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工工艺事故案例十篇化工工艺事故案例十篇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5:55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篇1

[关键词]煤化工、备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081-01

煤化工,顾名思义就是以煤为原材料进行化工生产的一种工艺。而原材料煤的供应就是煤化工中的备煤工艺。备煤工艺虽然不如化工工艺那么复杂,但其安全工作却是一样的重要。很多煤化工行业对备煤工艺并不重视,也就相应的产生了安全的忽视。随着煤化工广泛的崛起,备煤安全事故的相对增多,逐步引起了有关部门对备煤安全的重视。

备煤工艺在早期的煤化工行业生产中,由于规模小,安全工作还相对比较好管理一些。而随着煤化工生产装置规模的扩大,备煤工艺装置也在不断扩大,这样备煤工艺的安全工作也就越发的难以管理了。那么在这种新形式下,如何做好备煤工艺安全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着手管理。

1、抓住新建煤化工项目的初期设计审核

在新建煤化工项目中首先要了解煤化工项目用煤装置的布局,要了解煤化工项目备煤工艺的设计流程,根据经验判断备煤工艺流程设计是否合理,尽量缩短供煤距离,特别是皮带廊的距离。缩短皮带廊的距离可有效的减少工作量,减少安全隐患,对煤的运输也比较快捷。新疆广汇的1000万吨/年煤炭分级提质综合利用项目的备煤工艺就出现了皮带廊过长,使运行人员出现监督不到位,疲劳,卫生难以打扫等不利于安全的情况。其次要了解煤的特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设备,减少不必要的设备不但减少安全隐患,也能保证煤质的合格运输到位。例如减少破碎机和转运站等。再次要了解备煤的一些关键设备和土建装置,是否符合备煤要求,是否能有效合理的减少不安全因素,如煤场的防风处理、受煤坑的封闭处理、落煤口的封闭处理等。了解选好控制系统、消防系统、氮气保护系统、除尘系统、气体防护系统等,在这些系统里尽量做到简洁、有效,避免繁琐复杂,因为备煤工艺本身的特点就是简洁明了。

2、编制好备煤工艺操作规程

无论什么样的工艺装置,都有其操作规程。工艺操作规程是有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必须准确严格,也要避免繁琐复杂,添加很多没用的废话。要便于记忆,重点突出,有工艺事故处理预案。工艺人员要牢记备煤工艺操作规程,熟练操作,严格操作,才能保证工艺的安全运行。工艺人员不但要了解本岗位的工艺操作规程,也要了解整个备煤装置的工艺操作规程,这样才能有序熟练的衔接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在安全生产和事故处理方面才能得心应手,有效保障整个工艺的安全和人身的安全。

例如某煤化工公司备煤原煤输送皮带,因原煤内含大量煤矸石,采用人工手选进行拣出。当时因皮带机头落煤口产生堵煤,当班班长急于清理,违反工艺操作规程,未采取正确操作,结果卷入皮带造成死亡事故。

3、编制好备煤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此规程中要针对备煤设备重点编制,包括一些控制系统设备的原理、安全注意事项、故障状态等,它有别于工艺操作规程,它是工艺操作规程的细化和补充。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要有故障处理方案、事故处理预案以及维护保养方法。要求本岗位每个人员都要熟知熟会,熟练操作,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设备的安全和人身的安全。

案例1,某煤化工公司备煤煤2皮带要进行启运,操作工未按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执行设备检查,结果使本已经有裂口的皮带瞬间撕开,造成皮带断裂事故。

案例2,某煤化工公司备煤煤5移动卸料车在启动前,操作工未对移动卸料车内部检查,结果车内有一块木板,造成堵煤事故。

4、做好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培训工作要真正落实,培训的知识要真正让员工记住,不能马马虎虎。考核上要严格认真对待,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能放过。建立健全个人安全档案,安全档案既要有理论培训档案,也要有实践培训档案,还要有个人安全行为记录。以便于总结案例,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整个车间的安全工作要形成上上下下齐抓共管的局面。车间主任应支持安全员的正确工作,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不能出现人情管理。安全员要全面了解工艺和设备,要具备一定的安全素质,对安全消防及防护基础知识应知应会。事故隐患排查,不但安全员要查,各个岗位操作工也要严查,要有隐患无大小,我为安全,安全为我的理念。杜绝操作工的不细心、不负责任的态度。

案例1,某煤化工公司备煤煤9皮带机机尾发生水淹事故,原因就是操作工责任心不强,未按巡检路线认真巡检,在未巡检到煤9皮带机机尾的情况下就返回了岗位,以至于积水越来越多。

案例2,某煤化工公司备煤操作工用钢管捅煤,不慎将钢管掉入气化炉煤仓内,其对此事并未在意,也未汇报,结果造成气化炉停车事故。

员工没有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谈不上安全生产,领导成天说的安全生产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要严格作业票证,监督管理要到位,也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

案例1,某煤化工公司备煤车间二班操作工在操作煤2皮带机启动前,未对检修工作票进行核实,以至于启动皮带机后,造成将正在检修皮带的检修工刮伤的事故。

案例2,某煤化工公司备煤5#圆筒仓动火,在没有开动火作业证的情况下,也没有对动火点进行彻底的冲洗,结果造成焊渣引燃煤粉尘。动火作业结束后也未进行彻底检查和清理,结果引燃的煤粉尘落入仓内,造成仓内煤燃事故。

案例3,某煤化工公司备煤3#转运站有一处盖板检修,事故单位检修完成后未进行及时封堵,也未设置标志,结果造成一名巡检工夜间巡检时掉入孔洞内摔伤。

做好消防演练,防护设备操作演练,空气呼吸器、防堵面具正确佩戴,安全帽的正确佩戴。某公司就发生过员工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而发生的伤亡事故,也发生过出现事故后不会施救,不会使用空气呼吸器的情况。

要了解工艺介质煤的特性,特别是粉尘自燃的处理。除尘设备的正确使用是一方面,班班及时打扫卫生才是关键,只有班班进行及时打扫,就不会使粉尘积累,消除自燃隐患。例如某煤化工公司备煤a22602管廊夹缝积粉,长时间没有清理,结果产生煤粉尘自燃,a60104皮带机附近消防管道夹缝粉尘发生自燃扑灭后,未及时彻底清理,结果造成复燃现象。另外粉尘自燃和煤的自然处理也要按安全规程操作,不然会酿成爆炸的危险,例如某煤化工公司锅炉煤仓自燃,消防人员不懂怎么处理,结果造成爆炸事故。在备煤工艺别要注意预防受煤坑、筒仓、煤仓的自燃,要经常使这些存储煤的装置内煤的更新流动,存储时间稍长的要经常检查温度,检查是否有烟雾出现,定时充氮气,必要时要外排。

