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十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十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5:27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社会实践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思维方式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经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质提高

(一)政治理论素质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新闻编辑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选稿、改稿、整合,如果不对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了解党的工作意图,就不能选择合适的新闻头条,做好编辑工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突出重点,精心编排新闻内容,头条新闻起到“龙头”的作用,会对观众收看新闻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些都与新闻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坚定党性原则,正确的对人民进行舆论引导。广播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要向受众宣传有价值的新闻,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将受众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群众对新闻的关注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二)较强的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编辑人员需要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当前,新闻编辑人员的数量不多,高素质、业务能力较强的编辑人员更是很少,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在选稿、改稿、审稿等工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还需要有较高的剪辑以及播报能力,使编辑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新闻编辑人员最基本的业务素质就是文字能力,新闻稿件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播报的,因此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准确、简洁的使用汉字,并进行语法的修饰,使新闻更加生动,能够打动观众。

(三)创新意识

创新是新闻编辑不可缺少的素质,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中动态报道、会议报道、面子上的报道比较多,而对于一些深度的、反映群众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报道却很少。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要判断哪些新闻有价值,从文字上下功夫,坚持内外结合的报道方式。新闻编排应从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上进行,贴近群众生活,反映问题,突出时代性和导向性。

二、当前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能的要求

(一)坚持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句古语,这句话用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更为合适,尤其是编辑人员所涉猎的行业较广,必须要做到博学,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断更新知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要做到在稿件编辑时可以统筹全局,增强趣味性,满足受众的求知欲,同时增加收视率。

(二)增强对突发事故的驾驭力

作为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广播电视新闻驾驭能力,尤其是对突发事故,要做到在第一时间抓住新闻并确定其价值,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编辑工作,第一时间抢占新闻播报,满足受众的权利。

(三)增强新闻的生活化

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必须要深入到生活中,使新闻更贴近民众。电视编辑人员在新闻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搜集者,也是新闻的与反馈人员,因此,传播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人员的素质决定新闻的素质,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要从多个方面探讨新闻,研究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闻,为受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新闻,进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思想素养提升是强化编辑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应努力提高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积极认真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明确编辑内容的方向。同时,加强编辑人员对广播电视传媒工作、编辑政策的学习,使广播电视编辑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国家政策、理论的指导下,保证编辑内容的时代性,使编辑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实际需要,从而促进社会民众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强化专业素质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然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完善,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要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不断的磨砺个人的专业水平,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以此为基础来拓展自身的业务水平,例如要对负责新闻采集的记者的工作有所掌握,同时也要不断的培养自身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确保每一则新闻的播报都能将新闻事件的本质展现出来。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科学的运用相关知识开展编辑工作。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再学习与培训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定期组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再学习和培训,使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性得到提升,新闻编辑的素质要受到编辑观察力的敏感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新闻敏感性比较强的编辑,编辑内容的方向性以及宣传力度要更强。

四、结论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群众了解社会发展和身边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动态的媒介渠道,因此,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群众捕捉关键的新闻信息和权威的新闻新闻节目,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服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能力,对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进行角色的科学定位。这样才能促进电视媒介的发展,在主动适应中寻求拓展,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者,成为海量信息的有效过滤者,促进广播嗲是新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伟兰.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2,no.20110:165-166.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新闻编辑;素质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的发现、搜集、整理的工作人员,[1]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素质能力将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怎样将最新的新闻客观真实、有深度地报道出来与新闻编辑的素质密切相关。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数量逐渐增多,网络媒体与广播电视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政治理论素质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新闻编辑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选稿、改稿、整合,如果不对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了解党的工作意图,[2]就不能选择合适的新闻头条,做好编辑工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突出重点,精心编排新闻内容,头条新闻起到“龙头”的作用,会对观众收看新闻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些都与新闻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坚定党性原则,正确的对人民进行舆论引导。广播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要向受众宣传有价值的新闻,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将受众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群众对新闻的关注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二)较强的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编辑人员需要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当前,新闻编辑人员的数量不多,高素质、业务能力较强的编辑人员更是很少,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在选稿、改稿、审稿等工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还需要有较高的剪辑以及播报能力,使编辑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3]新闻编辑人员最基本的业务素质就是文字能力,新闻稿件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播报的,因此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准确、简洁的使用汉字,并进行语法的修饰,使新闻更加生动,能够打动观众。

