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民用电工基础知识十篇民用电工基础知识十篇

民用电工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6:52

民用电工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高职;民航电子专业;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67-02收稿日期:2016-09-06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GDJY-2014-B-b139)。

一、教材改革背景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大纲,一般是一些专家技术人员所制订的。专家们给职业教育像本科教育一样,铺上了一个由几十年不变的知识和技能构成的“宽基础”,这部分知识是不会老化的。但技术进步是渐进的,每个具体领域要运用的知识也是不一样的,只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而以后工作岗位用到的知识都要去自己学习是不行的。我们的工作岗位等不了这么长的学习时间,企业更希望员工到位之后就能直接上手,而不是要先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再去培养这些员工。

民航电子类专业,有着普通电子专业的特点,更有着民航的特殊性。学生不仅要学习电子类课程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习民航特有的电子知识以及民航设备的调测。我们必须本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导向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教材进行改革。

二、教材改革思路本次教材改革的研究,我们从分析现有的高职民航相关电子专业的教材入手,查找安排不合理的地方;对比高职院校教材和本科学校教材,找出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同时,我们调研了民航相关的企业,如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空管局”),了解企业的真实工作情景,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需求;组织民航电子专业的专家进行座谈,分析如何有效地把企业所需添加到学校的教材中来;最后,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企业调研和专家座谈中的经验,分析现有教材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教材改革内容通过本次的研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革:

(1)避免知识的重复。由于各个教材不是同一位学者编著,出于知识的衔接性,很多知识会出现在多门课程的教材上,这样会浪费很多教师教学的精力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系列,应该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有些知识没必要重复出现,所以教材的编写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重新考虑课程内容的设置。

(2)注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衔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具有良好的过渡性和是实用性。由于学生在校时间不如大学学生那么长,如果学校同时开设两门或几门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课,就会感到知识的不连贯、不衔接,甚至断层。这样势必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多麻烦。所以课程设置一定要前后连贯、衔接自然。

(3)专业课程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做到按需补充。从“电路基础”课程就开始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知识,“数字通信”和“移动通信”课程中更是用到了线性代数和复变函数等知识,而一般的高职院校只开设部分这类课程或是根本就不开设,导致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一知半解或根本不懂得是怎么回事,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困惑。所以我们要按需调整优化数学基础,并适度控制教材中数学推导和应用。

(4)理论知识的面不能铺得太广。高职院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或者说是问题解决能力而不是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应该比本科的同课程的理论浅显精简。

(5)知识点不可太泛,与实际工作要紧密结合。既然是面向民航的电子专业就要有民航的特色,专业课要紧密结合工作所需,要按照行业工作需求提炼,基础课也是要体现这一特点。

(6)提高电子实验和电子工艺实训的针对性。实验和实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学生对工作工具和工作任务的认知和操作经验。如果只是简单按照课本中的定理和定律来安排验证性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已经学习到了理论知识,他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来推测出实验的结果,限制了他们的思考和发挥。因此我们应该让电子实验和电子工艺实训的内容尽量接近工作岗位上的真实案例,从而把实验当作真实工作的锻炼或

演练,为学生以后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7)案例要结合真实的工作环境。现有课本中的例题也好,学习情境也好,几乎都是老师自己根据教学经验编出来的,虽然对于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意义不是很大。但是使用工作环境中的真实案例就不一样了,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还可以激发其对真实工作的兴趣。

(8)增加实操课课时。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一味地讲解,而是希望可以看到操作,看老师怎么做比听老师怎么讲更有吸引力,更容易让他们记忆,而如果可以让他们自己直接动手来完成,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更有兴趣了。

我们一方面从学校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走访问卷入手,另一方面从对空管局等民航企业在职员工的问卷调查和座谈入手,以“两条腿走路”的模式综合分析调研的结果,一方面要保证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企业调研来的知识是我们高职学生所能理解接受的,能融入我们的教材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工作而导致知识不连贯,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

四、教材改革案例“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打好基础,后续的课程才能学好,所以我们选择以数字电子技术为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综合上述几点现有教程中的问题,进行教程的重新编写。首先我们针对《数字电子技术》中的知识,专门对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的员工做了问卷调查,一方面我们列举了现有教材中的知识点,让技术保障中心的员工选择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应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让一线员工帮我们列举一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有关数字电路的知识,如门电路、解码器、译码器、分配器、a/D和D/a转换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等在工作中都用到的是什么类型以及具体型号。其次,我们通过座谈的形式,讨论哪些原本教材中的内容是可以去掉的,哪些是可以用调研来的内容替换的,哪些新内容是可以增加到教材中的。最后我们列出新教材的大纲,根据大纲再由我们项目组的老师们去正式重编教材。

高职民航电子专业有着高职电子专业的普遍特征,同时也具备民航特有的属性,怎么样把两种需求融入一个个体里面,就要我们的专职老师做出努力了,我们不能直接“拿来主义”,普通的高职的电子教材和本科民航电子的教材都不能满足我们高职民航电子专业学生的需求,我们必须做出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我们所面向的学生,更好地服务高职民航院校,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民用电工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素质教育

