体的监督意识较为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财政拨款,大多数人认为该项资金是国家财政拨付给本单位的私有资金,财务部门仅仅履行单纯付款机构的义务即可,还有的单位领导简单的将财政部门预算等同于会计监督,认为重复的建立会计监督机制不重要或者说是缺乏现实意义,还有少数单位根本没有成形的会计监督机制。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比较混乱

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有坚实的基础,一个单位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一就是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许多单位的财务流程都是遵循惯例,多年来都没有正式下发的、成文的财务管理规范,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都以领导的“一支笔”为依据,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了了几十字起不到规范作用;而更多的单位存在的问题是财务制度陈旧,数十年不变,且相互之间不相协调,存在逻辑上的错误。种种弊端归结起来就是财务管理过程中出了问题也无法找到专人负责,容易造成互相推诿的局面。

(三)缺少规范的会计监督体系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通病是用财务制度代替内部监督制度,只对费用的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由于缺乏事前控制,只有资金的使用方向得到了控制,资金的安全性问题仍然得不到保障。还有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财务人员的口头解释,管理的主观因素比较大,自我监督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单位的情况略微好些,形成了一些书面的文件,但是不够科学和规范,执行起来没有力度,也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财务部门本身的内部监督也不完善,除了本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前后要求宽严不一致的情况之外,许多单位都有违反规定的的兼岗现象。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的措施

(一)增强会计监督意识

《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和《会计法》和规定,单位负责人或法人代表是本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以及年终决算报表的合理性、合规性承担主要责任,但领导不是万能的,如果将所有的压力都放在单位责任人肩上,显然是不合理的。要树立起单位负责人(或法人)对财务日常工作和会计监督机制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加强单位职工对会计监督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每个职工严格遵守财务报销规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和不按预算支出的问题,这样比事后想办法弥补要规范的多。单位还应分期、分批的对部门主要领导及相关办事人员举办培训班,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优化,提高对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保持信息与沟通渠道畅通

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和实施会计监督制度的先决条件,适当授权和合理分配是提高监督效率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权责对等是基本的要求与准则,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授权批准制度以及职责分离制度。这样不同岗位之间能够相互牵制,增强组织的整体意识。在具体工作的分配上,不能由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完成一项工作的全过程,应该将财务部门的人员和其他和处室的相关人员从岗位职责上进行明确定位,加大制度执行的力度,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分离”: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帐分离和账务分离。对于比较重要的岗位要特别重视,既要制定严格的限制性规定,还要进行定期检查,这样,既有利于实现专业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起到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检查与制约、达到找错纠错一气呵成的效果。

另一方面还要保持信息与沟通渠道畅通。组织机构建立之后,如何有效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会计监督体系在监督过程中要做到信息对称,只有渠道畅通才能将及时、正确的内外部信息传递到工作人员手中。会计监督是一个全体职工都应参与的监督系统,只有确保良好的沟通渠道,才能使职工敢于向上级行驶监督的权利,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直接反映到单位领导和纪检监督部门。

(三)加强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建设

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严谨、规范的制度体系,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需要各个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所谓基础建设第一步就是要有法可依,应当在建立或者是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组织专门的人员制定会计监督规章体系。简单点说就是通过制定一些规范,在单位内部资金使用方便起到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不能让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或者是一个部门的手里,另一方面,不同部门之间也起到一个相互检查、互相督促的作用,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

第二步是要提高人员素质。事业单位代表国家形象,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更应重视道德文化建设。制度只能约束人的行为,而道德却能约束一个人的灵魂,使人自觉自愿的按照规章制度去办事,人员的素质关系着会计制度建设的成败,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才能更好的实施内部控制。财务处是整个单位最敏感和重要的部门,提倡廉洁自律,预防和杜绝舞弊事件的发生更是重中之重。要鼓励会计人员进行在职教育,考取更高的学历和从业资历,同时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心,按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自我约束、忠于职守、按照规章制度监督单位的相关会计活动。此外,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和骨干力量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及时向本部门职工通告单位的相关规定,起到带头作用。

(四)建立内部审计、财务和审计部门、社会审计相结合的的监督体系

只有财务部门参与的会计监督制度是不健全的,逐渐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也是重要的一环。内审机构一定要具有其权威和独立性,要有专门的内审人员负责,内审部门的良好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对症下药。审计部门除了对预算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以外,还要对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会计监督制度的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管理建议,制定改进措施。对于社会审计来说,事业单位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最近一些部委、事业单位逐渐公开自己的三公经费,就是结合社会审计迈出的第一步,以后要逐步提高纳税者的主体地位和法律地位,完善上访制度,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所以单位各级领导,在完善会计监督制度的同时,相应的健全审计部门的建设,加强该部门的监督和调控功能,使整个体系处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

(五)实行重要岗位负责人轮岗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决算编制、资金管理、票据和印章管理、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合同管理,绩效管理以及内审监督等。以我单位为例,除了绩效管理是人事部门负责之外,剩下的各个岗位均设在财务处,由单位负责人(法人)管理,由于岗位过于集中,形成了财务处自己监督自己的怪圈。所以可以考虑由单位的中层干部轮流对这些关键岗位进行管理,这样可以使各个部门负责人对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分管这些部门的领导也可以对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督,这样既有助于财务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的实施、也有利于单位建立起集体决策、互相理解、互相监督的内控机制。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应该是全过程的,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的目的在于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事中的控制则是让单位活动按照既定的决策目标运行;而事后控制则应侧重于造成结果的原因,找出存在的不足。对于国家资金的使用,事业单位必须要以公开、透明、务实为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性,不断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使事业的单位的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圆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

[2]蔡海燕.《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和对策》[J]时代经贸,2008.8.