(三)较高的思想修养

新闻编辑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新闻编辑需要将记者、通讯员的一些不成熟作品或半成品进行加工,自己的劳动体现在别人的作品中,不能追求自己的名利,一旦出现问题还需要承担责任,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编辑人员提高自我修养。还有就是编辑人员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编辑人员承担着新闻编辑的重任,编辑什么,先编辑什么,后编辑什么都需要遵从党性原则,[4]坚持真理的传播,根据中央政策和口径对新闻稿进行把关,支持群众的呼声,要秉公办事,不,在稿件的取舍上要坚持质量标准,不唯上级,不注重名气,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时间通常是以秒进行计算的,因此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做到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四)创新意识创新是新闻编辑不可缺少的素质,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中动态报道、会议报道、面子上的报道比较多,而对于一些深度的、反映群众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报道却很少。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要判断哪些新闻有价值,从文字上下功夫,坚持内外结合的报道方式。新闻编排应从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上进行,贴近群众生活,反映问题,突出时代性和导向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从专业、客观的角度对社会新闻进行筛选,编辑人员在工作时需要有较强的工作素质。但是目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情况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却是疲态尽显,在目前快速的生活节奏面前不知所措。有很多原本的电视受众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没有多余的时间关注电视新闻,他们更多地利用快捷的网络媒体获取新闻信息。还有一些受众由于每天面对大量的网络新闻,信息量十分大,心灵比较疲惫,对于一些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没有兴趣。这就使得很多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出现了这种现象,为了重新吸引受众的目光,他们开始蓄意夸大、假报新闻,利用一些莫须有的新闻吸引观众。还有一些编辑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口味,违背新闻编辑的职业操守,关注一些比较低俗的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连接的纽带和桥梁,有些不法人员贿赂编辑人员,刻意制造假新闻,使社会出现混乱,严重违背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还有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知识面不够宽广,不能及时接触到社会上的新鲜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整体水平不高,或刻意隐瞒新闻事件中的负面消息,虚假报道,蒙骗受众,受众不能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使受众不再信任广播电视新闻。与此同时,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每天待在办公室中,对于记者上交的新闻稿,不能了解其中重要的新闻点,经过修改之后使得记者的采访稿变得毫无价值。编辑人员中也存在着不负责任,丢三落四的现象,[5]将收到的新闻稿随意堆放,到使用的时候找不到,使得新闻文不对题,出现假新闻。这虽然不是故意的行为,但是也与编辑人员的职业操守相违背。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不愿意学习和接触新知识,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脱节,使得编辑的内容不能满足受众的实际需要。编辑人员的基本能力比较差,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语言组织和联想能力比较差,不能对编辑内容正确的把握,新闻稿件的真正含义不能被挖掘,使得资源严重浪费。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为百姓谋福祉为己任,敢于批评,敢于说实话,以保证新闻编辑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闻编辑素质培训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具体的措施如下:

对于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来讲,科学合理的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定位是十分必要的,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需要认识到角色定位对于工作开展的重要影响。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角色定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确定,首先编辑需要参与到新闻稿件的前期策划中,指导记者进行科学的采访,编辑人员可以按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对新闻报道的计划、关注的内容、舆论导向的把握等进行明确,安排记者采访任务。[6]其次,还需要编辑人员全面对稿件的筛选以及加工进行管理,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节目录制过程中,需要编辑人员进行统筹规划,保证主持人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协调,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高质量的播出。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思想素养提升是强化编辑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应努力提高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积极认真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的基础知识,[7]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明确编辑内容的方向。同时,加强编辑人员对广播电视传媒工作、编辑政策的学习,使广播电视编辑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国家政策、理论的指导下,保证编辑内容的时代性,使编辑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实际需要,从而促进社会民众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强化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编辑的专业素质能力对于编辑工作水平和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编辑的联想能力不强,稿件不能实现有效地衔接,只是注重稿件文字上的修改以及排序,使得新闻编辑内容的导向性不强。还有些新闻编辑将政治理论强行加入新闻内容中,使得编辑的内容生硬,这些都是由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能力不强。因此,必须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科学的运用相关知识开展编辑工作。专业素质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再学习与培训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定期组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再学习和培训,使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性得到提升,新闻编辑的素质要受到编辑观察力的敏感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新闻敏感性比较强的编辑,编辑内容的方向性以及宣传力度要更强。同时,还要强化思维品质的培训,提高编辑人员思维的宽度、深度,强化编辑的敏感性、逻辑性以及独立性等,使编辑能够正确地把握新闻导向。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语言素质和表达能力是必备的素质能力,通过优美的语言能够使新闻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赋予其生命力。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编辑文字需要有新的理论和思想作为指导,使新闻内容更加生活化,贴近民众,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可以组织编辑人员通过演讲或者是辩论等互动强化其语言表达以及组织能力。广播电视编辑工作要顺利地进行就需要强化电视编辑的组织指导能力,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参与到电视新闻栏目的设计与制定中,并与记者、通讯员保持良好的联系,对其新闻工作进行组织指导,逐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组织指导能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幕后工作,他们很难被观众熟知,因此需要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的奉献精神,[8]感受到编辑工作的独特魅力,使其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走出办公室,参与到生活中

编辑可以说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人物,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有新闻敏感性,并且对新闻的走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这些素质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养成的。当前很多电视台都将编辑人员外派,就是希望编辑人员能够扩宽自己的视野,获得最新的消息,打破原有的思维认识,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结束语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新闻形式,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受到的网络冲击与挑战,需要广播电视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能力,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角色进行科学定位,强化其思想修养、专业素质、组织人员再学习和培训,使编辑人员能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从而将更加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呈现给观众。

参考文献:

[1]吴伟兰.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65-166.

[2]谢选浩.探讨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新闻传播,2013(05):234.

[3]赵凯.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科技信息,2013(17):497.

[4]王菊.浅析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新闻传播,2013(06):43.