电工基础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奠基石,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然而,技校电工专业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操作深奥难明,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这就要求技校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近几年来,笔者一直负责电工基础的教学和研究,在日常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中心,采用“小课题、小目标”,逐人过关等方法,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工基础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成为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需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继续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根据这些任务,笔者认为电工基础教学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技能培训和提高身心品质为一体,要想把这些教学工作搞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因此,在电工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笔者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日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电路。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又如,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做好预习,那就是统计自己家中所有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用电时间。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先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自己计算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教师不妨尽可能多地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知识面,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思维品质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电工基础教学不仅要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说明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持续协调全面发展。要获得基础知识,就必须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即把观察和实验得到的感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最终更改认识,建立概念和规律。这个思维加工过程必须按照电工基础研究问题的方法来进行。

虽然技校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些差,但思维比较敏捷。教师应该营造浓厚的民主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制”,使学生自由表现、畅所欲言,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陈述观点,思维才能活跃,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

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综合技能的最佳途径。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懂得应用电工基础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提高综合技能。如当学校的供电线路出了问题,变压器出了故障,安装调试日光灯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低压配电盘等,都可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带着好奇心,精力高度集中,教师边演示边提问,把抽象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顺利掌握知识,学会了动手操作,同时也明白了今日的成果是科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果。

总之,电工基础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给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有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兴龙.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朱国兴.电子技能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民用电工基础知识篇3

关键词工程应用民航特色航空器维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专业设置的背景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此后简称电子专业)是在整个民航大发展,紧缺航空器电子专业方向紧缺工程技术人员的历史背景下,于2003年正式开始招生的。该专业从申报开始就制定了面向工程应用的培养目标,而且必须具备民航特色。又针对民用航空器维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行业特征,自开办伊始制定了“学历+技能+英语”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创建了鲜明的民用航空器电子方向工程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特色。

2专业建设中的创新点

2.1创建了“强基础、重特色”的专业培养体系

“强基础”体现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占到了90%,而且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都尽可能选择优秀教材,为学生顺利开展专业学习、良好地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奠定了基础。为了突出“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加强了该专业信息、控制、计算机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重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强化工程应用元素和民航特色,开设了飞行原理与性能、航空维修中人的因素、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大气数据及惯性基准系统、大气数据与计算机系统,导航原理与系统、气象雷达原理与机载气象雷达系统、飞机结构与系统、大型运输机机型理论等民航特色课程。

2.2实施英语工程,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是民航的工作语言。航空器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所看到的第一手资料就是飞机的各种手册,这些手册全是英文编写的。接受机型培训的第一批人员都是由Boeing或空客的技术人员培训的。在培训过程中,他们听的,说的,看的都只能是英语,所以说,英语是民航的工作语言一点都不夸张。而我们培养的就是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所以,加强他们的英语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自2007年起,就对该专业的学生着手实施“英语工程”,具体的措施是加强英语晨读检查、开展基础英语竞赛和专业英语竞赛,组织英语沙龙,开设双语教学等活动,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有执照理论基础、a320飞机机型理论、传感器原理、飞机电气系统、动飞行控制系统等与航空器维修实际直接密切相关的七门双语课程,在没有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是尽可能多地使用专业英语的知识。这些措施奠定了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在航空公司进行人员招聘时,他们在专业外语使用方面具备了较大的优势,也给了招聘人员较大的惊喜,他们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感到满意。

2.3注重实验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专业建立之初就投资建设了mCU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高频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现代导航技术实验室,正在筹建综合航电实验室和航空通信实验室。

在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能穿行实验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在适当的阶段,合理安排了“电子基础综合设计”、“专业综合设计”和“电装实习”三门课程设计,训练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完善了电子设计的教学体系,训练了学生电子设计的基本能力。

2.4增加电子设计竞赛的教学内容,以赛促学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电子设计和创新能力,为电子设计骨干开设了“电子设计基础”公选课,培养了电子设计积极分子,为后续的课程设计、电子设计打下了基础,并利用已有的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得到创新训练,学生在四川省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十余项。这些获奖的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目前,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已经实现了包括电子竞赛、电子协会的工作为一体的、完整的教学、竞赛体系。

2.5加强航空维修技术的培训,注重技能和标准化

为了强化在维修实践中起重要作用的机务基本技能,在该专业设置了为期6周的基本技能培训。该培训在技能实践基地(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该基地完全按照民航特色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培训,使用的器材与设备都是和机务维护一线质量相同的,遵循的标准也是按照飞机手册进行的。在该基地,学生主要进行的培训项目有标准线路施工、电子线路制作、蓄电池维护、机载电子设备拆装等实践项目等,都是航空维修实际工作中要完成的工作。

2.6加强航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创办航模小组,提高学习兴趣

本着培养航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对航空的兴趣和爱好,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电子学科组的教师于2012年2月成立了航模兴趣小组,目前该小组已有学生组员23人。这些航模组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航模空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航模的制作,航模的试飞等一系列的事情,极大地提高了这些组员对航空知识的兴趣和爱好。该小组于2012年7月参加了四川省青少年航模锦标赛,参赛的组员获得了个人优秀奖,整个团队还获得了p3a-1团体比赛成年组第一名。

2.7建立以科研促进学习,以学习带动科研的发展战略

针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科组的老师专门为他们做科研方面的学术报告和科研论文的这些报告,指导他们申报相应的科研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开始至2011年,学生申报的科研项目共20项。在这些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应用能力,掌握了技术报告的撰写方法,学会了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了解了科技论文的发表过程。

