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十篇阅读教学的作用十篇

阅读教学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9:53

阅读教学的作用篇1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期待;阅读质量

abstract:inthereadingeducation,theuse“readinganticipatedthat”improvesthereadingquality,theestablishment“theseaisextravagant,nomatterwhatthefishpe,dayGaoRenniaoflies”thebroadsea,thehighbroadsky’sresponsibilityneedstheteachertoundertake.

Keywords:readingeducation;readinganticipated;readingquality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

1适当的煽情

当代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阅读,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阅读,那他就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全体学生都喜爱阅读、热衷于阅读,那他就不仅是一个好教师,而且是一个优秀教师。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

2驰情其中

启动情感。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鲜明形象的角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期待着故事怎么发生,怎么一步步进展。如教学《月光曲》时,我以贝多芬的《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部分,之后引导: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谱写成的呢?牵住情感。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

推动感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断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沉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对《月光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时,自然水到渠成,让学生尽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音乐的优雅、轻盈、热情和不可遏制的沸腾,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走进了贝多芬的情感世界。痛快抒发。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儿童的情感更加明确。及时引导儿童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当学生对课文《月光曲》不仅仅停留在喜欢,而且有了深层的感悟,对贝多芬有了更深的敬慕。他们明白,正是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把穷苦兄妹俩带到了这样的光明美好的世界!此时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评、去赞美,进一步把情感推向高潮。

3张扬个性“差异”

阅读教学的作用篇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在强调“书声琅琅”的同时,岂能把“默读精思”打入冷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而朗读和默读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阅读方式。朗读固然重要,但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不能忽略了默读能力的训练。学生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要把默读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

小学高年级语文默读要求,重点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遍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纵观高段语文课本,精读课文后的练习题,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提出的阅读方面的要求,大多离不开默读。默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

初读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充分利用导语、课题质疑,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因为是初读,所以只了解个大概,速度可以快一些,学会默读时抓住要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一、传统观念主导下阅读教学

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刻意寻找教材中自己喜闻乐见的地方,析微析细,讲深讲透,不顾学生的感受,如此阅读教学,谈何效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遇到疑难处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静思默想。通过反复默读,细细品味,引领他们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释疑解难,为学生深入感悟扬起风帆。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边阅读边批注。开展批注式阅读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充分的思辨时间,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悟,思中悟,辨中明。

二、“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教学的作用篇3

一、朗读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是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指导朗读,不仅仅是生硬的要求学生读得声调高些、重些、慢些等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感悟,受到感染。读,也是理解。如教学《麻雀》一课,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我就采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读中去悟,悟中读好,直至情真意切,让心灵颤动,刻骨铭心。投影出示句子,教师指导“语速要快,‘石头似的’语气要重才能显出紧张、救子心切的心情。”通过师范读,生反复读,师点拨“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感情吗?”这样,不仅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同时以读促思,读中悟情,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果课堂上老师惟恐讲少了而使学生理解得不深不透,因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繁琐的分析讲解上,过多、过碎甚至超出小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分析,学生们不但理解不了那么多,还挤占了学生自主朗读积累语言的时间,也夺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这种肢解课文的讲解,使美的文章变成干巴巴的几条筋,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魅力丢失了,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学过后,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朗读有利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

在朗读过程中,语文语言的逻辑性会影响学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思想,语文语言的声调,语气以及词汇表达的丰富性会影响学生,使他们说话生动而有表情,从而形成和发展表达的能力。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以朗读为轴心,以读带训、在读中悟、以读带练的阅读教学模式,创造机会,创设情景,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读,充分的朗读,读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精文妙理,体味作者的深思妙笔,达到古人所说的“文章读以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真正陶醉其中,从而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爱美的情趣。

