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十篇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十篇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3:57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1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北京地区;技术领域;知识产权

一、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而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较大差距,北京在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居于国内技术领先行列[1],具备分析的典型性。技术交易在产业发展中起着正向促进作用[2],本文将从技术交易的两个细分视角来分析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情况,一个是技术领域,另一个是知识产权,这两个视角是技术交易市场细分的两个典型视角,可以对产业及技术交易状况进行技术和知识产权两个关键方面的分析。此外,本文对技术交易现状进行分析,为产业发展以及技术交易市场的运营提供对策与建议,有助于提升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及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本文依托高端装备制造业近五年相关的产业技术交易数据和访谈调研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内典型企业,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进行分析解释。

二、基于技术领域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领域构成主要有:现代设计、先进制造工艺、自动化、系统管理和其他。自动化领域是北京的传统领域,由图1可知,自动化的技术交易额每年都达到十亿元以上,而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系统管理都是2013年以来才在技术市场上出现,其中现代制造和先进制造工艺增长势头迅猛,尤其是先进制造工艺,迅速登上了技术交易合同的技术领域中交易额第一位,而系统管理则显得微乎其微。随着2013年以来,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系统管理在技术市场合同中出现,“其他”领域则逐渐被稀释,到2015年变成了零,这一点也是技术市场越来越专业化,对合同的技术领域构成细分更加规范的表现。1.自动化作为传统强项,持续发挥作用从图1可以看出,自动化领域是北京的传统领域,2015年自动化领域技术合同项数为396项,占当年总合同项数的22.01%,技术交易额为14.6亿元,占当年总交易额的20.83%,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3689284亿元,排在新生力量:现代设计和先进工艺制造之后,但是作为传统领域的重要性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自动化领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统计口径,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通讯、电子、计算机、控制等,而北京在这方面的有着丰富的院所机构和技术积累,在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的发展也比较强势[3],从技术交易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一传统领域的优势得到了延续的。2.先进制造工艺起步晚,但增长势头迅猛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先进制造工艺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1015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56.42%,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最多的一个,技术交易额为42亿元,也是当年交易额中最高的一个,占当年总交易额的59.91%,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41362819亿元,仅次于现代设计。总体来看,先进制造工艺技术领域的合同类型与现代设计一样,也是从2013年开始出现,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倾斜。在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情况下,在政策呼吁和支持下,这一领域迅速活跃,并且体现在技术交易上。另外,2013-2015年,从合同项数上看,先进制造工艺领域没有明显规律变化,总体上是上升趋势,而从合同交易额上看,呈现出了明显的连年递增的趋势,增长幅度也很大,可见这一领域在政策支持下得到重视之后,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反响,因此持续得到开发与发展。3.现代设计与系统管理领域发展水平有待提升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设计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291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16.18%,技术交易额为12.8亿元,占当年总交易额的18.26%,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43930423亿元,在当年的平均单项交易额中是最高的一个。现代设计的合同交易项数变化并未呈现出规律,但是合同交易额从2013-2015年呈现了较大幅度的连续下降。而现代设计这一技术领域细分,是从2013年才开始出现的,这也顺应了国家政策层面越来越重视工业设计的趋势。工业设计水平的高低,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工业设计搞得好,工业才能够向着更高的梯队发展[4]。我国工业设计领域起步晚,当前的发展水平也有待提升。系统管理是指管理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97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5.39%,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最少的一个,技术交易额为0.7亿元,也是当年交易额中最小的一个,占当年总交易额的1%,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07026517亿元。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搭建工作,需要建立在诸如工厂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流程等之上,在这些设施和功能没有配备好之前,系统管理领域还难以迎来爆发的春天,所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的技术交易项数及交易额的低迷,从侧面反映了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基础配套方面有待进一步升级。

三、基于知识产权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交易领域的知识产权主要构成为:技术秘密、专利、计算机软件、动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生物医药新品种、涉及著作权,以及其他未涉及知识产权的部分。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在做得更好,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度”的把控很重要,适度保护知识产权才能够一如初衷地推动产业发展,而缺乏保护力度以及“过度”保护都会阻碍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5]。从图2可以看出,在技术交易领域,北京高端装备产业中比较活跃的领域是技术秘密、专利、计算机软件,单从2015年的合同交易额看,这三项的比例达到三成多一点,而更大的比例来自未涉及知识产权的合同,单从2015年合同交易额数据来看,比例1.技术秘密领先专利,在合同项数与总交易额中排名第一如图2,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403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22.4%,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最多的一个,技术交易额为18.6亿元,也是当年交易额中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最多的一个,占当年总交易额的26.53%,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46203795亿元,仅次于专利。技术秘密在技术交易项数和技术交易额方面占比较大,可能与北京高端装备产业中一些企业的属性相关,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时发现,对接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国企在某些核心技术上面会选择技术秘密,相对于专利来说,在涉及的技术范围、公开程度、保护期限、法律地位等方面不同。综合来看,在涉及一些重大核心技术时,企业还是会选择技术秘密[6]。2.专利领域受技术的市场成熟度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待加强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41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2.28%,在当年合同交易项数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仅次于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交易额为2.1亿元,在当年合同交易额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也是仅次于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占当年总交易额的3%,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51051122亿元,是当年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中最高的。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时发现,当前比较热门的领域,如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其发展方向并不是特别明确,企业当下的策略是对市场的各个细分领域进行布局,防止错过会爆发出来的领域,而相对应的,技术研发方面,当前难以确定哪一块技术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因此申请专利积极性不太高,这从技术交易市场的专利合同数据上也呈现这种现象,从2011-2015年,专利类别的合同年交易项数和年交易额都不是特别高。而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还是很高的,因为既然技术研发者认为某一技术值得申请专利,而且技术购买者认为其值得购买,那么这一技术在各种类别中便是在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的验证和认可,其市场成熟度决定性地影响着一项技术能够为企业带去超额利润,也就影响着技术的价格水平[7]。同时也有企业表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希望政府及相关单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而技术秘密之所以比专利有优势之处,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点上也是原因之一。3.计算机软件与动植物新品种等在行业中处于补充角色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88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4.89%,在当年合同交易项数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仅次于技术秘密,技术交易额为4.0亿元,在当年合同交易额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也是仅次于技术秘密,占当年总交易额的5.7%,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45009614亿元,仅次于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技术交易数据不是很高,虽然在各项指标中多排第二位,但是与第一位技术秘密的数据绝对值相差很大。这一现象与技术领域构成中系统管理的技术交易数据对应,毕竟这是在北京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与此领域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交易可能并不显眼。