通过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也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储备,所以,对其后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8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扩大实习能力,培养卓越人才,拓宽就业渠道

学生的就业能力从一个方面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反映一个专业的建设质量,反映学生能否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了使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能够了解以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在生产实习方面尽量安排学生到机务维护一线。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学校在洛阳、绵阳、新津、广汉、遂宁都建有飞机场,执行飞行训练任务,还有一个飞机修理厂和模拟机维护中心,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全真的可用资源,这是其它高校无可比拟的;另一方面,利用学校与航空公司和航空维修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国内的大、中型航空公司都是我校的实习基地,目前的生产实习基地已经包括了: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四川海特、四川航空公司、SneCma等。

2010年该专业开始了卓越工程师的试点工作,已经与春秋航空公司、空军5701厂(直升机维修基地)、河北远奥飞机制造公司签定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协议,按照行业要求校企联合培养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的维修工程师。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岗位,使他们尽早地接触了机务维修工作,为他们以后进入岗位后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取得的成果

到目前为止,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经培养了6届约600人左右的航空器电子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这些学生几乎都在民航就业,且在工作过程中其动手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民航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经受住了维修一线工作的考验,并在实际的维修工作中得到了拓展和延伸。目前03级、04级、05级,06级的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CCaR-66部(CCaR为ChinaCivilaviationRegulations,意为中国民航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考试,具备了飞机的放行权,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朱新宇,何晓薇.创建宽基础、全素质、具备鲜明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5.

[2]王浩全,王明泉.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3]柴文妍,王皖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6.

[4]夏春华,王金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内容改革初探.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12.

[5]夏定元,马杰,邹传云,黄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8.

民用电工基础知识篇4

【关健词】电路分析;民族院校;教学改革

《电路分析》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电磁学和数学基础知识。《电路分析》课程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该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电路分析》是强电和弱电的结合点,因而所有电类的专业都要学习这门课程。

作为一所民族类院校,民族学院开设了电子信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分为区内(自治区生源)和区外两部分。区内学生普遍存在数学物理基础差的弱点,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常常存在很大障碍。如何对民族院校的《电路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根据电子教研室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同时借鉴其它民族兄弟院校近年来在该门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民族院校中尤其是少数民族班级教学过程中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和体会进行阐述[1-2]。以下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

1.选择合适教材,选取合适内容

在民族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区内班级,一本合适的教材特别重要。对于教材的选取,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内容体系基本要适应《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计划;二是教材难度要与区内学生接受能力相适应;三是语言风格要通俗易懂,不易选取专业术语过多、语言生涩冗长的教材。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张永瑞编著的《电路分析基础》全书共分7章,在内容上包括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常用的电路定理、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互感与理想变压器、电路的频响应等。本书与当前国内许多民族院校对该课程内容的取舍上的做法基本一致[3],同时又具备以下优点:对于基本概念的讲述比较清楚,易于少数民族学生接受理解;对基本分析方法的讲解比较透彻,步骤明确,易于学生掌握;习题难度适中,便于学生练习。通过近几届学生的使用,普遍反映良好。在讲授的过程中,受制于课时的限制,对具体的知识点我们还做了一定的侧重,例如在讲授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时,重点讲授了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而对于一阶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要求学生课下对照学习,并将推导过程及结果作为课下作业上交。通过对几届学生观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两部分内容,我们还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以及数学功底舍弃了二阶电路分析等知识点。

2.强化概念,弱化计算

《电路分析》课程概念定理较多,而这些概念定理又往往是该门课程的核心,在讲授这些概念定理的时候,需要任课教师立足这些基础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在纯电阻电路分析部分,主要有三种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不管哪一种分析方法,都需要列出方程组并进行求解,目前大部分教材中对该类方程组的求法主要集中在代入法求解和行列式法求解。行列式法求解需要前期开设有《线性代数》课程,而我校目前情况是未开设该课程,往往需要任课教师临时补充讲授这部分知识,由于课时的限制又使得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代入法求解虽属初等代数的范畴,但计数量往往较大,尤其是当未知量增多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不将精力耗费在数学计算上,而重点掌握这些概念定理及分析方法,便成为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我们参阅了国外的一些教材[4],发现国外的教材往往更强调计算器的应用,即将繁琐的计算量交给计算器来完成,使学生从枯燥的计算中脱离出来。在最近的两届学生当中,我们增加了计算器求解行列式的学习,学生普遍能够很好掌握,学生的负担也相应地减轻了不少,对分析方法的掌握更加透彻熟练。

3.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好奇心主要是指人对新异事物往往会产生好奇并进行进一步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求知欲有时又称之为认识兴趣,它是好奇心的进一步升华,是人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少数民族学生虽然理论基础薄弱,但好奇心强,喜欢提问题。这时候作为任课老师不要因学生问题的简单或幼稚而态度漠然,进而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发展。

4.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电路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但不可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5]。实践教学是《电路分析》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应用素养,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实践教学。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以电子教研室为主导,我们创建了电子工艺实训实验室和民族学院大学生电子设计工作室,并由学生自发组建大学生电子兴趣小组,积极吸引学生参与各项创新实验和电子设计竞赛。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学生更愿意动手,团结意识更强。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旦增平措同学很好的完成了电路焊接及撰写设计报告的任务。全队的作品“四旋翼自主控制飞行器”获得了陕西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成绩的取得又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信心和学习热情。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入了电子兴趣小组并走进实验室参与各项竞赛活动。因此,在民族院校当中,应该将实践教学提到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这样才能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爱好动手的优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理论教学的质量。

总之,《电路分析》作为电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虽然从教学内容看起来,教学难度并不大,但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如何使其接受电路的基本定理及概念并掌握电路分析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仍然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要求民族院校教师更深刻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规律,并结合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教好这门课程,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培养合格的电子通信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牧仁.民族院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2):237-239.

