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十篇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十篇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01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篇1

一、政府重视,人人参予。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宽,情况复杂,单靠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是不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的目标的。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纳入政府和干部目标管理,强化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当前,部份农村群众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有的追求个人物质利益,讲究个人眼前实惠,对农村环境污染造成水资源水质恶化漠然视之,甚至以牺牲环境恶化水质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短期利益。因此,一定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使每个公民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投入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来。

二、垃圾定点堆放,进行分类处理。农村群众居住相对分散,倾倒垃圾如果随心所欲,污染范围必然会更广。因此,对垃圾一定要定点堆放。同时,对垃圾要分类处理,能够送到地里作肥料的要尽可能送到地里作肥料,能够回收利用的,要尽可能回收利用,将其变废为宝,尽可能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各种养殖场排污要达到环保标准,将粪便和其它排污送到地里作肥料,或者结合农村沼气建设,变废为宝,尽可能做到排污零排放。

三、改革农业用粪方式,多用农家肥,少用化肥农药。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了减少劳动用工,农村种地施肥以过去的施用人畜粪便和沤制农家肥为主变为施用化肥为主,不但使农村人畜粪便和可以作为农家肥的沤制物成了污染农村环境进一步污染水资源的祸根,而且影起农村种地化肥施用量巨增,导致化肥的残留物在山平塘、水库、石河堰和河道中巨增,污染水资源。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加之其它原因,导致农作物病害增多,随之而来的施用农药量增多,也对农村环境和水资源造成严重危害。为了保护农村环境和水资源,应当改变当前农业用肥习惯,把人畜粪便和沤制农家肥作为种地的主要肥料,尽量少用化肥、农药。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和水资源的污染,另一方面还可减少人畜粪便及其它废弃物对环境和水资源的污染,同时还能增加和培育耕地肥力,一举多得。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篇2

承办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

全国政协委员宋育英提案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全长1577公里。汉江湖北段涵盖了汉江的上中下游,占全长的55.25%,流域范围包括10市(林区)40个县(市、区),流域面积6.3万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33.89%。汉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生态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十二五”期间,兴建了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实施了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对汉江中下游实施生态补偿,完成了引江补汉前期工作,缓解了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但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后,打破了汉江流域原先的水资源分布格局,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量大大减少,对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长期性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一是水环境容量急剧下降,二是水污染防治难度加大,三是水生物和鱼类品种减少,四是工农业用水受到影响,五是汉江堤防局部运行环境l生变化,六是航运能力下降。汉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任务紧迫而重大。

我们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

一、建议国家解决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运行费用

鉴于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一是建议国家加大碾盘山水利枢纽项目资本金投入力度,促使项目尽快开工;二是建议国家安排资金解决碾盘山水利枢纽建成运行前过渡期的四项治理工程运行费。

二、建议国家尽快批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江中下游影响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规划》

随着中线调水实施,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全面影响将会逐步显现。建议国家尽早批复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江中下游影响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规划》,安排专项资金,完善沿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更新改造沿江泵站、涵闸、机井等水利设施,对兴隆库区及坝下崩岸进行治理。

三、建议国家建立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长久机制

汉江中下游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精华地区之一,为实现该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生态湖北建设进程,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同意下拨5年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生态保护与建设转移支付资金,但只是阶段性政策。考虑到中线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是一个长期永久的过程,因此建议国家建立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长久政策,同时从水费或中线水资源费中提取一定费用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汉江流域长期性生态功能恢复、生态保护建设。

四、建议国家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

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推进其与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相衔接,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湖北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宏伟目标,培育湖北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五、建议国家实施引江补汉神农溪工程

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已经累计向北方调水20多亿立方米,随着调水量逐步加大,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逐步显现。虽然国家投资兴建了引江济汉工程,但只能解决汉江兴隆河段以下的缺水问题,丹江口大坝到兴隆河段水量并没有得到补偿。为了维护汉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同时确保中线工程长久有水可调,建议国家尽快建设引江补汉神农溪引水工程。

六、建议国家将湖北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管理机构

湖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主要移民区、重要影响区;特别是中线调水的水量、频次和时机,与汉江中下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利害关系。作为纯供水、纯贡献和唯一水量减少的省份,在南水北调中线管理机构中应有一定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应当积极参与中线调水的协调与管理,统筹兼顾好中线调水与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议将湖北作为董事加入中线运行管理机构董事会,兼顾中央与地方、供水区与受水区的利益,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同时,建议中线水源公司的注册地仍继续保留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实现“南北两利、南北双赢”。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办理并复文

一、关于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运行费问题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总投资86.6亿元,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全额安排,湖北省负责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年运行管理费不计入中线工程供水成本,未明确要求通过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以建代补”方式补助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运行费。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职责进一步加强对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前期工作的指导,并根据工程可研审批、项目效益测算等情况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上积极研究予以支持。关于申请国家安排资金解决碾盘山水利枢纽建成运行前过渡期的四项治理工程运行费的问题,目前没有相关资金支持渠道。湖北省应进一步统筹研究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探索根据汉江中下游沿线城市防洪和航运受益等情况合理分摊工程运行费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运营管理,多渠道落实工程运行管理经费。

二、关于批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江中下游影响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规划》