三、读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

如教学《苦柚》,描写小姑娘外貌一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满感情的多朗读几遍,想想读到了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从小姑娘胸前别着的校徽可以知道他是一名中学生,“红红的脸蛋”、“浅浅的酒窝”、“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这些外貌衬托出小姑娘的美丽、朴实:“安静”、“出神”、“早以忘了自己是买柚子的了”,从这儿可以看出小姑娘是爱学习的孩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刻画出一个淳朴中学生形象。学完全文后,再回读这段,请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说说自己心目中小姑娘的形象,这时的小姑娘在学生心目中比较丰满、栩栩如生了。此时学生脑海中浮现的以不是文字描述的形象,而是融入了理解小姑娘美好品质之后再创造的形象,这是一种感情的升华。

四、朗读有利于讲普通话

朗读也是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途径。推广普通话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里让学生讲普通话,语文课是主要阵地。而朗读是练习普通话的最好措施,因为读的课文都是规范的现代汉语,有利于改造不规范的语言和句式。好的课文语言优美、音乐性强,朗读起来很动听,会使学生自然进入课文创造的意境,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音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我在指导朗读时,针对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播放音乐与之同步,使读与赏并驾齐驱,收到了良好的朗读效果。学生读课文时,音响中奏响了轻柔、婉转、缓慢、袅袅回萦的乐曲,学生从声音里领略到了桂林优美的自然风光。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其境,入其神,真正体味咀嚼到桂林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采用音乐手段“助读”,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声世界,不仅起到了朗读指导的作用,同时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实现了“导行”激情的统一,强化了语音感。

阅读教学的作用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意识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重要积累过程,而写作是阅读语言素材的体现途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写作意识强化能够点燃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创作能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引导小学生掌握合理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小学生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引导教学,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在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的相互结合是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边读边想能够有效提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上下文联系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思考分析。引导小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批注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将看不懂的地方、理解不了的地方以及认为比较精彩、喜爱的地方进行标注,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提升文本阅读质量。其次,在写作教学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例如,在《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对日常学校组织的“国旗下的讲话”或者是组织的相关演讲比赛活动进行观察,从而记录好关于演讲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方式,在日常中积累演讲题材写作材料,提高写作能力。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文本的开头、结尾和每一段的中心句进行标注和体会,并且通过仿写等手段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

2通过刺激内在兴趣动力激发小学生动笔写作的欲望

兴趣动力激发是强化小学生写作意识的重要基础,只有小学生对某个主题、某个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开展有效的写作学习,并且兴趣动力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表达欲望,在提升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以《恐龙》教学为例,这是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我想象中的恐龙世界”为写作主题,并且以这个主题为主导,开展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写作意识进行强化,实际上很多小学生对“恐龙”有着较为广泛的认知,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接触到“恐龙”,并且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恐龙”的儿童读物和儿童影视,这就为这节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的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恐龙的图片、视频、影视作品等进行多角度的展示,对小学生脑海中关于恐龙的相关认知进行进一步的强化,然后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恐龙世界”,通过这样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知识储备的教学能够对小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从而在阅读教学中过程不断积累相应的写作欲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自己恐龙世界”的描绘写作过程中。

3注重阅读教学中的练说训练

语文文本教材中的很多词语、语句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本的涵义,并且在掌握相关词语、句子的应用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关键句是课文文本语言的典范,对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写作意图、熟悉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发展思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关键词、关键句的教学也是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练说训练。所谓的练说训练,就是让小学生根据文本阅读的相关内容,在周围实际生活中寻找实例,将文本中的词语、句子应用到实例描述和表达过程中,掌握优美词语、合理修辞方法的应用,从而对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在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练说训练。首先,让小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对课文表达的主要内容进行掌握。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进行再次的提升,尤其是要对文章中体现语境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最后,要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进行培养,具体的说就是让小学生表达自己在文本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感悟。通过练说训练对小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思维掌握能力进行有效培养。4重视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写作内容大都是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兴趣爱好出发形成的,但是不论是哪一个写作主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这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逻辑思维进行感受,并且在生活实际中寻找逻辑思维,遵循逻辑进行写作。例如,在《负荆请罪》这篇课文的额学习中,有了蔺相如和廉颇之前的矛盾误会,才会有后来的负荆请罪,这是一个简单的因果逻辑,在阅读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个逻辑进行掌握,并且应用到相关的写作中,强化文本的逻辑性。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写作意识就是要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素材,通过兴趣激发、练说训练和逻辑思维培养等促进阅读和写作的共同提高。

作者:刘雪影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胡寨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林海涛.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5,(8):36.