[3]王卫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与建议》[J].财政监督财会版,2013,3.

[4]张顺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3.2.

[5]丁仕斌.《浅析事业单位控制环境特点及其优化建议》[J]商业会计,2009.3.

[6]寇璇.《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7.

[7]何玉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J].百度文库2010.12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内部会计控制财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单位会计工作在长期实践中,仍然反复出现混乱、缺漏等问题,会计监督工作难以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虽然在不断改革中推动着管理进步,会计管理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但受限于会计监督制度及其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加上部分单位的认知存在偏差,会计监督实效未能有所体现,工作效率仍不尽如人意。由于,围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展开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概述

(一)会计监督内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会计的重要职能,是以保证资产安全、确保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控制风险为目的所形成的一套会计监督方式。现实中,大多数单位将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其中,内部监督是指内部开展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即会计机构以及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活动;外部监督则是由国家政府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主体所开展的监督工作。时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正逐步向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为一体的综合监督体系发展,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综合水平。

(二)会计监督特点。第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特点是以满足单位内部预算管理需求为主要目标,并在其基础上针对单位信息需求以及内部管理需求开展必要的会计监督工作。第二,单位会计监督并不针对单位的盈亏实施核算,而是针对资金的收支结余进行评估和监督。第三,单位会计原则上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关注的是对单位内部人员收支的合理性予以监督。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社会企业的会计监督更多强调的是收付实现制,此处正是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之间的重要区别。

(三)会计监督意义。第一,有助关系协调。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各项经济和管理事务开展的重要基础,肩负着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其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政府统一财政拨款,与国家利益密不可分。会计监督工作职能的发挥,不仅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各项事务的顺利开展和落实也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国家和法律的负责,有益于国家、单位和个人利益关系的有效协调。第二,是单位内部管理所需。现实中,虽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相对应的会计管理制度,但是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制度的设立与实施全无作用,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且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有利于规范单位会计行为,明确各部门职责,杜绝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也有助增强单位会计工作水平,提升单位整体经营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实践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监督所涉及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比如,会计监督重视程度的不足,以及会计监督体制的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直接导致事业单位整体运营效率低下,同时加剧了风险。

(一)监督人员素质不齐。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都是会计部门内部人员担当,跨级部门会计主管则具体负责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原有的会计部门人员对于会计监督工作的了解则较为局限,加上缺乏专业和全面的会计监督知识,导致会计监督工作质量非常低下。而安排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人员负责会计监督工作明显违背了会计监督的初衷,使得会计监督工作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客观的说,会计监督人员素质水平的低下,已成为当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以及对会计监督工作的不重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的待遇水平通常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监督岗位吸引力非常不足。

(二)会计监督效果欠佳。虽然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向前的大背景之下,大多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部门较为健全,但实际工作仍然容易受到管理层的直接干预,导致会计监督结果缺乏足够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比如,现实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交由某一管理层进行实际监督管理以及解决问题、审批相关文件的现象,“一人做主”的局面在基层仍然相当普遍,由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会计监督实际作用的发挥。

(三)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据调查,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对内部会计活动的监督和约束,是限制日常管理活动的一种形式。所以,为保证单位其他环节的顺畅,为主力提高经济效益,会计部门通常很难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难以实际履行职责。也正由于这一认知偏差,导致部分单位内部财务问题相当严重,导致大量财务数据无法对应,会计管理局面可谓相当“狼藉”。

(四)内部监督制度不全。会计监督制度是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一旦面临监督制度的缺乏,将直接导致会计监督工作无法真正落实。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仍未真正从会计管理制度中独立出来,会计监督制度内容仍停留在不清晰的范畴,导致会计工作始终停留在低效率、低真实性、高风险的形势下。虽然也有部分单位会计活动由单一的会计记账,逐步转变为会计审核制度。但是这种只依靠单据进行审核的会计监督,仍将为会计工作埋下了巨大隐患。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工作思路

(一)强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即明确单位会计监督部门的工作地位,降低领导者对监督工作的实际影响,全面实现财务相对独立,确保会计监督拥有独立审核权,其他上级单位和财政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和影响。只有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独立性的基础之上,会计监督工作才能在真正自由的条件下开展,才能确保监督环节与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会计监督队伍的人才储备与建设。即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组织人员加强对国家会计法规的研究和分析,使之熟练掌握国家法规对会计监督工作的要求。同时,建立专门的会计监督部门,从会计部门之外选择监督人员;组织会计监督人员不断夯实自我专业素养,端正工作态度,并适当调整和提升会计监督岗位的薪资待遇,积极引入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会计监督人员参与到会计监督工作当中,以增强监督队伍的综合能力。