[2]刘向春,洪小叶,钮金真.民族院校电子类实验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3):81-85.

[3]张永瑞.电路分析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3版),2006.

[4]thomasL.Floyd.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第7版),2005.

民用电工基础知识篇5

学校简介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6年来,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已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来源:高考Gxeduw.com

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10005网址:ysxy.ynnu.edu.cn/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书法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11个本科专业,以及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专业方向。有四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2873人。

艺术学院专任教师10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6人,外聘专家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占总数45%,硕士生导师29人。“艺术教育”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美展”、“荷花杯”、“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艺术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艺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音乐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工作。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书法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本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设计学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设计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计学类为非师范类,该类学生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及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空乘与礼仪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该专业是我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是云南省高校中率先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空乘与礼仪类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为民用航空事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及培训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传媒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7网址:soc.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学院现有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云南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3名。近年来,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云南省精品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创新团队1个,校级攻关项目1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800余万元;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助教16人,其士或在读博士15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8%,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云南广播电视台、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形体训练、表演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文体播音、播音主持话语表达、朗诵学、电视综艺节目主持、公共主持艺术、电视访谈节目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动画专业培养具有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更好地从事动画相关工作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电影学、美术学、动画、艺术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专业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摄影基础、动画策划与剧作、动画软件基础、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插画、漫游动画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采访、电视策划与文案写作、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微电影创作、文艺理论、中外影视精品解析、影视创作学、广播节目制作、影视后期特效技术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体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936网址:tyw.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其前身系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首席教授是马约翰先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高校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职工101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33人;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9名,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2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其次,拥有二级教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家1人、享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1人、中国杰出人文社会学家1人、裁判员3人、各类裁判员20余人。

云南师范大学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还设有2个学位授权方向(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方向和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学科教学论方向),目前,我院的体育学硕士点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地位。

学院设有4个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及1个艺术学舞蹈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

此外,还拥有1门精品课程——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1个教学团队——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2个省级重点专业(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实用型体育专业人才技能培养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教改研究项目;1个云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体育学”;2014年获得了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现设有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设有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民族体质健康与高原训练生物适应重点实验室”;设有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云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社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两个省级专业委员会;设有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体育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云南—东盟国际体育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等4个校级研究机构;设有10个教研室;9个本科生教学实验室。拥有4万平方米现代化室内体育场馆和15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一个藏书近8万册的图书资料室。

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其中,获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基金项目12项以及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此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其中规划教材1部,教育部统编教材10余部。其他科研奖励100余项。

运动竞赛方面,我院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包括奥运会、残奥会等),共获得体育竞赛奖20项,70项,省级257项。2011年,我院研究生张娴同学在排球世界杯中获第三名及运动员称号,2012年,我院11级运动训练本科班王家超同学在伦敦残奥会游泳项目中获得1金2银共三块奖牌。2013年我院学生何悦悦在匈牙利举行的听障奥运会上获得5项冠军,我校女篮在2012年全国CBo篮球联赛中获冠军,2013年又获第三名。2014年在云南省运动会中共获得了50枚金牌、26枚银牌及18枚铜牌的骄人成绩,并且在团体总分和金牌数都名列全省高校组第一名。此外,加之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等竞赛共获得近31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

此外,我院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在各种赛事中获得较好成绩,其中:2011年9月云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乙组拉丁a组冠军,单项恰恰冠军,校园恰恰恰冠军;2011年“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玉溪站),a组新星拉丁半决赛;2012年5云南省第三届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大学院校a组拉丁冠军,单项伦巴冠军,单项恰恰冠军;2013年4月“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上海站)暨第十二届全国城市体育舞蹈锦标赛,B组拉丁季军;2013年8月西部省、区、市体育舞蹈公开赛暨云南省第六届体育舞蹈锦标赛,a组新星拉丁第五名,成人单项a组恰恰冠军、桑巴冠军、牛仔冠军,B组拉丁冠军,B组新星拉丁亚军;2013年“中顺洁柔”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昆明站),B组拉丁冠军。2014年云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项目中,获得两枚金牌,多枚银牌和铜牌。

截至2013年9月,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率都居西南地区高校先进行列。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备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传媒、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舞蹈理论与技能、艺术概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形体训练、芭蕾舞、流行舞蹈、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民用电工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西部民族高校电子信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8.062

abstractwesternuniversities,especiallythewesternnationalitiesuniversityplaysforthewesternregiontocultivatequalifiedbuildersofresponsibility,butwesternnationalitiesUniversityofpoorfoundationofstudents,studentswithhighertheoreticalknowledgesystemandstronghands-onpracticalability,wemuststrengthenthepracticeteaching,themaximumtomobilizestudents'learninginitiativeandenthusiasm.therefore,inordertopromotetheteachingreform,themaximumdegreeofpracticalteachingcanimprovestudents'abilitytosolveproblems.