[5]胡健伟.探讨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艺术科技,2014(11):69.

[6]田维林.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1(05):50-51.

[7]刘继荣.探究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新闻研究导刊,2015(21):106.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篇4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理念更新的依据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理念更新的理论依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其教育理念的更新应秉承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本位为主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一直占主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回归到它的本意――促进个人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即高等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价值,促进个人发展乃是其固有的基本价值之一。“高等教育正是在对每一个人施加影响,满足每一个个人的求知欲望,帮助实现每一个个人的目标的过程中和基础上,体现着其他的价值与功能。由于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离开了人自身的发展,教育就无从反映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本身也就不会存在。因此,在高等教育价值体系中,最为基础的是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也即高等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全面反映社会需要、学生个人需要和知识传承创新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应是:在三种价值取向统整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个体的价值。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理念更新的现实依据。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看,进入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理念须改单一的“统一与标准化”理念为“层次化与多样化”的理念。面向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又明确把创新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目标之一。从广播电视业的深刻变革看,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正面临着媒介融合、三网融合、制播分离等变革,这些变革将使广播电视业的理念、体制、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等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提出新要求。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理念的更新要满足这些新语境对人才的新需求,从而解决人才培养与现实需要脱节的问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新理念确立的逻辑框架

教育理念是一系列观念融合而成的观念体系,又是为解决当前问题而确立的工具。新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理念应在遵循现阶段高等教育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的“三位一体”价值观的前提下,结合目前新语境提出的人才培养新需求来更新。首先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分长远需要和短期需要。长远需要是使学生成为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应在学生身上体现教育的本质和本科教育的本质,使学生达到本科教育应有的目标,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短期发展需要是使学生具有与社会接轨的能力,毕业步入社会后能顺利地找到相应的职业,应体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特色,使学生具有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能力。其次,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抽象层面是满足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层面是满足广播电视业变革的需要。再次,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一是急需能够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二是急需能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化传播人才。实质上,这些需要不是割裂的,彼此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如创新人才不仅国家需要,而且学生个人和广播电视媒体都需要。应该说,新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理念的确立,需考虑的因素更多,因而更难把握。但不管怎样,更新的教育理念能体现现阶段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并能满足新语境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能切实解决当前的问题,应不失为较科学的教育理念。

新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新理念

基于教育本质和本科教育本质的思考: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理念。雅斯贝尔斯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杜威说:“教育的真谛不但是使新生一代适应当前的环境,还要养成他们继续不停地适应那向着未来而迅速发展的广大世界和日新月异的民主社会。”回顾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教育很长时间处于大学的主导地位,过分追求专业化的极端行为会对人的发展带来危害。“专业化教育也许会促进对某一专门知识的理解,但它最终会削弱、限制一个人心智的发展,而这恰恰是大学最重要的目标。”限制一个人的心智,也就限制了向未来发展的潜能,是对教育本质的违背。而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的学识、理性的智慧,有利于学生个人全面可持续发展。

但是实施通识教育并不是否定专业教育。教育部高教司杨志坚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中论证了本科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教育。所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通识教育可为专业教育打基础;另一方面,专业教育可使通识教育深入并进一步内化为专业方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识教育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只有达到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使双方共同推进;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只有在通识教育的沃土上才能有更大更持久的生长空间,从而较好地实现专业教育的价值。

基于专业特色的思考:“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理念。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特别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独特的能力。要找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特色,还得从问题的本体――广播电视新闻学科本身来探求。从广义上看,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整个广播电视媒体;从狭义上看,是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类节目;而从当今媒体的变革看,电视媒体已成为第一媒体。可见电视媒体的新闻类节目是本专业服务的重中之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的学生要能服务好电视媒体,实现电视媒体新闻节目的信息传播功能是关键。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同时输出的双重信息的传播。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已进入视觉传播时代,而且在新闻传播进入公民新闻时代的今天,视频采集的容易要求记者具有更专业的采集能力,电视媒体应保持并发扬对直接信息――画面重视的传统。同时克服间接信息传播不足的弱点,通过巧用新闻解释权加大间接信息传播的深度。中国传媒大学高晓虹教授认为:当下新闻的竞争,与其说是新闻源的竞争,不如说是对新闻解释权的竞争,如何分析、解释、判断就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而且,在电视媒体的直播已成常态的今天,电视记者的解释能力与其他媒体记者明显不同的是,电视媒体的声画合一、即时性等要求电视记者具有在新闻现场面向镜头快速解释的能力。

因此,新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培养学生用更专业的音视频采编技能,在新闻报道中快速进行解释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新闻学科之外的财经、政法、体育等专业和新闻学科之内的新闻学等相近专业学生难以具备的,从而可以有效抵制这些替代品的威胁,彰显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广播电视行业变革需要的思考:“以视听媒体为主的有限度”的融合化理念。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培养融合人才的要求,但是目前存在的误区是把融合型人才等同于全能型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认为,培养“全知记者”是新闻教育的误区,是一种南辕北辙的做法。国外已有的经验一定程度说明了把学生培养成全能型人才没有必要也不现实。笔者认为,全能型记者是媒介融合要求的理想状态,在目前的中国不太现实。从学生的学习看,大学本科四年,由于实习和就业等原因,在校学习实际只有三年,这样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出的真正胜任全能要求的记者应该是极少的;从媒介工作实际看,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一般还是以团队形式作战。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中,把全能型记者作为理想目标,实际目标是在基本掌握所有媒体的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传统广电媒体和相关的视听新媒体的学习,进行有限度的能力拓展,这才是大学四年较现实的做法。