四.对策与建议

1.提升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上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较平稳,主要包含了传统强项自动化领域,及后发强项先进制造工艺领域,同样从现代设计与系统管理领域的发展水平来看,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交易技术的创新性有待提升。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科研实力较强的单位,如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认为国内缺乏基础研究,高校的教育,如自动化等领域也是“短平快”的方式,所以当前要注重基础研究,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创新。要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及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利用“互联网+”,建立完善产业联盟、研究体系,推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围绕重点机构与龙头企业,完善高端装备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创新机制。2.统筹并均衡发展北京高端装备产业技术领域自动化领域是北京的传统领域,技术交易额每年都达到十亿元以上,2015年自动化领域技术合同项数为396项,占当年总合同项数的22.01%,现代设计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291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16.18%,先进制造工艺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1015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56.42%,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系统管理在2013年出现在技术市场上之后,势头迅猛,但是系统管理则显得微乎其微,2015年系统管理领域的合同交易项数为97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5.39%,为当年合同交易项数最少的一个。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京高端装备产业技术领域发展不均衡。无论是自动化、现代设计、先进工艺制造,还是系统管理,每一个技术领域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根据当前的数据分析,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领域发展不够均衡,尤其在系统管理领域,系统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企业在任何一个关键技术领域存在短板都会造成整个链条被拖后,所以,需要政府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共同努力,统筹技术领域规划,加大弱势领域的研发经费、研发人员等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技术领域均衡发展。3.结合市场状况,强化北京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构成数据中,从专利的技术交易数据看,2015年系统管理领域合同的交易项数为41项,占当年总合同交易项数的2.28%,仅次于当年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技术交易额为2.1亿元,在当年合同交易额除了未涉及知识产权部分外也是仅次于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占当年总交易额的3%,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为0.051051122亿元,是当年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中最高。技术秘密在合同项数和交易额中都领先,这除了专利申请受其市场成熟度影响之外,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也是很大的一块原因。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技术领先企业,如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常受到市场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困扰,这说明当前申请专利起到的保护作用尚不够完善,行业内竞争对手模仿很容易,不过数控系统,Cam软件抄袭等核心技术优势抄袭难度高,只能在外形上模仿,但这会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市场表现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所以,从企业的角度看,除了加强专利申请和保护措施之外,还需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这一核心能力。另外,政府也要着力从法律和市场规范等不同层面进行统筹规划与安排,提升市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4.加强北京技术交易市场政策普及在调研中发现,关于政策上鼓励技术交易登记的一些条款产业领域企业并没有全面了解和熟知,所以导致了一些数据不充分的问题,当前的数据不一定完整反映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全貌。如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在调研中表示,对技术交易市场这方面的登记政策并不是很了解。这方面需要技术交易市场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培训或者宣传,以便于更好地做好登记工作,开展产业研究,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好地为决策提供参考,促进产业发展。同时政策宣传对企业也受益,比如税收减免等。

五、结论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2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北京地区;技术输送;合同类型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是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北京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具备诸多优势,具备典型性。

技术交易对于产业发展具备正向的促进作用,通过技术交易市场现状分析,可以反映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从而为进一步的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当前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等,都让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我国面临激烈竞争,我国政府也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入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因此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分析具备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技术输送、合同类型两个典型角度,对分析北京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产业技术交易中的技术输入输出情况,以及具体输送的合同类型进行深入透析,对于北京地区产业整体技术输送状况以及输送类型分布做了典型的分析介绍,有利于提升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及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数据依托北京市技术交易管理办公室,在“精机工程”基础上,对近五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交易数据进行提炼整理;同时,对七家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内典型企业中高层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调研,得到一手资料,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

一、基于技术输送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1.技术输入集中在海淀、朝阳区,技术发展不均衡

无论是合同项数还是技术交易额,海淀区技术输入都是首屈一指,遥遥领先,如下图。项数上2015年为113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63.26%,交易额为42.7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0.97%。海淀区得天独厚的如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如清华、北航、中科院等在此领域有着深厚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成果的科研院所,另外也包括一些高新企业园区的规划和落地,为技术储备形成了巨大优势。其次为朝阳区,项数上2015年为27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15.45%,交易额为9.9亿元,占总交易额的14.12%,朝阳区虽然在教育领域无法与海淀区相匹敌,但是经济发展,也就是企业发展方面做得还是很不错,依托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高新技术储备,但是总体上还是和海淀区有很大差距。两个区的技术交易项数和为1416,占总项数的78.71%,技术交易额之和为52.6亿元,占总交易额的75.09%。2011年到2015年总体情况与2015年情况类似。

2011年-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区技术输入图(技术交易额)

数据来源: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区发展状况呈现出一定的产业集聚,这是产业发展向高度融合方向进行的标志,也符合当前的政策号召。工业集中发展能够形成规模效益,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并且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成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平台。而从地区发展角度来看,问题在于技术输入集中在海淀、朝阳区,技术发展不均衡。究其原因在于背景地区产业规划、资源分布与配置等方面需要做进一步工作。

2.国内省市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大差距,且省市间发展不均衡

技术输出方向上,从2015年交易项数上来看,吸纳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最多的是北京市,为696项,远远超过第二位的江苏省,161项,而在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个省市中,以南方省市居多,如广东、浙江、上海等,这些省市也是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展比较有优势的,对相关技术需求也比较大,另外,河北省吸纳北京高端装备技术项数也比较多,在京津冀整体规划与产业合理布局的大背景下,河北省也积极地吸纳北京市对应相关技术,为接纳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做准备。

从2015年技术交易额上看,北京市对国外输出技术交易额相当高,达到3735042288.32元,远远拉开对国内各省市的技术交易额,这也符合当前国内外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状况,国外毕竟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对技术的需求也以高端技术居多,而国内的相关技术整体发展不均衡,北京市在厚积薄发下不断创新,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能够出售到国外,而这样的技术自然交易额也很高。国内而言,技术交易额较高的是:北京,江苏,四川,河北,山东等省市,其中在交易项数上比较多的南方几个省市并没有很高的技术交易额,这些将体现在平均单项交易额上。