KeywordsnationalitiesuniversitiesofthewesternChina;electronicinformation;practiceteaching;teachingreform

0引言

如何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富有本领的高素质专门应用人才是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西部高校尤其是西部民族高校担当着为西部地区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任。电子信息类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目前已建立得较为完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全面深入并衔接得当,但这与西部民族高校的生源及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因此,进行西部民族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的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以下为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实施开放性实践教学是提升素质教育的磨刀石

电子信息类是一门以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实施开放性实践教学可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其概念,巩固其规律,突破其难点,同时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激发潜力、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合理适当运用开放性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获取知识;其次,开放性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思维能力,提高实际操控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开放性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刻苦创新、合作奉献的科学精神和服从真理的科学态度;第四,运用开放性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勇于思考、深入钻研、善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素质,面对问题不屈不饶、持之以恒、力排干扰,以顽强的意志求取成功。借助于开放性实践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电子信息的基础知识,而且能领会到探究式的方法。

开放实验是培养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开放性实验,不仅完成实验内容,更重要的是掌握实验方法,寻求科学规律、寻求最佳方案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做几个实验更为重要。因此在开放性实验中注重思考如何使学生掌握方法,比如给定了实验原理及基本条件要求,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画出电路图,然后进行电路板的焊接、测试,最终得出结果。通过开放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这对学生尤其是对有潜力的学生受益非浅。

2加强综合性实验是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最佳捷径

长期以来,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由于多种原因使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注重一般验证性实验教学轻设计类实验教学;注重简单性实验教学轻综合类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工程类人才培养是背道而驰的。教学方法陈旧,基本沿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依然以客体的角度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创新精神。

因此,西部民族高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电子信息类专门人才,必须把如何提高学生动手应用能力作为第一抓手,除了向他们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外,更为注重培养他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从验证到设计、从一般到综合的大量的实践教学而形成,通过课程群的综合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间的交叉应用,这是形成创新思维的根基、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突出理工结合。在整个学生培养环节中,在重视理论传授的同时更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尤其要突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在各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增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以弥补简单实验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在课程末开设课程设计以达到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实施兴趣小组活动实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经长期观察发现同一专业的学生其兴趣点不完全一样,而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存在兴趣点一样的情况,所以我们一直在探索着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问题。目前存在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从学校专业培养的角度看,设置的专业课程多几乎没有再扩展的空间,而市场需求看,认为学生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弱,其核心应该是招生―培养―就业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当然,招生、就业很大程度上是考生与学校、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关系,作为培养者无能为力改变,所以学校所做的功课就是在是培养环节做文章。

经学院认真调研、讨论,认为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点作为抓手组建兴趣小组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出路。为此在学院的正确引导下200多名学生参与到11个兴趣小组,每组配备2名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分14周进行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高涨、观点新颖、想法多样,经一年多的活动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尤其是不同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知识面得到显著拓宽。

4以电子设计大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由于西部民族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投入不够以及生源基础差等因素的影响,使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其结果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综合设计能力低、更谈不上创新能力,通过电子设计大赛易暴露出现行教学模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面窄。电子设计大赛往往考核的是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综合设计时,表现出知识面非常狭窄,思维不够活跃,不能驾驭多科目知识间的交叉综合。(2)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尽管在相关课程中学生经历了基本实验训练,但基本功离工程实践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制作电路板时,很多学生不知从何做起、虚焊现象较多、布线不规范、故障排除能力差等。(3)创新能力弱。在电子设计时最突出的问题是创新能力十分弱,不能拿出自行设计的方案,更谈不上多方案的选择,其根本原因是综合设计课程开设不够。

解决以上缺陷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工程中来再到工程中去――工程训练法。

研究往届电子设计题目,选出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作为案例,剖析其中的知识点,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就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所要突破的要点。如以2013年电子设计大赛“手写绘图板”为例,其知识点分别为电阻触摸屏基本工作原理(电阻定理)、微弱信号放大器、a/D转换、尺度变换及常见液晶屏的使用方法。我们在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中紧密联系项目教学方法,结合电源设计、放大器设计、a/D转换等电路设计及软件设计,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电子实践训练。教师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但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初始阶段,首先教师作为组织者,根据教学目标由师生一起探讨以确定教学项目。其次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学生完成资料的收集及方案的论证,之后完成项目的实施计划。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不能图省事而直接给出,而要循循善诱,以引导、讨论的方式解决,对于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在适当提示的基础上以自主解决问题为主。解决一个问题学习到的知识远比灌输式讲授印象深得多,之后融会贯通应用的能力更强。

设计制作结束后不能草草了事,必须做客观的评价,测试作品是否完成了应有的功能,而更重要的是以作品性能可靠性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同时参考整个制作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教学不是计划课程内的学习内容,在课外安排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不作为成绩档案记录,让学生无须担心最后的成绩,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师总的要求下,做出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来。

电子设计大赛是面向大学生的团体性的科技活动,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也是促进高校电子信息类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竞赛内容紧密联系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测量仪器仪表、电力电子等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既有实际制作,又有理论设计,旨在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西部民族院校来讲,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很好成绩基本没有可能,但电子大赛的内容涉及到现代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发展方向和新技术的应用,因此深入挖掘其中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素材,优化教学内容,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成效显著,大大提高了我院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结束语

根据青海民族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在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所在,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认真开展本科教学改革,通过近四年摸索与总结,找出了适合西部民族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路子,就是实行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方凯.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4):95-98.