(三)自上而下端正监督认知以提高重视度。即引起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视,明确会计监督的地位和意义。同时,在单位内部加大会计监督作用和意义的宣传力度,提升单位员工的思想意识。此外,单位领导者在此期间也应将会计监督工作提上其工作日程,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开展会计监督的落实工作,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良好的内部基础,为会计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四)结合单位实际构建完善的会计监督制。众所周知,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础职能,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监督的涵义不仅限于事后监督,还囊括了事前、事中监督,具有全程性的特点。这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修改以往的不良观念,摆正会计人员在各项财务会计项目活动中的位置,支持和配合各部门人员参与对财务收支等项目各主要环节的决策与监督,以会计的方式,借助会计的职能作用帮助单位回避和降低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达到合理运用投资资金、实现良好的内部资金管控等目的。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既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必然需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全面强化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制定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尽可能完善单位会计监督队伍建设,以切实保障单位会计监督时效性,助力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祝丽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07).

[2]贺明华.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20).

[3]袁玉佳.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03).

[4]门红伟.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03).

[5]李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篇5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机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现状及问题分析

1.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机制现状分析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体系看似比较完善,但其实对于各事项的监督制度不够详细,只有笼统的概括而没有具体的规范。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资产大部分都来源于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也没有引起很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由此出现较大程度地国家资源浪费,不清晰的财务科目、账簿和报表,待健全的财务监督和审核制度,缺少监管力度等现象。大部分单位的确内设了监督部门,但在这些部门里,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缺乏,判断能力不足,存在通过采购或造假、偷换报销票据等各种途径骗取单位资产等现象。这些单位财务监督部门管理不严,对于事业单位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对不法行为不能严格按照规则制度执行,直接造成财务管理低效和国家资金的丢失。由上可知,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现状已经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公益职能得不到很好地彰显。

2.事业单位改革中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一,监督体制不完善。在财务监督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各种问题。比如,财务管理不严,审核草率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体制不健全。第二,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突出表现在业务能力不高和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这种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岗位的要求,容易造成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不严。第三,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力度不大。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制约作用弱化,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懈,内部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外部财务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充分监督。一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缺乏一种理财意识,缺乏监控约束力。例如,资金管理松散,供应范围太宽,内部制度不健全,财经纪律观念淡薄,执法制度不严明,资金分配、支出审批容易,货币资金管理方法不完善,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等。二是外部监管缺失。财政、审计部门是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较少,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难以有效执行实质性检查,偏重于监督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的进行。三是监督技术不足并且监督效果不佳。许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没有使用计算机技术,使得有的工作难以通过信息公开,造成现代技术跟踪和监督财务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同时,因为监督工作费时费力,监督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督工作难以见到成效。此外,由于财务违法违纪的主体是实权干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能够采取各种手段掩盖问题,加上惩罚措施不足,致使监督效能无法真正发挥。再者,由于内部财务监督人员自己的前途命运掌握在单位领导手中,从而不敢严格履行监督职责。

二、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影响的Swot分析

Swot(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分析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进行调整,以实现所要达到的目标。本文借用Swot分析法的内在本质和基本方法,从四个方面展开了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影响的分析。

1.优势分析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公共财政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供直接的信息,也可以适时对政府财政明细做出系统的反映。新政策中,把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科目添加进“财政补助收入”,以这样的科目,依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里“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做核算;以“基本支出”科目,依据“日常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做核算;以“项目支出”科目,依据具体项目,做核算。并且,新的政策规定,“事业支出”科目不仅依据“项目支出”、“基本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以及“财政补助支出”等层级做明细核算,而且要依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里“支出功能分类”的款级科目,做明细核算。会计科目核算内容一步步改进,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更加透明和公正,奠定了政府收支分类全方位改革的基石。

2.劣势分析

这次政府会计改革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比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政策和特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政策,较集中地体现出预算管理、政府宏观管理体制等的要求,而有关会计管理自身的要求却有待健全,特别是不同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行为的多样性,使得公共财政改革仍在摸索前进,任重道远。

3.机会分析

目前,按照政府会计改革要求,政府单位及其下属各机关单位建立内部控制,这是内部控制制度改革和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重要方面。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涉及的财政资金的数额是巨大的,因此迫切需要强化监督和管理。而现行的各种规范和监督,大部分针对公司企业,而不是政府和各非营利组织。所以事业单位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自己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同时也可以引入注册会计师咨询工作和对财务报告进行外部审计。

4.威胁分析

首先,无法全方位、客观地反映出政府固定资产现状。只能反映资产的历史成本,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净值,对各会计期间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不利。其次,政府对国有股权投资支出管理的缺失。政府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自发生财政拨款支出后,便与政府完全剥离。脱离了政府的预算管理,不能为国有股权投资的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再者,无法全方位反映政府负债情况。政府负债问题越来越突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只记录已经支付现金的实际支出部分,排除了已经发生,但尚未进行现金支付的“隐形债务”。这种情况客观上扩大了政府真正可支配财力,不利于各类调控政策的制定,掩盖了相关债务的存在,弱化了政府防风险意识,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有效实施路径