从2015年平均单项技术交易额上看,排名第一的当属拥有超高交易额和较少交易项数的国外,数额达到128794561.67元,唯一的一个亿元级别,国内相对来说少的多,从梯队角度上看,第一梯队是四川省,4834560.37元,第二梯队,江西省3990824.00元,云南省3830199.94元,山东省3003359.96元,而在交易项数上比较多的南方省市,如上海、浙江等,只达到百万级别,在交易项数和交易额上都比较领先的河北省,是2230326.52元。国内中西部省市对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需求比较多样,与各省市的重点布局状况相关,所引进技术相对当地水平来讲属于比较先进技术,而南方省市在这一领域的引进技术以渐进式创新性技术为主,所以在平均单项交易额上呈现为当前情况。2011年到2015年情况与2015年状况类似,发展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国内省市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大差距,且省市间发展不均衡。与国外相比,毕竟我国相关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基础技术积累、创新机制、龙头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省市间技术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导向,以及地缘优势差别、资源分布不均等方面。

二、基于合同类型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问题

根据下表数据,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总交易项数为1799项,比2014年下降158项,交易额为70.1亿元,比2014年下降2.1亿元,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0.03894283亿元,比2014年提高0.02065939亿元,总体上来看,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技术合同数据保持平稳,数量上波动不大,而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数据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技术的“质量”,这一数值提高表明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根据2011年到2015年的整体数据,如下表,合同项数呈上升趋势,而合同的交易额情况相对复杂,总体下降趋势,2013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随后2014年回落到趋势线上,在与多家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但是并没有企业表示2013年出现比较特殊的情况,这一情况可能是某个或者某几个企业的较大数额技术交易的特殊情况造成的,并非年度整体情况有特殊变化。因此在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的分析中,排除2013年的特殊情况,整体上,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很平稳,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近年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进行交易的技术创新性并没有很大的提升。

1.技术服务受企业偏爱,在各项合同指标数据中领先

根据上表数据,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服务项数为773项,占总合同项数的42.97%,交易额达到43.2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1.63%,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55885969亿元,是四种合同类型中最高的。从2011年到2015年,在合同项数和交易额上,技术服务每年占比都接近或超过50%,在交易额上,技术服务的占比要更加突出,也就是说技术服务的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相对更高。这也正是企业技术服务领域交易频繁的原因,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北京的高端装备企业当前处于技术攻关期,很多企业虽然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但是还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一套关键技术和产品链,以及自身的竞争优势,于是在不同的市场方向上进行着布局和尝试,技术服务就是一块较多企业在尝试的方式,通过提供有着较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摸索道路

2.技术开发一直发挥重要作用,企业院所合作开发是最常见方式

从上表数据看,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合同项数为739项,占总交易项数的41.08%,交易额为21.6亿元,占总体交易额的30.81%,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29276903亿元,从2011年到2015年,技术开发在技术市场中无论是合同项数、交易额,还是平均单项交易额,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技术开发通常也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转向产品的关键环节,从数据上来看,北京市高端装备企业很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用十分重要,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产品才能更好的成为企业的“现金牛”,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利润。调研发现,当前北京市高端装备产业技术开发大多是企业与院所及高校之间的合作开发,院所高校有技术,企业了解市场,合作开发具备双赢效果。

3.技术转让交易偏少,产业角度上不利于技术成果普及

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项数为170项,占总交易项数的9.45%,合同交易额为4.8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85%,平均单项交易额为0.028445206亿元,与技术开发的平均单项交易额相当。从2011年到2015年以来,这三个指标的数字整体平稳,变化并不是很大。而整体上技术转让在四种合同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但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不是“利好”,技术转移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重要衡量指标,技术转让指标较低,说明当前产学研合作程度较低,或者技术产出率本身并不是很高,不过从四种技术合同整体来看,也有可能是在签订合同时,甲方乙方将一些技术转移的合同签成了其他的类型,如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这是在对典型企业进行访谈的过程发现的,当前相关单位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技术交易的大方向上,对一些细节问题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

4.技术咨询往往作为作为交易附属角色,发挥补充作用

2015年,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咨询合同项数117项,占总合同项数的6.5%,技术咨询合同交易额为0.4亿元,占总合同交易额的0.52%,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为0.003307522亿元,和其他类型合同的平均单项交易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和技术咨询本身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咨询毕竟不是技术开发或者技术转让直接以技术为对象,而是辅技术活动,所以相对来说平均交易额没那么高,另外,技术咨询的交易额相对之下所占比例也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一点也和咨询活动本身的性质相关,在对典型企业的访谈中,有企业指出,其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中,由于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所以一些技术咨询活动等都是免费支持,咨询活动的性质决定它在这样的情境下更适合这样的方式去进行。

三、对策与建议

1.统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各区域技术交易状况,技术均衡发展

从技术输入上来看,海淀区,项数上2015年为113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63.26%,交易额为42.7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0.97%。其次为朝阳区,项数上2015年为278项,占当年总项数的15.45%,交易额为9.9亿元,占总交易额的14.12%。两个区的技术交易项数和为1416,占总项数的78.71%,技术交易额之和为52.6亿元,占总交易额的75.09%,而北京现在共16区,在技术交易上呈现出严重不均衡的状况。根据北京市2005年制定的区县功能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功能拓展区为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只有海淀和朝阳的装备制造技术突出是一种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要注重产业规划,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制定相关的标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成果,协调区域分工与产业布局。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合作,加强人才、技术等资源培育,推动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发展。

2.加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准

根据2011年到2015年的整体数据,结合对典型企业进行的访谈、调查,整体上,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平均单项合同交易额较为平稳,并没有较大数额的提升,从合同类型来看,分别为0.075108759,0.046629287,0.620823557,0.036876891,0.03894283亿元,表明近年来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进行交易的技术“质量”,也就是创新性上并没有很大的提升。

作为北京市来讲,要加强优势领域的技术创新,如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把技术发展水平提升到国际领先地位;并且,积极向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的区域,如中西部地区等,输出较为先进的技术,通过自身优势带动其他地区装备制造产业的技术水平。创新驱动当前势在必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特点是,配置创新要素的核心载体转变为企业,因此,要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围绕龙头企业与重点机构,重视构建产业内的金融风险体系,完善产业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风投等各创业资本准入门槛,优化区域创新机制。

