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能训练重要性十篇体能训练重要性十篇

体能训练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01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1

【关键词】网球练习;体能训练;重要性

一、体能的概念及其作用

早在2000年,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田麦久教授就已经提出:“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由身体形态、技能和综合素质三者相互构成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在2003年,广州体育学院体育学教授袁运平也认为:“体能是一种通过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训练,人体在形态结构、功能调节以及物质能量的贮存和转移方面所获得的具有潜在性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网球是一种非连续性且强度不断发生变化的非周期性运动。运动过程中,球员需要长时间进行短距离跑动。一般来说,网球的比赛持续少于六十分钟到超过四个小时不,网球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大多处于运动状态,消耗的能量较大。这时候,短距离跑可以增加人体体内有氧系统酶的活性,提高了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同时也能提高和加强人体的感觉机能,是一种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发展运动员协调、灵敏性的有效手段。

二、体能训练和网球比赛的关系

(一)良好的体能和优秀的比赛技术相辅相成

若想要保证网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技术得到正常甚至超常的发挥,体能就是最基础的元素了。体能和运动员的技能、智能、战术甚至和心理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网球这种技能占主导位置的比赛中,运动员及教练往往都较为重视比赛战术和技术的训练,却轻视了体能训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因此,大部分运动员在比赛的后期会出现体力不支、动作不到位甚至注意力下降等现象,影响了比赛的最终结果。但经过多年的相关专家的研究和运动员经验的总结得出,在网球运动中,体能不仅仅是技术正常发挥的基础,长期保持较高的体能的运动员,其运动生命还可以得到适当的延长。于是久而久之,网球的教练和运动员们才开始重视起在网球练习中的体能训练。

(二)良好的体能可预防损伤的发生

初学网球者由于自身的柔韧性差,脚腕的力量较弱,常常会发生一些扭伤或者拉伤等运动损伤。而在网球场上,由于运动员体能差所导致的肌肉弹性、力量差,疲劳过度导致肌肉的机能下降,肌腱扭伤或因机体疲劳导致的其他损伤等等,这些都是家常便饭。这些都是运动员柔韧性、协调性和自身力量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

网球运动员常常需要急跑或急停去抢救对手打来的刁钻的球,而在他们保证击球的精准度和力度进行击球的同时,还要保持自身的平衡和转动,这一系列的动作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都十分高。因此,在日常的训练计划中,网球运动员有必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合理且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增强自身的肌肉力量,可有效减少肌肉拉伤或肌腱扭伤等发生运动损伤的机会。由此可见,运动员通过体能训练获得一个良好的体能其实也是预防自身发生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

(三)体能决定着技术水平的高低

美国网球协会的运动专家花费多年的时间去研究网球精英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并研究他们身体各部分的优缺点。通过这些详细的研究为网球运动员们量身制定出精确的训练计划,以长补短。外国教练在日程训练中,对于小肌肉群的练习较为重视。小肌肉群,是和网球专项技术有着密切关系的肌肉群,一旦得到合理的训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另外,在网球比赛中,如何令运动员的体能可以得到快速的恢复,这也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简单来说,网球运动员若想要提高专项技术水平,拥有一个良好的体能储备是最基础的要求。

三、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就是训练的主体,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量身定做,因才施教。其次,还要充分发掘出运动员的长处及比赛特色,在进行训练时可针对其比赛特点进行,取长补短,充分体现出网球运动员的主体性。

(二)结合训练环境及条件

对于训练场地的环境好坏、训练器材的数量和质量等各种外界因素,教练在制定训练计划前一定要进行全面详尽的了解和调查。外界因素是整个体能训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对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运动损伤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运动员着想,教练应该事前为训练准备好。

(三)结合比赛项目制定计划

在考虑到以上的影响因素之后,教练要根据不同的比赛项目进行不同的训练战术。网球比赛中分为单打和双打。不同的比赛项目所采取的的战术和技术都不一样,对于网球动作的技术结构以及参与这些工作的肌肉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制定详尽且全面的训练计划,宏观地控制运动员进行练习的情况。

其次,运动员进行双打比赛前,应适当增加同组运动员的共同训练,增加两人之间的默契度,并根据战术对运动员的不同肌肉进行训练,重点突出“力量速度”。

四、体能训练对于网球运动员的重要性

网球比赛场地并不算大,但由于外力的作用和重力加速度,网球速度却比大部分球类运动快。因此,运动员必须要快速移动,利用自身的爆发力和控制力,才能击出制胜球,从而不难看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网球比赛获胜的重要保障之一。上届的澳网男单冠军阿加西在平时的网球练习中就十分注重体能训练。每一天,每一周都有特定的训练模式,尤其是针对腿部和上肢的练习。不仅是阿加西,俄罗斯驻名选手卡费尔尼科夫、费德勒、海宁又或者是威廉姆斯姐妹等国外优秀的网球运动员都十分注重日常的体能训练,这足以可见,体能训练师网球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是网球比赛中制胜的关键。

五、结语

现时我国网球运动员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视度还不够高,而作为教练,应该加大网球运动员的综合训练中加大体能训练的比例,提高要求。风度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手段,这样才能通过细致的体能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产生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建,胡赛风.浅析网球运动的柔韧素质[J].长春师范学院报,2006(2).

[2]林波萍,袁琳.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探讨[J].体育师友,2005(6).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能力;体能训练;创新思维

一、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的体能程度和体育教学过程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而言,体育教学只是单纯地“重理论、轻应用”,甚至有些学校通过单一、片面的成绩考核方式来判定学生体育能力,这些都不能确实地达到教育培养的目标,更不能满足学生日后工作的体能需求。只有从实处着手,增强学生的体能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行体育教学制度的窘境,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面对毕业后形形的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体能训练对学生的影响

1.体育课中体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校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就是个性比较强、思想变化快、大部分同学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出现畸形,对待事物扭曲的想法特别严重,心理比较脆弱,同时玩心也很重。这些是我们中职学校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体育课上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来尽量地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日常的体育课上学生的情感也能体现出鲜明强烈、丰富多彩、紧张易变、积极性或消极织等特点。情绪的产生、变化,直接影响到身体各部分能力的发挥,并以运动成绩的形式表现出来。满意感、轻松感能激发参加体育活动的强烈动机。有信心、情绪高、勇敢、顽强的积极情绪,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来变相地鼓励、激励学生,给他们信心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能。另外,意志力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克服主客观带来的困难,抑制情感冲动,避免发生不良行动,集中注意力,从而较好地实现目标的复杂过程。意志力的品质表现为沉着果断、顽强持久、坚韧不拔。