1.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第一,完善内部监督。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则进行管理,坚持权责一致,根据岗位和职权做到权责对等。其次,内部会计监督有必要完善对内部控制、内部约束机制,加强单位法人的会计责任,减少会计工作人员违法乱纪现象,敦促会计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提供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最后,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建设亟待逐步健全,内部审计部门的水准也需要逐步提高。要增强内审机构权威和独立性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审工作效率,避免来自其他领导层的干涉,提高审计的权威和效率。第二,完善外部监督。首先要完善事业单位监督体系的建设,确保监督有法可依,执法从严,组织专门人员制定的会计监督规章体系要与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让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个人或者某个部门手里,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然后,要完善财务制度。财务规章制度很容易制定,关键在执行,要确保财务制度的权威。

2.财务会计人员的约束

第一,财务会计人员的单位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领导干部、会计人员、职工三个层面加大宣传,形成财务监督的氛围,形成财务监督的好习惯,使人人做到严于律己。要提高领导干部思想上的认识;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并要重点加强其法律意识的培养。可否顺利进行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会计工作人员。因此,单位要尽可能地为会计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条件,提升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其学习意识和业务技能,以提高其综合素质。第二,财务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本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或法人代表,对财务会计报告和年终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承担主要责任。要树立“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即单位负责人对财务日常工作和会计监督机制的加强,单位职工对会计监督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杜绝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和不按预算支出的问题。

3.保证财务信息透明公开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使财务信息透明化,利用网络等多种渠道,公布信息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一些对于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还应在新闻媒体上。事业单位需要公开化的信息有:年度工作报告、绩效评估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和重大决策及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等关系公众集体利益的信息。信息透明应该具备完整、及时、准确和真实这四个特点。运行时,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通过听证会等方式,进行充分地民主论证,积极地让社会各阶层监督。第二,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组织机构要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在监督时,需保证信息的对称,必须保障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否则将无法按时准确地将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到工作人员的手中。会计监督是一个人人都该加入进来的整体,良好的沟通渠道是职工勇于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的必要条件。也只有这样,纪检机构才能更加准确地获取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陈维青.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之我见: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2).

[2]吕谱宏.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形式[J].水利天地,2013(7).

[3]王虹,蔡兵.事业单位监管方式创新的思考[J].机构与行政,2014(02):42-43.

[4]郭原.杜海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的若干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152-153.

[5]何瑛.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200.

[6]杨洪.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32、286.

[7]严静.浅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130-131.

[8]刘华.浅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的加强与实现财务行为的规范[J].改革与开放,2014(10):85-86.

[9]谢永红.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8-9.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篇6

(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摘要: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健全会计监督体制,从严管理会计人员,能有效避免会计舞弊、挪用公款案件发生,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会计人员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262-02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指为了保护行政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对单位的会计组织、会计人员、会计活动和会计信息等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行为。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会计监督的缺位,会计舞弊、挪用公款案件层出不穷,2010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预算处刘林详挪用公款3.96亿就是其中的典型。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健全会计监督体制,从严管理会计人员,能有效避免会计舞弊、挪用公款案件发生,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1、会计监督意识缺乏。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会计监督意识缺乏的现象,对《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学习理解不够透彻全面,没有采取实际的行动开展会计监督,会计监督难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监督不够重视,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行使好会计监督职权的支持不够,导致行政职业单位会计监督难以开展。此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做好自己财会工作就行,会计监督则是自缚手脚的行为,对会计监督采取敷衍的态度,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

2、会计监督力量薄弱。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固化、人事变动小致使会计人员流动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优秀会计人员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更新慢又难以适应日益繁杂、多元化的会计业务,会计监督力量难以充实。另一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外部会计监督机制,相关财政部门以及会计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多停留在形式上,社会和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情况不甚了解,未能真正的监督威慑作用。

(二)会计监督制度以及相关制度不健全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重要制度,建立一套完整、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监督有效实施。但是,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建立严格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财务内部控制力度弱化,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给会计监督增加了难度。

2、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效果不理想的直接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监督不重视,未能根据自身情况特点制定相关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已制定的会计监督制度不符合现实需要,会计监督机制不规范,会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制度依据,分工不明确,难以落实责任。

3、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模糊。行政事业单位受限于会计人员不足,未能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在财会工作中一名会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出纳员又是记账员的情况时有发生,会计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的概率大大增加,同时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这无疑会给会计监督造成极大的难度。

三、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的举措

(一)加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力度

1、树立会计监督意识。要加大对《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组织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事业单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会计监督工作,及时学习和研究会计监督,积极支持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多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条件、营造环境。扎实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会计监督业务技能的培训,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会计人员形成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操守,拥有高度的会计监督责任观念,树立会计监督的使命感,在做好财会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自己监督职责,把好会计监督关。