[2]叶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175.

阅读教学的作用篇5

        一、培养兴趣 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吸引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改进教法 吸引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乐与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用启发式教学,适当留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给学生制造些悬念,引导学生翻阅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二)发挥学科特点 吸引学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与生产、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学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科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扑朔迷离的实验现象,如“变色溶液”“喷泉实验”等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利用中和滴定、氯碱工业等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大意义的化学知识来感召学生,激发学生读好教材,努力学好化学。

        (三)改进阅读材料本身 吸引学生

        新教材上有很多内容,如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铅笔上的h和b,溶洞的形成,不怕水的鸟笼……这些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都很强,要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可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另外课本知识大多为静态文字,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可适当补充些表格、图片或设计成课件,在电脑上播放,多种呈现形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检查评点 强化兴趣

        对布置的阅读任务要注意检查,对取得好的阅读效果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强化,开展阅读比赛,同学之间相互竞争,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二、传授方法 教会阅读

        有了浓厚的兴趣,阅读的渴望,还应注意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阅读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三、概念 原理 重点读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化学知识的精髓,是指导我们学习化学的有力武器,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反复阅读,重点、要点要了然于心。如对于电解质这一概念应抓住“溶于水或熔融”“导电”“化合物”,非电解质则应抓住“溶于水和熔融”“不导电”“化合物”等等。 

        四、易混知识对比读

        中学化学有很多知识很接近,很容易混淆,将这些易混淆知识放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是掌握易混知识的主要方法。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四同很容易混淆,可将它们放在一起,从概念,属类,举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五、同类知识集中读

        将分散在不同部分的同类知识归纳整理,集中放在一起阅读。这样不仅认识更加全面,还可以加深对同一类事物的理解找出其内在规律,如复习时将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归类有:①醛类;②甲酸、甲酸某酯、甲酸盐;③葡萄糖、麦芽糖。可进一步归纳出:

        (1)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只能说明该物质中有醛基,

        (

2)其它含醛基的物质也可发生银镜反应。

        (四)化学图表分析读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图表,这些图表对概念原理的导出及解释有很大的帮助。阅读中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读出原因,读出结论,读出规律来。例如从元素周期表可读出:

        (1)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

        (2)同一周期(从左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等规律。

        三、 培养习惯 勤于阅读

阅读教学的作用篇6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读”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教”只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读”来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这里的“读”不仅包括课内阅读,还包括课外阅读,虽然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但教材的容量毕竟有限,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海洋里徜徉,获得心灵上的熏陶。总的来说,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感,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了解前人的优秀文化,获得心灵上的触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推荐优秀书目,让他们在课后自由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一些描写动物、四季、景色的文章、诗歌、古诗词等;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名家名篇,在选择课外书籍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操之过急。同时,鼓励学生做摘抄,将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语句和段落抄录下来,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备下“粮仓”,还可鼓励学生写一些读后感,记录自己的阅读所得。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两力”