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共安排汉江中下游地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88个,总投资35.6亿元。考虑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国家已批复实施了两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对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水质稳定达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否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再批复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汉江中下游影响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规划》,宜根据区域水生态环境受影响程度、变化趋势、治理修复情况等进一步统筹研究。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部门将结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等规划实施,进一步积极支持做好汉江中下游地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关于建立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长久机制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范围涵盖了湖北省十堰市的茅箭区、张湾区、丹江口市、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房县,襄樊市的南漳县、保康县,荆门市的大悟县、孝昌县等区域。2015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地区给予财力性补助的通知》(财预〔2015〕76号),明确自2015年起,中央财政通过阶段性财力补助的方式给予汉江中下游影响区每年6亿元的补助,连续实施5年,共计30亿元,将对改善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另外,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2016〕31号),明确到2020年,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关于从中线工程水费或水资源费中提取一定费用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汉江流域长期性生态功能恢复、生态保护建设的问题,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以及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关于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清理政府性基金项目的要求,不宜再单独设立专项基金。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将按职责进一步做好《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落实工作,加强跨行政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指导协调,推动加快健全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科学界定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尽快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四、关于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

国家高度重视汉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工作,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明确要求加快汉江流域综合开发。2012年10月,国务院专门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函〔2012〕150号)。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也对涉及汉江流域有关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了统筹安排。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函〔2015〕62号),明确要求武汉城市圈加强与汉江生态经济带等的联动发展。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汉江经济带建设。因此,汉江流域开发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汉江生态经济带跨多个省级行政区域,为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深化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有关重大问题研究,并待时机成熟后适时开展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五、关于实施引江补汉神农溪工程

目前,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的“引江济汉”工程已建成并发挥效益,年均向汉江补水21.9亿立方米,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95亿立方米的调水量下,可解决汉江兴隆以下河段的调水不利影响问题。今后如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增加年调水规模到130亿立方米,丹江口坝址以上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将超过40%,届时才有必要考虑从长江向丹江口水库补水等问题。2015年7月,水利部组织长江水利委员会等相关单位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充规划》,以大宁河引江方案、神龙溪引江方案为代表,初步研究了引江补汉工程的必要性、规模、布局、生态环境制约因素等问题。经初步比选,认为大宁河引江方案和神农溪引江方案均具备水资源条件,但也均存在大埋深、大流量、长隧洞施工等问题,有的方案还涉及环境敏感因素。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视南水北调中线用水增长、后续工程规划情况,进一步深入研究各补水方案的建设条件、经济合理性、运行管理及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科学比选论证。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篇3

在此,我向各市、县(区)政府提几点建议。

一、建议建立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根据省政府的部署和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市、县(区)各自负责本辖区内*流域整治工作,责任落实到当地政府。去年,省政府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和“*”减排目标责任书,将实施*流域整治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整治效果怎样,监管情况如何,项目是否落实,水质有否改善,将作为对各市、县(区)政府环保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省政府已经要求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流域整治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同时还要组织新闻媒体监督。目前,根据省领导指示,省环保局已草拟了《*、*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即将上报省政府审定。今年省环保局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各地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并向省政府报告。*月*日,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明确,要对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超过总量指标、环境违法问题突出、主控断面不达标,以及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或企业,实行限批。下阶段,我们将根据各地整治工作情况,向省政府提出建议。

水环境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任务,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因此,建议各市、县(区)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辖区内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突出问题,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本地区各部门间的行动。

二、建议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分解落实各项整治任务

省里制定的规划、计划比较宏观,是对流域整治的总体要求,所提出的目标任务能否落实,关键在于各市、县(区)的工作是否具体、深入、到位。因此,还需要各市根据流域规划、计划和责任书的要求,针对本地实际,进一步分解落实各项整治任务,明确责任单位,每年组织考核,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深化、细化、强化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治理项目。关于今年的重点工作,建议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超标断面的达标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今年的水质目标。比如说,象沙县水汾桥、邵武晒口、闽清梅溪口、连城与三明交界的断面等长期超标或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断面和河段,要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认真分析各种污染因素,找出污染源,有针对性地把治理和监管责任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和县、乡镇、村。

二是饮用水源安全的问题,这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国内部分湖泊相继发生蓝藻爆发影响水源安全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我们省,去年省里开展的水源地污染专项调查和今年开展的全省水质安全调查,都发现各地水源地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到位,水源保护区都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明确具体管理措施、责任单位和日常监管的责任人,依法管住、管紧、管好饮用水源,切实防止“以划代管、划而不管”的现象。

三是养殖业治理,这是*最主要的污染源。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抓紧完成规模化养猪场整治,特别是禁建区内养猪场整治不能一拖再拖。要落实到县(市、区)、乡镇、村,落实到养殖户,落实到建设单位,明确任务和责任,并将进展情况列为对县、镇长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建立责任制。

四是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这不仅是改善*水质的需要,也是实现化学需氧量污染减排目标的需要。据统计测算,