备煤工艺设备上的缺陷也要注意,如振动筛皮带轮护罩松动与皮带摩擦引燃皮带轮护罩内积累的大量粉尘,这样就要注意改造一下皮带轮护罩,使其不存粉尘,也要定期检查皮带轮护罩是否松动。再如皮带中部拉紧装置处有很大的一个空间漏洞,如果不采取防护网隔离,人员很容易掉入进去。

综上所述,煤化工备煤工艺的安全管理也是一门不亚于化工工艺安全管理的学科。虽然很多安全事故发生后,都会有“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规章制度遵守不严格;应急救援管理薄弱,抢险救援能力存隐患;安全防范措施不力,现场管理不到位”等说辞,但从备煤的安全管理分析来看,我认为关键还是应该防患于未然。首先应该从人员的安全管理入手,使他们彻彻底底的了解安全,懂得安全,执行安全。其次各种规程、规章、制度要言简意赅,使员工便于记忆,便于掌握,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前提,有了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总结、培训一些与自己本岗位有关的小案例,使员工能通俗自然的理解和掌握本岗位的安全行为规范。最后前期的合理设计和施工,设备的选型和改进,对安全的管理也是事半功倍的。

参考文献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篇2

关键词:pVC 生产工艺 爆炸事故 安全防范 措施

一、工艺流程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中,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工艺流程图见图1。

从乙炔装置送来的精乙炔气,经乙炔预冷器预冷和砂封后,与氯化氢装置送来的干燥氯化氢气体通过流量计调节配比,在混合器充分混合后,进入串联的石墨冷凝器,用盐水间接冷却。混合气中水分一部分以盐酸形式排出,部分则夹带于气体中进入串联的酸雾过滤器,由氟硅油玻璃棉捕集分离。然后该气体经预热器预热,再进入转化系统。

二、典型事故案例

2005年5月26日凌晨7:04分,树脂分厂聚氯乙烯混合器因系统急剧升温,紧急切断阀未动作,混合器发生爆炸起火,造成多人受伤。此次事故由于离子膜电解槽冷却水循环水池排污阀被人打开,致使离子膜电解槽无冷却水,部分电解槽工艺连锁跳闸后氯气系统波动,从而使氯化氢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氯,在氯乙烯车间混合器与乙炔发生剧烈反应后造成混合器爆炸着火。

三、易燃易爆物质性质分析

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存在易燃易爆物质乙炔,还可能存在氯乙炔等物质(还可能含有极少量的氢气,其对系统影响不大)。

乙炔:乙炔性质活泼,在高温、高压下具有强烈的爆炸能力。乙炔与空气能在很宽的范围内,即2.3~81%(其中7~13%最易爆炸,最适宜的混合比为13%)形成爆炸混合物。它属于快速爆炸混合物,其爆炸延滞时间只有0.017s。

氯乙炔:氯化氢与乙炔反应生成氯乙炔,此物质很不稳定,遇光、振动等就能发生爆炸。

四、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pVC电石法工艺路线已经趋于成熟,导致混合脱水系统发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超负荷生产导致混合气体在管道流速过大,以至产生大量的静电荷,在静电接地装置失灵的情况下,当气体流经管道截面积突变较大的部位时,有可能产生静电火花,从而点燃了易燃易爆的乙炔气体,在密闭的管道或容器内就有爆炸的可能。

2.氯化氢合成中的氢气和氯气如配比不当或压力波动时,会使氯化氢气中含有过量的游离氯,它与乙炔气在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即产生剧烈反应生成氯乙炔,并放出大量热量,促使混合气体瞬间膨胀,从而在混合脱水系统的混合器、石墨冷凝器、酸雾过滤器等薄弱环节处爆炸。

五、 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导致发生爆炸的2种原因,提出以下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1.在混合器前各设置氢气缓冲罐和氯化氢缓冲罐,并安装自控调节阀门,以控制气体流量和流速,防止由于流速突变且过大时产生过多的静电荷。

2.在氯化氢合成工段采用自动调节氯、氢比例替代看炉内火焰颜色的人工操作法和间歇式化学分析法,准确地控制氯化氢含游离氯量,防止氯化氢含游离氯量过高。

3.在混合器前安装事故阀,当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发生事故时,事故阀自动关闭,将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与乙炔系统完全隔离。

4.在氯化氢总管出口处安装游离氯自动测定仪、游离氯自动报警装置,并将游离氯自动测定仪与乙炔气事故阀联锁。当游离氯过高时,乙炔气事故阀自动关闭。

5.在混合器、石墨冷凝器、酸雾过滤器及其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温度自动测定仪测定管道或容器内的混合气气相温度(还可以安装温度自动报警装置),并将温度自动测定仪与乙炔气事故阀联锁。当气相温度过高时,乙炔气事故阀自动关闭。

6.在混合器、管道的某些部位等安装超压爆破膜和排空等安全装置,当发生爆炸事故时,压力自动排空,防止容器和管道被破坏。

六、结束语

目前、国内乙炔电石法工艺路线生产聚氯乙烯技术比较成熟。据统计,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发生爆炸事故最为频繁,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对氯化氢含游离氯量仍采用看炉内火焰颜色的人工操作方法和间歇式化学分析方法,在氯、氢比例突然失调的情况下,操作工难以做到准确、及时地调节,这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只要保证氯化氢游离氯不过高,一般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都能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参考文献

[1]袁捷才,关于氯乙烯合成工序混合脱水系统爆炸事故的浅析[J],聚氯乙烯,2006年第1期.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篇3

【关键词】正循环憋压解卡酸浸解卡水垢卡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井含水越来越高,加之部分注水井回注处理污水,导致井筒结垢越来越严重,在油水井日常上修维护作业过程中,起下大直径工具,时常出现水垢卡事故。一般处理这类事故的常用方法有大力上提活动解卡、震击解卡,在解卡无效后多采用倒扣或磨套铣解卡。正循环憋压上提活动解卡工艺是上提管柱至一定负荷利用油管打压后,压力瞬间释放时能产生的较大反震击力,将被卡管柱解卡。新工艺的试验和应用成功,实现了水垢卡钻事故处理的安全、快捷、低成本。