“两力”指的是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是指学生理解语句以及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的能力,表达能力是学生写作的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广泛地涉猎课外书籍,包括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学习课文《秋天》前,有经验的教师会搜集一些描写四季的文章,让学生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对四季的描写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起课文来也会轻松许多。同时,通过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描写四季景色的素材,对日后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又如,小学教材中的许多修辞手法,仅仅依靠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广泛涉猎课外书籍,把名家名篇中的修辞与课堂所学结合比较,加深学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这对提升学生的“两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修辞内容时更加轻松;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会自由自主地运用修辞手法。通过涉猎名家名篇,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手法,促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难的部分,学生“怕”学,老师“怕”教,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毫无亮点和吸引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不够,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写作素材、词语积累不够。阅读课外书籍,要及时摘录其中的语句。生动优美的,富含哲理的,表达独特的……这些语句韵味无穷,越读越妙,永远有品尝不尽的余香。还可将文章中的段落抄录下来,慢慢品尝其精妙,从中欣赏到日出日落的壮观雄伟,领悟到祖国山川的如诗如画,品味到中华文化的深厚蕴涵,感受到榜样人物的可贵品质……久而久之,会对学生的理解、欣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难为无米之炊”。

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的中心思想,或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或是对大好河山的赞美,或是对英雄人物的称颂。好的作品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比如,爱国题材的文章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描写生活的文章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描写景色的文章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以及审美情趣;描写亲情的文章可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描写社会的文章可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感受社会。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语文老师应为学生精心选择阅读书籍,加强对他们课外阅读的指导。

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和塑造灵魂,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在文学作品中学会认识社会,懂得分辨是非,辨别美丑。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荡涤灵魂的一泓清泉,启迪着学生走向积极向上的人生。

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积累、处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这条教学道路上,我们将不断探索、改进,争取能让学生受益多多!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作用篇7

[关键词]阅读英语教学作用方法措施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运用能力又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基础上,其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英语阅读这一教学目标。

一、在英语教学中,忽视英语阅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1、听力较差

由于缺乏阅读,造成语言基础不熟练,不扎实,常造成听力理解困难;由于缺乏朗读,中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知识面窄,词汇量、词法、句法、语义、社会文化知识、科普知识、逻辑推理能力等匮乏,制约了听力的发展。

2、口语表达差

中国的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缺乏系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和英语阅读训练,开口难、难开口成为典型的突出问题,结果培养出许许多多的“口吃”的中学生来,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让中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没有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和能力。

3、写作能力差

如果中学生懒于阅读英语范文,缺乏代表性的范典范关键性的英语书面表达就难以成功,偶尔写出几个句子也是按照中文的意思瞎拼乱凑的单词罗列而已。笔者改初三的试卷居然有这样的句子imotherverynotlikeeatapples.我想这样的学生根本不具备英语语感,更谈不上英语思维了。

二、英语阅读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几方面的“差”呢?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师生的英语教学活动是围绕考试体系和评价体系来开展的。目前的评价体系注重关键性的考试,如年度考试、中考和高考等。所以师生一味的去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忽视了英语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英语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英语变得更加重要。英国著名教学法专家韦斯特(michaelwest)认为,教授英语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也是我们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输入渠道。有人形象的把书籍比喻成知识和智慧的宝库,阅读就是打开这个宝库的金钥匙。

英语的众多考试题中,阅读理解始终是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所占比例较大,已经成为试题的主体。而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答题水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做好阅读理解题,是英语考试取得高分的关键。阅读理解主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较快的阅读,理解短文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阅读可以提高听英语的效果。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获得的语言听力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仅仅依靠听,他们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听到的文字材料,没有足够的阅读做基础,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听出同音词,近音词,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如果在课堂活动中始终让阅读贯穿教学,学生将会把词汇,短语储存在脑海里,从而更好地提高听英语的效率。

英语阅读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中学生正值身体生长发育期间,身体由少儿型逐步过渡转化为成人型,长期的、持之以恒的阅读有助于其发音、听觉、呼吸等器官生长发育,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语感,教学中可省去许多繁杂的语言规则的讲解。如: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

that’sthemostfantasticplacethatihaveeverheardof.这个句子里面的语法定语从句又难懂又难记,但一经朗朗上口的阅读就迎刃而解了。阅读对口语表达有着显而易见的功效,它能培养出一口标准的、流利的英语口语。不会阅读,肯定难以说出好的英语。由此可见,阅读对口语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阅读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选进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对话和文章都是典型的代表文章,依照《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应能够写出与教材内容相应文体的文章,而且要语句通顺。如果没有阅读,没有对各种文体的了解和熟悉,就不可能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又怎么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呢?相反,大量的阅读就能到达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教师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努力通过训练其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对应于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1、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