基于市场和学生个体需求的思考:“满足广播电视及泛媒体需求”的多样化理念。从社会的需求看,仅仅培养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需要的采写编播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行业内部,新技术不断促使多样化传播媒介和途径的产生,目前与广播电视有关的各种新媒体表现出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新需求;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以外的行业,其公关宣传等泛媒体岗位,随着与外界沟通的需要和自己媒介素养的提高,对传媒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社会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需要已从较单一的传统媒体需求扩大到泛媒体多种岗位的多样化需求。

从学生个体的需要看,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带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结构性失业,敲响了多样化人才培养的警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育需要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让学生不受局限地成长为各具特色的人才,以缓解就业的压力。

基于提升国家形象需要的思考:侧重于“中国问题的国际表达”的国际化理念。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问题越来越具有国际性,国际问题也越来越直接影响到中国。如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来提升国家形象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课题。虽然高端国际传播专门人才主要由重点新闻院校的国际传播专业硕士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院校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生不需要国际视野。无论是国内传播人才还是国际传播人才,都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懂得如何做好“中国问题的国际表达”和“国际问题的中国表达”。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专门国际报道的几率较小,但随着更多省级电视媒体走出国门和大量广播电视网站的完善,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国际化意识和能力也提出相应要求,只不过重点在“中国问题的国际表达”。

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思考:“培养创新的潜能”的创新理念。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广播电视行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广播电视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变化日新月异,对人才的创新要求更高,遍观广电媒体竞争成败的案例,可以发现,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媒体在市场上的生存状态和竞争地位,而媒体要创新,关键在于人才的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在学校系统的教育,但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还没有完全定型,确切地说是培养了一种创新的潜能,一种基本素质,而真正成型则是在社会实践中,高校如果培养好学生创新的潜能,就给予了学生创新的源泉,会使学生不断创新进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立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0a030)

注释:

胡建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研究》,2005(11)。

李福华:《高等教育哲学基础新探――兼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4)。

雅斯贝尔斯[德]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4页。

杜威[美]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李强:《大学理念再思考》,省略/article/20060721/3200917.shtml。

高晓虹:《电视传播理念的创新思考》,《编辑学刊》,2010(1)。

潘启雯、解巍:《专家认为培养“全知记者”是新闻教育的误区》,《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2-10。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篇5

2007年是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实施扁平化管理、推行频道制改革的第一年。作为湖北电视媒体中的领军频道.正处于成长期的湖北卫视.在一年的媒介经营实践中,整合频道资源,深挖频道潜力,拓展经营思路,创新营销策略.全年广告经营创收同比增长66.7%.增幅在全国省级卫视中名列前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路。

一、以开发、拓展业务为重心,不断创新营销策略

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研究发现.支持企业生产率持续增长的真正推动力是竞争和创新.而不是信息技术。随着媒体经营市场化程度的加剧,旧有的媒体经营理念越来越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卫视频道经营创收的突破式发展,必须从旧有的经营框架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按照创新、有效、发展的要求,实现传播效益的快速增长。围绕经营创收目标,我们通过不断创新营销策略。在稳定一批湖北卫视的忠实老客户的同时,把新客户的开发、拓展放在广告经营工作的首位。

针对频道收视状况.确立以直接客户为主的业务开发策略。2007年1月正式分频道经营之初.卫视频道的媒体状况尚处于谷底,而广告公司投放的广告主要以收视数据评估为基础,我们不占优势。采取直接客户为主的业务开发策略正是为了扬长避短,有利于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沟通。实施这一策略,使我们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大客户结构明显变化,一些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始与我们直接、紧密地合作。

规范广告价格,四次提价令频道价值得到充分彰显。白天的电视购物专题广告是大多数省级卫视广告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业务竞争的焦点。

白天专题广告的经营最关键就是要严格控制价格,防止市场体系混乱。品牌广告更是广告经营的重中之重。品牌广告占整体创收的份额多少.直接关系到媒体的广告经营能否可持续发展。我们认真分析了卫视频道过去的经营状况,只有重新规范、提高广告价格.才能突破广告经营的不利局面。

2007年初.卫视频道只有区区十几家客户投放广告.广告经营十分艰难。我们顶着压力,坚决停掉了哈药六厂等几个业内公认的低价客户,广告损失总额达2000万元。经过广泛深入地与客户沟通洽谈,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首次提价。4月1日频道节目改版.我们再次对广告进行了提价。下半年随着卫视频道收视的稳步攀升。我们又及时进行了两次提价。累计下来.白天专题广告单价比2006年提高了40%以上.晚间品牌广告单价也平均比过去提升30%以上。一年内连续四次大幅提价.这在全国省级卫视中并不多见。事实证明,我们忍住阵痛连续的提价决策,不仅没有吓跑品牌客户.而且通过提价,减少了广告用时,提高了单位广告的含金量,保证了客户的广告播出效果.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优质品牌客户来投放。