1鄯4-1*井刮削器水垢卡正循环憋压解卡案例分析

1.1案例描述

某队上修的鄯4-1*井进行酸化作业,该井下刮削管柱至2886m处遇阻,加压30Kn未通过,第二天准备酸洗施工,现场监督要求重新加压下探遇阻位置,加压30Kn,上提悬重增加至450Kn,刮削器被卡。

1.2处理方案

案例分析:由于该井结垢严重,刮削器遇阻后长时间未进行洗井工序(长达12小时)造成井筒内水垢下沉堆积造成刮削器卡钻。

解决方法:用水泥车循环憋压解卡,如果未成功,采用先酸浸,后活动管柱解卡。1.3处理过程

用400型水泥车1部正循环憋压至25mpa,在300Kn范围内上提下放管柱,反复多次循环畅通,刮削器解卡成功。

2鄯8-2*井通井规水垢卡酸浸解卡案例分析2.1案例描述

某队上修的鄯8-2*井进行改注作业,该井下∮115mm*1.8m通井规通井至3180.10m处遇阻,加压30Kn,不能通过,上提管柱悬重增至600Kn不能解卡,下放管柱加压至30Kn不能通过。

2.2处理方案

案例分析:套管结垢严重,导致通井管柱被卡。

解决方法:用水泥车从油管替入解卡酸,酸浸解卡。2.3处理过程

正替解卡酸8m3(配方:8%盐酸+1%氢氟酸+2%缓蚀剂+1%防膨剂+1%铁离子稳定剂),顶替清水4.5m3,关井反应30min。用清水30m3反洗出井内酸液,改正循环,开泵在10-60t之间反复上提下放活动钻具,至20:30下放钻具至10t是突然升至原悬重48t,上提下放数次无阻卡,解卡成功,停泵后上提遇阻,开泵上提下放正常。

3正循环憋压上提活动解卡、酸浸解卡工艺技术分析3.1工艺原理

正循环憋压上提活动解卡工艺:是上提管柱至一定负荷(管柱原负荷增加50-80Kn)利用油管打压后,上提下放活动管柱,使压力瞬间释放时产生的较大反冲击力,将被卡管柱解卡。

酸浸解卡工艺:在注水井中,由于注入水组成复杂――如有些油田甚至使用处理并不是很好的污水,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由此产生的油田垢复杂多样。这类垢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一些离子结合后会形成在水中不溶、难溶和微溶的物质,这些物质都很容易成为积累的水垢,也就是盐类垢。由于水质的限制,通常这类垢是由碳酸盐和硫酸盐组成。典型的是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锶等。

因此,常规作业中,水井卡钻多是水沟卡。因此采用解卡酸进行,酸浸解卡效果显著。但酸浸解卡也具有局限性,必须能建立循环通道,能将解卡酸替入井筒遇卡位置层段。

酸浸解卡反应方程式

盐酸与碳酸盐矿物反应:

CaCo3+2HClCaCl2+Co2+H2o

Camg(Co3)2+4HClCaCl2+mgCl2+2Co2+2H2o

盐酸与铁质矿物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FeS+2HClFeCl2+H2S氢氟酸与粘土矿物反应:Si3alo8na+22HFnaF+alF3+3H2SiF6+8H2o

al4(Si4o10)(oH)8+36HF4H2SiF6+4alF3+18H2o3.2技术要求

(1)大直径工具水垢卡蹩压上提活动管柱解卡时只能采用正循环蹩压,严禁反循环蹩压。

(2)蹩压上提活动解卡时上提负荷一般在原管柱负荷的基础上增加50-80Kn。

(3)若因水垢卡钻严重采用正循环蹩压上提活动解卡无效时,建议采用酸浸活动解卡。

(4)酸浸活动解卡时要计算好顶替量,施工过程中做好硫化氢防护工作。4结语与认识

(1)下大直径工具入井要严格限速(V≤0.5m/s),在孔段及其上下100m控制在(V≤0.3m/s),遇阻加压吨位控制在30Kn内。

(2)遇卡后严禁大力上提拔钻,以防拔死造成事故复杂化。用水泥车憋压活动或酸液浸泡即可完成解卡。

(3)刮削器管柱遇阻后若等洗井等后续工序和水泥车1小时以上,必须将刮削管脚提至射孔段以上位置,避免水垢下沉造成刮削管柱被卡。

参考文献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篇4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在实施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其施工过程中事故出现的几率很大。要保证项目能按预期的目标安全可靠地运行,使参与各方获得各自的预期回报,对施工阶段的事故分析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评价进行了研究。

2.建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所收集的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基础施工事故、触电事故、起重事故等工程事故案例,在充分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基础上,按主、客观因素初步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生产事故评价指标的特点,将指标体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建筑工程施工时的客观因素,因为该类指标相对固定,称为静态指标。包括环境复杂和不可抗力两个指标。另一类指标是与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率密切相关的指标,即随着施工现场的事故风险率的变化,各个指标值的权重会随之发生变化,该类指标称为动态指标。包括地质勘探、设计因素、施工工艺、安全管理、工人操作、设备质量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监督七个指标。

根据事故发生原因的数理统计分析,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删除某些次要指标,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

3.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

3.1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

(1)建立评价因素集。因素集是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元素的一个普通集合。

(2)建立评价集。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

(3)找出评价矩阵。

(4)建立因素权重集。由于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

(5)模糊综合评判。单因素模糊评判,仅反映了一个因素对评判对象的影响,这显然是不全面的,要得出正确的评判结果,就要综合所有因素的影响,这就是综合评判。

3.2确定隶属函数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的关键在于建立符合实际的隶属函数,本文采用指派方法确定隶属函数。

3.3实例分析

3.3.1对已完工施工项目进行安全事故评价

这是一起卷扬提升机吊篮坠落致人死亡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吊篮突然从高空坠落,乘坐吊篮的施工人员无法脱身而坠落死亡。事故的间接原因有三个:施工工艺存在缺陷、操作不当、安全管理不善。根据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首先由专家对每个评价指标按照其优劣程度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

3.3.2对某拟建工程项目进行安全事故预防

首先由专家对拟建工程项目的每个评价指标按照其优劣程度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

4.结论

本文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事故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施工安全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及验证。得出结论如下:

(1)安全管理、施工工艺、工人操作、工程设计、设备质量、工程地质勘查等指标是衡量建筑工程施工事故风险值高低的主要指标。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篇5

关键词:化工安全;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094-02

众所周知,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它虽然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安全问题。由于化工原料及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特点,而且生产设备譬如泵、塔、釜、阀、容器、压缩机等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高温、高压、毒性、爆炸性等危险。一般的化工企业大多生产装置大型化、占地面积广、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必然带来生产的规模化、连续化和操作的自动化、集中化。生产线上每一环节的故障都会对整个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化肥厂、农药厂、涂料厂、煤化工厂等工厂的正常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化工生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伴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各国对化学工业的定义基本相同,但是化学工业所包含的范围却又有着很大的差异。美国化学工业包括基本化工产品、进一步加工使用的化工产品和直接消费的化学产品。中国化学工业的产品则被分成类,包括酸碱、无机盐、有机原料、塑料、橡胶、农药、涂料、试剂、新型合成材料等。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工艺技术具有如下特点:装置型、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高能耗、多污染等。而且大多数化工生产过程的中间产物多,副产物也多,相对应排放的有害物质也增多。同时与之相关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加。只有研究化学工业灾害发生的原理及规律,分析、评价生产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采用防止和治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控制生产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止伤亡事故、职业病、工伤、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各种事故发生。力争做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这个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安全生产不仅可以减少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在生产中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才能使工人在劳动中提高劳动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化工安全生产不仅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动力,也是化工生产的客观要求。

《化工安全》作为化工安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肩负着普及化工安全知识,减少安全事故的重任。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和神经疲劳,也不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只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掌握化工安全知识,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及自我防护观念。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化工安全》一般是由若干单元操作组成的,即每个单元操作是一个章节,而且每个章节中一般先讲解理论,后讲解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在讲解化工工艺过程的同时还需兼顾讲授相关的化学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及安全性等问题。但是各章节又相对独立,导致了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多而繁杂。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学时内详细讲授所有的内容是不现实的。基于上述原因采取少而精的原则,从强调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典型案例分析为主线,不仅讲清和讲透其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应通过案例把重点难点讲解清楚,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事故的应对措施。既使学生充分掌握化工安全基本理论知识,又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工生产的危险性,从而使学生熟悉化工安全生产过程和安全生产基本技术,主要培养学生化工安全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出现给化工生产带来变革的同时,也给在新条件下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安全问题。中国特种设备的事故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5~6倍,然而中国的安全监察人员配备却很低,中国专职的安全监察员现在还不到1万人。面对化工安全事故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生产装置的大量安全投入,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安全经济活动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化工安全问题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情况向学生加以介绍,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体系在理论上和内容上都能与时俱进。

2.教学方法的改革。《化工安全》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课时少,理论知识和内容体系不断更新,这就使得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矛盾。教学方法的改进就可以缓解上述问题。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该课程,教学方式上可以采取案例分析、讨论、多媒体教学、现场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知识。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可以把一些枯燥的化工知识点录制成视频播放给学生,可以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更多的安全知识。尤其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教师个性化的讲课中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以化工安全事故实例为载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即案例式教学法新模式。案例式教学法是通过选用能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性案例,组织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2]再充分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就可以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授课学时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危险所在及预防方法,从而学到更多的化工安全知识,以此来弥补传统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足。以化工防火防爆为例,可以根据化工生产中真实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为教学案例来展开教学。首先给学生播放火灾爆炸的视频,再引导学生对该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通过分析火灾爆炸的发生条件,了解燃烧、火灾、爆炸发生的过程和原理以及爆炸性物质的储存与销毁,进而学习并掌握燃烧、闪点、自燃、火灾、爆炸、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等概念,分析火灾爆炸发生时的特点、规律及危害性,进而提出防火防爆的基本目的、原则、内容及基本防治技术措施。最后教师对事故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根据火灾事故发生、发展的特点对燃烧性物质分别进行处理:针对遇空气或遇水燃烧的物质,应该采取使物质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是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对于相互接触就能造成燃烧的物质最好单独存放,严禁混存混用;生产中尽量使用不燃或难燃的物质来代替可燃物;燃烧性液体或气体,应该根据它们的密度制定对应的排污方法;对于易挥发的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需要设置良好的通风除尘装置;对于自燃性物质,应该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以防其达到自燃点;对于遇光能生成危险物质的液体,应将其盛放于金属桶或深色玻璃瓶中;设备、管道的连接要保证良好的密封等等。只要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抑制燃烧条件的形成,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了引发火灾事故的危险性。

3.教学考核的改革。教学考核既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检验学生对化工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方法。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一般是在课程结束时通过标准性试卷来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就依赖于对课本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标准化试卷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情况,课堂提问则可以引导学生预习课本,积极思考课本里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考评学生对化工知识的接受能力及应用能力。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含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其中以课堂随机提问为主,对那些课堂踊跃发言以及回答问题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不再只从出勤率和作业来评价学生,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期末成绩主要以卷面成绩为主,但是考试题型新增了安全事故案例分析题和化工企业安全设计题,旨在多元化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以期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胜任起工作中的角色。同时认真地完成教学考试题库的建设,做到考试试卷从题库中随机提取,从而使笔试环节教考分离,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以期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结束语

为了适应新的机遇与挑战,化工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且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发展。[3,4]只要任课教师不断地优化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就能使学生逐渐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积极探索符合该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化工安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完善,真正地培养出德才兼备,既懂化工专业知识,又懂安全管理理论的优秀人才。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认识规律,运用规律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军成.化工安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媛媛,翁连进.案例教学实例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0,(6).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篇6

与其他行业不同,石油化工行业在生产完成后,还需要对产品进行物理、化学、传质以及传热等多道工序的处理,对整个生产条件要求十分严格,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产品效果。例如生产中常见的蒸汽裂解,所需反应条件为超过1000℃的温度,而深冷分离加工则需要-100℃的温度环境,并且很多物料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自身温度已经超过燃点,想要保证其能够正常生产,必须要以严谨的与态度与规范的操作来保证生产条件的合理性[2]。