目前,有的地方反映化学需氧量总量偏低,但辖区内又没有污水处理厂,没有减排能力当然就不可能腾出总量指标来支持新的重点项目建设。这其中问题最突出的是邵武、建瓯、建阳市污水处理厂,按照省政府要求本应当在“*”就建成,但至今仍无着落。反过来看看泉州市,近几年各县(市)都建成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减排空间很大,而且也有效改善了其辖区内晋江流域水质,这几年达标率都是100%。所以,建议*流域各市、县政府切实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管网的配套重视起来,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建成并投入运行。

三、建议加大投入,进一步发挥整治资金效益

要实现整治目标必须依托于重点项目的实施,这些重点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20*年以来,仅省里投入*治理的补助资金就超过1亿,除此之外,还有各市、县(区)政府投入的资金,有吸纳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有项目业主自筹的资金。通过各方面的资金实施了一大批项目,才取得水质改善并保持基本稳定的效果。

省政府已明确今年*流域整治重点任务,总体上要推进92个重点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将近10.2亿。如此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各级各方面都想方设法落实,否则项目就没办法推进或者推进不到位,治理的效果就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建议各市、县(区)政府进一步加大流域治理的投入,带动各种资金投入治理项目,发挥资金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一是要坚持“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明确各治理项目的责任单位、投资主体,督促企业业主筹措治理资金,实施治理项目,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这是基本要求,也是排污单位的法定责任,不能“等、靠、要”。

二是各市、县(区)要加大财政对治理工作的投入,中央财政和省财政都已将环保列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科目,各级政府也要落实环保科目,增加环保方面的支出,这也是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改善所应尽的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三是对省级财政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补助资金,比如省环保局每年安排的1500万元,发改、建设、林业、水利等部门安排的补助,以及福州市政府每年补助上游的1000万元,相关地方政府要从本级财政和部门经费中及时配套,而不应以企业的投资来充当配套资金,因为这些资金都是政府资金,应当从政府的层面来配套。

对于今年的*专项资金,*月*日省环保局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和有关专家已对申报项目进行了初审,即将把审查意见反馈各地,请各地抓紧修改完善,并以市政府的名义再次上报。在修改过程中,要坚持几个原则:一要坚持规划带项目,优先考虑列入*规划和年度整治计划的项目;二要明确投向,今年的重点就是水源保护、工业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整治;三要扶持污染削减量大、环境效益显著的项目,发挥补助资金效益;四要完善申报材料,对于材料不完整、具体内容不明确、无合法的排污许可、环境效益不清楚的项目,坚决不予补助。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筛选项目、安排补助一定要抓住对改善水质有重大贡献的、影响较大的重点项目,集中财力办大事,不“撒胡椒面”。否则,投入这么多资金,如果没有取得真正效果,如果水质没有改善甚至变差,我们将无法向省委省政府交代,也无法向流域人民交代。

四是要积极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流域治理项目,充分发挥各方面资金的作用。

四、建议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切实抓好应当由政府主抓的治理项目

从刚才丛澜同志介绍的暗访情况看,企业偷排漏排、污染反弹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有的同志反映,整治工作阻力大、工作难开展,我看根本原因还是执法没有到位。如果在执法中顾虑重重、心慈手软,对违法单位、违法行为姑息迁就,讨价还价,不仅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威信,也使工作陷于被动。象刚才通报的在邵武检查的3家企业全部超标的问题、沙县宏光化工严重超标的问题,特别是闽清广源陶瓷长期严重超标的问题,如果执法到位了,我看问题早就解决了。执法要重在严格,绝不能手软,绝不能以罚代处。既要不徇私情,敢于碰硬,果断查处,更要加强监督,盯紧看死。对环境违法行为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要依法及时移送司法部门。对干扰执法、包庇纵容违法行为、违纪政纪的,要移送监察部门。建议各县(区)政府结合当前要全省正在深入开展的环保专项行动,以查处水源保护区污染、养殖业污染、企业违法排污、“*小”和“新五小”死灰复燃、建设项目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生态破坏等违法现象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大监测和监控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安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五、建议加强联动和宣传,进一步协调各部门和全社会形成整治合力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篇4

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结论表明,各相关企业原辅材料、产品在贮运或生产过程中如发生突发性事故,将直接影响市区饮用水源水质,尤其在新洋港河水流量较小等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将对水源产生严重威胁,即使达标排放的水污染物相互叠加,也会影响水源水质。

二、对相关企业的环境保护整改意见

为保证市区饮用水源的绝对安全,根据我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依据环境风险评价报告以及专家评审意见,我局对各相关企业的环保工作提出了如下整改意见,并于3月下旬分别与都、城区政府作了对接:

(一)对位于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及周围的电镀厂、电镀厂等11家距水源较近、生产规模小、治理不到位、污染隐患大、又无治理价值的小企业,实行关闭、搬迁或转产。按照年2月26日第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对水源保护区外拟实行关闭搬迁措施的企业或项目作了核实,多数还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价。按照评价结论及企业生产现状,对这些企业应当实行关闭搬迁。同时在关闭搬迁企业名单中增补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城区电镀厂。此外,鉴于市香料化工厂已对市区饮用水源造成较大影响,拟对该厂实行搬迁措施。

(二)完善各企业相应的水污染治理设施。对江动齿轮有限公司、升华生物化学公司、利民化工厂等有治理设施的企业,继续完善废水处理工艺,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并加强管理,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尚无可靠的废水治理设施的企业,必须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并限期建成。对污染影响较大的部分企业,要将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和末端治理相结合,所产生的各类废水经治理达