2、增强会计监督力量。一方面,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工作的核心,较高水平的会计监督有利于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执行,要充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力量,多对会计人员进行在教育,定期培训基本的专业知识,更新管理理念,并组织考试定期考核,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专业水平,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招录年轻有活力的会计人员进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另一方面,财政部门要通过严格审核单位预算、检查单位的制度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上级财务主管部门以及财政、纪委、审计、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

(二)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以及相关制度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创新机制,制定一套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有效降低会计监督难度。一是(下转264页)(上接262页)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行政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结统筹安排、合理编制部门预算,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按照执行预算,不得随意调整。二是建立会计核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采取“集中管理、直接收付、单一帐户、分户核算”的方式,集中统一办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对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性进行核对,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及其他会计资料和财务会计报告进行督查,对各项财务进行清算与盘点。三是建立其他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制度、结算管理制度、财政票据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其业务特点建立会计监督制度,规范内部监督行为,落实相关责任。一是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是会计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在会计监督中所发挥的作用,有条件的可以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内部审计部门,专门从事会计资料检查、监督等内部审计工作,没条件的可以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该项工作或者由专门会计人员负责。二是明确会计监督内容,为会计监督提供制度依据,会计监督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原始凭证不仅能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还可以明确经济责任,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是会计资料中最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文件,对它进行审核和监督是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对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监督,认真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审核监督账簿和报表的各项内容,确保账簿记录和财务报告的真实、全面,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对财产物资的监督,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各种实务账簿,加强检查,定期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

3、建立健全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推动会计监督工作。实行出纳员和会计员职务分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实行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实行决策人与实施人应当严格分离;实行会计核算的制单员与审核员分离,制单和审核工作交由两人分别完成,坚决杜绝制单、审核、财务管理由一人完成。

四、结论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会计监督,从树立会计监督意识、增强会计监督力量,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等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会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洪.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7).

[2]傅娆.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J].中国市场.2014(12).

[3]商华.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篇7

关键词:内控制度;内审监督;事业单位;建设;问题;对策

我国目前正处于平稳的市场经济转型过渡期,政治相对稳定,所以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工作方面应该结合实际国情,充分明确事业单位组织的特殊属性,多多借鉴外部经验,丰富和完善自我,尽快做到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合理完善。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现存的问题分析

(一)内控制度健全性不足

我国目前属于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期,所以政府职能也在随着经济转型而发生转变,公共财政框架逐渐建立,这些也被视为是事业单位内控标准体系的最初形态。如此的现状也就说明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标准方面还不存在严格的机制规范性与专门针对性,还未能为事业单位建立基于单位特点的相应内控准则。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支出管理改革上无法适应目前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方面出现无章可循的混乱状态,亟待改善。

(二)内控意识薄弱

在思想方面,现在多数事业单位管理层都存在过度重视政绩与事业发展,却忽略了对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建设,这种做法就是缺乏对内控机制建设最基本认识的思想表现,根本无视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讲,这是因为事业单位领导层认为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公共事业管理,而不是生产,因为没有成本核算环节,所以就不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这说明事业单位管理层领导还将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局限于财务管理和审计上,实际上内控制度建设就是对事业单位控制监督职能的强化。因此这样的思想偏差也造成了事业单位对相关业务控制的脱节,无法充分发挥单位内部的各环节控制监督作用。

(三)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缺失

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缺乏也造成了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建设的缺失与滞后。没有良好的信息系统对于现代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是相当严重的问题。由于内控制度建设的不利而导致信息系统滞后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上下级以及部门之间的交流,进而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更不能把握时机发出重要决策。例如某事业单位就因为其信息系统建设的落后,信息交流相对滞后造成了某些部门违反规定私自篡改专项资金用途的恶劣行为,更严重的是这一行为在实施3个月后才被单位发现,造成了单位各方面的严重损失。所以说,由于内控制度建设不利而带来的事业单位信息系统问题不但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进程,也增加了管理及决策的错误率,让国家资产不断流失,无法被正常控制。

(四)内审监督管理体系完备性差

首先,国内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内审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虽然在表面上事业单位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内审监督机制,但是从本质来看许多单位还是处于“自我监督”的状态。而且许多事业单位管理层还存在“事业单位不需要安排内审监督”的偏见。

其次,事业单位内审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而且实际监督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国内事业单位目前所实行的一般多为“双重领导”内审监督体制,所以在这种体制下,内审监督机构通常都是在事业单位的多部门领导下运行,实际缺乏相对独立性地位,尤其是在内审监督过程中过度考虑高层领导的利益,无法贯彻执行相关内审业务。最后所导致的内审监督结果就是难以达成共识,权威性不足[1]。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讨论,发现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方面建设的缺陷,所以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对社会产生正面效应,就必须马上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建设,为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发展提出有效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内控制度

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完善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并同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我国国情,目前的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可以借鉴国际公共部门的内控准则以及国内社会上企业的成功经验,并依据国际惯例中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与相关主管机构合理构建概念逻辑框架,实现事业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另外,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也应该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措施,以适应绝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共通性,实现有章可循和严谨的内控责任追究制度,进而强化法律对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内控监督的严谨性。