2石油化工生产安全优化措施分析

2.1及时更新安全管理方案

面对日益增大的生产规模,企业管理人员应认识到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性,对现有管理方案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完善,并从已经运行的技术与工艺出发,研讨出最为合适的管理措施,合理控制好每一个生产环节,不断提高生产安全性。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管理行为的落实性,在根本上决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因此,企业应全员提高生产安全意识,以培训的方式来提高所有参与生产人员的重视程度,例如在内部进行安全三级培训、日常安全教育以及特殊作业安全培训等,营造一个安全第一的生产氛围。另外,还应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此来对生产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所有行为都可以严格按照行业规范来进行,使生产人员可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将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

2.2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的存在对降低事故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一旦事故发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将事故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目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即结合以往生产经验,安排专业班组进行日常巡查、重点巡查等确定存在的事故隐患,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将所有信息记录在案,作为后期管理的数据支持。所有生产人员都具有正确识别生产危险源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以及失误要素,日常会议时对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并确定预防重点,建立近期与长远防治计划,由专业班组对预防重点进行动态检测,争取可以及时报警及时整改[3]。另外,安全事故隐患的应急处理系统应围绕石油生产中具体环节,有针对性的来编制风险评估、预警以及处理方案,以有效的措施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3结语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篇7

关键词:高职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提高学习效率

1课堂导入灵活多样

课堂导入环节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教师在较短的3到5分钟内能不能牢牢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这个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形式多样化方面入手,且最好每次上课形式都不一样,引导痕迹不能明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愉快和思考中进入课堂。导入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视频,引发思考的图片,简单的思维导图,快速的手工制作,作业评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与该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导入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教师带入课堂情景中。另外,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刻保持对课堂的新鲜感,尽量让每节课的导入形式都不一样,如这节课是视频导入,那么下节课可以是图片,也可以让学生手绘思维导图等,通过每次课不同的导入形式,让学生保持对课堂的新鲜感,保持专注力。

2及时肯定、认同

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认同,其实也就是采用激励手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心理学中,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状态。”[1]“人的行为的激励过程,实质上就是要使刺激引起机体变量(需要、动机)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2]这种激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他们有强烈的被尊重需要,因此对于学生配合教师课堂教学所做的努力、学生给出的正确答案,教师务必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认同的反馈,让学生有一种被认可的喜悦。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或在家里也许一直属于那个默默的角色,在曾经的班级默默无闻,在家庭里家人可能也不那么认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对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行为、回答问题和优秀的作业提交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认可,也就是给予激励,会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内心有一种被认同的喜悦感,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笔者批改作业有盖章作标记的习惯,如批改过的作业盖一个阅的章,优秀盖一个优的章作为奖励。有一天,一个学生找到笔者,说:“老师,我的作业您今天没盖章,我想要您帮我盖一个。”这个小小的事情极大地震撼了笔者,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章在学生的心里是一种被认同的渴望。从那之后,笔者夸奖学生毫不吝啬,作品形式整洁给予夸奖,作业认真给予夸奖,作业有创意给予夸奖,课堂纪律好给予夸奖逐渐发现这个高职班级的学生变得越来越乖巧,越来越自信,每天给他们上课,他们都积极、认真,配合度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肯定的形式可以用眼神、口头表扬,也可用盖奖励章等形式,作为教师,要舍得给学生肯定、奖励和赞同,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拓展课堂知识

上一节短短的45分钟的课,教师在课下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备课。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拓展课堂知识。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节课的内容可能就只有一个概念、两个知识点、几张图片,如果照搬教材内容,可能让课堂内容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在每一堂课上必须学会巧妙地拓展课堂知识。拓展的形式多样:一是在导入环节拓展,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与该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二是用历史或故事形式拓展,在讲到某一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与该概念相关的历史或者故事提出来给学生讲解,很少人可以拒绝听故事,通过故事强化该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同时让学生知道该知识点的来源,拓宽课堂知识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三是通过画思维导图来拓展。例如,讲到放射式版式设计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放射这个词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与放射相关的图形、物品都手绘出来,然后教师围绕学生的图例进行总结、归纳和课程讲解。拓展课堂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4课堂案例实用、贴近生活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中有很多实用性很强的实训课程,phtoshop、deamweaver、illustrator就属于这类课程,这类软件课如果不结合案例讲工具用法的话,学生不仅不容易记住该工具的用法,而且会让课程变得乏味枯燥。实用软件课程讲解,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来讲工具的用法,在学习案例的过程顺便把工具用法讲了,如在学习网页设计软件Deamweaver时,教师可以把淘宝、链家等比较有名的网站页面下载下来,作为案例,教学生如何一步步把一个淘宝界面做出来,顺便把工具的用法融入案例中,这样做,一是学生比较容易记住该工具用法;二是课堂因为案例的实用、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三是学生也能充分了解学习该知识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因而上课会保持一种比较好的状态,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该课程的效率。正因为课程例子非常实用,贴近生活,所以能够激起学生的热情,专心跟着教师一步步完成课堂案例的操作,教师无须用过多的上课技巧,学生就能保持一个很好的上课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5课堂作业追本土化、追社会热点、追重要节日

课堂作业的布置需要很多技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业内容追本土化、追社会热点、追重要节日。如果是苏州的学生,在布置编排设计课程作业的时候,可以找当地老字号,如苏州的黄天源糕点,雷允上的药品的包装、海报等,让学生结合该老字号的包装海报版面和苏州地区的人文特色重新进行图文编排,这是作业追本土化;当今流行的热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编排知识对该电影海报进行图文编排;赶上春节的话,可以让学生做春节回家类的公益海报等等。课堂作业追本土化、追社会热点、追重要节日,看似普通,实则在强化课堂知识的同时,在用实例告诉学生该课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付出和学习的回报,能看到该课程知识的远景和作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下次课堂仍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篇8

1生产矿井的安全管理与煤矿技术的关系

(1)工作面的回采首先是顶板的管理,由于顶板管理随着支护的技术进步、顶板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概率也很小了。其安全作用是从过去传统落后的支护材料及相应的支护方式到现在采煤工作面广泛使用液压支架,使得采煤工艺能够连续完成就是综合机械化产煤。随着技术进步,在采煤工艺也不断使用自动化的技术,这样效率提高,安全更加可靠。

(2)掘进工作面广泛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效率提高与对顶板的破坏减小,支护采用复合支护使顶板及时有效得到支撑,提高了顶板的稳定性,使支护更加行之有效,顶板的安全有了可靠的保障,均体现了技术进步在提高安全可靠性的作用。