[2]王正勇,王林泓,陈学昌.基于技能竞赛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2):38-40.

[3]王正勇,陈学昌.依托eDa技术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7):51-53.

[4]李树涛,章兢,黎福海,雷友诚.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4):77-79.

民用电工基础知识篇7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实践探索了《基础物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双语教育中独立获取知识、科学观察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的作用。

关键词:基础物理;少数民族预科生;双语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33-02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优质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1]。通过基础物理的课程教学最根本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物理在为少数民族预科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因此,在基础物理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个性化发展,通过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的不断创新,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本文基于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实践探索了《基础物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双语教育中独立获取知识、科学观察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的作用。

一、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语不仅是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国家通用语。国家对少数民族推行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2]。双语教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双语教育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在人口地理分布、双语状况、语言文化环境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1)双语师资紧缺,在岗汉语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汉语教师中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业务水平和汉语言文字运用上水平层次不齐;(2)汉语言环境较差,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绝对聚居区由于没有汉语言环境,学生离开教室全用母语交流,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学生不仅学不好汉语,更谈不上运用汉语学好各专业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当地语言文化环境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汉语言环境较好的地方,在学好本民族语言的前提下,鼓励双语教师使用汉语授课提高学生应用汉语学习交流的能力。在少数民族聚居程度高的地方,努力营造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学校除了鼓励双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课间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汉语的机会,还可以号召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大范围营造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双语的语言环境。另外,没有胜任双语教育的师资力量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全国各师范院校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加强少数民族教师中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国家要通过全方位的政策创新吸引品学兼优的各民族大学生投身到家乡的双语教育工作中。总之,双语教育是一项关乎各民族教育机会均等、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共同进步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在资金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广大双语教师辛勤的劳动和学生自身不懈的努力。

二、《基础物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双语教育中的作用

《基础物理》作为一门少数民族预科生预科阶段的必修课程,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双语教学中物理知识更新、综合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基础物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双语教育中独立获取知识上的作用。受初高中阶段汉语水平和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少数民族预科生普遍习惯被动式学习方式。针对这一现状,基础物理教师应该有所担当率先转变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教学,并积极引导预科生课前课后多读书,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逐步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基础物理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每一个物理概念、理论和方法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先从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入手,通过启发引导逐渐引出一些物理概念,再结合物理实验中各物理量之间关系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与科学发现过程同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给学生讲解牛顿三定律时,我们会重点强调牛顿三定律无一不是实验定律,首先通过引入一个小球从一定高度滚动至无限长光滑平面的理想化实验,让学生通过分析物体的这一运动过程发现物体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作用才改变这一运动规律,接着让学生通过分析物体质量的改变、外力的改变对其运动状态的影响,得出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外力而反比于物体的质量,最后让学生自己来分析一下自然界中有没有单独存在的物体,他们会得出任何物体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是存在于普遍联系的物质世界中,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基础物理在转变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基础物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双语教育中科学观察和独立思考上的作用。受初高中阶段办学条件和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科学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普遍需要加强。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许多物理定律都是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发挥基础物理这一优势引入演示实验,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科学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认识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时可以先演示弹簧振子和单摆实验,让同学们根据演示性实验过程的科学观察认知弹簧振子受到的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大小方向是怎样变化的,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运动的独立性理解,也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很多常见的包括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让同学们通过科学观察、独立思考后,归纳总结得出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质心的平动和绕质心的转动这一运动规律。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可以课前给学生布置一次作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电路在课堂上给大家演示,通过同学们的科学观察,得出不论什么方式只要引起磁通量的变化都将在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而闭合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穿过其磁通量的变化率决定。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基础物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科学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基础物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双语教育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的作用。受初高中阶段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题海战术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预科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基础物理教师除了讲授好书本上的物理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热学时可以基于学生的感性认识先从宏观上引入压强、体积、温度、内能、功和热量的概念,再结合气体动理论给出这些物理量的微观解释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最后让学生们举例分析热学定律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体现,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我们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再比如,在讲授完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次课后作业,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课堂上给大家介绍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加深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最后通过和学生们一起举例分析电磁感应定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体现,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并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基础物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基础物理所讲授的物理学知识源于生产生活并渗透到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它在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双语教学中独立获取知识、科学观察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凡学生都有尊重、崇敬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都希望教师能热情地、认真负责的教育他们[3],基础物理教师在授课中体现出来的求真务实、诲人不倦的人格魅力和故斓慕萄Ъ寄苁票鼗岣腥镜窖生并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进步,增长知识中收获快乐,实现综合能力逐步提高、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艾尔肯・阿不列木,李志军,艾买提・尼亚孜.新疆地区民族类本科生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分析及教改设想[J].科技信息,2010,27(13):16.