通过提价.卫视频道晚间广告用时至今都未饱和.仅使用了约70%,为品牌广告长期的持续增长预留了较大的空间。

调整广告结构,营造良好的广告传播环境。良好的媒体环境不仅是大众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媒体公信力和品牌形象的需要。而且是客户最大限度提高广告投放效益的需要.更是吸引、开发优质品牌客户的重要条件。2007年.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广告”理念,积极调整广告结构,净化屏幕形象。为广告经营的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没有为了频道创收的短期利益而对客户来者不拒.任由低价广告和虚假违法广告泛滥。一是大幅度压缩了白天电视购物类专题广告用时,同时提高了品牌广告在全天的播出量。与2006年相比.频道专题广告用时减少了近一半.从而也带动了频道白天收视率的快速提升。经过不断调整.2007年品牌广告创收额度所占频道广告创收总量比例由过去不足40%提高到近60%。二是优化品牌广告结构.淘汰了一批业内公认的低价品牌客户.腾出了宝贵的广告时间.逐步开发引进了一大批优质的品牌客户.从而保证了频道在广告用时明显减少的前提下全年的广告创收却大幅度增长。

2007年上半年.因为我们不断调整广告结构,清理广告环境,固守一方净土.湖北卫视受到和国家工商总局“广告零违法率”的通报表扬。

加大省内业务开发力度.逐一突破品牌大客户。作为湖北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卫视频道是湖北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电视媒体。如果本省大客户广告投放占不到一定比例.广告效果也值得怀疑,同时也很难吸引外省客户来投放。2007年,我们加大了省内业务的开发力度.相继突破了金龙泉、枝江大曲、丝宝集团、健民集团、中联制药等省内品牌大客户.从而树立起卫视频道的威信和形象。

筑巢引凤。正因为采取了种种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举措,湖北卫视逐渐成长为打造大品牌的最佳传播媒体之一。随着新的品牌客户不断地引进,与过去仅十几家品牌客户播出相比,2007年卫视频道常年投放的品牌客户数量已达到40余家.增长了近两倍。立白集团、太极集团、羚锐制药、汇仁制药、丸美、白大夫等一大批优质客户中.大多数多年来一直未在湖北地区投放过电视广告。

二、以夯实企划工作为基础。大力丰富服务手段

经营创收要上台阶.必须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营销传播则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imc(整合营销传播)创始人唐·舒尔茨甚至认为:21世纪营销创新的重点只有两个.一个是传播.一个是渠道。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构建成功的营销策略取决于高效、合理的企划方略。2007年,我们着力加强了企划工作,不断创新并丰富服务手段。

湖北卫视在频道制运作伊始,我们就提出“媒体服务不止于广告”的理念.并引入专业人才创办了一份高质量、专业化的媒介资讯月刊《赢在湖北》。不仅及时向广大客户传递了卫视最新的节目介绍、收视分析、覆盖状况、广告价格政策等媒体动态信息,还对湖北的区位优势、市场资源、行业资讯等做了全面的权威解析,从而使我们的合作伙伴能时时掌握湖北卫视以及湖北的市场状况.为媒体与客户、客户与市场架起一座信息桥粱。

此外,我们还创建了湖北卫视媒体推介的p演示文件,内容涵盖了湖北市场及湖北卫视的介绍与分析等,定期进行充实和更新,并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人人过关.每个业务人员打开电脑就可以完整地对客户讲解、介绍。ppt演示改变了业务人员过去仅凭一张价格表洽谈业务的方式,更具直观性、生动性和互动性.为业务开展提供了重要且有力的新手段。

正确的策略规划离不开调查。提供媒体的收视数据只是媒体传统服务的一部分。专业的行业市场调研数据和市场决策参考意见,使客户的广告投放更精准有效一直是我们努力的重点。2007年,我们的市场调研工作开始起步。相信今后市场调研服务会进一步丰富我们业务开发的手段。

媒体要想吸引客户.在做好常规营销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强化自身推广,找准卖点,将最具价值的东西传达给客户,因此,会议营销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2007年下半年,利用频道即将推出三档综艺娱乐节目的契机.我们勇做湖北省级电视媒体第一个“吃螃蟹者”,率先走出湖北.在全国范围内先后举办了四次媒体推介会及客户联谊会,与客户进行直接而又有效的沟通,增进了客情关系.扩大了湖北卫视在业界及客户中的影响力。

三、以真诚服务为本。打造专业的营销团队

传媒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电视媒体来说.明星主持是人才,一线优秀的编辑、记者是人才.栏目制片人、导演是集创作与管理于一身的人才,而广告经营更需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此,人才战略被摆在经营战略同等重要的位置。

优秀的人才从何而来?一方面靠引进人才,另一方面靠培养人才、留住人才。2007年,我们先后引进了一批懂节目、懂受众、懂市场、懂策划的广告营销人员,吸收了一批学广告、学营销、学公关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队伍中来:通过不问断招聘、试用,淘汰了一批不适应事业发展的人员;通过定期业务学习、培训,广告部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完成了向策划型、市场型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媒介资讯专业化、对外推广谈判标准化。