(二)强化内控意识

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的强化要从事业单位人员个体做起,首先要营造单位内部的内控良好氛围,例如领导应该负起责任,做到表率作用,强化管理层内控意识,让内控制度建设真正受到重视,做到内控制度建设的全面落实。在制定内控制度相关规定时,本文建议事业单位在明确负责人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责任风险与管理层政绩与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挂钩,强化管理层的履责意识,让事业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发挥各自的效能,做到全员团结主动维护改善单位的内控环境,从而达到主动建设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的目的。

(三)建立于基于内控制度建设与内审监督的内部报告制度

所谓内部报告制度就是以正式书面形式向事业单位决策层来反映单位目前的各个项目状况。以财务部门来说,资金的利用情况、资金的运营管理状况都是内部报告制度需要负责的部分。内部报告制度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作出与单位本身战略目标协调一致的关键决策,它也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而且在建立该制度之后,事业单位的信息交流效果明显有所改善[2]。

(四)建设以确保内审监督质量为主的审计制度

内审监督制约机制的加强也是事业单位改善内控制度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展内审监督不但能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也能有效协调事业单位高级管理层履行其应该担当的职责,真正达到对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层面的监督目的。

首先,要确保内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人员首先要做到自我监督,比如为事业单位设立具有内部审计监督功能的预算委员会,内部监督机构不受审计单位的控制,从而真正实施全面审计,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状况。

其次,要做到对内审监督制度的技术创新。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为内部审计带来了不大不小的挑战。所以事业单位也应该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经验内审监督限制中走出来,向现代化信息技术内审监督的方向发展转变,注重审计技术的革新,顺应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潮流[3]。

三、总结

从本文可以看出,我国事业单位在内控制度与内审监督建设方面还是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的,比如对组织框架构建的不合理、控制约束力与意识的薄弱、信息沟通的不通畅等等。所以我国事业单位一定要在基于提升社会公信力的同时,从外部借鉴经验到内部自我调整来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并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行业特殊属性与实际国情,做到对内部控制与内审监督建设的相对完善,保证事业单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杨帆.财政透明度视角下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商业会计,2014(13):56-58.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有效性

中国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事业单位等机构越来越需要会计这个职位,特别是现在中国的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的增加,事业单位等机构的功能不断的进行扩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事业单位起着监督机制的会计职业。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作为管理的一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给事业单位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会计应该为事业单位等机构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准确地预测市场趋势,使事业单位做好管理和发展规划,会计要做好监督工作,掌握好资金流动,严格控制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预算规划。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置会计严格监管监督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管理状况,及时的发现问题错误,针对有问题的环节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控制,这样保证了事业单位按着先前的的发展策略进行顺利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在事业单位各种与经济有关的活动中要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这里会计主要监督事业单位在经济行为当中的合法性,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合理性,而且要对对资金的流动以及事业单位是否严格的遵守财政政策等进行监督。事业单位会计也需要对事业单位经济行为之前的预算工作进行监督,做好评估事业单位的能力,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预算方案。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是确保事业单位机构的良好运作的基础,也是事业单位的相关机构能顺利工作的基础。然而,中国的内部会计在内部监督管理控制工作起步较晚,从目前的情况下,我国事业单位的监督机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相关的审计责任制不到位,这让事业单位的会计功能大大的减弱,再加上一些的强制性监督机制的缺乏,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缺乏监督,对内部控制管理机构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纪律松散、信息失真。虽然现在许多事业单位机构已经开始进行会计监管体系的建设,但在事业单位在思想上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事业单位机构的会计仅仅是主要承担最基本的日常财务会计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进行对事业单位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会计的监督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有些事业单位,会计师在单位领导的压力下,篡改会计记录的资料,致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有的会计和事业单位的领导通过伪造或者篡改会计数据,自己建立小金库或者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挪用大量的资金,给国家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些只是直接的经济损失,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事业单位机构不能真正的反映机构的实际经济状况,这样不利于单位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国民经济造成长期的不良的影响。

(3)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作用不够重视。从现在的国内的事业单位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严格的会计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问题出现。第一,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由于会计内部监管力度不够,事业单位的领导职工未经会计允许就自挪用资金,甚至有的领导充当会计制作假账。其次,账目非常混乱,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假账混乱,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最后,会计内部监督体制缺少真实性,只是走走过场,有的会计监督体制成为了应付检查和为领导服务的机器。这就体现了很多事业单对会计监督体制的重视不够。甚至有些事业单位根本不关注于会计监督工作,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和很严重的后果。

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有效性改善

(1)加强教育,强化意识。加强企业法人独立核算能力,加强单位基本的财务培训,严格的进行检验和检查工作,让会计人员可以从法律的基本内容进行一步一步的学习,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的会计的法律法规培训工作,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的支持,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领导的责任感。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和事业单位机构人员的职业道德。在进行财务管理上,建立会计人员和监督人员合理的配合,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会计不受威胁和不受利益驱动。事业单位要明确的会计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持证上岗,进行会计人员的年度考核。