对不同年龄的中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鼓励和激励方式。如初一可以将英语阅读较准确较大但的同学树为“小老师”,让其领读;为英语阅读较好的同学发大红花,为英语进步的同学发幸运星等等;如初三学生可以通过编排话剧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另外,在选材时难易要适中,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关注的问题。在必要时教师可以对阅读材料进行导读,还需要适时的给学生正确的评价。这样久而久之,必定会由英语阅读带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必定会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英语教学。

2、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加深对英语读物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注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传授一定的阅读技巧,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阅读的种类有很多种,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方法,根据阅读时是否出声,可以分为朗读和阅读两类;根据阅读的方法和重点可以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类;根据阅读的目的和方法可以分为细读、略读、粗读、跳读、速读、现时读等。无论哪一种读法只要适合自己,用得得心应手就可以。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对学生的复习迎考以及之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学法的指导,这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要想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最重要的还是阅读者要多读多练,阅读各种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从而达到真正有效获取信息的目的。英语中的“practicemakesperfect”就说明了这一道理。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阅读教学的作用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师;学生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这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所以,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外读物良莠混杂,学生的阅读未必“开卷有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快餐式阅读之风见长: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督促和激励,使学生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等。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选书

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列出符合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选书的前提是要求有较大的选择面,除了名著等经典书目,教师还要在平时关注出版动态,要留意报刊杂志,关注当前的热点图书但又不被媒体左右,关注获奖作品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找到真正优秀的并能与学生兴趣点结合的作品。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好让学生参与选书,师生一起来商定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不少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了教师的指导而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因而阅读质量不高。要提高阅读成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扫除阅读障碍。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赏析精彩章节。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激发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不仅扩大了阅读面,且能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去阅读《红楼梦》;教学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可以介绍学生去阅读托尔斯泰《复活》等。还可以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进行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明确目标任务。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

做好时间分配。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在课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自习课上学生进行默读,早读时用10-15分钟时间朗读,这都是应该得到允许的。下面要提到的阅读活动,也适宜在课内进行。总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无可非议的。

三、组织活动

阅读教学的作用篇9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

――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实,阅读就是一种生命活动,就是一和生活,就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生活、智慧的生活。正如萨特说的那样:“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人们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

之所以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呢?

1.组织引导学生学会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阅读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个性化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当然无从谈起。自主阅读又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而只有富有创造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我认为教者不应成为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二传手”或“中介人”,教者是读者的导师,读者应该直接面对作品。应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1.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

1.2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3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的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发挥联想与想像,拓展思维空间。

1.4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1.5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能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

1.6个性创造性阅讯并不排斥合作学习。相反,同学之间的相互切磋、沟通交流,反而会互相启发,促进学习。这种全作学习会形成一种“对话场效应”,产生种种不可预设的“偶然性”效果。因而,应该积极提倡阅读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对话。

2.组织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

掌握阅读技能和方法,并灵活恰当地运用,会影响着思维的流畅和敏捷,会影响着思维的严密和深刻。所以掌握以下阅读技能和方法,并加以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是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的必然追求。

2.1学会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也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也是一种声读,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语言。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

2.2学会默读:朱自清先生说过,默读就是看书,可见默读能力之重要。默读可以比朗读更快,也经朗读更有利于思考。默读时对文字符号的感知是眼脑直映,因此,默读不能出声,不能以字为认读的单位。因而养成“不出声、不指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都是很必要的。

2.3能诵读:诵读尤其适宜于抒情散文。熟读而成诵,它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注重眼到、口到、心到,有利于记忆、积累和培养语感,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2.4采用精读:精读是认真他细的研读,通过精读应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见解。精读应认真细读,揣摩探究,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理解、鉴赏、分析、概括、联想和想像能力。