以“绩效优先”、“多劳多得”为导向,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严格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全部门上下目标明确,竞争有序,增强了创收的动力和活力.以实现广告经营创收的持续发展卫视频道厂告部日益成为一个年轻的、专业的、能征善战的营销团队。

切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想客户所想.在客户服务工作中大力倡导“增强主动性、提高针对性、追求有效性”的理念。正因为脚踏实地的真诚、优质、专业的服务.客户纷纷赞誉我们真正是“用心在服务”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频道整合传播

在电视媒体份额竞争时代。媒体的经营方略不仅仅是简单地卖时间、卖广告时段,而是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以市场、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整合内部各项资源,加快反应速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实现对广告经营的推动.从而带来经营观念、经营效益的双重突破。

传统的媒体经营理念,广告经营是滞后于节目制作的.往往是节目部门把节目制作完毕后,广告部门方登台亮相,进行广告的销售。由于各自为政,媒体的产品有时并不适合企业品牌的传播,从而导致媒体经营效益上不去。2007年,我们与频道节目部门有效互动,积极参与到节目的策划、编排中,对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节目和广告产品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实现了传播效果的增值。

综艺娱乐节目《恋爱大篷车》与拉芳集团的合作就是一个范例。该节目还在形成构思、策划阶段时.我们就去咨询广告商.考察这个节目是否具有市场前景,与客户产品是否有结合点,最终促成了客户与栏目的战略合作,在该节目前期拍摄、制作期间。拉芳集团一直派专人参与其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篇6

一、各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文物行政部门及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重点宣传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引导广大民众树立正确的收藏观,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物资源、促进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节目中出现的用于鉴定的文物必须为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节目中出现的用于鉴定的文物必须为法律规定允许买卖的文物;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不得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不得利用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开展模拟交易、广告推销等文物商业经营活动。

三、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要坚持正确导向,科学展示文物鉴定的复杂过程,明确提示投资文物收藏的风险,文物估价要提供市场依据。

四、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专家必须是省级文物部门审核通过的专家库成员。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建立适应文物类电视节目需求的专家库,节目中出现的文物需提前由专家审核,对文物的鉴定须由专家作出,提高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的权威性,确保节目中出现的文物合法合规、文物鉴定程序严谨科学。

五、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日要内容真实。不得编造文物流传故事、诱导“持宝人”杜撰虚假收藏故事,不得在节目中由演员扮演“持宝人”,不得暗示或要求专家修改文物评估结果、高估文物市场价格。节目制作机构要提前对节目中出现的文物持有者、嘉宾的身份信息进行审核,确保节目中所展示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篇7

1广播电视新闻档案的特点

广播电视新闻与传统的报刊、杂志的最显著区别是音频、视频突出,现场感强,反应快速。当然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掘起,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传媒都同时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但广播电视仍然以其稳定的信号传输,较好的视频效果和高品位的节目设置吸引着许多受众,广播电视新闻成为人民群众了解国内国际大事的重要传播平台已毋庸质疑。

2做好广播电视新闻档案管理的现实价值

广播电视新闻的档案管理是众多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传播大众文化、弘扬主旋律、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而言,它是县委、县政府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变化和城市发展的忠实记录者。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或专题、或栏目一方面反应了当地党委、政府的科学工作调配;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广播电视这一平台上予以播报,不仅通过节目的播出推动了工作,又让群众了解了政府工作,知晓政府在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样的效果。如果再将这些资料通过档案科学地收集整理起来进行认真保管,对以后的工作一定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比如,淮滨县这几年连续举办的“蒋氏根亲文化节”。它即是一个文化节,又是一个经济交流平台。文化节举办的既简朴又热烈,老百姓的认同率非常高,对宣传淮滨、推介淮滨、提高淮滨的知名度,加大海峡两岸各类文化、经贸交流发挥了十分重要“桥梁”的作用。它的新闻资料档案保存就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比如近几年淮滨县在加强“三农”宣传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品牌农业的打造。去年县里举办了“首届全国弱筋小麦高峰论坛”,邀请了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峰会,对弱筋小麦的种植、生产、加工、服务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弱筋小麦生产具有指导性作用。类似这样的报道,作为县级广播电视新闻档案的管理,无疑是重点搜集和整理的对象。

现实工作中,广播电视新闻资料还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信息。这是因为,一些动态性消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不可能事事顾及,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却能及时地跟踪掌握这些信息。因此,在淮滨县,广播电视的新闻文稿就被县政府网站重点采用。同时,一些职能部门也依靠新闻资料作为其工作动态和信息的重要来源,为本行业、本部门上传下达提供了可靠信息。

3做好广播电视新闻档案管理的历史价值

做好广播电视新闻档案管理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一个地区厚重文化的积淀离不开档案的科学管理和保管。广播电视新闻档案管理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档案管理上,我们基本告别了传统的依靠手写、纸质的案卷装订与管理。在电子档案领跑档案管理的今天,对广播电视新闻这一主要以音频、视频为主的档案资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从某一角度来说管理、保管好广播电视新闻的档案资料就是对历史的负责与担当。