2.体能训练对学生个性特征培养有积极作用

个性既有人们心理活动的共同特点,又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好的个性风貌能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体能训练是通过有技术的训练、运动竞赛来实现的,它对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今中外都把体育训练作为培养个性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通过体育训练去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个性差异。有目的地安排不同的活动项目,组织不同的体能训练,提出不同的要求,去发展和塑造各阶段学生合乎时代要求的良好个性。

3.体能训练对发展学生智力有特殊意义

体育能力的训练需要方方面面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培养。在训练过程中,对增强神经系统活动机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适应性,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有重要意义。

4.体能训练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渠道

品德教育需要讲道理,更需要社会实践,使道德认识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自觉地运用体能训练方式中累积的毅力及情感态度去让学生进行自我品德教育,也是培养优良品德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特别是在我国体育事业日益蓬勃发展,2008奥运会等各大世界赛事的成功举办等,都是广大青年所普遍关注的,通过对体育相关比赛的参观,对青年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将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三、体能的理想训练与现实训练

体能训练的过程是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要从最基本的能力抓起,逐步提高。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体育能力普遍偏低,要从最基础的体育活动开始逐渐拓展。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地理想化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行为能力。要掌握不同学生在现实训练中的异处,以便逐一调动学生的体能训练积极性,要求过高学生难以达到,就打击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低了就失去了体能训练的意义及目的。

随着学生接触新事物规律之后的身心发展和教育影响,理想信念、价值观等逐步成为该项事物中的核心成分难以更改。这些带有规律性的发展变化,既能表现出体育教学成果的多水平化,又能表现出体能训练的连续性、阶段性。根据这一规律,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可按理想化的顺序组织课堂训练内容,另一方面可按循环的方法来处理现实训练中的实际问题。

四、体能训练的定性与定量

在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究竟采用定性的方法还是定量的方式常常成为学生和老师共同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体能训练的定量化评估和定性化评估各有利弊。所谓定量化,就是积累的“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体能训练次数,因而它能比较有效地克服定性训练结果评估中经常出现的“优、良、中、差”这类随意性比较大的评语。量化还能激发学生训练动机的产生,从而促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使得训练氛围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量化”得出的成绩或效果有时会与学生实际的体能状况不太一致,因而就很难发挥它作为评价应有的选择、导向、激励和教育作用。只有定量和定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对体能训练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体能训练的效果应当是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五、将创新思维带入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尽相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把课堂教学和学生个体的创新活动相结合,系统地给学生讲授创造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并通过典型范例和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实施创新教育,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它还亟待适合教育实际的创新理论的指导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所谓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创新思维,就是整个教育过程被寓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创新活动的课堂教学过程。新思维在教育原则、教法、课堂内容等各个方面体现师生共建宽松适宜的课堂气氛,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桥梁。

结束语:

中职学校学生个性突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个性的一面,因此要量体裁衣;但每个学生也都有共性的一点,要针对这一点进行有规模、有计划地潜能培养及挖掘。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不仅仅促进了身心和谐发展、掌握传统保健养生知识技能,而且注重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发挥个性特长和潜能,体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体育能力的训练培养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各项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形成融理论、技能、素质和体能为一体的体育教学、考核体系。提高中职学生的体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能,为就业打好体能基础,更能在思想教育上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人生道路做好思想铺垫,这也充分体现了中职学校体育课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吴东明,王健.体能训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小峰,孟昭强.校园体育活动指导[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

[4]张云龙,吴志坤,王颖,等.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2007.

[5]王大中.体育传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6]于素梅.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3

摘要本文从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方面,分析了田径体能的训练方法,并从注意训练项目的侧重、注重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保持训练方法的多样性和加强体能训练的趣味性等方面,探讨了田径体能训练的策略,以期为提高田径体能训练的效果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田径体能训练方法策略

体能是在田径训练与比赛中取得良好发挥的基础,可以帮助运动员充分展现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为田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有力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探讨田径体能训练的方法与策略,对提高田径运动员的成绩,延长其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田径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速度的训练方法

速度训练主要体现在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移动速度三个方面,其训练的方法也不相同。反应速度的训练可以采取紧急启急停或者加速折返跑的方法,其过程为运动员的身体先处于静止姿势,在听到信号后迅速起跑,或者在听到信号后依据指令进行折返跑练习。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原地进行10s左右快速的高抬腿;在行进中进行15-20m的快速跑、高抬腿和跨步跳等;原地进行10s左右的快速摆臂等。移动速度的训练方法主要为加速跑50米和接力赛跑50米,以及下坡或者顺风跑50m等。

(二)耐力的训练方法

耐力训练主要包括一般耐力训练和专项耐力训练两个方面,其中以一般耐力训练为主。训练方法为采取不同形式的长跑,如1000m、3000m、5000m和10000m等,为避免长跑中的枯燥感,运动员可以选择地形跑的方式,在公园或者校园小路中进行长跑,提高有效锻炼效果。同时,运动员需要坚持克服自身重力训练,坚持长时间抗小阻力练习,提高身体的耐力。

(三)灵敏性的训练方法

在灵敏性的训练中,教练需要从技术角度出发,提高运动员的灵敏性。灵敏性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主要为:1.在跑动中快速改变行进方向,进行突然起动与各种闪躲方面的练习,以及快速急停与迅速转体练习等;2.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如综合变向跑、立卧撑与十字变向跑等,以及开展变向性的追逐游戏等;3.以高抬腿和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的速度与幅度,或者以负重跑、跨步跳、蛙跳和党组条等方式,练习身体的灵敏性。

(四)柔韧性的训练方法

柔韧性的训练可以降低运动员身体损伤的几率,其训练方法主要为动力拉伸与静力拉伸两种方法。动力拉伸可以通过多次重复相同动作,或者有节奏进行同一动作,使运动员身体的软组织被逐渐拉长。静力拉伸是在动力拉伸的基础上,让身体在拉伸至一定程度时保持一段时间,使这些拉伸组织可以有持续拉长的空间。柔韧性训练时需要将动力拉伸与静力拉伸相互结合,以提高拉伸的效果。

二、田径体能训练的策略

(一)注意训练项目的侧重

很多田径运动员在训练时还需要兼顾学业,而不同训练项目的效率却并不相同。为了突出训练效果和训练重点,教练需要选择对运动员综合素质影响相对较大的体能训练项目,重点侧重于训练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与爆发力,例如50m、1000m和立定跳远等。

(二)注重训练方法的科学性

很多教练员过分注重苦练出成绩,在体能训练中采取超负荷的训练方法,这样既增加了运动员受伤的几率,又容易让运动员消极对待。因此,教练需要在体能训练中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以保证体能训练的效果。例如教练可以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对运动项目适应性,安排强度适中的体能训练,依据速度、耐力、灵敏性与柔韧性等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有层次、有步骤和有重点地进行体能训练。