2.5采用略读:杨振宁曾经提倡过一种囫囵吞枣的读书方法,他称之为“渗透性学习”,与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读书方法就是略读,它与精读不同,略读只求概览大意。大量的课外阅读都是运用略读的方法,也应该集中注意力,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善于捕捉关键信息。略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精读能力的基础。

阅读教学的作用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阅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07-01

文学经典是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的积淀,是语文教学材料的上乘之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在小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质的同时,使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洗礼,在神游万里、思结千年之际,获得古人的智慧,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经典是文学艺术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的长河却愈加灿烂,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经典阅读无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1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切实提升语文素质

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能够长时间流传,大面积传播,经典的艺术性是毋庸置疑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经典阅读中可以积累丰富多彩的词语,绚丽多姿的句段,从而慢慢地形成敏锐的语感。慢慢学会怎样谋篇布局、造句遣词,学会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经典的文学作品也为小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准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学生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可以声情并茂地诵读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的古诗文,还可以给故事配上栩栩如生的连环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翔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仿写是小学生写作的初级阶段的学习手段之一,就像初学书法的时候临摹名家的字帖。而好的蓝本是必不可少的。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既具有人文性的特点,也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因此它们是小学生作文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提供了优秀的范本,孩子们尽可以以之为鉴,还可以进行续写、改写的练习。如学了《燕子》以后,孩子们可以试着写一种熟悉的小动物,学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以后,写写五光十色的美丽童年。还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中活学活用学过的的古诗文。比如写《我的家乡》,写到杨树、柳树、鲜花等,叶绍翁的《宿新市徐公店》贺知章的《咏柳》,使学生观察、回忆鲜花、垂柳,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情境。尽管文笔可能是稚嫩的,却吐露了孩子的心声,学生的表达能力慢慢得到提高。

2熏陶思想,规范其言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经典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体,对孩子来说读来朗朗上口,学来兴趣盎然。培根说过:“读书在于造成完美的人格”。经典的文学作品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还可以使他们懂得人生道理,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七颗钻石》引导学生要做一个善良、孝顺、乐于助人的人;《锄禾》《悯农》告诉孩子们一粥一饭一丝一缕都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果实;《卧薪尝胆》激励孩子要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做一个有作为的人;《负荆请罪》告诫学生要知错就改,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弟子规》教会孩子们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阅读那些栩栩如生的经典的文学的作品时,不知不觉,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为之所打动,进而升华为自身的情感,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3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博学多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修身之道之一。经典诗文中许多作品可以带孩子们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望庐山瀑布》让人仿佛面对从天而降的千尺白练;《望洞庭》又把人们带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又让孩子们领略犹如西子般美丽的西湖美景……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孩子们会沉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经典诗文还会告诉学生们我国民间的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爆竹声声,美酒飘香的春节时,可以吟诵王安石的《元日》;落雨纷纷,杏花吐艳的清明节,可以吟唱杜牧的《清明》;盛开,秋高气爽的重阳节,怎能忘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传世经典呢?……在传统的民族节日时,经典的古诗文向我们敞开了一扇了解民俗节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大门。随着知识的增长,人的气质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真正地“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有学问的人。

4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开启智慧之门

经典的文学作品,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精品,或文采斐然绚烂多姿,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或自然清新返璞归真,都必然是孩子们爱读的东西。所以学习起来兴致勃勃地,自主性比较强。学习时注意力集中,也就轻松自如。同时,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比如:《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告诉学生们读书要和实践、生活联系在一起;《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更不要生搬硬套不知变通;《伊索寓言》《古今贤文》更像是一位古代智者,循循善诱地告诉孩子们人生的道理……这些经典阅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了智慧。经典的文学作品阅读过程,就像在给孩子们用智慧的甘霖一次次洗礼,让他们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迈向成熟。

经典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法,合理地处理教学的环节,恰当地与写作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真正地发挥作用,让它来为语文教学服务,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