(3)在煤矿生产中监测监控的作用对煤矿其他自然灾害尤其是瓦斯、火灾煤尘的预测监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样体现了技术进步对安全管理的贡献。对矿井的通风适时的监测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提供数据,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通风管理提供基本的保障。机电运输使用先进的设备,提高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同时也进行日常的作业管理。维护管理以及人员的业务素质均是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例如煤炭安全规程规定,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是一条确保行车安全、行人安全的措施;是需要加强管理付诸实施。同时依靠人们良好的安全意识来实现安全的目的。如果技术方案设计行人巷与行车巷分离,只有专用的行人巷,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靠管理才能从解决的问题。因此,煤矿技术包括技术方案对管理安全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2矿井的基本建设安全管理与技术的关系

(1)矿井的基本建设,首先在规范矿井设计的前提下,根据现场的情况了解更加详细的地质条件。可进行开拓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根据地质构造的情况进行调整;矿井车场主要硐室的布置位置至关重要,在设计井筒时应考虑其主要硐室避免布置在断层,破碎带尤其是较大断层贯穿的含水层,因此技术方案的选择是提高施工安全系数有利有效的手段,也是首选的技术方案。上述方案如果难以调整实现或艰难进行较大的调整,因此重点就放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相应施工工艺方向的优化。例如更加优化的断面设计及支护设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2)矿井的基本建设是巷道的开拓掘进工程为主体,相应还有安装工程;在实际工程安排中,有时是顺序进行,有时平行交叉作业。这就给运输能力及运输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施工组织、协调、措施的落实提出很高的要求,才能确保安全施工。矿井建设进行到中期时平行交叉作业增多,运输环节多但不同于生产矿井的运输条件及运输能力。生产矿井运输设备的相对固定性与建设矿井的设备固定临时性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安全管理、技术管理,首先依靠管理的制度,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把安全管理的可靠性提高。由于矿井建设的地质条件的变化在局部有一定的预测难度。因此,在使用人员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关心员工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来弥补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并及时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安全管理才能可靠的保障。

3建设矿井与生产矿井在管理体制上有所不同,但也相互借鉴抓住安全管理的本质

建设矿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多方参与管理,建设方(投资主体)、施工方、管理方、质监部门、设计院上述各方均有权利义务行使法律行政法规定赋予相应的职责。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具体实际的状况变化造成按设计施工不适合应及时调整。这就需要进行实际方案的调整、投资的调整、施工组织方案的调整。因此,各方协调达成一致,提高效率管理协调均需要调整。因此,建设矿井的组织协调凸显出尤为重要。首先,建设方与设计院的协调,设计院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着丰富的经验,建设放在设计之前充分论证和方案相近。相邻生产矿井的安全,经济运行的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估,根据本企业的投资能力以及建成矿井的运行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矿井设计的总体原则。为设计院提供依据,优化矿井的总体设计。矿井设计中巷道的布置与设计。工艺流程的选择均对煤矿今后的生产安全及高效运行,经济效益均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地质部门提供的各类地质勘查报告说明,充分消化体现其本质的因果关系。组织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及交流讨论。只有将上述基础工作落实到位,矿井设计才能真正优化。才能规避后来的经营及安全的风险,带来积极的作用。在技术方案,例如巷道的断面不要“高、大、全”,例如巷道的断面不是越大越好,应该通过技术论证后适合为最佳方案。过大过小均有安全问题。过大的断面会造成投资的浪费,也相应带来施工管理难度的增加,对安全管理不利。工艺的选择不是越大越先进越好,而是根据地质条件是否适应易于管理、易于操作使用可靠才符合安全要求。如果很先进的设备不能适应地质条件反而带来更大的管理隐患。这里指的是管理上的隐患不是设备本身性能的问题,任何设备均有一定的适应性。如果设备是先进的如果适应性差就会给将来矿井投产后带来经济风险效益不好的结果。在安全管理难度增大也就增加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建设方与施工方、监理方的协调管理在工程质量,进度上的要求上是高度一致的,作为建设方本着提高施工方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其现场处理问题的方式,作为建设方,监理方积极帮助,前提是符合设计要求,充分沟通,各方尽职尽责才能使安全管理和谐有效的推进为安全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

4结语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篇9

关键词:煤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1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与现状,煤化工企业必须正确理解和深刻认识煤化工企业进行安全产的重要性及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脉搏,才能保证煤化工企业的安全、健康、环保及可持续发展[1]。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逐年加大,同时,国家对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更高、监管更加严格。企业的高速发展使企业的安全生产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所以,本文深入剖析目前煤化工企业主要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以加强管理减少事故发生。

一、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意识薄弱是许多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存在的根源,煤化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众多,青年员工比例较大,缺乏操作经验,缺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欠缺,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社会影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青年员工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多数煤化工企业没有未建立有效的制约员工行为的管理办法,不能有效实施正向激励法则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2.安全生产不安全因素较多

煤化工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3]:易燃、易爆、有毒、强腐蚀;高温、高压、高流速;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三废”多,对环境有影响。化工生产潜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安全技术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

3.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严重

煤化工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认真制定和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主线和基础(2)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安全培训教育力度、深度、广度不够,内容不够全面。(3)企业安全检查不落实。目前许多安全检查对安全检查不够重视,流于形式。(4)安全急救应急体系不完善。许多煤化工企业对于应急管理工作存在重大隐患,应急管理未纳入正轨。

二、加强煤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安全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进一步健全管理体系。在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完善措施的基础上,优化工作流程,应当建立“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管理机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同时,应组织煤化工企业员工加强制度学习宣传,狠抓制度贯彻落实,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开展工作,以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高落实制度的执行力。

2.开展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从设计阶段的工艺包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详细工程设计都分别进行HaZop分析,不仅有利于建设本质安全型工艺过程,更能节省投资费用。随着现代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型化和工艺、产品的复杂化,使得事故的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其中工艺安全事故(设备故障、设计缺陷、运行条件错误、危害控制失效、人为失误等)容易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并产生灾难性后果。运用HaZop技术,在事故发生前识别出潜在的危险,继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则能有效的降低风险[5]。

3.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认真编制以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各中心现场处置方案组成的三级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应确保其切实可行,应根据已发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制定定期岗位应急演练方案和定期演练制度。应急演练应有计划,每年应至少组织公司级演练两次。应急物资管理应纳入应急管理当中,应急物资应定期检查。应定期进行应急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例如普及CpR等技术。

4.强化岗位人员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的培训。

在强化实习培训的基础上,企业同时应该挑选各专业优秀管理人员进行操作规程等专项技能授课,开展实习学员相互讲课,进行otS、LimS、pmCC等系统的实际操作培训,以便全方位的培训和教育能够提高岗位人员操作技能和自身安全意识,大大提高本质安全基础;认真严格组织全员的三级安全教育[6]。

5.加强煤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

积极有效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题责任。同时,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也是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企业应不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按照标准化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样,煤化工生产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7]。

三、结论

在煤化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是制约企业生产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及时监测和消灭安全隐患,才能实现无事故安全生产。保持生产高效率平稳运行的同时保持无事故发生也是煤化工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应从加强制度建设、开展风险辨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工作、加强安全标准化管理等多方面科学高效的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广德.关于加强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1(247):24~25.