(2)改善事业单位内部监管机制。会计人员是事业单位的职工,有的会计人员为了保住工作,就会出现监督不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解除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建立新的,脱离领导的合同制度,有效的让会计的利益与领导分开,防止会计被迫违规操作。

(3)加强法制建设。事业单位要认真的普及法律知识,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效果。事业单位也要制定自己的职业规章制度,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实行强制性监督的措施,进行事前预测,财务控制等工作。加强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加强外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事业单位可以聘请外部的单位进行会计监督和管理监督,也自身的会计监督机制相结合进行有效的监督。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监督作用,事业单位必须改变现代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现状,必须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监督体制,培养一些专业性强的会计,不断的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水平,使事业单位的管理得到改善,促进事业单位全面稳定的发展。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办事能力,就要改变事业单位会计的内部监督管理工作。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积累会计内部监督管理的经验,不断的提高会计管理水平,这样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2,(2).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篇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完善制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规范完善的市场经济是关系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规范完善的市场经济离不开有效监督。因此,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健全和完善与新形势要求相适应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十分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要包括本单位会计人员之间的互相控制监督,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督,对本单位各类资产使用和管理的监督,会计工作的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的监督,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工作的监督。

2.相关单位和人员的会计监督。包括单位负责人承担的监督职责,会计人员的审核监督,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国家监督。

3.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和检举。既包括外单位或公众的监督检举,也包括本单位公众的监督检举。

4.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国家监督也是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等有关部门,如财政、审计、人行和纪检监察部门等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而行使的会计监督,以及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的专项会计监督。国家监督的内容既包括对会计资料的监督,也包括对会计行为的监督,特别是对单位负责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行为的监督。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监督基础工作薄弱,单位领导对会计监督工作不够重视,使会计监督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监督工作不重视和不给予足够的支持,靠会计人员权小力薄是无法起到有效的会计监督作用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部管理不善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造成会计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等现象。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善,没有按照法规的要求来设立和完善监督体系。或是执行力度不够,有制度不严格执行,造成内部财务管理失控,给不法分子带来机可乘;各监督环节不衔接,相互监督控制失灵。

2.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及素质不高,也是造成监督不力的原因之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因为内部监督制度的不健全,被职业道德差的人有意造成的;也有些是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低下无意识造成的;单位负责人不重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把会计人员看成是“账房先生”,把单位财务当成是自己的财务,会计监督不能发挥作用,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由于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会计行业缺乏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也出现信息失真和诚信危机的问题。

3.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松散。报销原始凭证不真实,也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虚开票据、多开票据、冒开票据现象普遍;巧立名目,用公款吃喝,列入招待费;燃油费、修车费管理混乱,缺少严格的内部审核程序,造成资产的流失,对国有资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另外,会计工作缺乏透明度,缺乏必要的公众监督,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且职责不清,监督脱节。会计核算缺乏控制手段,经费支出把关不严,超预算支出严重,监督机构协调性差,财政、审计等多个国家监督部门都有权进行审查监督,这种状况导致谁都管谁都不管的问题,多头、分散、重复监督现象严重,没有形成整体合力解决监督问题,又使监督环节出现诸多漏洞;外部监督不符合实际、不协调,造成国家的资源浪费和单位的负担加重;而多头管理和监督,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容易造成被监督单位的抵触情绪。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具体措施

1.加强内部的会计监督,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约束机制。健全完善对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设置会计岗位,规范核算流程,建立相互牵制的组织结构和完善有序管理制度。高层财务管理分工管理,设立企事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事业内部建立起党政协调、权责对称、审批权限明确、互相制衡的分工制衡管理机制。特别是审批权限的负责制度,是分清管理责任和会计监督有效执行的重要基础;按《会计法》的规定,设立专门的独立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机构。明确会计、出纳、审核、稽核审计等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这是会计监督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

2.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日常教育和后续专业教育,通过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审计进行考评,主要包括:会计人员的品质和道德观,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扩充会计人员的知识面,积极推行终身继续教育;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学习会计职业道德守则,调动会计人员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从源头上解决会计监管效果。会计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下属各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财务会计人员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的意识和责任感;实施内部监督会计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会计人员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它要求会计人员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地履行会计职责。会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数字体现,稍有不慎就会产生错误或导致损失,所以需要从业者必须具有诚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每个环节都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决不能马马虎虎、敷衍塞责,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项会计工作。

3.财务部门应当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模式,在会计管理体制上为会计实施有效监督创造条件,为会计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单位对财务人员的使用只有建议权,对财会人员的考核、任命、调动、晋升、奖励等都由上级财务部门直接管理。这样,有利于财会人员代表国家利益行使监督职能,有利于财会人员严格执行财经制度,维护财经纪律,有利于统筹使用财会人员,做到人尽其才,有利于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

4.完善外部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

一是分层次实行委派会计人员的方式进行监督。由于当前我国的审计和监督能力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可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保证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不受外界干扰。

