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十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十篇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9:03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篇1

【中图分类号】R322.3+5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82-01

1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疗养6个月以上的老年CopD缓解期患者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77岁,平均(792±46)岁;病程7~15年;同时患有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8例,脑血管疾病12例;体质指数(Bmi)及血清白蛋白检测[2]63例中20例营养状况正常,28例轻度营养不良,12例中度营养不良,3例重度营养不良。所有病例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3]。排除[4]重度肺动脉高压、影响运动的骨关节病、肿瘤、结核、学习认知能力障碍、精神疾病等。患者均鉴署知情同意书。本组患者在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前均采用支气管舒张药、祛痰药等药物治疗和自行锻炼为主,未接受过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和康复运动训练。本组患者住院第2天与综合康复护理6个月后第1周,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与肺功能检测。

2康复护理措施

21综合康复措施(1)呼吸功能训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音量稍大,语速稍慢,反复示范,直到符合要求。具体方法:①训练患者有效的呼吸方式教??患者熟练掌握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膈肌呼吸,每天训练2~3次,每次重复5~8次。②指导有效咳嗽:患者坐或立位,上身躯可略前倾,缓慢深呼吸,屏气3~5s后张口连咳3声,咳嗽时收缩腹肌,腹壁内缩,或者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③全身性呼吸体操方法[4-5]步骤如下:平静呼吸;立位吸气,前倾呼气;单举上臂吸气,双手压腹呼气;平举上肢吸气,双臂下垂呼气;平伸上肢吸气,双手压腹呼气;抱头吸气,转体呼气;立位上肢上举吸气,蹲位呼气,最后由腹式缩唇呼吸到平静呼吸结束,2次/d。在进行指导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本组3例85岁的患者只选其中的一些动作运用,不用蹲位等姿势。④氧疗:指导患者坚持每天吸氧>16h,氧流量1~2L/min,以夜间睡眠时持续吸氧为主。

(2)运动指导根据本组患者特点及肺功能代偿情况均采用步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10~30min,1次/d。活动以舒缓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确保运动的安全性[5]。方法:①上肢肌肉群训练:活动前后做放松运动,如弯腰、伸展等。②6min步行训练,每次10~30min,1次/d。

(3)营养指导主管护师针对本组患者体重测算结果,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①在每日患者点餐时,将三大供热营养素比例分配为碳水化合物50%左右,脂肪占30%~35%,蛋白质为15%。同时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饮食习惯,指导饮食搭配,忌生冷、过咸、油腻食物,鼓励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以鱼蛋奶类为主,宜少食多餐,避免高碳水化合物和过高热卡摄入,以免产生过多Co[6]2。对5例喝水少的患者鼓励每天饮水1000~1500ml,增加水果、蔬菜等纤维素,预防便秘而引起呼吸困难。②本组40例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采取宣传教育、营养支持,增加如牛奶、鸡蛋、蛋白粉、营养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食品与改善呼吸功能相结合的办法。③3例重度营养不良者除以上方法外,遵医嘱增加饮食摄入量和适量静脉输注白蛋白、脂肪乳剂或氨基酸等,使营养状况得到了尽快改善。

22观察指标及效果

(1)观察指标

①6mwt测定[7]:6min内在康复治疗师的监测下,患者在不引起气短的情况下进行测定。标准:1级450m。②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仪检(美国:森迪斯)测患者综合康复干预前后肺功能,测定患者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气峰值流速(peF)。

(2)效果

63例老年CopD患者综合康复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全身活动能力和肺功能比干预前明显改善。

3结论

31有效的综合康复措施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有报道,影响慢性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年龄、肺功能、全身运动能力、营养状况和社会支持等有关。本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目的是重新建立呼吸模式,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肺泡换气量,减少呼吸时的能量消耗,缓解呼吸困难,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9]。研究[7]报道,采用呼吸体操在CopD缓解期能够提高呼吸肌肌力,改善呼吸功能障碍程度,可作为CopD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综合康复后,患者FeV1、VC、FeV1/FVC(p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 敬老院老人  社区护理  经验  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 护理方法及内容