民用电工基础知识篇8

2012年,xx牧民定居点党支部在县委、政府及上级组织部门的与关心下,结合基层党组织工作实际,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切实履行“维护稳定、服务居民和管理社区”三项职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今年,xx牧民点党支部着重加强了党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钻研社区党建及“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相关知识,着力抓好班子和队伍建设,同时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学习与社区有关的基础知识、政策法规、业务理论。通过学习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得以增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工作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结合定居点实际,从解决牧民生产、生活及牧民关心的事入手,切实为牧民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鼓励牧民定居安家,从而得到牧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切实加强定居点各项工作的开展,县委组织部门专门调整了部分干部。按照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对干部进行合理分工,同时加强政治理论及双语知识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干部业务综合素质。

(二)健全工作机制,实现定居牧民规范化管理。

一是建立规范合理的议事机制。推选了一批有一定威信的牧民代表、党员代表、驻社区乡镇负责人等组成社区共建理事会,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讨社区重大事项,不断增强广大牧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是建立全面覆盖的服务机制。利用集服务居民、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社区科技文化综合培训中心,加大对牧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购置办公所需的办公设备,农村党员干部远程电教,投影设备,新修建队员休息宿舍,篮球场为定居点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按照务实管用、广泛覆盖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党员服务站等配套服务机构,并结合一期定居点整体布局的实际,划分了3个片区10条巷道,每个乡镇片区经过定居点牧民群众选出1个乡镇片区负责人,每条巷道推荐评选出一名巷道长,一名干部包巷包户。

三是建立社区牧民教育培训机制。结合实施农牧民素质工程的推进,依托新建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组织定居点牧民相继开展了牲畜养殖,疫病防治,饲草种植,生育等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同时,结合牧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协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牧民开办了房屋装修,哈萨克手工刺绣,摩托车调试,农机具、汽车维修,冬不拉乐器弹唱,假期中小学生双语学习,烹饪及中式面点制作,电焊工等实用劳动技能等培训,累计培训103课时,培训人数达487人,培训对象涉及青壮年男青年、妇女、假期中小学生,通过开展系列理论及实用技能培训,逐步转变定居牧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增进了牧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断提高定居牧民掌握实用技能及发展致富的能力。

四是建立健全社区维稳工作机制。以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契机,按照“四类管理法”的要求,建立信息快速反应体系,形成了以社区干部为主,巷道长、信息员参与,群防群治、组户联防的社会治安网络,切实维护了社区稳定。

(三)加大服务牧民工作力度,积极探索牧民定居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

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组织部门的亲切关心与大力支持下,xx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从解决牧民生产、生活及牧民关心的事入手,切实为牧民办实事、办好事,一年来,xx党支部协调沙湾县供水总站维修单位完成牧民点改水工程,解决牧民定居点340户牧民吃水问题。积极为xx工业园区成功联系劳动力87名。走访慰问老党员、贫困牧民8户。收集牧民反映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30余件、办结23件。同时,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鼓励牧民定居安家,牧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有效提升。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强服务,有效提升党支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服务辖区居民、维护辖区稳定水平。

1、以深入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重点扎实开展定居点各项工作

——认真做好牧民基础信息采集工作

按照“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要求,针对定居牧民所属乡镇及队员工作性质合理分配包巷包户任务,每名队员都承担包巷包户任务,组织干部通过每天走访入户,及时掌握入住牧民生活情况,了解牧民所需所求,帮助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切实解决牧民生活用电、用水困难

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部分定居牧民用水用电问题还未解决,积极协调水利、电力部门,并安排包巷队员积极配合,逐户排查解决了221户牧民生活用电及340户牧民生活用水困难。

——成功开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2012年度为xx的工业园区xx煤焦化有限公司提供87名劳动力。不但增加了牧民的收入,同时,也为xx工业园区的企业提供了方便。

2、狠抓牧民定居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

按照县委要求,及时对县委确定的54家帮扶单位帮扶进度进行协调督促,加大帮扶单位对牧民定居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帮扶力度,目前已完成308户围墙,261座棚圈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引领定居点和谐发展

1、营造良好的学氛围,着力提高理论素养。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组织学习十八大胡锦涛同志的。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深入学习与牧民定居有关的基础知识、政策法规、业务理论。积极探索农村及牧民定居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教育党员、牧民不断转变观念和开拓视野,不断适应牧民定居工作的需要。

2、加强培训和管理,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利用例会时间对社区干部进行写作和社区业务的培训。二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抓好日常考勤、岗位任务完成情况督促管理,并重点加强日常理论和业务学习。加强社区干部队伍的考核,考核中既注重日常表现,又要注重工作绩效和群众反映。进一步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3、完善服务功能,强化牧民意识。一是认真研究定居点工作,拓宽服务范围个水平。二是大力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收集用工信息,多渠道为牧民提供就业岗位。三是加大生育工作宣传力度,为辖区内的育龄妇女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四是扎实开展对贫困弱势群体的帮扶。五是加大定居点环境卫生工作治理,重点做好对牧民群众爱护环境卫生意识的宣传教育。六是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牧民的文体活动,引导更多的牧民参与文娱健身活动,使广大牧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民用电工基础知识篇9

1.《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定价:13.40元/本

该书主要阐述了庭院生态农业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庭院经营管理的概念、要求及策略,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着重介绍了庭院种植型、庭院养殖型、庭院能源利用型、庭院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庭院无公害生产模式、庭院休闲观光旅游服务模式等主要模式类型的组建及其关键实用技术。