二是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会计监督。国家财政部门通过严格审核单位预算编制、检查单位的制度建立情况,达到事前的监督;上级财务主管部门以及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的日常检查,还有相关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发挥的作用是实行会计监督过程的事中监督;事后的会计监督主要体现在通过中介机构对单位的每年都应进行审计和检查,这也是对事前、事中会计监督的一个总结和评价,通过不同时期和方式的会计监督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更加有效。

三是规范各部门的监督作用,明确各会计监督部门的监督目标。首先,国家政府部门发挥重要的宏观控制和支持的作用,建立健全具有强约束力的法规法制;做好社会宣传、媒介导向和树立典型形象;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其次,财政部门要发挥监督作用,建立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部门及人员给予考评,并及时通报兑现奖、罚结果。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会人员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中介机构发挥应有会计监督的作用。

四是改进监督方法,建立集中、统一、协调的会计监督机制。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的审查,从管理源头预防会计信息失真;设立会计行业监督委员会,如同业公会等自律性组织,有效行使对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发展中介机构,力求做到对每个单位每年进行一次审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大力发展网络化,实现人员信息、业务信息、法规法制宣传的广泛交流,让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篇10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职能在工作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如何充分地运用好该职能尤为重要。本文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内容为着入点,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职能现状,提出了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现状措施探讨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范围和权责的不同,将其可以划分成为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这两个部分。前者在对本单位的会计事项、生产经营活动等进行监督时所选用的监督主体为本单位的会计部门以及会计工作人员;而后者的监督主体则转变成为了由审计机关、税务机构、政府财政机构等外部机构监督主体。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内容

首先,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监督。资产指的是事业单位使用或者占有的能够以货币来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它主要包括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资产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难点和重点。(一)货币资金会计监督;(二)应收和预付款项会计监督;(三)存货会计监督;(四)固定资产会计监督;(五)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会计监督。其中,对固定资产的会计监督是一个重点,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个主要部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会计监督,重点是要求相关的职能部门制定出合理的购置计划,一些单位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必须要进行技术论证,购入后要仔细验收与安装。同时,组织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及定期清查工作。其次,对收入与支出的会计监督。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是预算管理、分配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因而也就是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内容。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引入了大收入与大支出概念,统收统支综合财务计划的实行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人为地将事业资金分块进行管理的模式,有利于单位内部自身的核算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管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职能现状

1.财经纪律松弛,会计信息失真。首先,财经纪律松弛。为了将预算外的资金转移,开办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把应当由本单位获得的行政事业收费转移到了新设立的部门,乱支乱用,逃避监督;虽然要求相关事业单位要贯彻落实政府采购制度,但是少数的事业单位至今仍没有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搪塞,主要就是为了在购买物资时可以获得一些回扣;一些事业单位违反国家的财经法规,通过虚列支出等方式来套取资金,让财会部门乱发奖金以及实物,有的甚至以个人的名义使用公款来购买商业性质的保险。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将本单位的公房出租收入、赞助费、广告收入等私分或违规支用。其次,会计信息失真。由于违规操作等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许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按单位负责人意图来办事,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众所周知的就是白条入账、公款吃喝。按照国家规定来讲,事业单位接待费是有着一定标准,但是有些单位通过巧立名目等手段,达到公款吃喝的目的;另外,有些单位为了迎合上级机关,通过白条从单位中套出资金;有的事业单位不配合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等的工作,设置多套账簿,对外是绝不提供本单位的真实会计信息。

2.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规定限额之上没有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同意,擅自调用或者处置本单位的资产,或者将本单位的资产低价处理。由于事业单位制度不完善,各种违纪违规现象比较多,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约束力。《会计法》(2000年)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但是在实践检查当中发现,有些单位没有内控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有些单位使用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是若干年之前的;有些单位的负责人甚至认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之后钱与账都由财政部门来把关,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可有可无的。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职能不断弱化。

三、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事业单位要贯彻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涉及到钱物的登记、结算、收付必须由两个人或以上进行分工办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落实复核制度,制单与复核应当分别由两个人完成;控制好印章,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进行管理,而个人印章由本人自己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出纳、会计工作分工要明确,禁止一个人全权代办;明确审批的程序,所有的支出必须要经过财务人员的审核,仔细检查票据是否合规、项目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等,然后再由领导签字,坚决实行自下而上逆向审批的方式。明确重大的经济业务事项决策与执行程序,使执行权和决策权分离,以相互监督、相互约束;明确其他会计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职责;健全发票收据的销、缴、用、领等制度,要建立票据台账;规范政府的采购行为,要建立政府采购台账,严格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建立内部财务的公开制度,提高各项财务支出的透明度;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实施调阅会计档案的登记制。

2.明确会计责任的主体,提高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诚信原则与道德价值观主要取决于单位的负责人。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事业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对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要保证会计人员、会计部门依法履行其职责,不得强令、指使、授意会计人员以及会计部门违法办理各项会计事项。通过明确会计责任的主体,强化事业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当中的责任,使会计人员以及会计部门明确地行使各项会计监督职能具有了一个重要的保障。

四、总结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在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与支出、收入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但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需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同时它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健全的会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出其重要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