(三)保持训练方法的多样性

多样化的体能训练方法可以全面均衡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例如在耐力训练时,可以采用改变速度、调整节奏与加深呼吸等方法,在不同的跑速中采用不同呼吸频率等;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可以采用轻负重或者不负重的方法,注重训练形式的变化,将力量训练侧重在提高运动员肌肉收缩能力管理与协调能力上。同时,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练需要坚持少量、多次和穿行的原则,不要让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出现过度疲劳,从而影响体能训练的效果。

(四)加强体能训练的趣味性

体能训练比较枯燥,对运动员的注意力和毅力的要求较高,所以教练需要增加体能训练的趣味性,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让运动员体会到体能训练的乐趣。例如教练可以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穿插一些趣味游戏,活跃体能训练的氛围,减少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枯燥感,调动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之,在田径体能训练中,教练需要依据训练项目的特点、目的和运动员的适应性,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增强训练的趣味性,使运动员在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雷.浅谈田径体能训练的方法与策略[J].领导科学论坛.2015.12:55-56.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4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解决措施

体能训练是一种大负荷的体力训练,它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挖掘与发展运动员机能潜力,另一方面是促进与运动员机能潜力相关的其他因素的发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动员需要在长时间、高难度、重复性、艰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才能提高体能训练效率,达到较强的体能。

一、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基础性体能训练不足,系统性欠缺

首先,高校健美操基础性体能训练严重不足。基础性体能训练,诸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性等的缺乏极有可能运动员导致体力储备不足,继而造成某些健美操动作难以准确呈现。因此,要强化基础性体能训练。其次,健美操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不强。高校在体能训练中擅长突击训练,而不能基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系统、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规范性训练,这同样不利于其体能的增强。

(二)体能训练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高校健美操教学所要求的体能训练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在具体的训练中,枯燥的训练内容,单一的训练方式极大挫伤了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一方面,体能训练往往集中在对运动员耐力、柔韧等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健美操特有的技术性特征,体能训练的全面性得不到体现,久而久之,学生积极性大跌。另一方面,训练方式大多是单一、重复性的自我训练,枯燥乏味,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使其以充足的体能辅助健美操学习与锻炼。

(三)健美操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脱轨

体能训练本就是一项枯燥乏味、艰苦异常的训练,在体能想训练过程中,教师如果加入一些趣味元素,学生很有可能会败下阵来。但纵观当下高校健美操体能训练现状,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脱轨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诚然,如果在体能训练中加入一些技能训练,做到二者融合发展,体能训练不仅会变得有滋有味,训练效果也将大幅度提升。

二、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着重强化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训练

体能训练基础专项训练对提升远动员体能,增强运动员体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诚然,运动员在掌握了基本健美操技能的前提下,必须要有充沛的精力和充足的体力作支撑,这离不开教师对运动员系统而有效的专项体能训练。强化专项体能训练,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强化肌肉控制力训练。充足的肌肉控制力对运动员健美操动作准确性提高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健美操课堂教学中强化肌肉控制力训练。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全身肌肉收紧,然后坚持一分钟后每一块儿肌肉从上到下的循序一个个慢慢放松。连续做10次。第二,灵敏素质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对学生进行健美操基本步法、操化动作等的基础训练,锻炼其灵敏素质。第三,动作速度和力度训练。这两项训练是相对枯燥艰苦的训练,教师可借助一些趣味因素展开训练,最大限度提升训练效率。

(二)采用多元体能训练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多元化的体能训练方法不仅能丰富体能训练内容,还能激发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体能训练质量。具体来说,教师可运用以下方式开展体能训练:第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健美操体能训练虽然有伴随着健美操技术技能而展开,但时间长了学生依然会感觉索然无味,故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活跃训练氛围。例如,在学生训练即将放弃之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些“健美操趣味视频”,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氛围,这样学生心中阴霾便能被扫除,继而积极投入训练。第二,竞赛教学法。单纯的体能训练难免乏味,一方面,教师可以模拟健美操竞赛场景,让学生在激烈的赛事中锻炼体能,增强体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规定训练目标,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展开训练,并对能及时完成训练目标的学生或学生组给予特别嘉奖。第三,科学仪器辅助教学法。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体能训练仪器,让学生运用仪器进行系统专业训练。诚然,现代化仪器的诸多功能极大辅助了学生的体能训练,是当下比较适合高校运动员体能训练一种科学的方法。

(三)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增强系统性

单纯的体能训练难免枯燥,但是如果体能训练能实现与健美操技能训练的二合一,训练效果将大大改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肌肉控制力”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训练健美操基础动作技术来完成体能训练。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健美操操化动作、难度动作、弹动技术等进行训练。另外,健美操体能训练要增强系统性。也就是说,体能训练不仅要适当的强度训练,又要做到持续、不间断轻度训练。但事实上,一些高校健美操教师对健美操体能训练重视度不够,这导致了其不可能对体能训练进行系统规划。很多教师只是做针对即将来临健美操赛事的体能训练,虽然针对性提升了,但由于强度控制不当,很有可能出现运动员体力透支的状况,这显然不符合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体能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一簇而就,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w能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体质,决不可妄想仅凭短时训练快速提升能力。

综上可知,高校健美操体能训练中存在着基础训练欠缺、体能训练系统性不够、训练内容方式单一枯燥、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脱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运动员体能训练质量的提升。鉴于此,高校健美操教师要对症下药,从强化体能专项训练、不断丰富体能训练内容、采用多元训练方法、增强体能训练系统性、实现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的结合等方式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小娜.高校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5

关键词:消防部队体能训练问题

中图分类号:D6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战斗群体,强健的体魄是对消防官兵的基本要求,在基层消防部队进行灭火救援的过程中,官兵体能是能否顺利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保障。因此,体能训练对于基层消防部队的技战术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技战术训练质量的保证。

1基层消防部队开展体能训练的意义

基层消防部队担负急、难、险、重任务,现代灭火抢险救援的快节奏、高强度、严酷性,对消防指战员集体力、脑力和心力于一体的综合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消防指战员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体能训练,必须结合新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重视和加强消防指战员体能训练。

2当前基层消防部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2.1训练形式单一,方法落后

基层中队由于受到场地和中队干部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许多项目无法进行,因此体能训练形式比较单一,天天采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同样的项目。每天重复同样的训练内容,俯卧撑、仰卧起坐、5公里(或10公里)跑,枯燥的训练内容,无法调动参训人员的积极性,体能训练被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达不很好地训练效果。