2.《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定价:8.30元/本

该书主要讲授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和农药施用的基本知识,着重讲了植物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和防治;农田杂草的种类、分布、习性及防治技术;农田鼠害的生活习性、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农药类别、药理及安全施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农业基础化学》定价:9.90元/本

该书主要讲述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旨在使学员掌握一些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化学问题。

4.《兽医药物临床应用》定价:12.70元/本

该书主要讲述兽医药物应用基础知识、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维生素类药物、肾上腺素类和抗过敏药物及解毒药等11部分。

5.《家畜饲养学》定价:11.70元/本

该书主要内容是:阐明畜禽生存、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素,以及营养素缺乏或过量对畜禽生产和健康的影响;研究畜禽营养需要量及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和手段;阐述饲料的种类、来源及营养价值;针对各种畜禽营养需要量,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科学而又经济的提出配合饲料的配方。

6.《电子技术基础》定价:17.10元/本

该书主要讲授了整流、逆变、放大、振荡、运算及数字电路等内容。而每部分内容中包括电子器件(简称管)、电子电路(简称路)两个方面。“管”指二极管、三极管、运算放大器、门电路、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显示器等;“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对管的讲授着重于研究它的特性、参数、选择及使用中注意的问题;对路的讲授着重于各种电子电路的应用,包括如何看电路,以及电路的性能、用途、特点和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计算。本书有意识地用管、路结合的方式讲述,便于学员自学。

7.《工程技术基础》定价:22.10元/本

本教材内容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建筑工程等三大工程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机械工程领域包括机械识图、机械设计基本常识、机械加工基础知识;电气工程领域包括电工基础知识、常用电工仪表及其使用方法、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三相和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低压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安全用电;建筑工程领域包括水力学基础知识、水泵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使用方法、给排水工程识图的基本方法、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热工基础知识、风机的基本原理和选择使用方法、暖通工程基础知识和土建工程基础知识。

订购电话:010-8490321884904997

民用电工基础知识篇10

一、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工作在我国农村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农业信息和文化娱乐内容,而且成为推进农民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具。

(一)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在这过程中得到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工程的实施,例如:“村村通”、“户户响”更是解决了农村人群看电视听广播的基本问题。

(二)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提高

随着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发展,我国的绝大部分农村都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收到电视节目、广播节目,还有一部分农村发展极为迅速,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城市广播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广播电视行业管理规范化

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使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管理得到规范,保证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健康规范和安全播出,重要活动、重大节日、重点时段节农村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得到保证。

(四)广播电视部门工作人员素质提高

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的提高,为我国广播电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新时代的人才,满足了广播电视的发展的现实需求。广播电视工作人员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改变节目形式,丰富内涵,加大科学文化知识和经济信息传播,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二、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缓慢的的“瓶颈”:人才短缺。人才短缺表现在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表现在,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工资待遇较低等问题,都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从事农村广播电视人员素质较低,专业知识技能储备不足,对于专业技术性要求很强的广电工作来说难以满足要求。

(二)基础设施不足,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虽然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知道、财政拨款扶持等举措,花大力气改善农村广播电视服务基础设施,例如:“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来提升农村广播电视硬件基础,但是在部分边远贫困农村,依然没有广播电视服务。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城市的发展差距依然还很大。城市目在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支持下,在实现了全覆盖的同事,还大力的推行了数字电视,一般的城市用户可以收看到近百个电视节目,节目种类全面,内容丰富。而部分农村地区还是只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卫视频道到,节目同质化严重,节目种类单一,严重的影响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电视观看的体验,难以满足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三、针对当前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措施

(一)政府加大对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扶持力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加强宣传鼓励社会参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人到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同时政府要加大财政投人,设立专项资金确实的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的基础建设。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才真正的投入到农村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的建设中。

(二)要强化从业人员和职业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众所周知,传媒作为社会公器,承担着维护社会正义、引导舆论导向与社会和谐的责任,这之中人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对对县乡村广播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提升其职业意识和技术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有利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今后的发展。从业人员的素质无论现在还是以后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对于相应的播出机构的教育引导,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播出机构的本身的责任意识直接决定的,播出节目的质量。政府要正确的引导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大对违规播出机构的处罚力度。

(三)加强监管规范农村广播电视行业

政府要责成相关的部门加强对农村广播电视市场的监管,这其中不仅包括市场本身运营上面的问题,例如:要加大对破坏有线电视网络设施,私拉盗接有线电视信号,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接收设施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和打击力度,规范广播电视市场秩序;而且也要对于广播电视的具体内容进行强有力的监管。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广播电视广告内容进行监管,广大的农村群众一般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广告内容的辨识也要低于城镇居民,所以要杜绝虚假广告进入到农村广播电视节目当中。另一方面要对相应的节目的形势和内容进行监管,节目要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宣传正确的社会价值,确保节目内容的积极健康。更要对广播电视行业的进行规范和管理。在播出管理方面,实垂直体系联网管理播出机构,从根本上解决不适宜节目的播放问题,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健康。

四、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起来,广播电视覆盖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管理也逐步规范化。农村广播不仅肩负着传播文化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同时还肩负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重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