标后作为间接冷却水等循环使用,不得外排。重点污染企业安装等比例采样流量计等在线监控装置。

(三)改造各企业现有排水管网,规范化整治排污口,做到冷却水、生产排水与事故性排水与天落水和生活污水“三分开”,实行清污分流,并设立事故性排放收集系统,严禁有毒有害污染物排入水体。

(四)出售废酸、废碱等废物,必须执行危险废物交换和转移的法律规定,并建立相关台帐。

(五)所用化工原料及产品一律禁止水路运输。

(六)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重视职工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应急预案,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三、落实环境保护整改意见的几点措施

(一)关于相关企业和项目关闭、搬迁或转产工作的实施。对位于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及周围的电镀厂、城区电镀厂等13家实行关闭、搬迁或转产的企业和项目,建议由相关县(区)政府下达关闭、搬迁等决定,并由相关县(区)环保局负责日常监督管理,以确保措施到位。我局定期对关闭、搬迁或转产企业进行现场监督。

(二)关于市区水源上游相关企业的环保整改工作。本着保证市区饮用水源万无一失的原则,相关企业的污染治理方案必须经我局核准后实施,污水治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应当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负责进行。各相关企业必须在4月份内将各项整改意见落实到位。此后由企业向县(区)和市环保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现场核查符合规定要求的,试产2个月。试产期间,相关县(区)必须加强监督管理。试产结束前,经我局验收。如果相关企业达不到整改意见的要求,必须限期搬迁。凡尚未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停产企业,复产前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并整改到位后,方可批准复产。对第一批环境风险评价的5个重点规模企业的环保整改意见,按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要求执行。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企业或项目,将继续实行关闭或搬迁等措施。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篇5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情况。

xx县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共分四大类,项目合计(76)个,总投资(633.72)亿元。

其中:1.重大生态修复项目,共(7)个,总投资(14.75)亿元,已完成(1)个,在建(6)个;

2.重大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共(48)个,总投资(38.5)亿元,已完成(7)个,在建(41)个;

3.重大综合交通工程项目,共(12)个,总投资(475.58)亿元,已完成(0)个;

4.绿色发展项目,共(9)个,总投资(107.18)亿元,已完成(2)个,在建(7)个。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探索并逐步走上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升共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道路。截止上半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2.7%以上,我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优势持续巩固,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迈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排头兵的坚实步伐。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存在较大缺口。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各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势必需要大量资金,xx经济基础较薄弱,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建设需投入的资金与现有财力还是相差甚远,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

2.基础设施短板亟需补齐。由于xx县历史欠账较多,对比全国各地更高起点改善基础设施的背景下,安远县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仍跟不上时代要求,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3.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和积极性不高。一是乡镇部分群众环保意识、生态保护意识欠缺,乱倒乱排等行为时有发生。二是为了保护xxx,xx群众不能大面积开山种果,并且大力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源区群众不仅减少了生产经营收入,还为改善环境付出不少资金,群众生态保护积极性不高。

二、项目储备情况

1.绿色发展、环境治理项目储备情况。我县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绿色发展步伐,逐年提高财政预算比例。目前我县计划项目储备7个,总投资约58208万元。

2.绿色发展、环境治理项目投资导向和资金需求。绿色发展项目方面,我县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同时结合我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而生态优势较为凸显的县情,主要以发展旅游、生态农业、林下经济为重点投资方向,巩固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群众生态收益逐年提高。环境治理项目方面,我县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地区和东江源头县,水环境治理、生态屏障建设是我县主要投资方向,根据每年环境数据比对,我县生态环境质量正逐年向好的发展趋势,群众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持续提升。然而,我县也面临农村环境治理压力较大和绿色发展水平落后的问题以及资金投入难以为继的局面,主要资金需求为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旅游要素配套建设方面。

3.市县领导关注但缺投资的绿色发展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xxx成为“xx第一名山”的决策部署,我县大力实施了xxx景区改造提升工程、xx景区改造提升等工程,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丰富xxx旅游要素配套以及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我县正在继续实施xxx风景区整体开发建设项目,由于该项目总投资较大,缺少资金支持,仍有大部分项目无法动工实施。

三、工作建议

1.对项目储备建议。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加大xxx上下游横向补偿项目储备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我县长江经济带建设,切实保护好东江源头,构建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二是建议上级对我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加大支持力度,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篇6

一、小区出新和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区政府及房产局、建设局等领导对小区出新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提上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了早启动、早规划、早准备、早施工。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局和房产局部门领导精心组织,健全制度,明确责任,狠抓质量,确保成效。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居住环境问题,使旧住宅小区和背街小巷环境面貌整治一新,深受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1、小区出新成果显著。我区居住小区总数350个,其中符合出新条件的小区有81个。从年以来,我区已实施小区出新24个,面积达110.0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273万元。小区出新中,共拆除违章建筑1404处、7702平方米,房屋立面出新450幢,翻修道路36450平方米,整修路牙27126米,修建围墙近8000米,盖建车棚近10000平方米,铺设下水道20245米、窨井10265座,新增绿化带12126米,补种树木2984棵,新建休闲场地6800平方米,增设路灯120盏,增设小区监控设备15套,安装天然气6500户,改装自来水抄表到户5750户,建设物业管理用房300多平方米,小区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2、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焕然一新。年,我区共完成、如意里、巷、双拜巷等21条街巷整治任务,共投入资金425万元。其中完成道路摊铺沥青混凝土16677平方米,铺设路牙1606米,路沿4177米,出新人行道6450平方米,水泥硬化2437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837米,砌筑窨井136座。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后,路面平整,设施配套,大大方便了居民群众的出行。