[2]李丹,武潭,吴盼晓.龙宇煤化工安全协作伙伴管理模式[J].河南化工,2012,(29):14-15.

[3]刘文鹏.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J].硅谷,2010,1:217.

[4]李霞,陈娟.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2):218-219.

[5]龙立明,马皎男.工艺安全管理及HaZop分析浅谈[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4).

[6]王西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浅谈[J].化工安全与环境,2009,34(996):11-12.

化工工艺事故案例篇10

化工过程(chemicalprocess)伴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料和产品,涉及工艺、设备、仪表、电气等多个专业和复杂的公用工程系统。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是国际先进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和控制方法,是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水平,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一)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收集和利用化工过程安全生产信息;风险辨识和控制;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通过规范管理,确保装置安全运行;开展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严格新装置试车和试生产的安全管理;保持设备设施完好性;作业安全管理;承包商安全管理;变更管理;应急管理;事故和事件管理;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等。

二、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二)全面收集安全生产信息。企业要明确责任部门,按照《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3034)的要求,全面收集生产过程涉及的化学品危险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全部安全生产信息,并将其文件化。

(三)充分利用安全生产信息。企业要综合分析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明确提出生产过程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制作工艺卡片、编制培训手册和技术手册、编制化学品间的安全相容矩阵表等措施,将各项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纳入自身的安全管理中。

(四)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信息文件。企业要保证生产管理、过程危害分析、事故调查、符合性审核、安全监督检查、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最新安全生产信息。

三、风险管理

(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企业要制定化工过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辨识范围、方法、频次和责任人,规定风险分析结果应用和改进措施落实的要求,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辨识分析。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统称“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要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一般每3年进行一次。对其他生产储存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针对装置不同的复杂程度,选用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HaZop技术等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可每5年进行一次。企业管理机构、人员构成、生产装置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要及时进行风险辨识分析。企业要组织所有人员参与风险辨识分析,力求风险辨识分析全覆盖。

(六)确定风险辨识分析内容。化工过程风险分析应包括: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及风险程度;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严重事件的安全审查情况;控制风险的技术、管理措施及其失效可能引起的后果;现场设施失控和人为失误可能对安全造成的影响。在役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还要包括发生的变更是否存在风险,吸取本企业和其他同类企业事故及事件教训的措施等。

(七)制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企业要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参照国际相关标准,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对辨识分析发现的不可接受风险,企业要及时制定并落实消除、减小或控制风险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四、装置运行安全管理

(八)操作规程管理。企业要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内容,明确操作规程编写、审查、批准、分发、使用、控制、修改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应急操作、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工艺参数的正常控制范围,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防止和纠正偏离正常工况的方法及步骤;操作过程的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注意事项等。

操作规程应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信息、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变化。企业每年要对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至少每3年要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修订;当工艺技术、设备发生重大变更时,要及时审核修订操作规程。

企业要确保作业现场始终存有最新版本的操作规程文本,以方便现场操作人员随时查用;定期开展操作规程培训和考核,建立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档案;鼓励从业人员分享安全操作经验,参与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和审核。

(九)异常工况监测预警。企业要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重要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预警;要采用在线安全监控、自动检测或人工分析数据等手段,及时判断发生异常工况的根源,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安全处置方案,避免因处理不当造成事故。

(十)开停车安全管理。企业要制定开停车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制度。在正常开停车、紧急停车后的开车前,都要进行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开停车前,企业要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制定开停车方案,编制安全措施和开停车步骤确认表,经生产和安全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要严格执行并将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企业要落实开停车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开停车方案,建立重要作业责任人签字确认制度。开车过程中装置依次进行吹扫、清洗、气密试验时,要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引进蒸汽、氮气、易燃易爆介质前,要指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流程确认;引进物料时,要随时监测物料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变化情况,确认流程是否正确。要严格控制进退料顺序和速率,现场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检,监控有无泄漏等异常现象。

停车过程中的设备、管线低点的排放要按照顺序缓慢进行,并做好个人防护;设备、管线吹扫处理完毕后,要用盲板切断与其他系统的联系。抽堵盲板作业应在编号、挂牌、登记后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并安排专人逐一进行现场确认。

五、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

(十一)建立并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企业要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教育培训的具体要求,建立教育培训档案;要制定并落实教育培训计划,定期评估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和效果。从业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十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要按照国家和企业要求,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及本岗位操作要点、操作规程、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掌握异常工况识别判定、应急处置、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技能与方法,熟练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当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改变时,要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再培训。要重视开展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使从业人员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化工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和极端重要性,自觉遵守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企业要采取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措施,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

(十三)新装置投用前的安全操作培训。新建企业应规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要求,变招工为招生,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养。工厂开工建设后,企业就应招录操作人员,使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先接受规范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培训。装置试生产前,企业要完成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确保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合格后参加全过程的生产准备。

六、试生产安全管理

(十四)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职责。企业要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范围,合理界定项目建设单位、总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范围与职责。

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总体试生产方案、明确试生产条件,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对试生产方案及试生产条件提出审查意见。对采用专利技术的装置,试生产方案经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审查同意后,还要经专利供应商现场人员书面确认。

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联动试车方案、投料试车方案、异常工况处置方案等。试生产前,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完成工艺流程图、操作规程、工艺卡片、工艺和安全技术规程、事故处理预案、化验分析规程、主要设备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仪表及计算机运行规程、联锁整定值等生产技术资料、岗位记录表和技术台账的编制工作。