3.对北京技术转让交易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技术成果普及

2015年北京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服务项数为773项,占总合同项数的42.97%,交易额达到43.2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1.63%;技术开发合同项数为739项,占总交易项数的41.08%,交易额为21.6亿元,占总体交易额的30.81%;技术转让合同交易项数为170项,占总交易项数的9.45%,合同交易额为4.8亿元,占总交易额的6.85%;技术咨询合同项数117项,占总合同项数的6.5%,技术咨询合同交易额为0.4亿元,占总合同交易额的0.52%。根据数据来看,主要集中在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尤其是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很少。技术转移包括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产业化、引进、交流和推广普及等,这一类型的交易合同偏少,不利于产业技术的普及推广。

为了产业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需要政府及相关机关单位采用合理的政策措施,如税收减免、产业发展知识培训等,推动技术的转移,是技术成果等能够得到更高效的普及。

4.鼓励企业进行技术交易,促进北京高端装备产业发展

调研中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之间进行技术交易存在一定的风险考虑,尤其是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交易合作。从企业的角度看,保护企业核心技术的措施,谨慎交易等,是必要的,而作为政府机关单位,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并不是特别有利,如何均衡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利益,是一个关键问题。当然调研中发现,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作为老牌的科研企业,保留了从前作为科研院所的一些特性,其技术交易额收入占到公司年销售总收入的将近20%。而作为政府机关单位,如北京市科委,可以考虑如何更好的建立合理的技术分享机制,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更好地均衡多方利益,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结论

文章通过分析数据与资料,从技术输送和交易合同类型两个典型视角分析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技术交易现状及相关问题,发现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发展均衡性、技术成果转让程度、技术创新水平、技术交易发达程度等方面,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有助于提升其发展竞争力。本文出于两个典型视角分析,进一步展望可以从更多的视角对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进行透视研究,也可以通过横向对比其他一线城市对应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更深入研究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并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铁球.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J].求索,2015(12):10-14.

[2]张铁山,刘骐宁,肖皓文.大数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业,2016(22).

[3]魏兵.技术交易市场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

[4]张伟.区域产业集聚与转移的影响因子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3

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园,只是贵安新区打造高端装备制造高地的一个缩影。

智能制造,引领“双创”

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坐落在贵安新区东部,规划面积22.18平方公里,分为一园两区,其中北部片区15.38平方公里,南部片区6.8平方公里。园区依托贵安新区,紧紧围绕贵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大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创新发展试验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

这里,是贵州省贵安新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致力于建设贵州领先、西部和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三大产业。目前,已引进30余个产业实体。

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互联网+制造业”,园区正大力构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积极搭建区域科技服务平台,不断引进科技孵化器、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入驻。

以激光技术为例,早在2014年7月,由贵安新区管委会与南京煜宸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贵安新区)机器人与激光技术研究示范中心就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式挂牌。之后,造型各异、性能多样的工业机器人不断从这里“走”出去,“走”向全国各地。

据南京煜宸集团公司董事长邢飞介绍:“激光技术,代表了现代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一技术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冶金、矿山及石化等领域,由此可见,这个机器人与激光技术研究示范中心的科技含金量非同一般。

到2017年,这里还将建成先进机器人技术、激光技术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到2019年,再建成3~5个研发中心,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人及激光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高端产业”+“产业高端”

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核心和动力,构建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其中,贵州省内最大的众创空间之一――贵安新区高端智造众创空间就位于园区24号标准厂房一楼,总投资2300万元,建筑面积总计5400o,包括创客空间1600o和实训中心3800o,为致力于装备制造智能化、数字化的创客们提供办公、培训、试验、加工及产业化生产配套基地,提供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创业综合服务。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体现高新技术集成的标志,是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我省是装备制造业大省,具备发展拥有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战略转型的基础和条件。运用技术发展路线图绘制未来一个时期我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方向、重点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以及实现技术的时间节点和发展路径,能够为编制我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撑。

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产业分布

1、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世界发达国家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置于更为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并体现了以下五点发展共性。一是高技术深刻、广泛地影响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型生物机械技术以及环保装备技术等高技术成果,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二是注重对高端、高附加值技术装备设计、制造的控制和主导;三是不断提升系统设计、成套制造的能力,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四是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同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五是产业集群成为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性环节。

2、我国产业分布。我国装备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等5大区域,总体来看,各区域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及空间分布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集聚着装备制造业的各种生产要素,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各子行业发展也较为均衡,在全国的水平都很高;在环渤海地区,天津、北京等地产业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特别是天津,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金属制品业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均处全国领先位置。在环渤海的其它地区,如山东等,近年来发展较快;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省,装备制造业生产整体实力也很强大;在东北地区,只有辽宁在几个行业上生产制造能力较强,吉林只有个别行业实力较强;在中西部地区整体的装备制造能力都不是很强,只有个别省市在一两个行业上处于优势地位,如重庆的交通设备制造业、河南的专用设备制造业、陕西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

二、技术路线图范围界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界定:一是技术高端,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度高以及多学科、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交叉与集成;二是价值链高端,表现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产业;三是产业链高端,表现为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也包括新兴产业的高端,是产业链的核心部分。本领域技术路线图研究组结合我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展现状、特点与优势,将我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划分为能源装备、数控技术与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装备、关键基础元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等七大子领域。

三、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状及需求分析

1、发展现状。作为国家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我省的装备制造产业在生产水平和技术力量等方面均有着雄厚的基础,并已形成了电站成套设备、重型机械设备、机械制造设备、运输设备、农业机械设备、医疗与制药设备、包装设备、量具与刃具、矿山与煤炭设备等多领域、多行业的装备制造产业优势。我省拥有哈尔滨、齐齐哈尔2个部级高新区,大庆部级创新型试点园区,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基地、齐齐哈尔重型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哈尔滨汽车制造产业基地、大庆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4家部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3个部级大学科技园,以及动力装备、风电产业、高纬度地区电动汽车产业3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此外,还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重型数控机床等多种装备制造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装备制造技术或配套产品在我国重点工程建设、重大成套装备、重要装备产品及国防军工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需求分析。通过Swot(S——优势,w——弱势,o——机会,t——威胁)分析,确定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战略。