2.2训练内容不全面

当前,很多消防基层官兵认为体能训练就是提高耐力、速度和力量素质,因此在组织体能训练时往往就是安排长跑、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训练科目,而忽视了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其次,有一些不科学的训练科目仍然在广泛开展,如蛙跳、鸭子步、负重登楼等,有的指挥员甚至把这些科目作为主要的体能训练内容。不可否认这些训练对下肢力量的提高有明显作用,但是也会对参训人员身体关节、肌肉造成很大的伤害。

2.3训练时间不合理

军事训练大纲要求基层部队每天必须保持一个小时的体能训练时间,但是由于消防部队出警时间的不确定性,很难保证这一个小时的训练时间,所以很多都利用早操时间进行体能训练,主要是长跑和力量训练,这已经成为部队体能训练的一种模式而持续了很多年,以至于很多官兵都认为最好的体能训练时间就是早晨。但是根据《运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人体体能的最好时刻位于下午7时28分,一般情况下介于下午6时至8时,体能的最差时间处于凌晨6时至8时。”体能最好的时候,也就是人体最容易兴奋的时候,训练质量也应当是最好的时候。

2.4训练针对性不强,没有因材施教

在基层体能训练中往往是“一刀切、一锅煮”,不分对象,不管个人身体基础如何,都是采用统一的训练方法,统一的强度和标准。这往往使体能差的人感到难度大、吃不消、训练力不从心,而体能好的人觉得无所谓,练与不练一个样。长期以往,会挫伤参训人员的积极性,达不到训练效果。

3改进的措施

体能训练是基础训练课目,不仅训练内容要科学编配,而且训练方法要科学合理,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提高训练效果的一个关键,因此,在体能训练中应重点把握几个原则和方法。

3.1针对性原则

体能训练必须要有针对性,包括几个方面:(1)针对不同训练人员,训练中应按照年龄、体型和体能差异分成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和短期标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体能训练的难度、强度,这样才能增强官兵的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2)针对不同训练内容,在一次训练中不要只进行某一项或某一个部位的练习,在项目与项目或身体各部位之间要交叉进行,比如做完一组上肢力量练习后可安排下肢的练习,力量练习的过程中可穿插速度素质的练习,避免身体的局部疲劳,以提高训练的效率。

3.2循序渐进、长期不懈原则

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必须长期抓、抓长期。应当制作详细的体能训练计划,而且必须保证训练次数和训练质量,体能训练还必须遵循由低到高、从慢到快、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选用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良好训练效果。

3.3适用性原则

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的体能训练应注重适用性,淡化观赏性,所以应尽量减少如器械等训练,而增加一些如攀岩、游泳、爬山等应用型项目,从而拉近体能训练与作战需要的距离。增强适用性,设置适合地区、地形环境和任务特点的项目,为各地区消防部队更好地完成各类抢险救援任务创造条件,激发官兵训练的兴趣。

3.4多元化综合训练原则

为了使训练更生动、活泼,在轻松的环境中培养战斗力,提高战士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组训方法。(1)拓展训练空间,把营区操场训练和健身房训练延伸到室外的体育场、公路等地方,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体能;(2)采取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如把训练与游戏和竞赛结合,在游戏中提高,在竞赛中进步,激发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3.5做好训练中的安全防事故工作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6

关键词:篮球训练体能训练重要性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34-01

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的现状,从中找到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在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篮球运动是强度高、多间歇、持续时间长的一项体育运动,篮球运动员只有保证良好的体能素质,才能在篮球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状态、发挥最好的效果。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对训练规律、技巧研究还不够,训练也没能得到普遍重视,运动员体能训练简化、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脱节的实际问题。

1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1.1保证大负荷比赛的需要

一定要保证运动员有充足的训练时间,通过高强度、大负荷的体能训练,改善运动员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机能,使运动员机体产生普遍适应性,能够在不同强度的运动中,保持整体运动能力。只有对篮球运动员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模拟比赛,才更加有利于对运动员体能素质的改造与潜力开发。

1.2促进身体健康

用科学可靠的体能训练,提升运动员速度、耐力、弹跳力,有效促进运动员身体健康。在各项体能训练中,可以通过长跑、蛙跳等常规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改造,完善机体功能、提高运动员机体外界适应力,更好地为篮球比赛服务。

1.3发挥篮球技术基础

篮球项目比赛战术是需要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在比赛中,要求每一名队员都要有强大的体能,只有体能耐力达到战术要求,保持良好的体能素质、配合好其他队员,才能发挥个人作用,很好地完成一场比赛。如果其中某个运动员体力不支,就会影响战术效果,直接导致整场比赛的失败。

1.4延长运动寿命

随着人类年龄增长,各项机体功能不断下降,体能也是一样,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受限,只有保持强大的机体机能,以坚实的体能做后盾,才能延长运动生涯。要想提升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保证高能量,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以此改变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能力,使各机体器官延缓退化,加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2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系统计划性训练不够

一项好的篮球体能训练是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体质、外型制定科学训练计划,但事实上,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还是一概而论的,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运动员,使个别运动员产生运动过度疲劳,体能进度缓慢降低了运动信心,极大地影响了运动员训练积极性,这种训练结果的不理想,从本质上导致各项篮球比赛的失败。世界著名篮球教练哈里斯认为,中国篮球队的问题就是体能训练没有计划,目前需要解决的就是要有一个完整、科学、系统的篮球体能训练方案,从而保证运动员力量,从根本上找到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不足。

2.2力量训练为主的简化手段

直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达不到训练目的,严重的还会导致机体损伤。特别是在篮球体能训练中,更要注重先慢后快的训练,我国篮球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简单、盲目性较大。通过单纯的田径体能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奔跑的速度与耐力,高强度的单项训练,对运动员身体个别器官进行大负荷刺激,导致了身体部分器官负担大,如果时间加长,就直接造成疲劳或意外训练伤害。

2.3专职训练人员少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各级部门和人员重视程度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比国外的体能训练,我们就能看到差距,国外体能训练已经细化到如何对每一块肌肉进行训练,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没有相应的、明确的训练,训练手段极其简单笼统。同时。我国各级篮球队教练员配备不足,有的队只有一名或两名篮球教练,并且教练还要在负责运动员战术、体能训练同时,照顾运动员日常生活,极大地占用了教练员时间和精心,导致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日常生活混乱结合,训练效果可想而知了。

2.4缺少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机体能力不一样,要在培育运动员的过程中,发现个例,不能一概而论,既误了素质好的运动员,又加大了体能差的运动的运动强度,不能良好地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我国篮球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单一,使体能训练方式常年不变,导致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混淆,基础性训练不牢,只有在一般体能训练达标后,进行技能专项体能训练,才能达到协调,提升整个团队的运动成绩。