二、对小区出新和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小区出新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是市、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打造“住有宜居”城市的重大部署,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让更多百姓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集中体现,它是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因此,要把“民心工程”做细,把“惠民工程”做实。我们在座谈、视察调研过程中感到,区房产局、建设局在小区出新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中,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精心规划、严密组织,精细施工,出新整治工作成效明显,街道、社区和居民整体反映较好。但在座谈、视察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针对小区出新工作

一是要加强与街道、社区的沟通协调。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街道、社区对小区出新存有较多的意见,这些意见的根本原因是部门与街道、社区通气协调不够。如拆除违章建筑问题,哪些属违建,哪些不属;哪些需拆,哪些缓拆等,建议应与区市容局、街道进行沟通确定,便于在拆违中得到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又如小区出新的规划设计、墙面颜色、绿化、封闭自行车棚等问题,建议应广泛征求街道、社区和居民群众的意见,尤其是否建封闭自行车棚的问题,各街道、社区反映意见较大,应积极协商,妥善解决。

二是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小区出新中,房产局重视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建立了相关质量责任制度,整体质量得到了保证。但仍然存在局部质量居民不满意的地方。如大石桥、富贵山、月苑小区等社区主任、居民提出:出新后化粪池、下水道堵塞,路面水泥块脱落等。并建议对小区出新资金实行公开公示制度,将小区出新资金用处采取适当方式向街道、社区公开透明,接受街道、社区居民的监督。

三是要加强出新后的长效管理。目前小区出新后部分实行了物业管理,部分还是社区管理,各街道、社区普遍反映,小区出新的长效管理严重缺失,绿化维护、管道疏通、卫生保洁、小区安全等都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为此建议:一是积极探索小区管理的新模式。在市场化物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居民群众对市场化物业管理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区政府应整合部门、街道资源,创新管理思路,走公益性物业管理新路,逐步向市场化物业管理过渡。二是加大对出新小区物业管理的资金投入。由于旧住宅小区物管用房和设施的严重缺乏,加之贫困弱势群体较多,实行物业管理势必公司投入大,物管费难收,管理成本高,如果政府不能托底投入管理资金,物管公司势必管理不到位,或撒手不管。三是加强后续管理,巩固出新成果。小区出新后,难免存在出新不到位或缺位的地方,因此,出新部门应强化责任,进一步与街道、社区进行协调,征求居民意见,解决好遗留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确保出新成果得到较好的巩固。

四是建议小区出新应以社区为单位,成片出新。避免小区出新过程中,一个社区两个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出新标准的不同一而引发的群众意见,以便促进社区的稳定和谐。

(二)、针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

一是道路整治规划设计还应精细到位。我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了“市政施工、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设计,道路施工充分考虑了市民群众生活、出行的方便,普遍受到居民群众的好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仍有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如巷在出新整治时,对该巷北顶端下水道排水设置考虑欠缺,由于路东地势较高雨水顺势而下,路西、路北均为居民房屋,路南道路又是上坡,而路面上只设有一个普通下水口,雨水一大势必淹到居民屋内,居民反映较大。建议做好补救措施。

二是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不留死角。在座谈和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后,路面和人行道焕然一新,让人赏心悦目。但人行道与房屋之间存在整治不到位,有些地方脏、乱、差,与人行道和路面行成了明显的反差,没有达到环境整治的效果。建议区政府采取措施,确保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不留死角。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全面实施城市化战略、环境立县战略和建设和谐*的总体部署,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前段,县政协对东潴龙河治理及环境保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加强东潴龙河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一、切实增强对东潴龙河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东潴龙河是流经我县境内的主要河流之一,对我县中部沿河的村、镇和企业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东潴龙河流域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事关全县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事关和谐*、平安*的建设,对此,全县上下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现在,淄博市高新区已经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东潴龙河内进入*的客水已经达标。目前,东潴龙河*段内的污水主要是来自县内企业,因此,加强东潴龙河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必须统筹规划,全面整治,切实为东潴龙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东潴龙河的现状及治理情况

东潴龙河全程47公里,其中*境内长度21.5公里,贯通南北,流经中部6个镇22个村。长期以来,由于主客污水的污染,特别是近年来县内一些企业的污水排入,严重影响了沿岸镇村6万多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加大了对东潴龙河的治理力度,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2800万元实施了东潴龙河清淤综合治理工程,加强了对东潴龙河沿岸企业的监管力度,促使所有排污企业提高了认识,采取了相关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治理成果。