(十五)试生产前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三查四定”(三查: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四定:整改工作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确认工艺危害分析报告中的改进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已经落实。

系统吹扫冲洗安全管理。在系统吹扫冲洗前,要在排放口设置警戒区,拆除易被吹扫冲洗损坏的所有部件,确认吹扫冲洗流程、介质及压力。蒸汽吹扫时,要落实防止人员烫伤的防护措施。

气密试验安全管理。要确保气密试验方案全覆盖、无遗漏,明确各系统气密的最高压力等级。高压系统气密试验前,要分成若干等级压力,逐级进行气密试验。真空系统进行真空试验前,要先完成气密试验。要用盲板将气密试验系统与其他系统隔离,严禁超压。气密试验时,要安排专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气密检查记录,签字备查。

单机试车安全管理。企业要建立单机试车安全管理程序。单机试车前,要编制试车方案、操作规程,并经各专业确认。单机试车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操作、监护、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单机试车结束后,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制造商等方面人员签字确认并填写试车记录。

联动试车安全管理。联动试车应具备下列条件:所有操作人员考核合格并已取得上岗资格;公用工程系统已稳定运行;试车方案和相关操作规程、经审查批准的仪表报警和联锁值已整定完毕;各类生产记录、报表已印发到岗位;负责统一指挥的协调人员已经确定。引入燃料或窒息性气体后,企业必须建立并执行每日安全调度例会制度,统筹协调全部试车的安全管理工作。

投料安全管理。投料前,要全面检查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和应急准备等情况,具备条件后方可进行投料。投料及试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现场指挥,操作人员要持续进行现场巡查,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人员要加强现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投料试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现场人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七、设备完好性(完整性)

(十六)建立并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台账管理制度。企业要对所有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台账、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制度,编制设备操作和维护规程。设备操作、维修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培训考核情况要记录存档。

建立装置泄漏监(检)测管理制度。企业要统计和分析可能出现泄漏的部位、物料种类和最大量。定期监(检)测生产装置动静密封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标定各类泄漏检测报警仪器,确保准确有效。要加强防腐蚀管理,确定检查部位,定期检测,建立检测数据库。对重点部位要加大检测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设备壁厚减薄情况;定期评估防腐效果和核算设备剩余使用寿命,及时发现并更新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建立电气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要编制电气设备设施操作、维护、检修等管理制度。定期开展企业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要制定防爆电气设备、线路检查和维护管理制度。

建立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新(改、扩)建装置和大修装置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投用前、长期停用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再次启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要建立健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安全联锁保护系统停运、变更专业会签和技术负责人审批制度。

(十七)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要定期监(检)测检查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及时消除静设备密封件、动设备易损件的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压力管道阀门、螺栓等附件的安全状态,及早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加强动设备管理。企业要编制动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动设备始终具备规定的工况条件。自动监测大机组和重点动设备的转速、振动、位移、温度、压力、腐蚀性介质含量等运行参数,及时评估设备运行状况。加强动设备管理,确保动设备运行可靠。

开展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企业要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安全仪表功能(SiF)及其相应的功能安全要求或安全完整性等级(SiL)。企业要按照《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GB/t21109)和《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安装、管理和维护安全仪表系统。

八、作业安全管理

(十八)建立危险作业许可制度。企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规范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动土、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断路、吊装、抽堵盲板等特殊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实施特殊作业前,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十九)落实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责任。实施危险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确认安全条件,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掌握风险控制措施、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预防和控制风险措施得到落实。危险作业审批人员要在现场检查确认后签发作业许可证。现场监护人员要熟悉作业范围内的工艺、设备和物料状态,具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禁监护人员擅离现场。

九、承包商管理

(二十)严格承包商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将承包商在本企业发生的事故纳入企业事故管理。企业选择承包商时,要严格审查承包商有关资质,定期评估承包商安全生产业绩,及时淘汰业绩差的承包商。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的方可凭证入厂,禁止未经安全培训教育的承包商作业人员入厂。企业要妥善保存承包商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二十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承包商进入作业现场前,企业要与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审查承包商编制的施工方案和作业安全措施,与承包商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管理范围与责任。现场安全交底的内容包括: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坠落、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等方面的危害信息。承包商要确保作业人员接受了相关的安全培训,掌握与作业相关的所有危害信息和应急预案。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进行全程安全监督。

十、变更管理

(二十二)建立变更管理制度。企业在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等方面发生的所有变化,都要纳入变更管理。变更管理制度至少包含以下内容:变更的事项、起始时间,变更的技术基础、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消除和控制安全风险的措施,是否修改操作规程,变更审批权限,变更实施后的安全验收等。实施变更前,企业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变更具备安全条件;明确受变更影响的本企业人员和承包商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变更完成后,企业要及时更新相应的安全生产信息,建立变更管理档案。

(二十三)严格变更管理。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方面的改变等。

设备设施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管理变更。主要包括人员、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和标准发生变化等。

(二十四)变更管理程序。

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负责人审批。

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没有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验收。变更结束后,企业主管部门应对变更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形成报告,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相关部门收到变更验收报告后,要及时更新安全生产信息,载入变更管理档案。

十一、应急管理

(二十五)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完善。企业要建立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要定期开展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评估预案演练效果并及时完善预案。企业制定的预案要与周边社区、周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预案相互衔接,并按规定报当地政府备案。企业要与当地应急体系形成联动机制。

(二十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企业要建立应急响应系统,明确组成人员(必要时可吸收企外人员参加),并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要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对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发生紧急情况后,应急处置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各自岗位,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置。要授权应急处置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组织装置紧急停车和相关人员撤离。企业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动态管理,定期核查并及时补充和更新。

十二、事故和事件管理

(二十七)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的管理。企业要制定安全事件管理制度,加强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包括生产事故征兆、非计划停车、异常工况、泄漏、轻伤等)的管理。要建立未遂事故和事件报告激励机制。要深入调查分析安全事件,找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二十八)吸取事故(事件)教训。企业完成事故(事件)调查后,要及时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内部分析交流,吸取事故(事件)教训。要重视外部事故信息收集工作,认真吸取同类企业、装置的事故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十三、持续改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二十九)企业要成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本企业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三十)企业要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要组成由生产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负责,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人员参加的考核小组,定期评估本企业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功效,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并核查整改情况,持续改进。要编制功效评估和整改结果评估报告,并建立评估工作记录。

化工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指导意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化工过程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