2.5对主要特征认识模糊

我国各级篮球训练人员对篮球比赛特征和规律把握不好,还存在认识模糊的情况,只重视比赛战术,觉得只有好的战术才是篮球比赛的根本。其实不然,高强度、超负荷的篮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全力奔跑,如果说没有一个良好的体能,如何能完成一场比赛,只有把体能训练做到平时,加强训练方法,掌握好训练强度,才能在比赛中有一个良好的机体能力,避免出现半场时就体力不济,退出比赛的情况。只有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才是运动员比赛的基础,才能在篮球训练中达到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有机结合的训练目标。

3改进篮球训练方法

在各类体能训练中,要掌握好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协调、科学、系统性,勤于发现个性化运动人才,注意因材施教,通过良好的训练方法,扎实做好比赛基础训练。

3.1耐力训练法

长时间比赛会感到疲劳,一定要在体能训练中加强耐力训练,通过长跑不断强化机体耐力,提高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协调机能,以此强化肌肉耐力,使身体能量不断提升。

3.2弹跳力训练法

良好的弹跳力再加上奔跑和反应速度是一个合格运动员的基本能力,训练弹跳力时,要充分调动起全身肌肉群、韧带、关节等的活力,达到良好的效果。

3.3力量速度训练法

力量与速度训练主要是对上下肢、膝、腕部的训练,产生运动器官肌肉群力量,平时要通过立定跳、跨步跳等进行训练。

3.4加强营养

高强度的训练,使机体滚滚而来加大,只有在体能训练后,增强食物营养、注重休息,才能有效有缓解疲劳,有利于运动员进行下一节体能训练。

4结语

篮球体能训练一定要结合运动员差异性实际,通过科学的计划,深入推进篮球体能训练理论更新、技术与战术创新,科学提升运动员体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提高比赛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雪梅.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7

关键词:训练方法训练原则

一、前言

在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都指望自己跑速能胜人一筹,以便保持一种任何对手都难以跟随的跑速,取得最终比赛的胜利。为了获得这种非凡的速度能力,中长跑运动员一定要进行各种体能训练和必须的体能训练。本文从理论角度,全面地分析中长跑运动员速度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结合训练实践,提出几种中长跑体能训练的方法,期望对提供运动员的成绩有所帮助。

二、体能训练应重视均衡发展的原则

在中长跑训练中,首先必须注意肌肉群平衡发展,偏重于某些肌肉群的发展,将会产生肌肉的不均匀性,导致肌肉损伤。从运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如果驱使运动员身体向前移动的肌肉群经常活动,那么它们的体能就会得到提高,而且也会变得更加结实,反之,如果不经常活动,那么它们便会变得松弛无力。这些肌肉群松弛无力,身体就无法保持正确身体姿势和正确的跑步技术动作。

在中长跑训练中,运动员要注意均衡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我们可以把运动员的耐力、速度和体能喻为三角形的三个均与中心点保持平衡的角,当抬高其中某一个角时,其余两个角便会处于较低的位置,若同时提高其中两个时,另一个角也会处于较低的位置。总之,同时抬高三个角是很难的,但却是必须有,通过维持耐力、速度和体能的均衡发展,运动员就能加快提高体能训练身体素质的三个组成部分。认识耐力、速度和体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日常体能训练课中,应把体能训练、发展速度、柔韧性、灵活性、伸展能力等练习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动作幅度缩小。体能训练课后要进行整理活动,包括以娱乐活动形式进行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练习,以便能维持高水平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

三、体能训练是中长跑训练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体能素质是各项运动项目的基础,尤其是快速体能是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重要途径。国内外有大量的资料表明,尤其德国运动专家研究表明,近几年来中长跑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是骨肌代谢能力增强所致,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认为,中长跑运动员要取得优异成绩,运动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项技术外,还必须有同水平的体能素质,尤其是速度体能。例如,埃塞俄比亚名将贝克勒在2004年5000m比赛中以12′3735创造世界记录和在最后一圈跑出53的好成绩就是最好例子。由此可见对于中长跑项目来说,决定专项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是速度和速度耐力。速度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体能耐力是保障,而要实现这一途径,快速体能训练是其中最佳途径之一。这就表明,对世界级优秀男子5000米和10000米运动员而言,就是要以不到55秒的时间跑完最后的400米。而对世界级优秀1500米运动员来说,则应以50秒以内的时间跑完最后400米,其中最后200米跑的时间要在25秒以内。中长跑运动员最后冲刺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atp(三磷酸腺苷),Cp(磷酸肌酸)及乳酸供能系统供给的。因此,运动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无氧体能。这一事实表明,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大量的体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专项运动肌群体能好的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以较大的步幅跑,而且还能在比赛中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原有的步长。在力竭性的耐力和速度训练之后,合理的进行一些体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恢复体力。

四、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保障

当今世界中长跑的发展趋势以及运动成绩预测表明,运动员只有成功地实施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法,才可能提高运动成绩,目前常见的训练方法有自然跑训练法、持续性训练法、法特莱克跑训练法、间隙跑训练和重复训练法等等。

(一)“法特莱克”训练法

法特莱克训练法是瑞典中长跑教练员古斯塔•霍迈尔创造发明的,瑞典语的意思是“速度游戏”。从本质上讲,它是指在跑步的过程中加速跑与慢跑交替进行,速度比较随意的一种方法。这种训练方法是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在平原、森林、田野、沙地、山地、雪地上进行练习,运动员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决定加速、放松的时间和距离。

爬山跑训练是在一定距离内提高训练成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从字面上来看,山坡跑训练是对身体素质提出的挑战,相当于在跑步的同时还要举起由于重力增加而增加的相当于体重的重量,这使得肌肉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事实上,山坡跑训练增加了肌肉的体能耐力。

综合体能训练,也就是在法特莱克跑的过程中把适合项目特征和个人特点的6-12个体能练习手段组成一个组,再依据不同性质体能之间的相关,给以科学的排序,进行不同次数和不同间隙的重复练习。例如:第一组合俯卧撑仰卧起坐纵向劈腿双杠双臂屈伸屈膝举腿引体向上直坐高抬腿腿外展腿内收爬绳直角坐撑挂臂悬垂等。第二组合:高抬腿跑踢臀跑跨步跑单足跳单或双足足尖上跳膝触胸双足跳挑起转体180度蛙跳双替跳绳等,通过这些训练方法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是很高的,接受训练者可以完成耗时20-30分钟的整个组合,这对运动员整体体能素质的协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训练研究结果证明:体能训练与专项能力训练相结合,其每个手段的用力结构与技术结构相一致,对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有非常显著的训练效果。