       2.1 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 护理内容。

       2.2.1 饮食保健指导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  睡眠保健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  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  老年人运动保健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 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 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经验与体会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敬老院老人社区护理经验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护理方法及内容

2.1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护理内容。

2.2.1饮食保健指导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睡眠保健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老年人运动保健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经验与体会

4.1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节约了国家卫生资源。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老年慢性病,慢性病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3],慢性病常常持续或反复发作数年,难以治愈,使患者正常生活受到严重限制,而吸烟、饮酒、缺乏锻炼、高盐饮食是老年慢性病危险因素[4]。通过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鼓励体育锻炼以及定期健康检查等社区护理措施,提高了老年人预防保健知识,使敬老院的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了老年慢性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开展此种服务方式既可以满足敬老院老人的健康保健的需要,又通过减少就医率和住院率降低了卫生资源耗费。

4.2老人的健康观念需要提高。我国80%的老年人处在身心健康的临界点或已处于亚健康状康[5],经济状况造成一部分孤寡老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的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经常性发生。如何提高老人的保健观念和健康水平是我们这次敬老院老人护理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3农村敬老院的照护水平有待提高。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多是在农村临时雇用的,人文化程度偏低,也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照护老年人的技能,在老人保健、常见病和慢性病预防等工作方面缺乏基本的经验和常识。所以,要提高敬老院老人的健康水平,敬老院工作的照护水平是关键,在敬老院护理中,我们现场给这10所敬老院的照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他们的照护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技能。新晨:

参考文献

[1]杨团,李振刚,石远成.未来20年农村老人照护的政策建议.

[2]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83.

[3]宋朝辉,罗惠芳,童苏宁,等.我国老年患者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2(24):040.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篇4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动脉高压引起的――是由支气管、肺或肺动脉引起的。根据疾病的发病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进展比较缓慢,主要是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为肺、胸、肺、心衰竭及靶器官损害的各种症状。由于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病程较长,所有呼吸机均给予辅助治疗,并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针对这一现状,本院从50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50例,年龄均在56-77岁之间,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对所有患者均行一般护理和综合护理,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同时进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

1.2方法

1一般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洁净的病房环境,保持病床的清洁干燥,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卧床位;护理人员还需要控制患者日常饮食,保证饮食营养的供给,尽量食用一些易消化和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如患者出现水肿情况,应给予少量的盐分食物,如存在低蛋白血症,需要采取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白蛋白。

2心理护理:由于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较为特殊,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胸闷、气喘及呼吸不畅等症状,这样就会导致患者心理上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耐心向患者讲解出现这种症状属于正常反应,并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的缓解措施控制该症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并做好呼吸道护理,使患者保持舒适、放松的状态,避免负面情绪对患者康复治疗造成影响。

3综合护理: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痰液较为粘稠且咳痰难,需要护理人员协助翻身、扣背护理,同时可以采取雾化的方法来稀释痰液,以此保证患者排痰顺畅。对于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吸痰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痰液有效排除,还需要给予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患者疾病得到缓解后,需要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和空气,保持室内通风,室内温湿度要适宜。日常饮食中,要禁食刺激性食物,以清淡为主,合理调节营养膳食,充分保证身体营养摄取量。同时,还要进行呼吸功能的锻炼,避免呼吸系统感染,如发生感染,需及时入院治疗。

4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可以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在此过程中,需要固定好患者的气管插管,呼吸机各管道的连接要正确,保证患者呼吸机的正常使用。如存在呼吸对抗的患者,需遵医嘱对患者使用镇静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训练,争取早日康复。

2结果

通过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综合护理以及呼吸道护理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几率大大提升。经治疗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到97.5%,很多患者均提前康复。由此可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康复治疗水平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3讨论