So战略:抓住机会,扩大优势。利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机遇期,大力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国家规划和创新工程实施,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装备制造产业,优化产业机构,加速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St战略:发挥优势,抵御威胁。发挥创新基地作用,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发挥产业集群和产学研作用,使更多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落地,转化为更多的现实生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留住、造就更多的产业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wo战略:利用机会,缩小差距。依托现有联盟、平台、研究院,加速创新体系建设,形成创新研发合力;加速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建设,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整合现有人才、技术、基地基础,形成成套设计、供应体系。

wt战略:缩小弱势,回避威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引导和支持产学研各界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核心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使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节能环保、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使产业发展与国际趋势相适应。

四、德尔菲调查

针对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的影响,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德尔菲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专家对该课题的熟悉程度、对黑龙江的重要度、预期技术实现时间、研发水平、技术实现路径等5项主要指标,通过开展两轮德尔菲调查,共有200多位来自政府管理部门、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装备制造领域专家参与了问卷调查,确定了能源装备、数控技术与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装备、关键基础元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等7个技术领域,共17项关键技术和47项技术课题。

五、路线图绘制

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技术发展路线图以德尔菲调查统计结果为基础,按照“技术领域—关键技术—重要度指数—发展路径”的绘制思路,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选择出的关键技术及技术课题;二是雷达图描述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关键技术及技术课题的综合重要度指数(综合技术重要度和研发基础);三是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技术重要度指数、研发基础、预期实现时间和技术发展路径,以时间序列系统描述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关键技术及技术课题的研发时序。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中国技术前瞻报告(2006-2007)》,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王纬.德尔菲调查法与技术路线图结合的技术预测研究——以太原市“十二五”技术发展预测为例.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4期

[3]于淑娟,张本山,李奇伟.广东省制糖产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图介绍.甘蔗糖业:2010年第5期.

[4]李三虎.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研究.《城市观察》:2011年第1期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5

从长期来看,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各国需要加大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新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从短期来看,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制造业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都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制造业通过不断吸收微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生物、航空航天、环保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不断向先进制造业进行转变。2009年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指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这表明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已充分认识到不能依赖于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开始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再工业化”已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十二五”时期是解决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的重要阶段。《“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等待国务院批准。据参与起草《规划》的权威人士透露,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在发展方向上着眼五个细分行业: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规划》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将在6万亿元以上;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深入剖析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特点和措施,从而提出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若干启示。

何谓“再工业化”?

“再工业化”是20世纪70年代针对德国的鲁尔地区、法国的洛林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和日本的九州地区等重工业基地的改造问题提出来的,主要是重化工业基地的产业改造和重新振兴问题。80年代初期,“再工业化”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固定资产更新换代;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再工业化”主要强调产业的结构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度高转型;21世纪的今天,“再工业化”主要是通过政府行为复苏制造业等实体经济。

当前,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和变革,新兴产业将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可能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繁荣的支撑点。装备制造业是新兴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新兴产业是否可以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这必将是“再工业化”的一个主攻方向。从长期来看,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各国需要加大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新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从短期来看,对新兴产业的投资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概述

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美国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本土工业,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实现经济的复苏。实行“再工业化”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政策转变就能够完成,美国将面临很多问题,很多制造企业难以消化高额的成本和技术创新的巨大投资花费。为了保障“再工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美国已推出了一些相互配合的政策和措施,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力图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以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

首先,加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

虽然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比较高,但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过度依赖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使美国在此次危机中受到了沉重打击,市场大幅萎缩,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作用重新凸现出来,受到了美国各界的重点关注。先进制造业包含了精益生产、准时生产、清洁生产、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虚拟制造、绿色制造等众多先进模式,不仅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带来一场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提高经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从而扭转美国当前严重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倒挂现象。目前,美国为了重塑制造业的优势地位,向实体经济转型,采取了诸多措施:加强振兴制造业的有关立法工作;鼓励制造业研发创新及产业化;大力培育新兴先进制造业;为制造业提供积极的金融支持等。

其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推出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中基建和科研、教育、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医疗信息化、环境保护等成为投资的重点。2010年,美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和产业、医疗卫生领域、环境与气候变化、信息通信领域和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计划与政策措施。

第三,鼓励科技创新。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并没有因此而大幅度减少研发投入。国会公布的《2009年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的草案包含增加133亿美元科技投入,其中研究和开发99亿美元,研究和开发设施设备34亿美元。2010财年联邦部门研发拨款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和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主体的研发拨款朝着十年内翻番的目标稳步前进。美国对具有国家战略价值的新兴产业投入了巨资,借助于税收补贴等手段,利用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在这些领域的投资。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民用空间项目计划,组建公私合营企业探索清洁煤技术的商业化模式,鼓励私人投资进入宽带服务领域等,意在推动民间参与科技开发和利用,以保持美国的创新活力和经济增长。

又次,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美国把中小企业视为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主体力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2009年3月16日,奥巴马宣布计划从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划拨部分款项(约7.3亿美元)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2009年10月21日,奥巴马宣布一项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新计划,以帮助小企业渡过信贷紧缩难关。2009年12月11日,奥巴马政府计划将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的剩余资金用于扶持小企业,旨在遏制失业率高企带来的政治和经济不良后果;还准备要求国会对taRp进行修正,放宽将施加给小企业贷款机构的薪资限制及其他限制。美国政府还多次敦促美国银行为那些有可能增加就业机会的小企业提供更多贷款。

最后,重视产学研。

2011年,奥巴马总统推出了“高端制造合作伙伴”(advancedmanufacturingpartnership,amp)计划。该计划由道氏化学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领导实施,而非政府部门直接负责实施,主要致力于四方面的工作:建设国家安全关键产业的国内制造能力;缩短先进材料从开发到推广应用的时间;投资新一代机器人;开发创新型的节能制造工艺。可见,这是美国官产学研协同作战振兴制造业的一项重大举措。

对于我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若干启示

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方面将对我国的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新兴产业的投入,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应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带来的挑战。

首先,须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革,迫切要求我国经济增长要转移到依靠先进制造业的进步上来,要求制造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并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将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和服务支持。尽管我国已是一个装备制造业大国,但是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一些高端制造装备,如半导体,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设备、深水海洋和石油装备、百万吨乙烯装置中大型压缩机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高端自动控制系统如飞机导航仪器仪表,高速列车的刹车系统基本上由国外垄断。因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须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基次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技术创新的推动机制