三、对进一步加强东潴龙河环境保护的建议

县政协认为,去年,县委、县政府对东潴龙河干流进行清淤、治理,是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护环境,解决东潴龙河长期污染而采取的果断措施。为了进一步巩固东潴龙河*段的治理成果,切实搞好环境保护,彻底解决前治后污的问题,使东潴龙河*段水质达到省、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要求,切实保护东潴龙河下游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治理后的东潴龙河*段实施综合整治。为此,县政协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县人民尤其是东潴龙河沿岸群众梦寐以求的共同心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要从根本上转变只注重发展不注重环境保护、只注重快不注重好的旧观念,树立没有环保就没有科学发展的观念。发展不能只看既得利益,必须把环保放在发展的第一位,只有努力实现治污达标排放,才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才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真正含义所在。

(二)加大行政管理力度,确保治污制度化。东潴龙河治理工程只是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步。治标必治本,治河先治污。建议县委、县政府把该河的治污作为全县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出台对治理后的东潴龙河*段综合整治、严格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或条例,做到有章可循,真正从源头上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三)严格落实防治责任制,理顺管理体制。东潴龙河的污染防治,必须对沿途各镇实行辖区负责、属地管理责任制,哪一区段出现问题,就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加强河道管理,保护新旧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进一步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加大治污力度,确保污染企业达标排放,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到既解决企业的污染问题,又通过有效措施帮助企业健康发展。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要把各种产品的生产对水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重要因素来考核,重点发展科技先导型和水资源节约型产业。建立设备淘汰制度,定期检查、公布被限制或禁止生产的落后工艺以及设备产品。对沿岸15家有污染的企业要进行一次全面普查,登记造册,提出整改时限。对现有污染企业,继续走"技术改造、扶大关小"的路子,加快企业污水治理步伐;对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下决心"关、停、并、转",尤其要加大对那些屡次严重超标排放的小化工、小造纸等企业的监管和查处力度,提高企业污水治理设施科技含量和治污水平,确保污水排放从源头上达标。对于我行我素,既不治理、又不达标的污染企业,要顶格处理,真正使东潴龙河水变清、地变绿、气变爽,成为*境内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五)严格把关新上项目,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进一步做好新上、改造和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从源头控制新的污染源。新上项目必须坚持环评第一关,未经环评的新项目一律不上,对有污染的项目绝不能批建。对新上的污水治理设施要确保正常运转。

(六)强化措施,下大气力解决东潴龙河沿岸垃圾污染问题。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沿岸镇、村、企业负责监管,严禁单位、企业、个人向东潴龙河倾倒各类垃圾,确保东潴龙河沿岸环境整洁卫生。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篇8

8月14日上午,丁大卫市长在市政府513会议室主持召开十二届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听取了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汇报。会议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会议要求,要充分认识水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对历史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落实环保优先的要求,不断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会议强调,一要大力整治小化工、小印染等“五小”生产企业,将分散的化工企业集中到专门区域,对规模小、污染重、治理无望的,要坚决关停;二要大力提高化工园区污染物集中处理能力,促进化工园区升级、升档;三要进一步提高入驻工业园区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确保不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不上,有可能带来污染的项目不上,达不到投资强度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上;四要严格执行化工行业、纺织染整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工作;五要加快“三镇两行业”污染治理步伐;六要抓紧规划、建设一批新的污水处理厂,确保2010年前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七要加大农村河道整治力度,确保2010年前县乡河道全部疏浚一遍;八要进一步搞好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九要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执行国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有关规定,加大内河船舶管理力度,防止船上生活垃圾和油污对河道水质的污染;十要进一步做好备用水源地的建设。会议听取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汇报。会议认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事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会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原则,一着不让地抓好各项保护工作,做到有备无患,确保万无一失。当前,要切实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扎扎实实按省、市要求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消除各种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隐患。会议听取了市区“三镇两行业”污染治理进展情况汇报。会议认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市区“三镇两行业”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三镇”地区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环境质量状况有所改善。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切实把“三镇两行业”环境整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攻坚克难,强势推进,确保观音山地区环境整治在年内基本实现总体目标,竹行、小海地区在2008年底基本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会议还研究了关于促进市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区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多项措施,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并积极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对促进市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效果。会议要求,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手”的作用,按照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针对房地产需求相对较旺的实际,通过进一步扩大普通商品房供应量,把普通商品房的价格涨幅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解决好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会议强调,要采取措施,继续增加普通住宅类商品房有效供给,促进市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篇9

田畴交错,有名的风景区。山水交融。山与水都各具特色。山,小而玲珑,秀丽而多姿。景区内有著名的麟”凤”龟”蛇”四山。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秀色和灵气。更因水而兴,因水而盛,因水而美。

几步花圃几农田。当年副总理为题咏的瑰丽诗篇,真山真水到处是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已勾画出山水美的倩影。

送下游一江清水”实践中,环境治理战略的指导下。当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浊,有水皆污”大背景下,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话说:水是城市的眼睛和灵魂。确实.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满生机和灵性,缺少水,便显得单调和乏味,所以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诣社会的重要举措,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本地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一、河水环境现状

近年来,为保护河。各级政府先后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为此,污水处理工程被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区的十大成就”之一。该工程采用土地处理系统工艺,处理的主要工艺为通过截流将污水通过集中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进入不同的沉淀池,分别进行厌氧和氧化,经过水产养殖利用,最后作为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达到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由于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河流经市区党武乡、石板镇、乡和镇等乡镇。水库以上河段。水质良好,属于清洁水平。水库下游,由于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因此这一段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表现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造成下游的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二、河环境治理对策