肺心病是是老年疾病中的常见疾病,易合并呼吸衰竭,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缺氧、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下降等症状,如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会出现精神失常,冷漠的症状,嗜睡等;如果病人有二氧化碳潴留,混乱,昏迷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并有效实施和实施护理措施。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综合护理措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吸烟人口增多、职业暴露增加及环境污染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呈上升趋势[1]。老年患者基础状况较差,患病后病程迁延、病情反复、合并症多,全面的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显著地促进作用。本文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肺功能产生积极地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某综合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118例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明确诊断[2]。排除有重度肺动脉高压、骨关节病、精神疾病、学习认知能力障碍等患者。所有患者均鉴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患者均常规应用支气管舒张药、祛痰药等药物治疗,与住院第2d行6min步行试验(6mwt)、肺活量测定,并行血气分析,所有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6个月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比较各指标间差异。

1.3综合康复措施

1.3.1健康教育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讲解CopD发病原因、机制、临床表现、主要治疗原则、预后以及患者的心理、饮食、生活方式与CopD的关系等。

1.3.2呼吸功能训练①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呼吸方式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膈肌呼吸;②指导有效咳嗽;③全身性呼吸体操方法[4,5]。

1.3.3氧疗指导患者每天鼻导管吸氧>16h,氧流量l.0~2.0L/min,以夜间睡眠时持续吸氧为主。

1.3.4运动指导以舒缓运动为主,根据患者肺功能代偿情况可采用步行、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1.3.5营养指导避免过量高糖类及高热量饮食,多进食高蛋白、适量脂肪、低糖、少盐、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1.3.6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紧张、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主管护师和主治医生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所学专业知识,采取一对一对交流形式疏导患者心理不适,改善不良情绪;并且于每日治疗结束后让患者独自听15~20min轻快、舒缓的音乐。

1.3.7社会支持社会、家庭支持以协助患者增加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以p

2结果

2.1一般情况118例老年CopD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49例,年龄60~88岁,平均(72.46±8.93)岁。病程3~29年;有吸烟史76例,已戒烟73例,仍吸烟3例;同时患有高血压病59例,糖尿病14例。脑血管疾病18例。

2.2综合干预前后6mwt及肺功能监测指标比较118例老年CopD患者给予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和康复运动训练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和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比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综合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118例老年CopD患者给予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和康复运动训练干预后,血气检测指标较均比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由于老年CopD患者病程迁延不愈,病情容易反复等特点,患者在此过程中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均受到的影响[3],因此对CopD患者的康复治疗不仅要考虑到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而且要对其心理情绪障碍和社会角色改变上进行疏导。

本研究所采用的综合康复护理治疗方法包括呼吸功能训练、康复运动训练、心理治疗及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结果显示,在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血气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提示我们综合的康复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该组患者在干预前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和以自行锻炼为主的康复活动,并未进行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康复运动训练,结果同时说明综合康复护理较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更明显,且持续。综合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肺康复运动,既往研究结果及meta分析显示,肺康复治疗可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呼吸困难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其短期及长期效果明确[4,5]。同时我们辅以有效的营养指导以提高患者呼吸机力量,改善患者预后。

综合的康复护理还包括-个重要的方面,即心理干预,CopD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反复发作的气促、胸闷及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痛苦使有些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同时由于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加重患者的焦虑,甚至出现消极、不配合的状态,因而及早发现这些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针对性进行疏导,并引入音乐疗法可是患者消除焦虑、身心恢复,增强自信心、增加依从性。社会支持不足也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一重要因素,我们为患者积极争取家庭及社会的支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也为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增加动力。

综上所述,通过呼吸功能训练,康复运动、心理治疗机社会支持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强患者抗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乔翠霞,李素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618-162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3]王金环.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1-62.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老年;护理;临床特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而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患者占患患者群的比例增加,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1]。笔者在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本院158例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男97例,女61例,其中,60~64岁24例,65~69岁51例,70~74岁52例,75岁以上31例;主要患病种类依次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其中合并两种以上疾病者55例(34.8%)。

2结果

依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经过良好的护理干预,158例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者149例(94.3%)。

3老年患者临床特点

3.1生理病理特点步入老年阶段后,记忆力、观察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耳目失灵、记忆减退、说话颠三倒四等,且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老年患者听力下降既有生理上听觉功能退化的原因,也有各种病理原因,如脑梗死,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种信息。脑卒中患者有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也可能影响面部表情、肢体等非语言交流。而老年人视力减退程度和持续时间各有差异,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特别是患者对他人身体语言的感受,由于视力受损,患者接受信息能力减弱和变慢[2]。