“泥叫吹”是淮滨县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积极审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价值,其制作工艺传统而复杂,是厚重的淮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宣传报道电视媒体给予了很多关注,我们也通过电视新闻对这一传统的手工艺进行了认真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目前,它的资料已收入“淮河博物馆”,其历史价值肯定不可小视。

布雕画是淮滨县民间艺人郑镇怀的专利作品。这几年,各级各部门都对其十分重视,并对其艺术专利进行了科学扶持和保护。目前布雕画已摘下国内许多艺术大奖,甚至成为国际交流的上等馈赠品,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对于它的资料,我们也同样通过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进行了科学整理和妥善保管。

淮滨的“淮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淮河为命名的博物馆。它对于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淮河的人文历史及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而“淮河博物馆”的许多资料都与广播电视的新闻档案密不可分,它所展示的民俗文化、历史传承等既是对文化和文物工作者辛勤劳动结晶的肯定,同时也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大量宣传和翔实的资料提供有着很大的关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篇8

关键词新时期;广播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9-0108-01 

现代化信息传媒时代,新闻报道的走向、新闻传播的速度和效果与采编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着非常大的联系。为此,应当加强新时期广播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培训,提高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的进步。文章将就广播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培养的方法进行探究。 

1新时期重视采编人员素质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新闻工作的任务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阶段,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新闻设备的不断完善、成熟都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期,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需要适应不同层次和领域的听众以及观众的要求,这就需要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质量,以便能够提高新闻的整体质量。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对新闻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能够有效提高新闻节目的 

质量。 

1.2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新闻采编团队 

现阶段,我们的新闻采编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中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能够让采编人员之间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采编人员的队伍,进而有效壮大新闻采编队伍,促进网络时代新闻的事业的发展。 

2当前广播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高素质的广播新闻采编队伍和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广播电台的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水平落后,无法满足新时期时展的需要,这对我国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建立高素质的广播采编队伍成为当务之急。决定广播新闻采编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经济水平,目前很多广播电台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却对节目的质量要求不高,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会制约新闻事业的发展。一名优秀的广播新闻采编人员不能忽略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而是应当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采访的深度,抵抗市场冲击为自身带来的压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游刃有余地实施采编工作。有的采编人员没有对工作的深度进行深入的了解,比较墨守成规,没有改进采访手段和方式方法,导致采访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缺乏重点。为此,应当充分意识到信息时代中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 

2.2对广播新闻采编人员管理不到位 

目前在广播新闻单位管理者缺乏对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培养的重视度,更多地关注的是采编的速度,甚至有的单位忽略了采编的质量。殊不知,采编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采编文稿的质量,关系着广播电台的未来发展。在招聘环节,很多招聘专员更多地注重采编人员的资质,缺乏对其自控能力、责任心等综合素质的考察,导致招聘的结果难以满足电台发展的需要。此外,很多单位并没有采编人员的培训制度,导致采编人员的组织能力、协作方面、执行能力等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加强广播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 

3广播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3.1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扎实的业务素质是广播新闻采编人员最为基本的素质,想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需要采编人员不断加强学习,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先机,把握主动权。对于缺乏实践能力的采编人员会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所以首先应当加强理论基础的学习,广泛地学习知识,弥补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参加培训等工作,加强和专业人员的交流沟通,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同时加强实践,开拓自身能力。同时,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训练自己提炼新闻价值的能力,提高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通过用心感受和不断积累的经验来准确判断周围具有新闻兼职的事实。此外,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深入生活。新闻来源于生活,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民众的疾苦,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提升新闻稿的质量,真正实现采编的价值。 

3.2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素养 

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将了解到的事实进行整合和编辑,因此,对其文化功底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抵抗社会中不同的诱惑,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加强培养自身的政治观和人生观,从国家和人民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客观而真实地反映新闻事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文字的运用,避免在受众群体中产生错误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新闻导向。 

4结束语 

在社会网络信息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有效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可以让采编人员加强对自身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进行和服务,欢迎光DYlw.net联系方式QQ712086967]能力培养的重视,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新闻采编人员对于广播电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采编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加强采编队伍的培训。文章提出了新时期提高广播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篇9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一、对课程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校主要课程如下:电视艺术概论、电视节目制作、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电视文艺节目创作、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技术、电视画面编辑基础、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导播、传媒艺术概论、戏剧艺术概论、传播学、影视作品分析、中国戏曲、视听语言色彩学、电视节目策划、照明技术纪录片创作、摄影技术以及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艺术是相通的,学习需要认真对待,满腔挚忱,不心存怠解,不厚此薄彼。

二、就业前景喜人,对专业信心十足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趋势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市场广阔,就业前景喜人。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信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学习网络艺术的学生尤易被市场接纳。总而言之,电视台也好,电台也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舞台广阔,只要有真才实学,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必然能够一展身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参与的工作很多,以幕后工作为主,包括节目编导、编辑、剪辑、策划、撰稿、记者、摄像以及场记、灯光和后期制作,不一而足,根据个人喜好而择,依据工作需要而定。如果进一步发展,会成为电视台频道栏目组制片人,成为管理者,前途无可限量。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要突破窠臼