(一)治理目标。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欢”为河环境治理总目标。河安就是河防洪设施要全面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确保防洪安全;水清就是要达到河溪水清澈、水质良好;景美就是要进一步抓好河沿岸景观工程建设,做好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欢就是要创造人水和谐环境,使市民傍水而欢、亲水而乐。

(二)治理思路。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治标与治本方略兼顾,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联合行动,采取综合措施,落实长效机制,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文溪水环境有明显改善,通过5年整治基本达到治理目标。

(三)具体对策。

1、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防洪排涝、污水截流、水质监控以及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需要水利、建设、环保、创建等相关部门及各相关乡镇的相互配合与大力支持。目前的整治工作主要集中在水利主管部门,难免势孤力单。为此建议,一是加强领导,成了文溪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各相关部门和新城区管委会、安文深泽等单位组成,明确各自职责,明确工作计划和任务,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整治与管理相脱节的矛盾。由于水环境管理内容多、任务重,既有堤防、橡胶坝等工程管理,又有蓄放水安全管理和防汛防洪职责,因此建议成立河环境管理机构(如河道管理站),确定编制和人员,明确管理的内容和职责,同时县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使管理工作长效有序。三是健全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责任考核与激励机制,明确水利、城建、环保、创建等各相关部门及各相关乡镇在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整治工作协调有力,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尽快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以推进生态养殖、提高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为目标,集中开展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7〕63号)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08〕41号)要求,按照省政府《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有关农业农村污染整治的部署,对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专项检查和整治。总的整治思路是“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整治一批”。

3、切实加快污水截流管网建设。主要有以下四点建议,一是考虑到河水质生活污染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建议加大生活用水特别是餐饮及休闲服务业用水中水污染治理成本在总水价中的比重,通过提高使用成本,提倡节约用水,控制水资源使用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二是建议加快老城区污水截流管网改造。按照老城区管网改造规划,逐步健全污水截流管网,实施雨污分流,确保工业和生活污水不排入城区区河道,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努力增加城市污水处理率。三是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考虑到县城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新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成本等方面因素,结合今后磐安至深泽段公路的改造,因此初步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重点加强污水排放监控。一是要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握好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加强对列入淘汰目录中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工艺的监管,对违法违规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化工、印染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及时责令停业、关闭或搬迁。注重以水定项目、定地点、定发展,实施水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二是要加大现有污染企业的治污力度。严格污染企业设备淘汰制度,定期检查、公布污染企业被限制或禁止生产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期限,加大对严重超标排放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下决心“关、停、并、转”,从严控制文溪沿岸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总量。

5、稳步推进文溪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一是针对城区堤防建设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建一段成一段,稳步解决防洪安全问题;二是尽早实施小岭坑口橡胶坝和下宅桥橡胶坝改造工程,使城区河道全部得以绿水环绕;三是进一步落实好文溪安保设施,完善警示提示标语,及时补充沿溪救生设备,打造好人水和谐环境。

三、总结

但该区域根据发展规划下一步还将以发展房地产开发、旅游、会议展览等产生生活污染的第三产业为主,尽管河下游(主要指水库以下)目前已经呈现生活型的有机污染。因此对河流域实施以生活污水治理为主的综合治理应是今后重点要考虑的问题。政府应该大力加强河流域的功能定位及环境建设问题,同时市民也要深刻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一起综合治理好环境污染,来确保市民都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如果没有西子湖,很难设想。有人间天堂之誉的杭州还会那么旖旎多姿;同样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河,被赞为高原明珠的还会这样妩媚动人。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篇1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06〕27号)明确指出,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结合环境保护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环境行政复议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环境行政复议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环境行政复议是促进环保部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宪法。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二)环境行政复议是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凸显。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矛盾通过行政复议的形式反映出来,环境行政复议案件呈现增多的趋势。加强环境行政复议工作,能将相当一部分环境行政纠纷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环保系统内部,有利于保障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三)环境行政复议是对环保部门行政许可等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环境行政复议是环保部门内部的层级监督,是环保部门内部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自我纠错的重要手段和法律监督制度。通过行政复议这种简便、高效、专业的监督方式,能够有效预防和纠正环保部门的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促进环保部门依法行使职权。

(四)环境行政复议工作本身也是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法治化的重要内容。环保部门的行政复议水平,将直接体现其依法行政的水平,并间接体现其立法水平、执法水平和法律监督水平。

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以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为宗旨,坚持以公开求公正、以公正促稳定的法治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服务意识,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现环境公平与正义。

(二)基本要求:服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努力化解矛盾和争议,做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妥善处理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和保障当事人的环境权益;忠实履行行政复议职责,依法、公正、高效、便民地解决环境行政争议;健全公正合理、高效便民、监督到位、保障有力的行政复议运行机制,实现公平、公正和效率;将环境行政复议与推进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相结合,以行政复议促进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妥善处理支持下级环保部门工作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理顺监督下级环保部门与指导、支持下级环保部门的关系。