3.2心理特点①由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因为在各种角色的逐步后移而感到不适应、不平衡,表现为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因小事大发脾气;②有些人认为自己不再被家庭和社会所需要了,常有被社会排挤在外的感觉,空虚、无聊、自卑,以至丧失自信;③由于慢性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给家庭成员带来不少麻烦,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绝望厌世,时而抑郁寡欢、沉默少言,时而乖戾暴躁、怒气冲冲。④由于其他各种因素影响造成的消沉、沮丧情绪,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甚至失去生活的乐趣和信心。

4护理措施

4.1正确护患沟通①语速要慢:因为老人反应速度慢,在与老年人沟通时,要适当减缓语言速度,切忌催促,使其建立信任感、安全感,鼓励患者多表达内心感受。②简短、重复: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注意语句简短,重复交代,直到老人理解、记住为止,必要时可用书面记录提示或告知家属协助老人完成。

4.2心理护理运用语言艺术,细致、敏锐地观察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为其排忧解难,消除顾虑,减轻病痛。调整好患者的情绪,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4.3饮食护理老年患者由于牙齿松动,味觉下降而饮食减退,应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饮食,保证给予均衡营养饮食,如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饮食中应给予低脂肪、低盐、少糖、多维生素、高蛋白、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注意少食多餐,并要多饮水,对自己不能进食的患者根据病情,采取适当,帮助喂饭。

4.4基础护理保持患者个人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床单被罩;夜间室内要保持弱光,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意外情况,以协助医生的诊断、治疗。护理技术操作首先要熟练,才能取得患得的信任,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3]。对于患者身体暴露的部位及时覆盖,避免着凉。

4.5肢体功能锻炼向患者解释身体活动对康复的意义,劝导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在运动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磕碰、摔跤;对于卧床的患者给予被动运动,经常变换,活动肢体,以保持血液循环畅通和呼吸通畅,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通过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4.6排便的护理老年患者多为长期慢性病患者,因心理紧张应激、生活饮食习惯改变及某些疾病的原因容易便秘,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指导患者卧床排便,尽快建立床上排便习惯,并按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此外还应合理膳食,适当腹部按摩,对于严重便秘患者,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4]。

4.7睡眠护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逐渐下降,此外生理和病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等原因均可导致老年患者失眠。笔者针对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调整睡眠环境、实施睡眠限制、提高睡眠效率、满足老年人的睡眠习惯、药物辅助促进睡眠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4.7重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让患者家属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并随时电话随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知识,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4.8疼痛护理老年慢性疼痛特点:老年内科疾病多为慢性病,病情迁延,多病并存,症状复杂。而老年人对疼痛反应不敏感,较少诉说疼痛感觉和影响疼痛的因素,更多表现为情感异常。老年患者持续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功能障碍与生活行为受限等症状明显增加。有些疾病的疼痛具有隐袭性,不注意观察,可能延误诊治。因此,针对老年患者特点做好护理评估,是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对疼痛应进行合理护理评估与诊断,动态观察病情,合理镇痛。

5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档次,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露,孙建萍,杨支兰,等.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4(4):398-400.

[2]孙淑英,王冬梅.内科慢性疾病老年病人抑郁障碍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家庭护士,2009,5(10):3-4.

[3]孔莉.“护理美学”在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6(10):77-78.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老龄化老龄慢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22-01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960例慢病患者为实施对象,其中脑梗57例,慢性支气管炎27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8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0例,高血压病240例,糖尿病98例;男性590例,女性370例。

1.2实施方法。

1.2.1拟定慢病护理告知程序的内容。根据慢病患者的病种类型,拟定慢病护理告知程序内容。内容有:入院须知,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指导,出院宣教,随时复诊,不定期随访等9个方面的内容。将慢病护理告知程序的详细内容制作成卡片,进行健康教育宣教。