美国“再工业化”的本质之一是强调和重视科技的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而言,由于其产品和工艺的复杂性,技术研发的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风险很大,因此技术结构升级是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必须加强我国装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当前,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已经陷入了一种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在《我国装备制造业是否能引领世界》的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薄弱,高端装备制造呈现失守困局,尚不具备引领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潮流的能力。目前国内的装备制造业不能生产大型民用飞机、深水海洋石油装备,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依赖进口,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对外依存度达70%。可见,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制造业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与美国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竞争,并推动未来经济长久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共同加大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尤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基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需要培育核心企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规模生产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需要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些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组建大型装备企业集团,运用各种经济财税立法政策,推动企业并购重组,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形成装备制造业集群。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在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等方面对大企业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我国需要借鉴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做法,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与创新,从而促进整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

最后,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联盟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国立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并推动化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机械工程师和微生物学家等之间的交流合作。如aRpa-e项目基本上都是采取由2个以上单位合作的方式来实施的,合作单位主要来自大学、企业和国家实验室,合作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产学研三方结合的,有大学与大学、大学与企业,或企业与国家实验室等合作研发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这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战略研究,探索积极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实质性的产业战略联盟,逐步形成一套国际化、规范化、流程化和市场化的长效机制。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6

关键词:去工业化;再工业化;制造业;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8—0112—0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国家在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都将“再工业化”作为应对经济危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并试图引领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必将对我国制造业产生极大影响。

一、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的背景及政策取向

再工业化是欧美国家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深刻反思后,做出的战略选择。欧美国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过低的制造业比重无法长期支撑庞大的虚拟经济,而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欧美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旨在从政策导向出发,强化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部门的基础作用,来调整国民经济增长点,并扩大就业与平衡贸易。与再工业化相对应的是欧美产业发展中的“去工业化”进程。

(一)欧美国家的“去工业化”

欧美国家“去工业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欧美国家普遍把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脱离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最高效率的生产力和先进的制造装备,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最近数十年,美国劳动力迅速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其制造业也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经过这一轮全球性产业转移,美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957年的27%下降到2009年的11.2%,制造业就业人数也从1998年的1760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1150万人。欧洲国家同样有去工业化的现象,制造业空心化导致技术工人数量急剧萎缩,越来越多的工人被迫转移到低技能、低收入的服务业。去工业化后的欧美国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

(二)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的提出及政策措施

正是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泛滥,最终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危机、重塑国家竞争力,2009年9月G20会议上,美国提出了“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认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回归实体经济,即重振美国制造业或进行再工业化,扭转美国当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倒挂现象。与此相配套,2009年12月美国了《美国制造业振兴框架报告》,2010年《鼓励制造业和就业机会回国策略》,2011年11月宣布创设隶属于国家经济委员会的制造业政策办公室,2012年公布《美国基业长青蓝图》,在这些文件中,美国政府取消了把业务转移到海外的美国公司所享税务优惠,为回巢企业及高端制造企业提供各种税收优惠。美国各地方政府也通过制定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来吸引制造企业本地置业。同样,欧洲各国也纷纷出台措施促进再工业化。英国于2008年《制造业:新挑战,新机遇》战略报告,2009年又提出占据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抢夺低碳经济发展先机等战略构想。欧盟成员国就“再工业化”也正在达成一致。2010年,《欧盟2020战略》明确提出恢复工业的应有地位,使工业与服务业共同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支柱。法国在2010年9月推出的“新产业政策”中明确将工业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并计划到2015年把法国的工业产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5%。

短期看,欧美国家实行再工业化政策是一种经济刺激政策,是为缓解经济不平衡状况、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扩大就业与出口、保持经济与社会稳定的现实选择。长期看,欧美各国实行再工业化政策是在新的技术创新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工业竞争优势,占据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寻求继续掌控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战略谋划。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回归,它将催生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而带有定制特征的智能设备被普遍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大趋势。

二、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新的挑战

在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时期,我国作为欧美国家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国,国内制造业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向世界输出产品的“世界工厂”,实现出口驱动型的经济腾飞。到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19.8%。高于美国的19.4%,打破了美国连续110年占据世界制造业产值第一的历史。我国已有煤炭、钢铁、水泥、汽车、纺织服装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我国制造业的这种高速增长是依靠要素投入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是在一段时期内依靠政府强制动员、大量投入社会资源和以国内市场换取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来维持高速增长,依靠廉价要素投入并以环境污染、资源耗竭为代价换取发展。这一增长方式虽然造就了“世界工厂”,但效率低下,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导致我国制造业被锁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附加值较低的组装和模块零件生产环节。这一发展模式更隐含着一系列矛盾:低劳动生产率导致低工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凸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过度依赖投资增长,部分传统制造领域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我国制造业从“去工业化”中受益的阶段已结束,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使制造业外资回流

在“去工业化”阶段,欧美等国制造业大量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大量投资转向海外。我国作为受益者,得到资金乃至技术的支持,建立了很多合资、外资企业。现阶段,欧美国家在研发创新、市场培育、税收政策等方面采取了很多鼓励政策,鼓励投资商、制造商回归本土。其将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产业,由海外陆续收回至本土,将会减少我国利用外部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溢出能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机会。

(二)制造业产品出口压力增大

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计划是通过振兴制造业带动出口,改变消费模式,平衡贸易。而我国将成为欧美再工业化政策下的首要受害者,因为我国一直以来实行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欧美工业政策的改变会对我国制造业产品产生很大的挤出效应。尤其是一些曾经对欧美出口的中高端制造业产品会受到严重影响。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不仅其产品对我国制造业会产生挤出效应,还会因其实施贸易保护政策而影响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除在国内对产业进行保护的手段,在国际市场上,欧美国家仍然会综合采用软实力、政治、外交等手段,加大对全球市场的控制力度,并在人民币汇率、新能源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制造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导向型产业带来巨大冲击。如2009年以来,美国先后对中国出口的钢铁、轮胎、风电设备、光伏组件、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发起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欧盟宣布自2013年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三)制造业面临强大的竞争威胁

一直以来,我国与欧美国家制造业间整体上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我国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制造业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欧美国家劳动生产率较高,制造业集中在高端产品。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政策,旨在通过创新来全面发展高端制造业。如,美国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生物工程、医疗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与之相应,我国也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着重强调科技创新,积极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意图通过高端制造业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可见,今后我国与欧美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有较大重叠,原有的互补关系将转变为竞争关系。而且相对于加工、制造环节来说,研发、设计、工艺、品牌、营销等环节更为关键,所以欧美企业必然会抢占这些关键环节。由于面临较强的国际竞争,我国企业要想完善自己的制造业环节,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四)制造业面临技术封锁