三、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积极受理环境行政复议案件

(一)依法受理环境行政复议案件。要把畅通复议渠道作为加强环境行政复议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引导群众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解决环境行政争议。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行政复议申请权,疏通进口,敞开大门,积极主动地受理环境行政复议案件。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绝受理;对依法确实不属于行政复议受理范围或不符合受理条件的,要耐心解释,告知当事人解决途径。对无正当理由不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要通报批评并督促纠正。经上级环保部门责令后仍不受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做好受理接待,拓宽受理渠道。负有行政复议职责的环保部门应积极为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创造便利条件,结合自身实际在接待场所、办公场所及政府网站公示受理机构、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复议程序等事项,采取多种方式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对有关行政复议的来访和来电,要热情接待、接听。

(三)处理好行政复议与工作的关系。负有行政复议职责的环保部门要认真研究行政复议与工作的衔接办法,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工作协调机制,使行政复议与工作形成合力。对依法可通过行政复议解决的投诉请求,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选择行政复议途径,引导群众通过行政复议手段来解决环境纠纷。

四、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妥善化解环境行政争议

(一)依法、公平、公正审理环境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环境行政复议案件,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将每一件环境行政复议案件办成经得起司法审查和当事人检验的“铁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要努力把握好保护当事人环境权益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合法性审查与适当性审查的关系、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要把是否依法审理和是否有效解决环境行政争议、化解矛盾,作为衡量环境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质量的重要尺度。对侵害当事人合法环境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要坚决依法予以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该赔偿的要依法赔偿,努力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二)勇于创新,不断改革完善行政复议方式。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可以简易程序、书面审理为主;对事实不清、争议较大的案件,要认真核实情况,充分听取各方当事人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对案情事实或适用法律依据争议较大的案件、社会关注程度高的案件、当事人众多的群体性案件,要深入调研,可视实际情况采取当面审理、公开听证等方式,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和完善环保部门内部办理环境行政复议案件的机构与有关业务机构的联合审理制度;建立专家咨询与论证制度;探索研究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

(三)充分运用和解、协调机制化解环境行政争议。和解和协调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负有行政复议职责的环保部门要增强运用和解和协调手段解决环境行政争议的意识,将和解和协调贯穿于行政复议的全过程。要探索建立案前和解、案中协调的机制,为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创造条件,促进当事人与行政机关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行政争议的负面效应。同时,运用和解、调解方式办案,必须坚持当事人自愿、合法、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引导双方当事人之间和平协商,平衡利益。

五、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加强环境行政复议能力建设

(一)加强环境行政复议机构建设。负有行政复议职责的环保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境行政复议机构和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环境行政复议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基层行政复议能力偏低、人员短缺、经费不足等问题,保证一般案件至少有2人承办,重大复杂案件至少有3人承办。要根据本机关行政复议工作的实际,逐步增加专职行政复议工作人员,保证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配备与所承担的行政复议工作相适应。

(二)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职业素质。行政复议工作是一项“辩是非、断曲直、定纷争”的工作,复议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观察力,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必须具备驾驭、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要把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干部充实到环境行政复议工作领导岗位,选派优秀干部充实行政复议人员队伍。通过培训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树立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业务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作风建设,在办案中做到态度热情、工作耐心、行为规范、公正廉洁。

(三)保证行政复议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为做好环境行政复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将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列入本机关的财政预算,设置公开审理场所和群众接待场所,配置办公、取证等相应设备和交通工具,保证环境行政复议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加强对行政复议工作的监督,完善落实责任制

(一)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和相关制度。要按照本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的统一要求,完善行政复议工作考核评价标准。上级行政复议机关要加强对下级行政复议机关的考核,考核情况要纳入依法行政考评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对在行政复议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不积极履行职责,不依法配合行政复议工作,甚至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改正,对有关责任人,要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其相应责任。

(二)健全重大复议案件备案制度、行政复议决定跟踪反馈制度和行政复议整改制度。负有行政复议职责的环保部门对重大行政复议决定、被责令受理复议申请案件的行政复议决定、被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决定,应在结案后20日内报上级环保部门备案。各级环保部门对依法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复议案件,要深刻剖析原因,认真总结教训,切实加以整改;对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意见书所提的意见,要认真研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告行政复议机关。各级环保部门每年要结合年度工作总结,对本机关行政复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行政执法中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的措施。

(三)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环保部门要将行政复议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相结合,把在行政复议中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和责令履行的具体行政行为数量,作为衡量执法水平的量化指标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有关直接责任人员,应当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加强领导,努力营造依法解决环境行政争议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强化各级领导在行政复议中的责任。负有行政复议职责的环保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本机关行政复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积极支持和督促行政复议工作机构依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要认真负责地签署行政复议法律文书。对争议较大、社会关注程度高、案情复杂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主要领导要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必要时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集体讨论,确保案件处理的合法性和适用法律的准确性。

(二)加强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司发通〔2007〕12号),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负有行政复议职责的环保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全面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依法开展工作。领导干部培训应包括行政复议内容。

(三)进一步加强对环境行政复议工作的宣传。要广泛宣传行政复议的法律规定、制度功能及其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的优势,引导老百姓通过行政复议渠道解决环境行政争议。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知晓、勇于和擅于通过行政复议渠道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营造依法解决环境行政争议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环境行政争议