1.2.2实施老年慢病护理告知程序。

由责任护士实施,具体做法如下:①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入院须知,告之住院期间注意事项,护患达成共识;②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科护士长、责任护士作息时间、安全制度、陪护制度等,消除患者的不信任感和陌生感;③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此次住院发病的诱因,做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卡片;④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明治疗方法,用药原则,注意事项,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案;⑤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在治疗和护理过程当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后果以及抢救预案;⑥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沟通,解除患者的心理不适;⑦出院前完成出院宣教,以口头形式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和随时复诊,互留联系方式。

1.2.3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分标准:满分20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告知形式、告知方式、入院须知、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预防指导、出院宣教等10个方面。由护士长在患者出院前调查并填写完该表。根据评分结果划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分值为;0-8分为不满意;9-13分为较满意;14-20分为满意。

2成效

实施慢病护理告知程序后,进行健康教育,患者满意778例(81%),较满意154例(16%),不满意28例(3%),满意率97%。无患者投诉。

3讨论

3.1实施慢病护理告知程序后,消除了患者的紧张、焦虑、孤独感、陌生感、无助感等负面情绪。实施慢病告知程序后,不仅提供了优质的专业服务,还与患者建立良好情感沟通,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病情观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护士通过细心观察、了解,掌握每个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及时解除患者的不适,特别对于老龄慢病患者尤为重要,因很多老年患者不愿或不会表达自己的不适,需护士主动沟通与观察,才能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1],及时告诉值班医生,不错失最佳治疗,取得抢救时机,同时如亲人般照料与呵护,消除慢病患者的陌生感、不信任感和紧张感,使患者配合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3.2实施慢病护理告知程序后,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和安全用药得到保障。

慢病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慢病的种类,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通知家属予以配餐。老年慢病患者消化功能、代谢功能差,因而老年患者的饮食宜荤素搭配,以清淡宜消化的膳食为主,应软烂宜多样化,食物中营养搭配均衡,才能使其得到合理的营养膳食,保障其营养供给。

老年慢病患者常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治疗中药物品种多且杂,多数慢病患者需要长期或终生服药。责任护士通过入院宣教时,掌握慢病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所患疾病的种类和对疾病的认知等进行评估,制定服药计划。对于精神有异常或服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责任护士协助和督促患者将药物服下。对于外用药,责任护士详细说明,并在盒子外贴标签,注明不可口服[2]。杜绝了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减退,认识能力和分辨力差所导致的误服、漏服和多服的现象。

3.3实施慢病临床护理告知程序后,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落到实处,并贯穿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老年慢病患者,病情重迁延不愈,从而产生恐惧、抑郁心理,康复欲强,希望得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和护理。有择优心理,想选择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和护士,担心误诊和误治。针对老年慢病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疾病的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3],责任护士首先运用尊称,不以床号和实名实姓称呼,进行具体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无误。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的解释,做到坚持原则又关心体贴。有效的语言沟通在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可以起到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的做用[4]。

老年慢病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各不相同诱因各不相同,预防保健措施各不相同,因此,责任护士针对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特点,病情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宣教。在具体实施健康宣教时应注意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健康宣教的内容及时增减、及时评价反馈和调整。

老年慢病患者各脏器、肢体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加上慢病的长期折磨,老年人活动受阻,更进一步的影响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下降。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康复训练,包括肢体活动度的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3.4实施老年慢病临床护理告知程序后,医护人员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了不定期随访(电话、门诊等形式)。部分老年慢病患者出院后不能自觉遵守饮食原则、按时服药及时监测血压、血糖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出院前告知和紧密随访,可以提高患者长期配合治疗的自觉性。在随访过程中给患者宣讲一些新的信息和知识,更好的控制慢病的发展,延缓其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5]。

4总结

通过实施老年慢病护理告知程序后,使患者的到了全方位的服务,增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当患者遇到不适时,更愿意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融洽了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的影响老年慢病患者的感受和认知,改变老年慢病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他们早日康复[6]。今后将近一步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

参考文献

[1]刘曲.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老年慢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探讨.中国临床护理杂志,2011(11);466-467