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是建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基础之上,我国与欧美国家制造业的竞争不仅是要素禀赋和资源储备的竞争,更是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能力的竞争,欧美国家势必会对资本和技术输出做出限制。而技术转让方式是我国与跨国企业合作的重要方式,这种合作使我国获取先进的技术。欧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后,凭借技术、标准、专利、知识产权的先发优势和领先地位,可能对我国形成更严格的“技术封锁”,阻断我国买进、复制、改进和更新新技术的可能。目前,美国就经常以“关注”中国经济政策和知识产权盗版为由,对本国产品实施越来越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三、我国制造业实现创新驱动的路径

目前,我国以制造业为主要经济动力,核心利益依赖的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实力的增强。直面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换,不仅是我国制造业本身不断发展的需要,更是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需要。为此,2008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与规划。在这些政策与规划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创新。鉴于此,我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党的十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提出,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全球经济格局正处在大调整时期,产业转移正在形成新的世界格局,由产业创新引发的产业新布局和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我国制造业领域原先熟悉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已发生重大转变,必须创新发展路径,实现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发展。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高质量的技术引领产业整体升级

面对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我国制造业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制造业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仍主要依靠国外,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不足,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够,一些高新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唯有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进行自主创新,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在关键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不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掌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主动权。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应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培养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健全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人力物力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实施、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二)大力发展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高端制造业

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主要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其战略核心是发展先进制造业,我国也应在继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部署,大力发展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高端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及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符合低能耗、低污染的要求,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智能化分析、决策、操作、交易与控制,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三)传统制造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优化升级

新兴产业需要创新,传统产业更需要创新。我国传统制造业既面临来自新兴国家的成本竞争,也面临欧美国家加快布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压力。传统产业是相对于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而言的,在我国主要包括钢铁、煤炭、电力、建筑、纺织、文教体育用品、塑料制品等产业。传统产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领域,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严重依赖国外的技术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不意味着抛弃传统产业。对我国传统制造业进行升级改造,符合经济发展现状、劳动力和消费梯度结构的现实。对于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提高产品品质,把低端的环节做到极致,使之在全球的产业链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创新制造业价值链,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欧美国家的“去工业化”直接导致占GDp比重远超过制造业的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而过低的制造业比重无法长期支撑虚拟经济的发展,于是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应引以为戒,经济发展不能过于依赖虚拟经济。但长期以来,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凭借其研发、设计、物流、营销、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优势,获取高额利润,而且还正在利用金融和现代生产业上的优势推动制造业的重新恢复。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停留在价值链低端的产品组装、生产和加工环节,产品的其他环节尤其是金融贸易环节较为薄弱,利润率也极低。所以,亟需加快创新制造业价值链。制造业价值链创新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各种基于制造业的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交叉融合,鼓励探索服务业新模式和新业态。

(五)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欧美国家为争取制造业“回巢”,在税收、土地使用、资金资助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相比而言,我国的市场还不成熟,创新的市场导向、竞争与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政府应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构建持续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支持体系;进行制度创新建设和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使企业创新投入能得到合理回报;研究制定支持制造业的政策法规,如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等;进一步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为制造业升级培养更多人才;创新政府支持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包括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振华.“再工业化”将填补新旧技术革命交替间的空白[n].文汇报,2012-06-04.

[2]包吴蒙。低碳经济与我国外贸发展的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1(1):117.

[3]陈超.世界期待新产业革命[n].文汇报,2012-08-22.

[4]陈宝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建议[J].中国产业,2010(2):02-05.

[5]马银戌.努力提升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n].河北日,2013-01-23.

[6]张文汇.欧美再工业化及其挑战[J].中国金融,2013(5):73-75.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7

制造业的核心是装备制造业,用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手段。在国家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装备制造业是其他九类产业振兴的基础,也是促进工业两化通道,同样,“十二五”规划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中,装备制造业都是关键。

地位特殊,需求旺盛

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不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产量,而是注重效率和质量,以及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集约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加速技术进步,集约化的物质基础是开发先进、高效的技术装备。

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重任,带动性强,波及面广,其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各产业竞争力的强弱,而且决定了今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用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手段,因此,装备制造业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对装备制造业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从而意味着未来国家将对装备制造业进一步予以政策上的扶持,所以,装备制造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产业热点。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当前装备制造业的厚积薄发,已到了加速释放成长潜能的周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重工业化进入到提速阶段,高铁的建设、风电等新能源业务的后发优势等正在加速我国重工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引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过多年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积累之后,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积累。

此外,目前下游需求的旺盛也将推动着装备制造业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加速成长,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机械化的趋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无论是纺织机械设备还是煤炭等矿产开采设备,都将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需求旺盛周期,这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成长契机。

二是我国大规模的政府或央企的投资。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加大高铁、海洋石油、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特高压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这就意味着随着政府以及大型央企投资力度的加大,这些行业也将面临着旺盛的需求,尤其是海洋石油、高铁等产业,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更为明显。

所以,随着“十二五”的来临,我国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从而意味着该行业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主题。

走向高端是未来方向

由于,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国装备制造业无论从管理机制、技术创新能力,还是从企业规模、竞争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技术水平普遍不高,高新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借助引进外国的技术。

另一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存在效益和效率不高,同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有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政策的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市场和用户的变化因素,如产品的个性化,客户要求提高,竞争的白热化,市场的多元化等;还有产业内部的因素,同行的产能增加,利润空间减小等;另外,环境压力变大,企业社会责任增大,资源相对紧缺,生产和管理的成本增加,技术工人短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都影响和制约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指出,目前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据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智能装备、工程机械、汽车、高速铁路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在这些制造领域提供核心部件的龙头企业,它们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也将是最受益于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企业。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8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及发展状况 

(一)高端制造业的内涵与发展重点 

1.内涵 

高端制造业顾名思义,是指处于制造业产业链高端的研发、生产环节。处于高端环节的制造业企业往往拥有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独特资源,如高端研发人员及其研究专利等。这是从产业链角度给出的定义。而从行业角度来看,高端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中新出现的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行业。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制造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于一流的科技研发和发达的资本市场。 