(二)沙地跑训练法

沙地跑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益处很多,不少世界级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都曾将沙地跑作为体能训练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塞鲁蒂手下的运动员就曾在澳大利亚海港的沙丘地赤脚进行大量的跑步训练。因此,沙地跑训练在原男子1500米跑世界记录(3′3506)保持者,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该项金牌得主埃利奥特经历过的训练中占很大的比重。遗憾的是,现在忽视沙地训练的现象很严重。非洲的绝大多数中长跑运动员开始尝试沙地跑训练,并且在环境和体能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赤脚进行这种训练,获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在沙地跑的训练中,运动员以较慢的速度就能使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同时承受力竭负荷,这也是其他训练不可能具有的功能。因此运动员只要做较少的练习便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如果运动员谨慎的对待沙地跑训练,那他们还能在受伤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以多种练习形式进行训练,并且在沙地进行跑步式跳跃练习时,运动员不可能受伤。沙地跑训练能使运动员的身体更加强壮,从而有利于运动员掌握一种能使跑步动作产生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的跑步技术。而且,在草地、沙地和泥土地上进行的跑步训练具有体能训练的功能。运动员在完成跑步训练后,无须进行太多体能训练来维持各种肌肉体能的均衡发展,只要条件和环境允许,中长跑运动员都应在训练和比赛后,赤脚在松软的地面上进行一些慢跑练习,因为低强度运动中消除乳酸的速度比静止状态快两倍以上,这一点是及其重要的。

运动员长期无损伤,则必定处于训练和比赛的最佳状态,是恢复跑步运动技能所必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柔韧性的练习

柔韧性对中长跑运动员发挥速度和体能水平至关重要,柔韧性差会限制动作的幅度,从而导致移动速度下降,而且还会使神经肌肉的协调减退。不少运动员担心柔韧性练习会使他们的体能受损,正确的柔韧性训练不但不会损失体能,实际使能改善运动员的体能。体能的增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肌肉的耐力,特定部位的柔韧性或肌肉体能的发展不平衡,运动员便有可能在比赛中惨败。一些研究表明,增强关节部位的柔韧性,可改善其周围肌肉弹性和张力。较高的肌肉弹力可导致肌肉能量的增加,从而提高体能储备,肌肉伸展与收缩能力的提高使肌肉体能增大。最近,澳大利亚大学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一项实验,目的是研究在肌肉弹力能量得到提高后能否提高运动成绩。实验组进行了为期八周的静力性伸展练习,而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柔韧性练习。两组都继续完成他们正常的训练计划。实验组在完成正常训练课后用10-15分钟进行柔韧性练习,他们的柔韧性平均提高31.1%,最大推举(卧推)提高5.4%,专项运动成绩平均提高4.45。而对照组运动员柔韧性、卧推能力和专项能力没有显著性提高。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柔韧性练习不仅能提高关节周围的灵活性,而且能增强肌肉体能,由于肌肉的弹力和张力的改善,使肌肉能更好地利用体能的能量,这一发展对那些运动前肌肉预先伸展的项目特别重要,对那些需要增强肌肉体能而又不能增加体重的项目也是很有意义的。中长跑运动员不需要粗厚的肌肉体能,而是需要“肌肉体能耐力”。形象地说,中长跑运动员需要的肌肉体能,要像鹿一样的肌肉体能,而不需要像牛一样的肌肉体能。鹿的肌肉纤维长,横断面小,收缩能力强,弹性好,快速耐力强。相反,牛的肌肉纤维短,横断面大,快速耐力差,绝对体能大。增强肌肉体能,是对中长跑运动员必备的素质。中长跑运动员进行的柔韧性练习是要他们实际需要的动力性伸展,而不是类似伸开手足躺在地板上的静力性伸展。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越有效,柔韧性越好,受伤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大多数运动员都利用良好的跑步技术进行动力性屈伸练习提高体能。

五、小结

体能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速度与速度耐力、柔韧性及技术的发挥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凡阅读有关体能训练的研究文章及这方面文献的人,都发现研究所得结论,更加强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但愿更多的中长跑运动员、教练员、体育老师、科研人员都来进行体能训练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中长跑训练方法,提高中长跑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李鸿江等.中长跑[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8

“训练组”的教学,主要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主线,贯穿“训练组”内各部分的内容,彼此密切联系,形成一个“大”的教学过程,各部分内容又相对独立地形成一个“斜的教学过程,“大”的教学过程制约“斜的教学过程,“斜的教学过程要服从于“大”的教学过程,以实现整组教学训练的整体性。

1、坚持整体性,注意突出训练重点每个“训练组”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形成了相对独立又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和训练点,并以“读写例话”的形式具体讲述知识要点和能力形成的一般过程。教学时,要联系本组课文反复体会,务求甚解,切莫只限于对“读写例话”中几个要点的简单记忆。切实抓住重点训练项目,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训练组”教学的全部内容。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和听说读写训练方面“成龙配套”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敢于取舍,突出重点,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使重点训练项目渗透到各类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在点上导读、导练,学生在面上自读、自练,并将导读过程中学到的技能,迁移运用于自读中。这样将“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和“知识块”,实现教学上档次,增效益的目标。

2、坚持综合性,处理好重点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关系就一个“训练组”的教学来说,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各自显示其教学独立性的基础上,则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中,既要坚持综合性,又要处理好重点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关系。“训练组”的教学,无论以哪方面的训练为重点,都不可能是孤立地进行的。要努力体现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始终以“训练组”为基础,以课例为突破口,抓住训练点,揭示其内在联系。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出训练重点的同时,全面的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注意每课突出一项或读或写的能力训练,同时兼顾一两项或听或说的能力训练,力求“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着重进行指导写人的训练,在精读描写少年闰土外貌一段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怎样抓住人物特点写,然后写一位老师或同学的外貌、形态、穿着的片断,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这样先读后写,先说后评,从读学写,以写促读,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3、坚持系统性,要加强纵横联系一个“训练组”的各部分教学内容互为整体,又相互联系。“训练组”教材的组合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具有内在的联系,教学时要注意给每个“训练组”定位。即每个“训练组”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来的,又是向着什么方向发展的,使本“训练组”成为整个训练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从而使一册书、一个年级或一个学段互为整体,从而实现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阶段性和连贯性的统一。“训练组”中的每篇课文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们要抓住训练重点,找出每部分内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弄清知识的联系点,加强纵向横向联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训练组”这个“教学块”中零星、分散的知识,连成一体,成为系统而全面的知识。

4、坚持完整性,注重体现训练过程从一组教材的“导读”开始到“基础训练”的作文结束,要作为“一个教学过程”来进行教学设计,以体现完整的训练过程,具体地讲为:

①“导读”——感知发现,明确任务。根据“训练组”的“导读”及课文课型特点的共性,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读“导读”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本组学习的重点、本组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训练项目。目的是使教学双方对整组教材有个大体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②“课例”——领悟、实践,培养技能。“讲读课例”教学要根据课型特点和学生实际,主要采劝扶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有关读、写的方法。阅读课文主要采劝引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迁移自学,疑难处,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对于《自读课本》主要采劝放读”方法,让学生自读,教师适当指导。重点课文可采用“读”、“思”、“导”、“练”的步骤进行教学。篇幅较长的课文采劝中间切入法”,重点突破;有的可采取由果到因的“逆推式”教学法训练学生的立体思维;有的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跳跃法”,从学生的疑点、难点入手,以点带面;有的采劝纵横交错法”分析文章的思路和篇章结构等。通过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9

高校体育中长跑教学新模式

一、前言

中长跑项目包括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两个组成部分。中距离跑包括男子、女子800米跑和1500米跑;长距离跑包括男子5000米跑和10000米跑,女子3000米跑、5000米跑和10000米跑。对于高校体育中长跑项目的教学和训练来说,中长跑项目的开展遇到诸多的瓶颈,致使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及教学水平相对不高,各项成绩也较差。在诸多制约因素当中,训练及教学的主体――学生及中长跑项目的特点是制约高校中长跑项目开展和提高的主要因素。由于中长跑项目对身体各个方面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大部分学生的身体满足不了中长跑项目的要求,学生对中长跑项目不感兴趣,加之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比较大,训练比较枯燥、单调、乏味。大部分参加训练的学生不能坚持到最后,参加训练的大学生不能转变成为高校中长跑运动员。

体育教学模式是近些年来体育领域的新名词,它是从教学模式中演化出来的概念。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类体育教学活动的范例,它以简化的形式稳定地表现出来。它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和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体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与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程序、体育教学方法相联系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策略体系。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多,对不同项目的教学模式的异同也有诸多的阐述。

二、现阶段高校中长跑项目训练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训练保证

现阶段高校中长跑训练及教学基本处于“教――学”的模式,单纯的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缺少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衔接和配合,缺少相关科研部门的科学指导和科学意见。科学的训练和训练周期的制定、训练状态的确定、运动恢复的调整等都应该通过严密的、科学的监测和跟踪检测来完成。造成高校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缺乏科学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资金投入满足不了训练的需求、教师的业务能力限制、缺乏相关的监测设备等都可能是导致高校中长跑训练缺乏科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2.忽视技术的重要性

对于中长跑项目来讲,技术、速度及耐力是影响中长跑项目成绩的重要因素。由于受我国传统中长跑训练观念的影响,训练偏向于速度和耐力素质的提高,忽视了中长跑技术的训练。因此,赛场上出现许多跑步姿势各异的运动员。中长跑技术的重要性在于正确的跑步技术可以使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及能量储备的作用发挥最大化,用最小的能量消耗完成同样的移动距离。当下高水平的中长跑训练越来越重视中长跑技术的更新和变革,使技术更加的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力求把技术的作用发挥最大化。高校中长跑训练应更加重视技术的训练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速度、耐力素质的训练,忽视技术的重要性。中长跑技术观念落后、缺乏与高水平领域的交流等是造成忽视技术的原因。

3.缺乏运动后恢复和健康训练的指导

科学的训练是提高比赛成绩的重要保证,运动恢复和健康训练则是训练的必要保障。在大强度和大周期的训练模式下,必须要注重运动恢复和健康训练,他可以有效地保证以后训练的正常进行,提高后续训练的训练效果,使有机体处于最佳的状态,保护身体,减少运动损伤。高校中长跑教学及训练相比专业中长跑训练来讲属于半专业训练层次,高校教练和运动员普遍不重视运动恢复和健康训练方面,常常忽视准备活动、训练着装及放松活动。高校中长跑训练对运动恢复和健康训练重视不够也是导致运动成绩提高慢、运动员易出现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4.不重视训练后的营养补充

中长跑训练会过多的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水、蛋白质及糖等物质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长时间、大强度的耐力训练必须科学、合理、适时、适量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在高校领域,中长跑训练后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恰恰是薄弱环节。教练很少或者没有进行科学的营养补充计划,运动员也不具备训练后的营养补充的意识和行为。多数是从平常的饮食中得到补充,大部分饮食以外的营养补充没有科学的根据。没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来进行营养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不能足量的、及时的得到补给。

三、构建高校中长跑项目训练及教学模式的依据

1.构建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及教学模式必须具有科学性

包括运动员选材、身体机能的评定、生化指标的检测、中长跑训练、运动恢复及健康训练在内的中长跑训练全过程都要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中长跑训练及教学的全过程都应该有科学性作保证,根据科学的训练计划,在整个训练周期中,从始至终都要严格以科学的依据来实施训练,逐步完善技术。根据每次的训练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运动员进行训练前的准备活动、根据科学的监测和比赛时间来调整每个运动员的训练周期、训练强度、训练量;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训练后的营养补充。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根据科学的监测来确定运动员的生理机能情况、训练和恢复情况、饮食营养状况,这对于训练效果和成绩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2.结合高校中长跑运动员的实际和中长跑项目的特点构建训练及教学模式

高校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来源主要是通过普通学生选拔和体育特长招生来完成。因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不能用一种教学和训练模式来对所有运动员来实施中长跑训练和教学。这样会使一部分运动员“吃不消”,一部分运动员“吃不饱”,能力稍差的运动员会出现“厌训心理”;训练强度和训练难度太小,水平高的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就不会太高。适宜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会提高训练和教学的效果,增强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相对比较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相对较大,这对于培养运动员的兴趣和提高训练积极性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对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和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适合中长跑项目和运动员的训练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练和运动员的训练态度和训练激情,从而弥补中长跑项目本身特点带来的缺陷。因此,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及教学模式的选择一定要考虑中长跑运动员的实际和中长跑项目的项目特点,通过好的训练和教学模式来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训练状态,提高训练成绩。

3.根据中长跑项目规律构建训练及教学模式

任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其事物存在的规律性。中长跑项目也是如此,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和教学因其项目的规律性而具有特定的规律。只有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才能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运动员的体质,增进身体的健康水平,提高运动成绩。因此,应该按照中长跑项目的规律来选择、设计和实施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和教学模式。中长跑训练及教学模式的制定必须以中长跑项目的规律为制定标准,根据训练前、训练中及训练后的规律来有计划的安排和调整训练及教学模式,根据中长跑项目的身体活动规律、身体机能变化规律和能量供应变化规律来设计训练及教学模式。

四、高校中长跑项目训练及教学模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及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长跑训练只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运动员中长跑项目理论能力的提高。高校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及教学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这对于高校中长跑项目训练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理论水平的提高对于训练实践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作用,高校中长跑训练更应该强调运动员训练理论的重要性。采用中长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和教学模式,用中长跑训练实践层次的逐步深入带动训练理论水平的提高,以中长跑训练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训练实践能力的提升,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促进训练水平的整体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