[2]李凯利,王晓峰.老年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2-16

[3]牛慧媛.老年人的护理体会,中国临床护理,2009,1(4):306-307

[4]蒋晓蓉.浅谈医患之间的语言交流.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8、5(4):199-200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篇8

慢性病的特点

慢性病是和急性病相对而言的,病程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现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从病因来看,慢性病是各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危险因素分为个人行为、环境、人类生物学和卫生保健四大类。个人行为因素则占四大类因素的第1位。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偏离健康的行为,如嗜烟、酗酒、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滥用药物等是引起慢性病的主要病因。纠正人们这些偏离健康的行为,对防止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大多以个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为主。可通过个人的努力避免或去除,因此,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控制慢性病的发生,通过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在症状、体征出现前降低或去除危险因素,在疾病发生之前或临床期间采取措施,控制其发生、发展是预防慢性病的有效措施。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大城市开展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多以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种为主。从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对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减缓病程进展,起到了肯定的作用。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如果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每年大约可以挽救600万人的生命。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精神状况、经济因素对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国际国内防治经验都证明,发展社区综合防治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慢性病综合防治具体措施

慢性病的社区综合防治是以预防为导向的全科医疗服务。全科医疗护理服务强调服务的连续性和综合性。全科医护人员执行预防服务的主要方式有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筛检、周期性健康检查等。

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就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内影响人们健康的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种为目标,采取有计划的指导干预,从而降低该病的致伤、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一种健康工作方法,慢性病管理的实质是三级预防工作的具体落实,即疾病前的病因预防,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预防残疾和死亡,综合康复和护理。

健康教育:全科医护人员的责任是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疾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级预防的有效措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健康的“四大基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被国际公认。慢性病管理的另一方面就是对疾病高危人群进行有侧重点的保健服务而达到防病目的,照顾范围不仅仅限于心理、行为、饮食方面,还要对其家庭生活、卫生环境、社会人际关系、合理用药、遵医行为等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在这一点上社区卫生服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健康促进:社区慢性疾病健康促进的目标是激励全社区居民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开展疾病预防、促进健康活动。通过教育的手段改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本社区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程度。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社区性健康促进工作,社区医护人员在防治慢性病工作中要善于使用健康促进的工作方法,通过建议政府采取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或立法,采取行政干预、社会支持的综合方法,达到防治慢性病发生的目的。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篇9

【摘要】: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加上老年患者体质虚弱,救治困难,疗效欠佳。本文结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实践,阐述了如何提高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问题

1 前言

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一般多为慢性病,病情复杂多变,很容易出现意外状况,要是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出现麻痹大意的话,就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说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尤其是目前国内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一般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因此,如果可以早期发现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护理问题的隐患的话 一,就可以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本院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o例的日常护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o11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3岁—86岁,平均年龄69.1岁,以上患者均有慢性病史,伴有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

2.2方法:主要是对此60例患者提供连续整体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平时进行详细记录,对其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3护理对策

提高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必须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及环境需求等方面来提供护理。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工作,需要相关护理人员注意每一个护理细节,努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维持及增强老年患者健康为目的,从而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的整体护理。

(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过程中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关注生理疾病的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帮助其建立自信,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2)用药安全的护理。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对服药或输液进行监督,避免用药时出现错服或者漏服的现象。对于吞咽困难或不能进行吞咽的老年患者,应将药物溶于水中服用或者经胃管注入药物,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以及是否产生不良反应。若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通知值班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3)皮肤护理。除了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以及预防压疮措施外,进行皮肤清洁时所用水温不宜过高,减少使用刺激性的沐浴产品。保持患者床铺的整洁和干燥,并对患者和家属解释翻身和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要放置气圈、棉垫等,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

(4)饮食护理。针对不同疾病的老年患者,需制订合理的食谱,合理调配饮食,少吃多餐,增强食欲,满足老年患者身体需要。如对慢性咳嗽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足够热量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进行口腔清洁,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2000 ml,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有利于病变黏膜的修复和痰液排出。