2.发展原则与重点 

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应以“技术驱动+人才驱动+产业链占据高端”为出发点;发展原则应为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自主培育与引进发展相结合,市场运作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产业集聚与链条延伸相结合。当前,特别要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坚持“高起点、强联合,全产业链协作”。 

由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一般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可以说,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当前,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虽然呈下降趋势,但高端装备制造业仍是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关键。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在我国,重型机械、核电、高铁、航空、中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等领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热点。 

(二)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1.高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央企成为发展主体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正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的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并且,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电力、通讯、铁路等大型成套设备竞争优势明显,对机电出口贡献率超过30%,涌现出三一集团、徐工集团、南车集团等大型装备集团,世界市场占有率均处于高位。央企在制造业领域整体水平近年来也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如在民用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央企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80%。一般来讲,大型国有企业具备资金、政策优势,大都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及大量的研发人员,因而往往通过技术驱动、人才驱动等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通过“技术+资本驱动”,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核心能力显著提升。 

2.区域化集聚发展已成主流,总体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加快推进的趋势 

国际经验表明,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当前,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形式。95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2012年数据)的集聚作用进一步显现,正在逐步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9

1.科技创新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当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传统制造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始终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要采取一系列促进制造业创新的举措:要大力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制定实施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路线图,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支持发展企业创新联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如信息通讯业、新能源、新材料的关键技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要大力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进高端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要推动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资源利用向节约、高效、清洁、安全发展;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大幅取消和下放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企业和微观经济的过度干预。用市场的手段,以规范市场准入为抓手,不断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市场环境;要大力推动我国制造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走出去步伐。

我国制造业发展正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

二是推进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以信息化全面提高传统制造业水平。

三是推进传统制造业管理创新。

四是推进传统制造业集群集聚。

五是强化传统制造业人力资源支撑。

六是优化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2.我国制造业发展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制造作为一种现代制造的新模式,正在日益成为制造业研究和实践的热门领域,网络制造业将给现代制造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要变化。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同时发生,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篇10

【关键词】生产业;制造业;协同性

一、引言

京津冀都市圈正在成为我国最具实力的经济增长极,在国民经济整体格局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北京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天津为“二三一”型,具有比较大的差别,。因此本文分析京津地区生产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协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北京生产业与制造业对天津生产业发展的影响

本文选取1995-2015年京津生产业与制造业产值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北京生产业与制造业对天津生产业的脉冲响应分析图见图1。左图显示,天津生产业对来自北京生产业的冲击有较强响应,在第一期达到最大负值,从第二期才开始呈现逐渐加强的趋势。在第三期之后,这种冲击的响应表现为持续正向。由空间邻近理论知,距离越近、交通越发达的城市之间彼此影响越强,天津是距离北京最近、交通最便捷的城市。北京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而天津则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所以北京生产业能够带动天津生产业的发展。右图可知,天津生产业对来自北京制造业的冲击有持续正响应,在第二期达到最小值0,从第四期开始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效应。北京要实现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必须要剥离出中低端制造业,而天津以其区位优势和现代制造业中心优势承接了大量有利于其未来发展的北京制造业,因此北京制造业转移必定会促进天津制造业的发展,而天津制造业的发展必定会给予其生产业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北京生产业与制造业对天津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北京生产业与制造业对天津制造业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由左图可知,天津制造业对来自北京生产业的冲击有持续较强响应,在前两期为负响应,从第三期开始呈现逐渐增强的正响应。因为,在短期天津制造业离不开交通运输、仓储等服务业的支持,而这些大多由本市提供。但北京利用其首都优势和知识、人才等优势而拥有的高层次生产业在长期会对天津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北京生产业利用其强大辐射力确实会促进天津制造业的大力发展。从右图可知,北京制造业对天津制造业一直都存在稳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并没有呈现持续增强的趋势。因为,天津承接北京的制造业只是将北京制造业挪到天津来生产,并没有根据天津的自身需求而进行进一步的自主创新,缺乏相应的政府政策导向,使得这些制造业在北京或是在天津发展都是无差别的,因此这种北京制造业的转移对天津制造业并没有起到持续增强的促进作用。所以,本文认为,要想通过北京制造业转移来大力促进天津制造业发展,就必须要选择承接适合天津的制造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研发和创新,使其发展成有天津特色的制造业。

四、政策建议

本文就北京和天津的生产业和制造业如何保持长期协同发展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一)北京应着重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和“高精尖”服务型制造业

北京应该积极谋划产业的集聚发展,确定某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通过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发展,从而再去带动相关周边的生产业的联动发展。应充分利用中央商务区以及金融街来发展商务服务业和金融业,聚集我国金融的核心力量;还应充分利用中关村科技园区来发展研发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但是,北京的雾霾、土地、环境以及人口的压力仍会持续增大,在向“服务型经济中心”转变的进程中,必须剥离出大量中低端制造业,保留并培育“高端、高附加值、高标准”制造业,这样才能打造出劳动力较少、产量不大、附加值高的“高精尖”产品。由微笑曲线的价值链理论知,北京制造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建设并打造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为北京制造业服务化成功转型提供机遇。

(二)天津应着重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生产业发展提供市场

天津应抓住北京制造业转移这一难得的机遇,积极“引进来”具有发展潜力的大中型企业,利用企业的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为天津制造业“质的飞跃”创造条件。同时,天津必须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掌控科技发展主动权,从而实现制造产业的技术化和信息化。这样,天津的制造业就能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成长为先进制造业,大胆“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天津应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自由贸易区和港口优势,实现国际物流、金融租赁、信息技术等生产业的集聚发展,为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转型提供服务。

(三)天津与北京的制造业和生产业应采用协同错位发展的模式

在制造业方面,北京发展“高精尖”服务型制造业,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两地就能实现很好的错位发展。两地中低端制造业在向河北转移时,不是单一的污染制造业转移,而是一种绿色转移,才能实现京津冀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在生产业方面,北京应集中发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品牌设计等价值链高端产业;天津应集中发展国际物流、国际商贸等体现港口优势的价值链中高端产业。此外,天津和北京的生产业实现错位协同发展之后,就能以更高效率为河北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保障。制造业转移不是单一的污染产业转移,应该实现一种绿色转移,从而促进京津整体制造业的转移升级。天津和北京应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促进北京研发中心、天津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建设,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郑吉昌,夏睛.论生产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2):13-15.

[2]李薇,陈阵.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特征———基于北京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4(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