2.比赛训练及教学模式

高校中长跑训练及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和比赛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比赛成绩,为学校取得好的成绩。无论选择什么类型的训练及教学模式来组织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和教学,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体质水平和比赛成绩来体现。比赛成绩的优劣很重要,能否在比赛中发挥出百分之百的训练水平甚至是超水平发挥,这又涉及到比赛心理状态训练的问题。比赛的训练及教学模式在这一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多运用比赛训练及教学模式来组织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及教学,不但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还可以培养运动员比赛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取得有意优异的比赛成绩。比赛训练及教学模式的优点很多,但在应用时也要注意使用的时机和地点,要根据训练周期及运动员的身体状态有选择的应用。

3.综合训练及教学模式

综合训练法的设计理念主要是根据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侧重点,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充分运用各种方法的优势。综合训练及教学模式就是利用中长跑的各种教学模式如长短距离结合训练模式、渐进训练模式、多次训练模式等训练及教学模式的长处汇集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适用范围更广的中长跑训练及教学模式。综合训练及教学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各种教学模式不能共存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训练内容有选择的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结合运用,使训练及教学模式与训练内容形成最佳的组合,提高训练效果。

4.情感体验训练及教学模式

情感体验训练及教学模式主要从满足运动员的情感体验入手,为运动员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中长跑教学氛围,减少运动员心理上的枯燥、乏味的训练感觉。增强运动员中长跑学习兴趣,提高训练乐趣,以促进心理动力的内化。使运动员愿意进行中长跑训练及教训,运动员的情感体验中更多的是快乐、满足和成就感,减少运动员痛苦、单调、乏味的情感体验。在具体情感体验训练及教学模式实施中,利用一些趣味性的、非常规的方法进行训练,这些非传统的训练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运动员训练的情感体验,以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心态来完成中长跑训练及教学。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

[2]冯晓劲.对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1).

体能训练重要性篇10

摘要为促进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有效提高,本文从多年系统训练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篮球运动员多年训练中的竞技能力的训练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及智能的提高具有阶段性。据此来系统的安排篮球运动员的多年训练,对于探索和掌握篮球运动员成绩增长规律,预测未来发展,指导训练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篮球多年训练竞技能力阶段性

多年训练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它是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技训练活动的设计与规划。随着世界篮球水平的飞速提高,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篮球运动员只有经过系统的多年训练,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研究篮球多年训练中竞技能力提高的阶段性特点,并据此来安排篮球运动员的多年训练,对于提高训练的效率性和科学性,最终提高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的目的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篮球运动员多年训练中身体素质提高的阶段性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身体素质训练

在基础训练阶段,首要的是让运动员明确身体训练的重要意义,启发和引导他们训练的自觉性进行全面身体训练,提高健康水平,在此阶段,身体素质的训练的在整个训练中比例占很大部分,约为70%左右,而由于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及速度素质的发展敏感期都在此期间,应着重发展这三项素质,在平时的素质训练重所占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使运动员在此时期就具备良好的柔韧性、灵敏性及速度,为以后的专项训练打下基础。而对于力量和耐力素质应该少练。此阶段的训练主要以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为8:2。

(二)专项提高阶段的身体素质训练

在专项提高阶段,运动员要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人体极限能力,由于在此阶段,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及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已到,因此,在训练中对于力量素质及耐力素质的训练比例增加,且力量训练以负重训练为主,耐力训练以持续训练为主。对于一般身体训练,要求运动员自觉的、长期的、不间断地进行,不是将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作为课的主要内容来进行训练,但是将身体素质训练的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一般身体训练是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起到辅助及调整的作用,绝不能代替专项身体训练。此时一般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为3:7。

(三)最佳竞技状态的身体素质训练

在最佳竞技状态阶段,此阶段的整个训练过程中,应有所侧重的安排,同时以结合专项为主。训练内容与方式与专项提高阶段大体相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较专项提高阶段略为减少,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达到最高水平,训练中应集中安排高水平的专项化身体素质训练,要少而精,针对性要强。一般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为2:8。

二、篮球运动员多年训练中技术提高的阶段性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技术训练

在基础训练阶段,运动员要发展一般运动能力,技术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比例不大,此阶段,运动员主要为学习多种运动技巧,如基本的跑、跳、投掷等技术。而针对篮球技术要点而做一些特别练习,首先要加强球感训练,如进行运球练习,包括高运球、低运球、换手运球等,使运动员对球的重心、旋转、方向变化等等的具有基本的观察判断能力;最后要重视弱侧手技术训练,促进两手均衡发展。训练要求由浅入深,先分解动作后完整动作。

(二)专项提高阶段的技术训练

在专项提高阶段,运动员要致力于提高专项竞技能力,技术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此阶段,要求运动员体会运动感觉和精确技巧,对于基本技术要以大强度反复练习,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使身体在即使在疲劳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流畅练习。同时对于高难度技术动作要多加练习,逐渐形成自身的特长技术。如运球突破是攻击对方最具威力的进攻技术,在此阶段应努力发展此类技术,形成自身在比赛中制胜的武器。

三、篮球运动员多年训练中战术提高的阶段性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战术训练

在基础训练阶段,战术训练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战术练习,其中进攻战术以传切配合、掩护配合以及策应配合练习为主,防守战术则以挤过配合、穿过配合、、“关门”配合、夹击配合及补防配合练习为主。此两者之间,应先练习进攻,后练习防守,,待配合方法和路线熟悉之后再设置防守。

(二)竞技状态保持阶段的战术训练

在竞技状态保持阶段,由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大大降低,战术训练的比例相较提高。运动员在此阶段主要为巩固自身的战术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战术的运用能力。运动员在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训练和比赛后,积累了一定战术经验,因此,此阶段要求运动员在掌握已学战术的基础上,能加强理论学习,同时将自身的经验融入到学习中,不断提高对篮球战术的创新及运用能力。

四、结论

篮球运动员的多年训练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状态阶段及竞技状态保持阶段,各阶段有其自身的训练侧重点。按照篮球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阶段性特点,在基础训练阶段,以发展柔韧、灵敏及速度素质,掌握多种运动技巧及基本篮球技术、基本战术为主,培养良好的训练作风、习惯和一般智能;在专项提高阶段,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素质,练习高难度技术动作、特长技术及比赛常用战术;在最佳竞技状态阶段,以巩固及继续提高全面身体素质,改进技术细节为主;在竞技状态保持阶段,以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技术理论性及稳定性训练为主,并巩固战术及战术创新。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