在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举足轻重,不过,由于我国媒体发展及其迅速,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问题也随之显现。在实际学习当中,笔者发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目的性较差,对设备的技术性使用、综合性使用有所欠缺,教学环节松沓,对实践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够,课程内容衔接脱节。进行综合性操作中,有的同学懵懵懂懂,有的熟练度不够,布置的作业不全面,检查作业不到位,练习作业乏味无生机。

任何工作,都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多元化是用人单位对能力的要求倾向,局限于广播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容易受到冷落。刚刚毕业,专业技能尚不熟练,专业优势远不明显,怎样运用所学,站稳脚跟,发挥自己的特长呢?这就需要学习者卯足劲头,勇往直前,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练就过人的组织和策划能力,具备创新的眼光,拥有向上的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态,临事不乱,处理问题有条不紊,事事显出过人的胸襟韬略,在迅猛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中如鱼得水。

四、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媒体行业的发展蔚为壮观,堪称一日千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水涨船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从确立以来,形成了自有的体系,在动态发展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学科格局,如今形势大好。我们要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其科学定位。定位的方向包括很多,比如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对教学旧框大胆改革,尝试、借鉴新的教学方法,重新审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创新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模式。艺术是相通的,本专业也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学科中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使之交叉互利,增加技能的练习,增加能力课程,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可以肯定地说,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细化,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社会的影响力的增强,以新的眼光透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新的定位必然是大势所趋。

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方法

(一)兴趣促使传道功成

加强理论学习,淡化硬性记忆,进行充满灵性的实践,不受学习旧框的禁锢,让学习方式生动有趣,提升了学习的创新性,在教师的引领下将兴趣提升到极致。在课堂上,多进行模拟实验,与同学多进行交流,与老师互动,要大胆质疑,要勇于站到讲台上发表意见,即兴演讲,广泛沟通。

(二)增加学习的范围

电视业的发展瞬息万变,知识的更新必须亦步亦趋,局限于传统教材,必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所以,要增加学习的内容,扩大学习的范围,要从创新的方面进行选择,比如实用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涵盖的内容要范围广,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创新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教材的选用要使得学习者走在媒体行业的最前沿。

(三)重视实践,全力适应媒体行业的发展

提倡创新,就是为了学有所用,就是为了能在工作中一枝独秀,实践、创新唇齿相依,只有更多的实践,才有创新的可能。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属于是“应试教育”,在面对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要加大对学习者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实践与理论共考核的办法。学校方面可以结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统一实践。比如,学校可以先通过校园的话剧社、广播社、影视剧社组织比赛活动,筛选出优秀的作品,然后联系当地或外地的广播电视等节目组,将这些优秀作品的作者推荐给他们。进行学习实践,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社会知识,还能提供本专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定要鼓励学习者的创作性。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新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更为重要,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自己的作品,其乐无穷。教师可以把学生创作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创造,激发创新灵感,活跃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增加学习的范围,重视实践,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盎然的兴趣,对前途充满信心,注重自己在编导专业品德的培养,长此以往,一定会前途锦绣,春光灿烂。

参考文献:

1.黄匡宇,《广播电视学概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09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价值篇10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电视剧演员委员会成立

7月31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演员委员会在京宣布成立。唐国强当选为会长,王奎荣、王馥荔、卢奇、刘劲、李幼斌、宋春丽、张丰毅、张国立、杨立新、陈宝国、林永健、庞敏、黄宏、奚美娟、萨日娜当选为副会长。

此前,在电视剧制作领域,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下属专业委员会包括中国电视剧制片委员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和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刘亚娟)

北京电视台全新考评体系

8月2日,北京电视台举行了“首善媒体大美品质”――北京电视台节目考评体系会。北京电视台总编辑赵多佳表示,北京电视台“首善媒体大美品质”的战略目标将从“社会责任、品牌价值、文化品质和专业品质”四个方面量化,建立“台―频道―节目”三个层次的考评体系。

在维持收视率指标权重40%的比例之外,此次北京电视台的新考评体系将全台总目标细化,分解成四个测量指标。在频道目标责任考核方面,设立竞争力、投资价值、创新力、文化引领力、社会舆论引导力、新媒体融合力、专业品牌等指标;在节目综合评价方面,设立收视贡献率、投资价值贡献率和品牌价值贡献率三个指标,将全台130多个节目纳入a、B、C、D四个打分区域,优选出年度节目大奖,D等节目将面临调整。北京电视台还将设立2000万元的创新基金,设立两季“节目创意季”评选活动,鼓励节目创新研发。(栾悦)

首届华策论坛在杭州召开

7月27日,由华策影视主办的首届“华策论坛”在杭州良渚开幕。论坛就影视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研讨。SmG影视剧中心陈菲主任表示,“未来三年中国可能会有二三十家影视企业上市。卫视频道的竞争进入到拼定位、拼资源、拼产业的新阶段。”南方影视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涵认为,5到10年内,电视剧行业进入寡头垄断阶段。浙江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表示,未来影视文化发展的空间巨大,华策影视将加大衍生产品开发,做长产业链。(栾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