(5)日常生活护理。不能让患者单独居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住院患者多参加一些日常娱乐活动,如聊天,听音乐等。定期对患者所住的病房进行消毒及通风处理。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做到三轻,操作轻、说话轻以及关门轻,以免影响患者正常休息。鼓励老年患者戒烟戒酒,以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对于易患感冒的患者,应鼓励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改善体质,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综上所述,采用连续的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对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必须对不同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以及环境需求进行分析,以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经常同老年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对治疗和康复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促进老年患者身心愉悦、早日康复。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 疗养员;股骨干骨折;康复护理

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力最大的管状骨。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而老年人骨骼老化,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又因愈合慢,康复周期长,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科于2010年4月20日收住了1例72岁,股骨干骨折的疗养员,经给予有效地心理疏导和合理的康复护理,于1个月后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疗养员,女,72岁,因晚上行走不慎跌倒,造成股骨干骨折。经医院行股骨干内固定手术,3个月后入本科进行疗养康复治疗。入院后疗养员生命体征平稳,腿部运动能力丧失,不能下床活动,心情焦虑,食欲不振等。

2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

(1)入院介绍,当疗养员入院时,向疗养员及家属介绍疗养院的周围环境及疗养房内设施的使用。(2)保持房内整洁、舒适、温馨、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物品摆放合理,为疗养员营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使疗养员身心愉悦。(3)日常护理:康复早期,疗养员只能行卧位,为了防止褥疮形成,要定时协助疗养员翻身,按摩其受压部位。疗养员因洗澡不便,可行擦浴,保持皮肤的整洁,擦浴过程中避免着凉。(4)勤巡视疗养员,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如有需要,应及时解决,提醒疗养员注意适当的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防止感冒。

2.2心理护理

疗养员因意外受伤及不能下床活动,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常常表现出愁眉不展,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以及疼痛的刺激及生理变化,疗养员心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护士要掌握疗养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到微笑服务,态度和蔼,主动与疗养患者进行交谈沟通,安慰和关心体贴疗养员。关心疗养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如需帮助,及时解决,让疗养员尽快地适应周围环境,消除焦虑感。其次在进行基础护理和操作过程中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及时解决不适,让疗养员消除恐惧、不安心理,树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2.3健康教育指导

2.3.1向疗养员及其家属进行有关股骨骨折的护理知识宣教

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使疗养患者从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到股骨骨折在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健康知识,并向疗养患者介绍容易发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3.2饮食指导

良好的营养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指导疗养员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并限制热量,给予优质蛋白和钙的食物,如: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每天饮水量在2000ml左右,防止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及尿潴留等并发症。

2.3.3再次骨折的预防

因老年人骨骼的生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应活动缓慢,外出时注意安全,如需要时有人搀扶,预防意外发生,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2.4康复训练指导

2.4.1康复前期

骨折也易再次发生移位,软组织处于修复阶段。此期间可鼓励疗养员取半坐位,踝关节及各足趾可做屈伸活动。开始时注意运动幅度应小,轻柔,避免动作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拉伤。一段时间适应后,踝关节及足趾的屈伸幅度可稍大,每天3~5次,每次10min,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

2.4.2康复中期

为炎症消退期。在安全的基础上,协助疗养员进行各关节的功能锻炼,加强踝关节伸屈,进行股四头肌的伸展运动及膝关节的伸屈活动,踝关节的伸屈活动等。并协助疗养员取半坐位,指导疗养员的膝关节做伸、屈、内转、外翻等活动。每天3~5次,每次10min。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促进血液循环等。

2.4.3康复后期

疗养员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搀扶下可行小范围走动,患肢不能负重,防止跌倒及患肢的再次受伤。也可行双拐行走,使用双拐时,应注意调节双拐的高度,拐的高度应与疗养员的肩部相平,使两拐之间的距离与健侧保持三角形,双拐支撑体重时,健肢向前跨行一步,患肢可用小力量跟行。以后逐渐不加扶持,可在疗养员后面跟随。待行走的步伐稳后,方可独立架拐行走,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患肢逐渐负重,进而先撤患侧的拐,架健侧单拐行走,以后再移向患侧,最后可不用拐,缓慢行走。每天3次,每次不少于10min,实施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每次活动的量及幅度逐渐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弱到强,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再次发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